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知识管理范文

高效知识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8 16:12: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知识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知识管理

篇1

作为客服中心的管理人员或客服代表,您一定非常清楚知识库是服务工作开展的必备工具。不过,您是否也已经意识到围绕着知识服务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您实现客服中心的高效运营?让我们先看看当前客服中心运营管理面临的几个关键挑战:

如何体现客服中心的价值?

客服中心往往是作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看待,无法产生实际的市场或财务价值,企业高层虽然口头上重视呼叫中心的存在,但因为无法衡量其具体价值而无法提升对客服中心的支撑力度。如何保持客服代表的工作稳定性?

新一代员工比起老一代员工更注重工作环境、注重个人的价值。产业扩展,带来员工的高流失率,由此导致招聘成本、培训成本高涨,服务质量下降。

如何发展新的服务模式?

客户对服务要求的提升并不仅仅限于服务质量,而是希望有更多的服务方式,如自助保障等。客服中心需要考虑如何快速有效地部署新服务模式。如何面对新渠道所带来的挑战?

邮件、即时通信、短信、微博等新服务渠道不断产生,客服中心在充分利用不同渠道服务客户的同时,该如何保持渠道之间的信息一致性,才能避免渠道信息冲突所带来的客户困扰?

二、知识管理对运营的影响

无疑,上述的挑战有着各个方面的影响,如流程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奥妙,就是客服知识管理在客服中心的运营管理中,也可以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联想服务部门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

当联想的客户通过电话、网络享受轻松、快捷、愉快的服务时候,我们是否能够体会到客服中心的价值,其实并不是在于给企业带来多少的新增业务收入,而是终极的客户服务体验,以及高体验所带来的客户忠诚度和客户口碑。而这些良好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知识的价值!

其次,员工高流失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业务复杂、服务场景复杂是绝大多数客服中心的真实情况,很多客服代表因为难以忍受这些压力而离开了呼叫中心行业。试想,我们是否可以为客服代表营造一个略为轻松的服务环境?除了流程优化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在于知识库的设计和优化:比如让知识内容更容易发现和理解;让知识内容更加全面和精确;让知识内容融入到工作场景中而不需要时刻让客服代表靠个人绞尽脑汁去应付电话等等。

第三,新服务模式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知识支持,比如前面提到的客户自助保障查障服务能力,客户登陆网页去登记故障情况时,首先需要对自身的设备应用情况作一些基本的判断,判断得越准确,保障后续的处理就越便捷。判断需要基于完善的知识准备。

第四,当各种新的服务渠道出现的时候,如短信、微博、emall,大多数客服中心在各个渠道下建立起了独立的知识库系统,导致了各个渠道之间的信息呈现严重的不一致性。当客户分别通过两个渠道获取资讯而发现两边的信息不一致时,那种感觉确实是非常的糟糕。由此当企业采用更多新型渠道服务客户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工作是建立统一的知识平台,分别服务不同的渠道客户,并保持知识的一致性。

最终,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观点作一个总结:知识管理在多个层面上,除了为客服中心的标准化服务提供支持外,更能够为客服中心的高效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客服知识管理的重新认识

客服中心面临的挑战要求着客服中心的运营人员需要重新看待知识在客服中心运营管理中的角色。过去,虽然我们还是会认为知识库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是,我们并没有把知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根据近年在客服中心的研究经历,笔者对客服知识管理在客服中心运营中的角色作两个分析:

1 客户服务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服务的过程

客服中心是客户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客户向企业发起服务诉求,企业向客户提供解答和帮助。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个知识服务的过程,即企业是通过向客户转移知识来实现服务的价值。

为此,客服中心必须成为一个丰富的、合格的知识体才能够胜任桥梁的角色。可以说,企业服务的每个方面,都蕴含着知识在其中,如客户故障申报,需要对客户的故障进行描述、判断、分类、转移,每一个工作环节,越丰富的知识,意味着越好的服务质量。

2 客服中心为客户、员工和服务渠道提供的服务,通过知识来实现

客服中心需要向客服代表和其它服务渠道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例如:

・帮助客服代表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知识

・帮助客服代表更快地掌握知识

・帮助客服代表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含义

・帮助客服代表进行知识的比较和选择

・帮助客服代表更快捷地解决问题

・帮助新型服务渠道的知识建立

・等等

四、客服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

从客服中心的建立,到当前动辄上千客服代表的规模化运营,客服知识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知识库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客服中心已经建立起了专门的知识库,用来存放有关的知识文件,不过这个时候的知识库还是一个简单形态的知识库,在内容的丰富性和使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包括:

・以附件方式或静态网页方式保存知识;

・知识库的内容仅包含常规性的知识;

・有分类但维度单一;

・不支持搜索功能或仅仅支持关键字搜索;

・知识库附属于客服系统,只为服务座席开放权限;

・没有知识的修订记录、版本管理。

目前还有很多客服中心的知识库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知识库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知识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渠道的知识平台,客户服务代表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知识库,并具备了诸多知识交互,大家可以对知识进行评价和修订。高级阶段的知识库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跨渠道统一平台

・语义搜索的应用

・知识交互性能力

・知识标签和知识关联性应用

・知识的可阅读性和可理解性大大增强

・等等第三阶段:知识深化应用阶段

这个阶段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客服中心的核心能力,知识贯穿在客户服务运营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新产品的,新员工的上岗,还是新服务模式的创建,知识都成为关键的要素来实现E述的目标。知识深化应用阶段的特征包括:

・知识管理贯穿了客服中心服务管理、员工管理的整个过程,并成为关键要素

・客服中心成为一个知识型机构

・按照国际通用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内在化管理

・全员参与

・知识的客户化应用

・等等

五、客服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今年,随着客服中心对知识管理的日益重视,知识管理呈现出几个显著的发展特征。根据对国内外客户服务管理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总结,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趋势,具体如下:

・智能化:

知识处理的智能化正随着中文智能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在客服知识管理中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过去知识的发现只能通过预设的“关键字”来完成,而现在全文搜索技术、参数搜索技术、知识聚类技术、知识关联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等开始为客服中心的知识管理提供帮助。智能化的手段不仅帮助客服代表快速获得相应的知识,也直接用于客户的对话沟通,通过理解客户的语言而推荐相关的答案给客户。目前联通、中国移动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为客户提供知识服务。

・客户化:

服务知识不仅被用于内部人员,也开始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比如中国电信建立了客户版知识库,采用客户化的语言,给客户提供支持,实现服务分流,降低服务成本。知识的客户化,即包括客户直接通过电子渠道获得知识,也包括知识语言的客户化。

・傻瓜化:

员工流动性以及知识的复杂性,导致了知识应用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知识的傻瓜化。通过知识脚本的处理和引导式场景的建立,帮助客服代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并在工作中顺利地使用各种知识,避免需要大量的记忆才能掌握客户的不同服务要求。比如香港1823市民热线的知识服务,就遵循了上述的方式,使得一个高中学历的客服代表可以在短短日期的培训后就能够胜任客服代表的工作。

・场景化:

过去我们大多数的知识是通过目录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种方式的问题是知识点太多,难以形成记忆和查找。为此部分客服中心开始通过服务场景的建立,帮助客服代表依据不同的服务场景快速获得知识支持。

・客户及全员参与:

知识管理的工作不仅仅限于专职的知识管理员,而是跟使用者有密切的关系。为此,一方面客户可以参与到知识的提供者行列,如帮助去回答其它客户的提问;另一方面客服代表在工作中会产生各种新知识的需求,如某个客户一个独特性的解答,通过客服代表对该知识的整理和分享,可以让每个客服代表参与到知识产生和知识质量优化的过程。

・多渠道融合:

各个渠道分别建立知识库显然是不合理的,一个统一的跨渠道知识平台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多个领域开始得到实施。多渠道知识融合的难处是在面向不同渠道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知识展现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

・前后台知识耦合:

客服中心是企业的前台,网络部门、IT部门是企业的后台,客服知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后台,并与后台的诸多工作有紧密的联系。如客户投诉的处理,投诉的最终处理往往会跟后台部门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客户投诉相关的知识既需要应用在前台部门,也需要应用在后台部门,以实现两个部门之间更为顺畅的工作合作。

六、优化和实施客服知识管理的建议

为了实现知识管理在客服中心高效运营目标的价值,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知识管理团队是基本的保证,尤其是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客服中心是否能够最终发挥出知识管理的价值,取决于知识管理团队的努力。具体如下:

首先,客服中心需要对知识管理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并进行客服知识管理的规划工作,即分析中心当前的知识应用现状水平,找出知识管理提升的要点,并按照时间和投入资源因素做好整体的规划性工作;

第二,充实当前的知识管理团队并给予足够的培训和技能训练,使之能够胜任客服知识管理的工作;

第三,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价性指标,如知识的准确率、知识打开的速度等,用以评估知识管理的实际效果,这些指标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客服中心的主管更快地认识到知识管理实质上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第四,与技术部门合作,升级或改造现有的知识库系统,按照新型知识管理模式去搭建客服知识管理平台;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Abstract:Knowledgemanagementoccursafterhumanbeingsentertheeraofknowledgeeconomy.Atpresent,theserviceoflibraryliteratureinformationhasreachedthestageofknowledgeservice.Itiscriticaltoraisethelevelofknowledgemanagementinuniversitylibrariestomeettheneedsofteaching,training,consultingandscientificdecisionmaking.

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iterature;informationservice;knowledgemanagement

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逐渐从原始文献层面突破到知识单元层面,这一变革不仅将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运作方式。本文从分析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知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知识管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产生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之成为资本确立下来。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出来的,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2],但从各种不同中的表述中,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在组织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科学,目的就是在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时最充分地利用知识的成果。知识管理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来服务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从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

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接受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

高校与高校图书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把信息资源转换成读者需要的信息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头脑里产生了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积累。如何将这些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被多功能的集体所拥有,通过知识中介,促进知识创新,形成智慧,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根据知识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检索、改善知识环境、管理知识资产。

(一)知识库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首先得创建知识库,而创建知识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在馆员的中介作用下,能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院系领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我们知道,大多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系统包含有一个提供有关图书馆运作与读者活动信息的部分。这类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显性的组织知识,用来说明服务,引导运作,或衡量目标的实现。例如,当这些专题数据被加到原有数据库时,专题数据库就产生了。这些资料加上流通与网上评论就可以为潜在的读者提供传播信息的提示。以上情况说明,作为一体化图书馆系统日常搜集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信息、共享信息,以改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现有资料创造知识,就会增加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价值。同时,外部的知识库也可以用来达到组织目标。几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在发表学术著作时选择了质量为上、而非数量为上的标准,通过图书馆信息来决定他们将在哪一种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理论与研究知识库的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参考服务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二)知识检索

在创建知识库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改进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用来改进、检索和传递组织知识的,它往往是通过创造专家网络来实现的。这个网络是由个人与他们需要的专家组成,进而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的集合体。一种方法是由来自几个高校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网络,他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另一种方法是创造黄页。按照专家各自不同的特长,分成几类。除此之外,组织内部交叉培训,或与其他部门互相交换也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来改进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以加强知识传递。虚拟图书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比如有选择的信息流通与有选择的文献传递。另外,研究咨询人员也会把研究团队的知识与虚拟图书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确认有用的研究信息,并把研究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技术创新能改进知识过程。如英国石化成功运用电视会议,减轻维修人员的体力,提高维修效率。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早在1990年的组织活动中即把E-mail当作一项战略资源来对待,结果使他们的组织效率大大提高。[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时效性要求高,针对性强。如果不能即时地根据用户所需输出知识,那么,不仅会让创建的知识库失去价值,浪费资源,而且将会给教学、科研乃至领导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多角度的检索点,使之具有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的检索系统。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搜索、浏览、下载、运行等应用服务。[4]

(三)改善知识环境

创建知识库、构建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之后,还必须改善知识环境。馆员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环境。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的关于读者的默契知识能够被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所分享,那么就会出现更有效的图书馆主页。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支持这种知识的环境,管理人员必须在员工之间创造有效的联系方式,必须能够提供信息资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是改进知识环境的一个好例子。它除了向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有效链接外,还支持数字信息、出版项目在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整个组织传递文件的过程中提供接口。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电子出版项目都在这种合作性环境中受益。同时,图书馆还可额外获取内在价值很高的信息源。[5]

(四)管理知识资产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每年都对它们的知识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但在审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登记物质财产和容易数量化的活动,而对它们的知识财产获得的最大回报,却没有审计过。对于如何评估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评估存在于他们活动过程中及产品中的知识价值,如何评估它们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的与日俱增的信息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如日本Kao公司和夏普公司就开创了一条创造与利用组织知识的途径。[2]这两个公司都定期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讨论资源重新配置,然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决策。

三、结语

在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首先,知识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目标改变了,知识管理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从读者的角度讲知识管理则活跃得多,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更容易开启对话。第三,传统图书馆试图要求每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而知识管理则是要求工作相对集中并且有选择性。第四,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时间价值,这也是过去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

传统的图书馆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一直都在努力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的甚至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相对于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言,其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当人们对寓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中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继而由此展开的工作便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图书馆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0-25.

[2]李伟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CHARLETTOWNLEY.Knowledgemanagementandacademiclibraries[J].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2001(1):16-20.

篇3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流程 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数据和技术的快速增长,触发到有用信息的数据,被称为知识的转化。如今,人们都知道的知识和样式获取,识别,捕获,保存和利用它的价值,让知识可以共享,而不会失去它,换句话说,知道如何管理知识。知识管理术语就这样创建了。

知识管理作为管理设备增加了知名度,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有担忧知识管理是否只是一种时尚,研究人员和学者一直在争论其风行之类的特性。Stankosky表示知识管理肯定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因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来临了。

虽然知识管理是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大部分都是非常相似的。根据Rumizen所说,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所需要的知识组织成功创建,捕捉,共享和利用。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人存储知识培训,经验和非正式的网络,朋友和同事,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对象,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或探索的机会。从本质上讲,我们把事情做好,知道答案或知道别人谁做成功。知识管理组织制定的方式试图认识和归档均来自各部门或院系的员工,并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内的知识资产即使从其他组织有着相似的区域是一个过程利益或专业化。作为信息和知识资产转化为坚持价值的过程中,它也被定义。它连接的知识,他们需要采取行动,当他们需要它的人。知识管理关注的是作出正确的知识提供给合适的处理器,如人或电脑,在正确的时间在简报上以适当的成本。通用的知识管理知识可用于一个以上的个人,如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分享它。知识管理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在高等教育机构才刚刚开始。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分享知识的举措,高等教育机构从而实现业务目标的价值。

二、知识管理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是总结了以前的科学著作中的数据,并进行总结。

三、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果

知识开始作为原始数据和数字。例如,教育机构智力的市场价值。同样,上下文中所说的数据就是特定高校的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很容易捕获;大量的数据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方便的检索到。只有当信息经过经验判断才能变成知识。知识仅仅是可以操作的信息,这使我们能够预测,偶然的关联或是预测决定。知识管理已经存在并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几年前才被人们认可。

知识被企业视为最重要的资产。这是假设每一个经验是可重复使用的,表示可以被其他人重复使用。一种比较普遍的认定认为知识主要有两种:显性和隐性。显性知识是文件信息,可以方便使用的。它可以是正式的,共同的语言。隐性知识是指知识嵌入在组织中的人的思想里的。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组织中的最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但是几种不同种类(电子的和纸制的)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对组织来说“他们知道什么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组织教育机构也不例外,都有固有的以某种方式存储、数据和传输知识。现在的问题是通过知识资本的有效利用,什么价值加入到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案重点是如何应用并利用诀窍嵌入到工作中。知识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提供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

组织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知识工作,是认真审视自己的过程,着眼于改善他们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这样思维,应该见效:开发基本过程的能力;寻找缺少的量度;考虑标杆;扩散内部知识和实践;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解决已知的知识缺口;检查和检验假设;隐显;学习故障。

所有组织都以某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存储、进入和传输。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价值加到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知识资本有效利用。高等院校有着重大机遇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支持他们的每个使命。在目前的高等院校,科研是知识的创造和传播的关键。高等院校不再只给学生提供知识,还有对知识的运用和沟通以备将来使用。因此,当代的海外高校已经适应了知识型社会的角色转变。

四、知识管理研究分析

知识管理的概念是极其复杂的,要进行简单的界定很不容易。正如Ackoff所说,数据被定义为符号表示属性的对象,事件和它们的环境。观察他们的产品,但都是没有用的,直到他们在一个可用的,相关表格。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功能性的,而不是一个结构的差异。摘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开头提出的问题,如谁、什么、何时和多少。信息系统生成,存储,检索和处理数据,因此,可以说,信息来源于数据。另一方面是知识上的“诀窍”(而不是知道是什么,或不知道谁),是什么使信息转化为指令的过渡可能。知识可以由传输,指示或从经验中提取。这意味着数据的符号(例如数字,字母或字母的形式的话),表示对现实的东西,但除非投入的背景下,通过某种形式的问题,他们不给任何意义。你这样做只是把它变成某种上下文,它成为信息。另一方面,知识是你的能力,使用这个信息转化为执行特定任务。

有两种类型的知识:一个是显性知识,它可以表示文字和数字的形式共享数据,科学的配方,产品规格,手册,普遍原则,等等。这种知识可以很容易地传送个人之间的正式和系统。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形式化,很难与他人沟通或分享。主观的洞察力、直觉和预感属于这一类的知识。此外,隐性知识是深深地植根于个人的行为和经验,以及理想、价值和情感他或她拥抱。知识源于个人,但它体现在团队和组织。在一个组织中,显性知识的例子是策略、方法、流程、专利、产品、和服务。隐性知识的例子在一个组织是技能和能力、经验、人际关系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和想法。

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数据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强调生成、捕获和分享信息知道和整合这些商业行为和决策为更大的组织效益。“Maggie Haines, NHS所长。“创建和后续管理的环境,鼓励知识创造、共享、学习、增强,组织和利用的利益组织和它的客户”Abell & Oxbrow, tfpl Ltd, 2001。“一个组织的能力来创造新的知识,传播到整个组织,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Nonaka & Takeuchi, 1995。“知识管理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公司纪律和一个新的方法来识别、利用和剥削的集体组织信息、人才、专业和技能。”Office of the e-Envoy, 2002。ASTD的高级主管布兰和马克认为“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本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运用等一系列相关过程进行明确、系统的管理。”巴士认为“知识管理是指将智力成本和信息资源回报最大化的策略和结构。知识管理依赖创建、收集、共享、整合和再利用知识的文化和技术过程,其目标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来创造出新的价值。”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Stankosky描述知识管理的四大支柱为:(1)领导;(2)组织;(3)技术;(4)学习。HE机构表示,将知识业务因为它们参与知识创造、传播和学习。HE学院的目标来准备新一代的技能、文化和科学素养、灵活性和批判性的探索能力和道德选择必要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知识管理体系投放市场的时候,他们可以从中吸取他们的同行在企业部门的教训。一些要点有:制定战略。在做任何其他事情之前,确定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组织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成功的金融测量和信息技术支持。认为技术是一个推动力量;寻求高层的支持,使有人相信有利可图,然后倡导实施;选择一个试点项目,选择一个具有高冲击的组织,而是低风险以建立信誉;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定义过程和角色和激励团队的试点项目;实验结束,结果评估和改进行动计划。

当前高等教育机构承认他们的智力资本的价值对他们继续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一个机构的知识管理是其文化的信仰、价值、规范和行为,都是独一无二的组织,非正式的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五、研究结论

高校有重大应用知识管理实践的机会来支持每一个部分的任务从事教育公共服务的研究。一个机构广泛的知识管理推广,可以导致指数倍数增长,分享知识不仅是显性和隐性,和随后的福利。知识管理的技术和技术的使用在高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利用知识资本,组织的性质变化变得更加有效。如果能有效的完成,它将会有更好的决策能力,减少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学术和行政服务能力,并降低成本。

(作者: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Learning Theories, Global Media Publishing, (2006), Section 10.

[2]乔春英.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模式[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DJ. Cranfield, J Taylor.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 UK Case Study. J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6 (2) (2008), pp.85-100.

[4]徐欣.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李雪斌.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整合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赵忠华,邵武杰.高校内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08年06期.

篇4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运用相关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具体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图书馆的各种文化资源实行有效的配置,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群不断发展的文化信息与知识需求,最终提高大学图书馆各项服务质量。当今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传统图书馆很难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其在信息管理中侧重于知识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显然已经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相脱节。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有些高校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不完善、多采用人工管理等,工作效率降低,这给学生与老师对图书、信息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高校要勇于改革创新,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有效模式,促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现状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不完善

有些高校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机制规定知识管理,有些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不够,在知识管理方面比较疏忽,只是负责日常工作。其实,图书馆中系统的知识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准确获得资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多采用人工管理

有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多采用人工管理,高校图书馆所包含的图书资源众多,纸书占据很大面积,虽然有固定的编码目录供人们查询,但寻找想要的书籍还是十分不方便。归还整理书籍多采用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导航局限于一定环境中

知识导航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知识导航仍然处于点或线的导航中,局限于一定环境中,不能系统而全面的提供给读者全部信息。久而久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受到阻碍,从而影响读者阅读和查阅相关知识。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现状,有关高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促进读者学习。

(一)机读信息服务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有关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提供机读信息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将图书馆中的资源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归纳,建立一种多元化、数据化的知识定位、获取和反馈系统。读者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进行准确定位搜索目标书籍和知识,从而有效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建立内部知识网络

有关高校可以建立内部知识网络,方便学生之间信息共享,方便图书馆内部人员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例如,图书馆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网络显示人力资源状况、员工联系方式和工作情况等,方便领导对员工进行正确管理,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也可以建立一个评价网页,员工可以通过这个网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缺点,促进自身改进。

(三)学科馆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学科馆员是指具备某一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具有图书馆情报和信息专业知识技能的专门的图书馆员,他们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信息资源分布状况,且要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动态。因此,有关高校图书馆应该赋予学科馆员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学科馆员可以联系一个学院的领导或者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带领他们了解图书馆知识管理,熟悉资源分布情况,提高自己的知识管理水平。还有就是可以建立一支学科馆员队伍,对图书馆进行综合知识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一种先进的服务环境,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

(四)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有关高校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参考咨询团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建立一个咨询网页,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解惑,促进问题的解决。然后将读者的咨询问题一一展现出来,方便以后得读者知道和学习,从而可以自主解决问题。

三、小结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图书馆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知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与生产要素,只有对其更好地加以利用才能实现增值;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才能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竞争力,这些都是现代图书馆必须突破认真思考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提供一种机读信息服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建立内部知识网络,促进信息共享;赋予学科馆员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解决问题等。相信有关高校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读者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韩喜运,董翔.西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0,(4).

[2]杜红英.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备条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3]范兴坤.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升级的方案选择[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4).

[4]刘娟琴.对图书馆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

[5]吕秀莲,朱艳华.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1,(1).

[6]陈清华,刘池阳,王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实践[J].情报杂志,2003,(2).

[7]程玉梅,贺红菊.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模式——“博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08).

篇5

[论文摘要]图书馆要由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即实现管理模式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知识领航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与其它行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知识管理的具体服务。本文指出,通过高校图书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提出新的管理机制的设想及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图书馆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图书馆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图书馆在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开始对知识进行保存、组织、管理、挖掘、传播和利用,但它并没有最先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二是分类法的发明是图书馆对于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分类法的发明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网络和纲目,从而使无序的知识有序化,分类法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基础,其本身也是一套知识体系,它是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是管理知识。提高对组织知识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主体的性能,这种性能又最终体现在对社会知识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可见,管理社会知识产品是图书馆外在的职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图书馆组织自身知识的创新,从而推进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建成学习型组织,有助于利用组织知识实现管理学意义上的知识管理。

1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知识管理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1.2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知识管理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基本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信息和知识整合的新知识创造和应用新技术的开发,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3知识管理能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员工及读者头脑中存储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1.4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将人看作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把开发馆员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强调团队精神,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统一,让每个馆员都意识到知识和能力对他们担负重要工作的价值,不断增强馆员科技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建立

2.1建立将内隐知识转换为外显知识的机制

显性知识是以文字、图像和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有形的文献化知识,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隐性知识依附在人脑和心理结构中。传统的图书馆和情报管理是以保存、积累和传播显性知识为基本职责的,隐性知识及其显性化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应有重视。作为知识管理工程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新闻出版、科研教育、图书情报等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图书馆在做好显性知识保存和传播的同时,可以发挥出其他文化部门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2.1.1提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平台

图书馆集中了国内外最全面最新颖的图书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和编目,使其变成系统的有序的文献资料库,提升了其有效性和完整性;随着网络体系的完善,各个图书馆之间实行集约化和共享性管理,则更能满足人们对广博和新颖知识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将专家学者报告和研讨的主题及内容用简报的形式向读者出来。

2.1.2发挥知识领航的功能

图书馆传统的知识领航功能主要体现在编制代表各种知识分类方法的图书分类法,读者可以通过卡式或者微机索引查询所需要的同类图书期刊。这种领航作用虽然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快捷地查找到相应的文献,但是毕竟属于外在性的、粗线条的。在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图书馆发挥的知识领航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印新书推介、新论集锦等专栏,向读者介绍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新观念、新思想;举办新书评价会和研讨会,把作者、评论家和读者召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可以把学术交流和文化旅游观光、讲学结合起来,促进跨民族、跨国界的学术交往,使图书馆成为学术思想集中和扩散的中心,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思想潮流。此外,还可发挥远程虚拟教育的功能。

2.2建立让图书馆员工愿意主动分享知识的机制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关于人的管理,而不是关于软件、文件或笔记的管理,因为人是图书馆中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领域的象征。事实上如果人没有在图书馆中充分利用知识,那么即使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型人才的图书馆也是无法持续下去的。然而我们知道,财富的创造发生在无法控制和看见的领域——人的大脑里(隐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有好的方法激励员工将智力资本贡献给组织。激励的方式很多,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恐吓管理是无效的,知识工作者受成长的激励才会自觉地为组织做贡献。

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个积极地组织环境和良好的自我环境,有利于自我激励。因此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明确知识工作者的职权和责任,以企业员工知识管理为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了解专门知识在公司的位置;②了解哪些人属于o0uecdve型人;③了解知识在公司内部的运用与传播发现并跟踪公司中的关键知识;④查询丧失或得到一个关键知识或知识员工的原因;⑤提出关于特定项目的文件和其它载体;⑥制定培训计划、招聘新员工的计划;⑦获取关于客户和解决问题等轶事信息资料。

2.3建立完整的知识传递,促使图书馆向知识管理型转变机制

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要转变管理观念,改革管理服务模式,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对知识的采集、加工、交流、传播和共享,实现知识的转化、应用和创新,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知识服务,实现科技创新。

传统图书馆进行信息管理,核心任务是将进馆的文献资源用揭示其内容或形式的数据表示出来,将数据有序化,并提供给读者检索利用。采编部门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部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提出了“图书馆学新五律”,即:(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这些变化使图书馆由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由序化数据变为序化知识。信息开发部门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部门,图书馆质量评价标准也由收藏齐全转为利用率和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满意度。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3.1以人为本,构建激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校图书馆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体制,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图书馆员扮演的是知识导航员、信息顾问。因此,我们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馆员的素质,构建具有激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1)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建立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机制、培训机制、竞争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这种机制,创造了一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平台,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引导知识创新。

(2)在全馆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加强相关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传统上,图书馆采用的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层级较多,分工明确。这种组织结构中的知识传播相对缓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知识的损耗和扭曲。因此,图书馆必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保证隐性知识良性循环,有利于团队成员的知识创新。

(3)要加大对图书馆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要为职工的学历、职称、专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图书馆进一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2加强知识整合,创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的知识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即知识信息集成管理。以往的图书馆总以“占有”馆藏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他们把采集的信息资料集中到自己的图书馆这个物理空间。而用户所需并获得的文献也仅局限于它所达到的这个空间。现代图书馆追求的则应是“信息资源的集成”。也就是,将不同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技术链连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的环境,然后将所集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以供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知识的提供和有效传递,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因此,构建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专业特色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灵魂。所谓特色,就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作用下事物的客观显示,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同类事物的比较。图书馆在长期建设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献收藏,故数据库的建设也要突出其鲜明而浓厚的专业特色,建立能反映本院优势的特色数据库。其侧重面应放在建立极具自身专业特色的全文专题数据库上。

3.3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

知识共享就是使团体(或组织)内的全部知识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再生产和创新能力。网络技术发展使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变得更加容易、更有成效,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网络平台,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如建设高校图书馆网络,利用E—mail等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首开全国高校网络图书馆的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该网络图书馆覆盖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这6所高校的学生等于1人拥有6家图书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阅所需图书,或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多样化的传输手段获取期刊论文,对于传统的限于手工操作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建立高校网络图书馆计划,这是跨越校区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3.4加快知识产权化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受众面广、方式多样,既开放又复杂,是一个系统方程。图书馆在信息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化的利用和服务过程中都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也就是说要想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关键就是要维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显性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从而打消顾虑,主动放弃对知识的“垄断”,实现共享。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将知识产权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当隐性知识拥有者一旦将知识显性化,就应立刻确定原拥有者的产权,再通过激励手段将其置换为公共知识,使个人与企业共同受益。高校图书馆为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完善共建共享管理体制,实行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要协调知识责任者与知识使用者,图书馆与出版界、传播媒体及其他网站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既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又免去共建共享过程的各种困难和麻烦,同时有力地保护共建共享自身信息资源体系的知识产权。

知识管理是图书馆适应时展要求,为适应日趋加剧的竞争环境而提出一种划时代的管理模式。把知识管理引入高校图书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自身管理及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将促进图书馆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篇6

一、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和“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而这两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时会造成一定的认识困难。从源头上看“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源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个过程,一个人通过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表达出来、分享出来,促进和培养个人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在对于知识管理进行拓展研究中,学者丰富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知识管理的特征和方式。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国内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理解尚无较为全面的解释,但是部分学者在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时。把知识管理看做是人的管理,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着显现知识资源管理和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方面。而从知识管理涉及的要素可以将知识管理划分为三个具体的方面:技术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组织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资源主导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2.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1) 以知识资源和管理方式为基础,主要包含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并且将资源和具体的知识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开展知识管理活动。(2)以人为本管理核心。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是人,所以管理过程中,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个性需求,发挥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3)以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校图书馆施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知识的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4)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相对固定,并且由于其读者大多属于高素质人才,对于知识管理的诉求较高,在开展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适用性。

2.2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原则和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管理以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以及创新原则密不可分,构成统一的整体,并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操作。(2)积累原则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是对于积累的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交流原则是知识的动态流动;创新原则是维系和推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纲领,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主要有:(1)个体目标――满足个体信息需求。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限,其主要的作用是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它是学校教育职能和科学情报的重要传递者。(2)组织目标――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学习和协调能力。通过学习型环境的形成,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和完善服务,并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习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理结构,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3)总体目标。推动人类知识社会进步。知识是成产力,是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1.理清管理思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实施高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实践活动。所以应该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把“知识”作为核心管理,实践过程要以知识为核心。(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图书管理员,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引导读者参与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3)知识管理离不开集体管理,所以不能依靠个人的主观管理,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4)知识管理以文化为依托,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5)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上看,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知识管理能力,针对实践过程的问题,也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2.规范技术流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 保障成熟应用。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保障设计环节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操作性,减少设计环节的欠缺和不足。例如,对于个性化程度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等要尽量的避免和修正。尽量采用相对成熟的系统应用,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的实施效果。(2)加强技术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技术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采用集成创新的手段,对于用户需求进行改进。(3)规范化设计。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应用中,规范化设计便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加强规范化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

3. 规范管理流程,增强对管理过程的掌控

(1) 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图书馆的群策能力和集体参与能力,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打破以往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要实现管理模式化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加快管理体质变革。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只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组织,提高组织的创新性和活力。(3)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管理目标重新对于实践流程进行理顺实践流程,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的具体困哪,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操作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保证知识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 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1)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切实满足针对需求,改变学科馆员的部门监管方式,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秉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并且树立“馆员第一”的思想,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知识管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2)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共享知识库。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面向社会建立图书馆基金会,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流,以及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彰显自身的价值。

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信息技术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所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有(1)知识管理智能化。摆脱传统的数据处理,而是采用更加成熟的人工职能处理方式。(2)知识管理集成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促使知识管理的集成化技术不断加强,并通过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对于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弥补和修正。(3)知识管理个性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2.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快

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过程嵌入到组织结构中,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的革新,从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工作充满挑战和活力,从而营造更好的管理氛围。

篇7

论文摘 要:随着知识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界也开始重视利用这一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怎样做好知识管理,这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知识资源。本文就教师怎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论随之诞生。它强调对于知识的共享,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界的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这一理论的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界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自从它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做出应有贡献。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情势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又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科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校已有办学风格、特色的传承者;教师还是办学特色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教师还面对着来自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普遍有较大改善;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思想比较活跃,普遍掌握计算机知识,获得的信息量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首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做好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战略。教师要认清时势,看清社会发展大势,明了学校发展趋势,将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效率,做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教师的自主时间较多,因此,很容易养成低效拖拉的习惯。教师要掌握快速的知识获取方法,高效的研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文件管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有不断地累积个人知识资产的需求。要不断地更新和快速地积累个人知识,因为社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教师怎样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呢?

(1)有目标地学习。现今社会,信息发达,信息爆炸未必等于知识爆炸,要避免信息发达而知识贫乏的状况。要明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由what、Who、 where、 when等要素构成,知识以How,Why的形式表达。信息社会,仅仅存储资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才是意义,能够被利用的信息才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运用知识去工作,去达到目标、实现价值。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找到专家、权威,找到他们,争取能够跟他们交流;还要多关注教育类媒体,学习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搜索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需要认真学习。

(2)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系统的知识架构,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目的是有效地存储知识和查找知识。我们需要管理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②通讯管理,我们的书信、电子信件、传真、聊天记录等。③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④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⑤文件档案管理,我们的教案和各类总结等等。我们应将撰写教后记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教后记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教师们对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注意与管理,将使我们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甚丰。

(3)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以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我们教师也要学会推销自己,信息社会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你,是与别人协作,取得别人的理解、信任的前提。建造自己的人际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学习是其它方式不可代替的,人际交往中学到的多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多与人交流。

(4)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发挥知识的价值,“知道”不能代表已经拥有知识,只有能说出来,而且能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知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显性知识的表达可以树立专业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教学计划、课程发展、活动设计、班级经营、师生互动、教学评量,以及教师活动等资料;实录性资料如相片、录像带、录音带与书面记录等,也都是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此档案更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而发现个人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分享与交流的知识。它可以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成效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要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整个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摒弃官僚作风,切实地为教师着想,加大相关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当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师都投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中去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作为群体的教师在其中会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赵振红.论教师实践知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8日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由彼得·德鲁克1988年提出。作为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被学术界接受,但尚未形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各国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从众多定义中,我们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但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与应用。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知识传播、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与动力,知识转移的畅通与否和质量高低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关注、对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担当信息知识整序、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跳出以往单一的文献服务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方式的尝试,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先进思想,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全社会对知识资本的旺盛需求。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常规的书籍文献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图书馆不能因此回避时代对其提出的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必须引进先进的知识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对所收集的馆藏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整合,形成高精度的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的知识,增强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简化服务流程,使得所提供的知识能够及时地到达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起步,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望的程度,都不同于以往。高等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机构,高校图书馆主要的用户大多数是知识型人才,对于这种特定的用户,图书馆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够准确的捕捉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够有效地和用户沟通,并将用户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所以高校图书馆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尤为必要。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重方式与方法。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要注重人的能动性,使“人”与“技术”有机结合,合二为一,最终达到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

(一)引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空前的信息爆炸,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个新的挑战,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服务。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快更新设备,利用导航库技术为教学提供专题服务,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用信息推送技术为高校的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图书馆员要主动与科研人员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专题化知识服务;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配备符合现代图书馆要求的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存贮设备,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硬件基础。

(二)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库。知识管理是建立在广大的知识库之上的,没有专业的知识库就无从谈起管理。全球学术机构知识库1,366个,美国339个,我国仅23个。根据国外机构知识库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率先实施,结合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部门合作建设教学机构知识库,结合大学科研项目与科研部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知识库。在筹建这些知识库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知识库是高效服务的有力保障,因此建库、入库一定要遵循即“严”又“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入库机制,指引各个知识库的创建,使各个知识库在创建之初就做到既是独立的又有相互的关联,相互诊释,相互应知,通过不同的服务途径,不同的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但是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再先进的设备,再先进的机器,如果离开人的参与活动,信息的交流,那也只是摆设。所以,知识型团队组织是开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先锋队,是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力军,组织团队的建设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需要柔性、灵活,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础,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图书馆各职能部门依托部门优势做好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并加强图书馆馆员培训,让每一位馆员努力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和共享技术等,为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提供软件的支持。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知识组织各部门、各团队、各成员既分散又统一,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推动了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要建立浓厚的知识文化氛围,培养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服务知识管理,为建立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的知识管理体制。构建知识管理体制,既要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又要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组织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管理组织体系要有知识管理负责人,设立知识管理职位,经营知识管理项目。在图书馆建立知识管理员岗位,有利于策划与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项目,逐步推进图书馆全面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制度则是组织体系存在的一种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使勇于奉献的组织成员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获得必要的精神奖励,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经过各部门研究制定出适合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的评估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评估的可执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制度的建立不以管理者的更迭而使组织体系失去目标,使知识得以积累、得以更新、得以持续传播;为组织的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琦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

篇9

高等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管理以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以及创新原则密不可分,构成统一的整体,并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操作。

(2)积累原则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是对于积累的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交流原则是知识的动态流动;创新原则是维系和推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纲领,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主要有:

(1)个体目标———满足个体信息需求。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限,其主要的作用是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它是学校教育职能和科学情报的重要传递者。

(2)组织目标———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学习和协调能力。通过学习型环境的形成,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和完善服务,并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习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理结构,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3)总体目标。推动人类知识社会进步。知识是成产力,是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1.理清管理思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实施高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实践活动。所以应该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把“知识”作为核心管理,实践过程要以知识为核心。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图书管理员,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引导读者参与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3)知识管理离不开集体管理,所以不能依靠个人的主观管理,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

(4)知识管理以文化为依托,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5)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上看,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知识管理能力,针对实践过程的问题,也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2.规范技术流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保障成熟应用。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保障设计环节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操作性,减少设计环节的欠缺和不足。例如,对于个性化程度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等要尽量的避免和修正。尽量采用相对成熟的系统应用,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的实施效果。

(2)加强技术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技术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采用集成创新的手段,对于用户需求进行改进。

(3)规范化设计。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应用中,规范化设计便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加强规范化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

3.规范管理流程,增强对管理过程的掌控

(1)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图书馆的群策能力和集体参与能力,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打破以往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要实现管理模式化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快管理体质变革。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只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组织,提高组织的创新性和活力。

(3)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管理目标重新对于实践流程进行理顺实践流程,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的具体困哪,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操作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保证知识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1)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切实满足针对需求,改变学科馆员的部门监管方式,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秉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并且树立“馆员第一”的思想,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知识管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

(2)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共享知识库。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面向社会建立图书馆基金会,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流,以及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彰显自身的价值。

三、高等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信息技术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所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1)知识管理智能化。摆脱传统的数据处理,而是采用更加成熟的人工职能处理方式。

(2)知识管理集成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促使知识管理的集成化技术不断加强,并通过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对于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弥补和修正。

(3)知识管理个性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2.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快

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过程嵌入到组织结构中,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的革新,从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工作充满挑战和活力,从而营造更好的管理氛围。

3.全员参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高校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与对人的管理的统一。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从事知识与信息的搜集、选择、组织、储存、分发和服务等“知识管理”领域工作的组织,如何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环境下,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致力于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向知识管理模式转变,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升高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对知识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得以识别、处理和传播。二是对人的管理,使个人知识得以充分共享,提高竞争力。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以创新为终极目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人为核心,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和发展,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转变。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的宗旨需求

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图书馆一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改变,网络产生以后给图书馆以更大冲击。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知识资源管理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提高图书馆文献组织与管理的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可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与潜能。

2.图书馆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需要

从文献管理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其应用表现在:一是图书馆思维的变更,图书馆将以知识求生存,将决策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图书馆形式的变化,馆藏形式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网络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及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

3满足高校图书馆读者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承但教学任务的教师,其需求以教学参考资料及专业期刊资料等为主;担任科研任务的教师则希望借助图书馆,研究国内外最新进展状况。学生的需求除了本学科的学习参考资料以外,对一些热点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学科的信息也非常敏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从事知识的积累、传递、存储,并通过知识的整合创造新的价值。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与传递进行高效率的管理,而且要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用创造性劳动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知识管理人才缺乏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有知识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但大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太了解知识管理内容和方法,导致知识管理的实施进度、成本和效果受到影响。

2.知识整合停留在文献单元层次

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处理技术手段的限制,对知识的整合基本上依赖于人的手工操作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和知识,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知识整合只能停留在文献单元层次。例如,我们在查找某一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能分布在书、报、刊、会议文献等知识载体中,而且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仅依靠手工作业或简单的信息处理,其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基本不可能。

3.知识管理停留在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是指存储于各种载体中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图书、文献、数据库等;隐性知识则是指存储于人脑中的经验及其知识积累。早期知识管理仅是对显性知识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和传播,而忽视了隐性知识的转化使用,未达到促进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管理的任务上升为通过优化和利用知识资源,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知识创新与社会化,将最需要的信息在最关键的时间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和组织,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目标。

4.知识导航仍然局限在一定的环境中

知识导航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受技术手段的影响和局限,图书馆的知识导航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点或线的查询方式上。知识导航的效果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导航馆员个体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一方面知识导航员工作时间越长,工作经验丰富,越有利于知识导航;另一方面,知识导航员工作时间越长,其知识结构越老化,自然会对知识导航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运用的策略

1.加强认识,突破误区

高校图书馆对知识管理最常见的误区是把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等同。其实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最基础的东西,是知识管理的初级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管理在图书馆已经得到了广泛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知识管理,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理解。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不能单纯强调知识内容上的管理,停留在传统知识管理意义上对知识载体的管理和整理,而应重视知识管理对人的管理。

2.坚持以用户为本的服务理念

要通过获取和开发用户的阅读需求、偏爱和科研情况等知识,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适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关键是要更多地了解用户,高校图书馆对用户的了解越多,就越能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

3.坚持知识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地防止知识随着某项具体工作的结束而消失。知识交流是积累、共享、交流三原则中的最高层次。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积累和交流的桥梁。知识只有在交流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与创新,而创新正是知识管理的最高追求。

4.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需要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目前认为最有竞争力的组织模式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符合人性的和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四、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

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客观科学的实施目标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效率大幅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按自己所需去充分利用知识,也就是所谓自由利用知识成为本世纪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目标要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制定。制定目标时避免目标过高,该目标要真正体现出知识管理实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2.强化服务方式的知识性

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服务功能与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与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调动知识工作者的智慧进行的特定问题的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知识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咨询、专业化信息、个人化信息、团队化信息、知识管理等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以藏书建设和文献编目、检索、流通阅览为基础的传统服务,只不过这些服务将不再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与标志性内容,而是作为辅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

3.强化知识重组与创新

传统图书馆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忽视隐性知识(如个人的知识、经历、诀窍、工作技巧等)管理。然而,隐性知识对于从事知识创新更为有效,其存在于人的脑海或者组织的结构与文化中,是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性知识,不易被他人获知。因此,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增强显性知识的有效开发、研究与应用,更要实现馆员或用户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推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所以,当前图书馆要大力加强知识重组、创新,有效地组织、精练、提取隐性知识。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要建立知识型团队,注重平等参与,用权变管理理念与柔性管理方式来克服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甚至阻塞的弊端,在图书馆内营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气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5.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图书馆传统的自动化系统仍然是以文献检索与传递为核心的信息服务,而知识服务却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基础,它应充分支持基于虚拟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基于内容的数据检索、信息内容分析和动态集成,充分支持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充分支持个性化、专题化与智能化服务,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交流、知识汲取和知识应用,充分融合用户信息资源与系统。这时的技术系统将不再是基于图书馆,而是将信息资源体系融入其中的围绕用户和用户过程的、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它将要求新的结构、技术和运行模式。现有文献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潜力和发展将取决于是否有效融入这种新型技术机制。

篇11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49-0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合理使用和适当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都发生了改变,管理者只有调整人力管理理念,塑造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馆员新角色

图书馆员除了承担信息加工与管理员、信息检索与咨询员、知识组织员和知识传播员四个基本角色外,还将承担下面列举的四个重要角色:网络信息导航员。其功能主要有:网上信息的智能化检索;图书馆OPAC与Web目录、搜索引擎的组织,通过超文本链接和深度链接等,将内容相关的信息集中;基于网络的SDI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研究个人、团体与社会的信息需求,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与信息推送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熟习各专业和重要的网站及其资源,充当网上资源与用户的中介。知识资源管理员。主要职能有:信息资源过滤,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引导知识资源的生产和传播,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知识资源营销,组织虚拟知识库,知识资源的项目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集体与自我的统一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足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与奖赏,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具有发展前途,个人成长晋升机会等。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做到有效激励,应该做好知识产权化,要想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关键就是要维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显性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从而打消顾虑,主动放弃对知识的“垄断”,实现共享。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进行激励管理的依据,使评估落到实处。

三、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图书馆,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增强图书馆学习力为核心,以“学习+激励”为动力和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用户负责的组织系统。它不但使人勤奋工作与学习,而且更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与学习,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从而求得图书馆整体的长远发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要重视全过程学习,学习必须贯彻于图书馆运行的全过程中,不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提倡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提高。不但要重视员工个人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更要强调图书馆员工的合作学习和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学习型的图书馆要倡导团队学习方式,把管理班子的理念、规划、思路和要求,通过学习和讨论的方式灌输到图书馆的全体员工思想里,化为具体的政策、计划、制度、方案和指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打造专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图书馆队伍,塑造图书馆专业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强调有组织的进修,强调外在的压力对馆员提出的客观要求的同时重视馆员自身的能动作用。事实上,成为一名合格馆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的历程。馆员“自我超越”的意愿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影响的。

四、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探索知识服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知识服务是深层次的信息服务。4种服务指的是传统信息服务中的知识服务、知识型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式知识服务、合作型知识服务等。课题跟踪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培训讲座、代查代检、网络资源导航、学科馆员、解答咨询、学术动态信息报道、文献编译都属于知识服务的范畴。围绕科研课题进行信息资源的学科特色化建设是知识服务的基础,根据科研课题需要,开发和自建特色数据库和引进或合作共建专题数据库,组建专业化综合阅览室,进行电子文献的专业化检索,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为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提供支持。

结语:知识管理对高校图书馆至关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再造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与配置、进一步完善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及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科学、和谐、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王东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2(1)9―11.

[2]李晓霞.谈人性化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3(1)26―27.

篇12

知识是能在信息运行中改进人的行为的特殊信息包括人们所掌握的关于知识创造尧整理尧传播的经验总和知识管理是确定尧收集和传播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来创造尧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应变与创新能力的活动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智慧有助于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尧增强用户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以及用户知识服务的满意度等形式不断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管理工作时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核心:

2.1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参与和体验

21世纪现代图书馆工作重心将从野书本位冶向野人本位冶转移尧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尧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知识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表现在人的参与和人的体验两方面首先馆员是从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对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离不开馆员的参与在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让馆员全面参与进来其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要以用户的体验和反馈为核心用户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指示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需要用户的广泛参与和体验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意见及时改进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2.2加强合作增进知识资源共享

用户知识共享的程度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用户知识共享的多少能反应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好坏高校图书馆不能只满足于自身所拥有的馆藏知识而要建立与多个馆之间的协同合作体系形成一个相互补充尧相互利用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以增进知识资源的不断共享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可通过OPAC尧Calis等系统来实现对文献信息资源可共享的保障以形成国内甚至国外间的知识共享体系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也不能只限于对浅层技术的应用还应当致力于隐性知识的共享高校的校园文化尧图书馆文化等作为隐性知识是图书馆读者的教师尧学生能够共享的独特的知识资源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尧知识水平尧科研能力有着特殊的价值是知识资源共享的重要对象值得高校图书馆予以特别的关注。

2.3抓住机遇重视知识创新工作

国内学者盛小平认为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尧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管理3个方面国内学者吴慰慈认为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是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高校图书馆要想打赢由网络替代图书馆来开展知识的组织和传递这场战争必然要重视知识创新工作通过知识创新来调解各种矛盾力争成为用户利用和传递信息知识的首选。

3、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对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影响

根据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服务工作的核心要求其服务工作方式包括开展学科服务尧信息资源服务尧用户自助服务以及知识服务共同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3.1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工作能通过学科服务体现出来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具备专业化的知识通过深入到用户的专业领域中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参加学科知识服务的各个环节是学科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通桥梁用户通过知识服务平台享受服务学科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谁拥有更多的学科知识谁对学科服务团队知识服务贡献的知识更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2信息资源服务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资源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用户的学科特征和专业特征向其推介专业化及专门化的知识资源服务通过个性化的知识资源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实现知识管理工作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求能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对具体的信息资源服务环境尧服务方式尧服务措施尧服务目标等进行全面的尧综合的权衡和考虑以为用户推送专业化的尧精准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到位的信息知识资源服务作保障只有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特定需求出发高校图书馆才能确保其所提供的资源服务是有价值的是用户所需要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个性化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建立专门学位论文库尧特色数据库尧重点学科导航库等建立相关特色数据库尧专题数据库正是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以满足用户最广泛的知识资源需求的具体体现。

3.3用户自助服务

前期已有浙江大学尧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机构建成Mylibrary知识服务站点这种模式能充分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共享节约馆员面向用户服务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用户对知识的整合尧提炼尧浓缩和升华为用户知识创新提供条件但由于知识服务模式及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使得该功能已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的野IIP冶尧野SKE冶即信息集成服务系统渊IIP冤尧信息服务集成融汇系统渊iLibrary冤和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系统渊SKE冤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野十一五冶期间研发的在野十二五冶期间面向中科院课题组或实验室以开展群组个性化知识环境建设为目的而建构的IIP系统向用户呈现个性化的页面能为用户提供内容管理尧专题服务以及专门的文档和图像服务iLi鄄brary支持用户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平台上便捷的进行交流完成信息服务工作SKE严格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开发可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呈现出多重关联的知识网络该系统具有个性化的定制平台拥有多样化的信息导航和多种形式的知识发现。

3.4知识服务图书馆

知识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尧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参与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知识创新和增值的新型服务体系知识服务是最基本的尧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是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而开展的特定服务知识服务是帮助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社会读者和用户的有效措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工作表现为对知识的整合尧知识的应用以及知识的评价知识的整合工作涉及对知识的组织尧知识的挖掘和知识的加工等方面这种整合不仅强调各类人力尧财力尧物力等资源的整合更大程度的注重知识尧数据尧信息尧经验等要素的重组和聚合以不断实现知识的增殖为知识服务提供保障知识的应用是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最直接体现方式用户的知识应用情况直接反应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情况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特别重视用户的知识运用情况提高用户的知识利用率从而提高知识服务的效益知识的评价是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客观实际性的评判包括显性知识评价和隐性知识的评价要为用户提供高质尧高效的信息知识服务对自身拥有的知识进行评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4、结论

篇13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是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实践的结合,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可实现图书馆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管理资本。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需要大力革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利用率;加强图书馆管理数字技术建设,创建专业化特色的数据库;促进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与创新,大力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利用信息知识资源频率越来越高,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同步提升。高校图书馆作为广大高校师生收集知识、整理资料、储存资源及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必须进一步提升知识管理与服务水平。目前信息需求较大与知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的矛盾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高校图书馆应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引入知识管理理念,着眼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及馆员能力素质提升,不断适应高校师生对信息知识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新时期得到长效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竞争不断增强,企业管理意识与管理重心发生剧烈变化。90年代中期,企业与学界的眼光逐渐转向“基于知识的管理”,即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即“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不仅着眼于显性知识的利用更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使知识得到有效的共享与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重视。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由彼得•F•德鲁克于1988年提出。作为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刘淑玲指出,“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信息和知识,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和知识价值的活动、理论和方法”[1]。国外学者霍博姆在其著作《知识管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面临挑战》中指出:“知识和管理两个词汇组合,给予人们一种模糊性,很难判断大家指向的是否同一概念,也许这正是令图书馆员心神不安的原因。”[2]霍博姆的观点证实了学界对“知识管理”这一新生事物繁多而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林碧丹[3]和国外学者K.E.Sveiby[4]、D.J.Skyrme[5]等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更倾向于广义的知识管理,即将知识管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信息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另一部分是对于信息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即人的管理。概言之,知识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着重于人才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向互动。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现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凸显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实践的高度结合,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高校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有序整合,并建立信息间的相互联系,把握知识体系间的相互关联,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移,促进知识共享,以主动和创造性的方式向广大师生提供知识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传承的需要”[6]。当前,各行业、各机构已逐渐意识到知识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试图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自身发展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其时间及范围的局限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如何尽快改变自身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新型图书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

1.知识管理视角:“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

一是显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即“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如可以通过口头、书籍、视听媒体、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容易被人们认识并学习的知识,是较为浅层次的知识管理内容。显性知识管理主要包括数字化的馆藏电子化文献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的数据,前者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及各种信息载体数字化,后者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并实现信息有序化。二是隐性知识管理。隐性知识集中于人的大脑和手工技能中,区别于“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没有实质文献载体的动态知识,是馆员经验的体现、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是较为深层次的隐藏信息的管理。如图书馆的管理经验是指长期积累摸索出的办馆思想、方法、规律,图书馆的形象包括馆藏特色、服务特色,都属隐性知识管理的范畴。隐性知识管理就是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图书馆馆员动态连续发展,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

2.知识管理内容: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

一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创新”已被越来越多领域重视,成为其适应时展需求、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想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重视创新并努力寻求知识创新途径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想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数字图书馆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细节,进而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措施,为高校图书馆使用者提供更加系统化、便捷化、真实化、人性化的知识服务,进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管理,适应时展需求、保持自身持续发展。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应用管理。“创新”是对知识管理进行加工再造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应用”则是将实际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行动。关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将其创新的方式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知识应用管理。因而需要关注知识的组织和开发,且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虽然当前图书馆在发展数字图书馆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因图书馆知识体系没有明确分类,难以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服务,不同读者用户群体不能快捷地找到并运用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应用,必须建立用户信息库,根据之前搜索的浏览偏好以及其身份地位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并将图书馆知识体系根据用户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知识系统建构,能实现在众多信息中快速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1.“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只是将“人”作为一个固定的图书馆对象,负责书籍进出和整理等工作,并没有发挥“人”独有的能动性。现今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这里的“人”一方面指图书馆馆员,另一方面是指高校图书馆用户。首先,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是创造、传播和利用知识的主体。其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合理的组织布局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不断激励图书馆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调动图书馆馆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熟知知识管理之道的馆员,更好地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传统的信息相比实现了对知识的“硬性化”管理向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软性化”管理过渡。

2.“广泛的信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础

受制于时间、空间与读者,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相对较窄,人们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知识的需求范围受到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逐渐将社会的知识连结成一个整体,再者高校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高校图书馆逐渐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因而需要实现将传统纸质媒介的知识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数字信息化、自动应用化的知识管理转变。同时,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管理主体,它是科研、学术研究的辅助阵地,服务人群多为知识层次较高的教授、博士、研究生等,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寻求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和运用最新的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为读者用户提供各类信息,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新型的检索技术、数据引擎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数据管理方法收集全球的最新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知识创新和共享”: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途径

“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两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知识创新”是手段和核心,“知识共享”是目的和结果。“知识创新和共享”关键在于创新。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寻求知识创新的方法途径。知识管理的目标即通过知识管理手段,进一步整合组织的知识资源,将分散知识有逻辑地整合在一起,使知识管理更加有序化、层次化地展现,更好地为知识创新服务。当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不单局限在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再造和增值,尤其是隐藏在图书馆馆员脑中的经验技能开发创造,通过构建知识交流平台,将图书馆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其与读者用户的交流不仅实现信息共享而且可以将交流平台的知识整理提炼形成专题性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教育职能和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图书馆是知识传播、交流与共享的社会装置,是公益性的知识组织,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本身体现了一种知识管理制度,是社会知识公平分配与自由获取的制度安排。”[7]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不足的重要选择。

(一)适应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时展的必然要求

将大量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分类并将其系统化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发展难题,仅仅依靠人力整理显然远远不够,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转变。建立图书馆数据库,应用检索技术、网络技术、搜索引擎等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收集全国各地最新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将其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信息体系,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2.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知识的集散地,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了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高校科研人员需要了解最前沿、最有效的信息知识满足自身研究需要,同时广大高校师生的知识获取与更新更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支持,高校想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高校人才要想有突出的竞争力、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必然选择。

3.数字化图书馆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图书、文献为主要构成要素,时效性差、不便于携带。除了知识上不能及时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传统图书馆在服务上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其服务多为人工操作,缺乏空间和时间上的能动性,且其服务内容较为单一,耗时长、灵活性差,已经陷入了“重藏轻用”的泥潭,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信息及知识的迫切需要。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将网络信息搜索、共享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实践中来,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查询、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不仅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更将信息知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了知识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是克服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不足的重要选择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1.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馆在激发馆员积极性方面,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导致图书馆馆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无疑是浪费了人力资源在处理事务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快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层级向“扁平化”管理方式转变,尤其是实现隐性知识管理向显性知识管理的转变是高校图书馆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实现扁平化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用户需求,迅速收集和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则强调突出馆员的价值,调动馆员持续性学习和经验分享,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向更有序、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2.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图书馆将大部分读者群体限定在高校范围内,面对的人群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使高校图书馆逐渐产生了封闭办馆、坐等读者上门现象,图书馆员们难免会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刻板、教条化工作理念。这种僵化、不思进取的观念在馆员之间广泛存在,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创新管理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尊重读者,调整自我态度,推动图书馆“知识—读者—馆员”三者的有机互动,将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广泛传播、推广和利用。如图书馆可以和企业联合,开设企业所需的知识资源板块,使企业能够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受众范围。

3.服务单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8]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普遍并不关注自身宣传及提高认知度,导致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还是难以开放利用,无形中造成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自我宣传,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开展馆员与用户的交流与互动,根据用户需求开设相关的特色项目或改进自身的不足。通过探索“交流——了解需求——相关特色宣传——改进完善管理体制及措施”等图书馆整体发展管理链条,促进图书馆管理找到更好的宣传应用一体化模式,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在全社会得到充分利用。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实现策略

(一)革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1.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我国图书馆普遍实行个人借阅、个人受益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虽可以较好满足个人对知识信息的需要,但纸质文献个人借阅方式会降低知识和信息的利用率。这种模式使有相同要求的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多人无法实现自己的需求,是对个人时间的浪费及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浪费。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充分挖掘各种载体隐含的知识,提高知识的准确性与可用性,有助于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及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知识管理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借阅模式和管理模式,突破了纸质载体文献的限制,利用媒体技术等创新知识的展现形式;既利用显性知识,还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研究,使知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更加便利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利用,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

2.加快知识产权化

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等特点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图书馆行业在E时代推动下,必然要借助网络的力量,为自己信息、知识的收集、利用服务。信息、知识在网络环境下的传递、利用以及服务,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想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关键就是要打消信息知识拥有者的顾虑,使其在知识显性化过程中获得既得利益,实现信息知识共享。知识与信息作为无形资产,必然会有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知识的显性化,保护知识信息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变得极为重要。知识产权相关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协调知识提供者与知识使用者、图书馆与其他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保护作者著作权,同时要避免知识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对知识产权划分不清导致的问题和麻烦。

(二)加强图书馆管理数字技术建设

1.促进信息和知识整合及应用新技术开发,创建特色数据库

以往的图书馆以纸质文献、传统模式经营管理为主,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要促进信息和知识的整合,使信息知识更加体系化、模块化,知识的整合以及新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新技术的开发使知识得到更加全面的整合,相同的知识整合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形成特定知识的数据库。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数据库,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及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所谓专业特色,就是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其他事物的独特方面的显现。建设特色数据库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本校、本院特色的全文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2.建立知识共享网络平台,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流动与社会价值的创造。”[9]知识共享就是使知识在最大程度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到充分全面利用,提高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共享可以使信息及知识冲破原有的局限,达到最大程度的价值利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图书馆信息的获取途径更加广泛与便捷。所以,建立知识共享网络平台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必然选择。知识共享可以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可以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可以是学校和社区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率先将网络覆盖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六所高校,使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借阅所需图书,相对于传统的限于手工操作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巨大的进步。通过将各知识主体拥有的信息进行共享,可以使不同的社会群体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减少用户时间的浪费,增加知识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提高馆员素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人”作为独特的群体,有其特有的能动性。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扮演着知识导航员的角色。这一独特的角色对于知识传递、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使知识得到更加充分、高效的利用,发挥图书馆员的能动性极为重要。增强图书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必要手段。要想建立可以更好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更加注重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使其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得到共同协调提高,才能为高校图书管理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图书馆员还要梳理服务理念,充分尊重读者需求,更好地为不同群体读者服务。还要充分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总之,要将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与业务水平结合起来,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与人的结合。

2.加强图书馆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

要实现高校图书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馆员素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学习型组织机制十分重要。学习型组织团队由组长领导,分别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团队队员各自进行创新培训的同时,还要互相联系沟通,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组长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需要在自身培训同时,统筹协调整个团队的发展。除建立高校图书馆学习型组织团队之外,提高领导者和馆员的能力十分重要,图书馆管理领导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决策能力,馆员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要按照彼得•圣杰概括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应具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的基本要求,让图书馆领导者以及馆员接受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水平。

(四)提升图书馆管理机构服务水平

1.促进组织机构变革与创新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强调按照顺序进行传递,注重专业分工,导致图书馆信息知识传递缓慢,信息得不到充分及时利用,难以满足广大高校师生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克服这一弊端,进行知识管理必须重视组织结构创新。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机构,将有效减少原组织内传递信息的中间层次,大幅减少决策与行动的时间滞缓,有效保证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和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极大加快图书馆对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反应。具体而言,可以成立专业的项目组(图1),组建任务小组,克服多层级弊端,使知识更好为广大师生利用。可以使高校图书馆针对某一特殊的事件给予特殊、高效的反应,同时拥有个性化特征的项目组针对不同的群体,注重不同群体用户的需求,结合新的技术,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专业化,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还能形成一个良性的高校图书馆信息交流及发展的系统,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好地发展。“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运行的较为可行的模式。

2.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知识管理不仅需要注重显性知识管理,更需重视隐性知识管理。“知识服务是加强图书馆外部知识管理、满足图书馆外在需求的必由之路。根据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定位,采取专业化、集成化、交互性的知识服务方式,满足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需求,使知识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利用,让用户成功,实现图书馆和用户的双赢。”[10]图书馆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定位大多是管理者、主导者地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书目日常借出、借入事项,很难发挥自主能动性,既浪费知识资源又浪费人力资源。转变图书馆的治理观念,提高其服务水平尤为重要。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必须重视用户的主体地位,关注用户的心理与想法,使服务更加适合用户的需求。还要对信息知识进行开发与创新,增加知识信息的呈现载体,充分发挥知识信息的潜在价值,使高校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价值。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改变原有的信息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使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检索出适合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知识利用效率;可以将用户按照不同学历知识层次、对知识的不同需求等标准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群体以带头人,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特征,给予不同人群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可以创建QQ群、微信群或推送公众号等方式,创建读者和馆员信息意见交流的有效平台,加强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拓展馆员与读者之间显性知识外显与隐性知识提升,实现两者共同进步。

作者:赵研科 单位:湖南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刘淑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J].情报科学,2010(4):523

[2]吴建中.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7

[3]林碧丹.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发展[J].情报探索,2008(11):85

[6]隋敏.高校图书馆学习资源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2):30

[7]胡唐明,郑建明.图书馆知识管理三重奏[J].图书馆,2011(4):42

[8]姚秋宏.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研究[J].求实,2014(1):282

篇14

Abstract: College PE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and enhancing thei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updating and sharing of the whole teachers' education knowledge. College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dividual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sports teaching.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Key words: college;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55-02

0引言

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对个人知识的全面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全新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将个人的资料和信息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知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人有目的的对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学习、交流、共享和创新,其实质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个人竞争力。高校体育老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更需要重视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使其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1 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紧急事件,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慎受伤,或者由于所进行体育活动的竞技性而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积极响应,快速解决问题,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解决常见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排除并处理各种有风险的状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 可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或参加各种团队学习的形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3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熟练操作和运用,这都需要体育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总结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2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长年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劳动强度较普通教师大,且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往往属于高校教育范围的边缘群体,个人知识管理和创新观念淡薄,造成教学信息、知识的共享和更新受阻,不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教学素质的提高。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强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或其他隐性知识等缺乏管理,由于体育科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很少有体育教师在课后进行记录或者总结,还有的教师不善于从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进行积累或者创新,导致教学成果很难出新。

2.2 对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跟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敏感度不高,对搜索的概念及布尔逻辑等模糊不清,不能充分掌握搜索的技巧;或者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其价值,出现放过有用信息或者存储垃圾信息等情况。

2.3 知识的共享程度低一方面,有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差,因为专业性质不同,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的教师很少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因此一些共性的教学信息也难以在教师之间共享,没有发挥相关资源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有的体育教师存在知识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愿共享其知识,认为个人知识往往与职称、资历或者工资等方面挂钩,如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共享,那么会失去自己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因此主观上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知识。

3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教师本人对自身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必要的搜集和加工,使之便于查找和利用;二是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的运用知识并不断进行创新。

3.1 端正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首先,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体育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要从意识上增强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其次,要改变高校体育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及共享存在的人数误区,个人知识的共享不仅不会使体育教师个人失去在本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并对个人利益造成威胁,反而会在个人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创新,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再次,由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突然闪现的闪光点等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增强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可以明显提高其个人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3.2 积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并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紧跟时展,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仅有利于开发自身的智力资源,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注意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达到掌握更多知识的目的。

3.3 选择高效的知识获取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变得丰富多样,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来讲,应该选择更为经济、方便的方式来获取有用的知识,用最少的时间代价来换取更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期刊、杂志、著作、报告等文字性资料来获取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或者学习组织等,通过与别人的直接交流或者请教,来得到自身需要的知识。其次要利用好网络工具。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娇迅捷畅通。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其网络中提供的各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来进行高效率的个人知识管理活动。

3.4 体育教师建立个人知识库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活动,有目的的对各类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组织,并促进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知识,存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促进个人知识的转化与分享,并在教学团队中不断融合,不断促进新知识的创新。

4结论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与个人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建议,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巍巍,唐凯.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