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范文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09:41: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

篇1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对于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概念、内容以及作用等进行论述,有助于高校管理者进一步的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从而在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方面制定更加合适的策略。

1.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概念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发展总体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协调、预算评估等环节,来分解落实学校发展战略,从而实现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学校收支基本平衡,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一个过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属于学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的实质就是对高校资源的一个分配、控制、考核,其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以及激励理论,通过预算来控制业务开展,通过激励来达成预算目标。

2.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性质,可以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划分为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三大块内容。业务预算与高校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预算,一般用实物形式表示。财务预算是学校与财务收支以及财务改善有关的预算,一般是业务预算以及资本支出预算中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部分。资本支出预算主要是高校长期一次性投资支出方面的预算,主要包含高校各类固定值产购置、更新等。

3.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作用

对于高校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彰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有助于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总体发展目标可以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来进行分解,从而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职工身上,让其明确自身努力目标。二是有助于控制高校各项活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一种控制手段,贯穿高校各项活动开展全过程,所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于高校各项活动进行控制,确保高校日常活动开展能够顺畅。三是有助于考核各个部门的工作,预算完成情况是各部门工作成绩好坏的一个衡量尺度和指标,根据预算达成情况,配合一定的奖惩手段,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利影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从高校预算管理理念来看,普遍存在很多偏差,理念不正确直接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偏差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缺少全员参与理念,片面的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管理以及学校中高层管理者的事情,忽视对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缺少面向未来的理念,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大都是基于上一年度情况进行预算编制、执行,没有立足于未来,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与学校发展相脱节;缺少战略发展理念,没有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2.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不太科学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这一问题也非常普遍,基本上都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来确定预算,这种基数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忽视部门任务、环境的变化,毕竟不同年度不同部门的任务是不相同的,如果依据上一年度进行预算编制必然产生偏差,同时这种方法一方面固化了高校资源的分配格局,导致资源分配在部门之间不均衡,另外一方面还导致了部门出现资金供求矛盾,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良影响。

3.全面预算管理缺少刚性约束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典型问题之一就是预算执行方面没有刚性约束,高校作为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非盈利组织,没有盈利压力,即使出现大量负债,政府也不会坐视,这种情况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高校年初编制的预算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而即使目标无法实现,也没有相关部门以及人员承担责任,这进一步的助长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失控。

4.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缺失

绩效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借助于绩效考核可以发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止步于一个预算周期的结束,绩效考核环节的缺失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被发现,久而久之自然会严重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具体策略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管理者应在全面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内涵的基础之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断努力,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1.树立正确预算管理理念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首先要在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与每一个教职工都密切相关,依赖于每一个教职工的努力以及配合才能够顺利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要树立面向未来理念,依据未来高校、部门的发展趋势来进行预算编制,从而确保预算合理性;全面预算管理要树立战略理念,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统筹全局发展进行预算目标制定。

2.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可以引入零基预算来来替代现有的基数预算,零基预算更加符合高校发展实际要求,高校每年根据部门年度任务进行预算重新核定,这样就能够保证预算的更加合理,使得有限的资源被用到“刀刃”上,避免了资源在部门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在预算编制方法完善方面,高校还应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来确保零基预算方法的良好使用。

3.注重全面预算刚性约束

要想彻底改变目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这一问题,高校必须要强化对预算的刚性约束,预算目标确定以后,高校要加强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对于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的给予纠正,凡是没有达到预算目标的部门以及个人都要对其进行追责,因为部门、个人自身原因导致预算目标不能达成,部门以及个人需要承担责任。

4.强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篇2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高校;战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其编制必须以高校战略为导向。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徐兴权(2010)分析了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树立预算管理观念,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综合预算,预算编制要统筹兼顾,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等应对措施。俞春云(2009)通过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调整高校预算工作的整体思路、引入零基预算法、财务预算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畅通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监控预算的执行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本文拟揭示高校战略发展与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针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高校战略的相互关系

战略是实现组织长期经营和发展目标、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策略。高校发展战略是高校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确定的整体行动规划。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 以货币形式全面反映高校各个方面的过程,即各个经济活动的总体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要以高校长期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运用科学的预算将各个单位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保证战略的贯彻落实,避免短期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落实既定的发展战略,而且可以改进高校协调各种经济活动和资源的能力,从而促进高校战略的更新。高校财务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战略上的指导

高校财务预算要以长期的发展战略为指导才能对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由于我国高校受计划经济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不明确,这使得预算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预算与战略常常缺乏联系,高校可以借鉴企业预算管理的经验,对现阶段高校预算缺乏战略导向等问题加以改进,构建高校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完整性

预算编制缺乏完整性主要表现在高校部分科研预算项目上,科研项目往往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但在编制预算时一般采取的是全额编制预算,年末形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结转资金。此外,部分科研项目因前期预算编制不细致,容易形成大量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

(三)预算执行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部分高校忽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预算下达后,没有对预算执行的进度、效果、资金需求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实际支出与预算不挂钩的情况常有发生。这说明高校对于预算的执行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预算管理往往只重视事前和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后管理,这严重削弱了预算的监督检查等控制职能,也不能发挥高校根据预算执行考核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奖惩的激励作用。

三、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

(一)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1.可优化高校资源的配置。预算即配置资源,科学的预算管理是高校发展战略实现的坚实基础。全面预算管理依托高校财务管理,以财务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教学、科研和高校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使日常的事业活动和学校的战略部署联系起来,进而优化资源的配置。

2.有助于高校财务决策及其控制。高校财务决策是指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战略发展目标传递到下面的各个预算责任单位,以便做出对整体资源具体配置的决策。高校财务决策的控制,是指根据编制好的财务预算目标为标准,对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从而有效的控制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把组织内的资源流、信息流等资源融合在一个体系之中进行管理,为战略实现保驾护航。

3.促进了高校各预算单位和部门的横向联系。财务预算可以促使各预算单位和部门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个别目标,还要关注与其他预算单位和部门关系的沟通及与整体目标的协调;通过预算可以使每个预算单位和部门、每个高校工作人员清楚自己在学校一系列配套预算和规划中的具体工作目标,不仅能提高全校的工作效益,同时有利于促进全校统一目标的实现,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

4.促进高校的集约资源、统筹管理。高校必须要有市场意识,要认识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高校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这些都要从市场上取得,因此,高校的管理要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则,在力求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本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持续和长远的发展。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高校的战略为指导,将本校所有收和支都纳入到高校的预算管理中, 统一进行编制和支配, 使得关系到高校发展战略实现的各方面都能够发挥出潜能, 提高高校资源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高校长期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维持核心竞争优势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其目标是通过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效益的增长。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资源的统一调度,将全校上下统一在同一战略目标下,进而通过高校管理的整体化、科学化,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效率,增进学校的核心竞争优势。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未来高校间的竞争就是核心竞争力间的竞争。

四、高校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

高校的发展需要有战略引导,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决定了高校预算管理的中心内容与形式,其编制目的是保证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战略导向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预算覆盖的经营单位,包括所有的院系,组织和部门;一个是预算覆盖的内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资本预算、业务预算、费用预算和专项预算。其中资本预算是高校在一定预算时期内购置资本的各项支出;业务预算是预算年度内所取得的所有收入,包括学费收入、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等;费用预算是高校除固定资产购置外的全部费用性支出,包括招待、差旅、日常水电、设备维护等;专项预算是高校为特定项目或特定方面所设置的预算。

战略导向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先是由各相应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分别进行校级预算编制、院或系级预算编制和专项预算编制。校级预算反映的是学校一级可以支配的财务的使用计划;院或系级预算是学院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经费等资金支预算;专项预算包括按照要求必须专款专用、附有限定性的资金。学校最后的总预算是由校级预算、院或系级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汇总后得到,但不是对三种预算值简单相加,因为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之间可能会有重复的预算项目,重复部分应从加总值中扣除后方可得到总预算值。各预算之间及预算与预算单位间是紧密结合的,预算项目及预算单位间都是相互支撑的整体。

(二)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的执行和调节

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执行是预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也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需要各组织层级的积极协同:一是要实时检查和监督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的预算执行和落实情况, 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二是高校全面预算职能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以财务和审计报告的形式将高校全面预算执行和落实的情况如进度、绩效的综合评价等及时反馈到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同时应及时分析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一旦执行出现偏差,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三是学校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的全面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既要根据高校的全面预算目标和发展战略对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又要对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效果进行检验,以确保全面预算执行符合学校战略目标。

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的调节是指各全面预算目标、各项经济资源、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及预算项目间的预算协调或调整。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基于高校长远发展规划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制定并通过后各执行单位在年度内要严格执行,各项支出均需控制在预算额度内执行,预算项目之间不得挪用,且原则上不随意进行调整。如果遇到诸如学校年度工作发展目标、内部结构、国家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进行必要调整,但是为保证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各单位应对预算的调整原则和程序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三)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的评估

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评估是指高校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发展战略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以后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考核,预算很可能会与高校长期目标脱节,高校的战略目标也就无从实现。预算的考核评估,既是对高校管理者配置和使用资源,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检验,更是对高校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在学校实现整体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过程中的绩效进行考核。在本年度预算执行完成后(一般在下年度年初),高校预算职能管理部门全面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考核报告,报告各项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和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总结预算与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高校发展战略的具体实现情况。

五、结语

高校的预算管理是其财务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也是高校实施和落实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高校战略发展目标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固化和量化,并把高校战略规划分解到各个预算责任部门,使各个责任部门的具体目标与高校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以确保最终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本文借鉴组织战略理论,对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对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兴权.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2]熊娜,曾春丽.转变观念,强化预算管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

[3]俞春云.高等学校财务预算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4]孙磊.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5).

[5]孙琪华.关于构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12(12).

[6]王万海.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预管理[J].巢湖学院学报, 2008(02).

[7]刘玮敏.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途径[J].财会研究, 2007(07).

篇3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人本化和战略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学校的长远战略目标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保障,为高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提供了依据,不断改善和调整管理机制,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实现价值的稳步增加,促进高校长期稳固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反映着高校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利用预算对高校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和控制,以实现高校全方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环节主要有:预算编制,它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根据详细的预算目标,对预算总目标进行编制、通过量化分解下达给预算执行者;预算执行,它是预算控制的中心环节,通过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经济资源,提高责任意识,不断发挥自身的才能以实现预算目标的过程;预算调控,包括多个方面的调控,是各资源协调的结果,以维持全面平衡;预算考评,通过对预算情况进行详细的核算,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控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调整,兑现奖惩,为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表现为:一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长期稳固的发展,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制,推选总会计师,单独设置财务处,进行统一领导。并在科研、后勤、基建等部门设立财务机构,进行分级管理,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处以及下属机构应严格按照财务规章制度执行,不得越界授权。二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原则。高校事业能够长期稳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持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平衡,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应具有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得虚假谎报,对财务预算要有超前意识,根据财务的规章制度,努力寻求资金来源,使其多样化,通过对资金来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为高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以人为本,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模式。在进行高校财务管理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各财务管理部门应共同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商量,制定出一个科学具体的管理方式,协调配合,以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促进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展开。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预算管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从目前的高校预算管理质量来看,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高校的领导层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自主能力不足,预算编制只是根据上面的预算目标拟定一份预算报表,没有按照高校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其编制范围不够全面,对其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以致预算结果与实际发生较大偏差,预算评估也不够客观,达不到预算控制的目的。另外,预算的编制方法还沿用“基础+增长”模式,很多预算都已经与实际需求偏离。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预算的执行效果很难保证。

(二)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各类经济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预算控制力度不够。目前,高校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系统,使得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快速解决,极易出现相互推诿问题。另外,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其预算控制的制度不够重视,存在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责任意识,资金使用混乱,收支随意性大,造成资金的流向严重脱节,无法反映预算资金的全貌,制约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管理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预算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淡薄,激发不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人认为预算主要是财务指标,与业务部和其他部门无关,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行,严重违背了预算的目标。预算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全校员工应改变原有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重视预算的管理控制,不断激发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不断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提高。

(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 预算应严格按照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进行编制,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随意占用预算内资金,随意“替换”项目,造成资金严重流失。有的单位为套取专项资金,采用两套预算,上报虚假支出,不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随意调整,偏离了预算的实质,造成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失衡,使得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

(五)国家预算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国家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加强了高校财务的预算管理,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以致大多数院校看不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少数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但只是片面的,而且制定的预算法规较为粗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六)高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高校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教学机构,承载着国家的重任,为国家培养着高素质人才。由于高校有着多种院系,管理部门较多,经费开支较为庞大,财务管理人员要想搞清楚经费的支出和流入是十分困难的,科学合理安排教育经费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责任意识和专业的业务水平,不断发挥自身的才能,对财务的预算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制约着高校的正常发展。

(七)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方法不科学、编制时间过短 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编制方案,编制方法不科学合理,以致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能全面地了解工作内容,遇到问题时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进行编制,而且编制的时间过短,以致专研小组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不符合科学、合理和透明性的要求。一些经费不能按照规定的使用,存在一些串用、挪用等现象,阻碍了财务核算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了高校财务改革。由于高校财务制度的重新确定,学校应按照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手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更新学校的观念,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办法,使得学校全面达到财务预算管理的条件。全面的预算管理是按照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四项考核评定活动的步骤进行操作,高校应强化预算管理重要性的知识,通过预算整合将数据进行一体化操作,积极组织收入,节约支出,为高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合理安排预算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安排预算,保持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平衡。在达到平衡的状态下,应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划分,正确看待经常性项目和建设性项目,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把握性大的收入用以保证经常性支出项目的需要,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区分高校经常性项目和建设性项目的意义,采用不同的手段实施。通过成本控制对定性思维进行管理,可有效避免学校陷入困境,给学校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提高高校预算管理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高校领导者以及预算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给予,并将这个重要理念传递给每一个高校职工。其次,结合实际的资金管理情况,对高校的预算资金管理范围进行适当扩大,从而有效地保障高校实际收支准确地反映出来,进而实现高校资金的财务统一管理,分配科学。再次,利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有效进行具体项目的预算分析,进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加强监控管理工作,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更好地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预算管理执行机制 高校的预算方案一旦明确下来,各个部门就应该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其中,预算的执行工作主要包括收入、支出以及预算平衡等方面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预算进程进行牢固掌握,尤其是要注重收支以及效益的实现。作为高校预算的基础,收入预算逐渐变得复杂。市场经济环境中,收入来源多元化为高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以及国家的教育优惠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收途径。但是,值得牢记的是,在高校的预算管理中务必要包括所有的自筹资金,以便于有效保障收入预算的科学实现。支出方面,高校的财务管理者要严格坚持“一支笔”的审批管理制度,对预算中规定的工作任务、数量以及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有效保障所有项目支出都经过了严格的审定。资金使用单位在得到了资金以后,务必要做到“精打细算”,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问题发生。对超预算、无预算的开支,财务管理部门有权拒绝执行,确保支出预算不突破。要随时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注重过程控制,定期将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给学校决策层及其他部门,为学校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以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学校应围绕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落实财务决策,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学校应结合实际建立一套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上通学校决策层,下联各学院、部门的上下互动、层层畅通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体系。

(五)加强高校预算事后分析 预算管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把预算变成现实,而在于发现两者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在适当的时候调整管理或财务上的安排,以防止损害高校财务状况的事情发生,同时可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质量。预算年度终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除了须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外,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预算收支进行总结,分析预算数和执行结果存在的差异,并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详细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方案,对其及时补救和处理。学校的各下属部门应主动参与,明确责任目标,把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情况反映给一级预算单位,总结经验,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把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实现价值的稳步增加。

总之,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加强预算全面管理控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学校的长远战略目标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保障,为高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提供依据,不断改善和调整管理机制,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肯定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预算管理编制,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并且执行严格的考核,只有通过一定的考核,才能确保预算管理机制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到实处,激发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不断提高高校预算全面管理的水平,促进高校长期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芳:《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张依群:《试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创新》,《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第1期。

[3]徐忠列:《改革预算编制方式,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制度》,《行政事业财务》2001年第2期。

[4]徐安兴:《追潮――高校后勤管理探索》,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秀芳:《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民族大学报》2003年第2期。

[6]李小玲:《浅谈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6期。

篇4

关键词:高校 全面预算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09-02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是学校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依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日益多元化,如何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财政部门对高校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008年1月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2010年6月21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经费管理”这一章中强调:“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由此可见创新预算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财务预算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校内各学院、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学校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或是盲目的争资源、争预算。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也只是按照上级财政批准的拨款计划,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 既没有考虑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没有各学院、部门以及教务、科研、人事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缺少一种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过程,使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缺乏细致可靠的依据和夯实的基础,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适应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2.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大都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根据上级财政批复的预算编制校内预算时,大多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方法,即主要以上年(或往年)正常收支为基数,考虑当年可能发生的收支变动因素,来确定当年的预算收支数,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但是,由于预算编制时过于依赖上年度收支基数,缺少对基数合理性和绩效分析,有可能固化了高校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致使各部门想方设法争项目,争预算,不合理支出长期存在。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未能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也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使专项资金预算未能与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3.预算执行控制不严,预算监督机制不键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按照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是,由于在高校预算管理中,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许多高校执行时只将其作为一种“计划数据”来参考,在预算执行中不断调整、追加或补充预算,甚至有的项目是先施工、后立项,然后再追加预算,导致整个预算有名无实。另外预算指标下达时间滞后,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致使预算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二、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目的与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思想和最大优势在于建立了一种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赋予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权力,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决定奖惩,真正建立权责相符、利益驱动的管理新模式。

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应以实现二级单位的全面预算为核心,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及激励为基础,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财务绩效、提升学校财务运筹能力。

2.基本内容及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由学院预算体系、机关和教辅部门预算体系以及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三部分构成。

(1)学院预算的基本内容。{1}常规经费。预算收入由学校按生均定额和绩效下拨的经费和学院自筹经费两部分构成。按生均定额下拨的经费包括本科生教育经费、研究生教育经费和学生活动经费,绩效拨款包括教学绩效拨款、科研绩效拨款和人才培养绩效拨款三部分。自筹经费指的是各学院社会服务分配的收益。预算支出主要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师资队伍建设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招待支出、社会服务成本支出、奖励和福利支出和其他支出。学院应根据经确定的预算收入总额,结合学院下年度的工作计划按以上支出明细编制预算。{2}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在预算安排中有特定用途的、按项目进行管理的预算经费。专项经费主要包括校外专项经费和校内专项经费。校外专项经费收支编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申报时要求编制;校内专项经费由各学院向职能部门申请,各职能部门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提出预算方案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学校各项拨款定额标准(包括绩效拨款)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制定。

(2)机关和教辅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预算由业务经费、行政经费和专项经费三部分组成。业务经费预算主要指部门常规业务所需经费,由各部门根据下年度工作事务需要,结合以前年度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测算;行政经费预算主要指为保证部门日常事务所必须的支出,由财务处根据部门定编数及相应的定额标准确定;专项经费预算主要指部门用于特定的专项工作、创新工作等所需的经费,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项进行详细测算。业务经费与专项经费预算方案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

(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为了保证预算管理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评价指标的确定,可采用多目标理论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后,评价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作流程设计和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调整依据。

3.预算编制时间与预算审定。各二级单位预算按公历年度编制,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各二级单位应在每年7月底向财务处提交下一年度预算方案。由财务处进行初步审核,并和各二级单位交换意见;10月底财务处将预算草案提交校财经领导小组进行审议;12月底预算方案经党委常委会(校务会议)审定后下达各二级单位。

4.预算的执行。预算一经审定,各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在年度内严格执行。除重大突发性事项外,原则上不随意进行调整。

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是各单位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经费负责人应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方法审批执行各项支出预算,严格按照预算中列明的项目和金额办理有关结算手续。

三、实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1.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挂帅,财务、人事、审计、设备、后勤等部门组成的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统一对学校各项预算制定、执行、分配等一系列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和咨询、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处,作为预算的常设机构,负责预算的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组织的作用,确保预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是各单位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使预算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执行的刚性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高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校内各预算单位的经费支出必须在年度预算经费中列支,特殊情况下的超预算支出应按照规定申请调整预算,调整预算须经学校最高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要建立大额资金审批制度,重大的财经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组织科学论证,并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不能个人专断。应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预算信息,接受审计、纪委、职代会的监督。

3.建立财务预算信息化平台,强化预算管理。财务信息化平台是强化预算管理的技术保障,高校应建立“财务核算与预算一体化”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对各二级单位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现象等,系统就发出预警,停止支付。另一方面, 各二级单位还可通过校园网及财务查询系统实时掌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财务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的实现与应用”(编号09SJA630011)的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

3.孙磊.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0)

4.熊娜等,转变观念.强化预算管好.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

5.俞春云.高等学校财务预算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6.王化成.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一、不对称信息博弈论

不对称信息博弈论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博弈论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是以经济问题为导向,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设计问题。本文所提的不对称信息,主要指契约双方对信息发生的时间和内容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步,导致双方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或冲突的一面,双方不断进行博弈,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

博弈论思想产生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著作,又是最早的博弈论著。博弈论自20世纪初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以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实践,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其思想引入到了各个领域。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管控工具,其设计、编制、执行、优化每一个流程都包含着预算各利益主体不对称信息的博弈,而通过博弈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是全面预算管理最佳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财务特征及现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的基本特征

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表现出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不同的财务特征。主要有:

1.非营利性

高校的经济活动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通常是以收定支,收支基本持平。

2.经费渠道单一性

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及教育事业收入为主,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为辅。

3.收入与支出的可预见性

由于其自身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高校预计收支数与实际收支数非常接近。

4.收入与支出不同步性

在高校收入中占比最高的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通常集中取得,而教育事业支出通常在教学年度中以比较均衡的速度支出。

5.不对称信息状况下资源获取的多方博弈性

高校财政资源的有限性与其部门单位发展愿望的相对无限性,以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加之其间决策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各方对获取资源的博弈。

(二)高校现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预算意识得到强化,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体制、经济环境、人员及非营利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基本都未实行系统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只有部分高校在资金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实行了财务预算管理,且对不对称信息博弈对预算的影响度考虑甚少。这些高校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或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主要表现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作用及内容的认识不完整,认为财务预算就是全面预算,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适用范围、系统性约束及执行效果。

2.编制预算方案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决策机构和编制部门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加之预算编制基础不够科学、编制方法过于简单,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使得预算严格执行的基础不到位。

3.预算执行控制过程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预算执行控制不力,使得预算缺少对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刚性约束,无法发挥指导和调节作用。

4.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不完善,预算的激励约束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5.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传递滞后

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量信息靠人工处理,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动不能实时监控,导致不能及时对预算进行准确的技术分析,预算管控效果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应用于样本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改善预算环境,优化制度设计,强化信息对称,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切实有效提升了该校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其财政资源配置效果及完成任务目标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主要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特定经济组织将决策目标同其拥有资源配置情况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管控过程的总称。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管理工具,是其特定期间对发展任务目标同拥有资源组合的量化,是对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等的系统性优化组合,是通过不对称信息博弈实现利益各方最优契约设计的过程。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高校全面预算涵盖了其各项事业活动,通常包括筹资预算、资本预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类别。不同类别的预算包含不同的内容,由不同的部门编制,但最终由预算综合管理部门及决策机构统筹确定(详见表1)。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流程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和考核等主要环节,由于预算所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必须以达到最优契约设计为博弈目标,以信息对称的最大化为实现手段。

1.预算编制

高校决策层及相关部门根据上级下达预算控制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按照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预算方案并分解落实。“两上两下”强化了信息的对称性。

2.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定期将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执行结果及预算偏离度提出阶段性评价意见,由决策层根据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部门意见下达纠偏指令。

3.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遵循严格的制度与流程,对不同项目,必须强化审批手续,严格按制度和流程办理,保持公开透明,各方信息对称,以确保预算最大限度刚性合理地实施。

4.预算分析评价和考核

针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由执行主体根据预算考核办法形成预算执行分析和自考报告,最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做出考核评价,并作为来年年度预算确定的主要依据。同时考核评价情况在学校网站公开。

四、强化不对称信息博弈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提高博弈信息的对称性,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理念

对高校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触及财务资金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教学单位密切配合,综合管控部门做好预算定额标准的确定和制度建设,全员预算职责到位,各利益主体博弈到位,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有效的内控管理模式。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高校及其所属部门健康持续发展、经济关系的协调平衡、工作业绩的有效评价、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大幅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过程监控、全量化考核”的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否则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施,即使实施了,效果也不会很好。提高全员的认知程度,是高校取得各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最终顺利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也是通过有效博弈寻求最佳预算效果的基础。

2.加强培训和制度约束,夯实不对称信息博弈质量基础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资金预算等,是一种专业性技能管理,需要各专业层面协调配合,必须采取专业培训措施;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考核和奖惩,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价值管理,对此需做好制度设计;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实物量指标的测算和价值量指标的确定,是一种全量化考核的管理,需要统计、管理会计及核算支撑,对此需强化信息化技术运用。高校各层面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种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和奖惩的方法和技能,真正为提高不对称信息博弈质量打下基础。

(二)优化不对称信息博弈制度设计,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

1.明确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服从战略、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列赤字预算。

XX学校制定的原则是:

预算支出的编制必须贯彻“统筹兼顾、厉行节约、分清主次、确保重点”的原则,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专项支出;先安排人员支出,后安排公用支出;先安排重点、急需项目支出,后安排一般项目支出。

在预算编制时要兼顾刚性与弹性。在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的刚性原则,但同时要考虑预算编制基础变化、业务支撑基础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响,即预算要有必要的弹性,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的可行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2.科学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原则,必须将预算项目业务活动规律和预算管理特点有机结合,通过与同类院校的对标管理、设置刚性定额管理和对不同预算项目的深入分析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方案应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同时兼顾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此外,对一些部门和单位也可采用结合经验数据测算确定总体额度,确定全员任务预算总量倒逼法,以发挥预算主体自身的博弈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实现预算控制目标。

预算核定的关键是定额标准的确定。为了缓解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财务处)及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与预算执行部门(各业务部门单位)对收入、支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所带来的矛盾,财务处必须在对各部门最近几年收支情况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测算、比较,最终确定各定额标准。

以XX高校部分业务预算为例。为便于预算编制和管理,将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两种类型,采用“定额+专项”的核算办法确定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指校内各部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和邮电费预算。按定额并适当考虑部门工作性质及任务量进行核定。

行政管理部门:

办公费=500元×单位职工人数×部门调解系数

差旅费=(2 000元×科级机构数+3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会议费=1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交通费=2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邮电费=800元×单位电话总数×部门调解系数

教学部门:

办公费=300元×职工人数+10元×学生人数

差旅费=2 000元×教研室数+2 000元×处级领导数

会议费=500元×教研室数+1 000元×处级领导数

交通费=500元×教研室数+500元×处级领导数

邮电费=1 000元×单位电话总数

业务辅助部门办公费按每个职工300元核定,其他基本支出费用比照行政管理部门执行。

(2)专项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中除日常基本支出外的各项均列为专项支出,分别按标准、定额及项目要求具体进行预算核定。其中:人员经费由人事处按相关的标准并考虑适当增幅核定上报;公用经费中部分按定额进行核定(如学生活动经费、学生实习费等),部分按项目要求进行核定(如设备采购、维修等)。

3.精细化编制预算方案

财务处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及年度计划,依据预算编制原则,参照各部门的预算申报,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提交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形成由部门预算表、项目预算表、科目预算表、收支预算平衡表等综合而成的年度预算方案。

如:XX学校2014年度预算平衡表(表2)。

4.突出资金预算管控

由于高校收入与支出不同步及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使得资金(即现金流量)管理在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高校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必须同时编制资金计划即各部门收入计划和用款计划(包括年度、季度及月度计划);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预算主体预算资金余额集中管控,突出资金预算的带动和约束功能,实现资金预算与资本预算、业务预算的平衡。

(三)明确不对称信息博弈边界,强化预算约束及责任落实

1.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高校预算“一上数”是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年内的基本预算需求,经决策平衡后的“一下数”成为预算主体的基础约束数,而二上后通过相对对称信息博弈后再次下达的“二下数”成为对预算执行主体的刚性约束。

2.严格预算调整事项

年度预算一旦获得批准,就成为“刚性约束”,不出现预算编制基础重大变动或不可抗力因素,不得调整预算。当预算编制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等因素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结合实际变化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

3.着力预算管理责任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全员工程。必须对预算指标进行逐层逐人认真分解,要将预算指标与年度工作任务指标相挂钩,要通过同责任主体签订责任书等方式落实责任,通过责任书签订进行不对称信息博弈,实现契约设计优化。

(四)推进预算信息平台建设,改善预算信息不对称性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高校各方面的工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技术性、复杂性都很强,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内容的确定等都十分繁杂。特别是在执行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靠网络信息系统,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真正把预算管理与高校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改善预算信息不对称性,实现高校资源全方位优化配置。

(五)防范信息不对称博弈风险,完善预算监控和考核体系

高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监控和考核体系,必须从防范信息不对称博弈风险角度着力。要从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各环节着手,做到环环相扣、层层相连,实现监控全覆盖。考核措施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严肃认真、易于操作、奖惩有力。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监督。由此,全面预算管理的管控作用才可持续,不对称信息博弈才有的放矢,最佳博弈效果出现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