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7 10:1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呼吸困难(dyspnea)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增加和深度与节律的改变,同时伴随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其特点是呼吸深度和节律增加,呼吸用力。高度的呼吸困难称为气喘。临床上病鸡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甩头,发出高亢的叫声,有时伴随流鼻、咳嗽、呼吸性啰音及冠髯发绀等症状。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临床上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引起的,其中以病毒、细菌或霉菌、支原体、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病,鸡舍卫生状况、鸡群密度过大、饲料质量低劣等饲养管理因素和气候突变、温度骤降、大风等气候因素为主。此外,鸡的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特点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禽类的呼吸系统除具有上呼吸道、气管和肺脏之外,还包括一套复杂的气囊。一旦呼吸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感染,病原体就会迅速扩散到气囊,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引起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干燥、多风、天气多变等众多因素的存在,鸡的呼吸道疾病频发。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传染性鼻炎、禽曲霉菌病、禽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比翼线虫病等都有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以上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简述,希望能对广大养鸡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病毒性禽病
(一)新城疫(ND)
本病是由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呈败血性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黏膜和浆膜出血。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 ~ 5 d。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突然发病,常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病鸡常离群呆立、闭目缩颈,似昏睡状。随病程延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气时伸展头部,作开口呼吸状;嗉囊积液,倒提时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病鸡常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如两腿麻痹、共济失调,头颈向后或一侧扭曲。最后,体温下降,在昏迷中死亡。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症状减轻同时出现神经症状。
近年来,在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蛋鸡感染后,主要出现产蛋下降,伴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率较低。
【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组织肿胀、出血和坏死,出血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严重。特征性病变为腺胃黏膜水肿,腺胃出血,尤其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更明显。肠黏膜和浆膜弥散性出血,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呼吸道病变为喉头气管有黏液,气管环状出血明显。
(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本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雏鸡流鼻液,母鸡产蛋下降、产较多的畸形蛋和软壳蛋。
【临床症状】雏鸡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短时间内波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畏寒,打喷嚏,流鼻,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可听到气管啰音,23 天后因窒息和饥渴死亡。发病后23 周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致使部分鸡不能产蛋。
青年鸡气管炎症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因气管内有多量黏液,病鸡不断甩头,但流鼻不明显,有啰音。目前肾型传支流行广泛,多发于2030 日龄的青年鸡,病鸡急剧下痢,排灰白色水样稀粪,其中混有大量尿酸盐。
产蛋鸡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明显下降,蛋的质量明显降低,薄壳蛋、畸形蛋等增多。
【病理变化】雏鸡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黄白色渗出物。气囊可能混浊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的腹腔内可发现液状的卵黄样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肿大出血,呈“花斑肾”变化,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严重的可见心包腔、心外膜、肝脏表面、肠浆膜乃至肌肉内都有灰白色尿酸盐沉积,这种病变与内脏型通风难以区别。
(三)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本病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咳嗽、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渗出物,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
【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鸡常呈伏卧姿势,呼吸时突然向上伸头张口,咳嗽时咳出带血的粘液和血凝块,在笼具、食槽上可见到甩出的血液或血块。病鸡流泪,结膜发炎,鼻孔周围有黏性分泌物,冠、髯暗红或发紫,最后多因窒息死亡。蛋鸡感染后产蛋量迅速减少。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喉头和气管。病初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附着,继而黏膜变性、坏死、出血,致使喉头和气管内含有血样黏液或血凝块,病程较长时可见假膜附着。有的病鸡发生结膜炎、鼻炎和鼻窦炎,鼻孔附有褐色污垢。卵泡充血、出血、坏死。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
二.支原体禽病
鸡毒支原体感染(MG)
本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由于病程长又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RD),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啰音、眼炎、鼻炎和气囊炎。
【临床症状】本病呈慢性经过。幼龄鸡发病时临诊症状较典型。最常表现呼吸道症状,喷鼻、咳嗽、气管啰音(晚上时更明显)和鼻炎。面部肿胀,鼻孔流出浆液、黏液或脓性渗出物,阻塞鼻孔,呼吸困难,病鸡频频甩头。眼结膜发炎,鼻腔和眶下窦中渗出物蓄积,引起眼睑肿胀,轻微时流出浆液,眼角内有泡沫样液体,时久流出灰白色粘稠液体,突出眼球外似“金鱼眼”,导致失明。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气囊、眼结膜、眶下窦等部位。剖检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浑浊粘稠的渗出物或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有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囊壁可见结节状病灶,内有干酪样渗出物附着。腹腔内有泡沫样液体。
三.细菌或霉菌性禽病
(一) 鸡传染性鼻炎(IC)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打喷嚏,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临床症状】病初从鼻孔流出少量水样浆液,以后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鸡不断甩头,喷鼻,眼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一侧或两侧面部明显肿胀,部分鸡肉髯肿胀(尤其是公鸡)。病鸡生长缓慢,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理变化】鼻腔、鼻窦、眶下窦发生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脸部、肉髯、皮下水肿,结膜充血、眼睑粘连。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充血、坏死或萎缩,公鸡萎缩。内脏器官一般没有明显病变。
(二) 禽曲霉菌病
本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眼、皮肤和皮下组织。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雏鸡表现为霉菌性肺炎,初期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目嗜睡,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举颈张口呼吸、喷鼻、甩头。鼻孔和眼角有黏性分泌物。后期雏鸡头颈频繁伸缩,呼吸极度困难,最后窒息死亡。霉菌性皮炎时,雏鸡的羽毛呈黄褐色黏集在一起,不易分开,干枯易断,外观污秽不洁。霉菌性眼炎时,病雏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羞明、流泪,结膜潮红,结膜囊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凝块,挤压可出。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 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4例,随机分为,痰热清组56例;利巴韦林组38例。结果 痰热清组痊愈率86%,利巴韦林组痊愈率55%。结论 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用迅速,效果稳定。
【关键词】 痰热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多为发热、 咳嗽、 咳痰和咽喉肿痛等症状,大多为 轻症,经口服治疗即可控制病情,但少数病例病情较重,需经静脉用药方能控制病情。我科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取得了确切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年龄在18~65岁,病程1~3 d,急性起病,症状较重,均有发热,体温385℃~40℃。查血常规,白细胞40~180×109/L,随机分为痰热清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利巴韦林组38例,男14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痰热清组给予痰热清3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10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两组均根据白细胞计数和或白细胞中性比率,给与克林霉素针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仅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不退者给予肌肉注射或口服解热镇痛药。疗程3 d。
13 疗效判断
痊愈:体温正常,症状、 体征消失;有效:体温,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发热未控制, 临床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痰热清组 临床痊愈48例,痊愈率约86%,有效8例,有效率100%; 利巴韦林组:临床痊愈21例,痊愈率约55%,有效13例,有效率约89%。需应用解热镇痛药物者:痰热清组12例,占约21%;利巴韦林组30例,占约78%。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 咳痰及咽喉肿痛。 发热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其原因是由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所致。 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 病毒、 细菌毒素等; 内源性致热源是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等。
该研究显示,分别采用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痰热清组临床痊愈率86%,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55%。且症状迅速缓解,需应用解热镇痛药机率,痰热清组21%明显低于利巴韦林组78%,与赵茂茂报道一致[1]。痰热清可能的机制是:熊胆粉、 山羊角具有强大的退热改善症状功能;由黄芩、 金银花、 连翘 等成分,是其广谱的抗菌抗炎及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可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另据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可降低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呈现抑制病毒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2]。 从而抑制病毒和细菌,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止内生致热源的释放,使病情迅速转归,作用迅速且稳定,不易出现症状反复。由于所选患者均无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用迅速,效果稳定,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急性气管;支气管;护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生物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非生物致病因素有植物、矿物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等。损害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非细菌性炎症,或者破坏粘膜屏障而继发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多先有上感症状。多见于或气候变化时或者寒冷季节[1]尤其是冬季。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生物性或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与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为呼吸道一种独立病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起病多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及体征:患者多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少数体温可达38~39℃,可以持续数天或者2~3周。起初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剧,痰液逐渐增多,呈粘液脓性痰。体征:呼吸增快,早期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音。以后因分泌物逐渐增多而表现出粗、中湿音,音多不固定,在改变或着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初期多无明显改变。当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通过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者正常。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宜经常更换,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4、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对症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前,可经验性地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都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咳嗽
[中图分类号] R512.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211-02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儿科传染病,临床常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予以诊断,但在临床诊治时因起病症状较隐匿,早期未出现腮腺肿大时,误诊误治情况发生率较高。本文收集44例显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16例,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先出现呼吸道症状再出现腮腺肿大7例,在病程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对此临床报道较少。现将2005~2008年收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44例的临床诊治特点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44例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
1.2病史及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腮腺和(或)颌下腺肿大,37例有不同程度发热,占84.1%;头痛伴呕吐11例,占25%;上腹疼痛7例,占15.9%;并发脑膜脑炎者8例,占18.2%;出现咳嗽症状的16例,占36.4%。其中先出现咳嗽症状后才出现腮腺肿大者7例,占有咳嗽症状的43.8%,先咳嗽0.5~3.5d后才出现腮腺肿大;咳嗽同时伴随腮腺肿大的6例,占37.5%;先出现腮腺肿大后有咳嗽症状的3例,占18.7%。
1.3辅助检查
44例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32例,1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
1.4诊断
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1)有明确的接触史;(2)腮腺或颌下腺有明显肿胀;(3)能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1.5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治疗。临床使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有一定疗效。局部以青黛或如意金黄散调醋外敷对缩小肿大的腮腺有一定的作用。近期有资料报道用穿琥宁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良好疗效[1]。同时病人应注意加强呼吸道隔离治疗。
2结果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者5例,其中均发生在先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待出现腮腺肿大表现时方才明确诊断,同时进行呼吸道隔离治疗。发生并发症者作相应处理,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以小儿腹泻收住入院的患儿,后又出现发热、腮腺肿大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追问病史均是在住院期间与我院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密切接触后所致。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病原为腺腮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病毒经飞沫传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大量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随之病毒经血液至全身各器官引起炎性病变,以腮腺肿胀及疼痛为特点的非化脓性炎症,本病前驱症状一般不重,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腮腺肿大常为首发体征,常先见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常引起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胰腺炎、心肌炎等器官、系统的并发症[2],也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因之一[3]。在儿科教材或实用儿科学等相关文献中,均未明确提及本症易伴随的一些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而仅提到本病患者为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腮腺肿胀消退时均有传染性,无症状型和仅有脑膜脑炎的患者同样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污染的食物、食具传播。相关医学文献尚未见到流行性腮腺炎伴随以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表现的病例报道。在本组病例收集的44例病例中,最先出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达7例,并且入院初步诊断误诊发生率较高,相应的隔离处置措施不力,易发生医院内感染传播,本组病例中有2例未注意与误诊患儿隔离,接触后出现传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情况,虽然临床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但临床仍应予以高度重视。本组病例中出现以咳嗽为症状表现的病例,考虑可能原因:1)病毒直接侵犯呼吸道出现的非化脓性炎性反应;2)病毒感染后在体内发生免疫反应,刺激呼吸道出现的保护性反应。本组资料表明,(1)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发生本病的几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热、头痛及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应询问其是否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及密切观察有无腮腺(颌下腺)肿大体征,采取及时确诊或排除本病,从而减轻本病对患儿的不良损害;(2)冬春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3)部分病例隐匿起病,且先出现咳嗽、呼吸道症状后再出现腮腺肿大,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病史及仔细体格检查结合发病季节应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对有密切接触史仅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而又不能排除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要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本病在医院内的传染流行。
[参考文献]
[1] 慕国锋,李云芬. 穿琥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12:1122.
[2]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