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7 10:1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教师文化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在专业自我发展的心态和体验。首先,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我发展的意识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很多幼儿教师缺失对职业的认同和深刻认识,未能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其次,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还受自我发展的能力因素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教师要有目的、有自觉的去发展专业能力。再次,是心态因素。很多幼儿教师由于外在压力状况,感觉焦虑、乏倦,失去了激情。好的心态能有积极情绪,能主动困难,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最后,缺乏及时自我体验。有了想法和激情,不去主动体验,积极开展行动,自我发展难以得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除了自我能动性外,还需外部条件作为支持,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整体待遇偏低,而且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专业化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其次,社会整体对幼师职业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评价低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工作的实践投入。再次,是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措施。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它既强调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注重保育能力,工作要求细致、专心,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二.唤醒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走向自主。要唤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认同感和使命感,转变自我发展的态度。把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份使命和责任。其次,要不断转换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等,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教师有时因此产生焦虑感。良好积极的心态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体验探索,切实将自我发展落到实处。要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指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回顾、检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所做出的思考。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要取得进步,离不开教师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行为,找出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及时、深刻、反复的自我反思,很多有益经验才会真正内化到幼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专业实践中。对此,师傅、园长和资深教师要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徒弟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实践性知识并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培养模式。
三.建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1.理念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和理性信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的理念素养不仅要有教育观念,还应有对文化的理性信念。当前我国由于区域差别大,城乡经济发展状况悬殊,家庭情况和社会声望程度不一,家庭成员民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幼儿的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幼儿教师应有一种警觉和敏感的态度,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及其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摒弃文化刻板和歧视等偏见心理,幼儿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文化观。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都有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对所有幼儿都应抱有相同、且较高的期待,保证不因民族、宗教、家庭经济、身体、性别或能力差异等而排斥和忽视幼儿,幼儿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观。幼儿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师幼互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消解自身的话语权威,认真听取不同文化主体的声音,公平处理一日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问题,对幼儿表现进行合理和民主的评价,建立民主的教育观。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多元,需教师有各种相关知识来了解和适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鉴于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就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基础+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需要多元的复合结构。幼儿教师应具有多元结构的知识素养,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如,文化本身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的知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元文化的内涵、核心要求和主要概念等。习得关于国家、族群、特定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和地区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行为方式等。掌握特殊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说,特殊幼儿价值观和行为等特征,以及影响特殊个体身心发展的家庭和种族文化背景等。3.情意素养。情意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以人格互染和心灵感召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发生知识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早期教育尤其要关注儿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尊重差异的“大爱”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内在学习的需要和潜能,是独特的发展个体。所以,人文关怀的情意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必备素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应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关怀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家长和同事。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应对社会公共生活持积极心态,超越个人私利,深切关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并对幼儿成长抱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幼儿教师应凸显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关怀,结合相关文化知识和教学手段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并施以情感上的特殊关怀。
四.加强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理念使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情感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怀驱动。情感激励蕴藏着情感关怀的无形力量,可以凝聚和鼓舞幼儿教师的士气。快乐而真诚的情感互动,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和领导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幼儿教师内部潜在的工作动机,将领导关怀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关怀驱动。园长的关注和激发能促进幼儿教师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园长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和管理层面,更渗透在其和教师个人日常交往的点滴之中,很多时候,园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副赞叹的表情都可能成为新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依据。情感激励的关键在于唤起和维持幼儿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情感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内在潜能的充分挖掘,则有助于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能给幼儿教师一种无形的力量,犹如每个家庭对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一样,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烈归属感和吸引力,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吸引和满足。它可以使全体幼儿教师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重视幼儿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积淀和传承,用文化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品位,提高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幼儿园建设成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的情感家园,使幼儿教师切身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以自觉、自愿的快乐心态去实现自身专业的主动发展。当然,文化的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和先导,幼儿教师的行为,使幼儿园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以教研文化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规范幼儿机构,以人文精神教化全体教师。
五.整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式
立足区域资源,培养幼儿教师的文化敏感性。职后培训要结合地区特色,将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已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精通民族文化的民间资深人士,与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或邀请他们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国培”“省培”等培训中,提升幼儿教师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幼儿园实际,滋养反思、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幼儿教师准入考核时,应有意吸纳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民族艺术老师和体能男教师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结构;要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塑造开放和多元的班级文化;要鼓励教师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形成批判性反思与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对文化不公现象进行批判,使其在行动中主动修正偏见,变革观念;要进行民主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制度保障,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学习。立足教师实际,引导幼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并付诸行动。培养教师应面向所有在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和经验差异,考虑影响其多元文化意识的相关因素,结合多元文化实际体验,调动教师积极情感。培训形式应以主动参与式案例研讨为主,鼓励幼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评课、讨论与反思,将行动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增强幼儿教师的施教能力。
作者:白爱娃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杨其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与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关系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的建立。教师是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态度是由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所决定的。作为一名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坚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新环境。
二、人文素养的含义
关于人文,这个说法最早是出现在《易经》中,本来指的是人的各种各样的传统属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近代中,人文是作为一种归依出现,比如说是在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宗教这个过程中,人们把希腊的古典文化作为回归世俗的人文传统。到了19世纪的欧洲,人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科:人文学科。以至于后来的大学中出现了人文学科的学习。
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而人文素养是其思想道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大的方面说,人文素养的高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是一种基本的品质和态度,它是做人最应该具备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例如: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个人的一种内在品质,是个人长时间在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将一些优秀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方式,例如:教师传授、熏陶等,让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气质、修养,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一种优良的内在品质。
三、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养成与提升人文素养水平是教师成长与发展所不可忽视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必然要求。
1.博学多才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精神空间。作为一名带领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教师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地进行读书,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不仅要读自身专业的书籍,包括:教育类书籍;还要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历史著作、哲学等。幼儿教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琴棋书画歌舞应该做到样样精通。
2.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以及观点。开展一些教学研究,研究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快乐生活。
3.让教师自身的性格完善
如何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体系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拥有古今中外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对于完善自身的性格(比如:真诚、客观、公正、自信、坚韧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教师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加强德行修养
教师处事的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人文品格,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品格,最主要靠的就是加强德行修养。具w说就是“能认识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育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教师就是一个典型模范,经常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有自律的操守和道德追求,形成超功利的价值观,不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反对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渴望与梦想,这才是有人文素养教师的一种表现。学生时期是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练的阶段,更应该引导他们时时处处用谦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并且始终将谦虚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 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于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关键词:在职培训; 农村幼儿教师; 专业素养; 提高;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由于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较少,农村幼儿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西部,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当然,很多人也曾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过多角度的探讨,如政府扶持力度、后备人才培养、教师待遇提高等等。但本人认为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待遇等等都是一些长期的政策,要显示出效果还有一个周期性的过程。而在职培训却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办法,能够兼顾长期和短期效应。通过在职培训,老教师可以在短期内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实施到教学经验中去,进而传承给下一代青年教师。因此接下来,本人将从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较低的原因谈起试图从在职培训的角度探讨一下如何提高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偏低的原因
1.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大多学历低,专业培训少。
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也有一些非幼儿教育的中专生和下岗的中小学教师,甚至有托关系进园的小学毕业生。幼儿教育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有很多,如普通话、弹、唱、跳、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由于所受专业培训较少甚至没有,现在园农村教师基本不能具有这些素质。
2.大多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理论教育,往往出现情绪化教学。
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理论教育,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没有养成教育幼儿的意识,更没有有针对性的育儿方法。因此,他们大都也不具备基本的育儿素质,无法关爱幼儿,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易出现过分溺爱、偏爱和体罚幼儿的现象。
3.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西部文化落后保守,对儿童的评价依旧以其在考试中的表现为标准。这一观念被运用到幼儿园,幼儿教师模仿中小学教育,把对幼儿的教育内容定在读书写字上,形成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且有些老师不会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使得被教育的幼儿素质得不到很好地提高。
4.西部农村文化落后保守,不重视幼儿教育,经济落后,缺乏资金投入。
西部农村文化相当落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在正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的重要的作用。再者,西部经济落后的事实决定了有而教育资金的缺乏。而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给予少量财政扶助。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的质量。许多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由村组负责,由于经费短缺,无力支撑聘请幼事毕业生,只能用一些初高总毕业生或下岗中小学教师。再者,由于幼儿教师待遇微薄,稍有些育儿经验的幼儿教师又无法忍受经济压力而纷纷跳槽,致使幼儿师资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师资水平难以提升。
二.在职培训的意义及问题
1.由于上述原因,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农民幼儿教育意识有所增强,进几年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陆续进行,但是效果欠佳。因为资金不足,培训次数有限,影响不大。再者,幼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不重视在职培训,只是表面应付,处于被动状态。培训的盲目性致使培训效果甚微。幼儿教师培训没有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是由城镇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示范,农村幼儿教师观摩,致使他们学而无用,不切实际。还有就是农村幼儿教师本身的问题,他们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在职培训的理论知识内容。
2.在职培训的意义
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专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职进修于研究室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教师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实施严格的教室准入制度,使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从教师队伍“入口”严把质量关,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准,优化教师队伍,同时也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我国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一直保障不足,机会匮乏,经费更无处落实,致使这些教师的培训、进修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保障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参与进修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在学前教育立法或教师队伍建设立法中对幼儿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做出明确规定,为其专业成长提供刚性保障。
3.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课程内容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内容针对性不强。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应符合幼儿教师的教学特点,满足幼儿教师的内在需求。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教师的培训是与中小学教师一起进行,培训内容侧重于中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教学实际联系不大,甚至没有任何联系,幼儿教师希望在培训中解决的难题根本找不到答案,这种培训对于幼儿教师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培训。而在专门为幼儿教师组织的培训中,脱离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比比皆是,结果使他们“穿着旧鞋走新路”或者“刚学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样”。因此,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村的特殊条件才能使幼儿教师学以致用,同时,培训课程的开发者也应因地制宜筛选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课程传统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现有的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中,灌输式的、注重理论讲解的集中授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授课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教育独具的特色赋予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师的学习特点。因此,对于幼儿教师的授课,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应选择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方式。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年龄偏大,教龄偏长,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交流,示范观摩应该成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三.如何搞好在职培训
1.营造宽松、民主的培训氛围
宽松、民主的培训氛围是人力资源利用,组织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培训的前提条件。在轻松的培训氛围中,教师可以敞开胸怀地施展才能,没有顾忌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研讨,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宽松、民主氛围的创设需要真心赏识每一位教师。赏识不仅可以调动每一位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在动机,而且可以形成共同协作、相互学习的民主平等的、和谐健康的培训环境,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参与培训的领导要知人善用,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存在;培训中的老教师要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形成取长补短、平等互学的学习风气;最后,引导年轻教师之间相互赏识,提倡公平竞争。
2.调查教师需求,构建课程内容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在职培训课程及内容的建构,努力贯彻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内容和课程的确定,并将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专业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使教师能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指导教育实践,贯彻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通过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幼儿教师最希望得到的课程内容是幼教专业知识,但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等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应根据教师的需求,努力满足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需求。
3.优化在职培训体制,提高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效率
与前两项措施相比较,优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这一做法是最直接的、最易见效的。前两项措施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在程序上也更严谨和繁杂。而在职培训掌控在幼儿园本身手中,具有自主灵活易变通等特点。在职培训应着重培养园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最终达到提高全园教师师资水平的目的。由于经费不足,更应合理充分利用,使每一分前都用得值。每个幼儿园可着重培养一到三个骨干教师,通过组织理论课程培训、实践课堂观摩、城镇骨干教师下乡考察指导等方式,加强他们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育儿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实际教学和课程设置的能力,学会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和本园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策划具体育儿方案。然后带动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教师,根据各个教师具体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并以分层待遇的教师管理制刺激教师求知上进的欲望,以达到他们各子所能达到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幼儿教师整体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香云 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教育探索 2010年第12期.
从1992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多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明显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时还发现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和性别的差异。其中“我国的妇女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水平与男性公民相比,要低很多。”这一结论尤其值得从事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的教育者关注。我国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只有极少数幼儿园中有个别男教师。因此,幼师生也是以女生为绝对多数,甚至于全部都是女生。如果女性科学素养水平总体偏低这一情况在幼儿教师中也普遍存在的话,那么必然直接影响当前幼儿教育的水平,并从起点上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属于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其中包括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也可算是名列前茅的。近年来,在“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及“两个率先”思想的影响下,幼儿教育也有长足的发展,但幼儿教育的师资水平,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究竟如何,是否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呢?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南京市幼儿师资科学素养调查,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师资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市在职幼儿教师及幼儿师范学校的在校生。一共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问卷87份,有效问卷87份。其中,在职教师均为今年各区县推选参加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共43人,发放调查问卷43份,回收37份,有效问卷37份:在校生为以随机抽样方式选出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三、四年级的学生共50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并不是指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或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都具有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对科学技术与知识的最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有基本了解,那么,就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一定了解,就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如果一个公众能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到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加强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使科学事业能得到公众的支持。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以1996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内容为主体,并同时参考了我市对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的内容。其中针对科学概念理解的选择题共有25道、针对科学常识的选择题共有4道、针对科学术语了解的题目选了4道,为了方便调查结果的统计,将原调查问卷中的这4道开放题改为了选择题,因此也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此外,还有4道选择题是用于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程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加选了2题。
三、主要结论
1 幼儿教师及幼师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其水平高于普通公众,但尚待提高。
在与幼师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师的谈话中,常听到教师们抱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与效果。从幼儿教师与幼师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情况来看,在超过一半的题目上正确率均高于我国普通的公众(见表1)。但作为教师,情况则的确不容乐观。从对科学概念正确选择的得分情况来看,只有8%的幼儿教师与6%的幼师生正确率能达到80%,即得分在21分以上。而大部分的正确率集中在60%~70%(见表2)。
这一情况与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调查结果相符合。2006年1 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王练副教授公布了一项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相关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共484人。结果显示,这两类人群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3%和3.2%,高于2001年我国公众平均水平的1.4%,但低于同期大学生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6.29%;商业人员比例为5.81%:办事人员为4.7%)。
此外,幼儿教师与幼师生对科学常识的了解情况较好。这一情况也与其它相关的调查结果相符合。
另一方面,概率知识也是测量公众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调查中也有一个选择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2%的幼儿教师和82%的幼师生具有概率知识。
2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略高于幼师生,但相差不大。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幼儿教师相对于幼师生,在对科学概念、科学常识、科学术语等的了解程度上略高,但总体相差不大(见表3、表4)。这一结果不同于王练等学者的调查结果。可能因为本次调查中,所有的幼儿园教师均来自市级骨干培训班,属于各园派出的骨干教师,其知识水平与能力方面均应高于普通幼儿教师。由于南京市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本次调查中的所有幼儿教师的学历均是大专或以上学历。但高一级的学历却没有带来更高一级的科学素养水平。
3 对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不够了解,缺乏科学精神。
测量公众对科学方法理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了解公众是否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标准。为了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比较的思想和了解对照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治疗效果不好,下面是科学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使用的三种方法,您认为科学家最有可能使用哪种方法?”对于这个问题,被调查者有四种选择:(A)征求患者的看法:(B)用医学知识来断言此药有效;(C)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药,然后观察各组服药后的结果。(D)不知道。按照科学研究的比较对照方法,应该选择第三种答案为正确。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选择第三种答案的比例为76%,幼师生为66%。多数的被调查者能够答对这个问题。
然而,有高达76%的幼儿教师与68%的幼师生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研究是指建立理论并进行实验来验证理论”。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程度是了解公众分辨生活中的科学与迷信活动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在日益加快,与此同时,伪科学也在打着科学的旗号蒙骗公众,如果公众不了解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不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就不可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和迷信学说的欺骗,公众就不可能有效地摆脱愚昧的束缚,不可能真正地崇尚科学和热爱科学,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真
正的提高。因此另一道题的结果就更发人深省:只有14%的幼师生与幼儿教师声称自己完全不相信算命或星相学之类的说法,大多数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可以想见,如果遇到自己不太懂的情况,面对打着科学旗号的各种伪科学和迷信,幼儿教师们会做何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完全不知所措?答案如下(见表5)。
调查中另有一题是这样的:“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共有四个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随大流”或“听权威的”,而只有不到1/5的被调查者相信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由此可见,当幼儿教师们不知所措时,她们很可能采取“从众”或“服从”的行为,而不是寻求科学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大胆质疑”、“批判反思”等科学精神就更无从谈起了。这就给“伪科学”、“迷信”、“盲目个人崇拜”等错误或愚昧留下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此外,本次调查还对幼儿教师追加调查了两个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1.“某教学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假设,可使用哪种方法验证?(A)直接验证(B)间接验验(C)循环验证(D)不知道;2.在某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哪一个?(A)教学方法(B)教师(C)考试成绩(D)不知道。结果,第一题的正确率仅为8%,第二题高了不少,但也只有30%(见表6)。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们虽然对基本的科学测量与概率等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是相当不深入的,同时也是与自己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缺乏联系的。
四、分析与讨论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原因分析
1 幼师生的知识结构有缺陷
在一次全国性的幼儿双语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课上,一位教师就犯了科学错误。她在讲到“昆虫”时,分别举了四个例子:蝴蝶、蜜蜂、蜘蛛和蜗牛。课件做的非常精致,活动设计也十分有趣,但却错将节肢动物蜘蛛和软体动物蜗牛一并归入昆虫类了。就这一问题,我多次问过幼师生,发现对“昆虫”的特征有错误理解的学生也不少。
幼儿生以女生为绝大多数,普遍重文轻理,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在幼师招生中,选择报考幼师的学生普遍文科成绩优于理科成绩。因此,在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学习兴趣缺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一情况对她们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持续的不良影响。
2 幼师课程设置的不足,导致问题的加重。
幼师课程体系由四块组成:基础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一直以来,幼师课程在设置中存在两大特点:_是重艺术技能训练,轻文化学习;二是科学类课程的内容偏难、重理论轻实用。为了在五年时间中,尽可能地培养出一名能胜任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学校更重视专业类课程的教学用时。同时,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语文、英语、政治这三门课在五年中持续开设。而数学只开设三年,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分别只开设一年。总体而言,语、数、外、音乐、舞蹈、美术等工具类学科开设时间长、门类多、要求高,而科学类课程与实操类课程开设时间短,要求低。另一方面,科学类课程一直采用高中教材,内容偏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加重了幼师生对科学类课程兴趣缺乏的问题。当然,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与幼师专业相适应的科普教材,而由幼师的教师自主开发新教材则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 在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方面,重教育理论轻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新
幼师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重点在科学文化学习方面一脉相承,均不重视科学文化学习。也许是认为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已经通过了各门科学课程的考试,就不用再学习了。在职后培训中,重点放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新课改成果的推广等方面。殊不知,若缺乏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任何理念的更新、方法的改革都会走样或落空。
(二)几点建议
1 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为了将素质教育精神落到实处,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幼师课程应将眼光放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上,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在课程改革中,努力贯彻职业教育的精神,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在尽量保证科学教育的课时的同时,下大力气抓教材建设,或开发校本课程。
2 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适当增加科学类课程,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科学精神。
幼儿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缺陷,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幼儿教师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就必须努力查缺补漏,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时也应当适当增加科学类课程的学习,以帮助她们补上这欠缺的一课。因为,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使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幼儿科学教育的方向,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当前大家都已认识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已成为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可以结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逐渐培养科学精神。
关键词:幼师生 语文素养 师德
“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要求应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与高尚的人文情怀。师德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职业要求,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与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幼儿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师德素质则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幼儿教师体罚甚至是虐童现象屡有发生,反映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还有待提高。广大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幼师生师德教育的重任,然而,采取何种渠道以建构幼师生高尚的师德品质仍是目前有待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幼师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语文素养养成的过程是一个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真、善、美追求的过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师生的美好心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为幼师生师德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一、重视开展幼师生的生命道德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恰恰具有塑造健康人格、增强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等三方面作用。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幼师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契机,重视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爱生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与生命关怀,“自爱”、“贵生”、“天地之性,人为贵”等理论观点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珍视。品读文化经典、开展生命道德教育,在提升幼师生文化修养的同时,亦可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生命,激发个体的生命道德意识,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推进幼师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的形成。生命道德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幼师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为其师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强化幼师生爱的教育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一颗纯洁的爱心,以爱为前提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幼儿、循循善诱、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师范院校应注重强化幼师生爱的教育,在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中注重对其爱心的培育,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呈现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歌咏与追求的历程,在对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美所感染的同时,必然会受到善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从而于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个人的向善意识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对世界的关怀之情,最终形成自爱、爱人与爱物的高尚品质,这是幼师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师爱得以形成的前提。
三、重视深化幼师生的修身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具有鲜明的示范性,“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严格要求,亦是教师师德的直接体现。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开智者,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可以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从仪表形象、语言形象、行为形象和教学形象等多方面做到幼儿效仿的榜样。品德修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师范院校在对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加大重视并不断深化幼师生的修身教育,以促进其品德修养的养成。我国古代先贤十分重视修身的作用,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以此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幼儿师范院校的修身教育应秉承着“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学高为师;注重仪态、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理念,积极引导并促进幼师生师德修养的形成。
四.结语
关键词 幼师教育 幼师学生教师 数学素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对幼师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其它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不是很大,但数学教育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数学素养要求较高,但幼师教育中的教师很多数学教学能力不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幼师教育而言,要通过数学教学有效提高幼师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研究学前教育,优化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和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
1对幼师学生及幼儿教师数学知识掌握和认识的分析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在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与一定的难度。虽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很浅显,但幼儿数学知识所涉及的面却很广,涉及到的数学概念也较多,因此,教育者所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对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师学生或者是幼儿教师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彻,很难在工作中有效地把所学的知识的内涵和实质传播给幼儿学生,数学教学的效果很难有效实现。因此,研究幼师学生及幼儿教师的数学素养就需要研究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研究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作为幼师学生及幼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数、量、形、逻辑关系四个领域的知识,但据调查研究发现,全面了解这些知识的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只占40%,大部分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对这些知识只有部分或者是少部分的了解,幼师学生数学知识的缺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在调查中,只有不足50%的幼儿学生及幼儿教师喜欢数学,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数学,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初中数学知识就可以有效应对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一种误区。通过调查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的数学知识储备不足,对数学认识不够。因此,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是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的数学,数学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师范学校,要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幼师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努力丰富数学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
2对幼师学生及幼儿教师数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80%的幼儿教师在从业的过程中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应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很强。作为数学的基本功,比如,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都不是很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教师需要多方举例,需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需要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掌握有关知识,需要不断地说明,不断地重复有关知识,这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较高的数学能力。因此,无论是幼儿师范学校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要积极提高幼师学生的数学专业教学能力。另外,调查还发现,有30%的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数学教学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了解的不是很深入,因此,在工作会不能有效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这也影响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对幼师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幼师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策略,提高幼儿教师数学教学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综合掌握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鼓励他们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变通教学,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幼师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发展。
3对幼师学生及幼儿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的分析
据调查表明有85%的幼儿园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能够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也是幼儿素质发展的前提。在学前教育领域,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需要被新型的师生关系所代替,90%的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幼儿教师继续承担着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承担着示范者角色,使幼儿靠模仿的方式学习知识,使幼儿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如果在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幼儿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种幼儿数学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即使幼儿通过简单机械的模仿方式认识了几个数字,会做几道加减题,幼儿很难真正掌握数与数之间严密的逻辑联系,难以注意到自然数列本身的规律性,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如果教师不是真正熟悉幼儿知识水平与数学概念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不熟悉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很难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也很难使幼儿掌握数学这种高度抽象概括具有严密逻辑的知识。
总之,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的数学素养对提高儿童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幼儿数学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幼儿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丰富,不深刻,数学能力不是很高,数学观念、教育观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对数学学习缺乏应用的兴趣,数学品质和素养不是很高,因此,在幼师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分析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积极以就业位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培养提高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未来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教素质培养策略
一、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概述
虽然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差异不大,可是教育的对象各有不同,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所以幼儿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并非只是一个老师。新的法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加速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和改革。与此同时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特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和其他类型的职业素养含义大有不同。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是一个教师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经过专业的训练和不断的学习,逐渐学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在实际的教育实践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是一个新手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品德的成熟幼儿教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随之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都想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幼儿职业职业素养被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幼儿的健康成长完全靠一支优秀的教师来守护,教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二、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1.个人修养
(1)道德修养
由于幼儿教育重则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幼儿教师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对于事业要忠于事业、热爱事业,幼儿教师要对教育充满热情,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也应该具有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幼儿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有光荣感、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应该不怕耗费自己的精力帮助孩子去进步成长,让他们的智力、体力更好的发展。
(2)热情态度
对待幼儿要充满爱心。毕竟都是祖国的花朵,幼儿年龄很小,故而其性格、脾气皆和常人不同,且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孩童的天性,作为老师更应该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地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幼儿也是一名幼师的基本素养。
(3)团结集体精神
一个学校一定不止一个老师,老师们应当团结协作,在团结和谐的气氛下育人子弟,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教育的一致性。
2.知识储备
即便你有再好的服务精神,没有坚实的学识在课堂上也只能束手无策,所以说知识是一名老师教育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所学的知识,自己有着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尤为重要,文化素质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专业知识是为其一,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居第二位,教育科学知识也不可或缺,三者缺一则不能称作完美。因此教师在剩余的时间里,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文史方面,音体美全面发展,老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知识储备。
3.能力要求
(1)语言的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承担着传播文明的重担,耳濡目染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如果幼儿教师不能把书本中的课本知识、教学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穿插其中,幼儿又怎么可以学到知识。
(2)教育教学能力
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活动组织能力。可以在学期内组织一次评优选先的活动来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也可以在平时课堂上进行这种竞争的方式,来取得教育的成果。
(3)自我控制能力
为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不断地做计划、做检查,在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要实现安排,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意识地评价,反思,对自己未完成的教学行动要重新规划,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4.心理素养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才是整个幼儿教学整体的核心,也是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会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况且现在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心理,自然不会偏向孩子的智力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顺应国际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一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专业化阶段,并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必将大力促进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的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名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过程[1]。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专业组织、专业素质、专业角色和专业发展四个维度。这四个方面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专业化发展[2]。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尽管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无疑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也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幼儿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境,如教师的专业自欠缺、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幼儿教师工作繁重而无暇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教师培训效果不好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1.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的认识肤浅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质的认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使得职业阶梯的等级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相对于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业,人们对幼儿园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尊重、不认可的倾向。尽管国家官方文件上把教师列为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实际上,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并没有把教师看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相对于大中小学教师,人们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更低,甚至产生“幼儿教师不过是认识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跳几支舞”“只要有一点文化知识都可以当幼儿老师”这种观念。
2.幼儿教师从业资格要求较低
一直以来,由于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认识的肤浅等其他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幼儿教师常常处于社会体制的边缘,被社会所遗忘,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也未给予学前教育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幼儿园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普遍不高。现代幼儿教育认为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从业人员要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才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但是就目前获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来看,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还是比较低的。首先,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种学历要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但是,尽管这样低的要求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够达到标准。其次,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方式上,大多数参考人员只要拥有一个学历,通过接受短期内的强化突击培训,参加一个考查内容不太合理的笔试,以及形式化的面试,即可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这种低起点的学历及教师资格证获取的方式导致当前的幼儿教师资格证含金量较低,有了幼儿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着具有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及专业化程度的高低。
(二)自身方面
1.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儿童在此阶段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如此重要的时期本应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也应拥有最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实际上,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看来,这份神圣的工作看上去却好像社会“底层”职业,待遇也远远低于中小学教师。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师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期望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无私奉献的人,对教师的工作持有较高的社会标准。然而这种过高的社会期望在某种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而且,与中小学、大学教师不同的是,幼儿教师面对的群体是身心各方面都尚未独立的幼儿,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照顾。家长对幼儿的宠爱与过度关注使幼儿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身心负担。此外,随着社会的变迁,幼儿教育改革发展迅猛,幼儿教师每天除了要面对幼儿,还得完成幼儿园所布置的大量的案头工作。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许多教师觉得身心疲惫,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大大降低。
2.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由于学前教育公共性的制约,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教育行政组织、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和决定权受到争议和怀疑,主体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幼儿园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幼儿教师常常陷入繁琐的工作之中,导致幼儿教师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应对日常的工作检查,无暇对孩子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研究,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得到极大限制。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素养偏低,专业倦怠现象突出
幼教从业人员具有高品质的专业素养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学者们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幼儿教师应具有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等多种专业素养[3]。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机制尚未成熟,不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不够深厚,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结构也不够系统,专业素养处于一种较低水平。此外,幼儿教师的专业倦怠问题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幼儿教师每日的工作量繁琐而庞大,并且由于受到整个教育环境的限制按部就班地工作而缺乏新意;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期望过高导致压力过大;学前教育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与其收入和地位未成正比等等。这种种因素都使得幼儿教师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专业培训水平不高
优质的幼儿师资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就职前教育而言,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范教育呈现出培养层次的盲目提升、不合格培养机构大量增加、课程设置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4]。并且由于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时间较短,缺乏实践经验,职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职后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目标不明确、内容过于单一、理论学习过多,教师素质根本得不到保障。可见,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低水平状态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专业意识薄弱,科研素养欠缺
幼儿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深入理解是其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也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专业意识普遍处于薄弱水平。社会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性质上的肤浅认识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外部推动力,而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意识的薄弱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其内在推动力。此外,如果说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那么,具有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日常教学只是经验性的重复,很难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更难以用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和地方给予政策保障,提高地位和待遇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这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未来。目前,由于幼儿教师的身份模糊、形象被丑化、社会地位低、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而幼儿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提供相应的条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未纳入学制系统,工资和地位都没有受到国家的保护。所以,国家和地方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监管力度,改善其经济待遇。此外,要做好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改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传统观念,使幼儿教师的工作得到尊重和支持,工作价值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二)大力推进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首先,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国家应在政治、经济、激励机制上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待遇。其次,深化幼儿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我国应建立权威性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从政策上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优质资源。从院校层面上看,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增强通识教育和实践培训、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三)转变观念,引导自主发展
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及学前儿童的观念会影响其在专业化道路上的行为。尽管社会上存在幼儿教师是教师职业最底层的观念,但是幼儿教师本身应树立幼儿教育是崇高职业的信念,坚持专业自,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发生着巨大变革。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理念[5]。幼儿教师应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水平,做学前教育的主人。
作者:张晴 郭曼曼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2]熊华军,常亚楠.教师专业化内涵的质性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3,(02)
[3]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师资专业化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59-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研究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与幼儿积极互动,恰当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
一 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幼儿教师文化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师资队伍是幼儿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评判幼儿园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中专学历,他们大多为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学校,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教师实在太少,幼教队伍缺乏“领头羊”。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总体实力偏低,提升幼教整体教育水平难度较大。在农村幼儿园发展中,由于没有接受高学历的专业培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幼教职业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自身的专业意识肤浅淡薄,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也认识不清,并没有树立终身从事幼教的观念。
2.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不佳,敬业精神不强
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较低的收入导致其经济地位低下,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幼儿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师德滑坡,产生职业倦态的现象,甚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与职业道德操守相背离的行为。他们很少树立终身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观念,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及浮躁情绪,没有把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一项事业,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缺乏改进,无法满足时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3.幼儿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创新水平不高
幼儿园在进行园本教研学习活动时,有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容易忽视与农村环境、本班实际情况的相结合,而采取照搬照抄。农村幼儿园往往忽视了丰富的农村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教育资源,不能密切结合自身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且缺乏引进后的融合、创新,难以做到园本课程的开发。正是由于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冲击时,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专业化的发展。
二 农村幼儿园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应朝着教学理念现代化、教育知识专业化、素养和能力综合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还应扮演幼儿的健康护理者、知识启蒙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和游戏的同伴等多种角色,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提高幼儿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幼教师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首先,国家需要制定相应法令,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对幼教师资教育的投入力度。其次,各幼儿师范学校要根据当前时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把培养高文化素养、高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制定合理、完善的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逐年扩大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数量,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积极有效地开展职后培训,注重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地结合,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真正打造一支质高量足的幼教师资队伍,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通过设置合理的职前教育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多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人才。
2.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幼儿教师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要让教师明白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唤醒教师主体树立职业理想,这是有效推进幼教师资专业化的基础性工作。要想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必须特别关注每一位幼儿,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致的观察,不断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客观的、系统的、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提高自身的幼儿教育质量。
3.改善幼儿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幼儿教师创新水平
农村幼儿教师在交流合作中会不断进步,但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自己在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因此,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观摩、相互学习,交流研究成果,以促进幼教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5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失范行为(虐童),引起了社会和许多学者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关注和研究。虐童事件让很多幼儿家长困惑,本与幼儿最亲近的群体,怎么就变成了“狼外婆”?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当言行和错误教育方法对幼儿造成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心理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伤害并不少见。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直面幼儿心理伤害,尽量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偏差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往往依托家庭教育。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看孩子”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听话”。有人会问“听谁的话呢”,当然是教育者的。所以,有的幼儿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时,我们的教育者会用自己的方法让他“听话”。这些方法中有的是错误的言行,比如讽刺、挖苦、殴打幼儿;有的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剥夺幼儿正当的权益(吃饭、睡觉)、过度体罚等,导致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可以说,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的儿童,为促其成长,只有教师有满满的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才能给幼儿倾注一杯水。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容乐观。
(一)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这就导致幼儿教师成了缺口。各个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标准不一。有些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以中专职业学校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通过函授进修等渠道获得学历;还有的幼儿园非专业的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就使幼儿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知识不丰富,而且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认识不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还增长了某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他们认为只要会唱歌、画画、跳舞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因素。
(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欠缺
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不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注重的是艺术领域的培养,大中专院校又以专业文化学习为主,这会使幼儿教师所学不均衡。有的教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的教师专业技能技巧令人生忧,对舞蹈、绘画、钢琴的熟练掌握程度不够;有的教师发音不准确……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而引发师源性心理伤害。
三、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多样化,而在诸多的角色中尤为突出的是妈妈的替代者。幼儿教师在角色转化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甚至是对幼儿进行恐吓、谩骂或滥用惩罚。有些幼儿教师还觉得他们的教育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无法给幼儿生活带来更大的进步。比如,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教育过的幼儿,脾气暴躁的经过教育后依旧情绪反应过激,甚至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内向少言语的幼儿仍然不合群等等。这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教育效果。有的教师会出现自我贬损,产生无助感等。这些都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抑制作用。
幼儿由于年龄小、情绪性强,对来自老师的关注极为敏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可以让幼儿一整天兴奋不已;反之,一声呵斥就可能让幼儿变得胆怯、畏缩。大量资料显示,随便问一个幼儿为什么喜欢某某老师,答案并非我们想象的业务精湛、博学多才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是喜欢有爱心的,态度和善的老师。可是,由于职业倦怠,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无法生存,做事情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就无法安宁。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明,礼仪不但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礼仪,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难以想象。这就需要我国加强礼仪的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认知社会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又取决于幼儿教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礼仪知识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
但是据调查,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的礼仪知识以及职业素养是不容乐观的,如媒体经常报道的虐童事件等,直接影响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以及幼儿教育正常活动的开展,这与我国所要求的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差甚远。为了幼儿健康成长,更是为了祖国的希望,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国乃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就是人类的立世之本。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还应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那何为“礼仪”?何为“职业素养”呢?首先,“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礼”就是礼节、礼貌,“仪”就是仪式,多指集体性的,还有我们常提到的仪表、仪容等。礼仪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服务礼仪、商业活动中的商务礼仪、校园活动中的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关键,但是道德和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拥有深厚的职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才是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现状
(一)教师责任心不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认为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中学校,学生只需要大概了解知识即可,没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往往只是按照课本机械教学,一节课结束,教师的教学任务宣告完成,学生学到礼仪知识的多少则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简单的表面的礼仪知识,并不能深入地系统地掌握。同时,“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也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只会导致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无味。因此,礼仪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礼仪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师专业技能高,学生学到的礼仪知识会更深入,内容也就更丰富;反之亦然,即便是教师想把更多的礼仪内容传授给学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直接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有限。鉴于此,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进一步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心理较自卑,缺乏自信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和进入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相比,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觉得“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就是自己好好学习,在职业学校里边也是徒劳的。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甚至学生稍犯错误,就对学生大声呵斥,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学生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学生还能认真地接受礼仪教育是不可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教育及职业素养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康心理,增强学生自信
学生带着自卑心理走进中职学校,自信心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师通过礼仪教育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告诉学生以后面对的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而自己是这些栋梁之材的启蒙老师,自己在传授孩子们礼仪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责任,自豪感油然而生,心理也会变得健康阳光,信心倍增。
(二)改善师生关系,增强班级和谐
通过接受礼仪教育,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日常怎样的言行、仪容仪表才符合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遇见老师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敬而远之,而是大大方方、彬彬有礼地和老师打招呼;以往在中职学校常见的奇装异服等现象越来越少,和老师经常顶撞、吵架的现象也逐渐消失。学生正在用一种新的态度、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变得犹如“大哥哥”“大姐姐”般亲密,同学们之间互相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探索
礼仪教育对于将来成为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礼仪教育重视度
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的礼仪教育观念是关键因素,要及时转变教师的“狭隘”观念,提升责任心。首先,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同高中学校的学生一样看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中职学校感受到温暖,把入学时的自卑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把礼仪教育同其他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知,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认真学习。同时,在礼仪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幼儿教师招聘会、幼儿园日常礼仪教学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礼仪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增强礼仪教育的程度。 (二)创设礼仪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
礼仪教育的开展除了依托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礼仪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向不文明的礼仪习惯说再见,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在校园内部,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倡导文明言行。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于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播,反映出学生所关注的礼仪问题,通过具有浓厚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逐步影响学生。
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进一步强化礼仪培养。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其次,可以举办“礼仪使我如此美丽”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知识专题宣传、主题班会、讲座等,特别是每学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校园礼仪之星”比赛,借助抢答、情景模拟、场景分析、礼仪形象展示等各种各样的途径,使礼仪知识形象化,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间,真正实现普及礼仪文化的目的。
(三)加强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自发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但由于每个人天生具备的惰性心理,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校园内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脏话连篇,目无师长等。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制定一系列的礼仪约束制度,加强对叛逆学生的监督管理,组织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具体措施有:首先,制定文明礼仪行为守则,规范文明礼仪用语,形成系统性的礼仪规章,然后再挑选一些礼仪教师作为监督员,监督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日常礼仪执行情况,发现不符合文明礼仪范围的,及时纠正并进行备案,表现好的进行表扬,表现不好的当年内不得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以示惩罚;其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文明礼仪培训,邀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礼仪教师,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园礼仪教学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观,使其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掌握礼仪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深厚的职业素养作为支撑,才能达到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标准。但如何才能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一)强化学生幼教职业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来说,幼儿教师是一个他们既熟悉但又模糊的职业。熟悉的是幼儿教师就是在幼儿园给儿童做老师;模糊的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缺乏深入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幼教职业教育就很有必要。鉴于此,教师可以开设一堂幼儿教师职业分析课,首先向学生们全面介绍幼教职业的内涵,如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需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等,让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后,再根据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明确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便更好地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职业素质
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如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等,即使文化课成绩再优异,但如果职业素质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也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在我国很多院校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多聘请就业指导专家、职业分析师、幼儿教育专家等,就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态等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情况等及时主动地做出调整,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培养自己乐于付出、不怕吃苦的精神,积极拓展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有力保障。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真正的职业能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通过参加课外的实践模拟,才能将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如学校组织的校外幼儿园实践活动,针对幼儿园日常的幼儿游戏、幼儿绘画、幼儿舞蹈等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课外校训基地逐渐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七、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礼仪教师要脚踏实地并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多种有效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同时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新型幼儿教师为己任;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多层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最终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南疆 幼儿教师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12-02
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师已经逐渐由教育属性演变为服务性教育属性。面对着新形势的要求,幼儿教师旧有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均不符合当代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南疆地区深处天山以南,包括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等地区。主要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塔塔尔、塔吉克族、柯尔克孜等,其中少数民族占南疆总人口95%以上,在幼儿园中“双语教育”为主。所以提高南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是南疆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南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现状
目前,南疆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双语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师德等三个大方面。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幼儿游戏的玩伴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幼儿教师要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社会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传授给幼儿,但是,目前,南疆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差,发音不正确,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与此同时,许多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不仅各种专业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而且在知识素养、教育信念、思想与心理素质等方面亦感不足,难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为提高南疆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管理发展。
二、南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双语能力的培养
新疆双语教育地区差异较大,在南疆地区的农村、北疆的牧区,因少数民族占多数,因此使用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在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和北疆地州市所在地,则是汉语为主、民语为辅;目前,双语师资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占到87%,汉族老师只有百分之十几。大多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前都从事民语教学,后来经过培训转到双语,一下子转过来有困难。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能力有限,但是没有人接替他们。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紧学前双语,搞好幼儿园教育。再次因地制宜,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重视双语幼儿教师的培养。
(二)专业知识的培养
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基础,幼儿教师应备以下专业知识:
1.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认识和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前提。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知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基本规律和实践方法,是有效进行教育的基础。
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学前期的教育是为人生奠定全面基础的教育,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也是多方面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动物、植物、文学、数学、社会、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知识,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才能启迪幼儿的智慧,熏陶幼儿的人格。
3.幼儿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功。会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能写较好的钢笔字、会画较好的简笔画,能弹、跳、唱,能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加以运用,提高教学的质量。
南疆的幼儿教师入院之前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到了良好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充分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地发挥。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和交流经验的机会很少,没有自身发展而导致工作热情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南疆幼儿教师的培养,以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正人先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对于南疆幼儿教师来说责任更重,因为他们所教的幼儿的父母大多数是文化程度很低,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跟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他们不仅教育孩子,同时也教育着家长。而且大部分家长各方面的素质很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对,所以在南疆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谈吐文雅、朴素。那么,南疆幼儿教师就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拼搏,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为基础,以自身的言行为榜样,为南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针对南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应促进幼儿教师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适当加大对南疆幼儿教师培训和锻炼,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梳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师;媒体素养;提升策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技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几乎占领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囊括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幼儿园也不例外,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教育教学优势,使得教育也能达到现代化、科技化和高效化,各幼儿园在软、硬件方面都向信息化靠拢,然而,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成败与否离不开幼儿教师媒体素养。
一、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内涵
媒体素养,又称为“媒介素养”,最早源于欧洲,是指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也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1]。在信息化的时代,媒体素养所针对的媒介信息无疑是各种信息化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媒介产物,这种素养可以说是当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除了具备大众所必需的基本媒体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幼儿园课程相对应的学科媒体素养,这种学科媒体素养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所具备的媒介知识和能力,开展幼儿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2]。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不一样,教师所面对的是心智、能力各方面发展均不完善的幼儿群体,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认知发展都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行开发与培养。而媒体的加入,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丰富、多样,幼儿能通过媒体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师也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满足幼儿各种活动所需,同时,因为现代化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不一样,具有更长的保存和延续时间,更换和修改的操作更加简便,使得愈来愈多的幼儿教师倾向于使用高效的现代化媒体以节省不必要的物质资源及时间。
二、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教师借助媒体,融合各学科领域的特点,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来模拟现实生活,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媒体教学去感知世界。因而,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是通过教学来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1.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能够帮助幼儿更全面的感知世界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素材,现代化的媒体素材更直观形象的反应了现实生活,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知世界。这个过程并不是幼儿自发产生的,它需要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因而,幼儿教师良好的媒体素养是帮助幼儿通过媒体全面感知世界的奠基石。具备良好媒体素养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媒体素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以更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来去感知、理解世界,使得幼儿在对世界的感知上有了更全面的体验。
2.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能够丰富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备良好媒体素养的幼儿教师能够借助媒体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现代化的媒体为教师搜寻教学素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可以足不出户,甚至可以不用动手操作便能获取一系列的教学素材,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完整。同时,诸如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出现,更是使得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师幼互动,增添了人机互动等形式。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用多媒体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最便捷、有效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3.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是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素养的体现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幼儿教师一项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然而,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冲击下,许多教师会表现出不适应的行为,但需要把握的一点是:教学媒体的主导者是教师。幼儿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媒体素养,对教学媒体进行二次开发,使其适应于教学,并灵活运用于教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从而体现幼儿教师更加全面的职业素养。基于此,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信息化时展的需求,也是教师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更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所应尽的职责。
三、有效提高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信息化从教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的位置上[3]。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幼儿教育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
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宜幼儿的媒体素材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对各种新奇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媒体素材,以其形象、动感、有趣的特点吸引幼儿,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然而,幼儿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许多事物还不具备分辨和正确选择的能力,作为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对现有的媒体素材进行二次筛选,将适宜的媒体素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幼儿能够欣赏、鉴别甚至是运用媒体素材的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在媒体中学习与发展。
2.结合自身能力与资源,有效运用媒体进行教学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会用各种教学媒体,还要善用、活用。幼儿教师除了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一般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外,还应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善于发现新途径,灵活运用各项教学资源,对各类来源不同的媒体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将最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及符合教育教学目标的媒体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从而加大媒体使用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也能从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
3.建立共享资源库,优化媒体的开发及应用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资源共享,幼儿教师可将已有的媒体资源存放在资源库中,这样在幼儿园中便形成了一个共享资源库,教师们将所收集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并对园内所有教师开放,教师可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从而加大资源共享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教师搜寻、改进的时间,使得教育教学更高效地进行。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也可以创立网络资源共享体系,使优秀的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在园与园之间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做到学以致用、教研一体,从而调动幼儿教师对媒体素养的重视和积极性[4]。
4.对自身的媒体素养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善自我
要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除上述之外,幼儿教师还必需进行评价与反思。在每次教学活动后,都应该反思教学效果、反思媒体运用是否得当,反思自己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反思与评价,寻求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增添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加有效地通过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媒体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的一种基本素养[5]。教师在不断运用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幼儿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佘燕芳.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谢美芳.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2.
[4]邱微微.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