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7 10:1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

篇1

呼吸困难(dyspnea)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增加和深度与节律的改变,同时伴随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其特点是呼吸深度和节律增加,呼吸用力。高度的呼吸困难称为气喘。临床上病鸡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甩头,发出高亢的叫声,有时伴随流鼻、咳嗽、呼吸性啰音及冠髯发绀等症状。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临床上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引起的,其中以病毒、细菌或霉菌、支原体、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病,鸡舍卫生状况、鸡群密度过大、饲料质量低劣等饲养管理因素和气候突变、温度骤降、大风等气候因素为主。此外,鸡的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特点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禽类的呼吸系统除具有上呼吸道、气管和肺脏之外,还包括一套复杂的气囊。一旦呼吸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感染,病原体就会迅速扩散到气囊,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引起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干燥、多风、天气多变等众多因素的存在,鸡的呼吸道疾病频发。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传染性鼻炎、禽曲霉菌病、禽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比翼线虫病等都有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以上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简述,希望能对广大养鸡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病毒性禽病

(一)新城疫(ND)

本病是由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呈败血性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黏膜和浆膜出血。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 ~ 5 d。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突然发病,常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病鸡常离群呆立、闭目缩颈,似昏睡状。随病程延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气时伸展头部,作开口呼吸状;嗉囊积液,倒提时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病鸡常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如两腿麻痹、共济失调,头颈向后或一侧扭曲。最后,体温下降,在昏迷中死亡。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症状减轻同时出现神经症状。

近年来,在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蛋鸡感染后,主要出现产蛋下降,伴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率较低。

【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组织肿胀、出血和坏死,出血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严重。特征性病变为腺胃黏膜水肿,腺胃出血,尤其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更明显。肠黏膜和浆膜弥散性出血,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呼吸道病变为喉头气管有黏液,气管环状出血明显。

(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本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雏鸡流鼻液,母鸡产蛋下降、产较多的畸形蛋和软壳蛋。

【临床症状】雏鸡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短时间内波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畏寒,打喷嚏,流鼻,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可听到气管啰音,23 天后因窒息和饥渴死亡。发病后23 周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致使部分鸡不能产蛋。

青年鸡气管炎症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因气管内有多量黏液,病鸡不断甩头,但流鼻不明显,有啰音。目前肾型传支流行广泛,多发于2030 日龄的青年鸡,病鸡急剧下痢,排灰白色水样稀粪,其中混有大量尿酸盐。

产蛋鸡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明显下降,蛋的质量明显降低,薄壳蛋、畸形蛋等增多。

【病理变化】雏鸡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黄白色渗出物。气囊可能混浊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的腹腔内可发现液状的卵黄样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肿大出血,呈“花斑肾”变化,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严重的可见心包腔、心外膜、肝脏表面、肠浆膜乃至肌肉内都有灰白色尿酸盐沉积,这种病变与内脏型通风难以区别。

(三)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本病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咳嗽、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渗出物,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

【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鸡常呈伏卧姿势,呼吸时突然向上伸头张口,咳嗽时咳出带血的粘液和血凝块,在笼具、食槽上可见到甩出的血液或血块。病鸡流泪,结膜发炎,鼻孔周围有黏性分泌物,冠、髯暗红或发紫,最后多因窒息死亡。蛋鸡感染后产蛋量迅速减少。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喉头和气管。病初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附着,继而黏膜变性、坏死、出血,致使喉头和气管内含有血样黏液或血凝块,病程较长时可见假膜附着。有的病鸡发生结膜炎、鼻炎和鼻窦炎,鼻孔附有褐色污垢。卵泡充血、出血、坏死。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

二.支原体禽病

鸡毒支原体感染(MG)

本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由于病程长又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RD),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啰音、眼炎、鼻炎和气囊炎。

【临床症状】本病呈慢性经过。幼龄鸡发病时临诊症状较典型。最常表现呼吸道症状,喷鼻、咳嗽、气管啰音(晚上时更明显)和鼻炎。面部肿胀,鼻孔流出浆液、黏液或脓性渗出物,阻塞鼻孔,呼吸困难,病鸡频频甩头。眼结膜发炎,鼻腔和眶下窦中渗出物蓄积,引起眼睑肿胀,轻微时流出浆液,眼角内有泡沫样液体,时久流出灰白色粘稠液体,突出眼球外似“金鱼眼”,导致失明。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气囊、眼结膜、眶下窦等部位。剖检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浑浊粘稠的渗出物或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有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囊壁可见结节状病灶,内有干酪样渗出物附着。腹腔内有泡沫样液体。

三.细菌或霉菌性禽病

(一) 鸡传染性鼻炎(IC)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打喷嚏,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临床症状】病初从鼻孔流出少量水样浆液,以后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鸡不断甩头,喷鼻,眼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一侧或两侧面部明显肿胀,部分鸡肉髯肿胀(尤其是公鸡)。病鸡生长缓慢,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理变化】鼻腔、鼻窦、眶下窦发生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脸部、肉髯、皮下水肿,结膜充血、眼睑粘连。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充血、坏死或萎缩,公鸡萎缩。内脏器官一般没有明显病变。

(二) 禽曲霉菌病

本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眼、皮肤和皮下组织。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雏鸡表现为霉菌性肺炎,初期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目嗜睡,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举颈张口呼吸、喷鼻、甩头。鼻孔和眼角有黏性分泌物。后期雏鸡头颈频繁伸缩,呼吸极度困难,最后窒息死亡。霉菌性皮炎时,雏鸡的羽毛呈黄褐色黏集在一起,不易分开,干枯易断,外观污秽不洁。霉菌性眼炎时,病雏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羞明、流泪,结膜潮红,结膜囊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凝块,挤压可出。

篇2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篇3

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 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4例,随机分为,痰热清组56例;利巴韦林组38例。结果 痰热清组痊愈率86%,利巴韦林组痊愈率55%。结论 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用迅速,效果稳定。

【关键词】 痰热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多为发热、 咳嗽、 咳痰和咽喉肿痛等症状,大多为 轻症,经口服治疗即可控制病情,但少数病例病情较重,需经静脉用药方能控制病情。我科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取得了确切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年龄在18~65岁,病程1~3 d,急性起病,症状较重,均有发热,体温385℃~40℃。查血常规,白细胞40~180×109/L,随机分为痰热清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利巴韦林组38例,男14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痰热清组给予痰热清3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10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两组均根据白细胞计数和或白细胞中性比率,给与克林霉素针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仅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不退者给予肌肉注射或口服解热镇痛药。疗程3 d。

13 疗效判断

痊愈:体温正常,症状、 体征消失;有效:体温,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发热未控制, 临床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痰热清组 临床痊愈48例,痊愈率约86%,有效8例,有效率100%; 利巴韦林组:临床痊愈21例,痊愈率约55%,有效13例,有效率约89%。需应用解热镇痛药物者:痰热清组12例,占约21%;利巴韦林组30例,占约78%。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 咳痰及咽喉肿痛。 发热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其原因是由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所致。 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 病毒、 细菌毒素等; 内源性致热源是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等。

该研究显示,分别采用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痰热清组临床痊愈率86%,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55%。且症状迅速缓解,需应用解热镇痛药机率,痰热清组21%明显低于利巴韦林组78%,与赵茂茂报道一致[1]。痰热清可能的机制是:熊胆粉、 山羊角具有强大的退热改善症状功能;由黄芩、 金银花、 连翘 等成分,是其广谱的抗菌抗炎及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可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另据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可降低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呈现抑制病毒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2]。 从而抑制病毒和细菌,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止内生致热源的释放,使病情迅速转归,作用迅速且稳定,不易出现症状反复。由于所选患者均无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痰热清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用迅速,效果稳定,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急性气管;支气管;护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生物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非生物致病因素有植物、矿物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等。损害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非细菌性炎症,或者破坏粘膜屏障而继发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多先有上感症状。多见于或气候变化时或者寒冷季节[1]尤其是冬季。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生物性或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与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为呼吸道一种独立病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起病多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及体征:患者多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少数体温可达38~39℃,可以持续数天或者2~3周。起初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剧,痰液逐渐增多,呈粘液脓性痰。体征:呼吸增快,早期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音。以后因分泌物逐渐增多而表现出粗、中湿音,音多不固定,在改变或着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初期多无明显改变。当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通过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者正常。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宜经常更换,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4、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对症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前,可经验性地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都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咳嗽

[中图分类号] R512.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211-02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儿科传染病,临床常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予以诊断,但在临床诊治时因起病症状较隐匿,早期未出现腮腺肿大时,误诊误治情况发生率较高。本文收集44例显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16例,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先出现呼吸道症状再出现腮腺肿大7例,在病程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对此临床报道较少。现将2005~2008年收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44例的临床诊治特点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44例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

1.2病史及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腮腺和(或)颌下腺肿大,37例有不同程度发热,占84.1%;头痛伴呕吐11例,占25%;上腹疼痛7例,占15.9%;并发脑膜脑炎者8例,占18.2%;出现咳嗽症状的16例,占36.4%。其中先出现咳嗽症状后才出现腮腺肿大者7例,占有咳嗽症状的43.8%,先咳嗽0.5~3.5d后才出现腮腺肿大;咳嗽同时伴随腮腺肿大的6例,占37.5%;先出现腮腺肿大后有咳嗽症状的3例,占18.7%。

1.3辅助检查

44例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32例,1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

1.4诊断

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1)有明确的接触史;(2)腮腺或颌下腺有明显肿胀;(3)能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1.5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治疗。临床使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有一定疗效。局部以青黛或如意金黄散调醋外敷对缩小肿大的腮腺有一定的作用。近期有资料报道用穿琥宁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良好疗效[1]。同时病人应注意加强呼吸道隔离治疗。

2结果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者5例,其中均发生在先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待出现腮腺肿大表现时方才明确诊断,同时进行呼吸道隔离治疗。发生并发症者作相应处理,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以小儿腹泻收住入院的患儿,后又出现发热、腮腺肿大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追问病史均是在住院期间与我院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密切接触后所致。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病原为腺腮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病毒经飞沫传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大量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随之病毒经血液至全身各器官引起炎性病变,以腮腺肿胀及疼痛为特点的非化脓性炎症,本病前驱症状一般不重,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腮腺肿大常为首发体征,常先见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常引起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胰腺炎、心肌炎等器官、系统的并发症[2],也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因之一[3]。在儿科教材或实用儿科学等相关文献中,均未明确提及本症易伴随的一些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而仅提到本病患者为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腮腺肿胀消退时均有传染性,无症状型和仅有脑膜脑炎的患者同样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污染的食物、食具传播。相关医学文献尚未见到流行性腮腺炎伴随以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表现的病例报道。在本组病例收集的44例病例中,最先出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达7例,并且入院初步诊断误诊发生率较高,相应的隔离处置措施不力,易发生医院内感染传播,本组病例中有2例未注意与误诊患儿隔离,接触后出现传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情况,虽然临床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但临床仍应予以高度重视。本组病例中出现以咳嗽为症状表现的病例,考虑可能原因:1)病毒直接侵犯呼吸道出现的非化脓性炎性反应;2)病毒感染后在体内发生免疫反应,刺激呼吸道出现的保护性反应。本组资料表明,(1)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发生本病的几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热、头痛及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应询问其是否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及密切观察有无腮腺(颌下腺)肿大体征,采取及时确诊或排除本病,从而减轻本病对患儿的不良损害;(2)冬春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3)部分病例隐匿起病,且先出现咳嗽、呼吸道症状后再出现腮腺肿大,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病史及仔细体格检查结合发病季节应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对有密切接触史仅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而又不能排除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要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本病在医院内的传染流行。

[参考文献]

[1] 慕国锋,李云芬. 穿琥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12:1122.

[2]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26-227.

篇6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1】。《内科学》第8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个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于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辅以利巴韦林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80例,符合《内科学》【1】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5岁至60岁,临床症状有咽痛、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查体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等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病程小于3天,未应用其它治疗方法。28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片(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14,规格:0.1gx24),2片/次,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度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规格:10ml/支),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加服头孢羟氨苄胶囊(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9993668,规格:0.5g/粒),1粒,2次/日。2组患者均嘱多喝开水,若体温高于38°C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2】: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从用药开始至用药后3天,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为0、1、2、3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用药后24h-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用药后24h-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药后48h-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减轻;无效:用药后72h,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篇7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0-01

肺炎衣原体是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随着我国实验室检测水平的发展,对小儿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与临床也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报道[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儿IgM均呈阳性反应?患儿年龄在0.3~12岁,平均年龄(5.2±1.5)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有20例为肺炎,有15例为急性支气管炎,有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40例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发热和咳嗽等临床症状表现,但肺部的体征无明显表现?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40例患儿均进行静脉血的采集,采集量控制在2ml,通过离心分离,将血清放置在温度-20°C处保存,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儿血清中的肺炎衣原体IgM进行检测[2]?

试剂盒由深圳安群生物公司生产,将血清根据1:101比例进行稀释,再加入酶标板空,加入100μl对阳性和阴性进行对照?以37°C温度进行孵育,时间控制在30min,经过5次洗涤,再加进酶联物后,加入A?B液50μl,再加进终止液,以酶仪对A值进行测定?临界值如果小于1即可判定是阴性,临界值如果大于等于1即可判定为阳性?为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IgM的检测[3]?

1.2.2实验室检查

经血细胞检查,有12例患儿白细胞明显增高,多为中性粒细胞,其中有8例患儿范围在(10~15)×109/L,另外4例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5~23)×109/L?经肺炎X线检查,患儿小叶性肺炎发生改变,集中于右中下和左中下,大叶性肺炎多集中于右中下与右上?

给予40例患儿大环内酯类的用药,有10例患儿给予红霉素用药治疗,其他30例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当40例患儿症状得到控制,再对20例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另外20例患儿给予克拉霉素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4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且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未有并发症出现[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 40例患儿IgM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总体IgM检测占16.3%?其中肺炎阳性率率为19.1%,急性支气管炎阳性率为13.2%,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16.2%?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受到衣原体感染?

2.2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肺炎衣原体的IgM检测情况不同,以0~6个月患儿的IgM检测出的阳性率为最低,而且低于总体水平,以10~12岁患儿的阳性率检测出最高,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炎衣原体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唾液和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也能进行传播,使各年龄段人群受到感染?尤其近年来,我国小儿急性呼吸道检测出的肺炎衣原体阳性感染率逐年升高,多见下呼吸道?本次研究中,对4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发现,在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等方面感染阳性率极为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不同,衣原体感染率相近,有着急性与慢性的高度感染,感染率也会受人群年龄结构不同而发生改变?本次研究中,对40例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也极其相似,但是,在10~12岁患儿的阳性率检测偏高,但是无明显差异(P>0.05)?

肺炎衣原体感染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表现,多伴随支气管炎?咽炎及肺炎等发病?本次研究中所选40例患儿临床多表现出高热?咳嗽?气促及肺部湿音,但白细胞计数多表现正常,也有部分增高,但肺部并无明显特征?小儿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起病缓,而病程过长,多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片检查,患儿多不单侧病变,多集中于右中下肺,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患儿肺间质有炎症性的浸润,但未有特异性表现?

肺炎衣原体寄生于粘膜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通过机体的细胞能量实现对上皮细胞破坏,进一步释放炎症因子与抗体?例如: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有1/10是受到肺炎衣原体感染,所以,对急性发作哮喘患儿一定要预防出现肺炎衣原体的感染[5]?

总之,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异性表现,不能和病毒?肺炎等感染直接区别开,临床上多以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患儿特异性IgM,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实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使患儿痛苦得以减轻,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孙强.肺炎衣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873-975.

[2] 夏俪衔.小儿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5:39.

[3] 赵延斌.肺炎衣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1):99-100.

篇8

[关键词] 痰热清;喜炎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5-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约90%以上为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直接感染或在病毒基础上继发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最常见的疾病,常伴发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体征及胸部x线片表现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相应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年龄2岁-10岁,男31例,女39例;对照组70例,年龄2岁以上儿童,男37例,女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止咳,减轻其他症状,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消炎,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0.3-0.5ml/k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对照组给予喜炎平0.3ml/k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疗程均3天。

1.3 疗效判断标准[1] ①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②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症状大部分消失;③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前降低,症状部分消失;④无效:未达到有效者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1.4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4.3%,其中2例为轻度胃肠道不适,1例出现局部皮疹,对症治疗后立即缓解,停药后很快消失;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10.00%,其中3例为轻度胃肠道不适反应,2例出现轻度皮疹,2例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对症治疗后立即缓解,停药后很快消失: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

2.3 护理措施 ①加强儿童的营养,合理添加饮食,适量增补微量元素和其他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是预防儿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②要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以流食、半流食为好,少量多次,多食蔬菜水果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 结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等[2],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咽痛,流涕,流泪,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有腹痛,腹泻,高热者可引起惊厥,谵语,婴幼儿易合并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

痰热清主要成分是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均属清热解毒化痰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已有药理研究和文献报道表明[3],痰热清在体外对病毒,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体内能明显减低患者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痰热清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1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比较,发现痰热清疗效良好,患者发热及其他症状均能较快缓解,总有效率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且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抗药性,是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标本兼治的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71-73.

篇9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我们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与治疗措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1.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日,严重者将达到1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周。

1.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2 早期防控

2.1 预防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2.2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 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王筱敏.诊疗与护理常规[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4-235.

[2] 张梓荆.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86.

[3] 蒋东波,等.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等的调节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28.

篇10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3例,6岁2例,7岁1例,10岁5例,12岁3例;病程最短1 d ,最长3 d;就诊至确诊时间:5~7 d。临床表现:本组患儿入院时其中8例阵发性腹痛伴呕吐;查体:体温正常,一般状况好,心肺未查及异常,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化验:8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血小板数正常,其中5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3例正常;入院诊断:急诊胃炎。3例患儿发热、轻咳、阵发性膝关节疼痛;查体:体温37.8℃~38.5℃,一般状况好,咽部轻度充血,心肺腹未查及异常,膝关节无红肿、畸形,无活动受限,有轻度压痛;化验:3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血小板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组11例患儿入院时全身均无皮肤紫癜、皮疹及其他出血性表现。入院后以“急性胃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处理。

1.2 误诊情况 本组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误诊时间:5~7 d。

1.3 确诊情况 本组病倒均于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后确诊。患儿住院数天后,“急性胃炎”组患儿呕吐缓解,腹痛未减轻,甚至加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及咽部充血消失,关节疼痛减轻,未完全缓解。本组病例入院5~7 d出现典型过敏性紫癜皮肤体征,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潜血试验9例阳性,2例阴性,骨髓检查均正常。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并给予相应治疗。追问病史,“急性胃炎”组中3例患儿发病前5~7 d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例患儿发病前曾进食鱼、蟹类食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中1例患儿发病前曾进食鱼、蟹类食物。住院过程中无肾脏及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①对过敏性紫癜认识不够:部分医生鉴别诊断分析不全面,特别是对未出现皮肤紫癜的病例诊断及鉴别诊断意识不强,只局限于对当时出现的“急性胃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忽视了某些对过敏性紫癜有诊断意义的表现,未进行深入分析;②接诊医生病史询问不详细: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例患儿发病前曾进食鱼、蟹类食物,对此类发病诱因,患儿入院时接诊医生未进行询问;③忽视相关诊断资料:本组病例中8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过敏性疾病表现,但未予重视;④辅助检查不完善:过敏性紫癜病例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尤其是有胃肠道表现的患者,本组11例病例入院时均未进行大便潜血试验;⑤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病例均以非皮肤紫癜表现发病,初诊时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以消化道、呼吸道表现为主,亦是发生误诊因素之一。

3.2 误诊预防 ①医务人员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诱发因素;②完善相关检查,如嗜酸性粒细胞、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及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血清IgA浓度及冷球蛋白含量等,另外,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CD+4、CD+4/CD+8、CD+4CD25+、CD16+56+明显下降,CD+8、CD19+、CD19+23+明显上升[1]。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全面分析,认真进行鉴别诊断;③了解患儿家族病史,过敏性紫癜系非遗传性疾病,但存在遗传好发倾向[2];④注意腹部表现的鉴别,没有典型紫癜而腹部症状表现明显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容易与外科急腹症相混淆,在出现消化道穿孔之前,此类患儿往往腹痛症状表现明显,但腹部压痛、拒按表现不明显,甚至喜按,表现为“腹部症状、体征分离现象”,有别于外科急腹症[3]。14%~33%的患儿在典型皮疹出现前前已有腹部症状,故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甚至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4];⑤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及时发现,及时防治,以免延误。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尿微量蛋白检测能敏感的反映肾脏损害情况,有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5]。

参 考 文 献

[1] 钱毅,封其华.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状况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3):203-205.

[2] 杨华彬,易著文.过敏必紫癜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2):102-105.

[3] 曾华松.小儿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17-820.

篇12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48-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科夜间急诊也是上感伴发热的患儿占多数,还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也不少见。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抗病毒、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而体温不降是上感伴发热的患儿夜间就诊的主要原因。我院儿科采用热毒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1月~5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门诊、夜间急诊及住院的病例200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4个月~11岁,2组患儿例数、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均采用儿科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休息、止咳、减轻卡他症状,如有细菌感染应用适当的抗生素。2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 ml/kg,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对照组应用炎琥宁注射液,10 mg/kg,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疗程3~5 d。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②好转:体温正常,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血象部分恢复正常。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治愈率

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观察项目

记录体温、流涕、咳嗽持续时间,治疗组在退热、缓解流涕、咳嗽症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1],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病原及其毒素作为致热原,产生发热效应,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高热者可引起惊厥,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身心痛苦。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无特效药物,近期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但与热毒宁注射液相比,热毒宁疗效优于前者,且副作用少。热毒宁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新药,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通过药理研究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黄小民[2]等报道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该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降低患儿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2-1135.

[2]黄小民,柳于介,何煜舟,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2006,11(4):470-473.

篇13

【关键词】头孢硫脒;炎琥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占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使一些抗菌药物难以达到满意疗效。本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应用头孢硫脒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血常规、咽拭纸及痰培养检查等均符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X线胸片排除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男65例,女55例;年龄4月~14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2 d以内;均有发热,部分伴有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部分患儿双扁桃体肿大,双肺听诊均无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血-反应蛋白(CRP)正常92例;白细胞计数>10.0×109/L,CRP>8 mg/L共28例,血红蛋白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退热、休息、止咳、减轻其他症状等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应用适当的抗生素。对照组加用头孢硫脒,5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10 mg/kg,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3~5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儿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治疗前后X线胸片,治疗前后做痰细菌培养。痊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发热消失,咳嗽、咯痰减少,X线无明显异常;好转:病情有好转,发热消失,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血象部分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1]。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高热者可引起惊厥,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身心痛苦。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如大量使用抗菌素。但对于合并细菌感染或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则需使用抗菌素。如何合理使用药物,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

头孢硫脒是一种强杀菌剂,静脉滴注半衰期为0.5 h,肌肉注射半衰期为1.2 h,静脉滴注后高峰血药浓度维持约6 h左右[2],在呼吸系统分布较高,对肝肾功能未见损害,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它主要作用于细菌中隔细胞壁,阻止粘肽合成,使之不能交叉连结而造成胞壁缺损,在渗透压和自溶酶的作用下,菌体破裂死亡。炎琥宁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经人工半合成后制成高度生物活性的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NAS钾钠盐。其成分明确,不含杂质,纯度高,溶解吸收好,给药途径直接,药理作用强。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穿心莲内脂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加强体液免疫能力。病毒灭活实验表明,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表明,炎琥宁与抗生素合用能起协同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感染。

综上所述,头孢硫脒联合炎琥宁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需皮试、使用方便、见效快、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可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量滥用抗生素现状,可以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4

三月份本市处在早春季节,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仍多变,时寒时暖,雨水亦较冬季增加。同时三月正值学校开学和大量劳务人员返城之际,应注意加强对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四肢与躯干出现瘀点、瘀斑和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流脑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较高。根据流脑发病季节特征,早春季节(3-4月)是流脑好发季节。感染以儿童为主,接种A+C流脑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方法。日常生活中市民一旦发现有突发性高热、呕吐、惊厥等症状时,为谨防流脑,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发热、伴有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外,口腔可出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症状较重者可并发肺炎。麻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迅速。根据本市麻疹发病特征,冬春季尤其早春季节是麻疹好发季节,本病主要感染儿童与中小学生,亦可引起成人发病,且易在幼托、小学校出现多例暴发现象。满8足月以上儿童和未曾免疫接种麻疹疫苗易感儿童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

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红肿呈杨梅状)。部分病例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该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好发季节冬季与早春季节。发病年龄主要在2岁至10岁儿童。为此,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加强对食具、玩具等消毒,和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家庭应注意定期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民间俗称乍腮、蛤蟆瘟等。本病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在晚冬、早春较多见,常在幼儿园、学校里流行,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或轻度不适,可并发脑膜炎、炎及卵巢炎等。在学校等集体单位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要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要注意室内通风,病人污染的生活用品应暴晒或煮沸消毒。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该病主要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06年我市儿童的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较前有明显上升,且感染对象主要为儿童尤其幼托儿童。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体温38℃以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常成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好发于冬季。水痘传染性强,易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形成多例感染发病。集体单位中如发生水痘,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一直隔离到全身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对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

对于上述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主要为:采取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被和注意个人卫生;三月份学校已陆续开学,幼托等集体单位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报告并让患儿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