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的内容范文

经济发展的内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7:20: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发展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城乡经济 统筹 经济结构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城乡经济发展的统筹兼顾,并积极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城市与乡村是经济社会系统的两个有机统一的子系统,城乡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因此,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统筹区域发展是推动地区经济高效发展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经济动荡、社会不稳定等,导致社会“有增长无发展”;而从国内现实来看,这些关键社会结构的转型迟滞,则构成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而且还衍生了许多社会发展的瘤疾。例如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问题、社会持续发展乏力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这些结构性矛盾以及社会发展瘤疾的存在,导致了社会发展总体中的困境,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新的城乡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和格局,势在必然。

1 统筹城乡是推进现代化农村事业的重要目标和根本途径

进入新时期之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涨,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改革,提升农村生产水平。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政策扶持力度,以明确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也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明确了以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台了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配套办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农村事业的重要目标和根本途径。

2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

2.1 统筹城乡发展是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在此背景下,要想进一步协调地区经济发展,防止发展差距的逐步增大,就必须积极推行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障农民生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地区越来越重视挖掘与开发其经济发展的深层潜力,推动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受传统城乡二元制体制的限制,农村经济在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上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各方面限制因素较多,不利于其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由于缺少系统完善的协同联动机制,农村与城市发展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影响了其发展效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民的发展热情,调动其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利用手头现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搞活农村经济市场,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使人民更好地享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

2.2 统筹城乡是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内需带动战略的重要途径

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贸易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内驱力,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扩大内需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拉动了GDP增长8%、4.6%和-3.9%,投资拉动占GDP的比重达到67%,在支撑陕西经济增长的拉动中,投资拉动占比重达到70%以上。2009年,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3349元,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我国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而造成农村消费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过低,农民购买力不足,消费水平低。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体制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其更好的发挥其发展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农民作为占我国人口比重最高的群体,其在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上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化升级与转型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的供需日益尖锐,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消费,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时,可以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有效地推动其经济增长。此外,造成农民消费能力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为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特色化产业经济不发达,这就使得农民致富无门。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挥农村的资源和人口优势,扩大内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 统筹城乡是城市本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此外,统筹城乡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客观需求,必须予以高对重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处于经济发展事业的重要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要想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紧紧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级的广泛支持。2009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28元,仅为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15元。要提高农民收入接近和达到城镇居民水平,必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城镇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持与配合,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的扶持与引导。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立足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扩大对外交流,逐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早日实现其发展目标。

3 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成熟,地区经济的交流与互动随之增强。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成为各地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仅是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内容

本文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入手,就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进行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解静.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

[2]谢金峰.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8(32).

[3]吴敬秋.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J].新疆社科论坛,2005(03).

[4]胡乃武,叶裕民.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4(06).

篇2

关键词: 高中历史复习经济发展原因

历史科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史。而在经济史的考查中又常常涉及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从中得到的启示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很多学生会觉得多而乱,但是只要我们在复习中注意总结规律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环境、技术、市场、政策、资金、劳动力、资源。

其次,高中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讲述了中国从先秦时期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中国古代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近现代史则讲述了184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而世界近现史则讲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在分析古代经济及近现代经济发展原因时的侧重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中国古代史中,对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主要从环境、政策、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汉朝、隋唐、元明清;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相对安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二)统治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统治者对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的调整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如西汉初期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这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做了准备;清朝的更名田、地丁银等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它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引进等。如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已经会用绿肥和粪肥,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唐朝的曲辕犁、筒车,宋朝引进占城稻,明朝引进玉米等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经济的交流带来双赢的效果。它包括:1.中外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繁荣。如隋唐时期、宋元时期频繁的对外贸易扩大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我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及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繁荣。2.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既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又使中原地区得到了发展。

(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在近现代史中,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环境、技术、资金、市场、资源、劳动力、政策等。

(一)环境。和平的国际环境,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二战后欧洲、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就得益于和平的环境。两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德等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破坏,而美国经济实力更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大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场。

(二)技术和资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现代国际竞争实际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而资金的缺乏也会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行。如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于它积极地运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19世纪晚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慢于美国和德国,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下降到世界第三,其原因就在于英国的资本家不愿对国内的老企业进行设备的更新及采用新技术,同时把大量资金输往殖民地以获得高额利润。二战后联邦德国及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原因在于两国都重视采用新技术,重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把资金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经济发展上。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除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外,也在于对外开放,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及资金。

(三)市场。统一的国内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殖民扩张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广阔的市场需求成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都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19世纪晚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的、更广阔的市场;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从法国得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资源。1973年西亚国家提高石油价格引起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五)劳动力。1861―1865年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19世纪晚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欧亚移民的涌入提供了劳动力,并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样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篇3

我国手机动漫起步相对较晚,2010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大约为7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12亿元,这个数字和日本手机动漫市场相比是非常小的。在3G 电信增值业务中,手

机动漫具有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网络负载低、用户针对性强等特点,其多媒体和娱乐性对读图时代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前,随着移动3G业务的商用、三网融合的推进和手机终端的发展,手机动漫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文化部已将手机动漫视为动漫产业的前锋,期望它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但是,当前我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内容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内容匮乏制约产业发展

在我国手机动漫产业链中,有手机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和用户等环节。其中手机运营商主要是提供手机网络、用户管理和业务费用的收取等服务,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服务提供商拥有运营商授权的技术支撑平台或拥有自主专有技术,为手机动漫提供制作、上传或下载的平台或技术服务,如拓维信息、空中网等。内容提供商主要是参与手机动漫内容及产品的制作和运营,如福建天狼星、明日科技、山猫卡通、红铅笔等。终端制造商主要是提供适合浏览动漫的手机终端,而用户环节则主要以手机动漫消费的市场培育和开发为主。

在这个产业链中,运营商起主导作用,通信网络质量、用户的注册和管理、业务费用的收取都由运营商掌控。目前,运营商在通信网络质量、带宽以及无线上网等方面都为手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服务提供商也已经开发出了较为完善的平台,如湖南拓维公司在2010年1月建立了国内首个手机动漫服务平台,无论是动漫工作者和动漫爱好者,还

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在线制作、、下载手机动漫作品,并且平台提供下载计费功能,能够与电信运营商、银行实现网间结算,保护手机动漫创作者的切身利益。此外,国内的数码超智开发出的采用WIVG技术的手机终端播放器和后端服务平台,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上更具优势,在中国移动进行的多次评比中战胜国外巨头,成为手机动漫技术平台提供商。与此同时,终端制造商提供的手机,品种也更加多样、性能更加优化、价格更加低廉,为手机动漫浏览提供了便利。而在用户市场方面,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9亿,

虽然在手机用户动漫市场的开发上还很欠缺,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在手机动漫产业中,虽然近几年也涌现出了一些致力于手机动漫内容的公司,但与其他环节相比,内容提供环节仍然

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目前手机动漫产品类别主要有动漫彩信、待机动漫图片、动漫MTV、动漫短片等形式,其中动漫短片类的内容非常少。总体上看,国内手机动漫产品数量很少、质量偏低、主题单一的情形较为严重。在课题“手机动漫的内容研究”中,500份手机动漫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手机动漫用户中有85%认为其订阅过的手机动漫内容娱乐性、趣味性不够,缺乏新意。和

整个动漫产业相类似,手机动漫产业也被“内容”拖住了前进的步伐。

当前,手机已成为公认的“第五媒体”,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传播内容。动漫产业是内容产业,手机动漫同样要求“内容为王”,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要发展手机动漫产业,就必须将内容产品的开发放在产业链的第一位,用丰富多样、富有创新性的手机动漫内容来激活整个手机动漫市场。

内容匮乏的原因分析

目前手机动漫内容匮乏,尤其是缺少富有创意的精品内容的状况已为业内所公认。调查发现,导致手机动漫内容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手机动漫产业环境不成熟。我国手机动漫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首先,目前手机动漫收费还较高,用户数量不多,市场还没有得到开发,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因此,手机动漫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水平整体上来说还很低,整个市场还处于待开发阶段,因此手机动漫内容的匮乏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其次,我国3G还处于推广阶段,商用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普及率还不到4%,而当前日本韩国3G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带宽的限制对手机动漫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手机动漫的制作需要根据手机

厂商、不同运营平台、不同技术规格制作不同尺寸、格式、大小的作品,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作标准,给手机动漫创作人员增加了相当大的劳动强度。这种标准的不统一成为影响动漫内容发展的技术瓶颈。

移动运营商对内容不够重视。在手机动漫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是主导者,占据优势地位,其对市场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发展速度。由于手机动漫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比如其收入连短信收入的10%都不到,所以导致移动运营商缺乏足够的热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优秀内容的生产,致使手机动漫内容数量少,吸引力不强。

2009年,中国移动将福建作为其面向全国的动漫基地, 但其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还明显不

足。中国电信的动漫基地建设2010年3月才开始启动。目前来看,移动运营商还没有意识到动漫产品与彩信、彩铃有着质的区别。动漫作品的创意难度、制作难度都比彩铃、彩信要

大很多,移动运营商应该给内容提供商更多的支持和收益,同时应加大内容方面的市场宣传投入。

缺少专业人才,作者队伍薄弱。目前,我国手机动漫的内容提供商规模一般较小,大部分中小内容提供商、原创作者存在温饱问题。一些内容创作者凭着个人兴趣和自娱自乐的目的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活动,有些组建了个人工作室,但总体上说,内容提供商在职业化、专业化方面还很欠缺。一方面,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较低,抑制了从事手机动漫创作的积极性。从日本的经验看,一般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为1:9。而在我国,2006年12月之前,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仅为40%。2007年以来,分成比例虽然得到了一些调整,但仍然不到70%。过低的分成比例限制了内容提供商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手机动漫内容的质量创新自然得不到激励。另一方面,传统动漫作者对手机动漫的制作技术缺少了解,有的甚至从观念上就缺乏重视,因而也缺乏积极尝试的热情。

传统动漫产业内容本身存在不足。手机动漫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整个动漫产业作为其发展的资源和基础。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动漫内容的创意上存在薄弱环节。在我国,动漫还被看作是针对小孩子的产品,内容上往往较幼稚,不少原创动漫存在说教色彩,故事性差,缺乏想象力,致使我国动漫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了大半江山。而且,手机的受众主要以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为主,这和我国传统动漫的受众存在错位。即使手机受众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手机,但是其消费能力又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的免费午餐。动漫产业在内容上的薄弱无疑制约了手机动漫内容的提升,使其缺少可转化和借鉴的资源。

手机动漫内容发展的策略思考

要解决手机动漫内容匮乏的现状,就要切实树立以“内容为王”为前提的手机动漫发展策略,从内容环节切入来撬动和激活整个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

政府大力扶植,推动手机动漫内容的发展。日本和韩国是当前世界上手机动漫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两个国家的政府在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引导手机动漫发展,还提供一系列措施为运营商、设备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日本的运营商在获得3G许可证的时候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当运营商出现频率资源匮乏的苗头时,日本政府马上就着手规划和分配频率资源。韩国更是政府推动型市场,对手机动漫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投入。韩国政府规定,凡是出口到海外的手机动漫产品均由政府给予补贴。韩国政府的这些态度和措施催生了大批专业的手机动漫内容开发商,促进了韩国手机动漫市场的成长。

我国动漫产业尤其是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日韩的经验,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目前我国政府在鼓励手机动漫内容原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文化部最近几年每年通过专项资金来扶持优秀国产原创手机动漫作品和作者,每年扶植十部作品、十个团队,每个遴选出的作品和团队奖励10万元人民币。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活力、专业性强的手机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形象和品牌。但是和对动漫产业的扶植相比,对手机动漫的扶植力度仍有待加强。

加强业内合作,共同为手机动漫内容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我国手机动漫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产业各环节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理顺。在手机终端方面,目前能看手机动漫(偏矢量动画)的终端相对较少,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手机都没有内置动漫播放器。另外,市场上的手机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在屏幕尺寸、运算和处理能力、内存容量等方面也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支持多媒体图像以及应用的处理,影响了动漫产品的播放效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在无线带宽方面,目前3G牌照发放后网络建设完善和普及尚需一段时间,另外使用3G的费用还很昂贵,这对手机动漫的普及也有所限制。在利润分成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提高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激励其提升内容质量和进行内容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在手机动漫的技术和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湖南拓维公司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已经建成手机动漫平台,但其影响力还很有限。可喜的是,中国移动的动漫平台也正在建设中,这将有利于解决国内手机动漫发行平台单一狭窄的问题。另外,在手机动漫技术上,还没有形成统一或通用的格式适应不同的手机和播放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三屏合一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不利于手机动漫内容的传播,需要从技术环节加以完善和解决。

加强对手机动漫特性的研究,推动动漫内容的创新。目前,由于手机动漫还处于市场发展初期,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手机动漫这一艺术形式都还缺少认真的研究。手机动漫绝不只是手机和动漫的简单相加,决不只是把动漫放在手机上观看这么简单。手机在硬件上具有随身携带、屏幕小、耗电量大等特点,在传播上有着私密性强、互动性强、传输迅速便捷等特点,这些特性就决定了必然会有与其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形式产生。比如信息和手机结合后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各类原创短信,并引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和相互转发的风潮。手机和音乐的结合就产生了彩铃这种独特的样式。同样,手机和动漫的结合也必然会对动漫从内容题材、艺术表现等方面产生特殊的要求。比如中国移动针对体育爱好者开发的《漫游世界杯》较受欢迎,但有调查显示其在内容的丰富性、娱乐性及互动性上还有待改进。目前手机动漫在内容研发上的针对性还不强,许多手机动漫内容是从传统动漫中选择出来的,这无疑限制了手机动漫特性的发挥,阻碍了手机动漫的独立发展。

细分受众市场,开发丰富多样的动漫内容。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9亿,可以预言在受众数量上手机必然将超过所有媒体。但是动漫在不少人的眼里还是小孩子的娱乐产品,而手机用户的年龄基本在14岁以上,这种错位也是手机动漫目前用户较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事实上,动漫文化正在我国形成,当前的年轻人是看着动漫长

大的一代,他们对动漫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虽然中老年人对动漫还存在成见,但只要有内容适合的动漫,这一部分人同样会成为受众。

因此,在内容开发上,要开发针对不同受众的丰富多样的动漫内容,从而挖掘受众需求,培养其消费习惯。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受众开发有针对性的内容。在用户的细分领域,韩国SKT公司的经验非常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SKT把用户按年龄段进行了细化,并在仔细研究每个年龄段的用户特点后相应地建立品牌化服务,提供适合顾客个人生活方式的动漫产品和服务,从而巩固并扩大用户规模。

另外,要改变动漫以娱乐为主的观念。其实动漫和不同领域结合的严肃应用已经开始出现,因此拓展手机动漫的应用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比如手机动漫和信息的结合、手机动漫和广告的结合、手机动漫和教育的结合等。此外,除个人用户外,行业用户的开发也是手机动漫内容研发的重要领域。比如日本的DoCoMo公司早就推出了以flash技术为基础、以动漫为体现方式的行业服务,如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表、股票交易、订购机票、体育消息、食谱等,为普通用户提供各种实用信息。

鼓励原创,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化进程。原创尤其是精品原创内容的缺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手机动漫发展的瓶颈。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题材。我们的花木兰、熊猫、功夫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被国外的作者拿去改编成畅销的动画,而我们自己却似乎缺少驾驭这种资源的能力,做出来的产品往往缺乏想象力,摆脱不了教化的阴影,缺少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致使中国动漫行业缺少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精品。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产业的各个环节重视原创作品,提高内容的文化含金量,从而打造优秀的动漫品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意味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潜力和持久影响力。对于手机动漫产业而言,品牌建设同样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开发系列手机动漫短片,增加用户粘度,打造品牌影响力。只有走品牌战略,才能真正带动整个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注重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走产业化道路,在精品内容的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提高市场盈利能力和规模。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鼓励用户生产内容。手机动漫是一个注重内容的文化产业,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目前手机动漫的作者队伍较为薄弱,不少作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在兼职从事动漫创作,也有一些工作室,但总体上非常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传统动漫的作者向手机动漫进军,鼓励手机动漫产业中的内容提供商发展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建立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团队,鼓励原创,在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衍生产品的开发,我们的手机动漫才有希望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对原创作品的征集或比赛活动发掘人才。手机动漫和传统动漫相比,具有生产时间短、成本小、制作难度低等特点,手机动漫最有可能成为一种可参与性的平民动漫,因此大力鼓励草根用户进行创作也是扩大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动漫文化是一种青年文化,不少年轻人也是伴随着动漫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动漫非常了解,其中也有不少人很富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手机动漫平台,打造动漫素材库,为鼓励用户进行手机动漫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扩大发行渠道。当前在手机动漫领域还缺少精品,缺少能够引发流行的手机动漫产品。这除了与产品质量不高和创新不足有关外,也与手机动漫的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产品难以进入受众视线有关。目前人们对手机动漫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用于市场预热的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手机动漫的发行平台较单一,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也很小。调研发现,在对200名大二学生的调研中,有65%的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订阅或点播手机动漫内容,而仅有5%的人知

道中国移动的手机动漫基地设在福建移动公司。笔者在主动订阅手机动漫的过程中也对此深有感受,在中国移动、北京移动等的网站上都没有找到可以订阅手机动漫的链接。对于湖南

拓维连续举办五届的手机动漫原创大赛的获奖作品也很难找到下载或点播的渠道。

因此,作为主导者的移动运营商、作为生产者的内容提供商都需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并接受手机动漫。另外,需要采取措施鼓励用户转发自己下载的动漫作品,用户转发具有吸引力的动漫内容无疑会增加作品的流行,会以类似口碑营销的方式来起到推广手机动漫的效果。

篇4

一、研究思路

内容分析法指的是,对于文献内容进行系统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其目的是要分析清楚文献中有关主题本质性的事实及其关联的发展趋势。国外藉由内容分析法对机构或企业发展理念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已较为成熟,其普遍将机构或企业网站的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作为分析单位。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我国出版集团的发展理念陈述,然而,目前我国出版集团网站中几乎都没有设列使命陈述一项,更多是以公司概况、集团概况、公司宗旨、关于我们等形式(统称企业概述)出现。通过初步调查发现,企业概述在内容上基本包含且不限于使命陈述。因此,鉴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分析单元设定为国内出版集团网站中的企业概述,并设计相应的主题词编码对其展开统计分析。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的31家出版集团为基础,逐一浏览这些出版集团的官方网站,依据企业是否建有官方网站,网站中是否含有企业概述栏目,概述中是否含有发展理念陈述等标准,最终确定24家出版集团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6家上市类出版集团,18家非上市类出版集团。(如表1所示)

三、统计分析

1 发展理念主题词挖掘及编码

本次研究首先采用自然编码和内容分析的相关技术,归纳出国内出版集团网站上的发展理念陈述主要有8个核心主题词,分别是政治、文化、制度、市场竞争、资本运营、国际化、数字化与本土化,每个核心主题词下有数量不等的次级主题词。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对各主题词进行了编码定义,如表2所示。

2 发展理念主题词频率统计

根据上述主题词及编码,对国内出版集团网站的发展理念陈述进行内容分析后得到的总体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总体比率”指某项主题词编码在企业概述中出现的频率。另外,该表还列出所有次级编码词出现的频率。从总体比率一栏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主题词在出版集团的企业概述中出现的频率有明显不同,整体而言,市场竞争与文化出现的频率最高,资本运营次之,其后是政治、制度、国际化,本土化与数字化居末。

3 核心主题词出现频率组间比较

通过对上市出版集团与非上市出版集团的分组统计,我们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核心主题词出现频率上差异较大的依次是数字化、资本运营和国际化,其中数字化主题词上的频率差别达到42%;而差异较小的则依次为政治、市场竞争、本土化、制度和文化,其中政治主题上的频率差别仅为8%。

4 次级主题词出现频率组间比较

在次级主题词层面,我们将关注视角更多地集中在一级主题词出现频率较为接近的类别。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制度层面,从图2可以看出,在管理机制方面,非上市类出版集团出现相关表述的频率要明显高于上市出版集团,而在人才保障方面,两者又呈现出相反情况。

在文化层面,上市类与非上市类出版集团的“优秀文化”一词出现频率非常接近,而在知识产权方面,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图3所示。其中18家非上市类出版集团的企业概述中,甚至没有一家提及这方面的内容。

四、讨论

篇5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人地关系的理解可以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入手,打乱教材结构。教师可以设想一个理想的微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没有认识到环境和人的相互关系,只知道从环境中不断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以及将自己产生的废弃物留给环境,让学生从自身的感知出发,去设计几种发展的可能,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来开启下文,引领学生分析。

由于是一个理想的微环境,这样的情形设计必须有以下前提:一是环境的有限、封闭性,二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几种情形:一是人类从环境中可以取得自己需要的任何物质,而且源源不尽,环境能为人类提供无尽的物质资源;二是环境中的物质不丰富,只能满足人类维持暂时的现状,人类的需求和环境的供给基本平衡;三是环境中的物质不能满足人类自身及其发展的需要,需要从外环境中获取补充。这样的思维过程也符合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人类与环境发生的关系,研讨人类对环境的逐渐认识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需要交流的知识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人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人类在当时低认识水平下有什么反应和应对?回答和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出人类在早期的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崇拜和敬畏。由于人类不能左右和解释自然环境现象,产生了崇拜自然甚至是乞求自然的很多现象(图1、图2)。这样可以将生硬的图形转换为学生的思维,达到延展教学之目的。

[图2 弋射、收获][图1 朝拜太阳神]

在认识水平低下的时代,当自然能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时候,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界发生的一切都很新奇,不能解释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看似简单和寻常的现象。人类对自然必然从好奇到敬畏再到崇拜。当能力极其低下,改造自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的时候,人类完全被大自然主宰。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维,不需要学生利用多种知识,而只需要作出早期人类对环境的简单判断即可,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分析当时可能是什么样的环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人类和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模式,设计出自己的环境模式。

在环境一定的前提下,人类的发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把人类和其它动物融入同一个动物体系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会被打开。漫长的岁月中,许多动物消亡;人类不但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发展,这就是人类顺应和适应自然同时改造自然的结果。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对立性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人类需要的物质数量增加很大,而自然环境不能提供更多的物质,此时,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图3)。在改造自然和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环境供给物质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甚至导致环境的完全破坏。在整个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时间,更多的是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能量超过了环境供给的限度,从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当人类发展到工业革命的时候,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图3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矿山开采][高峡出平湖][现代都市]

二、工业革命下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从社会的发展看,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工业发展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工业更多是建立在环境基础之上的。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寻现代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与环境对立的案例,这样可以打开学生思路,根据学生的思维来分析和引导。让学生分析的时候,教师也要准备相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但是不管学生的案例和现象是什么,都可以归引到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超过了环境供给的限度,以及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增多,超过了环境承载的限度,即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程度加大。

此时,教师还可以将内容引向深入,对比工业化环境下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工业化前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见图4与图5)。在这样的对比中,让学生感知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地方与工业化或是农业化社会的人地关系类似,归纳出不同的人地环境类型,同时与生活相联系,将教材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实际中去。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人类和环境发展到某个阶段导致的后果以及环境可能产生的方向,引导学生能正确面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能对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能对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客观的分析,并思考不同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后果、产生的深层原因和解决措施。

[图5 1824年的英国早期工业中心][图4 为种植准备的小块土地]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世界典型的环境问题材料或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国度、不同条件下各种环境破坏的案例,让学生感知,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最后危害的就是人类自己(如图6、7)。在教师列举的案例中,一定要注重收集身边的,影响巨大的。如今年我过北方的雾霾天气,黄浦江的死猪事件,我国的矿难事件,身边的河流污染等事例。都可以列举给学生,让学生把教材的案例和身边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

[图6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图7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和环境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在对立中发展、在发展中对立。当人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破坏。但是人对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人类在与环境的对立发展中,也必然会走向统一和协调。教材的安排就是在人类与环境的对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在处理该内容时,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思考和交流结论。如当人类和环境产生严重对立,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也可以从一个小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分析入手。最好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人类和环境关系发展较好的事例,或是教师从人类与环境发展的过程(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认识到环境的问题―改变人类的行为―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入手,让学生参与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首先让其明确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将人类与环境的问题定位在发展的主线上,与教材紧密结合。在这样的思路中,人类和环境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去解决。在人类与环境的问题中,人类怎样的行为才对自身和环境都有利,怎样做才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引导学生从案例出发,归纳具体的措施,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教材的安排中,所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都是以发展为基础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事例来引证每个原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人类与环境都在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本来就是动态的演变过程。因此,也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动态的观点来看待。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前,教师可先把中国的国情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作对比,让学生直接从资源和人口的对比中感知我们国家的国情。从而引导学生从国情出发,分析我国人口和环境的对立与统一,感受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这样的安排和教材的安排体例也是吻合的。

另外,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境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限制,这样的矛盾不可调和并且长期存在,这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再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与生产力水平都很低,使我国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水平也很低,存在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加重和扩散的趋势。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不合理事例,加深印象,理解我国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这样的事例学生应该比较熟悉,特别是今年北方的PM2.5带来的雾霾天气,是我们低水平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发生在西南地区的旱情和我国夏季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与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多方面的国情教育,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中去寻求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和环境的和谐中去寻求发展的质量,在可持续发展中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