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示范范文

农业技术示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1 18:08: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技术示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技术示范

篇1

1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和完整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模式和方法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项目依托”、“经济效益”这三个要素,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我们才能够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费、技术人员,才能够确定该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范围的得到推广。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三个要素?M行示范模式和推广模式可行性检测。

2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应用的对策

2.1 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实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出试验基地的辐射作用,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体系,从而提高新成果和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扩散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选取农村里“既能吃苦、又有文化、有头脑”的农业技术核心户,发挥这些人的影响力,发挥核心户的示范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接受和采纳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科技试验站,试验站既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同时还可以作为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很好的实现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使得资源优势得到很好的整合,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带动当地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当地产业的升级。

2.2 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应该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的力度,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站、开设农业科技频道、农业科技栏目等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我们也可以利用光盘、广播等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得更多的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并投入使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人员等在宣传当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宣传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当中,使得农业技术为社会广泛认知。

2.3 采用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培训

农村地区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法,采用这些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得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讲座、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将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 由点到面全方位推广管理

为了确保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由点到面全方位进行推广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试验示范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安全性和先进性的是法案,从而增强农业技术的集成性和适应性;示范试点区主要是面向农民,“示范方建设采取标准化管理,插标立牌,牌上注明地点、面积、品种、产量指标、技术内容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为农民提供参考依据,带动农民将新的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广管理,不仅使得农业技术实现试验示范,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推广,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2

1.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作用

1.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以让农民更直观、更立体地认识和掌握农业新技术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查项目的增收潜力,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农药、新化肥推广应用的步伐,迅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1.2推进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效是多项技术综合效应的结果,把多项技术设置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摸索出最佳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技术,产生巨大的增产效益,展示给农民,让农民信服、接受。

1.3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科技人员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依托科技示范园区这个平台,科技推广人员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引进品种、开发技术、调整种植项目、互相学习、累积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科技素质,打造出一批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增强推广能力、巩固推广体系地位、发挥农技推广的重要作用。

1.4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培训农民进行学习、实践的基地。通过科技示范园区,根据不同农时环节召开培训班和观摩会,让农民边听边看,加深记忆。全面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特点和应用技术,把适合本区域特点和较为稳定的集成技术推广给农民,带动广大农民快速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2.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具体做法

2.1建立规范完善的办园体制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土地征用、税费征管等方面形成一条既配套又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确保示范园区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改变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实行新的运作模式,可以搞土地“承租反包”型,也可以搞“农业企业”型或“股份合作”型,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应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明晰产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科技示范园区的经济效益;建立灵活高效的资金入股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将农业项目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农户、村集体及企业以资金入股,建设股份制园区,从而保证科技园区的滚动发展。

2.2坚持科学的办园原则 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发挥优势,满足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贪大求全、强加于民。可根据当地的传统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发展本地名、特、稀、优产品,并围绕创名牌、拓市场,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实验示范,增强自身实力。要走出去、请进来,做好“结合”文章,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大企业、大公司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探求高、精、尖技术,不断充实完善,使科技示范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争取把示范园区作为开发、拓展的窗口和平台,依托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篇3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构思;空间布局;发展措施;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75-01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示范引领、改革创新”为主线,高举现代农业旗帜,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加强科技创新,突出示范推广,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呈现出示范引领能力持续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成立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1 规划构思

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国家最先进的示范基地。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2 空间布局

以汤庄乡1 333.33 hm2高效示范园区和水上邓城为重点划分成以下园区。

2.1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商水硕博果业、顺吉农业、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为基A,继续引进若干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生态良性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引领、促进商水县、周口市及河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把现代的高新技术集开发区于一体,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集约化、简便化、信息化,把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加速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建成周口市唯一、河南省超前、国家一流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结合现有的高新农业技术参数,试验遴选出适合本区的精良品种及肥水一体化、植保信息化、质量标准化技术,通过开发区引领商水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项目不仅产供销一体化,而且把自己生产的大量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产品进行加工,开发成特色餐饮、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就地销售各种农产品,创造出比以往传统的养殖业、种植业高出许多倍的经济效益[1-2]。

2.2 高新技术展示区

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及华中农大等相关研究机构的高技术成果为依托,以智能温室为平台,展示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3 发展措施

3.1 构建智慧农业平台

通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加速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实现农业的精准化、标准化和简便化。开发区建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环境控制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数据分析及数据模型、远程专家诊断系统、生产追溯系统、电子商务体系等,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市场接轨,使商水县农业快速走向国际化道路。近年来商水县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为载体,特邀北京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安徽朗坤集团和商水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近2 700 m2的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土地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指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开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向专家咨询,开展网上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为商水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尽快探索一条既能保障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富民强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3-4]。

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2014年启动,开始建设商水县级农业大数据平台,2015年农业部发文全国推广和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商水县智慧农业包含农牧人商城、土银网、物联网、农创空间等。2015年12月,商水县智慧农业亮相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马化腾等互联网界“大佬”也饶有兴趣地到展位参观。商水县发展智慧农业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新华社等央媒也给予了重点报道。2016年1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年会上,商水县十大名优特农副产品正式亮相,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大型国内会议的平台把产品推广向全国乃至全球。2016年,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搭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遇到了国家发展“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国家重点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商水县把“互联网+”落到实处,让130万老百姓得到实惠,为商水县在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彻底脱贫助一臂之力。县委县政府亲自抓“互联网+”,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新的国家战略。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实现提出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农业”在商水县这个试验田结出硕果。

3.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地

商水县智慧农业搭建的土银网、农牧人、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商水农业基金,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掀起一场县域互联网农业双创。

商水县计划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大楼建设“互联网农业孵化器”,申报“国家互联网农业创业基地”,在2015年建设农创空间的基础上,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农业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举办“第一届商水县优秀青年互联网农业创业大赛”,以在商水县的文化科技青年人才为主,号召从商水县走出去的青年才俊返乡创业,也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人才到商水县实现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县政府给大赛设立奖金、颁发获奖荣誉证书,孵化器内提供免费办公室、风险投资基金入股支持和创业导师服务,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提供品牌策划和推广方面的支持,农牧人商水商城提供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

通过创业大赛,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为商水县农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化提供推动力,通过这些团队的运作,更好地把商水县的产品通过农牧人等互联网平台推向全国消费者,卖一个好价钱,带动农民致富。这些未来的青年企业家会是未来带动商水县农民致富,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力量。

4 参考文献

[1] 史鹏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2-13.

[2] 史延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0(9):57-58.

篇4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银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01-07

2010年胡总书记在陕西之行中指出:“陕西杨凌作为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国区,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三农’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落实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贯彻《批复》的有关精神,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区)在土地流转等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以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问题极具典型性的杨凌为例,调研其流转现状和模式,分析其存在问题,总结归纳其实践经验,对陕西乃至全国的土地流转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杨凌土地流转调研设计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陕西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8万,城市人口8万人。根据对前期情况的了解。本次研究所需数据不便通过统计资料及报表获得,故调研小组采取多主体访谈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获得了充足的一手资料。在调研之前,我们根据研究内容绘制了相关调研框架图,以规范本次研究(见图1)。

本次实地调研于2010年6月份开始,共访谈33位参与土地流转的实践者,涉及的单位包括了区级政府的管理部门、多个乡镇政府的管理部门、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即土地银行)、用地单位(合作社代表及企业代表)、流转土地的农户等。其中区政府行政人员占访淡总人数的25%,各个乡镇的行政人员占访谈总人数的33%,土地银行工作人员占访谈总人数的15%,农户和用地方分别占12%、15%。同时,本次调研实际投放纸质问卷200份,采取一对一的填写方式,回收率为100%。经过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率为97.5%。此次调研中访谈主体的丰富性、访谈人数的充足性以及样本容量等都已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同时也保障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二、杨凌土地流转的特征及概况

调查发现,杨凌开展土地流转的动因有四:首先,土地规模化经营及脱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土地流转;其次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催生土地流转;再次,城乡统筹促发农村土地流转;最后,中央政策法律支持土地流转,政府重视推动土地流转。在此动因背景之下。杨凌的土地流转也有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做法。

(一)杨凌土地流转新方式及其流转路径

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包括了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和农户主导型三种主要方式,其中政府主导型的十地流转是指政府利用等级秩序、领导权威和国家强制力为主的土地流转方式,而这一方式也被称为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必然选择。杨凌的土地流转由政府发起。在流转过程中又涉及多疗主体(包括:土地流出方一农民;土地流入方一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地单位;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土地银行;土地流转管理部门――政府各级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土地流转治理网络。故本文认为,杨凌在实践中采用的土地流转方式应界定为政府主导型的网络治理,即其土地流转的工作外展以政府主导型方式为主,同时兼有多主体合作的特征。本文据此也绘制了杨凌土地流转的网络治理图(见图2)。

受政府主导型的网络治理这一新方式的影响,杨凌的土地流转路径也有所不同:第一,根据示范区制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来确定集中利用的土地,并由村两委或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就拟流转土地相关情况征求农民意见。第二,将欲流转地块集中到土地银行,由土地银行和享有该地块承包权的农户签订委托流转协议书。第三,土地银行按照园区建设要求将土地承租给相关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用地单位,并和土地受让方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第四,土地受让方向土地银行支付土地租金,由土地银行将租金以地租款的形式发放给农户。第五,土地银行将土地流转协议、合同、及土地流转台帐等资料整理存档,土地流转合同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鉴证。第六,若产生土地流转纠纷,首先由土地银行调解,调解失败时由土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杨凌在土地流转实践中探索出的政府主导型的网络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可避免政府主导型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同时也可免除农户主导型方式之下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兼顾了土地流转中各方主体的利益,是一种更有效和更有益的方式。

(二)杨凌在土地流转中的三级管理体制

由于杨凌的土地流转方式有着政府主导型的特征,因而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杨凌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杨凌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实行j级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机关,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土地流转进行管理。在村一级由村两委负责执行相关的土地流转工作,包括宣传介绍土地流转;牵头成立土地银行;监督引导土地银行的工作和账目;协助土地银行处理流转纠纷等。在乡镇一级成立由农经站牵头的土地流转办公室,负责审批村一级土地银行的组建、监管及指导土地银行的工作,并接受杨凌区级政府的领导。在区级政府成立南农业局牵头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全面服务和指导。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产生纠纷,流出土地的农户和用地方首先报于土地银行进行调解,调解失败后再由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此外,在土地流转的规划管理方面,杨凌示范区首先对全区农业建设制定规划,然后按照现代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对规划内土地进行流转。在法制管理方面,国家法律法规之外,杨凌区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杨凌区土地银行章程》、《杨凌区农村土地银行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以及《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围区土地银行运行的意见(试行)》,从而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在信息管理方面,杨凌区政府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档案,包括土地流转委托协议书、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台帐等。

(三)杨凌土地流转中的中介组织及其流转模式

杨凌在学习借鉴外地土地流转成功经验和汲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创了新的土地流转运行方式。首先。以政府引导、培育和扶持,村民自发组建的方式成立土地银行,作为杨凌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其次,根据杨凌存在着涉

农企业、引导型合作社等不同承包主体。同时可依托农林高校获取丰富的科技资源支持这一实际情况,充分发展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自愿互换、入股合作等五种土地流转模式。

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之间,沟通各方关系和协调各方利益,保障农村土地高效、有序流转和维护土地流转当事人利益,依法成立的非盈利性的自治组织或机构。杨凌在村级组建的土地银行符合这一要义,在土地流转中有着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的职能。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其主要职责是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到土地银行,并在外进行出租,负责收取和兑现租金到户,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提供HJ地保障等,同时负责其他土地流转具体工作的实施。土地流转五种模式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其中合并调整主要适用于本村范围内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反租倒包主要针对用地单位是合作社的情况;企业租赁适用于企业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自愿互换适用于本村组农户之间的小规模的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则包括了调查摸底――成立合作社――地块出让――股份分红和股值评定――合作经营――盈利分红两种路径。调查发现,以上四种形式中,反租倒包应用得最多,其次是企业租赁。

杨凌示范区于2008年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截至2011年7月,全区已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以上,同时成立土地银行36家,涉及3个乡镇36个行政村万余农户,占总农户数的30%以上。在取得这些流转成果的同时,土地流转也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展;三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在调查中,这些成效也获得了70%以上的农户认可。

三、杨凌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有益探索

杨凌作为全国惟一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园区,肩负着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重大使命。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杨凌创新的流转方式及路径、规范的管理体制、发育较为充分的中介组织以及因地制宜的流转模式等,对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意义。本文将杨凌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以供其他地区开展实践工作之时借鉴。

(一)组织学习解疑虑。区域划分保平稳

杨凌土地流转重视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力争从一开始就将头绪理清。在流转之前,政府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土地流转开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通过真实的所见所闻,让其真切感受开展土地流转的意义与好处。在同区规划方面,杨凌对土地情况做全面统计和通盘考虑,将土地划分为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核心区域的土地必须实行流转,非核心区可酌情考虑是否予以流转,从而在规划环节就为有效稳妥地解决土地流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留下足够的制度空间。

(二)规划先行重长远,以点带面齐推进

杨凌土地流转是根据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考虑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景观的可视性,对示范围区建设形成总体规划,然后按照园区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流转。先规划后流转的做法增强了土地流转的目的性和长远性。在具体的流转过程中,遵循“以乡为点、以区为面”的操作原则,从各个乡镇土地流转的大面积展开,进而带动整个示范区的土地流转,前后过程井然有序。

(三)政府主导免盲目,网络治理重合作

我国土地流转中采用的方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该方式在较低流转成本之下可以有效保证土地流转的有序性以及有效性,免除自发流转的盲目性,但同时也伴随着有悖农民意愿和缺乏第三方监督等问题,土地流转中行政权力的过多介入也会导致寻租等现象的出现。杨凌的土地流转在采用政府主导型的方式之下,重视多主体合作,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同时电初步显示出了网络治理的特征,对于我国转型期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也是新时期地方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有力体现。

(四)三级体系重管理,保障措施安民心

杨凌土地流转形成了三级管理的体制。村一级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土地银行,并协助其具体执行上地流转工作;乡镇一级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指导土地银行的工作;区政府成立土地流转服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指导。三级管理体系纵贯村、乡镇、区三层级,横跨三个乡镇33个行政村,实现了对土地流转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与管理。同时,为了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三分地口粮”政策和部门包抓机制;制定了《促进标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办法(试行)》、《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围区土地银行运行的意见(试行)》、“十百千万”农户培训计划等,推进了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中介带动全盘活,五种模式保增值

杨凌的土地银行具有政府引导与自发组织相结合、服务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即该土地银行是以村为单位,通过行政手段形成的一种公益性质的组织,其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南村民推举,是杨凌土地流转的一个鲜明特点。根据各个地块及承包主体的不同情况,充分发展自愿互换、合并渊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入股合作等五种模式,实现了七地的有效增值。土地银行的带动与五种模式的充足发展,使得杨凌的土地流转中信息传播渠道较为畅通,基本解决了供需信息不足这一问题,降低了十地流转的交易风险,同时保证了同区的用地需要和园区布局建设的统一实施,有效实现了农民的多渠道增收。

(六)招商政策引资本。土地流转成规模

杨凌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许多外来资小刮畅凌进行农业投入和生产,土地流转他大面积规模化经营变为可能。同时外地大型涉农企业入驻杨凌,伴随着规模大、投入多、起点高等特点,其在加速上地流转进程的同时,又促使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信息等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同时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崛起等,十地流转的带动力明显增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杨凌的土地流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其仍是在发展探索当中的事物,存在问题也不可避免。在获得大量的访谈资料基础上,调研组运用扎根理论对这些质性资料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扎根工作。同时结合问卷数据,将杨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转意愿方面

调查显示,在杨凌土地流转的一期建设中,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占到了23.6%,但随着流转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期建设中的流转意愿明显增强,矛盾显著减少。前期造成农户流转意愿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干部缺乏对土地流转的清晰认识。一期工程中,直接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没有充分的认识,迫于区、乡两级政府的压力,盲目推进土地流转。二是部分农户对于土地流

转也认知不清。调查显示,2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土地流转,认知清楚的被调查者仅占17.4%,这也直接导致了前期土地流转中农户的流转意愿不强。三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以及长期以来存在的“保险田”意识,使得农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土地,不愿流转。四是部分农户也由于每年700元/亩的土地租金不足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政府的支持力度欠妥,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等原因对土地流转缺乏动力。

(二)土地银行方面

杨凌的土地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土地银行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理论上,土地银行是一个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实际中,土地银行是在村两委会的牵头下组建的,是具有经济组织+村民理事会双重职能的外生型中介组织。正是由于其性质的不确定,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1)工商局和民政局均不办理土地银行的登记注册。(2)土地银行对租金难以收回等相关纠纷无权处置,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3)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其工作几乎由村委会代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等三大困难。二是土地银行缺乏运作资金。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银行既不从中盈利也不收取任何的服务管理费用,同时也没有单独的财务预算。因而造成土地银行的运作缺乏应有的经费保障。这种资金匮乏的现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土地银行的办公条件较差,工作人员没有工资,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般农户不愿成为土地银行工作人员,往往由村两委兼任,更模糊了土地银行中介服务组织的性质等。三是土地银行档案管理不健全。杨凌区对于土地银行实行的是先成立后规范的做法,因而部分土地银行对土地具体情况了解不够,信息掌握不充分,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档案以明确土地归属,对流转出去的土地究竟作何用途缺乏跟踪监控,土地监督管理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合同不健全,相当部分村的土地银行还没有与农户个人和用地单位签订合同;相关体制不完善,资料不齐全等。

此外,我们发现,在对于土地银行的调查中很多被调查者选择了态度中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对于土地银行宣传不到位,广大群众对于土地银行缺乏认识和了解。

(三)政府管理方面

杨凌区虽然推行了土地流转的三级服务管理体系,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一是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缺乏对土地流转和土地银行的清晰认识。这不仅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也使得在发生土地流转纠纷时农户找村委会解决,架空了土地银行的职能。二是缺乏系统规范土地流转的文件。杨凌区政府虽然针对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文件仅限于对土地银行的规范,而缺乏从全方位多角度对整个土地流转过程进行明确系统规定的政府文件,在实际中导致土地流转的某些问题无章可循。三是青苗补偿标准不完善。粮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耗费的种植成本以及能够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因此赔偿标准应该按照粮食作物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赔偿标准。杨凌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粮食作物采取统一赔偿标准,且赔偿金额较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以及对于土地流转工作的满意度。

(四)保障机制方面

由于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因而土地对于农民的生活和养老等问题而言就非常重要。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则土地租金和一定的政府扶持就成为其生活保障的重要方面。但实际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却给失地农户的生活带来了问题:一是土地流转之后,由于一些土地经营大户、本村租地农户与合作社等经营不善和前期投入过大,导致部分土地租金难以按时足额收回;二是现有的对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补助标准较低,因此土地流转之后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农村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面临着较大困难。三是政府对于土地流转之后的弱势群体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减少土地流转和农户意愿的冲突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减少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抵触情绪。首先,区乡两级领导干部要对土地流转形成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社员群众予以广泛宣传。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和土地银行的认识,详细说明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着重阐明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好处,让群众真切体会、真心赞成土地流转;另一方面,要使农户认识到土地流转并不是对的否定,也不是对土地承包权的剥夺。而是在长期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是对的进一步完善。其次,土地按照同区规划流转到土地银行之后,如果农户还想经营土地,可以和土地银行达成协议流出土地继续经营。

(二)进一步健全土地银行机制

一是加大对土地银行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十部群众对土地银行的认识。村两委要支持配合土地银行开展工作,但不能十涉其内部事务或越俎代庖代行其职能,要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土地银行的存在意义重大,使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二是明确土地银行的法律定位,赋予其合理的事权和财权。土地银行作为推动杨凌土地流转的重要机构应该具有明确而独立的法律地位。工商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同出台土地银行的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土地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定位。此外,土地银行应该具有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办公地点,以便利土地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设立风险基金账户。在土地银行成立之初,应该由财政拨款设立专门账户作为土地银行的风险基金,以避免出现风险无力解决的情形出现。此外,对经营管理好、示范作用强、农民增收显著的土地银行给予信贷优惠或资金奖励,发挥宣传示范作用。四是土地银行应该收取一定的服务管理费用作为运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在充分发挥其十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介机构的基础上,允许其通过正常渠道如土地租金、项目资金支持或村集体办公管理经费中提取一定费用,用作土地银行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以及日常运作管理经费。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也要加强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定期翻查台帐等。五是完善土地银行后续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完整的土地档案以明确土地归属,对流转…去的土地进行定期监控,对土地家底要随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充分发挥土地银行在土地监管中一线堡垒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土地合同的管理,确保所有土地银行均与农户个人和用地单位签订合同,且要求条款规范,涉及农户利益的情况应尽量考虑周全并在合同中体现。其余档案资料也要相应补齐。

(三)完善政府服务监管细节

一是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法律体系。杨凌区政府应及时出台和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其内容需涵盖土地流转程序、土地银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部门、土地流转合同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示范区的土地流转进行规范,为土地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而促进土地流转的长远发展。二是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严格禁止先进行土地流

转后补签合同的做法,以及土地银行或村委会代替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做法。士地流转合同是土地流转的原始文件依据,乡镇土地流转办公室应该对合同进行鉴定备案以提高土地流转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此外,应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的内容,土地流转合同的条款应该增加流转地块的具体情况(如位置、面积、肥力等)、违约责任等内容。三是完善青苗补偿标准。考虑按照粮食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如秧苗、半成熟、成熟)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并适当提高青苗赔偿金额。四是针对拖欠地租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既是土地流出方又是土地流入方的农户可以进行租金抵免。近期来看,对于租金难以收回的风险,应当由政府综合考虑,建立专项风险基金。资金可由各级政府分摊。长远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协助探索风险防范机制,改革现行制度管理办法,以农业保险和银行贷款等方式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和支持。五是完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土地流转合理价格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不宜由政府单方面行政确定。同时土地价格也应兼顾多方利益,协商进行。调查显示60.5%表示同意采用级差地租,故政府后期也可探索级差地租的使用。六是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大型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的自治组织,也是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主体。政府要鼓励引导更多的土地合理有序的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手中集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篇5

一、主导品种

根据德惠市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玉米品种的抗旱耐涝、抗病、抗虫及米质、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结合示范户示范田地力、地势及生产特点与优势,确定我市科技示范户玉米的主导品种为:先玉335、良玉11;搭配种植品种为郑单958、吉单271、吉单35、吉东28。

二、主推技术

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强各项增产增效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结合。根据目前我市玉米生产技术应用特点,确定重点推广技术如下:

1.深松整地技术,采用大型深松机实行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同步完成,使深松深度达到20cm,施肥深度达到15cm,同时重镇压,达到脚踩不下陷的程度。

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首先要精选,去除病虫粒、杂粒、小粒、破半粒,使用吉农4号种衣剂进行包衣,每瓶(400ml)拌20kg种子。

3.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按保苗密度增加10%确定播种密度,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

4.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力、地势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一般公顷施肥量为:纯氮225-275kg、纯磷70-90kg、纯钾75-100kg、硫酸锌15kg,同时配施作物增产防缺素(优质商品有机肥)100kg。纯氮的30%、纯钾的70%、纯磷的90%及作物增产防缺素和锌肥作底肥深施,纯磷的10%作口肥,纯氮的70%、纯钾的30%作追肥。

5.农田统一灭鼠技术,在春播前进行统一灭鼠,每公顷投放鼠药1.5kg。

6.低残留短残效化学除草技术,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玉米出土前)苗后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3-4叶期),可使用4%玉农乐(每公顷750-1000毫升)+38%莠去津(每公顷1500-2000毫升)。

7.应用赤眼蜂(或“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公顷释放22.5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每次释放一半数量的蜂卡,两次放蜂间隔5-7天。

篇6

都市休闲农庄商业计划书范文

第一部分 可行性方案

一、入驻原由

我们选择xxx商场作为入驻目标,是因为看好贵店的强大实力、经营方式、经营类别和日趋增长的人气。贵店以x万平方米的超大面积位居x城市商业之冠,而shopping

二、经营业态

我们与贵店采取扣点联合经营方式,扣点的额度另行洽谈;本店后方管理由我方负责,大局管理遵守xxx商场的统一安排。

都市休闲农庄是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全新的休闲业种,它以田园风光、庄园风情为主要风格,迎合城市人追求“绿色”“田园”的一种心态,综合了城市人比较感兴趣的农村生活状态,把“自耕自种自留地”、“动物家园”、“领养小动物”、“小桥流水”、“别有洞天”、“钓金鱼”等一系列的全新休闲方式综合起来,形成了一站式享受田园乐趣的业态。在繁华的都市中打造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你可以在这里领养小动物,可以给自己领养的小动物命名,给自己的小动物喂食;你还可以在这里种自己的自留地,开荒、播种,让你体验完全的农家生活乐趣!你还可以来这里钓金鱼,钓多少就可以带走多少!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付费的。

装修风格以农村的绿色基调为主,中间有草地、小型鱼塘、自留地、小木屋、宠物基地等等一系列的设施。大概需要500平方米的面积。我们将不定期的对店内设施进行更新及维护!

三、目标市场

同xxx商场的中高档定位一样,我们的目标客群以追求时尚的都市白领(女性为主)、3—14岁的少年儿童为主,以中年的政府官员为辅!积极迎合他们追求田园风情乐趣、热爱小动物的心理!这部分客群的消费能力比较强,他们会不惜金钱来追求一种自然的休闲状态。而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的方式,他们普遍对小动物有好感,而父母对他们的行为除了支持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我们的目标市场是两种顾客行为:一种是刻意追求形的;一种是兴趣支配形的!

四、市场环境分析

x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x城市列居18位;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中,x城市位居第10位;在全国55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中,x城市位居榜首。x城市人的消费能力更是位居全国之首!

x城市市位于x省的西部,气候干燥寒冷,年封冻期长达5个月。也就是说,在这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人们的活动范围只限在室内,而室外也很少见到绿色,市民在这5个月里最向往的就是绿色!

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城市人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有在夏天到农村去的想法,而我们正是迎合这种想法,把一个完整的农村搬到城市来,同时把农村不受欢迎的部份全部剔除掉!这里是一个整洁的、有序的、具有优美风光的田园!

五、市场经营分析

都市休闲农庄这种业态的休闲方式在欧美是比较流行的,在我国也只有延海的几个城市有类似的店铺。这种模式在x城市还是一个空白,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市场空白的机遇,在别人还没有想到的时候,我们已经付之于行动!而x城市人本身对各种方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就没有多大兴趣,在年收入较高的基础上,他们更热衷于追求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而都市休闲农庄也就应运而生!

贵店的美食娱乐广场是在x城市最大的一家室内休闲娱乐场所,受到了x城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但是这里的休闲项目是有欠缺的,贵广场注重的是娱乐项目,而对于休闲来说,除了陶吧、玩吧之外,再没有吸引人的地方,都市休闲农庄会弥补这种状态,全力打造一个室内的田园、城市中的农村、一个别有洞天的“桃花源”!

六、管理模式

我们采取的是店长负责制原则,在本店将设店长一名,全权负责本店的管理。

我们有固定的清洁员,负责店内的所有卫生;有养育员,负责小动物的喂养;有负责店内卖各种动物食物的相关人员;有负责安全的安全员。

我们的小动物选的是一些温顺的动物,不会对顾客进行人身攻击。

我们会积极配合xxx商场的各种促销活动,也会在适当的时间搞自己的促销活动。

第二部分:营销推广方案

我们采取整合营销方式(imc)进行前期的市场拓展,把所有广告的触点整合起来,以错落有致的媒体广告、交相呼应的软性新闻为主,进行大幅度的市场推广,同时,也希望贵店给予一定的支持!

一、广告攻势

前期我们将在本市各大知名媒体上进行大幅度的广告轰炸,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x城市地区没有强势媒体,这是x城市人都知道的,所以我们整合了各种媒介信息后,选择能够互补的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初步打算在x城市晚报、x城市电视台、x城市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广告。

二、软性宣传

软性新闻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我们将通过x城市晚报、电视台、网站等一系列的媒介,进行软性新闻报道,把都市休闲农庄变成市民关注的交点!让人们进行口头传播。

三、活动配合

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包括票价打折、钓鱼比赛等等。

篇7

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具体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智慧型农业的相关要求,从2013年5月下旬开始,省农委谋划启动实施了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2015年初,根据国务院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互联网+”指导意见,围绕互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四个领域应用,我省重点加强了互联网与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的结合,大力发展包括移动APP在内的多平台业务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我省先后建设完成了“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台。目前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点4个(伊通县3个玉米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吉林市东福米业1个水稻物联网应用示范点),今年在建的玉米、水稻、设施蔬菜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6个,到年底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数量可达82个。每个示范点可自动采集包括视频图像、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降雨量、光照等14项环境数据指标,通过系统对自动采集的数据和人工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农情(土壤墒情、苗情、病虫情、灾情等)信息进行分析、查询、预警预报和生产指导管理以及农产品的信息溯源。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紧紧抓“互联网+”带来的有利条件,在生产环节将重点实施农业物联网应用试验示范工程;在经营环节将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为重点,推动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下乡双向畅通流动的新格局;在管理环节将强化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在服务环节将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全省农业系统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领域的创新,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融合。

篇8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为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相关农业部门在水利灌溉过程中将节水技术措施融入其中。本文就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优化水利灌溉渠道实现节水目的

在整个农业生产作业中,要想真正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落实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大对农业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渠道的清洁度和畅通性对水资源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直接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节水成效。因此,要想切实达成节水目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渠道发生堵塞[1]。例如,农业相关部门可通过委派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进入农业水利灌溉区,对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渠道淤泥堆积、垃圾杂物等情况进行相应记录,并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对水资源浪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查找堵塞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改善堵塞的方法,制定节水策略。相关部门通过对当前水利灌溉渠道进行优化,对渠道设置进行变更,将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单一管道输水模式转变为当前的低压管灌模式,能促使水流借助管道流入农田中,一方面可以降低淤泥堵塞问题的发生,提升水利灌溉工作效率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不合理使用行为。从整体上来看,将低压管灌节水技术应用在农田灌溉上,具有工程构造简单、成本支出低的优势,可将这种节水技术用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农田灌溉作业中。

2健全并完善农业水利灌溉节水设施

从根本上保证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落实在实际农田灌溉作业中,其最基础部分就在于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如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那么在实际农业生产作业中就无法发挥水利灌溉设施的节水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关部门应将完善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工作。就水利灌溉设备更新来讲,以往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传统模式下的水利灌溉工程设备都是农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采购,所采购的设备缺乏使用科学性,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不佳。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农业需要,加快更新水利灌溉设施设备,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引导农户科学采购具有节水性能的水利灌溉设备,减少因设备的落后和不完善等因素对水利灌溉作业成效以及节水技术应用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加快推动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才能为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3构建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其根本前提就在于监管体系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并落实节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在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在农业水利灌溉中,若缺乏相对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无法切实保证节水目标的实现[2]。改善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快速度构建全面的水利灌溉工程监督管理体系。水利灌溉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才能确保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顺利落实到实际农田生产作业中。但就当前实际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很多水利灌溉设备存在因长期运行使用出现年久失修或杂质磨损等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灌溉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水利灌溉设备保养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水利灌溉设备的保养和节水工作落实情况,保证水利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低水利灌溉设备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积极应用生物技术实现节水目标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更多的抗旱植物品种不断研发出来,具有抗旱节水性能的农作物需水量更少,对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部门可积极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具体区域的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研究生物循环链条,培育出更多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对推动水利灌溉模式及节水技术措施的有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生物技术能够从新的层面上转变并创新农业灌溉和节水形式,有助于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5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

在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措施的过程中,农业部门要更新和转变农户的灌溉理念,加大对农业灌溉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农民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灌溉知识的重要性[3]。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农业灌溉节水技术试验田,通过试验田的应用效果来强化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可信度,为大面积推广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讲,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比较多,本文所讲的农业节水技术可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3):8-9.

[2]蓝晶晶.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9):192.

篇9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全县共有3镇、12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总土地面积1212km2,总耕地面积37867hm2。米脂县常年因农作物害虫造成粮菜果大幅度减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农作物种类增多,果园面积不断扩大,害虫的危害程度也日趋加重。为了控制害虫危害,人们长期滥用高毒、剧毒农药,使得农副产品农药残留量高,天敌种类、数量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加大,二次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形成了威胁。传统陈旧的害虫防治技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需要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理念,因此,开展“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势在必行。2009~2012年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粮、菜、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将其具体叙述如下:

1 技术原理

绿色防控是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

2 技术内容

2.1 农业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农作物各种害虫产卵的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品种,以避免或减轻危害。

2.1.1 品种选择

农作物种植选用抗虫品种,异合理布局。

2.1.2 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倒茬,精耕细作,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进行中耕除草,破坏害虫生存场所。

2.1.3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农作物残枝落叶,破坏害虫越冬场所;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处杂草,控制虫口密度。

2.2 生物防控技术

2.2.1 性诱剂技术

性诱剂技术是利用食心虫等害虫在性诱剂作用下向诱芯位置聚集特性来将其杀灭,从而达到降低成虫率、减少卵量的目的。当果园内测报性诱剂的诱蕊诱到3~5头成虫时,全园按每公顷挂30~50个性诱剂诱蕊,利用性诱剂诱杀食心虫成虫,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该技术可以掌握和预测成虫发生、产卵、孵化盛期,做到适期用药。推广此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和“斩草除根”的效果。

2.2.2 杂果“捕食螨”防治技术

杂果“捕食螨”防治技术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杂果红蜘蛛的虫口密度,当杂果树上红蜘蛛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释放天敌捕食螨,在短时间内减少红蜘蛛虫口密度,并可在一定时间内控制其数量不再上升。果园释放捕食螨的时间应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在日均温大于20℃时释放,一般以秋梢老熟后释放成功率最高,雨日和连续5d内有雨的天气不能释放,晴天要在下午4时后或阴天全天释放。 一年一次,一株一袋(5~10年生或树冠大于1m的果树)。经过试验示范得知,捕食螨具有连续控制红蜘蛛长达14个月的显著防治效果,此项技术受到农民欢迎,是红蜘蛛防治的一项全新技术。

2.3 物理防治技术

2.3.1 黄色粘虫板诱杀

黄色粘虫板诱杀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果菜田设置黄色粘虫板,用于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一些具有趋黄性害虫。

2.3.2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害虫,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采用用人工杀灭、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该项技术可诱杀农作物主要害虫数量的65%~82%,每盏杀虫灯有效控制面积可达3.3~4hm2,减少用药3~5次。这一项技术尤其是对蛾类、地下害虫等诱杀效果显著,适用于大面积防治农作物害虫时推广。

2.3.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同样也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在灯下放置盆、桶等盛储化学药剂的器具,利用化学药剂的熏蒸毒杀作用将害虫杀死。此技术主要利用太阳光能,既节能又具有操作简单特性,值得大力推广。

2.3.4 药剂防控

在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对害虫进行防治时,结合使用药剂防治效果更佳。使用药剂时优先选用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药剂来防控害虫。在选用其他化学药剂时,应大量的减少使用次数和降低使用浓度,加大安全间隔期,化学药剂不单一连续,要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 技术优势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克服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同时实现经济、高效、环保、便于操作的要求,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

3.1 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粮菜果防治技术体系

通过项目组人员的反复试验、技术创新,总结出了粮菜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便于操作的特点,解决了以往抓不住防治的适期而防治速度慢、防效差、环保差等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对稳定农、林、牧、果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3.2 实现了生态环保

同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相比,该项技术不存在有害农药挥发、残留问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不会对生态产生破坏。

3.3 提高了经济实用性能

通过诱杀,不仅粮菜田、果园害虫落卵量、危害率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同时还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杀虫灯属一次性投入,长久使用,既经济又安全,为农民所喜爱。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收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米脂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做出了贡献,适宜于更大范围推广。

4 取得成果

通过技术的推广,米脂县粮菜果害虫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在绿色防控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4.1 创新了绿色防控技术新理念

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提高了防治效果,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价格,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4.2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具体实施步骤:一是建立防控示范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省级果菜粮害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内设立统一示范标志牌,在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基础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虫带等诱杀害虫与捕食螨(防治苹果害螨)、除虫菊等天敌控制和生物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结合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米脂县建立了集中连片的粮菜果害虫防控示范区,整村、整乡(镇)推进;二是依托项目培养农民辅导员,提高农民专业技术素质;三是编写、印制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召开防治现场会、开展检疫对象防控、扑灭和常规害虫防治技术培训20多场次;四是及时预报信息。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果菜粮害虫发生和防控技术信息42期、2000多份。

4.3 总结出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4.3.1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虫害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米脂县防治农作物害虫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在控制害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害虫耐药性、抗药性上升及突发性害虫暴发几率增加、农副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虫害暴发几率,实现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害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4.3.2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害虫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3.3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还显著减少了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地面及地下水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4 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1 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三年来,示范带动全县因地制宜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近10个,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6480hm2,其中玉米4613hm2、蔬菜3000hm2、杂果18867hm2。据调查统计,绿色防控示范区比非防区玉米、蔬菜、杂果毎667㎡增产量分别为41kg、80kg、62kg,增产率分别达7.41%、2%、9.17%。新增产量产值1088.4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篇10

关键词:有机栽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17

1 丰城市富硒农业示范区简介

硒(Se)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由于富硒系列农产品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求购者络绎不绝。丰城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水稻种植曾一度成为该市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从2007年开始,该市以独特的眼光,超前的理念,以中国生态硒谷展示中心为基点,在周边382.5hm2的范围内打造一个核心作为丰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内已建成了20hm2富硒有机水稻标准化精品示范区;以全市500多km2、辐射全市十几个乡镇的富硒土壤为资源优势,致力开发生态硒谷产业,打造培植一种富硒养生文化。一系列富硒产品冲出全省、走向全国,“中国生态硒谷园”、“中国养生硒谷示范基地”、“中国长寿之乡”等国字号荣誉纷纷冠之于丰城。

2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集成推广

2.1 因地制宜,选好秧池

选取有机水稻种植的位置是一个基本的任务,是培育壮苗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秧池的选址应该在排水方便、畅通以及相对较高的地形之中,其主要功效是防止渍涝影响幼苗根系的发展,水稻秧苗的栽植池要相对平坦,保证正常生长,幼苗平衡增长,大小一致。秧池壤土适当,选取松散的土壤,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5%以上。土壤要有良好的团粒结构,能够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入冬前要翻耕土壤,使土壤冻融风化。

2.2 理好秧池,适时播种

通常在5月中旬要做好积酥土的准备工作,沟宽适量,沟有相同的深度,保证灌溉和排水通畅。拉线放样开沟做畦,畦面约2m,1.5m净宽,畦面宽一点两侧,方便铺上无纺布育苗托盘。先干的全整畦,然后进行放水、平整土地,最后晾干秧池水分。

水稻机插秧播种时要依据前茬水稻生长时间来确定,然后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抽穗期、插秧机的栽度等一系列因素综合权衡后进行确定。

2.3 提高播种质量,配好营养土壤

在装盘前15d左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均匀搅拌(每采用酥土100kg和壮秧剂0.8kg/667m2),进行堆闷。播种时要进行拉线排盘,保持盘面平整性,每个秧盘装营养3.5kg左右的底土,用小木板刮平,使盘内底土保持在1.9cm左右。

2.4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病虫为害

2.4.1 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稻曲病等。疾病预防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等措施,科学水肥的选择,以提高水稻抗性,改善田间气候条件,有效地减少疾病发生。在更严重的疾病的情况下,由生物农药控制即可。

2.4.2 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对水稻进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对害虫抗体,增强水稻对虫害的自身抵抗能力。

物理防治:在田间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以降低趋光性害虫的危害。此防御方式适时于6月中旬以后,且晚上天黑之前开始。

生物防治:建立健全准确的病虫害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有害生物监测,做到病虫害及时发现并进行及时控制;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控制;进行药剂防治,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3 产业化开发途径

依靠科技研究项目。加大对农业示范区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发和支持有机农业生产,引导和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发展并建立标准化的水稻生产基地,借助市场的平台,利用 “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发展链条,把有机水稻与现代化市场经营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基地有机栽培的稻谷的市场价值,增强基地有机栽培稻谷的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企业在产前必须通过适当的规划,对农民种植的品种及规模设置规格,订货销售合同,提供研究和推广服务,远距x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以及交付和技术指导;并由该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产后整理。

4 结束语

为吸引广大农户种植富硒有机农业,丰城市农业部门必须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搞好富硒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将富硒农产品生产的技术环节宣传到每一个种植户。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富硒产业,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丰城市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仕明,韩宏宇,姜明海.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4(3).

[2]夏元兵,戚士章,冯军.寿县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建造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

篇11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传感设备,采集农业生产信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远程控制。

走进天津市武清区高王公路旁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几十个高效设施大棚连成一片,这里看不到农民忙碌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水肥一体化系统、温湿度传感器、微喷灌、电动卷帘、电磁节水阀门、高清摄像头等农业高科技设备。记者在4号蔬菜大棚里看到,地块中央插着一根“天线”。技术员赵恒说,这是监控果蔬生长的传感设备,插在地里的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和酸碱度,暴露在外的传感器监测大棚里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智能控制系统分析处理各大棚传来的数据,然后根据预设程序下达指令,自动调节农作物最佳生长环境。比如,传感器监测到大棚里阳光不够,它会自动打开卷帘。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水肥一体化灌阀门会自动打开给蔬菜浇水、施肥。”

记者又来到都市型智能温室,总面积16000 m2的智能温室采用轻钢架结构,全玻璃覆盖,集成了自动化控制、肥水一体化、集雨利用和高效节水系统。“坐在屋里轻点鼠标,我就能监控到每一个大棚里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管理人员张晓磊说,四月中旬大棚里的草莓出现异常,技术人员通过高清摄像头把情况“直播”给市植保所的专家,最终确定草莓得了灰霉病并得以及时施药。小张告诉记者,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管理蔬菜大棚,改变了过去由多人管理一个大棚的模式,现在他一个人就能管理200 公顷的种植基地。不仅如此,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置病虫害,进行精细化管理,也使得蔬菜瓜果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农药和肥料投入减少。

篇12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自我发展的专业能力。但是,在很多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行或兼职,也就是说目前的教师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通用技术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在硬件配套上也相对比较落后,我们常遇到城市中学所难以意料的困难。那么,要怎样才能促进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这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及教研组的深刻剖析,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促进农村中学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反思对于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见,教学反思在通用技术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用技术教科书是围绕《技术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课本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照顾到各个省、地区甚至于县乡高中的差别,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有注意到。课本上介绍到的一些高新设备及技术的例子很多,比如《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的部分内容,大部分的例子的都是汽车自动生产线、自动取款机、自动扫描技术等。然而我们学校地处乡镇,这些高新科技设备对于我们这所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基本上没有学生亲身体验过,所以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障碍。在平常的备课过程中,我就经常在思考怎么来克服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不断的反思,就想到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多讲一些联系农村实际情况的例子。例如在《人机关系》中,可以以农业工具为例,如铁锹,大锤等等作为我们的教学的例子。还有学生身边的桌椅板凳,家里的房梁,院子的栅栏等等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耳熟能详的例子,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且学生会心一笑,又可以缓解了课堂上的严肃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通用技术这门较新的课程,对我们通用技术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如果能够利用教学反思这个模式不断地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自身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在农村中学通用技术课程上的典型运用

通用技术课的开展在农村中学碰到的问题比较多,在一些相应的培训也不能完全跟上的前提下,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具备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新学科讲授困难,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在没有良好的条件时,自己的教学反思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位教学专家曾说过:教十年书未必能成为名师,但如果能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那肯定能成为教育专家。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课程所容纳的的知识范围那么广,每节课更应该进行教学反思,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典型案例——苏教版《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步:介绍技术的五个性质(目的性、创新型、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第二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

第四步:播放视频,进行课外知识补充

第五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比较平淡,理论知识太多,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力,可以说吃力不讨好。除此之外,课本介绍到的高新技术学生基本上都没见过,更别提用过,所以很难明白课本上的知识点。课后自己一直在反思,并把教学设计翻开细看,整节课完全就是一次典型的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的理论,再通过案例验证理论的过程,自己犯了一直在避免的填鸭式错误。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己原来的这个教学设计存在严重不足:一是教师活动过多学生活动过少,验证代替探究、被动接受代替主动获取;二是较少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很多时候下意识地常犯这样的失误。如果自身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这个问题是必须突破的。针对这个问题,自己总结了两点注意事项。

1、避免用案例去验证学生已经知道的理论。而应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还有教师要精讲,把精彩留给学生,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篇13

1.1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工作落实难

隆回县于2012年4月完成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改革后的26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乡镇和县农业局双重管理体制。人员职务的任免、年终考核、工资、福利等待遇的发放由乡镇管理,职称评定、业务工作归县农业局管理。这种体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单位政事不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被挤占。其主要原因是乡镇工作十分繁杂,每年各项中心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如维稳、综治、计划生育、烤烟生产等。工作方式以乡镇干部定点驻村包片为主,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是主要抽人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成了行政工作人员,农业技术推广站没有事权。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主要从事搞行政工作和中心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农业局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难以干预。此外,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情况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全县农业的健康发展。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新技术入户难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隆回县原有的四级农科网已处于停滞状态,村、组两级的农科组织也停摆不前,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落脚点已是千家万户,其条件千差万别,各项推广工作要从“户”入手,工作难度极大;一项农业新技术要从少量农户做起,再到大面积推广,往往需时2~3a,效率难以提高;由于资金缺口大,村、组两级没有相应的农科组织和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设施;对科技示范户的支持乏力,示范带动能力弱,农民合作组织的覆盖面也很小,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很低。推广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3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少,从业人员待遇偏低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农民的文明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纯技术服务部门既无任何收费项目,又无行政罚没收入,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防控防治,对相关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与技术指导等,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来维持。据初步测算,隆回县每年约需技术推广经费1500万元,但是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无法给与支持,只能维持基本办公费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业务由于经费严重缺乏,推广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人员全部纳入财供编制,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纳入县统筹发放,但津补贴、奖金等仍每年要单位自筹30万元左右。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行政编制人员相比,奖金福利待遇解决难,改革后公益性与经营性人员分开,公益性人员不再从事经营活动,但部分乡镇仍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行解决福利、奖金等待遇等,其福利待遇低,且不稳定。

1.4试验示范基地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下降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遵循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线路原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有固定且具相应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必须在试验示范基地经过试验证明其先进性与适用性,通过示范展示其实际效果,才能进行推广。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过去有农业科技示范场,乡镇有农科队,试验示范开展得如火如荼,先后开展了“双两大”再生稻、稻田木耳、板田油菜、椪柑计划密植、杂交桑苗繁育、椪柑无病毒良种繁育、金银花良种繁育等几十项试验示范,推动了全县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乡镇农业站工作弱化,原有布局在农村的试验示范基地已荡然无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场已进入县城发展规划区,试验示范功能也已丧失。全县农业试验示范只能挂靠在羊古坳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区和南岳庙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等少数几个农村基地进行,试验示范自主能力与活力明显削弱,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

1.5人才队伍结构失调,专业素质水平偏低

从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总体表现为队伍大,人员多,素质低,高层次人员少,比例失调和断层严重等问题。2013年,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410人,其中,农业专业大专以上185人,中专80人,其他学历145人。大专以上专业学历人员比例仅占45%,中专专业学历占20%,其他非专业学历占35%。从年龄结构来看,骨干专业人员绝大多数已接近或超过50岁,30~45岁年龄段的骨干少,骨干专业人才断层明显。从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来看,多数人员难以承担试验设计、试验总结、论文撰写、技术培训等技术工作,部分人员基本上不能独力开展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这种状况,与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非专业人员的政策性进入。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有干部职工69人,其中从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只有29人,部队转业等安置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58%。二是取消毕业生分配。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以后,从2002年起没有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导致了中青年人才青黄不接。三是继续教育乏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都只有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本科、大专学历的人员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四是缺少实践磨砺。知识的增加,业务工作能力的增强,实践磨砺是必由之路。但是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务实减少,年轻人员难以深入实践,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难以提高。

2完善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

2.1强化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是将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定位问题”。因此,县、乡镇两级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完善体系建设,充实提高技术推广队伍,保证人员归岗履职,从人、财、物、事上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和定位目标的实现。

2.2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按照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要对县、乡镇两级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科学核定人员编制,规范岗位设置,调整充实人员力量,建立管理考核制度,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在人员编制上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80%。县人民政府及其农业主管部门要作出明确规定,责成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各乡镇保证编制人员专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得随意抽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其他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串岗混岗、随意抽调、不务正业等问题。

2.3依法增加财政投入

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隆回县虽然是一个贫困县,财力有限,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必须依法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政府要通过财政资金整合,集中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一要在明确界定的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保证全额预算人员的工资福利及时足额发放;二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特点来区别安排公务经费,其标准一般高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有经济来源的部门,以确保技术推广的经费需求;三要增加专项经费支持,在各单位实施涉农项目时,要按部门的上级要求安排一定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自主或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开展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

2.4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在各乡镇建立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办成新成果的展示窗口,新技术引进的试验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的教育平台,致富信息的窗口。建立县级基地时,要根据农业区域和产业类型合理布局,适度规模,保持稳定,集中投入,把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本乡镇的农业生产特点,创办试验示范基地。乡镇试验示范基地也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创办,要加大投入,办出特色。

2.5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篇14

一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人员编制、财政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大力支持,二基本原则。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和完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坚持公益性定位。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为农服务实效;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缺位问题,全面推进改革与建设工作。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建设措施,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真正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机构建设。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疫情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推广和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734号结合我县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单独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

三理顺管理体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县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晋升。

四科学核定编制。根据职能和任务。由县编委按照有关规定核定人员编制。县乡镇农技推广站属于公益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县共设10个乡镇农技站。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二强化人员培训。要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储备新生力量。三创新用人机制。引导鼓励专业素质高、工作扎实的涉农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站服务。

四、创新运行机制。

一全面推行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合理确定岗位责任。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

二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将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积极推进由农民群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考评结果要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挂钩。

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推广工作新机制。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

五、加强条件建设。

一加强设施条件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多功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实现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试验示范有基地,保证乡镇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现有科研教学单位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场、示范农场、农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设稳固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地。

三探索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模式。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依托村级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等。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设村级服务站点,探索对农民的服务机制,使其成为连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六、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我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决定成立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副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农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编制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委负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