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 途径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可见,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对高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和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具备的方面,通过教育和实践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获得充分的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七个方面。我们应当完整地把握这七种素质教育,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把青少年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出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二、对高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改进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学生在校时间的很大部分在课堂中度过,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高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过去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讲、准、讲、清、教、懂、教、会”八个字,今天,随着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为完成教学过程服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也要不断改进。要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
但是,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试”部分还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表现在备课只注重备教材,不突出备学生;注重备知识的讲解过程,不注重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研究教法,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讲课则一讲到底,平铺直叙,重点难点不突出;练习上搞题海战术,层次不分,多多益善,加重学习负担;课堂中常常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或表面热闹,外动内静,思维不够、不深,学生的素质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学生学习时间又相对有限,素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育科研,做到因材施教,推陈出新,努力寻求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2、强化德育工作,构建新的德育模式
德育立校,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之举。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才的培养,关键对人的道德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鉴于这一认识,在学校的发展中,要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之首。为此,要认真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德育目标从抽象的整合型转变为具体的层次性,体现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德育内容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性,实现内容的规范性;德育途径从封闭型的学校管理,转变为开放型的网络育人,做到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德育评价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强化德育评价的导向性。
3、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
(2) 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4、评价体系要多元化、多样化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实现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学生评价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足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群体实现共同决策”,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评价中的共同责任。多主体学生评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本人自我认知的积极性,同时测评要素全面,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效度。
在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初始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被等同于开设活动课。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课堂也随之凸显出来。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现在: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基础、不同籍贯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关键词】地理;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思想
1 地理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当前中学地理推行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还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课程负担过 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教育事业 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过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师生观。当然,这一转变需要广大教师有胆识、有远见;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善于承受来自社会各方舆论的压力。学生地理 能考出“高分”,这不是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基本观念和整体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才是新时期 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教师。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人来实现。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教师丰厚的文化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不仅要教师融会贯通中学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充实地理内容,了解地理信息,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过硬的业务水平、灵活的教学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严格教学常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优异的重要保证。
第三,教师要提高师德。高尚的师德情操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块跳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师德标准要高于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影响深远。作为地理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要有强烈的敬业爱岗精 神,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好书的同时更要育好人。
3 适时调整教学要求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一般教学要求,注重知识点的“块状”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应试”能力,更重要 的是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观念、地理思想等的教育都应重视,不可偏废。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智能,重视发展学生的地理兴趣,善于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地理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广泛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水平。
现阶段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不但要传授和培养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 及协调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等。因而,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目的和要求,使中学地理教育走上更健康、更全面、更合乎时代要求的崭新轨道上来。
4 拓展教学内容
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给不景气的地理学科带来了生机,广大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在搞好当前地理会考教学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争取地理学科的应有地位,开足课时;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地理教材为依据,授给学生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地理空间,发散地理知识,训练地理能力,挖掘德育因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5 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完全适应的,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相应进行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创造性;探究
0 引言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21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培育目标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适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1.3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物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1 结合“教”与“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结合“教”与“学”的教育。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譬如:关于“音乐”和“噪音”的辩证关系中就能引发学生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音”和“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他们从物理中学会思考,产生兴趣,关心社会,关注科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教”与“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应用知识。让学生深知学习的作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热爱上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素质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作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起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教育。在实习生活中,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做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们从实验中可以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中一定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但检验了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上学习,关心社会,热爱科学,作一名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争起进步的学生。
2.2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可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知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运用,将知识贯穿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的心理。物理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述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设备和宇宙天体间信息,让学生们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深知物理知识的博大,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争作21世纪科技领域的精英。
2.3 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溉为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权利,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方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的活泼的面孔。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还给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能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科技人才激剧竞争的条件下,电教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说的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去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在我们教学中也是非常适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讲的就是要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明显优等生,也有面对差等生。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又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共同发展。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难度和广度。也可以针对差等生作单独的辅导,加强差等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高的舞台。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状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样也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虚心的教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世界的新型挑战了。
2.4 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和民族的竞争。而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念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当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后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
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生成绩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优化情感因素是必不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 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方法
3.1.1 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本校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1.2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节课由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应由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3.1.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其要求是应用启发式,体现“双主性”和时效性。在教师逼真地创设物理情境的同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既要对学生恰当点拨诱导,更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注重非智力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1.4 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形象、逼真,多形式、多渠道地传输给学生。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利用学生实际观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 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得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堂教学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进而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创新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1-148.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34-36.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途径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体育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开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时要着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导人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人,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上课时,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二是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地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三是安排有趣的练习内容。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傲到多样化,趣味化。
(二)授予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一要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地制宜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二要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适应21世纪的结实、强壮的体魄。其中包括共性的教育目标和个性教育目标。其次,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自主地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运动的能力和态度,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体育动机和行为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应只是单一的身体锻炼,而应更倾向于意志、个性情感等心理素质训练。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体育教学的手段要改变过去一贯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动作的单一模式。而要把现代的科技引人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课内外一体化,开创校园体育新文化。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还应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体育教育活动,而这种课外的教育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结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牵涉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工作者,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正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体育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一、实施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和引发,由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0周岁的青少年, 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 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善于带动课堂的活跃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这样学生会信心增强,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比如课堂提问、数学小游戏、数学作业表扬、数 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心情感到沮丧时,教师应该伸出援手帮助、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坚定学生的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非常努力,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不求进取甚至放弃。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生活中有情趣的现象或者问题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发现学生心情有波动时要通过与他们谈心以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二、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一直被视为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我们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问题感兴趣又能达到拓宽思维空间的作用呢?那就要他们既动手又动脑。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学具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得例题中长方形的面积,当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所了解时,我再慢慢的、层层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学具,开动脑筋,总结规律。最后,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归纳出长方形面积= 长×宽。这样让学生多动手又动脑,学生大多数都能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数学原理,并且能用原理解决另外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期盼。同时,因为探索即是科学的也是数学的生命线。所以,只有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善于创设情境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例如:上课前,应用情景导入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如,师:今天是唐僧的生日,请来他的徒弟猴哥、猪哥及沙增。生日晚餐即将结束时,唐僧端来了一个大蛋糕,猪哥在一旁,看着蛋糕已经流口水了,伸手就要抓,猴哥连忙制止,说:“猪哥平时吃的东西最多,这次4 蛋糕要分下,每个人要吃一样多。”唐僧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此时沙增想“以前吃包子和水果时好分,现在只有一个蛋糕,如何分才能公平呢?每一份又是多少呢?”问题一出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出主意解决问题。在同学们的积极辩论中,不仅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显然,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心理。
四、善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善于质疑是推动思维不断扩展的一种科学方法。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勇于提出问题,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我认为,成功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只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当积极主动的一方,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活跃、和谐的氛围,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去探索,鼓励学生探索真理。
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笔记习惯、交流讨论习惯
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不仅学好语文需要加强阅读,数学也是需要加强阅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且教会他们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布置好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在课堂上保证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要记下难点和重点,这样能够在课下自己体会课上听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加强笔记的检查,通过检查笔记,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摘 要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散打运动由于其自身对于学生朝气以及活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散打教学已经在很多的高校陆续的开展起来,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内在以及外在两个方面得到培养与锻炼,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促进散打运动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高校散打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 散打教学 素质教育 途径方法
散打运动主要是运动员通过徒手的搏击和格斗来实现的一项运动。运动员需要掌握脚踢、抱摔等技法,在格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结果,其中包含了中华武术的很多技巧,因此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且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学生灵活、勇敢以及坚毅等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散打运动在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某一角度来看,散打运动是从中华武术发展而来的,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思想,其运动的推广过程中也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魅力的彰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结晶,中国武术对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中国传统的搏击运动相比,散打运动无论是服装方面,还是在礼仪的方面等都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真正的体现出来。高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的情况来实现民族特色的体现,将自强不息以及厚德载物作为散打教学的重要核心,通过其内容的传承和宣传来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充分展示,提高大学生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心理,同时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散打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于散打运动的认识,同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散打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自我防卫意识和防卫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高校散打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注重学生的武德修养,实现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中国武术伦理的发展过程中,武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武术的行为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这就使得道德观念成为了武术技巧发展的重要准则。不同的历史时期武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其从过去的尊师重道、谦和仁爱等转变为了现今的人生观的树立以及远大理想的树立等等。散打作为武术之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技击的本质体现的非常明显,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散打的练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武德修养的培养。虽然武德不良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但是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古今武林的名人事迹,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榜样,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接受武德的相关教育。从实际上来看,学生在进行散打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散打的实用性,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个特点来实现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错误思想时,教师不能够得过且过而是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这样就能够端正学生练习态度,实现学生行为上的规范。
(二)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实现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能力,体育能力包括体育相关基础理论、运动技能上的掌握,同时也包括独立的锻炼能力以及自我检查评价能力等等,而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来完成的,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实现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进行散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准确的示范,同时还需要进行精炼的讲解,此外还需要从技术动作的用途以及原理等方面来对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等来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联系方式,实现体育知识的丰富。同时,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对着镜子来对自己的动作以及行为等进行检查,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于其中所存在的共通性错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由于人所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对于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接受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来进行引导,坚持所有学生一律平等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学生对于散打技术的掌握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学生利用课外的活动时间来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运动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衡量的实际标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这就使得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更加需要自主能动性强、具有竞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散打运动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勇气信心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鑫.散打教学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4.23.
[2] 潘秀刚.论普通高校散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应对[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
[3] 罗光利.散打教学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0).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素质教育;求实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71-02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以什么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来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遵循学习学的一般原理,从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品德教学观出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能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与之相对立的被动的机械学习则只能阻碍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变被动的机械学习为能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笔者归纳、整理了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并延伸考察和思索,认为应以“求实”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来体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求实”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讲求实效,也就是说教学要有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是德育课程,没有针对性就没有生命力。现在的学生与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与过去也不一样了,如何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调查研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备学生”。而要了解就要加强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表现为课前或课后的辅活动,如有目的的专访、个别交谈、家庭访问、问卷、观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进行了解,都要认真做好笔记,有归纳、有分析、有处理措施,并有机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发达地区小学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但是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我们既不能模仿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小学,学生一般居住相对分散,交通条件落后,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十公里左右。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收入普遍不高,很多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很多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抚养,他们对孩子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大多偏于溺爱,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管教,学生学习全靠自觉,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成为“特差生”。而且,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教学硬件落后,教育观念陈旧。此外,家庭教育方法不得法,家长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因此,落后家庭教育模式严重制约农村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知识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其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果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1.成立留守儿童数学托管班
建议由地方政府投入,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民工留守子女集中托管场所,招募有爱心并且文化素质较高的当地人和留守妇女照料这些孩子的生活,并负责对这些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品德教育,实行统一监护,从而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和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地方政府“托管之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立数学、语文等各种特色托管班,针对广大留守儿童们普遍存在的数学基础差问题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打牢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础。
2.实施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分层教学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且“差生”多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3.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学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素质教育的成功,关系到农村小学生将来的成才,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小学一般地处山区,学校分布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地方办学条件差,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直接影响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科研能力缺乏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必须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内强师德、外塑形象、充实理论、更新观念;其次是加强校本培训,全面参与,注重实践;最后是加强内引外联,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把欠发达地区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和青年志愿者,弥补欠发达地区教师缺口并提高当地教师素质。
4.积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教师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等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现象,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质量。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地方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少年的托管力度,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善于培养和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其次广大农村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最后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实行分层分级教学,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樊敏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科学教育论坛,2007,(11).
[2]胡建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05,(7-8).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途径
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和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中职学校要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强化某一方面的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通过德育课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点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特点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 通过文化课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应开设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基础性通识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文化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
(三)通过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突出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应保证学生有较高的文化起点外,还应着眼于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上从面向单一专业工种扩大到面向行业岗位群,体现宽基础的特点。注意与相邻、相关专业课程的广泛交叉与渗透,以利于超越与创新。
(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力求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并重,不论是德育课、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1、重视思维方法训练。一方面提高构成思维诸要素的能力,如理解力、概括力和分析力等;另一方面提高思维的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各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3、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4、力求健康人格培养。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做事”,但最基本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并会与人协作共事的人。5、强化应用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其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的突破口。由于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实施方案、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与办法等。对专业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规范、全面、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从而掌握从业必须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可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教学参观,也可选择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地点可以设在实验室、校实习工厂或企业单位;时间上可灵活掌握,内容上可适当安排。这一特点说明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知行结合的关键环节,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如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都应通过实践环节,在现场劳动和实际训练中逐步得到培养。总之,实践教学能够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于一体,是中职学校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辅佐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巩固和扩大第一课堂素质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导向功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风尚;(二)育人功能,通过独特的潜移默化过程,使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消化、接受,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三)凝聚功能,借助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精神,建立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增强师生凝聚力。
四、职业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桥梁
中职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职业指导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指导实践中,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素质教育:
一、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转变
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体育教学诸多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当然要确保必要的“三基”教学;在学习基本的过程中和打下基础后更需要关心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培养其体育学习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这也是观代学术观上将“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相结合,培养与发展相结合的需要,是体育教育功效的长远与近期结合的需要,是学生学校学习阶段教育与未来终身体育相结合的需要。
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更新体育评价观念,实现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式,建立重在激励的科学评价。
二、创造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1.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应杜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宝库中,去优选和编制最适合中小学体育的教材教学内容。在这里,可能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合理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所谓正规现成体系(包括技术、战术、规则、场地体系),充实和创造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价值与观念体系。
2.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在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要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再是教师的纯粹的“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较死板的规范体育课结构模式中,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更需要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条件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出发,创造出不同特色的又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基本上结构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千课 一律,千人一面,更需要“改头换面”,促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方法观念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导法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
在方法主体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向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三、精心育人,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今现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以提高同学们的各项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较早地实施素质教育更是为以后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1. 从思想认识上认清小学数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开发儿童的潜能,充分调动儿童大脑中的积极因素,把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紧密的社会文化素质激发出来。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具体而言: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趣味性,是开发儿童大脑的有利因素;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数学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双基能力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可以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数学技能的运用程度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点是基础,必须扎实地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和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都要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其具有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能深刻地理解,且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加强外在的动作技能训练,如使学生正确地学会使用学具,熟练地掌握操作步骤;又要强化内在智力训练,如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心算技能,加强解题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通过训练要达到技能熟练。
3.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4. 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5.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在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应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职高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了。不管是从编排体系上,还是从教材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更加符合当前职高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呢?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不断发展完善的生命来对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上师生间应平等对话,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明确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被誉为“思维的体操”的数学,凭借其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说明了它是个人素质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学与社会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因此,数学已成为了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如果仅从知识方面来讲,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二、实现数学与专业的融合
职高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并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些行业,如经济类行业,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而有的行业,如旅游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不是太多。不同性质的行业,对数学知识的侧重点要求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会要求比较高的算法,而商业则注重利润和最优化。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所选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学生都需要在职高这个重要阶段为他们以后的不同职业打下基础,以适应未来的需求。所以,首先,教师应对各个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哪些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有选择性地传授的。其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各种专业都得到了不断完善,那些新出现的涉及数学知识的内容也应及时地编入教学内容。如果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本专业的具体内容,不仅能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能让他们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几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是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切实体现。大部分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改变他们“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补充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文的、历史的事实,增添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引进国王奖赏象棋大师的故事,学生听后,兴趣大增,会迫不及待地想进行计算,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在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习进程,但不要包办代替;要抓住学习中出现的矛盾,引导学生进入新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必要的反馈,发展学生的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能力。
3.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挖掘那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进行分析、思考,深入探究,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学习者遇到新问题时,需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尝试用各种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究、表述或者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判断和反思。这都要求学生有合理的时间、空间保障,而这些保障,正是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的。
4.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要使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并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并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要想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测量自己的进展与目标之间的差距,采取各种策略来帮助思考,反思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监控和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6.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积极的体验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需要,从而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的知识的力量上,建立在不断的进步与成功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高中的改革如果以充足的决心和勇气,借着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教师不懈努力,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一、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为实施“兴趣教学”打下基础。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有浅层兴趣和深层兴趣之分。浅层兴趣是短暂的、表面的,是随着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容易淡化。深层兴趣是有理智的、持久的、是靠意志来支配的。没有浅层的兴趣就不可能有深层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态度。有研究表明:“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以感受为先导,以直观表象为主。他们的语言理解活动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形象活动。”活动越生动形象,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越持久。《小学英语教育与教材编写纲要》也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实践“兴趣教学”之路。
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行为活动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既然它是一种行为活动,那就必定包含情感因素,正如皮亚杰所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由此可见,调动学生情绪对课堂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在“兴趣教学”的探索中,始终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利用行为动作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些语言的意义适合于动作,表情、手势、姿态等演示,为了消除母语中介的影响,我在教学中注重直接用表情、动作、手势等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情趣盎然,易记且印象深刻。如:我在教学 “Stand up.”和“Sit down, please.”及“Open your books.”等课堂用语时,我边说英语边用动作演示,无需用汉语解释,同学们根据教师的动作、表情等就能理解句意。
2、认真钻研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课文及对话,一般都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的把这些材料放入到各种能耳闻目睹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少量的单词或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语言材料。如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这一对话时,我没有让学生简单地读读对话就算完成任务,而是创设了一个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情景。在欢快的生日歌曲的陪伴下,大家为这个同学送上生日礼物,并说,“Here’s a gift for you .”最后同学们一起同唱“生日歌”。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对话,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了对话。使他们亲身体会到了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3、利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将多种教学媒体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象、直观、声色兼具的特点,可以突破语言环境的局限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字母、词汇时,我利用了大量卡片、挂图、投影片、简笔画和可以得到的实物、玩具等辅助教学。这些教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教学会话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录音机、动画录像、甚至计算机教学网络等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发音示范,创设了逼真的语言情景,使语言学习自然地融入相应的背景当中,使学生获得了地道、真实的语言感受,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加深体会和理解语言知识。再者,画面上幽默风趣,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对话中正宗、标准的“洋腔洋调”也为学生学习英语增添了不少乐趣。
4、因材施教、鼓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