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武术教学方法范文

武术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15:30: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武术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武术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学; 武术教学方法 研究

一、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具有文化教育、强身健体的功效,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4月,国家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武术的悠久历史,了解灿烂的武术文化及其内涵,而且对于增强国民体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武术教学中,过多重视技能传授,淡化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武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追寻武术,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本文从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入手,对中学武术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进行论述,试图将传播武术文化与学习武术技术有机结合,体现以文化传承带动技能学习的新理念,为优化武术的教学方法提供指导和理论参考,并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普及武术运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武术教学方法的概念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的一种有秩序的教师工作方式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总和。武术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的方法系统。如教师进行讲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和记录;教师进行示范时,学生要进行观察、模仿、体验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活动的特点。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是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 中学武术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承

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理念下,时下的武术教学不得不适应学校体育的要求,一直扮演着“体育”的角色,主要是传授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并在强势体育项目的冲击下,使得蕴涵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武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人们对待武术一如对待西方体育项目一样,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逐渐与西方体育价值观相契合,致使武术逐步成为失去内涵的肢体运动。目前的中学武术课过于注重武术技术动作的传授,一味强调对动作的架势、出拳的速度和力量的追求,弱化了武术的拳理、拳意,忽视了武术内外兼修的传统。本应贯穿于武术教学始终的武德教育,更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忽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学校武术教学已经偏离了其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教育、特别是武德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中学武术课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以老师为中心”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教师的示范与领做,学生精疲力竭地模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与吸收和形成记忆,很少运用娱乐性、对抗性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形式单调,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学生对武术技能的不同需求,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被动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教学的强制性而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3.不能充分体现武术教法的特殊性

由于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武术教学的方法被模式化,教师采用相对稳定和熟练的体育教学方式来对待武术教学,注重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训练与提高,而忽视了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武术教法的特殊性体现不足。武术的不同拳种不仅是技术,也蕴含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具备着不同的风格特点。长拳的舒展大方、闪展腾挪,太极拳缓慢柔和、绵绵不断,不同动作的技击特点、攻防含义、快慢节奏、手眼的神韵等等,都与其他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采用相同的体育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武术教学变得难学、难练,倾向体操化,造成学生仅仅掌握动作的外形,而不能充分理解拳种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最终导致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教学过程中忽视武术的本质特征,缺少生动的攻防讲解,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武术的精髓,更是学生所期望的。

四、优化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策略

1.注重文化传承与技术传授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塑造高尚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在武术传承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武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武术学习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在掌握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探寻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悟其哲理,把武术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武术文化知识讲授渗透和贯穿于技术教学中。武术教学时,要着重传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方法和价值以及武理与武德等知识,坚持文化传承与技术实践相结合。

2.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武术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主,充分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通过集体荣誉感教育、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赏识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竞赛、集体游戏,组织专题辩论赛,实施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强调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一员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差的部分同学,更多给予他们的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撑,一句赞许鼓励的语言,一个充满欣赏的目光,或是一个树立信心的手势,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关注和挚爱,为此而产生的信赖感足以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各种方式促保持这种学习热情,从集合整队到准备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负责实施,而教学比赛的策划、规程的制定、赛事的安排以及裁判等诸多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无论何种学习方法,只有激起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教学环节较多,组织教学较为复杂,教学不仅要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及科学锻炼的方法的目的,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依靠单一的方法、手段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灌”、“教”的方法体系,转向启发、指导和设计下的合理方法,通过趣味性讲解、娱乐性练习、竞赛性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中影像特技,图形,动画,声效等多种媒体特色,使技术教学更直观、生动和形象,结合教师的趣味性讲解,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对学习训练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因此,在武术教学中需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针对中学武术教学中存在武术文化教育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武术教法特色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武术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通过武术课堂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武德礼仪教育和情感教育贯彻到武术教学始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学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2] 王柏利. 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3).

篇2

【关键词】中学 武术 教学方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6-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教学在中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由于国家明确指出要发展传统的民族体育,武术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中学生而言,进行武术学习的时间较少。广大的中学体育教师意识到,要提高中学生的武术能力,就只能在有限的体育课程中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对策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将结合这个背景,指出目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起到启示性作用,推动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武术教学方法及武术特点

(一)当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其教学方法大多沿用体育教学的方法,比如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等。

以上方法,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排球、篮球等传统体育教学中能够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但在武术教学的实践中,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武术的特点

武术不同于当今流行的体育项目,这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的古老体育项目,其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成为当前武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1.武术难学易忘

难学易忘,是武术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套基础的武术也含有众多武术动作,这些动作又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

以太极为例,太极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每一种流派又有不同分类,即使是最简单的简化太极拳,也有二十四式。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太极动作本就不是易事,更别提要将其熟记并且使动作规范,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无数难学易忘的特点。

2.容易疲劳

武术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半蹲,也就是俗称的马步。要在这种姿势下进行武术练习,已经极大的增加了体力消耗。

同时,武术的套路多、动作多,尤其是一些刚猛的拳术,还需要学习者鼓足力道,不仅要花费足够的力气,还需要身体各个部分一起运动,更加容易产生疲劳。

总的来说,结合武术的特点,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很难胜任武术教学。这些适用于普通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在武术教学中,因此,武术教学的方法必须进行改进。

三、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 利用身体记忆进行教学

针对武术难学易忘的特点,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身体记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掌握和理解。

这里的身体记忆是指利用肢体动作帮助记忆,通过让肌肉和肢体形成习惯性的动作来达到记忆效果。以塔式教学法为例,塔式教学法是指将一整套武术动作拆分成单独的动作依次进行教学,每学习一个新的动作后,再将前面所学一起练习。

在塔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重复前面学过的动作。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形成身体记忆,从而有效的记住整套的武术动作。

(二) 现代化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武术教学显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让学生观看武术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有规范的武术动作,还会多每个动作进行分解,进行详尽的解说,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三) 实践教学法

以上两种方法应该算是基本你的武术教学方法,而实践教学更注重的是针对学生对武术的巩固和应用,在实践中完成对武术的真正掌握。

对于中学武术而言,要完成简单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可行的,组织学生之间的武术比赛,或者与其他学校中的武术联合举行武术比赛都是非常可行的。

在武术比赛中,学生会受到武术比赛的刺激,而主动积极的投入武术学习,并且规范自己的动作。其次,武术比赛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在武术比赛中,不仅能让参赛者规范自己的动作,也能够让观看的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武术动作,进而改正。

实践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武术比赛,还有相互学生相互之间的切磋和练习,都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这种方法能够有力的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武术套路,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中学武术的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和局限,大多数是沿用普通体育项目教学的方法。因为武术本身难学易忘等特点,这些方法不能适用于武术教学中。

本文已经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借鉴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体育教师能够不断交流和总结,完善武术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林.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

篇3

通过12年的武术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武术课堂中,科学巧妙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学方法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形成兴趣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心得与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先新授后复习,先集体后个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生理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前15分钟的黄金注意力时间。先进行重点的新授内容,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再进行复习。在幼儿的注意力最佳状态时,先集体练习;在幼儿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则采取对幼儿的个体辅导。例如:课堂前半节课集体学习了抡臂砸拳,后半节课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逐一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辅导,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

教师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将动作情境化,从而加深动作印象,对小班的幼儿尤为重要。如:勾手比喻成小鸡的嘴巴,练习用力下勾动作是“小鸡低下头来才能吃到米”;马步就是“骑大马”, 你的马是什么颜色的?通过类似的语言,幼儿会更快地记住动作且记忆犹新。

武术套路情景化。为了让幼儿更快地记住动作顺序与要领,我把武术套路编成故事。如:大班五步拳编成“奥特曼打败三只怪兽”的故事。抱拳――奥特曼准备出发!;马步出掌――奥特曼骑马并抓住一只怪兽;弓步冲拳――后腿蹬直,再打一拳,第一只怪兽被打败;弹腿――又来了一只,先踢一脚再打一拳;起身抡盖掌――把它抓过来,右手用力拍,第二只被打败了;歇步冲拳――用脚当小板凳,坐下歇一歇;提膝穿掌――房项上还有第三只怪兽,一脚站得高高的,用掌把它插到地上!仆步穿掌――把它切成两半;虚步挑掌――胜利了,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庆祝!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幼儿就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和顺序了。

充分利用发声也是一种情境化教学,发声对幼儿来说这是一种释放和享受,是幼儿运动时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嗨”“呼”“嘿”等有力的发声会让幼儿精神振奋,“唰”“哧”“嗖”等象声词会让幼儿感觉自己的动作优美漂亮。

音乐配合进行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幼儿喜欢的音乐编排出形象的武术动作,比枯燥的语言教学更具吸引力。如,我为孩子们编排的音乐武术《中国功夫》,虽然是一首老歌,但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管在什么场所,听到该音乐就情不自禁的表演起来……

三、动作的分解整合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较复杂的动作要先分解再整合。如:中小幼儿学习扑步时,部分幼儿不能直接蹲成扑步。我让幼儿先双腿全蹲,然后伸直一条腿练习扑步的肢体感觉,然后再练习直接下蹲成扑步,效果明显。先分解再整合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复杂动作的必经之路,否则幼儿会因为“难”而不喜欢武术课堂了。

四、动作讲解教学法:

为孩子讲解动作的攻防原理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动作摹仿能力,他们对动作的攻防原理非常感兴趣,喜欢实践。一些简单而又安全的动作,老师可以让幼儿去实践体会动作要领。如:两人一组练习冲拳,击打对方手心来体会拳面击打物体的感觉,理解拳面 “平”的含义。通过动作实践,既能提高幼儿的训练积极性,又能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五、组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武术教程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96-03

王德明(1955-),男,北京人,任职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研究方向:武术。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持续下滑。教育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以北京市为例,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初三生接近70%。另外,中小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缺陷,如自私自利、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等。究其原因,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多半是父母为其遮风挡雨,不具“拼搏”的精神,缺少“善战”的基因。而这种人生最为可贵的精神来源,就是在训练场、竞技场上。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归纳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自上而下,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等方面,对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武术教学存在主、客观因素,通过调查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根源,提出对策,为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性依据。

2001年国家新颁布《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民间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将流传在民间的、孩子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武术进行实验教学,以编写武术启蒙教学教程入手,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和总结,为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编写符合中小学生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武术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教材,为中小学体育武术课基础教学提出合理的、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基础理论支撑。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常年锻炼的习惯,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使之终身受益。

二、中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化动为静、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难为简,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感知和模拟技术,逐步提高自我实践能力。例如,在武术基本技术教学中利用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技术课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的技术。

(二)在课堂上进行武术的练习

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娱乐性参与活动,在感受项目带来的运动乐趣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或对相关体育文化知识相互提问、指正,提高调整自己和指导他人的技术能力。例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各年级进行比赛,使学生体育兴趣加浓,促进对这个项目的练习,并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三)导师引领武术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地让学生多视角的了解武术,我们聘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教学指导。利用名师的武术风采,引领学生走向武术兴趣与认知的海洋。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导师引领武术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都有了内外兼修、精气神突出的表现。

此外,教学内容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发展和提高;

2.要符合学情,从一至六年级到中学整体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基础内容全面、循序渐进、系统递增原则;

3.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4.教学步骤的安排要适合学生技能的掌握,以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武术教程内容的普及策略

(一)武术课余课外活动相结合

发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建立课外活动阵地活跃校园武术生活;加强武术课外活动,使它成为武术课堂的有机延伸;建立各种武术小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武术教育氛围;武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社区,使学校武术有展示的平台,形成武术发展的外在环境。

(二)大课间活动渗透武术课程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集中体育活动时间,抓住这个活动契机对武术课程普及很有成效。如武术操、校本拳和太极扇等。活动中可做到全员参加,普及率能达到100%。

(三)规范化武术教学

积极推行学校武术“段位制”,促进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使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更规范化。

四、教学案例

(一)教学群体分类

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的特点,将中小学段学生分为启蒙(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初一—初三)四个阶段。

1.一二年级(6-8岁)年龄较小,其学习内容主要以武术爱国故事,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为主,初步认识武术、了解武术。

2.三四年级学生(8-10岁),武术教学以短小的套路、组合为主,以传统练功方法的武术游戏加强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和武德文化的认识。

3.五六年级学生(10-12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传统武术套路为主及攻防练习、器械的练习。以武术游戏提高素质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武术健身知识。在武德教育中可由对个人素养教育转向为民族精神教育。

4.(12-15岁)阶段的学生在武德教育的同时,加大武术套路为主练习、多门类器械的练习。

(二)教学时间安排

武术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如下:小学每学期16课时,中学每学期18课时,由任课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授。

(三)武术校本课程框架(见表1)

(四)教学案例分析

1.健康体质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对学生的健康体质进行数据追踪对比分析。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学生40名。20名武术队的同学为实验组,其他20名同学为对照组。

数据追踪时间段: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2006-2012年)

数据来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数。

数据统计分析:以20名为单位,以测试分数的平均分数进行分析。

表2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对照组 77 80 83 84 80 83

实验组 65 75 87 90 97 98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表明,两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综合素质呈现不同的变化。说明积极参加武术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稳定上升趋势,武术运动能促使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其他同学身体素质发展趋势有波动,特别到高年级没有运动兴趣支撑,体质素质有所下降。

2.学生兴趣度分析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进行了本教程的学生兴趣度的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3-6年级398名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发放398份收回398份)。

问卷内容:新编校本教程的兴趣度。

表3

内容 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数据 279 99 20

兴趣度 93.6% 24.8% 5%

数据统计分析结论:从问卷调查中说明,学生对本武术教学教程的兴趣度很高,习武兴趣大幅度攀升。本武术教学教程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五、结论

1.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初步形成了各种教学计划和校本教材,为进一步更好的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研究过程中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展了视野,促进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3.构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促使了进一步探索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推动了学校体育课改实验工作的发展。

4.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与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2003.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大学武术;武术课程;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b)-000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从之前的温饱需要上升到质量的追求。而在生活追求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于身体更应当予以重视,通过相应的活动与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武术则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此种需要,并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了解中国古老文明,对中国的文化精髓予以充分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无论从学生的身体层面,还是从学生的精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最优的教学方式,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武术一方面能够充分掌握其技巧,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其文化内涵应当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1大学武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大学进行武术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强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性格、个性、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1强健学生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生未来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条件,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而武术正是符合此需求的运动之一。无数有助于人们关节、筋骨、经脉的活动和调节,在进行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能够调节人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们精神面貌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2有助于学生自我保护

强身健体应当说是武术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的功能,能够让习武之人获得不同于其他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武术精髓博大精深,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与体育运动相同的运动效果,同时,武术中所孕育的攻、守、防的精神和动作,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防卫的本质,其所具有的格斗性质,也让其与其他体育锻炼相区别。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与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对于学生防卫意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1.3陶冶性情,锻炼意志

武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其一招一式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武术所具有快慢结合的节奏都让其展现了极高的魅力。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和神奇,能够让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深入探测到其中的美感与协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有所认识,形成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同时,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能够锻炼其坚定的意志品质,武术中所蕴含的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精神都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重要的品德内容和意志需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大学武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并在工作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才能让大学武术教学获得更加长久、良好的发展。

2.1教学条件简陋

当前一部分学校已经对武术有所引进,并在课程设置中对其进行了安排。但是,高校对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是因为迫于教学的压力而开展,在对教学条件的配备方面并不充分,让很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技能无法开展,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或者学习到的内容仅仅是皮毛。武术的教学条件相比较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则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2.2教师专业性缺乏

大多学校对于武术教学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对于无数教师的聘任方面还说没有给予关注,造成很多教师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不专业性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的武术动作不准确、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降低了学习兴趣。严重的情况下,不专业的动作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2.3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大学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只有套路、散打两种运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创新和革新。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感觉到单调、乏味,对于教材内容有所不满,兴趣也因此而产生下滑。加上一些外来运动的引入,比如散打、格斗等攻击性较强的项目,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慢运动”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精力的投入。

2.4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形成系统性。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让很多教学课程的安排具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大学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相应的技术指导安排较少,这让很多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不利于学生武术水平的提高。

3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改善教学条件

大学院校要想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则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让学生享受到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加强。首先,院校要对武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武术学习中所需要的设备包括哪些,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甄别选择。比如枪、棍、刀、剑、矛、盾,应当被院校采购部门所熟悉、熟知。其次,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改造,给学生配备最适于武术学习的场地,让很多具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得以进行教学和开展。第三,院校领导层要对武术教学引起重视,只有加强人的重视,才能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校级领导的重视引起教师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从主观到可观各个方面为学生武术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3.2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武术技能的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武术学习质量。首先,院校要加大对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宣传,让教师从意识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可以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宣传活动或者参与专家培训等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熟知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对自身有所要求,在教学之余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对教学方面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以满足学生武术教学的需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致。

3.3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武术趋向于多样化的形式,大学武术教学也应当顺应此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武术相契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其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将道德培养融入到武术教学中。第三,教师要了解当前武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新型的武术形式和内容,以及相应的技法有所了解并掌握。第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并进行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3.4优化课程教学设置

大学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的武术学习,获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备案设计,对所要传授的理论进行系统性规划。其次,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武术的学习中。第三,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武术予以掌握。第三,要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武术技艺。

4结语

大学武术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和院校要对大学武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武术的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与积淀。

参考文献

[1]盛燕茶.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7):57-59.

[2]原文庆.太原市初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66-69.

[3]郭城,陈思羽.长春市普通高中武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72-74,80.

[4]姜莹.浅析大学武术课程有效教学途径[J].才智,2015(23):56,58.

[5]李春发.高校武术教育国际化文献回顾[J].搏击:武术科学,2015(9):9-13.

[6]刘文武,杜杰,胡海旭.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9):64-68.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中都发生了深化改革,由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也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武术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还饱含了民族的精神。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中,武术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就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武术练习,最终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做好课前准备

现如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大多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传统套路,且专业性不强。即便是一些非专业的武术教师在课前认真的分析教材,掌握教课重点也都可以顺利的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先明确教学内容,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详解的讲解动作,充分做好课前工作,制定好教学计划,组织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熟识武术中的专业术语与技术动作,这样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也就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加强武德教育

在武术教学中,一直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即“学武先学德”。目前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都抱着防身的思想而学习的,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武术就有着极强的兴趣。所以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意义,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学生武术不单单是为了要防身,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习武术要增强体质,发展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我国的武术文化、名人轶事、学习武术的价值与意义、各种拳法的特点等[1]。这样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后就可以摆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主动的去克服,跟上教师的传授脚步,从而达到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不同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会相应的涉及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是武术教学并不等同于其他的项目,武术有着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所以在武术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要及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

(一)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结合

在高校中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在内容上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与套路,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武术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一些套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想要完全掌握还是存在困难的。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可以将比较繁琐的动作进行分解,并将其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动作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一动作的细节部分是如何开展的。在学生学习少林拳法中的蹲桩卧心拳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动作的特点将其分解,这样在学生练习每一个小动作时,就可以加深印象,从而能够达到将这一完整动作连贯起来[2]。

(二)教师示范教学

由于武术教学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特点,武术教学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演示。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都要先向学生讲述这一套路的特点以及所具备的风格,然后将内容演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这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着手,边向学生进行演示边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会整套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精炼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通过对相关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内容。此外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给学生,并通过耐心引导,让学生掌握这一动作要领,并达到最佳的教学质量[3]。

(三)及时纠错

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到武术时,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身体素质与肢体协调的影响,对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做不到位,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早的发现这一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高低结合以及想象练习

在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实现大脑与身体共用的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力消耗也比较大,很容易就产生疲劳感,而武术也并不是能够让学生一学就会的。所以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高低结合以及想象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如对于一些下肢活动比较多的技术动作来说,教师就可以采用高姿势的练习方法,在学生明确这一动作的细节内容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降低姿势,直到最终达到标准的要求以后即可。在学生练习一定时间的低姿势以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采用高姿势的训练,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动作,还能够让学生调节体力[4]。在学生发生体力消耗较大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想象练习的方法。适当的让学生休息,并在休息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回想学过的动作,并结合高低练习的方法,乐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合理选择教学队形

在开展武术教学中,教师的口令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教师的要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并在对学生发出指令的过程中,要清晰洪亮。同时学生也要整齐的完成指令。在口令的制定上,教师应当要注意要根据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程度上进行灵活的运用,在队形上,教师还应当要进行科学的选则,如常规的口令,教师在对学生训练以前学习过的动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1、2、3、4的呼数的方法,教师在按照武术动作发出口令的过程中也要喊出抑扬顿挫,让学生能够根据口令培养自身的节奏感。而对于动作性的口令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的形式,进行提示,如预备势-回身后劈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想起武术动作,还能纠正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训练的队形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最大限度地安排合理的队形,并便于教师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活动,或是将学生尽量分为几个小组,并排成相应的队形,而采用这种队形的好处在于教师能够更好的管理学生,也便于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5]。

六、巩固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进行一些课外的辅导,以便于学生能够进行复习,加深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此外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教师都要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检查,督促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在学生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把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与对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学生分在一起,让其指导较差的同学,从而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目标。

篇7

趣味化的形式来组织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对教师而言,能使教师外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一种学习动力与需要。对学生而言,武术基本功趣味化不是单调的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入手,通过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快乐中增趣――注重课后的反馈,这三方面来组织优化活动设计从而达到趣味武术基本功的教学目的。

一、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

1.钻研教材.编制基本功内容

在我校武术校本化的背景下,经过实践检验扩充了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基本功内容,还在实践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武术基本功理论课的教学。

在武术基本功趣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有所体会、内心有所触动、课后有所思考,让课堂的教学内容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让基本功的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机械式的重复练习。

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从武术的基本认识到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简单组合动作以及习武所要具备的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学习,系统的将武术基本功分三十二课时进行教学。为了将基本功趣味化,书中还加入儿童化的语言、武术小知识、比一比、练一练、评一评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武术基本功。

2.钻研课堂,突出趣味表现形式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认为要在武术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武术教学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并在其中两个水平段的内容标准中把武术的游戏当作一项内容标准来呈现,可见武术基本功趣味课堂对于学生认知武术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的学隋特点将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分类:水平一基本功教学要尽量结合学生平常认知度高的游戏;水平二基本功教学要传授武术的“精、气、神”;水平三运用基本的武术动作组合完成简单的武术套路。

二、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

在武术进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基本功”。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好斗,而传统的武术基本功教学恰恰违背了孩子这一天性,弱化了基本功攻防的运用和基本功教学的趣味性。

1.攻与防要突出

功防意识是展现武术特有“精、气、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动作从预备式开始到演练结束,始终要保持相应的攻防意识。在个人演练时要做到“面前无人似有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对手。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推掌”内容中,巧设“推出去”“推不倒”等趣味对抗游戏。

“推出去”方法:甲方双手搭扶乙方双肩,乙方直立后倒,甲方右脚撤,双臂随之屈肘支撑。甲方后脚蹬地、上步的同时,双掌将乙方推出,乙方顺势重心向前,左脚向前成弓步。

这种把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加入攻防,即每一招,每一式都设立一个假想敌的存在,巧妙创设实际的对抗情境,处处按照实际动作意境的要求来完成。

2.创新与多样性要突出

对于武术的基本功,传统的练习方法主要采用站桩和单动反复练习。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在不破坏动作本身的前提下创新练习方法,各个教材之间都有它们相似的一面,抓住相似点结合练习,把武术基本功的教学融入田径、球类、体操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

例如“垒球掷远轰炸敌军”游戏:两组面对面安全距离站立,游戏环节中,先进行武术的马步冲拳鼓舞士气威慑敌人,再进行垒球的掷远轰炸敌军。

基本功的教学要突出同一内容练习的多样性,在多样性设计中结合武术的步伐移动变化、身体平衡、身体柔韧、身体对抗等武术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弓步练习时就可以有“按不着”“拽不动”“撑得住”三种趣味练习方法。

“按不着”方法:甲乙面对面站立。甲方按住乙方双肩,乙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甲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甲方右脚向右迈步,左脚并右脚的同时双手收至腰间成并步抱拳;然后乙方双手按甲方双肩,甲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乙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如此反复。

3.实践运用要突出

少儿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是源于生活,基本功很多动作都是武术套路的一部分,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就成了武术的套路,只要单个基本功动作练扎实了那复杂的套路动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趣味化基本功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基本功的实践与运用。把基本功的教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快乐中增趣――注重素材的提供

在武术基本功的实践中,要注重内容的设计和过程的引导还要提高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器材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武术小知识

师:同学们,下面是武术知识抢答环节,答对的同学这节课就当老师的“小模特”,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武术的手型有哪几种?

生:拳、掌、勾。

师:非常好,你能做出来吗?

以上案例是认识《拳、掌、勾》课堂教学片段,在教学中穿插武术小知识考考学生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趣味性,可以以抢答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选择站队的形式,如:被称为中国武术之乡的是陈家沟还是温县;“气存丹田”中的丹田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等等。

2.武术小器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武术的小兵器是为了课堂的需要,在武术各种兵器中演变过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兵器,把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的兵器运用到武术基本功教学中,让课堂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马步、弓步冲拳》中课前让学生自己用纸和胶带制作如刀、剑、斧子等能握在手中的兵器;课中创设“武林大赛”游戏情境,让每位学生上来展示已经学习的马步、弓步基本功,并要求运用好手中的“兵器”,教师事先选出几位同学当评委,通过几轮的比赛最终选出班级“武林盟主”。

多样性的器械把被动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趣味课堂,还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体能和促进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一年级《身体平衡》武术基本功教学中,准备了很多的辅助教材,有硬的可乐罐、梯子、废轮胎、木板等,只见有的学生把竹梯搭在轮胎上,说是走天梯,有的学生把废轮胎连接在一起,挑着扁担在过小路。丰富的辅助器材,不但激发学生的创造、合作、团队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的乐趣。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武术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50-01

1 绪论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其它现代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内容、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尤为重要,而且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着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武术教育,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求和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使其在学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书籍以及相关网站、查阅国内外有关中小学武术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就本文的主题,走访、电访、电子信箱访问国内多年从事武术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包括部分民间武术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2.3 综合分析法:围绕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教学创新研究的依据:武术教学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武术对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及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另外锻炼意志、培养品德是武术的重要功能。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能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

武术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通过武术教材如:基本功、套路、搏击等的教学,学生经常练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武术教学与美育。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是武术的又一特点。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就有“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的诗句。武术表演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3.2 中小学武术教学技术、方法的创新。

3.2.1 武术教学技术部分的创新:本人认为水平一(1-2年级)的武术教学内容应该是:以近似武术基本动作,有助于提高与完成武术技术的活动形式编成武术游戏,也可叫做“趣味武术”。注重培养学生练习武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锻炼身心,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游戏中体验武术的魅力,提高身体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其学习武术的兴趣。初步了解传统武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习练武术打下基础。

本人认为水平二(3-4年级)的武术教学内容应该是:以简单的拳法、掌法和相应的防守方法,编成突出“打”发技术的教学内容。这是正式学习武术的开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吸引力,简单好学,学生容易记并且喜欢练。武术基本知识介绍,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基本动作的学习。学习拳、掌的发力技巧,编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小组合,进行有意识的攻防演练。以满足学生的“打斗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习武兴趣,同时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和武德教育。

本人认为水平三(5-6年级)的武术教学内容应该是:以腿法和相应防守方法,关于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有一种说法“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充分体现了在技击中腿法的重要作用。通过腿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腿部的柔韧性、控腿能力、增加腿部和腰腹部的力量以及四肢与躯干的协调性,提高步法、身法的灵活性。通过这一水平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练习武术光靠兴趣不行,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

本人认为这一水平四(7-9年级)的武术教学内容应该是:首先要更好的抓好基本动作的规格和质量。其次要抓好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再次要抓好套路、器接、对练演练时的劲力、节奏、身法、风格。通过这一水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练习中出现的枯燥感和疲劳感。

在进行相应水平阶段的武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习领域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武术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武术的特殊教育功能。

3.2.2 武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3.2.2.1 采用现代先进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技术动作学习:中小学武术主要是套路、器接,对练为素材,结合锻炼身体的需要,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腾转折返等规律组成的成套动作。由于武术动作动感强、速度快、变化复杂,教师完成一个示范动作只是瞬间,学生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动作的变化、动作顺序、动作力度、肢体配合等诸多运动因素都看清楚,在大脑中形成的直观视觉表象难以达到清晰的程度,往往是在有很多疑问的情况下就投入了练习。现代教学技术给武术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具有引起注意的功能,生动地画面形象、动画、特技效果、声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有利于探索和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

3.2.2.2 向电影电视学习,生动描述武术动作: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电视的武术指导、武侠小说的作者学习,他们能用简单的动作、简练的文字抓住武术流派的动作特点,让观众有一个清晰的表象。武术教学也应该采用这种高效方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武术的一些专业术语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武术动作的特点,并且体现着武术文化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用此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进行武术教学。鼓励师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只要是能够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对武术教育有帮助的方法都可以拿来试验,效果好的要保留,并进行交流推广;不好的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2.2.3 大力开展武术比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经常在课上定期的开展武术比赛,以个人赛或者团体赛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竞争和团结协作的氛围,同时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结果。

也可以达到以赛促练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使武术便于学习、便于记忆、适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4.2 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作用。合理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武术的兴趣,发挥武术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将传统文化与武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3 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必须加强师资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武术教学,各级教研部门多搞武术教研活动,把武术教学带动起来,彻底改变现在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惨淡局面。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0-20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0-58

[5] 高风华.浅谈太极拳的教与学[J]. 中国学校体育, 2000(2);14-15

篇9

一、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还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沿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受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表现为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因此,尽管很多的物理老师有着丰富的物理学科知识,因为受制于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时间一长老师也就接受了这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上表现也显示为盲从。又因为人们功利性心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自己就对物理课程认识不够,单纯的认为成绩代表一切。最终导致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变成了为了考试的学习,老师是代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单方面的接受知识传授。

二、现代教育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

2.1基于大班课程教学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法

现阶段,大众教育已经在我国推广开来,大学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对此很多大学学校课堂教学工作都使用大班教学的方法。我们也很清楚使用大班教学方法的效果有限,但我们可以有针对的去对大班教学法进行改进,如此更好适应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大班教学工作中可以使用启发讲授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教学法。以上所提到的两种教学方法都很灵活,因为其对现实教学环境和其他教学方法的要求不高,所以很适应于大班教学的现实环境条件。分析启发讲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讲授法是什么概念。讲授法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其自身的优势,举例如:这种方法很直接,将问题的本质使用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它还有系统性特点,这一系统性特点让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讲述变得更加系统、完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大学物理本身也有很多的理论、概念等,使用讲述法都可以直接明确的讲述给学生们听,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讲授法接受来自理论方面的批判,在接受批判的同时它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现实的教学工作中,讲授法已成为高效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综合能力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激发学生潜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应当适当的添加一些问题讨论活动,有益于引起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当然,这里我们所讲到的讲授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法,它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法的创新、改进,抛开以往灌输式的知识讲授,要求老师在事先了解好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合开展物理课程教学,进而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班环境下要注重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融合,适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加入启发式教学计划安排,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活跃思维,深入思考知识的要点。根本上而言,启发讲授教学法是融合了启发元素的讲授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旨在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主体学习作用,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老师在开展启发讲授教学法当中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尽量让问题的设计更有针对性、简洁性,明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基于物理课程教学本质内容的有效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问题;原则;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47-4

仔细研究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不难发现。每个知识点或者物理规律的获得都伴随着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科学方法,并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众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1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历程及成果

传统的物理教学主要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学方法教育并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1978年我国制定八年全国科技规划时把“自然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研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教育工作者才开始对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缺乏相对比较完善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体系。

1995年,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全国首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讨会。会议引导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后期工作中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对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质、内容、体系、途径等做一些尝试性的总结。

自此以后。关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论文和各种论坛层出不穷,围绕“用什么方法研究物理现象”“怎样描述物理现象”“怎样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如何检验物理规律”等话题的争论引起了物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不难看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将课程具体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且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引导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1.2教科书的编写

随着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教科书的编写在不断革新科学内容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突出了“学习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

教材内容倡导科学探究。关注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探究质量,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为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创造条件。现行教科书已然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范例,并且巧妙科学地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旨在让学生从物理学习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好铺垫,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1.3教学实施

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以教科书为蓝本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突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呼声最高。而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采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很多,包括设疑提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物理假说、科学想象等,其中,数学方法是核心,观察实验方法是基础。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学评价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高中物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在内容和形式上,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教师要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2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了上述政策性的理论指导,实际教学中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落实得怎么样呢?

调查显示。实际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得比较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效果非常一般。为什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没有取得我们预想的效果?

2.1教师在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方法论的系统性研究。只能在研究生课程中学到。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教材、教参、教辅书或其他参考资料中了解、研究,由此造成教师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知识不清晰、不系统:教学设计无法做好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而且现今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评价标准不够明晰,不能很好地监督、促进教师在科学方法教育的专业能力上取得长足进步。

(1)大部分教师认为物理科学方法就是观察实验法;

(2)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测中对科学方法教学的考查力度不大。考试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3)教师备课时,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对科学方法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4)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在教材以及教学案例中体现得还可以。但在教辅用书的习题训练以及考试中体现得比较弱;

(5)只有一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置问题,注重思维训练,其余教师仍然主张要多讲多练。因为现在高考还是指挥棒。而且大多数教师都还是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

(6)教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控时间,探究过程用时过多,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7)实验器材陈旧或者欠缺,给学生的实验探究造成困难;

(8)大部分青年教师知道新课程理念,但是不知道如何将它与教学实践很好地结合。

2.2学生在接受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而科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给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还要在课余时间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没有时间深入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独立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参加一些科学探究活动。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思维面比较窄,不利于科学方法的掌握。

3 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3.1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

3.1.1初中学生的认知不够成熟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所以,思想方法上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及表面性:人格特点上。比较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比较欠缺。

因此,物理教师必须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培养他们在充分直接感知(观察)或间接感知(接受描述)的基础上准确概括物理表象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由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形成了大量所谓的“物理表象”。我们称之为“前概念”,而这些“前概念”大多是片面的或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鉴于此,教师应尽可能正视而不是回避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在比较科学的物理表象和“前概念”的差异的基础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帮助其克服思维定势。

3.1.2高中生认知结构趋于成熟

高中学生已经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为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辩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已具备以理论模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表现在: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进行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尽可能多地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同时,高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学习的动机更加强烈,能给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订达标的措施,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学习策略。鉴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其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要依据物理教学要求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能孤立于学科内容之外,如果脱离物理知识单独介绍科学方法,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科学方法的内涵。更不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地推进科学方法教育。

4 对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建议

4.1加强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

实际教学中,重难点知识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科学方法,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多讲习题、让学生熟能生巧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错过很多给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机会。

教师就要加强科学方法研究方面的系统性学习,以敏锐的视角及时捕捉一切能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做好学生在科学方法研究道路上的引路人。

4.2课堂教学中挖掘科学方法教育资源

当今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都是从传授知识内容的角度来考虑的。这样学生也能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他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比较肤浅,并且是零星的、不连续的,收效甚微。

科学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背后。所以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思路去挖掘教材资源,安排教学进程。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则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领略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和本质,提高综合能力。

4.3业余时间给学生提供发现、学习科学方法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能接触到科学方法的途径,例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找到失败的原因,感受科学方法在探索中的魅力;给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专题讲座等。

4.4合理安排各种物理科学方法的渗透和教学

4.4.1对出现频次比较多的科学方法进行重点教学

科学方法的掌握比物理知识的学习困难。它不是经过一两次教学就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出现频次比较多的科学方法,教师要进行明确的、有计划的教学,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深化。随着同一科学方法的多次出现,学生才能领会、运用。

比如说“等效法”。学习串、并联电路时,学生知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的阻值之和。这里所谓的总电阻就是与原来所有的电阻等效的阻值。学生学习“等效法”,为他在后期学习“二力合成”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学力合成时,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也是用到了“等效”的方法。

因此,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4.4.2对出现频次比较少的科学方法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型较弱。进行科学方法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其思维特点。采用符合其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滞后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应在现有思维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使科学方法内容的设置与传授有一定的层次,当然也不能忽略出现频次比较少的科学方法的应用教学。

例如,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的科学方法,比如“归纳与演绎法”“物理假说”“科学想象”“理想化方法”等。只能让学生进行渗透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要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多次地引出获取知识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的程序及方式,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反复体验与训练,让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4.5注重习题教学和考试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实践表明,教师的讲述,只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达到理解的水平,只有让学生本人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使其达到运用的水平。

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精选典型习题或试题。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对其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重视学生领悟、体验、形成思维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教学中有些习题明显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点明这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4.6学校要给予必要的硬件支持

如前所述。物理科学方法中。数学方法是核心,观察实验方法是基础。而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现行教育模式下,观察实验方法要正确实施,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观察实验环境,所以。学校要给此方法的施行提供大力支持。例如投建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及时更换该淘汰的设备、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等。

5 结语

篇11

关键词: 武术教学 国际化 发展方向

1.引言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即将走上奥运舞台,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它独特的内在精神也将不断被各民族认同和接受,在发展上不盲目学习西方,也要有自己的风格,使中华武术代代相传并对世界人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对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影响

2.1西方体育的文化。

西方体育虽然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主要特色依然如西方社会一样,是在一定规则制约下的竞争。我们习惯于把这种体育称为“竞技体育”,在这种竞技体育中,竞争是其灵魂。在这种竞争下,参与者竭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种体育并不把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最后的落脚点和最后的追求目标,而是一种以追求个体人格精神展现为目的活动。西方这种充满好斗心理的本质,在学习中华武术时是要受到传统文化约束的。

2.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了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个性。中国古老的哲学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且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统一,而且要求个人内外协调统一。这种和西方体育有明显差异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给世界文化注入清新的空气,会使世人对健身方式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入另一个民族,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两种文化同时激浊扬清,形成更有生气的文化形态。两种民族文化的碰撞使其精华糅和衍进,使世界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武术的内容会给西方体育的训练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西方体育的竞技观也一定会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冲击,弥补中华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不足,促进武术文化进一步发展。这种冲击和融合会使武术文化产生新的生命力,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

3.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路

不容回避,当代武术不论是在国内传承还是在国际推广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应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当代武术人、体育人的使命,不可否认,国际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并非唯一出路,至少目前不是。这并不意味着武术要重新回到固步自封的道路上,当代武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传统武术,加以精心保护与整理,再逐步普及推广。这并不是为了在文化冲突与交流中获得某种安全感或归宿感,而是要练好内功,蓄势待发,以更好地迎接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

3.1要坚持武术的传统风格,并加以科学保护。

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武术国际化的“灵丹妙药”之前,我们应该对传统武术进行完整的保护,必须坚持保护武术的传统风格。当然,要保护武术的传统风格,并非不加分析地选择死板传统,而是要以科学的精神去对待传统武术。必须在加大对民间流传的传统武术收集整理力度的基础上,审视并保留其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并以现代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去重新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使其逐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让现代人能从科学的角度更好地认识、习练传统武术,更好地推广传统武术。

3.2要重视传统武术在国内的大众化、普及化。

毋庸置疑,武术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须解决在本民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由于受竞技武术功利主义思想和传统武术门户之见、习练困难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艰难。传统武术的大众化、普及化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迫切任务。而要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必须抛开陈规陋习、门户之见,革新习练方式,并大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其实传统武术并非真正缺乏受众,其突出的健身、保健功能及崇尚自然、和谐的理念,使之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祛病延年的最佳的途径,对大众健身具有独特的价值。

3.3要加大对传统武术竞技的挖掘。

在传统武术的国际化过程中,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传统武术的对抗性不足,必须加以竞技化改造。因此。传统武术要传承发展,必须加大对徒手和器械项目竞技性的挖掘,并构建自身特色的对抗形式(如擂台赛、对抗赛,选手设置“段位制”等),而不是一味地在形式上模仿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武术必须以其自身特有的形态、无与伦比的人文魅力应对西方体育的挑战,并获得应有的地位。

3.4需确立传统体育在国际化推广中的优先发展地位。

无论武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都必须坚持的是:只有尊重本民族自身的体育文化传统,并加以科学开发,才能使传统武术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武术要真正让西方人了解、接纳,首要的任务是让西方人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任务实非功利性日盛的竞技武术所能承担,而唯有传统武术方能胜任。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武术与政府体育机构首先要重点加强与有关国际体育联盟的联系与协作;其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一是派出人员、机构在国外有目的、有重点的普及推广传统武术;二是吸引国外武术爱好者来中国学习深造,以逐步扩大传统武术的国际影响,并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同。

4.结论与建议

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应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当代武术人、体育人的使命。希望通过武术“德”与“道”的熏陶,培养子女自信、宽容、谦逊的“君子”人格,这是普通大众人民觉悟的提高。看来不论是从使命或者是人们觉悟的提高上,都要求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加大武术内容的课时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风月,傅砚农.武术国际化发展辨析[M].体育文化导刊,2O04,(7).

篇12

一、追求简洁美,渗透符号思想

“简简单单就是美”.数学的简洁美是人类经济思维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数学概念、公式、性质、规律、原理、方法的简易明了,特别在数学符号的使用上更具魅力,通过对简洁美的追求,渗透符号思想.

例如,一个简单的未知数“x”,它可以代表任何一个数字,将学生对一系列数的感知用特殊的符号抽象出来,浓缩表达了大量未知的信息.

二、挖掘对称美,感受对称思想

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是紧密相连的.”数学中的对称美比比皆是:对称数式、对称图形、对称结构、对称变换等,无不展示着数学美的魅力.而几何图形的对称更是数学对称美的集中表现,毕达哥拉斯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因为这两个图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通过对这一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感受对称思想,进行再创造提供了平台.数式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例如,计算下列一组等式.

1×1=1;

11×11=121;

111 × 111=12321;

1111 × 1111=1234321;

11111 × 11111= ……

111111 × 111111= ……

1111111 × 1111111= ……

11111111× 11111111= ……

111111111 × 111111111= ……

通过观察发现每道算式都是对称的,而所得的结果也是对称的,具有对称美的结果给人带来视觉的平衡和协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方便于学生识记,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求解问题的烦琐,应用对称性使学生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美启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所蕴涵的知识规律、奇妙特点、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寻求统一美,领会统一思想

统一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相互协调一致.在数学中,很多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甚至是数学中曾出现的重大成果都体现出了数学的统一美.这种美不同于其他的美学特征,她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整体思想的反映.

例如,梯形:S梯= (上底+下底)×高÷2,当梯形的上底缩短为0时,转化成了三角形:S三角形=底×高÷2;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行:S平行四边行=底×高;当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相互垂直时,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S长方形=长×宽(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形式).通过以上的描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都可看作特殊的梯形,运用等积变换,将它们的面积公式统一到梯形的面积公式之中:S梯= (上底+下底)×高÷2,形成了一张完美的知识网.

四、构思奇异美,整合数系思想

篇13

理想模型思想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最基本思想,是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性质,忽略了次要因素的影响,用一种理想化的客体来代替客观事物,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的方法。质点是物理中建立的第一个理想化模型:当物体自身的线度大小远小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而且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忽略不计时,都可以把它们视为质点。能否将物体视为一个质点,要以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决定,而与物体本身无关。原子、分子虽小,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内部结构就不可以把它们视为质点;地球虽大,如果不涉及自身结构及自转,就可以将它看做质点。理想模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建立模型是物理学也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本研究思想,若不这样做就无法将复杂事物简单化,问题很难得到解决[2];同时这种理想化的抽象又不是凭主观想象的,有一定的限定条件和限定范围,是以客观事实(当问题本身的次要因素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考虑)为基础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理想模型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因素,掌握建立理想模型的条件和方法,当理想模型存在不足时,知道如何对其进行适当修正。同时,为后续物理学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如刚体模型、黑体模型、点电荷模型、原子模型等的建立与理解。理想模型思想还能够应用到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中去。例如,管理学中,对于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忽略非本质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定的理想模型,通过相关的软件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不管学生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物理学中所体现的理想模型思想对他们今后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微积分思想和方法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微积分思想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中学物理采用的是初等数学的方法,而大学物理涉及到的主要是微积分的思想,这对于刚步入大学开始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方法来分析物理问题,就成为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3]。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由简到繁的过程,复杂现象和规律的学习都是以简单的现象和规律为基础的。中学物理研究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比如直线运动问题,恒力做功问题以及静止的点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场问题等。而大学主要研究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变力所做的功以及带电体系周围任一点的场强。对于难以研究的复杂物理问题,可以把它分割成许多较小单元内的相应局部问题,只要单元取的足够小,就可以将局部范围内的问题近似看为简单的、所熟悉的可研究问题,例如曲面变为平面,曲线变为直线,非线性量变为线性量[4]。这时再将所有单元内的研究结果累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所要研究问题的结果。这就是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例如,计算一个带电量为q的连续带电体周围任一点的场强。采用微积分的思想,可将连续带电体分为无限多个小部分,由于每个小部分无限小,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带电量为dq的点电荷,整个带电体可以视为一个点电荷系。点电荷周围任一点的场强公式是已知的,整个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所有电荷元产生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是连续分布的,求和变为积分,问题得到解决。微积分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还用很多,贯穿于整个大学物理内容之中,比如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场强分布,任意载流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育自身的价值,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3数理结合思想

物理问题的具体研究与解决需要借助于数学工具,一个优秀的物理工作者首先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工作者。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以实验和现象为基础,通过观察确立直观物理量并收集需要的信息,运用数学工具建立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规律。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记录了牛顿在力学、热学、天文学、光学等方面的成就。牛顿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用数学方法以数学表达式的形式清晰的总结出了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除此之外,牛顿还是微积分的首创者,而微积分对于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后来,麦克斯韦将矢量偏微分算符引入数学,用一组方程组的形式将电场与磁场的统一性表示出来,成为物理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进展。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常用到的数学方法有矢量分析法,矢量图解法,几何法,面积法等。例如,小球与平面发生碰撞前后动量的改变,既可以应用矢量图解法及三角形法则进行分析求解,也可以应用数学中的矢量分解进行求解;对于一个任意的热力学过程,该过程中做功大小等于过程曲线下所包含的面积大小;毕奥—萨法尔定律的应用则要用到矢量的乘法等。现在的理论物理工作者,每天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公式推导与计算。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作支撑,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物理学就不会有所进展。同样,如果不是前人将物理规律与现象用简洁的公式进行高度概括,那今天的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也不会达到这样一个水平。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物理问题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学好数学知识,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数学表述,运用数学工具推理论证。教师要做好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4结束语

篇14

1 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物理化学中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知识,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言简意赅解决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如,讲稀溶液依数性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季下雪时,城市道路路政人员在路面撒食盐?学生讨论归纳,是应用依数性的凝固点降低原理。医院输液用生理盐水浓度0.9%,葡萄糖注射液浓度5%,高于或低于这个浓度是否可以?会出现什么症状?最后用渗透压原理说明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正常渗透压维持平衡而配制的等渗溶液。

2 充分使用标准简洁普通话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汉语基础差,听课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顾及这些民族学生,授课中要控制好合适的语速。少数民族学生先把汉语转化为自己的民族语言再进行思维和分析。理解记忆需要一个过程,用标准普通话讲授,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避免个人的方言,避免冗长的句子和生僻词语,以及文言文和歇后语。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吃透教材,掌握知识点。另外,在讲授临界状态时,CO2 临界温度与压力对应关系,即P-V 图,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师生互换角色,少数民族学生充当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促进物理化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其锻炼机会。

3 综合利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会觉得是在看电影过眼烟云,热力学公式特别多,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离开传统的板书演示。一定要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当讲授Bi-Cd 相图,用步冷曲线绘制相图时,用动画flash 将课本中的文字和简单的插图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听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采用精讲多练,注重讲授习题的解题方法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课上讲的能听懂,课后看书也能看懂,就是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或者,不知该用哪一个公式合适。解题时学生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原来题目上稍微改动一些条件、更改一下数据顺序,学生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备课时准备些有针对性选择题、判断题,课上教师讲授完新课,及时让学生练习,加强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题必须记笔记。在做作业之前,多举各种类型的例题,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若抄袭作业一次,从平时成绩中减去3 分。利用课外时间专门给学生安排习题课和辅导课,并详细分析讲解作业习题。

在讲解化学平衡习题时,给学生讲清楚,在解题以前首先必须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骤是:(1)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式,并配平;(2)写出反应物或产物的起始浓度或压力;(3)找出反应物或产物的平衡浓度或压力;(4)写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5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