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25 09:38: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篇1

一、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有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利的一面,但在实施过程中和评价机制上,有一些方面使教师无所适从,产生困惑:

(一)对教材的困惑

教材从体系方面作了较大改变,如《世界的地形》一节,“学看地图”部分,包括学看等高线地形图和辨别五大地形,在前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明显渗透着地形的内容,如果按顺序进行,前面的教学就会有障碍。再如,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由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体现出来。学习一个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征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其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新教材在自然地理部分,只出现气候部分,地形、河流部分将在区域地理中出现,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对教师的困惑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理念、知识的更新换代,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年轻教师对这种转变能够较快地适应,比较得心应手;对中老年教师,无论是新的理念,还是知识的更新换代,甚至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这种转变较大,短时间很难转变过来,那么,对他们课改该如何进行?

(三)对评价机制的困惑

各地初中学校的地理学科不让参加中考,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使得家长和学校不免也就顺其自然了。所以,多年来学生地理的成绩都不高。

二、对策和办法

初中地理学科要想走出困境,目前只能从自身做起,从课堂抓起,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地图化”教学

地理教学中牵涉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这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二)“情感”教育,“角色” 转变

有的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一些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都充满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诙谐与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转变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学科应成为升高中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展。客观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作为“教”与“学”的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本学科与高中学习有什么联系,因为到初二就结业了,并且不算中考成绩,更加使学生误认为学习地理无用,所以就不学了,可是升入高中后发现地理还是很重要的学科,还得参加高考,就会后悔莫及。地理学科如果参加中考,学生就会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会很高。同时更能与高中的地理知识相衔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重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和应用环节,注重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减少纯机械记忆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概念、原理;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

【关键词】地方性资源实效性有效途径

一、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 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 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 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 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 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地理;可行性路径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学科偏见导致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应试教育的学科体系中,主科和次科的学科偏见长期存在于中学广大师生的心中,导致中学地理学科难以被引起重视和摆正位置。由于长期受学科偏见的影响,地理教师的地位、待遇偏低,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门外汉做不了行内事,即使能教那也大多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而专职地理教师由于地位、待遇不高,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业绩自然平平。当下的中学学科考核体系中,地理学科所占比重不及语数外的一半,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考核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少于语数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

2.学生厌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大困惑

一般来说,学生没有学好地理首先应该去考量地理教师的责任心、业务功底、授课水平等几个方面,但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除了个别的非专职地理教师外,广大地理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能达到合格及以上的要求,但为什么地理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该困惑的根源在于学生厌学。一切事物都有内外因在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诚然,学生中学地理学得好与差与地理教师教得好与不好有直接关系,但是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本人。现在许多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一些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而不学、劝而不听,时常使地理教师束手无策,地理教学则陷入尴尬。这些学生厌学的可能也不只是地理学科,厌学的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而有千百种,这种困惑可能不只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困惑,而是整个中学教学体制的困惑。

3.中学地理教学的现实纠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

所谓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反映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这就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二者对于广大地理教师来说似乎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出高能的学生,而应试教育促使教师教出高分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在教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但要教是什么,还要教为什么和怎么样,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应试教育中地理教师则通过充气式教授和题海战术努力提高学生的解答地理试题的能力,可能这个题目与现实关联度极小甚至毫无关联。素质教育一直是新课标提倡的改革目标,而应试教育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却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中学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可能倾尽能力践行着地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期末和升学时他的学生却要以一张地理试卷的分数来决定高低和荣辱。这种使命和现实的博弈对于每一位中学地理教师来说都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纠结,欲罢不能。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可行性路径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变化必将与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生激烈的交锋和碰撞,如何化解和妥善处理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转型过程中的这些矛盾和烦恼,现已成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教改教研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如下思路进行探讨和交流:

1.举重若轻,心无旁骛

不管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何位置,也不论其在考核考试中占多少比重,甚至于学生因任何原因厌学地理而倚重其他学科,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都不应该受其影响而妄自菲薄,更不应该不负责去进行“过堂式”教学,其理由有三:一是学科偏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也有一定的市场,非一朝一夕形成,当然也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更非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推动者,也必将是地理素质教育成功的享受者,对现实无用的怨言可以转变成实现理想的有益的教改教研探索,来助力整个中学基础教育,而不可贪一日之功。二是地理学科博大精深,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巨大,非其他学科能够替代,古时候形容一个人有才学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地理教师应该对任职地理教师有无上的荣耀感和使命感,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不断的地理知识学习、深造和教学、教改、教研当中去,用良好的成绩和辉煌的业绩去赢得更大的荣誉和更多的尊重。三是教师是一份事业,地理教师是一份专业性的事业,干任何事业首先必须爱这项事业,用心爱;其次必须懂这项事业的相关知识;再次必须有精益求精的进取心;最后还必须得有点奉献精神,教书不要老讲条件,因为政府对教育的越发重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条件必然会相对越来越好,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理解。总之,地理教师作为地理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看重自己的职业,做好自己的事业,莫为世俗偏见所累。

2.知己知彼,遇水搭桥

学生学不好地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教师没教好,一个是学生自己没有学好。不管是自己没有教好还是学生没有学好,中学地理教师都必须首先反思自己,从教学方式、方法及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检讨自己,如果认为自己在教学上确实做得比较到位了,那还得从自己的讲课语言、节奏、吸引力等教学水平指标考量,发现哪个方面的不足,努力去修正和提高,再看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主动去思考学生自己没有学好的原因,是个别没有学好还是整体没有学好?是某个知识点没有学好还是某个章节没有学好?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努力还是没有兴趣?是厌学还是厌师?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思自己,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原因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措施可能是教学上的方式方法,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个人性格上的、兴趣上的,乃至情感上的正确引导。实践证明,适度的因材施教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3.素质优先,兼顾应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它们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随着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必将越来越不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其却未到穷途末路之时。素质教育方兴未艾,代表着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其尚未成熟到、强大到完全代替应试教育的程度。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搀扶前行,互不相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到地理教学上,就是必须要坚持“素质优先,兼顾应试”的原则,素质和应试不偏废一方,原因在于:(1)提高学生地理素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明确要求和终极目标,而加强学生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当前考核学生地理素质的主要标准;(2)地理素质是较地理应试能力更全面、更高级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最基础和最原始的地理素质,没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应试能力,至少可以表明学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评价其具有较高的地理素质无法令人信服,也不符合地理综合素质考核标准要求;(3)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践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但不能放弃应试技巧技能的传授,因为毕竟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坏是通过平时的试卷测评及期末、升学考试的分数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宗启.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的尴尬地位[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3]朱筱琨.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教学中的对立统一[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6.

篇4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读图能力 培养途径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信息和地形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抽象的学科,而地图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做到图文结合,将地图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中,并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找到图中的有利信息,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建立相应的形象思维,开发智力,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更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如利用图画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帮助学生认识各个行政省区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地图展开想象,如引导学生把中国的整体形状想象成“鸡”,而像湖南省的地图可以想象成两个老人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把原本的读图知识,变得更有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2.2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训练,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原本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地理课程中的地图对于刚刚接触地理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管是在认识国家省份上还是认识山川河流上都使学生感到困惑,学得非常吃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并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譬如在教授学生认识和掌握各个省区的地图结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明显特征的点进行记忆,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选择太复杂的地形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学生的观察力,所以教师在选择地理地形或者地图结构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让学生在自我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规律,找到地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2.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读图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让学生掌握合适有效的读图方法,才能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第一步,先让学生学会看图表的标题,该标题可以直接揭示出地理事物的类别,地理范围及地理所涉及的内容等,譬如给学生揭示该图表到底是气候图还是地形图?是人口分布图还是车辆分布对图,是哪个年份等,总的来说,标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步,引导学生看图例和标记,地图的每个符号、标记、每一条线段、每一个数字都有其具体的地理意义,只有准确分析符号和标记,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图表特征,能够学会在地图中找标志性数据或者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图表中重要的地理符号,山脉、河流、等高线、地势及地形等,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寻找图表中重要的文字说明,因其可以揭示大量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图表数据。第四步,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地理知识结构和相关文字说明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得出最终结论。除此之外,由于地图种类繁多,其中有: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统计图和折线图等,不同类别的地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地图的自身特点,然后仔细分析数据与文字说明,方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既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加强读图训练并给学生教授相应的读图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茹.基于微课教学手段的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篇5

一、教学中的困惑

1.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的地理课形同虚设,甚至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因为不涉及到考试,因此连最基础性的知识点有的学生也掌握的不完全。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骤然上升,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和认识当中的地理课堂不搭边,同时也相应地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由于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以本学校高一年级的地理课堂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为例,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更何谈有兴趣。如何更好地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不仅困惑着学生自己也困惑着许多教师。

2.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3.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中,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和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而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学生无法在头脑中构建的一个立体的地理思维,所以一旦碰到极地俯视、A地在B地的方向、区域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时无法解答,即理论大于动手实际。

二、教学过程中的启发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定地落实新教育实验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等,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有想法想要学习地理的同时,要在学生中构建一种理念,即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需要的。想要把地理当成一种兴趣,需要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理论学习必不可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展开对教材的学习和研读,把握高考的脉搏动向。加强信息收集,校际之间加强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多开展听课、评课、校际交往活动,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要相应地渗透环保与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了合作探究而苦恼,既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又担心学生的接收程度,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而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当一切成为自然,相信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