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10:52: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育实践与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边保旗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昌斌
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实践与研究 张钧祥,范保林
影响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几个因素赵金伶,师彦星
学生个人生涯设计应以其兴趣和优势为基础武淑清
论美育的历史与功能张忠华
校园网维护经验谈郭建国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储昌楼,钱凤珍
浅谈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张克久
浅谈语感能力的培养苏长金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孟献红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王苏生,孟湘
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的思考高素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王春林
入画·入情·入理韩国平
因特网:英语教师的良助林红
初中英语Book2A修订介绍曹洁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警示: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杜保平
谈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刘培焕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苏萍
数学解题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陈广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冯倩荣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尝试田坤山
用图示觅解法求函数最值郭书均
浅谈圆中成比例线段的证明高振文
试谈具有代数条件的恒等式证明牛素君
趣味盎然激求知冯菊英
增加数学课的文化氛围左学红,冯书楷
一个复数的广泛应用牛保林
浅谈高中生学习物理认知障碍与对策朱习达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梁中华
谈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陈永会
巧用等效法解物理题两例冯林栋
例谈高中理科综合测试题的来源及求解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 颜建河,边希义
从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谈化学实验教学刘书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付尊英,潘紫千
对加强教育科研先导校建设的思考许银海
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初探王金钟
当前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概述任伟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牟秀玲HtTp://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宽容王新禄,韩巧燕
浅谈"候课"、"踏点"与"压堂"唐绍军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刘曰海
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学会心理管理金晓雪
从理念上辨清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陶书荣
论端正教育思想徐志伟
谈阅读课的有意义语言训练周益民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李杰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张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刘淑英
朗读教学的组织艺术--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法杨梅
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李晓峰
作文训练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曾骊,陈爱珍
研究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于立娟
指导学生作文之我见何丽华
发挥主体作用搞好语文教学赵宝生
教会质疑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焦秀英
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展望与思考闫会学
刍议英语自学习惯的形成苏仁平
利用多媒体强化英语听力苗冬青
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实际掌握赵兰锁
关于小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沈敏岷
浅谈在《社会》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 赵雪芬
浅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和原则林革
"开放题"教学摭拾祝中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刘素芸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刘文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吕欣玲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郭成志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刘玉舫
关注学生数学体验的教学策略王立军
尊重学生学会赞赏--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杨淑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吕军杰
浅谈中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默进芬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王元波
浅谈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马永在
浅谈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贾玉娟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朱会兰
给"鱼"不如"授渔"--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陈华
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发探究功能的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 马本良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史素杰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张清保
比较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中霞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王俊杰
美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挑战赵胜利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郭利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王树林
体态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金殿
让习题剧走进数学课堂郭辉杰,王广建
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崔云山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010X
国内刊号:13-1259/G4
邮发代号:18-3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一、开展生存教育的做法
1、编印《生存教育三字经》
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我校针对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编印了《生存教育三字经》,学生人手一册。
《生存教育三字经》包含:防溺水与自救、饮用水安全、用电安全、防火与逃生、防煤气中毒、预防传染病、骑单车安全、行走及乘车安全、食品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活动安全、课间活动安全、参加集会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安全、受伤自救、实验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防黄赌毒、地震逃生、防台风、防房屋倒塌、防泥石流、防雷电、防冰雹、防洪水、使用灭火器等总共30则,基本包含了涉及学校安全的各个方面。生存教育三字经琅琅上口,通俗押韵,简短易记。
2、每天安全教育“5+1”
(1)、“5”即 每天课前5分钟诵读、诵唱《生存教育三字经》。
在每天第一节课前5分钟进行诵读、诵唱《生存教育三字经》。举行《生存教育三字经》手抄报比赛,举行《生存教育三字经》全校诵读、诵唱比赛。通过学校校训通平台,把《生存教育三字经》每周一则发送给家长,并在家长会上开展生存教育三字经知识竞赛,提高家长的生存意识。
(2)、“1”即 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很枯燥,变变形式很重要”,我校长期坚持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并对最后一分钟安全教育的形式进行了创新,把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与放学铃声结合起来进行,把单一的放学铃声改成了《生存教育三字经》安全教育铃声,且结合各时期安全教育的重点,变换铃声内容,学校易于教育,学生易于接受。
3、开设生存教育课。
每班每周固定开设了一节生存教育课,分生命意识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生存教育四个方面,每1-2节课上一个专题,分6个学期学完。从防火与逃生、防溺水与自救、防触电与自救、防煤气中毒与自救、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预防体育运动伤害、防蛇咬与自救、化解同学间矛盾、健康交往、挫折耐受力、家乡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自卑心理的克服等等方面,对民工子弟进行生存意识和自救技能教育,生存教育课注重实践性和普及性,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个都不能少”,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生存教育课成了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
4、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存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存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和征文比赛。举行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传染病预防讲座、食品卫生讲座。开展“学会生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公开课。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录像等,学习生存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开展逃生演练。
每年开展两次固定逃生演练,分别是“5.12”防震逃生演练;“11.9”火灾逃生演练。平时,通过生存教育课,教学生掌握逃生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提高学生逃生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迅速、冷静、有序、安全地逃生。现在,只要49秒,我校全校学生就可安全有序疏散到操场。
6、开展生存教育进家庭活动
针对民工家长生存意识淡薄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生存教育进家庭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生存教育,通过校训通平台,每周一则《生存教育三字经》短信告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举行家长生存教育知识竞赛,提高民工家长的生存意识。
二、开展生存教育的成效
排座次琐谈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美国“名著运动”探略
关于《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标准》制定原则和策略的调研
核科学知识普及的新机遇——以新闻为线索开发核安全校本课程的思考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着力点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生完成作业情况的思考与对策
从朗读的定义说起——异议“有感情地朗读”
浅议古典诗文的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探究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雕琢命题方式切实考查数学能力——2011年特色中考数学试题的分类赏析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初探
着力打造高中教育的“航母”——武安市第一中学
话说“爱弥儿”及其创造者卢梭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
活动——课堂教学的灵魂——活动教学初探
教艺迁移策略
英语教师营造和谐课堂应具备的素养
略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训练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
以语文教学帮助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建构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论高中小说类别及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以200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渲染铺设魅力语文——“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让朗诵辉映你的语文课堂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英语词汇趣味记忆法浅议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巧解地理名词整合文综知识
《教育实践与研究》公开发行十周年贺词
你们是我开出的花儿——献给我的学生
赏识激励是洒向学生心灵爱的阳光——浅谈赏识激励教学策略的运用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隐性因素探析
论学生消极自卑心理及其矫正策略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河北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应多安排户外活动
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注重过程——中学教科研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做好化学实验提高四种能力
“依法治班”——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浅谈班主任的“严”与“爱”
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存在的几类问题
浅议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初三学生学会学习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分析
把情商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学生办报”式作文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书法文化;基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23-01
书法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发展史中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节学期起,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可见,书法教育已经到了急需认真开展的时刻,在这之前,我校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我校书法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谈谈普通学校如何全面开展书法教育。
一、培训师资,优化队伍
1、建立辅导机构,培训教学骨干。首先,以辖区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和老师坚实的书写基础为依托,联合辖区书法知名人士成立书法协会,借助协会提升学校书法工作水平。书法协会成员保证每周有一天到校办公,对师生书写技能进行指导评价和交流。书法协会定期开展书法知识讲座,提高师生书写理论素养和书法欣赏能力;其次,邀请书法教育专家到校做指导,先后邀请区书法协会、市书法协会和外校知名书法教师4次到校指导;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认真吸取外校在开展书法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每学期都组织学校书法教师到我市书法协会基地学校参观学习。
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书法书写技能。教师每天和学生同时间段书写毛笔字,一天一张。年级主任负责每天收齐,周五汇总后交教导处。并由学校书法指导教师负责批阅评价和指导。每周选出3-5张书写最好的教师作品,在学校书法展示栏内展示。每学期至少一次“三笔字”比赛。每次的检查评比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写字档案,学期末对师生进行考核。
二、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1、校园处处有书法。走近校园,学校古色古香的外墙上有书法名家的故事和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走进校园,低头可以看到学校主干道上一个个排列有序的汉字笔画示范图解,抬头可以看到教学楼上镶刻“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几个红色醒目的大字,道路两旁的橱窗内展示着师生优秀书法作品,教学楼走廊内悬挂着书法名家的作品和书法书写知识讲解,每个教室门前的书法展示栏中都展示着学生每周的作品。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了师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设置书法活动室,成立书法社团。活动室悬挂着我市书法名家的优秀作品和本校师生的优秀作品。书法社团每周二下午在这里开展活动,或由学校书法教师指导书写,或开展书法交流和比赛。
3、每学期举行1—2次师生现场书法比赛,每年春节组织师生到社区义写春联,师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检验,书写的积极性更高,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建立教学常规,加强教学研究
1、抓课程落实,每周一节书法课,有专任书法教师任教,每天两节书法小课,由每班语文老师任教。早上10分钟写字课全体学生练习粉笔字,下午25分钟的写字课1-2年级练习铅笔字,其他年级练习毛笔字。
2、精心筛选和编写校本教材,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和编写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同一年级统一步骤,开展同年级书法教研活动。
3、做好学生“三笔字”管理:(1)粉笔字:学生每人一块小黑板,每天早上10分钟写字课集中练习粉笔字,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书写6个粉笔字。每小组推选出2名书写最好的学生,把其作品摆在班前的走廊上展示。书法老师在第一节课检查评价,选出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表扬。(2)铅笔字、钢笔字:每天一张作业,语文老师每天批阅,班级每周选出10名书写最好的学生,作品在班前书法栏内展示。每月同年级评选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进行表扬。(3)毛笔字: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下午写字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班级每周评出10名书写优秀的学生,其作品在班前书法展示栏中展示。每月同年级评选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进行表扬。(4)每学期举行两次书法比赛,每年级评出10名小书法家,每年级评选出一个书法明星班级,颁发奖状,进行表彰。
4、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书法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采取积极、自主、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示范模仿——练习展示——巩固过关”的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杨先花(1981-),女,湖北荆州人,教育学硕士,《中南论坛》编辑部编辑。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中南论坛》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在当今教育界,教育行动研究已成为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本文就教育行动研究对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教育行动研究这个问题试作一些探讨。教育行动研究可为实践主体与研究主体创设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使教育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状态;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应该把重心集中到更为根本的教育主体身上,从教育主体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教育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决策主体;教育实施主体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行动研究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在当今教育界,教育行动研究已成为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人们在其作用上已达成基本共识:第一,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动研究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力求使教师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二,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研究,使之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三,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在推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促进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上起到中介作用。学界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论述极多,本文就教育行动研究对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教育行动研究这个问题试作一些探讨。
一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称实践者从事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为“行动”,称专业研究者、专家学者对事物规律的科学探索为“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并无有机联系。行动与研究的分离,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在教育研究领域,有许多研究者埋头于书斋闭门造车,缺乏对现实应有的关注。而实际工作者面对高深莫测的理论研究成果,又常感远水不解近渴,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却又不知路在何方。针对此,教育行动研究遂应用而生。实践证明,教育行动研究通过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努力,使教育理论主动寻找实践作为基础;实践也主动寻找理论作为指导,进而反思和批判理论,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质是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质就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水平的一种研究类型和活动。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既开放性地不断改进教学,又通过批判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吸纳能力。可见,教育行动研究正是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顽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育行动研究为实践主体与研究主体创设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实践主体带着教学中的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走入教育行动研究,同时研究主体也要深入研究现场,以合作的态度和方式与实践主体一起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育行动研究一方面特别强调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作。这种合作互补了二者研究的不足,既克服了研究主体的研究成果难以向实际转化的不足,又克服了实践主体开展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教育行动研究另一方面着重强调问题的解决。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理所当然就成为了联结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桥梁,这样教育行动研究就为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创设了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三)教育行动研究使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状态
从研究的角度说,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研究”,是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研究并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从行动的角度看,教育行动研究又是“在研究中行动”,研究过程以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与否作为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这样教育行动研究就把实际的行动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行动过程,使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状态。
(四)教育行动研究在“反思”中促使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
反思是教育行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它“促使实践主体通过研究活动改变原先的教育理论,提高认识和完善教育活动的能力。这时,研究具有把作为研究者的实践者从原先的认识框架、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的功能。……这种‘解放’功能对教育实践的意义就是推进改革和促进完善。”\[1\]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实践主体要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根据反思过程所形成的判断,修正研究过程中的行动。同时由于研究主体自我意识较强,理论品质倾向于批判性反思,因此他们理应帮助实践主体使之成为反思型的主体,让教育实践不断走向合理性。这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双向反思过程,为行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了保证,促使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地交互生成。
二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性质,从本质上看是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都与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相关。而以往的研究单纯地囿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胶合之中,没有跳出思维的框架,忽视的恰恰是对作为认识与实践主体的人的研究。其实正是教育主体从事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是他们的活动方式和关系状态,决定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水平与关系状态。所以,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我们应该把研究的重心集中到更为根本的教育主体身上,从教育主体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
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决策主体、教育实施主体。理论主体重在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形成具有一定解释力和指导性的陈述为其阶段性成果;实施主体关注的是,如何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才能使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地实现;而决策主体则更多的是关注如何统一和整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如何使教育系统与其他的组织系统协调起来,如何实现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教育行动研究中,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各教育主体在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主体的思维定势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设置了屏障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育理论主体大多都认定自己的社会责任是研究和总结教育理论,通过研究推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是共同的理想追求。他们大多把自己的研究对象指向现有理论,通过分析、比较、批判、重建等一系列思维加工来实现理论的推进,仅此而已。而教育实践主体最突出的思维缺陷是对个体实践中内在理论的忽视。教好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觉得这才是自己份内之事,一旦谈到要参加教育研究时,往往又认为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定位的划分,虽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的不同工作职责,使各自的专业化程度有可能实现,但也设置了无形的屏障,隔离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施主体作为行动研究者的尴尬
其表现为:1.自身素质的不足。教育行动研究对教育实施主体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理论专业化水平,深厚的写作功底,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等等。但是不少教育实施主体在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时间和能力上存在不足、观念上自设屏障,从而导致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没有“问题”的研究,没有“行动”的研究和没有成果的研究。这样教育行动研究呼吁教育实施主体的参与与其自身素质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显。2.外部条件的不成熟。第一,评价机制问题。由于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围较小,而且是对特定对象的研究,研究的情境也无法作较精密的操作,再加上研究的目的只是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信度”、“效度”来评价教育行动研究成果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二,研究的体制问题。一些教育决策主体并不重视或不支持教育行动研究,使之缺少必要的体制保障,如研究的机构、人员、物质、制度等保障机制并未落实。
(三)各教育主体之间难以展开交流对话
三大教育主体形成各自的理论共同体,参与到行动研究中去,但由于三大共同体在性质、特点、研究的成果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有时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使得各教育主体之间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对话交流产生一定困难。教育实施主体常把个人实践的改变寄托在他人提供的具体的、操作性理论指导上,而当教育理论主体的研究成果达不到直接应用的水平时,就会被指责为脱离实际,而教育理论主体又反过来指责教育实施主体未将其理论进行适当的运用。同时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施主体也会将批判的矛头共同指向教育决策主体,指责其未制定出恰当的决策来促进主体之间的交流。因此,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如何实现各教育主体的沟通交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
既然本文将研究的视角集焦于教育主体,因此要使教育行动研究真正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要诉诸于教育主体行为的改变之上。
(一)沟通的前提:三大教育主体要认清并理解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主体性。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被研究对象,不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研究成果的探讨者、开发者和实践者。再者,教育行动研究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自我反思”的权力还给教师以及其他所有的实践者,使他们能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始终以一个“反思实践者”的形象出现。可见,教育实施主体在研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是其主体地位凸显的突出表现,是教育行动研究之魂。第二,实践性。行动研究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的。它关注的不是各学科分支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践中来并回到实践中去的研究。第三,协同性。Somekh强调在行动研究情境中,所有参与者之间和谐互动所形成的组织文化与气氛的价值。\[2\]协同性就包括三大教育主体在各自形成的共同体之内以及各共同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一方面使知识或理论的建构更具有可信任性,并且更符合科学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并优化教育行为。总之,三大教育主体只有正确认识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才会更好地理解并更加重视教育行动研究,增强参与的自觉性。
(二)沟通的内在条件:三大教育主体要增强自我意识
教育理论主体中的一部分要继续专心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研究工作,使教育理论的发展走向深化、系统化、科学化。这类研究人员自身也要加强个人学习性实践的拓展和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种透视生动实践、形成理论结构框架的能力,学会用一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同时,教育理论主体中的另一部分要走向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真知,获得灵感。只有当教育理论主体在抛弃了他自我强加的鼓励,自我陶醉的无视实际以及自我放纵地寻求学术地位时,他才有可能实现最初的承诺:克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3\]
教育实施主体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修养,明确个人实践的改变是要通过个人认识,包括个人内在理论的改造来实现的,要用理论来武装自身的头脑,把理论转化成思想、智慧、精神。因此,教育实施主体要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意识,参加理论培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升其理论品质。另一方面要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教育实施主体所有成员都应以持续的、无休止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作为基本的生存方式,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论。这样,教育行动研究就成为了教育实施主体通过不断的反思性批判显现、改造和优化实践理论的过程。
教育决策主体要协调好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施主体的关系,营造有利于两者交流的氛围,促进两者的互动,并建立新的制度来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体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让教师树立教育科研观念,使教育行动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形成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良好氛围。第二,要求学校成立教育行动研究中心,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领导工作,构建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运作机制。第三,构建教育行动研究的保障体系,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沟通的外在条件:三大教育主体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由于各教育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同,理解的方式和意义各异,因此迫切呼唤各教育主体间的交往。教育实施主体迫切需要教育理论主体的帮助,共同解决自己在教育情境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使自身的教育实践走向科学化、合理化。教育决策主体也需要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施主体的共同参与,为决策的制定出谋划策,提出批评和建议,使决策更具合理性、正确性,更能深入人心。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育理论主体总结出的理论成果,教育决策主体制定的决策,都需要被教育实施主体认同并接受,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实在的效力,实现教育的价值。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各教育主体彼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理性、公正、全面、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其他教育主体的行为。各教育主体要努力维持开放、平等、自由的沟通情境,同时形成支持性、非评价性的氛围。这样各教育主体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成为负责的“当事者”。
教育行动研究确实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沟通的实现也要依赖于各教育主体主体性的发挥。如果三大教育主体囿于“前见”而无所作为,那就不可能沟通。当然,教育行动研究也并非能保持绝对意义上的“填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它只是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供了契机。要达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仍需要三大教育主体在实践中不倦求索。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37.
关键词: 实践教育 术科专项课程 大学体育
大学培养学生的目的是知识、技巧、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与行为。大学体育课,既不是让学生“玩玩”,也不是“纯技能”的培养,而是通过技能培养的过程,让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地体会技能掌握的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形成该(类)体育项目(甚至)或者相关的学习对象的“学能”,以技能的掌握或提高为“线”,学能的形成或提高为“果”。
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实践教育,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和操作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育思想虽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新的时期,他们不仅仅是针对现行教育中的某些偏差,有针对性地重新提出,而且结合时展需要,在内涵又有了新的突破。大学体育的实践教育,传统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这个环节上,如何在实践性非常强的术科教学中体现实践教育思想,却是一个常常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或者说,是在对实践教育新的理解和操作中,常常没有被考虑到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育的理解
实践教育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客观对象,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这种认识,其实质是把实践教育理解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内化知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实践教育思想认为: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把教劳结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实践教育思想还主张,应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使实践教育有一个制度保证;应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教学具有实践性。而笔者认为实践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及获得相关的情感、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其过程是围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的而开展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师与知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
二、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育
(一)关于教学目标
一开始就明确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运动技能和实践能力(欣赏、编排、组织、训练、等),目标的确定来源于两个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欣赏大量的各种比赛的录像,并且对相关文献资料作仔细地阅读。2.与学生深入交谈,对他们的就业倾向和学习兴趣及审美趋向作了调查,基本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制定。当然,教师是天然的指导者,具有充实的理由说服学生。教师对优秀的健美操老师(教练)的个人性格、教学风格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取向同时作了了解,以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中做一个榜样。
(二)关于教学过程
教学进度的安排也是学生与老师双方共同制定,并且培养的目标与路径都是双方协定。要求学生组合成4人一小组,每周除了完成作业之外,还得有两次至少1小时的课余训练,主要内容为基本功。训练内容由学生小组制定,教师修改后生效,期末由教师与小组长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占考试分的10%。教学进度主要以能力培养的进度为核心,知识内容为载体,从资料收集到课堂反复带操、教学,以及小范围改编、创编到成套的创编及组织其他不相干成员表演考试。学生要求教师要大量提供资料,要及时反复讲解、评价,要对学生表现以录像的方式反馈学生,以及组织学生外出表演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执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这种基础可以通过上课以前的平时课余训练达到。对于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推荐到实际教学中,加以磨练。
(三)关于教学方法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践教育的基本保证,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互相信任,可以帮助教学计划的实施。合作学习,是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教师、学生都有分工,对自己成绩及问题的肯定与发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运用好考试这把双刃剑,以考促学,使考试起到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个性可以丰富教学成果。教学中,教师并不随着学生自我实践的时间增多而减少工作量,相反,教师的注意力转向发现问题、使分析问题和研究未来问题,使教学相长真正得以提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教学相长的动力不足)。
(四)关于实践教育思想的贯彻
在上述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实践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目标上以学生的兴趣及审美需要为基本取向,从提高技术和掌握套路,转向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组织从单一的技术、知识学科逻辑体系,转向知识、技术、能力相结合的逻辑体系,并且以单个能力到逐渐组合,最终具备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这一逻辑线索为主;始终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考试作为监督手段,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要求,循环往复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在承担一定压力情况下,于“实践”或“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进步。
通过实践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实践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示范―练习―纠错的教学方式,变单向传授为双向研讨;变单纯灌输知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立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观的引入,使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变为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三、结语
实践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通过学生课堂内外多种亲身体验为途径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全程性、互动性、创新性、全体性、现实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的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可以也应该实施不同的实践教育。笔者在健美操课程中的教学尝试,证明了术科教学中也能够有别于传统的术科教学,在新的实践教育中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
[1]潘家耕.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与现代化,2000,(4):70-73.
[2]《新清华》特约评论员.加强实践教育的哲学思考──二论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http://news.tsinghua.省略/new/news.php?id=9451.
[3]汪平.新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几点认识.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2):89-90.
[4]金顺明.论教育实践.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8-10.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结合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琐碎的,家长们把幼小的孩子带到幼儿园,不了解他们一天下来的情况,只能与老师沟通了解,熟知情况。幼儿园要针对鼓励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因此开设了幼儿园网站,班级主页,对话,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和家长进行即时的交流,让家长们指导幼儿的一举一动,从而又便捷地做好了家园联系工作,更关注家长的留言,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平台。在幼儿园教育中还设立了“亲自活动”,让家长育儿知识触手可及,这也一下子拉近了家长之间的距离。
1. 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态度。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发者,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他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父母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
2. 教育孩子的教育态度上,不要过于苛刻。有的家长要是孩子稍有不慎就对孩子进行打骂等行为,也有些家长过分百依百顺,要知道过分的溺爱,只能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得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3. 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一切好办了,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不闻不问,却忘了孩子的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以后的生活习惯。因此,家长的正确教育对孩子起着重大的作用,且被忽视着。
二、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投入
现今社会家长教育孩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入很大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时刻约束着他们,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另一种是根本不管孩子,投入的时间极少,让他们缺乏安全感。然而,结果说明过分的投入和莫不关心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懂得适当的投入方可有实效性。
1. 投入要有目的。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着急。整个过程要有节奏成才的时间。
2. 投入要充实,不能盲目。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是责任义务,一心一意为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些问题都是家长要考虑的,成功的教育告诉我们投入精力要有把握,提高质量,同时也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父母的知识多少,孩子就从中吸取多少。提高自身的价值让孩子学到更渊博的知识。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因素
家庭教育指导注重科学化,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家庭教育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符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关心孩子的合法权益,促进孩子自然发展、全面发展。重视发挥父母在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1. 0~3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个年龄段是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原则是逐步建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依关系阶段。
2. 4~6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身高、体重、肢体方面。这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化的方面。
幼儿期间的家庭教育指导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积极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丰富幼儿知识。自信心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刺激人的各种感官与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改进家庭教育的错误策略
有些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
孩子和家长也需要沟通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完善,过分的施加压力。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也是以有游戏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里家长对孩子一般都是有求必应的,这种保护,致使心理过于敏感,不能容忍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甚至出现偏差的行为导致自己犯错误也不愿与他人道歉。游戏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爱护子女,耐心教导,不骄纵、不打骂,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丰富知识。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是很多的,在这活动的氛围中家长要带领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都影响着孩子。
【关 键 词】三生教育;德育渗透;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05-03
一、概念界定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就是倡导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就是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生能力。
(一)研究现状
内地的生命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推行,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如2005年上海市实施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06年湖南省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随后,黑龙江、长春等省市区各自下发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2008年5月云南省颁布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由此开端,出现了三生教育一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云南开展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了内容和方法,已经吸收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中。我大力支持三生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三生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必有重大的发展。
(二)研究价值
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推重内涵发展,鼓励特色发展,提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而三生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学校德育的需要。
三生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要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以三生教育为基础,整合各方的力量,共同推进。三生教育和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三生教育的目标,所以三生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德育目标的有力保证。
党的十提出: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准则、宏伟的精神风尚是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三生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意识相一致的。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可促使我们开发学科教学本身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教学,建设充满生命气息的人文学堂,构建学校人性学堂的优秀资源。
2. 通过研究,可促进我校文化的提炼与整体德育的转轨,切实转变学校德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大力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创生性。
3. 通过研究,可形成学校德育的本土化的实践模式,为学校德育提供新的借鉴和帮助,为丰实学校德育建设理论做出积极努力。
(二)研究内容
1. 研究以人为本,探索在三生教育下的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模式。
2. 开设以德育为本的选修课程,研究校本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模式。
3. 选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来凸显学校的本土特色,研究三生教育的校本资源。
4. 寻求充满对人的尊重和彰显人文品性的三生教育感动课的实践模式。
三、研究过程
开展“三个主题、三大专题、三种途径、三条策略、专题教育”的三生教育,成为我校德育实施的生命基点。三个主题是指在高一到高三年级段中分别实施以倾听生命的诉求、读懂生存的价值、践行生活的幸福为主题的三生教育,这三个主题由浅到深,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大专题是指在每个年级段中都以“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才能活着”、“人怎样活出生命的意义”三条主脉贯穿整个三生教育过程,体现了三生教育的内涵;三种途径是指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校本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深挖三种渠道来实施三生教育。每学期临近期末一个月为三生教育月,每周选修课中抽出一节课上三生教育感动课,课后感想作业评比,以多种渠道拓宽三生教育道路;开设常态的三生课,提升至最重要的必修课,制定有教学目标、内容、教法、教材的课程,有专任教师,让我校毕业的高中学生都成为有信仰和理想的四有社会公民,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成才发展,让我们的教师成为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学习型教师,让我们的领导具有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变革能力、人文品性的学校领导,让我们学校有办学理念、文化价值的学校,从而成为我校德育实施的生存发展点。三生教育感动课抽出一节课任命为“人艺”课,课程内容设置为音乐鉴赏与创作、美术鉴赏与创作、美学艺术、当代艺术、学科文化史、文化艺术与批判、语言与生活艺术、生活实践、研究活动,教师包含音乐、美术、政治、语文、信息技术等专任老师和专家教授,贯穿三个年级,我们老师自己编教材,构建一套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形成几门精品校本课,拓宽艺术的人文性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我校德育实施的一大生活创新点。
(一)三个主题
(二)三种途径
1. 立足学科教学,渗透“三生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做到三生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
2. 开发校本课程,融入“三生教育”。每周3课时的三生教育课,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教育。通过设置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选修课程,开展第二课堂,开设心理辅导课、生命教育课、仪礼教育课、人生价值课、《音乐鉴赏与写作》等第二课堂;成立各科学习兴趣组的知识拓展课,成立书法兴趣组、书画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学校小型交响乐团等兴趣特长课。建设充盈生命气息的人文学堂,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本身的德育因素,形成学校人性课堂的优势资源,建立三生教育为核心的选修课体系。
3. 深挖隐性课程,推进“三生教育”。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计划地通过某种的环境氛围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的教育元素。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深刻认识到隐性课程资源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两个月一次大型主题活动,如科技嘉年华月,已在区内、市外有一定的影响;每周一次小型主题活动,如纸飞机比赛周、心理健康周;成立《春草》文学社团、《四寸草》心理社团、《天文漫步》地理社团、《J青年》创业社团等等;通过看电影,听音乐,读书,写读书感想,讲故事、演讲比赛,唱青春之歌,画风景,表演话剧等等活动,形成有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开设形式多样的德育渗透活动,拓宽我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深化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
(三)三条策略
1. 学科研究策略。
①建立学科研究团,②创立生态科研团,③学科前沿讲座团。
2. 文化熏陶策略。
①建设班级文化,②打造校园文化,③凸显教师文化。
3. 生活引领策略。
①体验生命活动,②救灾捐款活动,③手拉手感恩活动。
(四)专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学生。三生教育中的人和教育:和而不同,即共性与个性相容,鼓励张扬个性,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孕育创新人才;和衷共济,即团结互助,同甘共苦,齐心合力,和谐发展,培养社会新人;海纳百川,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教育精华,拥抱先进教育理念,能顺应时展,培育现代人。建设“同事和敬、上下和畅、心境和悦、内外和顺”的和谐校园。
(五)三级培养目标
2009年,学校提出了营造“和而不同,刚柔并济”的学校精神,打造“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培养“有教养、肯吃苦、会合作”的新时代高中学生的发展新要求。学校始终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基。我们以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和德育建设为保障,开展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主题活动。2011年,学校确立了“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的发展战略。2012年,学校明确了学校五大特色建设目标:①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②创建“倾听-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同步成长;③践行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管理模式;④营造“和而不同、刚柔并济”的学校精神;⑤建立以天文、科普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特色。2013年,学校确定“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的“行于天地,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办一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同行认可,学生向往”的学校,确认①三生教育(生命、生活、生存)、②科技教育(天文社、科普协会等)、③体艺特色(篮球、美术等)、④课堂教学改革(倾听――对话式课堂)为学校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1]参见三生教育网:《情满香江――“云南教育香港行”掠影》http:///content.asp.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有资料显示,现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存在着诸如多动、固执、娇气、懒惰、易哭泣、吸吮手指等方方面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但同时,如果幼儿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与影响,可能会引发发育障碍、行为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鉴于此,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研究,试图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得一定的突破。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设适宜情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或过于严格,伴着呵斥与恐吓;或过于溺爱,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于是,当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创设适宜情境,采取有效措施,矫正幼儿不良心理,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在孩子们学习场所的环境布置方面做出努力,如幼儿园里要张贴、绘画各种植物、动物的图片、图像,摆放一些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玩具等,甚至还可以在教室的“娃娃家”活动区域尽张贴孩子们与家长的合影,让教室、幼儿园氤氲着浓郁的家的氛围。此外,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倾尽全部爱心,不时地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孩子,帮助他们系鞋带,脱鞋子,扣扣子等,增进孩子们与自己的信任感与亲近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有一次,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活动时,就充当了“妈妈”的角色,和“爸爸”、“孩子”一起游公园,择菜做饭,看动画片……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乐,在愉悦的活动情境中,有效形成了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热爱生活等良好的心理特点。
二、开展心理辅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于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但放眼目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幼儿教师对此钻研较少,不具备一定的知识脉络,兼以缺乏专业人士辅导,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与缺陷。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对于个别好动、孤僻、有破坏行为的学生往往直接说服、训斥,甚至恶语相向,存在着医学化教育倾向,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全体幼儿,采取逐渐渗透的方式进行。像游戏,抑或其它形式的一日活动当中,存在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善于把握、全面渗透。比如,班里有一名孩子非常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于是我总是积极地邀请他参加同学们进行的“小鱼小鱼哪里游”小游戏,让他和其他小朋友拉手围成一个渔网,在实际的肢体接触中,这名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步得到了改善。
三、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品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孩子们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能够在家里找到根源。如有的孩子敏感、自卑,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就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孩子爱撒谎,也是受到了或父亲,或母亲油嘴滑舌的影响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对于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园所教育活动中施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加强家园合作,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譬如,我们班的小凯同学,平时表现出十分胆怯的不良的心理状况,尤其怕火,一见到打火机,食堂里的炉火都会吓得捂住眼睛。后来,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小凯的这种状况可能与在家里时父母总是恐吓他不要接近燃气灶、电磁炉之类的东西有关。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要科学地向孩子解释这些道理,不能随便乱动,但也不能恐惧。而且,我还组织了一次“我也会消防”的亲子活动,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其中包括小凯的父母。活动后,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了解了灭火器的用法,懂得了怎样有秩序地逃生。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从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更懂得了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并大胆创新,积极实践,走出一条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一、“英语教育”理念概述
许国璋教授在1981年提出了“英语教育”理念,直到现在,许国璋教授也被认为是“英语教育”理念的先驱。他率先指出了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的差别,英语教育主张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参考,但是绝非是唯一参考,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相似性。后来这一理念被不断的丰富与充实,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认为,就英语教师来说,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优良的学风,使学生受到感染,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现代的“英语教育”理念旨在培养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备的多元人才,拥有多项技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复合型人才,以这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定教学水平的优劣,并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素质难以得到保障
很多的英语教师与英语工作者都没有在“英语教育”理念下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更多的是用学历和文凭来证明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经历或者具有英语教学的资质。但是这不能真正地说明英语教师具有进行“英语教育”的素质,特别是在当今高等师范:校综合性变得越来越强,本身的“师范性”不断淡化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此在英语专业树立“英语教育”的重要理念,保障英语教师的素质。
(二)“学术化”“语言学化”严重
“英语教育”理念希望培养的是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兼有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但是就当前的英语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英语更多的是偏向学术化,语言学化,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生涩少见的知识进行大量讲解,教学的知识中有很多都脱离了实际生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较为薄弱,学习风气较为浮躁,缺少求真务实的学习思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需要大力培养知识技能雄厚,思想观念优良的英语人才,而解决“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对于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
(一)优化课程内容
“英语教育”理念不管外延,内涵有多丰富,核心都是英语本身,而英语本身又包含了例如英语发音、英语语法、听说读写、词汇、词组等诸多内容,但是任何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对知识的运用,但是英语知识的应用却被很多英语教学实践者所忽略。因此,要真正将“英语教育”理念进行实践就需要对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具体来说,首先就本科的一二年级英语教学来看,作为基础阶段教学,其英语知识与技能应该保有较大的份额,最好是65%左右,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基本的英语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而还有35%要给予到汉语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将英语与汉语很自然地进行衔接,而20%则需要对英语国家进行简要的概述,使学生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引发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最后要给予学生7%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外国的电影、记录片,从中感悟英语的魅力所在。但是对于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加强调对技能的掌握。因此要增添口笔译实践与评论,英语文学欣赏,英语教学法导论等作为学生练手,这些都应该用全英语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语境中学习,并能形成英语思维。
(二)完善培养方式
当学科内容设置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对应的培养方式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现在的教学来看,更多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方面,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任何学习内容或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反复温习,而课堂只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如果没有将课下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练习,那么学生就不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并灵活应用。同时课下松散还会使得学风浮躁,学风涣散。因此,老师要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将课下时间利用起来。结束语:英语的教育与普及对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对“英语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哑巴英语较为普遍。在新的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真正深入地践行“英语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一、改革现有音乐教学论课程
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是高师学生成为专业的音乐教师阶段所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这也是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重点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究,包括教师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该如何学习以及影响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和规律等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音乐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明确教学的具体过程、内容、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另外,在新课标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需要教师彻底并且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改革高师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革现有音乐教学论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转变教学观念、充实课程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完善课程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是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这与“思想改革为先导”观点不谋而合。只有拥有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各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需要重视音乐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并要科学合理设计和规划该门课程的结构、教学进度、内容以及形式等内容,不断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彻底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逐渐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而就具体的措施而言,可以增加课程开展的课时和学分,也可以多开展以该课程为学习内容的试讲、讨论和见习联系等,从而逐渐完善课程结构。
(二)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内容、观念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音乐课程的具体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已成为初等高师音乐教育的必修科目;音乐课程价值得到提升,同时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其逐渐侧重课程创新性的作用;音乐课程的特征已经成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且充分结合了情感价值目标;音乐课程内容除了基本的学习领域内容外,也增加了“创造”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等,这也预示着音乐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所以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方式,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具体性和明确性等均会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谈话法和欣赏法等等,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则主要采用讲授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提高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合理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实际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各有差异,同时实际运作过程中所用的而各种实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却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教育实习时间比较充裕、教育实习方式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实习内容丰富、功能多元化以及实习过程全程化等,并且实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中小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实习模式需要坚持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确保其理论知识从理论逐渐过渡到实践认识,而又归还于理论应用中,这也是教师职业构筑的关键。通过实习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实习生实际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逐步组向职业化、自主化,进而可以使他们从容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基于上述所述,我们需要建立有利于高师持久发展的教育模式,尤其是解决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安排难等重点问题,从而使各个音乐实习生可以尽快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来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从而实现由实习向音乐教师的转变。
三、完善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是影响音乐教育实习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具有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其中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对象在实习评价下按照预定的目标来前进,从而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引导音乐教育实习生更好地开展实习教育;鉴定功能则是对评价对象的能力进行诊断和判定。通过搜集音乐教育实习生的各种信息来对其是否满足实习要求等资格进行鉴定;激励功能则是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发音乐教育实习生内在的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加他们工作的动力,使他们认真工作;而调控功能则是对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评价功能的反馈和服务等。因此,为了提高实习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实习情况来完善音乐教育实习评价机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四、结语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构建了自己的化学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 高中化学;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健康教育是高中化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就是“化学与健康”。健康教育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化学处处与自己的健康有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
健康教育是涉及众多领域的教育主题,每个科目都不同程度的承载着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化学学科承载了较多的健康教育的责任,因为它化学与人类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化学关注环境,化学关注能源和材料等,这些也都是在关注人类生存,这些自然将化学与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化学学科课程结构中逐步形成体系,也不断得到了强化。下表就概括了化学学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标准:
1.内容: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认识化学学科
2.内容: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式:无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主题: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3.内容: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学习方式:讨论: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4.内容: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5.内容: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习方式: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6.内容: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7.内容: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8.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9.内容: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0.内容: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1.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2.内容: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学习方式: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 污染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
13.内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所属模块和主题:5.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健康意识,也有健康知识,甚至还教会学生一些健康技能,这些都体系了化学学科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化学学科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化学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上面内容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讨论,阅读,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探究和体验”,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决定和安排,我们也可以从“探究和体验”的方式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化学健康教育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健康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它不仅仅是化学学科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构建化学健康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张汉卿,卢志强,张甜,康海霞.健康与化学是一门受欢迎的素质教育课[J].大学化学.2007(03)
[2]于英.浅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3]武晓丽.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谈改变偏食习惯的重要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03)
[4]I.Thornton,李方林.9O年代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全球展望[J].地质科学译丛.1993(03)
本文是针对我系承担的省级课题《“2+1”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西蓝天学院“PPG调色师”订单班个案研究》所做的研究与实践。在承接“PPG调色师”订单班前后,先后承接过“方正动漫”、“中国电信”、“深圳劳伦斯珠宝”订单班。以上订单班相对培训的课程门数较少,课时也较少,教学周期的跨度较短。总体上这些订单班的开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承担“PPG调色师”订单班后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所要培训的内容多,课时量大,周期长,我们的老师对绝大多数的课程陌生,学习课程与学生原来学习专业内容关联性非常小等等,对我系来讲是个全新的课题,对“PPG调色师”订单班课题组进行了具体实践探索,以下主要针对“2”和“1”及教学计划制订方面进行探讨。
1 “2+1”订单教育模式中关于“2”与“1”探讨
如何解决“2”和“1”的问题。“2+1”,“1”是毕业学年,“2”在本课题中界定为参加订单班级学习前的学习阶段, “2”
也不严格限定一定就是大专前两年,中专生、本科生为了解决的就业问题,都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订单班级的学习。
1.1 “2”和“1”教学内容要不要衔接的问题。关于“2”和“1”的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一般学者认为,“2”+“1”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相加,强调在“2”的期间教学计划就开始与企业共同制定,这种观点和做法无疑更有利于为企业培养适合的员工。
课题组经过了多次探讨,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考虑组成订单班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方向,如果本身是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原专业课程体系与“PPG调色师”订单班教学课程相关性较大,可以在毕业学年前开设订单班教学部分课程。而基于我系是艺术专业,“PPG调色师”订单班开办前我们探讨了是否要对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做一些调整。课题组探讨认为由于企业每届需要订单班学员数量占系总的毕业人数比例低的原因而没有去调整。我们的订单教育班的学员是从我系各个专业学生中志愿报名后由系里推荐和企业挑选相结合产生的,当时我系的毕业班级学生有十多个班级,700多毕业生,订单班人数占总的毕业生人数不到10%,从整个系的角度考虑必须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的艺术类专业系统学习。
1.2 如何维持“2”的完整性问题。因为最后一个学期(专科第五学期)课程是5门课程左右,我们的做法是学生在订单班级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到原来的班级或者同专业的班级去听课。订单班学员毕业审核所需要的原来专业的课程成绩由订单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成绩抵免,毕业设计的成绩由企业在订单班所有课程结束后组织的最终实训考核成绩抵免。实践两届以后我们认为教学计划制定可进一步探讨。
①提前结束原专业课程的学习。探讨毕业前一年基本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只留一门毕业设计课程,或者只留一门毕业设计课程和1-2门专业课程。这样既基本保证了学员原来所学专业的完整性,又免去或者减少了订单班学员毕业设计成绩抵免等教学管理上的问题。②推迟“1”学年订单班教学计划的开班时间。我系与企业共同制定的教学周期跨度是8个月,从9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我院毕业班级的课程一般是上到11月份,如果从11月份开课上到来年6月份,就可以不影响订单班级学员原来所学专业教学的完整性。和企业沟通好,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实现。
2 教学计划的制定探讨
订单班级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要立即走向生产一线,达到岗位能力的要求,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作为以后要成为企业员工的学生,企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学员的综合素质素养,这点相关的文献中基本都提到,我们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企业也反复强调这一点。结合以上提到的“PPG调色师”在我系开办遇到的具体情况,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2.1 订单教育课程体系问题。订单教育就是要直接体现岗位的需要,实行“岗位教学项目”+“综合素质教育”两模块来实现。“岗位教学项目”模块解决岗位群需要的知识能力问题,“综合素质教育”解决企业需要的员工达到的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等问题。
2.2 订单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以企业的要求为根本,双方协调共同制定。在“岗位教学项目”模块上,企业提出订单教育需要的教学课程,系里提供学员原来所学课程,看是否有重复,共同确定具体教学项目,共设置了9个教学项目,分别是:《有机化学》、《汽车概论》、《市场营销学》、《修补工具》、《涂装安全与防护》、《环境保护》、《涂料知识》、《修补施工工艺》、《调色工艺与技术》。
在综合素质教学模块,企业非常认同我院各系一直对各个班级实施的以“爱心”、“法纪”、“诚信”、“责任”、“自强”、“创新”、“创业”、“奉献”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培养方案》、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就业指导》以及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由企业安排老师讲授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员工标准、就业指导讲座等相关内容。
2.3 教师安排问题。依据双方师资力量,双方共同承担。根据所安排的教学项目,结合企业和学校的教学力量,“PPG调色师”订单班教学计划中的《有机化学》、《汽车概论》、《市场营销学》及《修补工具》教学项目由我院教师或我院联系外聘教师负责。《涂装安全与防护》、《环境保护》、《涂料知识》、《修补施工工艺》、《调色工艺与技术》教学项目由企业委派老师负责。综合素质教育模块中企业安排老师负责就业指导讲座和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员工标准等内容,学院安排老师负责其它教学内容,即: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班主任负责《品德教育培养方案》主题内容。
2.4 教学安排问题。“岗位教学项目”模块上采用两阶段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前导后继关系,先集中上完我院教师负责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项目,再上企业委派教师负责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项目。我院教师负责的教学项目采用传统的几门课程同时开课的方式,企业委派教师都是集中时间段授课,上完一个项目再上下一个项目。“综合素质教育”模块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员工标准等内容,由企业安排宣讲、讲座或者通过企业委派的上“岗位教学项目”模块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品德教育培养方案》主题内容由班主任通过班会开展,《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学院一般课程安排的方式进行。
2.5 学员成绩考核问题。“综合素质教育”模块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养成,学员成绩考核重点放在“岗位教学项目”模块上,实行谁教学谁考核,优胜劣汰,注重过程性。学院和企业双方对考核成绩进行反馈。先进行的我院教师负责的教学项目如果学员成绩不合格,直接淘汰,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企业教师负责的项目阶段性考核,考核不合格,学员也将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优胜劣汰的考核属于终结性考核,结果总是比较残酷,实行淘汰不是目的,目的是打消学生认为就业单位已经定向好了,缺失学习上的紧迫感。为了减少被淘汰的学生数量,我们推行并实践过程性考核,老师考核和学生自己考核相结合。老师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对落后分子要督促提醒,帮助提高,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加倍努力。在班级的管理上,实行了分组学习,各个小组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