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5 09:38: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1-2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上的平面设计方式,提出了新的任务,促使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改善艺术设计的现实性,在平面设计系统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让平面设计学生理解操作中平面制作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平面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文性质,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本文试图从基本教学平面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一些不合理因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平面设计。
一、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思索
平面设计是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把各种元素融入到学习领域,对结构、加工方法、视觉语言、美感有深刻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能力、体验能力、探索能力。这种培训是基于设计基础的学习,这与实务的设计有一定差距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预备教育的设计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品市场和教学艺术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变化,并由手工艺传统方法向国际化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教育固有的原始设计模型正在逐步重建,这是因为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目的,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最基础的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国内大多数机构都有开设,包括美术基础课程(设计草图和设计颜色)和专业基础课(构成计算机软件,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的基础)。
大多数高校中艺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不发达,不灵活,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这种教学形成的状态有很多原因,包括:教学设计一直不够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学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的课程教学和培训设置过于模糊,导致学生创造力缺乏,教师讲授基础课程以灌输和教育为主,教学过程中方法保持不变,相对缺乏启发式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这些现象的直接导致了教学和专业教学脱节,缺乏井然有序的连接,从而影响教学平面设计的质量。
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
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相比很短,我国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自80年代的启蒙时期起至现在才近30年。早期注重平面设计教育教学的传统艺术形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比较僵化,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艺术品和装饰品的技能是教学平面设计决策背后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观念的意识形态过于市场化
近年来,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包括素描、色彩和三个构成等。当学生入学接受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进入具体专业的研究、具体的专业方向,显然是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和探索过程中主动意识的培养。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艺术教育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理念改革,实现学校教育的更大利益,培养了大批的设计人才。但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隐藏在其中的弊端暴露出来了,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因此,目前的设计教育已经存在急功近利、心态过于流俗的现象。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发展是过热的状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让学生认为实际利益的活动是有价值的。
(二)基础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规划目标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强调必须改变过分强调结构为基础的课程、科目。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基础训练设置的基础课以美术基础培训为依据,从写实到抽象绘画变形,从二维到三维图形。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计划模式,但从教学经验角度来说,这种教学程序是平面设计专业改革初始时形成的习惯经验作用使然,不符合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缺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组织与整合,这会使学生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时却找不到彼此的联系,尤其是很难理解学习研究的意义。因此,合理的、长远的课程设置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三、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一)重新审视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当教学平面设计迈向一个新时代时,需要新理论的核心加入,重新审视当前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平面设计的基础学科重新认识,对基本教学目标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教育注重个性化的培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基础设计教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教学系统的基本设计,称基本设计是由于其活动的性质,并没有直接强调使用的设计,而是从追求结构的相关元素的造型的认识功能原理的感觉,以及探索的造型材料。这些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创意设计基础,也涉及绘画、文学、音乐、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领域。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本的教学图形设计目标,制定以设计实践为主的具体科目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创意思维,艺术解放想象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培训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师资力量的提高会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教师管理制度下,应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引导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加强教学激励机制,监督教师和激励他们的自我改进计划,通过教师的业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如确保教师创作和研究经费、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等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教师首先要以在编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进行教师外聘,可以尝试加强基础教学,加强引进跨学科教学的联系。
(三)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言,教师和学生应注意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应设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落实因材施教,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的学生,通过学生的注意力和合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探索和共同研究,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主要总结,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应当由教师的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过程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会让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同时使学生有自己的客观的认识,在他们的学习收获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带动在成就感中的信心和动力的建立。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促进转变专业特点的传统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的全面、系统的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于宏.试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刘一颖.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大观,2011,(12).
[3]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4]周庆.形式的生成―――关于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形式课研[D].南京艺术学院,20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一个人如果对计算机技术一知半解,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利。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中职学校新兴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适应市场发展和技术改革而诞生的一门全新的课程。该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方面
最近几年,随着高中不断扩大招生,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面对招生要求,很多中职学校不管学生水平高低,全部招收进来,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程成绩底下,学习基础差,不愿意学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不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对系统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不足。还有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缺少学习的动机。当然这些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的独立性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此,就要求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专业素质方面
最近几年,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而现阶段中职学校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还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很多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师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选择专业教师过程中存在很大随意性,很多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并不能达到既定的要求。作为一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还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课程功底,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和空间、色彩以及思维判断能力。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师并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其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从典型的实践案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此外,在其他一些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师都是由一般美术教师担任,而实践操作课程的专业教师都是由计算机教师任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分离,两者各自具备的专业能力不能实现很好的衔接和融合,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分离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教学的完美融合。
3.教学手段死板,师生缺少互动
在进行实际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很多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设备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和讲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能做到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输知识,时间一久,学生学习变得被动,在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多种不足,无法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之间存在互动性不足,是当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专业教师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其本质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反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1.利用?W科优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场中各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和摄像机功能都很强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获取图像之后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处理的效果或者有趣,或者生动,或者肃穆,充满了学生的各种创意。而一旦进入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就会被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和范围。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自身的优势,在教学过程融入大量时代元素。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流行元素和时代特征,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课下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确保教育充满趣味性。
2.校企合作,积极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设计师作为实训教师,参与到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学校还可以引进企业的项目作为实训教学案例,模拟企业内部的实际工作环境,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并且要强化和企业的合作,让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气氛,方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同时,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进修,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最终帮助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及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9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制定的专业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中职学校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与学生能不能毕业挂钩,而等级性考试则是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美术基础学科课程分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美术基础学考与信息手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在其平台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目前福建省还未有过这个方向的研究,这项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为学生营造了趣味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使美术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课程美术基础学科教学现状
(一)美术基础学科教材应用繁杂,缺乏标准
学考改革后了考试大纲,但是没有指定的课程教材,教师在寻找教材上就有很大的困难,教学中对专业名词的分析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专业的特殊性,也使美术基础的理论没有统一或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寻找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参考研究,比如美术基础学科素描这部分的教材选定,大部分在《素描》这本书中找到,其中一部分在《素描技法》中,最后还要到其他渠道获取考纲中的知识要点,色彩及平面构成部分亦是如此。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全面、可靠的学考教材,整合教学资料,汇编校本教材,创建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
福建省第一年试行学业水平考试,代替以前会考的形式,较以往的专业会考是以基础绘画等技能考核形式,缺乏理论的支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散、少,可以说是不够系统,但现在的学考以专业理论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构架,对未来的就业、升学都起到系统的理论支撑,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政策改革要使学生快速适应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重新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其美术基础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现代高等院校平面设计教育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延续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理论基本都是辅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松散。如在素描和色彩的学习中,基本都是在训练技能技法,理论都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的。可见,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其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对于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系统的。当下面对时代政策的改革,我们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如何积极面对挑战,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建构完善的美术基础学考理论系统。因此,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有计划地教学,给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系统。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中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学科现状的分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是极其必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是学生的美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学生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使其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收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更重要的是,美术基础知识不单纯是生硬的书本理论,是有意思的趣味竞答、是激烈的闯关游戏,平台中还可以针对考试题型分模块练习,并形成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数字资源平台将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人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中职学校只注重软件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的教学。有老师说过:学会软件≠可以正确表达≠可以设计。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再好的创意画不出来或者不懂配色也制作不出来。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和构成设计与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图形、色彩和文字是相对应的。借助信息技术的巨大动力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因素进行革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最根本途径。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我们开展平面广告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利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整合
学内容,探讨出相对“标准”的答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美术基础中有很多概念的表述是不统一的。比如,素描中的五大调一般我们会认为是高光、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但是在主编魏诗国《素描》书中这样定义五大调,分别是: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实两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教学是严谨的,对一些模糊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才行。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利用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可以正常展开教学活动,直播完也可以观看回放,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线下利用碎片的时间,随时反复地学习新知和巩固所学知识,平台上面可以师生留言互动、签到、抢答、投票等。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横向、纵向地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加强多元化互动、交流。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们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素描的透视原理及透视常用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模拟透视场景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去理解,背诵起来也就更困难一些了。理解一个东西可以变得多维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打破传统的被灌输、不经思考直接死记硬背的问题。这不但在教授知识本身的同时,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从中得到乐趣,这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作为教师真正的作用。
(三)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自我
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1.课前导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导学、教学资源推送,与学生在线互动、在线讨论,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微课小视频,自学跟练,并在线讨论、在线测试,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薄弱项目课上认真学习。2.课中研学,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小视频、互动小游戏等教学手段,任务驱动下通过分组竞技、抢答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3.课后练学,个性辅导,教师在平台上作业及考试进行测验,根据平台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强与弱的学生分别推送个性化的复习资料,也可展开一对一的交流、辅导。学生又可通过平台提交作业,系统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虽已经不是最新的手段了,但在学业水平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迅速地探讨出一种信息化平台与学业水平考试高度融合并有效的教学策略,既能使学生在新的政策改革中得到有利的学习条件,又能使学生在枯燥的知识中寻找到乐趣,最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诗国.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43.
[2]胡祎琳.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8(10).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 中职学校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8-02
一、中国设计呼唤民族化设计形式和风格。
自十九世纪中期,平面设计独特的信息承载方式和海量的承载数目,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信息传达的手段和文化传承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由文字时代进入图文时代。平面设计水平,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坚持和发展民族化一直是各国平面设计者秉持的基本原则。
二、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最根本的学习科目,是绝大多数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真正涉足设计领域的起点,是学生建立基本设计观念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后期的专业设计学习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构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构图方式,即一个设计的构图内容如何在视觉上进行安排,包括放置、组合、排列、视觉流动等;二是构图内容,即设计中使用的对象,如照片、图案、图标、装饰、排版、背景等;三是构图概念,即设计主题、内涵和风格方面的抽象归纳。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结合上机练习形成平面设计基础技能。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上机设计实践有章可循,学生通过上机设计实践练习,可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
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即具有云南少数民族显著特点的标志性图案和纹样,是被云南少数民族人民认同的,凝结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云南少数民族尊严和利益的形象和符号。
三、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重复、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厌学、上机实践效果差等严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该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垫脚石变成了绊脚石,影响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创造能力缺乏、平面设计基础知识与应用脱节,毕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岗位需求,这使得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陷入困境。如何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随即成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四、将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应用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设想。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中职学校配备齐全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职学生丰富的成长经历体验,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都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将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应用于中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可行依据。因此,特作以下教学设想:
1.多元化教学情境设计。通过云南少数民族故事典故的引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或短片的播放、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物品展示等方式,构建出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的符号化语境中,充分感受这些传承多年的文化瑰宝的迷人魅力,唤起学生探索民族文化的热情。
2.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的教学内容处理。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推动力。相对于传统的黑板、书本等单一化媒体教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图片、动画等形象、具象的内容更敏感,更容易接受。
3.结合理论学习与上机设计实践。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及中职学校配置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机房,为将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这颗种子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 趣味化
一、平面设计趣味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从生活中感知设计灵感――趣味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设计的敏感度。在《漫步芬兰设计:人人都是设计师》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芬兰设计与芬兰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设计即生活为基本的理论指导,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寻找设计灵感,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感知的灵感进行设计表现,既丰富设计形式又贴近生活。
(二)个性化――趣味化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的独特见解,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体现,也是趣味化教学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平面设计的教学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进步,多种形式、多种材料的创新都融入其中。所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丰富创作手段,如进行手绘、拼贴等多种方式的尝试。
(三)设计感知力的培养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感知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鼓励学生将每天的所闻所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手绘,也可以是摄影,或者是图形,以此作为设计元素的积累和设计习惯的培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对设计的感知力。
(四)设计审美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应紧跟国际化审美需求,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和理念,如色彩、形式、材料以及新科技等。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创造性思维的发掘
创意就是创造性的意念和将意念或构想转化成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形式的思维过程。创意是一种创造,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创造。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尊重他们的创意。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意热情和积极性。
(六)着眼于本土文化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掘家乡的本土文化,学生家乡本土文化的发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积极性,同时可以增强平面设计课堂的趣味性。平面设计的本土化主要是指在平面设计的主题上充分挖掘地域民族特征,在有效地传播设计信息的同时传承本土文化。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与自身所处的地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本土的文化氛围对其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设计师在本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可以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设计思想。
(七)传统文化的发掘
平面设计的教学从传统文化入手,可以有更为广泛的取材余地,在强调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具有传统特色的方式来表现现代设计理念,找到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以鲜明、独特的个性融入世界设计文化交流之中。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供发掘利用,例如,丰富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二、平面设计的趣味化教学尝试
(一)设计知识融入基础课,丰富基础课训练
设计学科的学生在初入设计院校时,首先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训练,此时,可以将设计基础知识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之中,引导学生带着设计的思维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例如,将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抽象化处理,并用素描的方式表现;或者将世界名画的色彩运用到基础课的创作之中,运用色彩的方式去表达等。
(二)丰富内容与形式,增强设计课堂的趣味性
1.丰富设计题材
鼓励学生充分发掘他们所感兴趣的创作题材,在广泛的题材基础上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平面设计的课堂更有趣味性。这些题材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动画片等,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内容,也是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前提。
2.丰富设计材料
绳子、布料以及各种各样的纸张,都是学生进行设计尝试时的良好材料,将这些材料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之中可以有效地丰富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形成不同的质感,满足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又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设计课堂的内容,使设计课堂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丰富设计形式
平面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空间等,它们是构成一件完整的设计作品的基础,这些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中进行组织、排列,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丰富这些元素本身的形式,再或者丰富这些元素的组织与排列的形式,则能够实现更多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趣味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在积极的引导下,在系统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够创作出真正体现内心世界,并对历史文化具有艺术化独特理解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绍强.漫步芬兰设计:人人都是设计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康定斯基.点、线、面[M].余敏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