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微观经济热点范文

微观经济热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微观经济热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微观经济热点

篇1

掐指一算,管理会计在中国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60年来,中国企业积累了很多管理会计的经验和成果,有些是引进的,有些是自己发展的,有些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来的。但是,我们的管理会计还不精细、不普遍,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不足。同时,企业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又日益成为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动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未来变革必然加快,我们可以想象,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广、引进融合、创新突破都会在不同企业表现出来,但要实现这些必须要以创新突破为主流;管理会计将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扩张,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将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地位将得到提高;对管理会计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研究将日益重要,管理会计是技术性的,一大堆数字,要算很多账,必须看明白数字会算账,但不光是这些,要从这些数据出发看到人的行为,数字是人的行为的结果,资源、人力、业务活动,要改变这些才能改变财务数据;管理会计教育将分不同路径,并获得强化……

一、信息化平台将成为管理会计新方法

信息化既是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的技术支撑,也是管理会计“试水”新方法的最佳利器。一定意义上,信息技术与软件的支持,决定着管理会计的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某些管理会计方法中,信息化平台几乎是必要条件。但建立适合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平台并非易事。

首先,企业要选择信息化工具和经验丰富的供应商。就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本身而言,目前中国企业的应用形式可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独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类是ERP系统中的管理会计模块,第三类是部分企业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工具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产品,并借助经验丰富的系统供应商的服务,实现对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设。

其次,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很多成熟的技术已经在企业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推进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一般都是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经验和积累的企业。它们内部大多拥有多个信息平台,如ERP、CRM、资金管理等,但这些信息平台大多是分散的、独立的,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孤岛”现象的频发。从技术层面而言,独立的预算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和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ERP系统等是可以做到紧密集成的,而“信息孤岛”现象之所以频发,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因此,要强化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善需要同步进行。另外,鉴于管理会计需要一个支撑并贯穿整个业务与管理的平台体系,因此,软件供应商、企业要从点面结合、整体跟上局部等方面,从战略层面将原有的预算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一全局的、多维度的信息系统才能使管理会计发挥出最佳效益。

最后,鉴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支撑管理会计落地的系统也需要变革,它的发展本来就是动态的。因此,企业应不断引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会计人员要想更高效地实现其管理会计职能,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支持,以便为企业的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在管理会计领域想要寻求和发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依赖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而成功的数据挖掘又是建立在数据仓库能够提供完整、准确和集成的数据的基础之上。基于大数据下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使得管理会计更精细化、更有效率。

未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模型、方法、计算、加工等必然得到更精彩的展现。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必将借助IT的力量,在企业中得到更深入、更广泛地应用。

二、管理会计将迎来大数据时代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2014年大数据开始深入各行各业,管理会计也开始迎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的产生有三个历史背景,一个是社交网络,它汇聚了大量的个体信息、交互信息和真实体验信息;第二个是电子商务,它把最新、最真实、大量的交易信息进行了汇聚;第三是移动互联,它把地理信息和上述两种信息再次汇聚。

还有一些影响因素促成了大数据的形成:最基础的就是硬件价格下跌,如果我们今天还在用2块钱一张的3.5寸磁盘,不可能有大数据;网速的提升也很重要,数据不仅需要存储,更需要交换,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交换;云计算也是大数据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前的数据是分散存储的,云计算首先能够把数据集中起来,其次通过对数据交换,数据访问等方面的统计,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些趋势性的东西;网络技术本身的进步,从Web1.0到2.0,再到现在的3.0,互联网入口越来越多,交互功能越来越强;还有智能设备的加入,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当然也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物联网也带来了智能电表、智能冰箱等新产品,这些设备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许多数据都是交互状态下产生的,意义更大。

大数据浪潮下,我们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发生改变,过去,我们数据量虽然有限,但是受制于其他各种因素,反而我们更多的使用抽样统计的方法。现在大数据来了,我们不再抽样统计,而是直接分析所有数据,原因就在于我们各种配套的环境都支持我们拥抱变革,比如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等。过去我们追求精确,因为抽样统计方法本身无法保证准确,所以我们对统计精度有很高的要求,但大数据条件下,我们的样本量就是全体数据,反而我们不需要得出最精确的结论,只要能够得出支持我们假设和预测结论的数据即可。

过去我们非常注重因果关系,现在我们更侧重寻找那些相关关系,比如我们财务人员特别重视运费和销量的关系,这里面有比较强的因果关系;现在我们有机会去看客户结构和广告明星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是强关系,强关系人人都知道,重点在于如何执行好,相关关系可能是强关系也可能是弱关系,弱关系更多,重点在于我们要能够发掘并了解这种相关性,服务于我们的决策。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公投决定是否独立,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了感人泪下的演讲,许多人也都注意到了一些细节,虽然英国女王表示,这件事与她无关,如果苏格兰选择独立,她就像澳大利亚一样委派一个总督过去就好了,但是隔天英国皇室又公布了凯特王妃再次怀孕的消息,这分明是想释放一些欢乐融合的气氛,把人们心目中欢乐一家亲的情感再次挑动起来。各种因素,包含了因果关系强关系以及各种没有因果关系的弱相关关系,作为研究人员都要非常重视并予以分析,以便支持你的预测和结论。

大数据本身还是要划定一定的范围的,不是什么都可以扔到大数据这个箩筐里的,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IBM的观点,大数据首先要是海量的,其次要是复杂的。更具体一点,可以分为四个标准,符合这四个标准以后,才可以称之为大数据:一是数量巨大;二是数据多样化,比如包含大量的音、视频资料等;三是价值量密度极低,海量数据里面,有用信息很少,怎样标记、查找、索引有用信息,就如大海捞针,但也必须有方法去实现;四是高流通率,也就是速度要快,要有高速处理分析海量数据的能力,要建立相应的模型。

大数据浪潮下面,我们改善了原有的数据计量单位,增加了一些新的计量单位,一般认为,只有当数据量达到PB量级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称之为大数据。

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

第一是推动精细化管理,像原来一样靠经验、拍脑袋不行,管理会计师必须习惯用数据说话。

第二点是管理框架的重建,重建的目的是要适应大数据的潮流,配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未来所需要的一些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需求固化。

第三点是数据中心建设,虽然数据中心建设是以IT为主的工作,但是管理会计师需要深度参与,特别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如果管理会计师不深度参与,后续想做修改难度很大。

第四点是数据质量保证,这个是生命线,没有这个底线,前面的工作都白费,大数据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量密度极低,如果在大数据里面混杂了一些低质量数据,很有可能就会影响最终决策信息的筛选。

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管理会计师将不得不步入到大数据时代,与其等待,不如早作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大数据时代,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会计师。

三、“智力潜成本”将受到重视

二十一世纪又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公司通过员工培训等方式促进公司团队和个人的知识生成,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是“智力潜成本”投入。它作为一种成本形态,与购买生产资料等显性成本一样长期存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智力投入成为比财务资本投入更重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效用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重要,并应该演进为视野更开阔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据报道,我国一些知名公司如联想集团、北大方正集团、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等绩优公司也在积极地探索智力资本管理实践。

购买生产资料等显性成本是指计入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一般成本会计计算出的都是显性成本。“智力潜成本”与显性成本相对,是指公司未纳入传统成本范围的,并常处于潜在状态的,对公司竞争力有极大拉伸作用的创新成本和开拓经营成本,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成本的新形式。一般认为,与传统成本的写实性、计量的直接性等特点相比,它具有虚拟性、抽象性、高增值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物质实体,但却是某种创值特权的象征;物质资本会逐渐磨损,随着价值转移而消耗殆尽;但智力资本可以不断地挖掘、创新和无限期传递与放大,在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是物质资本无法比拟的。

公司的生产经营遵循“投入――产出――利润实现”的过程。传统的成本理论集中于显性成本等生产成本,其核心是“本利互逆,降本增效”,即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出,产出与投入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显性成本在公司中的地位迅速下降,潜力成本对现代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管理会计视角来看,“智力潜成本”投入的核心是“本利同增,增本增效”,即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智力成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产出增加,从而增加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于公司不再只是负担,也可以实现资本化,为公司增加价值。

有学者指出,如今决定某一产品价值的已不再是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消耗的多少,更多的是产品凝结的智力含量,即产品创新程度,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智力潜成本”投入主要用于知识生成、获得信息、建立商誉及激发创新等,迎合了消费者的口味,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投入越多,转化的价值也越多。

当今,很多忽略“智力潜成本”投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面临挑战。例如,很多传统工业企业,过分依赖资源、劳动力寻求收入的增长,忽略了知识成本和技术创新,步入了“本难降,效难增,亏损日益深”的困境。“本利同增,增本增效”的“智力潜成本”投入在当今时代凸显出重要作用。

当今智力资本竞争已经成为了很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对于苹果公司、IBM、华为公司等,智力资本就是公司的生命力。管理会计关注“智力潜成本”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关注“智力潜成本”投入是时代的要求。很多公司靠降低显性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已经没有多少回旋空间。更多要通过增加智力成本投入,为公司创造价值。管理会计关注知识生成成本、创新成本是时展的必然。以华为公司为例,公司40%的员工从事研发相关工作,每年投入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华为靠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总结那些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公司的成功经验,无不是加大创新投入,依靠智力开发的结果。换言之,就是依靠“智力潜成本”投入,获取更多的“创新利润”。

其次,“智力潜成本”丰富和完善了传统的成本理论,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成本,有利于帮助公司树立正确的成本观。据报道,西门子公司通过知识管理,创造性地开展了“知识社区、知识集市、知识环境”等智力资本管理实践活动,探索了一条“从公司战略、业务目标中来,再到公司战略、业务目标中去”的知识管理成功之路。

智力资本管理会计不仅仅是关注人自身的投资成本与价值的计量,而是将人、组织及其相互作用所创造的知识综合起来考虑。目的在于促进智力资本的生成、共享与价值实现。要正确认识智力潜成本的“本利同增”的特性,公司应两手抓,尽力降低显成本,增加潜成本,不能过分重视或过分忽略其中的某一个,要双向提高效益。必须认识到,智力潜成本投入的效用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目光短视,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进行投入。当然,也要增强防范智力潜成本风险的能力。由于具有虚拟性、可增值性、无极限性等特点,加大了对其投入所承担的风险。正确的投入会为公司带来超额收益,但投入错误也会带来更多时间、资金的耗费。公司要增强防范潜成本风险的能力,要求公司管理者有把握未来方向的独到眼光,有高超的经营素质,掌握足够的信息审慎地做出正确的投入决策。

随着公司对智力潜成本投入的增加,智力资本在公司价值创造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会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探索构建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发挥其“本利同增,增本增效”的作用,是促进公司管理创新、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试水”新方法――建设信息化平台[OL].高顿网校,2014.

篇2

【关键词】 secretin 孤束核 扩胃相关神经元 自发放电

【Abstract】 Objective and Methods Spontaneous discharge of the gastric distention related neurons in NTS was recorded in urethane-anesthetized rat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rat’s cerebral localization and metal microelectrode. The effect of secretin on electricity activity of gastric distention related neurons in NTS was investigat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ifferent dosage of secretin (0.04, 0.08, 0.16 μg/kg) and rabbit’s secretin antiserum by us. Results In 41 rats’ NTS, among which 36 showed respones for gastric distention;9(25%) of them showed inhibition;27(75%) showed excitement. Conclusion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 of the gastic distention neurons were influenced by injecting secretin into vein of the rats and the information could be transmited on subdiaphragmatic vagus nerve.

【Key words】 secretin;neuclei tractus solitarii(NTS);gastric distention related neurons;spontaneous discharge

促胰液素(Secretin)是由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中的S细胞分泌,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螺旋结构的碱性多肽,具有调节胰腺外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运动等多种生理功能[1]。在Secretin调控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研究方面,人们很早就注意到Secretin的功能发挥和迷走神经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大多研究都集中在迷走神经的传出冲动对Secretin分泌的调节,直到近几年,人们发现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与Secretin生物学效应的密切关系。国外有资料显示:静脉注入Secretin数天后能使孤束核(NTS)内的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切断膈下迷走神经7天后,上述反应消失[2]。我们也观察到Secretin能抑制扩胃引起的膈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增加[3]。这些研究提示外周的Secretin可通过改变迷走神经传入冲动而发挥作用,并且对中枢神经核团产生影响。但是外周Secretin对迷走神经传入相关的孤束核内胃肠相关神经元活动有何直接影响,则知之甚少。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金属微电极在孤束核内记录到与胃运动相关的神经元放电,并观察不同剂量的Secretin对胃运动相关神经元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外周Secretin对中枢核团内胃肠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1只(由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50~300g,雌雄不拘。实验前禁食24h,自由饮水。

1.2 实验试剂及器材 Secretin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消化和肝病中心馈赠,用0.2%BSA溶液配置成1μg/ml的标准液、0.2%BSA溶液备用。大鼠大脑立体定位仪(日本成茂公司),2~3MΩ钨丝微电极(Freserick Haer & Co.美国),RJG-4022二道生理记录仪(日本光电公司),BI-2000图像分析系统。

1.3 实验方法 大鼠以2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20% Urethane,6ml/kg称重),颈部正中切开,气管插管,备人工呼吸用。一侧颈静脉插管输液,备注射药物用。(1)大鼠扩胃水囊的安置:腹部剑突下皮肤正中切口,于胃大弯膜部作切口,将扩张用的水囊经胃大弯切口置入胃体部,实验时向水囊内注水3ml(1ml/s)扩张胃作为对胃壁机械感受器的刺激。(2)暴露大鼠延髓以及闩部(obex)点,然后将大鼠头部固定在定位仪上,按照Paxinos-Watson图谱在孤束核区(坐标:以Obex为零点,前后0~0.5mm;旁开0~1.0mm;深度0~0.9mm)用钨丝微电极引导细胞单位放电,经DAB-1100直方图仪作脉冲计数直方图处理后用RJG-4022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记录的直方图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面积,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整个实验中动物肛温保持在38℃左右,并持续监测心电。手术操作完成后,各项指标在稳定20min后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作处理。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作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孤束核内扩胃相关神经元 实验共观察41只大白鼠,用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到放电细胞197个,其中对水囊扩张胃体有反应的神经元有36个,对扩胃反应呈兴奋的神经元有27个占75%,对扩胃反应呈抑制的有9个占25%,其余均为与扩胃无关或者无法判断的类属的细胞。实验中只对放电良好的36个扩胃有反应的神经元进行了处理,其中27个神经元对扩胃放电呈抑制反应,9个呈兴奋反应。如图1。

图1 孤束核内两种对扩胃反应不同的神经元放电

Fig 1 different electrical discharge of two kinds of neurone by distending stomachus in NTS2.2 Secretin对孤束核内扩胃兴奋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分别按0.04μg/kg(小剂量组)、0.08μg/kg(中剂量组)、0.16μg/kg(大剂量组)取Secretin标准液后用0.2%的BSA配制成0.3ml溶液,由颈静脉缓慢注射(t=2min)(n=7), 对照组注射0.2%的BSA 0.3ml(n=6),结果显示:该类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减少(P

2.3 外周Secretin对孤束核内扩胃抑制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本实验共观察了9个对水囊扩张胃体反应呈抑制的神经元对大剂量Secretin,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周的Secretin能促进扩胃抑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在0~10min内,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逐渐增加(P0.05)。如图4、5。

3 讨论

众所周知,膈下迷走神经是支配胃肠道的主要神经,胃肠感受器信号主要通过膈下迷走神经中约75%的感觉传入纤维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膈下迷走神经与孤束核有着密切联系, Crawley等[4]用损伤迷走神经、孤束核、中脑和室旁核的方法, 证明迷走神经可将胃肠道传入信息传到NTS,而后再与脑内的其他结构联系,调节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然而以往众多研究集中在证实膈下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上,而本实验通过微电极和水囊扩胃的方法在孤束核内观察到两类与胃肠运动相关的神经元在静脉给予Secretin后,对胃扩张运动反应呈兴奋表现的神经元自发放电减少,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而对胃扩张运动反应呈抑制表现的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加,且呈一定时-效关系,这表明外周的Secretin有可能通过影响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或者直接作用于中枢胃肠相关神经元来调节胃肠的运动,并且这种作用是抑制性的。 图5 大剂量Secretin对孤束核中扩胃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由于Secretin是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多肽,较难通过血-脑屏障,这种外周的Secretin影响中枢神经元放电的途径可能有以下几种:(1)Secretin可能作用于胃肠道内机械感受器,使感受器对扩张刺激减小,从而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改变进而引起中枢胃肠相关神经元放电变化,达到调节胃肠运动的目的。周吕[5]等向离体的胃肌条水浴槽中加入Secretin后发现Secretin能直接抑制大鼠胃Cajal细胞的活动,从而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来抑制平滑肌的运动。 我们前期研究也观察到Secretin能抑制扩胃引起的膈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增加[2]。(2)Secretin还可能作用于迷走神经干或迷走神经干上的结状神经节,实验证实动脉灌注Secretin能使结状神经节内对5-HT有反应的神经元放电增加,而且结状神经节内有Secretin受体mRNA的表达[6],尽管如此也有学者认为大脑的最后区(AP)是缺乏血-脑屏障的,外周Secretin有可能穿过最后区进入脑内,而且该机制还有可能是外周的Secretin治疗孤独症的通道,有资料证实,静脉注射Secretin,能使AP、NTS、CeA (中央核杏仁体)等核团中c-fos的表达显著增加[7],这显然不是只依靠迷走神经的传入所能产生的效应,有学者认为大脑的最后区(AP)是缺乏血-脑屏障的,外周Secretin有可能穿过最后区进入脑内,而且该机制还有可能是外周的Secretin治疗孤独症的通道,至于外周的Secretin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元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William Y,CheyTa-Min Chang. Secretin. 100 years later, Journal of gastro- enterology,2003,38(1):1025-1035.

2 Li P,Chang TM, Chey WY.Secretin inhibits gastric acid secretion via a vagal afferent pathway in rat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1998,275(1):22-28.

3 陆杰,赵瑛,黄仲荪.促胰液素抑制胃扩张引起的膈下迷走神经传入放电的电生理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4):417-420.

4 Crawley JN,Schwaber JS.Abolition of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cholecystokinin following bilateral radiofrequency lesions of the parvocellular subpision of 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 Brain Research,1984,295(2):289-299.

5 周吕,王礼建,袁勃.促胰液素通过Cajal间质细胞促进胃平滑肌舒张.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6):612-615.

篇3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1.1课程具有系统性、课时安排相对较少

在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非常广泛,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等,同时还还包括一些微观的经济政策。

1.2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因为经历较少,缺少实践经验,面对很多理论概念,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

1.3使用较多的定量、图形分析

在进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同时也结合了定性分析的方法。所以在对于很多经济学理论进行求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通过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来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加以理解。

2《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

2.1设计和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内容相对复杂,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每一堂课都要经过仔细的设计,要善于话题的提出和重点的突出,要学会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不能一上来就抛出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对于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掌握的同时,又能够对其真正的含义加以理解。因此在对于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次要内容的补充,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快对其理解。

2.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众多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通过包含动画、短片、图片等内容的多媒体文件引入课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需要展示大量的图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经济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一点。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得课堂互动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能够使得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因为微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这些问题出发来对其中的微观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微观经济学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理论的分析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室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案例,借此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当前国内的热点问题加以引进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对于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教师要注意讲授西方经济学理论时,要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问题合理分析,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近况和趋势。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得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在经济学道路上越走越远,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燕.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可实验性和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206-209.

[2]李晶,田丹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教学上的区别与联系[J].时代教育,2015,(7):188-188.

篇4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2年度天津工业大学校级课题:《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基于对我院试题库的补充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作为后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深度较强,出现了学生难懂、教学效果欠佳的尴尬局面,而案例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平台,能够使微观经济理论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既保留其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一、《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

1.微观经济学理论性强

微观经济学以经济概念、经济原理为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有相应的假设前提,否则结论难以成立。其系统性强,内容庞杂,包括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同时也会牵涉到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派的学术继承与争议等,也会给初学者带来许多困惑。

2.数理方法运用较多

在教学中《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学科,需要使用大量的图表、函数等数学工具来表达经济学思想,借助数学模型推演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变量间的逻辑性也很强,很多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图形来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术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整体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感觉很不适应。不仅如此,微观经济学借助数学模型来推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大量经济模型的构建更加大了初学者的困难,使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乏味,难以掌握。

3.教学过程多关注模型的推导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多关注于模型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的解释,但微观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不应过度关注模型的数学推导,而应将精力集中投入到讲解模型中的变量相互关系,以及模型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含义。否则,学生会迷失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里而不能自拔,只会机械套用教材上的结论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如此,微观经济学还是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课,如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管理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等都需要微观经济学做前期的理论铺垫,因此,如何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和运行规律,探索一条适合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二、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模拟和再现真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把学生引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主要运用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较为深奥、抽象,文字、公式以及图表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因为学生缺乏兴趣而效果低下,如何能够生动形象地讲好相关理论,使学生摆脱困惑或厌学情绪,并能喜爱上该门课程,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如下:

1.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到抽象的经济理论和模型,没有扎实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难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通常,在微观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多采用抽象的讲授法,在进行数学推导的过程中,使得本就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会愈发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原本充满期待的热情度迅速降低。如,在“消费者行为”中,会使用到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在“生产者理论”中,会运用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以及TP、MP、AP曲线、市场结构中不同类型市场的需求曲线、均衡状况等多条曲线,学生掌握起来往往非常困难。若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案例的选择,必然会涉及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足以吸引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拓展学生视野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设置多在大学一年级时进行,对于刚刚接触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其社会阅历尚浅,也缺乏对经济生活现象的敏感,通过适时引入与微观理论相关联的现实案例分析,把学生带入案例场景并进行讨论或研讨,可帮助学生理解并牢记和应用相关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如在讲述弹性理论时,关于“需求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谷贱伤农”的现实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真真切切地渗透在我们生活周围。在讲述“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时,可以引入经典的灯塔案例,以及提出“为何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无繁衍之忧?”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引入“博弈论”的囚徒困境,便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这些相关知识的导入会极大地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其相关知识的积累。

3.注重双向交流

合适的微观经济案例通常来自现实生活,有充足的真实数据和媒体评析,便于学生开拓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微观经济学中包含诸多理论模型,单一的理论阐述和推导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真谛,更谈不上客观分析现实中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同行业所在的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特点、市场失灵等问题。而采用案例教学,其优点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使得刻板生硬的课堂氛围提升到丰富多彩的感性认知,便于将大量抽象枯燥的理论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

1.案例的选择应恰如其分

首先,在案例的选取上,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所取案例应恰当地服务与教学内容,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资料。其次,案例的选择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较好地解释理论模型。用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并引起对理论知识的高度关注,课堂氛围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到该堂课内容上,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可对案例进行分层选择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特点,进行案例的选择、编排。如关于经济理论热点与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故事中的经济学案例等进行归类。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层与归集,能使学生了解到经济学与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密切相连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教师用分层案例对不同章节的教学案例进行强化说明,可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如对于贯穿微观经济始终的“边际”一词的理解,学生在最初接触的时候很难以理解,这时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来使学生加深对边际决策的理解。 如在讲授蛛网理论时,可选取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如结合近些年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在讲授劣质品的收入效应时,1845年爱尔兰发生的吉芬现象就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这是采用历史事件进行佐证的相关例子。

3.注重案例与实际的结合

虽然微观经济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分析体系和逻辑框架,但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经济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假设前提,目的是进行简化分析,但是假定越多,偏离现实就越远。从表象上看,理论和实际并不能完全吻合,教师在进行案例讲授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应理论进行分析,并且应让学生明白被简化的理论与现实实际的差距与关系,并解释案例中某些细节偏离理论的原因。同时,可采用新闻事例、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以及身边的经济现象对知识点进行描述,这些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产生兴趣的兴奋点,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

4.适当运用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图文并茂、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决定了其理应成为案例选材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平面媒体,对于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等,则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图像、声音感官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将相关的概念、原理反复映射到学生头脑中,教学效果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如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后,教师可播放《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财经郎眼》等视频进行播放,对于较长的视频资料,可截取其中重点部分给学生观看,视频播放结束后,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视频中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有效在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结合现实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静:案例教学法在宏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篇5

(二)理论的抽象性作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课程中广泛使用的弹性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理解其含义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理论,如寡头垄断理论、市场失灵等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来解释。再者,属于社会科学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并非如自然科学一般可以在实验室再现,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图形分析使用频繁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于内容偏少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由于教学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堂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篇6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属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案例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应用平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了解到经济学和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1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抽象,而授课对象一般为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对于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

首先,微观经济学内容面涉及较广,包括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等。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很难将这些理论与模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论多又容易混淆,比如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做出决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对边际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这时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来使学生加深对边际决策的理解,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是值得推敲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一般要进行假设,很多理论只有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设又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结果,这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有些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进行推导,有些理论需要运用图形来分析,有些则需要构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最后,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如果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学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论,无法理解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也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鉴于微观经济学的以上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运用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2.1 案例讨论式

教师在讲完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理论知识后,将与该理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大家,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比如在讲到“供求弹性”问题时,提出为什么会“谷贱伤农”(农民丰收反而收益下降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化对“弹性和收益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还应注意的是,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案例,紧扣知识点足矣。

2.2 案例导入式

所谓导入,即通过案例来导入即将学习的内容。理论化的经济学知识较抽象,通过先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讲“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这章前,先引入经典的灯塔案例,以及提出“为何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无繁衍之忧?”让学生先思考并讨论片刻,然后进入到理论部分的学习,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专题辩论式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专题辩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教师可选择贯穿各章节的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为正反两组,每大组又分成若干小组,以每小组五到六人为宜,确保小组人员的分工。比如,在讲完“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后,组织学生辩论“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的行为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这样,学生会在课后大量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理清辩论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控制,以及明确辩论规则,并且可以采用激励法,对最后被大家推选出的最佳辩手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

3 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1)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能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以国内经济热点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国外案例进行分析。在确定案例后,教师还应进行案例设计,弄清楚案例所关联的章节内容,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截取案例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讨论,避免案例过分冗长和复杂,达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即可。

(2)适当运用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通过播放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与所学知识点串联,可以增强学生用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完理论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截取视频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观看,如《财经郎眼》《经济半小时》等视频。在播放视频前,提出几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互动交流;创新思维

1微观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2018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等学校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以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然而这些数学模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有少数学生比较擅长数理思维,也不能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果教师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仍然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课堂就会沉闷无趣,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把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社会经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

1.2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学生既不质疑老师的观点,也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也只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人。只有质疑和争辩型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具有变革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把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微观经济学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法,能让教师从注重自己“教了什么”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以把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或历史事件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利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这些事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经济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对教师不断进行质疑,在争辩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1.3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恰当的情感沟通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教师的知识输出是单方的,学生的学习则是被动的,那么教学效果很难提高。案例教学不仅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生动性和完整性等特点,同时要求学生为了参与案例讨论,必须认真收集、整理、分析与案例有关的各种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到案例的课堂讨论中。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双向沟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類学科的核心课程。教师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思维变革创新的教学模式。然而,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发现,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案例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案例教学模式未得到贯彻。一部分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学法的精髓,通常会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这些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列举一些和知识点相关的例子就是案例教学。然而,这种举例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平台提前布置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课后师生对案例进行进一步反思。只有满足了以上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第二,教师选择的案例质量不高。首先,案例内容的选择存在问题。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导致案例缺少新鲜感和时代特征。其次,教师使用的案例缺乏专业性筛选。教师在选择案例时经常采用拿来主义,或只是进行简单变通,和教学的知识点结合也不紧密,更没有提出需要学生仔细研究探讨的问题。这种缺乏精心编排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不够。案例教学并非让学生简单了解案例即可。如何结合知识点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这是案例教学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往往偏少。一方面,案例缺乏吸引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满足于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对案例拓展性的问题往往不能进行深入探究,使得教师事实上成为案例教学法的主体。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较少的学生能够真正主动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大多数学生采取消极态度。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如果教师没有特别指定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任务,那么,案例的研讨总是由小组中少数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则会“搭便车”,并没有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

3案例教学法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教师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在高校课堂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认为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很容易获得很多相关信息,因此没有必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完整的案例教学,只要学生自己课后阅读思考相关案例就可以。二是部分教师认为微观经济学具有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深奥、模型复杂以及理论抽象等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课时又少,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用于案例教学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三是多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导致案例教学的吸引力下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在高校课堂中得到应用,也导致了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出现,削弱了案例教学的吸引力。

第二,高等院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支持力度不够。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枯燥深奥,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不过,教师在案例教学时需要使用经济学软件以及相关网络资源,这就需要电脑等相关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资源。然而,目前多数高校的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在上课时不支持访问互联网,导致教师在讲解案例时无法借助网络资源,从而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质量。

第三,教师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有限。微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时感觉难度很大。恰当的案例教学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基礎理论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结合,这就对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很重,很难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化在案例撰写上。再加上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有限,所以,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质量往往不高。

4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目前,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这种简单的案例教学模式既起不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因此,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选择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案例教学是一种需要耗费师生大量时间的教学方法。然而,微观经济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教师案例教学若过于占用课堂时间,理论知识的学习便会受到影响。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就需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即案例数量要少,案例分析要深刻,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均衡价格变动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选择2020年上半年全球石油降价这一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通过探讨,不仅能够从需求角度分析影响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从供给方面分析影响石油供给的主要因素,比如技术因素、成本因素、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对替代产品页岩气的影响。这个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比如在学到成本理论时,可以用这个案例分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对石油短期开采的影响;在学到寡头垄断理论时,还可以用这个案例继续分析卡特尔组织的不稳定性。

案例内容应该具有时代特征。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也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因此,案例选择应该扎根中国社会实践,关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案例不仅具有新鲜感和时代特征,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经济特别是主要大国的经济状况,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案例呈现形式多样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案例可以文字、视听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案例呈现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学生更愿意接受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训练。通过个案到普适的讨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观点。这种交流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四,高等院校应该对教师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由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对象是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案例精心设计编排。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案例理论依据,还要根据知识传授点以及能力训练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由于案例选择和编排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等院校应该对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比如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给予教学和科研积分奖励等。

参考文献

[1]谭赛,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5-56.

篇8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 教学方式 改革思路与对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一直都不太理想。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并对其加以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1]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济学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本上是源自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总结。这种案例具有典型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并加以讨论、分析。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三,该方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动引导,并发挥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使课堂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毫无疑问,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曾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杜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失败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它更注重“在老师指导下”的“再发现”,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发散思维的结论进行精简和整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涵。[2]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看作是相同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拟科学家为认识自然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来构建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的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第二,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无论是培养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都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第三,知识的重现性。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演绎和证实已有的知识经验。第四,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只要学生想到,而且是力所能及的,就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获得一种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三)问题驱动导学教学法

“问题驱动导学”,是指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的一个以问题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组织方式。[4]该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最终使得各层次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5]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虽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遵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庞大,知识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无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是现行的案例教学方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体慢慢地由“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向“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转变。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联动,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是,采用多媒体现代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启发式、探究式、读写议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环节,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对策

1.因材施教,灵活把握。目前,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和非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授课范围比较广,授课对象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学大纲、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识性和实用性。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夯实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而对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2.教考结合,突出特色。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则是衡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教学方式是手段,考核是目的。因此,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要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纳入考核范围,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保宇.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探讨.黑河学刊,2010,(7):102-103.

[2]唐彬.发现式、探究式和研究式三种教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课中的综合运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3-38.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9,(1):48-52.

[4]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8-9.

[5]唐年.浅谈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在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6,(2):39-41.

篇9

论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财经等各个专业学生开设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微观经济学,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上大都是以理论为中心,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既广泛又空谈,极难理解。而且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走上岗位似乎也极难将微观经济学知识付诸实践,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该课程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成为了相关教师探讨和关注问题,经过实践发现实践教学还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析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二、微观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微观经济学课程已经成为了各大院校经济类本科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我国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从各种渠道调查显示,目前微观经济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反馈却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如人意。因此对微观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为了重要的热点问题。

(一)将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和日常实践状况联系紧密,运用微观经济知识更易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理论实际有机联系,学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学处理日常经济现象。

(二)强化西方经济学

对于各大院校所开设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要以西方的经济学作为基础,也是该专业学习的核心知识。因此要让微观经济学跟上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就必须要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改革影响着整个经济学。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必要知识报效国家和社会,这也是经济学专业开办的最终目标。

(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

微观经济学在西方市场上运用了几百年,而且一直相对比较成功,积累合理做法与成功经验,通过做法与经验真实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而且根据微观经济学知识探索出的规律,提出了许多主张与制度的框架,成为了国际上经济活动、交往之中大家遵循的通行做法与国际惯例,这些都是值得学习与借鉴。但是我国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反映却存在较大差距,必须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让大专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有发展前景,都必须将理论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之中使用。也只有通过实践得出真正现实创作的理论才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感兴趣的知识。自然,微观经济学知识也应该如此,才具有它存在的真正价值。而且微观经济要实践难度较大,必须要体现做好教学实践计划。本文使用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上大体分为了三步模式:(1)夯实基础理论知识;(2)分析经典案例;(3)模拟企业实践运行。

(一)夯实基础理论

对于所有的教学辅助都有一个共同重要目的,那就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对于任何实践的前提必须要有足够理论进行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是胡整。比如,要安装一个万能充电器,但是不懂基本电路又如何能够安装呢。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实践大都是通过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就必然需要开发软件。

因此,学生必须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进行软件开发。虽然教科书中有一些软件知识,但如果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就不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开发软件不能全部模仿书上的内容,仅仅是一次知识移位。在开发软件上要着眼于现实社会中的大大小小实例,同时也不能完全脱离书本,必须做到现实生活与书本相结合,趁机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

事实上,许多经济现象大都能够体现出经济概念,在开始软件之时一定要将微观经济知识进一步深化,进而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来加强记忆性与理解性。在这个方面也没有所有知识来个遍地开花,而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出有代表性概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分析。而且要尽量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中现象联系起来,和现实市场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了解与记忆,也有效发挥了教师的辅助作用。

(二)分析经典的案例

现在很多院校开设微观经济邜课程中所使用教科书,大都是由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专家编著的,因此如果编写之时闭门造车,这样的教材实在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了使用性。因此在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之时,一定要补充一些西方真实微观经济知识,让他们对西方经济体系了解一些。在编写实践教学软件之时也要从教科书上需找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教案,再结合一些微观知识对教案进行详尽的分析。下面就以一个较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有一个较为经典的案例,即是囚徒困境。在开发这个软件之时,就应该让一些学生参与到模拟案例之中,还原其真实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了,就一定能够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领悟案例过程。在还原整个情景之时,学生是两种角色都可以扮演,一是扮演囚徒,他们将自己视为囚徒进行选择,不同的选择最终答案和结果肯定就不相同了;二是扮演警察角色,这个事实学生就要将自己视为审查人的警察,就要想方设法制造出“困境”。比如,在2004年美国某公司中国分公司就出现过“贿赂门”的事情,其实这种现象发生的较多,国外很多公司向要挤进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大都会面临着“囚徒困境”现象。

在实践教学课题之上,可以假设有两个跨国公司都在同时抢夺同样的项目,他们就必须要和相关公职人员交往,因此他们在办事之时就有两方面的选择:不行贿或者行贿。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一起模拟这种情景。从实践教学中去学生,不但是学生所渴望的,也是教师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够为学生创造了动脑、动手之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案例资料。

(三)模拟企业实践运行

在实践教学之中完成了上来两个步骤之后,接下来就要通过模拟公司来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训练。这一个步骤主要是通过运行软件,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完后面的难题。微观经济学中比较看重个量分析,区别于宏观上整体调控。因此如果是模拟企业就要重点在内部,如果是市场也是内部。比如以企业为例子,实践教学软件就要给出某公司一起背景资料,同时提出运行要求。接到运行要求之后,学生就要根据所学微观经济学知识与其他各个方面综合知识,按照要求进行运作与经营。首先,学生要按照企业要求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之后结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分析营销个案以及分配福利进行设计。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不仅仅是使用所学微观经济学,还要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使用,使用综合知识对市场行为、结构以及绩效关系做详尽分析,并且最终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在实践教学之中,只需要给出初始的资金、资本以及人力后,其他运行与经营就让学生独自去完成。在规定时间中,企业效益评判标准就是经营效果,最后要根据实施情况而出合理评价与建议。

事实上,微观经济学让学生掌握理论情况下,多通过实践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出微观经济学专业真正人才。本文就是结合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三步式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模拟企业进行实践,掌握实践中如何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

篇10

1.1知识点多、研究方法多微观经济学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包括了供求与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理论中又穿插着相关分析方法,如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方法。虽然一个学期72学时,但鉴于本课程知识点多的特点,一方面对于学生课堂认真听讲、吸收消化知识和课后复结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对知识点和理论体系综合总结的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1.2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微观经济学的属于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虽然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是针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而设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有大量的知识是对西方国家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理论成果的总结,内容比较艰涩、难懂,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共鸣。

1.3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有一定学习难度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了流行于西方的系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微观经济学也开始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大部分理论表现为图形、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去理解,许多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性很强。即使是在本科阶段的初级微观经济学也已经大量的涉及到数学推导和几何模型的证明,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虽然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

2微观经济学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院在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教学内容贪大求全,缺乏针对性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丰富,虽然在我院的教学中安排了72学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选择高鸿业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作为教材。虽然该教材在不断再版的过程中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内容体系,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堪称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经典。但是,从该书在本院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教材案例较少,注重理论体系的全面性和一定的深度,对于本院非经济类专业且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而言,理解较为困难,学生课后复习难度较大,习题注重数学推导和相关数学方法的使用,相当一部分学生早早放弃了本课程的学习。

2.2课程考核方法比较片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试题通常侧重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识记,名词解释、计算题和简答题所占比重较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而这恰恰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成绩较高的往往是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生,而善于思考的学生不一定能得高分。

2.3教师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和经历,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本科的微观经济学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教书,缺乏在企业和社会中运用经济学知识的具体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欠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身概念就比较模糊,因此就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3.1为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奠定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和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我院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相关职业课程,如运输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等,提供理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能对各专业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后续专业课,有意识地引入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中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其他相关专业课。

3.2培养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身边的事或者新闻,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4.1基于够用的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与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尽可能减少经济理论的数学证明过程和对模型的讲解,结合案例阐述清楚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涵义就可以了。在教材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适合非经济学专业的、数学推导较少、案例较多的教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组织相关教师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创新、注重实践的微观经济学教材。

4.2采取相应措施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我院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队伍中发现虽然青年教师自身基础知识较牢固,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较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鼓励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加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3丰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要微观经济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4.3.1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利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选取近期发生的、与中国本土经济贴近的案例,加之大多数学生对经济和金融有一定的参与程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使知识得到激发和升华,例如,在介绍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可以从上大学或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3.2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微观经济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学院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学生需要对所关心的经济现象展开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的平台,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微观经济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如学生在描述一家三代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恩格尔系数进行描述,对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尝试使用经济学原理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4.3.3尝试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在可控实验环境下,模仿自然科学实验,针对某一现象或经济理论,通过控制某些变量、观察实验过程及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某些经济理论来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在介绍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一次拍卖会或者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这一基本概念。实验教学法趣味性强,这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较直观、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枯燥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3.4举办专家讲座课堂教学之余,学校可以邀请知名的经济学专家和学者、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给学生介绍和分析当前的经济理论热点、前沿问题,以及所学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开拓视野,激发兴趣的目的。例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以及未来房价可能的走势,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问题。

4.4建立较全面的成绩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积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基于标准试卷的以考查学生记忆力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较全面的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成绩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独立思考经济学问题。

篇11

1.缺乏学习主动性,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从高中应试教育和高压中走出,学生更倾向于社会实践、社交和个性释放,学习积极性下降;部分学生走进教室是迫于教师考勤的压力、应付考试,或仅仅是听从学校教学安排,而非自己想听课、想探索未知。这种被迫式、无意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做知识点的讲解,未能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点,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

2.数学基础差,排斥定量模型分析

三本院校生源基础知识架构不健全,知识水平相对偏低;而且历届招生情况显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文科学生偏多,这部分学生中多数数学基础较差。然而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以及公式、曲线,这对三本院校学生形成了很大挑战。由于数学成绩不好,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和潜在的自卑,高估微观经济学的难度而产生惧怕和排斥心理。

3.理论知识薄弱,缺乏自信

三本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虽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发挥失常,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业方面是不尽人意的。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是出于高考成绩带来的心理阴影,二是出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微观经济学与高中知识点虽然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但是对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要求,会让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4.轻理论、重实践,注重实用性

互联网使用率的提高,为学生了解外部环境和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便捷通道;学生早熟的心理、对工作实践的渴望以及实用主义心态,使他们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较为关注,而对理论性基础学科嗤之以鼻。而微观经济学理论较抽象,且大多建立在多个假设前提和理想的经济环境的基础之上,比较抽象,无法对现实中比较特殊的经济现象给出具体的解释。这与三本院校学生追求实用性和重视实践性的观念很难同步,若部分教师仅仅解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就会加剧这种矛盾。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

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需要对方法和形式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和对其他三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对三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作为改善微观经济学教学成果的实践与探索。

1.绪论部分,重点激发学生兴趣

大多教师不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认为绪论不重要,简单带过而直接进入均衡理论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目的性而简单接受纯理论的灌输。而第一节课对该课程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在这部分讲授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对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微观经济学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是他们以后会遇到的。例如,可以连续用几个现实中比较典型的且学生应该知晓并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类似于饥饿营销。然后告诉学生微观经济学可以让他们做出最优的行为决策,防止吃亏上当等等并加实例证明。从教学经历看,对于这种会对学生自身产生影响的内容,他们很乐意听且愿意互动。从而让他们知道,微观经济学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而是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且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学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简化微观经济学内容,为学生树立信心

对于学生基础薄弱、排斥模型和定量分析以及缺乏自信的特点,在教授过程中要经常鼓励他们:经济学不需要任何专业基础,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起点,大部分定量分析只需要中小学水平即可,通过学好无需起点的微观经济学等等,通过这类激励,让学生重拾信心。教学实践效果显示,这种方式对学生是有效的,但需要用后期教学内容证明,所以也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深入浅出。在微观经济学中,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较简单,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树立信心。然后由易及难,逐渐深入,效果较好。此外,鉴于微观经济学的课时量和学生的基础不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高,不能苛刻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微观经济学内容,建议选择核心章节重点讲授。

3.增加案例教学和课堂练习

案例教学能够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或者当下的热门话题和新闻,总之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现象。如此才能拉近微观经济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机会成本时,可以以学生进大学读书为案例,与学生互动,计算他们读大学的机会成本;算出的机会成本很高时,再让他们思考如何从学校获得收益、做出最优决策等等提高学生积极性。讲到资源配置时,就可以以学生复习期末考试的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分配为例。在此基础上引申到企业,再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例,逐层深入。如果时间允许,理论和案例讲解结束之后,及时跟进课堂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考查方法,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担心。

4.多做情境模拟,让学生身历其境做决策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的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说明如果采用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并经过讨论交流最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方式教学,将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在经济学中有部分内容类似于生活常识,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与决策,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让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体验和决策,在互动中引着学生进入理论部分。对于供求定理和均衡价格的讲解,可以分别让学生扮演供求双方,模拟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在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时,让学生进入自己是消费者的情景,去感受效用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做决策,引导他们进入消费者均衡。从生产理论到成本收益理论,让学生转换角色,以厂商的身份作判断,模拟生产过程,正确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和成本、产量。把学生口语化的表述与理论结合,然后提升讲解相关理论和曲线。在市场结构理论方面,为学生设定场景,分别模拟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让学生了解各种市场的特点和价格决定因素。其他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模拟相应场景,即使是让极个别学生模拟,其他学生观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篇12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民办高校理论课

一、充分了解课程的特征与学生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征。《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它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内容晦涩。对于初学《微观经济学》的学生,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一方面这些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该课程十分抽象。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及假设的条件均有区别,使学生在理解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晦涩的内容很难让学生提起热情。

第二,研究方法多。《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微观经济个体的运行规律和原理,主要知识点涵盖供需理论、弹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内容,涉及很多研究方法,如实证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数理公式推导、图表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在短短的32至48课时的课堂上要学习这么多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同样也对教师的总结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第三,数理知识要求高。《微观经济学》中会运用大量数理分析,比如在弹性理论中必然会涉及公式推导,在成本理论中必然会涉及数理公式和图表分析,等等。这对于像西安外事学院这样级别的本科生而言,数理难度较大,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

(二)授课对象的特点。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的自制力弱。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都是在中学求学阶段就表现出学习上缺乏自制力。面对大学求学阶段中艰涩的理论课,他们很难有良好自制力集中精力听45分钟课。如果学生不能精力集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容易唱“独角戏”,这一点一直让从事一线微观经济学的教师感到十分苦恼。

第二,社会参与意识强。很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家庭有能力和意愿支持他们在校期间从事一些小规模经营活动,有的学生会投资股票、购买基金,有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营一些实体小店或开网店,对现实经济社会的热情超过课堂上的热情,他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目的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大有不同。

第三,数学基础较薄弱。商科类的大多学生都是文科生,他们在中学求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不理想,更不用说《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基础要求是高等经济数学,看到课本上大量的公式和图表,他们都会感到恐惧,因而从一开始就缺乏对该门课程的信心。

第四,求学的目的不同。民办高校大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甚至有的家庭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为其想好毕业后的出路,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和家庭的求学目的不单纯,导致学生基本都是为了文凭才来上大学,一般都是学校里较难管理的学生,甚至这样的求学态度还会在学生中有传染性,给教师的教学和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都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关于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参与进来。理论课堂讲授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环节能带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也能让沉闷的课堂欢乐起来。例如在讲影响需求的因素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影响因素有“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学生就未必会思考这些因素究竟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以亲身经历考虑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对某商品的购买行为,那么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这个问题,也会发现原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就在自己身边,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遥远和深奥。

(二)教学中引入案例,解释要深入浅出。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证明,枯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引入案例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讲完某个知识模块后,提出与该理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大家表达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例如在讲到“弹性理论”时,提出为什么我们平时见不到盐做促销,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商品可以进行薄利多销。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加入案例讨论环节时,教师要注意所选的案例要贴近实际,让学生容易理解,避免复杂的案例,能够说明问题即可。另外,也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如果学生讨论中发生偏题,教师就应及时纠正并给予引导;如果能进行分组讨论,并对积极参与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案例教学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改进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室巨大的投影幕布完全遮挡黑板。这种纯粹地依赖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但是学生会如走马观花般仅仅是看着画面频繁变化,不容易做到前后连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建议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衔接前后知识。其次,通过播放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与所学知识点串联,也是不错的方式。教师讲完理论部分,可以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截取视频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观看,如《财经郎眼》、《经济半小时》等视频。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加强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微观经济学进修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系统而深入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进展情况,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技巧,交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

(五)考核方式灵活化。目前民办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基本是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为了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为了改变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是为了期末考试才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在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占比上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各自占比百分之五十,在试题的内容上也可以做适当变化。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缓解期末笔试考试的压力。在期末考试试题内容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分析讨论题和计算题的分值。

(六)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改进。《微观经济学》是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如果要求教师在50课时以内讲授全部的知识模块,那么难度是较大的,讲课必定是仓促的。但是很多高校对该课程的课时都在逐渐减少,导致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也难有时间和精力安排富有互动性和生动性的思考和讨论,难免使学习陷入无趣和繁琐。

篇13

《微观经济学》教材有很多,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和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程》。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性是很重要的。经济学是一套连贯的理论,如果教材难度过大,学生就不易接受,真正学到的知识就少。在国外的教学中,很多课程没有固定教材,教师上课也并不依据某一本教材,而是列出一长串参考书供学生阅读,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强调以教材为本。可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很少融入案例或新闻摘要,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在指定教材的同时,还应在讲课之前为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包括经济学经典教材、经典著作、经典论文,有价值的期刊和经济学学习网站。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大学教师编写的教材案例比较丰富,可惜是取材于国外的经济现实,有些在中国课堂中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还需要大量收集经济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难于消化,特别是要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很多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难学。要做好教学,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其专业兴趣,多传授实用性强的知识,最终使经济学原理“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将微观经济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变为具体和简单。

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在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纳后,借助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精彩片段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图、表和数学都作为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对教学内容的完成将更有利;同时教会学生看图表、做图表对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如何作图。“一图胜千言”--解释经济现象时,有时用图来说明要远远好于语言的罗列。

第二,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环节也早被提出,敢于提问才能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因为,正确的提问代表着创新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也就没有创新成果。从学习活动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预习、听课、复习”之中,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懒于思考、缺乏问题意识”。这种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考虑将课堂实验的方法引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揭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还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实践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经济社会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经济有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们生活、理财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我们可以在学期初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查找参考文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课题并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前进行答辩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表达、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性格。

3、考试形式改革

对任何课程来说,考试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虽然它是教学过程的终端,但对整个教学过程逆向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考试是其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学生深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到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使其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的理解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也使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考试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对教与学的一次全面性反馈。通过考试,教师可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阶段性变化,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但教师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要仅仅在追逐最后的分数。我们可以通过累加式组合构成学生的成绩,即《微观经济学》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的权重确定,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测试,并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所以平时成绩应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占最终成绩的30%。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增加开放性和应用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紧密结合当时的经济热点问题,从报纸或网站上选取恰当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使用不同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这种题目并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学生在论述中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是合格答案。这样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又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馈作用。

篇14

1.教学模式层次单一

微观经济学有诸多假设,其中最著名的假设之一,就有理性预期的假设。现实中我们也往往选择这一假设,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忽略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而假设认为他们是同质的,按照学生的平均状况来进行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往往学业水平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科目上,偏科的学生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经管类专业就是为了少学数学,甚至有的学生一提数学就反感。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模型、数据、图表,例如在效用理论中,确定最优购买数量时,甚至需要高等数学偏导数的知识。部分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储备不足,而导致对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困难。这种简单的同质性的教学模式,因为缺乏必要的层次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忽略创新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创新型思维要重点进行渗透。然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选择这种高速、便捷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因为多媒体不用在黑板上大量的书写,所以省去了很多的课堂时间。老师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一步地拓展讲述的内容,信息量非常大。但这恰恰是多媒体教学的症结所在,因为信息量大,授课教师急于将所查阅的资料,研究的动态尽可能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而缺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就造成“填鸭式”的被动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到底”、“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会学习,没有批判,缺乏思考,这与我们提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经济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这也就注定,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只围绕着经济学科来开展,而应该是一门满足多学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而现实是,应用型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往往只考虑本学科的需要,很少考虑多学科交叉的需要。这就造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缺少目的性和针对性,与实际联系过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繁杂,难懂,假设过多,各章节之间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由于微观经济学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高校教师往往忽略讲述这些难懂的理论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这就造成学生“学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为了得学分而学习,为了得高分而选择做大量的习题。等学期一过,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就只剩下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模型和公式了,究竟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反而被忽视了。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模式构建的设想

1.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教学模式

针对应用型高校的本科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组式分组教学,即构建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的专业和班级打乱,征求学生意愿的同时(可以由学生先提出申请),分别进行高等数学和英语的水平测试,按照学生的基础和意愿分成若干授课小组,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考核的方式。

2.构建批判式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子,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有必要肩负起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重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刻不容缓。笔者提出的构建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即突破以往只讲经典理论本身的束缚,而将经典理论的来龙去脉悉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理论的产生过程和演进的路径,并在其中穿插介绍其他非经典学派的观点,从而将经济理论的全貌展现给学生,而非以往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的理论本身。在授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教师精选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地找寻问题。授课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的外延和内涵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后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撰写读书笔记,帮助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个人观点,定期集中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新。

3.构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

近年来,案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精神的培养,因而案例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构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授课教师要选取适当的案例做成多媒体课件。因为低年级的本科生大多缺少社会阅历,较少地接触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选取案例时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多选取身边的案例,如政府报告、热点话题、新闻报道等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尽可能地还原事件原貌,既节省了时间,又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学生因为缺乏对案例背景的了解,而产生误解和误判。其次,教师起到一个启发诱导的作用,不直接说出结论,而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结论,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体会畅所欲言的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将微观经济学经典的理论引出,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精心的点评,学生可以课下根据讨论的结果完成相关的讨论作业。这样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自主性学习的动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