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0 09:5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供应商财务风险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logit;新能源;因子分析;STATA
一、绪论
新能源是一个正在兴起,并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的行业。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不仅需要与同行业的新能源公司竞争,还需要跟传统的能源公司竞争。对于身处竞争激烈的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建立财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往往财务数据的异常能反映出公司的潜在危机,为公司预防和应对危机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的财务信用风险评估就是对引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异常的因素进行跟踪和监测,以便公司的管理层应对危机。本论文还克服了仅仅依靠单纯的财务指标来预警带来的滞后性,将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看成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危机预警和降低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丁(Martinm,1977)选取1969~1974年间58家有财务困境的银行,运用筛选出的8个财务指标预测两年后银行破产概率,由此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比Z模型和ZETA模型好。奥尔森(Ohlson,1980)选取1970~1976年的2163家企业,其中2058家营运正常企业,其余是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率高达96.12%,这也是多元回归模型第一次在破产预测中的应用。姜秀华、任强和孙铮(2001)选择了84家企业按照1:1的方式配对,建立Logistic判别模型,得出对两类企业的预测准确率都在80%以上。李蕾和韩立岩(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解决了解释变量多重共线性等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李月英(2010)选取了38家上市公司,其中31家良好的公司,7家st公司构建独院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是预测最显著的3个指标。
三、Logistic模型在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选择2009年到2014年间第一次被st的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来研究,并考虑公司的规模和公司所处的行业,按照1:1的原则来匹配为st公司匹配正常运营的公司。本文筛选了2009到2014年间首次被st的25家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同时根据上述原则匹配了25家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本文根据指标体系分为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35个财务指标。
(二)财务指标的筛选
本文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涉及五大模块35个财务指标,但是不清楚对于样本的分布,所以对财务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来筛选指标。首先本文利用spss19.0选用k-s检验来判断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根据k-s检验可知,除了利息保障倍数(X15)等13个指标外,其余的22个财务指标都服从正态分布,这指标体系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多,故留下服从正态分布的22个指标进行之后的检验。接下来对22个指标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利用spss19.0对上文中的22个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因为要做财务信用风险评估,需要样本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故对样本进行T检验。根据分析结果,留下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元/股)(X2)等14个指标。
(三)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原理,利用spss19.0对保留的14个指标,50个样本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做因子分析。由结果可知,本文中的KMO值为0.797,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为0.000,故本文的样本适合做因子检验。对样本按照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进行因子分析。按照“解释的总方差”表,提取了3个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依次为54.382%,11.985%和10.627%,总共能够解释76.967%。(四)logit回归利用stata对通过因子分析的得到的3个公因子作为协变量进行二元Logit分析,按照进入法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协变量全部进入模型。因变量表示企业的状况,“1”表示经营状况好的公司,“0”表示st的公司。据Logit回归结果可知,主成分1的p值为0.005,主成分2的p值为0.359,主成分3的p值为0.702。我们可以看出利用Logit模型构造出来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第一个因子很显著,另两个因子的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
四、结论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制造业公司; 财务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4-0018-05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经济大环境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情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正常经济秩序及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更使企业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及非财务风险。但无论哪种风险,其最终表现形式都为财务风险,所以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单纯企业间竞争方式已经无法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所以供应链间的竞争正逐渐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供应链管理比较严格。对制造业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如果准确度不高,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使得有效资源流向无发展潜力的企业,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伴随着供应链集成和管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财务风险评估水平。
二、文献综述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最终都将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出现。财务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对公司发展状况最综合性的反映,只有对财务风险正确认识和评价,才能够有利于公司的不断发展。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财务风险更是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自各国学者对财务风险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于对财务风险的评价,通过对风险的量化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危机。Fitzpatrick(1932)[ 1 ]通过对19家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最早提出单变量模型的评估方法。Altman(1968)[ 2 ]利用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选取22个指标,最终获得5个财务指标并构建首个多变量模型即Z-Score模型。Ohlson(1980)[ 3 ]首次利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以310家企业为样本(105家存在财务风险的公司及205家非财务风险的公司)进行研究,同时对破产区间样本分布的状况进行概述,通过寻找分割点等来确定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率。David West(2000)[ 4 ]通过对比神经网络模型、多变量模型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准确度,发现Logistic模型对风险评估的准确率最高。以国外学者研究为基础,国内学者不断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其中:赵坤、赵育萱(2012)[ 5 ]通过利用主成分法对制造业行业的财务状况正常及财务状况出现风险的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最终确定了各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杜运潮、徐凤菊(2013)[ 6 ]对房地产行业同一年内规模相似的32家非ST公司和8家ST公司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对指标筛选最终获得流动比率等三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该模型的准确度能够达到95%,可以有效地对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于维洋和泮敏等[ 7-10 ]也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及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概念、特征、风险评价指标、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等方面。各国学者们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识别、财务危机预警及控制上,较少学者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现有文献构建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影响指标因素考虑不全面,考虑非财务因素较少,且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不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评估企业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受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影响。借鉴国内外财务管理实践中应用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与制造业企业自身的风险特点进行结合,本文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营运活动三个维度对财务影响因素进行表现。公司的筹资风险具体为偿债能力风险,偿债能力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投资风险主要通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及资金回收风险衡量,其中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净利润、总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及投资者的异质性等指标进行反映。成长能力主要包含营业收入、固定资产等的增长率,同时,资金回收的优劣也决定着公司投资风险的大小。公司在营运过程中会受到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总资产等周转率的影响,所以在评价运营风险时主要运用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非财务指标也起到影响公司财务风险的作用,主要分为公司治理、供应链管理和其他因素。其中公司治理指标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及利益相关者治理。非财务影响因素除了公司治理相关指标外,同时由于制造业公司处于供应链环境中制造商地位,所以在构建供应链环境的指标体系时,主要分为公司供应商、销售商的相关指标。在考虑其他非财务活动产生的风险时,主要包含会计师事务所的品质、变更、审计意见及审计费用的相关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
本文在进行指标筛选时主要运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选取制造业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14个细分行业。剔除2013年之后上市、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不全、AB股同时存在的公司,最终得到75家数据健全的公司。通过Wind及国泰安数据库获取需要的财务指标及部分非财务指标,利用查找年报的方法对供应链及相关者交易数值进行统计及计算。
本文选取2015年被ST及*ST公司作为发生财务风险的样本,同时选取所处行业及总资产规模相当的公司作为财务正常公司样本。其中ST及*ST是根据2003年沪深股市对财务状况异常及可能存在退市风险的股票实施特别处理。本文只对因为出现财务异常而被ST及*ST的公司进行研究,剔除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处理的公司。根据上述分类标准,研究样本中有25家出现财务风险的公司,5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了构建Logistic模型,将样本分为预测和检验两组。其中,预测组包括15家财务异常公司和3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检验组包括10家财务异常公司,2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
(二)主成分分析
为了保证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更加有效,筛选出的指标应该能够将公司有效地区分成财务正常和财务非正常。所以,在构建模型之前要对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将指标分为两类:一类符合正态分布,此时选用独立T检验方式对总体进行显著性检验;另一类不符合正态分布,此时则选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对总体进行检验。通过筛选获得财务正常和不正常公司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但是由于选择的指标仍然具有多重共线性,将导致很多指标无法正常构建Logistic模型,为了更加简便并完整保留相应财务指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指标进行降维,将具有多重共线性的指标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相互关联较小的指标,然后利用SPSS得到解释的总方差及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解释的总方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所示,前9个成分的积累值为70.760%,已经超过了70%,所以最后选择这9个主成分对财务风险大小进行表现,命名为F1、F2、F3、F4、F5、F6、F7、F8、F9,在检验过程中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中的系数,可以得到F1至F9主成分。
(三)Logistic模型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模型显著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Logistic模型系数进行综合检验分析确定显著性。利用向前Wald方法获得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通过6个步骤最终得到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结果,Sig值为0.000,说明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情况下该模型是显著有效的,即说明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结果中Cox & Snell R值和Nagelerke R方值为0.590和0.819,符合检验标准,因而认为该模型的拟合度良好。通过对Hosmer和Lemeshow检验进行分析,确定模型是否具有优良的拟合度。该方法首先将样本数据根据预测的概率划分为10组,再根据不同的观测及期望频数构造出卡方统计值,根据自由度为8计算卡方,此时计算出的P值为0.584,大于显著性水平?琢=0.05,不能拒绝零假设,所以模型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具有优良拟合数据。通过运用逐步回归进行6步操作后,最终确定了能够存在于模型中的变量为F1、F2、F4、F6、F7、F9及常数量。具体的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结果中最终可以得到Logistic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本文利用公司数据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在进行财务状况评估时先确定一个标准的临界值P*,将公司的指标数据代入到模型中可以得到公司的财务风险P值,如果P>P*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可能出现危机,如果P
为了判断该模型评估结果是否准确,需要对模型进行准确性检验。模型的评估准确率高低能够说明该模型评估效果的优劣。本文利用SPSS软件得到评估模型预测分类表,通过预测发现案例能够获得的准确率为94.1%,但由于检验样本中ST公司样本较少,导致了一定的偏差,使得准确率降低为87.8%,结果如表5所示。
五、结语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风险评估准确度越发受到关注。如果财务风险评估准确度不高,可能会使有效资源流向无发展潜力的企业,甚至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随着供应链管理强度的不断增加,在财务风险评估时考虑供应链因素的影响日益突显其必要性。由于公司与其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在财务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风险具有一定传导性,所以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被划分为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风险情况。将供应链集成指标引入至财务风险评估模型中,可以提升模型评估财务风险的准确度。本文引入了能够表现供应链集成度的指标使Logistic模型准确率达到94.1%,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估仍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如对供应链环境的评估指标可以进一步完善,为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FITZPATRICK P J. 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J].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32,14(2):589-737.
[2]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n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3] OHLSON J 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09-131.
[4] WEST D. Neural network credit scoring models[J].Computer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0(27):62-63.
[5] 赵坤,赵育萱.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9):69-70.
[6] 杜运潮,徐凤菊.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9):19-22.
[7] 于维洋.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5(21):63-68.
[8] 泮敏,曾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5(21):63-68.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体系中,如果某一成员企业处于不健康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条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链条的资金流断裂。考虑供应链核心企业受上下游企业和整个链条的影响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构建了其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引入信息熵法,摆脱对人为主观赋权的依赖,建立了不同生命周期条件下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所需样本量较小,可以充分选取与被评估企业具有相似特征企业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因此计算出的指标权重更加客观、具有针对性,可以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结果。
【关键词】
供应链;财务风险;信息熵;生命周期
对ERP和供应链的日益依赖使企业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也使企业受到财务风险威胁的概率增加,因此财务风险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增强。一些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作了界定,也有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但多集中于对财务预警的探讨。纵观现有财务预警模型,虽然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一直在提高,但由于财务预警模型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样本数据来进行模型的建立,而不同公司的特点不尽相同,用大量公司数据得出的模型往往不能体现所要预测企业的特点,对预测企业并不具有针对性,因此预测结果也就差强人意。供应链作为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与效益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且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有必要从生命周期角度来探讨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生命周期视角出发,不同阶段下企业的治理方式、管理风格和财务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企业从发起成立到最后消亡的过程为生命周期,对其不同阶段的划分一直没有一致性的答案。本文考虑到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规模基本比较成熟稳定,不可能是处于初创期的,故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成长期阶段的指标选取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更注重成长性,如销售收入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等。企业为实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竞争战略一般会采用债券、贷款等方式融资,较低的利润率和较高的负债会导致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较差,而此时由于有较小的利润空间,短期偿债能力较好。此外,因企业还处于成长期,无力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故投资情况在此阶段不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高低的主要方面,且企业规模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营运能力和成本费用水平均不如成熟期企业理想。与此同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外部政治经济及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差,且由于企业实力的限制,即使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在上下游企业间也无法处于绝对优势,尤其对于成长期的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信息共享性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估此阶段的财务状况时主要选择表1所示的财务指标。
(二)成熟期阶段的指标选取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销售和利润两手抓,相比成长期不惜代价进行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企业更注重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增长。因此,成熟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各种能力水平已保持稳定,更注重对已有成绩的保持,尤其是盈利水平的保持。此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会显著提高,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非常好且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此时企业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但仍难免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其实力已比较强,往往在供应链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所以,此时供应链的健康性除了受行业生命周期等的影响外,往往由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组织、协调力度所决定。因此在预测评估这个阶段的财务状况时主要选择如表2所示的财务指标。
(三)衰退期阶段的指标选取这一阶段的企业市场份额萎缩,投资项目盈利下降,营运能力减弱,资金流处于不断减少的状态。产品过时加之资源配置减少,企业的经营规模逐渐萎缩,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由此引发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甚至严重亏损,资金流入越来越不足以弥补支出,部分债权人为避免损失而要求提前行使债权。企业积累的资金大多用来偿债而不是生产经营,经营流入越来越少,伴随着企业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因此,此阶段企业应精简机构,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下降和企业成长能力指标的下降,都是衰退期企业的显著标志。此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已无心管理供应链且自身已比较脆弱,供应链的稳定性主要依靠联盟契约来继续维持,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度依然很重要。此外,此时的企业受行业及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变得更大。因此,在预测评估这个阶段的财务状况时主要选择如表3所示的财务指标。
二、财务风险评估流程
确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评估指标后,引入信息熵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一)确定样本的生命周期阶段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销售增长率为衡量指标,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如果企业两个阶段的销售增长率均大于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则该企业为成长期企业(如果企业在前一个阶段的销售增长率略低于行业销售增长率,但是在第二个阶段高于行业增长率,则认为该企业也处于成长期);如果企业在前一个阶段的销售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而后一阶段等于或略低于行业销售增长率,则认为该企业处于成熟期;如果企业在两个阶段的销售增长率都低于行业销售增长率,则该企业处于衰退期。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设所选定的处于同一生命周期阶段的观测样本数据为m,收集m样本的n个指标数据,由样本原始数据可得矩阵。
(三)数据的趋同化和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表征对象的属性和量纲均不相同,无法直接比较。为了进行对比,首先应对全部指标进行趋同化,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以消除观测量纲与数量级差异的影响;另外,为避免求熵值时出现对数无意义的状况,通过数据平移来进行数据的非负化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的表达式如下。
(四)计算指标的熵值其中,Ej为熵值;pi,j为相对比重;ri,j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标准化之后的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五)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表示某一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差异系数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在评价中起到的作用越大。
(六)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是利用指标的差异系数来衡量某一指标在风险评估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权重越大,表示该指标对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越大。第j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三、实例分析
下文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样本,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一)样本选取与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由于信息熵法对样本的数量要求不高,故本文从制造业中选取12家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且为了建立对评估企业具有针对性的模型,所选取的12家企业在资产规模、治理结构等方面都比较相近。采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方法找出如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12家:C1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2青岛海尔、C3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C4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C5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C6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C7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8软控股份有限公司、C9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10江苏中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C11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12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二)评价指标的构建根据以上分析,选取成熟期所需16个指标。其中,x1为速动比率,x2为已获利息倍数,x3为销售利润率,x4为总资产周转率,x5为年投资收益率,x6为年投资回收率,x7为流动比率,x8为资产负债率,x9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组织力度,x10为存货周转率,x11为资产净利率,x12为应收账款周转率,x13为信息共享度,x14为积极的预警程序,x15销售收入占所在行业百分比,x16为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百分比。
(三)数据的同趋化和标准化处理本文所建立的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指标值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小,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只有资产负债率为负效应指标,其指标值越大,说明财务风险越大,而其余正效应指标则相反。
(四)确定熵值和熵权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各指标熵权如表5所示。
(五)计算核心企业财务风险将熵权与各熵值相乘,计算得各企业的风险水平如表6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处于危机中的为C4西北轴
承,该家公司于2007年被ST(特别处理),而财务风险最小的为C2青岛海尔,其财务表现一直非常好,可见本文所提出的生命周期视角下基于信息熵法的供应链核心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性较高。
四、结论
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企业各个阶段的财务特征也随其发生变化。因此,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更为复杂的供应链条件下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尤为重要。而以往的财务预警模型由于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导致其所建立的模型对所评估企业缺乏针对性。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信息熵法的评估模型,所需样本数据较少,能充分选取与所要评估企业相似的企业数据进行建模,从而使模型更具针对性,进而准确率增加,并且较有效地消除了人为赋权的主观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在样本数量较小的情况下评价结果依然比较准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平,韩峰.供应链生命周期中的核心企业风险分析[J].经济管理,2004(12):18-22.
[2]徐晓燕.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诊断方法[J].预测,2004(4):61-64.
[3]杨秀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风险预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6):115-121.
[4]李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选择[J].商业经济,2010(10):34-36.
(一)内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而言的,对企业来说,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直接影响着内部管理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反舞弊等内容。内部管理控制的内部环境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风险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在内部管理控制的要素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三个环节,即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以及风险反应。即要首先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可能产生的风险,按照这些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并针对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来降低风险或者规避风险。其次是控制风险,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和实施相应措施所需要的预算,最终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降低。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风险评估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三)控制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它是具体的内部管理控制所执行的程序。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职责进行分工控制以及财务预算控制等,通过职责分工和预算控制,使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置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过程中。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控制活动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四)信息与沟通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信息与沟通包括原始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体制与内部控制相配套,保证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及时。在企业管理中,信息的处理也主要依靠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的沟通方向不仅包括从上到下,也包括从下到上,还包括同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因此,作为员工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沟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要从自身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信息与沟通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五)内部监督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管理控制的整个流程,包括设计、创建、实施、控制等,进行监督和评估,来确保对内部管理控制的不足进行有效、及时地弥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规定,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详细规定监督的职责划分、监督的程序、方式等。此外,企业应通过标准的制定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将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监督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强化企业内审制度
审计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进而相关部门做出改进来解决问题。会计控制系统的审计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缺陷。审计不仅包括内部审计,还包括外部审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有助于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可以保证量多质优的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为企业各项财务决策和风险识别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对此,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才能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通过机制的完善,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及时评估与控制。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企业的对外担保、债务、资金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情况的分别评估和综合评判。同时,企业在风险评估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并把握“灵活度”。财务风险的评估过程并非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其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在成本、效益、风险等多个角度与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要求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控。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和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要加强监控,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特别是对与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关系重大的人员,以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切实控制。
(三)完善控制活动机制
控制活动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采购、生产、销售等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内部管理流程的关键节点,如有效的授权审批控制,将审批程序的权责划分、流程、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中的权责控制,如明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权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报告环节,如有效的盘点控制,通过规范的盘点来明确各方责任;财务信息管理环节,如有效的权限控制,通过采取设置权限、各岗位密码校验等方式防止越权查阅或修改,来增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与沟通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涉及很多信息,不仅包括诸如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等的内部信息,也包括诸如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产业发展情况等等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具备信息整理和筛选能力,选择对企业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保证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信息的沟通要经过信息的流动,信息沟通畅通与否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当然,企业的信息沟通还应包括企业内外的沟通,包括企业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供应商、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
(五)加强监控力度
企业应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并提升其重要性,只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面对风险的反应速度。如果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那么应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或者制定其他管理机制来替代审计,最终目标都是要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
三、结语
[关键词] ERP系统;应付模块;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0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16- 02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公司2004年开始实施ERP系统,ERP系统覆盖了财务核算的整个过程,ERP系统使用的成功经验也相应推广到集团的各分、子公司,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ERP应付模块的关键用户,笔者结合实际谈一下自身的体会。
1 ERP系统应付模块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1 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升
1.1.1 提高了材料成本核算水平
当采购业务实际发生时,实际采购价格与计划成本之间存在差异,系统会自动生成采购价格差异,供应商开具发票入账时,自动匹配形成发票价格差异;根据价值工程部下发的价格通知单,每月初进行材料计划成本的成本更新,并及时维护一揽子采购协议价格,提高材料成本的准确性。
1.1.2 提高采购资金计划的编制水平
对于长期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商,付款周期一般比较固定,根据与供应商的付款协议,在系统中维护各种付款条款,系统根据付款条款与条款的基准日期来计算各笔应付款的计划付款日期,付款提款的定义可以明确到天。比如:10天后付40%,30天后付60%,某供应商次月的付款计划=该供应商所有在次月付款之前需要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应付款之合计,系统自动扣除质量索赔(贷项通知单)及质量保证金(暂挂部分),通过系统中资金计划报表,每月自动导出采购付款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传统软件无此功能。
1.1.3 往来核算管理细化和可追溯性得到提升
应付模块中能够提取各种管理数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传统软件的账龄分析,只能从单位三栏账中一笔一笔地提取,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低,而ERP系统根据报表要求,能够提取各账龄段的往来分析。同时,ERP系统将财务核算与业务模块集成,从财务数据直接通过系统追溯业务交易,方便快捷,如通过追溯能够查询到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入账、付款、索赔等信息,追溯查询到供应商的发票金额、税务发票号、以及每个物料的采购价格、接收号等信息。
1.2 确保应付账款的安全性
(1)ERP系统中应付模块的核算包括采购发票的录入和应付账款的支付,应付模块有保证金的暂挂功能,可以从应付账款中预留保证金,在系统中做标示,从系统设置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传统的应付账款软件,根本不具备该功能,无论供应商是否有余额,办理相关手续都可以付款,应付账款会出现借方余额,一旦供应商停止供货,将给企业造成损失。
(2)应付模块付款时需要支付到每一张发票,只要供应商余额充足系统才支持付款,否则系统无法运行,从而确保应付账款的安全性。
1.3 提升财务监控与预测风险能力
应付从采购到付款的管理流程看,从采购订单及一揽子采购协议开始,仓库保管员在系统中根据收到的物料做采购订单接收,应付会计在应付模块录入应付发票并按物料、数量和价格与采购接收的记录进行匹配,匹配相符的才能通过发票验证并生成应付账款,开单数量、单价等与接收数量、单价不一致时,系统在验证时会将该发票进行“暂挂”,状态提示“需要重新进行验证”。如此暂挂项在允许范围内,需要有相应权限的人进行释放处理。这样一环扣一环的业务处理,使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得到加强,有效防范了没有采购收料单或超量接收、采购价格不对就入账的风险。
1.4 与往来单位对账准确率高,提升了企业良好形象
使用ERP应付管理模块后,提升了与供应商核对往来账目的准确性,给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已经与几百家往来单位核对账目,笔者所在的企业没有出现一笔入错账目的情况发生,准确率和对账效率极大提高,而供应商却经常出现串户、入错账,这是手工账和传统核算软件所不能做到的。ERP系统的强大功能能够使供应商与物料通过批准的供应商列表,在ERP系统进行关联,从采购订单到物料入库,再到发票入账,都进行了控制关联,可以这么说,在应付账款模块中,你想入错账都难,这是ERP应付模块最大的亮点。
2 ERP应付模块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ERP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应用,ERP系统应付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ERP系统升级后形成的漏洞问题。ERP系统升级已有半年,通过实际操作,逐步发现原有的风险控制点部分失效。比如ERP系统升级前,在应付模块中取消标准发票,财务信息能够即刻导入总账系统。ERP系统升级后,应付模块取消标准发票后,财务信息不能同时导入总账,分两天完成。取消发票当天,标准发票信息导入总账。取消发票的第二天,取消发票信息导入总账。特别是月底最后一天取消发票,到次月1号才能导入总账,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
(2)ERP系统没有采用逆向物流程序,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仓储部门在ERP系统中做退货处理,对已经接收入库的物料退货,系统不能打印负数入库单,只能冲减原接收物料的数量,若供应商发票已入账或已经付款又发生退货,ERP应付模块系统无法控制,存在很大财务风险。
(3)应付模块供应商出现采购订单总数量入账问题。在应付模块中,个别供应商的采购发票不能在“收据”界面,按物料“接收号”匹配入账,出现“采购订单”总数量入账,看不到“接收号”。
(4)采购订单关闭不及时问题,影响材料各期的采购价格差异和发票价格差异。
3 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措施
(1)建立ERP应付模块风险评估机制,防范系统风险。①建立ERP应付模块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由相关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面对面的风险评估讨论,结合采购管理和内控制度,针对风险控制点进行重新评估; ②形成书面问题报告,送达信息化部专业人员,力求从系统内完善;③项目经理确认无法从系统内实现的,制订控制措施,确保形成闭环式管理。
经过信息部专业人员测试验证,完善未入账报表,运行AP管理系统会计核算流程;应付会计从应付模块导入总账核算信息时,提交日期参数为T+1,取消发票信息就能正常导入总账,解决了系统升级后的漏洞问题。
(2)制订ERP退货业务流程,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下发。仓库保管员在ERP中严格按流程操作,并做好退货历史记录;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使所有的风险点都在可控范围内。
(3)在系统维护部门或层面,建立系统运行的监控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或业务运行的异常点。供应商的采购发票不能按接收号匹配入账,是系统维护错误造成的,可见提高运维人员责任心、内控意识和管控水平非常重要。
(4)建立定期关闭采购订单的运行机制,提高采购订单、一揽子发放的及时率,保证接收物料采用最近期的采购订单。
(5)重新编制ERP系统应付模块操作手册,及时记录在ERP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满足了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需要,对ERP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 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
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按照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风险分类标准,现金流风险属于财务风险范围。现阶段企业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尚不足,对现金流的控制仅仅局限于现金的收入和存量管理方面,对现金流风险的识别、分析、预警、控制和监督比较薄弱,没有建立系统的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可能给企业造成现金流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给企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企业应加强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现金流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的关系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资金运动的风险
财务活动的本质是通过资金的运作实现资金增值的过程,起点是资金的筹集,终点是资金价值增值以及资金的收回和偿付,这个过程本身存在无法筹集到资金、资金不能实现增值以及资金无法收回和偿付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现金流风险的管理过程。
(二)现金流量是反映财务风险的可靠依据
现金流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能反映企业的本质。现金流量信息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可靠依据。现金流量的金额、流度及其稳定性等指标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现金流入量能反映企业现金来源情况,现金流出量能反映企业现金使用情况。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确认,避免了相同会计事项产生出多种不同会计信息的可能,为企业合理配置现金,控制财务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现金流风险管理相互联系
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财务风险蕴含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现金流量信息为财务风险监测提供可靠依据,现金流量控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现金净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每种类型现金净流量可能出F正、负两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原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大致可分为8类(见表1)。
首先,风险评估标准是评估风险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是评估财务风险的尺子。企业应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将财务风险分为较低、可控、预警、较重、财务危机5个等级(见表2)。
其次,在对8类现金净流量组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关键是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它基本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等级。这里提到的风险等级是相对的概念,即8种组合相对风险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绝对大小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现金流量的具体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通过现金净流量的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评估出财务风险对应的等级,从而建立现金流量组合与财务风险等级的映射关系,即现金流量组合―财务风险等级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基于现金流初步评估财务风险等级。
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积极建立企业现金流专项风险管理体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监督改进等要素出发,分析企业现金流管理情况,合理设定管理目标,认真识别、分析和评价现金流风险,针对重大、重要风险点,强化管控措施,并建立监督和改进机制。
(二)强化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现金预算制度,明确预算责任人,对关键流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现金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企业应合理确定现金预算编制频率,合理安排现金收支,及时反映企业现金的盈缺情况。现金流量要适时平衡,一方面要在数量上协调平衡,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要做到协调和平衡,保证企业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三)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
企业应在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流量指标,建立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现金流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同时,企业应安排专(兼)财务人员做好现金流量指标的监控工作,建立现金流风险监控报告制度和现金流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出现偏离正常值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程度。
(四)完善企业现金收支内部管理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使用规定和银行结算纪律,建立完善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现金管理,保证现金收支不出差错、财产安全完整。企业应实行内部制约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合理授权,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监督。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点,现金收支日清月结。
(五)有效管理资产,减少现金占用
企业应有效管理资产,减少现金占用,实现改善现金流量的目的。特别应多措并举,强化清欠工作,对应收账款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金额、账龄、客户信誉等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缩短现金流入企业的时间,改善企业现金流量。加强存货管理,利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进行存货管理,减少现金在库存产品上的占用量。加强票据管理,降低资金浮存量。
(六)合理安排现金支付业务
企业应合理安排现金支付,充分合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赊销期,不提前或推迟支付现金,最大限额地利用现金。要充分考虑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有效配置现金流入和流出,做到现金流量同步,促使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现金流量指标监控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可控。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一)外部风险
1.经济风险。
出现经济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波动等。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风险评估经济风险的选择过程中包括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危机、经济改革措施、经济管理部门关键人动等。
2.法律政策风险。
出现法律政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政策出现变动。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导致有色冶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一方面导致企业业务交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刑事风险。此外,法律政策所存在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企业面临风险。
3.市场风险。
出现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供求变化、市场竞争、市场价格波动等。市场供求状况出现变化之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产品滞销或者原料紧缺等问题。同行业恶性竞争或者促销活动可能会对有色冶金企业的收入与市场占有率产生不利影响。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缺陷或者漏洞而造成的风险,是企业可以管理与控制的,企业在对内部风险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是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
1.组织与决策风险。
出现组织与决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文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完善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职工权责不明确将会导致组织的效率降低,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组织灵活性较差,导致企业在面临新情况或者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对能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将会失去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2.运营风险。
出现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业务外包等环节中存在问题。采购风险主要包括有色冶金企业主要原材料及所需服务的供应商过于集中、采购渠道狭窄、采购人员素质不高三个方面;生产风险主要包括主要产品市场容量固定、生产技术落后、厂房设备出现损毁、生产事故或使用事故、污染物产生等五个方面;销售风险包括销售渠道狭窄、定价策略不合理、促销活动奏效慢、售后服务不健全四个方面;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固定资产使用率低、核心技术缺乏三个方面。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有色冶金企业最为重要、最具综合性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偿债能力风险、经营绩效风险、全面预算风险、担保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二、有色冶金企业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一)风险评估方法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其方法与模型比较多样,但是这些方法与模型大多数都是从单独的角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较低。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指的是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对问题进行划分,从而形成较为简单的多个层次,在分析的过程中实现人主观判断的数学化。在评价的过程中,依据比率标度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
2.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为模糊数学,通过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在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选择合理的因素域值,之后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二)风险评估体系基本要素确定
依据上文提到的有色冶金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的划分,在风险评估体系进步要素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对有色冶金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评定,依据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在有色冶金企业整体风险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企业的整体风险水平。其中,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组织与决策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认识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各个风险分类之下又各自包括不同的子风险。
(三)判断矩阵的构造
依据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层级构成,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AHP技术对风险因素进行计算,从而确定风险要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评价矩阵X反映了各个指标在评语集中的隶属度,首先对评估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之后通过公式rij=m/n确定评价指标对上一层次的隶属度。
三、结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关系
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保证其经营合法合规、会计信息准确真实、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为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控制、约束、规划措施。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为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内部控制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笼统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继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根据企业财务活动范畴,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细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四类。企业财务风险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投资决策不科学造成的投资风险、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融资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四个环节。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可以归结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而企业财务风险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一) 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以充分反映企业面临的财务状况,为相关管理人员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继而为企业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二是良好的内部控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财务风险控制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财务风险控制格局,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三是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注重企业资金管理,以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指导、规范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库存管理及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注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无效占用。四是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构建了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监测与审计制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确保企业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经营战略规划,避免了各种风险。五是严格的审计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同时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财务风险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哪一环节出现漏洞,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引导。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四个环节,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定期监测并基于历史数据、同业经验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效甄别企业存在问题的环节,如风险控制组织体系、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完善。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两者关系可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财务风险能够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因此,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两者的关系,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角度,提出加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从内部会计控制角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采用杜邦财务比率分析法,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指标是指从动态和长期的角度选取敏感性的财务指标纳入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首先,要选取具有预见性、灵敏性、配合性的财务指标。预见性可以保证所选指标能够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其趋势;灵敏性则可以保证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配合性则保证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全面且无冲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其次,要以企业现金流量为财务风险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在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应以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作为核心指标。企业现金流主要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最主要的现金来源,而且还是偿还债务的根本保障。因此,在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时,将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作为财务风险指标的核心指标。
基于财务风险预测系统,量化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量化是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期目标进行量化。实践中较为常用的度量方法有概率分析法、杠杆分析法、资产定价模型法、风险价值度量法和风险率度量法等。概率分析法逻辑性严密且可信度强,是财务风险度量的基础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历史数据积累充足、统计资料全面、准确且经济业务具有一定规律的企业。杠杆分析法可以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直接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计算所需财务数据易得、评估结果简明易了的特点。同时,该方法能够灵敏地反映财务报表的数据变化,通过与同行业对比可以得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二)从内部管理控制角度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1. 组建多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规模及经营范围合理设置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认清企业内部控制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不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组建多层次、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其次,分别组建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共同组成,负责财务风险模式的决策,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由企业财务部门组成,负责企业各部门融资、投资申请的审批,同时负责制定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制度。
2. 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根据企业会计法、税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风险来源制定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监督与审核制度,从而形成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3. 构建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完善企业融资制度。每一会计年度期初制订完备的融资计划,强化预算的编制工作,建立由基层单位提出融资申请、由财务部门审批的预算编制制度。根据企业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融资规模与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防范债务偿还风险。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制度。建立明确的投资程序与规范,坚决杜绝人为主观决定投资计划的现象。对每一项投资项目,要深入研究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回报,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上交财务主管部门并接受审批。高度重视企业库存管理及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针对企业库存管理,一是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在年初财务部门要根据基层部门的生产计划合理确定采购规模,杜绝物料的长期积压与浪费;二是加强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并在库存积压时将物料出售给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管理。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涵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将应收账款率降到最低,盘活企业资金。
参考文献:
[1]杨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08).
[2]鄂秀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
风险管理概念:损失/不确定性等
风险管理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可测性/可变性
风险的类型: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企业做大个人的管理能力显得非常渺小,只有通过科学的控制才有效。
风险可以事先管理,企业时时刻刻承担着风险如同人的一生活着就有风险都可能得病。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皆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五要素a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责权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b风险评估(不相容岗位设置:会计与出纳分开,管物与管账分开,采购谈判价格与供应商分开,责权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即所有人都有审批权,会计系统控制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财产保护控制即企业资产盘点,预算控制即全面预算管理)
c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d信息与沟通(各种信息的收集方式与渠道,电子信息的应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三企业各类风险:a货币资金风险:货币资金即企业现金与银行现金,货币资金的安全必须岗位不相容才能保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好说明公司持续稳定,货币资金应日清或第三人清查或审计清查。对企业预留印鉴专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全部印鉴,经授权人签字后使用印鉴,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库存现金限额制度/规定现金开支范围/专人定期核对银行帐/定期不定期盘点
b应收账款风险:客户到期不付款或无能力付款,前期要正确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如同银行贷款程序,千万别把业务员培养成只会卖货不会收钱的业务员,商务谈判能力决定着应收款。应收账款的监督应每季或半年做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风险评估(有表格),应收账款的增长率不能高于主营业务增长率(否则公司吃老本倒闭),超过4年的坏账应放入计提坏账会使企业净资产优良。应收账款如何摊销?账龄法:一年以内提2-5%,二年以内提10-20%,三年以内提30-50%,四年以内提50-80-100%
c预收款的内部风险控制:责任分工与授权,销售与发货控制,收款控制。
d存货风险管理:价格变动风险,产品过时风险,自然损失风险在管理上要设立安全库存量,销售人员要了解库存结构努力销售应有库存来降低采购降低库存,不得有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请购(技术后勤)与审批(部门主管),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等,库房保管员要建立收发存明细台账记录物质出入库相信情况。
e资产结构风险:一个企业的实力表现在1总资产2年销售收入3企业员工,企业资产不是越大越好是越合理越好,变现能力越强越好,财务总监要考虑公司现金流与总资产的合理,出纳应每天给刘会现金余额表,销售部每星期报现金汇款计划。企业要把降低费用作为获利的一个根本永远。
f投资风险评估:风险来源表,风险的分类和分组对项目管理其他方面的要求
内部控制环境五要素:治理结构,机构设置,责权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制度设置:a人事制度控制:建立劳动合同,针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建立不同级别的考核制度,形成规范,系统考核体系评价员工据此奖励任用,建立公司骨干员工队伍,有针对性培养,建立内部薪酬体系(薪酬总额与业绩指标挂钩办法,基本工资发放,高级管理人员年薪管理办法)。
b人力资源控制: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者符合要求,制定员工工作范围,用于引导员工行为,定期培训用于提高员工素质,坚持绩效考核奖罚分明,对重要岗位员工(销售采购财务)建立信用保险机制,岗位轮换,提高福利增强凝聚力。
(一)风险理论概述
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是人们在活动中遭遇危险、受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或机会,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一种主观的、个人的预见,或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结果。ISO将风险管理的定义为:旨在引导和控制企业风险的协调活动。
(二)风险管理的作用
1.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团队的容错能力;
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确定日常工作重点。
二、企业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主要风险点识别
(一)经营风险
1.产品结构风险。产品结构越单一,对经营结果影响越大,企业整体运营风险越高。
2.原材料供应风险。原材料结构、供应商构成越单一,投资风险越高。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应着重界定为市场价格、供需关系、心理因素等。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预测不科学、市场定位不准确、对竞争对手了解不足。
(三)技术风险
1.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的风险;
2.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
3.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四)质量风险
1.过程控制的风险;
2.采购外协部件的质量风险;
3.不满足市场准入资质认证的风险。
(五)资金投向风险
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最大的资金投向风险为销售能力可能跟不上生产能力扩大的风险。如果公司销售队伍、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扩大,将对资金的投资回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六)管理风险
1.组织模式风险
在松散的组织模式下,总部对人、财、物的控制能力较低,导致管理风险加大。
2.激励和约束机制风险
尤其是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不足,导致项目实施稳定性降低风险变高。
(七)财务风险
Ross,westerfield和Jrdan认为债务筹资会增加股东的风险,使用债务筹资所产生的这部分额外风险称为公司股东的财务风险。更宽泛地讲,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八)政策性风险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对企业所投资项目的行业持鼓励还是限制态度,决定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2.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税收政策对项目的税后利润具有极大的影响(见表1)。
三、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应对
(一)全过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重要任务,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风险管理规划:是在项目启动之前或者实施初期统观项目全局的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的思考、分析和规划。
2.风险识别:使用风险识别方法和工具对项目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形成风险识别清单。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和估量,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后果,通过风险评估,可对该风险的经济意义及风险管理的费/效分析进行评价。
4.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控制等。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包含有对风险发生的监控和对风险管理的监控,前者是监视和控制之前已识别的风险源,后者是对执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以及采用技术措施的再监控(如图1)。
(二)敏感性分析
?目实施前应加大敏感性分析,逐一识别主要敏感性因素,主要包括销售单价、销售数量、经营成本、投资成本等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项目在营运过程中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后项目整体效益变动,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定基替代法是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一种定量方法,分别用预计值替代标准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SAF=A/A/F/F
A/A:评价指标的变动比率
F/F: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率
SAF>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性因素同方向变化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关键环节。在铁路施工企业中存在着部分财务风险内容,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
一、财务风险概要
企业在进行财务计算的各项活动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能够提前预测或者无法进行很好的控制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能够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而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不同,企业将因此遭受损失。由于财务活动是企业运营的关键,它存在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因此控制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铁路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在铁路施工企业中,其财务管理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资金管理。在铁路施工企业中,通过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实现企业资金管理。主要责任成员是包括董事长在内的相关财务负责人。他们主要对资金的运用和筹集进行控制和负责。
投资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这是一项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以及公司的证券投资等资金管理任务。
对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三、财务风险的具体内容
投标风险。在进行项目投标时,企业需要向相关部门缴纳投标保证金。当下,缴纳保证金的形式以现金形式为主。在实际投标过程中,企业的某个项目标段常常要用几百万元的资金作为保证金。这些保证金一经缴纳,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就无法被退换,即使企业没有中标也无法短时间内拿回保证金。中标签订合同时,要根据投标时的报价进行签订,如果有出现报价不合理或者是有漏项时,企业也无法进行报价的修改,否则保证金就会被相关部门没收。在实际投标中存在项目的不合法立项,有的招标企业项目资金根本不到位,这种情况下投标人将会遭受的财务风险将空前扩大。
合同签订风险。在企业进行施工时,为了保证双方能够合法的执行自己的义务,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施工开始前选哟签订合同。在建筑市场,承发包双方进行的是先定价后成交的一种期货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远期交割的性质,这种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遭受很大的财务风险。
施工过程的风险。在工程施工阶段会产生一些财务风险:
施工材料的供应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承包方资金不足或者运转不开的现象。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承包商必须保证施工用材的供应充足。由于资金短缺,承包商在进行材料采购时经常会赊销或者采用有欺骗性质的手段向材料供应方采购建材。由于资金的长期短缺,材料供应商为了保障自身资金的正常运转以及资金安全,就会向承包商催款,在得不到相应款项支付时,供应商就不得不采取诉讼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样,相关执法部门就会将工地的资产封存,并且对承包企业的账户或者施工项目进行冻结,这样以来将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损害,同时施工企业的信誉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成本管理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施工项目能否按照预定的成本计划进行施工等。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到位或者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引起财务风险。
铁路施工质量引发财务风险。由于一些企业忙于扩大自身的规模,企业中会出现以下不良情况:企业对工程的管理力度不够;资金运作出现问题以及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不重视等,从而导致企业施工质量不达标,项目就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这也造成了财务风险。
分承包商管理不到位所引发的风险.项目分包时,由于总承包商的管理缺陷,导致分包合同的签订不够及时,结算过程存在缺陷等问题。由于监管缺失,分包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在施工时偷工减料、怠工等,这些都给施工单位带来的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危机。
四、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增强风险意识。为了减少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应该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现行的决策程序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前期工程承接的论证、调查以及决策程序,并且将在企业管理机制中成立投标风险评估部门,减少投标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规定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以下三点:招标企业资金不到位时,坚决不投标;大量垫资的项目坚决不接;没有科学规划的项目不能接。
强化收款机制。在企业中建立专门收款人员,加强收款管理制度。相关人员要全面负责收集应收款项的信息,并且能够准确无误的将信息传输给上级领导;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对收款业务人员负责的业务实行责任承担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施工企业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技能改革。企业一方面要培养内部技术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要实行对外技术研讨,交流新技术。为了保证铁路施工的科学严谨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企业应该增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及时把握铁路技术的最新技术,并和同行业高技能人才进行交流研讨,吸纳新技术。同时还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质量。这样既可以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又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就能够让建设单位在技术以及服务上对企业存在依赖性,增强铁路施工企业的主导性,提高其在经济合同中的地位,从而最大的减少财务风险。
工资支付。在对农民工的使用情况上,施工企业要和农民工签订劳务合同。这样方便实名制管理,在工资发放过程中能够将工资发至每一个工人,并保存农民工身份证。这样就会杜绝不合理的讨薪情况的发生。对于分包公司,企业应该同其签订借款协议,由企业直接支付部分资金供分包公司发放工资,这样就减少了工资发放的环节,效的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五、结语
总之控制铁路企业施工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企业针对自身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提升自身的地位等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生产企业;采购业务
一、引言
2006年7月,由财政部牵头发起的,国资委、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参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简称CICSC)”正式成立,并与此后五年内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然而,设计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只是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步,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还需要将这套标准体系与市场主体――企业,更加全面的融合匹配。内部控制体系庞大,涉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诸多流程,采购业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该业务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和基本要求做出了明确阐述。
A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生产企业。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A公司采购业务环节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及执行问题为例,举一反三,研究及讨论企业采购业务中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问题,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降低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二、A公司采购业务现状及控制缺陷
通过查阅A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以及实地访谈,笔者对于该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
(一)A公司采购业务现状
该公司的采购物资主要有卡基、原材料、重要设备、零备件、易损件等,其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市场部、技质部及质检部四个部门主要负责。笔者分别对以上四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请购制度、定货制度、验收制度以及退货和折让制度的测试,并与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的面对面的访谈。从表面上看,公司所指定的采购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能依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关键岗位已分开且相互牵制,各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但是经过对A公司采购业务的全面了解,发现该公司采购环节存在以下风险:
1.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
2.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导致公司资金的浪费;
3.比价过程出现舞弊行为,可能导致采购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4.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5.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二)A公司采购业务控制缺陷
虽然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从表面状况良好,但经过深入分析判断和进一步访谈之后,笔者发现该公司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采购业务相互监督力度不够
应用指引中要求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各种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等往来款项。然而查阅公司制度发现,公司未对与供应商的对账工作进行规定,这不利于对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发现公司与供应商往来的对账工作由采购部采购员负责,财务部并未参与,这影响了对账的客观性。此外,虽然公司每月制定采购计划,但是采购计划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按计划落实,缺乏后期评估,各部门相互监督力度不够,不利于采购员进行业绩考核。
2.合同履行监督管理缺失
通过查阅A公司《采购控制程序》发现,A公司未对采购合同跟踪管理进行相关规定,导致合同履行监督管理缺失。这会导致企业采购效率低下、材料采购出现难以补给生产部门需要的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企业经营效果。
3.不相容职责未相互分离,未进行定期轮岗存在舞弊风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公司的采购由采购员完成询价和比价及采购的全过程,不相容职责未相互分离。此外,采购部采购员分类负责各项物资的采购,未进行轮岗,使得同一采购员长期负责某项物资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存在舞弊风险。
4.原材料验收入库环节控制程序执行不力,会计控制不严格
公司规定到货后由采购员填制报检单报质检部检验,质检部出具原材料检验单后办理入库。但通过调查发现原材料入库仅有入库单和发票,未见报检单和原材料检验单,这表明企业在原材料验收入库环节控制程序执行不力,财务部付款控制不严格,存在错付、重复付款等风险。采购相关会计凭证缺失,会导致财务复核记账工作难以准确进行,进而影响公司财务部与供应商往来账的核对工作,影响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性,增加财务风险。
5.采购价格控制不严格,预算管理松散
调查发现,公司虽有《供应商选拔制度》但是几乎流于形式。由于采购员长期不轮岗,供应商长时间未更换,使得供应商缺乏竞争意识,采购价格未经过正确的定价机制定价,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另外,公司在年初编制年度采购预算之后,并没有进行预算的跟踪管理,使得预算实施不规范,控制力薄弱。
三、A公司采购业务控制缺陷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企业众多,由于企业性质、规模、产品等不同,各个企业的采购业务会具有其自身特点,然而上述缺陷却一定不仅仅存于A公司之中。问题存在必有其根源,只有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一)制度建设与公司实际情况脱节
由于A公司成立于我国全面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前,A公司已经有一套虽不健全但行之有效的运行控制体系。在国资委要求下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改革之后,A公司仅仅只是对号入座,将《基本规范》中的要求与已有规章体制生硬对接,没有深入研究公司当前控制现状和重新梳理公司的采购业务流程。A公司某些管理文件陈旧,并不符合公司现阶段经营现状。而建立新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在新制度磨合阶段,必然会对公司的经营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公司运营产生一定波动。管理层追求眼前利益,不愿承担建设新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的必要成本,使得公司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二)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
中层管理人员仅注重各自部门自身的运行,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部门主管注重公司的生产目标和眼前利益,对于执行内控制度“精简化”。虽然制度中规定供应商的选择由多个部门参与,而在实际执行时,供应商选择、询价、竞价这一过程基本流于形式,且由采购部门一手包办。另外,采购计划的审批主管往往对于供应商及所供商品的信息缺乏掌握,使审批难以实现其真正作用,这导致预算控制、价格控制力量薄弱流于形式,采购质量大打折扣。
(三)组织机构陈旧,企业控制文化建设缺失
国企组织机构设计相对陈旧,缺乏集中管理采购的专业团队。传统意义上的“人情”限制使部门间无法达到有效的而真实的牵制与监督。工作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设计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公司忽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控制思想和控制理念,工作人员得过且过,制度执行力低下。
四、完善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内部环境,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1.创建富有内部控制思想的企业文化
企业创建富有内部控制思想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的控制理念及风险管理意识,能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将内部控制的精神深入渗透到员工的生产理念当中,激发员工控制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切合企业实际,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采购环节风险自查模式
根据企业采购业务目标,影响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人员风险、供应商选择风险、付款失误风险,物资紧缺采购风险,物资积压风险等。材料采购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公司可在采购部设立风险管理员,根据公司的采购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自查表,包括风险类别、名称、影响、发生周期、涉及部门等。尽早识别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或避免企业的损失。
3.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
为了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定期对采购计划、供应商情况、采购价格、购货质量、采购成本以及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与关键控制点密切相关的控制活动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采购业务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对于涉及薄弱环节的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估,最终达到优化采购流程的目的。同时,将材料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存货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采购部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率。
(二)增加控制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1.重新设计采购业务流程,引入关键控制点概念
通过对A公司采购业务的梳理,可以发现该公司的材料采购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控制点,即申请、计划、调研、合同、验收、入库这六个主要控制点。相较采购业务标准的五个控制点,多出了调研这一控制点。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加强,增加调研这一控制点,能够选择更加优秀的供应商,购入更加高质量的原材料,降低材料的高成本和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更有效的进行价格控制和成本。
2.实现基本信息的高度共享
公司质检部建立集中的信息平台管理采购的各项信息,包括订单、供应商信息、单笔采购业务进行的状态,减少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并由技质部定期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的分析和合同的追踪管理。另外,财务部组织人员定期与供应商对账,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这样可以使各个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同时节省沟通时间,提高沟通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力度,使牵制不再流于形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及各项经营数据的准确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切合企业实际的ERP管理系统,配备专业的数据系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维护与更新。网络技术员负责授予相关权限,但必须由上级部门审批通过方可授权。企业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各部门能够更好的合作,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3.人事部加强员工内部控制能力培训,对采购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
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在“人”的活动之上,要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行之有效,必须在全公司上下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于公司制度执行力,使前述所设计的流程不要流于形式。另外,为了防止舞弊风险,合理降低采购成本,人事部应定期对采购员进行绩效考核,采购部内部应实行采购员定期轮岗。对于采购员的绩效考核,可以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交期控制和品质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展开。评估该采购员选择供应商的能力、议价能力和收货效率,激励采购员更加公平的选择供应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降低舞弊风险。对采购员进行定期轮岗,避免由于采购员与供货商产生长期合作关系而产生的舞弊。
4.进行市场调研,建立性价比机制,进行招投标采购
在制定好采购计划之后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市场调研,而调研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招投标采购。公司采购部将采购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采购原则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告诉众多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公司所提的相关要求,利用发函或直接派人将有关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价格表等送还公司采购部。采购部再从中筛选信用程度高、质量好、价格低、历史悠久的供应商进行考察,索取相关产品样品,再经过技质部对样品的检验,以及要求名单上的供应商填写供方调查表,由总经理审批后选择最终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 崔松,张宏.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心得体会.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4):37-38.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2010.
关键词:往来账款;风险意识;呆账坏账;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概述
往来账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供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包括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往来账款是企业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是成本费用、经营成果核算中不可缺少的经济信息。往来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加强各种往来款项的管理,可有效地防止虚盈或潜亏,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往来账款形成的原因分析
往来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效益观念、时间观念、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资金长期在往来账款项目挂账。甚至有时由于责任不清,手续不全,虽已发生损失但难以予以及时地进行账务处理。
2.管理意识淡薄,监督失控
特别是往来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往来账款管理失控。随着往来账龄的增长,企业不能有效地回笼资金,使资金流量处于非正常状态,甚至发生坏账,造成资金严重损失,或者只满足在资金收回未流失的程度上,而不考虑由于时间的推移,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所丧失的时间价值。
3.财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
财务人员习惯上重视资金和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忽视对往来账款的跟踪管理。即使进行监督管理,也因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方法落后,影响往来账款催收工作的开展。财务内部管理脱节,失去相互控制、制约的作用,同样也使往来账款管理工作受到阻碍。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往来账款清理不及时也是造成往来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之一。
三、企业往来账款存在的共性问题
1.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不完善
一般而言,企业都比较重视债权管理,但是对债务的监管,往往不甚重视而导致管理不全面,使一些名存实亡的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对无法支付债务不作会计处理,这些都极易造成往来科目的混乱,严重扰乱了往来账款的规范管理。
2.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规范
有些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时,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经济业务核算和分类。主要表现在:应计入应付账款的业务误计入其他应付款;同一客户的预收、应收不分业务随意对冲后以余额记账;在会计凭证摘要栏仅仅注明“清账”二字,甚至没有摘要,人为地造成往来账目的混乱。
3.客户和供应商分割,缺乏有机联系
现代企业往往存在多种经营行为,某些企业就会具备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或者提供采购业务、修理性劳务多重业务。而在企业中,销售、采购、维修业务一般都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反映到财务上,也是分离的,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实现从企业整体的层面上来对客户、供应商进行综合管理。
4.创建和使用虚拟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虚拟账户变成呆账
为满足大量一次性往来单位的业务需求,或内部管理的特殊需要,创建和使用虚拟账户已经成为企业特殊账务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虚拟账户的存在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需求,但同时出现的问题是这些虚拟账户由于使用人员较多、业务繁杂,缺乏有效的监管意识和手段,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人员变迁,导致部分挂在虚拟账户的往来账款变成了呆账。
四、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措施研究
1.加强往来账款的风险评估意识,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
针对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企业从业务人员到管理人员,都应认识到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分析与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此外,企业要真正扭转新官不理旧账、账务处理弄虚作假、往来账款管理混乱的现象,必须使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者真正的需求,这就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选用业务素质好,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员工,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可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2.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控制应收账款的收回期限
改变以往往来账款管理过程中发放催收清单而不注重催收效果的状况,企业监察或审计部门参与财务部门往来账款的催收工作,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管理责任感,充分发挥其潜能,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岗位分工责任明确,工作质量与考核奖惩挂钩,针对周期长、金额大,跟踪管理难度大的应收账款,限定收回期限,避免资金长期被占用。
3.定期清理往来账款,促进往来账款管理工作规范化
根据企业往来账款的特点,按单位、部门列出清单,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催收。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加强认识,使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成为融制度化和规范化合为一体的、具有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以增强所有涉及人员对往来账款工作的认识。
4.加强采购过程的财务监督与控制,警示呆账、坏账的形成
科研单位合同比重很大,加强财务控制与管理是搞好往来账款管理的重要保障。制定物资采购人员考核制度和采购制度,制定经济合同管理规范,加强采购成本意识,明确其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加大物资采购和引进项目的监管力度,定期对采购工作、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核,以减少呆账、坏账的形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市场的信用危机促使企业往来账款的增加。特别是在商业企业,往来账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必须强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往来账款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往来账款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规避财政风险,保证企业经营资金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2]丁照菁.谈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
在预算、结算、决算管理过程中,各种财务信息经过逐级审批、签字,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等形式整理汇集;财务按月在各岗位之间、银行之间、上下级之间进行各种账目信息的核对;基层部队组成经委会,以每月召开经委会的形式反馈信息;各级主官定期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反映部队工作成效及现实困难;各种包含财务信息的档案在决算会议召开,季度、半年、年度考评,上级审计之际接受指导监督,反馈建议。笔者认为,在诸多信息的传递中,应剥离出更为清晰的按照不同层级划分的、按照不同岗位划分的、按照不同业务划分的有效沟通交流路径,并定期在相应的层级范围内交流反馈,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为准确地发挥作用。
二、发扬民主,实施全方位监测
财务制度明确要求财务公开透明,对此很多单位都做得很好。如:对于基层伙食管理,很多单位在全总队或支队范围内应用了伙食管理系统,实现了伙食管理网上动态监控。一些单位在经委会的作用基础上采取定期发放伙食情况调查表、坚持帮厨制度等方式实行监督,收效不错。在广泛听取基层民主意见的基础上,许多基层官兵对于经费的投向、投量作为实际使用者有了更为贴切的感受。如:在各种装备器材的使用中,对装备器材的性能、维修情况、装备器材的适用性等方面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笔者认为,应继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鼓励广大官兵树立参与理财的意识,实施全方位的监测。
三、部队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部队与企业性质迥异,以开源节流,合理把握经费的投向投量,提高战斗力为主要目标。因此,部队财务风险评估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考核具体业务项目的基础上,把内部控制要素放在最基础的层面上,科学借鉴、吸收COSO框架体系思想。
(一)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管理框架划分为三个层级:一是目标;二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三是各个层级。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中除了内部控制框架中的5个要素,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对策。即:(1)内部环境;(2)目标设定;(3)事项识别;(4)风险评估;(5)风险对策;(6)控制活动;(7)信息与交流;(8)监督。部队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可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与事项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等5个方面建立。
(二)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基础,设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目前所应用的审计调查项目有:被审计领导干部问卷调查、党委研究后勤重大事项记录、执行规章制度情况、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纪律情况;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情况、装备建设成果统计、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经费预算收支情况、内部票据使用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资金管理情况、家底经费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库存物资管理、基建营房管理情况、房地产租赁情况、有偿服务情况、公务接待情况、福利发放情况等。这些审计调查项目在风险防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部队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借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建立的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基础。
(三)突出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等指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