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范文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09:4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石油化工行业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 机械密封;石油化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B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15-01

1 石油化工机械密封技术的必要性与现状

多数化工产品均具有有毒或易燃易爆的高危特性,故一旦发生泄漏,不仅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与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也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同时这也是所有化工行业的一大主要特点。基于此,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其行业内所采用的相关机械设备具备较高的密封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样的需求,为了在复杂的工业现场作业环境中将密封性能达到尽可能更为严格的标准,一些多结构、多组合以及新型的材料在机械密封部件的开发与制造中获得了愈发规范的应用,并逐渐在石油化工行业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2 几种机械密封新技术的介绍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及与机械密封相关新材料研究的不断突破,机械密封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此相关的产品泄露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获得了显著延长。经笔者总结,目前相对较新的机械密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剖分式机械密封技术

在发明的最初,该技术主要是用在大型反应釜以及大型泵的分体式机械密封封面,其中的推环、传动环以及动环均包括有对称的两个组成部分,且动环被推环与传动环固定在一起,同是每环均采用设计有斜面的两半夹紧环实施固定;另将静环、静环座以及压紧螺母等三个部件进行一体固定,其中,在静环与静环座上也同样设计有斜面的两半夹环用以夹紧。后来,针对反应釜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又有相关研究者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性试验,他们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而将改进的重点放在了辅助密封圈的应力应变方面,最终在不同的端面上加以设计,分别研发出了端面部分式机械密封与平行端面部分式机械密封两项密封技术。

2.2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1)干运转气体密封。干气密封为一种由两个环组成的非接触式端面机械密封技术,其兼具了无磨损、功耗小与泄漏量小等较为全面的优点,而且在安装与维护方面均非常容易操作,系统的高可靠性也进一步确保其具有长期稳定运行的优势。该技术体系中,第一个环往往又被称为动环,在其表面设计有槽,并且可以随着转子旋转,另在槽的下方设计了一个比较光滑的区域为密封坝,此为产生密封作用的关键区域;另一个环被称为静环,其表面光滑,同时通过弹簧进行压固,只能进行轴向的移动。当轴处于静置状态,或是在机组未升压的情况下,弹簧将保持动、静环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而当几组升压过后,在气压的作用下,动、静环将发生分离,并在其间隙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气膜。一旦几组开始旋转后,动环槽将产生动压力,同时会在靠近槽根部的地方产生一个高压区域,继而,动、静环之前的距离将因此而扩大,直至压力维持到一个相对平衡的

状态。

2)逆流泵送机械密封。该技术兼具了完全不会逸出介质、对环境完全不存在污染、寿命较长、维护费用低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在多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技术的基本密封原理是建立在流体动压理论基本方程-雷诺方程基础上的,主要采用了数值计算法与解析法两种分析模式。经长时间的应用实践发现,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应用到某些具有高易气化与高污染性以及高危险性的密封介质的密封需求,故其应用前景比较良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在端面结构上具有比较多的形式,但实则在工作原理方面是基本一致的。

2.3 流体回流式机械密封技术

此种机械密封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在考察外泄流体的流动路径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转变处理,继而将其再送回到机械密封腔内,以此实现机械设备零泄漏的最终效果。与此同时,该密封技术不仅具有相对更为简单的结构、很强的适用性与便于维护的特点,而且对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比如高温、高压以及高速等,其应用价值将更为明显。

2.4 组合式机械密封技术

该技术是将多种密封技术进行整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机械密封技术,通常情况下其均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继而将各种机械密封技术的优势联合在一起,并同时规避各自缺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密封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机械密封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具体的组合方式来看,目前最普遍的包括了接触式结合非接触的密封形式与接触式结合接触式的密封形式。

2.5 其他先进机械密封技术

随着当前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机械密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理论根基与发展契机,尤其是某些前沿技术与全新材料的高效应用,机械密封技术理论也势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其中,比如更为严格意义上的零泄漏密封技术,该技术力求确保设备中所应用到的工艺流体绝对无泄漏,该项技术中又多采用干运转的密封方法,同时还应用到了诸如计量仪表、阀门、密封监控装置以及报警装置等辅助设备。此外,又比如集装箱式密封技术,该技术因其发明起源于运输集装箱故得此名,在安装之前,一般将静止部件与可旋转部件实施整体性安装,经完成试压及其相关检查满意后再将其套装进集装箱的内轴,同时对其实施必要加紧固定,基于此,该密封技术是可以实施平面运作的。

3 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内,其绝大部分装置与设备均需要进行机械密封处理,并以此来防止工艺流体出现漏、跑、滴、冒等情况,继而达到节约工业程度、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运作效率的目的,这也是当代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基于此,高效机械密封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不仅可帮助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更为理想的工程效益,同时也可帮助其树立起更为良好的环保与节能企业形象,进而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稳定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机械密封的应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20-221.

[2]李磊.机械密封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3):109-110.

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 行业特点 发展现状 人才需求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途径方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我国21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在职业培训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实现能力人的培养。特别是高技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8个模块。尤其强调为适应国际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特别观注和强调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是“集约化、大型化、园区化、临港化”,而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布局却呈现“小型化、分散化”状态。调研中发现,差不多1/3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80%的专业规模,相当数量的专业点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和质量的严重参差不齐。教育部为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成立并重组了53个行指委。2013年成立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石化行指委),作为石化行业指导的有力抓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行指委建议,应当压缩、撤减“小、散、差”的职教专业点,资金和政策向石化专业配套倾斜。

一、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石油化工行业特点

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对节能、环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石化类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有了很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先进生产工艺、高科技产品和新型装备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复合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采用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生产一线涌现出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在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对人员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急需大批高端的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小到大,初步形成具有40多个子行业,生产6万多种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3.3%,利润总额15.3%。2013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稳中趋好。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万家,从业人员700多万人。全行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学工业2010年起位居全球第一。“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石化行业仍然需要增加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远不能及。

在工业领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简单操作性技能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少,大量的手工劳动已被机器替代。但与此同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操作者技术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只有具备现代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才可能解决生产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就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企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问题解决了,才能彻底打通学生就业之路。

(二)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石油、天然气、汽柴油、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氯碱、浓硝酸、橡胶制品、涂料、化学试剂、赖氨酸、燃料乙醇、化工醇、化工机械、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9.2%。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6%,居全国同行业第16位;资产总计1274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2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石油和天然气750万吨/年;原油加工量1200万吨/年;乙烯85万吨/年;燃料乙醇50万吨/年;赖氨酸50万吨/年;丙烯腈42万吨/年;尿素40万吨/年;氯碱30万吨/年。重点企业为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锦湖轮胎(长春)有限公司、汪清龙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新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四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行业85%左右。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早,起步高,具备适当快速发展和产业跃升的条件。2009--2012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000亿元,年均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化工企业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石化产业产值在全国位次前移。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2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200万吨;乙烯达到115万吨;ABS树脂达到58万吨;化工醇达到100万吨;氯、碱产品达到40万吨;苯乙烯达到35万吨;丁辛醇达到48万吨;丙烯腈达到42万吨;苯酚丙酮达到37万吨;双酚A达到15万吨;乙丙橡胶达到7万吨;赖氨酸达到50万吨;苯胺达到30万吨;子午胎达到1000万条。

2009--2012年,建设吉林市国家级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化工;建设松原市省级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石油机械;建设长春市玉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多元醇、乳酸、氨基酸、合成纤维、生态和工程塑料、聚乳酸等生物化工;建设四平市氯碱化工基地,重点发展氯、碱产品;建设白山市临江硅藻土环保功能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医用材料、复合颜料催化剂、精品助滤剂、无毒杀虫剂;农安、扶余、汪清、桦甸开发油母页岩,重点开发页岩油、联产发电、集中供热、轻质建材。所以,吉林省需要大批实用型高技能的创新人才。

(三)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各类院校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在校生规模突破了百万,其中本科在校生占总量的59%,高职占25%,中职占16%。本科继续增长,高职与中职招生则出现连续下降。虽然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却存在着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2011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职工结构和新进员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员工总数中,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69.09%;其次是管理人员,占13.71%;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接近,在4%-5%之间。在新进员工中,生产人员的比例高达76%。另一方面,来自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全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总量中,职校毕业生占77%,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模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倒挂,这也预示着,大量本科毕业生将面对就业难题。行指委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控制本科规模,大幅度地增加高、中职后备人才的培养比例。以满足我国对石油化工行业大量一线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石油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梳理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理论体系;归纳总结构建创新教学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各种新模式;投置创新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对吉林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企业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发展潜力。根据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精工艺、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比较研究,我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研究,二十一世纪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研究,尤其是对我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运用的研究,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实训研究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深化石油化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等。确立科学正确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1.要提升学校对技能型创新人才模式培养理论教育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有与教育机构的需求和愿望;发挥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努力营造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环境;构建技能型创新人才机制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建议。对创新人才利益驱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专业教学方案开发研究,基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使用、评价研究。

2.撰写石油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调研报告

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前景,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提供依据。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院教育建设指明方向。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较高技能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做出贡献。

3.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完善石油化工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构建课程体系的课改思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等),通过研讨会共同回忆和陈述个人职业历程及工作任务实例,确定本专业主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找出各成长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体研究提炼出描述该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这些任务的难度范围和归类,深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子任务的汇总,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4.明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操作)、化工产品检验(化工分析)、化工设备维护(化工机械)、化工电器及自动化、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操作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工艺操作能力,事故判断与处理能力,设备仪表使用维护能力,识图、制图能力(CAD),班组日常工作管理能力等。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工艺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等。

各岗位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企业中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技术员、车间主任。对就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为:具备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懂得化工产品的基本性质,了解化工产品的检验方法,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

5.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理实―体化的教学方法;案例;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等等。

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实习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6.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继续参加国培省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视野。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石化企业学习和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7.合作开发实训资源,建成一流的应用化工实训基地

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8.强化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

主题为“技能―中国化工”的石化行业技能大赛,自2005至2011年来已成功举办7届33场行业全国大赛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为23个与教育部合作主办技能大赛的部委及行业之一,全国石化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首次纳入教育部技能大赛系列,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承赛院校等承办。石化行指委提供技术支撑。来自全国29个省市地区的253个职业院校参赛队伍参加了石化类大赛。其特点:一是石化行业和教育部共同搭台,是政府与行业合作,教育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二是石化赛项专家组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专家组成,比例各半,确保竞赛内涵与现代石化工业发展接轨;三是石化赛项技术方案由石化行指委相关专业委员会制定,覆盖化工领域职业教育的重点和主干专业,竞赛方案贴近行业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要求,大赛内容覆盖专业核心技能点;四是公平办赛,办绿色竞赛,启用行业企业专家现场裁判,第三方执裁。赛场即是竞技场也是德育教育基地。使赛项内容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竞赛设备引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9.教产对接搭建职教与企业互动平台

10.文化对接 瞄准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

总之,一方面,收集和发现和实践石油化工行业“技能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培养主要模式和各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以及评估验收标准;教学资源开发共享的办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式化、标准化的梳理,提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专业方案建设规程”等。另一方面,从制度机制上提出突破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办法。着重提出解决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实际需要的可行办法,包括理法建议、政策建议、制度制定等。

参考文献

[1]《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成果公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现代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郭俊杰―维普资迅网

[3]《基于高校管理理论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研》。黎明〈职业与教育〉2010年第5期

[4]《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文献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

[5]《以行业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为基础,不断加强石化行指委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文献

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5月

[6]《熊勤会长在2013年在教育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文献

2013年4月

[7]《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及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石化类赛项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作者:系统管理员来源:时间:2013年4月

篇3

摘要:股利政策关系着公司股东的利益还关系着公司的稳定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于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石油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A股2011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影响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具体地分析,进一步为该行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和规范提出具有合理性和可取性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采取何种股利政策虽然最终由管理层决定,但实际上在其决策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诸多学者针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Lintner(1956)从不同产业的600多家公司中选取了2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向其高层管理者进行实地调查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著名的Lintner股利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解释高达85%的股利变化,并认为每股收益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自Lintner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研究。Holder(1980)在企业规模、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变量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的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并得出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刘星等人(1997)对1992、1993年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股票市盈率以及资产流动性水平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赵春光等人(2001)通过研究1999年底之前上市的210家A股公司的1999年相关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有关;还发现每股现金股利与市盈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都有关系。

(三)文献综述小结

从国内外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文献综述来看,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基本上集中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现金流动性,上年股利的支付情况和股权结构上。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在对这些不同的能力考察上选择的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有差异。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性、公司规模、市场前景、上年股利支付情况和股权结构选择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分析及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问题:影响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分配的因素可能有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充裕性、市场前景、公司规模、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股权结构。

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特定时期内公司利用资源创造利润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当期利润和未来利润,由于现金股利是以公司利润为主要来源。所以公司的盈利能力是现金股利分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基础。一般而言,一个公司的盈利越稳定,则其现金股利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从稳定股票价格、维持较好市场形象的目的出发,企业总是力图维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政策。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此项政策长期维持下去的可能性。盈利稳定的企业对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更具信心。此外,收益稳定的公司由于其经营和财务风险较小,因而比其他收益不稳定的公司,更能以较低的代价筹集负债资金。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一方面现行的财务制度已经规定公司当年亏损则不得分配利润,使得现金股利的分配受制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使得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盈利多则多分,盈利少则少分”的现象比较普遍。

2.公司的偿债能力

公司的偿债能力强,那么公司的富余资金就比较充足。这样公司就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派发现金股利。

3.公司的现金流动性

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自然也应以不危及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为前提。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而成长中的、盈利性较好的企业,如其大部分资金投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则通常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危及企业的安全。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对在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的石油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初步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首先,选择在2011年之前上市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司。其次,删除了样本中标示为ST和*ST的公司数据。最后,剩下了103个样本数据。公司的财务指标资料及数据全部来自大智慧软件的个股资料。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沪深两市石油化工类上市公司A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红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本文实证作出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和以前的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从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中的叙述来看,上一年分配的现金股利、每股收益和现金充裕度都对本年度分配现金股利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但是在理论分析中,公司规模、股权结构还有市盈率这一系列的因素对本年度分配的现金股利产生显著的影响却在本文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明。在本文实证的研究中,选择衡量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的指标分别是总资本的自然对数和流通股比率。虽然从回归结果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显著性不强。可以看出,在衡量上市公司不同方面时选择不同的指标,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

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流通股比率、市盈率和总资产规模可能也是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因素,但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显著性并不强。

(二)、建议对策

1、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是保障先进股利分配的关键,企业应该通过加大技术改进创新、重塑品牌、多渠道融资以运用财务杠杆、进一步晚上产业链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高回报的上市公司,应该进一步强化回报中小股东的意识,严格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动决策公司利润分配事项,制定明确的回报规划,积极主动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利。

2、证监会应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建设,规范我国股利政策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上市门槛,严格上市要求,将现金分红与企业上市再融资以及退市制度结合起来。借鉴其他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现的做法,制定明细最低现金分红率,对留存盈利过多的现象用税率工具调节。进一步建立完善退市制度,对于连续亏损、不分红、违法违规、财务状况恶化、公众持股比重过低的上市公司予以退市。通过入市源头把关和退市制度可以优化证券市场结构,真正遏制炒作。(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共广播;研究;运用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广播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传播手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中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公共广播的技术水平已得到很大的提升,公共广播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公共广播也包括很多的内容,例如:应急广播,无线广播,电视广播,广播报警等,其中应急广播与广播报警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所必须的,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分别从公共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研究与运用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于公共广播的研究

公共广播的是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的公共广播的技术,逐步形成的现代的公共广播。公共广播目前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数字音频技术,这是因为数字音频技术可以解决公共广播中的声音质量以及声音接收质量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使用数字音频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利用人耳的频率来降低码率,使得公共广播的声音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共广播技术的水平。除此之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核心的公共广播传播方式,也推动了公共广播的传播也,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公共广播的技术水平。以网络为核心的公共广播传输方式,通过使用单个计算机完成与广播自动化线管的一切工作,再加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成本较低且十分灵活的路由方式,使通过公共广播传播的现代信息更加的便利,这也是公共广播发展上的一个全新的突破,对于公共广播提高其传播技术水平以及在未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上述的这些内容也是目前公共广播的技术发展现状。

关于公共广播的运用

公共广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公共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运用,因此下面关于公共广播的运用主要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展开相关的论述。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是石油化工行业中进行公共广播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应急广播同时也是公共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分类。应急广播即是通过一些扩音设备,对于一些重要的紧急的信息进行传播。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应急广播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石油化工行业中,因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会产生很大的干扰音频,单纯的通过广播难以及时的向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工作人员传递相关的紧急信息,但是在使用公共广播传播中的应急广播后,利用应急广播具有音量加大,传播范围较广,声音的频率较高等特点,就能够将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紧急信息及时的传播出去,使石油化工行业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取紧急信息,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避免一些危机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现代社会中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共广播中应急广播的传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应急信息传播出去,还能够降低石油化工企业公共广播的使用成本,这样就会促使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共广播事业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公共广播中的应急广播的这些特点,使得应急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同时也为应急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广播报警

除了上述的应急广播外,广播报警也是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公共广播的传播形式。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属于一种较为危险的行业,特别是对石油行业中开采石油的这一过程。石油化工行业在进行石油开采的这一过程时,由于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紧急事故,这时就需要公共广播进行广播预警,进而提醒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工作人员时刻的注意安全。广播预警是一种室外广播,这种公共广播的传播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声音的频率高,音量大等特点。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广播报警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公共广播中广播报警的这些特点,使得广播报警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较差的环境下,也能够及时的将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危险报警信息及时的传播出去,使石油化工行业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取危险报警信息,积极有效的进行相关的防备,并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或是降低石油化工行业中发生危险事故后的损失。除此之外,现代社会中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共广播中广播报警的传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危险警报信息传播出去,还能够使石油化工企业公共广播的使用成本得到降低,这样就会促使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共广播事业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因为公共广播中的广播报警相对于一般的危险警报系统来说,其内部的控制系统较为简单,主要有大功率的扩音器构成,而一般的危险警报系统除了扩音器外,还安装的有抗频率干扰器等。公共广播中的广播报警的这些特点,使得公共广播中的广播报警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同时也为广播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公共广播的发展趋势

上述的内容是公共广播在现代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研究与运用,下面将论述关于公共广播在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的运用以及发展的趋势。关于公共广播在未来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相关的论述。

首先,是实现智能化的公共广播传播。公共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实现智能化的传播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对公共广播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公共广播的效用达到最大化。随着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共广播智能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公共广播已经从以前的部分智能化模式转变为现在逐步实现全部的智能化模式,这就使的公共广播的传播水平在未来将实现更大的提高。其次,是实现网络化的公共广播传播方式。网络化的公共广播传播方式不仅是公共广播行业未来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是石油化工行业公共广播在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现代化的公共广播传播的网络化主要是利用数据网声频率进行广播信息的传输,通过建立一个数据传输网,将所有的公共网络传播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不仅会使得公共广播技术操作的更加方便,同时也会是公共广播的传播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网络化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公共广播的传播方式,是现代社会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也促进了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公共广播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公共广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运用。公共广播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公共广播的研究与运用中发现,只要不断的提高公共广播技术的水平,促使公共广播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就能够使公共广播在未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延安.关于公共广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3,(5)

[2]孙菊霞.广播报警系统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8,(6)

[3]刘燕南,赵彩燕.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广播发展的相关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胡海虹.广播系统中的监控警报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2010,(5)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40-02

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械设施的安装直接影响着石化工程的进程和运行。因此,石油化工行业要充分重视机械设施设备的安装工作。在设施安装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机械设备的组合配置,不断改进方法,充分发挥机械设施的作用,进而提高整个石油化工产业的效率。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械设施设备的组合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石油化工机械设施装置的常见问题

1.1石油化工机械设施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

机械设施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是石油化工工业设备安装配置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石油化工工程的工作环境常常是高温又通风较差,这也是机械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环境,因此对机械设施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机械设施常常是在安装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了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机械设施高额的维修费用也增加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经费支出。石油化工行业的机械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更高、更严。可是在机械设施的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生产质量不高甚至劣质的机械设施。这样就会使机械设施在安装配置和使用中频繁出现问题,更严重的则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1.2企业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

石油化工企业能够正常生产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设施的安装配置与质量。石油化工工业机械设施的安装配置和质量只有在健全而完善的监管机制监督之下才能减少或避免出现问题。但是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在机械设施安装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很多状况出现,如:机械设施质量监督不到位;缺少专业的检测部门;安装过程监督管理规范性不足;机械设施检修需要大量时间,不能及时发现设施的即时性问题,维修效率低等等。正是因为机械设施的生产和安装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致使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质量良莠不齐,导致C械设施安装运行过程中产生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1.3缺乏专业设备安装经验的技术人员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样,石油化工行业也急需具有专业设备安装的人才。但是因为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压力,招聘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石油化工设备装置人才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当前,石油化工行业中极度缺乏具有机械设施设备安装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在很多企业中出现了非专业性机械设备装置的人员,他们不具有专业的装置技术还缺少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机械设施设备的安装。而且,非专业性的技术人员面对机械设施设备投入运行后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准确判断和解决,从而影响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进程。

2.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的措施

2.1加强对石油化工机械设施的管理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体积大、质量重、零部件多等等。根据机械设施的这些特点,在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和保养的时候更要注意对相关的零配件进行保养和检修,尽量减少交通运输对机械设施设备的损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石油化工机械设施的管理应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把控源头,在引进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时严格把控机械设备的质量,从源头上遏制质量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入石油化工工程;其次,做好监管,石油化工企业对机械设施产品监管到位,严格执行质量监管,挑选质量合格的设备,保证投入运行后能够最大化发挥效用;最后,做好运输,机械设备都要通过运输抵达石油化工企业工程,在运输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跟随和指导,以减少运输途中对机械设备的损坏。

2.2建立健全石油化工行业的质量监管体制

针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当务之急。因为建立起健全而完善的石油化工行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管机制,才能真正解决石油化工行业机械设施安装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安装效率,才能保障其正常投入运行。健全石油化工行业的质量监管体制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方面,要成立单独的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从而对机械设施安装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管;第二方面,石油化工行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管体制要涵盖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的每个环节,确保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管;第三方面,石油化工行业的质量监管机制要具有全局性,既对机械设施设备要监管到每个零件每个安装的环节和程序,又要从全局考虑,整体上提升机械设施设备的装置效率。

2.3组建专业的技术安装团队

要真正解决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械设备的装置过程中的问题,不仅仅要加强机械设备质量的监督管理,更要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组装队伍。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一方面要转变用人机制,善于发现人才并能留得住人才,组建专业性强的专业机械设施设备组装团队。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对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保障机械设施设备的有效安装。同时,石油化工企业也要注重专业维修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机械设施设备投入运行后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用专业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机械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更好的促进员工工作,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好的投入工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篇6

关键词仪表控制;石油化工;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仪表控制系统简介

(一)仪表控制系统概念

仪表控制系统是一种工业控制系统,通常是分为仪表和控制系统来讲。仪表是指现在大规模使用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测量性仪表,如温度、压力、物位和流量等;而控制系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在国内一些相关行业其又被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简而言之也就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仪表控制系统,它实际上就是一套工业计算机,仪表和控制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工作,仪表测量的结果决定控制系统策略,运算结果发给执行元件。比如说:调节阀、电动机等,进而控制工业过程的自动化生产。

(二)仪表控制系统的分类

1、如果按照控制原理不同来分类的话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它一般只受输入的来控制,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但是由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目前主要是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生产自动线和机械手。2、如果按照给定信号分类的话,它可以分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三种。恒值控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要保持恒值,给定的一个值不变,也可以说是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随动控制系统,是相对于恒值控制系统的,也就是给定值按照未知的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程序控制系统则是给定值按一定时间上的函数变化着。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因为自动控制系统是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所以我们也必须要了解自动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它先监测被控制量的实际值,然后将它与输入量进行一些比较得出偏差,最后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解作用去消除这个偏差,能够使被控制量有效的维持期望的输出。

二、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析

(一)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

近些年我国的科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上,更是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同时它也在实际中被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工业方面和军事方面等都应用着仪表控制系统。在工业方面,以石油化工行业最为突出,还对于冶金和机械制造上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物理量,一些方面还需要用到监控检测,所以必须用到仪表控制系统。在军事方面一些的火力控制系统和弹道导弹技术等方面,还有航空航海方面,都需要自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化农业方面也需要自动控制系统来解放人力,可以在水位、温度等相关农业工作中实现自动化控制。

(二)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现状

1、普遍都采取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在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仪表控制系统,普遍都是计算机为主导。以计算机控制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也可以有效的出色的进行各项工作,现在甚至可以说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硬件软件处理处于整个控制体系的核心地位。2、注重实际工作性。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导向指引作用无需多言,在仪表控制系统和各项工作设备的结合中,都普遍更新新技术。在安全问题上,因为现在的石油化工行业装置规模较大、工作设备较为复杂且危险,所以仪表控制首先就要采取安全性控制监测功能来工作以保证工作安全。目前仪表控制系统普遍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装置来确保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还有大多数石油化工行业会采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使得仪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性,保证工作的正常运作。总得来说,现在仪表控制系统上,越来越重视实际的工作性,重视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又促使了仪表控制系统的进步。3、DCS与FCS共同存在。DCS在上文中提到过,而FCS它也是一个控制系统,只不过是集中式控制系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系统,比起分布式控制系统来说,它起步较晚,技术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但是发展较快,功能相对更多,就目前而言,人们普遍将分布式控制系统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工作,所以就出现了二者共存的现象。

(三)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着,尤其是在人们的需要下石油化工的发展,使得各项生产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所以,仪表控制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极大的解放了人力,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更是保证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质量,还有生产中更重要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中应用发展趋势

(一)越来越趋于人性化

仪表控制系统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鉴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很多功能还是不能够很人性化。在未来几年中,智能和数字的发展是标杆性的,必定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因而在仪表控制系统上,必定也会搭上智能与数字的科技列车,使得仪表控制系统能够更加便捷的为人们服务,而且使用中更会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这对石油化工行业解放人力是突破性的,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二)功能更加完善

集中式控制系统就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优越性是明显的,可却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其功能的不完整和不适应越来越快生产节奏等一些缺点,对工作效率难以再有突破性的提高。因此在未来中将会大力发展集中式控制系统,使得集中式控制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成熟,让其在石油化工行业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便利。

(三)精确度越来越高

精确度的问题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旦出现失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将不仅会对生产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更是有可能出现工程安全事故。结合近些年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的发展来说,精确度问题虽说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可是也很受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仪器的老化、设备的陈旧、不及时清理等现象都有可能影响仪表控制系统的精确度。在未来发展中,精确度问题也是肯定会被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仪表控制系统的精确度也会越来越高,以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要求。(四)与石油化工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石油化工行业不敢说一直都是国民工业中的重点,最起码近百年来还是离不开石油化工行业的贡献,而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因此未来几年中,仪表控制系统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结合只能是更加紧密。一方面,仪表控制系统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石油化工行业带来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为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优秀产品会努力突破创新,使仪表控制系统能够更好的与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行业。

结束语

石油化工行业为我国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务必要集中力量突破更新相关技术。尤其是对石油化工行业发挥巨大作用的仪表控制系统,必须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去发展。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为导向,使仪表控制系统更加的人性化;完善仪表控制系统的各种功能,使得它能够更好的胜任石油化工行业的相关工作;努力提高其精确度,而且精确度必须不受外来因素干扰,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此一来,才能让仪表控制系统更好的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

参考文献

[1]林敏,刘虎.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化工管理,2014,09(17):180-181.

篇7

关键词:炼油;二次加工;

当前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支柱产业,在炼油厂,对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了优化,这可以提炼出精度与纯度更高的石油产品。催化裂化工艺经过不断的更新与改良,在炼油厂中发挥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了炼油厂的经济效益以及产品质量。

1、我国炼油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在地球蕴藏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开采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则会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通过调查发现,我国2010年石油的消费量达到了4.55亿吨,预计在2020年石油消费量将比2010年高出30%左右,最多将会达到6.5亿吨,从全世界石油的发展趋势来看,2020年全世界的石油消费量将会达到46.6亿吨。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石油化工单位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煤制油技术得到了较大的突破,这可以改善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现状,煤直接液化比为5:1,间接液化比为5.3:1,所以,到了2020年,煤制油的替代量将会达到1000万吨,由于我国生物技术发展不够快,生物质燃料无法有效的代替石油资源,所以,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生物等技术的开发,加强对天然原油加工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炼油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2、炼油催化裂化的发展技术

随着炼油技术的不断发展,炼油催化剂也在不断的完善,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对炼油催化剂技术进行创新后,极大了推动了我国炼油技术的发展。炼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催化反应,所以催化剂技术也是石化行业的核心技术,做好炼油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石化单位的经济效益。

2.1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有利于提高轻质油收率,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催化剂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后,自主研发了串联快速流化床再生技术,在对传统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优化后,采用了内外取热器、管出口快速分离技术、抗金属污染催化剂,使得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工业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这种技术属于深度加工技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被延迟焦化技术所取代。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掺炼VR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只有不断革新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才能提取出精纯度更高的石油,保证炼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2.2清洁汽油加氢技术

随着资源能源的不断开发,我国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改善这一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中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相关部门对汽车排放有着严格的要求,研究人员应加强对低硫清洁燃料的开发,提出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将汽油中硫的含量降到了最低。FRS技术是催化裂化全馏分加氢脱硫技术,这种技术加工出的汽油硫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在工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2.3中压加氢裂化技术

加氢裂化技术也是当前化工行业应用比较广的一项技术,其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清洁燃料,在重油轻质及大型石化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核心技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对中压加氢裂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裂化催化剂新的工艺技术,将其应用在中压加氢改质装置中,可以在不大幅度改动装置的前提下,提高中压加氢制作技术的精度。与高压加氢裂化技术相比,中压加氢裂化技术采用的投资比较少,操作费用也比较低,具有经济节能的优点。

2.4渣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组合技术

渣油加氢处理与渣油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技术是我国自主研究出的化工工艺技术,该装置建成投产的时间比较早,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硫含量在2.6-3.1%左右,氮含量控制在0.20-0.24%之间,结合FZC催化剂技术,在15.5MPa压力,385℃温度下,脱硫率一般是在86-88%之间,加氢常渣硫含量在0.18-0.42%之间,这项技术给炼油催化裂化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2.5连续重整技术

连续重整技术简称CCR,其在石油化工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抽提的技术可以生产出BTX芳烃,是化工单位重要的原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氢气,这一气体可以给炼油厂加氢装置提供重要的氢气来源。我国化工行业很早就开始了对连续重整技术的研究,对半再生式催化重整开发技术研究比较早,但是这种装置一般能力比较小,我国是在20世纪后期才开始引进能力更强大的连续重整装置,在21世纪初,建设的连续重新装置已有14台,总加工能力达到了每年900万吨。国内对BTX芳烃的需求量比较大,这对石油化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续重整技术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08年,我国连续重整装置已达到了29套,加工能力上涨到每年2250万吨。连续重整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化学试剂开发的时间比较早,催化剂的水平比较高,但是相关装置却比较复杂,该技术被美国与法国的公司垄断,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终于自主开发建成百万吨级超低压连续重整装置,虽是较为迟到的成果,但非常值得庆贺。

3、我国当前炼油催化裂化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中,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具有环保性的油源,而我国也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因而炼油厂所使用的催化裂化工艺必须能提高我国汽油和柴油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对燃料的要求。为此,炼油厂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化工行业应继续走原油深度加工道路,最大量生产液体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发展高档油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替代燃料,减低石油消费以及加强节能环保等。实现炼油工业的发展战略,中国炼油工业将一如既往,走技术创新之路,迎接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语

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炼油催化裂化发展技术进行了探讨,其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石化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企业的领导者结合社会需求情况,制定出了具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这可以有效提高该行业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提升其经济实力。国内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这对炼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催化裂化技术进行改进与革新后,有效提高了石油产品的精度与纯度,这可以更好的对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申建华,喻立杰,张杉德. 我国催化裂化催化剂的需求及发展[J].石油规划设计. 2011(04)

[2]陈雷.石油加工中的催化裂化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3,(07):236.

篇8

1、理论性太强、操作性太差

通览相关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为了全面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设计了规模庞大的内部控制度量指标,这样在提高其全面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它的可操作性,使得实施成本相对较高而无法为企业所接收。这也是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在实践中得不到推广的重要原因。

2、度量结果的差异性导致的权威性降低

目前在内部控制指数方面一直坚持数据的分别是厦门大学内部控制指数组和迪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但是相关学者发现二者在实际的测量结果上相差甚远,如在2009年厦大版排名第二的中信银行在迪博版的指数体系中却排到了428位。如此大的差异一方面使得信息使用者感觉到迷茫,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权威性。

3、未考虑行业跨度的影响

行业差异是企业形成其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差异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无一不是将所有企业视同一样,采取相同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对其测量并根据总得分或平均值进行排名,完全忽视行业跨度对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目标的影响。这样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的构建依据

(一)理论依据权变的管理

理论兴起于20世界7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组织受制于环境变化,即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统一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学大师哈罗德•孔茨也认为企业管理应当采用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具有“内在管理体系”的特点,还具有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外部控制对应的“一定开放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权变的思想根据本行业的具体风险进行设计。但是如果企业在具体的实施中“面面俱到”不考虑其行业具体面临的行业风险反而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

(二)制度依据

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在2013年12月了《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所面临的具体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该行业具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另外在2014年03月份又了《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调研报告,指出了该行业企业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这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所做的又一大努力,也即我国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的行业化,虽然没有完全建立所有行业的操作指南,但是会计司的积极推动内部控制行业化的努力,为我们构建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

(三)现实基础

1、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切理论的构架都必须考虑现实基础。内部审计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跨国经营的开始,这种管理的复杂化给内部审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难题。此时,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良好地“自控”行为,那么就极大地减轻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因此,实施内部控制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符合逻辑思维、也可以弥补传统内部审计的不足,更好地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2、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大型组织其健康运行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然而由于上市公司规模大、面临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其经营风险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也就日益增大。内部控制恰恰是现代企业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规避经营失败、成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利益相关者都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如何?此时,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就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了解企业内控建设情况的方式。

3、发掘研究内部控制指数

构建的新思路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学者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因此本文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指数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关于此部分的空白状态。

三、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的思路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任何一类产业在市场上都会受到现有企业的竞争、供应商、购买者、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这五种力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又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五种力量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的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NationalCommissionof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在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关联性建立基于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也就具有了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遂决定先选择一个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笔者结合我国财政部相关规定及最新的《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就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指数构建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就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构建做出有益贡献。

(一)石油化工行业选择原因分析

笔者的研究思路是选择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业来进行初始研究:第一,行业特征明显且风险敏感度高;第二,内部控制建设时间较长,实施效果良好;第三,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文件已经比较健全。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笔者选定了石油化工行业,原因如下: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任何波动将会对整个中国市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及早建立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将会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石油化工行业的大多数公司因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大多属于中央控股的企业,属于《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中规定的第一批企业。另外,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良好,以厦大版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为例,石油化工行业被归入采掘业,在2009-2011的排名中仅次于金融保险业。最后,我国财政部在2013年12月的《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为我们构建基于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石油化工行业特征及风险分析

1、行业内部风险分析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个业务板块。结合波特的五力模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该行业在我国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且行业壁垒较高,潜在进入者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另外,能源供应的不足和国家政策也导致购买者处于弱势地位,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也不存在一种能够代替石油的燃料,因此替代品生产商的威胁也较小。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石油化工行业内部竞争环境比较稳定,来自内部的风险比较小。

2、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政治敏感性强。1957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首次超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如今石油在总能源中占比约45%,石油仍然是世界各国争相抢夺的重要战略资源从历史上爆发的三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有清楚的了解,石油行业对地区和平和政局稳定性有较高的敏感性。第二、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或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到诸方面的环境和安全风险,如石油泄漏、天然气管道泄漏等,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在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同时还可能使得遭受罚款甚至危及到员工和顾客的生命安全。

(三)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该行业的风险特征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笔者提出了如下的内部控制指数构建思路:结合石油石化的行业特征和风险管理的七大要素(涵盖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的具体内容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石油化工行业的高政治敏感性要求企业在信息与沟通上尤其注重动态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系统的畅通度、信息设备的完备性、信息的保密性等内容,我们可以在内部控制指数体系中着重加强对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其次,较高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要求企业在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控制活动等方面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具体来说考核的指标包括:企业文化类型、员工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指标。

四、总结

篇9

从业务分析与管理规划入手,确定知识管理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方案,进行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达到知识共享目的。

1.1知识分析与管理规划为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流程和知识源,为知识库建设、知识共享与应用提供资源基础。

1.1.1业务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类型包括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按企业类型分别进行业务及业务活动分析,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推送业务。

1.1.2知识管理规划石油化工行业规划将遵循从需求分析到目标确定,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功能和技术架构,从项目总体目标到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从管理制度和机制,制订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形成石油化工行业知识管理专题规划。具体而言,将包括: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明确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多维知识分类、建立配套的知识管理体系。

1.2知识聚集与知识库建设

对各类知识进行处理和加工,实现知识的汇集。汇集的过程将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过滤和找出关联,利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等技术,抽取知识内容和元数据、创建知识索引,将知识存储于对应知识库中,为面向不同单位的个人知识应用提供来源。基于业务活动的知识处理与加工,如图1所示。

1.2.1知识处理与加工

1.2.1.1个人知识的处理与加工按通用知识分类体系的相关模版制定:方法类模板(来自于项目总结、科研报告等)、成果案例类模板(来自于生产案例等)、各类模板的完整范例。针对专家进行隐性知识挖掘:论坛—通过跨部门的、跨企业的专家网络,专家可以共享某一个项目的成果、经验,使用协同办工技术,通过论坛,即时沟通、虚拟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实践社区———通过面对面地或在虚拟环境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主题专家负责对社区中的知识进行审核与评价。

1.2.1.2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信息系统内知识的加工与处理:通过集成方案和文档解析实现。

1.2.1.3知识分类体系梳理与设计通过对企业核心知识的梳理,明确企业需要管理的各类知识,也包括难以用文档方式存在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往往存在于业务专家的头脑中,围绕已经梳理出的知识开展知识管理设计,以便知识管理能够高效率地展开。知识分类体系如图2所示。

1.2.1.4知识本体建设业务的专业词库词表、覆盖业务的知识核心概念抽取、专家支撑下的专业、词库词表的行业化、关系类别的确定和定义、基于词库词表的本体编码实现。

1.2.1.5业务活动知识的知识梳理与加工业务人员知识包梳理模板设计;业务人员按模板梳理各业务活动的知识需求、方法类知识需求、成果案例类知识需求、规范类知识需求、数据类知识需求、专家类知识需求;构建任务与知识对应关系。

1.2.2知识库建设

1.2.2.1知识库的分类设计根据知识库模型的设计,分类库设计分成6类库进行设计,包括: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成果案例库、专家知识库。

1.2.2.2知识库的模型设计根据知识应用需求,构建流程知识库、数据知识库、成果案例库、方法知识库、规范知识库、专家库、其他知识库等知识内容库模型。此外,在上述知识内容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业务的实际需要。知识库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知识库模型由“索引、元数据”“知识条目文档库”“结构化知识库”“集成知识文档库”组成。在“结构化知识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标题、关键字、摘要、属性信息等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在“知识条目文档库”中存放的是知识条目的文档;在“集成知识文档库”中存放的是从知识源系统采集来的文档。

1.2.2.3知识的分类入库根据软件系统通过集成的知识和其他的知识进行分类,包括:研究、设计、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类型单位的知识。

1.2.2.4细粒度知识提取与关联知识库的加工与处理主要分为5个步骤进行,分别为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知识关联、知识包建设和知识库更新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各类知识细粒度提取、知识标引、进行知识之间的关联、知识包建设、知识库更新机制。

1.2.2.5知识库建设输入、输出输入“:知识库结构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模型的本地化设计方案”“知识库分类的本地化设计方案”;输出:实现6大知识库基础知识导出、知识分类与关联、基于本体的知识标引和关联、知识与相关业务活动(工作包)挂接和关联。

2知识管理体系与系统功能

为实现知识管理要在选定的知识管理产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分析应用单位的功能需求,扩展知识管理产品的功能,满足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知识的管理、共享、应用等多方面需求。

2.1知识管理体系为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知识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知识管理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流程建设等几个方面。

2.1.1组织建设遵循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建立适于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与知识活动相关的工作角色和职责范围,从总体规划到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与维护,保证知识管理的长期和持续建设;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岗位,落实知识管理岗位职责,实现知识随业务产生及时收集、整理和提交。

2.1.2制度建设制定适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细则和规范,根据具体应用反馈情况,经过总结提炼后,为石油化工进行全面应用积累经验。包括:制定知识梳理规范、制定知识管理模型规范、制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系统规范、知识识别与评价规范。

2.1.3流程建设明确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通过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复用等知识管理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探索适合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管理流程。流程建设包括知识识别、获取流程、共享流程、复用流程。

2.2知识管理系统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由“知识源集成接口、系统管理、智能处理、管理与应用”等部分组成。知识管理技术架构如图4所示。知识源集成接口用于知识源系统的集成,进行知识的采集,实现知识的聚集。“系统管理”提供了面向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认证、系统控制台、组织管理”等功能,并实现“安全管理”相关的集成接口。“智能处理”实现了“新型结构化处理、知识管理处理、文档处理、搜索引擎”等功能,对知识进行处理与加工。“管理与应用”提供了面向用户的“通用知识创建、专业知识沉淀、知识维护、知识评审、知识关联、知识绩效、知识检索、知识地图、知识推送、知识问答、专家地图、个人知识管理”等功能,实现知识共享与应用,系统提供Web浏览和客户端应用两种访问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系统。系统提供“UI集成接口、业务集成接口、数据采集接口”,可以从其他知识源系统进行知识数据的采集,为其他系统提供知识应用服务。

3结语

篇10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应用

一、检测执行仪表

1.1温度仪表。在石化企业日常加工声场中,需要对现场设备和管道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温度范围为-200℃到180℃,温度的测试主要采用的是接触式测试,其中最为常见的温度仪表多为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子[1]。对于现代的设备而言,需要对油罐平均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常常会石油价位特殊的热电阻,主要包括耐磨热电偶、表面热电偶以及防爆热电偶。1.2压力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其生产过程中压力需要控制在300Mpa以内,对于设备中压力传感器以及变送器的选择可以采用多种原理,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高温介质、脉动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等,其测量的精确度较高。目前,压力仪表分为液柱式、弹性式、活塞式三类[2]。1.3 液位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往往会采用的是液位测量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准确度往往和被测物料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采用浮力式的仪表,根据其原理不用,可以分为静电式、电接触式,电容式、超声波式、雷达式、重锤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均采用的是可读式仪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采用雷达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这些仪表在测量液位过程中,更多被石油化工企业采用。1.4流量仪表。上述温度、压力以及液位是常见的仪表,内容最为丰富的仪表为流量仪表,流量仪表的精确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加工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流量考核方面占据有重要地位,流量考核一直是秉承着稳定以及优化的原则。流量测量的原理是单位界面流体有效面截的流体的体积和温度及压力补偿的大小。流量的大小和管道的性质有直接关系。1.5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对于现代石油化工生产而言,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是近些年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新科技的产物,其大量的科研投入做出了新的研究,从工艺原理角度分析,对温度、压力、液位、力量等工艺原理进行把握,从而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在整个加工环节中,对最初的原材料以及最终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

二、关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分析

2.1常规控制。从目前组合仪表以及电动单元等仪表的变化来看,在石油化工恒压自动化仪表中主要存在连续控制、批量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等基本操作,其基本控制的策略没有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使用了单回路调节、比率调节和分程调节等基础调节设备,这样的模块能够保证功能和算法的把握,从而对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进行合理掌握。2.2先进控制和优化。基于现代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多种智能化的算法,并且以独立的DCS为基础,同时也可以配合多种软件包以及变量的动态模型识别技术,从而对软测量技术和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进行智能化计算。2.3人机界面。现代自动化仪表中,主要是以LED屏幕为主要显示,辅助采用的是显示仪表,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了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采用摄像头界面,在DCS操作站的控制下,对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能够发挥DCS和HMI的潜力,从而为企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2.4安全仪表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装置,因而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采用DCS的设备进行全连锁保护,或者是在紧急状态下实现设置相分离,同时对火灾和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对转动设备可压缩机组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

三、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使用自动化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理想,但是如何有效的对自动化仪表进行控制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问题,因此对自动化仪表的掌握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对故障及时进行排除,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震.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施工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35).

篇11

关键词:环境保护;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工业发展日新,加快了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必须更好地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石油化工行业尤为重要,我国很多大型石油工厂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对附近海域环境和沿海居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比如2013年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62人遇难,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由此可见,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监管和控制必须放在首要地位。

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要存在两个特点,从分布看,战线长,面积广,近水近人。从生产看,有毒有害物质多,三废排放总量大。这决定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必须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保障体系不健全。石油产量增长速度缓慢,市场需求量较大,以海运为主,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制约石油化工行业良性发展。(2)技术攻关能力不足。没有足够成熟的科技力量支撑石油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缺少有效的环境保护技术手段,决定了行业自身停滞在生态环境破坏阶段。(3)环保管理主动性不高。新《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法律制度实施较短,部分企业还没有足够认识,还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的有力监督。(4)公众参与还不均衡。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企业容易忽视公众意见,公众自身也缺乏自觉参与的意识。没有完善全员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5)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虽然认识到了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信息管理的必要性,但信息收集渠道少,没有发挥有效监控和制约作用。

二、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全面建立环境保护理念。(1)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社会责任感,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制度,加大力度进行环境保护。石油企业在促进自身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公共生态环境的保护,肩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2)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将资源的消耗减小到最小,将资源合理应用到可以再生为多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来降低产品总体对环境的负影响。合理的生产、回收、再生、循环使用、回收利用、最终处理,通过这一链条将石油企业所产出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少。

(二)石油企业走清洁生产的道路。(1)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技能。通过装置、技术优化替代,减少污染,努力实现清洁生产。(2)强化硬性管理。加大监管和控制的力度,对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具体的监管人员,落到人头上,每个负责的部门如遇到情况都要担负起责任。打造清洁装置示范试点,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打点带面,实施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

(三)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的体系。(1)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建立高效的环境管理的体系,有效地进行监管和控制。企业无论在决策、规划还是实施等各个阶段和环节都能够灌输环境保护的理念,实现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大众化。(2)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绩效,达到国际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的提升内部成员的自觉环保行动,从而维护体系更好的运行,也促使企业自身不断加强水平,增加效益,在人们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中也越来越有竞争力,向可持续发展前进。

(四)加快油气探勘和开发,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资源的控制力。(1)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资源和市场都要充分地利用,尽可能的寻求更多的获取石油的通道,并且加大对勘探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加关注资源获取问题,加大勘探的力度。(2)建立有效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石油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吸取世界先进石油化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的完善自身,将石油产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同时也会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结语:保护环境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坚持思想导向、问题导向,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来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更好地树立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思想,将环境保护更好地与企业工作相结合到一起,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规划和进步。通过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提供更多思路,充分的完善自身资源的获取,科技技能的创新以及环保理念的灌输。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将更多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投入与生产之中,不断的提升产品的使用率,达到循环使用、节能减排的作用。更加关注废水、废渣的排放情况,有效的处理排放污染物,实现环境保护的最高级别。

参考文献:

篇12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国内优势

1)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保护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名列企业前茅。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044件发明专利,在全国企业中排名第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110项中国专利金奖中,中国石化获得了8项。我国化学领域评出的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由中国石化获得。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中国石化6项专利获得优秀奖。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研究的同时其营业收入也不断攀升。从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额一直位居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之首,2013年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大陆石油化工企业有6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列世界第4、5和第93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列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二位。见表1。进入2013年世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也同样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笔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网(SIOP),检索到从1985年9月10日至2014年1月2日,石油化工行业专利总数是164873件,在此期间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三家大企业其知识产权总数31583件,占全部石油化工行业专利的近20%。详见表2。

3)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和商标厂商品牌建设。石油化工行业科技研究意识强,并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2009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4399家,占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5%,全行业共有研究和开发人员33万余人。在新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石化行业研发的项目数为39126个,经费支出超过654.5亿元。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以上,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写下了良好的注释。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商标及厂商品牌建设,2013年石油化工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会上拟推荐64个企业的74个产品为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推荐中的“昆仑”、“中国石化”、“三棵树”、“天业”、“星球”等一直是都是业内认可的驰名商标。同时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采用海外并购方式,将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瑞士“阿达克斯”这些国际品牌收为己有。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突出的成绩,但与国外同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措施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不足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与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够。首先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政策保护其行业发展不够,体现为本行业对国家的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关注度不够,缺少积极应对措施,没有专门针对本产业的立法、执法及司法活动进行评论的研究人员。而国外石油化工行业,特别关注本行业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当法律和政策稍有变化,企业界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到各种详尽的资料,汇集成书面报告,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供立法和执法者参考,从而使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有利于本行业。其次产业集群内部缺少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对动态的法律变化关注不够。目前许多国家加速知识产权国内规则调整,推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一体化,这些立法趋势和导向,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重视和关注。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建立改变落后产能的知识产权研究体系。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在炼油、化肥、烧碱等企业内部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产能,资源消耗高,“三废”处理措施不到位,技术装备水平低,原料配套条件差,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较少等问题。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水平也比较低。据统计,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炼油、乙烯、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高耗能产业的能耗约占行业总能耗的60%。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三废”,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研究开发利用这些废渣,即可以大幅度减少堆积量,又可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造福社会。国外通过建立化工园区的形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解决此问题,我国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已达70个,但缺少在化工园区内,整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资源,系统规划研发,节能、安全环保的知识产权机制。正如田培炎所说:我国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跟企业完全想不到一块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想的是、申请专利和课题经费,至于产品的科研成果出来之后能否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它们是不太关心的。企业也只是想到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不管多么先进的成果都没有想到跟科研院所去对接。这种各自为政的研究发式,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缺少应对国外专利保护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近几年来,跨国石化企业在专利保护中形成了许多新战略,如:一些技术领先的石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工艺技术授权的形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不注意对专利进行核查,当企业技术和品牌建立并运行良好的时候,国外企业以侵权为由,迫其退出市场,采取“后发制人”的专利保护策略。再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开始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技术,商业秘密的不公开性,比起专利和商标的公开性,其界定的弹性和余地大,其优点是可以不受专利技术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保护力度更大。针对变化的国外专利保护战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还缺少应对的保护措施。

4)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策略。知识产权诉讼是知识产权保护一个重要环节。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诉讼纠纷,多为涉外主体并以被控国内企业侵权为主。例如:2005年10月2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欧洲农化博览会上,巴斯夫、拜耳公司组织律师和当地警察进入场地“清场”,两家中国农药企业被认定侵权,并被当场拆除展台,另有17家企业被要求在参展目录中删除涉嫌专利侵权的产品;同时石油化工产业在美国遭遇最多的“337”调查诉讼案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损失。从2004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知识产权调查案日益增多,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9起。“337”调查是指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修正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主要针对侵犯专利权或者商标权行为指控,它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来管辖,该委员会可以发出“普遍排除令”、禁止令等措施,限制被侵权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与反倾销等常规贸易壁垒相比,“337”调查的杀伤力更大,一旦被判处“排除令”,同类产品将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近些年来,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大都采用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面对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各种理由的投诉,或踏入国外早已布好的诉讼雷区而被控侵权时,一般都采取逃避诉讼、赔付的方式解决,尽管有中国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勇敢应诉并胜诉的案件,但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躲避、庭外赔付等解决方式,少数几个企业参与诉讼,显得形单影孤,只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集群诉讼策略。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利用产学研整合资源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研究。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首先要利用产学研平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产业集群外部法律研究优势,健全和完善与产业集群相关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研究,分析立法和执法上的变化或不合理之处,为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反映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醒产业根据立法调整生产科研战略。其次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知识产权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机制,及时通报专利无效等信息,宣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税收及奖励政策,并及时通报国外相关与企业有联系的立法变化,从而调整企业结构及生产方式。其三“安全、卫生、环保”成为当今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注核心,我国许多技术被进口国阻挡,尤其是与人身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以及儿童用品等敏感商品的科技研发项目,其知识产权研发保护应引起重视。

2)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专利的保护战略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生存之本,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形成了专利引进战略,专利引进可以很快组织实施,使企业借助专利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引进专利的风险也很大,我国在引进专利中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少,我国众多合资企业,关键技术多为外方所控制,为此重视引进专利的风险调查,尤其对是否核心技术及是否牵涉诉讼纠纷的调查尤为重要。其次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要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失效专利是指已经到期、快到期或其他原因提前终止的专利,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是因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有较大数量的专利,这些专利有许多已经失效,但失效专利不等于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充分利用这些专利并在产业集群内部之间使用,可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失效专利还可以避免国外企业采取打包许可,收取许可费的情况。再者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专利联盟战略,产业集群内部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及时判断“新颖性”,利用专利“地域性”及早将国外未申请的技术在国内注册或申请。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涉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确立产业重要行为标准和确立产业发展起导向的作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的意见,对如何判断知识产权侵权及证据的认定提出了明确的司法意见,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注意。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可以分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原告积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权所采用的策略,消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被告,被控侵权时,应采取的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采取积极诉讼策略,其本质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权利不被侵权,它可以导致被告或竞争对手退出相关市场,并支付高额侵权赔偿。但也可能遭到被告证明原告知识产权无效、不具有强制执行性或是该项知识产权并未受到侵犯等的顽强抵抗,为此要做好积极诉讼前的各种准备。

篇13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1.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

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

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

十二、提示

【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

【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

石油化工论文范例欣赏: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现况分析

摘要:现代化智能仪表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精确度高等优良性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化仪表的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随后针对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企业的运用价值和现状进行介绍,目的是为石油化工企业推广自动化仪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应用

一、检测执行仪表

1.1温度仪表。在石化企业日常加工声场中,需要对现场设备和管道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温度范围为-200℃到180℃,温度的测试主要采用的是接触式测试,其中最为常见的温度仪表多为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子[1]。对于现代的设备而言,需要对油罐平均温度进行测量,因此常常会石油价位特殊的热电阻,主要包括耐磨热电偶、表面热电偶以及防爆热电偶。1.2压力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其生产过程中压力需要控制在300Mpa以内,对于设备中压力传感器以及变送器的选择可以采用多种原理,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高温介质、脉动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等,其测量的精确度较高。目前,压力仪表分为液柱式、弹性式、活塞式三类[2]。1.3 液位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往往会采用的是液位测量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准确度往往和被测物料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实际生产中往往会采用浮力式的仪表,根据其原理不用,可以分为静电式、电接触式,电容式、超声波式、雷达式、重锤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但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均采用的是可读式仪表,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采用雷达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这些仪表在测量液位过程中,更多被石油化工企业采用。1.4流量仪表。上述温度、压力以及液位是常见的仪表,内容最为丰富的仪表为流量仪表,流量仪表的精确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加工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流量考核方面占据有重要地位,流量考核一直是秉承着稳定以及优化的原则。流量测量的原理是单位界面流体有效面截的流体的体积和温度及压力补偿的大小。流量的大小和管道的性质有直接关系。1.5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对于现代石油化工生产而言,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仪是近些年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新科技的产物,其大量的科研投入做出了新的研究,从工艺原理角度分析,对温度、压力、液位、力量等工艺原理进行把握,从而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在整个加工环节中,对最初的原材料以及最终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

二、关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现状分析

2.1常规控制。从目前组合仪表以及电动单元等仪表的变化来看,在石油化工恒压自动化仪表中主要存在连续控制、批量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等基本操作,其基本控制的策略没有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使用了单回路调节、比率调节和分程调节等基础调节设备,这样的模块能够保证功能和算法的把握,从而对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进行合理掌握。2.2先进控制和优化。基于现代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中实现了多种智能化的算法,并且以独立的DCS为基础,同时也可以配合多种软件包以及变量的动态模型识别技术,从而对软测量技术和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进行智能化计算。2.3人机界面。现代自动化仪表中,主要是以LED屏幕为主要显示,辅助采用的是显示仪表,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了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采用摄像头界面,在DCS操作站的控制下,对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能够发挥DCS和HMI的潜力,从而为企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2.4安全仪表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装置,因而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采用DCS的设备进行全连锁保护,或者是在紧急状态下实现设置相分离,同时对火灾和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对转动设备可压缩机组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

三、结束语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使用自动化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理想,但是如何有效的对自动化仪表进行控制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问题,因此对自动化仪表的掌握需要做到精益求精,对故障及时进行排除,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化工行业;化工市场;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Q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1-0052-01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进行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经渠道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信息化成果带动工业化发展,并且以工业化具体实施环境来促进信息化建设作为指导方针,这既是化工行业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是我国化工行业在当前科学环境下的改革开放,顺应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进入21世纪,全球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尽十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我国得到了提高和普及。从其对企业以及政府的影响来谈,企业信息以及成为企业发展决策以及决定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信息资源。在化工行业,信息技术在化工产业进行推广应用,已经与其有机结合起来,它们已经是推进当前化工行业经济建设管理的主要信息资源。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信息化资源来加强化工行业管理水平,使企业向智能化、科学化发展,以此来提升其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名化工行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普及度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与化工业高度融合作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以此来提升我国社会化工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信息化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融合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资源为信息载体,以化工行业生产作业为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将其应用到化工行业产品的研究、生产、营销以及日常的化工行业管理领域中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改善目前工业化经济信息堵塞、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共享等诸多信息问题,以此来帮助企业所存在资源上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以此来满足企业全方位一体化发展。在化工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化工行业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当前企业产品开发,产品生产维护的相关信息。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上的战略依据。通过数据信息来提高产品的产效率、降低库存量、优化生产资源的目标。在信息化建设以及深度融合过程中,化工行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发隐藏数据信息,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对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最大利用,并通过信息数据挖掘来开发出最大、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这柄利剑,使其在生产以及管理经营上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当前,信息化建设就其软件设施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它们分别是以财务一体化管理的BPR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DSS、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管理系统CRM以及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等多个维度。通过这些系统的有机组合,实现来化工行业生产信息数据、资金数据、产品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分配,促进化工行业资源的科学化发展,所以实现化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有管理、决策水平,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快速反应来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企业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

2 我国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特点

化工行业信息化石根据化学工业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它先后经历了由人力控制到后期半机械化自动一体化控制的过程。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自动化一体管理控制。 化工行业产品生产过程条件困难度比较大、危险性比较高、对于特殊的化学反应过程条件更为苛刻。如果仅用人力去控制,危险性比较大,而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要求就特别严格,所以我们在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对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控制,加强DCS以及PLC在化工控制中的融合应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气体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字化带动生产,使化工产品的生产与人员控制进行远距离隔离,进行安全生产作业,虽然实施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企业操作人员数量,但是对控制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相当多的生产设备,同一作用的设备在规格、压力、材质等设备参数上大有出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这些设备参数进行统一管理。

当前大多数化工行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建设,比如在化工行业实施应用的ERP系统、DSS系统等。承然,这些软件功能具有普遍,但是对与化工行业来说,还应该有特殊要求,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高度融合,有必要要求建设企业进行二次开发,以此来满足化工行业在某些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特殊要求,达到生产与管理信息的共享。

3 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针

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建设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认识。信息化建设并非简单的购买计算机、建立信息网络、实施管理软件,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与物力以及人力,投入要着眼长期发展,不要局促与眼前;2)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有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应该在已有的信息化产品或者是设施上循环渐进建设,统一接口标准和产品规范;3)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对其进行计算机技术进行培养,由于改变了先前的工作方式,可能存在着某些不习惯,所以要多沟通,多部门应该协调生产。

总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改善化工行业资产管理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切勿盲目实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这一技术资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