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89-01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给语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中,面向“ 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审美、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体教育思想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启示。在主体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开放的语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而言,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教育,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 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去获取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性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调“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向生活开放,取材于生活,并将学校学习中获得的语文经验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情感和审美教育,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等同于课文和字词句训练。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字词句篇,机械地记忆概念化的词语解释,“标准化”地分析课文结构,“套路”式的模仿写作,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更不用说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但是,想一蹴而就地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中,选取有时代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合适的文字及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增加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中,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从而使之变得更加饱满。同时,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文本种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杂乱无章、良莠并存的信息中,可以有选择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在信息的大海中。

三、强调能力教育,教学方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中写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强调全面发展,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先生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示他们发展目标,强化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学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而不能仅仅限于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次性完成。评价的方式要开放,比如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小文章评价、活动参与评价、小评语评价、语言激励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减小差距的办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从素质教育目标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具体地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并由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所以, 开放的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遵循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建议: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2、注重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将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3、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课文外的阅读”,这种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开放型;4、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5、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8―12.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6—01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

一、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性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新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3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性阅读教学应该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以“人文主义”为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

二、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

1 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

2 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

3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

三、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1 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其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篇3

【关键词】大学语文 开放性教学 必然性

相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势在必然,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开放和大学的职能使然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一体化,社会充满了挑战、竞争与变数。人们不再终生从事一种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训练场,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想要适应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的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只有培养出勇于进取、善于创造的开拓型人才,培养出有独立学习能力,能主动吸收新信息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解决当今社会提出的诸如经济、能源、养老、环境等新问题。

时代的开放性和大学的职能迫切需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建立新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二、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推动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难题,大学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一张嘴巴讲到底的“满堂灌”,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课堂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抑制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开放性教学是由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时展来看,高质量的人才是指能够面向国际社会、知识广博、跨学科、跨领域,能够很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具有知识更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组织及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强调“智能教育”“博才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而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决定了它不利于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悖于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

四、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活跃是其一大优点。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现象罗列和教科书、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答案。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喜欢独立思考,寻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反复论证,并能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喜欢盘根究底,勇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表现出强烈的不拘于传统思想和习俗的批判精神。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所受传统束缚较少,对新事物接受快,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他们的创造欲增强。再加上大学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越条件,如丰富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学术造诣颇深的师资队伍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更有条件拓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因此,为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犹如配给他们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为了掌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真实感受,在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结束后。笔者作了一次《大学语文》课程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有32.3%的学生希望加强教学互动,授课应加强生动性,气氛可再活跃些。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有48%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内容方面应增加哪些内容或哪些作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时,填写了希望增加鲁迅、巴金、朱自清、老舍、张爱玲、韩寒等作家的作品,还有人物传记、时事、新概念语文、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等教材上未涉及的内容。可见,学生特别呼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都是开放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可见大学生们是非常欢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

篇4

一、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意义

1、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及国际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封闭式教学观念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物理教学接触现代科学技术较紧密,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较迅速,因而,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更强。

2、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共举。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很宽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开放的眼光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当今社会,由于职业岗位的裂变与重组,终身学习将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补偿和有限生命的延长,素质教育的重心将是培养学生获得、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资质和能力,这便决定教学活动是在发展、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物理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实施开放性原则。

3、“3+X”高考制度的现实要求

教育部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近年内在全国推行“3+X”的科目设置方案,X为包括物理在内的6个科目或其不同层次的综合,“3+X”的主体形式将是“3+综合”。这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互不关联的封闭式单一学科教育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代之而来的应是渗透与综合的开放式教学活动。

二、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将教学活动视为开放系统,坚持教学活动系统对环境的开放和系统内部的开放。下面就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室的开放等几个方面阐述贯彻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1、提出开放性的教学要求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时期的人,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出开放性教学要求的根源,这也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

物理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学要求应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广泛开放性内容。

例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可简单表示为:德漠克利特提出“原子”不可分;汤姆生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知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方法熏陶等又是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上升到哲学角度看,上述认识过程还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动例证。这样,教学要求的开放性才得以体现。

教学要求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是一个层次,而应是“划定底线、上不封顶”的开放式。“划定底线”是指按照大纲的规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必需扎实完成;“上不封顶”是指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独立钻研、超前自学,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天地中过翔。例如,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教学中,给出a=v2/r的公式,说明公式中v和r的含义以及在不同的具体运动情境中分析、比较、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这是“划定底线”的教学要求,仅此而已,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显然吃不饱。这里,可引导他们自学极限思想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还可进一步引导他们涉猎取微元、求极限这种重要的物理学方法,让他们较早一些认识变与不变的物理辩证逻辑。

2、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物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资料。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内容,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扣得准,而且需要放得开,即吃透教材。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是吃透教材、完善教材的重要途径。

其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为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美国、苏联、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对物理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创造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物理教材中约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是五十年代以前获得的。把握时代脉搏,将现代科技研究的开放性内容纳入物理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例如,在人造卫星的教学中,可介绍“铱”星全球电话系统,这在99年全国高考化学卷中已提及。

其二,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拓宽、深化,也是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的重要方法。例如,对测量导体电阻的教学内容,教材介绍了欧姆表和伏安法,教学中可以围绕此内容介绍替代法、比较法、补偿法等,还可以引导程度较好的学生自学用电桥测电阻的方法。在97年的上海市高考卷和99年的全国高考卷中均有替代法、比较法测电阻的试题,充分说明了掌握以教材为核心的知识辐射的必要性,这也只有不断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奏效的。

其三,加强学科联系“3+综合”考试的“综合”,并不是现有不同学科的拼凑,而是强调学科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的第五大题将物理现象、地理知识、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确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优秀试题,也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3、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常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新型教学方法被不断试验。但不管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贯彻开放性的原则。

其一,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例如,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传播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师生交流较少的弊端。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需要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在“机械波的生成”教学中,教师用准确、通俗的语言讲解介质间的弹力将探源的振动沿介质传播出去而形成机械波的难点,再结合演示(或模拟)装置的慢镜头式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如波传播的是什么?),师生讨论,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贯彻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借鉴发达国家教法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是坚持教学方法开放性的重要内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过,中美双方教育方法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这是对教学方法打破封闭、坚持开放的忠心希望。又如,多年来日本始终提倡并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日本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在,探究式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普通中学所借鉴,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4、开放实验室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情况看,演示和学生实验均限制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多,而课外一些宝贵的时间却花在了习题演算上,使得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有些学校在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采取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时间有限,只能治标不治本,何不从教学之初就开放实验室呢?例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可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学习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定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动手测量。学生会使用纸带法、落球法、滴水法、斜面法、圆锥摆法等多种方法去实际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当然,实验室的开放会带来诸如仪器保护。实验室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也正是进行多方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不利因素

教学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却成为贯彻这一原则的不利因素。

1、狭隘的教学观

面对追求升学率这种狭隘的教学观是贯彻教学开放性原则主观上的不利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是把升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反映在学科教学中,就是只注重应付考试,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注重学科分数,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注重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等等。以这种教学观指导的教学,势必是封闭性的书院式教育,必需摒弃。

2、狭隘的知识面

篇5

一、增强作业的应用性,既强化基础知识又提高化学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逐步加强了化学应用题的考查,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有了良好的导向,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是化学素质教育任务之一。因此在化学作业中必须加强应用问题的设计,训练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学生解应用题是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能切实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态度,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和智力素质的形成。

二、增强学生作业的多样性,既减轻学生的疲劳又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作业单一的形式加以改进,实现作业形式多样化。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的时空开放,使得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学生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变为“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多做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性作业模式(即书面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开放性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几种常见作业形式如下: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了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三、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同学又发展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具体做法:①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②设计阶梯形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每一组集中体现某些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在各题组中重复出现,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组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

四、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不明确或答案不一定唯一等。与此相对的是封闭题,其特征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条件完备、答案固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长期过分做封闭题,束缚了学生发展思维的“翅膀”,往往形成定势思维,这对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增强作业的开放性,适当合理地设计一些开放题充实作业题。由于开放题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求解答案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应变性、发散性、独创性。在讨论推断可能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复合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和科学思维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形成主动求知的素养。

五、增强作业的典型性,减轻学生负担,强化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特别是高三教学)实践体会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作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题海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率低、作业质差量多、缺乏典型性。为了抑制题海战,需要将手头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认真筛选,精心设计,为学生布置一些典型性强的作业题,达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

六、增强作业的社会性,既培养化学意识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开放性阅读 素质教育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应该说对素质教育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目前,我国中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从盲目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能够为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高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采取开放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教师也应当努力思考和研究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的应用,开拓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增强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有效性的必要性

1.1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贯彻了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理念

俗话说:“数学的魅力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公式定理,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不断渗透开放性习题技巧,严格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又是对新课改的教学实验。

1.2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能促进高中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随着高考试题愈来愈多地出现开放性试题,很多家长质疑高考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要求是不是降低了。其实不然,开放性试题的引入和重点讲解,对于提高学生知识熟悉程度是非常有帮助的,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创新和拓展,挖掘出高中生的潜力。开放性试题的有效性教学,能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开放思维、数形结合思维、抽象思维等,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3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的有效性体现了“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开放性试题一般具有趣味性,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解题兴趣,也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开放性试题将知识的趣味性完全展现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夯实知识基础,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解题的“成功感”。开放性题目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解题方式进行作答,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数学问题创新化和实用化,体现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静静地躺在在书本上的公式,而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一门学科。

2如何使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更加有效

2.1立足于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过去传统式的学习方式,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数学做题方法。要想真正突破开放性试题,就必须努力掌握各个数学基础知识点,并通过融会贯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题目背后考查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开放性试题所需要的能力。

2.2结合数学开放性试题,拓展高中生思维

开放性数学试题的特点是趣味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它使得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从多个方面进行逻辑探索。处在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十分完善,为切实提高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开放性试题,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机动性,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3结合现实生活,实现数学开放性试题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数学中的自然现象与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另外,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历练,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适应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试题,又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开放性试题已逐步步入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视线,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需要努力研究开放性试题的出题模式和解题技巧,每一位高中生都需要在做题过程中认真总结方法和拓展思维。本文分析了高中开放性试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使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更加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开放性试题的专题教学作出些许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亚斌.浅论数学开放性试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开放性试题设计;教学实践

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中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化学开放性试题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解答。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致使学生的思维仍然不太活跃,在解题的过程中过分关注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存在的差距,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工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初中化学中开放性试题的设计

首先,题目结构要具有开放性。相对封闭题条件充足以及答案唯一来讲,开放性试题自身的结构要素应具备开放性的特征,即在设计时条件设置、具体的解答路径、可能的结论等结构要素存在着组合性或者单一性的开放性。其次,思维要具有发散性。虽然学生思维起点是相同的,可是思维走向以及思维结构均可能存在着差异。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多个方位以及多个角度来寻找答案。第三,解答要具层次性。因为学生经验、已有知识以及心理特点的差异,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得到进步,在设计开放性试题时必须要体现出层次性。第四,情景要具真实性。化学知识和科技、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具真实性,学生在现实需要中来解决各类化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有更大的动力来探究这些试题。

二、初中化学中开放性试题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开放类型不同的化学题,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对于条件开放型的化学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从结论出发,通过多途径以及逆向探索来对开放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而对于结论开放型的化学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发散搜索,并针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够找到合理结论。策略开放型化学题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而且解题的路径也不太明确,对于这类试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意识,同学之间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使其通过讨论来得出创造性以及发散性结论。对于综合开放型的化学试题,教师可以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自,这类试题也可以更好地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开放性试题可以通过选材以及自身结构的开放性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以及深入的研究,这样可以使学生思考各种问题的综合性以及全面性得到较大的提升。另外,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训练,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对培养全面型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俞铁花.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6).

篇9

[关键词]开放性 教学理念 教育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64-01

1.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教育学这门课程很容易受到学生的轻视。不少学生觉得教育学内容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且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学和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这种情况使得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学生不重视教育学之外,教育学教学缺乏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也是教育学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那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笔者认为,开放性教学理念的运用是教育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1.1开放性教学理念和教育学本身的开放性吻合

虽然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比较集中,但它和教育学理论本身蕴含的开放性品质并不矛盾,教育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给教育学带来了更多的动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各种教育问题,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共同意见。教育理论由教育问题的确定开始,结束于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而有所区别,因此教育学必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它所展现的教育规律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因此说教育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品质。

2.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笔者看来,开放性教学理念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2.1制定一个开放的教学目标

不少学生认为教育学没有什么具体用处,因此对其抱有轻视态度,其实不然。教育学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学的教学乃是为了使师范类的学生准确地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领会现代的教育理论,使之具备一名人民教师所必需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因此,教育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端正的教育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将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有正确的预期。

2.2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资源

当前教育学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包括教育原理、德育、教育管理等内容,这些教材内容几乎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都已涵盖,甚至是有些繁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难以程度等合理安排课时,这就需要教师以开放的教学观念来挖掘身边开放的教育资源。

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教师要精简课程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课程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取舍,重要的内容要精讲细讲,做到有的放矢。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将教育学有关的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学习热情和兴趣。

2.3开放性教学团队的建设

目前我国教育学的教师队伍中多是年轻教师,由于教育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其对教育学内容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此种情况下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灌输性的教学问题。因此,在将开放性教学理念渗透到教育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对教育学的教学目标、课程的重难点等有较为明确和清楚的了解,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4创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开放性的学习氛围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教育学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负责教育学教学的老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清楚,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与之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上述四点之外,笔者认为开放性教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开放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体系对于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施开放性教学,就不能再沿用以往旧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指标,而应该采用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一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要能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考核方法也要从单纯的书面考试转为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此外考试结果也不再是唯一的重点。通过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评价的结合运用来多方面地提升学生的教育品质的综合水平。

篇10

物理从自然界中来、在实验室中得到升华,那么物理教学就必须回归自然和实验室。但农村中学由于硬件设施不全、有限的设施也只是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考试,因此有必要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所谓开放性实验室也可叫学生课余科技活动室或学生物理兴趣培养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中自选器材、自制器材来完成对课本中、课堂中、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或自然现象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与探究。

关键词:

回归自然;实验;开放性;物理

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界的很多观点和论述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他只有观察而没有实验;伽利略为什么能建立正确的观点、做出科学的论述?因为他不仅观察而且做了大量的实验。伽利略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从此才有了飞跃的发展。正因为物理学建立并发展于实验,因此学生要学好物理就离不开实验,教师要教好物理更离不开实验。

1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必要性

1.1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是时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读活书而不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培养出不仅会说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干实事的人才。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使学生有一个能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空间,一个能锻炼自己的环境。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学生能随时对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地、科学的探究,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使素质教育能切实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名空话。

1.2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是农村教育改革的要求:由于城乡差别,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硬件设施都比城镇中学落后很多,学生在实验方面一直处于“营养不良”。要给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营养”一方面要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另一方面要多给学生“开小灶”,而建立并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就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学生在实验方面、在动手操作方面落后的状况。常言道:勤能补拙,利用开放性实验室便可突出这个勤字。

1.3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满堂灌的模式转变到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去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自如,才能有发展性和创造性。但事实上,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没有经过课前的深思熟虑,那么教师课堂的引导就相当于给盲人指路———费时、费力而效果也不佳。因此要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建立开放性实验室能使学生在课外、课间有机会尝试做初步的探索,就像语文课前的预习一样。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4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物理学科特点的要求: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当然就更谈不上学好物理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界的很多观点和论述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他只有观察而没有实验;伽利略为什么能建立正确的观点、作出科学的论述?因为他不仅观察而且做了大量的实验。伽利略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从此才有了飞跃的发展。正因为物理学建立并发展于实验,因此学生要学好物理就离不开实验,教师要教好物理更离不开实验。没有实验的教学就不是物理教学。

1.5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有知识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既会独立思考又会合作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也为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表达出来,通过相互间的通力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来甄别自己的正误。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开放性实验室由于其开放性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空间,有利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用科学占据学生的心神、主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此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室,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开放性实验室的任务与作用

2.1任务:新课程中有很多小实验、小制作、想想做做等,还包括课后的实践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去完成这些实践提供了便利。纵揽初中物理教材,开放性实验室必须为学生能完成以下实践提供支持。

2.1.1声学。能提供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乐器,用瓶子演奏水瓶琴,能完成音调与物体长短、粗细等的关系的探究

2.1.2光学。小孔成像装置、潜望镜的制作,平面镜的多种应用,杯子中的筷子变弯折,杯中硬币重现,自制分解太阳光的装置,透镜焦距的测量,照相机模型的制作,近视与远视眼的模拟与矫正,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2.1.3热学。自制温度计,纸锅烧水,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态变化的观察,物体体积变化的规律。

2.1.4电磁学。熟练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家庭电路的模拟连接,实验电路故障的判断,家庭电路故障的判断与检修,磁化的多种方法,磁现象的观察,电磁铁的制作与探究,扬声器、话筒、电铃的制作,电动机模型的制作。

2.1.5力学。特殊条件下密度的测量,自制密度计,摆钟的制作,运动和力的观察与探究,摩擦力的观察与探究,增、减压强的实践,自制压强计,自制气压计。

2.2作用

2.2.1服务于课堂教学,用实验解决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2.2有利于学生课后提高,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2.2.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2.2.4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实施

3.1设施的配备

3.1.1学校配备一间6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室,安全防护措施要到位。

3.1.2常见器材准备足量,如烧瓶、烧杯、试管、易拉罐、饮料瓶等以及与前面任务中提到的相关实验所需的器材。

3.1.3配备必要的工具,如剪刀、手锯、钳子、螺丝刀、双面胶、刻度尺等学生自制器材所必须的一些简单工具。

3.2师资配备:学校配备若干名辅导员轮流负责。

3.3注意的问题

3.3.1安全第一,注意防火,防电。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如何防火防电,做好演练。

3.3.2值班教师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安全保护和视导。

篇11

关键词:数学练习 趣味性 开放性

数学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一、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还很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设计数学练习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参与是发展的前提,兴趣是参与的内驱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趣味性的练习,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

2.数学教学主要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形象地把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他素质发展的练习。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二、怎样使练习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2)以趣诱奇。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以趣促思。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2.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就谈谈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如何把封闭式统习改良成开放性练习。

(1)概念教学中开放性练习举例。

①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 )

B、3+3+3+3+3+4+5=( )×( )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的,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②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

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2)计算教学中开放性练习举例。

①两步计算式题。

A、封闭式:18-3×2 B、开放式:1832

B的答案可以是:18-3×2、18+3×2、18÷3+2、18×3-2、18×3+2等。

②异分母分数加法。

A、封闭式:+= B、开放式:+=

B的答案可以有:+、+、+、+、+等。

(3)几何形体教学中开放性练习举例。

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的练习。

①封闭式。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②开放式。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任意拼成一个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①的答案是:16(cm) ②的答案有:

a. 4×4=16(cm)

b.(4+2)×2×2-2×2=20(cm)

c.(4+2)×2×2=24(cm)

d. 根据两个长方形边长重叠的长短,答案有无数个。

篇12

关键词:数学;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研究;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

传统的教师中心“遗传”基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 (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 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 发散性

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 探索性

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 趣味性

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 多样性

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 主体性

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 竞争性

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 创造性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 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 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 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 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 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 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 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 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 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 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 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 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 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 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 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 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 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 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结束语

篇13

关键词:开放性 实效性 化学教学

一、开放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研究伊始,在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和研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开放性和实效性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等多个领域,但在构成学习环境诸因素中,问题最多,改变困难最大,却又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学习方式,所以新一轮课改才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实效性的含义无可争议,必须体现在新课程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上。

开放性是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即没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三维教学目标就难以落实,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但有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是否必然产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也不尽然。因为人们对开放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操作,使得"开放"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创设和实施那些具有实效性的开放性措施上。

二、开放性的措施

在确定了创建开放性学习环境的主要方法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动手的实验来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又明确了以下两条研究思路:1.相对于封闭的结论性教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过程教学。开放性体现在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中,核心是探究。2.要克服实验教学的急功近利思想,勿把实验搞成只是知识教学的手段和掌握知识的工具。

课题研究和实施的开放性措施体现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要素中。现分述如下。

1、提出问题。以往教学的问题,往往是课本或教师直接提出的。在此环节开放性措施的研究中,我们遵循了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的经验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自然产生于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原则,具体的做法包括"实验""科学史料""生活事例""反常现象""悖逆常理""智力挑战""头脑风暴""逸闻趣事"等等,力求把问题情境创设的真实生动,如在眼前。在这样的问题环境里,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

2、猜想与假设。在此环节教学中,不平白无故地让学生吃现成饭,更不用现成的猜想和假设绑架学生。开放性的措施是先让学生自由的"猜"、"设",若受阻,则以现成的猜想为引子让学生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这种有层次的开放,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库存,促进了直觉、想象、逻辑推理等多种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造成了每个学生巴不得立即实验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的那种摇摇欲试的探究欲望。

3、制定计划。以往的"照方抓药"式化学实验,实验方案是别人设计好的,学生仅是一个操作者。制定计划(设计方案)是由猜想走向实验的关键步骤,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重要的环节。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现状,灵活开放。起初,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困难较大,可以在学生一筹莫展的时候提供一些现成的方案让其模仿,或对已有的装置、路线让其改进。

4、进行实验。以往的化学实验常常是教师在课堂里把一切环节和要求都反复交代好以后才敢把学生带进实验室的。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起初也怕学生失败,在实验前用了较多的时间做交代,学生表现出不耐烦。后来考虑到学生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假设已了然在胸,方法步骤也做了反复的设计,并且具有了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我们先前进行了专项的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有什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呢?大胆放手后发现学生实验热情高,专注度高,精力集中,少有违反实验纪律的现象发生。

5、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动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了现象,归纳整理了事实,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为学生随后"解释与结论"阶段的理性思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些感性素材,学生的思考不但没有现实的对象,只能封闭在陌生的文字符号之中,不会变得开放。往常轻视学生实验,把学生看作是直接吸收知识而不必进行直接经验的人,认为只要"心灵"能集中注意,他就能掌握知识的意义,由此背弃了感性在先、实践第一的化学教学的正确认识路线。

篇14

关键词:数学;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研究;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

传统的教师中心“遗传”基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发散性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探索性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趣味性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多样性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主体性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竞争性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创造性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