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6 15:30: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武术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具有文化教育、强身健体的功效,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4月,国家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武术的悠久历史,了解灿烂的武术文化及其内涵,而且对于增强国民体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武术教学中,过多重视技能传授,淡化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武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追寻武术,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本文从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入手,对中学武术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进行论述,试图将传播武术文化与学习武术技术有机结合,体现以文化传承带动技能学习的新理念,为优化武术的教学方法提供指导和理论参考,并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普及武术运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武术教学方法的概念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的一种有秩序的教师工作方式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总和。武术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的方法系统。如教师进行讲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和记录;教师进行示范时,学生要进行观察、模仿、体验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活动的特点。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是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 中学武术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承
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理念下,时下的武术教学不得不适应学校体育的要求,一直扮演着“体育”的角色,主要是传授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并在强势体育项目的冲击下,使得蕴涵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武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人们对待武术一如对待西方体育项目一样,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逐渐与西方体育价值观相契合,致使武术逐步成为失去内涵的肢体运动。目前的中学武术课过于注重武术技术动作的传授,一味强调对动作的架势、出拳的速度和力量的追求,弱化了武术的拳理、拳意,忽视了武术内外兼修的传统。本应贯穿于武术教学始终的武德教育,更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忽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学校武术教学已经偏离了其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教育、特别是武德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中学武术课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以老师为中心”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教师的示范与领做,学生精疲力竭地模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与吸收和形成记忆,很少运用娱乐性、对抗性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形式单调,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学生对武术技能的不同需求,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被动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教学的强制性而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3.不能充分体现武术教法的特殊性
由于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武术教学的方法被模式化,教师采用相对稳定和熟练的体育教学方式来对待武术教学,注重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训练与提高,而忽视了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武术教法的特殊性体现不足。武术的不同拳种不仅是技术,也蕴含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具备着不同的风格特点。长拳的舒展大方、闪展腾挪,太极拳缓慢柔和、绵绵不断,不同动作的技击特点、攻防含义、快慢节奏、手眼的神韵等等,都与其他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采用相同的体育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武术教学变得难学、难练,倾向体操化,造成学生仅仅掌握动作的外形,而不能充分理解拳种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最终导致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教学过程中忽视武术的本质特征,缺少生动的攻防讲解,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武术的精髓,更是学生所期望的。
四、优化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策略
1.注重文化传承与技术传授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塑造高尚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在武术传承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武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武术学习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在掌握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探寻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悟其哲理,把武术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武术文化知识讲授渗透和贯穿于技术教学中。武术教学时,要着重传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方法和价值以及武理与武德等知识,坚持文化传承与技术实践相结合。
2.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武术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主,充分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通过集体荣誉感教育、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赏识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竞赛、集体游戏,组织专题辩论赛,实施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强调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一员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差的部分同学,更多给予他们的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撑,一句赞许鼓励的语言,一个充满欣赏的目光,或是一个树立信心的手势,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关注和挚爱,为此而产生的信赖感足以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各种方式促保持这种学习热情,从集合整队到准备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负责实施,而教学比赛的策划、规程的制定、赛事的安排以及裁判等诸多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无论何种学习方法,只有激起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教学环节较多,组织教学较为复杂,教学不仅要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及科学锻炼的方法的目的,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依靠单一的方法、手段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灌”、“教”的方法体系,转向启发、指导和设计下的合理方法,通过趣味性讲解、娱乐性练习、竞赛性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中影像特技,图形,动画,声效等多种媒体特色,使技术教学更直观、生动和形象,结合教师的趣味性讲解,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对学习训练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因此,在武术教学中需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针对中学武术教学中存在武术文化教育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武术教法特色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武术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通过武术课堂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武德礼仪教育和情感教育贯彻到武术教学始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学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2] 王柏利. 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中学 武术 教学方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6-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教学在中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由于国家明确指出要发展传统的民族体育,武术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中学生而言,进行武术学习的时间较少。广大的中学体育教师意识到,要提高中学生的武术能力,就只能在有限的体育课程中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对策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将结合这个背景,指出目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起到启示性作用,推动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武术教学方法及武术特点
(一)当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其教学方法大多沿用体育教学的方法,比如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等。
以上方法,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排球、篮球等传统体育教学中能够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但在武术教学的实践中,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武术的特点
武术不同于当今流行的体育项目,这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的古老体育项目,其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成为当前武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1.武术难学易忘
难学易忘,是武术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套基础的武术也含有众多武术动作,这些动作又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
以太极为例,太极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每一种流派又有不同分类,即使是最简单的简化太极拳,也有二十四式。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太极动作本就不是易事,更别提要将其熟记并且使动作规范,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无数难学易忘的特点。
2.容易疲劳
武术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半蹲,也就是俗称的马步。要在这种姿势下进行武术练习,已经极大的增加了体力消耗。
同时,武术的套路多、动作多,尤其是一些刚猛的拳术,还需要学习者鼓足力道,不仅要花费足够的力气,还需要身体各个部分一起运动,更加容易产生疲劳。
总的来说,结合武术的特点,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很难胜任武术教学。这些适用于普通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在武术教学中,因此,武术教学的方法必须进行改进。
三、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 利用身体记忆进行教学
针对武术难学易忘的特点,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身体记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掌握和理解。
这里的身体记忆是指利用肢体动作帮助记忆,通过让肌肉和肢体形成习惯性的动作来达到记忆效果。以塔式教学法为例,塔式教学法是指将一整套武术动作拆分成单独的动作依次进行教学,每学习一个新的动作后,再将前面所学一起练习。
在塔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重复前面学过的动作。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形成身体记忆,从而有效的记住整套的武术动作。
(二) 现代化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武术教学显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让学生观看武术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有规范的武术动作,还会多每个动作进行分解,进行详尽的解说,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三) 实践教学法
以上两种方法应该算是基本你的武术教学方法,而实践教学更注重的是针对学生对武术的巩固和应用,在实践中完成对武术的真正掌握。
对于中学武术而言,要完成简单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可行的,组织学生之间的武术比赛,或者与其他学校中的武术联合举行武术比赛都是非常可行的。
在武术比赛中,学生会受到武术比赛的刺激,而主动积极的投入武术学习,并且规范自己的动作。其次,武术比赛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在武术比赛中,不仅能让参赛者规范自己的动作,也能够让观看的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武术动作,进而改正。
实践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武术比赛,还有相互学生相互之间的切磋和练习,都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这种方法能够有力的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武术套路,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中学武术的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和局限,大多数是沿用普通体育项目教学的方法。因为武术本身难学易忘等特点,这些方法不能适用于武术教学中。
本文已经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借鉴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体育教师能够不断交流和总结,完善武术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林.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
通过12年的武术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武术课堂中,科学巧妙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学方法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形成兴趣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心得与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先新授后复习,先集体后个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生理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前15分钟的黄金注意力时间。先进行重点的新授内容,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再进行复习。在幼儿的注意力最佳状态时,先集体练习;在幼儿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则采取对幼儿的个体辅导。例如:课堂前半节课集体学习了抡臂砸拳,后半节课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逐一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辅导,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
教师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将动作情境化,从而加深动作印象,对小班的幼儿尤为重要。如:勾手比喻成小鸡的嘴巴,练习用力下勾动作是“小鸡低下头来才能吃到米”;马步就是“骑大马”, 你的马是什么颜色的?通过类似的语言,幼儿会更快地记住动作且记忆犹新。
武术套路情景化。为了让幼儿更快地记住动作顺序与要领,我把武术套路编成故事。如:大班五步拳编成“奥特曼打败三只怪兽”的故事。抱拳――奥特曼准备出发!;马步出掌――奥特曼骑马并抓住一只怪兽;弓步冲拳――后腿蹬直,再打一拳,第一只怪兽被打败;弹腿――又来了一只,先踢一脚再打一拳;起身抡盖掌――把它抓过来,右手用力拍,第二只被打败了;歇步冲拳――用脚当小板凳,坐下歇一歇;提膝穿掌――房项上还有第三只怪兽,一脚站得高高的,用掌把它插到地上!仆步穿掌――把它切成两半;虚步挑掌――胜利了,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庆祝!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幼儿就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和顺序了。
充分利用发声也是一种情境化教学,发声对幼儿来说这是一种释放和享受,是幼儿运动时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嗨”“呼”“嘿”等有力的发声会让幼儿精神振奋,“唰”“哧”“嗖”等象声词会让幼儿感觉自己的动作优美漂亮。
音乐配合进行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幼儿喜欢的音乐编排出形象的武术动作,比枯燥的语言教学更具吸引力。如,我为孩子们编排的音乐武术《中国功夫》,虽然是一首老歌,但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管在什么场所,听到该音乐就情不自禁的表演起来……
三、动作的分解整合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较复杂的动作要先分解再整合。如:中小幼儿学习扑步时,部分幼儿不能直接蹲成扑步。我让幼儿先双腿全蹲,然后伸直一条腿练习扑步的肢体感觉,然后再练习直接下蹲成扑步,效果明显。先分解再整合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复杂动作的必经之路,否则幼儿会因为“难”而不喜欢武术课堂了。
四、动作讲解教学法:
为孩子讲解动作的攻防原理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动作摹仿能力,他们对动作的攻防原理非常感兴趣,喜欢实践。一些简单而又安全的动作,老师可以让幼儿去实践体会动作要领。如:两人一组练习冲拳,击打对方手心来体会拳面击打物体的感觉,理解拳面 “平”的含义。通过动作实践,既能提高幼儿的训练积极性,又能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五、组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武术教程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96-03
王德明(1955-),男,北京人,任职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研究方向:武术。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持续下滑。教育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以北京市为例,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初三生接近70%。另外,中小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缺陷,如自私自利、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等。究其原因,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多半是父母为其遮风挡雨,不具“拼搏”的精神,缺少“善战”的基因。而这种人生最为可贵的精神来源,就是在训练场、竞技场上。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归纳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自上而下,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等方面,对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武术教学存在主、客观因素,通过调查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根源,提出对策,为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性依据。
2001年国家新颁布《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民间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将流传在民间的、孩子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武术进行实验教学,以编写武术启蒙教学教程入手,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和总结,为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编写符合中小学生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武术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教材,为中小学体育武术课基础教学提出合理的、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基础理论支撑。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常年锻炼的习惯,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使之终身受益。
二、中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化动为静、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难为简,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感知和模拟技术,逐步提高自我实践能力。例如,在武术基本技术教学中利用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技术课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的技术。
(二)在课堂上进行武术的练习
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娱乐性参与活动,在感受项目带来的运动乐趣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或对相关体育文化知识相互提问、指正,提高调整自己和指导他人的技术能力。例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各年级进行比赛,使学生体育兴趣加浓,促进对这个项目的练习,并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三)导师引领武术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地让学生多视角的了解武术,我们聘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教学指导。利用名师的武术风采,引领学生走向武术兴趣与认知的海洋。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导师引领武术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都有了内外兼修、精气神突出的表现。
此外,教学内容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发展和提高;
2.要符合学情,从一至六年级到中学整体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基础内容全面、循序渐进、系统递增原则;
3.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4.教学步骤的安排要适合学生技能的掌握,以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武术教程内容的普及策略
(一)武术课余课外活动相结合
发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建立课外活动阵地活跃校园武术生活;加强武术课外活动,使它成为武术课堂的有机延伸;建立各种武术小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武术教育氛围;武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社区,使学校武术有展示的平台,形成武术发展的外在环境。
(二)大课间活动渗透武术课程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集中体育活动时间,抓住这个活动契机对武术课程普及很有成效。如武术操、校本拳和太极扇等。活动中可做到全员参加,普及率能达到100%。
(三)规范化武术教学
积极推行学校武术“段位制”,促进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使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更规范化。
四、教学案例
(一)教学群体分类
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的特点,将中小学段学生分为启蒙(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初一—初三)四个阶段。
1.一二年级(6-8岁)年龄较小,其学习内容主要以武术爱国故事,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为主,初步认识武术、了解武术。
2.三四年级学生(8-10岁),武术教学以短小的套路、组合为主,以传统练功方法的武术游戏加强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和武德文化的认识。
3.五六年级学生(10-12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传统武术套路为主及攻防练习、器械的练习。以武术游戏提高素质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武术健身知识。在武德教育中可由对个人素养教育转向为民族精神教育。
4.(12-15岁)阶段的学生在武德教育的同时,加大武术套路为主练习、多门类器械的练习。
(二)教学时间安排
武术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如下:小学每学期16课时,中学每学期18课时,由任课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授。
(三)武术校本课程框架(见表1)
(四)教学案例分析
1.健康体质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对学生的健康体质进行数据追踪对比分析。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学生40名。20名武术队的同学为实验组,其他20名同学为对照组。
数据追踪时间段: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2006-2012年)
数据来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数。
数据统计分析:以20名为单位,以测试分数的平均分数进行分析。
表2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对照组 77 80 83 84 80 83
实验组 65 75 87 90 97 98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表明,两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综合素质呈现不同的变化。说明积极参加武术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稳定上升趋势,武术运动能促使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其他同学身体素质发展趋势有波动,特别到高年级没有运动兴趣支撑,体质素质有所下降。
2.学生兴趣度分析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进行了本教程的学生兴趣度的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3-6年级398名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发放398份收回398份)。
问卷内容:新编校本教程的兴趣度。
表3
内容 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数据 279 99 20
兴趣度 93.6% 24.8% 5%
数据统计分析结论:从问卷调查中说明,学生对本武术教学教程的兴趣度很高,习武兴趣大幅度攀升。本武术教学教程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五、结论
1.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初步形成了各种教学计划和校本教材,为进一步更好的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研究过程中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展了视野,促进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3.构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促使了进一步探索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推动了学校体育课改实验工作的发展。
4.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与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2003.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大学武术;武术课程;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b)-000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从之前的温饱需要上升到质量的追求。而在生活追求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于身体更应当予以重视,通过相应的活动与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武术则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此种需要,并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了解中国古老文明,对中国的文化精髓予以充分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无论从学生的身体层面,还是从学生的精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最优的教学方式,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武术一方面能够充分掌握其技巧,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其文化内涵应当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1大学武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大学进行武术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强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性格、个性、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1强健学生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生未来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条件,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而武术正是符合此需求的运动之一。无数有助于人们关节、筋骨、经脉的活动和调节,在进行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能够调节人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们精神面貌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2有助于学生自我保护
强身健体应当说是武术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的功能,能够让习武之人获得不同于其他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武术精髓博大精深,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与体育运动相同的运动效果,同时,武术中所孕育的攻、守、防的精神和动作,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防卫的本质,其所具有的格斗性质,也让其与其他体育锻炼相区别。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与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对于学生防卫意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1.3陶冶性情,锻炼意志
武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其一招一式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武术所具有快慢结合的节奏都让其展现了极高的魅力。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和神奇,能够让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深入探测到其中的美感与协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有所认识,形成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同时,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能够锻炼其坚定的意志品质,武术中所蕴含的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精神都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重要的品德内容和意志需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大学武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并在工作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才能让大学武术教学获得更加长久、良好的发展。
2.1教学条件简陋
当前一部分学校已经对武术有所引进,并在课程设置中对其进行了安排。但是,高校对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是因为迫于教学的压力而开展,在对教学条件的配备方面并不充分,让很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技能无法开展,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或者学习到的内容仅仅是皮毛。武术的教学条件相比较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则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2.2教师专业性缺乏
大多学校对于武术教学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对于无数教师的聘任方面还说没有给予关注,造成很多教师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不专业性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的武术动作不准确、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降低了学习兴趣。严重的情况下,不专业的动作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2.3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大学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只有套路、散打两种运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创新和革新。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感觉到单调、乏味,对于教材内容有所不满,兴趣也因此而产生下滑。加上一些外来运动的引入,比如散打、格斗等攻击性较强的项目,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慢运动”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精力的投入。
2.4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形成系统性。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让很多教学课程的安排具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大学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相应的技术指导安排较少,这让很多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不利于学生武术水平的提高。
3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改善教学条件
大学院校要想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则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让学生享受到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加强。首先,院校要对武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武术学习中所需要的设备包括哪些,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甄别选择。比如枪、棍、刀、剑、矛、盾,应当被院校采购部门所熟悉、熟知。其次,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改造,给学生配备最适于武术学习的场地,让很多具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得以进行教学和开展。第三,院校领导层要对武术教学引起重视,只有加强人的重视,才能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校级领导的重视引起教师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从主观到可观各个方面为学生武术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3.2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武术技能的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武术学习质量。首先,院校要加大对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宣传,让教师从意识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可以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宣传活动或者参与专家培训等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熟知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对自身有所要求,在教学之余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对教学方面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以满足学生武术教学的需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致。
3.3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武术趋向于多样化的形式,大学武术教学也应当顺应此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武术相契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其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将道德培养融入到武术教学中。第三,教师要了解当前武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新型的武术形式和内容,以及相应的技法有所了解并掌握。第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并进行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3.4优化课程教学设置
大学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的武术学习,获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备案设计,对所要传授的理论进行系统性规划。其次,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武术的学习中。第三,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武术予以掌握。第三,要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武术技艺。
4结语
大学武术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和院校要对大学武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武术的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与积淀。
参考文献
[1]盛燕茶.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7):57-59.
[2]原文庆.太原市初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66-69.
[3]郭城,陈思羽.长春市普通高中武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72-74,80.
[4]姜莹.浅析大学武术课程有效教学途径[J].才智,2015(23):56,58.
[5]李春发.高校武术教育国际化文献回顾[J].搏击:武术科学,2015(9):9-13.
[6]刘文武,杜杰,胡海旭.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9):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