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虚拟经济的弊端范文

虚拟经济的弊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10:21: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虚拟经济的弊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虚拟经济的弊端

篇1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中的问题

在经济国际化和资本虚拟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成为发展主流趋势明显,虚拟经济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失衡的局面。但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式,不仅对本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国际间的互助合作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有效的平衡机制,保持经济杠杆的平衡协调带动作用。

(一)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教训

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起着推进的作用,但其膨胀发展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未来。 随着国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虚拟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其主要的经济形式。但国外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会引发经济泡沫和金融资产的混乱,当泡沫经济破裂时将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规模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引发泡沫经济的破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从国际世界的经济发展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总量在经济发展的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加之电子金融银行的快速发展,为其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的便利,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首先将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冲击,进而会导致国际经济交易、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异常,将会在传导机制的影响下,迅速席卷全球,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经济产生巨大创伤,以至于形成了区域性或国际性的金融危机。

(二)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

1.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资金供应链的短缺。虚拟经济的适当发展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为实体经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融资的范围和规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投资环境,使得投资者看到了金融投资的丰厚利益,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将会出现大量炒作和投机的现象,导致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的潜在发展危机,将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衍生品上,进行资金的恶性循环,使得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企业扩大再生产遇到困境,发展遇到瓶颈,形成生产性的投资挤出过大,这在有发展趋势比较好、盈利能力低下而需要其提供大量现有资金周转的时候,必然使得产业发展资本的筹集不断减少,非常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经济败坏。

2.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打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影响信用,引发实体经济动荡。银行的信用程度是虚拟经济得以发展的支撑,是维护当代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误导了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为,使得银行金融体系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资金严重减少,银行信用机制瘫痪,信用关系扭曲,经济秩序混乱,信用基础被破坏。如果其发展规模超过了真实的需要,将会导致金融衍生品价格下跌,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严重的危机。我国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局限性,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引起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造成了经济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地变强,造成一系列经济问题。

3.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国家对金融市场监控和税务的征管不力。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式建立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各方面不成熟、不完善,对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部门还未能提供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督工具。而虚拟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中的有限市场又可以摆脱宏观经济的监控,使得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将很难保证,国家的监管上还存在着缺陷,加上金融市场机构冗杂,金融工具很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加大了国家监管的难度,而实体经济的畸形发展又使得国家税收的范围缩小,制约了国家税务的健康发展。

(三)虚拟经济影响国际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着传导机制,加之国际间经济的关联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外经济和金融波动会很快传到本国内,加剧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价格波动严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变大。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下,国际资本利用各种现有基金进行资本的投资活动,但是虚拟经济的次贷危机使得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了国际间的经济危机。随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虚拟经济引起的严重后果将危及国际经济的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随着国家之间经济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一国经济的动荡将会起到连带效应,会逐渐发展为国际性的经济动荡。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必然性

(一)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形成与运营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制约着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又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虚拟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其基础性目的,它的发展必须适应各种不同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融资的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本来源。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和高利润性可以吸引大量闲置的资金,增加资本的积累,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虚拟经济中积累的虚拟资本能有效地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型中,企业利用虚拟资本筹集资金的方法来扩大实体资本的集资范围,加快资本的运行,进一步提高资本的增值能力。虚拟资本的相关资源的利用和金融创新对经济活动中有效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虚拟经济是资源,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

虚拟经济引起的知识产权商品化、规模化和流通化。通过产权的改革,可以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增加经济利润,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实现资源的重组,使得有限资本在不同经济部门中进行合理配置,盘活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程度,对企业产生一种无形的竞争力,迫使其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降低经营成本。虚拟经济通过提供众多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摩擦,使其降低了发展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资产的流通化将存在潜在风险的资产转化为相对安全的资产,使经济发展的阻碍减少,将一些风险转移到那些有能力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创造经济的腾飞。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实体经济结构,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将有利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众多问题使得人们热衷于投资金融市场,但是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支持,又会使虚拟经济的发展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我国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实现行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发展管理,改善公司法人治理,增大经济利润的规模,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虽然虚拟经济可能导致虚假繁荣和经济危机,但是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产物,是国际经济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我国间接融资的比重相对较大,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融资的渠道有限,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的缺乏,使得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决定了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要注重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而不是过度或取消发展。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必须要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坚持渐进式的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防范虚拟经济风险,推进金融开放力度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弊端,要求我国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盘活不良贷款的功能,化解经济危机,提高贷款的质量,学会规避风险,减少经济危机化的程度和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风险意识,防止生产性资金过多地流入经济市场领域,构筑经济壁垒。同时,也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协调其发展规模,促进其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建立经济预警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透明度,设立相关的经济有效指标,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本,规范金融交易行为,打击各种不合法的投机活动,由于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还很不到位,若没有一套适用科学的监管体系,必然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不能因为有风险和危机就不注重虚拟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虚拟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扩大投资规模,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有利于我国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扩大,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借鉴往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国际资金的监控,密切关注国际投机公司的发展方向,更大程度上改善资本市场环境,为我国虚拟经济走向国际化提供有利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泡沫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的加强、积极稳步地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应该吸取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惨痛教训,探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学会创新性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是虚拟经济下潜伏的危机和风险,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进一步的膨胀,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经济风险的最小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调控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整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胜之策。

参考文献:

1.赖文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2)

2.邹博清,樊俊涛,叶尔兰.虚拟经济泡沫与虚拟资产流动性控制[J].商业时代,2012(12)

3.罗良清,龚颖安.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虚拟经济 趋势

一、前言

网络虚拟经济已经愈来愈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在周围便利店都随处可见,如今,网络虚拟经济已经影响到现实经济发展,在渠道建设、采购方式、销售方式、诚信评价、监管制度等方面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网络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逼迫实体经济紧跟步伐,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机遇。同时,新型的网络虚拟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标准限制和规范制约,对网络虚拟经济形成巨大的挑战与转机,网络虚拟经济的规范化逐步形成。

二、网络虚拟经济的三个阶段

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以网银开始的,网银的出现使随时转账汇款成为现实,转账的便利吸引了不少有需求的人士,但此时网银的管理只是掌握在各家银行手中,并且也有许多人对网银的安全性存在严重怀疑,网银转账即“网银”是网络虚拟经济的第一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中体会到了网银带来的好处,便捷、迅速,摆脱了各种繁琐的手续。当网络购物兴起时,人们逐渐将网络虚拟经济当作了一种交易手段和消费方式,网上购物即“网购”便是网络虚拟经济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基于前一阶段转账功能基本完善了的网银构建的,此时网络虚拟经济与大众的互动性大大提高,网购的便捷、选择范围的拓宽以及价格的优势催生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普及了大众对于网络虚拟经济的认识,更是培养出了许多大型“网店”。此后,网络虚拟经济又发展到第三阶段网上信贷即“网贷”。信用贷款一直以来存在,现实中的信贷由于门槛高、程序繁琐,存在许多苛刻条件,不能满足人们多样的经济需求,此时网贷也应运而生,开始出现各种信贷平台,信用贷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网上借贷也发展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即P2P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借款快、本金来源于社会、本金储备较大的优点,在个人贷款方面,网贷借助互联网平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有效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信息量大、信息传递效率高,因而获得快速发展。P2P网贷起源于英国,2007年引入中国,2016年我国全年累计成交量已突破2万亿元规模,给现实中的信贷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当然网上借贷也滋生出了许多不法的商机,例如屡屡被曝光的“裸贷”,这对于网上借贷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监管层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制政策,使网上借贷的标准愈发地严格起来,促使网贷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政策落地,网贷行业从一个无监管、无门槛、无准则的三无状态行业发展成为重监管、逐步规范的行业。

三、网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网络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也日益明显。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兼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虚拟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效率,有利于分散市场化风险,同时,它也能导致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失衡,使社会大众热衷于追逐便捷、高效的盈利项目与赚钱模式,忽视了实体经济稳扎稳打的内在需求。网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关联、互相渗透。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虚拟经济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虚拟经济是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虚拟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扩宽了视野,从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资金筹措等多方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两者之间并非“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关系。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要与实体经济相互匹配,才能起到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当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时,它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倘若虚拟经济游离于实体经济外盲目扩张,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今网络虚拟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这时候各个网络商家应认识到网络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下一步的商机应转为与线下实体相结合。例如:“三只松鼠”的线下扩张,“小米之家”的扩张,都表明各种行业的商家都将开拓线下市场当成下一步计划。2016年9月,三只松鼠第一家实体店在安徽芜湖开业,在唱衰实体店的质疑声中,具有体验和互动功能的“三只松鼠投食店”却在开业仅仅一周时间即取得110万元的销售额,获得骄人销售业绩。马云先生也说过,下一个时代将会是实体经济复兴时代,网络虚拟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倘若没有技术性大革新的情况下,发展空间和速度将逐渐放缓,与之相对的实体经济经过网络虚拟经济的冲击,经营不景气的商家各个倒闭,为实体经济的重组、洗牌构成了先决条件,剩余的商家也在幸存中实现了对自身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虚拟经济转入实体经济,竞争将不可避免,这可能会产生第二次实体经济的革命。而商家在此次革命中将不断地创新、重组、整合,变得更加适应社会经济新情况,会出现老牌实体经济与新兴的网络虚拟经济相结合的情况。

五、结束语

网络虚拟经济发展迅速,也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中,在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因为虚拟经济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时空优势、性价比优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追求更高效率和更大价值的过程,反过来也促使实体经济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在发展理念、经营模式、技术升级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网络虚拟经济只有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突破。

⒖嘉南

[1]石英.薛艳肖.金剑秋.《吴江市网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电子商务,2013.2.

[2]梅波.《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篇3

1.信用制度是虚拟经济运行的基础

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以信用制度的发展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信用的发展创造了虚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虚拟经济的运行领域就是资本市场。其实,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的结构组成和运行机制原理相同。在资本市场中,市场的主体是资本持有者和资本需求者,交易的对象是资本,那么交易媒介是什么呢?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货币,而在资本市场上,这个媒介应当是信用。只有有了信用这个媒介,它才能够真正运转起来。

2.虚拟经济在信用扩张中产生和演变,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信用膨胀的结果

商品交易产生了信用关系,当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实物—货币—实物为主要运行方式的早期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渐普遍化,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那时货币只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通量的价值乘以流通速度于实物的价值是完全相等的。这便是“完全实体经济”。随着经济发展,货币在以货币—实物(服务)—货币为主要运行方式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过程。货币的信用化表现为自身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或票据)取代了自身具有价值的金属货币,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但在金本位制中,不足值金属币和有含金量的信用券以足够黄金储备为担保的,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量依旧受到实体经济的严格限制而与实物流量保持一致。在信用参与下,货币具备了支付手段的职能,开始了单方面的转移。信用产生后,无价值货币符号为脱离于实物流量的虚拟经济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3.信用滞后对虚拟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我国当前虚拟资本还不发达,信用制度的滞后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1)信用恶化引发信用过度膨胀,信用的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加剧银行企业的困境,甚至使经济衰退。首先由于企业信用低劣,造成银行贷款质量低下,存在大量呆账、坏账,银行大量资金无法按时收回,资金周转速度滞缓,相应加剧资金的需求,诱使银行寻求高利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银行扩大信贷,从而放松对信贷质量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贷款抵押品手段也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实体经济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的银行利率而使其正常资金需求受到极大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是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当泡沫经济迸裂时,又沿着相反的方向互动。当广大民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便会发生挤提,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抗风险能力减弱,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致使经济衰退。

(2)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资本市场的发展受到信用环境不佳的制约。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最大的薄弱环节是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的市场小得微不足道,市政债券市场还是空白。然而,社会的信用环境破坏使债券发行者不能取信于市场的投资者,债券市场更加难以发展壮大。我国的基金产业也因没有完善信用保障的法律和制度体系难以成功发展。

(3)信用制度的空白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动荡。虚拟经济中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因此,没有现代完善的信用制度,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脆弱。尤其在我国,完善的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在没有完善信用制度的保障的条件下,金融市场迅速发展、膨胀,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动荡不仅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作用,严重时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当金融市场积累了大量泡沫时,其动荡会导致对整个经济的灾难性后果,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4.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紧密结合。在现代经济中,商业、银行、企业、国家信用的发展为虚拟经济提供了不断增长的货币支持,并为虚拟经济的多倍膨胀提供了可能。纸币、电子货币等作为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的;商业信用是生产资本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银行以一定自有资金为信用保证,通过自己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银行网络间非现金划拨结算等基本业务使货币大大虚拟化、扩大化。在纯粹信用货币本位制下,货币发行量更容易为中央银行所控制,成为政策性的外生变量,国家通过货币政策通过实施通货管理来促进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货币的过量发行更为可能。货币脱离了经济运动中实物流量的限制,甚至突破了国家发行纸币数量。这正是虚拟经济实现虚拟增长的货币制度前提。随着资本市场和信用的高度发展,大量的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单、承兑票据等也被人们接受参与流通,成为更广义的货币。由于整个信用体系的高度发展和相互渗透,货币开始演变为一种代表一定价值、变现力较强的资产,而这种资产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只是代表可以取得收入流量的权益凭证,日益无形化、虚拟化。货币范围的日益扩大,使这些票证的发行者已参与到货币发行与创造过程中来,此时,银行、国家已丧失了货币数量决定的垄断权。加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将信用资源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通过保证金资金杠杆将投资多倍放大,信用作为买卖中介的牟取价差者有抵御买卖期间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投机交易额的巨大虚拟膨胀使得其所产生的虚拟经济远远超越了实体经济的规模,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而且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信用更加扩大,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信用扩大、资产价格上升使实体经济的融资尤其是抵押贷款融资或直接融资更为方便,这将为实体经济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领域提供较好的资金支持,从而促其发展。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经济中虚拟经济发展使金融市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和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一个重要领域。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会极大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但若虚拟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完全脱离实物经济而极度膨胀的时候,引发泡沫经济,造成经济衰退。

二、建立健全中国的信用制度

1.营造信用制度的软环境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和监督者,在信用制度的建立中,自然而然要承担起培养国人信用意识、制定法律规则、监督市场行为和培养相关人才的职责,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一是尽早制定、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信用体制构建总体框架。由于当前这方面经验上的欠缺,可以先用条例、规章的形式予以颁布。二是加速培养诚信文化。在美国和欧洲,信用体系建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诚信作为道德诉求也贯穿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有信用畅通无阻,无信用寸步难行”的信用价值观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有形的制度建设与无形的制度安排不可偏废。在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法规、程序等有形制度,而且也要非常重视伦理道德等无形制度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影响。三是要研究国外发达工业国家市场信用体系建立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四是要大力培养相关人才,使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更加科学、规范。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诚信的基础是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诚信原则。当产权不清晰或保护不充分时,人们则可能选择做出利己损人的经济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出现必然导致诚信成本的上升。因此,必须加快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而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力量应当是市场。要通过构筑多元化产权格局与市场竞争格局,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参与力量,通过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来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信用建设。

3.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如果把信用体系比做一条链的话,那么信用评级制度就是这条链的最后一环

这最后一环应由谁来建立呢?笔者认为应当依靠市场的力量,让市场去选择。有人曾经建议让政府成为信用评级的主体,笔者认为有以下弊端:(1)政府和市场相比的低效率性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2)政府作为主体容易产生寻租和腐败行为。(3)政府对市场信息有迟钝性和滞后性。信用评级体制并非政府或某位经济学家所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或条例,它会随着市场发展状况、消费者消费能力等一系列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它是在资本市场中由信用需求双方决定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肯定,美国现今的信用评级制度较20世纪80年代肯定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并非无事可做,它要做的就是为信用评级市场制定进入门槛、行为规范,保障这个新兴市场稳定、有序地发展。

4.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政府管制功能的延伸,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可以实现官方与民间优势互补。行业协会通过制定本行业的“行约”、“行规”和“行业标准”,在维护本行业内各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起到规范、控制和约束行业信用的重要作用。同时,行业自律管理还具有低成本管理、管理专业性强和管理具有时空优势的特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与行业协会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欠发达国家之所以信用缺失,则与行业协会不发达有关。

【摘要】信用是虚拟经济的制度基础,信用制度是人们对信用关系的理论、道德、政策、行动的规范。信用制度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信用制度的缺失不利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信用是价值的有偿运动,虚拟经济在信用关系的演变中产生和发展;信用关系的恶化以及信用制度的缺失又给虚拟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作用;选择和设计能够推动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以及防范其风险的信用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虚拟经济信用制度信用经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

一、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刘峻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篇4

论文摘要:本文在理论框架下,对美国次货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虚拟资本的生成与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研究金融危机的意义三方面来时这场金融海啸进行解读。

从2007年夏美国开始爆发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全面恶化,独立投资银行模式在美国消失,金融市场几近崩溃。虽然美国政府实施了规模空前的救助行动,但并未消除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优,危机进一步向其他国家蔓延,一步步演变成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笔者认为,除了从操作层面来描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性失误和政策性弊端以外,还应当运用观点来分析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和实质,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来加以认识。

1.金融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货币的出现,生产过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换产生了时空上的分离,一旦这种分离导致商品卖出受阻,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的危机就会发生。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必须相互转换,资本运动过程中才出现了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首先,商品买卖分为两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使货币与商品转化出现随机性、不确定性。因为卖出商品取得了货币的人,不一定立刻购买,这意味着货币退出了流通,而商品却在市场上等待。这种买和卖的分离或独立就使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包含着中断或危机的可能性。其次,随着信用的发展,商品买卖中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出现,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出现在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依托信用所发生的商品交换的债务债权不是恰好在同一时期内相互抵消,而且它所获的进款不能清偿债务,就出现了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

2.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的发生

虚拟资本的运作直接表现为分配和交换关系。虚拟资本并不直接进人生产领域,也未直接用来消费,它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是没有生产成本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对它的估价,也就是取决于人们对这类资产未来收人的预期。因此,可以将这类资产的价格看作是由人们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包括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构成了虚拟资本系统。虚拟资本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与实体资本积累相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虚拟资本的量与实体资本的量不一致,且信用经济越发达,虚拟资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过实体资本的量。一旦超量过大,交易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虚拟资本量相应会急剧缩小,这就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据马克思分析,虚拟资本市场的过度膨胀和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就是货币金融危机发生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金融系统超常发展条件下,只要证券市场的资本注人停顿、银行收缩信用、金融投机者或金融机构失败,都会直接触发金融危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接触到金融风暴产生的深层原因,即处于交换和分配领域的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脱节以及生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的严重矛盾。实际上,引起此次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市场问题,就首先表现为住房信贷的虚拟资本与建筑业实体资本的脱节,而这种脱节又源自于生产、消费领域的不理性行为和贫富两极分化。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华尔街银行家们不计后果大玩“绕过生产过程来赚钱”把戏所造成的。马克思早已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催生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在华尔街危机爆发过程中,次贷危机只是起到导火索作用,深层原因则在于虚拟经济的严重膨胀,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资产价格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它同上个世纪20年代末发生的经济危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只是在上次古典金融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股市崩溃;而在此次现代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由消费信贷推高的消费能力。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现在推到了未来。

篇5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经济;良性互动

一、引言

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靠的,二者缺一不可,实体经济加速了金融经济的进步,金融经济加快了实体经济的完善进度。加快完成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互动式发展的目标,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措施加大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有益的交流和融合,稳定经济活动,这样才可以达到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的目标。

二、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市场,致使其出现波动现象

目前,我国的各种商业、农村商业银行也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例如股份制转型和内部体制的变化等,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达到了尽可能地降低在银行中发生金融风险,从而促进金融业的进步。不过,在金融业的改革进度中一定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市场波动,对市场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弊端,比如,在过去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占有主要地位,这样就加大了贷款审核的难度和要求,规范风险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而金融监管机构外部监管的弊端也阻碍了企业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影响到银行的金融现象,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会缺少一定的资金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二)严格的融资标准

商业银行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在宏观政策的调控进度中,“一刀切”的现象出现频率较高,但是这一现象和我们国家产业政策存在一些冲突,这时在金融业中会选择信贷维持和降低信贷额度的措施,针对一些和国家产业政策存在冲突的行业实行这样的措施,进而将企业的信贷规模缩小。而对企业来说,这会导致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和使用大大提高,企业会产生经济增长点缺漏的现象,产生比较严重的利润分化现象,这会导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外,当前的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势头,所以没有目的和规划的投资会产生资金不足的后果,而取得银行的融资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企业的信贷面临很大的困难,很难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导致了资金缺口的情况发生。

(三)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增多,如今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在持续的进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在社会的进步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引入共享经济的模式,而共享经济这一形式加大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交流。不过最近几年实体经济利润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良好经营状态的维持,而在中小企业中,经常出现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中无序削弱现象频繁

在实际经营的进度中,不管是那种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帮助,因此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市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企业的发展。不过目前的市场中,我国的金融市场依然没有很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依然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案等。如今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也有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加入,不过这些金融机构的重点一般在房地产行业,而这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的出现。目前金融市场的不规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而在金融市场上可供企业使用的资金也越来越少。

(五)最近几年,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少

我们的金融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这只展现在虚拟经济的范围,对缓解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问题没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使用的技术大多是从外国引进的技术,而这些非本土的技术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对策

(一)优化金融经济体系

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个不同的行业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加大了各个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了金融经济在维持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持续地加强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联系。如果想达到更快的提高实体经济实力,就要通过金融经济的相关手段使得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工作,同时可以令它参与进对金融产品的完善和销售中,分析市场情形并且不断完善我们的金融经济发展法案,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得资金周转更加高效的进行,避免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出现资金缺失的现象。

(二)调整金融融资标准

不断完善和修订金融融资的标准可以很好地促进经济的进步。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使用一定的恰当的方式来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目标,同时在金融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先关管理政策执行,另外根据现阶段的市场条件对金融融资标准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修改,保证此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它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弊端。除此以外,要对金融融资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最大可能地降低由于标准过于苛刻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弊端的情况,应对融资标准进行合理科学的修订和完善。

(三)强化金融风险管控

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都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而在发展中,总会有各种原因影响到金融经济的发展,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尽可能地减少它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弊端。第一,应该不断完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制度,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金融机构的发展状态上。第二要对金融风险的监控进行更深一层管理,并且要保证工作可以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的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影响,而在实行转型时,实体经济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所以,在对经济进行转型时,要严格参照市场状况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在金融经济的帮助下加快实体经济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会给发展中的金融市场产生或多或少的弊端,而这一弊端往往体现在金融机构对利润的影响,所以如果想做到最大可能地减少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弊端就要不断对相应规避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最大可能地减少影响,采用互联网模式不断完善金融经济的操作。另外,应该不断优化信用中介的结构,在信用中介的辅助下尽可能地减少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纰漏,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如果要达到在实体经济中展现出金融经济的功能就要不断加强金融经济管理的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体系,另外使用恰当的措施对当前的金融经济制度进行控制就可以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进步,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一些麻烦产生。另外,对金融经济的流动方向进行检查和分析整理。并且在经济发展时采用恰当合理的措施对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更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大管理的力度,同时要满足市场的其他需求,通过合理的规章等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实体经济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建立相关的金融防范意识,同时在政府的辅助下加大对金融经济的管理,从而推进金融市场更加稳定的前进。

(六)金融行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以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前提,要将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体现出来。在互联网的高速进步下,现在的金融行业也和过去大不相同,不过,这些改变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金融的融资方式。过去的金融行业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大部分业务都围绕大型的企业,而如今的金融行业对企业的要求有所下降,业务对象也逐渐扩展为小微型企业甚至个人,而这一转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篇6

关键词: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一、虚拟经济:形成机理、发展与规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不同,它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因此,讨论虚拟经济可以从虚拟资本入手。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与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带来“剩余价值”、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发展到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一种价值符号以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可能。在信用关系出现后,资金借贷双方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需求者愿意向资金供给者支付利息,货币产生了“收益”,从而转化为了虚拟资本(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银行信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必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于是股票和债券应运而生,它们是最明显的虚拟资本。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资本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继股票、债券之后,又出现了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证券化资产是因资产证券化而发展起来的。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在一些低信用等级的证券中加入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证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样等于是在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的信贷资产及初级证券的基础上,又产生的虚拟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虚拟化程度。金融衍生产品是虚拟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产品,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的买卖者并不真的拥有合同中规定数额的证券或货币,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入或者卖出这些证券或货币。特别是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实际上是就指数的涨落打赌,无任何实际对应物,是最彻底的虚拟资本。 

    与虚拟资本的发展相适应,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考察,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闲置货币资本化。这是虚拟经济的最初阶段。例如,当某人持有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而另一人却急需生产经营资金时,前者便可将其闲置货币让渡给后者去使用,后者则承诺对借入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在这种货币的直接借贷行为中,由于贷方并未从事现实的生产经营,而是仅仅凭借代表借贷行为成立的借据或凭证获取利息收益,因此,这种借据或借贷凭证便成为虚拟资本的雏形,贷方据以获取利息收益的活动也就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 

    2、借贷行为中介化。这一阶段的标志就是银行的产生。在这一时期,货币资金借贷主要不再是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而是表现为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借贷。此时,对广大的存款人而言,其持有的能够带来利息的存款凭证就是虚拟资本。因此,借贷行为的中介化实际上意味着虚拟经济活动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由于能够扩大社会的资金借贷规模,提高社会范围内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因而,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证券交易的市场化。随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大量发行,客观上要求形成一种便于有价证券实现流动性的机制或场所,于是,证券市场应运而生。虚拟资本交易的市场化可以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4、虚拟经济国际化。进入20世纪后,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开始出现,虚拟资本的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下最终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了虚拟资本的跨国交易,从而使虚拟资本交易日益呈现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可以促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使资本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5、金融工具创新化。20

世纪6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国际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等在内的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创新化使得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使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日益呈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 

    8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交易规模迭创新高,使得虚拟经济的运行愈发脱离实体经济而扩张。据报道,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却增加了25%,全球股票的总价值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28.2万亿美元)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麦金农,1973;格利和肖,1960)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2、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 

    3、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但是,虚拟经济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虚拟经济要正常运转,需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然而,虚拟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却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在证券市场中,人们对于证券市场未来价格的预期往往并不是基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而是基于一种心理预期和想象空间。这种投机者的“市场接力棒理论”(金德尔伯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生动地描述了投机者普遍存在的“博傻心理”,即投机者见到大家都看好某一金融资产,自己也加入这一行列,期望自己的“接力棒”下传,由于大家有相同的预期,在相反的预期未形成主流之前,市场接力棒就不乏接手者,从而带来市场的火爆,使市场价格脱离客观价值,形成泡沫。前面所提及的虚拟化程度较高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更是在虚拟资本基础上的再次虚拟化,几乎与实体经济没有联系,易形成泡沫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投资中也可能存在着泡沫成分。企业为解决

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遇到经济全面衰退,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企业先期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较之实际资本来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也是一种泡沫。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市场供求机制而自动恢复均衡,只有当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譬如1978-1981年发生在墨西哥的泡沫经济,在1981年股市崩溃之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整个墨西哥经济一片萧条;80年代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迸裂同样使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至今难以自拔,所谓的“日本神话”由此破灭。 

    泡沫经济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主要是由金融投机引起的。人们在“博傻”心理支配下,金融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价格越高,导致金融市场超常规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从客观上看,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见一斑。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三、我国经济中的泡沫风险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由国家决定,基本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泡沫”的威力大大发挥出来。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利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

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 

    四、结论和建议 

    以麦金农、格利和肖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 

    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盲目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却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内部经济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应当慎重,我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应是逐步的。我们应当下大力气进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加快资本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不仅包括扩大证券品种的规模,也不仅包括增加新的证券品种,而且包括拓展和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获得资本性资金的渠道。其中,存量股份制、债权转为社会股权、将建设国债建立在运用资本经营方式运作国有资产的基础上等,都是应当重视的具体措施。  

    2、 积极推进创业投资,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步伐。知识经济是将知识转化为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投资的功能极为重要。在资本市场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 

    3、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实物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实物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物的非货币化,有着诸多弊端;资产的非证券化,严重限制着资产的准确定价和资产存量的盘活。  

    4、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关键的问题是,运用何种机制和规范。在双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运用计划经济机制,虽一时抑制了某些现象,但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成长,结果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为此,应特别重视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强化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98。 

    2、麦金农,1998:《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3、j.g.格利,e.s.肖,1996:《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金德尔伯格,1992:《泡沫》,载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刘骏民,1998:《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6、谢太峰,1999:《正确认识虚拟经济》,《金融时报》10月30日。 

篇7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虚拟技术;勘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已经离不开石油这一传统能源。但是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对能源

的需求,必须通过对新的石油储备油田进行勘探来解决能源的短缺。我国地大物博石油能源储备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传统勘探技术限制了石油的勘探与开发,使得我国一直处在能源短缺的边缘。新的勘探技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一现状。虚拟勘探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石油勘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将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又一重要方法。

1.虚拟勘探技术简述

虚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虚拟显示技术将理想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石油储层进行建模分析、对钻井轨迹进行设计等。其主要是通过可视化软件、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将石油勘探形成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虚拟化、协同化的石油开发平台。减少传统石油勘探的弊端、加快对隐藏性石油储备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局面。其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最佳案例。

2.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

2.1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实现

在地震解释、建造三维油藏模型与模拟循环和复杂井眼设计等常规工作中,虚拟现实(vr)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工作质量。大型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大屏幕可视化环境和计算机辅助可视化环境等两种vr可视化系统,将石油勘探中理论数据通过图形与建模、三维动态模拟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图像采用三个投影仪和一个平面、柱面或球面大屏幕显示,屏幕的形状和大小决定着浸入的程度,屏幕越大覆盖用户的视野越大,浸入的程度越高;用户接口采用标准工作站系统,用户可以用常规手段运行程序;些简单系统可以运行不做修改的原工作站程序,另一些复杂的系统需要运行特殊的运行软件。并且采用全封闭的显示方式实现了全浸入的效果,并使用体视显示方法,加深了现实效果的模拟性;采用头盔指示方式和手持传感器使用户与虚拟目标密切接触;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三维数据体和模型,且具有多人共享虚拟可视化目标的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多学科工作组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制定勘探决策。

2.2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所具有的特点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正广泛应用于国际石油工业界。其突出优势在于是一种全沉浸式大场景、多数据类型一体化的显示环境,是一个多学科协同式的、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其发展趋势为:系统平台规模正向“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分布式虚拟现实(dvr)系统正伴随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采纳,通过对地表露头的地质信息采集而形成与真实地层相同显示效果的立体地质图像,其触觉、味觉和听觉等多维感知信号正逐步被加入。

2.3虚拟现实技术在隐蔽性石油储层勘探的应用分析

岩土物理研究作为隐蔽性石油储备勘探的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传统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是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已经从单纯的构造解释发展到预测岩性、孔隙度、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并要求为开采监测提供基础数据。针对此种情况,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多分量地震、井中地震以及时延地震等技术的综合,从构造、岩性、物性以及流体性质等方面,对油藏进行全方位预测和解释,得到一个三维立体的油藏模型,并对油气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从而使制定的开发方案更为合理,开采效率也相应提高。通过结合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成果,针对地震资料解释和反演中从已知井资料的认识向未知区域横向预测具有一定盲目性的不足,提出一种与常规地震储层预测不同的方法技术。该方法技术综合岩心物性参数和岩石物理模拟,以正演结果指导油气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进行储层预测,即以实际测井和岩心物性参数为基础进行虚拟井分析,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分析岩石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建立更符合实际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优选地震属性,用自组织映射对地震属性进行分类,最后用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来验证其确定性。虚拟现实技术对岩土物理研究的作用将地址勘探基础理论与模型试验技术等综合,加快了我国石化探区油气地质勘探,同时也对我国由于油气开采后的地质恢复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3.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全国性石油地质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已经在2003年12月建立我国首个石油勘探多学科协同决策—虚拟现实系统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高性能计算技术、人体工程学、系统论、信息论等众多前沿学科的技术。虚拟现实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程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它把计算机系统、视频系统、音频系统、交互系统、投影系统、控制系统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解决勘探开发难题、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创造了一个和谐的、高精度的多学科协同工作环境。

虚拟实验室的建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因此对于建立后的实验室的利用是投入的回报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开投入后的实验室利用是目前我国虚拟技术应用的管关键。要围绕这个系统开展一系列的深入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要对这一系统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完善。加快我国虚拟现实技术投入与应用,是我国目前石油勘探领域工作的重点。其中应用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充分发挥才能充分体现新技术投入的回报,才能加快各企业对于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带来的新的机会。但是,石油勘探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技术的应用需要人才的应用才能将新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因此,在我国已经建立的虚拟实验室基础上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快投入系统的利用,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能源供应提供更多稳定的油田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企业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关雷.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多媒体科技,2008,6.

[2]王宏伟.石油勘探新技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勘探资讯,2007,12.

[3]刘佳.我国石油勘探新技术应用[j].石油学报,2004,1.

篇8

[关键词]休闲产业;虚拟休闲;网络体验经济

随着经济财富的积累,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休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力。“休闲体验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第四阶段。我国许多省市都将休闲作为支柱产业而加以扶持,如浙江杭州提出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四川都江堰市致力于建设“中国西部生态休闲度假第一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江门市提出建设“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2007年夏天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美国次贷风波揭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集团等“金融大腕”纷纷倒下,触发了信贷与资本市场的空前危机,美国次贷风波正式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世界经济由此转入衰退周期。宏观经济的萧条令众多产业陷入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休闲产业。饱受失业、减薪、资产缩水困扰的人们,纷纷捂紧钱袋子,大幅削减非必需品消费,休闲体验被四处求职、辛苦打拼所代替,红极一时的休闲体验经济开始渐行渐远。面对如此现实景况,休闲产业又该如何化危机为良机、变不利为有利,迅速找到自己的振兴之道呢?笔者以为,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的休闲体验经济,乃振兴休闲产业的良机与良策。

一 经济衰退时期传统休闲产业遭遇的发展困境

1 预期收入下降

对普通大众而言,作为温饱之后的新生需求,休闲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休闲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必须“有钱”。以北京为例,调查表明用于休闲消费支出的比例占全部消费支出的28%,该数据反过来说明,支撑休闲活动的经济基础必须十分稳固,否则休闲经济得不到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休闲产业的经济周期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经济景气繁荣时期,休闲消费与体验经济蓬勃发展,而一旦经济运行出现衰退拐点,则休闲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特别是高端的体验消费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就更大。当前金融海啸深不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经济衰退不仅减少了人们的现期收入水平,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预期收入水平。根据弗里德曼的恒常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增加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够预期到的持久性收入的增长。显然,如此罕见的金融危机,严重摧毁了人们对未来经济运行的信心。由于看不到尽头的失业、减薪、股市暴跌、资产缩水等因素,许多人的预期收入显著降低,休闲消费变得越来越谨慎,在社会保障水平未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削减休闲活动,直至完全放弃休闲消费。因此,经济增长放缓,预期收入减少,支付能力下降,制约了传统休闲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

2 闲暇时间减少

休闲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有闲”。休闲的本质是自由。休闲活动不仅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而且和消费者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关联密切。从经济学分析来看,休闲不仅是对产品、服务的消费,也是对闲暇时间的消费,而闲暇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可以用来工作以获取收入。在经济衰退中,随着工资率的降低,对闲暇商品的需求会受到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的影响。由于工资降低,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变得更便宜了,于是在替代效应下消费者会增加休闲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水平降低,为维持过去的效用水平不变,必须工作更长的时间以弥补收入的下降,从而在收入效应下消费者会减少闲暇时间以增加工作时间。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力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工资(或收入)下降所带来的收入效应远远大于替代效应,其结果是人们不得不合弃闲暇,四处奔波求职,努力寻找一切可能创收的机会,为了生计不惜加班加点。即便是下班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不是休闲。虽然政府鼓励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但真正落到实处尚需时日。可见,经济衰退中,时间因素对传统旅游休闲、观光休闲、体验休闲等闲暇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制约。

二 经济衰退时期发展网络虚拟休闲的有利条件

1 危机时期休闲的心理渴望更加强烈

欲望与支付能力是形成有效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行为经济学原理表明,休闲因“生活不能承受之重”而产生。经济危机中,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与节奏的加快,人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心理冲击和压力,渴望通过休闲来释放精神压力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心理专家认为,在经济危机下,休闲是最佳的减压途径。但在收入和闲暇制约下,这种渴求被压抑下来,这就为发展廉价而又便利的网络虚拟数字休闲提供了需求上的心理基础。如一张“星际争霸”的游戏光盘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失业者得到了消遣,近年风靡日韩两国的米黄色的“快乐小鸡”,被媒体称为治愈型的休闲卡通典范。

2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节省交易成本,费用低廉

交易成本是指为达成交易而发生的价格以外的一切费用,包括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履约成本等,这些成本费用有时比交易价格高出许多。譬如旅游休闲,在门票等价格之外,要耗费大量时间,要经受舟车劳顿,要购买安全保险,要跟旅行社谈判合约,总之,交易成本带给人们的负累绝不少于得到的休闲体验。因此,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振兴传统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果说,浓缩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世界之窗、深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为人们带来“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地球”的便利体验,这种半虚拟的改造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成功之作,那么,通过电子信息与数字网络技术将休闲体验完全虚拟化,则是人类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实践。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话机,带给人类不受距离限制的便利通信体验。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带给人类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通信体验。而数字电视更是大众再熟悉不过的信息化休闲的典型应用。这些产品可谓网络虚拟休闲的先驱。现代互联网的出现,更显著地降低了人们体验休闲的交易成本。对于休闲产业的供给方来说,降低交易成本成为继物质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之后的第四利润源泉,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耗费,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休闲产品的供给价格。比如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一个小时只需花费玩家0.45元,这个价格对玩家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今,在网上“过年”、聊天、聚会、婚恋……早已成为年轻人休闲放松的新方式,既时尚又省钱。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验异域风情并非非得亲赴现场,网络虚拟旅游业务的推出,大大节约了旅游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如一趟太空旅游,目前至少得花2000~美

金,相当于每分钟花费1300美元,令许多梦想太空旅游的人士望而却步。2006年,美国宇航局和Google公司联合成立虚拟太空旅游网站,以NASA的太空探索技术结合Google的3D虚拟地图,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全球太空游爱好者们就可以安坐家中,通过电脑逼真地看到月球或火星峡谷的实时高分辨率3D影像,能实时追踪国际空间站或者正在太空作业的航天飞机,使体验者们享受到既廉价又真实的太空感受。微软研究院与迪士尼正在联手开发“虚拟太空旅游”,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等全球主要望远镜和天文机构观测的数据和图像综合起来,消费者通过家用电脑和互联网,或者借助DVD和蓝光盘(Blue ray),就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虚拟太空旅游,通过太空导游机器人的望远镜探索茫茫宇宙。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虚拟旅游必将更加逼真刺激、更加人性化、更富多样性。总之,在经济衰退时期,网络虚拟休闲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缺钱少闲”的上班族、工薪阶层带来了休闲体验生活的新希望。

3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节约实体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保护自然资源

当前,世界各地景点林立,休闲园区比比皆是,休闲产品雷同开发,低层次的重复建设严重,自然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浪费。一些热门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据报载,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因承受过重的旅游压力,使脆弱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受到破坏。如敦煌石窟,因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光线的长期侵蚀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的损坏超过过去数百年的自然风蚀。

这些传统休闲经济中存在的资源耗费弊端与负外部性问题,在网络虚拟休闲中几乎能完全避免。现代休闲体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智力上、精神上的体验,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当信息虚拟休闲带来新体验经济时代之后,能将原来必须依附于旅游景点、文化剧院、艺术场所、游乐园地等实物性的休闲元素,转化为在不同介质上的数据、音频、视频以及随时随地移动的网络虚拟休闲元素,这些虚拟的休闲元素可以方便地储存、组合、转换、复制、以及再开发,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极大地节省实体性资源的重复消耗,避免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最近,市场上出现一款“虚拟紫禁城”的小软件,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的庞大木结构建筑群以及近千件殿内珍藏尽收眼底:到乾清宫看皇帝批阅奏章、去御花园和公主们一起游赏、来射箭场与武士切磋技艺……,这种虚拟的网络故宫游让电脑用户穿越时空自由自在地游览,同时又不会对真实的故宫造成直接破坏,可谓一举多得。

4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需求方范围经济

现代休闲强调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呈现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休闲的本质是人们获得某种独特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用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式来渡过一段时间,自由选择观光、度假、文化、艺术、修学、体育、康复、购物、美食、社交等各种休闲方式。体验经济提供的感受是个性化的柔性需求,柔性需求是变化多端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然而,在传统休闲产业供给上,个性化的休闲服务相当缺乏。调查表明,46%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与自己的需求不相适应。

网络信息时代的休闲方式是“鼠标点击”,以复杂的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具有不同接口的软件平台提供DIY式的个体休闲体验,获得需求方范围经济。需求的范围经济是指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通过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软件产品或服务一一得到满足,比起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的成本要低。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网络经济的普及,体验经济所要求的专门为顾客设计的成本远远低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个成本。过去批量生产很难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现在的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可以承担为任何一个顾客定制个性休闲的委托。这种定制服务只有在信息网络时代才会产生,因此,信息网络时代为体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百度空间推出虚拟宠物领养模块,任何博友都可以在自己的百度空间中饲养专属于自己的博客宠物,自得其乐。又如腾讯QQ休闲游戏,自2003年面世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同时最高在线用户突破28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以网络游戏出名的“联众”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过数十万的三大个性化游戏网站之一。

5 有利于化解黄金周的弊端,变集中消费为分散消费

传统休闲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休闲供给刚性与休闲需求时间弹性之间的矛盾。实行“休闲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休闲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休闲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黄金周假日休闲受时间相对集中和内容相对单一的双重约束,休闲成了“花钱买罪受”的代名词。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类似黄山、张家界、桂林山水、三亚风光、新马泰等热门景点尽数放上网络,开发网络虚拟休闲业务,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休闲时间自动错开,休闲客流相对分散,在家里随时随地享受真实旅游休闲的乐趣,从而实现对旅游景点,特别是世界遗产地和著名旅游景区的客流进行有效分流,最终化解传统休闲的短期供给刚性和集中需求弹性问的矛盾。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供给非常紧张,可谓一票难求。为解决此难题,组委会应用VR技术对奥运会进行仿真,建立虚拟奥运村三维动画模型,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在虚拟奥运赛场中任意漫游,身临其境体验真实的奥运赛事。

6 有利于开发独特的休闲体验产品

由于现代网络虚拟技术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千里之外的航海远行、极地探险、峡谷漂流、大海冲浪、高空蹦极。不仅如此,网络虚拟技术还可实现传统休闲无法胜任的特殊休闲体验活动。

三 发展网络虚拟休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虚拟休闲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轻型化、柔性化乃至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社会需求开始瞄向“追求个性与自由发展”的精神消费,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加快了虚拟休闲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与现代化步伐。此时,发展网络虚拟休闲产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壮大,进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报》所预测,21世纪虚拟休闲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1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发展网络虚拟休闲需要一整套完备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撑。

硬件方面,输入端的视频摄录、加工、制作设备,传输端的海量信息存储器和高效传输线路,输出端的高效能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软件方面,要有网络虚拟休闲的内容提供商、软件制作开发商、服务控制系统。这些设备设施的投资开发进而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如电影、软件制造、玩具、电信、电脑设备、通讯业等。比如远程虚拟人物视讯技术,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有思科的网真、惠普的Halo、腾博视通的Experian,以及宝利通的TPX和RPX系列,利用这些技术,使用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出现在远端的特定位置,同时被赋予影响远端使用者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的位置、动作、行为、声音、表情乃至目光等均可以在远端被感知、传达并重现出来,配合EyeConnect对视技术以及环绕立体音频等特点,令使用者仿佛跨越到另一个时空,在一个可见的四维空间中与远隔千里的同事、伙伴们实现“真实”的会面。据预测,远程视讯的市场规模将在7年内从2007年的1.45亿美元攀升至14亿美元。

2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推动互联网体验经济的振兴

互联网升级到Web 2.0之后,互联网用户更加活跃地参与、创造和分享着网络上的各种内容与应用。从Blog、MSN,到视频分享、P2P下载、社区网站等应用,强调的是以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特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并悄然流行起来,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人们通过网络,能体验到更多样化、更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网络在人们的日常休闲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为大家提供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幻想的空间里,每个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与身份,可以隐姓埋名,化身为任何角色,把烦恼抛开,让想象得以抒发。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国休闲交友用户月度覆盖数一直位居首位,均保持在3000万用户左右。网络虚拟休闲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无限的“体验经济”,已成为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核心。可以预见,“哪里有电脑哪里就有休闲,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体验”,网络虚拟休闲的发展将对互联网经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经济贸易;影响措施

二十世纪末,因特网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以因特网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发展开来,尤其在本世纪,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从二十年前的十五万亿美元到今天已经达到四十亿美元以上,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易,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应用最广泛的形式。网络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下面就网络经济的内涵及特点加以论述。

1、网络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1)网络经济的概念。网络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依靠数字化、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经济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借助互联网,使用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经济进行有效的整合。简单来讲,就是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及管理的过程。(2)网络经济的特点。网络经济有以下几点特点:一是,网络经济的虚拟化。网络经济的虚拟化是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他经济所没有的。因为网络经济是借助互联网交易而形成的,所以,具有互联网虚拟化的特点。物品交易的空间是虚拟的,并不是实体交易。虚拟化指的是空间的虚拟,并非是证券、期货等内容的虚拟化;二是,网络经济速度快。与实体交易产生的经济相比,网络经济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交易速度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网络经济借助互联网上快速流动的信息对想要实现的信息进行快速收集、整合、处理及应用,这就大大缩短了交易流程及速度。三是,网络经济全天候运作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网络随时随刻都在运作,能够给人们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拿淘宝来说,我们可以白天进行交易,也可以在深夜进行交易,只要选中物品,付款即可,无需等待,这样的全天候运作模式给企业经济带来了利益;四是,网络经济的创新性。网络经济要有序开展,除了依托互联网及先进信息技术外,它的管理理念、制度等的创新也是决定网络经济成败的关键因素;五是,网络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从而让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交易。

2、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1)增加贸易形态。个性化定制的经营模式,深得人们的喜爱。企业根据客户的现实需求,调配企业部门人员、财务、信息等要素,设计、生产、加工出客户所需的产品。企业利用这样的模式,使得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贸易形态也更加多样化。企业根据网络上人们的需求,主动营销,尽力将自己的产品以互动、客户主导方式推广出去。(2)加速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无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网络经济时代,都离不开服务贸易的支持。现在,服务贸易采用网络进行,能够提高其发展的空间,主要的表现是在减少服务贸易的成本、突破地域障碍和提升贸易效率及服务贸易相关企业整体竞争力上。网络经济将电子商务与商业贸易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大力应用网络市场采购、网络营销、网络信息推送等形式,大大的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效率。(3)提升效率,减少交易成本。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在交易时,需要繁杂的手续及交易流程才能将物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上,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延长了人们等待物品的时间,是极其不方便的,对国际经济贸易也是不利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些弊端,电子商务利用B2B、B2C等模式,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其他企业直接联系到了一起,避免了很多环节,提高了交易的效率,缩短了人们等待的时间,也极大改善了贸易体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效率。(4)网络经济使国际经济贸易支付更便捷。传统的贸易形式,需要面对面的签订文件合同、货物运达、资金支付收取等,这些环节较为繁琐。而网络经济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则实现了合同文件无纸化,双方信息传递及数据传输等都可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支付也更加方便,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付款,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的效率。(5)减少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壁垒,将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过去的国际经济贸易,时常会受到众多贸易壁垒的阻碍,使我国拓展国际市场变得异常艰难。网络经济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一现象,它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的特点,使全球经济市场联系在一起,使信息流通更加便捷,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跨洲贸易更多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出一个借助网络载体的全球市场。全球市场下,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更加的频繁,使得国际经济贸易更加便捷。

3、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1)网络经济使国际经济贸易风险增加。网络经济的发展,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不利因素。网络经济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由于是一个虚拟的平台,网络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对经济贸易安全产生风险问题。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支付时,如果收到黑客的攻击,则会对消费者和商家产生经济损失,同时,黑客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经济绕开传统的审查方式,甚至运用网络经济进行交易,这些都是影响国际经济贸易安全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国际经济贸易良性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要想使国际经济贸易向好发展,相关部门或企业必须重视网络黑客的存在。(2)网络经济凸显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较低的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各国经济贸易企业联系日益密切,要想维持紧密的联系,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物流。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物流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足,物流体系建设落后,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一体化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3)导致人才紧缺局势更加紧张。网络经济是电子商务及商务运营综合一起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知识。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此类复合型人才数量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势头,电子商务发展快,而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使网络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较大缺口,从而制约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进程。

4、相关建议措施

(1)普及网络基本知识。网络经济是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而电子商务是以网络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网络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宣扬,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网络基本知识,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和优势,进而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2)加强全球电子商务的参与度。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全球电子商务中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中,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参与度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这样的情境,对我国来说是不利的,会使我国电子商务的利益被他人窃取,进而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为此,我国应当加强全球电子商务的参与度,同发展中国际进行密切交流合作,制定一些国际框架,并与发达国家展开积极的对话,进而维护我国的电子商务利益。(3)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应顺应全球发展的趋势,积极利用网络与全球企业开展对话,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产品的销售,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市场配置进行必要的干预来维护我国知识资源的优势,确保我国出口商品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立足。(4)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网络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大对网络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培养网络人才时,一定要与当下市场发展相适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何思静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杨,王栎,张艳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36)

[2]芦笑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J].贵州农村金融,2011(09)

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在此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管理和创新,才能获取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若不创新和发展原有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就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网络经济环境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1.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以此社会发展和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深刻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最开始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超利润目标管理,这些目标的变化是和当时的时代相适应的。但网络的迅速发展,专利权、商标等无形资产占有的比重在增加,资本的范围也在扩大,进而导致资本的结构发生变化。这决定了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其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1]知识的流动和使用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物质资源稀缺性和排他性的阻碍,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机密,那么企业的一举一动就会在公众的严厉,那企业更要重视其社会效益,进而把社会责任目标涵盖在财务管理的内容。2.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主体是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它是有形的、稳定性较好的。但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虚拟公司出现,但需注意的是,这些虚拟企业是临时组建的短期战略联盟。它的基本运行模式是基本运行模式是在有一个新产品或产业概念后,利用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手段,将各种业务外包,公司本身只是以创新行为和名牌效应为龙头,对涉及制造、经营的各项业务进行系统集成和过程集成。[2]这样短期、临时组建的虚拟公司在达到其目标后就会解体,导致财务主体的虚拟化。3.财务管理方法。网络经济的到来虽然为财务管理带来一些便利,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升级,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要求,阻碍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是手工记账的方式,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不具备电子支付、在线办公等多功能,如果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无缝连接,不仅仅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还会频繁的出现差错。另一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分散;而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的联系是非常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全盘皆输、从头再来,分散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创新和改革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4.风险控制。网络财务管理模式既有优于传统的,同样也会存在一些弊端。众所周知,网络的最大天敌就是安全性。网络是无形的、虚拟的,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都是在虚拟空间完成的,导致风险的出现。有的网络黑客利用自身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来篡改企业的防火墙、或借助病毒技术来伪造身份等非法手段获取企业的资金,直接造成资金的流失和损失。再有要定期对企业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一旦出现管理不善,就会造成财务数据和资料的丢失。一般情况下,部分财务数据是不向社会公众公开的,这些绝密数据一旦泄露,就会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5.组织结构扁平化大都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结构,即“金字塔模式”,但随着企业的规模变大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增加,这种模式的弊端就会显现的非常明显,即导致企业的反应能力减弱,以及企业的决策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到企业员工的耳中。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能够确保员工在第一时间知晓决策,并与企业的好似是管理,避免因传递等问题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及时的决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虚拟化促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同时使得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3]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变革的新途径

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网络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应该从财务管理理念出发。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事后总结,而是贯穿全程的动态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信息财务管理理念。信息是各企业进行生产运营活动的关键因素,而财务信息则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财务信息是最容易遭受黑客或不法分子的盗取。网络经济下的企业活动大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所以财务信息大都是通过平台展示出来,企业的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处理企业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避免资金的闲置,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周转速率。同时,企业还要树立财务协同的理念。网络的发展为企业财务和其他业务提供协同的桥梁,扩大两者协同的范围,业务部门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而企业的财务人员负责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处理企业业务的信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2.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手工记账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懂网络、懂财务和懂市场的专业型人才成为香饽饽。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网络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结合其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也得到提高。首先,企业定期组织培训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和更新,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更加满足网络经济对管理模式的要求。再有,单单丰富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条件,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只有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财务人员的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待工作更为谨慎和认真。3.创新财务流程和控制方法。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过去那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网络发展的要求。[4]企业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监控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协同,对资金的安排更为合理。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是非常之快的,市场环境和财务环境的复杂多变需要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制定出决策,所以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控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根据上文提到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着扁平化的趋势发展,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由集中的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转移,而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其次,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不再是手工记账,演变成电子在线处理的方式,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合一的连续信息,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更为便捷,财务管理的流程更加简化、优化。最后,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应该创新。财务活动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使得财务管理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全面预算等先进的财务控制方法成为首选,但还要注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只有控制方法和技术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4.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网络经济环境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首先,企业将电算化和财务管理网络后两者结合,用户需要登陆口令才可以进行访问,同时还要进行多级权限的控制,减少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应该及时更新企业的防火墙。防火墙是黑客入侵的一道阻碍,若有人非法窃取信息和资料,防火墙就会第一时间拦截和阻止,并记录下入侵的时间和代码。然后,有的黑客通常采用病毒技术来伪装自己的身份,而企业要采用反病毒技术将其消灭。公司必须对病毒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实时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采用有关芯片、防毒病卡等硬件设备,把财务软件与反病毒软件联系起来,用来防控病毒入侵。[5]最后,企业财务人员应定期备份财务档案和文件,以防出现意外的情况下,遭受重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泽亮,李齐.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6(140):78-80.

[2]周朝明.网络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李海.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4):134-140.

[4]董莉萍.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5):110-111+114.

篇11

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体制特征。如何将体制监管从内容上和手段上向国际通行规则不断靠拢,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另外,对网络经济的监管,所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网上购物问题,还涉及其它在有形市场中都很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中病毒传播,黑客侵入等这一系列问题始终是网络的一大弊端。在这样一个更复杂更广泛的监管空间中,工商行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独自探索着前进的道路。

二、网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发达市场经济形式,由于其独特的运营环境和特有的依托技术,使其超出了传统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范围,造成了一定的“规范真空”,这常常使得网络经济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常常无规可循,无法可依。针对网络经济的诸多特点,网络经济亟需的合法性规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网络经济中身份确认机制亟需完善。所谓网络经济中经营者身份的确认就是在交易之前,确认每一个当事人的身份并且划分出交易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企业户口,有着完整的企业档案和相应的执法手段,长期以来在有形市场中很好地完成了确认经营者身份的任务。但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虚拟性,在虚拟的环境下加强公平性和合法性,就必然要求对经营者的身份有明确的确认。在目前的网络经济中,网络经营者的身份确认制度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这一范围也还只局限于企业内,并未形成整体网络经济的普遍规则。

2.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网络经济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催生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其所遵循的现有的规则大多来自于市场需求,政府的干预十分有限。现状则是在传统的工商管理机制下,对网络经济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混乱,并出现管理盲点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独立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的技术,设立有针对性的规则是解决问题的较好的办法。

3.网络经济急需公平竞争秩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秩序为原则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十分重要。这是网络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人们熟悉的领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传统经济形态中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经济中实现。而这些新问题都是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权益和打击不正当行为的关键点。显然,如何使网络经济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光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工商行政部门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经济发展的保障

目前网络中存在着企业或个人利用网络的便利谋取私利,做出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事情的现象。例如,频频散发的广告谣言,盗用他人信息资料,仿制或者截获他人证书文件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对网络交易的可信程度和可靠程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信用市场,网络经济以其独特性更为强调信用。所以,对网络经济信用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其运行和发展。为了杜绝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工商行政部门的严密监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工商干部自身的素质提高和监管手段的创新两方面进行。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工商执法队伍。首先,建设网络化的工商管理系统必须要有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造成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没能与行政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其次是要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克服信息技术部门仅仅作为一个技术单位而依附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误区;最后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组建专职监管网络经济的职能部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中的侵权、恶意欺诈等犯罪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对此,必须要有来自专业监管部门的防范和遏制。

2.适应新形势,监管好网络经济。网络本身是自由的、共享的,但是网上交易行为必须规范管理。我国的网络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对网络经济的监管应早做研究,提前入手。(1)抓好网站的准入关由于网络经济的监管空白,个别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在网上进行超出其核准的经营范围的交易,企业由此获得的收入则属非法收入。对于未办执照的企业或个人建立的网站,由于未做工商登记,在网络交易中的所得收入会造成税收流失严重。因此,规范网站的主体资格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要。(2)创新监督管理手段。网络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式,它的公平竞争秩序需要法制化的管理。目前,有些问题直接出现在了我们熟悉的领域,比如对广告、合同管理、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等等。监督管理好网络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系统的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做到以网治网。(3)加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综合执法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的主管部门,与公检法、税务、技监、银行等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部门间的联网将有效地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使部门协作更加密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强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的力度。

四、加强网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举措

篇12

一、3D试衣技术在网络营销兴起的背景

1.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的收入日渐丰厚,多数人已不拘泥于实体店购买商品,网上旗舰店,淘宝,京东等网络营销的崛起为顾客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购物环境,但其弊端也随之暴露无遗,服装网络营销中商品的展示比起实体店图片真实性弱,货不对版,交互性不强,极大地制约顾客选择适合自身的服装。

2.科技发达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下接入互联网的最普遍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在相对PC屏幕较小的环境下进行网购操作,网购不受时空的限制。然而,就当下服装网络营销退换货现象的严重态势,虚拟商品展示与实际商品差距颇大成为网购亟待解决的问题.

3.社会需求

互联网和3D虚拟试衣技术结合的兴起,,让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衣服,这项技术突破了繁琐的传统试衣程序,扭转了网购只能参考商品图片才能满足购物需求的局限,提高购物效率,丰富观赏角度,促进网络服装与实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推广虚拟试衣发展的现实意义

虚拟试衣技术的推广和研发,促进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消费者角度虚拟试衣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服务,顾客能够在虚拟空间挑选服装进行试穿,如此一来,虚拟试衣技术不仅能满足顾客挑选适合自己身形,体态,肤色的服装,更能多角度观赏服装的展示效果,此外,顾客还能节约逛街试衣的时间,提高购买效率.商家角度虚拟试衣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使消费者能够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避免了顾客因买错服装的颜色和尺码退换货状况的发生,节约客服的人力资源,优化升级客服服务结构。此外,虚拟试衣技术引发消费者的猎奇心态,在消费者享受试穿过程的同时也为其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更提升了店铺的知名度和营业额。研发者角度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计算机技术的革新,虚拟试衣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便利使用,是对技术研发者的现实褒奖,鼓励研发者抓紧网络与科技交互的有利时机,走在技术研发的前沿,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三、虚拟试衣系统的发展与分析

1.什么是虚拟试衣技术

所谓虚拟试衣技术是指利用3D行业标准,真三维的全方位立体化视觉效果,采用实时视频采集、图片文件等方式自动生成3D真人模特的隔空试衣工具。即通过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与真实人体类似的三维虚拟模特作为消费者的试穿替身,让消费者通过这一虚拟平台更为直观、自由地观察着装效果。

2.虚拟试衣的实际操作

用户在使用虚拟试衣系统时,根据提示输入自己的体型,身高,肤色等信息,计算机将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将数据信息录入,交互,编制程序并转换为3D模型,用户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试穿或搭配服装,还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来观赏服装的试穿效果,让顾客随时体验立体逼真的试穿效果和快速便捷的购物体验。

3.虚拟试衣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2000年我国就已经衍生了研发虚拟试衣的想法;直至2002年,腾讯公司推出QQ秀,其中包含以游戏为主的试衣过程,玩家可以为游戏的主角进行装扮,虽然游戏中种种虚拟换装与现实千差万别,缺乏人机交互性,但对虚拟试衣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2007年至今,网上试衣间的出现打破了网络营销中只靠图片展示商品效果的局面,减弱了平面展示商品的失真性,缩小网上展示效果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但这种网络试衣并不能够完全达到现实中的真实试衣效果,模特试穿的虚拟服装是由计算机操作“贴片+缝合”后的效果,人体穿着效果的凹凸感和面料垂悬度仍需虚拟技术的进一步创新研发。

4.虚拟试衣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以美国的H&M为例,它是最早推出网络试衣服务的公司,顾客登陆H&M的官方网站后,点击进入“试衣间”选择与自身体型,肤色,身高,体重等相似的模特,就可以进行服装搭配与试穿,用户选择适合自身的服装后,就可以进行购买。此外,俄罗斯一家名为“ARDoor”的公司在2001年推出类似的虚拟换衣间;瑞士Miralab实验室开发了MIRACloth系统著名的试衣网站;欧洲信息与算法研究机构研发新的生产合体服装的科研软件MotoM3D。由此可得,国外的虚拟试衣技术已日渐成熟,能够根据用户的身形在计算机中调配适当的模特辅以服装搭配,并能够全方位的观赏立体着装效果。

四、3D虚拟试衣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问题

1.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据2016-01-2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其中网购人数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网络营销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途径。由此看出,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内服装网络营销的重要方式之一。尽管我国网民网购比率大,但在网络营销方面,尤其是服装的营销方面,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模式都是参照网上的商品照片进行购买,商品展示与现实差距大,尤其是网络服装销售方面,虽然网上平面模特多角度的展示了试穿效果,但与实际效果仍是千差万别,不同体型,肤色,身高的消费者,很难从模特的展示与商家提供的尺码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这种网络营销的弊端,增加了消费者退换货的风险。值得庆幸的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制定的网络营销政策已经允许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退换货,但由于退换货的手续繁杂等问题,部分顾客选择放弃网购而选择实体店购买,这严重降低了网络销售额。虽然商家的售后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更换尺码或退货退款,但在消费者看来网购商品比起实体店的购买仍是缺少相关的质量保障和保修制度。

2.网络营销中虚拟试衣技术的应用

为解决网络服装展示的弊端,软件开发商研发新的虚拟试衣系统,用户可以提供自身体型和尺寸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整合,用3D建模生成与自身体型相似的模特进行试穿。在虚拟试穿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搭配服装服饰,还可以变换各个角度来观赏服装的展示效果,体验试穿服装的整体感官感受,让消费者享受全新的购物方式和试衣体验,提升商家的服务质量,提高网络销售额的增长。

3.虚拟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仍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虚拟试衣技术在网络营销中有一定的发展市场,就目前来看,虚拟试穿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达到试穿服装的真实效果,尽管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身高,体型等数据生成虚拟模特,努力使顾客的试穿感受接近真实,但服装的展示却是衣片贴合在模特身上的效果,缺乏灵动性。此外计算机操作下的模特,对用户的体型只能达到相仿的程度,很多细节问题都覆盖不到。此外,还有服装面料的柔和度,光泽感,肌理效果等细节中还有卡通效果的残留。以上诸多因素导致虚拟试衣效果和真人试穿效果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虚拟技术的改进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淘宝,企业是否愿意在虚拟试衣技术中投资加盟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诸多问题看来,虚拟试衣技术仍要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突破发展瓶颈,为消费者带来更为真实灵动的试穿效果,促进网络营销与虚拟试衣的长久加盟。

结语

篇13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

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资本市场、虚拟银行等等。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方式,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间的购销活动更便捷、更安全、费用更低廉,计算更精确,这种特殊、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需求,也远远无法满足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防范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借助互联网来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局部信息的共享,无法保障外部的信息入侵,未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对企业而言,企业的财务数据,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均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用户身份确认以及文件的管理方式

网络经济下所有的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供需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确认用户身份,以此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如果沿用口令验证身份方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存在泄密和被解密的可能,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应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模式。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况且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立法的滞后性,在法律上缺乏保护,也有辨别真伪上的麻烦和不必要的风险。

(三)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期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贸易交易行为远程化、即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管理中的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效性较差,间隔时间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另外,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办公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四)不能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销售、银行汇兑、保险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为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新的介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内部网的财务软件,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也无法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软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二)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软件创新

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由于财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查询、网上支付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从新型财务管理创新的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而言,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此提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转变的基石,也是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模式转换的成功与否。普及面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程度深,加之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就可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表明,对财务人员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有利于在网络经济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转变。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由于“媒体空间”的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因此,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财务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

(五)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篇14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

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资本市场、虚拟银行等等。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方式,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间的购销活动更便捷、更安全、费用更低廉,计算更精确,这种特殊、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需求,也远远无法满足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防范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借助互联网来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局部信息的共享,无法保障外部的信息入侵,未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对企业而言,企业的财务数据,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均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用户身份确认以及文件的管理方式

网络经济下所有的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供需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确认用户身份,以此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如果沿用口令验证身份方式,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存在泄密和被解密的可能,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应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模式。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况且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立法的滞后性,在法律上缺乏保护,也有辨别真伪上的麻烦和不必要的风险。

(三)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期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贸易交易行为远程化、即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管理中的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效性较差,间隔时间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另外,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办公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四)不能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销售、银行汇兑、保险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为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新的介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内部网的财务软件,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也无法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网络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软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二)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软件创新

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由于财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查询、网上支付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从新型财务管理创新的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而言,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此提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转变的基石,也是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模式转换的成功与否。普及面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程度深,加之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就可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表明,对财务人员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有利于在网络经济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转变。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由于“媒体空间”的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因此,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财务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

(五)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