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2 16:0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卫生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卫生医疗领域中得以重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医院都争相加入到卫生信息化的竞技团队中。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孤岛”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间卫生信息化“孤岛”。目前,卫生信息化工作大都基于医院为单位推行,在医院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医院之间却存在的严重的信息化“孤岛”问题,不同医院之间的诊断数据不能共享,极大地阻碍了患者医疗信息共享进程的推进,造成重复诊断问题,不仅仅浪费消费者时间与金钱,同样也浪费了卫生医疗资源。
(2)城市间卫生信息化“孤岛”。医疗卫生领域中,居民医疗信息统计与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城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对于分析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城市之间卫生信息化存在着“孤岛”现象,以至于影响居民健康信息全面化、快速化统计与分析。
2.卫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在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中,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是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由于,信息化部门在医院中处于辅助的角色,因此医院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产生卫生信息制度不够完善、卫生信息化规划缺失等问题。
1.转变建设重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大规模区域性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成为现实。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需逐步转变到区域性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以实现将相对独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县级新农合业务系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中心,以实现对区域内医院信息、居民健康信息的数据整合。
2.储备互联网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及数据分析人才,是互联网时代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卫生信息化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求信息化工作人员不仅仅对卫生业务及管理需求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要求对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有着全面、熟练的掌握,并对互联网信息化工作发展方向有较为独特的见解,以更好地把握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因此,对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而言,不仅仅要依靠专业公司的力量,同样还要发展自身的互联网信息化人才,以更好地支撑卫生信息化工作。目前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卫生单位,大部分还停留在局域网信息化工作阶段,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了解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方向,力争为卫生信息化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重视“互联网+”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卫生信息化工作中,要重视“互联网+”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渠道,提升医院形象。医院形象,对于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作用很大,因此提升医院形象成为医院行政人员重要的日常工作。微传播,已成为提升形象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渠道的积极作用,全面、积极地宣导医院的正能量,提升医院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15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72
2016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将“互联网+”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44%,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我国网民规模达7.1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8%,其中手机网民达6.38亿,占比89.6%。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性细化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
1 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未来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会计信息化工作将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2.1 普遍性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会计管理及会计教育三个方面,而会计理论方面还比较滞后,没有达到真正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现代会计工作仍然过多地依赖传统的手工账程序和基本的会计理论,依据信息化技术构建的会计账务处理体系尚未很好的发展与完善,按照“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现代的信息技术应当广泛应用在基础会计理论、账务处理程序、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教育等相关领域,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运作应用体系。
2.2 集成性
会计信息的集成性主要是依据虚拟数据的重新整合,将传统会计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基本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相应的整合和组织,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集成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技术集成效应;二是在企业内部达到基本的财务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和利用;三是企业与其相关经济利益者之间的信息网络资源。会计信息化集成性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数据的一致性。
2.3 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及时性,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数据的搜集和处理都应该是动态的和实时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不管是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内部数据或是外部数据,一旦有相关业务发生,财务部门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记录并存储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并及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实时性主要体现在财务数据一经进入相关信息处理系统,相关的财务信息技术处理模块及时会做出相应的数据计算、数据汇总及数据分析等相关操作,为财务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综合财务状况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同时财务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也方便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经济利益者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为其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标准和决策依据。
2.4 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模式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第二阶段,能够将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模式扩大到管理会计领域,实现现代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第三阶段,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基本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实现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技术信息化及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信息化。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1 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会计工作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财务工作处理程序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和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群体,随时都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盈利状况等相关的财务信息,以便为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依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展潮流和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信息化提高会计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传统的会计工作中,通过构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相对于手工会计,计算机的处理通常不会出现错计、漏计会计事项,并且在数据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计算错误,这就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会计软件的设计使得对账表、凭证的处理更加完善和规范,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3.3 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手工会计方式下,由于手工处理方式的客观限制和工作强度大,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程度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会计工作赋予的职责,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人员既有精力也有客观条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参与经济决策。这样除了能够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外,更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职能,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由事后管理逐渐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4 信息化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将会影响到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内部控制、审计等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促进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探索、研究,推动其发展;另外,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从而提高其业务素质。
4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多地习惯接受传统手工记账的模式;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前财务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充分,不能科学地将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片面存在重信息化发展,而忽略了信息化软件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4.2 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
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不得随意泄密。信息化技术下,企业大部分的财务数据都是借助网络渠道来传递的,关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对现代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性的一个挑战。
4.3 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开展账务处理的时间较短,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容易形成会计档案的内容不是很完整或人为因素破坏,尤其是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后,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并且进行双重备份,防止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有些财务数据将无法找回,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4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当前,我国企业既懂会计理论又熟练账务信息技术的人才比较短缺。虽然不少企业已经将会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账务处理程序,但是完全熟练运用财务会计的信息技术处理工作的人才及其缺乏,如何将会计的账务处理理论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推动会计工作信息化处理的根本保障和基础。
5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措施
5.1 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面促成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与发展。企业的领导层,尤其是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应该与时俱进,全力以赴支持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尽可能杜绝当前部分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的片面认识,盲目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因此应加强信息化时代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应用和实施做好铺垫和基础。
5.2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传递的。网络的安全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这就需要政府及企业同时做好网络安全的相应监管和制度措施。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维护网络安全的相应法律制度,及时有效地进行网络病毒的防范;另一方面,企业最好设置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意识和技术,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并且制定信息系统授权访问和身份认证制度,明确信息使用者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化的安全级别。
5.3 完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要政府及企业有一套配套的监管和协调制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做好宏观规划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和健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理论体系,具体是如何将财务会计的管理理论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二是建立安全、高效及快捷的信息技术环境;三是完善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相应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4 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注重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与提高,及时学习并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养,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有效管理水平和技能。
6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全面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将为管理部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进行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方卫东.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
[2] 刘雪晶,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3] 黄浩岚.用友T3与金蝶KIS财务、业务数据建仓技巧对比[J].财会月刊,2014,(10).
[4] 张华,艾文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1,(6).
在信息化投资领域,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互联网信息化投入达到了91.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6.7%,摆脱了2009年经济危机环境下的投资恐慌。2010年,互联网信息化投资将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推动新的投资。
2009年-2011年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投入规模
2010年,互联网信息化投资最重要的亮点在于云计算的建设,互联网各龙头企业均在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投入较大资源和精力。其中,盛大规划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打造盛大云平台,并针对云平台与同行业展开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建设。2010年,盛大与金山达成合作协议,金山网游在盛大平台上进行合作运营成为网游领域的最大新闻。新浪为了提升视频业务的服务能力,扩大其广告营收,也推出了云视频平台。目前,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应用已经涵盖业务运营、开发支持和对外合作等多种模式。云计算所带动的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解决方案服务采购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文章立足农村财政金融信息化实际,围绕“互联网+”背景展开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基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的兴起将极大地促进农村金融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有效地对农业发展进行引导和预测,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信息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已经提出并且开始实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中的资金大量向外流,本地的金融贫血,而过剩地丰富了其他部门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村大量个体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导致农村信贷真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空心;农村的金融服务较为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良性市场竞争,导致农村的金融体系十分脆弱,功能不健全。
二、“互联网+”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影响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不甚理想,和城镇地区金融服务发展具有差距,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信息化服务将极大丰富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信息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减少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中,大型企业常常有着较高的信息质量审核系统,并且信息的可信度也比较高,因此对于信息和风险的掌握比较容易。然而对于小型或者微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并不健全,各方面都存在欠缺,对信息的核实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并且准确性还不是很高,这种现象在金融体系中称为信息不对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资金流入与运转都通过网络进行记录,信息记录一旦生成便无法更改,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双方交易中的成本,使得金融企业变得更加透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金融资金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匹配,降低了运营的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二)良好地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业的互动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在于农村的建设,还有关乎农民之本的农业建设。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融合。相关的部门根据获得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管理以及为大众服务。通过建设农村金融体系数据,可以有效地将政府与市场进行结合,政府可以通过定向的委托以及招标采购等向农村企业或者个人外包某些公益信息服务,进一步为农村、乡镇的专门协会以及涉及农业的企业等提供便利,从而降低农村企业的成本,增加农业企业以及个体农户的积极性,更快更有效地将农村现代化与信息化结合,从而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村金融体系与“互联网+”的结合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的平台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设计出一些金融类产品使其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金融体系对于资金的合理安排。另外,“互联网+”也应用于一些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实现资金的对接,有效地与社会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除此之外,“互联网+”应用于农村金融管理系统中,极大地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全国一体的动态化管理,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的农村。
(一)农业生产中的数据应用
农业生产数据化实现了全国乃至国际农业数据的信息化与一体化,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它在农田当中的监测系统、地理信息、专家系统以及农具智能化的应用,使得农业的信息获取更加精准及时,为农业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能够及时掌握农业的发展的状况,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农业的发展进行治理与改善。
(二)气象信息中的数据应用
由于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关注气象是保证农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互联网+”应用在气象信息中,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天气的变化,及时地获取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等信息,而且还能有效地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土质、水资源以及动植物进行预测。对搜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其中的关联性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交易中的数据应用
农产品的交易经过“互联网+”进行标价出售或者终端消费,以此在满足消费者的前提下保证了农村金融的有效互动,数据化的实现高效地掌控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以及去向,使农产品的需求以及价格浮动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实现了农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良性对接。通过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以及监督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消费者对农产品信息的迅速获取,保证了产品的流通与农业的生产,为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互联网+”在农业金融体系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和农业生产以及产品销售进行的融合,保证农村的资金可以得到合理的调配,确保农民以及广大的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受益。“互联网+”的分析与应用通常是由企业进行管理,有效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建立全国性的农村数据平台是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必要环节,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高校自身建设也逐渐得到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的资产数量也就越来越多,这给高校资产管理增添了很大难度。为了能够满足该高校资产快速增长的需求,高校必须要构建一个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此来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解决高校资产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1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1.1 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
现如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但是一些高校的资产管理却迟迟未能实现信息化,或者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不仅影响了高校的资产管理效率,使资产无法发挥出最大价值,同时也极易导致资产的流失。另外,一些高校并未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投入太多的资金,也未购置比较先进的管理软件,设备的投入也非常少,这使得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甚至有些高校还在沿用传统人工记录的资产管理方式,来对各项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也难以保证真实性。这是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一直都处于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
1.2 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将学校发展重点放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对资产管理则相对较为忽视。再加之高校资产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有些高校规模很大,又分为不同的校区,要想实现资产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正常情况下,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这方面,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负责,但是因为高校相关管理体制并不健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因此常常出现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由此导致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损毁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缺少必要统筹规划
因为高校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因此也就未能对其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尤其是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规划,这就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较为常见,不但占用了高校的空间资源,也占用了高校的流动资金。现如今,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固定资产数量需求增加,如若一直盲目购置,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浪费。
2 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优势
高校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不仅能够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扩大资产管理范围,同时还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提升了资产管理效率。
再者,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高校借助校园网络,将资产管理相关信息传到网络上,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查询,了解设备购置情况,减少盲目购置行为。
另外,高校应用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方式,能够实现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因为高校在持续发展,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量也就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实时更新资产数据,以便为高校合理配置资产资源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高校各个部门之间也能够通过网络时常沟通联系,使资产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高校资产管理,高校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而该平台应该包含各种功能模块,比如仪器设备管理模块、网络系统维护模块等。每一个功能模块还应该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例如仪器设备管理模块需要划分为通用设备、电气设备等子模块;而网络系统维护模块则需要划分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等子模块。除了上述比较重要的模块外,设备采购管理模块也十分重要,该模块的建设应用,可以使高校资产采购与管理融为一体,包含了申请、审核、验收等各个环节,这对资产审批工作以及后期的管理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3.2 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容易。对此,高校应该抓住现有机遇,在此基础上,对资产管理负责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这些部门人员的互联网意识和信息化观念,以便能够尽快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高效的管理。
3.3 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高校资产管理信息数据要能够实现共享,相关人员只要需要填写用户信息以及密码就能够获取相关资源信息,方便易操作,也利于对资产进行更好的管理。另外,高校建设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必须与高校目前使用的资产管理体制有效融合起来,以便于实现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责任,将责任都落实到人,真正发挥信息化资产管理平台的功能。信息数据实现共享后,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资产使用信息,对资产作出进一步的调配,相关领导也能够作出统一战略部署。总之,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一定要着重考虑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并且保证信息平台与现有管理体制相符合,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3.4 不断更新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因为现今各大高校建设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都具有阶段性,即只能够满足某一阶段的需求,待到高校资产管理提高要求时,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如果不能立即作出调整,会引发很多新问题,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软件系统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各个应用程序要随时能够进行优化,以此确保无论在哪一个时段,信息管理系统都能够满足高校资产管理需求,资产管理质量以及效率都不会受到影响。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资产管理质量与效率,保证高校资产不会损毁或者是流失,以此来实现资产的合理购置以及高效利用。为了保证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始终都保持着先进性,系统平台软件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做好协调监督工作,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宇锋,蓝伟斌,黎国华.地方高校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4(3).
[2]胡健,陆建刚,顾义军.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3).
[3]陈彦彤.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