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五步法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五步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英语教学五步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英语教学五步法

篇1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五步法”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交际活动中才能被有效地掌握。交际既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对话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话教学对于学生形成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等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五步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热身――温故知新

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此环节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且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新知的难度,为新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从旧知过渡到新知。

1.唱歌法热身。目的是在课前播放歌曲,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师生同唱同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歌曲歌谣还可放在课中作为放松活动,或放在课尾作为复习、巩固的环节。

2.TPR法热身。这种听听做做活动学生最喜欢,能激活学生大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情感,学生在听做活动中自然地复习了旧知。如I say, you do. When I say a word, you do the action. When I do an action, you say the word.比如,有的教师复习身体状况的词组:have a toothache, have a headache, have a cold等,运用此种形式热身,效果很好。

3.游戏法热身。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放松的,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同时又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英语的目的。

第二步:呈现――引入新知

1.情境导入。针对对话中出现的新语言点,通过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理解新语言点的含义。

2.整体感知。每篇对话都是一个小的语篇,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和真实交际的情景,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内容上整体理解和把握,用话题这一主线将对话中的语言知识串连起来。

3.句型操练。在整体感知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重点句型,进行操练。

首先,应该是机械模仿,重点是模仿重复对话中的重点句,教师给学生示范领读,学生跟读,这种模仿应该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复的,可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如连锁操练、个人说、开火车说、小组说、半班说、行与行之间、男女生之间分角色对话,通过这样的操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既要能把语音语调读准读熟,又要把句型结构记熟。

然后,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材料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1)替换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后,稍微变化一下情景,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

(2)小组讨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后,提供一个话题,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pair work,或四人小组进行group work,最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3)编唱歌曲或chant巩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曲调,把重点句型编成歌曲,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巩固重点语言。

第三步:巩固――掌握语言。

在学生感知、理解重点句型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到了对对话整体进行操练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环节1:听音正音。让学生跟着教学课件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在英语教学中,听音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道纯正的英语。

环节2:放声朗读。通过自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一系列的朗读,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正确的语言语调。

环节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或者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分角色读对话。

环节4:表演展示。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角色表演是指将学生融入一定的情景中,赋予他们特定的角色,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

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其实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操练时体现的更为充分,鼓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点头、丰富简洁的语言都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

第四步:拓展――培养技能

有的老师在设计课时,一般到巩固操练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时,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对话的拓展运用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交际,而不是单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语言,通过一定的语言情景充分利用所学语言,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表演任务。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范例,根据教材中的对话示例,创设适当的新语境,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根据自身情况创编对话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调查任务。在完成这样的任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就老师提出的某一调查题目相互询问,并记录调查结果。这种任务可调动大部分学生动起来,他们同时可以是询问者和被询问者。在这样的活动中,为了完成调查内容,学生会不断地有目的地重复所学语言,在重复中使所学语言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样,学生们运用所学语言与同学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听和说的技能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与同学沟通了感情,学会了人际交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3.采访任务。这一类型的任务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采访任务,汇报采访结果等形式,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采访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增加学生交流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4.真实活动。教师在设计此类任务时,首先要注意目的明确,情景自然真实;其次,可以用道具帮助创设情景;第三,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角色的分配、任务的安排要清楚具体,使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以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最后,这类任务完成之后一般应该有一目的性比较强的反馈步骤。

5.制定计划。与调查型任务正好相反,制定计划型任务是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或提出某些要求,让学生据此开展小组活动,制定出有自己鲜明个性特点的计划。由于这种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以学生在活动中除了运用所学语言之外,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合作。

第五步:测评――总结升华

篇2

一、激情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重要的因素。”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在新课开始之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词汇训练

在词汇训练中,我利用卡片、多媒体来展示单词。在这一步中,我指导学生在“读”中享受学习单词的乐趣。全体读、一个接一个读、男女生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行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他们之间的良好竞争,在这样的丰富多彩的练习下,让学生掌握单词。

三、语言交流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真实情境,提高课堂效益。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才会更强。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到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呈现新句型的教学环节中,我往往会采用实物或图片、肢体语言、多媒体、游戏、简笔画等多种手段来创设模拟真实的情景。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开展了英语讲故事比赛,韵诗朗诵比赛,即兴作文比赛。改编课本剧等活动,并且还时常穿插许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如:猜一猜,听指令做动作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CD-Rom光盘,西方国家的电影等,利用多媒体来观看、欣赏,增强视听效果,并及时的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堂中我还注重了小组合作、交流,查阅各种资料,尽量的给学生提供多的资源,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二)、建立了多种评价的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一直是我校的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运用已经小有成效。在教学实验中,我们不只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单一评价,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教师仍然为主导,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适时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及物质奖励,如:小贴画,小星星,小红花等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中的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这些都渗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另外,我们还设立了墙壁评价栏,对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表现都有及时的记录,这促进了小组之间的良好竞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主动参与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创设了一个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轻松的英语氛围。

(三)、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学中多方位的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法,选派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带领组员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小组长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再分成几个小组练习,最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检测练习

在学习了新课内容后,利用我们的课堂活动用书里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学生做完之后,在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检查答案并在课下对掌握不好的组员进行耐心讲解,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小组的进步,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学生们的共同发展。

五、展示提高

篇3

一、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在编排体系中贯彻了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现行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册就明确提出了“外语是一种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径则是练。操练是“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的操练过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语言技能操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促进记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科学地安排了兴趣很浓的英语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使学生可以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如“接龙游戏”、“张冠李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就是复习。复习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问,通过复习无疑会使学生要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操练,教师会经常地在那些由教师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练小组、小队中指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介绍新材料,而介绍新材料又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若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才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篇4

【关键词】 农村中学;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3

一、研究缘由

近十余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探索,如:确定英语课程的多元目标和要求;更新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测试和评估的改革等。尤其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近年来,人教社的“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即:20%――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学生自结、巩固、检测)、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等教学法改革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农村中学英语教研教改相对滞后,该领域教学法研究也没有被摆在一个应有的高度。农村中学外语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问题。

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法简单,课堂效益较差,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实施新的英语教学法已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起来的一种五步流程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1.将自习课与正课有机结合:提前“预热”

将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活动”阶段(包括“课前预习课前讨论”)纳入教学的整体环节,将自习课与正课有机结合,提前对课堂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预热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自习课概念和学生学习习惯,奠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2.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力度加大,在发挥小组长作用,开展组内和班内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了课堂点拨力度,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山区学生特别适用,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加深理解和应用。

四、研究成果

(一)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农村中学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五步交流”教学法设计流程:

课前活动(晚自习)教师导入(约7分钟)学习讨论(约18分钟)归纳点拨(约15分钟)复习检测(约5分钟)

流程示意图:

第一步:课前活动――交流的预热(晚自习)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对第二天新课的预习及之后的及时讨论,是第二天课堂交流的预热。

1.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在完成上堂课的巩固作业后,通过查阅资料,对第二天新课的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不统一授课讲解。

2.课前讨论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在自主预习完成后进行的小组内交流活动,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是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步骤。

学生活动:在英语晚自习课上的最后10分钟左右,学生在小组长组织下在组内交流、讨论预习心得。

讨论程序:陈述质疑讨论小结即:

a.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陈述自学情况,核对任务答案b.组内成员就不同答案提出质疑c.小组成员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d.小组达成共识,确定本组答案;小组长记录下没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鼓励学生的亮点、发现学生问题。

第二步:教师导入――交流的启动(约7分钟)

导入步骤:课前检查预习点评目标展示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组织学生应用已学词汇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2)教师点评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3)教师展示本课学习任务目标,介绍新课的背景知识或设置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情景(最好用多媒体或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三步:学习讨论――交流的进行(约18分钟)

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班内交流

1.自主学习(约3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根据课前的预习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完善预习任务(或导学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最佳解决办法,为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组内讨论(一般控制在5分钟内)

组内讨论是学生在小组长组织下,进一步在小组内讨论预习任务并确定组班内交流发言人。此步骤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交际能力。

讨论程序:质疑讨论小结发言准备即:

a.组内成员提出新发现的问题b.在小组长组织下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c.小组达成共识,即确定本组答案;小组长同时记录下本组没能解决的问题d.确定发言人,作好发言准备。

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围绕中心和话题讨论,突出关键问题。

3.班内交流(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

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互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学生大胆展示、大胆质疑、发表见解,踊跃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

交流程序:陈述质疑解答即:

(1)各组代表发言,陈述该组对任务的理解程度(如任务较多时,为节省时间,教师可分配任务到各小组,不同的小组汇报不同的任务)。

(2)各组对其他小组的汇报情况作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评价(如任务较多时,也可由教师分配评价任务)。

(3)各组解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探讨。

教师的作用:引导、帮助、鼓励

学生的情况:展示、质疑、探讨

在教师的引导、帮助、鼓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胆的进行课堂交流互动,交流不同意见时要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学生在自我展示、互相交流意见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潜能、创造力、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心理品质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第四步:归纳点拨――交流的总结(约15分钟)

这是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准,对学生交流学习的引导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重要步骤。

实施步骤:交流点评归纳总结点拨升华

首先教师对各个小组在上述交流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交流点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活动对任务达成共识,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本课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教师进一步启发、点拨学生,对已掌握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拓展升华(点拨升华)。

这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小组表现的点评,激发各小组成员的交流兴趣和竞争意识;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一起对已归纳知识要点适当重复记忆,满足了农村高中英语基础较差学生的需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教师对知识的进一步启发和点拨,教会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可以培养优秀生。

第五步:复习检测――交流的巩固(约5分钟)

复习检测是指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并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之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实施步骤:整体回顾师生问答当堂检测

1.整体回顾

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是学生对已总结知识的整体再现和吸收。

2.师生问答

是全班范围内的师生、生生再次交流互动。有疑问的学生举手提问,先由其他学生解答,再由老师给出参考意见。

3.当堂检测

是教师对学生本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的简要验收,教师要事先编制好当堂检测作业。

(二)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实施策略

重视以下四方面:学校策略、师生准备、课堂交流纪律要求和非语言交流:

(1)学校策略

①对教师学习进修、搞好校本教研的资金投入

为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支持教师搞好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②学校教务处要统一调整英语课时,每天保证一节英语晚自习课。

(2)师生策略

由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在师、生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保证英语高效课堂的成功实施,充分的课外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A.教师策略

①教师自我“充电”

要把学生带入英语世界,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进行精辟的点拨、总结、升华,教师要随时给自己“充电”。

农村高中教师通过下列方式学习提高:

a.自学――自己勤加练习英语口语,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理论。

b.集中练习――英语教师定期不定期早自习以年级为单位到教研室练习英语,形成“教师英语角”,可自行朗诵、表演,也可以相互英语交流。每天有一个中心发言人。

c.教学交流――要走出去,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d.校本教研,培训提高―――搞好教研工作,尽快适应英语新教材教学方法。

②合理分组

a.分组原则: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小组成员的进行搭配,但可以进行微调,使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机动的特点。

b.小组规模: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特点,确保可操作性,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每组6-8人,每班小组在10组以下。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一是保证人人有机会,二是为了减少内向学生的拘谨感。小组人数也不能太少,因为农村高完中很多都是超级大班,小组分得太多,操作起来太花时间,无法保证课堂交流模式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

③培训小组长

a.小组长的选拔

学习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小组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体现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水平。

要求:

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

乐于助人、负责任;

组织、管理能力强;

集体荣誉感强。

小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以确保人人有锻炼自己和伸展自己的机会。

b.小组长的职责

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汇报和质疑;

帮助本组同学完成课文预习和课内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

监督本节课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

c.小组长的培训

课前培训:课前利用十几分钟时间,集中进行小组长培训,解答他们在预习和平时的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课外加餐:根据各小组长不同情况,给他们布置特别的任务,以达到拓展、加深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课堂重视: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全面把握全班学习动态外,还要多多留意小组长的学习状况。

④预习作业(导学案)的编制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或导学案),既要满足英语课堂交流的需要和新课标要求,又要难易适中。

教师备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步骤要客观清晰,体现“五步交流”的实施流程。

B.学生策略

①习惯的养成

a.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坚定学好英语的决心。

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大声朗读的习惯、乐于英语交流的习惯、勤记单词、背诵课文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随时随地留心、学习英语的习惯等。

c.多参加各种英语活动课,培养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如参加“周末英语角”、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活动

②课外的巩固与预习

学生巩固和预习作业必须落到实处(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排课,每天安排一节英语自习课,自习课上老师不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习和讨论),必须准备充分,为课堂交流作好准备。

③讨论交流要做到:

①不讨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②讨论时尽量用英语

③发言简明扼要

④体现交际策略

(三)“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理性思考

进行英语课堂改革,必须适应素质教育、新课改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交流、构建知识的能力。因此,本教学法的师生课堂交流过程须遵循下列原则:

1.交流的指向性原则――目的明确,鼓励创新

师生、生生之间在明确的目标内进行有效讨论,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讨论时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又要把握方向,对良好表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还要积极鼓励。

2.交流的全方位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师之间全方位互动交流

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是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交流的广泛性原则――全员参与,落到实处

大胆开口,全员参与。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保护他们英语交流的积极性。由于农村高完中的学生口语能力较差,英语词汇量较少,在师生、生生交流时一开始的语速要放慢一些,交流用语可慢慢由汉语向英语过度,不要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沦为陪衬或“看客”。

4.交流用语的相对自由性原则――不纠小错,自由发挥

学生在做口头讨论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甚至一开始有的还不得不用汉语,这些都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不要老是纠正他们语言中的错误,要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完整性。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层次性 课堂教学 方法选择

1. 前言

近年来我们英语教育专业的部分实习生对中学英语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欠科学合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或随意性。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教学法中存在的层次性。此外,部分实习生对《九义课标》和中学英语教材钻研不透彻,还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无法选准适合某些课时内容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写出此文,意在帮助他们在教学法理论上提高一步,在选定教法方面助一臂之力。

2.教学法的层次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不能一概论之。……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归纳,教学法应有五个层次的概念……”(王才仁,1996,20-21)此外,还有的学者(尤其是前苏联的)认为外语教学法是一个学科群,可以分作普通教学法、语种教学法、专门教学法、历史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六类。

2.1 第一个层次:方法论(methodology)。这是“法”的总称,属最高层次,也可称“方法论”,郎文当代英语词典将其释义为:a branch of philosophy dealing with the science of method or procedure.张正东教授在他的《英语教学论》(2003,38)一书中指出,将这门学科称为教学论,是侧重教学框架内的教育学;将之称为教学法,是在以语言学为主的相关理论引导下侧重学生怎样学会目的语。这个“法”它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还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2 第二个层次:途径(approach)。Approach属教学法第二个层次的概念,是具体的教学法,通常译作“途径”或“路子”。1991年出版的“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一书将其定义为“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s something that reflects a certain model or research paradigm―a theory,if you like.” 当前,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外语教学途径、路子有:交际途径,自然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立体化教学路子等。

2.3 第三个层次:策略(strategy)。Strategy(策略)意为根据一定的理论(模式)设计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也可看作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逐步形成的学习策略。《九义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并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果、发展自主能力的保证。”张正东教授在他的《英语教学论》一书中就较详尽地论述了教、学两种策略。

第四个层次:方法(method)。Method是具体的、多项的或成系列的,为实施某些教学理论服务的方法。“A method is a set of procedures,i.e.,a system that spells out rather precisely how to teach a language.”(Marianne celce-Murcia) 但有关的approach所提出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而不能机械照搬。我们在教学某个课时的内容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即是method。就approach与method的关系看,approach指的是关于语言或语言的教与学的本质的理念和认识,是语言教学的大的方面。而method则是较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学途径是原则性的或原理性的,而教学方法则是操作性的。

第五个层次:技巧(technique)。Technique也是“方法”,也译作技艺或技巧,是教学法中最具体、最细微的层次,与skill意义相近,意为a way of achieving a purpose。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教学某个音素或某个单词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就叫technique或skill。张正东教授在他一九九九年出版的《英语教学技巧新论》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多种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并被实践证明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技巧。

下面顺便提一下教学模式。

前面我们曾两次提到教学模式(model)。模式在此的定义为:something to be copied.它既可指一门学科的理论总模式,也可指某些经过学者归纳总结而提出的理论模式;可指属某种教学路子范畴,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并已经通过实践检验,可为他人所引用的教学模式。例如:

1. 著名学者H.H.Stern提出的理论模式。

2.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所创之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还可视为成套、系列的教学方法,并可有层次大小之分。如阅读教学模式、课文教学模式等,且课文教学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合―分―合教学模式,预习―阅读―讲练―讨论小结,复―改―变―问”等模式,以提供给教师们在教学中参照使用。

上述五个层次的教学法概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methodology和approach属理论层次,是客观的概念。而method和technique属操作性层次,是具体的概念。……为此,我们还可以说,以前的Translation Method,Direct Method,Audiolingual Method 等也应称作approaches才对。并且,刘道义教授等所创的“五步教学模式”、张正东教授所创的“四技互交教学模式”、包天仁教授所创的“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模式”等称之为教学模式,是科学合理的。但是,笔者所读过的一本“Go for it!”英语教学参考书(教案)将“Go for it!”教材中每个课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统统列作“五步法”,这就令人费解了。这好比是人家问你“你早餐吃什么?”而你却回答说“我吃食物”一样的笼统,而这个答案是不会令问话者满意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所授课时的方法时,笼统地将这些教学方法称作“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欠科学合理的,也是不符合教学实际与要求的。

3.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3.1 重要性与必要性

了解了教学法的层次性后,在具体课堂中选择教学方法就容易多了。中学英语教学法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教学主体(学生)、客体(教材)和媒体(教师、教法等)。大科学家达尔文认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张正东教授、胡春洞教授等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认为教学方法对头,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则会事倍功半。当前,《九义课标》倡导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这指的是在这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途径。况且,选用某个教学途径也还需考虑我国英语教学的国情与区情,并不是要我们盲目照搬。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或大学英语专业的实习生在写教案时不分轻重、大小,不管是全程教学还是具体课时、具体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随便列个“任务型教学法”之类的“方法”进去,这便是过于轻率、过于笼统的做法,是难以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3.2 选择依据

3.2.1 了解《九义课标》要求

《九义课标》从前言(课堂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和实施建议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出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应从学程(小学、初中或高中)、年级(三―六年级、七―九年级和高中各年级)、学习阶段(上、下学期)、单元或具体的某个课时去选择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或课时教学方法(途径、学程;方法、课时),而不是层次不分、生搬硬套,更不能牛头不对马嘴。

3.2.2 从国情、区情实际出发

再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各自的国情、区情实际,否则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副贴在庙门前的对联再好,贴到自家门前去绝对是错误的做法。我们都知道,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欧美等地实施效果很好,但在引进我国这几年中,除在某些城市重点中学中实施能奏效外,事实已证明它在我国许多城乡中学中实施效果都不理想。这是因为:1.人家西欧的英语教学大多是二语教学,他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已具备了一定的目的语基础;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英语绝大多数是从零开始的,二者性质大不相同。2.人家的经济条件、教学设施、班级人数等跟我们的相比也大不一样,机械照搬人家的教学路子或课堂教学方法,当然难以取得高效。

3.2.3 从教材或课型实际出发

教材内容和课型不同,所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也应不同,否则也难以奏效。按教材内容、课型不同分,有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课文教学等;训练方法可分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书写、写作训练及其综合训练(如听说、听写等)。我们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就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课型去考虑,而不能随便按上个什么交际法、五步法就了事的。

此外,采用单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我们所选择的教法也应有所区别。

3.2.4 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学习英语的程度、水平、经验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3.3 供参考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型的不同,笔者在这里简介一些较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供初上岗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实习生选用。

3.3.1 语音教学

a. 先听音,后开口

b. 模仿法、示范法、辨音法

c. 比较法(英英比较、英汉比较)

d. 综合训练法(包括发音、语流、语调等的综合训练,单音、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等的综合训练,个别、结对、小组、集体综合训练等。)

3.3.2 词汇教学

a. 音、形、义、用结合法 b. 情景法,拼读法

c. 利用句型教词汇 d. 词汇、语法结合法

e. 词汇、文化结合法f. 逐层加深法

g. 前缀、后缀法 h. 阅读补充,归纳使用法

i. 结合课文教词汇 j.集中分散法等

3.3.3 语法教学

a. 比较法和情景法 b. 归纳法和演绎法

c. 句型结合法 d. 词汇结合法

e. 交际、思维法 f. 循环加深法

g. 用中学习法 h. 课文结合消化法等

3.3.4 听力训练

a. 过好语言、词汇关 b. 理解、反应法

c. 集中、分散法 d. 分析、综合法

e. 视、听、说结合法 f. 实物、动作结合法

3.3.5 说能训练

a. 听说结合法 b. 思维训练法

c. 模仿训练法 d. 推陈出新法

e. 作值日报告 f. 复述课文法

g. 精确、模糊训练法 h. 课内外结合法

i. 多种形式结合法(独白、对话、表演、戏剧等)

3.3.6 阅读训练

a. 背景介绍法 b. 标题讨论法

c. 课前准备法 d. 精泛结合法

e. 朗默结合法

f. 区分活动法(细读close、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等)

g. 速度、数量结合法 h. 理解、反应结合法

i. 读后活动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等)

3.3.7 写作训练

a. 长期、早期训练法 b. 从书写到写作

c. 仿写法 d. 读写法

e. 写日记、周记 f. 联词成句,联句成篇

g. 长短结合法 h. 自学法等

4. 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表面上看是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尽然。要使我们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在选定课堂教学方法之前,就必须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正确区分教学法的层次性,注意其层次上与用法上的不同。同时,还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这样,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才能Hit the nail,(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

[3]胡槛明.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5]刘道义.Go for it!英语[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才仁等.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

[7]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1).

[8]张正东.英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9]张正东.英语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10]David Nunan.英语学习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篇6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材;外语教学大纲;课程理论;现代教育观;新型的教师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程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这是素质教育向内涵性质的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为了实现这一跨越,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则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9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尽管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已有了解,但真正使用新教材仍然感到问题颇多: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词汇量不断加大,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课时又不增加,教材怎么能教得完?形成这个想法的原因是教师一直把教材奉为圣经,总是想学透教材、教透教材,把课文当作是课堂上的法定文化,甚至高于课程,高于大纲。因此,要能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教材,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教师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激活英语课堂活力。

旧课标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标观看中的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教师走进新课标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论。新课标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英语课堂活力的探究

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发行了一套《牛津英语教师宝库》的合作版,其中一本书名叫ClassroomDynamics,即课堂活力。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课堂活力对实践教师十分有吸引力,几乎每一名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的教师都向往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事实上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

1.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突出学生主体,不应仅理解为教师少讲,学生多参与。这样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在课程改革中,人们对课堂活跃的理解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一种教学思想传播后,就象时尚一样进入课堂。应当说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不提倡的是在对教学思想缺乏理解和内化的情况下,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地模仿。比如说多媒体的使用,如果在平时教学中并没有条件使用而使用时,图像、声音和文字又不能恰到好处地展示语言材料的话,最好不做表面文章。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主义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时期。早在西方教育界提出人本主义课程的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方法。循循善诱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因材施教旨在满足个体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或技能。近年来一些地区、学校和教师尝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的课堂活力存在于学生的心田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2.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非线形的过程,即并非直接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头脑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对记忆的研究,提出“多元表征”的理论。多元表征包括:1)语义表征:即以语言为载体的概念。比如说地球是圆的这一有关宇宙的知识;2)情节表征:即提供与概念相关的时空背景。如某人站在某处向远处的地平线望去;3)动作表征:即根据语义的信息“地球是圆的”和时空背景“远处的地平线”,试图获得某种直接体验,即做某件事情,如乘船到某地,体验一下在地球上旅游的感觉。这样在语义、情节和动作表征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和多向联结之后,头脑中有关地球的内容会形成一种图式结构存储在长期记忆中。而事物一旦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就象电脑中的文件被存在文档中一样,可以随时提取,并且不容易丢失。

《标准》中提出的任务型活动,或者体验式学习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多停留在语义表征阶段,如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上面,很少与情境和动作之间建立联系。但应当探讨的是:

第一,《标准》中任务型教学的提出,是否意味着在每次课堂上,都必须采用任务型教学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我们将会再次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和方法上的一点论。理论是抽象的,而教学是具体的、复杂的,也是丰富的。我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该淘汰了。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只要能给课堂带来活力,就有使用的理由。

第二,任务型教学是否必须按照某种演示的方式去操作?对于了解教学规律的人来讲,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无知,但事实上每次课程改革,很多人都走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只有符合某些培训的套路才能被认可。如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试用时,一些教师机械照搬五步法,把原本生动的课堂上得索然无味。改革是创新,而创新是一个心智活动,是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对事物重新建构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宗旨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操作中,实践教师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是其中的原理和感悟更为重要。如果说实践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理论的话,方法论是最重要的理论。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元化,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实践教师最期待的就是课程内部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课程理论中,国外有专门对课程内部与外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而我国的课程评价所面对的制约因素更为突出。教师虽然不能左右中、高考的指挥棒,,但是可以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二次开发,尽量缩小文本课程标准与实践之间的偏差。

教师可以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用一定比例的时间对中高考中体现的基础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与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被动、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独立性学习。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试题,果断放弃。一旦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学习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实践教师经常担心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考试的分数,实际上如果通过活动和体验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重过程评价中应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学繁重的情况下,应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繁杂的过程评价量化表格及各类档案等。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如果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可看得到、可观察的外在行为上,就会失去教育的真正意义。过程评价是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身心发展是渐进的过程,非量化表格所能全部展示的。对过程评价最好的评价,是看一名教师的课堂上是否具有活力。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鉴于2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首先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不管你正在使用什么教材,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保障英语课堂的活力与魅力不减,并且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亚夫.新教材课程标准与修订高中教材.任务型教学新教案(高一上)[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9.

[3]刘道义.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人教期刊.2003.1.

[4]陶国平.如何解决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