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10:10: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如何顺应时代特点,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通之处。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本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日标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能够将外在的规范和约束内化为内在的精神驱动力,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在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一)育人目标一致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规划职业目标、掌握就业求职技能,为未来职业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二者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育人功能一统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水平,为将来走上社会谋取职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生理念教育以及思维模式的优秀人才,发挥其在人生道路上指引方向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从功能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相互融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育人内容一体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进行职业方向规划,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诸如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可见,在内容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二者相互渗透。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有效实施载体,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正确分析和客观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它要求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反思,有利于让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从这一点来讲,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找准工作着手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目标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生加强对自身的分析和了解,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诸如明确学习动机、树立发展目标、付诸行动等。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精神动力,促使他们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起到目标指引和导向作用。
(三)心理教育功能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大学生来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及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其内在潜能,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整体的安排,它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近期目标和未来规划。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运用于实现自身的目标上来,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四、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有重点,能够大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因此,作为学校层面来讲,必须要明确工作机制,采取必要措施:一是建立学生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从大学生进入大学生开始,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将学生纳入到职业规划中来,分阶段、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素质,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做成文档记录在册,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培养发展档案;二是开展多种有益于职业发展的培训和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大学生拓展多种职业生涯发展渠道。
(二)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来抓,并在宏观上确立课程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教育评价等,建立起有效的教育体系,形成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实现二者的相互贯通和渗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在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进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三)职业教育规划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大学是准社会状态,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实习期。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得到历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适应社会,体验职场,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学习择业技巧,也应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这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创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与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实践课结合,掌握创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提升其创业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创业典范的教育作用,以先进个人和典型事例为示范,以此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宁曼荣.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6,(06):173.
摘要:本文在探讨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82-02
高职大学生入学后,学校都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学校融入学校,认识专业、认识自我,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乃至全部人生都是极其重要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系列入学教育中的一门课程。
一、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以及岗位工作的延伸就叫职业。生涯就是生命周期,是一个人从生到死这样一个生命过程。职业生涯是指所从事的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是参加工作到退休时的生命过程。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先通过描述自己个性类型,预先撰写生涯“自传”,制作自己的职业生涯档案,通过了解并适应职业,描述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类别与层次,确定有关就业机会的优先次序,来说明目标职业的就职条件与机会。换言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是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生,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从小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被要求好好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考好成绩,上好大学”。这个目标成了家长、学校、学生的直接动力,也被社会普遍认可。可是上了大学了再怎么样?很多学生渺茫了。这时候,作为大学的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现实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美好的未来,在大学生阶段就应该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并由此来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怎样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是个大舞台,需要各种职业、各种人才,很难说谁比谁重要,关键是“适合”。有这样一首诗,“骏马驰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过河不如舟。”
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当“骏马”或“坚车”,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适合当“牛”的就应当“牛”,适合当“舟”的就应当“舟”。
(一)认识自我。怎样认识自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的个人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兴衰荣辱,因此,要将个人的作为与国家、社会、家庭联系起来考虑。每个人都有“公开的我”“ 背脊的我”“隐私的我”与“潜在的我”,见表1。
表1 每个人的多面孔
对于熟悉的人来说,姓名、性别、年龄等都是我知,别人知的。有些事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这些属于隐私。有些自身的优点、缺点等,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有些自己的东西,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比如说,你的未来、你的潜在能力等。了解自己,就是要充分认识与发掘“潜在的我”
(二)选择职业
1.认识职业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我们首先选定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和生涯地图。选定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见霍兰德RIASEC六角模型:
现实(实用)型R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机械和运动能力,喜欢实用工具在户外工作,偏爱工具
调查(研究)型I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自工作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偏爱观念
艺术型A这一类型的人拥有艺术能力和想象力,喜欢从事原创性的工作,偏爱观念
社会型S这一类型的人拥有社交技能,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偏爱人
企业型E这一类型的人拥有领导和演说才能,喜欢有影响能力,热衷于政治和经济,偏爱人和观念
常规(事务)型C这一类型的人拥有文书和计算能力,喜欢在户内工作和组织事情,偏爱处理文字和数字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运用多种途径所及就业机会信息,制定和实施求职方案。
2.选择职业的条件
选择职业或专业既要审视自身的需要和素质,也要符合职业条件与职业要求。
自身的需要,主要是自己的主观愿望与追求。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庭困难,需要改善家庭经济条件,需要有一个挣钱的职业。而城市的孩子更多追求理想、兴趣。
自身的素质,主要指满足自身需求的自身条件,包括:现在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天赋等等。
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是指需要了解职业现状与发展前途。
3.征询他人意见
在选择职业时,最好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父母是最关心你的前途的人之一。尽管有时他们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征求他们对你的职业选择的意见。兼听则明。
老师在你的职业选择上的参考意见的分量较重。因为他们对你、对职业、对社会了解的往往比你要透彻,因此有必要多听老师的意见。
同学们都是职业的选择者,对职业调查、了解都努力过,相互参照,对自己选择职业有好处。
(三)怎样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当职业确定后,就应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确定职业目标,根据总体目标确定阶段目标,根据阶段目标,制订行动方案。当条件变化时,要调整方案,甚至调整目标。
1.确定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需要根据自身的性格、自身的条件、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职业目标。比方说,一个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选择:将来从事房地产开发,或将来从事设计,或将来从事职业项目经理,或将来从事造价预算等。
2.制订阶段发展目标与措施
如果选择职业项目经理作为职业目标,那么就应该分如下阶段实施:用3-5年时间取得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同时取得施工员或质检员岗位资格证,能在顶岗实习时担当相应的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工作。
毕业后2-5年取得二级建造师证,能独立完成中小项目的管理工作。
毕业后5-10年取得一级建造师证,能独立完成大中项目的管理工作。
3.近期的措施
为了顺利取得毕业证,同时取得施工员或质检员岗位资格证,能在顶岗实习时担当相应的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工作,在校期间必须做到:学校设置的课程要学习好,保证拿到足够的学分。同时要勤于实习,接触工程、熟悉工程管理程序及实施要点。积极接受岗位培训,参加取证考试,毕业之前能拿到1-2项岗位资质证。
4.制订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个性化,适合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及社会经济条件。
(2)发展性,合乎个人与职业世界变化的趋势,有明确的大方向和发展台阶。
(3)现实性,有求学、就业机会;有职业资源;有行动步骤与策略。
(4)可操作性,有具体的行动步骤与方法。
5.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描述自己个性类型;撰写生涯自传;制作生涯档案。
(2)描述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类别与层次;确定有关就业机会的优先次序;说明目标职业的就职条件与机会。
(3)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涯。
(4)制作中期生涯月历和行动方案;定期评析和优化自己的生活,及时解决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实施求职或创业计划;运用多种途径所及就业机会信息;制定和实施求职方案;办理毕业、就业手续。
(5)描述自己的优势和生涯志趣,说明自己的生涯价值与责任。
四、结论
通过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组织学生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证明,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毕业后,发展更快,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肖仁政.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王兆.建筑施工实训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一生只从事一种还是多种职业,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相对稳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因此,事业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从事怎样的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需要提前有所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人生的战略设计,是成功人生所必须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是个体的特性,独特而持久。换言之,素质就是一个人习惯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反映方式。素质和职业的最佳匹配,会促使个人成为最佳工作者。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素质类型是匹配的,他工作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同一职业类型或团体中,往往聚集着素质相似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应包含自身的个性发展,要注重全面发展。素质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在职业生涯规划运用中,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本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
我国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各高校的研究尚不成熟。学校开展的基本课程就是就业指导、创业实训等,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来说,这些尚不构成体系。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对自身的认识相对较肤浅,对于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也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也不知道社会的最新需求,导致无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为弥补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缺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规划,提高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内部因素
素质教育以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态度、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为宗旨,之所以提出,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素质教育都不能真正地体现以学生为本。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素质教育,使其回归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的目标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的是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的生涯规划目标,促使学生通过素质教育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此外,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招聘越来越趋于理性,对学历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而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品德越来越看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将素质教育合理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个人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来订立一份合理的、有效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正确、合理地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自己目标实现与现实有何差距,并合理地评估实现目标存在什么阻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最终实现成功的就业。
二、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中作用显著,但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有研究发现素质教育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
(一)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
素质教育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主要表现在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显不足,对自己毕业之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一方面不少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比较肤浅,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与什么样的职业对口,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施以素质教育的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
素质教育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表现在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全面。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特长等。一个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必须先全面了解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规划职业生涯,以实现规划目标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对于自我认识相对比较缺乏,自己也不重视素质教育,片面的、主观地认识自我。这些情况势必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三)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缺实践
实践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如此,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必须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目前而言,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只是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其结果只能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力求在实践活动中来体现教育理论的价值。换言之,高度重视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应当是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方式,也体现了在方式上,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尽管大学生对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既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与付出,也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引导,还要营造教育环境,才能达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教育成效。
三、对策分析
针对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及课外教育的相互促进,努力拓展素质教育提升的渠道。首先要充实教育内容,把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思想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课程体系上的建设;第二要改进教育方式,将素质教育职业从生涯规划课堂延伸到行为实践,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领域;最后,要发挥课外教育的典型作用,将树立良好的素质典型与自身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加强提高素质的自我教育,将素质教育不断地延伸到深入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加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教育的结合,学生掌握了大学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作用于实践,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能培养大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养,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社会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要。既帮助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避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与现实社会的需求脱离。
(三)素质教育与考核考评相结合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能力,相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身、提升自我、锻炼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确切地说,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最有效平台。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教育者通过合适的测评方法来检验,确认素质是否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得到量化的体验,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论
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对各类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使大学生认清目前的社会形势,进一步客观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运用其中,促进大学生自身目标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树立大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观和实现自身理想的价值观,最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及价值。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超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刘勇.大学生生涯管理与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
[4]周祥龙.大学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一、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自我职业意识
首先高校应该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大一开始就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是利用校园的广播站、宣传栏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尤其是本校一些优秀学生的就业事迹,由于是大学生身边的事例,他们能从中获得较多的感想。最后是学校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等的沟通,现阶段很多家长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大学是包分配的,学生上了大学工作的事情就解决了。为此学校应该从家长入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此外则是借助社会上的各种力量,例如与一些优秀单位签订录用合同等,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列入高校必修课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校必修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必要保障。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时,总会以“大学就轻松了,就不用拼命学习了”为借口,使得很多大学生有误区,尤其是大一的学生,他们会认为课程学习不再重要,再加上业余时间比较多,他们难免会贪玩,甚至有的学生放弃学业。此时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的必修课,会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只有合理利用时间,才会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
大二、大三阶段,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并规定实习考核学分,考核不合格,将没有学分,需要重修,才可以毕业。这样学生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同步提高,效果较好。
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积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他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等。但是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需求。
为此,首先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并招聘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宣讲,并针对有就业问题的学生,积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其次高校应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等,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高校还应该实施班主任制或者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为此学校可将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和退休人员等组成班主任或者导师,由他们对兴趣爱好相似、职业生涯规划有重合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并每学期找至少一名学生进行深度谈话,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帮助他们顺利找到工作。
四、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该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组织一系列有?P的活动,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是做好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教育,该阶段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他们对所学习专业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其次是做好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准备教育工作,尤其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的测试,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然后是做好大三学生的职业生涯定向教育工作,大三阶段学生对于自身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是要出国、考研、就业还是创业等,该阶段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对于打算就业的学生,教师就可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职业需求,考取各种证书,并联系相关的实习单位等。最后是做好大四学生的就业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等活动,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08-03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中,随着内涵与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度的增强,加强该学生群体的研究,对做好中外合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组精心准备,充分讨论,进行了此次调研与总结。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总体,对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并对部分抽样调查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的开设等,共32道题。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7%。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在本次调查中,在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问题方面,23.2%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30.8%的学生选择“好就业”,20.8%的学生选择“听别人说好”,15.2%的学生选择“估计还可以”;在你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1。
图1 大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调研分布图
在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方面,41.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体会”,36.2%学生选择“别人的评价”,13.6%的学生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8.8%的学生选择“免费的简单的测试;在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方面, 29.8%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2%的学生表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24.2%的学生表示“目标模糊”, 9.8%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在你了解自己学校本学院与其他学院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区别问题方面,36.0%的学生表示“了解”,39.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5.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
从这些数据看,相当大一部分大学对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
在调查中,对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个问题方面,16.2%的学生选择“了解”,38.4%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2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2.0%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2。
图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分布图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这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不少毕业生过度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很难进入职业稳定期。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调查中,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3。
图3 大学生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调研分布图
从调查数据看出,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有一点规划或者没有规划,这表明,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结合学生对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同时也表明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
(三)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途径的认识
调查中,在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的依据问题方面,有24.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25.2%的学生选择“特长”,30.2%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13.7%的学生选择“社会热门职业”,6.8%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的问题方面,52.4%的学生表示“愿意”,24.0%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17.4%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6.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问题方面,46.4%的学生选择“开设职业规划课程”,29.4%的学生选择“举办职业规划讲座”,14.8%的学生选择“学校网站开通职业规划测评系统”,9.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更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面,调研结果如图4。
图4 大学生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比例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这一问题上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在参加相关咨询活动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这对高校的教育教育安排和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最喜欢的咨询方式是面对面咨询,这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套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已严重不适应。
(四)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在职业指导的期望收获方面,学生选择依次是“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和“职业礼仪、形象指导 ”;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选择中,28.0%的学生选择“资金”, 16.0%的学生选择“政策”, 20.0%的学生选择“技术”,16.0%的学生选择“机遇”,14.0%的学生选择“创意”,6.0%的学生选择“其它”;在面临就业时的信心问题方面,28.0%的学生“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35.0%的学生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25.0%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12.0%的学生“一点信心都没有”;在出国的学习计划问题中,24.0%的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42.0%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14.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毕业找工作为目的,不是长远的规划;在自主创业的因素中,学生没有明显的倾向,这一方面反映当下自主创业的综合要较高,也体现了学生对创业的难度的情形认识;在就业的信心方面,大家普遍反映出较高的信心,这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较好,就业的压力并不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出国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出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出国的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五)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
调查中,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问题中,37.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8%的学生选择“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6.1%的学生选择“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26.9%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28.1%的学生认为“薪水高低”最重要,26.4%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13.6%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5.0%的学生选择“其他”;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单位的选择问题上,20.1%的学生选择了“国营企业”,30.6%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23.7%的学生选择了“外资(合资)企业”,17.7%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认为就业时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方面时,24.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22.7%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知名度”,34.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 15.7%的学生选择了“学历”,2.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表明,大部分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随意性较大,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快速流动的大环境有关;在就业岗位上,学生的兴趣爱好、薪水、发展空间三要素之间基本持平,反映学生对岗位要求的全面性;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政府机关稍高于外企、国企和私企,这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愿望,也看出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在就业的个人素质方面,普遍认为个人能力是最主要的,专业和学校紧随其后,体现当前企业招聘人才的特点。
三、调研结果得到的启示
(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涉猎。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性较高,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作为高校,应积极捕捉时展的需求信号,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努力打造学科团队,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借鉴成功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切实保障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多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 ,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应尽力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测试与分析,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确保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对学生建立认知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在帮助大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个性方案,实现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1.1以课堂为主战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内容与普通的知识传授不同,其实践性更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多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于此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刚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面临大学中的新环境新现象会有所不适,再加之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高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必然会有所影响[2]。另外,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在大学前多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而生活,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考上父母给设定的大学而努力,很少会自己去规划。如果在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提供实践机会的话,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1.2欠缺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大学生的专业与之后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细的来说,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完成不同的任务,在专业课上去的不同的成绩,才能最终达到自己职业方面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是全校统一辅导进行,并没有针对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如此一来便很难使专业不同的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加之辅导老师多不是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对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
1.3规划的辅导过程欠缺延续性当前,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在大一,让新生一踏入大学校园,便有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在此层面上,这样的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如它可以令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可以松懈的阶段,这反而是需要努力的新的开始。但是如若将课程仅仅设立在大学初是很难有成效的,大学生活总共四年,在这四年中,学生的认识、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因而对自己的规划和认识也应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一逐渐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提供相应的规划辅导,那么学生的规划执行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往往会有所欠缺。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分阶段执行和分内容执行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个性化的辅导内容,并将其贯彻到大学四年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能力。反观目前高校实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安排在入学初就是安排在毕业前,对学生中间的成长过程弃之不理,很难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1.4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长处和爱好,也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社会和职业生涯的信息。从职业生涯辅导专业词汇上来讲,就是欠缺生涯责任感。因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应当增强学生的这种责任感,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寻找就业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去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并能自觉有效地适应各种职业环境,与此同时,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降低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度。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题,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队伍中最直接最基层的群体,是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二人选。
2.1辅导员对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学生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去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就得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入手,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中。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为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来源主要是辅导员。可见,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辅导员就应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遗余力地辅导帮助学生,教会他们正确地做人、做事。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影响甚远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应当与学生简历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人性化的态度,专业化的能力,多样化的方法,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是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关心程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成功有效的规划下逐步走向成功。可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职业历程中应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满足感快乐感。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指导中应有意加强对学生有关生命紧迫感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领会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内容,要想职业规划教育取得成效,就应将这一内容有力地贯穿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相结合,并能有效将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和过程实施的灵活性结合。
2.2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对“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从事一种职业时,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内心体验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内职业生涯。由于个人个性不同,其所合适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因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化,即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这也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对自我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高低、价值观、个人需求目标、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验资历、受教育程度、心理负担能力、情商智商以及思维方式多方面的内容。
2.3明确规划各项因素,引导社会实践的积极开展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涵括了社会环境因素、职业方向及定位因素、职业行动评估等等方面。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因不同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社会环境、自身条件的改变,需要不断的调整其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评定。作为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反应,不断的调整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的最主要目标,是让其提高整体质素,从而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所以,辅导员在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间,可以积极的开展课余的活动,建立一个规划的平台,通过场景模拟,职业实习等等方式,实现规划目标。上述内容的进行与开展,不只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学生的生活有更积极的空间与成长的方向,同时也让其不断的了解所处的环境变化,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科学性的未来目标,增加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心理应对能力,对整体质素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让高校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职业中所运用的岗位技能所结合。另外,辅导员可以运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生产要素等等,对职业后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一直是整个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教育体制,就是为了让我们高校毕业学有所成,在各个行业中发光发热。所以,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十分眼严峻。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总遭遇困境;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职位表现出困惑,迷茫,缺乏清醒的职业定位。同时应聘者中少有真正满足招聘单位需求的人才。这反映出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到底是知识型的,还是实用型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为我们现今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迫在眉睫!
开展大学生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概念模糊,不清楚自己今后适合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如何利用。二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足,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考证。三是大学生各年级职业压力不同的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的职业意识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于专业了解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常常浪费精力;高年级的学生则一方面要完成规定的学业,另一方面还要奔波于就业的压力中。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且帮助他们对对未来生涯做好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近年来得到了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知识的学习上,要有广泛的学习目标,自愿主动的广泛涉猎各个类别的学科,力争提高全面素质,不要只注重几门课程的死记硬背,为分数所累;还要知道怎么学。应当先学什么, 后学什么, 着重学什么。
关于能力,最有代表性的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上能力在大学生日后的求职过程中也是贯穿始终,缺一不可,但是对于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慢慢提高。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原则与目标
1.指导原则
(1)协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弱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
(2)帮助大学生树立稳定的自我概念,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等个性特质,尽最大努力,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
2.目标
(1) 使学生加深对其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专业的学习活动是大学生最普通、最直接的生涯探索过程,选择一个适当专业,也是为未来的生涯决定了具体的方向。
(2) 协助学生自我了解,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估是一个人选择事业生涯的思索起点,由于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即踏人社会,参加工作,对于生涯的进一步认识及行动计划的订立,各项训练计划的参与和选择、决定职业等方面,都需要具体落实,充实大学生的工作知识和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以便使个人的生涯得以充分发展。
(3)协助学生步入工作世界。生涯安置是指透过一连串有计划的服务,协助学生顺利地步入工作世界。有计划的服务,包括就业资料的提供、履历表的准备、求职面试、求职过程的了解等。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策略
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于教育系统和学生本身都有要求,单凭一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在大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拥有正确的求职观念,养成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对于大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优势。随着科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进行也更加通畅,这也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以下策略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很有必要。
首先,着眼社会需求,有效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确保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 能够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第二, 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 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的机会, 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第三, 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第四, 在学生职业选择后, 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讲座、研讨、咨询等形式, 力争让每一位刚刚步入高校的学生都能非常清楚地了解自身特点, 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 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自己、对社会无疑都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实践活动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已过去15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是各高校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由于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的自我定位,大多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在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目前已有很多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加以开设,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1.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由于自我意识的不全面和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理性。从新浪网联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可看到,能全面进行自我了解的大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问题清楚的人只占18%。由于大学生面临不完善的就业制度、市场,导致过于自信的大学生对就业理想化,期望过高,追求与自己能力不符的岗位;而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则会消极地看待双向选择的工作,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看法很可能导致这部分大学生产生自怨、自责、自卑的心理,从而错误地看待就业过程中与自己不相符的现象,不能全面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无法承受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心理障碍。
2.高校方面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不够。虽然高校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咨询机构的建设不完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发展课程的开设较少,课程的开设多是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北森公司测评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具有大学学历的人群中,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出现方向性错误的人占50%,不愿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占40%。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学生自身和机会成本的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学期间,由于学校缺乏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致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的认识。
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此外,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多从国外引进而缺乏创新,导致实践工作效率和水平低下。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模糊,更无法进行科学规划,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长期性和动态性,学生的执行力就更不强。
二、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对策
1.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及制度化是高校确保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工作机制,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保证其机制的顺利进行,也可保证其有用性。
学校可以从新生入学起实施“目标管理”。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目标,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其自身管理的能力。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成立与之相应的科研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并实施实验,独立写出科研论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各院系建立校企合作,创建各种培训工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岗位进行实践。校方还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37-02
近年来,按照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部署,全国高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等课程,初步实施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但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和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系统,不能很好地完成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因此,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切入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意在帮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和行业就业形势,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主动规划的意识和积极性。但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
2.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老师大多都是学工系统一线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些教师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不强。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但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严重缺乏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缺少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大学生只是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但在大学生四年中没有执行既定的职业路径和实施计划,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路径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1.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吸引力。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需要拓展专业指导、职业能力培训等内容,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园艺园林学院从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入手,聘请优秀校友、企业高管为职业指导兼职讲师,组建了由学工队伍、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资深专业教师、企业高管以及优秀校友构成的教学团队,创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呈现,职业规划基础理论部分由校内老师担任,社会环境和职业认知由校外兼职讲师讲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2.构建贯穿大学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切入点和重要方式,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园艺园林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平台,在大学生中实施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地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同时开设了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全程性、动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尤其需要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我校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必修课,大学二至四年级开设《创业概论》、《择业概论》、《KAB创业教育》等公选课,共计96学时,6.0学分。大学生可根据个体发展需求和生涯发展的特点进行选修。学院则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开展不同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认识专业,掌握生涯规划测评工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学三年级开展创业教育、就业及考研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有侧重点地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四年级举办就业政策宣讲会、就业指导讲座、校园行业专场招聘会等,营造良好的求职环境,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着重对学生进行择业、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推进职业规划的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是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平台,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实习教学弱化的状况,增强实践环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联合开展专业竞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先后与普邦园林、棕榈园林、岭南园林等7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园艺园林行业奖助学金。并以奖学金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开展学科竞赛,构建专业实战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至此已成功举办了多届“普邦杯”、“茏腾杯”景观设计大赛等专业品牌活动,为大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了实战平台。同时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的活动,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缺乏完整、准确的了解。且高校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了解相对滞后,而企业精英对社会接触面广、信息灵通,开展职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奏效。学院通过举办“企业精英讲坛”、“优秀校友励志报告”和“就业应聘技巧”等系列讲座,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毕业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的目的之一是以奖优促学,协同培养,优先选拔优秀的园林行业人才。因此,建立合作关系的7家企业每年均到学校举行专场校园招聘会,提供工程施工、规划设计、绿化养护等多个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进行岗前实习,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职场和工作性质,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高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本文从全程化教育的视角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路径,希望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伟,姜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维立体化导向教育体系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6):259-263.
[2]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49-51.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5):40-43.
[4]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58-62.
[5]施运华,施戍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6):142-145.
[6]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61-66.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HEN Xiao-ling,YU Qian-hua,ZHOU Hou-gao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
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通知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就给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就业率的高低,更多地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强调通过教育引导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优势,提高就业质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起了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人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1.1 从学生层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己,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所区别。
1.2 从学校层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现有专业课程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学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是检验学生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大学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先进职业测评工具等硬件设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学校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增加就业优势,提高就业质量。
1.3 从国家层面,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减轻国家和个人家庭负担,对于推动社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与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紧密联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可以通过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因此,高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高、荣誉感、使命感,使其科学定顺利就业。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形成,大多都是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相联系。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关注,或将其视为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在授课环节,很多学生的兴趣度和学习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质量。笔者在调查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相关服务机构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完善中,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只停留在大学阶段,中小学阶段还是空白。大学生所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也十分有限,属于阶段性教育,缺乏连贯性。同时在教育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服务机构,造成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此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学生很少能得到专业职业指导机构的服务。
2.2 高校职业指导师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才极少。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四,其中大部分是辅导员兼职从事职业指导师,而这些指导者都非专业出身,基本上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致使不少大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职业咨询和指导,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尽早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
2.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不够实际,流于形式
翻看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材时,会发现教材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都是从西方引入,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加上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指导形式单一,流于说教,对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难以开展,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4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尽管很多高校在大一学期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大学生自身没有足够重视,只把它当作一门拿学分的公共基础课。虽然有些学生制定了职业规划,但过于理想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一旦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变得茫然无措。据相关资料统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现象普遍,比例高达45.6%。
3 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政策,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关政策,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引导,在进行高校质量评估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权重。此外,加大力度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促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更好地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
3.2 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较强,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师队伍。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大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①引进专业职业指导师,使之成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骨干力量;②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通过对辅导员的培训,使他们获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达到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指导能力,可以直接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监督;③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学校的职业指导师,由于企业人员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和辅导服务更接地气。
3.3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进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形成一套包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授课过程中应避免枯燥的理论灌输,可以结合案例,便于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此外,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互动和参观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原本乏味的课程鲜活生动起来。建议大一的时候就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个初步的了解。
4 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职业生涯规划才是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树立并强化职业规划意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竞争力。
5 小结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携手合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录贵,陈禄青.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困局及对策调整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4).
[2]车明华.以辅导员为指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3]王雅倩.专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4).
[4]丁晓雯,孙作青,钱施光.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指导意见[J].改革与开放,2010(18).
作为待就业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固然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的激烈就业市场竞争有关,但值得指出的是,高校包括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在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择业感到非常迷茫,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用人单位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岗位的任职要求不清楚,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评判不清晰,结果造成盲目投递简历,竞聘没有针对性,导致择业成功率低。许多大学生就业后缺乏职业规划,要么随遇而安,要么频繁跳槽。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曾与新浪网、北森测评公司联合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但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只占被访者的5%,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学生则表示不太满意。可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以前那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就业体制已成为历史,一个人一辈子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职业生涯已被易变性职业生涯所替代。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就业状况落差太大的形势下,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以确定他们未来的职业意向,顺利择业就业,走好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英国、日本等国也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零星进行,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还只是少数。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高等教育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就业之间成分割状态,造成了大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走向社会。缺乏基本的职业认识、职业向往和从业、创业激情,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他们面对择业就业,茫然不知所为,悲观、迷惘和无助成为普遍的心理体验。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及相关学业准备都有重要指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在大学阶段引导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定位,科学评估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最匹配的职业定位,避免在择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实践和培训,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缺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择业市场中,实现顺利就业。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当前的就业市场,需要的是有坚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了以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的人生管理,通过让每一名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明确其预期的就业目标,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模式的要求制订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人生目标,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为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部门或机构
专门的机构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高校应该以原有的就业指导机构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一般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职业设计理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组成。
2.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大学生的必选课程,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应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
3.以“全时段、全方位、全层次”的教育方式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辅导大一年级为启动阶段,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开展专业教育、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具体可通过入学教育、问卷调查、专场讲座等形式,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及以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前景等,从而让学生尽早制订学习计划,确定职业目标。大二年级为发展阶段,着重进行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一方面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同时使学生在沟通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有所提升。大三阶段为成熟阶段,着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除继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外,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和锻炼机会,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人才市场招聘、搜集求职信息、参加面试等。大四年级为完善阶段,重点进行择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就业形势指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法律知识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