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好化学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 师生关系 实验 强化训练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一些身边的化学问题。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等方面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指导”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知道教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兴趣”就是通过教师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要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上好绪言课,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多讲富有思想的故事。初中化学充满着辩证思想,蕴涵着爱国素材。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科学家探索过程中的有趣故事,来创设情景,使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盐》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联合制碱法的艰辛历程。《原子》的学习,可向学生讲述物质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原子,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历经几千年的科学探索,才揭示物质结构内部的秘密。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三、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给以触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预先通知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厨房、小吃店、工厂(许多学生家办厂),同时利用电脑课上网,调查或查找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组成、利用,极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并整理成资料带到班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讨论交流活动课。这堂课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师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达到同伴协作、同伴启迪、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比如有的实验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展示,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五、从实际出发,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在教学“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也没有直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而是进行几组对比实验,分别用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分析得出固体为何不用碳酸钠粉末,液体为何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通过这些兴趣盎然的观察,学生活跃了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学到了化学知识。
六、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后的知识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结语: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周围实际,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学生自然会喜爱上化学课。通过活动与探索主动、生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邱河生主编《初中化学天地》杂志,2011.1期,科普出版社.
关键词:实验课 ;自主 ; 探究 ; 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表现为学习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趣味性、神秘性历来是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之一。所以,化学课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实验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以往很多实验课,教师们基本都愿意采用教师演示或者是视频播放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不至于会出现影响课堂进程的意外。对于学生来讲,确实在老师的演示和视频中,能够“看”到规范的操作,完美的实验结果。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参与,大多数的学生印象却不够深刻,很多经常是看过就忘,不能形成形象性的记忆,更别说是实验探究的科学素养。
那么怎样的实验课形式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当其冲的形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操作。我相信很多老师也采用过这样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化学、接触实验课的时候就已经习惯观看老师演示,也相信实验只有老师做的好,不相信自己,怕丢脸,怕有危险,不愿意动手,更不理解实验在学化学的重要作用。所以想要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动手是正确的理念,但不能操之太急,要逐步地分阶段地引导学生。
一、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压力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压力首先就是要打破学生脑中固有的想法。记得一次在讲授蛋白质的性质那节课时,选择的就是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蛋白质的几大特性,那是第一次自己完全放手,让学生上台自己操作,有几个胆大的同学自愿上来做,第一个实验是蛋白质的盐析,那位同学拿起个试管往里倒鸡蛋清溶液的时候,没把住一下倒了半大试管,听到同学们笑了,又赶紧倒回试剂瓶中,又被同学们笑,还好在这位同学“脸皮足够厚”,自己也笑了笑,继续往下做,不过后面明显谨慎多了,再倾倒试剂的时候就格外小心,再没出现偏差,当时站在旁边的我就适时地避开了他的失误而对他的小进步进行了表扬。“这位同学一次实验就有了各方面的进步,足可以说明俺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之强”,一方面树立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侧面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实验只要大家都愿意做,都可以通过一些这样那样的失误得到进步。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解决好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了学生们必要的技术,那么学生武装好了,紧接着就是利用已有的实验素材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来充分发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改变实验课形式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就是物质的常用分离方法,是基本分离操作方法的学习,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树立实验信心的好素材。我放弃了老师演示,学生观摩的单一模式,尝试采用的方法就是学生主导,教师协助的方式,做法就是将整个班级按照座位分为几个实验组,提前发给每组本节实验的实验学案,由同学们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准备。课堂上先通过提问的方式选出知识储备最足的那一组上讲台来作为优秀的一组在老师的协助下一起完成,其它组别则在下面。多媒体打出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并且不间断地播放实验正确操作的图片,学生自主完成。
2.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导向
通过严谨、缜密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们不但收获知识,更是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以“钠的性质”的教学为例做一说明:
片段1:新课导入:猜谜
[师] 在上课之前,做一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并且猜猜跟水反应的这个物质是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将刺有几个小孔折叠成空心的球状锡纸,(事先将小块钠完全包在里面的)放入盛有滴有几滴酚酞的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培育学习情感,而猜谜式的设计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心里需求。
[生] 学生观察到“锡球”在水杯中到处“游动”,烧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还有着嘶嘶的声音
[师] 问题1、前面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是什么物质和水发生的反应?
问题2、怎样用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生] 锡纸呗、钠吧……
少部分的学生因为事先进行了预习,但因为对老师演示的实验机理不清楚,虽然了解到钠能跟水反应,回答对了,但却不确定吗,而部分明显没预习的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锡纸。
实验准备:锡纸、水、保存在煤油瓶中的钠块、镊子、烧杯
[师] 分别邀请两种回答的两个代表上讲台上来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特别是针对事实与猜想相悖的时候,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习惯。
[生] A同学自信满满地上台用镊子夹起一片锡纸放入水中,没有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认为是形状不对,将锡纸叠成相同的空心球状,又放进去,还是没观察到,在那抓耳挠腮地,B同学则成功地重现了了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在那得意洋洋地显摆呢
[师] 拿出刚才还没反应完的“锡球”,展开锡纸用镊子将钠块拿出展示给学生们看,这下看到跟水反应的物质是谁了吧,并紧接着提问钠块可以用手拿吗?
[生] 看到了谜底,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内有千秋啊,不过对于新的问题,有了刚才的教训,这下大家明显谨慎多了,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思考,没有人再贸然作答。
[师] 及时地鼓励并进一步提示,让同学们结合刚才钠跟水的反应猜测一下?
[生] 应该不可以吧,因为手上会有汗水,钠也会跟汗水反应,如果放热的话就会烧伤皮肤的啊。(有同学很小声地说道)
[师] 分析的不错,但怎么验证你的说法呢?
[生] 啊!不会让我们用手去试吧,万一烧伤怎么办?学生们相互看看,还真没有那个冒失鬼闯上来用手试
[师] 拿出一块猪皮,稍洒点水模拟人类的汗手,用夹子夹起一小块钠,放在猪皮上
[生] 看着猪皮被烧伤的部分,同学们又是一声惊呼,都在庆幸自己没有冒失地去试
[师] 追问:钠跟水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敢不敢用手直接接触钠?
[生] 异口同声,放热的,不敢。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进行替代实验,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探究成为现实,不但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了实验的效果,更培养了同学们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的开拓性智慧。
[师] (小结)这个可以跟水反应的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通过上述几个实验,我们了解到,钠是可以跟水反应并且还是放热的,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比如钠跟水反应后的酚酞水为什么显红色,以及钠的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化学实验课的教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处理,目的就是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老师的角色逐渐地从主导者的身份中摘出来,成为辅助的引导者。初始时老师的工作强度可能会有点大,要设计好合适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较多的创新,因为没有太多可借鉴的资源。但是等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好了之后, 那将会成倍的轻松。所以,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在自己正确的引导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们是可以逐渐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不再需要满堂灌,因为学生们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自学掌握很多知识,教师的任务只需要答疑解惑,那么那样的课堂将是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而效果却是极好的。
参考文献:
[1] 孙宇虹,高一学生实验心理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14
[2] 刘俊,促进化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24
[3] 王先锋,教学设计相差一小步,课堂效果则差一大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3):28
【关键词】高一新生 教学环节 兴趣 基础知识 学习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高中的化学教师,笔者在接任高一化学后,面对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普遍较差的高一新学生,我思想里对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高中适应期,我反复琢磨了很久。最后,我是这样上第一堂课的。
一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古今中外的教师都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也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准确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稳步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这一思路,本人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彩图说起。先板书一句名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进行概括。接着,介绍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都可用到或涉及化学知识。然后,着重结合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必需品中的食物和衣服谈起,对比学生们和其父辈们学生时期的所吃所穿,可以介绍几十年头在本地流行的顺口溜,如“五八年吃食堂,红薯干子当细粮,草根树皮都吃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干部、小干部,人人穿上化肥布,前日本后尿素,百姓看了直吃醋”。再如日喀则地区有关不同时代女青年找对象对男方的要求:先是“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红瓦屋”这些当年的顺口溜简单解释后学生感兴趣。他们此时往往会积极参与讨论,从而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仅靠一两节课是不够的,也不是简单的“吸引”就能奏效的,还需在一段时间内运用规范要求、积极引导、区别对待、细化目标等措施培养。
二 使学生认识高中化学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初中化学知识作为化学的启蒙阶段,是否具有相对简单、内容较少、多数知识很直观的特点?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靠记忆、模仿?接着,介绍高中化学的特点是:不仅增加了不少抽象的概念,理论性、逻辑性也大大增强,课堂容量也加大了很多,同时具有知识点多且又分散的特点,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提高了。而且,由于教学任务增加,教学进度也必然加快很多。经过这样分析、讨论,学生能对初高中化学学科的不同特点给予肯定。
三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建议
因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所以要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仔细阅读每一节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习惯,做标注和预习笔记,在课前就搞清哪些知识是自己就能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或拿不准的。课上主动思考,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主动配合老师的教授。另一方面,重视课后的主动复习巩固,再结合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把书读厚”。养成从高一一开始就记“错题笔记”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难题,多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抓住课前预习的问题集中解决,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这是知识巩固、消化、提高的关键。通过这些环节的深入透彻的落实,明确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规律,使所学的知识成网、成串,形成知识体系指日可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学好化学还应重视化学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应细致地观察现象、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克服做实验只看热闹而不动脑的坏习惯。课外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书本中实验的改进。真正使化学实验成为理解知识、深化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武器。做好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同时,也往往能学到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只要有信心、有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四 回顾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
引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目前一些中学生在对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没有兴趣,反而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及改掉厌学毛病的有力措施,并将此应用到日常化学教学工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现状
由于学生高强度或长期持续枯燥的学习而导致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兴趣下降,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消极抵触、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总是希望教师归纳、概括出重点和难点、演示实验。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审题不清、忽视对问题的思考、不会巧妙将知识迁移等。还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对化学问题中的过程、解题方法以及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研究,以至于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化学知识,无法联系生活。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催化剂。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能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大限度的接收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提前搜集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用到课件中。图片和视频资料能鲜活的将逼真的情景展现给学生,既避免了“白纸黑字”的乏味,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的直观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讲一氧化碳时,可将生炉子中煤醺的原因加以解释。家里炖鱼时,放入醋和酒后炖出来的鱼口感香醇的原因。这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应然而生了。此外,充分发挥具有魔幻色彩、趣味十足的化学实验的刺激作用,因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些实验可以满足学生“猎奇”的心理需要。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方法,学生的敏感神经受到了刺激,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日益提高。
三、改掉厌学毛病的措施
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学生自身方面、环境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厌学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使厌学的学生转变为好学者,最有效的策略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引诱条件,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但是,对于可塑性较强、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而言,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困难,使其改掉厌学情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下面对改掉学生厌学毛病有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厌学的学生,多半是缺乏自信心的。由于厌学导致的学习兴趣差直接影响了其对化学的学习效果,因此这些学生成绩每况愈下。学习成绩越差,学生的自信心越差。此外,厌学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长期积累的这些坏习惯导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渐渐丧失了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厌学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逐渐消除厌学意识。
2、改善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和课堂环境。学生的厌学情绪的改变需要学校提供一个积极的大背景、需要教师的重视、家长的鼓励以及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营造一个轻松、有效、和谐的课堂环境,因为轻松愉悦地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加速掌握运用化学的能力。
3、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同学们重视化学热爱化学,知道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4、加强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对厌学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可能因为对老师的崇拜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将对化学老师的崇拜转化为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其素养,要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再次点燃。
思维主宰人的行为,优化学生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多的帮助,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动机都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关键。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将动机提升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对指导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学生尤其重要。为此,化学教师要设法提高化学的魅力和趣味,提高化学教学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特别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身为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特别是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要善于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和活动,并帮助学生制订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争取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在每节课的讲授之前,必须清楚地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从真正意义上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乙酸的性质时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煮排骨、烧鱼头时要加点醋?为什么厨师烧菜时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起来去烹调?紧接着演示乙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实验的现象,特别是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时,会很自然地结合上述两个问题,进入积极的思考动机之中。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推动记忆的前提。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教育家也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到有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精神饱满,求知欲很浓,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兴趣。如根据问题的难度择人而问,学生各答其所能答。从而能使学生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其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化学知识和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如:学氯气时,介绍“洁厕剂”和“去污粉”混用的悲惨后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兴趣。众所周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化学实验,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部分演示实验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上台来做;对书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拓展学生思维;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最后,为理想而学――升华兴趣。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经较长的实践升华而成。
三、加强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
学生往往表现为对化学无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课堂笔记,对考试成绩无所谓,课前很少预习或根本不预习,有问题也不问老师,不能主动攻克化学难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坏习惯。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他们学习化学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知识性、趣味性、发散性的练习,以及每节课精心构思的导入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作业、考试获得小小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应在指导“学法”上下功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获取的知识不仅要靠课堂,而且还要靠自己课外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可靠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等。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地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追求好的学法,尽力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从事学习活动,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就落到了实处,易被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应用。教无定法,对于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要大胆摒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师生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正催化剂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让学生彻底感受到师生的关系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例如我在化学课上始终保持微笑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宽容的和有利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转换教学评价机制,树立学好化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