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嫁接与扦插的区别范文

嫁接与扦插的区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9 11:06: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嫁接与扦插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因为都是附生类仙人掌植物,枝干均呈茎节状,茎节也就是大家说的“叶片”,因这几种花的“叶片”形状相似,许多人认为是同一个品种的花卉,统统称之为蟹爪兰,有些人虽然知道不是同一类的花卉,但却不能区分和辨别,购买时往往搞错,以致受骗上当。

为了使大家能够区分和辨别蟹爪兰、仙人指、假昙花和落花之舞,下面主要从这四种花卉的基本特性、茎节(叶片)形状和花卉形状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与辨别。

一、基本特性不同

1蟹爪兰 又叫锦上添花、蟹足霸王鞭、仙人花等,系仙人掌科蟹爪兰属植物,原产于巴西热带雨林中的一种附生类仙人掌植物,完全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喜荫蔽、潮湿的环境,不宜阳光直射,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扦插苗生长缓慢甚至不长,嫁接繁殖生长较快。

2仙人指 仙人掌科向人指属,原产于巴西亚热带丛林地区,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环境条件。扦插繁殖生长良好,有些花友喜欢用仙人掌、量天尺等做砧木进行嫁接,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造型。

3假昙花

有人又叫亮红仙人指,系仙人掌科假昙花属,原产于巴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栽培容易,扦插嫁接均可,生长期间在室温状态下保持土壤湿润,适当见光即可。

4花之舞 为仙人掌科假昙花属植物,原产于巴西南部亚热带丛林中,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落花之舞引进我国时间不长,相关的报道不是很多。据自己两年多的养护经验,落花之舞在生长期适当施一些熟腐的油渣、羊粪等作为追肥,效果良好。平时注意适当通风,否则易受红蜘蛛为害。

二、茎节(叶片)的区别

1、蟹爪兰茎节(叶片)为扁平状,叶片边缘有尖齿,形如蟹爪。顾名思义,蟹爪兰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2、仙人指茎节(叶片)为扁平倒卵状,叶边缘无尖齿,呈浅波状。

3、假昙花茎节(叶片)为扁平椭圆状,叶缘平缓,呈紫红色。

4、落花之舞茎节(叶片)为棱状,一般具三棱、四棱,最多不超过五棱,棱缘也呈紫红色。嫁接条件下可出现较厚的扁平状茎节。

三、花形的区别

1蟹爪兰 花筒长而弯曲,花瓣为多层,下部花瓣向上翻卷,花瓣不规则、不整齐。雌蕊红色,雄蕊白色,均较长,伸出花筒外。花色有黄、白、橙、粉、红、紫、雪青等色,另还有复色品种。从瓣型上看又有锐尖瓣、钝尖瓣、圆瓣之分。目前有园艺种达200多个品种。

2仙人指 花瓣为多层,规则而又整齐。雌蕊红色,雄蕊白色,均较长,伸出花筒外,与蟹爪兰相类似。花色为玫瑰红色。

3假昙花 花筒较短,相对蟹爪兰与仙人指来说花瓣应为单层,花瓣规则而又整齐。花为纯红色和粉红色两种。

4花之舞 花筒较短,花瓣也为单层,花瓣排列规则而又整齐。花为粉红色,与假昙花的花极为相似,不易区分,从茎节上辨别比较准确。

另外,它们的花期也不同,蟹爪兰的花期在11月至次年元月份;仙人指通常在元旦前后即可见花;假昙花的花期在4月份;落花之舞的花期稍晚一些,约在4~5月间。这里是根据自己的种植所记录的这些园艺品种的开花时间(并不是野生品种的开花时间),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加之个人养护的水平不一,开花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

篇2

关键词:观赏果树,苗木培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城镇,甚至农村的居民点,大至街道两侧和街心绿地,小到家庭的院落、楼房的阳台和楼顶,都点缀性栽培果树,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获得观赏花、果、叶、树的效果,又可得到新鲜美味的果品。果树观赏栽培前景喜人,既绿化环境,又能获取鲜美的果品,又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实践,因此,观赏果树产业不断壮大。实施果树观赏栽培,应从苗木培育作起。下面结合当地实际介绍一下观赏果树苗木培育。

一、苗圃地的条件和区划

首先是建立果树苗圃。苗圃是提供优质苗木的基地,所以选择哪块地建苗圃,应当很讲究。苗圃地的条件主要是:(1)地势,应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避开易涝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块。(2)土壤,偏沙性的壤土好,太沙或重粘土都不好。(3)灌溉条件,最好有喷灌或滴灌等良好的灌溉设施。(4)忌老果树地,以减少病虫害,避免重茬的隐患。苗圃地选定后,应划分出实生苗-嫁接培育区和自根苗培育区;规模大并有充足土地面积的苗圃,还应有固定的采种、采穗(接穗或插条)圃。不同树种的苗木,应实行轮作,即一块地不能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

二、实生苗培育

用种子播种法培育的苗木,称实生苗。种子的采集选择品种纯、砧木类型一致、健壮的树作采种母株,在种子充分成熟后采收,去除果皮、果肉,干干净净地晾晒,取整齐化一的种子贮藏。落叶果树的种子,大多数有自然休眠的特性,即有后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即使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也不发芽。种子层积处理是保证种子得到良好的休眠条件,以完成后熟过程,休眠后萌芽整齐。播种预先平整好土地,施足底肥,墒情适宜,春播或秋播均可。幼苗出土后,注意防止杂草侵没,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蝼蛄、金龟子、蚜虫和立枯病。

三、嫁接繁殖

通过嫁接,把优良品种树的芽或枝段(接穗)结合到另一株树(砧木)上,成为一树新植株。接穗部分长成的树保持着所繁殖的优良品种的特性,而地下部分由砧木长成,具有适应性强或矮化的特性。常用的果树嫁接方法,有芽接、枝接和根接。特别是盆栽果树、老果树更新、珍贵品种的引种和保存,桥接和靠接尤其常用。嫁接的最好的时期是春季和秋季。枝接和带木质部的芽接,春季进行好;芽接秋季进行好。枝接和带木质部芽接不要求接穗和砧木离皮,而芽接则要求离皮,这是限制芽接时期的主要因素。接穗和砧木离皮,便于操作,嫁接成活率高。根接、靠接和桥接,一般也不受时期的限制,有接穗即可。生产上大量的根接在冬季室内进行,主要是劳力安排上方便。

四、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自根苗培育方法中最大量应用的一种,如葡萄、无花果、果桑、猕猴桃、石榴等容易生根的树种,均普遍采用扦插育苗,不用嫁接,省工省力。苹果、桃等树种,在特殊条件(如弥雾、温床、遮阳网等)下也可以扦插繁殖。采下的插穗应作一些处理再扦插或贮存起来。插穗床有弥雾、遮阳条件的,可集中扦插,促出根以后再分苗。插床用石英砂、云母片石、蛭石、锯木屑、稻壳、麦糠等作基质,育苗效果好。冬剪下的插穗,贮藏(也是休眠)后在春季扦插,温室可早插,但也要等休眠期过后。生长季取的绿枝扦插材料,随时都可以插。扦插成活的关键是插床或苗圃地保湿、保温和遮荫,发芽和生根后可以灌溉,要小水,以免地温降幅太大。苗期适当追施氮肥,秋季则宜施磷钾肥,以促进新稍成熟(木质化)。

五、压条、分株繁殖

观赏树木,包括作观赏栽培的果树,用压条和分株繁殖苗木的较多,如石榴、银杏、西府海棠、苹果的营养系砧木等。与扦插相比,压条和分株繁殖时枝条先不离开母株,自己发根成苗后再离开母株。所以,那些扦插难生根的树种,适合用压条或分株的方法繁殖。

压条。压条有直立压条、水平压条和高枝压条等多种形式。免费论文参考网。直立压条,是将母株基部培土、促其基部发根萌稍而成苗,到秋季把这些小苗与母株分开。水平压条,是将母株上的枝条水平压入土中,待发根后与母株断开,而成独立的苗木。有的树种把枝稍的尖端弯曲下来,埋入土中,即曲枝压条。高枝压条又称空中压条,是把位置很高的待繁殖的枝条用盛有湿土的塑料薄膜包起来,使枝条在土包中生根,再剪断,栽到地里成苗。有些树种有不便于直立压条、水平压条的情况,亦采用高枝压条。看得出,用压条法繁殖苗木,繁殖系数很低,不适宜用于大量育苗。免费论文参考网。

分株。分株与直立压条的区别不大,只是分株不人工培土,利用母株自身基部出的或由根长出的小苗,来培育苗木。枣、板栗、果桑、石榴、无花果等等用分株法育苗。由根长出的苗,常称作根蘖苗,把果树下的根蘖苗集中起来育苗,又称归圃育苗。

六、组织培养

采用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灭菌操作接种在培养基上,使之长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方法称作组织培养, 简称组培。供组培的材料称外植体,果树组培常用的外植体是茎尖、茎段。免费论文参考网。组培苗木,效率高,但不可忽视其难度。这种工厂化育苗方式,要求有实验室设备,要求有一定素质的技术人员,也离不开温室和田间苗圃地等设施,有组培条件,再实现苗木无毒化就容易了。

七、苗木的出圃

苗木出圃是育苗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把苗木质量关的最后一个环节。苗木出圃质量直接影响建园的质量。起苗应按计划进行,起苗前应对苗木的品种、数量、质量有详尽的调查清单,并准备好起苗、包装、运苗的工具和材料,有临时的假植场地和暂时存放条件,组织安排好劳力。起苗时间应与建园栽树的时间衔接,于春季或秋季栽树,随起随栽最好。起苗时应尽量少伤根系,同时要保护好地上部分的枝稍和芽子。起出的苗子应立即分级和拴上标记,待运或临时假植。假植是暂时把苗木集中埋入土中,作到不露根、保湿、不伤苗。

篇3

摘要: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9个试验处理,研究了施肥对1年生油茶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1年生油茶苗高生长的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影响地径生长的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扦插苗施用1500倍维盛肥3次处理后的生长效果最佳;嫁接苗施1 000倍根茂和维盛混合肥3次后其生物量最多,其鲜重增加15.573 g,干重增加5.435 g。

关键词: 油茶; 施肥; 因素

中图分类号: S 606 + . 2, S794. 4 文献标识码: A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含油量占茶籽的55%,无胆固醇是其重要特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占90%以上。科学施肥是实现油茶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可以提高油茶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从而明显促进油茶生长,提高产量[ 1 - 2 ]。对油茶进行施肥是其增产增效的重要研究内容,油茶施肥开展全面研究并进行推广,将有助于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海南地区油茶资源丰富,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使之口感与品质方面和其他地区有所区别[ 3 - 4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温泉村油茶种苗标准化繁殖技术试验基地,地理坐标在110°7′5"~40′50"E,18°58′50"~19°28′35"N之间。该基地属琼海市,年平均日照2000 h以上,年均气温能达到24°C,年平均降雨量2 072 mm,终年无霜雪,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该基地土壤为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能为植物提供多种矿物质等养分,适宜油茶作物生长及其产业的发展。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油茶苗为海南本地种的实生幼苗、扦插幼苗及嫁接幼苗。

所用肥料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为根茂(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P2O5+K2O≥200 g/L,腐殖酸≥40 g/L,水不溶物含量≤50 g/L),采用 有机制剂加工而成,营养全面,使用安全。无机肥为维盛(总氮量为20%,含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磷、钾、硫、铁、锰、锌、铜、硼、钼),采用美国领先的螯合技术MAXPLEX生产,能螯合水和土壤中的钙镁离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

2. 2 试验方法

以肥料种类(根茂肥、维盛肥、根茂和维盛肥的混合肥)、施肥浓度(500倍、1000倍、1 500倍)、幼苗类型(嫁接、扦插、实生)、施肥次数(1、2、3次)为试验因子,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共有9种不同的处理组合,L9(34)试验设计方案见表2。试验从2016年4月2日开始进行,每个小区面积为1 m2,共有300棵幼苗。2016年4月2日为第1次施肥,第2次施肥时间为4月9日,第3次施肥时间为4月16日。

2016年4月2日 未进行施肥处理前,分别随机测30株油茶嫁接幼苗、油茶扦插幼苗、油茶实生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在同年的10月2日,即6个月后,测量9个处理样地的油茶苗高和地径,随机抽取30株幼苗,测其苗高和地径,随后取平均值并进行记录。

同年12月2日,即8个月后,分别选取1、3、5、6、7、8号试验地径和苗高处于各自平均值的油茶苗木2株,测定其生物量,并与4月2日处理前的生物量进行比较,计算其增长量;其中各生物量测量方法如下。

苗高:使用精度为1 mm的卷尺,测量油茶实生苗根颈部到主茎顶端的长度;

地径:使用精度为0.01 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油茶实生苗的茎基部;

生物量:采用排水法测量出体积,将样品自然风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重。

3 结果与分析

3. 1 苗 高

试验结果表明(表2),影响油茶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及肥料种类。就不同肥料类型而言,维盛肥效果最好,其苗高增长量为38.13 cm,其次是根茂+维盛混合肥、根茂肥,施肥处理后苗高增长分别为36.27 cm和35.47 cm。

从施肥的浓度来看,低浓度的效果要好于高浓度的施肥处理。其中1 500倍处理的苗高增长量为38.38 cm,而500倍处理和1 000倍处理分别为36.45 cm和35.05 cm。在不同幼苗类型试验中,扦插苗施肥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平均高增长量为46.19 cm;其次是实生苗和嫁接苗,其增长量分别为42.11 cm和21.57 cm。施肥次数越多,对苗高生长的效果越好,施3次肥的平均高增长量为40.28 cm,2次施肥处理和1次施肥处理的平均高增长量分别为34.98 cm和34.62 cm,比施2次肥和施1次肥的均要高。

综合而言,扦插苗采用1 500倍的维盛肥处理3次,对苗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

3. 2 地 径

试验结果表明(表3),影响油茶地径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和施肥次数。

从肥料类型对比看,维盛肥效果最好,处理后地径增长量为4.14 mm;其次是根茂+维盛的混合肥及根茂肥,其增长量分别为3.94 mm和3.78 mm。从肥料浓度对比看,处理效果最好的浓度是1 500倍,处理后地径增长了4.26 mm,其次是1 000倍和500倍,其增长量分别为3.91 mm和3.69 mm。对于不同幼苗类型而言,扦插苗在处理后地径增粗最多,达到4.64 mm,其它依次是实生苗和嫁接苗,地径增量分别为4.46 mm和2.76 mm。就施肥的次数来讲,施3次肥的处理平均苗高增量最大,为4.04 mm;其次是施1次肥,达到4.00 mm;增量最小的是施2次肥,只有3.81 mm。

综合而言,采用扦插苗施1 500倍的维盛肥处理3次,对幼苗地径生长效果最好。

3. 3 施肥对1年生油茶苗生物量的影响

3. 3. 1 对嫁接苗生物量的影响

试验数据(图1、图2)表明,嫁接苗施适宜浓度的混合肥、多次处理,对油茶嫁接苗的生物量积累效果最佳,1 0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处理后其鲜重增长量为15.573 g,干重增长量为5.435 g;6号处理嫁接苗施1 500倍维盛肥2次,其增长量次之;增重最少的是1号处理。由此可见,嫁接苗施多次浓度适宜的混合肥,更有益于其生物量的积累。

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情况来看,8号处理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增加量分别为9.302 g和6.271 g,干重增加量分别为3.495 g和1.940 g;6号处理的分别为6.538 g、3.582 g和2.455 g、1.315 g;1号处理的分别为4.011 g、2.858 g和1.470 g、0.720 g。综上所述,嫁接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和地下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对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明显的处理,相应地,该处理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也较大。

3. 3. 2 对实生苗生物量的影响

试验数据表明,5号处理,即实生苗施用1 000倍的维盛肥1次其生物量积累最多,鲜重增重19.256 g,干重增重7.529 g;7号处理(实生苗施5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2次)后实生苗生物量积累次之;3号处理(实生苗施1 500倍根茂肥3次)最少(图3,图4)。由此可见,对于实生苗生物量而言,施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浓度适中的维盛或者混合肥对实生苗生物量的积累更有益。

从实生苗地上和地下部分来看,3号试验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分别为10.230 g和2.312 g,干重分别为3.585 g和0.780 g;5号试验的分别为14.772 g、4.482 g、5.595 g和1.570 g。7号试验的分别为9.505 g、5.214 g、3.500 g和1.735 g。试验数据表明,对实生苗而言,7号处理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较多,5号处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最多,由此可知,高浓度的根茂+维盛混合肥对实生苗的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有益,1 000倍的维盛肥对实生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有益。

4 小 结

4. 1 影响1年生油茶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影响1年生油茶地茎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扦插苗采用1 500倍的维盛肥3次处理后的长势最好。

4. 2 油茶嫁接苗采用施10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多次处理,更有益于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

4. 3 对实生苗生物量而言,施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油茶实生苗施1次1 000倍维盛肥其生物量积累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袁军. 油茶有机栽培关键技术[A]. 中国林学会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中国林学会, 2010.

[2] 张书娜, 王庆成, 郝龙飞, 等. 光照和施肥对白桦林冠下水曲柳、 胡桃楸苗木生长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15, 31(2):51 - 56.

[3] 袁婷婷, 钟秋平, 张顺华, 等. 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和冠幅生长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1): 62 - 66 + 70.

[4] 袁 军. 普通油茶营养诊断及施肥研究 [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篇4

关键词:林业无性繁殖;无性系林业;遗传改良;林木复壮

一、林木无性繁殖方法及特点

嫁接和扦插是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常见、传统的方法。许多林农都想选择用这两种模式进行林木繁殖,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百绝对有效,而单株嫁接、高成本等一些弊端也严重影响着嫁接,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林木都适合嫁接法。嫁接法适用于对树龄较小的树木繁殖。而相对于嫁接法来说扦插法就比较亲和,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学,成本低且成活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繁殖,但这种方法受到母树树龄的限制。现代林业无性繁殖主要是利用细胞再生的特性对组织和林木器官进行培养繁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繁殖率,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受到全国林农的重视和首肯。而利用组织培养法发明人工种子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林业无性繁殖中最受关注的重要领域课题。

林业无性繁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保证母体基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繁殖,并且由同一母体繁殖的所有的个体基因表达完全一样,使林木形状一致并保持稳定。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无性繁殖在现代长期以来被林农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林木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提前,并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和防虫性,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利用改良林木的方法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使基因加速形成,创造新林木品种。

虽然林业无性繁殖能够高效地繁殖林木产业,但由于其自身对单基因有兼容性的特性,许多但基因型的植物病毒也会随着林木繁殖而被大肆传播,并极易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例如我国许多杨树受到天牛攻击以及一些巨尾桉树感染青枯病等,都会影响到无性系林业的发展。

二、林木无性繁殖的应用

1.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中的应用

无性系林业是以近代的遗传育种学为理论基础,在选种的基础上利用最符合经营目的的一些植株做原株,通过科学方法的大量增殖,生产无性系造林苗木,科学地在林地配置这些无性系,达到集约经营目的的一种人工林经营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的匹配、无性系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等系列技术。与传统的林业相比较,无性系林业不再以不能确切认识其基因型的混合体为营林材料,也不是单系利用,而是以对其遗传性有较好认识的无性系分生林为对象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科学经营。在无性系造林时,应选用较多数量的经过遗传测定确认的(按严格的育种程序)所产生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的营养繁殖材料进行造林以取得最大的增益和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减低自然灾害的危险。

无性系选育法是利用家系单株林木或林木与人工杂交林木进行繁育而产生出的新型组合,从中选出优良林木个体后再进行繁殖,通过大规模繁殖培育生成无性系林木,并按照设定的育种标准和要求,对培育出的无性系林木进行坚定,通过评估、对比选出优良的无性系林木,并进行推广和种植。无性系培育相对于有性系培育来讲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繁殖方式。虽然有性系繁殖对基因重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原来的基因会由于特定基因的产生而消失。而无性系培育法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并且能够将无性系培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受到林农和研究人员们的高度关注。

3.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无性繁殖用于搜集、保存遗传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这种手段是防止基因变化和损失的最可靠方式。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估算环境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等方面的遗传信息;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无性系育种程序从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时间比实生种子育种程序缩短很多,无性系测定不必等到开花结实,使整个改良程序要比实生繁殖缩短1/2~1/3的时间;为营建无性系种子园提供繁殖手段;采用无性繁殖能保持优树的优良品质,提高遗传品质,同时能促进早开花、早结实,尽快提供良种;无性繁殖在遗传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无性繁殖为遗传工程提供细胞系,并繁殖转基因改良植株。

3.无性繁殖在林木复壮(幼)研究中的应用

无论哪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繁殖材料的成熟作用即生理衰老(老化效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的年龄,即年龄越大衰老越严重,如生根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递减,生理成熟的组织比生理幼态的组织发根率低,发根期长,根量少,组织培养分化能力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足以表现无性繁殖的优势,对无性繁殖的应用,遗传的评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乃至彻底消除这种老化效应,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植株组织的幼态性,取决于组织离根系的距离,树木的幼态区域保留着前幼年性较强的细胞。因此,生产上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复壮;诱导树干基部萌生条或根萌条来扦插繁殖;重复修剪;连续扦插;幼砧幼穗连续嫁接;组织培养继代培养;激素处理结合组织培养等。系列复幼技术的开发更进一步促进了无性繁殖技术的广泛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利用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法,可以进行高接换种,树冠更新,改变同种雌雄异株的性别,如银杏为雌雄异株,可通过嫁接使雄株改成雌株而结果。在同株上还可组装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用不同的接穗,嫁接在同一株树上,使其开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或结出不同的果实,从而提高观赏和美化效果。利用砧木和接穗相互作用的特性,可增强树木的各种抵抗力和适应性。同时还可使树木乔化或矮化,改变树型。无性繁殖还可作为贮藏种质资源的手段之一,对稀有或濒危树种或种群进行异地保护。

无性繁殖优良材料经测定并形成无性系品种应用于生产,开展无性系林业的人工林经营体系的确具有诱人的前景。但是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可能应用的规模和范围应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应避免过分夸大无性系林业的优势。随着生物界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认识的提高,普遍认为,保持林分的遗传多样性,或具有宽广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工林因遗传基础缩小而增加风险的担心,应予以重视。无性系林业中的利与弊、增益与风险问题,目前仍然是热点问题。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无性系林业必须与遗传学、生理学、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 焦富顺.树木无性繁殖个体内成熟效应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2005(04).

[2] 谭健晖,王以红,陈学政,蔡玲,朱高浦.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3).

篇5

查看更多《河北果树》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河北果树》编辑部

        专题论述

        (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李上的应用 董朝霞 叶明儿

        (3)赵县梨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高立欣 郭贞 曹爱敏

        试验研究

        (4)坂田苹果在低效果园改造中的高接应用试验 王建民 李锋

        (6)鸭梨大树改造对果实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胡尚强 史世军 信桂芳

        (7)黄骅冬枣、早脆王枣结果习性研究 闫振华

        经验交流

        (8)双矮苹果细长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 刘文田

        (9)苹果开心形整形修剪技术 李洪宇

        (11)苹果锈果病和苹果果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闫爱兵 张惠超 赵凤环

        (12)提高国光苹果质量的措施 陈兰贵

        (15)梨无公害栽培技术 谭鑫 李海山

        (17)山楂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沈文宝

        (18)李树主要刺吸性害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郑桂珠 陈兆銮

        (19)夏黑葡萄当年扦插当年结果技术 赵荣艳

        (21)高海拔冷凉地区设施延后葡萄休眠期管理技术 邵军辉

        (22)核桃栽培技术 闫加印

        (23)京东板栗优种嫁接技术 李铁钢 郭久丞 郭江

        (25)枣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刘京伟 柴高正

        (26)野生酸枣经济效益与综合管理技术 谌梦麟

        (27)猕猴桃园非常规管理技术 张进

        (29)无公害石榴丰产管理技术 张丹蕊

        (30)无公害杏扁“围选1号”生产技术规程 刘月萍

        (32)提高设施果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王静 郭宗方 刘金柱 高见 谌梦麟

        (33)承德沙棘生产现状及开发建议 刘月萍

        (35)无公害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李海山 谭鑫

        百花园

        (36)苹果树整形修剪基本原则 郭宗方 刘金柱 谌梦麟 高见

        (36)苹果树锈果病防治方法 吕晓丽

        (37)苹果树花前复剪技术 孙翠华

        (37)苹果建园技术 曹恒斌

        (38)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李卫东 梁海林

        (38)提高套袋苹果质量的关键技术 陈莉

        (39)苹果腐烂病综合预防治疗技术 孙申义

        (40)苹果、梨、桃春季病虫防治技术 郑连阁

        (41)海棠与苹果种子砧木的区别 宁安中

r>        (41)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冬梅 刘晓霞

        (42)梨果套袋注意事项 宫春梅

        (42)梨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吕润航

        (43)桃树穿孔病防治技术 张莉莉

        (44)冀南地区桃树疏花疏果技术要点 苏凤君

        (44)设施桃树疮痂病的发生-5防治 才淑娟

        (45)介绍6个晚熟李优良品种 孙竹梅

        (46)葡萄冻害原因与补救措施 孙兆军

        (46)葡萄绿枝嫁接技术 马爱红

        (47)葡萄套袋技术 李少春

        (47)老核桃树复壮“三更新”修剪要点 李春野 方英俊

        (48)板栗芽倒接技术 尹小环

        (48)板栗无公害痫虫防治技术 张向东

        (49)板栗砧木苗培育技术 康彦明

        (50)枣浆烂病防治措施 许文西

        (50)枣树提高坐果率措施 赵志清

        (51)柿幼树防寒越冬技术 许文西

        (52)如何提高石榴坐果率 梁若霞

        (53)石榴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马丹丹 李娜

        (54)杨梅速冻保鲜技术 周翠英 张洪路

        (55)花椒大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赵香平

        (56)平山县果品质量安全隐患及对策 李卫东 梁海林 高丽琴

篇6

1.种苗培育

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1 圃地选择、整地作床: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1m,床间距25cm。

1.2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1.3 苗期管理: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

2.种植方法

2.1整地: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40cm。

2.2 造林密度: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2.3 施肥对树高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地径一样,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施肥效应看,肥效对地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从第2年开始~第4年效应明显,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2.4 施肥对冠幅生长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东西向冠幅生长差异虽不十分显著,但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

2.5施肥量大小之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处理间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3.落叶松病害防治

落针病:病菌多数种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30~60天以上。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该病发生与气象因子、林龄和树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子囊孢子飞散和侵入的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90%以上。在子囊孢子放射期,如持续阴雨,降雨量又大,则抑制孢子飞散。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病。一般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相被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地势低洼,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圃地,发病亦重。

篇7

培育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例如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必须对盐碱地预先进行改良,工作量很大,重盐碱地就更困难,如果能有抗盐碱的品种就省事了。笔者从互联网上得知:广东湛江有一位毕业于湛江农校的知识农民陈日胜,1986年他在海滩的芦苇荡中发现1株野生水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经过不断地选育获得成功,定名为“海稻86”,现在已在湛江海滩盐碱地上种植了两千多亩,该品种能在pH值达9.3的重盐碱地种植,并在全国很多盐碱地上都试种成功。这个水稻品种的选育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件事同时证明了农民也可以搞育种,而且能搞出大名堂。

作物育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方法有生物技术育种、人工杂交育种、自然杂交选优育种和突变体育种。前面两种方法需要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地等较好的条件,目前主要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进行,而后两种育种方法可让广大农民成为科研的主力军。陈日胜培育的抗盐碱水稻品种就属于突变体育种。下面笔者根据经验谈一谈关于园林树木和果树良种的选育工作,希望能鼓励广大农民在育种工作中大显身手,多做贡献。

一、园林苗圃中优良品种的选育

园林树木有一部分是采用分株、压条、插条或嫁接繁殖的,如杨、柳、月季、牡丹等,这些植物一般为表现一致的纯种。但大部分的园林树木是用种子繁殖。种子并不是纯种,而是具有双亲遗传性状的杂交种,因此后代会产生分离,广大农民只有精心选优,才能逐渐发展为良种。下面以桧柏、紫薇、黄栌、元宝枫为例谈一下具体方法。

1. 桧柏(圆柏) 桧柏在北方是极为重要的园林绿化、美化树种。苗圃地都用播种育苗,用种子繁殖后其后代表现很不一致:有的为细圆柱形,分枝密集,生长细高,树姿优美;有的呈尖塔形,基部粗,上部细,顶端尖,分枝密集;有的树形矮胖且分枝松散,不美观;还出现了很多中间类型,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有很大差别。

在苗圃中,桧柏种子发芽生长2~3年后就能看出苗木生长的特征和姿态,而且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应该进行选优,把树形为圆柱形、尖塔形,树冠内分枝紧凑,生长速度快的树苗留下,把树形、树姿差,生长慢,抗逆性差的苗清除淘汰掉。

一般桧柏作为风景林木,多适宜用五年生左右的大苗,出圃时不必统一挖出,而采用相间出苗,把最好的苗留下,以后用来做母树扦插繁殖,形成生长整齐一致的无性系,不断纯化后就可选出优良的品系,通过进一步发展、鉴定后即可成为新的桧柏品种。

2. 紫薇 紫薇是我国主要的美化树种,但多采用种子繁殖,还没有品种化。生产上通常把开白花的叫银薇,开紫花的叫紫薇,开红花的叫红薇,这些实际上还不能算是品种。紫薇在苗圃中生长时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开花早,苗期就开花,有的生长3~4年才开花;花期长短也不同,有的只开一茬花,有的能连续开花3~4个月;花穗的大小和形态差异都很大,特别是花的颜色变化更大,除了白、紫、红、粉色外,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过渡色,如玫瑰红色、紫蓝色等。这些特性在苗圃内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此时应该开始选优。每年对其主要性状花期、花色、花穗大小、生长和抗病虫害情况进行考种。以此为依据把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开花早、花量大、花穗大而美、花期长、花色艳丽的树苗留下,重点培育,把表现相对较差的苗清除淘汰掉。

淘汰劣种时,可把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一般适宜在春季根据所需的树形(灌木状或小乔木形)进行修剪和嫁接,变成最好的优良单株,通过嫁接就能迅速发展成很多优良品系。性状稳定后,通过鉴定可成为新品种。

3. 黄栌和元宝枫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秋季观赏红叶引起人们的重视。黄栌和元宝枫适宜在山区生长,对荒山绿化起到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到了秋季,叶色由绿转红,色彩斑斓,把锦绣河山点缀得更加美丽。黄栌和元宝枫都用种子繁殖,后代产生明显的分离。从秋季叶色来看,有的由绿转黄后呈褐色,不美观;有的呈黄色或浅红色,表现一般;也有的呈深红色、鲜红色,或红中透黄、黄中透红,非常艳丽。在同样的环境下表现出叶色的明显差别,这也是后代遗传性状的分离。我们要在苗圃中选择那些到秋季叶色鲜艳的苗木,同时要选留那些红叶生长时间长、不易落叶、抗病、抗旱、生长快的苗木,淘汰秋季叶色差、落叶早、抗性差的苗木。不过表现差的树苗也可以作为砧木,在其上嫁接色彩斑斓的优种黄栌和元宝枫。

以上叙述了苗圃地中优种的选育,苗圃地外界条件比较一致,最能反映出苗木遗传特性的差异。苗圃地也是一个杂种和选种圃。自然杂交的种子,在童期可分离出优劣,是进行选优去劣的重要有利时期。

二、经济林木实生树种的选优育种

篇8

1998年6月下旬,在河南科技大学果树教学实习基地的葡萄园中,发现1株‘巨峰’葡萄部分枝干上所结的果实开始着色。7月初,该枝干上的果实完全着色,呈现出紫红色,具有明显的浆果成熟现象,果粒明显变软;经品尝,感到甜度明显上升,酸度下降,口感较好,并有一定的玫瑰香味。而其他‘巨峰’植株上浆果仍呈绿色,果粒没有变软,品尝后酸味浓重,不堪食用。而2者在其他方面如枝、梢、叶等形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其他植株的浆果成熟期为8月5―8日,成熟期相差30天左右。当年冬剪时对该枝进行了中短梢修剪并收集剪下枝条,同时剪取部分‘巨峰’枝条,湿沙贮藏后于翌年3月中下旬,当气温稳定在5℃时,剪截成20~25厘米长的插条,清水浸泡24小时,用2 000毫克/升的萘乙酸速蘸,扦插于品种选育圃中,编号98-2。

1999―2004年对该株上变异枝干经过多年多点嫁接、扦插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栽,早熟性状表现稳定,于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峰早’,现已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引种栽培。

2 主要性状

2.1植物学特征

嫩梢叶片绿黄色,顶尖部呈浅红色。叶片正面无茸毛,叶片背面有较稀的灰色茸毛。幼叶中厚,成龄叶大,近圆形,5裂,上裂刻较深,下裂刻较浅,较粗糙。锯齿大,较锐。叶柄长,紫红色。成熟枝条红褐色,两性花。

2.2果实经济性状

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稍疏松或紧凑;穗型中大,平均穗质量500克;果粒圆形,果皮厚、紫红色;果粒大,纵径2.66厘米左右,横径2.50厘米左右,单粒质量9.0~12.0克,果粉厚;果肉较硬,味甜,有玫瑰香味;每果粒含种子1~2粒,种子与果肉、果皮与果肉易分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

2.3生长结果习性

树体生长势强旺,芽眼萌发率95.5%,结果枝率81.2%,副梢、副芽结实力均强;果穗一般着生在枝蔓的4~5节位;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1.78穗;挂果期长;早产性、丰产性均好。历年统计表明,产量控制在22 500~30 000千克/公顷为宜。‘峰早’产量略高于巨峰与京亚相当。

2.4物候期

在河南省洛阳地区,‘峰早’ 4月初萌芽,5月上旬开花,7月上旬浆果成熟。从萌芽至浆果成熟为95天,浆果发育期47天。‘峰早’比巨峰早熟1个月。

2.5适应性

‘峰早’属于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凡适宜‘巨峰’栽培的地区均可发展,且抗病性强。但因‘峰早’果实发育期短,对水肥条件要求较严。在我国干旱地区栽植应注意增加灌溉次数。

3栽培技术要点

3.1园地建立

‘峰早’ 一般应选择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栽植建园,适宜的土壤pH 6.5~7.0。其密度依架式而定,如多主蔓自由扇面形架式整枝,株行距为0.5~1米×2米,或按‘巨峰’的最适架式而定。

3.2肥水管理

定植当年的5―6月以尿素等速效氮肥为主,7月份以后追施磷钾肥促使枝条充实,8月份停止追肥;结果期树在葡萄发芽前追施速效氮肥,萌芽后至开花前追施氮磷复合肥,葡萄浆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秋施基肥1次,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 500千克、土杂肥4 00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视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苗期可结合施肥灌水;结果期树除抓好催芽、催条水外,着重抓好浆果膨大水。采果后适当控水。

3.3病虫害防治

除按常规管理清园外,要按前保护、中杀菌、后保护杀菌交替使用的方案进行。3月中旬喷石硫合剂并混加杀虫剂铲除越冬的虫菌源,新梢40厘米时喷波尔多液等保护剂1次,花前喷1次杀菌剂,花后至采收前喷2次杀菌剂分别防治穗轴褐枯病和炭疽病。果实采收后用波尔多液和杀菌剂交替喷洒。每次喷药可根据虫情混入低毒农药以杀死各种害虫。

篇9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生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和最佳精神状态下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些探讨。

一、先提问题,后表重点

从学生身边非常熟悉、常见的生物现象中提出新颖、别致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可查资料,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归纳主要内容,突破实质性问题,表明重点。如在上绪论课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飞机的飞翔与蜻蜓的飞翔是否一样?②春天时,你在一棵小树上做了一个与你等高的记号,到了秋天,是你高了还是小树上的记号高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很轻松有趣地知道机械运动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与人体发育的主要内容和区别。

二、先看实物,后明知识

生物体形多样,千奇百怪。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实物,遵循他们这种从感性上、直观上来寻找特征,分析现象,挖掘内在知识的规律。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另一方面要提出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茎的结构特征、作用”这节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莲藕的外形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生活环境,然后折断莲藕,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李天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再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莲藕是莲的什么器官?②“藕断丝连”这个成语中的“丝”是什么东西?起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既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又学会了茎的有关知识。

三、先做实验,后探规律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获得真知的直接途径。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认真实验、大胆实践、主动捕获知识和科学探索的良好习惯。这样通过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过程来学习新知识,就能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三类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与他们好动手的心理相吻合。他们在动手做实验时,就会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并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今后乃至一生的工作都大有好处。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知识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来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萝卜在盐水中和在蒸馏水中的不同变形来探索根吸水的规律。还有探究鱼鳍的平衡作用时,可以用两条鱼,一条剪掉鳍,另一条不剪,来对比观察鱼在水中的不同反应。另外,生物实验中许多需要的时间长,但需要的器材却很普通、很简单。这时可以选用学生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做好实验。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并由家长督促签字完成,这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还让家长更多地关心、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就可以安排做学生家庭实验。

四、先行实践,后培兴趣

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感性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动学习和钻研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如在讲述“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园艺场去参观,帮助园农进行果树的嫁接、扦插等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在讲“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挖蚯蚓,通过挖蚯蚓—看蚯蚓—摸蚯蚓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风光,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先观图画,后揭内容

篇10

堂普尼罗是一种早熟、皮厚的红色葡萄品种,葡萄果实紧密,果穗圆锥状或者圆柱状,果实颜色非常深并且果实呈念珠状。一般生长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喜冷凉地区,也可以忍受相对温暖的气候,对病害和虫害的抵抗力差。堂普尼罗的根部对于钾的吸收很强,湿度对它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较冷的气候会给予葡萄较高的酸度,炎热的气候增加糖度和着色程度。在西班牙的Ribera ddDuero,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21.4℃,中午在较低的谷地温度可以上升到40℃,而到了晚上则会出现很大的日较差,气温会下降到16℃。堂普尼罗是少数可以适应这种气温急速变化的葡萄品种之一。

通常堂普尼罗都是90%以上参与调配,很少出产单品种酒。因为在酸度和糖度上都有所缺乏,一般是和歌海娜(Grenache)、佳利酿(Carignan)、美乐(Merlot)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进行勾兑。与佳丽酿混合生产出更爽口酸度稍高的葡萄酒。在澳大利亚,堂普尼罗用于与歌海娜和西拉(Shiraz)混合。在葡萄牙,是用来生产波特(Port)酒的主要原料。

堂普尼罗葡萄酒可以在其年轻时饮用,但最贵重的堂普尼罗都是在橡木桶中陈酿了好多年的。堂普尼罗酒呈宝石红色,酒中带有浆果、黑加仑、烟草、香草、皮革和药草的气息和味道。

堂普尼罗起源于西班牙,兴于西班牙。广泛种植用于制作酒体饱满的红酒。而且一般被认为是西班牙的“贵族葡萄”。在过去的100年中它渐渐被种植在了南美、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西班牙的葡萄栽培始于腓尼基人在南部省份的定居。根据罗马作家Columella所述,葡萄从那时起遍及整个西班牙,对于“Tempranillo”这个名字,只有零星的记载。在许多地方比如瓦尔德佩纳斯(Valdepefias)地区,它被认为是一种原产的葡萄品种。最早的对它的记录可以追朔到13世纪的诗人Aleiandro的一首韵律诗中,诗歌描述的地点是杜罗河岸(Ribera del Duero)产区,在他在诗中对这种西班牙葡萄这样写道:“这里,每个人都知道Cardeniellas好,Tempraniellas更好”。17世纪之前,堂普尼罗都只限于在西班牙的葡萄园里栽种,它们对于西班牙北部省份稍微冷凉一点儿的气候非常适应。在里奥哈(Rioja)和瓦尔德佩纳斯地区,堂普尼罗是最重要的葡萄品种,并且时至今日,仍然是这些地方酿造的最好的葡萄酒中最主要的葡萄品种。最好的产地是里奥哈产区和杜埃罗河岸产区,稍次一些的种植在纳瓦拉(Navarra)产区和佩内德斯(Penedes)产区。

到了葡萄牙,堂普尼罗名称变成了红洛列兹(Tinto Rorez)和Aragonez,是杜罗河(Duero)波特的主要葡萄品种之一。

在17世纪,堂普尼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到了美国。在美国,它的性状保持很好,与它的西班牙先祖非常相似。因为它对虫害和病害非常敏感(特别是葡萄根瘤蚜,在19世纪曾经导致大量减产并且在今天仍然威胁着葡萄园),西班牙堂普尼罗长时间都被嫁接在抗性更强的砧木上,导致了它与今天长在智利和阿根廷的葡萄有一些微小的差异。在1905年,Frederick Bioletti把堂普尼罗带到了加州,在那里它遭到了冷遇,不仅因为当时禁酒令的影响,也因为这种葡萄本身不喜欢炎热、干燥的气候。更久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山地区域适合种植这种葡萄的葡萄园的建立,加州以堂普尼罗为基础的葡萄酒开始风靡。该地区1993年的生产量翻了一番。

堂普尼罗在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都有种植,并在美洲橡木桶内进行发酵。当堂普尼罗在澳洲的葡萄酒产区如麦克拉伦山谷(McLarenVale),阿德莱德山(AdelaideHills),Wrattonbully也有种植,目前澳洲已经有100多家酒商生产这个品种的葡萄酒。

堂普尼罗目前在全世界的生产还在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种植者在“New Wave”行动中的努力,说明了可以在西班牙除里奥哈的其他地区生产优质的葡萄酒,另一方面,是因为堂普尼罗这一品种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西班牙适合它生长的、比较冷凉的地区如杜罗河岸产区,纳瓦拉产区和佩内德斯产区。

堂普尼罗的白色变种

在1988年,Jesos Galilea Esteban在他位于里奥哈MurilIo de Rio Leza的葡萄园里面发现了一丛白色的葡萄生长在堂普尼罗之中,他移植了这株葡萄,并且通过扦插得到了两株白葡萄,之后他联系了里奥哈政府中介CIDA,CIDA在1989年2月对这两株葡萄做了一些研究。

CIDA的结论是除了叶子和果实稍微小一点儿,这种新的植株与一般的堂普尼罗的其他方面都很一致,DNA检测也支持这一结论。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这种葡萄的表皮是黄绿色的,而不是通常的蓝黑色。

篇11

技术、市场

专家高度认可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罗庆熙对叶片育苗技术予以充分肯定:“这个技术目前在国内的确比较先进。”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宏果老师同样高度评价了树叶变树苗的快繁技术。罗宏果介绍:“傻瓜式植物高效快繁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传统土法繁育与大型组培繁育技术之间的创新植物快繁技术,它采用植物的一叶一芽通过TD药剂处理,全电脑自动管理,让其生根发芽成苗,一般植物4—18天生根,年繁殖6—18代,再生苗健壮,开花结果早,后代无变异,适用于花木、果蔬、药材等,特别适合新奇特品种和难生根的植物繁殖。”

令人欣喜的是,各地苗木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缺。以东北地区为例,由于近几年种苗的生产量较少,而今年的新建苗圃多,种苗需求量大,除了一年生的黑松等针叶树种之外,其他1年至3年生的乔木种苗销售一空。种苗价格疯涨,由于种苗的供应量少而需求量大,主要是新建苗圃的需求,导致价格涨幅较大,有的树种价格令人吃惊。如粗2厘米的法桐15元至20元,一年生的国槐5元至10元,园蜡2号嫁接速成苗或芽苗2元至3元一株。据说一位农民种了40亩地的白蜡,一年收入200万元。以成都地区为例,截至2012年6月底,温江花卉苗木销售依然呈上升趋势,全年花木销售36080车次,销售总额18.25亿元,同比增幅20.6%。

由于地域差异,各个地区所需要的苗木也有很大区别,投资者可到当地的林业部门、园林绿化部门、苗木交易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情况。

历时五年

“叶片育苗”横空出世

“这些叶片,再过10天就成小树苗了。这是14天前插下的桂花叶,现在已长出根须了。”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龙车寺一苗圃大棚里,49岁的曹辉华在得意地介绍插在土里的桂花叶片。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曹辉华拔出一片桂花叶,亮出土里埋头的部分。只见,埋在土里的桂花叶下部,已长着十多根长短不一、带着泥沙的根须。“这种根须叫爆炸根。根须越多,它的成活概率就越高。”再经过一个月的培育,就会长成有8片叶子、高达20公分的小树苗。

曹辉华介绍,创业之初,他想得很简单:自己卖过农药、化肥,干过绿化工,种点树苗还不是小菜一碟?早先,他播进苗床的种子和扦插到土里的枝条,几乎都是靠自生自灭,尽管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但城里对树苗的需求与日俱增,几年下来他不但没有亏,反而有盈利。

随着绿化苗木的持续旺销,他们的苗圃苗木繁育速度已跟不上市场需求。当时,行业里最先进的苗木繁育技术,莫过于组织培养技术。这是一种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培养基培育植物幼苗的育苗技术。但该技术投资门槛高,没有几千万元投资拿不下来,这对他们两个农民来说显然行不通。

“要是有一种育苗方法,能丢一片叶子就生根发芽该多好?”有一天,被订单催急了的曹辉华突然异想天开。经万次实验后他们发现除了基本的采光、控湿、控温外,药剂和营养的配方最为关键。他们无数次前往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向全国各地以及重庆本地的园艺和植物学专家请教。

终于,5年后的2011年4月,曹辉华和罗彩义全国首创的以叶片育苗的植物高效快繁技术大功告成。用这种方法培育的再生苗,健壮且开花结果早,后代没有变异,适用于花木、果蔬、药材等,特别适合新奇特品种和难生根的植物繁殖。

小小叶片造就百万富翁

由于技术设施简单,实用性强,易学易操作,一般植物每平方米每批可繁200—800株,“包括人工、药剂等,每株叶片小树苗的成本只需要3分钱以下。但这些树苗的市场销售价,每株要卖1—5元不等。”

曹辉华和罗彩义给投资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家没有耕地,可以租用,一年每亩地的租金约7500元,若自己有耕地,那该项投资为零。到重庆学习快繁技术学费为1.2万元,差旅费约1000元,设备、药品免费配送。建50—100平方米大棚费用约400—1000元,每亩地可建60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费用约6000元。一亩地有一个全职工人即可。运用植物快繁技术,按每平米平均繁育200株算,一亩地一期可繁育133200株,按一期为40天算,一年可繁育9期,合1198800株,就算死了20万株,还有100万株,按每株1元钱算,也有100万元的收入。当然这只是卖小苗的价格,还有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给其他苗圃代培种苗,比如上盆销售等等。

“靠卖叶片树苗,我去年一年赚了150多万元,比打工20多年赚的钱还要多好几倍。”曹辉华笑着说,上周就几天时间,他和几家园林公司签了360多万元的订单。

篇12

【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品和克隆食品都是从基因层面上改造着我们的食品原材料,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克隆食品

1.1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不需要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2克隆的种类

克隆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即每个基因彼此相同);二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即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

1.3克隆食品

克隆食品(Klone Food)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

2.转基因食品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2.2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2.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的特殊食品(疫苗食品)四大类。

3.克隆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异同

3.1原理不同

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3.2种类不同

克隆食品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是动物性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的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食品。虽然转基因植物性食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有关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却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被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被批准进入市场。

3.3安全性不同

不管是克隆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都是新生的食品资源,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颇有争议。

克隆食品可能导致早产、致畸或夭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这是许多人反对克隆食品的原因。伦敦遗传学家库兰博士说只要动物本身是健康的,它产出的奶也应该是健康的。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像转基因农作物的超级杂草问题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转贴于 中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篇13

(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100)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据世界粮农组织2012 年数据,苹果产量达到3 700 万吨,占到世界总产的65%,远远超过除我国之外所有国家苹果产量总和。然而,支撑这个庞大“苹果帝国”的种苗生产却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和发达国家之间甚至存在“代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以乔砧苗木为主,果园管理困难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由原来的乔化稀植果园向矮砧密植果园过渡,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方便管理、适合机械化作业、产量很高的矮砧密植园。而我们国家许多果农受“树大根深、根深叶茂”等思想的影响,还一直在进行乔化栽培,还一直在和果园密闭作斗争。

对策:在不断的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矮砧苹果生产,在北部寒冷地区可以发展B9、GM256、SH 系列砧木,在广大适生区重点推广M9-T337、NIC29、M26 等优秀砧木(图1)。

2 病毒病横行,产量、品质均受影响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我国绝大多数苹果园中的苹果树几乎100%带毒,一些果树甚至带3 种以上的病毒。苹果病毒病是一类特殊的病害,果树一旦感染,终生带毒,而且无药可医!感染病毒病后,会造成苹果减产20%~30%,果品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防止病毒病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许多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实现了全国苹果病毒病的脱除;我国到现在连像样的无病种采穗圃都很少,更别说无病毒苗木了。

对策:首先建立国家级权威的病毒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病毒检测和无毒苗木认证。其次建立国家级无病种采穗圃和砧木原种圃,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纯正无毒砧木原种和品种接穗。

3 有性繁殖,苗木变异很大

我们生产苹果苗木,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基砧,再嫁接品种或者中间砧,这其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生产上所用的海棠、野苹果、山定子等都是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在遗传上为高度杂合体,采用种子播种培育出来的苗子性状分离严重,同一批种子培育的苗木高低、大小、粗细大不相同,造成树体大小不一,果实品质差异很大,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其二,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些基砧的种子许多都携带有病毒病,通过种子播种后病毒病会传递给苗木并使果树终生带毒,这对生产无病毒苗木影响巨大。其三,少数育苗户为了降低成本,采用苹果籽培育实生苗,育成的矮化苗个体差异更大、退化严重和大量带毒。

对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砧木无性繁殖系统,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扦插、压条等手段进行苗木生产(图2)。

4 矮化中间砧苗木,一条歧途

苹果园从乔砧向矮砧过渡过程中,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矮化中间砧,一是矮化自根砧,我们选择了矮化中间砧,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的选择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都不相同,由此,引发一个思考,是我们的选择适应了国内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呢?还是我们走上了一条看上去很美的歧途?

仔细分析,我们当初选择矮化中间砧,是否受了传统思维“树大根深”的影响呢?是否受了“穷人思维”的影响呢?矮化中间砧苗木的根系粗大、根系扎的很深,从土壤深层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更强,树体更大和更强壮;然而,我们生产的目的是收获更多更好的果实,而不是枝条或者木材,二者是有区别的。这就类似于灌溉当中“浇地”和“浇树”的区别一样。再说说“穷人思维”,不选择矮化自根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根砧固地性差,需要设立支架,即每亩需多投入几百到一千多元钱,为了省钱,我们就选择矮化中间砧。然而却因此为将来几十年的果园生产埋下了很多隐患。这是标准的“穷人思维”,相对于几十年的果园生产,几百元到一千多元的支架投入并不是很多。

相对于矮化自根砧来说,矮化中间砧苗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主根粗壮,毛细根少。这种根系特点表现在建园上,苗木定植后成活率低、缓苗慢、前2~3 年生长缓慢;这种类型的两年生分枝大苗成活率更低,相关问题更为严重,乃至无法实现大苗建园。2~3 年以后,苗木的根系深深的扎入土壤,果树又会发旺,而这时正是果树进入初结果的时期,要求果树生长势相对缓和,这是一对难以调解的矛盾,许多果农因此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基砧变异较大,果树长势不整齐,果品差异大。

(3)基砧种子带有病毒病,难以进行无病毒生产。

(4)需要嫁接两次,生产工艺复杂,苗木生产合格率降低,苗木生产成本增加。

(5)营养运输不畅,中间砧苗木进行两次嫁接,每次嫁接都会存在亲和性的问题,同时养分运输时要经过3 个不同的植物体,笔者看到许多中间砧果树根部萌蘖特别严重,有的甚至每年都要清理1~2 次,这应该是养分运输不畅的直观表现。

对策:大力发展自根砧苗木,目前国内的M9-T337、M26、SH 系等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术已经成熟,为大量发展自根砧苗木准备了条件(图3)。

5 过度密植,苗木质量差

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我们国家许多育苗户往往采取超密种植的方法来生产苹果苗,其种植密度有时候达到匪夷所思的每亩2 万~3 万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知道,玉米每亩的种植数量大约是3 000~4 000 株,我们苹果树苗的密度是玉米的6~8 倍。国外的苹果苗木种植密度只有每亩2 000 株左右。

由于过度密植,光照不良,阴暗的环境促使苹果苗木产生了更多的生长激素,苗木长的又细又高,枝条不充实,难以抵抗早春的寒风和干旱,发生抽条在所难免。

对策:推进苗木市场优质优价,鼓励育苗企业稀植,培育优质大苗。一般来说,培育一年生苗木建议密度控制在5 000 株/亩以内,培育2 年生分枝大苗建议密度控制在2 000 株/亩以内(图4)。

6 追求速成,缺乏大苗

无论苹果种植者还是育苗户,似乎都充斥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实生苗、砧木苗、芽苗、速成苗,着急赚钱,往往适得其反。整个苗木市场,很难找到质量上乘的普通苗,更别说两年生分枝大苗了。当然,我们目前生产分枝大苗出现了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分枝大苗成活率不高、成活不发旺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受目前中间砧苗木根系类型的限制,这种主根粗壮、须根稀少的根系类型不易成活;(2)苗木包装落后、贮藏技术落后,造成起苗后、运输过程中一直到定植前苗木损伤严重;(3)苗木本身质量差,营养积累不足;(4)定植操作不规范,定植后浇水不及时等。

对策:在解决大苗建园技术瓶颈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引导,鼓励果农选用优质大苗建园,快速收回成本。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发展分枝大苗(图5)。

7 生产主体是小农户,必要配套不足,难以生产合格苗木

一个标准的苗木生产者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基本条件,(1)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的品种采穗圃;(2)具有一定规模的砧木生产圃(压条圃);(3)具有一定规模的展示园(展示品种和砧穗组合);(4)具有一定规模的苗木培育圃;(5)配套有苗木贮藏冷库;(6)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具有苗木生产经营资质;如果进行无病毒苗木生产,其要求更高。这些都是普通的育苗户很难达到的。由于先天的配套不足,很难生产出合格的苗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目前的育苗户连基本的品种采穗圃都没有,实际生产当中,品种接穗从普通生产园中采集,这样很难保证品种的纯正。再比如,我们绝大多数育苗户,没有配套苗木贮藏冷库,苗木贮藏采取假植或者全部土埋,这样对苗木损伤很大。

陕西省2014 年12 月召开的全省苗木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苹果苗木生产的主体是种苗企业。

对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入苹果种苗市场,完善配套措施,生产优质苗木。

8 监管缺失,市场混乱

种苗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棵树苗种植以后要持续生产几十年;假冒伪劣苗子,往往让种植户血本无归。种苗生产应该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监管。实际生产当中,监管往往缺失或者不到位,造成劣质苗子横行,市场混乱不堪。

对策: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9 种植户认识不足,一些部门搅局,劣质苗木还有市场

许多种植户对苗木认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习惯了定植5~6 年后才开始挂果的传统管理模式。由于农户认识不足,不愿意掏高价购买质量好的苗子,优质高档苗木市场需求量小,也就很少有人生产优质高档苗木了。当然,也有一些种植户,认识到苗木的重要性,满世界找质量好的苗木,却难以找到,只好自己育苗。

另外,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政府采购,在个别地方,基层政府部门拿到项目资金帮助果农建园,多种原因,往往采购一些劣质苗木免费发放给果农。客观上造成劣质苗木还有市场的特殊现象。

对策: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组织果农外出学习,开眼界、长见识,使果农充分认识到优质苗木的重要性;同时,做好一些助农项目资金的监管,好钢用在刀刃上。

10 贮藏落后,苗木损伤严重

我们国家苹果苗木贮藏绝大部分还是采用假植的办法进行(图6)。假植是几十年以前苗木贮藏的一种办法,贮藏起来费工费时,对苗木损伤大,而且环境条件难以调控。上部枝条容易失水或者发生冻害,苗木根系往往出现失水或者水分过多透气性变差沤根以及发生根部病菌感染。欧美发达国家苗木贮藏采用冷库贮藏,保持0℃左右的温度和100%湿度,苗木在贮藏过程当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开春3—5 月随时可以定植,可以避开倒春寒和春季大风(防止抽条),成活率很高(图7)。

对策:开展苗木冷藏运输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通过项目支持等方式鼓励育苗企业建立苗木冷藏运输系统。

11 没有包装,裸露运输

我们国家苹果苗木在销售运输当中是没有包装的,是裸露的,笔者甚至看到一些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为了装车整齐竟然将苗木的根系向外裸露摆放。这与苗木的价值和重要性极不相称。销售苹果时,4 枚、8枚、12 枚,配上几十元的精美包装,销售苗木时却什么都没有!国外的苗木一般都采用木筐、塑料筐或者纸箱包装,冷链保湿运输,所以才能做到长时间、长距离运输成活率依然很高(图8)。

对策:修订苗木包装运输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建立苗木包装运输规范。

12 缺少品牌,没有售后技术服务

品牌是区分优质苗木与假冒伪劣苗木的重要手段,建立好的品牌,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想要的苗木,苗木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图9)。在品牌建设方面,苹果苗木生产者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苗木和其他商品一样,也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售后技术服务做好了,才能充分发挥苗木的特性,使果农和育苗者取得更好的效益。在售后技术服务这块,我们目前做的很少,欠缺很多。

对策:开展苗木品牌建设,将售后技术跟踪服务作为苗木销售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 公益性研发不足,种苗生产整体技术落后

苗木生产为技术密集型生产,许多方面需要科研部门的支撑,比如像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砧木的选育,苗木病毒的脱除,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等。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全民经商浪潮的冲击,许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被迫中断。造成我国苹果苗木生产整体非常落后,与发达国家甚至存在“代差”。

对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研究。

14 育种者权益保护不力,没有理顺研发和生产的关系

篇14

一、重视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操作中,经常有以下几种模式:

先讲解后演示——例如,讲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食物中可能具有的某些成分。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一一加以验证。

边讲解边演示——在“显微镜的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物按照一定顺序,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一一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先演示后讲解——例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的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会很好。

二、重视操作实验,学生参与设计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听老师讲实验,看老师演示实验为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培养他们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中,从确定目的、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课上,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探讨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学生提出“温度、水、空气、光照、肥料”都是种子萌发的因素,接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生物教学不应该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上,广阔的生活才是生物教学最活生生的教材,它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课堂”,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我们对它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大面积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型人才。所以,应创造机会带学生到农户、田野中观察、记录,扩大生物学习范围,零距离感受生物现象,掌握生物知识,如在初一开设植物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城郊野地或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观察马、牛、羊、猪的蹄子,分辨它们是奇蹄目,还是偶蹄目动物,再如对鸡、鸭、鹅的趾和蹼进行观察,区别趾蹼的不同形态。当然,要保证课外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也要注意做好相关工作:实验前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的,指明实验的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实验的进展、指导实验的进行,但要放手让学生操作,不能包办代替;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分析成败得失,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条件许可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将心得撰写成小论文,进行评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开展实践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很多生物知识都可以为我们生活服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实验延伸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力开展实践性的操作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探索、创新精神。在这方面,常见的有培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等,例如,讲完“鱼纲”后,让学生帮助家长剖鱼,进一步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鱼的消化、呼吸系统的结构,讲完“植物群落”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加工栽种植物盆景,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等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等实验,不仅印证和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