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生职业教育范文

医学生职业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7 16:04: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生职业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生职业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医药;职业教育;临床医学;学生素质;培养

作为承担着传承振兴中医药事业重任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重在探析当下新的医学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群学生素质养成的内涵与外延,方能为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目标和指向,有的放矢地突破当下中医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悖论与困局,方能探析素质养成的模式、路径与方法。

一、素质教育的宏观概念

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诸如人生态度、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中医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探析

中医药高职院校加强素质培养核心要义是落实到医学人文学教育层面,教师用心播下人文的种子,倾尽全力解决当下医学发展中存在的过于理性、过于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医学伦理与道德、法律问题、医患关系等尖锐的社会问题等;对中医学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来讲,重在解决中医教育西医化模式倾向,培养中医思维和逻辑,以中医的视野和职业伦理学习中医、践行中医、发展中医。

(一)引导学生体认并养成中医的思维和逻辑推理

传统文化、人文科学是中医学的根基,缺乏人文素质的修养,很难领略到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真谛。只有重视人文教育,用中医思维学习中医、发展中医,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从业者。

因此,通过设立中医文化课程群,希望借助中国文化的研读和学习,阅读和理解中医的经典著作,培养传统的文化素养,领会中医的人文属性,明确中医的文化哲学基础,明晰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等主要特点,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和真谛。

(二)培養学生的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

医学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庄严职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与其医术同等重要,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十分重要,而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染,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太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要素,已经成为中医文化医学伦理建设中的重要养分和组成部分。诸如儒家的仁德思想是构成中医伦理学思想的核心,“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医乃仁术”是强调中医从业人员务必做到“大医精诚”,中医应该是“仁”与“术”的结合,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方能成为苍生大医。此外,佛教和道教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中医文化中的医学伦理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佛教的平等慈悲思想和道教的尊道贵德、行善积德等各家思想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发展形成了外在文化动因。

(三)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今天的医学生面临着诸多医学技术发展、医学伦理尤其是医患纠纷之间的挑战,而要解决诸多问题,急需要培养几个方面的素养,如语言文字素养、人际沟通素养、文学艺术素养、法律法规素养。而要培养这些知识和素养,仅靠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较难完成相关工作,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群的中医文化课程应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较大的工作和努力。一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素养,以此强化学生医用写作和语言表达技巧。二是加强学生人际沟通素养,要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特别注意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修养,加强其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以便与各种各样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各项治疗顺利进行,同时也为减少医患纠纷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三是加强学生文学艺术素养,文学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饱满而健康的情感及恰当的表达,使医学生内心中唤起对病患者同情怜悯的美好情感,且通过培养健康高雅的文学艺术修养,提升医学从业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程度。四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很容易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付出惨痛的教训。为此,在医学教育中,应该切实加强卫生法学教育和引导,以提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篇2

[关键词]职业道德 医学人才 高职学生 必要性

[作者简介]刘颖辉(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教学、维修及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72-02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日益走向大众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而需要引进、学习外来经验,需要大量人才,很多同学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以“学一技之长,有更好的出路”为就读高职的目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深度培养,多数限于课堂思想政治课,缺乏社会实践;重视职业声望,忽略社会贡献;大量调查也表明一些教育单一化、流于表面。有调查报告:“在调查关于择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按先后顺序排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个人兴趣爱好因素,而将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的空间等因素排在了后面。可见,学生在择业观上表现出个人的主观性,主要注重的是物质条件,较多强调工资报酬等物质待遇,以薪金多少来判定职业好坏,倾向于一些眼前利益,并没有将个体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缺少将社会需要和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①所以当前社会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且当务之急,国家也颁布了医学法令。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到:“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②高职高专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重专业、重技能,更应重视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变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和个人本位倾向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医学事业是一项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经过专门的、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个人就具备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但还不能成为一名全面、合格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高尚的医德品质,不可能真正达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一医学目的。医学道德教育能帮助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认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意义,医务人员理想目标和服务宗旨是利于国家、集体,有利于病人,以此作为衡量的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特别是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年青一代医务人员面临新形势,遇到新挑战,不但要继承老传统,而且要树立新的伦理道德观,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医学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务人员高尚道德的重要条件。懂得必须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协调好医院子系统间各类人员的关系,做到互尊互敬、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尽心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品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目的③。

2.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医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因为,医学面对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精良的技术,而且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④。具有高尚的医学道德能提高学生对病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从而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实现技术与道德伦理的高度统一。从业人员要具备娴熟、高超的医学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正确的医学决策,才能充分发挥当今高科技术的作用和高端设备的潜力,维护正常的社会医德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当今社会,提高医疗质量是医学系统工程的根本目标,它的基本要素是精诚医德、精湛医术和精良医器。在学生走出大学课堂之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专业理论授课,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 使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善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3.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科学发展医学的重要措施。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帮助从医后正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学习中去,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本领,更应让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特需的、必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⑤高职高专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道德培养为重要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生物医学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众多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了医疗领域的各个层面。高端技术正确使用服务与社会,相反,如被滥用,将会有悖于社会。所以,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科学发展医学的重要措施:首先,医学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为医学科学献身的高尚品质;其次,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科学和发展审视世界,推动医学科学地、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教育尤应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更好、更科学地服务于社会。

4.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医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精神文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还要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也都呈现多样化、国际化,人们的思想也就呈现多样性。高职学生有理想、具有创新意识、为实现自我价值、发展意识,但同时模糊理想信念、多元多变的价值取向,所以高职院校的重担是加强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运用科学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传承并秉承医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实现自我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和提高诊治效果,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社会舆论作用。高职高专医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与社会舆论的作用过程形成是一致的。弘扬积极向上主旋律,大力宣传学习恪守医学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提倡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风尚,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家布兰凯茨指出:“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学生必须接受一个特定的职业角色,并且认同这个角色,否则就不可能获得职业能力”。⑥随着经济、物质社会的高度发展,学生择业、就业更多的是优先考虑物质利益、经济地位;偏离爱岗敬业和职业忠诚;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设定的同时重视德育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教学之中,成就德才兼备的社会医务工作人员,服务于社会。

2.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具有自主性的高职学生而言,对其单纯进行课堂知识灌输,改变灵魂的方法不会奏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道德修养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医德培养,高职院校加强和重视社会实践,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它根据医学生大学所处阶段不同,进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大学每个阶段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实施医德教育必然成为实现教育目标,即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校园生活为医德情感培养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则是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医德的形成阶段;校园德育教育与临床实习阶段相辅相成,是将医德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相应的医德行为的必然阶段,在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模范感染下,形成自觉的社会医德习惯,完成医德教育既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全力提高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高职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主阵地、主渠道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但来自于社会、家庭、团队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持也必不可少,全社会齐抓、共管,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舆论氛围,营造新时期、新社会、新科技环境下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德为医之先,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高超专业水平,从学校、医院、学生三方面入手, 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高度,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无私奉献、具有高超专业水平、强烈的职业道德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注释]

①潘向军.职业中专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与道德教育对策研究[EB/OL].http://.cn/Article/CDMD-10094-2007151418.htm,2007-01-05.

②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③曾翠清.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探[EB/OL].http://.cn/Article/CDMD-10394-2009096298.htm,2008-08-02.

④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⑥赵志群.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认同感[J].交通职业教育,2009(3):32.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2002(1).

[3]郭清秀,李之尧.医学伦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篇3

【摘要】本文指出了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医生这个特殊行业的需要,更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提出了加强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应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意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强化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89-01

1引言

医学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医学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传统医德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1]。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今天,我国医学生应当确立正确、全面、科学、新型的医德观念,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便将来更好地担负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以不断促进医德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方面,医学生毕业之后直接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要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追求。在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医学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德育活动的中心,这是现代教育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是医生这个特殊行业的需要医生行业是高危险的行业,其需要医务工作者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传染性疫病、放射性损伤、针刺感染等危险性因素,都会给医生的生命造成威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几年的“非典”和“禽流感”,让人们对医务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了所有的人,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战胜了这些疾病。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医学生深刻认识到,既然要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责任和风险。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勇于献身,才能换来人民的尊重。

2.2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医学生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因此,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好坏,事关重大。虽然我国医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仍然有一些医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等。尤其是有些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是非界线模糊,出现了许多的不道德行为[2]。究其原因,主要是医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3加强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3.1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些医学学校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3]。如,只注重医学生是否已获得英语证、计算机证等,却忽视了医学生情感的体验、判断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及价值取向的定位。导致了部分医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第一,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医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其次,应进行职业精神教育,让医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特殊的使命,其行为关系重大,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非常重要。

3.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应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使医学生的职业情感在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中得到培养,敬业精神得到充实,职业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实践证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班组活动,将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从而促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送医送药、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医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从而做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准备等[4]。

3.3强化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律对每一个行业都具有规范作用,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制社会,如果没有职业道德,不仅会受到道德与舆论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使其树立牢固的卫生法律意识。一方面,应加强医学生的法律课教学工作。如,把法律课教学纳入必修课表,通过一定学时量的法律课教学,使医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通过对卫生法规的学习,可以提高法律意识,努力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医生。另一方面,应通过一些犯罪的医务工作者的案例来教育学生,让医学生远离犯罪。

4结束语

德为医之先。医学生要立志成为白衣天使,要无愧于这一称号,就必须具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医学生能不能成为具有高超专业水平,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学校教育是重要环节。因此,医学院校要不断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日后践行医学生誓言,做一个专业精湛、品德高尚的好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晓梅.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

[2] 靳红樱.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J].医学与社会,2008,21(10)

[3]甘荔.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

篇4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1.学生对就业形式认识不清,缺乏创业意识[1]。多数学医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专业性思维较重,多数都对医生职业充满着崇拜和向往,加上社会舆论和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医生职业是“铁饭碗”,从他们入学的第一天起就为自己树立了毕业后从医的目标,入学后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没有时间去参与创业教育。很多学生坚定的认定自己将来要做一名医务工作者,创业与自己无关,忽视了创业教育。

2.学校创业教育滞后,对创业教育不重视。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要学好专业课,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即便是有些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也是迫于上级文件的压力,只做表面工作,不去真正去落实。

3.学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不专业。目前,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形式过于单一,担任就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创业教育,不具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能力。

4.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挫伤创业意志。长期以来,国人都将进入公务员系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作为大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这与中国“官本位”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2]。在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较低,付诸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5.社会环境对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的束缚作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创业,但创业者必然会面临着创业资金、人系关系、国家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困难,湮灭了学生创业的想法。

二、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1.认清就业形势,营造创业氛围。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当前就业形式以及今后的就业趋势,增强就业危机感。学习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积极参与学校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2.更新就业理念、重视创业教育。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要认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到当下就业形式,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学校创业活动中来。

3.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师资建设。(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2)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开发和释放学生的各种潜能。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如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和创业价值,全面提高学生创业素质。(3)提高大学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加大对创业教育教师的教育与培养。(4)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人士,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5)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创业研究的积极性。

4.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开创业。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以往的任何社会都不同,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看问题。是否能进入公务员系统,国有企业,事业等单位不再是评价大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扔掉“铁饭碗”,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

5.加大政府创业扶持,监督政策落实。各地政府应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在制定的政策上不能仅仅为了响应中央的的相关文件做表面文章,应该考虑到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大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次,政府应与学校一起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铺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另外,还应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的政府帮忙解决。

篇5

1.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受当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等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职业院校中,有些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廉洁文化缺失严重,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医学生加强廉洁教育。

1.1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

近年来,由于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医患纠纷严重,关系越来越“紧张”,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吃药品回扣等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医者仁心和廉洁从业意识。因此,廉洁文化教育成为医学生职业教育的必修课势在必行。

1.2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淡薄

受社会负面因素和虚拟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医学生认为廉洁教育无用或者与己无关。少数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对发生在身边的“收受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不良现象采取默认、支持,甚至参与态度。个别医学生涉及自身利益时,倾向于采取不廉洁的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如考试作弊、贫困生评定中的弄虚作假、学生干部选举中拉选票等。

2.医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廉洁教育主要内容有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社会道德、医德医风等。

2.1廉洁文化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廉洁从业的思想认识。

2.1.1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宣传廉洁奉公的正面先进事迹,倡廉洁,扬正气,督促医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养成廉洁品格,做到廉洁从业。

2.1.2加强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廉践廉,将传统廉洁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2.2法律法规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特别加大医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力度。如在校期间针对医学生的专业,开展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医疗法规教育,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医疗领域腐败。对医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重点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引导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2.3理想信念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在“精神补钙”,让医学生了解历史,把握历史规律,认清社会现实,坚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

2.4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重视责任的良好习惯。

2.4.1社会公德教育

对医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重在引导医学生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重在结合关系医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如开展考前诚信考试承诺签名等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竞选评选拉票、不按时还助学贷款及实习就业过程中随意违约等诚信缺失现象。

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引导医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传递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依托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组织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和空巢老人等提供家庭日常护理培训、口腔卫生知识讲解、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急救、视力检查、健康功能恢复等服务。

2.4.2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可以督促医学生自觉遵守医德规范,提高医学生的廉洁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医疗腐败。

医德规范教育主要内容是人道主义精神、法律、医患沟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要求每一个医学生都要掌握国家最新出台的医疗规范,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对病人有仁爱之心,勤于沟通,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诊治病人。

医学伦理学主要内容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医疗理念。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医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医德医风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不仅在生理上关爱病人,还在心理上关爱病人。

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务工作者要承担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在校专业教育期间开展“德医双鑫”为主题的情景剧、最美乡村医生、现场施救落水女子后默默离开的护士等正面事迹宣传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授帽仪式;在临床见习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影响,培养学生“济世为怀,仁爱救人为本”的职业素质;毕业就业环节,可以对医学生进行廉洁从业方面的教育,如开展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历史廉政剧表演活动、开展医学生职前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等。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医学生提前认清职场诱惑、找准人生坐标、守住人生底线,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总之,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任重而道远。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在医学生廉洁教育活动中要针对医学生特点,加强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将人文关爱、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纳入必修课,引导医学生养成廉洁品格,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培养“有温度的”医务人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来医务人员的医疗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陈红敏,赵雷.关于加强大学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36-37.

[2]周煜.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A):70-71.

[3]周伯平.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0):59.

篇6

摘要:医学工作是给患病的病人在做手术,之后对手术后和患有轻微病情的人员进行在医院恢复中所要接受的专业医疗人员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病人由于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病痛,身心疲惫,身体情况直接影响着心理情况的变化,导致心情变坏。尤其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现实的医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医学生们关注病人身体的恢复,还要对病人进行人文心理关怀,确保病人身心健康,促进人体的恢复。

关键词:医学工作;病人;人文心理;身体状况;健康

引言:

通常来说,传统的医学工作是对患病的病人进行手术,之后对他们的身体进行细致入微的照顾,确保饮食安全,身体的健康,可以说医学治疗和之后的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而护理从业者的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

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举个例子来说,之前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在一些青壮年中也有一定比例,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癌症等恶性也逐渐低龄化,引发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心理遭受极大重创。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当代护理工作不能满足于只是对病人身体的关注,要转向病人心理的重视,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心理关怀,促进病人身体的更快恢复。本文主要致力于当前医学生在?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人文心理关怀教学方法,希望对以后的高校医学院人文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实践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医学工作简介

医学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人类诞生之时就有了医学,可以说医学和人类社会是如影随形的,人类诞生之初,由于人吃五谷杂粮,经历外界风雨,对自然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伤病不断,一些具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对生病卧床休息的病人进行医学救治,人类早期医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由于这时更多注重的是实践,并没有对其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直到发展到近代社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权威国际护理学会才提出医学的定义为,医学是检查和解决人类已经出现的或现在还没暴露但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身体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我们从这一概念内容就可以引申出:现代医学学是研究如何检查和解决人类已经出现的或现在还没暴露但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身体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对身体和心理进行诊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举个例子来说,如一个患了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他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对病人的身体素质,心理拓展都予以重视。

二、开展心理人文关怀医学的意义

由于人体的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所以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本身身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在现代社会的现代医学中,对病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完全陌生的住院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生存环境。

通常来说,一个人生病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在之前的学校、家庭角色之外,又多了一种被照顾的病人的角色。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完全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不安、烦躁,这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可以说医学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也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的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三、提高人文关怀医学能力的办法

人文关怀护理能力的培养,要从护理教学的源^抓起,从各大高校的医学院入手,当然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是不能够完全应对临床中的所有问题的,因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在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医学治疗的能力时,需要为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实践实训机会。使用在校学习和临床学习两种训练方式,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医学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要求,促进以后的职业发展,造福于更多的病人。

实践实训活动,是学生应用理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实训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用知识理论指导实际的工作,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尤其医学类专业更是如此,对时间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医学系进行实训活动,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训课时数,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增强技能,同时,还能够在学校中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学习。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和相关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寒暑假为学生们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临床岗位的实际锻炼中学习人文关怀护理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良好的临床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们提供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该记录学生们每天的实习心得,其中主要包括病人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高职院校还能够将学生的实习当做考评的依据,从而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护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结语:

开展心理人文关怀医学能力的训练,是社会外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现代化的要求,是推广整体护理模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护理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保护人们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人文关怀医学护理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起全面的心理医学护理训练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15,(04):75-77.

[2]刘军.杨爱红.尹娜.NLP培训法在护理高职生临床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38-139.

篇7

[关键词] 医学英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36-03

Analysis of teaching strategy in improving medical 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 for medical students

LI Fang1 WEI Xinli2

1.Department of Geriatric, Fu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Fu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Translation 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part in medical English learn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translation. For some reasons, the teaching program is not synchronized with medical lessons and should be reformed and resolved. From the point of teaching view,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techniques of translating medical English,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cally,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医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中的一种。它以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性的句子结构和特殊结构的词汇而与普通英语形成鲜明的对照[1]。掌握医学英语有利于获取本专业最新进展,了解国际医学科学动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然而,在教学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2]。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学生们最感困惑的不仅仅是医学英语的专有词汇,更多的情况是即使掌握了词意后,既读不懂句子也不能正确理解内容,更无法规范翻译。因此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也是医学英语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就目前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一些提高翻译水平的方法进行讨论。

1 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促进医学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规范翻译

这一点更多地涉及到教学选材的问题。根据图式理论,对于文章和语句的理解涉及到相关背景知识图式,即需要学习者相应的医学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否则讲授医学英语就只能沦为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点,与公共英语教学无异,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受益有限[3]。目前医学院五年制学生在基础阶段接触的是公共英语,在三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接受临床课程的同时也开始医学英语的学习。如果这个阶段英语教学的内容能与学生的临床教学内容相呼应,即将学生所学的中文医学知识用英文表a达,就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了。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参照学生临床课程的进度来安排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在没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能正确理解原文内容,造成翻译困难。如在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一文中,有“Most therapy is added to existing treatment rather than stepped up or down, as in asthma.”学生还没有学习内科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哮喘的治疗并不了解,所以无法理解和翻译“stepped up or down”。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授课教师先讲解哮喘的阶梯化治疗策略,学生才能完全理解文意。又如Aging and Geriatric Medicine中提到“compression of morbidity”,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老年医学关于“疾病压缩理论”的知识。因此,应该尽快完善医学英语的教学体系,形成与临床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双语教学,这不仅可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2 熟悉医学英语的文体特点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翻译长句

医学英语文献主要是传递信息、陈述要点、讲解过程、分析原理,医学英语在用词、造句、段落、篇章和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及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熟悉了解医学英语文章多用正式、庄重的词语,大量源于拉丁文或希腊文;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句型和篇章,了解医学英语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文体,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篇章与篇章之间的有着不能改变的逻辑联系;第三,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医学英语语篇的格式化也是其明显特征,如各类论文、病例报告、测试报告等都有固定的表达格式;最后,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而且尤其要重视医学英语中大量的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在医学英语文章中长句很多,有的描述长达50字以上,且使用了大量的非谓语动词的长句和难句,还使用了大量的各种从句,其中以定语从句为最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困难,根据字数对语篇可读性的统计研究显示:单句字数在29个以上已属“很困难”。加之其嵌入信息与主句逻辑关系复杂,这些长句往往成为翻译难点[5]。学生的错误往往是将长句直译为长句,造成理解困难甚至误解。简单归纳英语与汉语的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主要为:英语重形合多长句、句子中涉及主语和宾语多用代词、在句子中多用名词和介词、多用被动句;汉语重意合多用短句、句子中涉及主语和宾语多用名词、在句子中多用动词、多用主动句。在长句翻译技巧中,放弃逐字逐句的直译,采用意译的方法可以摆脱英文表层结构的束缚,根据句子的深层结构,用中文适当的表层结构再现原文的思想[6]。因此,在翻译长句时,引导学生采用短句翻译,变换主语的方法,既可以顺延原句的结构,也可以逆行表达[7-9]。如“Use of nebulizers for high-dose trea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patients are obviously disabled despite complying with conventional doses of bronchodilators.”这一句如果逐字翻译,结果会感觉不符合汉语习惯,有生硬和表达不清之感。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理解词义后,鼓励学生进行短句翻译,并尝试以上翻译技巧,学生很容易翻译成“当病人明显丧失呼吸能力时,尽管可以使用常规的支气管扩张剂剂量,但也可以考虑使用喷雾器进行高剂量的喷雾治疗”。如“Sometimes patients are helped simply by understanding those relationships and being aware that the doctor appreciates them and reassures,listens with a sympathetic ear,and seldom advises in a direct way,but does express concern.”,此句是被动句,by后面有两个宾语“understanding those relationships”和“being aware that......”;that引导的从句中有5个并列谓语“appreciates”、“reassures”、“listens”、“advises”和“does express”。引导学生体会全句的意思,注意英汉表达的差别,翻译汉语时处理成短句,即“有时候,帮助病人只需要让他们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医生重视他们,愿意安慰和倾听他们,医生很少直言相劝、却能表达关心之情”。这样不但完整表达了原作者的用意,而且符合汉语语言特征。

3 掌握医学英语中常用的普通词汇的引申含义

除一些专业词汇外,还有一类医学英语词汇是由普通词汇演变而来的,要想准确理解、翻译和写作,必须根据词语的含义进行引申,因为它们和公共英语的含义不尽相同[10]。如“respond to”原意是“对…起反应”,医学英语中常指“药物或疗法对病人或疾病有效”;“responsible for”原意是“对…负责任”,而在医学英语里常有“是…的原因”的意思;“entity”原意是“实体”,但“clinical entity”多译为病种;“exposure to”不是“曝光”,而是“遭受,接触”的含义。“administer”是“用药”,“labor”是“分娩”,“develop”是“患病”,“apply”是“涂,敷,贴”,“plastic”不是“塑料的”,而是“整形的”。类似的词汇还有很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词汇的特殊含义,通过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敲,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记忆和总结,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多有裨益[11]。

4 适当进行回译训练以提高翻译能力

Shuttleworth等[12]认为回译就是“把翻译成特定语音的文本又重新翻译成源语的过程”。学者张春柏[13]更为直白地定义回译为“还原翻译”。回译可以检验翻译的有效性和译文的准确性[14]。在学生掌握基础语法、词汇的前提下,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回译练习,采用自评或者互评的方法比较译文与原文有何不同[15]。在原文与自己翻译结果的比较中,找出差异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同时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翻译时存在的常见问题,帮助总结翻译规律,归纳整理翻译技巧[16-18]。如请同学回译“随着人们对运动、节食、戒烟、适度饮酒等潜在益处的逐渐关注,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强壮的老年人。”由于已经熟练掌握了对运动、节食等词汇,学生们对这句话的翻译并不感到很困难。但是与原文对比后发现,“逐渐关注”是“greater attention”而不是“more and more attention”,同样,“越来越多”虽然也可以用常用的“more and more”来表示,原文里的“increasing numbers”是更精确的表述。对于“强壮”,用“healthy”就不如原文的“robust”更贴近原义。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体验语音精妙之美,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5 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巨大差别导致在英语学习和应用时,往往受困于两者之间正确而灵活的相互转换。医学英语教学中有关翻译的问题不仅仅是上述情况,还有许多规律和技巧值得总结和推广。本文仅就教学实践中一些感悟做了浅显分析,希望能对医学英语的授课教师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一定要指出的是,要使英语成为学生学习和提升医学知识的工具和载体,不仅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以及授课内容上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更要重视训练医学生的翻译水平,才能对学生的医学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起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毅,楚长彪.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22-124.

[2] 曲丽娟.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1,(9):52-53.

[3] 宋娇,郑侠.图式理论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7-119,131.

[4] 董丹丹.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导刊,2009,(4):118.

[5] 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 马琳.探索医学英语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J].大学教育,2014,(12):95-96.

[7] 路璐,周玉梅.医学英语特点及其翻译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322-324.

[8] 王璐.浅谈医学英语翻译[J].科技风,2014,(16):251.

[9] 姚玉玲.浅析医学英语长句的具体翻译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213.

[10] 廖虹,韩乐,孟玲筠. 熟悉的医学英语“生词”[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152-153.

[11] 曹慧.谈医学英语中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17.

[12] Shuttleworth M,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3] 张春柏.还原翻译练习: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教学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1997,(3):53-56.

[14] 贾洪伟.典籍回译之难――以翻译《中国的语言与文学:演讲录》为例[J].外国语文,2015,(1):120-125.

[15] 陈杰,徐秋霞.回译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83-84.

[16] 孔德亮.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原则[J].考试周刊,2014,(40):159-160.

[17] 王佩卿.简析外语翻译课教学方法[J].时代教育,2014,(5):157-157.

篇8

关键词:医学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学校发展定位

我国的医学学历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几个层次。此外还有成人教育、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教育等。十多年前,湖南省每个地市均有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十多年来,随着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或并入本科院校(如张家界、郴州、永州),或组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德、株洲、湘潭、岳阳),或升格为专科学校(如怀化、邵阳、益阳),仅娄底市卫生学校保留至今。在管理关系上,湖南省教育厅将医学本科教育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归口高教处管理,将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归口职成处管理。笔者所在的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独立升格而来的。由于工作需要,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下问题: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如何在医学本科教育和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有何异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如何定位?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有了些许认识。

一、关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而逐渐萎缩,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因其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而受到严格限制,普通医学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卫生改革、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这就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拓展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状况不尽如人意。从数量上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数虽然明显增加,但质量不高,甚至无证行医在农村随处可见;从学历结构上来讲,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为卫生系统输送了约550万名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约2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80%,目前我国卫生技术人员仍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从人力资源分布来看,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中城市因经济发达,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过剩,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现象则十分严重;从学历结构分布上来看,大专以上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基本都是中专学历以下人员,甚至有大量未经医学教育培训的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从而使卫生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要达到3.64人,执业医师1.26人,执业护士1.26人,全国90%以上的医生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国家《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3至5年内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新进入乡村卫生院的人员至少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一系列硬性规定的出台,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2.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需要大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来支撑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让国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卫生体系,实施卫生行业人才准入制度,配备数量足够的卫生技术人才并保证人才质量。这就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为广大医学专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3.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加速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升格或萎缩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断萎缩,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又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因此,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将升格为本科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卫类人才;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的学校势必萎缩淘汰。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层次。”由此可见,属于三年制的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其规模今后将会受到限制。

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

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医药卫生类专业分为三类,即:医学类、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职业医师为主要目标,主要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举办。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以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归入职业教育范畴,由高等职业学校主办,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由此可见,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差别的。共同之处是在生源与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生源均是高中起点;人才类型是应用型人才;人才层次是大专层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工作场合是社区、县、乡村等卫生工作岗位;工作内涵是运用成熟的医药、预防、保健等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不同之处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要求低于医学本科院校,而高于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从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政策规定所允许开办的专业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开设医学类专业,如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也可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如护理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而高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仅限于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开设的专业较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并可通过专升本与本科院校形成对接。

三、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定位

从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可基本定位于精英教育。但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学术地位较低,专业类别不完备。从现阶段基本国情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面向农村基层,服务社区;必须在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找准位置,拓展生存空间;处于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才链的中间环节,既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也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雷同,而要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如果只看到学生的市场需求,而看不到深层次的教育规律要求和学校间的强烈竞争,学校可能会随波逐流,形不成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定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中,确定学校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限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对教与学双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了经过在校医学教育后,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必须达到的标准:具备系统的职业素质,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具备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养成继续教育的习惯;掌握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包括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因素知识,具有使用医学信息的能力,了解卫生法规和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如此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社区、农村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就业需求。

2.发展定位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所开设的医学类专业,就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教学师资水平、实验实践基地、毕业生质量等与医学本科院校差距较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与本科院校抗衡,但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办学,本科院校是相对弱项,这类专业,本科院校一般投入较少,重视程度不够。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这方面就有优势,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强。另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相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略占优势。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该重点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尤其是护理类、医技类等专业。做好高职高专的“龙头”,瞄准这个位置,持之以恒,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使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同时考虑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办精几个医学类专业,蓄势待发,进入本科层次教育。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必须明确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准确确定其发展定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校招生与就业的辐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顺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长期稳定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来定位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 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7.

[2]周礼生,沙绍轩. 关于医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4(1):41.

[3]

何 瑜.关于普通医学专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71.

篇9

一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理想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会给予一个人向善的力量,同时也会赋予其拒恶的勇气,人的一生,难免有坎坷,有挫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不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不会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放弃自尊。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命系统的复杂和奥妙无穷,注定了医学的复杂和困难。作为医学的实践者,医生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除此之外,医生的价值理念还要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吻合,只能在奉献、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医生往往是在被患者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精神的满足,这对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挑战,也难免会让医生遭受更多的误解、挫折。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大医精诚的理念

我国古代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乃仁术,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工作者要做“苍生大医”,“广施善术”。

医者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医者要有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恪守“淡泊明志”的道德理想。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不得持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佊法规,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

医者必须勤学不倦,虚怀若谷,力求达到医术医德的完美统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必须“涉猎群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务须刻苦学习,精研医理,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

医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尊重同道。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对待患者,“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冷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对待同道,则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这种注重自身修养爱护病人尊重同道的精神,堪为后世医者之行为准则〔2〕。

(二)医师和医学生誓言

医师的誓言就是医师对自身行为规范的承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认可和追求。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两千多年来,其基本精神一直被视为医生行为规范被广泛接受,直到今日,在很多国家的医学生入学时还要学习该誓言,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庄严宣誓。1984年,世界医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它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首要关心的、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事业光荣而崇高的传统职业道德,其基本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脉相承。在1988年的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爱丁堡宣言》,该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002年,《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发表,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和签署了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签署该宣言,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中国的医师承诺的誓言包括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医师的职业精神和要求。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医学生誓言》,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誓言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订的,它既是对医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未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要求。

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自我认知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对生命奥妙的探究、对疑难杂症的攻克、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等等,决定了从医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另外,在普通人心目中,医生和医学往往被一厢情愿地理想化,求生的本能使得病人总是希望医生能为他做到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医学也是个与环保类似的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学习的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就比别人多,五年的时间已经比一般大学多出了25%的时间成本,之后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又是一个漫长的熬的过程,病人是随时都会出现的,工作的时间和强度往往也不固定。因此医生这个行业,所得的收入往往与各种付出不成正比。对于把医生作为谋生行业而不是人生理想的人来说,当医生所挣的钱也许永远低于自己的预期。医学生必须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我的兴趣、能力、特长、对未来的期望等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自我的理想必须建立在社会的职业理想之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成,也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最终才能真正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学生具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

医学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日新月异,涵盖范围广,信息量与日俱增。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需要全方位的历练积累,医学生的学习任务艰苦而繁重,2007年颁发的教学计划,临床医学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功课近100门,还要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医学生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而等你毕业进入职场,又发现所有学到的知识还不够用,面对病人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还要再学习,再研究,也就是医生必须终身学习,必须一生都刻苦钻研。

3培养学生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没有一个病人是按照医生上下班的作息时间来生病的,也没有病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描述来生病的,医生在付出休息时间、付出超出常人的精力、体力来工作的同时,还要对病人付出关爱,给予人文关怀,在筋疲力尽的工作之余,还要对各种各样需求的病人及其家属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再解释,医生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依然会招来抱怨、辱骂、打击。所有看病难、看病贵的矛头都指向医院、指向医生,医生既要面临职业带来的风险,还要承担巨大的社会压力,崇高的职业理想,对职业的热爱就是强大支撑。

4培养学生具备不断完善道德的追求

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个具备很高道德修养水平的人,这种道德修养是需要不断修炼而来的,一方面,追求幸福、享受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和权力,医生当然也不例外,按照传统儒家文化的观点,一个人有了很高的修养境界,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的快乐。另一方面,医学面临的许多现实常常充满了情理、伦理的矛盾,充斥着物质、名声、荣誉等等诱惑,还要常常面临生离死别的悲情和爱莫能助的绝望,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做到这点,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培养这种修炼道德的勇气。

(二)激励医学生追求崇高的从医境界

医学作为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要求从医者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水平,在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中,应当激励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历练提升自己的从医境界。

1对医术的追求永无止境

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脚步从未停止,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伴随而来的新技术、新发现、新经验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同时,社会的人文属性也在发展变化,人的精神活动也随之变化,病人、病情也在发生变化,医生永远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对医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是每一个医师应有的境界。

2患者至上、守护健康、敬畏生命

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时刻把患者安危放在心上,尊重患者的隐私,遵从生命至上的理念,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提出的从医必须做到“戒、慎、恐、惧”四个字,就是我们医师的思想境界。

3勇于奉献、胸怀坦荡、担当责任

医生的职业,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职业,是需要奉献的职业,我们面对的病人无关贫富贵贱,吴阶平的“医学技术回归医学人文关怀”,钟南山“一切从病人出发”,裘法祖“在服务中学习”,吴孟超“仁德济世”等等,一个个医学大家正是在践行服务、奉献的理念中变得崇高和伟大。人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总有其局限性,在诊疗中一定会面临风险,出现差错或不当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医生要有担当责任、纠正错误或差错的勇气,没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对差错遮遮掩掩、推脱责任,对一个医生来说是很危险的[3]。

4哲学修养

学习哲学能使人头脑更聪明,自古以来,医学与哲学形影相随,难舍难分,哲学可以给医生明晰病情,科学决策,正确处理医学与伦理、社会、法律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辩证思维方法,总理曾经说过:“医生最需要辩证法,也最容易懂辩证法”,这一点,在吴阶平院士的经历中表现得最充分,也是获益最深的,他在学医初期就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以后又不断地深入学习思考,吴院士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面对复杂的局面能应付自如,出色完成了各项特殊的医疗任务,与他结合实践学哲学、用哲学是分不开的[4]。哲学修养的境界,还有助于面对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劳动的医生,正确面对压力,调整情绪,从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载体

1大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职业理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我院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逐步探索出一套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德育教育的模式,打造了一批学生乐于参与并、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并将其作为长效机制长期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围绕做一个“有理想、有榜样、有目标、有行动”的医学生这一主题开办学生讲坛,由学生自行组织具体演讲内容和形式,自己主办讲坛;开展专业外语讲课比赛,让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展示其医学专业外语的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解医院,接触病人,了解社会的实践平台;开展读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文体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各班学生做到每节课向老师问一声好、送上一杯热茶和一张消毒湿巾、提供一本学生点名册,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风气;开办系列讲座,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大力开展榜样教育

医学的职业和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榜样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围绕“学习实践白求恩精神,争当优秀医学生”这一主题,注重引导学生寻找榜样、学习榜样,向医界名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专家学习、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模仿。按照人类学习的客观规律来看,模仿是生物进化的源泉,是社会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医学最终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的探索过程,其知识的获得,医学专业技能的提升,更离不开模仿。

经验传授。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身教重于言传,医学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广博而精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一个医生的成长,不但需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专业技能的运用,更需要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于临床与科研的思维能力,这其中,老师或前辈的经验传承不可或缺,对医学生的行为习惯、临床思维、医德医风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榜样感染和激发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医学生在选择学医时,对医学这一职业的认识通常只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家长的意愿,而我国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决定了医学生很难有再次选择的机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师长人格魅力的影响、亲身经历了救死扶伤的历程以后,逐步树立起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医学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类越来越精细,医学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团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的过程,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这种团队协作配合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要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罗家伦.中国人的品格[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33-34.

[2]张之南.治学与从业:一名协和老医生的体会[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7-1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58-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方面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抑或是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哪里薪水高就去哪里。究其原因,毕业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评和总结,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①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毕业生来说,还是对高等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

1.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

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与毕业生的接触,发现部分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因为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临近毕业了,却无法找准定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清楚自己的需要,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通过SWOT分析法、5“What”法等测评方法,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进行职业定位,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

2.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当前,大学生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误区,如“只愿去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不愿去新(新疆)、西()、兰(兰州)”,“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清自己,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储备,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克服就业的种种误区,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3.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②就业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充分准备、准确定位,而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技能不熟练。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会发展,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层次。

4.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总量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递增,而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毕业生的岗位数量却在减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找工作时看一步走一步,盲目追求高薪、待遇条件较好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再重新选择,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技能、关系等,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其实,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全面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会更科学、更高效,也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自身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新生刚刚结束高考,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开始进入自主生活和学习阶段,部分新生会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如学习兴趣不明确、缺乏长期目标、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适应基于自我管理的大学学习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新生做好学业规划,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树立他们的生涯发展规划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轨和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加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设定阶段性计划,并实事求是地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毕业生在毕业前完成规划意识的建立,到了工作岗位后,他们的职业发展会更加顺畅,提升工作满意度,实现高质量就业。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机制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中心,倾向于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能。就业指导工作集中在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信息的、校园招聘会的举办、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就业手续的办理等方面。但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应该是职业生涯指导,即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清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整个高校的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在新形势下顺应时展的要求,实现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型。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

大学生的理想职业生涯,就是在谋求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达到个体和社会共赢。就业不是单纯地“找工作”,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盲目就业会给人才市场造成混乱的局面,从而导致学生与企业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大学生在竞争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好盲目就业,甚至失业;另一方面,庞大的求职应聘队伍增加了公司选拔人才的难度,甚至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学生引导到了“人职匹配”的选择道路上,制订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降低离职率和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择业,导致大学生就业的不稳定性,出现随意违约和频繁跳槽的现象。而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在择业时往往很慎重,能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一些大学生“契约意识”淡薄,随意地更换工作,频频跳槽既会影响个人职业的稳定发展,也会导致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形成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择业、积极从业,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就业的有效举措,而且也是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与时俱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注 释

篇11

【关键词】职业道德 中职学生 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加上中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那么未来国内的医护工作也会更加的繁忙和复杂。其中中职护理人员,虽然不像医生拥有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知识,但却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加上工作内容较沉重、繁琐以及患者、病人的多样化问题,思想、情绪上难免出现不良情绪,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中职护理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

一、中职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问题。中职护理道德教育因为理论性太强,内容上比较空泛,没有实际的技术和具体、明确的实践方式去体现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且即使学生得到了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能很快的显现,并且对护理技能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提高效果。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医院在录取护理人员的初期,比较看重其技术,在学校和工作单位的更项 考核也是针对理论和实践相关的技术。比如:对于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方式,对于因各种原因造成四肢行动不便病人的护理方式等。如果学生在进入工作后,不能快速的融入工作中,该医院是不会浪费资源在这个学生身上的,那么中职学生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多数的中职院校对于护理学生的教学,仍然是以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核心的教学,对于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颁布的任务,其无论是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都没有形成科学而系统的模式。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老师和学生自然也不会过于重视护理的职业道德相关教育,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容易出现消极、敷衍的情况。

(二)教学方式。在中职护理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校方和教师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而全面教学方案,就导致相关教育教学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照搬下来讲给学生们听,学生学习过程比较乏味,学生因此提不起学习的欲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没有对关键点进行详细的、深入的讲解,令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似懂非懂的模糊情况,所以在课堂上多数是教师在照着教材讲课,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位置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职业道德的认可和接收到也不高,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上种种原因直接影响了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低,之前的受教育经历也较少,因此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的规划都比较模糊,因此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惑感和倦怠感。而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在同患者直接接触方面并不能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包括: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式,与患者身体上的接触、自身情绪的控制等,都是中职护理学生所欠缺的,并且也是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提高的,因此这对这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是针对中职护理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培养,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指标。现代人对于健康和身体相关为题都比较重视,加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医疗护理也更加关注,病患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和严格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同医疗护理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1]。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护理技术实际应用的重要指标,同时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培养良好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而人们在身患疾病时,不光是生理上出现了问题,心理上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不单是针对病患生理上的护理,心理上也应同时兼顾,这也是中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

三、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成长

一方面中职学生心理正处于高速发育阶段,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护理,并不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喜好和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家人的建议和安排,那么学生对学习护理和未来的工作抱有的热忱有所不足。而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很多情况下是需要足够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去支撑的,而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就以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去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学生将更有责任感,对未来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病患也会更容易感同身受。

很多护理人员会因长期接触的病患而对工作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与患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几率。这是人的常态,当护理人员常年与病痛、死亡和伤害打交道的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这就需要职业道德教育令学生对护理工作产生根本性的认可。对职业的认可和坚定的工作信念,是护理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四、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令学生的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包括了:认真、严谨、系统和人性化。认真、严谨和系统,则是针对护理人员工作流程的整体要求,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敷衍和散漫的态度是应严格杜绝的[3]。但因为人的情绪是较难控制和迅速转变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在护理教学中,则是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去执行系统的护理工作。人性化则是是病患病症和性格的多样化,同种疾病在不同性格人身上时,护理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会有所不同,根本不同病患的不同需要,去执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现代医疗领域的根本需求,也是未来医疗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是较难的,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职学生以往的受教育经历的差异。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差异。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中职护理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还要及时的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双管齐下,才可从根本上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永成.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探索[J].兵团教

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张永莉.浅谈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14年01期

篇12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指导方法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归结为四个问题:①我真正想做什么?②我为什么要去做?③我现在正在做什么?④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些问题归纳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职业生涯的方向,就会从各个问题中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1]高校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认识较少,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在课程开发、内容体系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就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做如下思考。

1.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1.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笔者在2011年9月对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眼视光四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65.8%的学生不清楚医学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将来有明确设计的只有15%。由此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医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淡漠,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1.2动机的差异性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难度。

近年来大学学费大幅提高,生活费用增加,一些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很大,只能考虑按期完成学业,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报考医学院校就是为了以后摆脱贫困,不愿回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方面,较大规模的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是足够临床经验,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要想进入高级别的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选择考研;其二是选择一个较低的平台到小型的乡镇医院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再转到较大的综合型医院工作。[2]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干扰,因此加强务实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很有必要。

1.3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容易停留在表面。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对自己确定的理想与目标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心理,不能正视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1.4缺乏专业指导人才。

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指导老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医学领域政策法规,并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3]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辅导主要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做一些简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更多的是行使行政职权,发挥行政功能,很少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1.5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少融入生涯教育,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指导。这往往导致知识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少的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法

笔者六年来从事医学生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工作,结合本院几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出以下指导方法。

2.1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就业中心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四川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学校有关决议、决定;按照省就业指导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订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各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及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负责毕业生派遣,协助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分析,为学校办学决策提供参考。[4]

2.2对教师进行培训,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授课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邀请校内外专家到学校为授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水平;鼓励职业指导老师考取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具有较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指导经验,满腔热忱,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路者。

篇13

1.1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使医务工作者形象受损

当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较差,民众看病集中于大医院,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服务质量下降,出现“看病难”问题;由于大医院的收费相对较高,而相当多患者未能享受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而部分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增加收费,使患者医疗负担增加,出现“看病贵”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演化成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并出现了大量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报道,使得医务人员“白医天使”的形象严重受损。作为信息社会的医学生,必然关注并受到大量的负面信息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的职业崇高感丧失,并对所选择职业的认同感下降,更难以树立起从事本行业所应具有的专业精神。

1.2学习任务繁重

众所周知,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多数文科和理科专业的学生相比,都是最重的。从一个完全无医学知识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学量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这些内容几乎全部需要理解和记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大量的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内容,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下降,继而对将来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度下降,也难以树立必须的专业精神。

1.3工作风险高、压力大

医务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但是由于现今医疗技术局限性、患者个体的差异和其他原因,在医疗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疗效不佳、无效、并发症、甚至医疗意外等。可是由于现今医患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当出现治疗不理想的情况时,往往会出现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造成无形的精神压力,而医务人员同时又要承受大量的工作压力,这往往使很多医务人员身心疲惫。这些现实问题,很多都是医学生所没有预料到的。因为很多医学生选择此专业有一定的盲目性,更有些是父母要求或其他不得以的原因选择该专业。所以当他们在进入学校、医院听到、看到和体会到医务工作的高风险和压力后,相当多的学生会后悔当初的选择,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更难以自觉树立应有的专业精神。

1.4就业形式严峻

我国有大量的医学院校,培养着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五个不同学历层次的医学专业人员,加上高校招生扩编,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有调查,目前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形式严峻。然而,多数的医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大医院,因为这意味着比较稳定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深造机会,但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使众多学生变得很茫然、烦躁、甚至是理想破灭。许多学生后悔选择该专业,相当多的学生在考虑如何转行,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精神的培养。

2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专业精神教育

2.1加强思想教育,重塑形象

自古以来,医生在平民大众中的形象和地位都是比较高的。“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等都是对医务工作和精神的赞许。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从正面给予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医务工作者形象的污损,只是短时间和区域性的。大家应该看到,现在无论是民众的看法、还是媒体的报道,都正在逐渐改变以往片面指责医生和医院的做法,能更加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对医务人员劳动的认同也在增加。作为从事医学教育和医务工作的老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确立对职业的信念,这样才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增强从事医务工作的光荣感。

2.2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之多是有共识的,所以很多同学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于学习记忆专业知识上了。造成学生花费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的原因除了医学专业知识车身的冗繁复杂之外,其中一些老师教学方法陈旧、枯燥,使学生上课没兴趣,甚至打瞌睡,课堂效率差只有课后补;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好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改变这一状况,对于学校,要合理安排学习科目和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对于老师来讲,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授课生动有趣,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要重视课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只有学习上有兴趣、有收获,才能增强该专业的认同和培养相应的专业精神。

2.3培养不怕吃苦、勇攀高峰、勇于奉献的精神

医务工作者在承受日常繁重工作压力的同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因此,没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和攀登高峰的精神,是很难有所成绩的。而现在的年轻学生,多为80年代后出生,独生子女多,没有经受过苦日子,吃苦精神欠缺、畏难思想重。针对这些缺憾,要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乐,而在于奉献。使学生在充分看到医学科学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使他们认识到惟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他们对于专业的热爱和攀登高峰的精神。

篇14

一、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还应该具备创业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通常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其将自身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有机结合进而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创业知识。创业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创业的基本条件。在职业院校教育阶段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创业常识的教育,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优秀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创业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支持创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创业教育中注重精神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顾全大局的意识,从而增加创业的可能性。四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应该以智力为依托,以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适应社会竞争提供能力支撑。

二、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其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创业推动就业。

例如,学校可组织开设创业教育宣传专栏,每周定期更新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市场经济发展动态、职业技能水平和本校优秀创业事迹,以此增强全体师生对创业的了解与重视程度。教师及学校在转变思想意识和关注创业动态的基础上,逐渐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创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

2.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综合战略的体现。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职业院校必须在教育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综合发展水平。

例如,职业院校应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变化资讯,改革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挖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设计新理念、设计新工艺及设计新领域引进到日常教学中,并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实践类教学活动,将教学主体转换成学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职业院校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实践环境。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要注重测评方式的调整,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力为目标。

3.增加实践教学

创业是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职业院校要增加创业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职业院校可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特征,采取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各自的模式公司或工作室等组织形式,由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并在组织运营过程中明确分工,再形成系统的运营体系,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纳新工作的有效展开,既为组织的发展招贤纳士,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