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 10:0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产品方案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产品中的造型美是不可缺少的,造型优美的电子产品给人以视觉享受,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使人精神愉悦,让人愿意接近它。如果一件电子产品毫无任何美感,即使它的功能再强大,人们也不会对它产生购买欲。电子产品的外观造型会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会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子产品造型的设计要独特,图案搭配要合理,色彩要鲜明,要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体现和谐之美,要以创新的理念带动产品的设计。电子产品的造型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要符合市场流行的趋势,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眼光。电子产品造型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重量感,是指对产品重量的感觉,单手操作的电子产品,不能太重,例如手机,如果太重会导致使用不方便,会从手中脱落。尺寸感,电子产品都存在一定应用的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例如家用电子产品,太大会占用一定的使用空间,过小又不经济实用。表面质感,是指人们对产品使用材料的一种感受,选用过于粗糙的材料,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没有手感。形状感,电子产品都有一定的特征形状,设计者不光考虑形状的特点,还应考虑它的实用性和使用舒适程度,这些设计特点体现了电子产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
二电子产品造型设计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目前在我国一部分电子企业采用低成本的开发策略,常常选用降格低廉的非环保型材料,甚至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材质易碎,起不到保护产品的作用。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对于设计大多模仿或者抄袭高销量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并应用到本企业的电子产品设计上,进行生产、销售。这种做法虽然降低了投资成本,但是对于电子产品的造型,没有创新和突破,久而久之,市场上的电子产品会出现雷同,造型大同小异,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降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购买兴趣,这样会扼制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设计团队,对电子产品的造型进行设计,体现出企业独有的特色,设计要创新,紧随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用亮丽的色彩,来增加电子产品的活力,使用无毒无害无气味的环保型材料,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伤害,材质需要结实耐磨,起到保护电子产品内在结构的作用,形状大小也可以寻求突破,大胆地对电子产品的传统造型进行改革,使其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电子产品的造型变化
电子产品从发明到现在,好多都经历了各种造型的变化,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人性化,造型设计也是随着人们的需求而改变的,就手机而言做出具体分析如下:
1手机的瘦身
早期的移动通讯电话,体积庞大,携带极其不方便,重量达到三公斤,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被称为肩背电话。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发明了可携带的电话,中国人俗称“大哥大”,又叫手提电话,“大哥大”虽然可以被拿在手中,但是由于体积大,重量重,它又被称为砖头电话,从那以后手机发展越来越迅速,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逐步迈向小型化、轻型化,轻薄的设计使手机更加便于携带。
2手机外形的变化
最早的手机款式相当简单,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外观不仅笨拙而且不美观。随着发展,手机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手机分为折叠式、直立式、滑盖式、旋转式等几大类。折叠手机是指手机为翻盖式的,翻盖手机又有单屏和双屏的区分,直立式是指手机屏幕和按键在同一平面,不同的外形,作用也不相同。
3手机颜色的变化
早期的手机颜色单一,以黑色为主,再后来增加了白色,直到现在手机的颜色千变万化,五颜六色,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使手机更富有活力,色彩跳跃,不死板,也是年轻人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电子产品的造型是随着潮流的变化而改变的,一些时尚的人群会追随潮流的脚步,不断地更换电子产品,不仅是因为电子产品的功能,更是因为电子产品的造型也在变化,从形状、颜色、大小等,几乎每一代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感观、触感等多方面,吸引着人们,从而增加人们对造型新颖的电子产品的购买欲。
四结语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了本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与对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应用等。
一、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具体流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媒体与手段、教学环境与情境及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案
(1)设计思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从事电子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为此,在课程教学思路设计上,部分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教学和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共性的理论认知问题,更多的则是通过在校内的电工电子综合实训中心和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强化实践教学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体系由单元化实训任务和综合性实训项目构成。
(2)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型与插装技术,掌握电阻、电容、晶体管、导线、开关、接插件等元器件的引线成型工艺,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插装工艺。
(3)教学内容处理。学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参与的主动性。所有任务实施计划、人员分配、材料配置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初步具有制作元器件引线的加工成形的能力,初步具有进行元器件插装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4)学情分析。本课程主要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电工电子知识与技能等。
(5)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加工工艺和插装要求。难点:电路的整体安装、安装时人员的配合、工具的使用、异常情况的排除等。
(6)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组合,原则上每组人员在3~5人。学生分工角色有组长、检验员、物料员、作业员等。
(7)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实训场地。实训工具:尖嘴钳、镊子、电子元器件若干。
2.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职业岗位角色:技术工人;行动虚拟情境:模拟电子产品生产线;设备与工具:尖嘴钳、斜口钳、镊子等。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关键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方式
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形象密切相关,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领域,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也具有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产品质量与生产工艺也脱离不开关系,无论是受人文因素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要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都需要在生产期间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促进生产过程的高效化。
1电子产品的工作程序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的生产工艺都是对生产的时间、方法、速度、程序等进行总结,并对整个生产的环境、质量、人为因素以及产生的生产消耗实施管理[1]。一般情况下,对电子产品进行研究与生产期间,主要为4个发展历程。分别包括对生产方案的论证、对工程的研究、对设计的定性以及对生产的定型。在这4个发展阶段中,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效实施。对于方案论证来说,相关人员在方案设计期间,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对使用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有效编制方案,以促进方案研究的更为有效。最后,对整个方案的实施与确立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促进方案论证工作的科学进行。对于工程研究,根据论证方案的初步设计,制定出合理的参考任务书,并按照相关的程序与标准对电子产品的性能、技术等要素进行研究。接着,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其计算、设计,以形成样机和设计技术。对于定性设计,相关人员在对其实施期间,要对现场情况进行检验、辨别,然后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说明对其编写、设计,促进设计文件应用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严格审查生产工艺方案和生产文件,并在最后开展相应的定型会议对其优化。对于生产定型,要加强工艺文件的有效编制和完善性,并根据生产方案的制定对生产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与操作训练,保证在大批量产品工艺生产期间,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2]。
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种类
目前,我国生产的电子产品种类比较多,生产工艺也存在较多种类。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够制作一些铭牌,并利用电镀、刷漆等方式来形成。该工艺对产品的表面实施物理加工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表面抗腐蚀性。(2)化学处理工艺,该工艺也是一种表面处理办法,主要利用焊接、灌注的方式来实现,具有抗氧化功能。在电子产品产生期间,利用该工艺不仅能提高其表面的抗腐蚀性,还能使电子产品更加美观。(3)连接工艺,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该工艺主要通过压接、胶结的方式来完成,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存在手工焊接以及机械焊接两种方法。(4)总装工艺,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利用该工艺主要实现的是预加工、调试以及包装等工作。(5)机械加工工艺,该工艺在实施期间能够导致一些材料外形发生改变,保证产品在生产期间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6)塑料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注塑、吹塑以及压塑的方式来完成,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3]。
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电子产品得到更为成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发展期间也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还会抑制企业的积极进步和发展。其中,人为因素影响着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正确使用,在影响要素中形成的效果更为突出。因为企业中的各个工作人员是电子产品生产的主要实施者和接触者,在保障电子产品生产质量工作中发挥其较大作用。特别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每个员工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还要形成高度的敬业意识[4]。所以,在对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他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促进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并且,其中的生产设备也是影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对电子产品进行制造期间,其中的模具是根据市场需要对其定位的,只有提高模具的精度,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根据相关的调查与分析,很多企业中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的破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实际的生产效率,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所以,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将发挥其较大作用,对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不仅能解决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促进生产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在电子产品事业获得较大进步和发展[5]。
4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为了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还要提高更多生产环节的实施质量,以保证管理工作的积极完善。要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主要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效完成。在另一方面,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水平,而生产水平又是人员生产状态的集中体现,更是技术化升级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要保障其质量,就要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并对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1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
对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为整体生产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各个行业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是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所以,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也要本着该原则对其发展。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是整个生产工艺实施的主体对象,他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观性,还要积极保证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6]。因此,必须要提高生产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实际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员工容易在生产期间产生一些情绪,从而影响着工作的正常实施。基于这种情况,在实施生产前期,就要对生产线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发挥的重要性。期间,可以制定激励机制,保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在这种发展条件下,不仅能促进电子产品生产与设计工作的积极实施,还能保障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
4.2增加对升级工艺的重视
电子产品在实际生产期间,由于受到精度问题的影响,将会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针对这种问题,相关人员应认识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条件,因为一些特殊的电子产品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利用不同精度的模具也会产生不一样质量的产品。所以,在对这些特殊产品引进与生产前期,就要委派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的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并加大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与技术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一些专业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对其积极引导,从而保证各个工序的生产质量都能得到充分的控制[7]。
4.3提高对生产过程的监管
在电子产品生产期间,还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利的监督与指导。因为电子产品生产期间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较多,人们在生活中对其应用也更为广泛。所以,加大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与管理,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且,电子产品的生产期间,还要利用合适的监督技术为其提供保证,从而提高实际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对其监督与控制期间,要对其中的生产材料进行监控,以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还要对各个实施工艺进行监督,以使工艺生产能够符合一定的制造标准与流程。其次,还要对周边的生产环境进行监督,从而避免生产期间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说,该监督控制过程的实施不仅能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对实际的生产状况积极优化并改进。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产品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能够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也能提高电子事业的发展地位。根据实践性的综合分析,要将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就要对其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惠群,陈桂兰,张莹,等.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90-193.
[2]韩宝如,黄果,梁帅,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8-149.
[3]李振国,高敏.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16):267-267.
[4]陈媛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实现过程[J].电子制作,2013,(10):241-241,240.
[5]张琳.浅谈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过程[J].江西建材,2016,(4):269-270.
[6]宋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践》课程改革[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60-62.
关键词:工学结合;单片机课程;开发与建设
一、单片机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单片机是工科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为从事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图1是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从职业岗位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方面阐述单片机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单片机应用技术》是应用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需要综合《电子应用技术》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单片机的应用技能,解决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领域的实际问题。单片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设计电子产品或机电产品,它培养的目标是本专业较高层次职业岗位的需要: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本做法
1.立足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岗位,以产品设计过程为抓手开展课程建设。单片机课程在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岗位)主要体现在: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硬件设计能力、软件编程能力和检测调试能力。这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电子产品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对硬件、软件的综合调试才能实现,三者有机地融汇于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可以使三者得到系统的培训。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工作课程实质上就是用单片机设计产品的过程。[1]
2.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我们深入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电子企业(引进的外资企业:富士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方电子有限公司等)以及本地有实力的电子企业(洪泽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金湖红光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等),与这些企业生产一线专门从事单片机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怎样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使它更能贴近职业岗位的需要,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以及课程建设的项目,并聘请他们担任实践教学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校内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小组。同时调查了解本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与毕业生座谈交流,通过他们的切身体会,对我们以往的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3.构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工程意识三者合一的能力培养模式。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对企业来说还是一个企业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实验室里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本质的不同,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还需具备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工程意识。根据单片机产品开发过程推演出的职业能力有:产品的功能分析与分解、资料的检索与使用能力、单片机资源的调配能力、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与调试能力、产品的制作调试能力以及技术文件的编制能力等。职业素质是基于企业文化推演出的严谨规范、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职业素养,基于工程推演出了成本、安全性、可靠性、节能环保等工程意识,并将这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融入我们的教学当中,构建三者合一的能力培养模式。图2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工程意识三者合一能力培养模式结构图。
三、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1.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从企业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提炼出的任务环节依次为:产品的功能分析与方案设计、器件及资料准备、功能电路设计、功能程序设计、产品功能硬件软件联合调试、产品制作、产品测试,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也要求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制作[2],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我们选取三个电子产品,以它们设计开发的过程为载体,结合单片机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化的学习情境。三个产品是:循环流水灯(以霓虹灯位原型)、电子钟(以电子表为原型)、温度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控制是单片机最广泛的应用)。由简单到综合,分别对应于单片机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入门”、“基础”、“拓展”。三个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在步骤上是重复的,在内容上是包含递进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图3为以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设计的单片机课程系统化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学、做、练一体的训练,可以达到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应用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2.学习情境的组织实施。为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依照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开发的环节,结合单片机知识点和应用技能将每一个学习情境分解为几个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在每个任务里学习相关的单片机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实践制作活动,完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的训练,每个学习情境最后的学习任务都是对前面任务的综合。每个学习任务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工作过程步骤实施教学,在“做”中“学”,在“学”中“练”[3],以练促学,全面提高学生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3.考核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考核分为两部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是在每个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现场考核,对每个学习任务编制详细的过程考核表,内容包括:知识点、应用技能、学习态度和效果,考核方式采取学生互评和老师检查评价,最后由老师综合考核情况给出过程考核的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综合考核是在所有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以其它电子产品的设计为课题,给出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由学生按照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实施环节写出的完整实施过程报告,以检验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综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老师评定。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2] 王朝霞.“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8-50.
几年前,当iPhone一代最新推出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诺基亚手机依然无敌,到今天人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这两种工具的两种形态的博弈结果。现在,对用户来说,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理解人。
在iPhone推出之前,手机的工业设计还停留较浅层面,用户关注的是产品屏幕多大,按键类型,采用直板、翻盖还是滑盖的打开方式……相对而言,工业设计在笔记本电脑呈现的价值更突出。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也成为了一种智能计算终端。
“九龙杯”2012中国(重庆)云计算终端产品及云应用方案设计大赛不仅涵盖7英寸以上的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还包括7英寸以下的产品,比如手机。尺寸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多大?大赛评委、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李梁军认为, 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存在各自对应的市场份额。它们在使用功能、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手机,它和其他电子产品在功能和网络支持上更是有很大的不同。总之,它们的差别充分体现了工业设计“物尽其用”的原则。
一件产品的尺度是由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技术条件、外观美感等因素决定的。从使用习惯和用途来看,笔记本电脑更强调键盘操作,平板电脑和手机更强调触摸操作;笔记本电脑更注重配置,平板电脑和手机更强调应用。李梁军认为,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工业设计师一般会根据使用功能、适用人群、使用方式等要素进行考量。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对待设计对象。比如设计笔记本电脑会依据技术成熟程度、键盘输入的方便程度、外观的视觉效果、携带的方便程度等;平板电脑由于已经解决或不用考虑上述因素,因此会在人机交互方面作更多的考量;手机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在产品的使用便捷性、后期服务等方面会作更多的思考。
外观设计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电子产品是否能受到公众认可的直接感受。通过大众心理调研,结合电子产品功能需求,制定电子产品外观的原则与方法,是保障电子产品科学性、创新性以及现实性的前提。目前,电子产品外观设计软件及新的方法途径层出不穷,除了相关的电子产品专用设计软件外,具有丰富图像图形处理功能的软件,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MATLAB、AUTOCAD、3DMAX以及一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在电子产品设计的多维呈现及空间表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无论电子产品如何设计,除了需要考虑3D空间造型艺术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外观与功能友好结合的特征。具体而言,电子产品外观的整体与协调性,外观与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外观与安全性等,均是创意及设计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产品,才会受到用户的喜爱。电子产品在其外形演变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体味到科技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结合当今电子产业的现状,提出对未来电子材料及市场发展趋势的探索与展望,无疑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与现实的必要性。
1.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的主要特点
目前,电子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各类电子产品设计的新颖创意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以及大众审美观念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不满足于其实用性及可靠性等方面,人们更多地是对于产品外观、材质、工艺乃至色彩感觉、富于个性等方面的多样化要求,在这些需求的催动下,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成为电子产品的内在特征之一。在电子产品外观设计中,令人喜爱的外观一定对于产品营销推广是非常有益的,随着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不断普及,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外观设计更能在审美情趣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形象、逼真、有趣、生动、简捷、美观等多种作用。同时,在电子设计产品外观时,其外型的尺寸、色彩、指示视觉系统要给人们明确易懂的操作感受,满足人们在选择电子产品时更多的对外形的大小,色彩的冷暖明暗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突出电子产品与人的亲合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低碳环保以及绿色经济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消费理念与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现代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也是愈加趋向个性化与绿色化。纵观以前的产品,主要是以实现其基本功能为目的,而忽略了外观对用户购买所产生的影响,提供给用户选择的款式较少,单调而显得古板。现在除了基本功能配置选择外,还有多种性格倾向选择,结合了色彩学和心理学在外观方向对用户的购买倾向进行了拓宽,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丰富的外观造型变化能适应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审美喜好。电子产品外观设计需要展现的主要内涵是人体工学的因素和产品的美学含义。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大众不同需求的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作为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电子产品外观设计不是简单的借鉴与模仿,而是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需要也愈加难以琢磨和难以满足,对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及生产具有时尚化、个性化、人性化和娱乐化的电子产品,在丰富娱乐生活的同时其功能和外观上能达到平衡和统一,是人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电子产品设计者与使用者是互动的,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电子产品设计者对使用者起着理念传播及引导的作用,而电子产品使用者的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设计者向更高更新更时尚的方向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层面上得到完美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这种背景下设计会越来越有文化品位,也会越来越人性化。
1.1外观形态与功能的一致性及协调性的统一
电子产品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一门艺术。浮华的外观设计并不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反而会起到反效果,理想的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的身心体验。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是为了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美好的初衷,应当建立在使用户身心愉悦的基础上。电子产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外观设计,就需要在创造令人舒适的产品外观方面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力求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与更为美好的工作与生活的人性化设计,并协调好产品外观的新颖性与技术性以及电子产品功能的关系,追求外观特征与功能协调统一的目标。总之,电子产品外观设计还应当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客观需要。
1.2产品外观人性化与艺术性的统一
现如今人们对于产品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顺应和满足用户需求,将人性化的设计应用到了电子产品开发中。人性化重要表现特征是个性化,电子产品研发与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使用环境以及电子产品的定位,进行多要素的精细化分类,不断创新出方便用户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外观设计应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人性化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电子产品形态自由度空前广阔,电子市场竞争也推动了电子产品外观的创新程度,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或是唤起用户对电子产品功能的联想,或是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或是引发使用者的亲切感,由于每个使用者都是特殊的个体,人性化与艺术化的最终体现应包含对个体需求的满足。
1.3产品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实用性作为外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反映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设计的把握程度,首先要满足方便、高效、安全的要求,实现其功能是电子产品外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决定着电子产品实用性与先进性的方向。同时,还必须符合广大使用者健康的审美观和习俗爱好,过于夸张个性的外形或者浮夸的色彩搭配反而会造成用户的反感。不能使电子产品成为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产物,也不能只是单纯地看重实用功能而忽略掉其他的方面。缺乏实用性只注重外观设计,与电子产品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而华而不实的设计除了会增大产品的生产成本外,同时还会给市场营销造成负面效应。因此,电子产品在追求当今社会对外观的需求的一般性理念背景下,同时还必须充分保留电子产品的现实用途。
1.4产品时尚性与时代感的统一
产品外观的创新最主要是立足时尚信息的同时并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产品,除了为生产者赢得更多的市场外,还能够带动电子产品领域的创新性变革。电子产品设计的外观新颖、完美、健康、和谐,才能促使使用者在感受到美感的同时欣赏到美好的设计。目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外观上也要求不断地更新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外观设计创新的速度,使产品体现时尚性与时代感的完美统一,才可能满足和带动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电子产品风格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体现,是社会化生产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也是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特征的重要体现。创新出有着本国审美取向和文化特点的电子产品以及加强产品创新和追求风格体验是未来电子产品发展的方向。
2.电子产品外观美学设计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需要设计师对当代的外观趋势有准确的把握,从大众电子产品的外观形态创造出新颖的外观,基于美学理念,把产品功能信息、文化历史信息、人文审美情趣及生产工艺水平等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合理科学的电子产品外观形态。事实上,基于各类信息及外观数据,设计者就可以进行3D建模,通过整体外观设计,拆分零部件,每个子零件的结构设计等过程,实现总体电子产品的创新性外观设计。在具体的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人们从各类众多的产品中梳理总结出了多种方法,其中元素化设计法、功能化设计法,以及集成化设计法等是常用的电子产品设计方法。特别要提及的元素化设计法是将客观需求作为电子产品功能构思、元件设计、线路规划、动作控制等依据,并重点从电子产品开发的宏观理念到微观过程,根据功能特征,将客观需求信息有效地转换为电子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操作规程的方法。现在的电子产品设计和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传统的设计逐渐的被新技术所取代。具体而言,电子产品设计者把整个电子产品设计视为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每个元素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将所有的元素进行整合也就是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最终通过各元素的协同与耦合,从而实现设计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设计方法是运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对电子产品的特征的进行描述,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再利用已储存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现实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CAD和3Dmax等相关软件来实现,建立知识库即根据功能将电器元件进行分类,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和元件类别。随着技术的发展,把3D打印的理念融合其中,更能符合未来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创新思路。
3.主要结论
3.1合理科学的外形设计是电子产品使用的客观要求
现代电子产品类型多样,为了迎合用户对新颖外观追求的需要,现在的电子市场不乏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外观产品。把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原则,不能凭空臆造,同时产品的外观要有内涵,其外型的尺寸、色彩、指示视觉系统要让人明确易懂。操作界面要简单明了,操作方式简便易懂而且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突出与人的亲合力。
3.2美学原理与功能协调原理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基础
在电子产品设计中,产品外观设计的美学特征与功能是协调统一的,电子产品结构造型及外观比例、色彩设置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电子产品的内涵特征,它们贯穿于电子外观设计的整体过程中。
3.3材料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设计低碳节能及绿色环保产品
关键词:电子基本技能;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学习领域”是通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描述而构成的主题单元。它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所有学习领域的总和可以帮助职业学校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其核心理念包括:学习领域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学习领域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作为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
基于以上学习领域课程的定义和核心理念,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如图l 所示)。学习领域的制定是以某职业领域中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的必要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由现实工作过程中的“行动领域”导出课程方案中的“学习领域”,再通过职业学校教学活动将“学习领域”中的要求反映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
二、由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
职业能力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的基石,也是中职学生适应职业生涯发展“装备”。因此,我们通过了解电子产业结构、走访电子行业协会、深入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等途径,课程专家及企业专家一起对电子产品产业链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四个环节进行集体讨论,。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归纳和提炼,得出在中、低端电子产品的设计、调试、测试等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得出了《电子基本技能》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分析转换表如表1所示。
三、将“行动领域”转换到“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要基于工作过程,它是把工作过程中任务作为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因此,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步骤应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经三次转化过程。
1.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而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对于一个没有太多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要对一项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几个不同的完成任务的计划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从几个计划中优选出合适的方案了。因此,在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时,就需要进行符合教学要求,便于教学实施,学生能理解并操作的的教学化处理:“资讯”设计——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的呈现以及为巩固知识的习题、案例分析等,即学中做的内容;“计划”设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决策”设计——完成任务的步骤、程序、过程、方法,包括时间、地点等;“设施”设计——实际操作的题目,即做中学的内容;“检查”设计——完成任务的标准;“评估”设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和教师评价。
2.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
在工作任务的分解中,按照不同的工作要素,对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在课程开发中应该根据培养目标、区域经济特点、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条件,选择适合本课程的典型子任务,进行教学论加工,把它转化为学习性任务。典型子任务是职业工作中的真实任务,而学习任务是指“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设计的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用于教学的任务。
3.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
将典型子任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依托的载体是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考虑职业性、可操作性、技术性、针对性、开放性。
四、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根据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的定义,“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电子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以六个电子产品为学习情境的载体,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如表3所示。
五、结束语
为进一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电子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应用,下一步的重点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进一步进行螺旋式课程开发,将阶梯式的“学习领域”细化为若干个与职业领域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一系列学习情境根据内容的难度和教学内部逻辑关系按照螺旋式上升的顺序依次安排在课程模式中。
由于工作系统和学习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需要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就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分解,将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知识体系进行重构,这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关键。我们将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特点,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基本技能》课程体系,相信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3-35.
[2]田士德.教学评价方案[J].基础教育课程,2006,(10):25-2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进步,微电子器件(即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电子产品中获得广泛的应用,鉴于微电子器件对静电的敏感性,为确保微电子器件在生产、安装和整机工作时的可靠性,必须在各个环节对其采取静电防护技术措施,以保证产品的高可靠性。在电子工业上,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静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静电防护技术本身,而且对系统的维护、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技术方面,它不但在元器件制造企业内,对静电敏感元器件的制造、检验、包装及中转运输全过程必须进行静电防护,就是在电子产品整机企业内,从产品的系统设计、线路设计、结构设计、包装设计、装配与调试工艺设计开始,到对产品中所使用的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采购、入厂检验、老化筛选、贮存、分发、预处理、印制板组装、总装、调试、一些工艺实验、包装及各中转运输环节,也必须进行静电防护,甚至有些整机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还要延伸到用户,如电子计算机。管理方面,对静电防护系统要经常地、定期地进行检查,尤其是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检查,并作好纪录备查。本文拟以电子产品整机企业为例,介绍电子产品防静电系统的有关情况。前面我们说电子产品静电防护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系统设计前,必须明白系统的需求,即静电防护的区域,是所有装配部门,还是某个部门或者某几个工位,或者某个研发部门等,此其一;其二,系统的静电敏感度要求;其三,接地系统电阻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不同的部门,其静电防护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我们的系统需求认真加以论证,避免系统设计不足,不能满足产品要求,或者避免系统设计过剩,投入太多,花不必要的钱。
1设计方案
1.1工艺流程让我们来看一看一般电子产品整机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1.1.1设计环节方案设计电子线路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
1.1.2生产环节PCB组件安装:静电敏感物资的采购待验入厂验收老化筛选存贮中转运输领料分发元器件预处理插装(贴装)焊接清洗包装。总装:将PCB组件和机械加工零件装配在一起调试整机包装入库。其它环节:(1)环境试验:包括高低温试验、振动、冲击等;(2)贮存:对库房的静电防护要求。
1.2方案设计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是静电敏感元器件可能流向的区域都应该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凡是可能接触和接近静电敏感物资的每一个人,都应遵守静电防护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应保护其免受静电伤害。也就是说,静电防护是全过程的,全员的。一般情况,在电子产品整机生产企业中,其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元器件的采购、待验、储存;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元器件的检验、老化筛选、环境试验等;装配部门负责产品加工生产、组装等。从工艺流程可知:应在物资供应部门建立静电安全区进行元器件的待验、贮存,在质量管理部门建立静电安全区进行元器件的检验、老化筛选,在装配部门建立静电安全区进行PCB组装、总装等,且其工艺设备外壳硬接地。在设计部门的装配室,产品维修、调试室建立静电安全区且其设备仪器接地。在静电安全区内,防静电接地系统与电源接地系统必须分开,包括接地级、接地扁钢、接地扁铜、接地线等。在静电安全区内,工作台面上应铺设防静电桌垫,工作台前操作者活动区域铺设防静电地垫,操作者应佩戴防静电碗带,三者均经1MΩ电阻与防静电地软连接;操作者穿着防静电大挂、防静电鞋、防静电袜或者薄形袜,禁止穿厚形袜;操作椅之椅面及靠背均加套防静电套,并以钢链接地垫。静电安全区内的仪器、工具的外壳硬接地。在静电安全区内,应采用防静电周转箱、防静电元件盒、防静电包装袋、防静电文件袋、防静电手推车、抗静电剂等器材及离子风发生器。应采用防静电电压表、防静电导电碗带监视器、表面电阻测试仪等仪器用于防静电系统的硬件检测与监控。工作台面上单相三线制插座接线为左“零”,右“火”,上静电“地”。总之,对于带静电的导体采用泄放为主,而对于带静电的绝缘体则采用离子风中和等方法;对于静电敏感物资之周转,则采用法拉第笼。在环境试验中,当机器发生故障须打开机器外壳进行分析时,则采用活动防静电桌垫及地垫,同时操作者佩戴导电碗带,穿防静电工作服等措施进行静电防护,而排除故障性操作必须在静电安全区内进行。对机器的外场维修则需配备防静电维修包。
2工程设计
2.1工程布局图1是一个典型的防静电环境布局图(也可有其他布局形式),进入该环境的每一个人员,必须在离子风机前停留并吹一会儿离子风以中和随身携带的静电,然后才能进入该环境。该环境中,每工位布局图(图略)实际的工程布局按照工艺流程的需要,根据生产组织模式、产品特点等进行,一般是按照生产线的方式进行布局。由于一条生产线是由许多工位组成,因此在布局完成后,应保证各工位的接地系统、静电敏感度指标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2硬件配置从工程布局中可以看出静电防护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图略),防静电桌垫及地垫、防静电导电碗带、防静电工作大褂(带帽)、防静电导电鞋及袜、转椅及椅套(坐垫面与背靠面)、防静电元件盒及盒架、防静电周转盘和箱、防静电真空吸锡器、低压自动恒温烙铁、可控离子风静电消除器、防静电文件袋及包装袋、金属货架、防静电手推车、防静电维修包、静电安全区标志牌、抗静电剂、静电电压表、静电电位计、表面电阻测试仪、防静电接地系统、接地扁铜及其附件等。这些只是简单的举例,可以根据实际系统的需要进行增减。
2.3软件配置静电防护系统的软件配置主要是对系统的管理措施,它应该包括生产过程的管理、防静电器材的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等管理问题。当静电防护系统工程完成后,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可以说它是一个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建议管理文件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规范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上至老总下至操作者;(2)规范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每一个人员的行为;(3)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培训活动,使广大人员树立防静电意识;(4)规定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的静电防护要求;(5)规范静电防护器材的管理;(6)规定系统检测周期。当系统建成后,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也就确定了,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每一个人员的行为也确定了,应该通过加强管理、宣传使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每一个人员养成自觉遵守防静电管理规程的习惯。
1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仿真和综合能力。具体而言,设计人员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然后采用VHDL、Verilog-HDL、ABEL等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和系统行为进行设计,并通过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目标文件,最后系统的电路由CPLD、FPGA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EDA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阶段,人们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电路原理图编辑、PCB布局布线,这极大的促进了当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和应用,使人们得以从繁杂的机械图的版图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是第一代EDA技术。80年代,出现了以计算机仿真和自动布线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EDA技术,即计算机辅助工程阶段(CAE),其主要功能:原理图输入、逻辑仿真、电路分析、自动布局布线、PCB后分析,称之为“电路级设计”。90年代后,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EDA技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全新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和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验证,然后用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门电路的网络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用ASIC来完成。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也就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了设计工作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2EDA技术的基本设计思路
2.1EDA技术的电路级设计
电路级设计工作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设计人员首先确定设计方案,并选择能实现该方案的合适元器件,然后根据元器件设计电路原理图,接着进行第一次仿真,其中包括数字电路的逻辑模拟、故障分析等,其作用是在元件模型库的支持下检验设计方案在功能方面的正确性。仿真通过后,根据原理图产生的电气连接网络表进行PCB板的自动布局布线。在制作PCB之前,还可以进行PCB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回电路图,进行第二次仿真,称之为后仿真。其作用是检验PCB板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行性。综上所述,EDA技术的电路级设计可以使设计人员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产生以前,就“已经”全面了解系统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从而将开发风险消灭在设计阶段,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
2.2EDA技术的系统级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产品的复杂程度得到了大幅增加,以前鉴于电路级设计的EDA技术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有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方法,即“系统级设计”。其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于系统级的EDA设计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生产周期的诸多方面,包括质量成本、开发周期等因素。第一步从系统方案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系统功能划分和结构设计,第二步用VHDL、Verilog-HDL等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第三步通过编译器形成标准的VHDL文件,并在系统级验证系统功能的设计正确性;第四步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络表,这是将高层次的描述转化为硬件电路的关键;第五步将利用产生的网络表进行适配前的时序仿真;最后系统的物理实现级,它可以是CPLD、FPGA或ASIC。
3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1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是指在时钟脉冲(CP)的控制下,构成计数器的各触发器状态能够同时发生变化。该计数器带异步复位,计数允许,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电路,如图3所示,其真值表如表1。
3.2用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来设计
其设计代码如下:LIBRARYIEEE;USE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countAISPORT(cp,clr,en:INSTD_LOGIC;Qa,,qb,qc,qd:OUTSTD_LOGIC);ENDcountAARCHITECTUREcountAOFcountAISSIGNALcount_4:STD_LOGIC_VETOR(3DOWNTO0);BEGINQa<=count_4(0);Qb<=count_4(1);Qc<=count_4(2);Qd<=count_4(3);PROCESS(cp,clr)BEGINIF(clr=1)THENCount_4<=“0000”;ELSEIF(CP‘EVENTANDCP=1)THENIF(en=1)THENIF(count_4=“1011”)THENcount_4=“0000”;ELSEcount_4=count__4+1;ENDIF;ENDIF;ENDIF;ENDPROCESS;ENDexample;
3.3系统功能仿真
即验证系统设计模块的逻辑功能。设计人员可以利用EDA工具,运用测试平台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测试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地对被测试单元输入信号测试矢量,并且通过波形输出,文件记录输出或与测试平台中的设定输出矢量相比较,验证仿真结果。本系统输入CP,CLR,EN三个信号,可以得到其输出波形。经验证,系统逻辑功能正确。(注:一般较简单的系统也可忽略这一步)。
3.4逻辑综合与优化
所谓逻辑综合,即是将较高抽象层次的描述自动地转换到较低抽象层次描述的一种方法,目前的EDA工具提供了良好的逻辑综合与优化功能。它利用综合器对VHDL源代码进行综合,优化处理,并将设计人员设计的逻辑电路图自动转化为门级电路,并生成相应的网络表文件。一般的逻辑综合过程如图4所示。
3.5系统时序仿真
即验证系统设计模块的时序关系。本系统在输入CP、EN、CLR三个信号下,可以输出时序波形图。从时序波形图可知,系统的延迟时间符合设计要求。(时序图略)3.6编程下载经过以上几个设计步骤以后,设计人员在确定设计系统基本成功以后,即可通过编程器或下载电缆下载数据流进行硬件验证。最后物理实现级通过ASIC形式实现。
关键词:电子工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对口高职
电子工艺是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电子产品,从而了解电子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和新的电子工艺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校目前电子工艺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工程实践教学薄弱、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较长时间再培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电子工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适应现代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电子工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重庆渝东北高新电子企业工艺技术岗位需求、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紧紧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将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课程划分为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境。
整个学习领域课程又细分为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景,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确定了各个子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如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静电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3]。并邀请了以企业现场专家为主的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 本课程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了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如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学习子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各设计了易、中、难三个难度等级的学习情境,构建了学习情境库。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以电子整机制作为主线,涉及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方案设计、元器件选用、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悍接装配、调试与检验等步骤完成预定要求。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在任务教学的各环节中,穿插采用了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法:完成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工作任务由老师提品样品和设计资料,设置工艺设计的任务,完成该工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课堂上的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出多种方案尝试,追根问底。
2.岗位体验教学法: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设备工艺程序的编制、产品的试制、离线仿真等通过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顶岗实践,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3.观式教学法:在学习情境1的工艺流程体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观、见习,由企业兼职教师介绍企业情况、车间设备、产品生产流程与企业文化等。结果证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课程学习非常期待。通过参观学习,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国内外品牌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视频、图片培训素材,精心制作了《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电子课件。课件内含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及动画,课件内容实用性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课程组自主开发设计了虚拟实训项目。虚拟仿真训练项目可以强化工艺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实际操作前,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实训的环境,为后期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建立课程网站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学习,可以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利用互动交流栏目与老师沟通,交流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环相扣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时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产品意识。校外顶岗实习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厂纪律,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获取工作方法和生产经验。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100%获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
2.创新“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6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这样就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有效地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老师主要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祝加雄. 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2]张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J].科教文汇,2009,( 093):02.
简而言之,大联大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为了提升销售业绩,大联大会把芯片和元器件组合成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提供给下游客户,还可提供方案设计思路,以及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支持。在近年的多次电子产品浪潮中,大联大都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比如深圳备受关注的开源创客Seeed Studio(矽递科技)就是大联大的客户之一。
过去6年,大联大的业绩以每年25%的速度在成长,这得益于其对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2009年~2010年,大联大主要依靠手机产品带动业务增长。2011年以后,工业领域成为了大联大最大的业务增长点。
大联大把工业、汽车等业务比作长期食用的“米饭”,而MP3、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则是“肉”,抱持“吃得着最好,吃不着也没关系,只要吃上一口就是赚到”的心态。大联大认为,消费类产品的火爆虽然能一时带动相关业务,但是市场大起大落的消极影响也很大。
深圳电子圈中也有许多大联大客户,其中不乏山寨机时代的从业者。他们走了这样一条路径:最早扎堆做MP3,风潮过后分道扬镳,一部分人做MP4、数码相框,另一部分人开始做手机,直到2014年下半年,手机销量才开始大幅下滑。而做MP4、数码相框的这部分人又分离出来两拨人,一拨人做手持的GPS导航,另一拨则选择做上网本,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平板电脑。
如今,IOT(物联网)成为了下一个浪潮。大联大又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做硬件的人不了解软件,搞互联网的人不了解硬件。于是,他们积极与Seeed Studio合作做创客,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的对接,希望在IOT时代,自己能成为一个软件的通路商或者是云的通路商。比如,一个客户的手环要和京东云连接,大联大就用自己的芯片和设计方案帮助客户把手环与京东的云协议接口调通。今后,数以千计的客户也需要通过大联大的帮助,令它们和BAT、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云联接起来。
大联大能够踏准产业变化趋势,这和其组织架构不无关系。目前,绝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沿袭这样一种思路:以销售驱动来带领技术,哪里业绩好,技术就往哪里走,而大联大却很早就分离出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技术和市场。
在大联大内部,面对客户的有三个部门。第一是市场部,专门和上游原厂打交道。第二是销售部,主要和下游客户打交道。销售部不针对某个客户,也不特别针对某个品牌,而是按产品线划分业务职责,比如一组人负责平板电脑,一组人负责手机,一组人负责可穿戴,一组人负责智能家居等等,他们主要是把的芯片组合出最优方案,来与客户做互动。第三是应用技术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前瞻性的趋势判断,让公司提早进行储备。
工设专业学生应注重了解整个机电产品系统,并重点把握产品外形如何更好地与内部电路、机械结构相结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工艺实习虽然是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是其中目标之一。目前的固定实习内容的模式,学生的自由度很小。而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共识,因此,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也应与时俱进。
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电子工艺实习满足时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需要,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改变了以焊接等基础训练为重点,而转向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整体认识,了解系统设计的过程,包括资料检索、设计、器件购买、制作、组装和调试等。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研发与制作中各环节中所需的工作任务及相互关系,并且在制作及调试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把实习内容与工设专业所开的另一门电类课程———实用电工技术紧密地结合。由于实用电工技术中讲授了简单易学的PLC基础及编程知识,因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提供小型PLC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传感器、小型直流电机及LED灯的原理及控制方法。(3)强调结合专业特点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了开放实习内容的模式,学生自由选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既启发了创新精神,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为了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实验室的条件最后把关。
成果
2010年工业设计专业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进行了改革实践,在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调整压缩了基本焊接训练的时间,取消了原有的机器猫焊接、调试、组装等环节,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创意设计。要求分组设计一个小型的机电系统或者一款简单的电子产品,并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使之成为一款接近实际的工业设计作品。工设2008级一个班的学生30人,分为5组,每组自由组合,进行了方案设计、方案论证、器件购买、系统制作、程序编制、联机调试等过程,最终5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制作出艺术美学与产品功能的结合物。他们的设计分别为:旋转式的“世界主题公园”、能感应钱币投入的“”、惊险迷幻的“盗墓空间”、带有喷泉和彩灯的“浪漫城堡”、具有娱乐功能的“海绵宝宝打地鼠游戏机”(如图1所示)。这些作品一展出,便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工艺;整机调试;质量与可靠性
【Abstract】The debugging of whole electrical machine body is test and debugging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sector in the produce of whole electrical machine body. In order to produce products of high quality, correctly selected parts and structure of whole machine body are necessary including elaborately designed circuit and good assembling process. The process of electrical debugging has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electrical debugging process, process design, process course and so on, discussed how to ensur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through process control.
【Key words】Process; Electronics debugging;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0 概述
电子整机调试是电子整机制造的重要环节。由于元器件在制造时产生的参数不一致性及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存在较多模拟电路时,必须通过调试才能使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电子整机调试工艺包括调试过程工艺和工序工艺。过程工艺是供各部门组织生产、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最基本技术文件,规定了产品的生产条件、工艺流程、调试及检验仪器、工艺装备等。调试工序工艺是调试工艺的经验总结,通过试生产实践编写出来的用于指导调试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文件。电子整机调试在电子装备生产中的重要性是军工电子行业装备制造的突出特点[1]。
目前由于军用电子整机的制造,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等特点。因此调试工作通常由设计人员一并完成,自编、自导、自演的状况普遍,这种手工作坊式流程不利于组织大批量精细化生产,也将优秀的设计人员束缚在生产岗位,浪费人力资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对调试工作进行精细化分工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并加强调试阶段的工艺文件的编制和贯彻执行。
1 调试工艺规程设计
调试工艺文件是产品工艺文件的一部分,属于工艺规程类工艺文件,它是工艺部门根据国家或企业颁布的标准及生产定型样机的设计文件、调试方案、图纸等,并结合工厂实际,如:厂房环境、工艺装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复杂程度等拟制的过程文件,用来规定产品生产、调试及操作方法[2]。是产品调试的依据和质量保证,也是调试人员的工作手册和操作指导书。
1.1 调试工艺编制通用要求
工艺规程是操作人员完成电子产品调试生产的指导性工艺文件,它用于产品调试工艺全过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过来对调试工艺规程的细化、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程度起着重要的映衬作用,对于经验丰富的调试人员,简单的流程即可满足要求,但对于从未接触相关工作的调试人员,细化的工艺有助于更顺畅地组织生产。
工规程的编制重在“过程”,即应能准确的反映整个调试生产流程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环节的操作方法。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调试内容必须详细叙述,明确操作方法和工具,其中关键件和容易出质量问题的产品需设置关键工序,详细叙述操作要求和检验合格标准,调试工艺规程的编制通常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国军标、总体研制生产单位的总体要求。国军标是带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是产品质量的判据[3],总体单位的要求是针对产品使用条件的专门要求,必须无条件予以执行。
2)符合本单位生产条件。本单位的生产条件特别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能力和检测手段是编制调试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调试工艺规程的细化成都、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使用标准术语,具备通用性。调试工艺规程必须具有通用性,调试工艺规程的编制必须使用标准术语,不能使用口语化要求进行编制。
1.2 调试工艺路线制定
调试工艺路线是调试工艺文件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因此,制定一套包含全流程、顺序合理、操作切实可行的调试工艺路线是调试工艺编制的先决条件[4]。
针对某型电子产品整机调试要求,在明确产品的使用范围和环境要求后,根据整机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调试的项目及主要的性能指标。通过技术指标分解,将调试工艺路线定为先板级后模块,先分机后整机的顺序,在系统理解和掌握产品性能指标要求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描述调试的项目、具体方法和步骤,避免同一指标在不同级别的调试单元中反复调试,造成重复效率低下。
1.2.1 调试工艺应重点明确
在样机或小批生产阶段,调试重点集中在技术指标上,在这个阶段允许进行反复调整,对设计和工艺问题进行充分暴露。当产品设计经过批产验证可靠后,调试的重点就应集中在检验装配质量、元器件质量、提高整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上。例如,在某型整机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接插件、连接件等低级附件的问题导致调试过程中高价值的进口芯片、模块和整件烧毁、报废的情况屡有发生,问题非常低级但是代价却非常昂贵。针对这种情况,在严格要求质量部门和装备制造部门抓好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在调试工艺中加大调试加电前检查步骤的详细程度非常必要。
1.2.2 调试方案应便于操作
在对某型整机产品调试工艺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为使调试内容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规定了所有工艺附图使用与实物相似的原则,避免使用原理示意样图,例如图1、图2所示:
使用详细的连接图,在保证连线正确的前提下,操作人员无需调用接线图、电路原理图和装配图即可完成待调整机与各测试设备的连接,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类似的细化工作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因人而异,调试方案中统一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工艺文件的一致性和继承性,使工艺文件既简单明了又可行易操作。
1.2.3 调试工艺应考虑不同影响因素
在保证调试要求的基础上,应同时考虑调试设备的通用性、操作复杂程度和使用安全等,以便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和条件;同时也要考虑调试人员的技能水平;尽量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的调试方法,降低对调试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设计专用调试工装或专用调试设备,以保证调试效率和质量一致性。
2 调试工艺文件的内容
无论是整机调试还是分机调试,都是在指定调试场地中经过不同工序完成的,调试工艺中应包含详细操作工序卡,包括以下内容:
1)需要调试人数及技术等级。调试人员应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技术条件;掌握仪器的性能指标和使用环境,能正确合理使用仪器,熟悉产品的调试工艺文件,明确本工序的调试内容、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2)调试所需的调试设备、工装及工具、附件。根据工艺文件的要求,准备好调试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并核查仪器的计量有效期、测量精度及测试范围是否满足工艺要求。仪器仪表的摆放应便于调试工作的进行。调试所需的工装设备(例如大批量生产时需要的专用调试设备,调试工装等)应按要求制作并定期检定;
3)调试所需要的技术文档及要求记录的数据、表格。如:调试细则、技术规、电路原理图、接线图、装配图以及其它相关文档中有关装配调试的信息等;
4)调试技术要求及具w方法、步骤。该项是调试文件中的关键部分,规定了调试工作的具体流程,要求具体、明确。例如用频谱仪观察频谱,应标出各测量设置参数及允许误差范围等。
5)安全生产相关注意事项。调试过程中要使用到各种测试仪器和电源,在这些设备及被测整机中,常常带有高压电路、变压器、高压电容器等,为保护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避免测试设备及元器件的损坏,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并在相关调试工艺中明确注意事项:
在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路及连线有无短路等情况。接通后,第一时间观察有无冒烟、打火等异常现象,若发现异常或异响应立即切断电源,查找故障原因。通电调试时,应至少两人在现场,以防不测。在通电调试后进行任何操作,都应关掉电源,待各类电容放电完毕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紧急情况下或设计文件有相关规定时允许使用专用放电工具对大容量电容进行加速放电。对于无相关规定必须明示的事项,如接地等,在工艺文件中应单独给予操作要求,避免出现要求不清晰的情况。
3 结语
某型电子整机调试工艺已通过评审正式归档,电子整机调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整个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最终的性能指标。随着生产分工的细化,调试工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注重调试工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严格按照调试工艺规程执行是保证批量生产中电子产品最终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栗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王卫平.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3]朱永金.电子技术实训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