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8 10:16: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1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

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

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点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落实的重难点,进而完成老师的“答疑解惑”的职责。因此,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我们就要考虑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这点上,教师备课前应及时关注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质疑的地方,并把其确定为这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师生都认为是“难处”更应该解决。我在教《段于鄢》这一课时,在学生预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很对庄公这个人物形象很感兴趣,似乎有自己的评价但又不能准确地给这人物定位,抓住这点,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庄公这个人物形象及本文所透露的悲剧性质;2、以文本阅读带动字词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因为这是拓展阅读篇目,所以不把字词句当作重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将人物的品赏当作重点,对于郑伯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实际上也可以当作一个难点。因为一直以来对于这个复杂的人物的解读多停留于平面化,譬如《古文观止》的评点就用了多个“毒甚”来下结论,其他的文章多将其列入反面人物,后面母子隧道相见的情节也批之为虚伪。我预想,随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学生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可以有新的发现,他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在课堂的实际讨论中,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有理有据地分析这个人物,譬如将其在对“家”有值得批判的地方,但是在于“国”上,他却可以算是一个有谋略的君王,历史上的例子如唐太宗;讨论母子隧道相见的情节时,学生也指出创新的看法,以为是为了树立“孝”的典型,也有学生认为是对这段失去已久的母爱的追寻,认为母子的重归于好并不应该批判,乃人之常情。我顺势引导,用弗洛伊德的“缺失性体验”来归纳。最后,点出我们历来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缺乏科学,太片面。我们要做到,尽量客观的,立体的,全面地去还原一个人物的真正面貌,才能避免失之偏颇。从上课的具体表现来看,既定的重难点得以落实,学生的疑惑也解决了,而且不时有超越常规认识的观点涌现。

三、借鉴教学经验,以“前车之鉴”为重难点

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字词释义 难点 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36-01

1. 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难点

1.1 字词成语的内容很多,本身没有太多的确定性

从总体上讲,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包含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要掌握高中六册语文课本上的生字词,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总结并掌握与课本相关的词语、成语,学会准确地认识字词,音调、字形都要求准确无误地读写;在文言文中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实词和虚词,还要在字词释义的教学中学会拓展,总结相关的实词和虚词。由于高中的语文在这方面的考察上没有确定的考试内容,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种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考试的盲目性,使得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击破。这是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最大的难点所在。

1.2词语的多重意义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力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词语的多重意义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中,有关虚词的认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例如“以”字的用法,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等,在这几句话中,以的解释有着很大的不同。类似的还有,之、而、于等等。很多的学生在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学习中,不能够把这些字词的意思完整地理解和归纳下来,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这些意思理解偏,很难做到准确地理解。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另一大难题。

1.3 字词释义学习的重心认识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对这些知识重心的认识上的偏颇,高考语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语文课外的知识,对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直接考察的很少。但是又因为教学大纲要求对于语文课本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学习和考试两方面的冲突,给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造成了困扰。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和浅显,但是要想取得考试上的成功,就需要旁征博引,努力地学习语文课本之外的字词释义的相关内容。因此要想取得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就需要实现字词释义学习重心的稳固,权衡各种因素,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略。

2. 如何取得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突破

2.1师生应在平时的阅读和训练中积累并理解词义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语文的平时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将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一一总结下来,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强学习的效果。就拿高中成语的学习来说,容易出现的积累问题是:谦敬错位、褒贬误用、对象不当等,例如,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能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形容创业的艰苦。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来,很多的成语释义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临阵磨枪。

2.2联系特殊的语境来辨别词语的意义

文言文的虚词尤其需要的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释义,拿“之”来说,它的意义有很多,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自然之子;表示修饰,莫逆之交、不速之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虚用,久而久之;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果单单是给出某字的意思,就很容易地把意思理解偏,只有结合相关的语境才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些字义。这种学习的方法也正好给字词释义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尤其是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先大致地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推断出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2.3重视对于课本内容的回顾和把握

从整体上说高中的语文学习是比较注重能力的训练和挖掘的,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于课本的知识,很难将语文学习好;但是如果完完全全地忽视了语文课本的学习,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要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字词掌握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扩充和总结,力求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的语文素质提高,这样对于解决字词释义的问题就显得很简单。在这里所说的语文素质,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文感悟能力、灵感等等,能够在不自觉中将语文的字词释义问题解决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不断地取得考试的成功。所以要想不断地实现语文字词释义学习的提高,就要求能够将课本和课外这两方面权衡起来。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科词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70-01

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家借用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剖汉语,研究汉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就如数形探索中的坐标,化学变化中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研究中的细胞分析法、基因探究法一样,是我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解读汉语的一个突破口,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1.汉语词类系统概况

《提要》将汉语中的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实词和虚词: 实词分为六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意义比较实在,而且可以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例如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等。 虚词分为六类,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除了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和个别副词可以充当补语外,其它的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结构关系。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介词、助词和叹词的作用是附着。拟声词的作用是表示声音。以《提要》为准我们可将现代汉语实词和虚词的分类情况汇成如下表格(并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词句为例):

2.词类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词类教学,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语法知识素养。所以,中学语文词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法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全面了解课本所采用的教学语法体系,关心并积极参与语法方面的学术讨论,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语法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法教学水平。这样,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们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但不能只是机械地运用语法功能这个标准,意义标准和形态标准也可以是参考项。例如"课本、台灯、太阳"都是名词,"唱、打、读"都是动词,"聪明、高兴、红火"都是形容词,这些词都是根据意义就可以直接辨认其所属类别的,没有必要对每个词都用语法功能去检验一下。对于中学生来说,加强他们的感性理解能力比灌输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在实际的词类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选取教学办法,帮助学生又正确、又快捷地理解词的含义和用法。在适当的时候,再对词类的语法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活动建议,如要求学生将平时学习、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词、词类知识写进语法笔记本或者组织词类知识竞赛等,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增加词类知识。

3.重视文言文中的词类分析教学

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有时古汉语是两单音节词连用,而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恰好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初学文言的学生往往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如"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句中的"形成",本为两单音节词连用,"形,形势;成,形成、产生"。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发展到现在恰好成为了一个双音节词,其义为"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又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地方"为两单音节词,地:土地;方:方圆。现代汉语中"地方"为一双音节词,意为,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再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因为"本为两单音节词,因,于是;为、写、创作。现代汉语中"因为"合用恰好变为一双音节词,是表原因的一连词。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能更深入、更准确地解读古汉语。二是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少,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多。我们只有运用词类分析法,才能更透彻,更精细地理解古汉语的词义。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事"本指"事情、事件",为一名词;在该句中,"之"这一代词充当其宾语,"事"就由一名词变为了动词,解释为"侍奉、侍候"。兄,本义为"兄长"为名词;但它放在谓语"事"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作状语,其解释就变为"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又如"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中"伏"字,本义为"埋伏",是一动词。但在该句中"伏"用在"有"这一谓语动词后面,充当宾语,其词性就发生变化,为一名词,应解释为"伏兵"了。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忘讽齐王纳谏》)中的"美",本义为"美丽好看,与丑相对",是一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在该句中"我"充当"美"的宾语,"美"就由形容词演变为动词。联系上下文,"美"就只能解释为"以――美",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才能把文言中的词类活用解释得更精细、更准确。三是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有独特的兼词现象。兼词是指古汉语里用一个字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中的"诸"就是"之"和"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之"是代词,指搬运的土石;"于"是介词,释为"在、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于"是介词,解释"从","之"是代词,指代积土而成的山。其它如"子曰:'盍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盍"为"何不"二词的合音,义为"为什么不"。成语"居心叵测"中"叵"相当于"不可",义为"不可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就要我们准确地解释翻译好文言语句,为此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词类分析法,以此来帮助我们解读古代汉语。

像生物学的研究要从研究细胞、基因入手一样,研究汉语也应从词类分析入手来解析相应的语法现象。在高中阶段的词类教学中我们应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因为词类的划分,标准不一,归类不一,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如实词的划分,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把副词、叹词归为实词,并把表语气的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单列出来,称为语气词。而刘燕、邱学东等人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则将副词、叹词归入虚词,把表语气的词归入助词,称为语气助词。,高中。此外,按一般语法学观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词类的划分也不一致。如代词,现代汉语法学家将其归入实词,而古代汉语语法学家将其归入虚词。副词,古代汉语语法专家一致把它归入虚词;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对其归类就有争议,有的把它归入实词,有的把它归入虚词,争论不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进行比较斟酌,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词的语法功能的认识。其次我们应重视"讲、练、评"三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刘燕、邱学东等《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难点分析;解决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学生自主欣赏文本的能力,这种素质水准必须满足一定的情感素养和专业阅读水平,懂得不同形式文章的主体结构构造以及关键词句的表达位置,明确具体的题目深入现代生活的指引意义和价值观判断,实现整体方块领域作用下的情感素质高度积累,这是深入贯彻阅读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现实的状况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保证必要的应对手段的合理参考价值。

一、高中生就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适应现状及具体的教学难点

1.现状分析

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满足一定母语本能的前提下进行的知识渗透,最主要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主观意识发挥效能进行必要能力的培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其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而当前的阅读教学形式基本是在自修室里进行鸦雀无声的默读,学生往往是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知识的点滴渗透,一切活动都是按部就班,整体僵死答案的确立,使得必要的活学活用指标难以落实。

2.教学难点

教师肢解式的训练和架空式的分析方式使得文章的美感大大降低,使得简单的词句分析占据了整个文章分析的重点以及读写应试训练题的堆积,造成具体的课程设计没有适应正确的情感交流切入口,整体作用下的目标太过空泛,失去了必要的价值肯定,造成了零碎、肤浅的提问活动,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激发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容易引起满堂鸦雀无声的消极状态,失去学生的共鸣回应,因此往往造成整体阅读能力培养的一无所获;而长期的被动式接受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具体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惰性,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记录,对于自己的情感理解与生活实际回应没有一定的界定标准,这就造成了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

二、具体的对策分析

1.实现多种模式作用下的阅读研究教学

关于整体阅读课程的研究与探讨,是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只是教师单纯的教学方案渗透,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回应态度的增加,保证独立思考与质疑的状态,实现问题意识与信息素养的综合锻炼效果,保证具体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以及批评效能,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均衡水平,确保必要的欣赏技巧得以贯彻,保证二者交流的深刻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学生教师角色互换的模式,使学生在独立情境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的难度,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讲解与接受模式下的弊端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实践优化的学习环境,保证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书资料以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主动性,尊重学生实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确保学生在自我分析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交流探讨。

2.教师不应顾及教学材料的限制,要敢于进行解放思想的尝试

对于文章的表达一定要遵循必要的程序,其中的情感和文学效应往往是不经意间自主地流出,这就要求学生本能地做出回应,因此必要的知识点的渗透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引导,避免固定传授的枯燥与难以理解,在应对教材的过程中结合自身鲜明的个性色彩进行角色的转换,实现相关资料的自主收集,保证具体能力的同步进行。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进行综合效果的融合,同时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不同模式的渗透,确保在一定综合效应的作用下实现文学素养加强后的兴趣激发,保证阅读技巧在日常积累的有效堆积。

通过建立一定文学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情感呼应,实现相关问题的主动解决,这是贯彻现代阅读能力的主要任务,也是保证一定写作水准后的积极回应效应,因此必须结合高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态度进行适当性的改革,结合多媒体设备的兴趣激发机能,进行具体应对策略的系统制定。

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教学 模式研究

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让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现主体地位,依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科学组织、高效实施这一模式,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一、优化设置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合作教学,顾名思义是让学生从单个的学习个体转变为集体研究学习的形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载体是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立足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对学习载体进行优化设置,较为有效的是建立综合性学习研究小组。在小组的设置上,教师应当坚持均衡、适中原则,首先要保持各个层面学生在小组里面的均衡分布,打破学生座位的限制,让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研究小组里面,一方面能够保持小组学习能力的均衡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相互帮助。在研究小组的设置上,要保持人员数量的适中,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8人,人数过多,则难以控制局面,人数过少又无法形成群策群力的研究氛围,按照6到8人的规模设置学习研究小组,能够较好地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

二、把握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合作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的一次创新与改进,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一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收放有度的”原则,首先是要充分地“放”,让学生具有拓展思维、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研究题,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摆脱被动等待教师给予现成答案的思想,积极开拓思维,深入开展研究,以实现自学习成效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收”的度,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并非所有的内容全部由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一些重难点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无法完成,必须要教师在其中发挥点拨引导作用。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难点方面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深入推进语文合作学习。

三、设计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学习提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开放型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设置一条贯穿前后和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线索,并以这条线索引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设计出一组涵盖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的思考题,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提纲。在学习提纲的设计上,教师一方面要让提纲与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让重难点在其中体现出来,确保学生按照学习提纲进行分析研究,成为教学目标逐步实现、深入的过程。只有设计出具有全面性而且重点突出的学习提纲,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向正确,成效明显。

四、组织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

合作学习模式其内涵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主学习研究,二是合作讨论交流。在教师出示学习提纲之后,每一位学生应当对照提纲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凝聚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发挥教师在探究小组设置的牵头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一些难点的启发引导。所以,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教学进度,及时搜集相关的反馈信息,对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开展进行优化调整,部分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全班进行集体提示,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深入、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发挥好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应当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一目标,让这一新颖的模式成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让教学活动变得“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其中,使语文教学活动不再单调枯燥。同时,教师还要在合作教学模式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教学课堂枯燥单调的局面,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这样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洪艳.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37).

[2]陈志红.语文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10(06).

[3]黄易飞.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0(05).

篇6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功能

提问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的纽带,其主要有以下四个功能。

(一)课堂提问具有重难点提示的功能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节课或是教材内容中需要重点理解和突破的问题,沿着整个教学提问可以勾勒出一条明显的教学重难点曲线分布图,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点的重难点均安排了相应的提问。因此,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具有重难点提示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提问具有教学效果检测的功能

一节课教学成效如何,应当体现在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全部掌握相应知识点,完成能力训练要求。检查学生掌握效果的最简便方式就是针对学习要点进行提问,从学生所回答的答案完整度、准确性方面初步分析学生在学习成果完成方面的实际状况。

(三)课堂提问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功能

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连串的逐层深入提问,学生在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之后,往往紧接着有下一个相关联的,更深入的问题进行提问,或是在学生无法回答出来的环节,有辅的问题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或是换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串状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整个教学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四)课堂提问具有注意力集聚的功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节课不可或缺地会出现一些学生走神开小差的现象,为了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许多教师往往采取突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窗外的思绪回到课堂之中,有效集中了课堂的注意力。

二.创新理念,有效提升课堂提问艺术性的措施

课堂提问艺术性与整个语文教学成效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设计的优化程度,在教学各个环节体现提问的艺术性,让整个教学活动更为生动高效,具体来讲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体现层次性,有效兼顾班级语文学习差异状况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性会逐步显现出来,较为明显的是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兼顾这样的现状,不回避现实,勇于面对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进行化解。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层级难度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中,每节课中各个环节的提问都应当设置三套预案,有较为深奥的A类提问,也有难度一般的B类提问和较为基础性的C类提问,做好充足预案,在教学组织环节中依据实际需求,灵活选用不同难度系数的课堂提问。这样的差异性提问,主要是针对班级中语文学习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群体,使课堂提问与他们的分层学习目标、自身能力基础相一致,同时最大限度地吸纳班级各个层面学生参与和融入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将兼顾班级语文学习差异性和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并充分发挥促进和激励作用,尤其是在学生课堂提问成功感、满足感、兴奋感的积极情感培养方面,有效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

(二)课堂提问体现精炼性,浓缩教学目标要求中的重点难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重精炼性,精炼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提问的形式、表述内容要精炼,通过言简意赅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详细,一听就懂,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提问,更不能出现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提问,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较好地抓住教学环节的重难点,通过精炼的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精炼性还要体现在整体数量方面,课堂提问数量要保持适中的频率,课堂提问太少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较低,不能够有效体现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课堂提问过多过滥则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此,课堂提问要体现内容形式上的精炼性和整体数量上的精炼性,要能够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炼出来,同时也要保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能出现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形而上学主义。

(三)课堂提问体现启发性,发挥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引领效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次课堂提问就是一次启发引导,尤其是许多语文教师喜欢采用分组持续深入提问形式,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较少,教师提出的书面提问能够引领、组织班级各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提问中,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一组提问要能够涵盖整个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体现全面性,更重要的是其要有内在的线索相连,保证学生在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之后,能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在课堂启发性提问中,教师还要真正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能刚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随之自己就爆出答案,使启发性提问流于形式,最终还是陷入单向灌输的境地。

(四)课堂提问体现拓展性,给予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拓展空间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地凸显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提问为载体,体现拓展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拓展性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也可以课内联系课外、书本联系生活进行拓展性提问,联系学生自身感知体验以及向社会生活进行延伸,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再受制于条条框框的束缚,进一步拓宽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体现提问拓展性,还应当表现在对学生的思维启迪方面,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如果一时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突破口,进行启发引导,以点击面撬开口子,让学生从缺口处思路泉涌,迅速提高教学成效。

三.提高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四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提问艺术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没话找话

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不够精炼,嗦嗦,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或者拖拉散漫的感觉,甚至在有些根本不需要提问的环节上,为了体现所谓的师生互动效果,特地安排了一些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的提问。

(二)忌匹配不足

有些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全班一个尺度,一个问题着眼全班,忽略了学生中的差异性,以C类问题向优等生提问,以A类问题向学困生提问,匹配不到位,结果导致课堂冷场或是乱糟糟一片,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忌放而不收

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做到能放能收、收放结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心中应当早已形成预案,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该怎么处理,部分正确该如何处理,或是无法回答又该如何处理,在放的同时就要考虑到收的结局。而部分教师只顾提问,而对内容的难度、目标可达成度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导致放而不收,不仅无法开展重难点突破,而且对课堂秩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四)忌自问自答。有些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虽然看似设计了不少提问内容,但是其教学过程还是以单向灌输为主,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思维也没能够活跃起来,结果导致教师自编自演、自唱自导,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变相地采取自己作答的方式结束教学活动。

篇7

关键词 微课 语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51-02

一、运用微课解决课导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所以,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师们苦苦钻研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可见,课导的重要性。它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注意的是,课导内容应适当,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必须确保其内容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是微课设计的一个基本要件。运用微课来解决课导问题,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准确切入课堂内容,为学生打开一个不同的思路。

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考虑到当前《红楼梦》已经没有八、九十年代那么流行了,不少学生不但没读过该书甚至连相关的影片都没看过,无论对其中的细节描写还是对精美服饰的描述等都一无所知,为了使学生能最快速彻底的体会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我在微课课件制作中播放了一段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典桥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楼文化、服饰之精美、人物特点之鲜明。学生在看完影片后都表示很震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堂课的学习质量都非常高。

二、运用微课点亮课堂教学,巧妙应用情境教学法

课堂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耗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它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个关键场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怎样才能创建高效课堂却是诸多教师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们应首先立足于高中语文的基本特点,然后再结合考虑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各个艺术元素,也即不管是散文还是文言文,无一不是作者从生活中截取的精彩片段,并经过润笔使其形成了文章。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语文的精髓有所感悟了解,这对语文学习效能的提升将大有好处。而在传统教学中,交付工具并不充足,而且很多教师对现有教辅工具的应用并不得当,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语文学习多给人一种“死记硬背”的感觉,想提升语文成绩更是难上加难。而微课的运用则能点亮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博大精深的感悟和理解。

如在讲授《鸿门宴》课程时,我意识到,虽然文章中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和人物千变万化的心理有了充分的描写,学生也能通过文字理解文章的大意,但对具体事件的理解可能并不充分。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我在学生大致了解了文章意思之后,运用微课截取了一段《三国演义》中的鸿门宴片段,通过剧中演员的逼真表演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结合原文的注释讲解,那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在对《鸿门宴》文内词句及文外背景方面的探究性都很强,经检验发现,学生对该文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很是牢固。

三、运用微课分析重难点,使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各部分内容的重难点讲解是让教师们最头痛的,这部分知识点是必须要讲解透彻的,因为一旦帮助学生将这部分的知识点理顺清楚的话,其他内容和问题就基本上迎刃而解了。此外,重难点之所以能称之为重难点,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一旦反复讲解又会使既定的课程进度受影响,显然是不可取的一种方法。而微课在重难点部分知识点讲授中的应用,则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得得心应手。在这部分内容的课件制作中,教师可从网络教学资源中选取名师讲解视频,也可利用微课来对重难点只是进行条理化的罗列,使其中的脉络一目了然,持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理解能力,促使他们用自身的理解能力来吸收课本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讲授《荷塘月色》类的散文时,不只是学生,包括教师在内都觉得散文中所描写的景色真的引人入胜,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但如果细究其写法,或缘何会成为美文,相信很多学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难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到实际写作应用中时就会思路模糊。所以,我将这篇文章进行了“解剖”,将各个思路通过微课的PPT和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展现,成功破解知识难点。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点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大大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注意的是,科任教师应把握好微课运用的适度性,不能为了有趣而用,而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兰会.“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解析[J].读书文摘,2016,(19).

篇8

一、充分认识自主模式教学的意义

自主模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研究,突破重难点实现学习目标,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给予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

在高中语文自主模式教学中,教师不再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而是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有效激发,并且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为学生的自主模式学习提供了积极帮助,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自。

(二)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要被动等待即可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自主模式教学中,这一点被完全打破,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是思考探究题,以及思维方向、方式方面的点拨,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同伴的协助去自主获取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高中语文自主模式教学中,绝大多数环节教学活动都是以小组这样的模式来开展的,在每一个小组中,成员之间既需要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更需要相互之间交流探讨,遇到观点迥异的方面还要进行辩论,最终得出较为完善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效果

灌输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课堂教学的氛围也较为沉闷枯燥,教师在台上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模式生动性有限。在高中语文自主模式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探究共同构成了有效的双边活动,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活跃起来,整个课堂较为生动活泼。

二、紧扣重点发挥自主模式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模式开展教学,一定要紧扣重点,抓住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巩固以及结对帮扶等不同的关键节点实施突破,全面推进。

(一)课前要求自主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充分的预习是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节奏快,一些基础类知识要在课前完成,将课堂教学从这些基础知识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的能力训练之中。在自主模式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之前都进行充分的预习,不仅要解决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内容,还要初步尝试去熟悉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了解写作特色,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思想与情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保障学生预习活动的高效性,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技巧辅导,向学生推荐了多种先进的预习方式,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进行灵活运用。

(二)课堂开展合作研究,为深刻理解提升成效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运用自主模式开展语文教学重点要抓住课堂探究这一环节,使其成为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激发兴趣的主阵地。在新授课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一组思考题,这样的思考题不仅涵盖了教学目标,而且突出了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思考题引导探究。在牵头学生的组织下,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投入到思考题的分析研究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征询意见,也可以辨析讨论、争锋相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宽广度,更加全面地总结学习成果。学生完成了小组分析合作的环节之后,各小组还要进行汇报交流,在全班层面进行进一步的融合,教师最后开展学习成果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甄别学习成果的完善性与科学性,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相互合作与独立思维之间的有效结合,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措施。

(三)课后进行互助巩固,为强化记忆发挥作用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要充分拓展教学空间,在课后环节进行有效巩固。自主教学模式涵盖了课后巩固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对一阶段或是一单元以来的学习要点进行相互提问、点评,帮助筛选重难点,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理解和记忆的技巧,汲取众长提高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自主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相互结对帮扶,为共同进步提供载体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模式探究,除了要抓好教学环节之外,还要在课后互助环节发挥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引导优秀生与学困生相互结对的形式,提高班级整体语文教学成效,要求每一个帮扶小组都针对学困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学习技能技巧、学习态度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立体帮扶,帮助他们找准薄弱环节进行回顾优化,改进学习方法技巧,以及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误区;原则;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到教育领域。对于高中语文的教育而言,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作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努力学习,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能够熟练地将微课程教学、远程教育资源、翻转教学等运用到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

虽然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整合运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整合方面存在不少误区:1.重形式,轻内容从本质上讲,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创新,更应当是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上,不过是将传统的课件、讲学资料“搬家”而已———从黑板上搬到演示课件上,最终的教学效果是“换汤不换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2.重手段,轻目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但是,实际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只关注课件和技术本身,忽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所带来的效果,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终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还可能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和适度原则

所谓适用原则,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媒体的选用必须适用于教学,以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而适度性原则,是指在媒体的使用上不能过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而应当做到适可而止。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遵循适用和适度的原则,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2.互补和优化原则

对于现代教育而言,相关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语文教学课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虽说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但却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应当坚持互补性和优化性的原则,让多媒体的各项功能成为优化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手段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不少误区。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有机整合起来呢?

1.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音、形、色于一体的优势,通过制作优质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教学,还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教学视频、音频资源等资料运用于教学中,如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蜀道难》《琵琶行》等古典诗歌时,由于这些诗句对于学生而言有点生涩难懂,且现代学生绝大多数不太喜欢这种古诗词教学。教学在给学生讲解这些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古典背景音乐的播放,充分展现古典诗歌的意蕴和意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2.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当前,远程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教育资源,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是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远程教育资源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或者是视频资源等,有效地拓展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3.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自智能手机问世起,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容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现代化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机制。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借助校园网,形成一个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微信、微博等,通过交流群的建立,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无限制的交流,同时,这样的网络交流平台,也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而言之,21世纪是知识化、经济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和发展高中语文的教学。只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存在不少误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这些误区,坚持原则,为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翠爱.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167.

篇10

一、给予学生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生

理上已经接近于成年人,但是在心理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全独

立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多给予关爱,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对语文的学习欲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的基础与成绩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笔者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讽刺、挖苦学生,尤其是让班级语文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人格的尊重,从而乐于参加语文学习活动。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凡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或者表扬。高中生虽然年龄较大,但是在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心情与小学生并无两样,这样的激励行为能够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明显作用。另外,笔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措施,加快赶超。

二、分层设计教学,发挥杠杆撬动效应

高中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或者分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够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开展优化,整个教学活动就难以发挥明显的成效,甚至过高过难的教学目标,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量身定做,对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相应地提高难度,在后进生的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相应地降低目标难度,通过调整教学目标的方式,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拥有适当难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实现学习目标,避免了目标过高产生畏惧感的状况。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专门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提问内容,便于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灵活运用,调节课堂氛围,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

性。笔者将每一次考试考核都作为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良好机会,专门针对后进生设计了以基础性知识点为主,难度较低,并与学生学习目标基本一致的考核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考核考试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自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层面,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学生这一方面的特点与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培养自主能力,前延教学环节,改革课堂模式,在完成知识性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倡导学生在每一课新授之前进行有效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还向学生提出预习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基础性知识点,还在预习中筛选难点,提高自己下一步学习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方面,一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节予以点拨,以及最后的梳理总结,采取这样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此外,笔者还在课后复习巩固中向学生传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有关记忆规律的内容,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以及频率,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组织丰富活动,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高中语文教学的时间是紧张的,节奏也是较快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师无暇顾及语文教学活动的拓展。其实,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只要做有心人,完全能够穿行,取得实效。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如,诗歌特点、文言文相关虚词用法等,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成效。另外,笔者还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用心感悟,深入思考,获取素材信息,成效也非常明显。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 背景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经验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运用,在运用中升华,尤其是要在自主学习模式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开展自主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模式之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获得巨大成功,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密不可分,也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相连。

1.高中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高中生已经发展到人生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单向灌输模式教学,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渴望更多地参与其中,对于单向教学模式兴趣低下,影响了教学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

2.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三维目标,既要实现知识的传输,又要完成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其中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开展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自主学习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具有明显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二、紧扣重点环节,全面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一定要紧扣住关键环节,依据不同环节确定相应的重点难点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

1.预习环节开展自主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一直以来,预习环节都是高中语文教师所忽略的环节,实际上,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就能够奠定基础并提高针对性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扫清生字词,另一方面要熟悉课文内容,同时还要针对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与整理,以此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针对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预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2.课堂探究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师生互动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要为学生优化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良好载体,积聚学生的智慧,同时也要设计好教学模式,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将更多的讲解传授内容转变为学生分析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对于存在的教学难点,教师既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开展分析研究,提高思维深入程度,同时,对于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要给予启发引导,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开展,为学习目标的全面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3.课后复习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记忆的牢固性。课后环节也是许多教师所忽略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在课后开展高效率、科学的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建模,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条理结构,提高知识复习的联动成效。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科学妥善地安排复习批次、复习时间,同时对一些形象记忆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让学生的课后自主复习活动更加形象、高效、深刻。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几个注意点

教师在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准确把握这一模式的精髓,避免形式主义,使其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

1.“自主学习”不等于“一放了之”,还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关键环节还要进行重难点的点拨,以帮助学生跨过自身思维无法跨越的门槛,完成全面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收放结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同时也要注重对重难点的点拨。

2.“自主学习”不能够“浅尝辄止”,还要体现思维深度启发。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因为担心学生自主学习思维深入程度不足,在设计探究提纲时层次较浅,没有能够体现重点,导致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属于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与深入,导致许多教学内容还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这一点应当在自主设计探究提纲时进行优化,保证探究提纲的深度与广度,在启发引导中体现思维的深入性。

3.“自主学习”不可以“表面开花”,还要注重取得实际效果。部分教师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其出发点只是为了点缀教学模式,使其打上教学改革的烙印,实际上无论从设计还是组织教学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方向,抓住精髓、抓住实质,紧扣关键,确保自主学习模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一定要注重紧扣重点,注重实效,使其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传江.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团队构建的实践与研究[J].学生之友(高中版),2010(06).

篇12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4-01

1.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误区

要想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教师以及学生和社会等很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教师能否对新课标进行正确的理解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新课标的执行效果,但是当前本人国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新课标进行理解时,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一些个别的教师认为所谓的新课标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细节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这些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标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不但不利于新课标的推行,同样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2高考试题的设置对语文教学活动存在影响

从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上来分析,高考的内容和重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这样就会对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近几年来,语文高考中十分重视对语文工具性特点的考察,而忽视了人文性。尽管增加了部分的主观题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的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缺乏拓展性的试题。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缺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积累,因此同数学以及英语等其他的学科相比较,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起来比较慢。这就使得长期下去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对语文这门学科给予突出的重视,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没有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这样不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2.1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本人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细细品味,并采用语言描绘,加深学生对荷塘的审美感受。另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如视频、文本、动画、图片、数据、表格等,为情境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学生融入到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在立体的教学环境中,可自主思考,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意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2讨论式教学

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本人常采用讨论式教学。由于文言文内容难解、翻译枯燥,教师翻译用时太多,若不翻译,基础差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本人安排小组讨论,4人1组,1人翻译3人听,依次轮流进行,遇到小组翻译不了的,学生记录下来。分组讨论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各小组担心被其他小组问倒,又想给其他小组出难题,所以小组间讨论激烈,研究劲头十足。在此过程中,本人发现,很多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理解,只是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留予充足的锻炼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得以提升。

2.3设问式教学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来展开,因此,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细心设计,精挑严选,巧妙设问。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本人以“退”为中心,设计了以下提问:“为什么要‘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该问题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如《祝福》一课,本人设问如下:“有人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结合她的悲惨人生,具体分析。”本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联系祥林嫂一生中的四大转折(孟春之日,丈夫夭亡;丽春之日,被迫再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将四次人生重大转折刻意放在春天来写,所以说她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个饱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的封建农村妇女典型。因此,通过巧妙设问,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4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师道尊严的限制,很多语文教师总是非常严肃,保持冷面孔,独自占有课堂,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为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使语文教学有效进行,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

2.5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语文理解为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较弱的课程。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语文教学高度理论化,所讲授的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摸着边际。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学是从现实的语文知识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是现实社会知识的升华,语文知识与普通民众生活与生产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但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对立起来,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讲授,使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入手,很难学透。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知识,由于其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很难被学生接受,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讲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枯燥乏味、整日做题的高中语文印象。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改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莹.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20.

篇1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课前预习 探究合作 分层模式

新课程改革主要着力于教学活动的素质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一点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开展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成效之后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开展针对性补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到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甚至认为这只是一个花架子,实际作用不大。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与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有效补充,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学信息量是固定的。为了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补充。教师可以从教学网站上面下载一些补充资料,配合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成效。如在教学《长江三峡》内容时,学生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描述及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形象。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从网络中下载资料视频,向学生演示长江三峡实景影音资料,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为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枯燥与乏味,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改变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现状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有关,教师应当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为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拟定周密细致、重点突出的预习题纲,进一步规范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将学习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放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前移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启发引导和师生双边活动上面。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如运用较为广泛的“读、思、找、做、记”等五步预习法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读”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思”就是认真思考预习题纲,寻找答案,“找”就是寻找学习重点,“做”就是做上标记,“记”就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预习手段,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预习环节,并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进一步筛选出无法自主解决的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这些难点也可以作为教师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反馈信息。

三、指导探究合作学习,改变学生自主能力滞后现状

受到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点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入手,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探究,着力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滞后的局面。如在教学《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一文时,一位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建立起学生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机制,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一组探究题:1?郾李约瑟作为一名英国生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研究中国科技与文明的出发点是什么?2?郾中国在17世纪前后对科学作出的贡献如何?3?郾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为何科技又有了明显发展?发展了为何无法达到现代科学?其中障碍是什么?4?郾中国早期社会为何能够广泛运用科技?中国为什么可以产生有机自然观?5?郾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各民族的科技成就?6?郾欧洲为何能够形成现代科学?对待各民族科技成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托这一组探究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接下来由学生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一个小组学生开展学习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集聚学生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接下来,老师还紧扣重难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此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还开展了当堂检测活动,采取作业纸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设计为简要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提高了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及时调整与改进。

四、实施分层模式教学,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

篇14

语言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础环节,同时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是基本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达到最大化的标准,是广大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取得教学工作的巨大进步,同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讲,在实践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首先对班级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则应当制定出明晰的教学目标,明确计划安排,最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质量增强目标。

1、加强班级情况的分析

班级学习情况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教师在学习习惯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养成等多个层面之中都应当有所不同。只有深层次地掌握了上述状况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验证,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详细且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同样是当前教学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国广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核心环节体现,其有效性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于目标的把控和理解等两个层面之中,且在实践课堂教学之中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书本之中相关知识是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目标不能够定得太死,以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性的作用。高中语文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能力最为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阅读水准,所以,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最为核心的手段。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阅读相关文本,最终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真正意义上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广大教师在实践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养成,以更好的使得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兴趣的培养。比如,诗歌,可以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走进诗境,赏析诗歌的美。

4、注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富有启发性,有特色。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