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范文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7:20: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根据主客观的条件,结合现实情况,利用社会提供的各项资源,做出新的就业选择。这种选择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需求,也为他人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原因

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不断地增加,2011年的大学毕业人数高达640万。阜阳师范学院是一所普通的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是教育类学子,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积极鼓励和引导师范类院校,使得师范类院校的发展日益蓬勃,招生人数也随着扩招不断增加,师范类院校的毕业人数也不断地激增。

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阜阳师范学院是以培养师范类人才为主,因而学生们的教学素质与能力如何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阜阳师范学院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素质能力锻炼情况的调查,见表1。

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所设置的科目与课程是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当4年后大学生毕业之时,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已经难以迎合社会的需要,当年的热门专业在今天人才需求也已经饱和。难以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所学专业难以对口,从而导致了“人才过剩”和“供不应求”的状况,阻碍大学生就业。阜阳师范学院以提供师范类人才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其他各类人才,如高级技师等的需求加大,而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日益提高。阜阳师范学2008届师范类毕业生所学习的是旧版高中课程知识,然而安徽省自2008年起实现高中课程的改革,新课改后高中知识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梳理,对于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瓶颈。

用人单位多重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工作经验,他们往往把工作经验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对于安徽省部分学校对教师的招聘要求统计,见表2。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盲目的要求高学历、不注重挖掘大学生的思想与能力,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挡在了学历的门槛之前。更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设置户籍壁垒,实行地方保护。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法律法规的的实施是规范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大学生就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法律中,对于大学生就业中权利的维护未有明确的法律维护,并且,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难以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这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及就业的过程中常常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严重打击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的创业的优胜点:政策优势,见表3。

除了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外,很多省市也在当地开办各种创业培训活动,例如:上海市成立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宁夏省提供的各类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知识保障:大学毕业生拥有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进行自主创业的知识,保证创业的实现。技术是进行自主创业的关键,大学生通过十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又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储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知识保证。

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充满着激情,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全身心投入;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对未来充满憧憬,敢闯敢干,这些都有利于进行自主创业。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只有有勇气去挑战才能真正的成功。

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自主创业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曾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1]。进行自主创业是就业压力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是利国利民的。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不足之处:据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等在北京共同《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八成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自由[2]。

大学生的创业培养措施

为使大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能够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中,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好渠道,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能够满足就业需要,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激发起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意识。其次,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的各项能力。进行自主创业,需要大学生不断地奋斗。不仅要有着眼于社会的眼界,更要有进行创业的能力,保证创业能够顺利的进行[3—7]。

从国家方面来说,优化和维护好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在法律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使得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国家应积极了解现今的创业形式,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创业中会遇到的问题,以此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另外,国家也应积极树立创业榜样,将成功创业者作为教育实例,让大学生受到鼓舞,有信心及勇气开启自己的创业道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从社会方面来说,要摒弃落后的思想,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应转变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不能将对大学生的观念停止在之前的“天之骄子”之上,而要看到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有利方面。让社会上的人们看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就,转变对其看法。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主创业这一问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榜样动力和知识支持,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及能力[8—10]。

从学校方面来说,实行创业教育:在学生踏向社会之前学校的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是不断教育培养的结果,创业对于在校大学生们对于创业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如何实现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拟创业实战,体会创业环境。①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师素质及能力: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主创业的重要向导,因而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人的思想意识。这需要学校不断地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和更新。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知识学以致用。阜阳师范学院的就业创业协会就曾举行办过关于创业培训的实践活动。这些主题活动包括征集具有创业意义的新观念、制作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等等。这是面向阜阳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征集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创业方案,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创业,拓展职场道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不但认识到创业的现状,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也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中规避了风险[11—12]。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进行自主的创业学习。除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努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主动地接受创业理念,积极的学习创业知识,不断地转变就业意识,将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自主创业。大学生应浏览学校的就业信息网站上的各种信息,了解到当今就业的严峻趋势,认识到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的重要渠道。其次,应积极地接受学校的创业教育。再次,参加到创业实践中去,不断地提高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当大学生认识到创业,了解到一定的创业知识之后,需要通过实践的试炼才能最终成功。最后,大学生应积极地适应社会,不断地挖掘社会中所隐藏的创业机会,把握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遏待解决,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然而任何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阜阳师范学院只是一所普通院校,各种师资、设备还不齐全,在创业教育及实践的过程中遭遇不少的阻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培养,提供优良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来保证自主创业的顺利科学合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10,25.

[2]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大学生创业比例达76.7%.

[3]吴丹,李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4]郑春燕,胡继东.就业压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5]赵燕.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9).

[6]张静.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13).

[7]张亚芳,董青,杨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讨[J].社科纵衡,2011(9).

[8]罗燕.大学生自主创业特质分析[J].成才与就业,2011(7).

[9]梁艳,冷霓.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17.

[9]罗公利.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 C3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鼓励大学生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大学生毕竟经验不足,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大学生创业意识也不强,这时候大学就要相应的开设部分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意识。究竟大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大学又该开设什么课程呢!这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问卷调查目的及人群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数据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继而建议相应的大学机构开设对应课程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开办的企业也可以解决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但是大学生待在学校时间太长了,只会学习,对于做生意就欠缺很多能力了,社会经验也不足,所以我们要针对性开办一些课程,提高创业能力,继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国家也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安徽理工大学14个学院所属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此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87.65%。调查对象分别情况如下:女生95人、男生203人;团员253人、党员45。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以及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2、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3、大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4、大学生创业的阻力;

5、大学生创业需要什么素质;

6、大学针对性开设的课程以及创业活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7、大学课程该如何改进;

8、男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有何差异等。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不全面

对于创业的定义,学生中30%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35%的认为是创新项目、27%的是开创事业。很多人理解的创业就是开公司、开店、当老板,实际上创业并非如此,当老板只是其中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只要我们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将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社会空间,所以创业不仅仅是经济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种理解是局限的。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设一系列课程,从而纠正同学们对创业的理解错误。

(2)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待提升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创业兴趣高的并不多,创业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世界,我们习惯了学校生活,出去后也更希望找一份工作,比起创业来说工作就轻松很多。虽然创业诱惑很大,但是困难重重,所以大学生就望而却步了,就像彩票,奖项丰厚,但是概率太低了。

对于大学生我们要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政策进行激励,大学中开设相应课程使学生们消除顾虑,并提供相应法律保护,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或者对创业有更大热情。

(3)大学生从媒体中了解创业较多

53%的学生了解创业是从社会媒体中,媒体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在网上很多关于创业的信息,比如国家政策、创业需要的条件、创业技能培养等等。

(4)大学生创业阻力大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几乎所有创业的大学生都是白手起家,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创业的目的。除了资金问题,还有经验的缺乏,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进入社会经营事业很难生存下去。还有就是创业本身存在的压力很大,大学生很难应付这种困难。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家人希望孩子少点磨难,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这些方面的问题的阻力达到了76%,所以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供资金以及经验支持,大学生提供想法和技术,而对于家长也要普及教育,改变以往的安于现状的情况,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发挥。然而考虑创业存在的风险的仅有7%,同学们对创业的考虑还是很多欠妥。

(5)大学生很多创业能力还需提高

市场洞察力、较强的专业知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也是同学们选择最多的,但是也是非常难培养的,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经营。没有平常的日积月累,很难有很大的改观。除此之外,对于创业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却很少有同学关心,可见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还是不甚了解,创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经营下去。对于市场洞察力的有268位同学选择了,达到了近90%,还有交际与社交能力,也是同学们觉得非常重要的。

(6)大学针对性开设的课程以及创业活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从安徽理工大学收集的数据中看出,学校针对创业意识的培养还有有所欠缺。在关键的四个方面都差不多,没有完整的课程和知识支持,为学生提供的设计实践机会太少,缺乏专门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等等。这些都是很多高校都缺乏的,对大学生创业重视力度不够,多关注的是就业,这是大学当前课程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安徽理工大学已为此举办的很多关于创业培训班,如:GYB培训(又称创业意识培训)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养了数千人,已改变了很多学生的观念,激发了创业热情,但创业意识仍需提高,社会实践机会需要更多,指导老师也需要有很大增加。

(7)大学课程该如何改进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通过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较少,大家都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经验,如果单单只凭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需要丰富的创业经验,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同学们的想法是教授都没有创业又怎么指导我们创业呢?的确,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选择通过创业者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模拟分析的较多。我们需要的是社会和创业经验。但是某些必要的创业指导还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我们调查了同学们更重视哪些技能,以此为例,可提供相应的课程支持。

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市场营销比例都达到了80%左右,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的发现市场营销以及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是非常受欢迎的两个课程,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也挺关注,而对于其他课程同学们就没有很大兴趣。在创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不容忽视,所以这些课程对创业者来说都很有必要,可能我们需要变换一种方式来使同学们接受这些内容,比如对财务税收我们模拟公司运行,从中加入税收环节。

(8)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较男生创业热情更低,几乎95%以上的女同学都趋向于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女生期望更低,只求安稳工作的更多,这是非常保守的观念,在创业过程中,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思维和男生不一样,取长补短,这对创业非常有用,而且女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交际能力,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针对性的辅导女生,以提高女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安徽理工大学本科生的创业意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就是挣钱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对于创业的激情逐渐的减弱,大一大二有很大热情,大三大四就趋向于找一份安稳工作了。面对创业路上的各种艰辛,学生们也做了很多思考,认识到创业需要多方面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并且渴望拥有它们。但资金短缺、经验不足成为他们创业路上最大的障碍。我们的建议是:

1、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某些方面,打好基础。

2、针对自己某方面的不足,重点改进。

3、多参与社会实践,获取经营管理的经验,多和他人交流,多接触一些人,管理好自己的人脉。

4、学校应多组织各种创新创业的活动,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

5、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帮扶大学生创业,创办创业基金组织,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51―153.

[2]董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中国就业,2007(7).

[3]陈学峰.综合大学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

[4]李晓峰,等.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意识 培养方式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自主创业是劳动者依靠自己的资源、信息、技术、经验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和过程。创业意识则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群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们的创业行为和态度。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步伐才刚起步,目前创业观念还无法在更深的层次上被接受,大学生无法从思想和行为上真正理解创业。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有创业热情,缺乏创业行动

据调查,在我国选择自主创业的人群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远多于本科毕业生,他们多是迫于激烈的就业竞争才走上创业之路的。相反,综合素质较高的本科学生极少会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创业意识在深层次上尚未得到我国大学生的广泛接受。

(二)缺乏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

许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创业的形式、领域、合作伙伴的正确选择认识不足。有些同学认为只有高科技、高投入的事业才是创业;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选择创业。由于种种对创业不成熟的看法,很多大学生不愿选择创业。

(三)对创业政策和条件不了解

近年来,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简化创业手续、放宽融资条件、税收优惠、创业培训等,但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并主动咨询。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因素

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的分析,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来自从社会文化、政府政策、高校教育、资金风险四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方面,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在我国保守文化传统的影响下,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与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相比,自主创业是不务正业的行为。父母总是给孩子灌输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份稳定高薪水工作的思想。

(二)政府政策方面,社会扶持仍显不足

国家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很多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不清晰,实际操作很难展开。

(三)创业教育方面,高校创业教育氛围不足

创业意识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增强的,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属于被动教育,以教师授课,学生记忆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资金和风险方面,大学生筹资渠道狭窄,风险承担压力大

由于缺乏社会人际关系,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家庭。而大多数家庭没有多余资金提供给孩子创业,更无法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尽管政府也出台了有关融资优惠政策,但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故而创业资金的缺乏最终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三、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于如何培养创业意识,下面就从以下三个层次出发,具体阐述。

(一)政府层次

1.加强政策支持,确保切实落实

政府需通过进一步狠抓制度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简化大学生创业手续,并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开发、风险规避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开辟绿色通道。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政府应发挥好带头引导的作用,开展相关创业活动,如表彰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或先进团队;向大学生们发放创业政策手册;邀请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座谈会等。

(二)高校层次

1.强化创业实践环节

高校应开展相关创业活动或竞赛,并鼓励学生创立相关社团,学生组织,为同学提供交流的平台。再者,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引进ERP沙盘创业实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虚拟创业公司,也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另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熟悉实战过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应建立一支独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在理论和实战上加强对其的培训。这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除了要掌握高超的创业教育授课技巧,还需熟悉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条件。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创业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们授课,以拓宽师资队伍来源,优化师资队伍力量。

(三)个人层次

1.勤于学习,为实现创业成功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为了具备多方面的品质,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对创业实践有所帮助的其他领域的学科,如: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税法等。

2.勇于实践,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创业意识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创业实践体验。通过实习、兼职、社会实践或调查等方式使自己能尽早地融入社会,全面提升创业综合素质。同时,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更应该大胆地将自己的创业构想付诸行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先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校园内)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 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0(02).

篇4

[关键词]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 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南大学作为一所全国性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已成为一项不可推卸的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缓减就业压力

图1 高校毕业人数增长趋势图

如图1,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工作岗位却不会因为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就业问题主要通过竞争来解决。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模式下企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人具备更加大胆的思维方式,找出现有社会中潜在的商机或出路。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规律,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3.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进步,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的突破。而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这落后。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发展的标志。创新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拥有创新的想法就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创业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1.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升华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这些竞赛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资助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2.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萌发创新创业的意识。

近些年来,国家与学校鼓励许多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凡是申请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为其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申请的创新课题或创业计划,在杂志上、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活动是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分四个年度(2006~2010)在全国总共资助15000个项目。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启动以后,学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进入第一方阵系列;从2005年至今,教务处投入707万元,资助了846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与学生4250人。2009年,学校共有27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5项获得了教育部的资助。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则是由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每年出资30万元在我校成立的,每年资助60余个项目。

3.推广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三、结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有效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飞黄晓珑陈露: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J].科技资讯,2008

篇5

一、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人在北京某著名高校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统计显示:2009年湖南大学生就业率为75%,其中,自主创业的586人,仅占0.21%。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的基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主要有: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

二、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同时也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探索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创业意识的缺失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增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知识教育

要让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要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载体,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强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要转变就业观念,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创意知识比较薄弱,实践表明: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充当管理人和“技术人”的双重角色,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对创业大学生必须进行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避免日后走弯路。

2、 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可以用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③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创业者协会要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创造创业氛围。

3、做好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大致包括办理营业执照、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小额贷款、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所收取的费用等等。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53-02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成为我国当下的时代风潮。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转变观念,鼓励创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实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值得深入探讨。

一、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动科专业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许多与人们生活质量、食品安全相关的关键问题,需要由动物科学技术来解决,如动物类食品安全、发展有机生态农业、解决环境污染等,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动科人才。动医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畜牧养殖、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关系密切,承担着为养殖业保驾护航、为人类防范共患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重任。非典疫情、H7N9禽流感事件等敲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警钟,使人们认识到,畜牧兽医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动科、动医行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对培养相关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现实的迫切要求。

二、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动科、动医专业是北京农学院的传统特色专业。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根据动科、动医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1.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实施“3+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动科、动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动科科学技术学院自2013年起开始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生大学4年学习中,进行3年的课堂理论、实验、课程实习,1年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细化“3+1”中1年实习的时间、内容和地点,明确实习考评的具体内容。动科、动医专业实验、实训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实习周数不低于35学分。同时,重视实验课程体系的整体研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通过这一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院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病例讨论式、参观大型养殖企业及动物医院等教学方法,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专业兴趣。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推动教师把本专业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百度云盘资料库,分享课程信息,利用QQ、微信、飞信答疑解惑辅助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内实践基地方面,本校不断加强国家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级动物类实验示范中心硬件建设,充分保障动科、动医专业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教学需求。同时,本校还建设了动科专业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学以及动医专业的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六个功能实验室,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动科、动医专业学生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此外,本校还在校内建设了一个动物医院、一个屏障级(SPF)实验动物房、一个校内宠物与畜禽展示养殖区,进一步优化了北农科技园现代化奶牛场,蛋鸡的生态养鸡场、育肥猪的现代化养猪舍,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保障。另外,本校校外基地建设还采取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强化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校合作方面,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校校联合,选拔优秀的动科、动医专业学生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一年,开展本科生交流,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搭建了共享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本校还与首都农业集团、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本学院与法国普尔潘工程学院开展了“3+1”合作办学,培养动科、动医专业国际化人才,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必要补充。近年来,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紧紧依托第一课堂、服务第一课堂,大力开展与动科、动医专业学习密切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无缝对接。(1)本校注重抓好学科竞赛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挑战杯”、物理、化学、英语等各种科技类比赛,近年来获得北京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此外,本校还通过组织举办动物解剖知识竞赛、动医技能大赛和动科专业技能比赛,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参与学生人数共有800余人次。(2)抓好科研训练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选题、实验设计、研究实施、撰写报告等环节,锻炼了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年来本校参与的学生为300余人次,30余篇。(3)抓好“宠物文化节”载体,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本校还充分结合动科、动医的专业特色,围绕“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等不同主题,组织举办了六届宠物文化节,开展如名犬认养、宠物兔认养、马术讲座、流浪动物绝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锤炼专业素质,营造独具专业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4)抓好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本校通过邀请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自身兴趣、社会现状相结合,还组织学生深入到京郊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如北京动物园、马场等,开展动物免疫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治情况等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中,加深对R档娜鲜叮受教育、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5)加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北京十条创业政策,倡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每年邀请创业校友或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为学生做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介绍其创业成功经验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本校还加大对创业学生的经费支持力度,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会给予创业团队2―3万不等的经费支持。近年来,本校共有7支学生团队创办企业,其中“林下养鹅”项目被《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还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创业之星。

三、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施“3+1”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本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6年,本校动医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动科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近年来,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时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朱汉春,王永才,等.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3-45.

[2]杨萍萍,徐瑞雪,崔言顺.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59-61.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ajored in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ian

MU Yu-r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篇7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 自主创业能力 艺术类大学生 创造力

【基金项目】1.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2012029。2.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批准号:2012A115。3.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光漫步邮局创业项目,编号20121050006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7-02

中国近年来,文化创意艺术市场蓬勃兴起、公共展演场地加大建设,如国家大剧院、798艺术馆等,除了在既有创造业的优势下寻求新的出路外,也开始重视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更需要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具备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创业是一个集聚斗志、想法、魄力以及风险与一身的一个事业。针对自身以及团队的优势,我们只有通过创业时的“创新”来打破旧的秩序。一个笼统的范畴就是创业不是照搬照套,纯粹的模仿他人的创业思路,如此只会断送自己的创业前景。

在地方高校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湖北工业大学申报的7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部通过评审,获批项目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此次湖北省共有16所省属高校共计74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湖北工业大学项目数占10.60%。其中,创新训练项目50项,创业实践项目13项,创业训练项目16项。2012年7月湖北工业大学成功入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立即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实施方案,此次的成功获批,为湖北工业大学的实践教学工作又提供一个新的支点。

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优势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是一个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创新思维。这便是创业所具备最重要的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创意为资本进行创业,艺术类大学生有想法、有创意、有专业、有知识,容易打破传统思维,接受新鲜事物,是文化创意市场产业的主力军。学生创意的作品与生活关系密切,只要实用美观,用户喜欢就可以转变为产品,如:装饰性墙绘画、数字油画、展示设计、以及湖北工业大学创业产业园的设计、以及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而优则创,学而专则强,学而新则用,但更新快,创业周期短,可突破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受限。一个好的创业者需要开阔视野、见多识广,知道市场什么状况、行业缺什么;懂得边界,聚焦一点,定位精确;务实,眼前事立断立行,长远计日拱一卒。

三、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1.树立好的创业动机、品质

创业需要强烈的欲望和顺势而为的形式把握。其中,欲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他们打破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有,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现在就应锻炼自身的创业品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2.在文化创意视角下,培养创业思维

麻省理工查尔斯・维斯特教授在《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事业单位已有约2500家,年销售额高达40兆日元。报告主要的目的是追踪调查这些企业究竟在美国或全球的哪些地方发展。结果显示数万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现在正在全世界的技术工学领域发挥着中坚作用,他们开创事业以及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

创新不仅仅只是技术性的范畴,实际上在经营领域的各个层面,如经营模式、人才引用、交流方法等,只要是前所未有的想法、做法,都可划作创新的范畴。

创新是指用新的方法行动。创新是想法和做法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样的想法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仅有想法也是不够的,做法要如何准确贯彻才是发挥能动性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文化创意视角下,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作为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更要不断挑战自己,扩展自身的创新思想,也有义务带领创新创业向前发展。

3.善于将创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现如今,媒体的多元化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领地,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无论是电子网络还是数字媒体都是他们利用的手段。

四、打破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传统思维束缚

1.善于寻求创业商机

而寻求创业商机就是开阔自主创业传统思维束缚的有力手段。商机即是一种尚未满足的需求。社会上有需求,这个创业的发展前景才更能立足于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我们,需要培养市场调研的习惯,了解市场供求与变化,考察顾客需求是否满足,以及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再次,要多看,多听,多想。要克服从众心理和上面所提及的传统习惯思维。

要创业必须进行创业构思。一项成功的事业必与1000多个创意相联系。不擅长构思创意的人往往抱着只有一个创意的想法就朝着一个方向猛跑去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使他清醒,发现自己竟然企图所有问题都塞到一个创意里去,结果证明那样的创意无论让谁看,都不可能成为一项有魅力的事业。

2.自主创业能力的自我完善

当面对创业,需要十足的信心。在创业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各方面品行和能力。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随时都在学习,只有善于学习,我们大脑才不至于禁锢在一个小框架内。合理的人生观,正确的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及时调整自己,追求实现自己这是自我完善的五项内容。所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把握自我完善的度,不停地勉励自己,来完善自身的自主创业能力。

3.执行能力是关键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是他们普遍的优势,但是执行能力以及团队管理就成为创业过程中的薄软环节。如何提高自主创业的执行能力和团队管理等重要环节,就成了厄待解决关键。

好的想法,是创业的前提,但是没有好的执行力,创业也犹如一潭死水。执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执行力是落实工作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一是如何能制定合理的可量化的目标;二是执行人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三是如何检查和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四是奖惩是否合理且可操作。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执行能力是自主创业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将创业的内容切实的执行出来,这才算作是真正的创业了。这样一来,执行能力就成为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环节。

五、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长足发展

现如今,在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中,政府、高校和企业各有侧重和分工,又相互影响和制衡。高校更需要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术应该自由化,进行数据共享的机制,合作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因此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倒闭的情况。企业经营不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员工的失业,大学生因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就业非常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但是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发展。为此,国家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的态度如何?他们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他们在创业中需要培养什么能力?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发展之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国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好体现。尽管在创业的初期阶段会遭受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创业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进程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机会的把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问题有利于国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真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就是说采用模拟真实创业环境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孵化式的创业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托高校创业园区中的企业,将其作为“孵化器”,大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学习,参与锻炼,毕业后脱离企业自行创业。

不管采取何种创业教育模式,我们都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培训,为大学生脱离校园之后能够成功创业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机会的存在

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所处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而相对应的创业率就低。但是我们不能说,较高的自主创业率就能够保证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因为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引导、地方财政支持、融资环境等当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机会的发掘,经济发达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融资环境宽松、人才储备雄厚、信息流通顺畅等因素,更加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优越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我们在考察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目前我国因受到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而遭受到的经济困难,这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金融危机在两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一方面,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困难,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无法容纳更多的大学生,这就迫使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路,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做出创业决策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第二,金融危机使得大众消费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机会就变多,创业门槛较之以前也降低了。大学生选择某一个领域进入后,可以利用经济衰退的机会积累经验和财富,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基础;第三,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人员增多,且大学生就业也很困难,因此选择自主创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就下降了,这有利于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核心团队,也有利于创业者们在同甘共苦的条件下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危机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一,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经济活动衰减甚至停顿,严重挫伤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投资的信心,在这种大的消极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会减退;第二,大学生由于没有资本,需要从市场融资,但是融资机构对贷款等条件的限定非常严格,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的苦难就不言而喻了。没有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大学生自筹资金,但这样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投资风险。

分析对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做出总结:总体来讲,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机,而如何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对创业机会的有效利用。

三、大学生机会的发掘与利用

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而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精神包括积极进取、创新、奉献、合作等。大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概括来讲,创业者的个体能力都与发掘并利用创业机会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和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一)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

我国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的经济环境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创业条件,但是创业不仅需要外在的完善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创业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能力,辨别出创业机会且发掘出其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利润,创业成功。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把握能力需要自身知识结构、性格特性、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

1.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来源于大学,知识结构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把握好价值取向,并且提供精神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对大学生的创业有着保障作用,能够使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同时充满热情地向目标前进。创业的热情和自身潜能的发掘能够促使大学生们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大学课堂上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不能仅限于大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包括对所要涉及领域的详细了解,特别是对创业相关理论掌握,这对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对本专业的知识更为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其他原因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一现象与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理论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精神、创业途径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中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将本专业的知识与创业行为相结合的重要原因。

2.性格品质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独特的个性能够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能够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坚定目标,奋发图强,不至于被失败吓到,不会因身处逆境而退缩。在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者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迅速捕捉到市场中的信息,还可以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审时度势、科学判断,这样才能将企业带入良性的运转中;过人的胆识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不畏艰险,以智谋和勇敢取胜。另外,这些独特的性格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吸引到人才的关注,能够巩固团队的必要的品质。

3.认知能力

能够在市场中发现创业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机遇,对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这都与他们有这强烈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力,才能对市场的变幻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是从经济形势的微观变化判断出大的市场走向;二是从政府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要将创业看作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冒险,对信息的发现和挖掘要有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打破守旧成规,闯出自己的天地。

(二)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创业机会的发掘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点,还需要好好地把握机会和利用机会,这样才能坚实创业的基础。将创业机会转变为利润,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业者在变幻的市场信息中发掘出创业信息之后,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肯定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就果断地开展行动做出创业的决策,这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精神的体现。每一个能产生利润的创业信息都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就决定了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对融资渠道的开拓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方面,另外,创业者们还需要在各个细小的环节注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因因为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

2.融资能力

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家庭的资助,但是我们提倡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商业渠道筹集所需的资金。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在创业过程中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需求较少的项目也是可行的方法。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从其他企业中融资,或者从风险投资机构中融资,这都需要对大学生融资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3.管理才能

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成功建立起新的企业离不开大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创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大学生创业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计较短期收益的得失。总的说来,创业者的管理才能表现在对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这些资源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知识和认知,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组织各种资源成立企业,其管理才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0.

篇9

关键词: 蜂巢教室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实践与思考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创业意识是活动的起点,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国家层面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求,从社会层面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从学校层面看是高职院校和谐持续发展的使命,从自身层面看是提高适应能力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至关重要,但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

1.对创新创业的内涵认识不清晰。

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混为一谈,没有纳入正式专业序列,课程体系不健全。

2.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在大环境影响下,逐渐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但缺乏实际操作层面的重视。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不浓厚,没有匹配专业的教师和完善的课程体系,许多都是校内教师兼课,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虽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但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挫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创新创业成功率低,技术含量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浓厚,主动性偏高,但存在创业成功率低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共性,更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准确把握商机的意识能力。

4.教育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创意。

课堂上任教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启发式、互动式的交流环节,课堂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部分高职院校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没有结合本校的特色开创自己的教育模式,加上教材上没有形成本土化的系统性优质教材,学生的创业场地和资金受限制,这样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可见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急需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因此开办蜂巢教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存在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开办蜂巢教室的特色与意义

1.蜂巢教室的特色。

蜂巢教室简短有力,微言大义,务实管用,要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传播丰富深刻的思想[2]。蜂巢教室是受到蜂巢微小精致、动态高效、全面深入特点启示而创立的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课堂,克服教师教育职责难以衡量的困难,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深入学生在实践内容等一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服务指导的形式规范化有着鲜明的特色。

(1)课堂短小精悍。蜂巢教室课堂小,便于灵活安排在学校任何的角落;听众少,便于学生更深入地吸收知识和实践操作;话题小,便于从学生的实践需求出发进行讲解,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动态务实。蜂巢教室的课堂不同于公开课,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追随着学生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完成授课任务,创新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注意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动态深入地开展教育工作。

(3)课堂全面深入。蜂巢教室要求授课的内容全面深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材施教地开展课堂教育。

(4)课堂使命重大。高校教师是辛勤的蜜蜂,承载着培育学生的重要使命,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用爱的甘泉雨露滋润培育着每一个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2.开办蜂巢教室的意义。

蜂巢教室是一种新的课堂教育形式,其过程强调赋予学生独立发掘需求、主动寻求帮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同时给任课老师提供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机会。对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实效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首先,蜂巢教室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生命力教育新模式。其次,蜂巢教室要求任课老师以身作则,回归教育本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心灵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职能。再次,蜂巢教室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以学生为主导,有利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开办蜂巢教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

1.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大学生建立亲和关系。

蜂巢教室的模式里面很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巩固良好的师生友谊;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老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支持者、帮助者和唤醒者,他们不一定是研究创新创业的专家,也不一定要提供解决问题的具w方案,而是通过蜂巢教室的工作模式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协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问题,不断改善行动,慢慢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2.积极探索学生主导模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厘清目标。

蜂巢教室有个特点就是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多角度、全方面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任课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成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厘清目标,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若确定目标和明确规定最后期限可以激励他们不断行动,不至于迷失方向。蜂巢教室坚持小课堂、高效率的特点,可以通过QQ、微信、邮箱、面对面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困惑,或任课老师及时更新授课时间、地点、主题,让学生自主择课,还可以采用课后随机抽取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厘清目标。

3.坚持分类指导模式帮助学生认清现状。

根据分类指模式,蜂巢教室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和提升课。学生选择哪种课程进行学习,可以采用“平衡轮”的理论为自己认清现实状态,消除干扰,减少选择,强加限制,准确地选择课程分类,该理论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平衡轮”是教练技术中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目的是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3]。如:第一步:请将你的创新创业自主意识、创新创业价值意识、创新创业风险意识、创新创业素质意识、创新创业支持意识罗列5项任务放在代表过去的轮子里。第二步:你对每项任务完成的满意情况进行打分(1-5分,1为最不满意,5为最满意)。第三步:连接顶点得到轮子中间一圈。第四步:你从过去的轮子里面注意到了什么?第五步:你需要对轮子进行调整,使之更平衡,运行得更快。总之,大学生这样反复地将新的满意度画在将来的轮子上,并认清状态,有利于采取行动,会发现将来的轮子更圆、更平衡。

4.运用团体辅导模式缓解学生的压力、迁善心态。

在蜂巢教室中可以采用团队教育模式。一方面,授课老师分工合作,可以借助团队力量,采用集体备课、讨论交流等方式取长补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新途径,分专题、分模块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授课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也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团体意识,在寻求集体协作下缓解学生的压力、迁善心态、更好地落实行动。

5.树镜子推动大学生察觉与反思。

在蜂巢教室的模式中,大学生可以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真实状态,在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策略时,老师要灵活地树立镜子,让大学生感同身受,在同伴交流中获得察觉,不断反思自己,重新规划下一步的行动,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如:(1)以他人为镜。学院通过举办“身边榜样、前进力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创业成功人士分享自己成功经验,这一同伴互动的过程如一面镜子,让大学生吸取经验。(2)以自己为镜。大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分析不足之处,比较与他人存在的差距,以此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树立信心,落实行动。(3)以环境为镜。因此学校和社会层面要齐心协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通过橱窗、海报等罗列出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悄无声息地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S].教办[2010]3号.

[2]师燕妮,王吉成.蜂巢教室: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2014(6):49-59.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实现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目前呈现冷热并存的局面。“热”是指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愿望强烈,愿意创业或者支持创业、对创业感兴趣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0%左右。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己理想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冷”一方面是指多数自主创业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想创业却不知道如何创业的茫然无措状态。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本人情况,包括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如实践能力弱,掌握的创业知识偏少,缺乏经验和资金是主要障碍,缺乏经验和能力;家庭环境情况包括,家庭有无创业背景,是否缺乏社会管理和管理知识等;学校教育方面包括,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严禁大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课程;政府政策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落实。

笔者通过对本校已创业同学的访谈分析得知,目前,已创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继承家族产业,跟着父母或者长辈做生意;有的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兼职,比如快递、各种培训机构在校内、旅游中介等积累经验,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还有的则是在校期间创办社团,毕业后由社团延伸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这些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和规律可以寻找。除能提供有学生实施创业这一信息外,对于在校学生的创业培养和教育借鉴意义有限。纵览现有研究中,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不理想的状况已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从学校方面,主要是加强创业教育,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有研究还提出请创业者进课堂讲创业,同时加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评估体系。

第二,从社会方面,主要是政府应大力扶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另外,应积极争取社会其他力量支持,如金融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保险等。

第三,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对创业的困难有预见、有准备、能应对。

这些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冷热并存现象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为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入手。

二、创业意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主动创业。但当前对如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势、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创业意识地影响因素

创业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但从现实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或家族的影响

家庭和家族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长于经商的人物或有创业的历史,则对形成孩子的商业头脑、价值取向和商业技巧等都有极大的榜样、示范和传承作用。

2.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带来的影响

生活的压力和变故是培养孩子创业意识的顺境。一般而言,没有经历人生的磨难、挫折的人是难以树立起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国外企业家在对子女进行创业教育时,就有意识让其接受磨炼,有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些逆境。

3.教育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及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对创业意识形成的作用,远没有教育的作用强大。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是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学习旨趣有重要影响。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转型期,从学生创业意识的来源,不难看出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实施一定的创业意识教育,对其后学习课程的选择、社会活动的参与、发展方面的确定会起到基础性作用。大学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更加明确,经过苦闷、茫然、困惑、犹豫最终选定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式,这时是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年级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趋于成熟,是获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主要时期。四年级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使创业意识得以体现和深化的时期。认真研究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二)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困难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一些学生仅有热情,却由于缺乏创业意识、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创业不成功。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极其重要,但在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注重知识结构的培养,而轻视创业意识的养成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创业的技术困难,而轻视对创业意识的培育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不自觉地忽略那些较为困难的事情。创业困难,难在我们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及心理需求。正因为这样一些困难,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高校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主动学习能力、创造力、开拓力的不足必然导致创业能力的缺失,束缚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混淆就业意识与创业意识

没有认清创业意识高于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较之就业意识是更全面、更综合的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要求也不同。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则经常以就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代替创业意识的教育,没有能够真正触到创业意识教育的实质。

3.一般认为创业精神所包含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和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创业精神上的这种宿命论、基因决定论思想会让很多人对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所懈怠。首先,应该承认创业精神有先天性。但也应该认识到“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天性是需要唤起的,这个唤起的过程以内在为基础,但同时需有外因做引导才能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要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给予足够关注和刺激,从心底里唤起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所在。

那么,该如何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富实效性?

三、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路径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期望一毕业就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比较,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和资金支持,特别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二是没有看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体对创业传奇人物和创业神话的过分渲染与炒作,使得整个舆论及学生自己对创业都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创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逐步取得成功;三是创业项目选择长期被忽视,学生创业时往往空有一腔热情,却忽略市场调查和项目的选择,这样的创业往往都很难成功。

创业实践如何成功?创业意识如何有效转化为创业实践?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呢?结合我们的分析,以下途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培育主体: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教育的问题,即师资力量问题。

首先,可以依靠高校内部培育。在高校内部精选出一批有创意有冲劲的青年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培训,引领他们钻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倡导高校的创业教师广泛深入接触企业与社会,掌握最新信息和动向。同时,应聘请校外精英,例如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给大学生讲创业课程。他们所授的创业课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第三,可以鼓励现任在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只有在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业教育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培育主渠道: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

要使创业思想成功地转化为创业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所以,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同时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必然会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创业智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及综合性知识和能力。其中,专业知识和能力主要靠专业学习完成。

(1)理论教育――创业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因为创业者需要的是精当的知识,而不是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大知识视野。在培养创业能力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素质教育――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良好的创业教育前提是创业者有较好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的心理准备,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但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创业理想,坚定的创业信心和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以及进行切实可行的自我规划。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开展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阶段进行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创业的内在需求,使原来懵懂的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3)实践教育――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意识,是一种鲜明生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创业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广泛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及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为创业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

3.培育载体:课堂、创业园与实践活动

(1)课堂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知识的部分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它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便捷、最高效的一种传播方式。

(2)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高校可以成立创业园,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创业团队共同创业。创业园专门负责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事务,教授大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

(3)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模拟“大学生创业中心”,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学生书亭等,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社团,如“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等活动,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强化创业品质较为直接的方法,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及优秀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远帆.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2]陈文婕.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向与实现途径研究[J].2012(7).

[3]宫树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0(5).

[4]段美,欢佩君,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5]李运华.大学生创业意识实证研究――以广东11所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王涛.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2013(11).

[7]王静.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3(1).

篇11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培养方式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创业意识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们于2009年1月到6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11所本专科院校学生,涉及近50个专业,其中包括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以及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学院、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等6所高校的高职学生。本次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9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

(一)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比较强的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08名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创业,占总数的35%,这其中422名是专科生,而且有过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自我创业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一些大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意识。

(二)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或创业心理不成熟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6%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考虑创业。而且79.3%的学生认为自己创业希望渺茫或认为自己创业是一种赌博,即使是有创业意愿的一些学生也认为创业就是冒险。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0%的学生对自我创业有信心。在被问到如果一次创业失败,应该怎么办时,有40.5%的学生选择放弃,有25.4%的学生选择不知所措,有23.9%的学生选择等待机会重来,只有10.2%左右的同学选择筹集资金,进行第二次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心理不成熟。

(三)大学生缺乏风险与竞争的市场意识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身份特殊,人际范围相对较小,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对市场经济规则、模式还不熟悉。大学生创业者善于从一个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很少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思考,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缺乏风险和竞争意识。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如果创业,你会选择那个领域时,15.5%的学生选择软件等高科技行业,54.9%的学生选择容易开业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13.1%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由此我们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很风险低的行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

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有创业教育滞后、资金缺乏、社会扶持不够、自身能力不足、认识误区及其他等因素

(一)创业教育滞后。创业教育滞后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创业经验。有些学校的创业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其次,缺乏完善的创业知识传授体系。在被调查的11所高校中,开设创业课程的有5所学校都是通过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进行的,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第三,缺乏创业教材。创业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创业意识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缺乏创业教材,缺乏学习之“本”,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最后,创业实践较少。人的思想和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创业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创业实践活动。缺乏创业实践活动,就缺乏了创业意识产生的土壤。

(二)创业资金缺乏

创业不仅需要有创业头脑,还需要创业资金。一般而言,对创业者来说创业资金有三个筹集渠道,一是自筹,二是借贷,三是风险投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难以越过的障碍。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加上近年来教育成本不断增加,一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已经成为了家庭的重要负担,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学生投资:银行贷款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学生没有任何资产来作抵押:靠别人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创业资金缺乏,扼杀了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意识。

(三)社会扶待不够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虽然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没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从整个社会看,缺乏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社会环境。

(四)认识误区

当前一些人对大学生创业持不正确的观点。有人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创业:有人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创业是下岗工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一时“冲动”、“逞能”,是不成熟的表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领域多是科技含量低、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这些对大学生创业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方式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因此只有培育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实现自我创业。

(一)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1、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教材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创业的带头人和领路者,进一步推动高校自主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专门的创业教材,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2、要强化创业实践环节

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还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3、深化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人只有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二)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除了学校外,全社会都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

1、政府扶持

政府要为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在申请、登记、审批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做好后续帮扶工作,尽量帮助他们创业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要提高就业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工作效率。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2、社会其他力量支持。

我国大学生创业刚刚起步,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比较弱,需要全社会来支持和帮助。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培养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银行要开辟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银行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小额贷款,让刚踏上社会没有经验和资本积累的年轻人积极创业。

新闻媒体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大学生创业还是新生事物,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宣传途径和方式,要着力宣传中央和省、市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执行好各项政策,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排忧解难。媒体对大学生创业事迹报道时要坚持客观、实事求是、保护大学生创业的原则。生活中有些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之处,为了赶时髦,吸引大家眼球大肆夸赞,但当大学生创业者遇到问题时,媒体又大肆批评。

篇12

关键词 创业意识 核心内涵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WANG Tao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i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literature on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the core concepts; surve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llated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 scholars.

Keywords: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core concept; situation survey; impact factors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创业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超前的创业意识,因为创业行为是建立在创业意识基础之上的。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意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理论方面,主要是对创业教育的核心概念进行解读,在实证方面,主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笔者关于创业意识,对国内外部分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出有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国外研究

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著名创业教育家Timmons,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集中体现在《创业学》(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内容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五部分。①而关于创业意识的单独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国外学者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实证调查与研究:Scott、Twomey和Blackburn对英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发现,54%的学生有创业方面的意愿。②Sandholtz对美国匹兹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44%的学生想去创办企业。③Brenn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55%的美国大学生希望自己将来去开办公司而不是被企业雇佣。④这些研究都说明国外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比较明显的,从而也反映出他们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

另外Garavan和 O’Cinneide对欧洲国家的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都有着较强烈的创业意识:在丹麦,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有将近50%的都想创业;在法国,则有35%的学生有这一想法;而在爱尔兰,这一比率竟高达58%。该研究表明,创业教育能教给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⑤Webb等人发现在美国的百森商学院(该学院致力于创业领域的研究,在全国排名为第十五位)的学生更倾向于创办企业。⑥LarsKolvereid对所学专业是创业学的以及非创业学的人进行比较,发现专业是创业学的学生中已创业人数,以及他们的创业意识都高于非创业学专业的学生。⑦

从以上的文献来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意愿的实证调查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都不完善,并没有从各方面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加之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创业意识的研究指导性十分有限。

2 国内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于创业意识,国内许多学者都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创业意识的概念解读、创业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创业意识现状分析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笔者查阅相关创业方面的著作以及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搜集有关创业意识的论文,现将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2.1 创业意识的概念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者多采用彭刚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创业意识的定义:“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⑧

张文平对创业意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具有逻辑性的论述:“一切的创业活动最开始是有创业需要而引发的,当创业者的创业需要逐步强烈,升级成创业动机时,那创业活动也就开展起来了。而创业兴趣是能够让创业者保持长久的激情与坚强的意志力的。⑨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都会对自己所进行的项目有长期的目标和追求的向往,这就是其创业理想。创业理想是创业者最为重视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创业者往往都会努力拼搏,通过艰苦磨练,建立起一种为完成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当创业者在逐步的创业活动中不断跌倒再爬起,慢慢走向成功时,其思维和心境也随之升华,逐渐形成对创业的最高层次的认识——创业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是能够把创业者个性发展的方向与社会义务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去不断追求创业更新更高的境界。

李运华和许文兵则认为创业意识是整个创业教育的开始,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那自主创业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内部动机,支撑着整个创业活动的运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心理活动能动性体现,是创业者来源于自己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进行加工,从而形成的创业设想,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创业的强大动力。⑩

关于创业意识的核心内涵,国内学者都有详细的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服力,但要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测量的话,就必须对创业意识的内涵进行具体的概述。个人认为,创业意识应这样去理解: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对创业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是由创业需要意识、创业机会意识、创业规划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和创业个人品质组成的个性心理系统。

2.2 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相关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做了实证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谢志远等人对温州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实证调查,并与其他地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温州地区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意识都高于其他地区,并且毕业后更善于创业。因此他提出要以温州人创业精神来指导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孙志艳等人对哈尔滨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比率远远大于本科院校。 周斌对西安718名大学生的有关于创业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西安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但真正进行创业的较少,创业行动较谨慎。

何婷英、曾晓玲等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做过问卷调查,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观陈旧,享乐思想严重、有很强的依赖性、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创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有:(1)大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创业意识,但主动性还不够;(2)虽都有从市场为导向出发创业,但缺乏创新性;(3)虽有较多的创业想法与项目,但缺乏对风险的考虑;(4)虽有创业的心理准备,但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5)虽能认识团队的重要性,但缺乏团队形成的氛围。对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与我国的社会环境、教育培养方式以及学生缺乏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等有很大的关系。

邹华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被动接受创业、对创业认识不足、在创业行动上盲目,大学生普遍还没有自觉的、理性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

总之,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集中在对创业意愿的实际调查,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创业现状也作出了一些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但目前国内学者的现状分析有的是以一个学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的是以一个地区的大学生为对象,还没有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我国的高等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实证调查,另外现有的调查都很少有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校资源以及大学生本身不同的个人特质进行分类调查,因而研究不够全面,代表性不强。

2.3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许多学者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其中周秋红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加以剖析:一是个人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的心理、思维以及行为模式的综合,对个体解决问题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她认为个人特质表现力跟创业意识的形成是成正比率的;二是家庭与知识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重要作用,另外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是否参与创业团体并进行创业活动,与其创业意识形成也是呈正相关;三是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地域文化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四是社会风气浪潮,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上创业浪潮的广泛兴起,对于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是非常有作用的。正是在这种典型事迹与模范带动下,更多大学生不愿做被雇佣的工作,他们敢于成为“吃螃蟹的一代”。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参与到加入到创业的活动中去,从而也较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袁泉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的就业观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就业选择倾向;二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较大的束缚作用;三是整个社会对于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学生创业还面临很多的现实阻碍。

马书臣也从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环境条件、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缺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上学者的观点主要是从大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目前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另外也有从地区地域特点来分析,囊括了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较为全面。但目前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还不够系统全面,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通过文献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为社会文化条件、父母工作经历、学校资源及个人特质四个方面:(1)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有较大的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和当地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有很大关系。综合近几年来的文献,很多学者都发现我国沿海地区的城市经济发达,地域开放程度高,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政策与条件都比较齐全,因而该地区大学生创业率也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看都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创业偏保守,说明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2)家庭有无创业背景。很多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如果大学生的家庭有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话,创业意向都要高于一般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家庭成员的创业会潜移默化给大学生本人带来影响,耳濡目染的作用往往大于刻意学习的效果。另外,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以家族制为主,子承父业的观念使得大学生在主动与被动中都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因而创业意识也会受到影响。(3)学校资源。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基地来支持大学生创业。此外,还会组织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创业活动来鼓励大学生创业,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会有较大的外部影(下转第7页)(上接第4页)响。另外,许多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开班讲座,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实习等,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这些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都具有较大的影响。(4)个人特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竞争、合作、创新、诚信、勤劳、风险。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创业意识较高的大学生都具有果断、大胆、敏锐、领导气质等这些品质,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观核心要素。

注释

① Timmons J A. 1999.New Venture Creation [M]. Singapore: Mc-Graw-Hill.

② Ajzen I. 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Organizational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③ Burkheimer G J, Novak T P. 1981.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Sponsored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 Center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

④ Bjorn Hoagland, Marcus Lundgren, Robert Songsong.2001.The Unit of Analysis in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A Survey of 130Articles[J]. Working Papers of PEG.

⑤ Busenitz et al. 2003.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 [J].Journal of Management.

⑥ David J. Ketchen, Jr. 2003.Why Do Firms Use Franchising Asi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a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⑦ Elizur, D, &Sagie, A. 1999.Facts of personal valu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fe and work values [J].Applied Psychology: Interview Review,48(1):73-87.

⑧ 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⑨ 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⑩ 李运华,许文兵.广东省“211”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教育调研[J].航海教育研究,2012(2).

谢志远,林茹.温州大学生与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1-63.

孙志艳,索志林,韩雪.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49-150.

周斌.区域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15-17.

邹华,叶建国.浅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

周秋红.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篇13

关键词:创业教育;意识;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创业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就业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大学生创业巨大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逼近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使得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1947年哈佛大学首开创业教育先河到现在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发展了60年,经过多年不断地改革,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体系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高校中创业教育已经普遍实施。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在高校中不仅有了很多专门的创业教师队伍,而且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迅速,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1995年、1998年日本政府分别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和《大学生专业技术转移促进法》两部政策法规,大大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2001年日本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日本大学生掀起了创业的。

1997年在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算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始,随后有很多国内大学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1999年1月公布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是政府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次认可。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由此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引导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各个试点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培养体系。

二 我国高校构建科学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 创业教育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创业教育的产生符合时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接轨,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

2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仅仅依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创业教育学生能有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

创业教育符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持续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社会提供的岗位很少,待业的大学生人数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创业教育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使学生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三 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因素

1 主观因素

(1)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创业意识不强是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创业认识很肤浅,很少人能够突破自我去认识创业的本质。

(2)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品质。创业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创业者的成功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对自己的创业过程执着、自信,创业过程才会成功。良好的品质是保证创业持久发展的基础,是成功创业的共同特征。

(3)充分的创业心理准备和明确的创业目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必要的准备,大学生虽然具备创业的激情、充沛的精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等优越条件,但其创业也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差等多方面劣势,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勇于创业、善于创业。具备正确的创业目标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社会上很多人往往以财富的多少来评价创业的成功,单纯以财富来评价创业的成功往往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所以创业者对财富要有一个正确和清醒的认识,树立自己正确的创业目标。

2 客观因素

(1)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自主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系非常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倾向于把学生视作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强调严格管理和纪律约束,学生的个性在这种环境中往往被抑制。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认可那些惟命是从的学生,而思想活跃的学生则被冷落,从而抹杀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这种管理与评价方式虽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秩序和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却容易抑制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转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客观因素。

(2)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三个阶段。家庭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展的趋势,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扶持是时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年代,大学生只有在好的创新环境中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社会应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3)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在美国,大学生创业资金很多来源于社会机构支持,这些机构提供经费以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但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出资支持大学生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经验有限,很难保证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就很难得到支持。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积蓄,大学生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来看,学校和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 构建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1 转变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育-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根据经济结构变化而改变工作类型的创新能力。怎样把创业教育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是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 高校融入社会,构建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

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过程存在很多的困难,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条件。高校中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如:在学校中开展创业竞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区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条件。学校应该寻求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将大学生创业的空间延伸到校外,给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篇14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了初级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发展中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并力争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创业教育于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开提出,认为创业教育是为方便高校毕业生就业,关注学生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培养,开发和提高创业素质的教育。结合本文关于“创业”的理解,可以将创业教育界定为以更好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1.培养创业精神的教育

创业精神是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必备的基本品质,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方法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事物,是创新型人才的灵魂,也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地使他们具备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心理品质。

2.树立创业意识的教育

学生成功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意识,即创业需要、动机、兴趣及理想信念。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培育创业兴趣、保证学生坚守个人独立意识与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创业;促使学生将创业视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与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掌握创业知识的教育

创业离不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知识指为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创业的基础和起点;管理知识是指为管理好所从事创业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而综合性知识是指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对创业活动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多种知识,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税务、金融、保险及人际交往知识等。创业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4.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能力社会,凡事离不开能力的发挥,创业亦需要能力的支撑。关于创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专业施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与创业知识相呼应。创业教育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成功创业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多寡。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覆盖率和有效性偏低

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而真正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又十分有限,存在着覆盖率偏低的问题。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多属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

2.存在认识误区,目标定位不准

面对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部分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短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忽略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提高创业素质等长远目标,导致创业教育就是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实体,而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等内在功底。

3.方法和途径单一,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多停留在计划、竞赛等途径、方法的应用上,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创业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整体效果不佳。已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创业技能、经验的人仅占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学生创业技能、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创业知识、经验缺乏,根源在于创业教育实践途径、方法的单一。

4.与学科教育分离,缺乏整体性

高校在确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起来,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甚至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灌输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提供组织保障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忽略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就业潜能的挖掘发挥,导致学生丧失创业与就业机会。因此,要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支持创业教育开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2.端正创业教育认识,提供思想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并非要求学生必须创办企业等实体。相对于创建实体而言,学生深层次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更为重要。要从教育人、培养人的高度理解、把握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办企业实体等混为一谈。

3.整合各种资源,提供资金资源支持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充分地与校办产业、工业中心、实训室、科研项目及地区创业产业园等校内外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及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