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范文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9 16:04: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RFID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 零库存;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0-0018-03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合理分配、利用卫生资源,优化卫生服务体系是公立医院思考和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中提出:“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巩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新增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健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控费、规范诊疗行为等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等费用”。医院如何在内部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如何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是我们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医改要求医院加强对耗材的管理,节约运行成本,因为每百元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的占比逐年上升,而在卫生材料中,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对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对提高大型三甲医院的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的公益形象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在各大型三甲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现状,就精细化、物联网等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

一、公立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采购模式是相关临床科室申报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仓库负责验收并办理入库,科室再进行领用和收费结算[1]。传统模式下,要求医院先购货,在一级库和二级库都有备货,财务根据购货情况与供应商进行结算。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有库存积压、丢失、破损、过期、更新等,科室领用即算消耗,以领代耗,即没有体现科室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采购资金,占用了大量的库房,增加了库房管理人员数量和工作量,盘点困难,库房管理难度大,只能做到粗放管理,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1]。

(二)系统缺失,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整合

缺少跨职能部门的物流信息系统,手工出错率高,信息化技术落后,多数医院的物资管理系统和HIS系统、采购系统不关联,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联通,形成不了有效的闭环管理,医院物流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运维费用高,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三)高值医用耗材品类规格繁杂,高值耗材信息双向追溯难,风险高

高值医用耗材品类规格繁杂,很多医院没有对高值耗材实行一物一码的跟踪,医用高值耗材的耗用与患者之间无法建立关联关系,无法全程追溯,患者安全有风险,发生不良反应时难以及时查找溯源,无法及时响应,进而也无法准确实施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对有不良事件记录的高值耗材进行监测和管理,已经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值医用耗材有可能再次被采购进院,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值医用耗材潜在的使用风险。耗材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如不能反馈给生产厂家,不利于生产企业对高值耗材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也不利于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存在缺失现象

高值医用耗材因其品种繁多、材质多样、规格型号复杂、单品价值高、临床应用风险大、数量巨大,成为各大三甲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各大医院对临床科室申请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都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和流程,但常常有临床科室以病人病情需要为由,先斩后奏,先使用再办理相关手续,逃避内部控制的监管;还有些制度挂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控制等情况存在。

二、RFID技术和智能器械柜在高值医用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一)RFID技术分析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2]。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写距离远、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可更改、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等特点。高值医用耗材包装上的电子标签记录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有效期、供应商名称、原产地、产品名称等重要信息,一物一码,识别唯一耗材,便于管理科室对高值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进行双向追溯管理。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通常由存储标识物信息的电子标签、用于读写标签数据的读写器以及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软件组成。

(二)智能器械柜分析

智能器械柜就是内置了高频RFID系统读取器的柜子,采用RFID技术识别耗材。柜体采用冷轧钢板,具有耐腐蚀、不变形、防盗功能。1个智能主柜可连带10个辅柜,UPS断电保护,在没有外界电源的情况下,可以支持系统工作15分钟,配备应急开关,支持在应急状态下手动打开耗材柜,获得耗材。智能器械柜对每一个介入手术间的护士都配有唯一的指纹锁,通过指纹锁控制拿取智能器械柜里高值医用耗材的人员和数量,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智能器械柜内的高值医用耗材随着入库和护士取用耗材的操作,自动调整库存,当库存量达到最低安全库存时,系统会向供应商发出补货短信,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将生成采购清单,供应商一周备两到三次货,遇到紧急情况可随时补货,基本达到零库存,不占用医院过多库房。智能器械柜采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解决科室使用环节精细化管理问题,是对ERP及HIS系统器械管理方面的衔接与补充。

(三)具体流程与应用

目前,A医院介入中心已经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利用智能器械柜、智能耗材管理系统,把高值医用耗材和SPD物资管理系统、HIS系统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物联网模式。获得了初步成功。

具体流程如下:供应商在送货前需要通过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将每个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品名规格、生产批号、注册证号、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录入到对应的电子标签中,由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对应的编码,方便医院办理预入库高值耗材时的审核以及后期管理过程中如果高值耗材出现问题时的追溯。当供应商把高值医用耗材送到介入中心库房时,高频RFID系统读取器通过每个高值医用耗材外包装上的电子标签自动识别所送的是什么高值医用耗材,入库数量由介入中心的兼职库管员(由总务护士兼任节约人力成本)确认无误后“寄售入智能器械柜”,并同时上传到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

介入医生根据病人将要手术的需要,将手术中需要用到的高值耗材通过HIS系统下达医嘱传送到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拥有指纹锁开启智能器械柜的护士们根据医嘱取走病人需用的耗材到各自所在的介入手术间。当每台手术需要的高值医用耗材离开智能器械柜时,器械柜内的相应高值医用耗材的库存自动下降,HIS系统内的病人所用高值医用耗材自动登记上账。

高频RFID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并显示在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和HIS系统的病人信息上,完成手术后,由手术间取用高值耗材的护士根据高值耗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在HIS系统上进行医嘱和高值医用耗材收费的二次核对,核对无误后点击确认,系统自动计费。如果高值医用耗材有剩余,由当时取用高值耗材的护士再次通过高频RFID系统技术扫码退回到智能器械柜,库存自动增加,智能器械柜和HIS系统是联动的,并且有监控摄像头对准智能器械柜所在库房区域,对每一个拥有指纹锁权限的人员出入智能器械柜,高频RFID系统技术扫码过程进行监控,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如果高值医用耗材出现破损情况,要由当事护士和兼职库管员两人共同核对确认进行处理。

对于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高值医用耗材更换,医生在HIS系统的医嘱中进行更改,护士也是通过高频RFID系统技术扫码退回到智能器械柜或从柜中取出高值耗材,系统自动在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和HIS系统进行相应记录,当护士二次核对确认系统收费后,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会自动汇总出所使用的高值耗材清单,相当于“寄售出库单”,同时在财务会计页面生成应付供应商的明细账款,供应商根据使用清单开具增值税发票,资产管理处人员根据发票在物流系统中完成高值医用耗材的入库和出库管理,把相应票据送到库房会计,库房会计进行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审核,核对无误后点确认完成整个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库房会计打印出应付账款明细表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后连同票据送交会计室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经过这样流程再造以后,当月高值医用耗材的收入和支出是配比的,解决了多年来“以领代耗”问题,成本得到真实体现,也解决了传统库房模式大量占用资金问题。

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除了在智能器械柜即智能操作终端进行指纹锁控制和介入手术间内耗材的管理、使用及补充外,另外在办公室计算机上库房管理人员和相关科室领导可实时掌握高值耗材的使用、库存、效期及供应情况,对高值耗材通过不同筛选条件进行追源管理。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会对即将过期的高值耗材提供警示功能,及时提醒库房管理人员和供应商进行妥善处理。这些功能不仅大大减轻了库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准确率[2-3]。

此外,A院还将把高值耗材的使用量与科室的管理成本相挂钩,通过物流系统的统计查询模块,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本科室各种高值耗材的使用量,并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高值耗材的合理使用,防止其被滥用,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尽量减轻病人的负担。

简而言之,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使用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三、达到的效果

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介入中心原来的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模式,整个流程再造系统化地解决了原来高值耗材存在的矛盾,对高值耗材进行了双向追溯,实现了库房的零库存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实现高值耗材的闭环管理及溯源

实现了介入高值医用耗材入院、存储、使用、计费的全程追踪管理,使介入高值耗材与医嘱、费用相关联,向上追溯到供应商和生产厂商,向下追溯到手术医生和患者个人,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响应,最大限度地控制高值医用耗材潜在的使用风险;同时可实时查询耗材的库存、记账、付款状态;并能实时用来服务患者。高值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与HIS联动同步手术排程及患者信息,在患者名下取用耗材后直接提交计费,减少漏计、错计费的几率,患者使用计费后消库,避免重复劳动且实现耗材的溯源。

(二)RFID唯一码管理

使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耗材原始条码生成唯一码,同时生成二维码(唯一)当RFID标签损坏时,可扫描二维码出入库,批量出入库,自动识别耗材有效期及批次,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一物一码,避免耗材重复使用;同时唯一码管理对耗材的溯源提供唯一凭证;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

(三)近效期提示、实时库存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近效期以红字方式显著提醒,过效期系统进行拦截不允许出库,高值医用耗材出入库登记查询日出日结;根据介入类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制定库存的低限与上限,低于下限时系统进行基数自动申领,直接完成高值耗材的补货功能。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

根据不同管理权限,对登录方式进行权限管理,系统记录操作日志,明确相关责任人,如果出现问题,可进行追溯;实施远程监管,植入记录、使用记录、库存统计、操作记录、损退记录全流程电子化,器械处、科室主任等可远程监管耗材使用,实时掌握库存及使用记录;实时视频监控,通过不同筛选条件追溯,防患于未然,起到内部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五)实耗实销,成本真实,实现了真正的收支配比

解决了介入高值耗材“以领代耗”的问题,以实际使用为消耗,成本真实,使用时即在HIS系统里完成计费,实现了真正的收支配比,加强了科室成本分析,促进了科室成本精细化管理。

(六)降低人员成本与运营成本

供应商提供专业的物流延伸服务,减少医院低端物流人员,全面提升医院合理使用耗材和分析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医院无需承担院内库存压力,节省库房空间,节省库存成本和采购成本,可以极大地减轻医院的财务负担、人力成本负担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医护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工作中。

(七)创新模式,实行预入库的代销模式,实现零库存

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物流延伸服务、供应商结算点前移等方式,实现医用高值耗材从申报科室需求计划、代销入库、代销出库等环节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达到医院介入类高值耗材零库存,不占用医院资金,降低了采购成本,节省了医院现金流,提高了介入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改变了粗放型介入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模式,克服了信息不及时、收支不同步、工作效率低等诸多弊端。

综上所述,通过介入中心运用RFID技术对高值耗材进行物联网模式的管理,有效解决了原来高值介入耗材存在的矛盾,内部管控也嵌入在信息系统中,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控制作用,节约了采购资金,减少了库房占用,达到了收入和支出的有效配比,实现了库房的零库存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A院还将把这种创新的物联网模式的管理方式在全院所有高值耗材使用科室进行推广,争取做到动态监控高值耗材在全院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努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高值耗材科学合理的使用,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凤娟.取消材料加成后的医用高值耗材也能创造经济效益[J].中国卫生产业,2016(5):12-14.

篇2

[关键词] 医院; 耗材管理; 精细化管理; 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4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75- 02

0 引 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用耗材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医用耗材使用的品种和费用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种多样化的扩大,耗材管理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医用耗材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已广泛地运用于医疗、科研、预防、保健等领域,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目前,医院耗材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现象,如何提高医院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耗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1 医院耗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已开始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如,本院耗材库房管理已经引进了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法,即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PDCA循环法规范了库房管理,做到了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和损失,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中,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用耗材管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然而,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耗材管理中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耗材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其具体体现在:

(1) 思想观念不先进:医院管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情管理”,一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思想教育的落后,导致观念不够先进。医院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思想支配,只有搞好对人的思想管理,才能通过人实现对其它方面的管理。把握管理的思想性,需要高度重视对人的思想教育。

(2) 管理方法落后:在新时期,医院管理应该与时俱进,管理不是教条,更像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现阶段医院管理方法比较粗放、单一,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很多医院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管理的方法仍相对比较落后、呆板,脱离了信息化的要求,无法提高管理效益。更有很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看面子解决问题,扰乱了管理秩序。

(3)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重形式,浮于表面,不重效果,仅仅满足于任务布置,投入多少钱,不问结果的好坏和成效的大小;工作标准意识不强,满足于“差不多”,缺少细致、彻底的工作作风;岗位职责没有细化,出了问题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耗材采购一般是缺什么买什么,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4];对一些往往送货不及时的供应商也没有一定的监控体系和约束力,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也没有完善的监控体系。

2 加强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一些单位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工作标准不高、重建轻管等问题也比较凸显,医院管理队伍素质较弱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推行耗材精细化管理,可推动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内容,统一管理标准,细化目标责任、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制管理到位、监督制约到位。

医院耗材由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办公用品等组成[5],品种复杂繁多,但每个部分都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医院收益未见显著提高,都可以在管理的粗放、缺少对管理对象的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上找到原因。这说明,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医院管理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管理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调节和控制,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必须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耗材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对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医院耗材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力,积极适应时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同时,耗材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无完善的机制,则很可能因管理不当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刻不容缓。

3 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3.1 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观念新,才能事业新。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内涵的学习理解,掌握本质要求、基本内容、实现途径和管理目标。要统一思想,抓好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对一些管理薄弱的班组,要加大力度,重点培训,从根本上培养管理人员“精”、“细”的思维。要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各级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引导动员,使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大力营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领导,依法施管,提高机关科学指导的能力。许多单位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管理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医院耗材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确保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2 控制耗材物资采购

对各类库存物资定期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控制购置物资的品种,严格审核各项物资的进货价格,通过以性价比为中标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以低价者中标。规范新进卫生耗材的审批程序,凡科室申购新的卫生材料先由科室申请,详细说明理由、适应症,备齐彩页、使用说明书、三证等资料。先由医疗及管理部门及审计复核、采购部门做市场调查,分析、审核该物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是否病人病情治疗所需,有无因此加重病人负担等情况,最后由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才能购入。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物资的使用效益。

3.3 规范耗材管理流程

医院购置物资后,不定时的入库、报销会给设备处和财务处的相关负责人带来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应对供应商实行严格地监控和约束,尤其对首次进入医院的供应商,必须按相关准入程序严格审核。要查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以及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点,堵住漏洞,严禁在采购过程中发生腐败问题,导致耗材成本增加问题的出现。对送货不及时和影响到工作进程的供应商应实施惩罚措施。对医用耗材的申报、采购、申领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制度,由相关部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监控体系。

3.4 加强质量信息反馈

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临床各科室解决后顾之忧,定期(每季度)到各科室走访,对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行登记,填写《临床科室物资使用情况反馈表》并及时向采购部门或供货商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解决。每年组织专家对医用耗材进行评估,尤其对高值耗材和常用耗材,从性价比、质量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不仅仅起着对当前医用耗材考核审查的作用,更是为下一步耗材的物资采购指引了方向。

3.5 推进科室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信息现代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并减少工作量。可为各科室提供计划申请各项物资,推行物资计划、领用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各科室在本科室院网内即可直接进行计划、领用及费用查询等相关操作,提高办公效益。然而,现有的系统或平台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功能太少、可操作性低等,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耗材在医院内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意识淡薄,那么随着耗材使用量不断攀升,必将造成医疗成本快速增加的现象。

3.6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精细化管理中,如果说流程是起点,标准是基础,绩效考核才是使管理活动形成闭环。没有绩效考核,流程和标准都可能落空,就不会真正形成贯彻力和执行力。通过立标、验标、定标三步循环,对管理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并根据实际工作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距大小和开展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使绩效考核更加合理。建立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实施科学的考评。对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对管理的质量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明确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管理目标,取得了哪些管理绩效,在哪些方面创新了工作方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以及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管理活动的闭环回路,循环递进,持续改进提高。实施科学的最优化考核,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二是采取科学的考评方法。借鉴现代绩效管理考评等考评方法的有益经验,注重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阶段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

因此,医院只有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动态实时的管理体系,增强领导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落实,出现成效。精细化管理不仅应在医院耗材管理方面,在医院整个后勤、医疗等领域仍需进一步推广,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 结 语

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做好耗材管理工作,降低成本消耗对于一个医院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医院耗材管理工作,才能够降低医院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竞争力,节省医院资金,与此同时,患者的医疗费用也才会因此而得到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要降低成本消耗,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益民. 浅谈库存物资精细化管理[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94,212.

[2] 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7:100-101.

[3] 张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在设备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1: 52-55.

篇3

关键词:医院 高值耗材 条形码 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高值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医院高值耗材的普遍使用及其自身具有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质量要求高、价值高等特质要求,使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当前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值耗材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高值耗材流失即支付风险、高值耗材存在漏费风险和高值耗材的信息难追溯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

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是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一般说来,虽然医院引进高值耗材经过院内的层层审批,筛选掉了一部分质量不高的高值耗材,但由于高值耗材品种、规格多,使得高值耗材的管理日趋复杂,在实际的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致使高值耗材管理难。

(二)高值耗材流失即支付风险

高值耗材流失即支付风险,也是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没有收货而付货款的现象,使得高值耗材存在着严重的支付风险,严重制约着高值耗材管理的发展,使得高值耗材流失。因此,在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如利用条形码对高职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高值耗材存在漏费风险

在医院高值耗材的使用过程中,高值耗材存在漏费风险也使得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陷入困境。长期以来,医院高值耗材的收费往往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性计价,这种计价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医疗管理的需要,不仅随意性较大,而且无法严格审核价格的准确性。有些医务人员对医用材料的名称和价格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面对高值耗材收费的情况下,导致多收费或少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因此,防范高值耗材的漏费风险势在必行。

(四)高值耗材的信息难追溯

高值耗材的信息难追溯,也是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的瓶颈。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科室先使用后入库,设备处完全凭借科室的反馈信息办理入库,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高值耗材的信息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高值耗材的信息出现问题,只能从病历资料中手工查找,效率和准确性均较低,不能适应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二、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

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优化高值耗材管理手段、避免高值耗材的流失、科学的计价高值耗材和规范高值耗材的信息四个方面,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优化高值耗材管理手段

在医院使用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优化高值耗材管理手段是关键。医院高值耗材管理,面对品种、格式多,管理困难的现状,应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对高值耗材的管理,如采用条形码管理方式,在医院使用的高值耗材上实行条形码管理,医院使用的高值耗材必须能打得出条码,否则,使用的高值耗材计不了价,也付不了款。由此可见,采用条形码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使高值耗材管理有序。

(二)避免高值耗材的流失

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还避免高值耗材的流失。在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中,利用条形码对高职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了高值耗材的流失。在进行高职耗材的管理中,扫描条形码的计价信息形成数据源头,只有患者计价了,才能确认为科室收入和对供应商付款,同时将数据提供给多个经济管理部门,形成出入库以及财务部门往来帐款,提升了医院高值耗材的协同化管理水平,避免了高值耗材的流失。

(三)科学的计价高值耗材

科学的计价高值耗材,是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的又一显著优势。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可以依靠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来完成。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计价简化而准确,扫描条形码即可准确计价,不容易出现漏费或错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质量。因此有利于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规范高值耗材的信息

为解决高值耗材的信息难追溯的问题,利用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高值耗材的信息。在规范高值耗材的信息中,采用条形码的方式对高职耗材进行管理,在设备入库前应先进行统计,准备核对设备入库的信息,以规范高值耗材的管理,医院各科室在使用高值耗材时,应严格按照高值耗材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手续,有关科室在使用高值耗材时,运用条形码扫描记录相关科室的信息,以便于高值耗材出现问题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对高值耗材的损失负责。

参考文献:

[1]张奕,沈晨阳,王杉.基于ERP系统的医用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模式[J].中国医院.2010(10)

篇4

关键词: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探讨

医用高值耗材对人体安全至关重要,通常多为植(置)入、介入性耗材,且价格昂贵,属于严格控制的产品,具有种类规格多、价值高、使用风险大、流通使用环节特殊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医用高值耗材产品更新也较快,为加强医用高值耗材规范管理,促进医用高值耗材合理使用,本文从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工作这个基础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1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的内容

医用高值耗材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价值相对较高的消耗型耗材,主要包括心脏介入类、外周血管介入类、神经介入类、人工关节及脊柱等植入性骨科类、人工器官类、眼科材料(含人工晶体)类、人工、心脏起博器、支架等植入性器材。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是对所有医用高值耗材的产品档案、供应商档案、采购档案、出入库记录档案、使用记录档案等的综合档案管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档案做为临床使用和质量追踪的重要依据,其有效完善的管理也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1]。

2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几个显著问题

2.1医用高值耗材的种类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专科性强,医院在编号归档时的依据不统一,且角度多维化,究竟按使用科室对高值耗材专科性进行分类编码归档好,还是按医用高值耗材的招标分类进行分类编码好,或是其它标准分类,无法权衡。

2.2为规避医院采购风险,医院在采购医用高值耗材时,多以省市招标的耗材目录为依据,但医用高值耗材产品更新速度快,每招一次标,生产厂家便以各种理由提高耗材投标价格,最常见的是一旦原产品的价格已被全省统一,利润空间下降,便会停止生产原产品,而推出更新换代产品,从而提高新产品售价。但医院在存档此类高值耗材时,一般不会将两个产品存在同一个档案,而是当成新产品。建立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的关联性是接下来档案工作的一个课题,这有利于医院掌握新增耗材与原产品的对比性,从而择优选择产品。

2.3医用高值耗材供应商名称的经常性变化增加了医用高值耗材档案归档的复杂性。有些供应商因累积销售金额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导致税率被提高,为了避税,这些供应商会选择重新注册新公司,再取得权;还有些进口高值耗材因授权时间到期,而未取得续期销售,导致产品在国内的商发生了变化。这便使得档案专业人员在归档供应商档案时会发现有些供应商的连贯性比较难衔接。供应商档案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暂时大部分只停留在单一的时效性管理上,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的档案将是需要花气力加强的一个方向。

2.4医用高值耗材的各项记录一般都有存档,但是因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障碍,尤其是高值耗材管理系统不是太完善的情况下,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档案、入库记录档案、使用记录档案、出库记录档案与回收管理档案没有关联性的存为一个档案,而是单独的分散在各项专类档案中,不利于系统性归档,这需要一个档案体系的构建。

2.5医院对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医用高值耗材档案未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而一旦未实现系统化的电子管理,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是不便的。

3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3.1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3]。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力保障。医用高值耗材的出入库记录资料有签名的纸质版本存档,但为了更好的追溯,电子记录档案是最有利的查询方式,医用高值耗材的电子流通过程记录档案不仅具有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服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我院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目前采用的是某医像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但被分成了3个系统:①条形码系统,用于记录送至我院的高值耗材,并为其打印条形码;②HIS系统,用于记录高值耗材使用收费;③物资系统,用于记录高值耗材出入库办理。前两个系统记载的医用高值耗材记录以电子存档为主,最后一个物资系统记录出入库档案则是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形式共同存在的。

3.3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3.3.1名称规范 信息系统中使用国家颁布的耗材目录规范名称、有招标目录编码、规格、单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减少了误歧,规范了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也为HIS系统提供了准确、清晰的收费依据。

3.3.2流程完整,并可为反向追溯物资状态提供依据 手术室固定一台电脑终端内网均装有物资系统,凭科室、人员、密码登录系统界面,领用审核人为科主任或护士长,既明确科室责任,又避免冒领行为。

3.3.3科学核算 出库单完成后,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和各临床科室都可随时在各自的电脑终端上查询本科室医用耗材领用情况,适时控制成本费用,并可对异常情况进行原因查找与分析。

4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1医用高值耗材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医用高值耗材来源的合法性、质量的可靠性、功能的有效性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的建立对于医用高值材来源的追溯性等具有基础性意义。

4.2医用高值耗材在医院所有医用耗材采购与使用中一般来说约占50%甚至更高,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对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医院物资成本的控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4.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评定标准有明确要求,要加强医用高值耗材(含植入类耗材)的采购记录、溯源管理、储存、销毁记录、不良事件检测与报告管理,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可以给予有利保障。

档案要服务于人们管理的需要,人们占有和利用档案是为了获得追求档案的价值[4]。医用高值耗材发展历程较短,管理以粗放式为主,医用高值耗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还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与科学的方法来促成,从而为医院临床提供更高医用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

[1]佟玉杰,张淼.浅谈高值医用耗材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2]刘婕.临床科室医用耗材闭环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4,11(2).

篇5

关键词:进销存管理系统;医用耗材;介入室

为了实现介入室医用耗材管理清晰,高效,使用安全,追踪信息齐全快速,而采用进销存管理系统对介入室耗材进行科学化,数字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于微创介入治疗发展迅速,我院介入手术8000左右台/年,每月医用耗材800~1300万,所涉及的医用耗材繁多,贵重,传统模式的管理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2011年我院与上海桑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我方提供软件设计方案,操作流程,对方提供电脑技术支持,取名进销存管理系统,对我院介入髙资耗材进行管理。

1.2方法

1.2.1指定方案,确定工具 运用电脑,网络,打印机,扫描枪作为本系统管理工具。

1.2.2操作流程 为一站式管理。院内招标产品进入管理系统建库【商家相关资料,资质,产品名称,型号(跟注册商名一致)】入库管理(包过入库管理和调技管理)出库管理用量管理退库管理库存管理购销管理。

1.2.3方案设计内容

1.2.3.1管理系统中建库平台 由器械科一级库管员完成。并设置管理权限。首先医院根据政府部门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核对供应商的资质是否合法。证照是否齐全,供贷单位具有省级以上药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评价其信任度。所有介入耗材均统一招标采购,不允许医生或他人私自把耗材带进介入室。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特点选择所需要的耗材,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请(在院集中招标范围内选择耗材)。由介入室护士长递送申请单给器械科,那么器械科通知配送商带证查询,各证件审核合格后提出配送商送货。然后器械科在管理系统中建库,把厂家原始信息经扫描存入电脑管理系统中。完成各厂家产品的一次性建库,以后配送产品不须再次建库,只要办理入库就行。

1.2.3.2系统中入库和调拨平台 一级管理员利用权限,点开入库管理,用扫描枪扫入原产品的条形码,那么产品的数量、产品的单号、产品的价格、收费价格等相关信息展现。产品进入器械科一级库里,根据使用科室需要,由器械科一级库管员调拨货物进入二级库(即介入室或其他科室)。调拨管理也是用扫描枪扫入原产品的条形码,产品数自动增加。这样在一级库的管理人员可以清楚什么厂家入了多少库,又调拨多少货物到什么地方(即二级库)。当货物进入一级库时,器械科查证人员与采购人员审核,验货后打出三联单,双人签名,各方保留一份作为入库凭证。当一级库管员调拨完成后,打印出调拨三联单并签字。当货物送到二级库里时,二级库管员使用本权限打开管理系统核对产品和数量,正确无误后报介入室护士长审阅并在调拨单上签名。调拨三联单作为器械科、介入室(临床)、商家各持一份作为调拨凭证。(如果月底盘点有弄不清,可直接拿凭证或系统双重核实)以备日后查用。所有医用材料在二级库里分类存放,以备介入手术之用。

1.2.3.3医用材料术后立即出库 打开进销存管理系统,点击出库平台,用扫描枪扫产品包装上的耗材条细码出库,同时输入患者及医生信息保存,随后就患者所有耗材费用一并收完。那么可以打印此患者使用清单包括本次手术中各种厂家产品及费用。所用产品出库后,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分别进入各厂家各产品系列中。

1.2.3.4用量管理平台 点击平台,可以展现所有产品数量及信息。输入具体时间,可以展现出这段时间的明细,输入配送商名称或主刀医生名字,可以展现相应的产品及信息。工作人员查阅非常方便。

1.2.3.5退库管理平台 根据介入室或其他临床科室情况,一些不常用产品或术中不好用产品,需要更换或退回厂家,那么术中护士或医生报告护士长确认,由二级库管员启用退库管理流程,由介入室或其他科室(二级库)退回器械科(一级库),再由一级库退回厂家,同时打印退库三联单并签名,那么器械科、厂商、介入室三方各保留一份,方便日后盘点且作为凭证。

1.2.3.6库存管理平台 是护士长及二级库管员常关注的平台,点击平台,可以清楚了解二级库里的备货情况,同时可以了解各种产品、各种型号、各种商家的货物。是否需提前或定期通知器械科采购员备货。另外关注各种产品的效期情况,效期分为有效、近效、过期三种,近效期指三个月内,产品用黄字提醒,那么管理者可以在使用中提前启用,避免过期浪费。而过期产品系统中用红字提醒,禁止使用。二级库管员及时退库。

1.2.3.7购销管理平台 是采购部门、商家、介入护士长或管理者关注的平台。点击此平台,输入公司名称,可以清楚了解各公司医用耗材情况,有患者及医生使用耗材的详细清单,眉栏有发票号及开票时间、数量、金额、收费情况。定时盘点,介入室护士长确认用货数量后请采购员核查,正确无误后采购员通知商家开票结算。剩余产品作为库存。到此时已完成介入耗材的管理流程。

我院在使用进销存管理系统之前一般是一级库管。由临床科申请,器械科采购,由临床科室领取,使用时带到介入室,用了或没用完只要科主任签完字送到器械科办出库、开票、结算。这种管理看似简单,占用人力成本低,但是却存在诸多隐患和管理漏洞:产品批号及有效期管理可能到临床上失控,存在安全隐患,有效期及产品批号是高资耗材安全性重要标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产品一旦出库,便没有专业库管人员及配套的信息管理,由于众多品种,使用中各种复杂情况,使医用耗材得不到有效保证,容易有过期报废的情况。假如用在患者的身上将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存在极大医疗风险。

另外,仅有一级库管,医用耗材信息链不完整,无法对历史数据分析利用。各科医用耗材的流通过程记录,除了有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义,也是医院的服务重要信息的组成部分。有些植入性高资耗材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召回,很难快速做出反应。只能手工查找,效率及准确性均较低,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

2 结果

2012年使用进销存管理系统,我院介入室通过对每月导管安全系数、每月库存盘点时间及每月导管资金积压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本系统使用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见表1~4)。

3 讨论

3.1完善介入室医用耗材管理流程,注重环节管理 在管理中做到无缝隙连接,适合大医院综合性介入室的管理模式。达到全院统一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医院医用耗材购置情况非常透明,厂商只要第一次在系统中建库备案,那么以后送货直接用红外线扫入库便可。既保证了原用耗材的质量(防止串货),又方便了介入室对耗材使用情况的掌握。使医院耗材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2方便绩效管理统计查询、方便库存盘点,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根据医院绩效管理,定期每月盘点和统计用费,上报各种表格。以前,手工查对,耗时耗精力,还不十分准确。现在管理者只要用电脑就知道明细,省时又省力。同时对医用耗材进行包装条形码技术管理。可将耗材和患者信息融为一体,将追踪精确到每个患者,在使用中医用耗材流通达到最佳状态[2],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杜绝收费漏洞,体现零库存,加强成本控制 以前是人工收费,1个月或几个月结算,现在通过二级库管专人管理做到日清月底盘点。当月结算,杜绝漏收费.错收费现象,减少科室医院的经济损失,使科室成本核算得到控制。

在库存管理中,由厂商备货,医院不购买。不但避免了缺货及积压现象[3],真正体现了优质、低耗的成本管理模式。介入室医用耗材尤其是高资耗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对耗材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运用,介入耗材信息化管理,使介入耗材入库、出库、用量、库存、购销等五方面全部透明。及时提供耗材及患者信息,管理耗材达到最佳方式。实现了流程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促进了介入室高资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拒绝了安全隐患,达到了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云,居益君,贾玲昌.业务流程再造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9,2(1):31-32.

篇6

关键词:手术室 高值耗材 信息系统 精细化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主要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一般指对安全到关重要、临床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疗治疗用材料。由于高值耗材价格昂贵且直接用于患者,故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营,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值耗材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手术室是医院高值耗材使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部门。目前,卫生材料管理所面临的质量、安全、存量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增加,尤其是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一、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现状与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已经在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中普遍应用,在目前信息系统的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模式下,供应商送货到医院,仓库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品名、规格、数量、单价、供应商、生产批号、有效期等物资信息办理入库手续,耗材使用时,由手术室指定专人领用,月末,仓库将报表交给财务科,由财务科进行成本核算和货款结算。对于必须在手术过程中直接选择使用的植入性高值耗材,事先医院规定手术类别、材料品种和供应商,由供应商送货到手术室,供主刀医生选择使用,月末,手术室凭主刀医生填写的《植入医疗器材使用登记表》向仓库核销,同时在信息系统中录入物资信息办理入、出库手续。表面上看信息系统下的手术室高值耗材按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合理,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风险。

(一)患者安全风险

高值耗材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是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材料库房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和管理员的日常管理,能够保证高值耗材安全性,但是领用到手术室后,由于没有专业的库管人员和信息管理系统,高值耗材的批号和有效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一旦将过期的高值耗材使用到病人身上,很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事件。

(二)信息管理风险

对高值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出库、使用、收费全过程进行记录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是医疗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物资管理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和手术室物资管理存在数据断裂,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跟踪溯源分析,一旦发生材料质量问题,很难快速统计手术室材料存量情况和病人使用情况,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三)物价管理风险

高值耗材使用后,手术室护士根据《植入医疗器材使用登记表》向病人收费,并实行双重制度,但还是不能杜绝人为或疏忽原因导致的漏收费、错收费,财务科办理货款结算时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获知使用的高值耗材是否记费、记费是否准确,存在很大的财务管理漏洞。

(四)反舞弊管理风险

由于对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手段,使得手术室库存的高值耗材容易发生丢失、挪用等情况,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五)材料积压或短缺风险

由于医用材料在材料仓库被领用后便不再受系统监控,无法及时提供高值耗材库存信息,不利于采购计划制定和科室库存的管理,容易造成材料库存积压或短缺,影响医疗业务正常运营。

二、信息系统下的手术室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对策

医院精细化管理是以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的,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落实管理责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处理问题,提高组织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针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关键环节,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患者安全是对安全理念的高度提炼与具体化,安全与质量是相互联系的,与质量相比,安全问题更具有风险,只能防患于未然,根本不能给它发生的机会。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安全管理需要医生、护士、仓库管理员、财务人员等基层员工参与,对他们进行安全管理培训。通过信息系统和全员的有效监管,耗材会安全地使用到患者身上,不会出现过期的问题,消除了医疗风险。

(二)优化高值耗材管理流程

通过数据接口,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与HIS系统信息共享,引入条码管理理念,建立数字化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首先在物资管理中建立医用材料一级仓库和科室二级库。医用材料一级仓库负责高值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供应商和物资基础信息维护、条码打印、领用审核、配送等工作。手术室二级仓库负责高值耗材的采购申请、调拨申请、验收入库、库存管理及对临床使用高值耗材的领用审核、发放和同步计费的工作。其流程为供应商将非手术直接使用高值耗材送到医用材料一级仓库,仓库管理员办理验收入库和条码制作粘贴,并根据二级仓库调拨申请单进行移库操作,耗材使用时,由主刀医生办理领用申请,系统读取高值耗材条码信息同时完成出库和收费工作。钢板等手术中直接使用的植入性材料,由供应商送到手术室二级仓库,二级仓库管理员核对供应商资质、材料品种等是否符合医院规定,办理预入库并打印条码,使用后,系统读取高值耗材条码信息同时完成使用情况统计和记费工作,一级仓库管理员根据高值耗材使用情况和收费信息办理入库和出库。高值耗材在二级库出库使用后,由财务科根据条码信息进行统计、审核和结算。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有效期及批号全程管理、出库与收费联动、条码信息追踪溯源、库存信息实时监控,为消除现有的内部控制风险创造了条件。

(三)制订完善信息系统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

要实现信息系统下手术室高值耗材的有效管理,应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相关岗位上的人员在任何时刻都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不允许各行其是。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与一般的医院规章制度不同,它不是离散的条文,而是按照业务流程说明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来做?例外情况如何处理等,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

(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信息系统通过权限控制和信息共享,为高值耗材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规范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相关岗位上的个人职能、责任、权力等一定要有明确的界限和规定,定期通过信息系统对高值耗材使用全过程跟踪监督,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三、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每年医用耗材的需求量和品种将逐步增多,管理难度和压力也将逐步增大。现代化的库房管理需要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做支撑,要做好高值耗材的管理工作,需要调动一线员工的全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医用耗材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学习国内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赵韦华,梁方舟.二级库管理模式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08,(11):60-62

[2]钱静毅,金伟.数字化医用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设备,2011,(9):117-119

[3]董军.知道做到:从JCI认证到医院评审[M].北京:光明日报版社, 2012,2-3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们对于医疗健康有了更高要求。我国对医疗健康领域越来越多关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可是医疗物品未得到有效管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医疗耗材方面的支出在我国医疗成本结构中占据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这些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展需求,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1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管理系统落后

在对医疗物资的数据统计方面,欠缺先进的信息技术,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难以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与分析,过分依赖于库管员的经验,无法实时对物资进行监控,使物资的流动过程很容易出现纰漏。医院的物资数据管理不足,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流,管理部门也难以根据反馈信息作出最有效的决策。在医疗物资的配送环节,落后的信息管理难以对配送路线以及人员调动进行全面的统计总结,无法加以系统地分析判断,传统的物资配送流程也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计划,造成工作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浪费。

1.2医疗物资有效利用率偏低

医院对于医疗物资的投资巨大,每年医院都要购入大量医疗耗材,但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的利用率远远低于预期。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工作的不认真使医疗耗材常常被无端滥用,或被个别相关工作人员私藏或作为其他个人用途,甚至有时盘盈盘亏无从查因。医院对于物资的数据统计,已经失去了真实性和全面性,可信度低。医疗物资在如此严重的浪费情况下,根本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1.3缺乏规范的物资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医院物资管理模式中,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划分具体职责,难以落实具体任务,管理人员没有深刻的责任意识,对物资的管理自然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没能做到对耗材实时监控,使物资的管理工作出现漏洞,进一步导致医院物资出现巨大损失,医院的经济利益也遭受损害。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也使管理人员的态度散漫,当发现物资信息出现异常、无端遭受损失时,试图包庇隐瞒,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长此以往,医院的物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另外,受限于医院的人员结构,医院库房管理人员往往是转岗而来,专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医疗物资管理人才,进一步阻碍了医疗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2促进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对医疗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具有配送程序化、规格标准化和信息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使用有助于医院的各部门进行全面、有效的合作,有助于医院的有序运营。医院是致力于公共医疗事业的机构,每天有大量的人员流动,需要从事高密度的医疗工作,也就需要非常多的医学耗材,在此过程中,自然会衍生诸多材料、资源问题。但是处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医院在物资的出入库、信息明细及配送等环节的问题难以解决,医院迫切需要结合现代信息化系统,开展科学、有效的物资精细化管理。在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运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对物资进出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对数据加以核算、集中处理,最终以规范的表格形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化的数据系统也可精准地表现出医院中各个部门中所使用的医用物资的出入情况、有效使用比例及对应的收费记录。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高值医疗耗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值医疗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医院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溯源管理对于确保高值耗材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加强高值耗材的有效利用,对于保护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应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做到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价值信息、作用疗效,并将这些信息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可简化患者的缴费流程。制订规范的工作计划,明确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求,使他们清晰掌握耗材的实时信息和患者住院账单,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严谨的逐一核查,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就应及时、有效地将问题反映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迅速、精准地改进。库存管理人员还应定期与供货厂家就耗材账单进行核对,确保高值耗材的各项信息准确性后,就可以完成耗材的出入库。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医院的库存压力,方便了医院的资金运转,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可持续运行。对医院物资信息数据的统计加以分析,进行科学的数据比对,可以对医院的物资需求量以及库存情况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这有利于库存管理工作的规划和物资订购量的调整,将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标准,为医院的医疗投资制定更加精细合理的规划。

2.2精确制订财务预算计划

将预算制度引进医院物资的管理工作中,将全面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得出医院各部门每年各方面的消耗比例,进而用于制订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计划中应包含具体的物资消耗明细、财务经济预算等各项数据,然后再组织人员将这些规划分析总结、研讨商议,制订合理的执行方案,最终由管理部门作出决策。在实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将每名工作人员的收入效益与物资管理的成效联系起来,激发物资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责,严防耗材浪费现象,确保医院物资能够得到正确的使用,提高高值耗材的利用效率。

2.3引入集中配送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医院外部耗材配送主要由各供应商分散配送,近年来有医院通过集中采购物流配送方式的优化和更改能够使采购、验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把物流和商流过程以及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合理划分,从程序上清去易于产生不良事件和管理漏洞的可能,消除不安全隐患。配送环节存在人员成本投入大、但配送成效不理想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信息化的精细管理,制定更加高效的配送流程,降低配送员的工作压力,要求配送人员及时填写配送单据,记录精确全面的配送信息,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规范配送人员的工作表现,并定期对配送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让态度懒散的配送员具有危机意识;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可以合理地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物资的配送质量。

3结语

对于医疗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合理地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在对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中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是顺应时展走向的必然选择,可以提升医院管理效率,规划医院材料的使用,使医院物资尽可能地发挥效用,为医院和患者带来福利,使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社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潘常青.大型综合性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4(6).

[2]李晶慧.推进市级医院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9).

[3]李小芳.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医院,2015(8).

[4]孙友谦,田爽.实现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5(11).

[5]张发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分析及实践探究[J].管理观察,2015(36).

[6]任林,吴晓东,杨扬,等.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初探[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10).

篇8

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依赖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作用是对数据进行汇总、存储和管理,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随时响应应用系统对数据的操作和查询,并进行有效的并发控制,以确保数据正确、可用。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物联网的用户界面,人对于物联网的应用都是通过应用软件来进行的。应用软件依托网络完成对传感器的控制和数据采集,交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通过业务逻辑模型建立业务流程,并对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和统计分析。网络与传感器搭建起物联网的基础平台,最终必须有完善的、稳定的、符合管理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二、物联网在医院经济管理的应用

具备上述前提条件后,物联网技术即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传统条件难以准确把握的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数字化院务保障

当医院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庞杂的院务保障工作就成为一个难点和浪费最为严重的环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功能完善的就医环境,医院成本也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院务保障已有应用,但并未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的程度,却也仍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我院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各种智能设备、智能仪表和相关软件系统实现了安防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气动物流系统、电梯管理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的数字化和有效整合。

2.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固定资产总额基本能够反映医院的规模和技术水平。RFID电子标签与条形码或二维码相比更适合用于固定资产管理。采用RFID电子标签能够实现从采购、入库、请领、出库、维护、转借到报废全过程跟踪管理,自动生成并合理分摊成本。使用寿命长,能适应恶劣环境,适合远距离读取和识别,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并可以动态修改。较高频段上的读写器可以在几十米范围内读取信息,使得通过平板电脑对固定资产进行搜寻和管理十分方便。

3.医用耗材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成本中一个比例较大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涉及专业领域广,管理难度较大,也是容易造成浪费的环节之一。特别是高值耗材的滥用和管理不善还容易导致过度医疗和医疗纠纷,造成医院经济和社会成本的提高。使用条形码对医用耗材从备货到报账全流程的跟踪管理,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高值耗材的采购和使用情况。特别是高值耗材一物一码的管理方式规范了高值耗材的收费管理,缩短了耗材流动周期,提高了陈本核算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

4.患者管理

患者识别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的是手写腕带和二维码腕带,RFID腕带在国外有所应用,但由于成本和相关软、硬件限制应用并不广泛。利用无线医护工作站和二维码腕带是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收费、划价、发药、处置等各个环节均可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5.药品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配液中心、数字化门诊药局以及数字化药库,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提高了药品出入库、发药的工作效率。

6.数字化实验室

数字化实验室也是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方面的重要应用,将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通过传送系统连接起来,进行流水线作业,实现样品运输、分类、前处理、检测、结果报告、后处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

三、物联网应用对于医院经济管理的意义

通过以上这些应用,方便了临床,提高了效率,而最终受益的其实是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控制得到加强

医院全成本核算环节多、计算过程复杂,涉及多系统、数据维护量大,如果不加强数据维护与管理,数据就不能及时更新,就会直接影响到核算结果的正确性。物联网的应用为医院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段。具体体现在:

(1)成本计量更为准确。物联网技术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医院能够对以往较为模糊粗放的成本数据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定,能够为临床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2)成本计算更为标准、规范。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较多的环节。比如高值耗材的采购、出入库是由器材科完成的,而耗材的计价是由临床科室完成的,这是两个独立的流程。而这两个流程的交点却是由临床科室(通常是由办公室护士)完成的,这就难以保证两个流程上标准的一致性,而且事后监督也不易进行。物联网技术引入后采取一物一码的管理就实现了价格的标准化以及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的精确对照。

(3)成本数据采集过程更加实时。医院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如果成本数据采集不能做到实时,那么成本控制的依据就不具备科学性。

(4)成本水平得到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保障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恢复医护人员的主体地位,节约人力资源开销,提高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随着医院的发展,患者数量大幅度增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差错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大。但物联网的使用减少了人为干预差错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单位时间内设备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经济效益。虽然在物联网系统建设上医院投入了大量经费,但对比其在人力资源成本节约、减少浪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医疗差错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医院总体成本仍然有明显降低。

2.成本核算更为精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化管理成为一种趋势,而市场竞争作用影响也较大,这就要求医院要做好效益评估。而物联网的体系构建,实现了模糊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使经济管理由经验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成本科学的评估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物联网的使用,能够对人和物进行自动识别,对患者能够做到对全医疗过程的跟踪,对药品、耗材、固定资产等能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延伸到末端,提高了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核实性。保证了成本数据与医院和科室的实际经营情况相一致,不掺杂或尽量少掺杂人为干预,策略更合理,保证了成本核算信息的客观、可靠。将科室、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联系在一起,按照医疗设备、医疗用房、营具设施不同的比例计提折旧,即实现物资采购、使用、维修、保养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资产账物不符、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使成本核算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并使个人的绩效考评或成本核算更容易实现,从而形成令人信服的收入分配方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物联网系统有效地使药品、物资、医疗设备、后勤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整合,克服了药品、物资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及财务系统之间没有互联对接的问题,解决了经费账与物资账“两张皮”现象,从而实现了全成本自动核算管理。

3.降低库存量,使高值耗材接近零库存成为可能

在医院运营过程中,一般都用实现的医疗收入、利润来评价医院的经营业绩。但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的,并没有反映出医院的真实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库存产品和应收账款的折损而造成的,而这两个因素往往是造成医院潜亏的重要因素。随着商品消费特性的转变,生产方式和物流节奏必然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转变,医院也是如此。零库存的表现形式之一为即进即售:指当产品入库后,在正常库存周期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同时收回货款。由于物联网技术采取一物一码的物流管理,科室请领了某高值耗材,就必须同时计账,不但使高值耗材达到“零库存”状态,同时解决“零库存”状态另一关键环节,即解决了应收账款问题,理论上它将保持原值,不会发生库存折损,避免造成应收账款成为呆账或死账。

4.实现了耗材动态管理

篇9

关键词:PDCA循环 高值耗材条形码 二级库 风险

新医改对医院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就是向管理要效益,用最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以低廉的价格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社会效益。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医用耗材支出逐渐增长,其中,高值耗材占据50%以上的比例。高值耗材因其价值高、种类多、准入标准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成为成本控制的重点,直接影响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临床使用效果及患者使用安全。因此,实行先进、有效的高值耗材管理手段,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应加强高值耗材的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对有效降低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目标

在二级库的高值耗材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的目标就是通过条形码技术,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HIS收费系统与二级库等终端数据连接一起,使高值耗材在二级库的入、出、存、计费的等环节通过P(计划)、D(执行)、C(检查)、A(改进)一系列活动后。使高值耗材在二级库中的物流活动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进入全程监控状态,实现质量跟踪管理,并对其进行总结与评价,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揭示其各环节的管理风险点,明确风险控制点,对未解决问题放入下个PDCA循环中,加以持续改进,从而优化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实现高值耗材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二、PDCA循环法的应用与风险揭示

1.计划阶段。进入二级库的首要条件是请领,但是在请领之前还须经过相应的审核。高值耗材价值高且多为植入人体内,故审核是很有必要的。医院需建立严格的高值耗材审批制度,并对申请程序进行严格的设置,部分高值耗材如晶体、瓣膜、钛网、吻合器、胶囊胃镜等多为备货形式须进行事前审核;只有部分耗材如心脏支架、骨科材料、人工器官是跟台高值耗材,会依照手术中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特殊的采购过程。则须进行事后审核。无论何种情况都需提出申请报告,对于常用备货库存,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其采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由一级库调阅二级库备货定额,查看其备货使用周期与减库顺序,再给予审核通过,保证二级库的良性流动。对于开展新技术需要新购入的高值耗材,需通过医院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审核。该阶段必须通过二级库管理系统的请领模块达成请领成功,由二级库管理人员核对实物与请领情况,确认入库,否则退回一级库再行请领程序。

该阶段的风险点重点关注请领审核。对科室使用高值耗材的需求进行合理性审核,查看库存定额周转是否适度,有无积压。除人工针对性查看临床科室用量外,需对在二级库管理系统中有备货定额的科室设置库存停留预警,依照以往高值耗材的使用经验或科室病床周转率,针对耗材在二级库中停留的时长设定相应区间值,超区间范围时提出预警,提醒科室备货超时,同时提醒采购部门暂时限制该库存高值耗材的采购与发放。

2.使用阶段。这是PDCA循环的核心阶段,在医生工作站,医生下达医嘱,经护士核对完成,在护士工作站扫描高值耗材条形码确认,自动连接HIS收费系统,将患者的住院号以及基本信息、费用使用情况等与条形码进行绑定,进行计费并减二级库库存。在这个阶段,条形码的应用正式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HIS收费系统与二级库等终端数据连接一起,赋于条形码的内容更丰富,提高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在入、出、存、计费环节建立一一对应的跟踪管理。实现物品追溯路径,杜绝高值耗材使用的随意性,排除零库存出库、条形码重复计费等不合理因素,形成自主监管模式,有效提高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的可靠性、唯一性与安全性,二级库条形码管理方法使得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得到了有效追溯。降低了风险。我院使用的天健医院高值物Y管理系统(版本6.2)针对跟台的高值耗材可由手术科室先行计费,系统提示该耗材零库存,自动触发二级库请领程序,提醒一级库管理人员及时完善一级库采购、准入流程,二级库的操作人员随之完善入库、出库流程,在补全入库与出库手续后,即建立完整的条形码对应关系,实现跟台高值耗材的物和人的追溯。

该阶段的风险点重点关注的是人。目前医院的通行做法是人为对电子病历进行复核。使电子病历系统与医护工作站建立必要的联系,确保病历中的医嘱与医嘱的执行不脱节,避免“漏、多、错”收费,这一行为往往花费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且无法保证复核效果。因而对这一复核岗位如何监控,电子病历系统与医护工作站应如何进行数据对接,这都是医院信息化发展中正在考虑的方向。

3.检查阶段。该阶段是保证PDCA循环顺利的重要阶段,目的是全面检查高值耗材在二级库的流动情况。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以条形码为依据,抽样追踪高值耗材入库、出库、消耗、收费等环节以及在二级库的备货情况。检查主要依靠条形码,因为条形码包含的信息量巨大,生产厂商的原始信息、一级库保留信息、二级库需求信息、患者使用信息以及支付信息等等都能体现,做到每个高值耗材都能向上追溯到生产厂商、向下追溯患者个体。对全过程实施一一对应的质量管理、质量跟踪。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1)追溯条形码。高值耗材带着注册证、合格证、消毒证、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进入医院,入院后再带上唯一的条形码,在医院内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留下痕迹,可以进行条形码追溯管理。该检查可保证条形码与其他外来证件互相匹配;条形码与病程记录、患者使用的材料互相一致;条形码计费数量与金额正确等,保证用于人体内的高值耗材使用正确、可靠且有据可查,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出现医患纠纷,同时对条形码使用不符造成的漏收费、多收费等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纠正。

(2)二级库的库存核查。一是核查库存合理性,高值耗材定额库存应依照先进先出原则,若批次过旧、有效期过短,须提示科室尽快使用,避免过期导致浪费。二是盘点,即实物与账务的互相核对,不仅核对数量,还应核对库存实物的相关信息,包括耗材名称、规格、供应商、条形码标识是否与二级库库存的账面信息一致,对于账实不清者,还须由二级库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原因,该阶段的风险点重点关注条形码。条形码的使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二级库中,更是从高值耗材的准入环节就已涉入,贯穿于高值耗材在医院内部流动过程,甚至进入人体内,完成院外追溯。因此明确条形码的编码规则,提高可识别度,筛查唯一性,防止窜码,以保证其所携带信息的正确性,避免医疗纠纷。

4.评价与改进阶段不断的评价与持续改进,能促进高值耗材管理体系的健康与良性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是将高值耗材管理纳入PDCA循环系统的最终目的。运用财务分析指标。针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进行细化分析,评价PDC过程,衡量其运行效果,提出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需求解决,避免短期行为,重视长期管理效果。参照指标有患者满意率、计费差错率、存货周转率、高值耗材支出率、高值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经过周期性的指标统计与比较分析,直观反映高值耗材实物管理水平、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患者使用的准确率和满意度,将指标与绩效挂钩,可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参与医院管理的细小环节,主动执行与完善管理流程,从而帮助医院实现整个卫生耗材管理系统的PDCA循环。

该阶段的风险点重点关注问题是否已M入下一循环,并进行补充与完善。PDCA循环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将上一循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列示,在下一循环中针对性的对照,检查该问题是否还出现?若再出现。是否有解决措施与应对方案?核查其解决效果等等,将风险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5.工具的运用。PDCA循环通常需要至少两个年度数据指标的分析与比较,以检验循环的效果,运用卡方检验,将患者满意率≥90%、计费差错率≤1%作为理论值,收集相关资料统计实际值,周期性观察实际值与理论值偏离程度。比较其显著差异;绘制甘特图,将高值耗材周转时长依次排列,比较各时间段或各批次存货占用时长,以观察高值耗材使用效率;绘制直方图或趋势图,统计高值耗材支出率和高值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找出问题,发现规律。

三、讨论

二级库的高值耗材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采用条形码结合二级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值耗材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⑤但在不断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需获得临床科室的理解与配合,建立良性循环的流通过程。实现自主监控与医院监督相结合,保证高值耗材流动的通畅有序。继而有效的防控风险才能使得医院的整个管理更系统而有保障。

1.建立人员参与管理意识。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活动,每个活动细节上都是人的行为活动的结果。因此不仅需要规范人在PDCA循环中的行为,更需要人在意识上提高对质量的重视,并不定期对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推动各环节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向管理复合型人才发展,自发地使PDCA循环小环带动大环,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整个卫生耗材的管理质量。

篇10

1.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实现内部结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优化,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优化成本核算。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现代化是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主要部分和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通过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以及全面成本核算,从而切实剖析医院各科室以及各个医疗流程的成本支出状况,并且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设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真正了解医院各个科室以及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尤其是成本支出和收入之间的比例,有利于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从而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最大化的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惠并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2.医院引入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竞争向各个领域的日益深入,以及市场环境的无形扩张,医院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加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的现代化,增强成本核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控制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整体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彻底改变以往部分医院靠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或者药品价格来获取经济效益的运营模式,优化医院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营管理,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医院运营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3.实行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为政府的医疗财务补助提供数据依据

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方面,主要是政府财务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开展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综合分析以及全面计算医院的医疗服务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且有利于向政府提供更加全面详尽的成本数据,为政府制定医疗补助提供最新的可靠全面的数据依据。

二、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体系

1.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要想实现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核算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必须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组织结构体系。首先设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由医院财务部部长担任,并综合分析医院的财务组织、职能部门综合情况以及医疗流程环节,以此为依据确定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结构以及职权分配。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成本核算工作的总体实施办法以及实施流程,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重大方面和关键环节,体现着医院成本核算的理念和原则。然后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主要是由医院财务部成员构成,并指定每个科室特定的对接成员,综合展开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现代化的成本核算要求医院响应全面以及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收集医院内部的成本相关数据信息,完成成本核算报表以及分析报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立成本核算的信息技术小组。现代化的医院成本核算必须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相关的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薪金和考勤系统等等实现数据一致以及更新一致,实现数据共享以及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无接缝成本核算。

2.科学合理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卫生服务材料费以及相关的药品费用。卫生材料及药品费是医院医疗业务的直接成本和主要成本,科学合理精细化的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传统的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材料库和药库的领用数据进行统计,这就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不能反映医院科室当期的实际使用量;二是存在领用数据和实际使用数据不相符的现象,造成成本核算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必须创新思维,可在各个核算单元设立一个药品、医用耗材子库或备查账,根据库内的使用情况计算当月的成本。其次,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时,应注意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及成本的归集。特别是卫生材料成本,在材料入库时应与日常使用的同类材料区分开,以便于统计。

3.建立成本考核与评价机制

篇11

【关键词】医院;会计;收支配比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核算遵循配比原则,这一原则从制度施行至今已执行了十年。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化”过渡。在转型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由于不重视配比原则或者在执行配比原则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医院会计资料不能反映医院真实的经营状况,最终无法满足当前“精细化”经济管理模式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改进由于收支配比不当引起的不适宜的会计核算问题,从而使医院会计核算尽快满足医院经济管理模式转型的需要。

一、配比原则的基本内涵

所谓配比原则又称收入与支出相配比的原则,是指医院的支出(费用)与取得的收入应当相互配比,以求得合理

的损益(结余)。其基本涵义实质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果配比。医院某项经济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是因,取得的收入是果,收入必须与取得时付出的成本、费用相配比,才能确定取得的某类收入是否可抵偿其耗费,即某一因果进行配比以确定某项经济活动的损益。二是期间配比。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配比,即本会计期间内的总收入应与总的成本、费用相配比,从而确定出本期医院的净收益。三是部门配比。某一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成本、费用相配比,从而确定该部门的净收益,它可以衡量和考核某一部门的业绩,是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

二、探讨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配比原则在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所需信息质量的保证,而且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规范的配比原则在财务会计准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而对于医院来说,配比原则的重要性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随着当前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重大经济决策控制管理等管理模式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推崇。在管理模式改变的过程中,人们这才发现了配比原则的重要性。例如进行某项经济活动决策时,最基本的分析是成本效益分析,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前提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遵循配比原则是计算收入和确定费用正确性的保证。由此看来,收支配比是一切经济活动管理决策的基础,它犹如多米诺骨牌游戏中的第一张牌,推倒了它,其它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要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重大经济决策控制管理等管理模式,科学的收支配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讨医院会计收支配比的问题,对医院当前的经济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三、当前医院会计收支配比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是1999年开始执行的,收支核算虽然要求符合配比原则,但毕竟是“粗放型”的,收入和支出的确认都明显存在收付实现制的痕迹,没有真正地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实现收支配比。收支不配比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收支因果不配比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收入是指医院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目前医院的日常业务中,收入是由基层的财务部门――门诊收费处和住院处按照每日的实际收入情况或月末的汇总情况报送的,而“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它的数据来源则是按照当月实际的各项业务支出、实际采购以及月末仓库报表的出库数等来确定的,这些支出项目并不完全是该月收入所带来的相应的耗费。按照收支因果配比的要求,“收入必须与取得时付出的成本、费用相配比”来看,目前对医院收支的核算就存在着收支因果不配比的状况。

(二)医院收支期间不配比

医院支出数据是按照当月实际的各项业务支出、实际采购以及月末仓库报表的出库数等来确定的,按照实际的操作情况也存在收支期间不配比的状况。以“医用耗材出库”这一业务为例,科室在领用医用耗材时,并不能按照实际用量来领用,也许当月的领用量是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的耗用量,而月末时把它一次性列支了。这就出现了一个月的收入对应了几个月支出的状况,即医院收支期间不配比。会计报表是以会计分期为基础来编报的,由于收支期间不配比,会计报表也不能真实反映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

(三)医院收支部门不配比

现行医院会计报表中收支是按项目来归集和编报的,由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还必须按部门来反映收支情况。在部门收支归集的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合作和业务交叉的情况普遍存在,收支的归集就存在着分配和分摊的必然。这不仅涉及收支归集的问题,更多地还涉及了成本核算的问题。不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分摊部门收支,就容易造成部门收支的不配比现象。部门收支不配比不仅影响部门绩效考评的效果,而且对部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都存在不利的影响。

四、对医院会计执行收支配比原则的改进建议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实现收支数据按需归集

医院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很难把数据计量得真实可靠,也很难按照收支配比的要求来归集和整理数据。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收支实现配比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按照收支配比的原则,统一规划收支计量的原则和核算路径

收支配比原则要求因果配比、期间配比、部门配比,在规划收支核算程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要求,核算路径的设计也应该按照这三方面的要求来设计。首先,把收支的核算单位放到最基础的部门,即病人产生医疗费的科室,通过电脑核算程序设置,使发生收入的同时,所产生的耗费也能同时反映出来,并以此耗费数据作为支出核算,改变过去以仓库出库数等列报支出的核算口径。这样,收入与支出的数据归集就完全按照互为因果的关系来归集,收支因果不配比的状况得以解决。其次,收支数据在系统中取数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分期的期间取数,以解决当前会计核算期间不配比的问题。最后,通过统一的核算单位划分,按科室实际发生的收支取数,以避免出现部门收支不配比的情况。

(三)结合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精心设计部门收支的核算程序

全成本核算工作与部门收支核算关系密切,要设计好部门收支的核算程序,必须结合部门全成本核算。由于科室和核算单元之间的业务交叉和技术合作比较频繁,因此首先应该按照成本核算的有关原则和核算办法,将混合成本进行分摊和细分;然后根据每一个科室的具体情况规划和设计收支归集的具体程序和核算口径;最后由技术部门将该程序集中固定在电脑核算系统中。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部门收支配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武萍.应用配比原则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82-84.

篇12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 体系构建

医院成本核算是研究和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制定政府投入政策、有效配置医疗资源、科学制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医疗付费方式及医疗保险制度等难点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医院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分析等制度的基础。

一、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由医院领导组织,全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关系到全体职工的系统工程。加强成本核算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和积极性,明确成本管理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医院文化氛围下,能较好协商解决,财务、业务部门间产生的问题,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归集、分摊

(1)人员经费。现在大多数医院在人员信息管理方面实现了数字信息化管理,并进行了科室直接成本核算,对工资、福利及有关的人员经费能根据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核算单位进行归集。临床医生大部分同时服务于门诊和住院科室,其人员经费可按照收入比例,在所在的门诊、住院临床科室间进行分摊。

(2)卫生材料及药品费。卫生材料及药品费属于直接成本,是医疗业务成本的重要组成,是否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药品、医用耗材与医院的经济收益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医用耗材的成本不是根据科室当月的实际使用量统计和归集,而是根据材料库和药库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成本。虽然大部分医院现在要求科室按照使用情况有计划地领取相应材料,但在实际执行操作中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领用与使用不相符。

(3)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按医疗收入3‰提取,当发生医疗纠纷进行赔款时由医疗风险基金支付。按医疗收入总额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可能会存在各个科室的提取数与实际支出数不相匹配,笔者认为可在医疗风险基金科目下按科室设明细辅助账,提取数与支出数细化至各个核算单元。若支出数大于提取数,在计算科室成本时将超出部分计入其中;若科室在较长时期内未发生支出,可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其次,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是否也可在医疗风险基金中体现,这样有利于整体事件所形成的费用归集、分析。

(4)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公用车运行维护费、洗涤费、科研教学费等。例如,水电成本的归集,尽可能为不同科室分别安装水电表,按实际使用量确认费用计入医疗成本,无法实现或计量的可按医疗收入等方法分摊到相应的科室。洗涤费的归集,可针对不同种类物品的洗涤费进行定价,按实际工作量分别进行计算分配。科研教学费中包括医院使用自有资金成立的科研项目以及科教项目补助以外由医院配套投入的资金部分,可视同科教项目补助支出,在计算医疗业务成本时从其他费用项目中剔除,进而鼓励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医疗水平。

(二)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分类

医院成本按核算对象可分为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医院成本核算范围包括: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科教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1)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实行三级分摊法。一级分摊: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费用按人员比例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医辅科室分摊,并分项结转。二级分摊:医辅科室成本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分摊,按照不同性质的科室分别采用收入比重(如门诊办公室、门诊收费、药库等)、工作量比重(如材料库房、水电班、洗衣房等)、占用面积比重(如中央空调、安保监控、中心供氧等)等方法。三级分摊:将医技科室成本采用收入比重法向临床科室分摊,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科室的成本。医院各科室的收入归集,首先需在原始凭证录入时区分“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时,将每项收入按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比例,分别计入各科室。将全院划分为各独立的科室核算账户,各种成本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科室,其中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医用设备成本、医用器材成本、物资成本、后勤保障服务成本以及药品成本等各方面。完成了院科收支项目归集工作,只是完成了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设计,还必须做好大量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才能将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科室级成本核算,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科室成本原始记录,确保相应的收、发、结存等账目清楚、准确,保证成本分析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其次必须加强医疗单位的计量检测工作,确保医院内部的所有财产与物资设备的收发都经过合理的计量与验收,严格做好物资与财产的计量、验收、领发、管理以及清查工作,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再次,建立健全的成本费用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最后,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将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与成本核算相联系,最大化程度地提高员工参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也可分为三类,以医疗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以门诊、住院部为成本核算对象和以病种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计算某服务项目点数占科室所有服务项目点数合计的比值,将直接成本科室总成本分摊到该服务项目上。成本当量指各服务项目的成本点数,即同科室各医疗服目之间的比价关系。即某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该项目所在科室成本×某服务项目成本当量(点数)]/∑(该科室各服务项目成本当量(点数)×服务例数)。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医疗项目为对象归集与分配费用,与医疗收费有直接联系,多用于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效益评估等。目前医院的医疗收费是按医疗项目收费,计算医疗项目成本可以为制定、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和国家调整对医院的补贴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由于不能反映每一疾病的成本,不能为医院经济效益提供分析资料且医疗项目构成庞杂、种类繁多、计算繁琐,间接费用分摊困难,需要计算机网络支持,这种核算办法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论证测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我国所实行的医疗项目收费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改革,目前使用的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方法有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成本估算方法――成本相对值法,即利用部分已经核算的参照项目的实际成本与其未核算项目的成本相对值来推算所有未核算项目的实际成本,对该方法的进一步验证和评价工作还未见展开病种成本核算。目前,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用于制订按病种收费的价格及评价病种收费的合理程度。病种成本包括病房床日成本、检查治疗成本、药品成本、手术成本、输血、吸氧成本。检查治疗成本包括化验、特殊检查、理疗等各项检查治疗成本。

平均病种成本=[(病种病房床日总成本+病种各项检查治疗成本+病种药品成本+病种手术成本+病种输血、输氧成本)]/病种总例数。它是以病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与分配费用,建立单病种诊疗的标准成本,医疗服务标准成本是指医院在充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现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所确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提供某种服务应当发生的成本。不同时期医院的病种成本对比分析,能反映各医院技术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将其与实际病种成本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原因,能有利于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监督,为单病种费用付费方式提供成本数据。目前,病种的平均费用指标主要被用于尝试病种付费办法、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法虽是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病种多、病情各异,核算工作量大,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参与,实施起来仍需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科室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成本分析指标以及成本报表编制,都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归集和分摊计算形成。因此要求成本基础数据准确、精细,要求产生数据来源的相关管理和流程同样精细,进一步优化基础管理和业务流程,不能为了数据而制造数据。

二、医院成本核算发展趋势

按照医疗改革的新规定,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控制成为必然趋势。医疗成本控制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从医院本身角度考虑,在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开展成本核算,降低相关项目成本,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提升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由粗略控制向精细化成本控制方向发展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按照核算单位不同分为三级核算:一级成本核算是属于全院范围内成本核算,主要包括收入、成本总体核算,核算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状况;二级成本核算主要是科室成本核算;三级成本核算主要是项目成本核算,包括单项诊疗项目成本核算、诊次(或床日)费用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等。医改实施后,成本控制重点向科室成本控制以及项目成本控制方向转移,更加细化,注重从具体医疗项目分析成本支出,更加全面细致地反映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二)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方法和趋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公立医院在引入ERP管理系统前,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相对较简单。主要由财务部门通过前端收费系统进行医院财务数据汇总,将医院整体收入和支出进行成本以及效益分析;同时,也按照业务科室收入和直接支出对不同的业务科室进行绩效评价。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增加对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医改政策还提出对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相应的专项补助。项目补助的标准将依据公立医院公共服务项目成本确定,这就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由于医改导向性将逐步注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今后公立医院发展中,承担政府的公共项目将逐步增多。在成本核算中,切实核算相关公共项目成本,降低公共项目成本,降低群众就医费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下一步要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成本数据归集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借鉴ERP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情况在系统中完整记录和体现,减少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工作量和计算误差。同时要组织搭建区域性医疗成本信息平台,实时跟踪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运营情况,增强医疗机构竞争意识,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深化医疗改革,逐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范慧明,杨春旭.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20).

[2]夏晓娟.医疗卫生改革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4).

[3]李心.医院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实践探讨[J].新财会,2012(10).

篇13

关键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基金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特别是为了彻底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在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中,普遍实行了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严格控制,零差率销售药品,这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公立医院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主动由“以药养医”转变为以考核医疗技术服务来实现。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关要求,深入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自身经营以及医保基金的影响,加强公立医院医保管理以及内部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景及有关内容概述

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并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平属性,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绩效。在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中,影响意义最大的就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有关内容,要求公立医院彻底破除存在的各种逐利机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同时确保公立医院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总的来说,综合改革主要是要求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医疗服务项目对冲补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缺口,同时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涉及到公立医院医疗保险基金运作以及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第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方面的改革。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要求在确保公立医院运转可持续,国家财政投入稳定、医疗保险基金在可承受范围以及群众医疗负担不提高的基础上,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方案进行改革。在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中,总体要求对医药价格加强监管,可以适当的提高门诊检查、外科手术、医疗护理、床位、中医等与医务工作者技术劳务有关的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控制各种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逐步的推进各种以病种、床日、服务单元等方式的定价机制,提高公立医院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自。第二,医保支付方式方面的有关改革。医保支付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更好地发挥医保基金的作用。就具体的改革内容来说,就是在公立医院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的基础上,逐步的推动实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和服务相结合的付费方式。同时在医疗保险管理方面,逐步引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的公立医院之间的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确保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以及诊疗费用的引导和监督约束作用。第三,药品和耗材费用控制方面的改革。在药品和耗材费用控制方面,主要是按照国家药品招标采购办法,满足参保用药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整临床用药的结构,特别是严格控制高价、次高价用药比例。同时,在公立医院的医用耗材方面提高公开化、网络化水平,保证采购价格的公平合理。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分析

(一)公立医院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出现总额增长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并未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造成较大压力,虽然公立医院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多,但是增长幅度有限,整个基金的运行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虽然控制了药品价格,但是也是在总额预付制的基础之上,要求公立医院进一步加强了预算总额、次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以及次均住院费用的管控,超标费用得到了控制。

(二)药品收入在公立医院的总收入中的比重得到了控制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推进实施,药品收入在公立医院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得到了严格控制,而医疗收入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以药补医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公立医院的整体收入结构相比较来说更加合理。

(三)参保人员个人自费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在政策调整实施以后,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住院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比例、住院总费用等个人承担的费用比例将会有所提高。虽然医疗保险政策不断完善,通过二次补偿、大病保险以及特药等,也可以增加个人自费报销,但整体来说,参保人员个人实际支付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实施以后,医保基金相当一部分的支付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相挂钩。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在改革的初期阶段,医疗服务项目按成本定价的机制还不够合理完善。

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改进策略

(一)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方面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总额预付制的条件下,以及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更要求医院应该加强内部医保管理,避免在医保方面出现各种违规问题。具体来说,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医疗服务自主定价得以实施,更应该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费用的规范控制,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控制的规范合理。公立医院应该探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与医务工作人员个人收益的挂钩,并加强对医生诊疗行为以及费用控制的评估监督,对存在各种滥用药物以及过度诊疗的问题严肃处理。

(二)不断改进提高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在总额预付制的模式下,要求公立医院应该进一步提高内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保证各项医疗结算业务的准确。公立医院应该以内部的成本核算作为突破口,重点通过成本核算来杜绝医疗行为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诊疗项目,以降低公立医院的诊疗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同时提高有限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是公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改进医患关系也非常重要。

(三)严格执行国家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

公立医院对医保基金的管理,应该严格以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为遵循,特别是配合做好医保控费有关的工作。在公立医院内部,应该配套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控制机制,制定住院、门诊次均费用定额等相关考核标准,控制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费用比例,缩小参保人员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与实际支付的差距。同时,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完善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的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控费、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降低药品、器械、耗材费用,避免增加患者就医负担。

(四)提高公立医院医保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强医院医保管理也是重要的内容。公立医院应该为医保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监控病人的医保、医院收费超标的问题。特别是通过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分析,促使公立医院的内部科室缩短住院时间,协调治疗时间安排,加强药品的监管,提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四、结束语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提升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非常有利。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中,作为公立医院应该全面深入分析改革带来的具体影响,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医疗保险管理,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梁宇鑫 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清梅,尹爱田,秦雪.公立医院扭转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研究述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

[2]傅炽良,阳建民.深圳市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3

篇14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成本管控;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医院正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信息化平台有效地控制医院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强完善成本管控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强化增收节支意识,减少卫生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尽快实现高效低耗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加快转变医院发展方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经济运行成本管控的重点工作项目

1.1减少大型修购项目费用

(1)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维修改造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由分管院领导及财务部门根据基建程序负责控制使用经费。一般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工程付款额度。大型项目在竣工时预付款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70%;验收合格并通过审计科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审计决算结束后,付至审计结算价的95%,余下的5%作为质保金于次年后付清。维修改造项目竣工后,由专项领导组负责组织所在项目的有关人员和后勤保障部门共同验收后方可使用,由审计部门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决算,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强化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第一,规划布局。查清医院内部现有设备或功能近似的其他设备数量及分布、利用情况,以及本社区其他医院同类设备配置情况。第二,需求评价。评价对设备的必要性、迫切性,如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能否确实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是否对培养人才有利,是否是科研项目的基本或关键设备。第三,效益预测。包括使用年限、每周使用时数(或样品数、人次数)、收费标准、经济收入、运营成本、净收益,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正面、负面影响,设备价格和能源消耗、材料消耗、零配件价格的相互关系。第四,配套条件。如房屋、水电条件,零配件、消耗品来源、价格走向,排污、节能问题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第五,使用科室能力评测。包括人员配备、培训情况,实用技术能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六,维修条件。包括设备的易修性;合同谈判能约定的最优保修条款;本单位维修技术能力。第七,选型。包括厂商的选择比较;规格型号的选择比较。第八,设备技术现状评价。根据设备的性能指标考察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是否即将过时、近几年是否会有重大改进,建立电子档案。

(3)降低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费用。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定期组织的公开招标采购价格执行,不采购公开招标范围以外的医用高值耗材。建立完善的医用高值耗材采购流程和管理制度,科学核定库存限额,减少资源浪费。

1.2大力降低日常运行费用

(1)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发放工资、津贴、福利;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考核软件嵌入医院HIS系统进行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医疗质量。绩效奖金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真正做到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2)降低医用卫生材料费用消耗。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大宗医用卫生材料必须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购买,采购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核定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卫生材料要实行严格的消耗定额管理,各科室应尽可能降低各种材料消耗。各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医用耗材。采购医用卫生材料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从资质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医疗器械及销售人员的资质证明等材料,证件齐全合格方可采购。新增医用卫生材料必须由使用科室主任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医用卫生材料申请采购单”,经采购部门对其资质、应用、市场、配置、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经医院同意确认后,由使用科室对新产品进行试用,试用后如反映良好,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产品价格的确定,报院长审批,方可进入正常采购流程。

(3)压缩会议接待费用开支。制定会议、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强化费用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规模和费用。

2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控平台。建立医院HIS系统的成本控制模块,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系: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全院管理扩展到科室管理,甚至品项管理;从经验式预测管理走向数字化实务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预算管理与绩效关键指标(KPI)管理;从传统“收减支”财务会计管理,走向“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会计医院经营管理;从单一院区管理走向部门责任中心管理。

(2)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与标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管理数据库,按照物价政策文件的要求,做到应收则收,该收不漏。没有乱收费现象,通过触摸屏对现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使广大患者花明白钱,看明白病。

(3)稳步推进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从纸质临床路径中得到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从手工管理到临床路径电子化切换应用中得到其附加功能,比较相关软件得到能嵌入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功能标准。把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分为6类:病人信息显示、临床数据采集、电子医嘱处理、临床路径编辑、变异管理以及统计分析,以此规范临床医疗行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加强卫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引进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材料比例、医院总体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损益情况、收入结构比例、临床主要科室经营情况,对检验科、放射科、超声检查科等医技科室的百元材料支出情况等指标均实行月报制度,出台成本分析报告,将每月在经营管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方案;加强卫材仓库的管理工作,确定一个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仓库的库存周转量、卫材管理情况纳入医院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作为评定仓库管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药品、材料以耗用取代领用。病房材料建立护理站收入、支出差异分析。科室固定成本以费用预算建立管制基准。人事成本建立工作负荷率评估标准。大型设备采购建立投资效益评估系统。水电费成本控管责成管理部门,建立耗用目标。

3制订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加强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