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管理与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P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存活下去,很多企业在努力加强对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对管理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日常管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例如在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安全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对绿色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相关表现的形式
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管理规范,可以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的创新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吸取更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企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给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经济管理技术、分析技术,因此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不断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意识,用一种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行业形势的分析,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如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在绿色节能经济发展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应该要结合绿色管理理念,对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二)制度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员工激励政策进行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而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出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控,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查看,确保生产车间环境保持正常,防止外界环境改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再比如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单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并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公权.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21).
[2]郭星原.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51).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学科竞赛 浙江农林大学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学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探索并制定出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教育打破了以往的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课堂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有益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
二、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概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一)竞赛项目多 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自2003年以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就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及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主要竞赛项目有10项左右,从国家级竞赛看,主要有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5项,省级竞赛主要有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等3项,此外还有杭州市“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下竞赛,以及学校自己举办的“未来巴菲特”——企业价值投资分析大赛等只针对本校学生参加的一些竞赛见表(1)。这些学科竞赛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校的学生类科研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二)参赛人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在快速发展,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竞赛的发展也日益重视,所以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参赛人数越来越多,每年都在增加。如以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为例,此竞赛是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是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竞赛之一,是高校之间最高层次的财会类竞赛,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财会类专业竞赛。我校从2004年开始就积极组织学生参赛,截至2010年止已连续参加了七届,每年的参赛队伍基本上都在增加,从2004年的6支队伍18人开始,到2010年的24支队伍72人,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见表(2)。
(三)获奖人数呈上升趋势 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刚开始时,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如教师辅导经验不足、学生参赛人数少、参赛积极性不高等,竞赛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效,经管类各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不是很多。但之后的几年,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竞赛各方面经验的提升,获奖人数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呈递增趋势。
(四)绩点高的学生获奖率高 在高校绩点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差,平均学分绩点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相反,平均学分绩点越低,那么学习成绩也就越差。学科竞赛是对相关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而绩点较高的同学一般来说比绩点低的同学知识掌握的要扎实,相对来说去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也就较绩点低的同学要高。以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07级的获奖学生为例,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上的占62.85%,平均学分绩点在2.5以下的只占到14.29%见表(3),这说明平均学分绩点高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概率较高。
三、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问题分析
(一)学校方面 (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的相关管理体系尚不够健全。一些竞赛组织的管理部门,从学校、学院直至学科,主要是临时性的,因为学科竞赛不属于正常教学,不是各院系固定的工作任务,没有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这样对于学科竞赛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有些竞赛项目只有个别教师参与竞赛组织和指导,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局面。近几年来,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增加,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就会不明确,从而无法保证学科竞赛工作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最终无法保障竞赛高效运行,使得学科竞赛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竞赛经费投入不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学科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我校对于经济管理类各种同等级的竞赛,投入的经费都是一样的。但是各项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投入、报名费用、参赛人数等都是不一样的,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报名费是由学校出的,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参赛学生自己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时间较长,而大学生英语竞赛就没有这些开销。再如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前几年开始投入的经费很少,2008年学校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财会类专业学生增加了一倍左右,参加这项竞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而这项学科竞赛经费的投入却增加得不多。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学科竞赛中如果没有给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建立配套的奖励政策,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二级学院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参赛人数少,参与竞赛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科竞赛不能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往往也不那么理想。
(二)教师方面 目前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一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往往把实践教学放在附属于、服从于理论教学的一种从属地位。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一般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课堂案例的讲解,再加上考试通常以书本知识为主,为了照顾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同学,试卷题目会出的比较简单。而现在的学科竞赛内容往往与当今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相适应,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一些学科竞赛,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书本内容可能是陈旧或通用的理论,而当今社会经济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
(三)学生方面 (1)学生之间成绩的差距不均。由于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热门专业,如会计、财务管理、国贸专业等,不管哪个学校,报考人数相对较多,但招生人数却是有限的,比如在我们学校,经管类学生有大部分都想就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但是学校对这两个专业的人数是有限定的,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只好让成绩高的学生优先选择,剩下的学生再通过学校调配,这样热门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成绩就偏好一点,这也就导致了各专业学生之间成绩的参差不齐,会计、财管等专业学生成绩好,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成绩偏差一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成绩。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历年参赛获奖的情况也较其它专业要好。从2003年至2009年经管类各专业的获奖统计情况看,工商管理、会计专业获奖人数较多,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由于是近几年的新兴专业,所以获奖人数较少。在竞赛工作中应该注重这个问题,想办法缩小各个专业之间的差距,让各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只要学得好,不管就读哪个专业都是一样的,社会上每个领域都是需要人才的。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读专业的行业情况。(2)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是学科竞赛工作开展的动力所在。如果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那么竞赛工作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鼓励和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开展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从目前我校经管类学科竞赛的情况看,存在着绩点低的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据调查,大部分绩点较低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学科竞赛一般来说是针对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的,所以绩点低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即使去参加竞赛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去了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还不如把这部分时间花在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普遍存在着男生参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大学里面,一般来说,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要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男生是比有些女生要认真的,而且一些专业班级女生人数远远比男生人数要多,如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女生之间竞争往往比男生要强的多,这就使得女生的参赛积极性普遍比男生要高,而且我校经管学院总体上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要多,这就使得最终的获奖情况女生相对也要比男生多。
四、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完善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立竞赛组织机构,完善学科竞赛的相关制度。学校和学院各个部门要充分协调、各尽其职,鼓励和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特别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的培养,全面规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对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文件和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增加投入和健全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经费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保障,它在举办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调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积极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得每项比赛都具备充足的经费,确保竞赛顺利开展。对于各项不同的竞赛,应结合实际,按照该项竞赛实际所需费用,投入相应的经费。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的奖励。对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或减修部分选修课程,在奖学金评定的时候给予学习单项奖或学习优秀奖,给予现金奖励,获奖达到规定级别的可以保送研究生等;对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补助和现金奖励,在个人评先和职称评定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组织竞赛比较好的学院授予学科竞赛先进单位或奖金等奖励。通过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学科竞赛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学科竞赛,能够弥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竞赛体系 将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使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相关内容。把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增设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公选课,让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学生竞赛带动学科发展,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形成一个促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兴趣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循环系统。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竞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培养能力,确立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赛能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把教育改革落实每一个专业,使各专业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到每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各有各的长处,逐渐缩小各专业之间的差距。
(五)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学科竞赛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因此,要通过学校、学院网站、宣传海报和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财会信息化竞赛等,把竞赛变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受益。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参赛,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参加学科竞赛的好处,如参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职场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等。此外,不是只有学分绩点高的同学参加竞赛才能获奖,只要学生有信心去参加,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2009年07级经济管理类学生共有35名学生获奖,其中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下的学生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37%左右见表(3),这说明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可能就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强一点的竞赛项目,并非绩点低的学生就没有信心参与竞赛,事实上平均学分绩点跟竞赛的结果有时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参与学科竞赛关键是各项综合素质的锻炼与体现。
*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竞赛教育及其效应:基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分析”(项目编号:ZD1004)及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财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TD12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治瑜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2]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2期。
[3]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5期。
[4]赖超颖:《构建学科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才智》2009年第32期。
[关键词] 医院;经济管理;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8-02
医院经济管理是按经济规律管理医院,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医院的经济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1]。随着我国医改形势的不断发展,医院经济管理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的经济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形势,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路,实现医院经济优质、低耗、高效运行以适应经济市场的竞争。
1 医院经济管理的概念
医院经济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保健服务技术和经济效果,更好地完成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1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对各类医疗服务和药品实行低廉的收费标准,而根据现行医保政策,超标准费用又得不到补偿。因此,医院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实施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势在必行[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制订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2.2 减少医院成本的重要性
在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中,大多为国家无偿投入,这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医院“等、靠、要”的思想。医院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减少医院成本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还有人片面地认为,医院成本核算只是一种会计方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是管理决策人员的事情,与职能部门及临床各科室没有关系。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医院成本最小化。制订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也必须以成本为基础,降低成本还有利于遏制医疗费用的上升,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
2.3 医院之间竞争激烈
公立医院的生存必须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随着民营企业不断进入医疗领域,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引导下,医疗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 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经济管理思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卫生政策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济管理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应摒弃“大锅饭”,“等、要、靠”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应转变管理思维;积极转变医院创收的思维,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提高,医院的收入规模不再取决于其均次费用和服务人次,而取决于医院服务所覆盖的人群。培养树立全过程管理的思维,避免各项管理的指标缺乏科学性。转变“求医”思维,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通过医患合作实现双赢,从更高层次认识和寻找医院和市场的结合点。
3.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经济下的医院经济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是其主要价值源泉,是医院得以运行和发展的无形资产。医院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医院就不能更好的发展。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2.1 重视高技术人才
医生是人力资本的主体,高技术人才更是医院生存的资本(如博士、教授等),患者对医院的信赖程度与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水平与技能息息相关。应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医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成为医院的价值源泉。
3.2.2 提高医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大多情况下,B超、CT、磁共振等仪器检查的正确报告需要医技工作者来完成,这也是帮助医生作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与住院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这就要求她们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对待患者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因此,笔者认为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动医技工作者和护士的积极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3.2.3 重视管理人才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尊重人才,是医院生存的前提、发展的需要,有效地管理和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人才是经济管理工作者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在重用现有的优秀管理人员的同时也要积极吸纳新的优秀管理人才,并积极培养后备管理人才。
3.3 增加收入,降低营运成本
医院可通过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特色医疗服务,提高竞争力,获取特色效益。同时满足社会各层次和特殊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从而获取高效益。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应做到“优质低耗”。医疗成本按成本和服务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旅差费等。变动成本,如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费用等。混合成本,如B超检查费一部分是机器折旧与维修费属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材料费属变动成本[3]。笔者认为可从节约卫生材料、减少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等角度来降低营运成本。
3.4 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应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并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了解成本费用控制的状况。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核算,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和绩效评价,并分析和评估成本及费用的增长,从而全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建立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考察医院经营绩效的基本方法,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与措施[4]。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灵敏性,独立性的原则,可从经营成本、经济效益、运营效率、患者费用、发展能力等方面设计相关经济管理评价指标,力求能全面掌握和分析医院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3.5 建立计算机网络自动化
投入资金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行政、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盈利能力。医疗成本核算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和信息共享,有赖于网络各终端录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录入准确,有赖于各种收入和成本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标准化[5],因此,还应加强各类录入人员的培训,保证原始数据尽可能准确。
综上所述,医院经营管理者要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制订合理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视人才的应用,以科室特色吸引患者,控制资源虚耗,降低成本支出,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医院发展的最佳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东明,汪文新,卢祖洵.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9(12):19-20.
[2]庞喜珍.浅谈医院经济管理方案[J].中医药导报,2006,12(4):94-95.
[3]何更.关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菪平问题鳓探讨[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9):175.
[4]钱东福,尹爱田,刘玉欣,等.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8):63-64.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 成本费用控制
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直接关系到医院决策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而加强医院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对象。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和医院运营成本的提高,原有的经营成本的控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就应该不断发现原有的经济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发展模式。
一、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所使用的成本控制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信息的缺失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医院所进行的成本核算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不规范的间接成本,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另外,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科学的间接成本的核算标准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2、成本费用的控制不到位
目前,很多大医院都是国有医院,这些国有医院因为体制或者历史方面原因,使得在推行和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会遇到各种阻力,而且成本费用在进行控制时所节省的费用不能和管理者自身的利益挂钩,从而是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这都导致成本费用的控制不到位。
3、成本控制目标与方法不适应
医院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成本控制的方法较为落后,与其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利于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有的医院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不能对医院的后勤和内部行政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摊,也不能实现各种分摊方法的相互协调。也有医院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难以选择出一种既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准确性的分摊方法。
(二)经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分离产生问题
因为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经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但是二者又相互分离,所以医院的经济管理中会存在诸多问题。经管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经济管理,但是不能对医院医疗费用之外的收支有清晰的把握。医院的财务部门主要进行年度预算,但是在预算过程中并没有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常常产生预算失算。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加以强化。
(一)更新经济管理的观念
更新观念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首要措施,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医院的领导应该及时地转变转念。医院首先应该树立起“高质量、大全局”的观念,不仅仅关注医院的服务质量,还应该注重医院的效益、效率以及医院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医院形象的全方位改变,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其次,医院还应该树立起成本效益的观念,让医院真正坚持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对各个部门进行整合,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
要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就应该实现其管理的一体化,对财务预算、财务管理、经济预算以及预算检查、评估以及控制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其统一。要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医院的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其优势,并构建其一个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功能的互补与协调。
(三)规范成本控制的方法,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
规范控制方法,完善控制制度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核算单位进行规范,要按照临床科室、考核科室和医技科室把核算单位具体化,并设立兼职核算人员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核算体系。第二,要对成本核算的分摊办法及项目进行规范,这是强化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第三,要对收入项目以及分配比例进行规范核算,这是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核算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确立全成本核算方案
因为部分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所以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把医疗服务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都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之中。医院全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科室的成本进行归集,医院科室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其费用主要包括人员的支出费用、社会保障费用、公务费用、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费用以及零星的修理费用等等。第二,对科室的全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院科两级制度,把科作为单位。第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成本核算,要实现成本核算的真实、完整。第三,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个科室的效益分配。第四,设备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主要是内部监督和审计,有助于对现行财务制度进行及时评价和修正,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规范会计行为,减低不必要的开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问题和经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离所带来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医院应该进行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变革,更新经济管理的观念,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体化,规范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制度,确立全成本核算的方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大同,刘立平,刘学广.利用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5
[2]廖聪玲.论医院成本核算的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上),200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50-02
就世界范围内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各种多边组织及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及约束作用日益显现。这些经济形势的转变都使得各国面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面对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扩大,其影响范围逐渐突破传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转而在全球范围形成基础性的调节机制,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突破其表象的经济资源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市场有效性、市场公共经济环境的竞争上。而作为市场机制及市场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政府能否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切实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将成为我国能否最大化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关键。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的冲击更为强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面对新的转变。首先,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良好体制环境。其次,政府必须合理把控市场开放进程,循序渐进并及时化解市场开发可能会引起的矛盾。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最后,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必须建立起更加健全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
3目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深化,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建设的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诸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我国政府过多的干预微观经济领域
目前,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经济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一些本应该由企业完成的经济建设职能转而由政府承担,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政企不分、政企错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企业的人事安排及内部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干预、指导,企业自身及市场职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了“审批经济”的形成。而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及增值就很难将自身真正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退出。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尚未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国有企业在作为经济组织的同时更承担着部分的社会职能,国企在利用生产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市场经济的资源调节难以真正实现。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也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企业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3.2我国政府过多的承担了投资主体的职能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投资融资体制针对市场经济特质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依然突出。例如,我国经济投资融资主体单一,政府占据的角色过重,市场未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相关的投资、融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严重,资金的使用及管理相对分散,难以形成整合效应。投资形式仍然以行政审批为主市场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3.3政府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更多的要求政府行使市场秩序提供者及维护者的职能。就我国目前的具体形势而言,政府在市场秩序提供及维护方面的职能转变尚未充分实现,市场规范、市场监督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关部门执法意识、执法观念不足;部门管理不到位。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现象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严重阻碍了统一经济市场的形成。
4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如何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工作
4.1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全面履行各项职能
我国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要充分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政府必须改进对于经济活动的调节方式,完善对于宏观经济的监督、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于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信号并快速反应,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整顿市场秩序并从根本上抑制部门保护、地方保护主义的形成,努力打造一个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体系。另外政府还应当从实质上行使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及部门应当重视对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加快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化的惠及广大人民。
4.2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共同构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好地弥补了市场调节存在的缺陷,保证经济在一个大环境下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国家必须明确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政府对于良好市场环境创建的职责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决策权还给企业从而使得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保障一个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市场形成。
4.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进政府经济调节方式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的创新必须切实实行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我国以往的具体情况而言,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审批依赖度过高,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也导致了政府对于经济活动调节成效的不到位。因此,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中,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审批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让政府能真正从涉及经济利益关系的审批程序中脱离出来,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向服务性转变。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加快对于竞争性项目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的转变,制定竞争性政策、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原则,最大化促进社会投资。
4.4确定法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包括个人、企业在内的各个市场经济主体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政府需要在WTO规则和行政许可的基础上全面清理、修改、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立法尽快填补在某些经济行为方面的法律空缺,以健全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行为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得市场调节和法律手段在经济行为中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此外,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公开;加快政府公务员职业化进程,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创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对的冲击更为强烈,这就对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切实做好经济管理创新,充分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经济成果并努力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国际化的市场机制及市场环境,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思潮与社会责任[J].中国经济问题,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