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 11:0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煤矿安全综合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与工作的综合需要,既要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渠道,也要从标准化建设等角度出发,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建立、技术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因素,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标准,推动煤矿安全效能的整体提升。
1 分析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于在采煤量、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对于整个安全方面的管理,既没有宏观方面的责任细化,也没有微观领域的细节管理,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些管理人员对于采煤技术不深入了解,不及时掌握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相关制度的建立、检查方面的综合规矩,没有形成长效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还不够,也没有加强安全知识方面的整体培训,管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不强。
1.2 培训方式有些脱节
在安全意识的形成中,不是单纯的依靠一次或者两次的教训来实现的,更多的是要构建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一些新的安全知识,更加全面的形成安全意识,在整个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采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考虑,通过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综合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形成细化的管理措施,落到综合管理的责任意识中。但是当前的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培训方面的综合管理,只侧重于生产效能的建立,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培训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机制。
1.3 技术创新还有待加强
在安全技术的构建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重要,因此,要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整体推进,追去设备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全面的技术跟进方式,在加强现代化数控技术的基础上,对于煤矿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等形成技术的整体创新,打破传统的一些老技术,结合煤矿地质的综合条件,从技术角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个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整体职能。
2 探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突出先进、安全的综合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观念创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增强安全管理的整体效能,形成良好的心态模式,将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企业的领导要时刻关注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责任心,对一些基础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安全意识不强的要采取及时教育、一对一教育的方式,突出责任落实机制,对于懒散、责任心不强而且屡教不改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文化作为煤矿企业的文化机制,形成浓厚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增强对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于疏忽管理、安全责任不到位的要进行严格的惩处,发挥制度管理的综合效能。
2.2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宣传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要结合新时期的煤矿经营特点以及井下操作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细化管理,做好宣传引导,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3 细化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稳定因素的综合管理,形成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排查机制,随时检查设备的综合功能,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要采取技术的措施,在一些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设备等形成细化的管理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且对煤矿开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建立相应的责任区,每一个班组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切实的履行好安全责任,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形成煤矿企业认真负责、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更好的营造踏实工作、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整个安全管理的整体作用发挥。
3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的疏忽,更是在综合技术的突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模式,在安全管理中,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并全面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为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做好整体的帮助。同时,围绕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突出在安全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等综合职能方面的进步,更好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1).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袁秋新.基于第二序改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1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隐患存在的主要表现
1.1煤矿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在当前的一些煤矿安全隐患中,煤矿自身发展也还存在相应的隐患。由于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加强了对煤矿的整顿管理,并关闭了一些不合开采条件或者开采条件相对较差的煤矿。在煤矿数量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一些煤矿没有注重对自身开采条件、技术运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也就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开采问题。尤其是在煤层储层量相对较大,一些煤矿采用井下作业的方式,在开采挖掘过程中,受到瓦斯、煤尘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相应的安全事故,不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
1.2煤矿开采中技设备技术运用不够
当前,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越来越大,着重在安全管理、设备运用等方面的投入,但是,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中,不采用新的设备与技术模式,仍然使用的是一些落后的设备与安全监管系统,一些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机械设备相对老化、开采技术不够创新,勘探、施工、深层挖掘、防尘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运用相对缺乏。加之有些煤矿企业不注重对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忽略了安全教育的整体功能,因此,就会在实际运行中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降低了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性能[1]。
1.3专项资金的投入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技术运用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帮助。如果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技术创新,也不能结合煤矿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等。一些煤矿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员工的考核绩效制度,对于一些涉及到员工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因素,不能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培训,不能灵活的面对各种应急情况,因此,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4员工综合素质的差异性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开采与施工过程中,有些是一些临聘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学习与综合训练,在心理表现方面,一些员工与管理人员缺少安全意识,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不能适应高难度的集约化与机械化的操作方式,一些管理人员也缺少安全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只是凭着现有的经验与人情进行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性与有效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探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隐患控制的重点
2.1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控制,要形成严格的、规范化的管理路径。突出在法律法规运行下的综合管理。因此,要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制度的运用,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综合运行。通过法制化渠道的优化,可以实现煤矿企业走向法制化运转的良性轨道。结合《安全生产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的运用,在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煤矿安全事故调查程序规定、煤矿安全责任监察规定、煤矿安全条例以及评估犯法等,并结合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综合运行效果。在具体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立法过程中相关具体问题的研究,并确保实体性立法与程序性立法的有效结合,避免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形成法律制度运行的综合效果,突出对安全管理机制的监督控制。
2.2构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注重安全管理机制与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煤矿安全重点管理的关键因素。一是要加强安全理念的培育。在安全管理理念中,要让每一个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注重将煤矿安全生产与社会、家庭、企业之间的关联性,突出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的综合运用。二是建立安全测评制度。通过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过程与行为表现进行综合对比,在进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事故树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评价指标延伸到每一个安全运行的细节之中,将测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以及工资待遇的标准,实现对安全机制的综合评价。三是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定期的进行安全管理创新,在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激励的方式对员工在安全思想方面的成熟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实行奖罚分明的管理办法。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突出多方面的预防机制,并实行责任追究倒逼制度,谁出问题处理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度完善、素质提升等方式,更好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强化对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关键词: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煤矿员工;培训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更加严峻。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各类伤亡事故明显减少。但是,个别企业安全事故依旧频频发生。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企业安全培训不落实。因此,要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减少职工伤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意义
要想生产安全,要想多出煤取得好的效益,首先领导要懂得如何去指挥生产,员工要懂得如何去生产操作,更要懂得如何才能确保安全。这就必须通过参加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来达到目的。“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煤矿一个重大事故的发生,可能会使一个煤矿从此而倒闭;即使不倒闭,赔偿金、抚恤金、医药费、毁损的巷道、设备,这些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另外,不仅不能生产,还要维持通风、排水等等,煤矿会把已赚取的利润在事故中消耗殆尽。因此,在安全培训方面投入一分,会获得数倍直至上百倍的收益。因此抓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不仅是煤矿安全的问题,更是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安全技术培训不重视,培训流于形式,重过程,轻质量,培训理念、方式,手段比较落后。比如有的培训班没有按照特殊工种安全培训大纲进行培训;部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方法不适安全培训要求;参加培训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重复培训现象严重;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不足,“培训”2-7天就发证的。因此,要大力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建设,使安全技术培训与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实际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不重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的苦果
煤矿安全是要靠每个矿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如果矿工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不知道什么是违章,就谈不上“安全”二字。例如: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矿1991年4月21日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原因就是202工作面停风后造成瓦斯积聚,工人上班后启动局扇把瓦斯抽入了203工作面,使203工作面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再加上因电器失爆严重,工人操作的煤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又因全矿巷道内煤尘长期不清扫,积尘被冲击波扬起,造成全矿井煤尘多处爆炸,这就是煤矿的干部员工不懂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血的教训。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因为没有认真接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才酿成的苦果。而类似事故的案例枚不胜举。
四、重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带来的成果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实施在岗员工“全方位”培训。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每一次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整齐地记录在案,并且月初有计划、月末有小结,年底还有评估报告。由于培训到位,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方法
为更好地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每名职工的素质及技能,不断适应煤矿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还应注重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以往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往往是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员听得云山雾罩,笔记记了一本子,学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由于煤矿生产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让学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理论-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各级安全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参培人员的跟踪考核、系统考核。培训效果考核,决不能一考了之,要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考核的信息资料库,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培训后的学员进行跟踪考核。上级安全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考核、指导,深入现场,采取问、听、看、查等形式,实时实地检查培训质量及效果。
三是发证与技能相结合。煤矿安全培训在抓好培训与发证持证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比如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言传身教,现场指导,通过“师傅带徒弟”、建立“职工学习实验室”、“劳模创新”等形式,扩展广大煤矿员工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处理各种问题及隐患的能力。
四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育出合格矿工,更要培育出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矿工。现代化煤矿开采技术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因此,培训工作应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综合技能更上一层楼,为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煤矿;信息技术;研究与探索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多发,井下矿工自身的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安全事故很少发生,究其原因,除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煤炭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利用,加强煤矿安全技术能力,乃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作为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矿山”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构成一个大系统。其主要内容是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安全信息管理状态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即时情况。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矿井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煤矿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要针对煤炭企业安全需要的实际情况。
现在计算机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是煤矿安全信息收集。煤矿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煤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煤矿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煤矿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二是煤矿井下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采掘头面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煤矿计算机定位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三是煤矿安全操作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每班生产过成中一件件事故教训填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总结着规律和天天敲响着警钟。
四是煤矿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还要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强化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导致煤矿井下信息化监测监控系统失灵,危害非常之大。 转 五是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六是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计算机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煤矿安全生产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措施的可行性。
七是煤矿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八是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目前在全国不少矿井,都在利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是煤矿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要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煤矿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信息共享和互通。由于煤矿安全信息系统还未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还存在大量 “信息孤岛”现象。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煤矿 安全 事故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68-2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煤矿事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世界煤矿行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到了矿工的人身安全及社会治安,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强化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对构建安全、和谐的煤矿体系、降低煤矿安全事故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1解析我国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其安全,但是煤矿安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使我国的煤矿事业发展缓慢,我国整体的煤矿技术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有很多煤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漏洞:安全措施不到位、矿工安全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都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安全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很多煤矿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安全管理观念亟待更新。尽管我国已经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在煤矿行业中受到足够重视,很多煤矿管理者并没有协调好安全与盈利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对安全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被架空,成为了一句口号。
1.2安全监察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检查的方法,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一些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是安检人员,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责任心对所管辖环节进行检查,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检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其中存在很多漏洞:量化的监测方法可操作性较差,缺乏权威性,安检人员不能很好的履行责任等。
1.3缺乏安全科技人才
由于我国的煤矿工作劳动难度较大、风险大,而煤矿工人的待遇较差,薪资较低,使得煤矿人才的引进工作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矿工作者都是农民工、合同工、协议工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较差,且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这种心理很难使他们出主体现出人翁意识及集体意识,最终导致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阻碍重重。
1.4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不够
自煤炭企业推向市场后,人员过量,负债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炭公司,使得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还有一些煤矿管理者片面的重视生产效率而忽略了安全管理问题,更有甚者一些煤矿管理者急功近利,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使得企业的自主安全管理研发工作受到限制。
2解析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及待机解决,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努力降低煤矿事故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不断对煤矿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进步的源源动力,对于煤矿企业也是如此,一定要不断对煤矿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安全工作,要彻底处理好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因素,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针对超过当月轻伤指标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不可以轻易放过任何一件轻伤和损工事件,要吸取前车之鉴,要以反面教材为戒,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举个例子,我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宏瑞煤矿针对安全管理理念问题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煤矿是年产量八万吨左右的地方煤矿,对煤矿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已连续近3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这一事例很好的说明了创新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强化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减少不安全行为,要强化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的相关管理者及领导也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矿工提高安全意识及工作自觉性;其次还要加强对矿工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要使广大矿工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科学知识,并且能够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客观规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全面提高矿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2.2强化煤矿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针对频繁发生煤矿安全事故这一情况,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预警机制,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煤炭安全管理现状来看,这一点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过去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仍然沿用的是被动的管理,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安全措施,通过安全事故总结经验教训,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当今我国的煤矿科技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愈发的严峻,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势在必行。我们煤矿安全管理者当前主要面对两方面的问题:事务性管理及变革性管理。所谓事务性管理指的就是保证煤矿顺利运行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变个性管理则是指的一系列能够推动煤矿发展、利于煤矿发展额管理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我们应该把管理重心放在变革性管理层面。首先,煤矿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要将安全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要使工作人员明确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明确,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就一定要在重视煤矿“硬件设置”的基础上紧抓煤矿的“软件设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条例,严格遵守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在最大程度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
人是任何工作的灵魂,煤矿生产工作也是如此,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煤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最终提升我国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目前我国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也不达标。有关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矿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仅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初中文化的占半数以上,小学文化占百分之十五左右,文盲将近百分之三。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中的百分之一左右,专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中的百分之左右,一些乡镇级别的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则是更低,甚至许多煤矿的矿长都不具备专业的生产及管理知识,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培训,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煤矿的管理者一定要重点加强矿工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以增强我们煤矿的整体实力。举个例子,煤矿的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引导矿工积极的参与,还可以组织一些知识竞答、演讲、辩论等活动,要以煤矿工作的安全管理问题为核心进行,这样既可以丰富矿工的生活又可以巩固矿工的专业知识、增长其业务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2.4逐步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煤矿也是如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一定要逐步完善煤矿安全的奖惩制度,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惩罚是另一种激励矿工的形势,是一种反向激励,但是一定要注意掌握度,一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很容易引起矿工的反感甚至是反抗,甚至会成为矿工变本加厉的跳板。而奖励则是一种正向激励,在煤矿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合理的掌控这两种激励,并且要稍微倾向于奖励这一方面,这样才能够调动其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广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对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煤矿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一定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当前的煤矿生产安全现状,向国家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闫海英,黄波.现代科学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运行不够畅通
在一些煤矿的综合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力量充实还不够,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煤矿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出现有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现象,因此,煤矿企业就会出现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等现象,这样,造成煤矿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从规划、勘探、开发、建设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一些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出现有交叉现象,造成责权利等方面的不统一,整体管理合力不强,缺乏政策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影响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
1.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专业化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就会出现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全面等现象,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一些技术人员因为待遇低、责任大、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选择其它的行业,造成煤矿企业技术力量逐渐削弱,出现有断层。尤其是在基层煤矿企业中,招聘的临时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全面,文化素质不高,很难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安全培训管理。因此,就会影响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1.3责任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是煤矿事故发生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当前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意识不浓厚,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出现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现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作用下,一些煤矿企业过分追求产量,企业管理人员主体责任意识没有落实到位,责任意识相对淡化,一些管理者不注重对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过分的依赖政府监管,甚至弄虚作假,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对于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1.4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了对各大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力度,并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与长效发展机制,在具体的表现中,主要就是缺少政策的连续性,出现有以“关”带“管”的现象,有些企业重视生产管理,忽视安全管理,通过强化劳动,提高机械设备投入等方式,没有发挥出制度管理的连续性作用;同时,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因此,造成在管理中出现事故发生、整顿管理、复产等恶性循环模式,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埋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也没有结合具体的需要,在制度制定上没有结合煤矿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措施不能满足煤矿的实际需要,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严重低下。
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措施的探讨
2.1强化队伍建设,理顺体制关系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多元化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将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安全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在强化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解决管理部门中涉及到的编制、经费、办公、车辆、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确保煤矿安全监管的良性运行。在完善煤矿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矿管分离的方式,改善煤矿管理层参与煤矿监督管理方面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腐败等现象的出现,这样,通过关系理顺,构建企业秩序良好的运行机制。
2.2强化人才培养,充实队伍力量
在严格按照煤炭行业的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煤矿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积极引进煤矿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煤矿管理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形成全方位人才管理的模式。同时,在人才管理队伍建设中,要不断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化的素质培训管理,强化对人才的继续教育管理,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2.3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安全意识
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意识,结合宣传教育,形成在警示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宣传中,进行多方面的安全责任管理。加大经济处罚以及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追究力度,对相关的重大事故要形成严格的管理,构建严厉的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强化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以班组建设为单元的综合管理方式,在班组制度、专职安全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构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4强化监管力度,促进良性发展
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整体力度,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时间、地点展开不同的检查方式,形成突击性的检查与常规性检查相结合,对于煤矿安全监管中出现的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要进行全面的清查与处治。对于检查的结果,要形成回头看,不断总结出监管的创新方式,实行跟踪监察整改的运用,全面确保检查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解决一些苗头性的倾向。在量化各种隐患事故的过程中,采用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情节严重的事故,要进行立案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树立安全第一、责任到位的管理方式,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的管理方式。
3结语
【关键词】煤矿;安全优质管理;方法与途径
煤矿安全优质管理室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实际的安全防范措施中,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尤其是对于煤矿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家庭和谐发展等多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要形成细化管理制度的方法性运用,同时还要突出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煤矿安全优质发展。
1 简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1.1 安全技术的操作提升模式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优质管理中,安全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计算机操作模式推进,形成技术创新在安全管理的应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细化煤矿生产中的技术环节,尤其是井下安全支护架的搭建、瓦斯爆炸的防范、电路系统的保护措施等,都要突出现代化技术的全盘考虑。譬如,在煤矿生产工作面由于受到顶板压力巷道大影响,围岩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这是既要采取安全运用的方式,保证回撤巷道的全负压通风,进一步井下的作业环境,更好的满足巨厚冲击层薄基岩高盈利软弱顶板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技术应用。
1.2 安全创新模式的综合应用
在通过煤矿安全创新管理的模式中,要围绕难点的解决办法,在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设计上,采用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方式,形成构建安全、优质、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确定相应的职责职权,明晰责任,更好的完善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职能。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应用中,要把握好重点,尤其是推进煤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将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机制,着重抓好绩效评估,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渠道,并将安全管理的绩效与工作效果联系起来,构建安全管理全面参与、全员考核的有效方式,形成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树立榜样的绩效管理新方式,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
2 探讨构建煤矿安全优质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1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模式构建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其他途径,开展安全防范知识的专项培训,展开职业技能的竞赛等,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以及技术层面的内容展开安全教育,并形成网络化、信息化的安全知识普及,形成下井前的安全知识牢记长效机制,并开展班前教育制度,形成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构建人人重视安全的管理模式。同时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着手,构建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之中,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的运用,使安全管理成为煤矿职工的自觉行为。
2.2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深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努力构建与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互促互进、协调一致、务实管用的安全文化体系。
(2)管理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准军事化管理,落实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创建节约型班组、技术研发创新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教育,通过讲形势鼓舞人心、讲目标振奋人心、讲任务凝聚人心、讲措施激励人心。
2.3 大力推进煤矿生产科技创新
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出路在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业、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的合理布局,优化生产系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装备信息化动态监管系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1人即可监控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安全运行状况,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做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控。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科技和科研基地为中心的课题攻关小组,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员工“三违”行为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既包括制度优化的全面构建,也需要煤矿生产技术的整体创新,因此,要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技术运用,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坚持安全指导为侧重点,贯彻安全生产方式的各项举措,减少各种危害因素的出现,将各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推进煤矿生产经营的效益化,构建煤矿安全优质管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晓旭.强化安全生产促进煤炭企业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8).
[2]李修磊,程育顺,张华清.微山崔庄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的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6(04).
[3]郭树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03).
[4]王淑博.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对策[J].中国煤炭2009(07).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在煤矿中,安全监控系统是身缠,安全和管理的一种检测监管的系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安全水平和预测预报有重要的作用。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次能源中煤炭找有70%。但是,煤炭由于瓦斯,水灾,火灾以及冲击地压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煤炭行业的发展,成为一种高危的行业。在乡镇中的煤炭经常发生一些事故,百万吨的死亡率大大超过了国内的重点煤矿。因此可以看出,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格的人才以及严格的管理,才能够保障煤矿作业中安全生产。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够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其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分为井下和地面。矿用分站是井下的系统的主要设备,也能够再进下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在连接一氧化碳的传感器,机电设备的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对采区进行数据的采集。这样就可进一步进行安全监控和控制。信息采集的处理中心是地面监控系统的主要设备。其是由监控管理的软件,备用机,打印机,监控主机,传输接口等组成。可以让煤矿中的各个生产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井下上传的监控控制的信息。在将井下的环境进行综合的分析,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的检测作业环境中的风速,风压,温度,甲烷浓度,一氧化碳的浓度,风门状态,风筒的状态,主通风机以及局部通风机等。这样能够达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和风电闭锁控制以及断电等。当瓦斯超限或者局部的通风机停止运作时,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就会自动的将相关区域的电源切断并闭锁。进一步减少了由于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和失爆以及危险的温度造成的瓦斯爆炸。进行生产调度等将人员及时的撤到安全的地带。也可以通过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对瓦斯的抽放系统,瓦斯突出等现象进行监控。
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之后,监控系统将会把事故的发生的时间,爆源等进行综合的记录。火灾检测系统主要的用来监测一氧化碳,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压强差,烟雾等,在经过风门,风窗的控制,实现对注氮和均压灭火的控制等。矿山压力监测系统主要对支架的阻力,顶板的下沉速度和下沉量,声发射的频率和强度,锚杆应力等进行监测。煤和瓦斯的监测系统抓哟监测瓦斯的涌出量,红外发射机电磁发射等。进一步实现对煤和瓦斯突出预报。
2 煤矿危险的有害因素的分析
煤矿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矿工工程也是一个包括人流、物质与能量流以及信息流的一线该系统工程。在工程系统中,人流,物质和能量流以及信息流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相互联系,紧密的配合。其中人流因素包括人员的行为,知识技能水平。物质和能量流因素包括各种挖掘机械,运输机械,瓦斯,粉尘,火灾,工作环境因素和设备中负载的能量。系统运行中的显现出的信息因素包括,瓦斯监测的信息不及时的获取,对粉尘超限的忽视,水灾的侦测力度不够以及不及时侦测,对机械设备运转中的不正常信息的忽视,对井下信息的错误判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总体来说煤矿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在相同的工作面中,会由于时间不同存在不同的风险,作业人员应当时刻的面对一种新的环境。不同的工种之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作业人员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增加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度。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管措施
(1)安全监控系统正确的评价。安全监控系统在矿井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防范事故和保障矿井的安全和是实施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对安全监控系统有个正确客观的评价,才能够为制定一个优秀的监管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2)煤矿应严格的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及时对零件进行补充。煤矿在选用安全设备的时候应进行严格的把关,应选择四证齐全并且技术先进的配套产品。要保障安全监控系统正常持久的运行,在矿井中应时刻的关心设备损耗状况,拥有系统设备中的易损耗的配件。(3)加强技术的管理和培训。对于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装置建立技术档案,包括中心站的设备,电源箱,传感器以及断电器等。在这些资料中最好能够显现出设备的性能,使用和运行的状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安全监控专业知识的普及,广泛的学习,深入的研究,汲取经验,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治理和完善,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4)建立一个专业技术队伍。在矿井的通风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安全监测的机构并且拥有安全监测的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监测工。安全监测工拥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独立工作的能力。(5)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安全监控的设备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以保障作业的顺利实施。对于监控设备应每月进行一次校正。监测人员在一天工作结束的同时要对监控设备和线路继续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6)生产的善加应做好监控系统的售后服务。生产厂家应在满足用户的同时,也要存在一个技术先进的队伍,对于用户要有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为煤矿企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监控系统,认真热情,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
对于监控系统的维护也是非常严格的,在日常的监测管理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工作人员的维修和操作的水平。在每短时间都应该增强理论和时间上的研究。对于新调入的检测人员,应当着重的培养基础知识,确保矿井的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综合提高作业人员之间的监督和预警能力。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现代高性能的煤矿监测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安全监测系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实时的监控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实现快速,便捷,准确获取数据,增强科学性,减少失误,造成的事故和人身安全问题。想要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作用充分发挥,就要在思想,组织,技术以及资金等各个方面落实。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只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上先进的管理,才能真正的将煤矿的安全监控做到最好,才能使得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才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立新.切实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09(03).
[2]李景平.煤矿安全监控的现状及发展[A].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C].2000.
[3]李景平;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00(12).
[4]明创森.提高煤炭工业信息化整体水平[N].中国煤炭报,2000.
[5]许满贵,煤矿动态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6]王以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
[7]石显新;;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连续预测技术及系统[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
(一)煤矿作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安全培训方式尚有不足之处
就目前我国的煤矿行业看来,煤矿作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严重缺乏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不过硬、思想行为不规范等等方面。一般说来,煤矿工作人员主要组成情况有以下这么几种:首先是煤矿作业的老员工,这些员工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井下作业经验,但是因为常年的井下作业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其次是农民工,农民工是煤矿作业最为主要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得到了较快的进步,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纷纷选择成为煤矿工人,但是这部分员工缺乏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并且组织纪律也较为松散,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也不足。由于煤矿工人素质的参差不齐,给也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二)工学、工教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煤矿作业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并且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考评制度,这就导致了职工在闲暇时间很难再有精力去参加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并且就算是去参加了学习,其效果也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去学习了对于煤矿员工没有物质上的帮助,也就非常容易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工教矛盾主要是指很多培训人员也是生产线上的一线骨干,这些培训教师的主要工作往往也是在井下一线,对此,同样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包保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
因为煤矿教育工作是有效降低煤矿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此,相关领导必须对其高度重视。所以,必须要将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且给安全教育机构配备相应的软件与硬件、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培训责任制、建立起有效的考评机制、增加安全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及时更新安全生产知识,对于相关的重点环节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二)提升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
想要提升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在对煤矿工人招聘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把关,在进行煤矿工人招聘的时候,要对其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各个方面的情况审查,其次被录用的煤矿员工要对其进行脱产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过后对其进行统一的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统统退回,并且其培训内容要和煤矿安全生产密切相关,这当中主要包括:五大自然灾害、急救预案、自救措施、互救措施以及避灾线路等等;最后,严把进区队关,新的员工在进入区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面试与岗位应知应会考试。
(三)有效的解决工学、工教的矛盾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矿井;措施运用
随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备更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等多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煤矿企业突出矿井采煤的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从强化管理、综合技术应用、突出细节防范等着手,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环节,更好的实现对煤矿企业整体发展的现实需要。
1、概括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状
1.1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浓厚
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安全防范等各方面的管理,没有深入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够,在设备选进、技术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创新管理,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1.2基础条件改善还不够充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小煤矿,采煤技术相对落后,设备运用也存在一定的破旧,在基础条件上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其中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这些基础条件没有得到充足的改善,整体上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在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更加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分析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2.1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各制度建立,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可以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2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手段,并强化综合技术的运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员工不能违章;同时,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三违”现象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对员工违章生产操作的惩处,使员工不敢违章,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实现;同时,通过强化素质培训,围绕员工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要素等多方面,定期做好专题培训,在全面宣传营造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不愿违章,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化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作用发挥,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
3、探讨强化煤矿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依靠安全理念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始终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能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从多方面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有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不贷。
3.2依靠安全文化的构建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要围绕煤矿发展的整体环境,结合煤矿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构建“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做到安全操作,人人讲究安全第一”的理念,并通过及时的宣传引导,将文化力量灌输到每一个煤矿安全管理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文化活动。采用演讲比赛、矿井安全作业、红旗工作人员等评比活动,将煤矿安全生产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具体的引导,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做好安全文化的引领。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规范安全质量管理,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构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模式。
3.3依靠安全监管的构建
安全监管包括有许多的层面,要依靠制度、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整体效能。一是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技术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井下操作制度等,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有按照规程进行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要及时制止和建立。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在煤矿管理中的“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安全隐患排除等执行,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零。
3.4依靠安全技术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要依靠装备的使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同时结合素质提升,构建与使用现代设备相适应的素质需求模式,更好的发挥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建立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以及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本质因素;技术创新
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对煤矿事故频发等现象的综合分析,其中,在对煤矿综合技术与装备水平的管理中,对于重大煤矿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中,要形成发生机理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强调在技术、装备、人员要素等方面的运用,推进煤矿安全管理中见都管理、技术创新、设备使用等多方面的运用。
1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的相关本质因素
1.1安全运行中的管理因素
煤矿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执行煤矿安全管理中相关法律制度、规章规矩的基础上,要形成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整体消除。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譬如,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安全机构不够健全、人员配备不够整齐、责任追究制度不够严格、管理缺少约束机制等,因此,就会造成相应的管理漏洞,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事故都是由于管理者的疏忽造成的。有些煤矿在巷道瓦斯浓度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还进行违章带电操作,从而会产生相应的火花,造成瓦斯爆炸等现象,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管理上不严格,没有将管理规程与具体要求落实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上,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执行“三通一防”,机电管理不规范,劳动操作程序不规范,井下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这样就容易产生相关的责任事故。尤其是在通风系统、井下瓦斯传感器以及地面瓦斯长期监控等管理中,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就会造成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1.2安全运行中的技术因素
煤矿井下操作管理中,安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稍微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可能会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在煤矿安全技术运行中,主要就是结合煤矿开采的技术程度与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理与发展变化等,通过各种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可以对于煤矿瓦斯的赋存进行预测,其中,在瓦斯抽放技术、煤岩动力灾害等预测方面,可以形成全面的技术控制。尤其是当前着重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在煤矿瓦斯的发生机理等,事故灾害的预防等,对于煤矿矿井中瓦斯赋存、运移的规律以及突出的机理等方面,形成配套管理与技术跟进。在资源的整体勘测、探测技术、巷道开采技术等方面,由于受到煤层赋存等瓦斯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影响,在采掘作业的技术运用上,要结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采取相应的技术运用,这样对于整体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安全开采等,都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性。
1.3安全运行中的设备因素
在煤矿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的装备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自然灾害、地质条件等各不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设备会给煤矿安全开采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应性强、功能齐全的设备方式。从当前的相关数据显示来看,我国在煤矿机械化操作层面上还不是很广泛,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乡镇煤矿开采中,机械化操作的程度相当低,对煤矿采煤机械化以及事故指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些重大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虽然机械化程度有所增加,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安全运行的综合程度,在劳动密集型转向机械化操作的过程中,对于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系统,通风设备管理、安全防爆隔离设备、检测装备等方面,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发挥机械设备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综合作用。
2煤矿安全本质因素与综合运行的相关性因素
2.1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在煤矿事故的发生中,对于整个事件链的组合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失责,在人员、物质、环境以及信息化处理缺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强大的安全意识,加之设备、技术等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自然而然会造成相关的煤矿事故。在当前煤矿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中,首先产生的是初始损失,在人员以及财产的损失中,在经过事故紧急处理的时候,形成初始损失与最终损失的相关存在,从而在安全措施的积极采取中,要构成对整个安全事故的有效应急措施运用。
2.2整体因素的关联性
在煤矿安全的本质因素构建中,最主要的就是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包括内在与外在的相关影响因素,管理失误、技术短板、设备落后等因素,包括在安全生产人员、物质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整个煤矿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人员的缺陷、信息的缺陷、物质的缺陷、环境的缺陷以及设备和实施的不安全状态、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生产环境等都是综合影响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安全控制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些因素,形成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全面控制。
3构建煤矿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
3.1优化安全通风系统
在煤矿安全系统的控制中,要通过建立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不断改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系统,优化通风能力,在全面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瓦斯防治技术的运用,采取超前预防的方式,并构建监测监控系统方式,形成合理有效的抽放方式,并增强粉尘的防治技术,将粉尘防治技术作为改善作业环境的有效路径,推动整个防尘工作的整体优化,并形成火灾监控管理方式,对于煤矿井下已发生火灾的地方,形成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控制,并构建齐全的消防设备,这样可以增强整个安全通风系统的整体功能。
3.2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方式
在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瓦斯治理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强化现场管理,并全面加强监督与惩处机制的运用,对于不严格操作规程、安全意识不强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更好的形成对整个安全技术的整体控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培训措施,对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操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在确保整个操作程序规范化的过程中,更好的推动整个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3.3细化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煤矿企业的整体实际情况,突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对安全重点的管理。因此,在安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从煤矿的实际情况考虑,抓住关键安全点,强调对安全重点的控制。在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监督管理员要对煤矿的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强调做好在安全资金的投入与使用,安全技术综合知识的培训,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内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突出安全生产的精细化考核,对于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目标进行细化,突出安全指标的考核管理,形成对员工与安全管理人员评先评优以及奖励资金等方面管理。
4结语
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围绕相关的本质影响因素,从安全技术、安全意识、安全设备等方面着手,突出在人、物、设备等方面的要素控制,全面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煤矿运行方式,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能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杰昆 单位:山西高平科兴龙马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建伟,路金萍.搞好安全技术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2000(9):51~53.
[2]田静芳.浅谈煤矿企业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3,9(20):36-37.
[关键词]煤矿安全;信息培训;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33-01
引言
通过整合和挖掘煤矿企业的各类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实现煤矿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转变。
1.加强煤矿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工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基本单位―生产矿井,涉及到复杂的生产系统,如:采掘、机电、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和安全监测系统等。为了保证矿井的正常运作和安全生产,还涉及到物流供应、财务、抢险救护、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煤炭加工、市场营销等系统。煤炭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系统复杂,同时又是一个灾害隐患较多的行业,其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煤矿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决策方面必须实现信息化。对煤矿这种生产型企业而言,既要全面掌握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做到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实现矿区信息与煤矿信息资源共享,又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地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使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经营信息,快速决策,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
2.煤矿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差,存在“信息化孤岛”的现象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应用软件是由不同单位根据不同需要单项开发的,各套系统互不关联,自成一体,使得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复杂,维护费高,利用率低。
2.2 网络的应用软件少
由于煤矿企业许多应用软件是单项开发的,仅用于解决单一专业问题,而且软件开发者由于自身的开发水平和开发成本考虑,使得开发的软件只能单机使用,如某些地测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等。这种局限于单机版本的软件难以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2.3 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和运行状态信息化的软件少
对于灾害多、生产系统复杂的煤矿企业来说,构建生产环境和运行状态信息系统尤为重要,这对于及时掌握生产状况,进行事故分析和提高生产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跟踪分析,为了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做出反应,进行抢险救灾和事故调查处理,仅靠当前矿井的安全监测系统采集的信息是不够的,因为在分析问题时,不仅需要了解某一点的监测数据,还必须与附近场所的条件、生产状态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生产工程和生产环境,特别是涉危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网络化的可靠有效运行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基础,是安全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3.1 创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应用和大学习环境
利用多年来大家已经认识并应用的软硬件计算机技术知识和虚拟网络等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煤矿生产过程中单位内外各类上传下达的信息多采用网络信息资源,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言,虚拟Internet更是何等的重要。促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知,发现不知才能确定求知需求,以此创建出学习的环境,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这也要求社会对煤矿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3.2 建立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自主研发适用且实用本单位的信息应用软件
各煤矿培训机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相继完善,将有利于软件建设的投入。培训信息管理办公应用软件也日益完善更新,多媒体教学却仅限于教师Powerpoint制作,相对适用的多媒体教室却未跟到位,如果进一步建立多功能电教室,在已使用的广域网的同时完善单位内部局域网,开发制作实用的培训网站,建立可以资源共享的“煤矿电子图书馆”,构建专业的知识素材库,设计并组建出教师个人网页将会有力的深入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专业的知识素材库,包括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演示型视频资料,优秀的公共课程课堂教学视频,培训应用小软件,培训教学软件,当然这些都不应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精确实用的,与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相联系,满足煤矿专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对于眼下煤矿实操考核软件这一空白,可以建立网络模拟任务操作型软件,尤如当前各类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由操作人自己建立户名,进入找软件管理员索要任务安排,任务完成环境就是虚拟矿井环境,整个考核任务可以设置时间,操作对错有效果。
3.3 重视建设信息化专业技术教师队伍
目前很多煤矿培训老师对自身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提升都是浅尝辄止,究其原因多是教学观念未曾转变,因此要培养出信息化专业首要改变教学观念。很多教师多是单位的骨干,他们不适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且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心里犯怵。建设信息化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必要途径一是坚持自主培养,二是坚持高质量人才引进。
4.结
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培训教学综合工程建设,软硬件信息设施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完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整体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开拓创新的培训模式,如此以来才能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培训的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荣,田佩芳,刘海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化云平台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2:138-144.
过去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事后才总结经验教训,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①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并且管理不统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统一管理信息的部门,相应产生的信息准确度较差,而且对信息的安全性也没有分类,反应危险情况和紧急情况的信息没有归类收集,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利用。因此,对安全的决策缺乏此类信息的指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②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③工作人员知识层次差别大,识别、管理知识不强。在煤矿管理人员中,一般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技术都不强,缺乏安全应急能力。
二、实际煤矿管理模式的安全建设
2.1实例概况
某矿开采年产量达2000万t,其中开采煤层分4号和9号,煤质为含灰、硫较低以及高热量值的无烟煤,随着该煤矿企业的不断壮大,如何加强煤矿产生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存在与发生,是该煤矿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2有效构建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事故和危险,需要对新的安全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产生一个动态的管理与监测系统,对该煤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在受多因素影响的煤矿管理条件下,实现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管理模式中,要对整个煤矿企业进行立体式管理,对人员、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形象和对人员安全知识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的安全问题,促进煤矿的长久安全、高效管理。
三、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内涵
3.1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动态安全监测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配合使用不同形式的电子工具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是各个行业安全管理的首选。利用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预防现代化煤炭生产的安全,对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监控,随时可得到管理信息,及时对接井上下的交流,形成有序的信息体系,利用信息进行高效的安全决策,是一种重要的近、远程信息管理手段。
3.2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把安全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发展
在人员知识层面差异比较大的煤矿环境中,安全意识是人人都需要强化的,让员工明白人人需要懂安全、参与安全,对于常规的安全问题、一般的紧急事件,都有安全培训与指导,使员工遇到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企业要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融入到煤矿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把安全放在生产经营过程的首位,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每个员工都是参与者,有主人翁的情感和奉献精神,这不仅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而且也能够实现煤矿经济效益最大化。
3.3加强煤矿职工综合素质,培育新时代员工
在煤矿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对职工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先进管理方法的实施,员工的素质会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煤矿使用的职工,大多来自于农民工、临时工以及合同工,具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机械使用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技术,也成为煤矿安全隐患的一部分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煤矿应该加强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能力和技术,在培训和指导中,让更多的工人学到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不断增加工作经验,保证安全性生产。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专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后,煤矿要鼓励职工在技术和生产上的创新。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一些员工会在生产的工艺上或者流动的技术安全上,有不断的创新和发现,要鼓励员工的这种发现和探索,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与生产。
四、安全管理模式的成效
该煤矿实施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后,通过有效的计算机信息控制以及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事故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不管是千人负伤率还是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以来,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见安全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