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与研究范文

经济管理与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管理与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管理与研究

篇1

P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存活下去,很多企业在努力加强对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对管理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日常管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例如在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安全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对绿色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相关表现的形式

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管理规范,可以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的创新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吸取更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企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给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经济管理技术、分析技术,因此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不断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意识,用一种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行业形势的分析,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如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在绿色节能经济发展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应该要结合绿色管理理念,对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二)制度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员工激励政策进行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而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出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控,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查看,确保生产车间环境保持正常,防止外界环境改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再比如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单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并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公权.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21).

[2]郭星原.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51).

篇2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学科竞赛 浙江农林大学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学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探索并制定出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教育打破了以往的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课堂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有益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

二、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概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一)竞赛项目多 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自2003年以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就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及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主要竞赛项目有10项左右,从国家级竞赛看,主要有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5项,省级竞赛主要有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等3项,此外还有杭州市“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下竞赛,以及学校自己举办的“未来巴菲特”——企业价值投资分析大赛等只针对本校学生参加的一些竞赛见表(1)。这些学科竞赛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校的学生类科研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二)参赛人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在快速发展,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竞赛的发展也日益重视,所以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参赛人数越来越多,每年都在增加。如以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为例,此竞赛是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是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竞赛之一,是高校之间最高层次的财会类竞赛,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财会类专业竞赛。我校从2004年开始就积极组织学生参赛,截至2010年止已连续参加了七届,每年的参赛队伍基本上都在增加,从2004年的6支队伍18人开始,到2010年的24支队伍72人,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见表(2)。

(三)获奖人数呈上升趋势 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刚开始时,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如教师辅导经验不足、学生参赛人数少、参赛积极性不高等,竞赛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效,经管类各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不是很多。但之后的几年,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竞赛各方面经验的提升,获奖人数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呈递增趋势。

(四)绩点高的学生获奖率高 在高校绩点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差,平均学分绩点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相反,平均学分绩点越低,那么学习成绩也就越差。学科竞赛是对相关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而绩点较高的同学一般来说比绩点低的同学知识掌握的要扎实,相对来说去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也就较绩点低的同学要高。以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07级的获奖学生为例,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上的占62.85%,平均学分绩点在2.5以下的只占到14.29%见表(3),这说明平均学分绩点高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较高。

三、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问题分析

(一)学校方面 (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的相关管理体系尚不够健全。一些竞赛组织的管理部门,从学校、学院直至学科,主要是临时性的,因为学科竞赛不属于正常教学,不是各院系固定的工作任务,没有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这样对于学科竞赛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有些竞赛项目只有个别教师参与竞赛组织和指导,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局面。近几年来,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增加,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就会不明确,从而无法保证学科竞赛工作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最终无法保障竞赛高效运行,使得学科竞赛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竞赛经费投入不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学科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我校对于经济管理类各种同等级的竞赛,投入的经费都是一样的。但是各项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投入、报名费用、参赛人数等都是不一样的,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报名费是由学校出的,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参赛学生自己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时间较长,而大学生英语竞赛就没有这些开销。再如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前几年开始投入的经费很少,2008年学校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财会类专业学生增加了一倍左右,参加这项竞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而这项学科竞赛经费的投入却增加得不多。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学科竞赛中如果没有给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建立配套的奖励政策,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二级学院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参赛人数少,参与竞赛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科竞赛不能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往往也不那么理想。

(二)教师方面 目前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一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往往把实践教学放在附属于、服从于理论教学的一种从属地位。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一般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课堂案例的讲解,再加上考试通常以书本知识为主,为了照顾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同学,试卷题目会出的比较简单。而现在的学科竞赛内容往往与当今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相适应,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一些学科竞赛,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书本内容可能是陈旧或通用的理论,而当今社会经济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

(三)学生方面 (1)学生之间成绩的差距不均。由于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热门专业,如会计、财务管理、国贸专业等,不管哪个学校,报考人数相对较多,但招生人数却是有限的,比如在我们学校,经管类学生有大部分都想就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但是学校对这两个专业的人数是有限定的,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只好让成绩高的学生优先选择,剩下的学生再通过学校调配,这样热门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成绩就偏好一点,这也就导致了各专业学生之间成绩的参差不齐,会计、财管等专业学生成绩好,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成绩偏差一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成绩。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历年参赛获奖的情况也较其它专业要好。从2003年至2009年经管类各专业的获奖统计情况看,工商管理、会计专业获奖人数较多,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由于是近几年的新兴专业,所以获奖人数较少。在竞赛工作中应该注重这个问题,想办法缩小各个专业之间的差距,让各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只要学得好,不管就读哪个专业都是一样的,社会上每个领域都是需要人才的。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读专业的行业情况。(2)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是学科竞赛工作开展的动力所在。如果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那么竞赛工作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鼓励和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开展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从目前我校经管类学科竞赛的情况看,存在着绩点低的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据调查,大部分绩点较低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学科竞赛一般来说是针对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的,所以绩点低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即使去参加竞赛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去了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还不如把这部分时间花在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普遍存在着男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大学里面,一般来说,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要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男生是比有些女生要认真的,而且一些专业班级女生人数远远比男生人数要多,如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女生之间竞争往往比男生要强的多,这就使得女生的参赛积极性普遍比男生要高,而且我校经管学院总体上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要多,这就使得最终的获奖情况女生相对也要比男生多。

四、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完善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立竞赛组织机构,完善学科竞赛的相关制度。学校和学院各个部门要充分协调、各尽其职,鼓励和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特别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的培养,全面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对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增加投入和健全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经费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保障,它在举办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调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积极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得每项比赛都具备充足的经费,确保竞赛顺利开展。对于各项不同的竞赛,应结合实际,按照该项竞赛实际所需费用,投入相应的经费。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的奖励。对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或减修部分选修课程,在奖学金评定的时候给予学习单项奖或学习优秀奖,给予现金奖励,获奖达到规定级别的可以保送研究生等;对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补助和现金奖励,在个人评先和职称评定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组织竞赛比较好的学院授予学科竞赛先进单位或奖金等奖励。通过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学科竞赛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学科竞赛,能够弥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竞赛体系 将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使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相关内容。把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增设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公选课,让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学生竞赛带动学科发展,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形成一个促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兴趣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循环系统。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竞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培养能力,确立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赛能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把教育改革落实每一个专业,使各专业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到每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各有各的长处,逐渐缩小各专业之间的差距。

(五)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学科竞赛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因此,要通过学校、学院网站、宣传海报和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财会信息化竞赛等,把竞赛变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受益。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参赛,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参加学科竞赛的好处,如参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职场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等。此外,不是只有学分绩点高的同学参加竞赛才能获奖,只要学生有信心去参加,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2009年07级经济管理类学生共有35名学生获奖,其中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下的学生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37%左右见表(3),这说明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可能就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强一点的竞赛项目,并非绩点低的学生就没有信心参与竞赛,事实上平均学分绩点跟竞赛的结果有时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参与学科竞赛关键是各项综合素质的锻炼与体现。

*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竞赛教育及其效应:基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分析”(项目编号:ZD1004)及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财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TD12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治瑜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2]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2期。

[3]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5期。

[4]赖超颖:《构建学科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才智》2009年第32期。

篇3

[关键词] 医院;经济管理;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8-02

医院经济管理是按经济规律管理医院,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医院的经济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1]。随着我国医改形势的不断发展,医院经济管理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的经济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形势,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路,实现医院经济优质、低耗、高效运行以适应经济市场的竞争。

1 医院经济管理的概念

医院经济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保健服务技术和经济效果,更好地完成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1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对各类医疗服务和药品实行低廉的收费标准,而根据现行医保政策,超标准费用又得不到补偿。因此,医院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实施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势在必行[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制订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2.2 减少医院成本的重要性

在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中,大多为国家无偿投入,这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医院“等、靠、要”的思想。医院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减少医院成本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还有人片面地认为,医院成本核算只是一种会计方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是管理决策人员的事情,与职能部门及临床各科室没有关系。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医院成本最小化。制订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也必须以成本为基础,降低成本还有利于遏制医疗费用的上升,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

2.3 医院之间竞争激烈

公立医院的生存必须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随着民营企业不断进入医疗领域,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引导下,医疗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 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经济管理思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卫生政策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济管理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应摒弃“大锅饭”,“等、要、靠”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应转变管理思维;积极转变医院创收的思维,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提高,医院的收入规模不再取决于其均次费用和服务人次,而取决于医院服务所覆盖的人群。培养树立全过程管理的思维,避免各项管理的指标缺乏科学性。转变“求医”思维,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通过医患合作实现双赢,从更高层次认识和寻找医院和市场的结合点。

3.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经济下的医院经济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是其主要价值源泉,是医院得以运行和发展的无形资产。医院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医院就不能更好的发展。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2.1 重视高技术人才

医生是人力资本的主体,高技术人才更是医院生存的资本(如博士、教授等),患者对医院的信赖程度与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水平与技能息息相关。应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医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成为医院的价值源泉。

3.2.2 提高医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大多情况下,B超、CT、磁共振等仪器检查的正确报告需要医技工作者来完成,这也是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与住院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这就要求她们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对待患者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因此,笔者认为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动医技工作者和护士的积极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3.2.3 重视管理人才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尊重人才,是医院生存的前提、发展的需要,有效地管理和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人才是经济管理工作者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在重用现有的优秀管理人员的同时也要积极吸纳新的优秀管理人才,并积极培养后备管理人才。

3.3 增加收入,降低营运成本

医院可通过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特色医疗服务,提高竞争力,获取特色效益。同时满足社会各层次和特殊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从而获取高效益。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应做到“优质低耗”。医疗成本按成本和服务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旅差费等。变动成本,如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费用等。混合成本,如B超检查费一部分是机器折旧与维修费属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材料费属变动成本[3]。笔者认为可从节约卫生材料、减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等角度来降低营运成本。

3.4 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应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并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了解成本费用控制的状况。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核算,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和绩效评价,并分析和评估成本及费用的增长,从而全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建立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考察医院经营绩效的基本方法,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与措施[4]。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灵敏性,独立性的原则,可从经营成本、经济效益、运营效率、患者费用、发展能力等方面设计相关经济管理评价指标,力求能全面掌握和分析医院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3.5 建立计算机网络自动化

投入资金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行政、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盈利能力。医疗成本核算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信息共享,有赖于网络各终端录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录入准确,有赖于各种收入和成本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标准化[5],因此,还应加强各类录入人员的培训,保证原始数据尽可能准确。

综上所述,医院经营管理者要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制订合理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视人才的应用,以科室特色吸引患者,控制资源虚耗,降低成本支出,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医院发展的最佳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东明,汪文新,卢祖洵.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9(12):19-20.

[2]庞喜珍.浅谈医院经济管理方案[J].中医药导报,2006,12(4):94-95.

[3]何更.关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菪平问题鳓探讨[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9):175.

[4]钱东福,尹爱田,刘玉欣,等.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8):63-64.

篇4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 成本费用控制

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直接关系到医院决策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而加强医院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对象。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和医院运营成本的提高,原有的经营成本的控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就应该不断发现原有的经济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发展模式。

一、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所使用的成本控制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信息的缺失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医院所进行的成本核算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不规范的间接成本,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另外,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科学的间接成本的核算标准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2、成本费用的控制不到位

目前,很多大医院都是国有医院,这些国有医院因为体制或者历史方面原因,使得在推行和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会遇到各种阻力,而且成本费用在进行控制时所节省的费用不能和管理者自身的利益挂钩,从而是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这都导致成本费用的控制不到位。

3、成本控制目标与方法不适应

医院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成本控制的方法较为落后,与其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利于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有的医院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不能对医院的后勤和内部行政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摊,也不能实现各种分摊方法的相互协调。也有医院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难以选择出一种既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准确性的分摊方法。

(二)经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分离产生问题

因为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经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但是二者又相互分离,所以医院的经济管理中会存在诸多问题。经管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经济管理,但是不能对医院医疗费用之外的收支有清晰的把握。医院的财务部门主要进行年度预算,但是在预算过程中并没有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常常产生预算失算。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加以强化。

(一)更新经济管理的观念

更新观念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首要措施,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医院的领导应该及时地转变转念。医院首先应该树立起“高质量、大全局”的观念,不仅仅关注医院的服务质量,还应该注重医院的效益、效率以及医院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医院形象的全方位改变,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其次,医院还应该树立起成本效益的观念,让医院真正坚持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对各个部门进行整合,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

要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就应该实现其管理的一体化,对财务预算、财务管理、经济预算以及预算检查、评估以及控制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其统一。要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医院的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其优势,并构建其一个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功能的互补与协调。

(三)规范成本控制的方法,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

规范控制方法,完善控制制度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核算单位进行规范,要按照临床科室、考核科室和医技科室把核算单位具体化,并设立兼职核算人员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核算体系。第二,要对成本核算的分摊办法及项目进行规范,这是强化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第三,要对收入项目以及分配比例进行规范核算,这是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核算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确立全成本核算方案

因为部分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所以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把医疗服务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都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之中。医院全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科室的成本进行归集,医院科室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其费用主要包括人员的支出费用、社会保障费用、公务费用、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费用以及零星的修理费用等等。第二,对科室的全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院科两级制度,把科作为单位。第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成本核算,要实现成本核算的真实、完整。第三,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个科室的效益分配。第四,设备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主要是内部监督和审计,有助于对现行财务制度进行及时评价和修正,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规范会计行为,减低不必要的开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问题和经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离所带来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医院应该进行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变革,更新经济管理的观念,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规范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制度,确立全成本核算的方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大同,刘立平,刘学广.利用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5

[2]廖聪玲.论医院成本核算的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上),2006

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50-02

就世界范围内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各种多边组织及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及约束作用日益显现。这些经济形势的转变都使得各国面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面对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扩大,其影响范围逐渐突破传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转而在全球范围形成基础性的调节机制,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突破其表象的经济资源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市场有效性、市场公共经济环境的竞争上。而作为市场机制及市场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政府能否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切实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将成为我国能否最大化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关键。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的冲击更为强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面对新的转变。首先,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良好体制环境。其次,政府必须合理把控市场开放进程,循序渐进并及时化解市场开发可能会引起的矛盾。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最后,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必须建立起更加健全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

3目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深化,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建设的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诸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我国政府过多的干预微观经济领域

目前,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经济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一些本应该由企业完成的经济建设职能转而由政府承担,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政企不分、政企错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企业的人事安排及内部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干预、指导,企业自身及市场职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了“审批经济”的形成。而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及增值就很难将自身真正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退出。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尚未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国有企业在作为经济组织的同时更承担着部分的社会职能,国企在利用生产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市场经济的资源调节难以真正实现。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也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企业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3.2我国政府过多的承担了投资主体的职能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投资融资体制针对市场经济特质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依然突出。例如,我国经济投资融资主体单一,政府占据的角色过重,市场未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相关的投资、融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严重,资金的使用及管理相对分散,难以形成整合效应。投资形式仍然以行政审批为主市场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3.3政府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更多的要求政府行使市场秩序提供者及维护者的职能。就我国目前的具体形势而言,政府在市场秩序提供及维护方面的职能转变尚未充分实现,市场规范、市场监督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关部门执法意识、执法观念不足;部门管理不到位。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现象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严重阻碍了统一经济市场的形成。

4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如何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工作

4.1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全面履行各项职能

我国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要充分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政府必须改进对于经济活动的调节方式,完善对于宏观经济的监督、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于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信号并快速反应,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整顿市场秩序并从根本上抑制部门保护、地方保护主义的形成,努力打造一个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体系。另外政府还应当从实质上行使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及部门应当重视对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加快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化的惠及广大人民。

4.2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共同构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好地弥补了市场调节存在的缺陷,保证经济在一个大环境下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国家必须明确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政府对于良好市场环境创建的职责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决策权还给企业从而使得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保障一个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市场形成。

4.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进政府经济调节方式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的创新必须切实实行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我国以往的具体情况而言,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审批依赖度过高,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也导致了政府对于经济活动调节成效的不到位。因此,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中,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审批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让政府能真正从涉及经济利益关系的审批程序中脱离出来,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向服务性转变。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加快对于竞争性项目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的转变,制定竞争性政策、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原则,最大化促进社会投资。

4.4确定法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包括个人、企业在内的各个市场经济主体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政府需要在WTO规则和行政许可的基础上全面清理、修改、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立法尽快填补在某些经济行为方面的法律空缺,以健全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行为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得市场调节和法律手段在经济行为中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此外,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公开;加快政府公务员职业化进程,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创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的冲击更为强烈,这就对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切实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充分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经济成果并努力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国际化的市场机制及市场环境,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思潮与社会责任[J].中国经济问题,2005(5).

篇6

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这些建筑单位对公路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少,投资的金额也越来越低,这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对公路建设的运行风险和提高经济收益,开始大力开展对公路工程进行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并且,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实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思路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的研究讨论,这些建筑企业还在不断的对自身企业所建立的企业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制度的思想进行转变和改革。但是,我国一些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短缺,还有的建筑企业经理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使得新时期建筑企业经理管理和审计控制思路研究在前进的道路依旧很困难,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面对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审计控制的实施思路,不断地进行思想的转变和改革,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最重要的问题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运行的标准依据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规范,但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这个基本规范来对进行工作,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存在着注册的会计审计师和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还有的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企业控制审计和经济管理这个部门,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加强建筑企业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准则,这种情况使得在新时期我国建筑企业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思想改革的过程中加大了困难,因此解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刻不容缓。

2.被审计的对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在控制审计方面被审计对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之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控制的需求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就建筑企业的发展来说,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建筑型企业来说发展较晚,很多的管理企业和对企业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在审计控制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但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并且,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伴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经营管理工作也在日益复杂,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大。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型企业的执行效果也相对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很大,并且,还有很多企业,在我国对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建立的狂潮中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控制的部门,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内部审计控制的需求明显不够。

3.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够

我国的建筑型企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发展较晚,很多的管理企业和对企业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并且,对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培养也不太重视,使得企业内部出现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够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的优秀素养非常重要,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只有提高这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这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新时期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标准

在对企业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深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标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机制,并且,应该积极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吸取国外优秀的管理制度,还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建筑型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审计控制进行建设。来为我国的企业造福,使得企业在新时期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2.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结构

在对企业经济建设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对企业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进程下,新时期的发展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逐渐的进行改革,但是,在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对策的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企业集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制定系统完善的经济管理结构,对企业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篇7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辩证统一的,两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会计核算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也就失去了生命,会计监督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物流会计的使用者,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职能机构、职工与工会、企业的顾客、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组织,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态。持续经营假设会会计的核算活动界定了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持续经营企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首尾相接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主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由于有了会计分期的假设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具体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客观性原则,又称可靠性、真实性或中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具体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的属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就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公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谨慎性原则又称稳侓健性原则或保守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权责发生制是指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核算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收付实现是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薄、财产清查,计算成本、编制财务报告。

三.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管理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企业经济业务,即企业的运动过程。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期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分为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现时义务,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并引起示来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负债按其偿还的长短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按产生负债的事实是否确定,未来偿付金额、尝付时间是否确定,可分为确定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广义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公指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资产,又叫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才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利润是企业一定其间内生产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利润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析类的项目。

复式记账法是与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规则可以用一名话概拓: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按其经济内容以相等的金额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情况,或针对不同顾客,从货物价目单上规定的价格中扣减的部分。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购货方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一种优惠成本法是将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两个独立的法人、两个会计主体,投资人企业只有在被投资人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利润和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为投资收益。权益法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经济主体,即使它们是两个法律主体,在损益的确认上却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持股比例确认其应享有或负担的分额。重置价值是指在现行技术条件和状况下,重新购置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支付的全部金额。凈值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重置价值减去已折旧后的凈额。重大影响是指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但是却没有考虑这种摊配的均衡性,因为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磨损程度会增加,后期的费用高于前期,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却不同。加速折旧法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这种方法使得前期负担的折旧费多于后期。

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发展;内在联系研究

当今,我国经济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而与此同时,国家的经济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型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直观表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表象之一。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在如今经济形势下,整个企业发展存在着新的挑战和困境,而只要做好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才能够在熟知而这关系的前提下,更好更快实现企业发展,而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离不开强有力经济管理。对二者关系的有效研究,对促进整个企业健康、飞速发展都是有重要帮助的。

1 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加速,加上企业在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如今对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已经显得紧迫和必要,有效分析和认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是助推企业迅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而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因素在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发展和发展前景。在企业发展阶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可以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停滞期和衰亡期。而这一阶段论认识,则是企业现阶段发展方针有效制定的依据和关键。而对这些不断发展的阶段性认识和总结,能够助推企业良性发展、飞速发展。

所谓企业的经济管理是指在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运营的调控,实现企业预期发展目标,达到预期发展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运转有着密切联系和极大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认为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那么整个企业运转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正常、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依赖和基础,更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2 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相互作用表述

2.1 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运营发展需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这具体而言,就是企业经济管理。现代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下,想要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长远发展、良好发展,就需要充分重视管理的作用。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发展形式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层的管理意识缺乏,同时,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忽视了企业发展中的进程管理和发展质量。经营管理层缺乏足够知识来应对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到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而高效的管理方式和思路,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定的基础和保障。

2.2 企业发展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按照企业发展规律,伴随发展,企业规模势必逐渐扩大。在企业发展的初期,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相互作用无法具体体现,或者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初期,大多数企业并不重视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相关情况。然而当整个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之后,对整个企业高标准的经济管理需求就会产生。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会彰显出来。此时,就需要建立完整且有效的制度来对使得整个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因此,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3 结合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内在联系、正确处理二者联系

企业发展依靠清晰的管理思路,清晰的管理思路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和基础,而混乱的管理思路则阻碍企业长远发展。而企业发展也为经济管理提供动力和支撑,只有企业发展了、前进了,在整个管理运转才有空间,才有管理的前景。只有正确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促进双方互动增长。

3 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需求。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如今在现行发展模式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之一,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确保企业发展水平之间有着重要关系和依据。

3.1 树立高效管理理念,走新型管理道路

要想确保现代企业有效发展、合理发展,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树立高效管理理念,重视管理理念的革新。要能够认识到管理理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具体而言,就是要制定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相统一的管理理念,正确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保障。同时,要确保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离不开正确合理的管理理念,另外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比如,要想确保企业和谐、有序、稳定发展,就需要企业树立危机观念。培养企业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危机观念的树立,能够使得整个企业积极应对发展,不断革新和调整发展思路,从而确保企业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实际发展经营过程中,要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规避和预测,走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化道路。

3.2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经济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效果和发展水平。因此,企业要在现有经济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企业必须要相关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确保整个发展过程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和保障。充分发挥体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制度与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相适应,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发展方针和政策。而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要完善奖惩机制。使用多种奖惩方式,服务企业发展。

3.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多原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建设队伍和管理队伍,经营管理人员不能从实际出发,建设人员不能尽职尽责,人力队伍建设的落后与不足实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问题,因此,只有提高人员队伍素质,才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3.4 明确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建设

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通过与客户和合作方的有效沟通,实现产品生产、使用效果的有效反馈。在整个发展阶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为企业建设保驾护航。

4 结语

不难看出,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企业要想长久、稳健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制定好企业发展方针,就需要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路线。随着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在当今形势下,要想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创新,同时要重视企业长远发展,要立足于和着眼于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一、企业目前发展问题

我国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刚刚起步或者是建设初期的公司企业,在现代市场体制中,基本上都没有客户资源,同时其资金成本也不够雄厚,而其在发展初期又必须迫切发展新客户,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体制中是无法与其他同行对手相比的,也就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困境。另外,我国现在市场空间大部分都被大型企业占领,而一些中小企业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就只能依靠开发创新新的产品来获得发展空间。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经济市场的调控能力,改革并优化企业市场竞争体制,大力支持和扶持相关企业向着技术创新型的发展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打响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都必须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项目初期投入,这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经济实力不足而丧失发展机遇。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吸引高端人才,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从经济管理入手,促进企业发展和谐的方法和措施

(一)强化市场体制秩序的规范性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一直在不但改革优化,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色,使得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仍然无法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市场经济的很多行业都还无法做到全面公开、公正,尤其我国企业中的关系经济的影响烙印深刻,这使得我国市场体制秩序较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还不够规范和成熟。只有强化市场体制规范性和科学性转变,才能够给企业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相关市场法律法规,这样有利于促进市场企业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实力的上升和经济水平的增长。

(二)强化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意识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企业必须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全面强化企业的核心优势和主要竞争力,并且不断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企业通过创新管理,节省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创新生产技术,节省资源的同时提高企业产能;企业通过人才资源管理的创新,能够优化企业资源整合,提高企业活力;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思想,能够促使企业青春活力无限,因此,强化企业发展和改革创新能力,能够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优势,能够加快企业从生产型转为技术型的转变进程。

(三)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

企业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企业项目投资和业务扩展状况,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趋势,而其经济实力则取决于其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更大的市场机遇,能够扩大企业业务挑选扩展范围和发展范围,能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具备更多的优势,从而使得企业良好发展。同时,企业积极健康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也能够促使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提升。因此,企业必须要妥当处理其经济管理与其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探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在新时代下,我国已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得到了更好地完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断优化内部经济管理与体制,更好地向前发展。由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企业必须对自身已有的管理战略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可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予以分析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

1.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经济管理中,充分利用各种管理现代化理论成果,比如,信息论。并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工具为媒介,健全管理体制、管理组织,使对应的经济管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的艺术性。就经济管理而言,在具备管理实用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管理艺术性。主要是因为在运行中,合理规划、制定可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第二、管理的创造性。对于这方面,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重组,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为对应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管理的民主化。主要是因为经济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民主活动,需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经济管理效果。此外,管理的自动化。它是经济管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特征。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简化繁琐的管理程序,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2.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必然性

就经济管理现代化而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管理不断演变,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现出现代化的特点。比如,经济管理的手段、经济管理决策。换句话说,在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使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其次,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过程的操作形式、工艺流程不断转变,与之对应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最后,它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走上长远发展道路的关键性因素。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在新形势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经济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中,现代化管理已深入到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使其处于有序地运行中。因此,本文作者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予以了对应的分析。

1.转变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企业需要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对经济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把那些具有现代化特点的经济管理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不断优化已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充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与现代化,使经济管理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此外,在转变管理理念方面,需要健全已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民主化的决策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民主性,管理制度的自动化。

2.以客户为导向

在传统型的经济管理中,生产者、技术是其核心因素。而在新时期,为了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完善内部结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在新时代中,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依据,来实现供求平衡,保证市场处于有序的运行中。随之,一种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买方市场便应运而生,而这已是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获得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深入市场内部,掌握市场动态,在对应的买方市场中能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经营过程中,以客户为导向,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实现网络式的沟通形式

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和对应的组织之间建立一定的内部联系。以此,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处于有机的整体中,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一旦有任何问题出现,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对于这种网路式的沟通形式来说,它能够使企业运作方面的数据信息迅速得到传播,使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每个员工都能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情况。

4.进行软件管理

在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也需要改变已有的硬件管理,以软件管理为核心纽带,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就软件管理而言,它不同于硬件管理,主要包含了这些组成元素,知识、经验。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把它们转化为重要的内部资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对知识与经验进行优化整合,加以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经济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在其过程中,需要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时代相融合,以国内、外先进理念为导向,不断突破与创新,遵循时展的客观规律,使企业经济管理更好地展现现代化特征。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

[2]刘彦文.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概述[J].中国市场,2014,29: 84-85.

[3]杨军礼.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74-175.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62-02

1 前 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医院也是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医院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很多医院都是紧密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并兼顾我国卫生经济管理的特点,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表明,由“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优势聚合而成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经营决策的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也可以促进我国医院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数字化模式推行以前,单纯的粗放式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不仅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而且效率低下。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事业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医院的改革与创新给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医院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数字化医院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贯彻执行“以跨越式发展引领信息化技术革新,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的理念,大力推进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范围广,覆盖面积大,涵盖了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部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医院也是以国家所要求的医疗卫生体制与保障制度的改革作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依据,创建了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下的新管理方法,主要是医疗和护理分开进行核算、全天候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多维全过程后勤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包括绩效管理、成本核算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积极地开展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卫生经济管理中去,需要医院建立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医院的战略决策和医疗服务的问题,深入把握自身框架结构,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现代管理模式。

3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结构具体分析

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推进和信息化的改革深入,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化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具体结构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患者医疗付费和服务评价的一卡通服务

该模式的推行,主要理念就是“患者不动,信息流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挂号和门诊等的运行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另外,也根本上简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患者可以根据就医情况,通过电子数字化系统对医生进行服务的评价和打分,从而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基础和参考对象,也对广大医疗工作人员起到鼓励的作用,是医院、银行和患者多赢的局面。

3.2 物流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的目的就是医院通过网络数字的可视化管理新模式来加强医院每年大量物流资源的管理。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对物力资源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对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并对每项控制措施的实效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明确告知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误差,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

成本的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成本核算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清晰准确计算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成本情况,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案,落实全面的成本核算。对于科室的所有成本要严格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约束,争取在支出之前就精打细算,立足现有的财力物力,处理好重要和一般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变动,以及成本和收益率的控制,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3.4 绩效考核的数字化评价

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应该是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时段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在对于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的跟踪评价过程中,及时修正考核的方案,才能使得考核方案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形成“数字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这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人员和考核体系制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确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责任和绩效目标,将其量化,并制定科学的审核方法,对各个科室和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考核。

3.5 经营决策的智能化

主要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对于卫生经济管理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实现轻轻松松掌握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等情况,提升辅助决策的水平。

3.6 卫生经济管理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结合,将卫生经济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医疗、供应、耗费、财务等各子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把有限的实物活动转变成资金活动,提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升管理水平。

4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评估

4.1 信息化和现代管理的结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的改革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在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上。离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用武之地;离开了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基础。

4.2 数字化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效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入,现代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是要针对目前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改进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医院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精细化、网络化、系统化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只有多种思路手段的紧密结合,才可以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系统的信息,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能力性。

参考文献:

[1]张英丽.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1(2).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朱丰根,徐新隆,严志汉.论信息技术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J].中国医院,2007(10).

[4]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3).

[5]吴昊,李书章.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8).

篇12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管理;实践与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的意义

管理是采取一系列的规则及措施,来做到对目标的达成。管理能够对人积极性做到充分调动,对社会现象做出消除。而企业经济管理,便是企业领导者,采取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办法,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定方向,并使企业根据规章制度来实施,在发挥员工潜能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需做到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在企业发展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还能够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竞争力,促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保证,企业经营得到正常运行。因此,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不足

经济管理深受思想观念的影响,然而,对于我国一部分企业来说,其在经营及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企业的生产及利益,而没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应的经济管理手段,这从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阻碍企业效益的上升。受到管理理念不足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得不到重视,经济管理开展时,对应的手段及方法也比较落后,因此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果的发挥。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然而由于责任、权利及义务分配不明确,从而造成制度在实施时,缺乏监督,从而难以得到执行。其次,一些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即使有些制度能够达到先进水平,也难以做到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满足。第三,一些企业经济制度在建立之后,在实际执行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造成效果难以发挥,给企业资源造成浪费。最后,部分企业虽然采取了成本控制及财务审计,然而其开展的手段及方法,已经难以做到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满足,企业资金在使用当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及流失现行。从经济管理的实践可知,原先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才对企业资金安全进行保障。

(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不到位

首先,在一些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当中,工作人员没有对管理制度做到有效执行,相关职责没有做到明确,从而在问题出现时,无人进行承担。其次一些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从而使得一些员工的技能水平不足,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同时,思想教育的不足,也会造成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发生。最后,一些企业没能够对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做到建立,在激励与评估工作开展时,缺乏公正性,因此常会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损,使得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三、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1.理念创新与实践的意义

管理是生产的动力,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创新的实现,能够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企业领导者,要实时做到对理念的创新,从而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创新能力,做到对知识经济时展需求的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还能够带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从而促使企业的不断发展。

2.理念创新的相关内容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包含了危机管理及战略管理两部分理念的创新。前者是企业在全过程中需采取的创新内容,需在企业各个阶段做到对风险及危机管理的加强。后者是企业在对战略制定及实施时,需使战略具有先进性及全面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竞争力。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1.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企业既有约束,也需要适当引导,从而使员工的行为能够维持在制度范围之内。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创新源于制度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创新,能够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2.制度创新的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需要从三方面发展。一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制度的制定,并对员工的岗位及职责进行划分,从而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到对应的责任;二是管理制度制定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对监督制度的制定,从而避免因人员疏忽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问题的出现。三是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需要实现管理一会化,从而对企业经济风险降低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从而做到对知识价值的发掘,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时候是人才与人才间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企业对人力资源做到良好的管理及开发。

首先,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采取感情管理结合的方法,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得到认可,员工的人格能得到尊重,从而做到对员工主动性及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员工具有创新性,带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其次,企业需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发掘,对员工采取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在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中,一是要对在岗的员工做好培训及教育等相关工作,使其能够对企业做到充分了解及认识,并做到对知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同时员工也需要采取学习及培训等方式,来做到对新知识及新理念的积累,做到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而在工作开展时,能够运用新技术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二是企业在招聘时,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标准的制定,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做到对高水平管理人才及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运用,从而做到对企业高知识、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最后企业需要做到对激励机制的创新,做到对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发。目前,一些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激励机制,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从实际出发,并结合企业及员工的自身特点,来做到对奖励机制的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工作及创新提供环境、资金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对员工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鼓动,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一个坚持的基础。

总结: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会加大,然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时,要不断改革创新,并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做到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茜. 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篇13

关键词:计算机;经济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传统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适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很难完成对现代经济管理过程中庞大而又复杂的信息的处理,因此,在新的信息化经济时代,对于经济管理,必须要以电子化为其基础,积极探索一些新技术的使用,以有效降低经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经济管理,是指相关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主旨的经济新型特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良好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经济环境,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作用

1、强化资金管理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管理工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对资金的收入、支出等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活动,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才能有效完成。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其进行合理调配,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3、转变工作职能

在经济管理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繁琐的,就是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整理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大大减少了财务部门的压力,推动了财务部门工作职能的转变。

三、经济管理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一些主要功能

当前经济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是受到生物神经学等学科的启发而研发的一种新型的相对智能的信息加工系统,因为其主要结构是对生物神经系统的一种仿造,因此其也具备了一些相对的智能功能。

1、信息联想记忆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在设计之初就使用了并行计算与分布存储功能,因此其具备对系统输入的数据信息与系统嵌入模式间的联想记忆功能,该功能在具体的信息处理时,能够及时的将一些相互关联的信息做合并处理,使得海量数据处理更加便捷、高效。

2、系统具有非线性映射功能

当前很多的信息处理软件,信息输入与输出时的线性映射关系均很难建立,这样的处理软件很难完成一些已知模型的建立,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采用映射算法,并且其和大多数的数学计算机运算方式不同,因此其能够很好的完成非线性映射,而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通过该技术这一功能,常常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起多维非线性函数数学模型,这样数据信息反应的实际情况将更加清晰直观,决策者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3、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对输入信息样本的自动分类和识别,该能力极为精准和强大,而过去经济管理过程中仅能够完成信息的同类归纳,异类相互分离的识别和分类,该技术更进一步的完成了对于非线性曲面中逼近类问题的识别和分类,并且其对该类问题还具有较好的处理功能。

4、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经济管理中所用的软件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能够通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而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这一结论并不是最终结论,其摆脱了过去单纯的一次加工,实现了对结论存储及再加工,也就是说,其能够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对输入、输出的数据征做抽取,并找出规律,最终构建能够表达的模型,这样决策者将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做更深层次的掌握。

四、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的不断过渡,其智能化能力和特征使其应用范围更广,并且其应用潜力更加明显,过去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难以解决的信息问题被解决,并且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就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来说,其主要在信息加工处理、自动化、工程力学、医疗、经济管理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经济管理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贷分析与对市场的预测方面:

1、计算机科学在信贷分析方面的应用

对于经济管理中的信贷分析来说,通常情况下,信用评估机构具备较大的特异性,因为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判断其信用的条件也是极为复杂的,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出现判断失误的几率就更加大了,而判断失误的结果必然会使得信贷机构在信誉和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而通过计算机科学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的评价系统,因为该技术的所使用的原理是,将要求贷款的公司所填写的申请表的一些关键信息编码作为向量然后输入系统内,而输出的信息则为对该公司的实际的信用情况一些客观评价,并且系统还能够从以前输入的大量历史数据中对当前信息作对比校正,以使得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因此,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信贷分析工作人员的一些主观方面的错误造成的损失,正是因为神经网络技术评价系统其在信用评价方面具备这种优势,所以其在当前金融分险分析方面使用极为普遍。

2、计算机科学在市场预测方面的应用

对于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市场预测,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可能造成市场供求出现变化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找出其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收集市场上的一些信息,进而对市场未来供求状况做预测。而预测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决策而服务的,是为了减少盲目决策,提高决策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如神经网络在期货市场的预测,其首先根据所收集到的某支期货每月的平均价格、市场心理指标量、价格不定性等影响期货变化的数据因素,然后建构其对应的较为准确的市场模型,而模型的建立使得其能够通过相关信息的输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下一阶段该期货的价格走向,并且其能够通过该走向,反推出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市场信息,这样决策者将更加容易做出对应决策。除此以外,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其在股票、数据挖掘等方面均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变得十分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各种物资设备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等进行清晰明确地把握,改变传统手工记账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龙.刍议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2,(5).

篇14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实验教学 研究

经济管理类专业门类丰富,实践性强,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有实务内容,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环节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对当前滞后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应在实验室、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以培养高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和经济学类等专业,很多高校都采用经济管理类应用软件与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在硬件投入上也都加大了力度。例如,在会计学专业中,由于目前很多财务软件都已经由会计型向管理型和企业资源计划方向发展,对学生的财务管理和企业资源整体规划能力提出了要求,一些高校在实验教学中就用了比较成熟的会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就是比较新的和实用性很强的教学软件,可以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进行锻炼,从而使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但是,也要看到很多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不足。例如,对实验室投入力度较低、师资力量较弱、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停留在书本阶段、教学案例不合理、对计算机和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程度不高等现状。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变化速度很快、市场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新型教学模式就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视学生掌握专业要求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检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都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软件的使用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及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培养和锻炼。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升华。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实验中进行设疑和创新,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和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掌握新型信息应用技术以及专业理论教学的配套技术,了解到社会正在推广的信息产品和最先进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保证学生与社会和市场的接轨,并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策略

1.对实验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通常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模拟环境,所以要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并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让学生在一个便利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体验。

2.对实验教学软件平台的投入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依靠经济类应用软件与模拟软件来实施的,因此,对教学软件的投入也不能忽视。学校不仅应该购买成熟的和最新的实验教学软件,与市场和企业联系紧密,还要鼓励教师与学生自主研发实验教学软件,对立项的方案应该给以资金和其他方面的帮助。

3.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比较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是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降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解决问题,教师只起辅助作用。例如,模拟沙盘课就是让学自己设计发展方案,模拟一个公司并进行经营。还可以进行金融市场模拟、网页制作大赛和ERP软件培训等。这些针对专业特点进行的实验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4.校企合作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可以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室,将企业的软件和先进技术产品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前走进工作岗位;还可以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以及进行产学研的合作等,在资源共享中培养高精尖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