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好化学的措施范文

学好化学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好化学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好化学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 师生关系 实验 强化训练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一些身边的化学问题。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等方面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指导”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知道教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兴趣”就是通过教师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化学教学工作将会由难转向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而且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要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上好绪言课,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多讲富有思想的故事。初中化学充满着辩证思想,蕴涵着爱国素材。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科学家探索过程中的有趣故事,来创设情景,使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盐》时,向学生讲述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联合制碱法的艰辛历程。《原子》的学习,可向学生讲述物质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原子,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历经几千年的科学探索,才揭示物质结构内部的秘密。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三、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给以触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预先通知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厨房、小吃店、工厂(许多学生家办厂),同时利用电脑课上网,调查或查找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组成、利用,极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并整理成资料带到班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讨论交流活动课。这堂课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师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达到同伴协作、同伴启迪、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比如有的实验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展示,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五、从实际出发,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在教学“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也没有直接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而是进行几组对比实验,分别用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分析得出固体为何不用碳酸钠粉末,液体为何不用稀硫酸的原因。通过这些兴趣盎然的观察,学生活跃了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学到了化学知识。

六、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后的知识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结语: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周围实际,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学生自然会喜爱上化学课。通过活动与探索主动、生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邱河生主编《初中化学天地》杂志,2011.1期,科普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实验课 ;自主 ; 探究 ; 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表现为学习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趣味性、神秘性历来是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之一。所以,化学课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实验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以往很多实验课,教师们基本都愿意采用教师演示或者是视频播放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不至于会出现影响课堂进程的意外。对于学生来讲,确实在老师的演示和视频中,能够“看”到规范的操作,完美的实验结果。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参与,大多数的学生印象却不够深刻,很多经常是看过就忘,不能形成形象性的记忆,更别说是实验探究的科学素养。

那么怎样的实验课形式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当其冲的形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操作。我相信很多老师也采用过这样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化学、接触实验课的时候就已经习惯观看老师演示,也相信实验只有老师做的好,不相信自己,怕丢脸,怕有危险,不愿意动手,更不理解实验在学化学的重要作用。所以想要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动手是正确的理念,但不能操之太急,要逐步地分阶段地引导学生。

一、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压力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压力首先就是要打破学生脑中固有的想法。记得一次在讲授蛋白质的性质那节课时,选择的就是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蛋白质的几大特性,那是第一次自己完全放手,让学生上台自己操作,有几个胆大的同学自愿上来做,第一个实验是蛋白质的盐析,那位同学拿起个试管往里倒鸡蛋清溶液的时候,没把住一下倒了半大试管,听到同学们笑了,又赶紧倒回试剂瓶中,又被同学们笑,还好在这位同学“脸皮足够厚”,自己也笑了笑,继续往下做,不过后面明显谨慎多了,再倾倒试剂的时候就格外小心,再没出现偏差,当时站在旁边的我就适时地避开了他的失误而对他的小进步进行了表扬。“这位同学一次实验就有了各方面的进步,足可以说明俺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之强”,一方面树立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侧面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实验只要大家都愿意做,都可以通过一些这样那样的失误得到进步。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解决好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了学生们必要的技术,那么学生武装好了,紧接着就是利用已有的实验素材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来充分发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改变实验课形式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就是物质的常用分离方法,是基本分离操作方法的学习,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树立实验信心的好素材。我放弃了老师演示,学生观摩的单一模式,尝试采用的方法就是学生主导,教师协助的方式,做法就是将整个班级按照座位分为几个实验组,提前发给每组本节实验的实验学案,由同学们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准备。课堂上先通过提问的方式选出知识储备最足的那一组上讲台来作为优秀的一组在老师的协助下一起完成,其它组别则在下面。多媒体打出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并且不间断地播放实验正确操作的图片,学生自主完成。

2.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导向

通过严谨、缜密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们不但收获知识,更是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以“钠的性质”的教学为例做一说明:

片段1:新课导入:猜谜

[师] 在上课之前,做一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并且猜猜跟水反应的这个物质是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将刺有几个小孔折叠成空心的球状锡纸,(事先将小块钠完全包在里面的)放入盛有滴有几滴酚酞的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培育学习情感,而猜谜式的设计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心里需求。

[生] 学生观察到“锡球”在水杯中到处“游动”,烧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还有着嘶嘶的声音

[师] 问题1、前面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是什么物质和水发生的反应?

问题2、怎样用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生] 锡纸呗、钠吧……

少部分的学生因为事先进行了预习,但因为对老师演示的实验机理不清楚,虽然了解到钠能跟水反应,回答对了,但却不确定吗,而部分明显没预习的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锡纸。

实验准备:锡纸、水、保存在煤油瓶中的钠块、镊子、烧杯

[师] 分别邀请两种回答的两个代表上讲台上来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特别是针对事实与猜想相悖的时候,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习惯。

[生] A同学自信满满地上台用镊子夹起一片锡纸放入水中,没有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认为是形状不对,将锡纸叠成相同的空心球状,又放进去,还是没观察到,在那抓耳挠腮地,B同学则成功地重现了了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在那得意洋洋地显摆呢

[师] 拿出刚才还没反应完的“锡球”,展开锡纸用镊子将钠块拿出展示给学生们看,这下看到跟水反应的物质是谁了吧,并紧接着提问钠块可以用手拿吗?

[生] 看到了谜底,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内有千秋啊,不过对于新的问题,有了刚才的教训,这下大家明显谨慎多了,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思考,没有人再贸然作答。

[师] 及时地鼓励并进一步提示,让同学们结合刚才钠跟水的反应猜测一下?

[生] 应该不可以吧,因为手上会有汗水,钠也会跟汗水反应,如果放热的话就会烧伤皮肤的啊。(有同学很小声地说道)

[师] 分析的不错,但怎么验证你的说法呢?

[生] 啊!不会让我们用手去试吧,万一烧伤怎么办?学生们相互看看,还真没有那个冒失鬼闯上来用手试

[师] 拿出一块猪皮,稍洒点水模拟人类的汗手,用夹子夹起一小块钠,放在猪皮上

[生] 看着猪皮被烧伤的部分,同学们又是一声惊呼,都在庆幸自己没有冒失地去试

[师] 追问:钠跟水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敢不敢用手直接接触钠?

[生] 异口同声,放热的,不敢。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进行替代实验,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探究成为现实,不但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了实验的效果,更培养了同学们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的开拓性智慧。

[师] (小结)这个可以跟水反应的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通过上述几个实验,我们了解到,钠是可以跟水反应并且还是放热的,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比如钠跟水反应后的酚酞水为什么显红色,以及钠的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化学实验课的教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处理,目的就是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老师的角色逐渐地从主导者的身份中摘出来,成为辅助的引导者。初始时老师的工作强度可能会有点大,要设计好合适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较多的创新,因为没有太多可借鉴的资源。但是等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好了之后, 那将会成倍的轻松。所以,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在自己正确的引导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们是可以逐渐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不再需要满堂灌,因为学生们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自学掌握很多知识,教师的任务只需要答疑解惑,那么那样的课堂将是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而效果却是极好的。

参考文献:

[1] 孙宇虹,高一学生实验心理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14

[2] 刘俊,促进化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24

[3] 王先锋,教学设计相差一小步,课堂效果则差一大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3):28

篇3

【关键词】高一新生 教学环节 兴趣 基础知识 学习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高中的化学教师,笔者在接任高一化学后,面对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普遍较差的高一新学生,我思想里对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高中适应期,我反复琢磨了很久。最后,我是这样上第一堂课的。

一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古今中外的教师都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也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准确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稳步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这一思路,本人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彩图说起。先板书一句名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进行概括。接着,介绍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都可用到或涉及化学知识。然后,着重结合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必需品中的食物和衣服谈起,对比学生们和其父辈们学生时期的所吃所穿,可以介绍几十年头在本地流行的顺口溜,如“五八年吃食堂,红薯干子当细粮,草根树皮都吃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干部、小干部,人人穿上化肥布,前日本后尿素,百姓看了直吃醋”。再如日喀则地区有关不同时代女青年找对象对男方的要求:先是“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红瓦屋”这些当年的顺口溜简单解释后学生感兴趣。他们此时往往会积极参与讨论,从而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仅靠一两节课是不够的,也不是简单的“吸引”就能奏效的,还需在一段时间内运用规范要求、积极引导、区别对待、细化目标等措施培养。

二 使学生认识高中化学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初中化学知识作为化学的启蒙阶段,是否具有相对简单、内容较少、多数知识很直观的特点?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靠记忆、模仿?接着,介绍高中化学的特点是:不仅增加了不少抽象的概念,理论性、逻辑性也大大增强,课堂容量也加大了很多,同时具有知识点多且又分散的特点,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提高了。而且,由于教学任务增加,教学进度也必然加快很多。经过这样分析、讨论,学生能对初高中化学学科的不同特点给予肯定。

三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建议

因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所以要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仔细阅读每一节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习惯,做标注和预习笔记,在课前就搞清哪些知识是自己就能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或拿不准的。课上主动思考,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主动配合老师的教授。另一方面,重视课后的主动复习巩固,再结合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把书读厚”。养成从高一一开始就记“错题笔记”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难题,多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抓住课前预习的问题集中解决,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这是知识巩固、消化、提高的关键。通过这些环节的深入透彻的落实,明确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规律,使所学的知识成网、成串,形成知识体系指日可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学好化学还应重视化学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应细致地观察现象、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克服做实验只看热闹而不动脑的坏习惯。课外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书本中实验的改进。真正使化学实验成为理解知识、深化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武器。做好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同时,也往往能学到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只要有信心、有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四 回顾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

引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目前一些中学生在对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没有兴趣,反而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及改掉厌学毛病的有力措施,并将此应用到日常化学教学工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现状

由于学生高强度或长期持续枯燥的学习而导致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兴趣下降,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消极抵触、厌学情绪。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总是希望教师归纳、概括出重点和难点、演示实验。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审题不清、忽视对问题的思考、不会巧妙将知识迁移等。还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对化学问题中的过程、解题方法以及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研究,以至于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化学知识,无法联系生活。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催化剂。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能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大限度的接收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提前搜集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用到课件中。图片和视频资料能鲜活的将逼真的情景展现给学生,既避免了“白纸黑字”的乏味,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的直观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讲一氧化碳时,可将生炉子中煤醺的原因加以解释。家里炖鱼时,放入醋和酒后炖出来的鱼口感香醇的原因。这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应然而生了。此外,充分发挥具有魔幻色彩、趣味十足的化学实验的刺激作用,因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些实验可以满足学生“猎奇”的心理需要。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方法,学生的敏感神经受到了刺激,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日益提高。

三、改掉厌学毛病的措施

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学生自身方面、环境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厌学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使厌学的学生转变为好学者,最有效的策略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引诱条件,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但是,对于可塑性较强、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而言,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困难,使其改掉厌学情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下面对改掉学生厌学毛病有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厌学的学生,多半是缺乏自信心的。由于厌学导致的学习兴趣差直接影响了其对化学的学习效果,因此这些学生成绩每况愈下。学习成绩越差,学生的自信心越差。此外,厌学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长期积累的这些坏习惯导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渐渐丧失了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厌学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逐渐消除厌学意识。

2、改善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和课堂环境。学生的厌学情绪的改变需要学校提供一个积极的大背景、需要教师的重视、家长的鼓励以及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营造一个轻松、有效、和谐的课堂环境,因为轻松愉悦地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加速掌握运用化学的能力。

3、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同学们重视化学热爱化学,知道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4、加强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对厌学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可能因为对老师的崇拜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将对化学老师的崇拜转化为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其素养,要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再次点燃。

篇5

思维主宰人的行为,优化学生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多的帮助,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动机都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关键。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将动机提升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对指导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于学生尤其重要。为此,化学教师要设法提高化学的魅力和趣味,提高化学教学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特别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身为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特别是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要善于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和活动,并帮助学生制订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争取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在每节课的讲授之前,必须清楚地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从真正意义上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乙酸的性质时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煮排骨、烧鱼头时要加点醋?为什么厨师烧菜时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起来去烹调?紧接着演示乙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实验的现象,特别是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时,会很自然地结合上述两个问题,进入积极的思考动机之中。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推动记忆的前提。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教育家也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到有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精神饱满,求知欲很浓,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兴趣。如根据问题的难度择人而问,学生各答其所能答。从而能使学生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其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化学知识和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如:学氯气时,介绍“洁厕剂”和“去污粉”混用的悲惨后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兴趣。众所周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化学实验,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部分演示实验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上台来做;对书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拓展学生思维;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最后,为理想而学――升华兴趣。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经较长的实践升华而成。

三、加强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

学生往往表现为对化学无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课堂笔记,对考试成绩无所谓,课前很少预习或根本不预习,有问题也不问老师,不能主动攻克化学难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坏习惯。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他们学习化学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知识性、趣味性、发散性的练习,以及每节课精心构思的导入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作业、考试获得小小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应在指导“学法”上下功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获取的知识不仅要靠课堂,而且还要靠自己课外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可靠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等。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地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追求好的学法,尽力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从事学习活动,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就落到了实处,易被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应用。教无定法,对于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要大胆摒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师生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正催化剂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让学生彻底感受到师生的关系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例如我在化学课上始终保持微笑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宽容的和有利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转换教学评价机制,树立学好化学信心

篇6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形态和形貌的信息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1]

由于分析化学公式多、计算多、内容杂,对量的要求高,对于刚学完无机化学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一时很难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率差,不愿预习,不愿听课,不愿做作业,当然考试很难及格,不但会导致本门课程的理论课挂科,而且会导致对实验原理的不理解,导致实验效果不好,实验成绩不好,还会对将来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分析化学教师如何教入手,探讨分析化学的教学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主要途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化学教师怎样教授这门课程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建议,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增强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供各位同仁参考,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建构分析化学在学生心中的第一印象

教师应利用对分析化学绪言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分析化学是怎样的一门课程,基本内容有哪些,基本观点有哪些,基本要点有哪些,与高等数学的哪些内容有联系,与中学化学哪些知识点有联系,与无机化学的哪些内容有联系,又有何区别,结构怎样,系统性怎样,有何特点,学习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学好分析化学对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学好分析化学对自己的成长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如何学得好。

二、鼓动学生树立学习分析化学的较高目标

大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动机有两方面:一是为了混学分,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选择的是被动学习,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学习效果一定很差,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60分,由于目标很低,必然导致他们的学习行为被动,努力程度不够。二是想把这门课程学好,给自己定下了较高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将会主动学习,努力学习,即使达不到较高的目标,达到最低目标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动学生,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以切实的行动来完成这一目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检查、监督学生的行为,确保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具体做法是:第一堂课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份学习分析化学的目标及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再加上监督措施,以之作为第一次作业,教师要认真查看,对于目标定得太低的,达成目标方法不恰当的,监督措施不可行的,要指出来,并要求学生整改。教师还应充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进行教材分析,鼓动监督学生预习

利用第一堂课,讲清楚预习在学习分析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华中师范大学等四所师范大学编写的《分析化学》上册为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定性分析;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五章:酸碱滴定法;第六章:络合滴定法;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沉淀滴定法;第九章:重量分析法;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第十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共12章65小节,338页,按16周计算,每周应上21页左右内容,才有可能完成教学内容。一个明摆着的问题就是内容较多、课时少,并且部分内容还较难,推导多,公式多(有155道)。因此,要把这本书讲解得很详细是不可能的,只能择其重点难点而教之,部分内容蜻蜓点水,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预习。同时在每次上课前以提问的方式来监督学生预习,并把回答的情况算入平时成绩。对于不预习的同学还应做思想工作,切实把预习落到实处。

四、采用灵活的教法,避免教学枯燥乏味

针对教材中不同的章节,由于其重要性不同,难度不同,教纲的要求不同,教师不宜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一直贯穿下去。如果那样,就会让学生感教学方法呆板,没有新鲜感,听课乏味,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当然教学效果不会好。如果我们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章节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感觉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体会到教师的“因材施教”,必然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具体做法是(以华中师范大学等四所师范大学编写的《分析化学》上册为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重点讲解,并且多讲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第二节:分析化学的分类(可让学生自学);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可不讲),让学生先去查阅资料,然后叫学生来讲解,得到结果肯定不止书上介绍的哪些内容,既避免了教师的照本宣科,又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还可获得分析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真是一举多得。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也会因师而异,因学生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内容众多,不能一一列举,我这里只用一例作代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的内容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理解去认真探索。

五、对于推导难度不大的公式,让学生掌握推理过程

分析化学公式众多,记起来复杂,其实是学生没有找到窍门,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当然费时费事,使人感到烦乱。现以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为例进行探论,以供参考。

以浓度为c(mol/L)的HCl为例,第一步写出溶液的电荷平衡:

由此可见,公式虽有4个,但抓住质子平衡这一关键点,就能推出精确式,根据精确式,弄清不同条件下忽略水的解离或弱酸的解离或两种解离都忽略,便能轻松地推出2个近式和1个最简式,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至于弱碱溶液中[OH]浓度的计算公式,只需用类比法即可得出,不需要再去推导。教材中像此类的推导很多,教师只要去认真钻研,定会发现更多的理解性记忆或推导性记忆的内容,大大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消除或降低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公式多,难记忆的印象,还能消除学生因死记硬背而不会用的现象,提高他们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六、对推导较为复杂的公式,可采用区别对待法

如: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关系式的推导;络合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公式的推导;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误差的电位计算公式的推导;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桑德尔灵敏度与摩尔吸收系数的关系的推导等,教师要做推导演示,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可作区别对待,不做一刀切,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推导条件和推导全过程,并达灵活地应用公式计算,可不必死记公式;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推导的条件和大致的推导过程,较为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须记住公式;对于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不用去管推导的过程,只要求记住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计算。这样一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避免丧失学习分析化学的信心。

七、注重课后小结,起到归纳复习的作用

由于分析化学内容多,每次课讲授的容量大,知识点多,如不进行适时的归纳总结,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点多而零乱,抓不住重点,通过教师的复习归纳,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条理是怎样的,哪些是了解内容,哪些是理解内容,哪些是掌握内容,哪些是帮助理解的知识,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同时又达到了复习的作用。

八、布置好有代表性的题目,注重对学生的作业的分析讲解

分析化学习题较多,如全布置,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大,而且学生的意见会更大,因此,每次布置的题量一定要适量,且关键是要具代表性,不要重复布置,难度要适中,既不布置太简单的题目,简单题目自己做,然后对答案,若不清楚的,可告诉老师,由老师帮助解答;又不要布置太难的题目,部分难题布置给成绩较好的同学做,部分难题可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解。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弄清学生由于哪些知识点未掌握导致做不出题,要讲清学生未弄懂的知识点,再讲此题,并讲解与此题相关的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才更利于学生弄懂和拓展。此外,为了能宽泛地了解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愿望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取分别布置不同难度题目的方法来进布置题目。

以上教学方法,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学生对教师的建议,不一定全面和恰当,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白淑琴.分析化学(上)[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遵义师范学院教研课题《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08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措施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提出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但实际落实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预期教学目的无法达成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措施。否则一切将成为空谈。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就会被点燃。因此,我们对第一节《序言》课应该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化学的“精彩”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争取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走进一个“有趣而奇妙的世界”《序言》课应该是妙趣横生的,应该是别开生面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造成渴望、追求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关键一步。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比一上课就给学生讲化学如何重要,应如何去学好它,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中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增强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另外,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尤为关键。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重基础知识、不讲偏题难题。教法上采用小步走、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要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让学生明确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化学实验课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实验课采用教师演示或者是视频播放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不会出现影响课堂进程的意外,学生可以看到规范的操作,完美的实验结果,但是却会因为没有自己的参与而印象不够深刻,没有形象性的记忆。那么,什么样的实验课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自己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当然是让学生自己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不自信,害怕操作有危险,动手能力差。所以想要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动手是正确的途径,但不能操之太急,要逐步分阶段地引导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压力,先让胆大的同学上台示范,鼓励表扬,从而树立大家的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大家动手操作,不管是完美还是失误,都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使化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解放了思想压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随着实验的增多而逐渐提高。然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已有的实验素材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会源源不断。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11-01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对化学学习有畏惧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认识,让他们知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与农业、资源开发、材料、能源、环境保护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生命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等。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化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将来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二、从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化学课堂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可以做在雪碧中加入纯牛奶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雪碧和纯牛奶是否可以混合饮用?在教学“燃料及其利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液化气罐中液化石油气快用完时,为什么火焰发红而且伴随黑烟?铁锅为什么会生锈等等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化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化学气体爆炸事件频繁发生,每个人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明白学习化学是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乙醇”时,介绍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代替乙醇制造假酒,使消费者饮用后引起中毒,导致双目失明,甚至死亡的事件。通过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工业酒精代替饮用酒。化学教学和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在教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教学生学会了怎样做人,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自然渗透。

三、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教师指导学生用燃烧的办法鉴别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指导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检测;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除水壶里的污垢;自制冰箱除味剂,消除冰箱里的异味;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用小苏打发面做面包;还可以运用化学知识对铁类产品进行防锈等等。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利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在环境教育中进行化学教学

当今时代,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爱护水资源”时,通过介绍每年工厂排放到江河、湖泊的有害有毒废水物质,造成对地下水污染的现象,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在教学“合成材料”时,让学生明白这些合成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造成废弃物的急剧增加,现在白色污染、垃圾污染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另一重大难题,并引导学生为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努力学习研究。

五、利用化学与科技生活的联系,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化学教学

能源是国防、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等发展的基础。能源通常指的是煤炭、石油以及各种火力、电力发电手段。但是,地球上的煤炭、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增强化学课堂吸引力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增强化学课堂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用呆板、生涩的语言,会令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要善于用生活化语言,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呆板的化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化学形象。比如,在金刚石和石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仙女来表述金刚石,用灰姑娘来表述石墨,让学生从教师的描述中感受二者的区别,掌握二者的外在特征。然后给学生设置形象化的问题:石墨经过一系列条件会变成金刚石,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如果没有,那么作为能制成戒指的金刚石是不是就和石墨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男生以后就不用发愁了,可以买一支铅笔,用石墨当钻石了。通过这样的描述,会激发学生去思考石墨变成金刚石的条件,这就避免了生硬灌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加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构建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9

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一些学习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概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初中化学的学习是有方法可循的,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倘若学生能够掌握好一定的方法,化学的成绩是能够有保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学的过程是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所以总的来说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准备和完善,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入手,着力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化学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最大动力,初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来说也正是如此,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就是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诱导学生,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年纪的学生是比较活泼爱动的,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化学知识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展开,兴趣逐渐降低,因为随着化学课程的深入展开,将会涉及各种各样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陌生的化学元素符号也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兴趣就会降低,学习起来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燃起对化学的兴趣。

比如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因为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因而获得诺贝尔奖,以及门捷列夫总结的元素周期表,通过这些化学方面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这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因为化学总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会看到化学的身影,由此可见化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的兴趣,这样的实验可以使用鸡蛋壳以及食醋来实现碳酸钙和醋酸的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鸡蛋壳的表面会产生气泡,通过等类似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话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提升。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教育方法的运用。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科学地安排教学的课程内容,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合理和科学,我们教师教起来也更加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知识,效果更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呢?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对于教材的内容念一遍就算完成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学到东西,这样的话才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的化学教材中涉及的主要知识包括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元素以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等几部分。知识点的分布也是比较多的,在教学中倘若单独看待某一个知识,显得比较复杂,学生记忆起来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基本概念是来说明某一化学事物的,基本元素则是该化合物的组成,基本原理表明的是怎样的发生化学反应,相关的化合物就是反应的产物了,这样联系起来,知识体系就会显得比较层次和系统,学生也就容易接受,抓住了内在的联系再进行归纳对比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三、重视教材,联系实际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是我们教学过程不可脱离的依据,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教材。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于课外的辅导工具来进行教学,一味地教授教材之外的知识,脱离了教材,过分地强调方法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作用,但是就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因为长时间后会出现对过多的方法遗忘甚至混淆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理有据,所以基础知识才是根本,重视化学教材,这样的话打得好基础,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初中的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对知识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多多联系实际,比如光合反应,比如葡萄糖在人体内分解的反应,类似的例子多多举列,学生通过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长此以往地积累下去,学好初中的化学课程就变成了简单的事情。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化学知识来说要想学好,应该更多地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复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会更深刻,学习的成果就会更好。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更加重视,在课堂上对于新的知识进行讲授之后可以随时提出与该知识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对于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对于知识也能够得到掌握。同时还应该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作业的布置不一定要量大,运用题海战术,这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是不被提倡的,作业布置要求可以概括为“精、准”,精是题目的数量上应该精简,准是要求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要准确,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效果才会更好,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

篇10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大胆发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积极主动参与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它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并需要努力探究的一个课题。

2.情感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好学、勇于探究、积极创新的优良品德。”可见,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广泛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成绩与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中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足见兴趣(情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教学的尝试

1.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1)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例如讲金属腐蚀时,教师可先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它们为什么会生锈,生锈后又应该怎样处理,如何保护好金属制品,等等。一系列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为讲金属腐蚀设下伏笔。

(2)利用精彩的插图或图片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教材在介绍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采用了几幅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生产和消耗途径。在介绍环境保护知识可展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教材中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等。这些插图既表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又把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课堂引向了广阔的、陆离的化学世界,创设了学习化学的情景,学生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踏上学习探索化学科学的道路。

(3)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是课堂上创设学习化学情景的最有效的手段。如对于物质溶于水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采用两个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对能量变化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对物质溶于水时伴随有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这一现象的理解。

(4)通过组织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课外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优等生兴趣浓,能力强,乐学、善学,易骄傲,可让他们看一些参考书,利用“难题征解”等形式,发挥“余热”。后进生常会有自暴自弃的思想,但自尊心又使他们不甘人下,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痛苦;或从其他方面表现自己,如有意和老师“对着干”。教师要调查,分析这些学生化学成绩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补课,及时纠错反馈,课堂上想方设法使他们不成为被遗忘的对象,还要注意协调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情感教学的内容

化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人的社会性情感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1.道德感。

化学教学中道德感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学习、劳动的责任感、义务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老师的尊敬感,等等。

2.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便是学生具有自觉探求化学科学的真理,献身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的志趣。

3.美感。

篇11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担任平衡班的化学教学,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较差,甚至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薄弱的基础上能得到发展、进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篇12

【一】

一、学情简析: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初三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因为 初次接触,平时授课时应把握学科特点: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对化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二、本学期的总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认识实验室规则,练习常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认识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2、通过空气的学习,了解空气的成份及其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氧气的教学,初步认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练习气体制取的基本操作。

4、通过水的教学,了解水的组成,水污染及其防治,树立节水及环保意识。

5、对物质结构形成初步的认识,熟练书写化学式。复习巩固物质分类、物质结构等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

6、进一步学习化学式的写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有关计算。

7、通过“碳和碳和化合物”的教学,结合氧气部分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练习化学方程式写法。

8、联系实际,了解燃料及其利用。

9、结合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进行各种思想教育

三、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认识,对微观世界的想象。

3、学习加热、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对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类型的认识。

5、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6、碳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制法

7、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习惯,认识探究学习的方法

难点:

1、对空气成份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

2、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对微观世界的想象。

4、探究实验的学习方法

5、物质的结构、变化、性质、用途间的相互联系

6、质量守恒定律

7、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8、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9、建立系列观点:条件_结果;气体的制取思路、方法等

10、物质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

1、化学式书写与运用

2、形成研究学习物质的方法

四、教研:

本学期计划进行两次较大的教研活动:

1、学期开始时,组织本科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等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以确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教与学协调同步,平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教法、教学进度、后进生转化、分类指导等方面不定时的加以研讨。

【范文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知识现状分析

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喜欢学化学,爱学化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 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法,学习了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 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单元金属与矿物 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存在的用途。

三、学期目标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范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取得好的成绩。我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篇13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习惯;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在部分地区学校包括我校在中学时期就被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好化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化学的教学经验,在文中对我校部分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详细的探讨。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中学。伴随着教育改革,学校内部实现了扩招,这导致了学生总体上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状况给教育者们开展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性。学生本身对化学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缺乏主动性。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提前自学这一环节经常被忽视。即使是宝贵的课堂时间,部分学生也无法有效的把握,要么是由于开小差,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没有很好掌握,要么是不懂得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在课下,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态度敷衍,抄袭了事等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老师单方面的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角度出发,课堂上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使偶尔创造互动机会,学生也已经形成了定式思维,只是配合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意识都有待提高。

另外,由于课程的设置,一周内化学课程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有部分学生每天留给化学功课的时间不足半小时。这样严重欠缺的化学学习时间使得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都无法得到巩固和掌握。因此,需要我们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二、对策思考

1.营造课堂氛围,将生活实践导入课堂

许多教育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热爱或是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愿意孜孜不倦的去探究了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因而想要最大程度的增强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本身对化学有了热情后,才能自发的从内心爱上化学的学习,并且愿意挤出自己的空余时间来钻研化学知识,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以生活中的事物来启发学生

想要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学生们察觉到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学习化学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例如生活中就有这些现象“洗碗清洁剂与洁厕剂不可以共同使用”、“橙汁可以用来化解泡沫”等等,这些生活小常识的背后都是包涵着满满的化学知识。

②用实验现象挑起学生的好奇心

没有实验考究为基础的化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这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探究化学的奥秘。

③用成功体验挖掘学生的增长点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一个人通过克服艰难,一步步达到自己内心所希望的境界,这样的结果是最能让人振奋的。化学学习也是同理,老师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做出不断深入的学习。

2.鼓励学生自主安排自身的学习进度

①自主学习要确立阶段目标

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要快乐,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能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这对我们的教育不无启示。在学习上此理就可以得到借鉴与应用。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给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化学是一门专业性、探究性极强的科目,想要学好化学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给自己设立力所能及的小目标,在一步步完成小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朝着自己心目中那个理想的目标一步步的迈进。

②引导学生规划学习进程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我学习化学的动机是什么?我想达到什么境界?为了达到目标,我应制定什么计划?所制定的计划是否可行?如何完成所制定的计划?从而使得学生乐意去学习化学。

3.完善学习评价系统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化学学习,建立合理适当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客观的意识到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从而可以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状况。

其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学会反思,这一段时间自己在学习是取得了进步、原地踏步亦或是有了退步,结合自身的状态以及学习的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学习方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充分认识到培养起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轻松。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时,也要做好学习上“正”的引导工作,而非将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进一步开展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主编.《化学教学论》.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王磊等.《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篇1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学生;学习兴趣;功效

中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丰富学生实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