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规则范文

家政服务规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16:02: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家政服务规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家政服务规则

篇1

关键词: 财务规则;政府采购;资产管理

近年来,高校的管理体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也逐步增加,特别是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后,高校的财务管理更是面临较大的变化。目前,财政部也公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新规则已经开始实施,对财务监督等内容更加重视,高校的财务管理更需要提升到多方监管、共同监管的高度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资产是国家投资积累起来的,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经济活动和自主办学的放开,高校的资产逐步增加,高校也大多都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上还是滞后形势的变化,在管理意识、手段和方式上都有一些缺陷,需要加强管理。

一、新规则下高校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意义

政府采购资产是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为了开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而在财政部、其他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法程序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校作为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采购必须实行政府采购。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都明确提出在高校推行政府采购资产的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并加强资产管理是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物资的合理配置

高校的物资品种繁多,不同的院系都需要不同的物资,物资的使用也没有效率。长期以来,很多的高校在物资采购上还仍然是追求全面,追求公平,因此不同的部门都有多种重复的设备,例如电脑、打印机等重复度非常高,部分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严重分散的资金使用造成了各个单位难以购置高精尖的设备,大型设备无法投入使用。这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而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财务预算,以学校统一招标,减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采购,采购一些合适的设备,有利于缓解资源的浪费和部分设备的短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提升物资质量,促进课题项目验收

政府采购一般都是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招标采购可以利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产的价格,同时又有更加严格的合同条款和验收方式等制约供货商,在服务质量上也有所保证,这样就可以真正达到价优、质优的目的,实现提升采购的质量,从而利于学校的教学活动等。当前的高校有众多的课题、项目等,课题的经费也占比较大,课题和项目对经费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而言预算中仪器采购是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获得的也是验收通过的重要考量标准,这是仪器购置规范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校中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是有利于项目课题的验收。

(三)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减少权钱交易

政府采购一般是采购公开化,招标也公开,谈判也是竞争性较大,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模式可以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政府采购上,高校首先要科学编制采购预算,从源头上防止不合理采购、盲目采购行为,对学校投入也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这有利于扭转学校重分配管理轻管理监督的体制,加强资产的管理和集约理财,资金的使用面可以更加广泛,缓解资金支出的矛盾。同时,在以往的分散采购模式下,各种不正当的竞争就会对高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开采购和招标时可以将采购者和供货商分离,购买者和付款方分离,提升采购的透明度,避免腐败行为,促进高校的廉政建设,增强学校教职工对采购人员的信任度。

二、高校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其在资产管理和配置上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问题仍然较为明显。

(一)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联系不够紧密,二者相互脱节

很多的高校目前还是存在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政府采购还是不能够和资产管理有效衔接。部分高校重采购轻管理,政府采购仅仅是一个采购方式,并不是将其当成资产管理的入口进行管理,没有认真审核申请采购的预算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是否根据现有的资产进行核实,是否存在重复购置。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挪用的现象明显。很多的高校由于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在教育事业支出上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没有计提折旧。高校对资产的管理上较为忽视,对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有偿使用的观念,很多的设备只有一些小部门自管自用,部分设备还移作他用,公物私用也存在,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够。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资产保值增值率低,资产配置失衡

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局限于资金的管理,在实务上的管理没有预算管理的意识,审计监督不到位,对一些投资项目都没有进行事前的审查,事后也没有绩效的评估,资产的配置缺乏有效的约束。很多的高校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找项目、要资金上,轻视对现有资产的管理和考核,资产使用部门的负责人绩效也和资产管理关联度不大,对资产的购置也主要集中于当前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使用,忽视了资产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不同的部门配置不合理,供需失衡,各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不同,造成其占有和使用的资产不相协调,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差别较大,部分资产闲置,一些单位却无法及时配置资产,影响了工作。

三、新规则下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措施

新规则在很多的方面和旧规则有差异,新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规则的适用范围,强化了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规范了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同时它对事业单位的结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也进行了完善。从其变化可以发现,新规则下更需要加强规范高校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

(一)强化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保证采购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规则对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要贯穿其预算编制和执行,并作为其政府采购活动等的前提和依据。新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对高校而言,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是政府采购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高校要做好资产管理就首先要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的计划论证,细化其预算的编制。高校在执行政府采购的时候,需要在预算编制、资金支出、采购计划等进行改革,由专业人员编制更加详细的需求和收支计划,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采购,做到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采购计划,建立起高效的防控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保证采购的有效性。

新准则对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高标准。首先,坚持要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将单位取得的各项收支都完整体现在部门预算中。其次,要科学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前要对产品的性能、价格、品牌等进行前期调查,对贵重物品的适用性、技术人员配备等进行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定价。再次,要细化采购的项目,采购预算要有二级、三级细项,加强部门的审核工作,真正做到没有纳入预算的不进行采购,提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匹配度。

(二)完善资产管理,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联系,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新规则完善了资产的分类,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修改,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价标准,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理也进行了规范管理,高校需要更加科学精细化地管理资产。高校要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结合,政府采购对资产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采购是资产管理的第一步,采购好了资产才能够做到清晰管理,高校要力求达到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相互补充。高校内部要建立起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资金安排的物化率,提升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对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坚决不采购,建立起有序的资产流动机制,合理处置存量资产,保证使用率最高,优先内部调配,保证资产的配置效率最高。高校内部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学校的设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资产的合理、高效利用,并利于加强管理。

(三)加强财务监督,提升人员素质,优化资金管理和采购监督

新规则对财务监督重视程度很高,在第十一章专门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对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监督的机制和内外监督制度进行了规定,高校的资产采购、管理、资金管理都是需要相应的财务监督。高校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新型的资产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这样才能够实现新规则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实现对高校采购和资产管理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保证对事业单位各个时点的无缝隙监督,将财务活动全部纳入监督。在采购前高校需要将采购信息和现有的资产信息进行核对,保证采购的合理和严肃,实现事前的监督。高校要同时做好和外部专业采购机构的沟通,并及时将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汇报至上层监督机构,明确相应的监督制度,依法公开相关的财务信息,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

高校的资金管理也是本次新规则的关注点,新规则界定了结转和结余的概念,完善了资金的管理。在采购上,高校也需要做到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减少腐败现象。对此,高校还需要内部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结合,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升其监督的效果,以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相互穿行,提升监督的效率。同时,高校还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提升人员的素质,提升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感,从而加强其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减少不必要的失职,保证资金的安全。

事业单位新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等财务活动有新的规定,需要事业单位进行研究并执行。本文以高校为探讨对象,结合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内容,探讨在新规则下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等内容,希望能够对高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岫辉 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

篇2

为充分展示灵武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成果,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政策扶持以来带给家政企业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灵武市服务业创业街的建设,孵化一批家政服务企业创业,吸纳更多的下岗、待业和农村务工人员从事家政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家政服务需求,结合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灵武市服务业创业街现状,以“政府引导,协会投资,会员参与,群众受益”的运营机制,推动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经相关部门协商决定在2019年8月6日举办2019年灵武市第二届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以此宣传灵武市家政服务品牌,促进家庭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家庭服务技能大赛,展示灵武市家庭服务行业形象,推动家政服务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家政、认识家政、关心家政、参与家政、选择家政,扩大家政消费需求。按照“协会组织,企业参与,岗位练兵,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导家政服务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成才,提高服务技能,在全市家庭服务业中掀起学习提升家政技能的。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灵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灵武市总工会

灵武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灵武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

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

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

协办单位:

灵武市星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二)技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

主任:杨志军

副主任:王新民

成员:王丽红、武丽萍、毕丽娟、杨楠、张建峰、杨婷、

王万霞、王丽、贺静、李燕、蔡生保、毛青青、马玲

(四)竞赛考评专家组成人员,由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确定有关专家组成。

三、竞赛项目

包括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竞赛内容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四级(中级)命题,技能操作根据家政服务人员必备操作技能比赛。竞赛在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具体指导下进行。

四、活动主题和活动口号

(一)活动主题:开展家政服务技能竞赛,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推动家庭服务进社区,满足市民家庭服务需求。

(二)活动口号:

1、您的家务

我的事业。

2、让家政服务成为灵州工匠新名片。

3、转变就业观念

选择家庭服务行业。

4、让专心专业的家政服务业走进千家万户。

5、家政服务是您最好的家庭助手。

6、激昂青春创业灵武。

7、展现家政风采

争创行业标兵。

8、赛出水平

比出风格

超越自我。

五、比赛安排与步骤

(一)宣传报名阶段(6月15--7月5)。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商务局、市妇联、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参赛通知,广泛动员,组织选拔,推荐企业和个人参赛报名。

(二)培训提高阶段(7月6日--7月20)。选手由报名企业集中组织封闭式强化训练,灵武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巡回督导。

(三)组织比赛内容

时间:2019年8月

地点:灵武市服务业创业街

内容:此次技能大赛共设三个比赛项目,分别为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同时设立手工制作观赏赛区。

六、参赛对象

1.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一线员工,年龄在18-55周岁,身心健康,有1年以上从业经验,表现良好,无投诉和违规记录。

2.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诚信服务、善于沟通,勤奋好学、钻研业务,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及家庭服务专业知识。

4.比赛以企业名义报名,每个企业每个项目由不超过五名选手组成团队参加比赛,不接受个人报名,报名企业必须在工商或相关主管部门注册一年以上,市场信誉良好,诚信度高,无违法违规记录。

七、报名方式

1、参赛人员按要求填好报名表,由所在家政企业盖章后统一送交至大赛组委会。

2、报名时间从2019年6月25日起至2019年7月20日止。

3、报名地点为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灵武市花雨湖滨商业街东侧)。

4、联系人:于丽 联系电话:0951-4716860

(二)培训预赛阶段:2019年7月20日-2019年7月30日

1、由参赛企业自行组织参赛人员参加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

2、参赛企业组织经过培训过的参赛人员进行预赛,成绩优异选手进入决赛。

3、确定进入决赛选手并将参赛选手成绩等相关资料报送大赛

组委会。

(三)决赛阶段:2019年8月6日

1、决赛地点:灵武市服务业创业街

2、实际操作:赛前10分钟由选手抽取比赛序号,按组次进行实际操作比赛,每组完成时限为15分钟。

八、竞赛规则

1、竞赛分预赛、决赛两个阶段。预赛按照大赛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比赛,前15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按照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操作评分标准评定选手成绩,比赛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分值比例为3:7,两项成绩之和为最终成绩。

2、比赛分为家政服务员组、育婴员组、养老护理员组。

3、比赛顺序严格按照选手抽取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调换。

4、每个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竟赛。

5、上届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不得参加同一工种比赛。

九、奖项设置

1、金牌家政服务员、金牌育婴员、金牌养老护理员,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2、家政服务员能手、育婴员能手、养老护理员能手各两名,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3、优秀家政服务员员、优秀育婴员、优秀养老护理员,各三名,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4、优秀组织奖二名,颁发奖牌。

本次赛事获奖名单,将在相关网络媒体上予以公示。

十、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大赛活动是家政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家政服务行业整体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家政企业要高度重视、科学筹划、精心安排,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落实到位,确保大赛取得成效。

(二)加强动员,比学技能。灵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要召开动员大会,深入宣传政策规则,讲清大赛的目的意义,鼓励会员踊跃参赛,接受历练,增强素质。要通过网络平台、电子屏、墙报、标语等多种手段宣扬大赛活动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价值取向,营造学知识、比技能、促提升氛围。

(三)刻苦训练,争创佳绩。各家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统筹安排时间任务,积极采取岗位练兵、脱岗培训、以老带新、模拟竞赛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大练兵活动,努力促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大幅提升,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十一、其他规定

1、各参赛选手务于2019年8月6日8:00时准时到达赛场,迟到10分钟以上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会场内全体人员要遵守纪律,讲究文明礼貌,不许大声喧哗,应听从大赛工作人员指挥,以保证本届大赛圆满成功。

3、参赛选手应统一着装,仪表大方,并严格按大赛项目内容认真完成规定程序。参赛人员不得将手机带入赛场,违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4、与评判无关人员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进入评判场地规定的范围,不准干扰裁判员的评分工作。

5、选手参赛中,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相互暗示或提示,如遇有作弊现象,将按照违规弃权处理。

6、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和参赛费。

篇3

一、在线调查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114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03人,18-25周岁9人,占7%,26-35周岁57人,占50%,36-45周岁29人,占25%,46-55周岁19人,占16%。婚姻状况:18人未婚,94人已婚。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占2%,高中20人,占17%,大专24人,占21%,本科及以上67人,占58%。居住方式:独居3人,占2%,夫妻二人11人,占9%,夫妻加孩子32人,占28%,夫妻加孩子加老人46人,占40%,夫妻加老人5人,占4%,其他方式17人,占14%。家庭月收入情况:2000元以下4人,占3%,2000-4000元55人,占48%,4000-6000元15人,占13%,6000-8000元22人,占19%,8000元以上18人,占15%。

被调查人员中,34%较需要家政服务,35%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没有请家政员的原因,57%选择自己及家人有时间做,1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

家政服务项目方面,被调查人员中,56%选择家庭保洁,13%选择烹饪,9%选择照看孩子,7%选择照顾老人,其它15%。对于家庭保洁频率,52%需要每周一次,12%需要每两天一次,3%需要每天一次。对于烹饪服务频率,30%需要每天,11%需要不定期。对于照顾家中病人,41%选择需要专业护理,29%需要基本照料。对于家中有学龄期孩子的家庭,28%需要接送孩子上学,21%日常家务,21%课业辅导。

家政员类型方面,被调查人员中71%选择钟点工,25%选择白天来,不住家,3%选择住家型。家政员的年龄段:51%选择36-45周岁的,42%选择46-55周岁的。家政员的性别:86%选择女性,14%选择男女不限。家政员的籍贯:52%要求市内,46%无所谓。

在招聘家政员方面,64%选择熟人介绍,32%选择家政公司。而在选择家政公司的时候,46%考虑的是口碑。

被调查人员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务上花费500元以下,41%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调查显示居民对家政服务等级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保姆等初级项目外,对月嫂、养老护理、病老陪护、课业辅导等中高级服务项目需求量逐步增大。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 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一方面居民对家政服务专业技能需求越来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务上花的钱却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 市场需求大,服务网络少。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说明我区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庞大的,64%的人选择熟人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表明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导致供需无方,接触难,在短期之内熟人介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务业的长期发展。

4. 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新北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如月嫂服务,收费价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 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各级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引进、促进、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健康发展的责任,组织动员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自主创业。2014年,我区已成功引进江苏省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并大力学习和借鉴山东济南阳光大姐、浙江杭州西丽巾帼家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行业树立标杆,带动全区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 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拥有专业的家政服务队伍是创建品牌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新北区妇联联合好苏嫂家政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定期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将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篇4

【关键词】家政服务 供求 行业发展

一、家政服务的潜在供求分析

从当前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类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家庭成员工作繁忙,无暇打理家务活,需要请钟点工打扫家庭卫生,这部分家政服务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最大;二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无力承担老人的日常照料,需要聘请专业看护、保姆负责照料老人生活;三是家长对孩子的抚育投入越来越大,需要聘请月嫂、家庭教师给予孩子专业化的护理和教学辅导;四是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条件优越的家庭对家政服务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诸如健康咨询、家庭理财师、家庭营养师、家庭园艺等高层次服务项目的需求日益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务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但是,家政从业人员供给却出现较大缺口,导致家政服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家政服务行业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偏低,工作时间长,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大部分就业者不会选择在这一行业就业;二是家政从业人员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人员为年龄超过40岁的家庭妇女,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道德素质偏低、技能水平较差,只能从事传统的、低层次的家政服务项目;三是家政企业存在着招工难、员工稳定性差、专业培训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极易发生家政从业人员流失现象。同时,家政企业不重视高层次服务内容的开发,固守于传统的家庭清理打扫、装修搬运、家电维修、月嫂、保姆等项目,难以满足高端家政服务职业的市场需求。

二、经典案例解析

一站式高端家政服务企业――广州家事无忧

广州家事无忧家庭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家事无忧)为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是一家提供专业高端家政服务的供应商,旨在方便用户生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虚拟家政服务变成有形套餐商品提供给用户线上线下预定,每一个订单输出服务都是标准化,以保证高端服务的品质。

在管理方面就是采用了员工化,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持证、统一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合同签约,让每一位家政服务人员直接享有底薪保障与合理的晋升机制,有效维护人员稳定性,防止优秀家政服务人员的人力流失;同时家政服务人员受到工作规章约束后,有利于提高家政服务的服务水平,让服务更高质,消费者更满意。

在运营方面就是采用了系统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制,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使信息得到有效的集成,使得数据、订单的流转更为高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客户、员工、服务过程、消耗、财务、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寻找潜在的客户,有效地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家政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方面就是采用了细分化,根据家政服务行业社会需求变化,对行业进行重新的定位,细分市场,细化标准,与时俱进地制定服务标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把家政行业服务内容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尚未出生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年龄段都将成为家政行业的服务对象,让家政服务成为消费的新热潮。

在培训方面就是采用了定期化,引进国际先进培训体系,定期为每一位家政人员进行专业在岗培训,丰富的员工教育活动,不断完善持续提升服务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使得每一位家政人员都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服务技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极度好评,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三、家政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管理

为推动家政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地方政府应当将家政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纳入到各级管理机构的规范管理范围中,借此来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管理。地方政府应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宏观管理,并要求有关部门肩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对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建立专门的家政服务业监管委员会,并下设日常工作机构,对本地区全部的家政服务公司进行监管。监管委员会在开展工作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依据,并满足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对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成功的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和标准,并建立家政服务人员信誉档案,认真受理客户的投诉,及时解决问题。此外,监管委员会可采取抽查、走访、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家政公司的管理力度,借此来督促他们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应对家政公司及其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

(二)规范家政企业组织运作

家政企业的组织运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发展,为此应当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可实行单一的员工制管理,以此来逐步取代现有的中介制,同时,将中介型的家政企业改造成以员工制管理的公司制企业,并在员工制管理的家政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并健全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采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即人员培训、推荐就业和员工管理一体化,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直接的劳务关系转变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但提高了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协商地位,而且使原本并不稳定的雇佣关系变为相对稳定的正式劳动关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可以留住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家政服务人员,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家政服务供需网络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家政服务供需网络,该网络针对的主要群体为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可由家政服务业监管委员会设立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包含求职者、从业者、用户及家政服务机构在内的电子档案系统,将这些人员的基本信息全部收入到系统当中,如基本情况、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有无家政服务工作经验、个人信誉如何、受到过的奖励和处罚情况等等。同时,系统中还应收录家政业的各类新闻、动态及监管情况,并以互联网为依托,随时将这部分信息在网络上公开,以便社会各界进行及时了解和监督,以此来促进家政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家政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家政服务内容

从国内家政服务市场的总体情况上看,家政服务多以初级为主,随着人们对家政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给中高级家政服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为此,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家政服务内容进行拓展,为家政服务产业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家政服务公司可将目标放在新服务领域的开拓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家政服务范围进行扩大,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区域、跨省市,乃至跨国家的家政服务业务。此外,应对家政服务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家政服务公司可结合用户对服务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这有助于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五)提高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满足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并促进该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应当不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大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借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随着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家政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与家政服务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规定内容为依据,由此能够使更多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资格证书。再次,应做好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家政归属于服务行业的范畴,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家政公司应将对从业人员的岗前教育、岗中管理和岗后考核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帮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该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四、结论

总而言之,家政服务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在需求。为此,各地方要重视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加强家政服务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家政服务供需网络,有效应对当前家政服务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同时,家政服务行业还要根据市场对家政服务的新需求,不断拓展家政服务项目,提高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瑞辉.我国家政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中青家政”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陈钦,夏云建,黄泽峰.基于SWOT分析我国家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以长乐市家政服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6-77.

[3]贺景霖.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4(1):69-71.

篇5

〔关键词〕 家政工人;食宿费用;最低工资;分配正义

〔中图分类号〕DF4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2-0069-06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资助项目“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障研究”(20100471134)

〔作者简介〕胡大武,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重庆 400031。

家政工作(特别是住家工的工作)是模糊的、可变的,难以准确描述和量化。〔1〕其中,食宿和工作时间难以界定是住家家政工人报酬很难测算的最主要因素。〔2〕但是,无论对家政服务员还是雇主,工资报酬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食宿等支出与工资报酬相关规则,以规范家政服务关系。

一、食宿费用义务分配:他山之石

对于住家家政服务员来说,食物、住所和衣物常常是工作的补偿。住宿、食物、衣物等被纳入主人开支计算,直接或间接成为报酬的一部分。住宿直接或间接构成家政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是家政服务领域的逻辑。不过,在现代劳动法照耀或者应该照耀家政工人的视野下,食宿责任分配与食宿性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就一般产业工人而言,食宿常常并不被视为工作条件。但是,对于家政工人,特别是住家家政工人而言,居住空间是生活的必然逻辑;而食物是否供给则要复杂得多。显然,对于食宿性质的认定直接影响到家政工人的工资水平。从目前世界各地立法看,有三种立法选择模式:

(一)劳动条件理念下雇主责任:禁止从工资中扣除

禁止扣除食宿费用的立法例以菲律宾、新加坡、巴西、菲律宾和津巴布韦等国家为代表。在该模式立法下,食宿被视同为家政工人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对住家家政工人而言,食宿往往成为劳动之首要条件。因此,提供食宿逻辑成为雇主责任的一部分。在菲律宾,《劳动法典》第144条规定,最低工资不包括家政工人的食宿和医疗护理费用在内。《菲律宾民法典》第1689条以及第1690条也做了类似的规定。〔3〕巴西早于1972年便将一般产业工人所获得的基本保障扩展到了家庭工人群体,并于2006年修改相关法律禁止从薪金中扣除以食宿为形式的实物成本〔4〕和禁止雇主在提供了食物、住宿和卫生用品后扣减工资。〔5〕津巴布韦有关家政工人食宿的原则是家政工人必须接受在其他国家被当作是报酬并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免费食宿或补贴。1992年《家政工人法令》第6条规定:家政工人有权获得免费住宿,免费往返交通费用,免费照明,免费做饭的燃料,免费的常用水或者规定的最低津贴。

在我国,目前诸多地方家政服务合同范本均要求雇主家庭要保证家政工人的食宿。例如,《吉林家政服务合同(员工管理全日制类)》、《广州家政服务合同》均将“保证其食宿”作为雇主家庭的义务,认为食宿为雇主应该提供的工作条件,住家家政工人不应为此买单。例如,《北京市家政服务合同》第5条之(3)明确规定:甲方应安排乙方员工每月4天的休息时间和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保证其食宿,遇国家法定假日不能合理安排乙方员工休息时,要给予日平均工资两倍的加班补助。

①新加坡并没有将食物供给纳入雇主的免费义务之中,这表明新加坡立法并不认为食物为家政工作条件。

在新加坡,有关家政服务住所条件的相关规定更为严格,特别是对确保住所的健康安全做了明确的规定。法律要求凡是为其所雇佣的工人提供住处,或者为签订合同的其他人所雇佣的工人提供住处的雇主,应当为这些工人及其家属提供足够的和适当的住处、充足的卫生的用水,以及足够的和适当的卫生设备。①〔6〕可见,新加坡的规定将住宿作为雇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应该提供给劳动者雇员的必要劳动条件。

将食宿供给视同为家政工人的工作条件或许用以诠释住家型家政工人具有合理性。毕竟,对于那些需要照护的常年卧床不起的老、弱、病、残的人以及处于育婴初期的婴儿而言,随时的伺服是必然要求。此种情形下,将食宿定性为家政工作的条件显然具有合理性。然而,要求食宿条件可能并不是出于接受家政服务的雇主或其家庭的需要,对于那些移民而言,获得食宿是她们能在陌生之地生存的最好保障。显然,将该类工人所需要的食宿确定为工作条件并不具有合理性。此外,对于非住家家政工人而言,食宿的缺少并不影响家政服务义务的履行。可见,立法绝对地禁止雇主扣除食宿实不可取。

(二)非劳动条件理念下的家政工人责任:食宿费用扣除许可

当将食宿视为非工作条件的时候,雇主为家政工人提供的食宿逻辑上成为家政工人报酬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意味着家政工人承担食宿支付义务。该模式以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美国伊州为代表。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其政策立法反映出了食宿并非工作条件的逻辑假设,家政工人应该自行安排食宿,并承担该笔费用开支。如果住在雇主家,相当于雇主代替其承担了该笔费用。因此,雇主从家政工人工资中扣除住宿费用理所当然。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121条规定:“提供劳务者享有的食宿待遇也应当折合成相应的款项计入工资。”在西班牙,不住在雇主家的家政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是4欧元到8欧元之间。住家家政雇员每月工资为360到540欧元。移民家政工人, 每月是600至720欧元。因为食宿被视为实物工资,每月工资可能因此减少45%。〔7〕荷兰法律规定,如果家政工人与雇主同住,雇主可能要求家政工人支付这些费用,他可以从家政工人的工资中扣除。不过,法律规定食宿费用不得高于实际价值。雇主不可以通过扣除高额工资的方式来虐待家政工人。〔8〕现行的《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家庭雇主可以豁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加班补偿规定和禁止童工规定。〔9〕这似乎表明了美国当前联邦立法在保护家政工人方面的保守态度。美国联邦的这一规定,事实上也对各州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伊州法律规定:雇主如果能够证明提供住宿是给工作者的补贴,就可以扣除该费用。〔10〕雇主不得强迫工作者接受以住宿替代工资,除非家政工人同意。〔11〕雇主的扣除不得比实际提供给工作者的更多。〔12〕雇主不得扣除任何违背健康或安全的住房费用〔13〕。

将食宿供给不视同为家政工人的工作条件可以诠释非住家型家政工人和那种基于节省成本主动要求居住在雇主家的家政工人的食宿扣除规则的合理性。然而,对于那些需要获得随时伺服的需求者而言,则显失公正。恰如西班牙皇家法令第7条(1)所规定的那样:一旦一天的工作日结束,家政工人没有义务呆在雇主家中。〔14〕对于需要随时伺服之人而言,将食宿定性为工作条件则是客观事实的必然。

(三)折中――扣除限制

为了确保食宿等费用被合理地纳入工资范畴,防止雇主对家政工人工资报酬权的侵害,许多国家既不绝对禁止雇主扣除食宿等费用,也不放任雇主自由扣减,而采取了折中办法,对扣减食宿等进行限制。有关食宿等限制立法可以分为两类:

(1)区分家政服务员的不同情形。(A)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尼泊尔,对全日制家政工人来说,她们每天24小时和每周7天整年与雇主呆在一起,雇主应为她们提供安全和单独的住宿以及数量充足的卫生食品。不得从其报酬中扣除此类费用。对非全日制工人来说,住宿和食物费用的负担应取决于雇主的同意,而且不具有强制性。〔15〕(B)区分住家型与非住家型。法国对住家和非住家家政工人进行了区分。只有住家家政工人才许可扣除食宿。但与尼泊尔不同的是,法国对扣除比例也做了限制。该国全国性集体协议规定家政服务合同必须明确是否需要雇员住宿。如果要住宿,雇主必须向家政工人支付相当于实际工作时间的同一时间段内不少于工资的1/6的报酬,夜间叫护理者要支付薪水。〔16〕

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家政工人的区分实际上与住家型和非住家型的区分具有内在一致性。住家型家政工人通常属于全日制工人,而非住家型家政工人则更可能是非全日制。不过,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必然逻辑将导致食宿性质认定上的冲突。事实上,食宿性质本不应因家政工人是否住家或者是否全日制而有所不同。按照尼泊尔的规定,对住家型家政工人而言,食宿的性质为工作条件。而对于非住家型家政工人而言,食宿性质则不具工作条件性质。

①不过,该扣减不适于每周工作时间不到24小时的家政工人。labour.gov.za=2011-5-4。

(2)设定扣除食宿等总量。设定扣除食宿总量的限制存在两种情形。(A)扣除数额限制。总额扣除限制在加拿大被普遍采用。例如,在加拿大卑诗省,《就业标准法》第14条规定,雇主每个月收取的食宿费用不得超过325加元。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劳委会职训局规定外劳住宿费以4千元新台币为上限。〔17〕(B)设定扣除食宿比例。比例限制具有灵活性。限制食宿最高扣除比例的立法模式可以防止家政雇主无限制地扣减家政工人食宿费用,有效防止家政工人报酬权被侵害。例如,如果一个雇主家庭具有足够多的大型房间,并且经常没有人住,若许可家政雇主不受限制地提供居住空间,并从家政工人的工资中扣除,这使雇主达到了间接强制出租的目的。规定食宿构成工资报酬的比例有直接规定和间接规定两种。(a)直接规定食宿构成工资报酬的固定比例。例如墨西哥的法律规定:当由雇主提供食物和住宿时,被算作为工资的50%。〔18〕墨西哥将家政食宿费用确定为工资报酬的固定比例,尽管有利于实务操作,但未考虑最低工资制度对于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保护的作用,明显缺乏灵活性。在西班牙,传统趋势是把食宿视同为家政工人自身的开支,雇主不过是为其提供食宿服务而已。一般情况下,家政工人要支付食宿费用,数目不受法定最高限额约束,并且雇主可以直接从家政工人的收入中扣除。但是,西班牙1985年第1424号皇家法令第5条规定改变了传统的习惯,规定家政工人45%的工资可以抵扣为食宿费用。在南非,仅仅某些费用可以从家政工人的工资中扣除。按照《就业条件基本法:家政服务业》(Sectoral Determination 7)适用于所有的家政工人(包括独立承包人和那些被机构雇佣的人)。该法扣减的条件包括:雇主不得要求家政工人承担培训、设备或工具、工作服、食物、罚款等费用。雇主可以扣减不超过整个工资10%的住宿、借款和预支款费用。① (b)间接规定。一些国家从确保家政工人最低工资报酬权出发,规定了食宿扣减后家政工人的工资报酬占服务期间工资总额的比例,间接地许可雇主扣除家政工人食宿费用的比例。但是如何确定扣除的上限比例,各个国家差异非常大。坦桑尼亚2010年《工资规定和雇佣法令》规定:同雇主住在一起并获得食物等的家政工人至少应该获得他们提供服务期间68%的工资。这表明雇主扣减家政工人工资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其服务期间工资总额的32%。同时,坦桑尼亚法律制定了家政工人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家政工人被扣减食宿费用后的68%的工资仍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葡萄牙区分家政工人工资差异,特别强调对获得最低月工资家政工人的保护。该国法律规定,实物支付的限制取决于工人所得的工资是否是最低月工资或者较高的工资。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雇主提供所有的食物,食物支付的价值按照当地实际的价格计算,但不得超过总报酬的35%;如果只是提供一顿主餐,比率是15%;如果提供住宿,比率是12%;在第二种情况下,实物支付不能超过现金支付的部分,除非集体协议另有约定。〔19〕可见,葡萄牙并未将食宿扣除于最低工资之外,而是对那些工资水平仅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家政工人规定了扣减的限制。若将食物和住宿总计,则不得超过总报酬的47%。也就是说,按照葡萄牙法律,家政工人食宿差不多可能达到工资报酬的一半。

二、食宿责任的分配正义要求:程序公平与实质公平

2011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第100届年会高票通过的《家政工人保护公约》第12条之2款规定:“国家法律或法规、集体协议或仲裁判决书可以就将家庭工人报酬的有限比例以实物补贴的形式予以支付作出规定,其条件不会低于普遍适用于其他工人类别的条件,但要确保此类补贴得到工人的同意并与个人用途相适宜且有益于工人,以及赋予实物补贴的现金价值既公平又合理。”但是,住家家政工人的工资很难明确标出一个固定的数额,其因时间和地点乃至工作内容、性质的差异而变化。因此,这要求相关食宿规则必然需要具备灵活性,并以此实现食宿支出责任的分配正义。通过前述分析,无论是绝对禁止扣除食宿,还是许可扣除食宿的制度设计均无法实现家政服务关系中食宿责任分配的正当性。而食宿承担责任的折中模式意味着家政工人和雇主之间灵活谈判的余地增加,以扣减比例限制为核心的国家干预机制意味着食宿责任分配正义的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实现的可能性。相关立法条款需要确保在食宿分配之程序公平基础上促进实质公平的实现。

(一)程序公平:家政工人事前同意

程序公平不仅是实质公平的前提,也是程序正当性的基础。程序公平不仅意味着雇主和家政工人之间意思自治,更多地反映了当事人双方自我选择,本质上家政服务关系中劳动者权利市场化实现方式的重要性。当国家不应该或者很难对某些问题给出确定答案的时候,程序性制度设计就成为判断家政服务关系是否具有正当性的实质条件,成为市场中因机会主义可能造成的不公平交易后果的矫正手段。

的确,将食宿作为工资一部分看待的时候,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现代工资禁止“实物支付”的理念。家政服务当事人事先同意程序不过是在考虑家政服务特殊性的前提下,对传统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的回应。由于工资报酬为家政服务合同最主要的条款,也是家政工人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家政工人获得有关工资报酬的细节性规定不仅是其知情权的必然要求,也是预防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的前提。这是食宿责任分配正义的必然逻辑。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劳动标准法》规定,雇主必须事先取得雇员的同意才能扣除。当然,同意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推定的。英国1991年《就业法》也明确规定:除非雇员已事先签订了书面的同意文件,雇主不应从其雇佣的雇员工资中作任何扣除。

如果雇主没有同家政工人事先约定食宿费用的开支,那么按照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得以推定为食宿免费。在很多情况下,当家庭雇主要雇请住家保姆的时候通常认为提供住宿是雇请住家保姆的前提条件。既然住在雇主家干活,那么就不可能让家政工人只在住处睡觉不吃饭。吃饭和住宿就成为雇佣双方协议的潜在逻辑和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因为冗长的工作急事,家政工人被迫与雇主家庭住在一起。家政工人在家能提供很多方便。在一些国家,家政工人住和他们雇主一样的房屋甚至是法律要求。在加拿大,政府1992年发起了居家照护工程(LCP),并规定工作事项一旦完成,雇主若要家政工人继续呆在雇主家,那么其就应该提供相应的食宿。然而,居住在雇主家可以节省开支,对家政工人并非不利。综合这两方面原因,在现代社会对于家政工人工资报酬制度设计,是否免费供应住宿和食物应该留给雇佣双方当事人决定。凡合同事先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雇主承担食宿开支。不过,这一问题还涉及到工资报酬标准。在将家政工人纳入劳动法律保护并适用最低工资法规的情况下,家政工人的工资报酬可能满足食宿费用的开支。如果家政工人没有被纳入劳动法并适用最低工资法规的时候,家政工人可能发现他们挣的收入不够支付住宿费,这当然加大了恶性循环。

(二)实质公平:最低工资制度对扣除的限制

国家对住家型服务工人的工资应该从最低工资标准方面作出政策指引,就食宿开支作出原则而灵活的规定。将食宿费用排除在住家家政工人所享受的最低工资之外,赋予家政工人最低工资保障权,既体现了劳动法上对劳动者最低人格尊严的基本保障,又体现了立法上的灵活性,给家政工人和雇主留有合适的空间。

加拿大安省1990年《雇佣标准法:家政清洁、儿童保姆、临时看护者》第3条规定:每个雇主应该支付家政清洁工人、小孩保姆或居家临时照护者不低于《1990年安大略州第325条修订法》中第10(1)款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第4条规定:当吃、住或食宿都成为雇主计算家政工人最低工资的因素时,应该评估吃、住或食宿的最高费用,以此来判定是否符合《1990年安大略州第325条修订法》中第10(1)款规定的最低工资。第10(2)条规定:吃、住的费用不应该从雇员的最低工资中扣除,除非雇主实际上已经提供了该雇员吃或住。此后,加拿大2000年《雇佣基准法》第23(2)住或食宿(Room or board)的规定继承了1990年的相关精神,规定:如果雇主提供住和食宿,那么关涉住或食宿的最低工资总额应该被视为雇主已经将其作为工资支付给雇员了。这表明,安省家政工人的食宿是被作为工资对待的。当计算最低工资时,雇主可以将家政工人的食宿考虑进去。不过,安省设置了限制条件:第一,扣减必须以实际发生为前提。除非雇员在家里已经吃或住,否则包吃、包住或吃住全包的费用不应该被计算进工资。根据安省《雇佣标准条例》(Employment Standards Regulation)第19条的规定:当雇主提供的住房配置了适当的家具,适宜人居,配备干净床单被套和毛巾等以及便于进入卫浴等设施的时候,雇主在支付工资时才能适用住宿条款。第二,如果雇主为雇员提供吃、住或吃住都提供,雇主必须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金额。雇员的工资总额,在扣除如《加拿大养老计划》、《雇佣保险》规定的金额和所得税之前,必须加起来达到工作时限的最低工资。当然,这些规定的数额仅适用于家庭雇主直接雇佣型家政工人。

英国立法规定事实上将家政工人做了区分。立法者试图将真正的被视同为家庭成员的家政工人排除在最低工资法之外。参见英国《全国最低工资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legislation.gov.uk/uksi/1999/584/regulation/2/made=2011-8-14。如果家政工人要支出食宿费用,那么其就要受到最低工资保护法的保护,反之,若被真正视为家庭成员,则不受该法的保护。这也表明,英国法许可雇主扣除家政工人食宿费用,但受到最低工资法律的规制。

三、食宿责任分配正义实现:我国立法选择

食宿责任分配正义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法倾斜性保护家政工人的前提下分别从总体原则和具体操作两方面实现。总体原则以将家政工人纳入劳动法保护,特别是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适用于家政工人为基点。具体操作规则则需要充分体现家政工作的特殊性,给家政服务双方留下自我协商,灵活处理的余地。

(一)总体原则:最低工资限制。在家政工人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家政工人体面劳动价值目标是否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宿责任分配规则。对此,国际劳工组织《2011年家政工人建议书》第13段专门提出家政工人食宿处理的基本原则。该段规定:当就以实物补贴的形式支付有限比例的报酬作出规定时,成员国应考虑: (a) 对报酬中可用实物形式支付的比例全面设限,以防止不适当地减少家庭工人及其家庭维持生活所需的现金报酬; (b) 参照客观标准,例如市场价值、成本价或由公共主管当局视情况制定的价格,来计算实物补贴的现金价值; (c) 将实物补贴限制在那些明显适合家庭工人的个人用途和对之有好处的项目范围内,如食物和住宿。第16段规定:如果提供膳宿,在考虑国情的情况下它们则应包括:……(d) 质量好且数量充足的餐食,如果家庭工人有任何文化和宗教要求,应满足此种要求。〔20〕国际劳动组织的该规定分别从扣除比例、价值和用途三个方面对雇主的实物扣除做了限制,兼顾了不同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现实,同时,也在劳动法视野下提出了防止侵害住家家政工人报酬权的基本要求。国际劳工组织所的公约建议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要具体化为缔约国国内法律,必然需要将原则具体细化为可执行操作的规则。然而,公约建议书为我国国内立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难题。第一,《2011年家政工人建议书》所规定的(a)所要求的全面设限涉及到是总额设限还是比例设限。无论总额设限,还是比例设限均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总额和比例是合适的;第二,公约建议书的(b)款所指向的食宿报酬市场价值、成本价等如何核定才能确保公平;第三,公约所规定的“质量好且数量充足的餐食”如何判断。显然,要求政府就此作出非常划一的规定不仅在技术上无法操作,而且也必然剥夺家政服务当事人自主性和市场需求的灵活性。鉴此,破解这三个难题,我国立法应该给予食宿开支费用承担灵活性的基础上,对食宿费用给予限制。

家政工人被纳入劳动法律制度中保护必然意味着最低工资保障法律规则适用于该群体。由于家政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食宿本身就体现出家政服务特殊性,因此,需要特殊的家政工人最低工资限制。具体而言,对于照护属于雇主需求的,那么应禁止雇主扣除食宿费用;反之,许可家政服务双方约定食宿费用承担。扣除社会保险、税收、食宿等费用后,家政工人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具体操作:固定数额限制与比例限制

以加拿大卑诗省、安省代表的立法采取总额限制模式,防止家庭雇主过多地扣减家政工人工资报酬。加拿大卑诗省家政服务每小时最低工资为8加元,卑诗省扣除总额325加元相当于家政工人一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的最低劳动工资标准总额。安省2010年3月公布的每小时家政工人最低工资为1025加元,每周雇主可以扣除8525加元食宿费用。每周的食宿费用几乎是家政工人8个小时即标准工作日1天的劳动报酬。如果按照每月四周时间计算,那么安省与卑诗省的总额扣除量相等,同为325加元。 可见,加拿大普遍的食宿扣除标准为家政工人一周的最低工资。若以月计算,则为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四分之一。不过,安省劳工部对于家政工人食宿规定更为具体。其分为单独的食费、单独的房费和食宿费三类,同时区分私人和非私人食宿。(a)私人食宿费每周为8525加元,非私人食宿费为5355加元。(b)单独的食物费用每餐为255加元,每周最高为5355加元。(c)单独宿费为私人为3170元,非私人则不许可扣除宿费。加拿大魁北克省则将食宿纳入最低工资范畴,在判断家政工人所获得工资报酬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不扣减食宿费用,仅扣减退休金(cpp)、就业保险(EI)和收入税。〔21〕显然,这可能导致最低工资制度对家政工人保护目的落空。 总额限制意味着减少了家庭雇主同家政工人之间自我谈判的权利。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乃至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必然进行调整,反而多增立法成本。因此,我国立法应抛弃扣除总额立法模式,选择扣除比例模式。

比例限制模式有固定比例和灵活比例两类。固定比例的优点在于执行操作的划一,便于执行。然而,却剥夺了家政服务双方自由协商的可能性。因此,我国立法可以采取灵活比率范式。世界各国扣减食宿比例及最低工资见下表:

世界各国食宿扣减比例表

国家比例最低工资是否扣减食宿备注

南非10%不扣减不超过整个工资的10%

坦桑尼亚32%扣减扣减后工资不低于总工资的68%

西班牙45%不扣减不超过总报酬的45%

葡萄牙47%不扣减包括在最低工资范围内

墨西哥50%不扣减食宿扣减占50%

卑诗省25%不扣减每月不超过325加元,经比例换算为25%。

巴西70%不扣减30%至少应该为现金支付,这意味着巴西的实物支付比例可达到70%。

哥伦比亚30%不扣减如果家政工人获得的是最低工资,实物支付不超过总报酬的50%上限。

由上表可知,世界各国多数将食宿纳入工资报酬计算,在判断家政工人获得的报酬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水平时并不扣除食宿,并且各国扣除食宿比例差异很大,从10%到70%不等。其中扣减比例占家政工人总工资绝大多数为30%-40%左右。在所有国家中,南非对家政工人保护力度最大,食宿扣除所占工资的比例最小。巴西食宿扣减比例最高,为70%。笔者认为,我国家政服务食宿扣减最大比例以不超过总报酬30%为宜。这主要基于如下几点理由:(1)比例太小限制了家政服务双方灵活性。毕竟雇主提供给家政工人的食宿数量、质量等条件不同,其扣减的价格也应该不同。比例太大,难以防范家庭雇主虐待和剥削家政工人的危险。工资发展历史表明,实物工资制度常常导致雇主滥用扣除权利,克扣虐待家政工人。(2)就我国家政服务实践而言,食宿往往被认为是雇主家庭的当然义务。立法具有采取扣除较低的标准的社会文化基础。(3)实物支付本身存在价值评估的困难,评估亦产生相当费用。(4)许可家政服务双方在不超过家政服务员工资总额的30%的范围自由协定,一方面确保了家政工人最低劳动权益保护目的的实现和确保报酬大部分为现金,同时也给予家政服务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余地。

结论

家政服务过程中食宿等费用一方面构成了雇主的支出,另一方面也直接或间接构成了家政工人总报酬的一部分。凡直接为雇主带来利益或者是雇主利益产生过程中必然的开支均不应被归于家政工人劳动报酬之中。就我国未来立法论,有关食宿开支承担的规范应从三个层面规定:(1)基于照护职责履行而被雇主要求住家的,雇主应当免费提供食宿。(2)禁止雇主未事先约定而从家政工人工资中擅自扣除,家政工人和雇主在合同中就食宿事先约定的,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30%。(3)在食宿扣除后,家政工人所得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实物工资只有在超过法定最低工资以上时才许可(4)未事先约定的,视同为雇主同意免费提供食宿。

〔参考文献〕

〔1〕魏静. 论我国家政工人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115.

〔2〕 Judith Rollins,Between Women:Domestics and Their Employers,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5,p.74.

〔3〕 Amparita S. Sta. Maria, Study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hild Domestic Workers in the Asia-Pacific,p.40,省略/public/english/region/asro/bangkok/download/cdw_legalprotect.pdf=2011-08-17,see 省略/civilcodeofthephilippinesbook4.htm=2011-08-17.

〔4〕〔16〕〔18〕〔19〕〔20〕 国际劳工局,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国际劳工大会,报告四(1)〔R〕.第100届会议,日内瓦,2010.11,100,84,119,130,36.

〔5〕 Ana Virgínia Moreira Gomes & Patrícia Tuma Martins Bertolin, Regulatory Challenges of Domestic Work: The Case of Brazil, McGill University.Labour Law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 2009, p.8.

〔6〕 英主编. 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99.

〔7〕 eurofound.europa.eu/eiro/2002/05/feature/es0205206f.htm=2010-02-02.

〔8〕 Eva Cremers,Leontine Bijleveld,Katrien Depuydt, Your Rights as A Domestic Worker in A Private Household,2008.p.10.

〔9〕 林晓云等编著. 美国劳动雇佣法〔M〕. 法律出版社,2007, 37.

〔10〕〔12〕 820 ILCS 115/9〔Z〕.

〔11〕〔13〕 29 CFR § 531.30, 820 ILCS 115/9〔Z〕.

〔14〕〔15〕Blackett A. “Making domestic work visible: The case for specific regulation.”Labour Law and Labour Relations Programme Working Paper No. 2.Geneva: ILO. 1998.

篇6

不同质地的育儿证、月嫂证,不同级别的育儿师、月嫂,面对资质越来越“高端”、费用越来越高涨的家政服务业,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难辨好坏。

【上篇】一家高端家政公司的三起诉讼

2011年8月底,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郝艳(化名)在半个月内陆续从北京嘉拥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拥坊公司)请了三位家政人员。然而,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三位家政人员相继离开,原因是嘉拥坊公司擅改合同。经过近一年的交涉无果后,郝艳将嘉拥坊公司告上了法庭,并在2012年年底等到了一审判决。

 

高端家政公司的“高”费用

郝艳有两个女儿,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照顾,郝艳通过网络选择了嘉拥坊公司。嘉拥坊自称为中国家庭提供专业的育婴早教服务和完全标准化的高端家政服务。“高端家政服务”正是郝艳看中的。

 

2011年8月29日,郝艳交纳了6880元会员费后,与嘉拥坊公司签订了《嘉拥坊会员俱乐部入会协议》,约定郝艳在为期一年的会员期内可以优先享受嘉拥坊公司提供的各项家庭服务套餐,优先预订和挑选嘉拥坊公司选派的家政服务人员等服务。

 

成为嘉拥坊公司会员的当天,郝艳就给2岁的大女儿选了一位育婴早教师。为此,她又与嘉拥坊公司签订了一份《嘉拥坊家庭服务合同》。面对多达10页的制式合同,郝艳就是想细看都看不过来。想到嘉拥坊公司的“高端”信誉,她就在合同上签了字,并交纳了5000元的信誉保证金、880元的管理费、300元的套餐费和413.5元的代收商业保险费。

 

签完合同,嘉拥坊公司立刻为郝艳推荐了一位姓向的早教人员。按照嘉拥坊公司的要求,郝艳与向女士签订了《家庭服务劳务协议》,约定向女士的月工资为3100元,工作不足月时按日支付报酬,日服务费为119元。同时,协议里还约定郝艳须当天支付嘉拥坊公司800元派遣费,费用从向女士第一个月的工资中扣除。以后,郝艳就不再交派遣费了,只将工资足额支付给向女士。

 

将向女士带回家后的第4天,郝艳以同样的手续在嘉拥坊公司请了育婴护理师樊女士,照顾自己不足1岁的小女儿。同样是一份制式合同,因为樊女士与向女士的工作不同,费用也不一样。这次,郝艳支付了5000元的信誉保证金、862.4元的管理费、300元的套餐费、413.5元的代收商业保险费和298元的专项附加费。与请向女士相同的是,郝艳又预付了800元的派遣费。

 

两个女儿已经有专人看护,郝艳决定再请一位日常家政来负责家务事。于是,在几天后的9月9日,郝艳又来到了嘉拥坊公司。嘉拥坊公司为郝艳推荐了孙女士,郝艳为此支付了5000元的信誉保证金、880元的管理费、200元的代收商业保险费。与请前两位家政人员不同的是,这次,郝艳向嘉拥坊公司预付了1800元的派遣费,而且约定以后每个月要从孙女士的工资里扣除这笔费用,由郝艳直接支付给嘉拥坊公司。

 

变更合同起争执

为请三位阿姨,郝艳一下子支付了2万余元。但是,看到三位阿姨各司其职,工作还算尽心,三人配合得也不错,郝艳立刻觉得自己轻松了很多。然而,这样的生活仅维持了一个月,就被嘉拥坊公司的一个电话打破了。

 

2011年10月初,三位阿姨在郝艳家工作的第二个月刚刚开始,嘉拥坊公司就联系郝艳,要求变更合同,将约定向女士和樊女士两人一次性支付派遣费800元变更为每月支付派遣费800元。

 

其实,这个变更对于郝艳来说,在金钱上没有变化,该给阿姨的钱一分没少,只是将其中的800元交给嘉拥坊公司。但是,这个变更严重影响了向女士和樊女士的收入。虽然嘉拥坊公司一再和郝艳说明这部分钱公司会再发给两位家政人员,但是,向女士和樊女士却不想该到自己手里的钱变相地存在公司里。

 

阿姨的不满,郝艳是看在眼里的。带着情绪工作,势必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且向女士和樊女士也委婉地对郝艳表示,如果公司真这样变更,她们就不再继续做了。为了能留住两人,郝艳决定和嘉拥坊公司谈谈。可是,几次协调都没能成功。一气之下,郝艳没有向公司支付10月份三位阿姨的管理费等费用。

 

11月初,郝艳与老公去香港出差,由三位阿姨在家中照看两个女儿。可是,郝艳在香港的事还没办完,阿姨的电话就打来了。原来,因为郝艳拒绝支付10月份的管理费,嘉拥坊公司派人擅自开车到郝艳家,要求将三位阿姨接走。因为担心她们走了无人照顾两个孩子,阿姨赶紧电话通知了郝艳。

 

郝艳在电话中安抚住阿姨留下,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她一边与嘉拥坊公司交涉,一边另寻照看孩子的阿姨。10天后,新找的阿姨到位,郝艳与向女士、樊女士、孙女士结清工资后,三人陆续离开。

 

与家政公司对簿公堂

与三位阿姨的工资结清了,可是,和嘉拥坊公司的账还没算完。郝艳憋着一股气,不停地与公司交涉:“阿姨11月份就走了,合同停止履行了。因为你们公司没有按合同规定履行对阿姨进行培训等义务,多收了我的钱,你们就应该退给我。”公司每次都以郝艳未交10月份的费用等违约行为为由,拒绝退给郝艳所交的会费和信誉保证金等费用。

 

无奈之下,2012年6月7日,郝艳将嘉拥坊公司告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因为涉及三位家政人员和三份合同,所以,法院立了三个案。郝艳对三个案子的诉讼请求基本一致,就是要求与嘉拥坊公司解除入会协议和家庭服务合同,并要求嘉拥坊公司退还入会费、信誉保证金、套餐费、管理费等合计2万余元。

 

嘉拥坊公司接到起诉书后,针对三个案件分别对郝艳提出了反诉,要求郝艳支付2011年10月份的管理费、滞纳金等费用合计1.2万余元。

2012年年底,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三起合同纠纷作出一审判决。在涉及向女士和樊女士两案中,因为嘉拥坊公司擅自变更合同,违约在先,因此,法院判决嘉拥坊公司退还郝艳会员费5730元,两份信誉保证金共1万元,两份套餐费共600元,两份管理费共1742.4元,一份专项附加费298元。而另一起涉及孙女士的案件中,因为嘉拥坊公司并未变更合同,而郝艳所主张的嘉拥坊公司未尽到培训等义务的主张没有证据支持,因此,判决郝艳支付嘉拥坊公司管理费880元、派遣费1800元。

【下篇】混乱的“高端”家政市场

根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做的一次调研结果显示,从2009年以来,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月嫂、育儿嫂的家政服务纠纷以年均54.3%的长幅激增。记者通过网络、熟人介绍等方式暗访了a、b、c、d4家高端和中高端家政服务公司。

 

参差不齐的资质

自称是高端家政公司,可是,办公环境却与普通公司相差太多:租用的居民楼,三室一厅,几张桌椅、几部电话、两三名工作人员,还有一屋子等待下户的家政服务人员。

对于家政人员的综合

素质,a公司的接待人员一脸保证地说:“我们这儿的育儿阿姨都是高中以上学历,而且是懂早教的。”而b公司和d公司则打出“官方牌”,声称与招工地的劳动局和妇联有合作关系,“对家政人员的可靠性,我们是可以保证的。招回来再培训”。

 

在走访的4家家政服务公司中,对于月嫂和育儿嫂的定级五花八门:初级、中级和高级,再往上有星级、特级、专家级、金牌级,还有钻石级、皇冠级。分得少的级别有5级,多的则细化到10级。每个级别的月嫂和育儿嫂工资递增1000~2000元不等,最高级别的月嫂工资达2万元、育儿嫂达1万元。家政公司将高级别的家政人员称为“高端家政”。“我们这儿高端的育儿嫂能提供每周的食谱和早教计划,比如该加什么辅食、怎么吃,都没有问题”。

 

对于与育儿相关的家政人员的定级标准,每家公司各有不同。b公司是通过家政人员的综合素质,c公司凭的是家政人员带孩子的年限和客户的口碑,d公司靠的是家政人员的经验。

 

家政人员属于哪个级别,都是家政公司说了算,往往多带一个孩子,等级就能提高1~2级不等。当记者问起月嫂和育儿嫂的资质时,4家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都从容不迫地拿出了资质证书。这些资质证书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在a公司,大本的是高级育婴师证,小本的是中级育婴师证。在c公司,草绿色的是中级证,红色的是高级证。在d公司,初、中、高三级的证都是小的,有红、蓝两色之分。

 

记者向十余名育儿嫂问了同一个问题,蛋黄应该在孩子多大的时候添加,答案横跨4~8个月不等。她们对于早教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

没有规则的合同

有事找公司,这是每家家政公司的口头承诺。但落实到合同上,却又变成了文字游戏。c公司的工作人员十分自信地说:“这个合同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有法律顾问。”而对于工作人员说的与合同上写的不一致的问题,a公司则“掏心窝子”地保证:“我跟您说吧,这个合同就是个范本合同,我跟您承诺的,打个比方,那3000块钱的服务费,合同签了我是不退的,其间您要换人也好、有什么问题也好,我们管您。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阿姨干了多少天从您保证金里扣,剩下的钱我们会还给您的。”

 

记者从一家中高端家政公司得到了一份家政服务合同。这份合同在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田媛媛律师看来,“虽然叫服务合同,但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一共有三方,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所谓的家政服务公司,还有一方是提供劳动的家政服务人员。合同中的规定,对于家政服务公司的约束非常少。从这份合同来看,这家家政公司提供的是中介类的服务”。

 

在家政公司提供的合同中,涉及三方权利、义务的有9条,只有最后2条涉及家政服务公司,简称丙方。其中一条特意写明“丙方由专人按时上门收取信息服务费的同时,代收并以银行转账方式代支乙方劳动报酬”。

 

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官网中找出了家政服务合同范本。在合同范本中,服务人员的暂住证、健康证和保险费都是由家政公司承担的。但在家政公司提供的合同中,这些责任都由消费者来承担的。田媛媛律师介绍,这类合同有效地规避了家政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

 

郝艳诉嘉拥坊公司三起案件的主审法官郝丽娜也提出:“家政行业实际没有特别规范的合同范本,所签合同的法律地位也比较混乱。”嘉拥坊公司与郝艳签订了家庭服务合同,同时还要求郝艳与提供劳动的家政人员签订家庭服务劳务协议。在只有两方当事人郝艳和家政人员的这份劳务协议中,唯一能与嘉拥坊公司联系上的就是派遣费。

 

在郝丽娜法官看来,嘉拥坊公司自拟的家庭服务合同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对客户苛以双重违约责任。公司要求客户请一位家政人员就交一份信誉保证金,郝艳一共交了三份信誉保证金。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期内甲方客户无违约行为,乙方公司如数退还。而客户一旦违约,这笔钱就不退了。这是对一方明显苛以违约责任。同时,在合同中,公司又对客户的具体违约行为约定了具体的违约责任,一旦客户出现某一违约行为,还要承担一定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客户有了一个违约行为,一方面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5000元的信誉保证金也被扣了。这是对客户一个违约行为苛以两个违约责任,这对客户是不公平的。”

 

因此,郝丽娜法官提醒大家在签订家政服务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合同条款的内容,对一些无效约定或者是对双方有失公平的约定,要通过双方的协商去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

 

篇7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实践中,百步亭社区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在建立服务型政府体系、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和现代职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创造了百步亭社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初步建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立服务型政府体系,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规定。作为服务的主体,政府要通过制订规则和实施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社会提供稳定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自觉地为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在百步亭社区创建的“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中,社区服务中心是在区政府指导下,履行政府各部门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的机构;物业公司是全方位承担社区服务的主体;社区居委会是按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原则,经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管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管理经费由社区利用物业管理自行解决,探索出了一条社区自治管理的新思路。这里,社区服务中心就履行着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成为基层服务型政府体系的一部分。

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涉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问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首先是由政府直接负责的,这就需要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公共服务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开发多种社会渠道,通过间接提供的方式来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中,政府通过买服务的形式来提供公共产品是行之有效的,既能节省管理成本,又能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百步亭社区在提供教育、医疗、安全特别是生态环境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及时协调化解矛盾。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专门设立了社区投诉中心,在协调化解矛盾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投诉中心提出了“社区服务不局限范围、居民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一切以解决群众的问题为宗旨”的方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社区的矛盾在社区内解决,不上交到政府和社会,使95%以上的矛盾得到了及时解决。工作成了社区党委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成了社区党委联系居民的桥梁。

建立现代职业体系,积极解决再就业问题。如何把建设和谐社区与建设能够广泛容纳社会成员的现代职业体系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化,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企业转制势在必行,安置职工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针对目前社区居民中下岗人员多、生活困难的问题,百步亭社区积极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再就业。一是将社区内的保洁、服务岗位腾退出来,给他们安排工作;二是将商业门点低价出租,给他们经营;三是组织家政服务,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钟点工、家政服务员。通过这些举措,社区已安排了1100多名下岗人员再就业。目前,社区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安宁。

篇8

偏词通常为冷门的词语,或者是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但具有意义的关键词,偏词同样能给予网站带来不错的访问量。偏词的用户转化率高,有那么多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可能会输入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通过搜索“儿童摄影”、“徐州儿童摄影”这样的词,甚至“徐州专业儿童摄影公司”等等这样的短语甚至句子。虽然“徐州儿童摄影”没有“儿童摄影”关键词流量大,但从用户质量相比,“徐州儿童摄影”更有地域性质的针对性,是更为精准的用户。

偏词理论是指,当搜索引擎关键词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此类稍偏关键词针对一些有明确目标需求的搜索引擎引入的用户,这类人群是对你网站内容能提高搜索的人群,这也是提高网站流量的一部分。大概占据网站整体流量的80%左右。通过网站业务扩展出来的关键词,模糊概念设计的关键词,提高访问人群。增加用户体验,提高网站转化率,是提高整站流量,塑造网站品牌的因素之一。

“偏词优化理论”可延伸,针对性强,范围广。偏词要与网站栏目内容相结合,如果只有偏词,没有内容,网站将要面对被搜索引擎删除快照的危险。所以说合理的优化偏词,是网站营销的关键所在。

如何选择偏词

选择关键词从用户角度出发,全面提高网站转化率。

什么样的偏词比较好,细而精的关键词比较好。细,代表能有稍偏关键词的流量。精,代表能精确定位用户群流量。好的偏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如“网络营销”与“网络营销策划”、“企赢网络营销策划”相比,前者过于广泛,而缺少了用户的专一性,而后者关键词有市场针对性,而且更容易SEO优化,带来市场效益。

偏词的安全性与针对性

有些时候,热门的关键词虽能快速提高网站流量,但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益。在推广热门关键词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长久,就遭到某些搜索引擎的人工处理。而偏词,达到排名后,排名稳定,长期能带来搜索流量。选择偏词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热门关键词流量虽高,但不一定能提高用户转化率,流量不是关键,有价值才是网站的关键。站在整站优化角度讲,推广一批偏词,能获取更大的流量,要比热门关键词所带来流量高,用户转化率高,更有力于搜索引擎优化推广,获取更多实质的流量,提高整站质量。

什么是网站转化率

当访客访问网站的时候,把访客转化成网站常驻用户,也可以理解为访客到用户的转换,不管是SEO网站优化,还是做竞价广告推广,初步的效果只能访客引进来,暂时性的提高网站流量。网站要做强做大,不但要把访客引进入,还要把访客留下来,这就要考虑如何提高网站转化率,这也是网站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流量无论多高,提高访问者到商机的转化率才是企业最需要的,而整站优化能显著提高网站业务转化率。

整站优化策略

整站优化的作用显示在,对于模版的修改和链接结构的调整以及页面结构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搜索引擎的计算规则,同时更加对浏览者友好。这样进行整站优化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排序计算中对关键字列表的提取原则,挖掘出很多关键字,使之获得好的排名。从而使得该站的流量大增。大多数是数倍的上翻。

整站优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是自己在指定某个关键字,是随着你的内容的增加,搜索引擎自动提取很多的关键字进行排序。这样的做法,极端地符合搜索引擎的计算规则,分析通过偏词提高网站流量与用户转化率。

整站优化关注偏词。偏词通常是指除核心关键词及次级核心关键词以外的网站关键词。一个网站除核心关键词可以带来很多流量以外,偏词也可以为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甚至其总量比核心关键词所带的流量更大。

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篇9

今年以来,在区总工会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部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中心向广大职工宣传《工会法》、《劳动法》、《江苏省实施<工会法>办法》以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指导和帮助职工入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和技能培训服务,对生活难以为继的困难职工实施生活救助、重病救助和子女就学救助,做好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职工的来信来访接待和处理工作,接听热线电话和提供法律援助等。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扎实推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1至11月份的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入户调查,发放特困职工证

我们区总工会把特困证发放的过程同时作为工会组织了解特困职工疾苦,为特困职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自己在发放过程中,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深入到千家万户,调查核实特困职工家庭情况。通过天的紧张入户调查,掌握了特困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第一手材料,并且询问他们致贫的客观原因和当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宣传领取特困证后在住房、看病、减免有关费用上的具体政策,从而使特困职工领证后能发挥出特困证的最大效用。

随着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领取特困证的特困职工收入标准也不断提高。2010年,这一标准已达到元。经过基层调查摸底、上门核实、对外公示等程序,共有户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将享受2010年度职工特困证。为将关爱困难职工行动向纵深推进,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困难职工的心坎上,根据上半年本区物价上涨幅度,近日,区总工会筹集资金近2万元,为66户特困职工家庭228人发放每人80元物价补贴二季度物价补贴。自去年将这66户特困职工作为受援对象以来,区总工会凭借帮扶中心平台,除给每户特困难职工家庭发放1800元基本生活补贴外,同时通过金秋助学、“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针对困难职工的不同困难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确保每位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同志是的一名普通职工,由于妻子也没有正式工作,又无工作,孩子正在读中学,家庭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支撑,因而十分困难。但是在区总工会的关心下,他多次被列为特困职工,享受到水、电、粮、油等方面的补贴,缓解了生活压力。他感慨地拉着我的手说:“总工会是我们职工的好后盾,特困职工证是我们困难职工的‘及时雨’啊!”

二、关爱花朵,开展金秋助学助学金活动

金秋八月,是我们区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月。今年,为了切实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区总工会进一步深化“金秋助学”活动,不断完善助学帮扶体系,让每一位贫困学子都能得到援助,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一是精心组织,及早安排。七月区总工会下发《关于在全区工会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八月“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工会逐层上报,严格把关。组织人员采用“一查二走”即查阅特困职工档案、入户走访、邻居走访的方式,对拟受授助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确保助学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二是提标扩面,措施扎实。今年受授助学对象涵盖第十二批特困职工的子女、遭遇临时灾害的困难职工子女、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困难农民工子女、就业困难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助学金额连续两年按照大学本科新生每人4000元、大学专科新生每人2000元实施援助。三是广泛宣传,多方相助。经过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各基层工会组织会员、村(社区)邻居针对困难职工实际情况,为其子女捐款助学,解决家庭的其他困难问题,并与他们谈心交流,给他们以物质支持和精神安慰。

自己在“一查二走”和广泛宣传中,能够带着对祖国花朵对下一代的感情去入户走访,主动加班加点的工作,一切为了困难群众子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灾无情人有爱,市场无情人有情,无论这些孩子们是困难职工的子女、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子女、困难农民工的子女、还是就业困难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他们都是苦命的孩子,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

据统计,此次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18多万元,资助了18名在职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家庭子女及63户特困职工家庭。区总工会还将进一步深化“金秋助学”活动,建立完善“一助一”的帮扶机制,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

家住白马镇的陈露露同学一直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困扰,对前途非常担心,今年考上了南京工程学院,在接过助学金时他激动的说道。“一想到家里困难的经济条件,我又感到酸苦,很担心在开学之前能否筹足学费顺利入学。幸好区总工会向我伸来了援助之手,我看到了希望,心情格外的感激。我将好好珍惜此次的机遇,遇到挫折不逃避,加倍努力,回报社会。”

三、强化培训,提升服务对象的素质

为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和创业的本领,区总工会于近日举办首期免费家政服务培训,并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一站式服务。此次家政服务培训区总工会特意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总课时达150小时。培训内容包括家庭烹饪、家庭清洁卫生、衣物洗涤收藏、家用电器使用常识、家庭护理等。培训结束后,组织对学员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将颁发国家家政服务员初级资格证书。同时,区总工会将针对各学员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详细的就业指导,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推介她们实现再就业,让她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高港区总工会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使我们这些待业人员增加了一项生存技能,扩大了我们就业的路子,我们更有信心能够找到新的工作。”一位才下岗不久的女工说道。此次家政服务培训班共分七期举办,培训学员达300人次。

四、建立档案,搭建现代化帮扶平台

为了搭建好帮扶平台,区总工会专门拨出专款租用临街民房用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为中心购置了各项办公设备,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根据区总要求,3月份积极去市总帮扶中心参加学习培训1个月。5月份按照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求助需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我和同志们对全区困难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了全区困难职工档案数据库,并将困难职工信息上报至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系统”。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的动态管理。2009年中心共有困难职工信息118份,并且与劳动部门信息共享,提供就业岗位1300多个。

五、完善制度,建立规范操作的帮扶工作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总工会建立了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服务对象确定为:在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职工(含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劳动模范、工会干部以及区直下岗失业职工。服务范围确定为:“中心”设有服务大厅,设置组织帮助——入会宣传、入会指导;就业扶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职业介绍;困难救助——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就学救助;法律援助——接待、热线服务、争议调解、仲裁援助等四个窗口、十二个服务项目,并配备电子显示屏及电子触摸屏等设施。服务程序确定为:求助人员到“中心”找到相应的服务窗口提出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按照规定填写有关求助申请表并办理相关手续;经“中心”工作人员审查,并与其相关单位工会及有关方面联系,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符合条件者给予帮助和服务。

先后制定了《帮扶中心工作流程图》、《帮扶中心服务项目流程图》《组织帮助实施办法》《就业扶助实施办法》《困难救助实施办法》《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等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进行上墙公示。中心还了“阳光行动”爱心捐赠倡议书,呼吁全区各机关(系统)工会、直属单位工会、具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加入到爱心捐赠活动中来,扩大了中心的影响力。倡议书中这样写道:“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今日,当我们与家人欢声笑语共享改革开放丰盛成果的时候,我区却还有107名特困职工、300多名困难职工和30多位困难劳模面临着日常生活窘迫的境遇。工会是职工困难的第一知情人,关心职工冷暖,给困难职工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抚慰,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经研究,区总工会决定依托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阳光行动”,解困难职工一时之急。为此,我们倡议:全区各机关(系统)工会、直属单位工会、具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加入到爱心捐赠活动中来,伸出您温暖的援助之手,献出您的一片爱心,向困难职工捐赠爱心善款。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恭候您慷慨的捐赠,您的帮助将让困难职工感受到和谐高港带给他们的大家庭般的温暖“,目前,我们帮扶中心已经收到全区各机关(系统)工会、直属单位工会、具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爱心捐款元。

篇10

[关键词]家政工人;工伤保险;工作时间

作者简介:胡大武(1968―),男,西南政法大学(重 庆,401120),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劳动社会保障法学。 在美国联邦层面,没有关涉家政工人工伤保险的立法,有关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权利是在州层面上实现的。通常雇主对家政工人在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伤害承担责任,但是,家庭雇主是否需要为家政工人购买保险因不同州而有差别。总体上,美国各州有关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方面的法律态度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工伤保险雇主自愿选择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有22个州,即阿拉巴马、 亚利桑那、 阿肯色、佛罗里达、佐治亚、印第安那、爱德荷、缅因、密西西比、蒙大纳、内布拉斯加、 新墨西哥、北达科他、 俄勒冈、宾夕法尼亚、罗德岛、田纳西、 德克萨斯、 佛蒙特、维京群岛、西维吉尼亚和威斯康星州。

在阿肯色州,《阿肯色州工伤赔偿法》第2 (17)条明确指出,“雇员”不包括私人家庭所 雇佣的家政仆从(Domestic servants)。但是该州许可雇主放弃该项的适用。该法 第403条“除外规定的放弃”(a)项规定:从事工伤保险除外业务的雇主可以随时放弃有关雇员的除外规则,其可以按照(b)规定采取告知工伤保险部门的方式放弃除外规则。[1] 在佛罗里达州,雇有四个及以上全职或非全职雇员的雇主需要购买相关的工伤保险。《佛罗里达州工伤赔偿法》第2(17)之(c)项规定,“雇员”不包括私人家庭所雇佣的家政仆从。但是该州同阿肯色州一样许可雇主放弃该项的适用。其第4条“除外放弃”第(1)项规定:雇有本法所规定的除外雇员的雇主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该除外规则,并按照第5条的规定执行本法有关工伤保险规定,雇员由此受到工伤保险法的保护。在阿拉巴马州,如果雇有四个以上雇员,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包括公司的管理层),州工人赔偿法均要求雇主购买保险。但是,法律不要求家政工人、农业劳动者、临时性雇员的雇主或者人口不超过2000人的市镇政府为其雇员提供保险。不过,根据《阿拉巴马州工伤赔偿法》可以自愿选择购买工伤保险。[2] 该法第50(a)规定:本法第2条不能被解释为可适用于雇佣家政工人的雇主。家政工人雇主可以向劳动部门提交书面说明,表明遵守本条和第4条规定的意愿。该书面说明应当在雇主业务所在地公开张贴。选择遵守本条和第4条的雇主日后可以通过撤回的方式撤销对该法的遵守。不过,撤销时需要书面通知雇员,并在工作场所显著位置通知所有的雇员和求职申请者,表明其不再为其购买工伤赔偿保险。[3]

总体上看,采取自愿选择适用工伤保险的州,均将选择权交给了雇主。该类州相关立法的特点在于:(1)雇主处于主导地位,家政工人对工伤保险权益的享有以雇主的恩赐为前提;(2)立法者将选择权交给雇主的同时,也赋予家政工人在无法获得工伤保险权益情况下,仍得通过侵权之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排除家政工人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有五个州: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内华达、弗吉尼亚和怀俄明。 例如,密苏 里州《工伤保险法》第90条第1款规定:本章不适用在私人家庭中的家政仆从,包括家庭司机或临时性的从事与家务相关的临时性工人。[4]路易斯安那州《工伤保险 法》第1035 B(1)条有关雇员的定义中规定:私人住宅所有人雇佣的雇员从事的所有劳动、工作或提供的服务只要与私人住宅相联系就不属于该法所规定的雇员。至于该类劳动、工作或提供的服务,住宅所有人不负有本法律所规定的雇主义务。①在怀俄明州,家政工人被明确排除于工伤赔偿法之外。[5]该法第102(a)条“雇员”定义以及第201条、第202条、第20 3条、第204条将家政雇员和护理排除于该法之外。[6]不过,上述五州均规定如果 该类雇员无法获得工伤赔偿,那么其有权通过民事程序雇主要求侵权赔偿。②

三、强制性工伤保险模式

在美国,多数州将家政工人强制性地纳入工伤保险中。采取该模式的州共有26个。但是 ,不同的州有关家政工人适用工伤保险的条件不完全相同,立法取舍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家政工人适用工伤保险法律的标准可以分为如下6个模式。

(一)家政工人工资标准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有6个州:特拉华州、夏威夷州、爱荷华州、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以及俄亥俄州。在该模式下,家政工人工资达到一定标准即可适用劳 工保险法。

《特拉华州工伤保险法》第2307条规定:在三个月内获得的工资达到或超过750美元的家政工人都可以获得工伤保障。雇佣一个或更多雇员的雇主应缴纳工伤保险。雇员获得工伤赔偿利益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权利要件。该要件在特拉华州法典的第19部分有规定。③《夏威 夷州工伤保险法》规定:仅为个人、家庭或家务目的而被雇佣的任何工人,他的工资在当季度且前12个月的每季度终了期间达到至少225美元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爱荷华州以受伤前的收入为标准确定是否应该获得工伤保险。该州工伤保险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在私人居住的地方或周围工作(不包括通常的家庭成员)的雇员,其受伤前连续12个月的收入应不低于1500美元。该州规定表明,立法者对于家内人从事家务活动时受到的伤害并不给予保护,这也是家政工人社会性和职业化的法律体现。但是,工伤事实上属于潜在风险,而非已发事实。显 然,除非保险资金为政府提供,或者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用与其所雇佣的家政工人不具直接 的相关性,否则,按照此类方法确定家政工人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不合理的。该机制不 仅不具有激励作用,反而可能滋生道德风险。马里兰州采取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方法。《马里兰州工伤保险法》规定:任何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只要其在任何一个季度获得750美元就应被工伤保险法覆盖。但是即使个人的工资报酬没有达到750美元,家庭仆人和他们的雇主也可以联合选出特定的雇员给予工伤保险保障。明尼苏达州法律规定:家政工人被排除在工人赔偿法外,他们包括那些在当年的一个季度期间收入不到1000美元的家政工人、修理工、地面保洁工人以及维护工,除非他们在前一年的任何一个季度的工资达到1000美元。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家政工人,只要他的工资收入在任何三个月时间内达到1000美元及以上,或者在从事同一私人家务时前一年的任何三个月内收入达到1000美元,均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俄亥俄州规定:任何一个家政工人只要其在任何一个季度内从一个雇主处获得的工资达到160美元及以上就应被纳入工伤保险法律覆盖范围。

按照雇主支付工资是否达到一定数额作为适用工伤保险法的标准,表明立法在本质上是考察家政工人对雇主在经济上的依赖程度。经济上的依赖是确定家政工人与雇主之间是否具备“从属性”的核心要素。事实上,当雇主每两周仅支付60美元的工资与每周支付60美元的工资相比,后者显然对雇主的依赖性更大。经济上的依赖性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获得倾斜性保护的法理基础。该模式涉及到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一体适用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有阿拉斯加州、新罕布夏州、波多黎各属地。在阿拉斯加州,自1977年12月31日,工人赔偿法要求雇佣一个或多个雇员的所有雇主都要购买工伤保险,除非其被视为自我保险者。家政工人范围包括除了非全日制的婴儿看护人、保洁工人、农 忙季节的帮工和类似非全日制或临时性帮工外的任何家庭工人。按照该州规定,只有那些全 日制的家政工人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显然,这表明立法者促进劳资关系的稳定和家政工作产业化发展的意图。然而,将家政工人限制于全日制,必然将很多非全日制的家政工人排除在外。事实上,全日制家政工人通常为住家家政工人。当非住家的小时制家政工人作为其中重要群体时,该模式就无法有效实现保护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权益的目的。

波多黎各和新罕布夏州均规定不区分住家和非住家家政工人,所有的家政工人均适用工人保险法律。显然,相比阿拉斯加州而言,波多黎各和新罕布夏州对家政工人工伤权益的保护政策更有利于家政工人。

(三)以雇用人数为标准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州包括北卡罗莱纳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二州。北卡罗莱纳州规定只要雇主雇佣的非季节性的全日制家政工人超过10人就适用工伤保险法。南卡罗莱纳州则规定:如果雇主雇佣了不低于4个家政工人则适用工伤保险法,但不包括那些在前一个年度雇主支出的总年度工资额低于3000美元的人。可见,南卡罗莱纳州的标准实际上是工资报酬和人数两个标准的折中。在适用法律时,首先考察家庭雇佣工人人数是否至少达到四人,然后看这四个家政工人的工资在前一个季度是否达到3000美元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过,该两州所确定的标准有违工伤保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因在于:(1)劳动关系的建立并不以雇主雇佣人数多少为前提;(2)人数多少与工伤风险无关。人数多并不意味着工伤发生风险概率就降低。

(四)以雇主支出工资总额为标准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有两个州:堪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两州的法律都规定,在雇佣期的前一年,如果雇主支付给所有雇员工资总金额不低于1万美元,那么家政工人将适用工伤保险法。毫无疑问,工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家政工人与雇主之间从属性程度以及家政工人对雇主经济上的依赖程度。此两州将受雇佣的家政工人群体作为考察对象,而不区分单独的个体。尽管便于操作,但是不同家政工人与雇主之间的从属性不一样,采取该模式很有可能将本应该获得工伤保险的家政工人因总体工资支出未达到法定要求而被排除在工伤保险法之外。

(五)房主保险覆盖模式

采取该模式的仅纽泽西州。所有家政工人的雇主均可选择适用该州的劳工补偿法。纽泽西州工伤保险法第36条规定,只要房主所参加的保险有涵盖家政工人的,家政工人即可获得保障,保险机构将对家政工人承担主要责任。[7 ]该州工伤赔偿法第78条规定:经过批准不需按第77条规定缴纳保险的雇主必须在该州的保险机构对其责任投保。如果按照本条规定投保,保险公司或互助协会将与保险人一道发出载有保险公司名称、本州主要办公地点、保险单副本和其他关涉保险人资料的通知。但是,如果保险覆盖对象为家庭仆从或家务雇员时,保险人可以请求不填写该通知。该法第92条规定: 因雇佣而承担保险费用的家庭仆从或家政工人的雇主、股份公司或互助协会应当被排除于第79条和第80条之外。④此外,该法第81条规定不适用于《银行保险机构法》第29条关于家政仆从或家务雇员保险的内容。该条规定:在本法生效后签发或修改的房主综合个人责任保险应该覆盖该保险单持有人下的权益主体应该享受的金钱支付责任。权益主体是指按照《工伤赔偿法》中所指的受伤家政仆从或家政雇员或独立经营者。[8]在房主保险覆盖模式下,雇主要么给家政工人投保工伤保险,要么采取房主保险办法确保家政工人权益。该规定实际上不区分家政工人工作时间长短、工作报酬高低等因素。这些因素均不影响家政工人因为意外伤害而获得保险利益。因此,该模式同雇主自愿选择是否给予家政工人投保工伤保险不同,后者是“可有可无”,前者则是“二者必择其一”。

(六)劳工工作时数标准模式采取该模式的有12个州。在该模式下, 家政工人工作时间达一定标准即可适用工伤保险法。在这些州中,享受家政工伤保险的时间计算办法存在三类不同情况:

1.以周工作时间为考察标准。该类州包括纽约、华盛顿州等6个州。在该类中存在四种不同做法:(1)以周工作小时数为标准。仅犹他州采取该标准。该州法律强制性规定任何家 政工人通常在同一雇主家庭一周工作时间达到40小时及以上就应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马萨诸塞州规定:雇主雇佣的家政工人只要每周工作满16小时及以上就应被纳入工伤保险。⑤康乃 狄克州规定,一个雇主雇佣的每周工作26小时及以上的家政工人有权获得工伤保险。在纽约州 ,根据《纽约州工伤保险法》第201(5)与209(3)条之规定,若家政工人为同一雇主工作每周总时数超过40小时,该家政工人即有权在遭遇工伤时依法请求医疗给付与工资给付。(2)工作天数和周工作时间相结合的复合标准。采取该标准的有1个州。科罗拉多州规定:每周工作不低于40小时或者每周工作不低于5天的家政工人适用工伤保险法。(3)工作人数和工作时间相结合的复合标准。华盛顿和肯塔基两州法律规定:两个或多个工人被长期地雇佣于私人家中,一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应被纳入工伤保险法。(4)工作周数和工作时间相结合的复合标准。采该标准的有3个州。密歇根州法律规定:除了那些每周工作时间不到35小时,或者前52周中工作不到13周的家政工人外,其余都应纳入工伤保险法律中。南达克达州法律规定:在任一星期内工作超过20小时或者在任何13周内工作时间超过6周的家政工人应该纳入工伤保险法中保护。伊利诺斯州《工伤保险法》规定:在一年内,从事家政工作有13周以及以上,每周工作40小时及以上的适用该法。[9]

2.以受伤之前从事工作的时间为标准。加州是美国最早将家政工人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州。该州工伤赔偿法规定:包括照看孩子在内的任何家政工人工作时间超过52小时或者其在受伤日之前以及最后雇佣期间处于职业病风险中的90天内获得100美元的家政工人均适用工人赔偿法。对于家政工人的伤害,无论是雇主、家政工人、工作伙伴、顾客的责任,还是其他人责任,受伤的家政工人均可获得该保险利益。除了可以获得的保险利益外,家政工人通常不能因受到伤害而从雇主处获得赔偿。但是,不能获得补偿金的受伤家政工人也可以基于过失之诉(negligence claim)向雇主提讼。[10]

3.以季度工作时间为标准。哥伦比亚特区法律规定:被同一雇主雇佣且在一个季度内工作 至少240小时的家政工人享有工伤保险权利。显然,该州家政工人要获得工伤保险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为同一个雇主提供家政服务;(2)每季度工作时间不低于240小时。这意味着家政工人在两个雇主家从事家政工作,即使合计工作时间达到240小时也不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权益。但是,在失业保险方面,该州将家政工人纳入其内。其失业保险法第 (2)(B)条第(vi)项规定:“就业”包括在私人家中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的服务。只要一个雇主在任何一个季度所支出的工资报酬费用达到500美元,家政工人就适用该法。

四、美国家政工人社会保险权利保护模式评价

将家政工人排除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之外,实际上只不过将家政工人意外伤害的救济限制在传统的民事赔偿范畴,家政工人可以通过侵权之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工伤保险是使雇员在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伤害时放弃对雇主的权,直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赔偿的机制。对雇主而言,可免受司法纠纷之苦和因承受能力所限导致的财产损失乃至精神上的折磨。对雇员而言,除了免受司法纠纷之苦外,还可以获得足够的保障,实为双赢的制度。显然,将家政工人排除在工伤保险之外的模式不利于化解家政工人和家庭之间因意外伤害所引发的矛盾。 然而与排除模式一样,如果雇主没有为家政工人购买工伤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家政工人和雇主势必陷于纠纷之中。因此,美国有关家政工人工伤保险自愿许可、明确排除和强制纳入三种模式中,显以法律强制性将家政工人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为首选。

有关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权益强制性保护模式,不同州确定标准的视角是不同的。有从家政工人角度确定标准的;有从雇主角度确定标准的,将家政工人工资、工作时数是否达一定标准确定家政工人是否被纳入工伤保险是从家政工人角度考虑的。根据房主保险覆盖、雇主雇用家政工人的人数、雇主支出的工资总额来确定家政工人是否适用劳工补偿法则是从雇主角度设计的。然而,从劳动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经济上的依赖性”和“从属性”特征看,显然从劳动者角度确定相应标准更具有合理性。

家政工人是否应该纳入工伤保险法律加以保护,取决于雇主缴纳相关费用的比例。如果雇主承担的保险金份额很高,当需以劳动关系的建立为前提,反之,则可降低家政工人获得工伤保险权益的条件。家政工人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法律上的“工人”,需要从劳动关系上劳动者资格取得角度加以判断。事实上,美国各州之所以附加部分限制性条件也是基于劳动关系的考量。若将劳动关系因素作为工伤保险权益取得的前提条件时,就必然会要求将“从属性”作为家政工人是否具备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资格的标准。

“从属性”和“经济上的依赖性”应当作为确定家政工人是否应该获得工伤保险权益的两个核心因素。这两个核心因素具体化为“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无论是将工作时间还是劳动报酬作为确定家政工人是否应当属于工伤保险利益享受者的标准,实际上是对劳动法 上劳动者的“从属性”特征在不同层面的考量。就“劳动报酬”而言,在家政工人工资标准、人数标准、雇主支出工资总额标准以及劳工工作时数标准的立法模式中,家政工人工资标准对测定家政工人对雇主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具有直接的考量意义。雇主支出工资总额达到一定标准尽管在一定侧面反映了家政工人对雇主的依赖性,但是对于家政工人个体而言,该标准就无法客观反映出这种依赖性。毕竟在雇佣的所有家政工人中,不同的人工资待遇很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就家政工人工作时间而言,家政工人工作时间标准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出家政工人在经济上对雇主的依赖程度,显然,工作时间越长,家政工人的工资报酬越高,从属性就越强。 但是,劳动报酬的确定最核心的指标是劳动时间,因此,将家政工人工作时间确定为家政工人是否应当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核心标准具有很大的合理性。⑥

五、中国家政工人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的立法建议

当前引发家政工人和雇主之间矛盾的是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赔偿。然而,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并没有为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提供空间。美国各州有关家政工人工伤保险制度的不同做法对我国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法律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一)将符合条件的家政工人纳入工伤保险体系

对于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有学者指出:“与产业工人工伤保险相比,家庭因不具有产业雇主具有的风险分配手段而不应该承担相关的家政工人工伤责任”。⑦客观上,尽管家庭雇佣家政服务员并不是为了赢利之目的,但是基于如下几点理由,与家庭形成“从属性”关系的家庭显然应当为家政工人提供一定工伤保险费用:(1)家庭成员得以免除自己的必然义务,从而外出工作获得更多利益或者让自己从传统的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而这些利益的取得均是以家政工人的劳动为基础的。(2)家政业产业化后,通过培训,家政工人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在工作效率方面,能够比家庭成员更具有专业优势,这种专业优势的取得需要在家政服务中获得回报。(3)缴纳一定工伤保险费用,将使家庭雇主免除诉讼纠纷之苦。(4)将家政工作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中,不仅是解决家政工人意外伤害发生后纠纷不断的社会问题的根本举措,更是实现家政工人体面劳动 目标的必然。

(二)以每周工作时间确定家政工人是否被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家政工人是否应该被纳入劳动法律保护范围,考虑的核心因素是其从属性程度,这是给予家政服务员多大程度保险的必要前提,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家政工人纳入工伤保险法保护的重要参考因素。事实上,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只要雇员以被雇主雇佣的形式为其做帮手而取得收入,就表明其从事了劳动,就应该获得相应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政工人与雇主之间形成事实上“从属性关系”。在我国,可以考虑将周工作时间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0小时作为家政工人是否应该获得工伤保险权益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可以将所有的住家保姆和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家政工人纳入其中。此种方式操作简便,易于执行。

(三)许可家政工人自行购买工伤保险

对于周工作时间不到40小时的家政工人,法律应该留给未能被强制性纳入保险范畴的家政工人自行购买保险的机会。该种机制将进一步化解家政工人意外伤害所引发纠纷的比率。

注 释:

① 然而,任何从事与私人住宅服务相关的人对其雇员或他们的从属者因从事该劳动、工作 而受到的伤害乃至死亡负有本法所规定的义务。

②《怀俄明州雇佣保险法》规定: 雇佣家庭帮工的雇主在当季或前一日历年的任何一个季度 基于获得该项服务而必须支付1000美元或更多工资时就应遵守该法律。不过,该法律是为了 满足政府征税的需要,并不涉及到工伤保险。

③ 但是,独立的合同承包人不被认为是雇员,没有纳入到工伤赔偿之中。该州由于没有政 府专门基金,所以法律规定工伤保险权益不得放弃。

④ 第79条涉及不缴纳保险费用的处罚规定;第80条涉及在显著位置向被保险人公告保险办 理结果的规定。

⑤ 该州将家政工人分为三类:室内家政工人、室外家政工人和临时性家政工人(参见=2009-12-28.

[7]参见U.S. Department of Labor,Employment Standards Administration, ht tp://dol.gov/esa/owcp-org.htm.

[8]law.省略/new-jersey/17-corporations-and-institutions-fo r-finance-and-insurance/36-5.29=2010-1-1.

[9]Cristina Gallo,Rights begin at home: defending domestic workers’rights in Inlinois, March 2009.

[10]U.S. Department of Labor,Women's Bureau, Domestic Workers and Legis lation, revised 1941, Washington.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ervant's Compensation Law inUnited States

篇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国内贸易稳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快速推进,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断增强。在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内贸流通,对于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经国务院批准,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一)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拓展网络消费领域,加快推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向农村延伸业务,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旅游、金融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在保障数据管理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加快推进电子发票应用,完善电子会计凭证报销、登记入账及归档保管等配套措施。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理。在控制风险基础上鼓励支付产品创新,营造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等支付服务主体平等竞争环境,促进网络支付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的物流标准化试点;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跨区域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开展商贸物流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推广统一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运送生鲜食品、主食制品、药品等车辆便利通行。允许符合标准的非机动快递车辆从事社区配送。支持商贸物流园区、仓储企业转型升级,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配送为依托,推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引导发展自愿连锁。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建设直采基地和信息系统,提升自愿连锁服务机构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配送能力,引导便利店等业态进社区、进农村,规范和拓展其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超市、便利店、机场等相关场所依法依规发展便民餐点。

二、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推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商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进,拓展商品展示、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回收处理等功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制订全国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公益性市场体系。探索采取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全国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完善产销衔接体系。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城区商品批发市场异地搬迁改造,政府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安排商品批发市场用地。通过加强市场周边道路、停车位、公交停靠站点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客货运交通组织等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城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通行难、停车难、卸货难等问题。

(五)增加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投入。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鼓励建设集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城镇化规划,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生活、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公益性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服务人员供给基地,培育一批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健全养老护小型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扩大家政服务供给。加快生活业营改增步伐,合理设置生活业增值税税率,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生活业小微企业发展。尽快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取消刷卡手续费行业分类,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餐饮业刷卡手续费支出。落实好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

(六)推进绿色循环消费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节能设备设施,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夹层玻璃光伏组件等新材料产品应用,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市场、商场和饭店。推广绿色低碳采购,支持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推进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

三、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

(七)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零售商、批发商、物流服务商。加快推进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做好流通企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兼并重组商贸企业综合授信额度。推进流通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

(八)增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社会服务力量,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特许经营推广、企业融资、品牌建设等服务,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在充分把控行业和产业链风险的基础上,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完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环境。

(九)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拓展国内商品市场对外贸易功能,借鉴国际贸易通行标准、规则和方式,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范围,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辐射面广的内外贸结合市场。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网络,鼓励外贸企业建立国内营销渠道,拓展国内市场,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企业。

四、着力改善营商环境

(十)减少行政审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统评估和清理涉及内贸流通领域的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不断完善公示制度。加大对违规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进一步推进工商用电同价。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允许商业用户选择执行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

(十一)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着力破除各类市场壁垒,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定竞争内容的规定,不得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行政机关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取消针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等歧视性政策,落实跨地区经营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抓紧研究完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及相关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健全举报投诉办理和违法行为曝光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建立维护全国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效机制,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十二)加大市场整治力度。集中开展重点商品、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网络商品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源头追溯、质量担保、损害赔偿、联合办案等制度,依法惩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案件曝光平台。强化对农村市场和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

(十三)加快推进商务信用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内贸易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营造诚信文化氛围。推动建立健全覆盖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店消费的信用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鼓励行业组织开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的第三方专业评价;引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加快推进政策落实。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分工要求,切实负起责任,根据本意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形势需要和本地实际,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国务院办公厅

篇12

这种恶性竞争手段在当前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并不少见,每当矛盾发生时,中国的企业家们很少会从专注产品的角度突围,而常常会在契约之外拿出一套备用的招数,无论是宗庆后、任正非、吴长江还是马云、马化腾,无论是三十年前还是如今,皆不例外,这被归咎于企业的江湖文化作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学泰研究发现,越是动荡时期,江湖文化越是盛行。有企业家表示,在当前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在“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存第一”的目标下,有多少人会在意企业用什么方式去“活”?

一句话,江湖险恶。现实就是,很多企业都在感叹商业环境恶劣,然而又自觉不自觉地因为江湖文化而身处破坏者的行列。有人将这种江湖文化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斗争文化、注重短期利益、容易破坏规则、极致的小圈子文化以及老大文化,这些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恰恰都能找到对应的投射。

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许多商业事件,便容易看清本质。身处其中的企业家们如何看待这种江湖文化?未来企业间的竞争趋势究竟是以产品说话还是以“斗狠”定江山?7月26日下午,由徽商杂志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期徽商圆桌论坛在德国柏丽橱柜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徽商》杂志执行副主编宁鑫主持。

宁鑫

《徽商》杂志执行副主编

丛林法则

所谓江湖情结,其实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打个自嘲的比方,就媒体行业来说,有时候是最愿意看到企业之间互掐的,因为这就是看点和卖点。而就企业自身来说,商界的丛林法则似乎一直都是以“打一场战争,抢一座城池”的形式呈现,这才有了无尽的价格战乃至一些恶性竞争手段的出现,3Q大战、3米大战、蒙牛伊利之战、王老吉与加多宝之战等都是一场场典型的江湖“械斗”。

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大多数企业都有过或正在经历冯仑笔下的野蛮生长阶段,而无论是企业主还是打工者,都需察言观色,周旋于各种江湖关系。可以说,江湖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底色。企业只要身处其中,独善其身似乎几无可能。

刘天成

安徽小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适者生存,合则共赢

要想在江湖中谋得一席之地,主要看“两力”,企业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企业之间的合力。

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年经验的老江湖,现在的商业环境早已不同于过去那个一不小心就会发财的年代,这个年代已经饿不死人了,看看周边基本都是撑死的,一个企业什么都想做就导致什么都做不好。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有抱怨的地方,有投诉、不合理的地方就有创业机会。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尤其作为一个企业主,你好比是一个木桶的桶底,托起团队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压力,而这一轮市场洗牌正是对企业家心智的磨练。

如果你在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市场竞争时,也采取同样恶劣的竞争手段,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是完全可以找到不两败俱伤的办法的,比如整合重组,共享资源。尤其是我们徽商更应该发挥团结的精神,即便竞争也可以错位竞争。

吴海峰

安徽大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求竞争,求江湖

刚才刘总提到企业之间应该合力,这一点我很赞同,但身处家政行业,我现在是想找人合力都找不到。

整个家政市场目前的运作还很不成熟,严重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比如我们公司现在只做家庭保洁,虽然比大部分家政企业的业绩都好,但始终找不到优秀的管理人员,我们自己培训了一些人才,效果非常不错,但一培训完没多久就都跑掉了,人员流失率太高。

我现在是真心希望市场上能出现一些能够和我们匹敌的大的员工制家政公司,大家一起来培训专业的人才,到时候即便有人才流动我也不会愁无人可用了。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始终找不到愿意跟我站在同一战线的团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风俗和观念问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从事家政行业,有人直接就打电话来问我:“你们家政招聘为什么还需要大专以上毕业?简直是浪费人才!”或者就是从事了家政行业的也不敢跟家里人说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行业混乱、不正规的情况太令我震惊了。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政服务基本都还是中介式的,而且在全国百强家政企业中,有70%左右是挂靠在妇联、工会等部门的二级机构,像我们这样纯粹民营和实行员工制的家政企业少之又少。

所有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家政行业无品牌的现状,虽然我们大海家政现在做得不错,但说实话,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这个品牌?整个家政江湖还不成气候,单个企业也只能是有力无处使。

周远平

合肥德柏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规范化”才是制胜之道

刚才吴总所说的行业乱象让我想到了我之前所从事过的房产装饰行业,我一直只做内装,外装根本不敢碰的原因就是行业存在的问题太多,目前我也在逐渐地丢掉这一块业务。

现在我所做的厨具行业相对比较轻松,最关键的就是有赖于一套规范化的流程。我们做的是德国橱柜柏丽,堪称厨具界中的“保时捷”,同时引进的也是德国模式,虽然只进军合肥两年多,但市场上复制我们产品的山寨货已经层出不穷。

最开始的时候,我开拓市场也是靠着诸多兄弟的江湖义气支撑起来,但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凭借规范化的操作,我们目前在安徽市场的年营业额已经能够达到3000万~5000万元之间,原定计划五年的市场培育期已经提前结束了。

马国赞

安徽力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三大法宝”立足江湖

我同意周总的观点,而且我以前从事的也是房产装饰行业,可以说我只有吃亏,从来没有讨巧过,营业额从最开始的100万到将近1个亿、再降到不足1000万,做得我后来已经不敢做了。

现在我做的是贸易行业,在企业江湖中我始终还是坚持我的“三大法宝”:第一,产品质量,我们的产品一直是无条件承诺终身包退换;第二,诚信,两年时间我们在安徽已经发展了180多家经销商;第三,义,这是基于诚信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讲求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

我认为这三点是长久地立足于江湖的根基,但目前我们也遇到不少不可控的外力问题。一是融资难,虽然现在国家政策都是扶持民营企业,但像我们这种小微企业还是基本得不到一些大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二是人才流失问题,吴总是因为行业问题留不住,我却是因为企业规模小而难留住。

刘文斌

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很多企业连江湖规矩都不守!

诚如刚才几位企业家所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要讨论企业江湖这个主题就必须把它置身于商业大环境的背景下,而中国目前商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契约精神,即诚信与规则意识,放眼现在的商界,守约的吃亏、毁约的成英雄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但是,即便身处江湖,以江湖义气行事,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我不同意袁岳所说的“市场规则就是野狗规则”,在这个大家都有公平竞争机会的江湖中,如果企业能够做到像江湖帮派一样有规有矩也能把企业做好,现状却是很多企业其实连最基本的江湖规矩也不守。究其原因是守规矩的成本太高、毁约的成本太低。在大家都不守规矩的环境中,你如果选择守规矩,很有可能在半途就已经被各种高成本折磨死了。

陈世军

中科视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越守规矩,“死”得越快

刘律师最后所说的观点完全没错,企业越守规矩,“死”得就越快。现在国家政策是不断更新,很多企业不会因应时势,很快就“死”掉了,现在最明显的就是节能环保产业,国家一提倡,企业就一窝蜂往里涌,根本不考虑自身实际。

说实话,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里,许多资源都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再不联合、不搞合作就很难做大做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连孩子上学、家人生病这些事情现在都要找人托关系才能办成,又何况做企业?

王琦

安徽用友软件公司市场总监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其实有时候坚持原则很难,极有可能因为我的坚持原则而把机会留给了竞争对手。

举一个我们公司自身的例子,我们的芜湖分公司一直服务于奇瑞,为其提供管理软件,与此同时还有一家德国软件商也是为奇瑞提供类似服务,但我们的待遇却是大不相同。为了配合德国软件商所提供的软件,奇瑞愿意把自身的系统进行修改以配合,但到了我们这里,它却要求我们必须修改自己的软件来配合奇瑞的系统,你说我该不该改?我不改的话奇瑞大可把这个机会再留给国内其他的软件商,我就会丢失这个大客户。

本来近几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传统管理软件的市场已经下滑得很严重了,目前国内其实就是两大帮派——用友和金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南方某城市,我们和金蝶在同一栋大楼办公,每次我们把自己的宣传广告贴在楼梯间的时候,隔夜就会发现广告不见了,是谁干的大家也心知肚明,但这样的小打小闹其实我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恶性竞争的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实双方都不愿意涉及。

合肥百维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生存才是根本

企业江湖处处有,对于单个企业来说,生存才是根本。

我认为企业江湖在“酒”市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酒类市场,哪一年没有新招烂招?但凡下了决心砸钱抢市场的,成本在短期之内根本不在企业考虑范围中。这就是竞争常态,商人天生都是逐利的,你让一个刚创业的企业讲道德、讲规矩,这不切实际,它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下来,那它就必须想办法盈利,在这种创业初期,恶性竞争难以避免。

当然了,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自然还是要慢慢开始守规矩,就比如加多宝和王老吉之争。我们是加多宝合肥市场的,亲手做起了合肥市场,当加多宝和王老吉发生纷争的时候,我们试图与对方进行沟通但是失败,现在王老吉用这种在终端市场不计成本打价格战的方法来掠夺市场,但加多宝并没有以牙还牙,而是在各个据点严防死守,做好市场营销,保住原有的市场。

所以说,在商战中,大型企业只有坚持原则才能生存;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实现远大抱负也必须先生存下来,这种生存必然不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守规矩实现的。

张保刚

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义气和利益的抉择

在大家看来,我所从事的农业行业可能日子会好过很多,这是个朝阳产业,也是对外开放最晚的产业,门槛高、技术性强,不是谁想做都能做的,但其实不然。

从行业来说,整体还处于发展期,不成熟、不规范,出现了一大批仿冒者,他们没有研发投入、技术投入,仿冒起来成本很低。

从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在创立初期是需要江湖义气的,只有大家有了共同目标,才能形成一个团队去战斗,但等到公司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利益当前的时候,江湖义气就会被金钱所取代。高新区有一家企业,在2010年上市的时候,股权分散在很多小股东手里,当时每股股价是30多元,后来涨到了80多元的时候,很多股东就产生了套现的想法,一旦很多小股东都抛售股票的话,公司的控制权很有可能就因此落入外人之手,所以无奈之下公司创始人只好自己出钱买下这些股票。在这种时候,如果你拿江湖义气去跟他们聊,他们根本不会理你,这时候精神上的共同体已经不存在了。我很怕自身的企业也出现的这样的问题,但又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何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突围江湖

其实江湖文化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越是动荡时期,江湖文化越是盛行。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江湖文化现象,亦是同样规律,出现于管制社会解体,而公民社会、法制社会尚未完全建立的阶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守规矩的企业不能受益,不守规矩的企业能受益;二是当前违法违约的成本太低。

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点是,企业的江湖文化并不全是坏处,它也有好的一面。在我的理解中,江湖文化类似于酒文化。在酒席中,我们会猛灌哥们儿酒,但也会负责把他送回家,这就是“义”。但如果以此对应到企业中,这就只是“小义”,比如蒙牛原董事长牛根生常常表现得讲义气,不亏待自己的团队,然而这种“义”是江湖文化中的“小义”,只用于蒙牛这个小圈子,却没有用于广大的消费者。

这种“小义”在企业创业初期是有好处的,但在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义气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只讲人情不论能力,这就是对企业的不负责。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的逐渐健全,这种江湖文化最终会消失。

那么对于当前身处这种江湖文化中的企业,又该如何突围呢?

首先,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我们把做企业比喻成开发一个创新性的产品,一旦产品投入市场,必然出现很多模仿者,为了不被这些竞争者超越,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努力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以苹果为例,它的通用型电脑在20世纪末遭受到来自IBM的严峻挑战,但苹果没有采取价格战这种低级竞争方式,而是转而研究开发消费类便携式电脑重新占领市场。

其次,江湖文化的自我复制能力很强,因此要想去江湖化,就要充分地全球化,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竞争对手看。

总而言之,未来企业间的竞争趋势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聚焦长远,企业才能走得远。

汪锋

合肥锡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不成大款就“傍大款”

在这种江湖纷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公司采取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就是做不成大款我就傍大款。

篇13

此次调研在青岛市市北区展开。市北区户籍人口86.5万,常住人口101.8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18万人。加快培养高水平家庭服务业人才,提升全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促进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家庭服务业市场现状

1.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在被调查的家政从业人员中,城镇下岗、转岗就业人员占50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40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40岁以上年龄段的占70%,持证上岗的仅占总人数的34.5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是“4050”大龄人群、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年龄偏大,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2.现有培训专业人才能力不足

以需求最大的家庭服务业专业——育婴师为例,市北区现有培训基地两处,培训层次皆为中级,年均培训育婴师600余人,而参与调查的65家服务机构的育婴师登记需求量已经超过1500人,现有培训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育婴师技能人才的需求。

3.企业规模小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家庭服务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行业竞争处于自发的、无序的、散乱的状态。不少从业企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无证照、地摊式经营的小作坊仍然存在,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和约定,口头约定较多,没有行业工作规章和标准。同时,家庭服务大多会进入民宅,与老幼残弱近距离接触,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设备设施简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对服务对象身心和财物的损害。

4.存在行业偏见急需舆论正确引导

传统观念认为,家政服务社会地位较低,大多数人不愿从事该行业。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员工和雇主之中,也存在于社会舆论中。社会舆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报忧不报喜”的现象,对家庭服务中发生的纠纷和问题往往大肆报道,而对优秀的家庭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谐雇主关系缺乏宣传。社会观念的偏差严重制约了家庭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服务业发展前景

1.市场需求日益高涨

家庭服务不仅包括做饭、打扫卫生等传统家庭服务,还包括居家养老、月子护理等专业性越来越强的新兴服务。服务对象已经涵盖从新生儿、幼儿、少年、白领,到单亲家庭、老人和残障人士等各类居民群体,覆盖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家庭服务业市场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根据调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经济水平的提高,如果物质条件允许,50%的居民在观念上是接受正常的家庭保洁、保姆服务的,70%以上的居民希望家庭服务公司提供月嫂服务,20%左右的居民希望提供养老服务,暂不考虑接受家庭服务的仅占10%左右。

2.吸纳就业总量逐年增加

截至2013年9月,我们调查的从业人数为1657人,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5.33%;调查员工制从业人数为632人,员工制从业人数同比增长40.76%,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市场逐步规范、政策逐步完善、监管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家庭服务业发展将更加充满活力,吸纳就业人数将会稳步提升。

3.政府支持力度空前强大

为支持家庭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各级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工资补贴资金,真金白银的实惠扶持,力度空前。

三、家庭服务业发展建议

针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远景需求,我们认为从以下六方面入手,是加快培养高水平家庭服务业人才、提升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强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家庭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二是不断优化家庭服务业行业发展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建设家庭服务业综合服务平台等措施,强化对行业投诉的监管,扎实开展家庭服务业服务评级工作,加强家庭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家庭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家庭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培训

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在上级部门财政已有培训补贴的基础上,基层区市财政适当投入,进一步加大家庭服务业培训补贴力度,从而引导从业者提升职业素养,相关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层次。一是对参加家庭服务职业培训,通过鉴定考核获得证书并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失业人员,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对吸纳经培训合格后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失业人员的家庭服务业机构,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吸纳就业补贴;三是对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

3.建设高水平基地带动培训

以扩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措施,一是提升公共职业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在现有育婴师等热门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家政、养老、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专业,并把培训服务与中介服务、就业服务整合起来,打造一处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家庭服务业综合公共实训基地,以专业化、精细化的态度培养高素质家庭服务业技能人才,统筹做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就业工作。二是以公共实训基地为中心,以社会办学机构为枢纽,在联合办学中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的核心示范和带动促进作用,吸引更多优质培训资源参与到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中来,逐步建立覆盖范围广、培训效果好的大培训网络。三是提高教学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培训层次,贯通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从初、中、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发展通道。

4.通过行业继续教育提高从业素质

建立从业者继续教育制度,依托家庭服务业综合服务平台,每年对现有从业机构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作为服务评级的重要依据。立足实际工作需要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对从事家庭服务业工作的持证人员实行跟踪服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层次,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家庭服务业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5.强化家庭服务业行业组织管理

(1)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并规范行业协会,一方面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监督服务质量,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家庭服务业经验交流,适时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做大做强。

(2)发挥品牌竞争优势。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家庭服务业,创建、深化一批具有特色鲜明的家庭服务业品牌,带动行业发展。

(3)因地制宜推广“社区模式”。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员构成、经济状况、受众需求等情况,鼓励社区组建针对性强的社区家庭服务企业,引导社区内有就业需求的下岗人员、“4050”人员从事社区家庭服务业,对其就地培训、就地安排、就地管理,把满足社区对家庭服务业的需要与促进稳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6.加强宣传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篇14

关键词:一刻钟;消费圈;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1.4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是指社区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找到需要的早餐、便利店、代收代缴费服务点等多种便民服务。“一刻钟便利消费圈”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触手可及的快捷、便利和幸福。北京把传统与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相结合,建设与国际商贸中心相适应的社区商业,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是被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现北京有110个社区建成了“一刻钟社区消费圈”。目前,市级“一刻钟社区消费圈”建设示范点33个和区级示范点10个,覆盖率达到近20%。居家过日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追求的就是节省成本,不仅是金钱,包括体力、时间和精力在内的非货币成本同样值得关注。

一、“一刻钟”消费圈理论

“一刻钟”消费商圈:以其所在地主力业态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可根据时间、距离、占有率等以顾客所处的距离为半径划定区域。按层次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或辐射的商业圈。“一刻钟”商圈对时间和距离做了限制,就是15分钟要求达到的距离半径,在核心商圈里,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一)内涵及特征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就是由辖区中心点由外辐射,让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实现小的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便捷服务。

“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特征主要是在时间、距离、便捷上的要求严格。时间的限制是15分钟、距离是步行几百米、或者是上下楼的时间。便捷是对于商圈的布局要求,要求及时、交易的形式简单、各种功能性的服务基本齐全。其业态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

社区商业主要必备基本行业、业态业种。有早点快餐店、便利店和物资回收站(车)、中小型超市、菜市场、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点)、药店、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和家庭服务等业态选择。具体地说:

便利店单店最小面积应在50平方米左右,经营日化用品、食品饮料、小百货等居民日常消费品100种以上,店堂清洁卫生,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良好的进货渠道,无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良记录。

中小型超市面积要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营品种1000种以上,营业时间18~24小时,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店容店貌整洁美观,服务规范优质,经营商品有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菜市场的最小营业面积要在8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超过10小时,经营品种100种以上。能提供净菜、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供应。

洗染店最小应在5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具备洗衣、熨烫和皮革衣物的清洗上光等5种以上服务功能,并有相应的洗染设施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可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业务。

美容美发店最小要在3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具有必备的设施、设备,可提供理发、美发、一般性护理等服务,从业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具有相应资质,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维修店(点)要在20平方米以上,营业时间在12小时左右,服务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做到维修服务及时并可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等优质服务项目。

药店的单店面积要在100平米以上,并设有24小时售药的服务窗口,备有70%以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应配有职业药剂师,质量负责人应有一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并做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从事家庭服务的服务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持证上岗,要能提供家庭钟点工、家庭护理、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

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等也要有相应的条件与门槛。

(二)“一刻钟”商圈实例

发展“一刻钟”消费圈,需要对社区居住规模、人口构成、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考察。在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生活基本需求前提下,合理分配“一刻钟”消费圈中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文化、医疗的比重。对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增加卫生服务的投入;对青年人居多的社区,则加大娱乐投入……诸如此类,根据供需合适配置业态,避免社区布局混乱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做到与居住环境相适应,人性、融洽、便捷。

如朝阳区的北苑社区位于北京是北四环和北五环的附近,这里有美立方、北苑家园、北辰等附近的社区。这里社区的以年轻人居多,大多数是以成家的居多。据了解大多以将近一万的收入。压力很大,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这里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时候,比较拥堵。所以有的居民即使是有车辆,也大多选择公交、地铁等出行。在北苑社区“一刻钟”消费圈的构建基本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有北辰的购物中心,易世达购物中心,在各个楼宇下面的底商有理发店多家、小型的便利超市,同仁堂、各种的餐馆等,还有一个北苑社区网,这里有所有的北苑社区的动态。

作为大规模生活区,小区周边有成熟完备的商业配套。24小时营业的有别于传统商业,是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文化于一身的一站式体验消费场所。引领国际时尚潮流,倾心打造风靡全球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商业理念,为张扬个性的不同人群创造风格各异又相互融合的购物天堂与娱乐消费欢聚空间,在这里可以找到最宠爱自己的生活方式。 是都市水泥森林中的一处稀有风景。 业态丰富多样,涵盖中心主力店、品牌名店、创意精品、中西特色餐饮、主题酒吧、咖啡厅、DISCO、SPA、KTV娱乐场、上流社交舞会及精品酒店等。

北苑社区的业种选择,考虑到“一刻钟”时间问题,零售中涉及食品类,服装类、文体类。服务中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美容美发,洗浴、快餐、电影院等。

对于蓝色港湾附近的高档的社区,业种选择,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的选择,应该还更加侧重这种需求档次。另外,还应该增加更多的业种选择,比如有主题公园、中西餐、高档的休闲健身场馆、音乐厅、话剧等非富多彩的选择。

二、模式构建

目前,便民消费圈已正式向周边乡镇、农村推广扩展。“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一刻钟”消费圈,受到了居民、政府的广泛欢迎和全力支持,在北京城区迅速推广开来。2012年,北京的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已达400余个,全面覆盖600个社区,服务近700万名市民。其中,朝阳区最多,有133个,其次是丰台区,有128个。

(一)北京“一刻钟”便利消费圈趋势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创建商业示范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原则,服务北京市各个社区生活、消费为目的,全力构建“一刻钟”消费圈。初步形成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开展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如:早餐工程、便利超市、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家政服务网络、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目前,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构建日近完善,全面涵盖了社区居民政务、生活、卫生、文体、教育等领域,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未来,“一刻钟”消费圈的构建,将呈现如下态势。

一是提高连锁便利店、美容美发、洗染、餐饮等服务终端的社区覆盖率,便利生活;

二是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社区配送平台,鼓励发展网络消费;

三是支持品牌建设和连锁经营,重点支持若干加家品牌龙头企业,特别是在关系的日常生活的食品服务领域;

四是根据社区的差异性,开展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一刻钟”消费圈构建,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主要特征

北京社区“一刻钟”便利消费圈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社区活动频度高的地段。社区活动极为频繁,把消费圈的中心铺设在这样的地段便捷和营业额必然高。

二是人口密度高的社区。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人们有着种种各样的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大量需求。

三是面向客流量多的社区街道。这点主要是考虑到购物等的方便性。

四是交通便利的社区街断。比如居民上车、下车最多的车站,或者在其附近,也可以是步行距离很近的街道。

五是最好位于居民社区的附近,十五分钟等能到达的地段,否则失去“一刻钟”消费圈建设的意义。

六是坚持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窗口化的信息公开栏,让民众认识、认知,建立各类的志愿者支队,让民众参与便民消费圈的建立,使民众拥有主人翁的情感。

七是区域化、模块化分布显著,人文气息浓厚,区域资源以服务型为主,改变以往商业性的气息,多了一份人文气息。

(三)“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业态布局

“一刻钟”消费圈是便民、惠民的好工程,但这不意味着其是越多越好,不需考虑消费圈布局问题。基于勤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使得“一刻钟”消费圈产生尽量大的作用。

“一刻钟”消费圈是社区商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其经营定位上不同于超市、购物中心及小杂货店,它以满足顾客的“即刻需求”、“基本需求”为特征,表现为消费群体固定化、诉求快速化、服务多元化。

1.业态定位

近年来,城市不断向郊区拓展,新建小区不断增加。这样的情况下,反而使得一些地方却成为城市商业规划的盲点社区出现生活不便,买菜难,买针头线脑难等问题,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却需要大老远坐车、开车出去采购。此外,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下班后和双休日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社区包括社区周边能提供的服务却相对不足。“一刻钟”消费圈的业态定位,即在以政府角度和力度,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造福民众。

2.业态选址

成功选址,对于消费圈构建成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一刻钟”消费圈的持续营运。因此,业态选址也是其首要的工作。业态选址的关键因素:

首先,拥有专业的市场开发部门凭借其专业的知识,根据市场定位商圈,评估每个地点的经济效益,评估过程应有准则可寻。

其次,详细的进行市场调查和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包括社区的人口、消费能力、社区的 规模和潜力、未来的发展空间等。

再次,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消费圈进行评估,累积和分析市场重要资讯。

最后,选择集客点并评估地点。包括人流量的测试、营业额预估及对等点分析、店址的可见度和方便性的考虑等;并对该地点的房产市场价格、面积划分、适合餐厅营运的工程和物业配套条件及产权属性等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考虑中长期的稳定收入,建立投资回报模型,这样才能较好的控制风险,达到投资收益的目的。

3.业态分布

“一刻钟”消费圈可简单理解为在社区一刻钟内实现就近解决买菜、买早餐、家政服务、旧货回收等日常生活消费,其基于的一大立足点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一刻钟”消费圈布局于居民步行速度1/4小时的区域范围内,力争做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

作为居民社区的“一刻钟生活”的集成,“一刻钟”消费圈不仅仅是需要布局社区便利店、菜店、早餐摊点、家政、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等政府服务平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平台、社区警务等安全平台,乃至文化平台、教育平台,均不可缺。

三、建立“一刻钟”消费圈的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活动或者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者是文件。建立“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标准体系也是为了让居民更好的享受消费服务,做到放心和信赖。

(一)制定消费服务标准

制定消费服务标准可涉及以下两方面。

1.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

有偿的服务也是“一刻钟”便利消费圈的核心服务。有偿服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圈模式形成。依托各个社区的目前现状,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包括餐桌、家政、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项目,形成市场化运作方式。首先将设定统一的广告牌、统一的门店装饰、统一的服务形象、统一的服务宗旨、实现标准化的经营方式。其次是标准化的人才培训。定期将对已有的和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技能等培训。最后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体系。这里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实现的信息化管理,先进和高效的信息化经营。比如使用电脑检索最新的市场动态、社区内部的局域网搭建等。

2.低偿和无偿的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服务项目补贴、服务项目购买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一刻钟便民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公益、便民服务的组织者,要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学雷锋小组、社区工作者等,定期为各个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代购等无偿服务。

(二)提高效率具体措施

抓需求,保货源。全面的摸清社区的真实需求,从社区的管理和员工能力和素质着手,按照经营业态等选取社区样本客户进行需求预测,加强和居民的交流,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掌握当前的消费趋势,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抓品牌,组织结构。推广社区的品牌计划,提高知名度。包括品牌的标示、社区的品牌主要是在社区试用和推广。积极展开销售结构分析,指导稳定销售前提下,提升品牌结构,提高市场开拓和引导的能力。

抓管理,重服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运用标准的体系和法规解决恶性竞争和无序争夺市场资源、破坏秩序的问题。加强服务居民的能力,牢固树立“与居民共创成功”理念。贯穿每一个环节,实现双赢。

四、建立“一刻钟”消费圈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发挥辖区社会资源的作用。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按照要求整合、统筹辖区社区资源,建立特色的保障体系。

(一)搭建服务平台

可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深入调研,确定服务圈。结合各社区现状,以“先规划、后实施”为基本原则,划分为服务圈。

二是成立组织,完善措施。依照《“一刻钟消费圈”基本服务目录》,受理商户的申请,审查商户提交的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出据综合评定意见。推进“一刻钟消费圈”建设。

三是摸清各社区资源底数和需求阶段。

摸清需求,确定服务站点。按照各社区人口结构、地理位置、社区自身文化等特点,进一步摸清社区服务需求,按照政务服务类(公共服务类)、公益服务类、便民服务类、特色服务类分类摸清各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并登记册,采取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切实弄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开展社区特色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组织实施阶段。

服务商认定。对在“一刻钟消费圈”站点、有意进入社区服务圈的商业服务网点、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实行资格认证,并建立社区“一刻钟消费圈”服务资源库。筛选服务质量好、信誉度高的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并张挂标牌,为社区居民提供链接便捷的服务

(二)构建营运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制作一刻钟消费圈示意图,张贴各社区显著位置。

第二,编印《便民服务手册》或者折页,发至辖区居民户。

第三,建立服务平台和载体。制作区域政务、公益、便民服务点和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张贴悬挂社区突出位置;集成各类服务信息,向居民印发《XXX地区社区便民服务手册》;运用社区信息栏和电子信息等通报日常服务、居民需求信息,依托“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北京家政服务网,为社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确保居民能比较方便的得到信息,自居住地出发一刻钟内找到餐饮、购物、娱乐、出行、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

第四,结合本地区现状,合理调控服务网点。根据居民需求和“一刻钟消费圈”建设要求,合理的布控服务站点。积极为运营商提供便利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硬件设施到位。并建立居民需求档案,规范服务管理。对居民需求意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收集居民服务需求。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对服务站点进行监督,规范管理。

其中的环节还有品牌战略规划、店铺形象规划与设计、店铺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管、筹备计划和实施、人员招募与培训督导。

第五,经营规划。结合社区现状明确消费圈的宗旨和理念规划、拟定经营计划、并对经营的目标进行管理、同时对过程和绩效进行检讨。

第六,管理规划。首先是组织消费圈的结构,权责划分。并对岗位人员岗位说明书设计、人员流程与操作标准设计、建立奖惩和吉利机制。其次是做好消费圈的危机公关,还有日常管理表格和报表设计。最后是店铺自我诊断、评估与业绩的改善。

第七,“一刻钟”消费圈营销规划。制定“一刻钟”消费圈的短期和长期的营销体系。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制定营销策略与手段。

参考文献:

[1]肖春平. 和平区打造“一刻钟服务圈”[N]. 沈阳日报,2007-12-14.

[2]顾华夏. 一刻钟“健康服务圈”惠泽百姓[J]. 乡镇论坛,2009(6).

[3]高宏扬.一刻钟 服务圈到家[N]. 北京社区报,2010-11-2.

[4]孟冉.东花市街道:一刻钟服务圈 省时省力又省心[J]. 社区,2011(10).

[5]徐仁杰,赖臻.北京: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百姓生活,2011(10).

[6]王许松.幸福,一刻钟到达[J]. 数据,2011(9).

[7 ]刘欢.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增71处[N]. 北京日报,2011-8-24.

[8]艾斌.北京推广“一刻钟服务圈”[N]. 国际商报,2011-3-16.

[9]边卫霞,杨晟途.城关全面推广“一刻钟服务社区”[N].兰州日报,2011-10-21.

[10]边卫霞. “一刻钟精品服务”走进社区[N].兰州日报,2011-4-6.

[11]骆倩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60%城市社区[N].北京日报,2011-12- 1.

[12]登峰.一项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探访朝阳区朝外街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 北京人大,2012(1) .

[13]张程伟.通州居民享社区“一刻钟服务圈”[N]. 北京日报,2012-1-4 .

[14]高维海.“圈”出百姓新生活[J]. 北京支部生活,2012 (4).

[15]赵双勤. 安吉县以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民政,2012(7) .

[16 ]孙超逸. 北京社会消费品总额连续4年全国居首[N].北京日报,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