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

高校教学与科研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教学与科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教学与科研

篇1

>> 高校教学科研关系辨析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浅析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浅谈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的关系 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认识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 民办本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论探索 探析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论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和科研关系初探 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 如何正确处理高校中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关系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关系 大学校长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探析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与教学科研关系 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同关系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张茧,刘爱民.教学名师优先晋升教授 湖大率先出台激励措施[EB/OL].湖南:红网,2006-10-8. http:///c/2006/10/08/997398.htm.

[6]程蓉,王春,罗倩.SCI,是舞台还是羁绊[EB/OL].山东:山东大学(威海)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http:///show.jsp?aId=220&classID=050320091800675976.

篇2

关键词:教学型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互动

在教育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教学型地方高校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两项工作正像是高校的两只翅膀,虽然各自涉及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是只有两者相互协作才能最终带动高校的腾飞。因此,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互动是势在必行的。

一、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型地方高校中,科研和教学活动难以实现良好互动的主要原因是两项工作的发展不够均衡。这种局面主要表现为,学校过度重视教学工作而对科研工作有所疏忽,甚至认为对科研工作的过分关注会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具体表现为,学校在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时更多的是以教学水平为依据,忽略了教师科研成绩。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地方型高校缺少优势学科,教学课程质量偏低,教师难以围绕教学课程开展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再加上地方高校的科研条件普遍较差,正常的科研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这就使得地方高校的教学成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二、如何实现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的良好互动

1.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促进科研和教学的互动。为了实现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良好互动,加强教学型地方高校的内部改革,就需要改变过去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的局面,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各项投入,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指导。另外,为了使科研与教学工作相互激励,在科研项目的选择上,如果研究方向不够明确或者不够稳定,可将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更多地选择一些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新手段、多媒体教学等有助于改善教学工作的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工作的齐头并进。

2.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高校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能对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加强高校教学内容的改革就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吸纳学术科研成果。为此,将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是教学型地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到日常的教学课堂中,以科研成果变革和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积极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成果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转变教师观念,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学型地方高校中,教学成果是评价教师学术能力的主要尺度,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直接导致教师过度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忽略科研工作的进行,严重阻碍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教师应该是教师和研究者的结合体,对教师能力和声誉的评价应该综合其科研成果与教学成绩。因此,为了加强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互动,有必要将科研成绩纳入到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另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教学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努力转变过度追逐声誉的心态,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

4.实行科研学分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促进科研与教学工作实现互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个人努力外,地方高校可以实行科研学分制,通过学分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为此,学校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开放实验室以增加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通过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等。最后,学校需要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除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之外,需要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充分评价,并要将学生的科研成绩纳入到综合成绩中,使科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三、结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全面发展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有必要将科研实践融入日常教学中,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尽管各地方高校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但是通过国家、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科研工作的大力开展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极大改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教学;科研;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在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领导认识偏颇。高校领导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教学和科研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只重视教学工作,认为学校就是教与学的阵地,一切活动都应为教学服务,科研更应该为教学服务。还有一些领导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地位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学工作。

2、教师个人自身原因。教师立足于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决定自己在科研和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这就导致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较少。此外,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声誉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一些人认为高校的教学是软任务,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让教师产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二)客观原因

1、宏观政策的导向。受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和引导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提高了,学校就会获得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影响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导向影响下,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受到影响,二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较难操作。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投入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对科研工作的评价容易量化。科研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效果,没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成果差异明显。而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对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两者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作只作为参考。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

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正确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功能。高校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现代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和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校中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也不是完整的科研。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发展知识,教学和科研都是学习的过程。构建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参与,树立对教学和科研统一性的认识,改变二者相脱节的局面。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长。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让教师对知识、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研反哺教学。高校的教学是融入了科研的教学。一所大学如果仅仅是教学的大学,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科研不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构建教学和科研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赋教学于科研当中,在科研中开展教学工作,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长。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旋律。

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激发教学和科研的内在动力,用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将“研”与“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才能给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方黑虎,丁信毅等.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利与弊[J].教育与现代化,2005.2.

篇4

教学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正如高校发展的两翼,只有并驾齐驱才能越飞越高。然而,现在许多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笔者从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协调

《高等教育法》规定,现代大学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但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大学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甚至相冲突的情况。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教学视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学生学习的园地,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地方。作为学校来讲,顺利和圆满地完成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其根本目的。然而,随着各高校功能的扩展,科研在院校组织中占据了首要地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义与价值日渐突出,而作为教学者的角色却不断地被边缘化。

一、教学是高校的根本使命

高等学校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机构或场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主体性工作。《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高等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而不是偏离这个中心。

(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高校教学过程是高等教育系统最基本的活动过程,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高校虽然倡导科学研究,但它与专门的研究院所不同,它以肩负的教育教学职能为显著特征而区别于科研院所。高校的第一要务是育人,教育教学是高校的本质特征。高校的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表征了高校对真理的不懈的探求精神,这也是高校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高校的科学研究,其根本上是以教育教学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为最高境界。

高校是以创造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组织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重点培养的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和组织引领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懂得自己如何开展工作,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还要善于有效地组织引领他人开展工作。高校人才培养的这种高质量、高端性,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是由高水平、高素质、创造型教授引领、带动的高级教育教学活动。

(二)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学工作,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李岚清同志曾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赋予教师以更大的责任和希望。教师工作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一位从教50年的大学教师所说的“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重要,教师的影响深远,教师的责任重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是每位教师的座右铭”。高校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教师的一切工作都纳入教书育人活动之中。

二、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活动。科研是大学教师深化认识、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学习过程。因此,科研不应当是大学教师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工作,而是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不断探索真理,进行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

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与所讲授的专业教育教学的某一课程相距甚远。但是大学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却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到他的学生。学生从具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身上,获取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一定包含有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一位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讲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易于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的教师,这对学生来讲无异于讲演艺术大师。而能够以科学研究的成果打动学生的教师,那么他将一定是能够唤起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的领航人。然而,这正是大学科学研究不同于专门研究机构的本质功能所在。也就是说,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功能,不仅仅是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的人才的培养,为科学技术的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科技人才竞争力资源。

三、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很多学校来讲,为了在科研项目申报和技术攻关上能有显著的成效,教师都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型教师,另外一类是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型教师。这种看似非常合理可行的人员合理配备的分配却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割裂。首先,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很少甚至基本上不参与学生课堂教学,在科学研究中很多新的科研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直接和学生见面,学生也很难有机会参与和了解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其次,教学型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的繁重,势必造成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那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很多更新较快的知识可能在学生未毕业之前就已经过时甚至淘汰了,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陈旧,在工作中很难短时间适应工作要求。笔者认为教学与科研不应该是矛盾和冲突的。而应该是相互促进,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一)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在相关的理论课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体会,特别是介绍研究者具体的一些理论成果和学术观点,可缩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分析能力与创新精神。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理论教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而且通过与学生交流,形成新的灵感和论点,促进科研纵向发展,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形成新的科研选题。科研与教学相互推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教学又推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共同发展。

(二)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和学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所能开展的实验课水平的高低;科研成果的水平高低也离不开实验的具体验证。让学生采用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实验形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的积极性,并具有敏锐的科学预见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又可提高学生对科研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以往实验只走简单操作过程的验证性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变传统的“知识型”为“智能型”、“综合型”和“复合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扩大视野,立足科技前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合到大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和成果,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指导他们参与科研设计、文献检索和论文书写等,可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感性认识,打消他们的畏难心理;带领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进行一些比较系统的专题研究,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研究难题,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把教学与科研联系起来的枢纽。因此,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站在科学前沿,加强自己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 贾天军, 郑文芝.科学研究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管理参考.

[2]谭海玲.论高校教学与科研.实践与探索.

篇5

一、教学与科研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必然受所属高校各项制度制约。尤其普通院校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选标准,并将发展科研视为层次升级的最佳选择。教师在面对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时,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在科研上;同时关于“优秀学生”的评定,成绩、科研占据重要成分,忽略学生自身德育品性和成果获取的途径。教学与科研环环相扣的魅力就是:互相托举、补台不拆台。

二、教学与科研互促

1、科研?c教学的传承关系

科研与教学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挖掘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教学是教授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科研是建立在专业知识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挖掘。折射出教学与科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应用,并相互佐证;反映出科研是教学的传承、发展。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提出“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无疑是对教学、科研中活动主体的要求。充分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基础上,构建“学-研-产”发展模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信息融合、优秀实验团队、先进实验设备等优势的充分发挥,开展以科研活动的根本目,增进教学内容、方式改进和创新,延伸教学活动到科研生产目标,最终达到强化教学的时效性。

2、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无论高校科研具有如何的高瞻性,必然是建立在大学教学的重点建设内容。教师教学,使学生认识专业、接触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感悟并能够焕发学生的亮点,逐步渗入科研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质量都对科研的助推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人才培养为”中心,发展“老带新”、“先学带后学”,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的传承关系。科研教师以学术报告、现场实践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学生培养实践中,促进科研发展。

3、科研与教学的互促作用

科研成果的提升,是学校集合优质资源与师生努力的共同结果。科学研究能够深化思维逻辑、改善沟通、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细心踏实的优良品质;这些也是当今师生具备改革创新的基本能力。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活动过程思考、概括与总结融入到教学中去,转化为教学优势;同时尽可能的让学生融入基本的科研当中,充分带动学生能动性,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参与其中,存心理上获得一种主体性自我认知,从而提高沟通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沟通的效果、互信程度得到极大的改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明显的提高。不断涌现出教育能手、精品课程、科研硕果。近年来,372名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了7693名本科生参加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教师将科研实践转化为专著47部,教材38部。以安全学院为例,具有科研经历的教授为相关代课教师;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渗透科研相关内容,基本上有3个课时。本科毕业生均从科研出发,以良好的科研反哺教学,达到科研、教学的共赢。安全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获批,足以证明“教学科研”融合与互相托举功效。

三、制度保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责任,各方都要担负起各自的使命和责任。合理的制度是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促关系永久保障。西安科技大学召开了人才和教学工作会议,在制订“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时,把建设一流本科作为核心指标,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内容。“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正在扭转,科研优势正在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教师评聘奖励制度改革作为重点,重中之重是增加教学权重、引导鼓励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教书育人。这些举措,不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交流互动,优化教学内在机制与实施环境,推动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篇6

应该承认,对任何一名教师而言,受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确有存在冲突的现实性。毕竟,时间与精力总是一定的,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科研势必受到影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也势必受到影响。那么,教师眼中的教学与科研的这种现实冲突性,在大学校长那里能否得到化解呢?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警惕高校变研究性大学后重科研轻教学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柯杨

现在确实有一种倾向,很多高校变成研究性大学之后,重科研、轻教学。特别当一些与国际接轨的指标应用了之后,促进了科研的发展,教学却有所滑坡。以至于近些年,当中国的大学在量、科研设施等方面紧追国际一流大学的同时,社会上却对高校提出了“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的揶揄和质问。

当下,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十分普遍,这无疑偏离了大学的使命。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研究成果的指标更容易量化、容易计算,而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则是比较软性、不太好掌握的,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激励教学方面是需要改革的。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再像过去那样用计算“课时量”来激励教师关注教育,已经不够了。

因此,高校的教改过程中就面临一个难题,怎么样量化、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教改,而不像过去那样按照课时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北大正在不断地摸索中,希望在教改的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到教育里面。这些鼓励措施包括在职称晋升体系里,关注教师投入教学的情况,对教师的要求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考察教师是不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怎样等。

另外,我们也特别鼓励做科研做得好的教师去教学。实际上,这种带着问题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理解知识和在前沿领域的发展,其实更有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高校承担科研与培养人才不对立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光宪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科研活动是人才培养,培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科研活动跟人才培养、课堂教育可以结合得很好,并不对立。

进一步说,怎么样保障好担任科研任务的教授、老师的教学,这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跟上。允许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做科研项目助理,这有助于改进现在大学人事管理制度,也有助于缓解教学和科研的一个矛盾。因为有这样一支专职科研队伍,并且源源不断地进行,可以保证教授能尽好职责、上好课,同时不耽误国家重大的科研研究。

在国外,研究性大学通过科研项目聘任专职的科研队伍人数可以超过学校在职教职人员的数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应寓教于研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

大学是高水平人才集中的地方,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寓教于研,在大气稳重的氛围中凝神聚力,多产生基础性、原创性和战略性成果,更多地培养高水平人才和转化研究成果。

具体而言,大学要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核心与关键技术的攻关,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在对国家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中体现自身价值。这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在这种参与和合作中,大学需要厘清和树立一些契合自身定位和价值的理念,以体现大学的大气和凝重。

首先,大学的科研一定要寓教于研。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是出思想和出人才的地方,最大的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学校依托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过程,形成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包括核心技术的攻关、一些重大项目参与、同企业的合作等,都要有学生的参与。大学只有寓教于研,才能通过人才培养,为需要长期积累的科学研究不断补充富有创造性的新生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产生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

其次,大学的科研需要凝神静气。科教结合要求教授和研究者有较高的素质,只有满怀热情、责任心和对事业的执着,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之中,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育人的规律。同样,在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有些专家学者付出毕生的努力,“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磨一剑”,才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应该培养和赞赏这种精神。现在我国大学的一些考核和评价过于急功近利和量化,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克服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科教体制评价的管理需要细化和分类,甚至实现完全个性化的管理。只有细化分类、遵循规律、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让科教人员远离浮躁,心无旁骛地潜心育人和研究。

再次,大学不宜在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中争当牵头者。依据学科特点和优势,在参与和合作中做好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更符合大学的特点。事实上,这些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规模特征都使得大学不适合去做牵头者,因为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使命、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更符合这些项目的要求。大学一定要大气,不能有包打天下的想法,而是在参与及合作中,了解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以便更好地对接和服务这种需求,避免迷失方向。

最后,大学要善于与企业协同创新。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要做好顶层设计,站得高,看得远,不与企业争利益,企业能做的事大学不要去做,大学只做企业不能做的事,从而实现可持续合作和共赢发展。国家明确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新型产学联盟。这就明确了在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必然是投入的主体、风险的主体、收益的主体。大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企业的需求,做好技术、平台和人才的支持,并且把转化科研成果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

链接

哈佛女校长呼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风气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科研学府,哈佛大学数十年来一直注重学术成就,教授们努力在学术领域创新,强调做前沿性研究,并以此来获得续聘、薪酬、声望等。但是,偏重科研忽视教学的现象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与州立机构都在敦促学校改变忽视教学的传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在新任女校长和临时校长德里克・伯克的支持下,9名教授组成的小组发表报告,呼吁校方重新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该小组的牵头人、社会学家斯科波尔说,有些学生读完4年大学后,竟然不认识任何一名优秀的教授,以至于推荐信都无法拿到;哈佛大学有相当数量的杰出教师,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教学才能而受到奖励。为了获得续聘,一些年轻的教员不得不努力从事科研,结果降低了教学质量。报告援引一名助教的话说:“我的每篇论文和学术成就都为我赢得了高额奖励,而我的每个教学成就带给我的则是警告,那就是我不应该偏离科研领域。”

不过,9人教授小组指出,他们发表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要降低科研的重要性,而是要求学校更加关注教学。“我们不会聘用非学者型的教师,我们需要的是这两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各大高校都在调整。事实上,除了哈佛外,目前美国各个领先的研究性大学都在寻找方法,来更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以做到教研结合、相互促进。

篇7

关键词:教学 科研 高校教育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应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随着高校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和开放化,在教学与科研的主导地位之间又开始激烈的竞争。教学与科研一直都是高校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学与科研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议论话题,它们有着不同的关系特点,但又都是高校的两项重要职能。一直以来,各科的学者对这两种职能之间的关系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侧重不同,褒贬也不一。由于高校是对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一种过渡教育,因此,高校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就从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协调教学与科研之关系,以及培养学生在科研中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高校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

1.理清教学与科研之关系,正确引导高校教育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是由教学与科研两大方向为主体的。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活动,这体现的是教学。而高校的学术研究又对高校的排名有很大的影响,这体现的是科研。要真实清楚的了解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还得从他们二者的差异与相互统一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1教学与科研的差异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进行理论传授和教学实验的活动,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只有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体现出高校的重要作用。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活动。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教学与科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是通过以课本知识全面、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为主。因此,需要教师把目光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课本知识。其次,与教学不同,科研主要是对众多学科中的某一学科某一章节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性、创新性、单一性的探讨。由于二者针对的学习群体以及研究方式的不一致,才使它们并存成为高校教育的两大端口。清楚的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差异性,才能对高校教育进行有意识的真正的统筹兼顾,从而对症,协调高校教育的差异化教学和科研。

1.2教学与科研的相通

教学与科研本身都是来自于高校教育,在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的研究上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和传承,他们是相通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以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为前提,在现有的学术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拓展。而科研作为教学的延伸,在学术上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提升空间,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科研有助于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更新,有助于了解当前本专业、本领域发展动态和研究方向,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向、学习思维和创新方式的更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因此,了解对教学与科研的相通性,适度调节二者的差异性,会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2.协调教学与科研之关系,正确引领高校教育

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学校和教师采取可行性措施来从根本上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教师必须以正确的行为观念、端正的行为态度和对工作的积极热情来坚守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书本知识教授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本专业、本领域的科研成果,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学校应该以时展为轴向,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学校管理和考评机制,正确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由于教学与科研都是学校学术水平的体现,在学术的平台上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把学校、学院相互综合,以综合、交叉学科的建设来创立系统机制。第三,要想使得教学与科研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就必须在各学科、学院等不同层面进行经常性的互动交流与借鉴。

其次,在学院层面上进行双方关系的协调。第一,应不时地对教学和科研待遇进行管理协调,使回报与付出成正比,提升教师的积极性。第二,要建立统筹的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保障措施,使教学与科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统一。比如,可以增设教学和科研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和讲座。

3.培养学生在科研中的创新和实践,延伸高校教育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空间上的延伸与拓展。教学水平展示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而科研水平则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为了学生能够从教学到科研稳步前进,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科研立项的活动。以创新基金为奖励,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从而让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充分培养其科研能力。学校要适当的给予学生创新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的学术研讨交流会,从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和实践精神开拓广阔的交流空间。多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对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校园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对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有效的培养。

总之,教学与科研都是当代大学教育必不可缺的两种教育方式。两者在高校教育中看似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但在整个高校的教学任务过程中,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对教学与科研的深入探讨,调整好这两种职能的关系,使得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夙.创新 教育改革的灵魂[J].创造 2005.10

篇8

[关键词] 应用型高等学校 科研 教学 作用 联系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出现了一大批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应用型本科。他们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口号,并将其定位为培养特色。应用型本科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和科研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和条件性。如何协调好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事关应用型本科如何成长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现状

应用型高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对教学和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总是有各种争议,但一点是统一的,就是在确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科研重要性的同时,从没忽视教学的中心地位,即以教学中心,教学工作的地位在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无容置疑[2]。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要以教学为主,科研要反哺教学。但现实情况是,在相当多的应用型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总是尖锐的,教学明显处于下风。许多高校甚至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在评定职称和对教师进行奖励时,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分别对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制定了考核细则。由于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同,科研成果比较容易度量和简单化操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这种状况使人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人们出于自己的各种功利目的,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科研。教学质量则无暇顾及,最终导致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严重滑坡。

二、教学科研内在统一性

事实上,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与科研都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因为能否辩证地认识并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色人才的关键所在。

1.教学带动科研

教学是大学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和原动力。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学校各专业和学科的基础是由教学工作所给予的,也体现在相当多的教学环节与科研工作难分彼此。例如,大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某一学术领域上有一定的见解或成就,否则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精神,就要求教师对科学必须具有强烈的兴趣、高度的热情。大学教育不是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观点和理念,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学相长,教学互动,而交流过程中闪现的思想火花和触发的灵感,往往成为激发教师科研创造的源泉,为科研提供新的生长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学目的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谙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2.科研促进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远追求的目标,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剂,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主力军是高校教师,大部分是既从事教学又搞科研的非专职科研人员,他们利用教学之余进行科研活动,是高校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些教师身上兼备着教学和科研的素质,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多,很容易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通过学术交流,丰富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书本知识外,善于将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学术思想和自己的研究成果渗入课堂教学之中,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成果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自己上课的风格、自己上课的特色。另外,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可促进其知识的更新,科研成果的创造,又能为教学增加新的内容。

三、教学与科研在应用型高校中的作用

教学是直接育人,直接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辅导培养学生;科研主要是间接育人,如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更新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有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也直接育人,如教师通过带学生做应用性与开发性的科研课题来达到提高培养学生的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主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验正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为教学提供使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达到了学以致用,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了应用,在巩固中应用,又在应用研究中巩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了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在实践性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可以在相似理论基础之下进行激活、整合与统一,才使统一成为可能。根据相似性理论,其两者可以统一,也能统一。统一的条件是教学的实践性与科研的应用性,而现实基础则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中心的纽带。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是其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基础。钱伟长院士说:“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于是开始自学或选课,这样的学习更为扎实、实用,可极大地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需要以理论作指导,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顺利完成。所以参与科研本身就是良好的教育学习过程,是教学的深化,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渐融入了实践探索中。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又需要大量数据积累和反复的探索实践,这为不同水平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想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实验研究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培养了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流,使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必须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强化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途径,促进两者良性循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篇9

关键词:科研;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74-02

一、引言

前上海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指出,办学理念的核心是“拆四堵墙”,即拆掉学校与社会的“墙”、教学与科研的“墙”、各专业之间的“墙”以及教与学的“墙”。其中,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认为应当做到“一支队伍(教师队伍),两个中心任务(教学与科研)”,并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应该兼顾教学与科研,并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些理念无疑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若处理得好,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现实中教学与科研常常出现矛盾,甚至带来严重的问题。二者孰轻孰重,如何处理他们的关系,这是高校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中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现状

二十多年前,我国的高校教师主要关注教学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现象并不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他们所担任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要承担一定科学研究任务的科研工作者。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下达和实施,人们对科研方面越来越重视,甚至在如今很多大学教师的心目中,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教学工作热情不高:与科研相比,一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或尽量避免承担教学任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现行的高校薪酬和奖励体制下,在科研上得到的回报远比花同等的时间在教学上得到的回报高得多。简言之,从“性价比”的角度看,从事科研和从事教学的投入-产出比差距较大。

2.参与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够:一部分高校教师即使承担了教学任务,对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仍然不够重视。任课老师不愿意下大力备课,课堂教学成为简单的课件朗诵,课程考核的敷衍了事在现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正是由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不完善,有些教师在主观上认为,备课时间长短和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他们简单地借用他人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无非是朗诵课件,很少和学生有课堂上的互动。

3.参与教学研究投入度不够:一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钻研教学的激情,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难得见到教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论文,甚至很少有老师之间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之类的探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客观上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极少,高校教师们经常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疲于奔命,用来从事教学研究的时间极少;另一方面,主观上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三、如何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权衡科研与教学

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矛盾,是长年累月、日益演变的结果。作为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关系以及把自己的科研和基本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校而言,如何从管理的角度,从宏观层面来把控教学与科研这个天平,给高校教师引导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能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1.提高高校教学工作者的待遇,培养教学名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学活动的激励措施除了给予一定的课时费外,大多是设置教学成果奖、评选优秀教师,对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但对奖励性质和设置方式的限制较多。学校对科研活动的奖励形式则丰富得多,学校通常将科研项目、学术杂志等进行分类,按照承担项目和的等级和数量进行奖励。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想利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获取更多的奖励。在这种现实下,高校能做的是,根据教学的工作量核定一个较高额的课时费,鼓励更多高校教师投身教学,让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愿意从事教学的教师得到和从事科研同样的待遇,在高度重视教学的大环境下,培养教学型名师。

2.树立高校排名的正确导向,实行综合评价。目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多种多样,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评价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评价标准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科研成果仍处于核心地位,甚至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使高校更加重视科研活动,从而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进行排名不可避免,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一个科学评价体系和完善评价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排名的结果。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举措都可能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方位考核。目前,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教师来说,教一节课可以准备两三天,也可以准备几十分钟,两者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而只是将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上,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导致教师都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由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评估、同行听课评估、主讲教师和助教之前的相互评估等构成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对任课教师的表现做出综合判断。

4.明确高校教师分工,完善个人考核和晋升制度。如何鼓励高校老师利用有限的精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获得高效的产出,是值得高校管理部门深入考虑的问题。高校教师的职责可以各不相同,其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比重也应各有侧重。按照这种分类标准,高校教师大致可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三类。目前,大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也大多侧重科研成果,这也是导致逆向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考核制度,根据每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比重,利用加权法进行考核。在晋升制度上,职称评定可以分教学、科研两步走。具体来说,可以针对科研和教学活动设定两种不同的职称评定方案。对于以科研见长的人,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根据其科研工作量来评定职称;对于以知识传授见长的人,可以根据其教学成果来评定职称。

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从长计议,参照世界知名大学的做法,结合我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管理部门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确立一个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公正公平的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对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激励进行充分权衡,一方面做好大学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高端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学胜.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的权衡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1),82-84.

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 科研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两大任务。教学与科研应有机结合,教学脱离科研,就是缺乏观点和灵魂的教育。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科研的互补作用更显突出,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重要性在于:

科研促进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是主要任务,而教师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科研对教学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研。首先,开展科研必须追踪学科新进展,查阅大量文献,及时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融汇贯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通过对未知领域或疑难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想,培养教师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

其次,科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更应通过科研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习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际上,教师致力于科研的行为,往往对学生的创造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科研成果对学生又起到巨大的带动和激励作用。这样,一种勤奋向上,精益求精的优良学风也就形成起来。

科研有利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根本性的任务,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科研、人才培养等。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学科是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总结成理论体系而逐步形成的,新学科的产生也常带来重要科研成果的诞生。―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其科研成果在国际或国内处于何水平。而在某个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边缘学科或分支学科。而这些新学科的产生,在学科与学科交融过程中,反过来又能促进科研实验窒的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会使得学术声誉得到提升,形成好的学科建设氛围,也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校及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科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然而时而我国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很多医学教材,内容比较枯燥,难以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准备,结合一些科研热点,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颖有趣的内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开设一些科研实验设计课程,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药物或动物材料,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学生的课题研究。科研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各类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组织本科生申请校级研究项目,并尽力为他们创造科研条件,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条件,同时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研究,给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本科教学必须结合科研,但目前许多教师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久而久之,脱离科研,难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摒除以下不良心态,如封闭心态,有的教师谈到教研教改,总认为自己不行,比如学历不高,缺乏教研教改经验,教学负担重无时间分心;依赖心态。部分教师在开展教研教改方面没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开展创新性工作,但又担心落伍,于是总依靠同事搭顺风车,而自身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工作。虚荣心态,少部分教师,注重自我价值定位,及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所做的教改尝试不是教学实际的需求,而是迎合领导的偏好,失去了教改的实际意义。

所以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并且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探索创新,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些素质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科研过程中找到最佳研究方法和手段。同时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对科研方向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密切结合所在院系的科研条件来确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应尽量结合优秀科研团队的学科方向,对于地方院校来讲,与地方特色密切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若教师的科研能力突出,也可开辟新的方向。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科研题目,加强课题的申报,积极争取经费,为社会提供研究服务。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与交流,利用其他国家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和资金,促进本国的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尤其在地方院校,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通过人员交流、交换资料及共同开展研究项目等途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这是在有限资源促进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使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同时,多数高校已制定出各种配套的人才引进方案,目前随着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的改善,学校将有望招到来自国外大学的、有实力的青年力量,他们对于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起到关键的作用。对现有的教职工来讲,应当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培训,从而迅速与社会需求接轨。

篇11

实验的准备实际上是对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的再构造。实验方法过程大部分和本学科的内容有较大不同。例如材料力学中纯弯梁的电测实验是验证纯弯梁横截面应力公式的,其实验设备原理是按物理学的电阻测量设计的。这类实验除了应使学生了解设备外,对实验的准备:模型设计、电阻应变片粘贴、线路连接,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的参与,对实验的认识和掌握肯定能更深刻。而此实验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重大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测量荷载、控制位移、保证强度、安全的重要手段。

每一实验都有其目的性。在目的确定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手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例如,在低碳钢拉伸实验中,不同的加载方案对实验会产生一定的数据影响,从而对缓慢加载这种土建工程中常见形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钢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加载的级差影响数据,但应注意荷载的总范围。学生设计方案要考虑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有不小的锻炼。对培养动手型的实用型人才很有帮助。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完成设备检修维护,搞好实验指导外,对现有设备的原理性能应熟练掌握,善于指导学生,发现由学生提出的新的创意。

除了对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外,如果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很难有较大较快的进步的,因此,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是必须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外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才会使学校实验室保持较先进的地位,才不会落到时代的后面。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科技、新方法、新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才会使实验室的使用和建设达到应有的目的效果。作为高等院校更应该在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配备上予以加强,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整体的科研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建设人才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应对新技术、新设备更为敏感,更应具有积极性。

篇12

关键词:教学;科研;现状;原因

一、我国高教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状

1.重教学, 轻科研

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育思想往往侧重于对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判断教学水平的高低依靠考试的成绩,有些学校的领导也没有科研的观念,所以,导致部分老师科研观念淡薄,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按教材上教好书本上的知识,科研是“额外”工作。另一方面,连续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为了保证每个班每门课都有老师,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老师基本上成了上课的机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有抓教学而舍弃科研。

2.重科研,轻教学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表现中,虽然有“重教学,轻科研”现象,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表现是“重科研,轻教学”。许多大学认为,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主要是取决于科学研究水平,只有重视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才能更快、更好地为学校带来声誉,而学术声誉在一定条件下会带来更多的资源,如更易获得科研课题、经费资助等。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和奖励时,采用硬性的考核的办法,主要看科研成果的多少,发表了多少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等,而忽略了教学业绩的考核,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性质是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不容易量化,研究结果相对比较容易量化。这种导向使得有些教师不愿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学术“泡沫化”

高等教育法第52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说明了教学和培养人才在高校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失衡,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上普遍存在道德败坏的现象,在高校最为集中的表现为教师在对待科研的态度上有分化,历来被称为象牙塔的理论不再是一片净土,论文抄袭等高学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破坏高校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形象。如: “长江学者”李连生等人被认定剽窃;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涉嫌剽窃他人专著等。学术不端行为,造成了“学术泡沫”的泛滥。

二、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原因分析

1.来自国家、社会 宏观方面的原因

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也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国家和社会的宏观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投入

我国已经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大大增加科研经费,改革科研投入机制,指导和激励高等学校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展开科学研究。由于政府对高校采用非均衡投入原则,重点学科、重点研究项目等对高校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高校接一个项目就意味着获得经费,能吸引优秀的生源和师资,进入良性的循环,很多学校为了激励教师进行科研,把科研经费中的一部分作为奖金分给项目承担着。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教学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从而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2)社会评价

科学研究是一所高校赢得声誉和资源的首要手段,较高的声望能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尽管教学活动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声望, 但其影响是极其有限的。而科研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超越国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各种版本大学排行榜,越来越多的人把科研水平看成是大学地位和实力的标志,造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相对教学来说,科学研究是显性的,容易测量所以大学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政策倾向于科学研究,从而削弱了教学的投入与管理。

2.来自高校自身的中观原因

(1)高等学校校定位不准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部分学校的定位不准确,没有正确的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几乎所有的高校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 求大求全, 办学层次上层层攀高、规模定位上盲目求大、学科定位上综合求全、办学类型上重学轻术, 结果使高校办学模式趋同, 缺乏个性。这就会使一些教学型大学侧重于科研,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但在重科研的同时, 对科研的定位不够准确, 致使科研水平不高。

(2)评价与考核制度的影响

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与科研, 大学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有着双重角色,那么其声望和价值就应从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来体现。虽然高校对教学与科研分别采取相应的评价机制,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大多数的考核制度都注重科研而轻教学,如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主要看是否有科研项目、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很少或者是没有把教学能力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标准。大学关于科研的奖励政策和评价机制相对比较完善,只要有研究就会有奖励,并且奖励强度大也易于量化,对科研有巨大的的促进作用,这样就会导致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3)高校自身的急功近利

对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比较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科研的相关投入在短时间内能见到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教学效果评价较为困难,教学效果要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能看到,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因此,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比较容易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大学领导在任期内要有成绩,学校排名要有提高,重科研成为唯一的选择。

3.来自教师自身的微观因素

(1)科研能够更好的改善教师的福利

首先,教师职称的评定和晋级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科研成果,教师搞科研更容易评上职称,职称也就与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其他物质利益紧密相连。另外,与教学工作相比,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一旦科研,就成为大家看得见的成果,很快就能够得到广大同行和社会的认可,是教师证明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科研能够使教师得到更多的东西,教师也愿意重科研而轻教学。

(2)科研能满足教师的兴趣和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中进行, 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固定的教学内容, 是教学的集中表现。相反, 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更好地把工作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成果,更容易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海清.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

[2]关辉. 论大学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3]许迈进. 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和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

篇13

关键词 教师角色 定位 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ole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ege Teachers

MENG Xuejing

(College of Statistics,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y teachers how to grasp his role, mainly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doing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dicating that teachers'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analyzes of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mutually reinforcing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university teachers must establish a lifelong learning belief, and will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ers' role; positioning;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高校教师的角色可界定为高校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生成的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形象期待,它是由大学教育制度以及社会所共同塑造的,并以此作为规范高校教师行为、评判高校教师优劣的标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本文仅就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发展做一些探讨。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承担了本科生教育与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在办学上,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具有较强的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科研上,以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是相关行业或地方经济方面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特点要求这类高校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能够讲好课,同时在学术水平上要达到一定层次。本文从两方面谈谈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学习和工作,需要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是会主动学习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的“那一桶水”时刻保鲜、饱满,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学到高、精、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高学历人才的倍增,高校教师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高校甚至名牌大学在高考成绩下来后便开始抢生源,抢优秀的学生,排名靠前的学校会有较好的生源,这就迫使大批的高校为了排名而努力,其中影响排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要求高校教师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一定量的科研要求。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否则,要在高校立足是很难的。本文首先从两方面谈谈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1 站稳讲台

站稳讲台就要求教师要讲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对于年轻老师,经验不足,容易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由于年轻,短时间内很难建立威信,让学生信服,更需要下功夫备好课,讲好每一节课,慢慢得到学生的欣赏与敬佩。

备课这一程序看似简单,要备好课则很难。作为教师,要多思考勤总结,只有备好课才可能给学生上一堂精彩的课。每一个老师都想得到学生的认可,不首先走好这一步,是不可能得到学生喜欢与认可的。除了自己揣摩与思考外,还要多向优秀教师请教,听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多与教学督导交流,认真对待教学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认真总结,虚心接受好的建议与意见。

“课堂上讲好书本上的内容就行了”这种思想不可有。有学者曾对全国近5万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知识结构较单一的现象。大多数教师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60.0%的学生认为,给他们上过课的教师中一半以上“知识单一,信息量小,教学内容偏旧”。这表明高校教师必须提升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加强学习。当今的大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仅仅给他们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2 搞好科研

刚加入大学教师行列的研究生毕业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在代好课的同时,要注意将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从某种意义上说,站稳讲台是保饭碗,搞好科研是保晋升。新入职的高校教师,因为教学工作不太熟练,很多人暂时放下了科研,全身心地去代课,这样的做法固然不能说错,但科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落下了想捡起来就很难。搞科研要趁早,及早起步才不至于需要的时候手忙脚乱。“先把教学搞好,科研是评讲师以后的事情”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搞好科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科研从教学研究开始。从问题入手、进行科研训练、提升科研信心。科研是教学工作的助推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科研产出有两种形式:一是科研成果,二是对教学的贡献。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特定的社会功能和有限的研究条件决定了这类高校应该把科研的着力点放在对教学的贡献上,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推进科学研究。

其次,参与研究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积极寻找并参与适合自己的研究团队,打好基础,为凝练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准备。经常与团队里的成员交流、合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和新思想的产生。固步自封是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的。与人合作更利于重大结果的产出。

再次,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内,积极,为申报课题做准备。增强课题意识,课题无大小,在有一定积淀的基础上,积极申请学校课题、纵向课题以及横向课题。

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二者都很重要。那种“为科研而科研”,或者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去搞科研的做法是错误的。美国学者纳尔福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在较低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长由于智力的支持和激励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上升,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是到达一定极限点后,由于过多的科研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则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时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这段论述对教学科研型大学很有借鉴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人,才能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培养学会终身学习的人,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离开大学后仍能坚持不断地学习。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曾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教师在未来社会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时刻提升自我,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教学的专家与科学研究者,并不断地学习,为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2.

[2] 蒋伟.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70-73.

篇14

关键词:加拿大综合型大学;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平衡

作者简介:石慧(1987-),女,湖南娄底人,河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

杨慧勇(1982-),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13-02

加拿大高校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工作时间都有明确规定。综合型高校相对其他高校,学生人数庞大,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完成不了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满足不了学校或院系的期望和要求。本文将首先介绍加拿大综合型大学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情况,接着将指出教师在平衡教学和科研时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背景介绍

2000年,美国卡耐基委员会(Carnegie Commission)重新确定了北美高校的10种不同类型。该规章界定了两种不同层次的综合型大学:硕士类(综合型)高校 I和硕士类(综合性)高校 II,其中硕士类(综合型)高校 I要求学生人数至少为2500名,硕士类(综合性)高校II学生人数应为1500~2500名。北美的综合型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综合型大学的学生人数更多,意味着庞大的教学任务;高校有能力从事科研并建立相关科研部门,意味着高校对教师科研的要求。

北美的高等教育重视对每位学生给予同等的关注和尊重,这对教师在教学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高要求。然而,与研究型高校相比,综合型高校的教学量更大,通常每学期是3~4门课,有的甚至是其他高校的2倍。学生人数多、班级规模大不仅影响了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能力,也直接导致教师科研减少。根据美国教育学家Boyer的调查,1988年至1990年间综合型大学41%的教师没有任何科研文章发表,①繁重的教学任务占去了本该属于教师科研的时间。加拿大范莎学院研究顾问Fisher提出科研主要有三类:基于自身兴趣的科研、和教学相关的科研以及应用类科研。②对于综合型高校教师而言,自身的兴趣和学校的要求是他们参与科研的主要动机。虽然很多教师非常希望做科研,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在科研上仅限于文献概述或小型独立研究,以此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科研项目;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有机会做科研,但学校对他们的科研方向要求和自己本身的科研兴趣不一致。

尽管如此,综合型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有一定数量的科研和,其中一些甚至期望更多。而且相比研究型高校,很多综合型高校对于学术科研活动的定义更加宽泛,对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也给予更多的时间宽限。正如Dalbey 教授所说:“举个例子,我们可能看重课程研究,看重发表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在很多研究型院校而言也许是学术活动之外的事情。我们可能比其他研究型院校更看重评审学术会议,比如说现代语言协会(MLA)的学术会议,虽然会议上展示的科研都是还没有出版和发表的。如果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证明他正在努力地写一本书,那么很有可能一所综合型大学会比一所研究型大学给他更长的准备时间。”③

二、教学和科研的挑战

加拿大高校和国内高校的教学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就包括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和其他电子器材设备的应用使教学手段也变得丰富起来。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使新老教师都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而言,尤其是老教师,尽快地熟练掌握和有效地使用这些多媒体设备也是一大挑战。

第二个教学主要的挑战来自教学中师生比例过低的问题。教学不应只是信息的传递,教学不应只是“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过程,教师还应该关注到学生个体、与学生产生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体验式教学和构建主义教学就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例子。然而,综合型高校大班讲授式的课堂,师生比例值一般很低,一个教师很可能面对上百的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有很多教师,包括教授,虽然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科研经验,却在教学上缺乏热情,也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能将专业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种现象在理工科系表现尤为突出。

科研方面,北美高校教师绝大多数科研都需要经费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加拿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委员会申请科研资金,比如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 (NSERC)、国家研究委员会 (NRC)、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委员会 (SSHRC)等等。申请的程序繁琐,也很耗费时间和精力,还不能保证申请成功。加拿大高校教师的学术生涯中往往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寻找科研资金,申请资金项目,做科研,收集分析数据,科研结果,向院系和委员会报告科研成果等等。而且很多教师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参与几个项目的科研工作,要想顺利完成这些工作又同时为下一个科研项目做准备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资金、个人兴趣和利益都影响着教师做科研的动力,也影响着他们如何对待科研的态度。

即便顺利地申请到科研资金,教师在准备发表科研成果时也常常感到压力,一方面是因为担心科研成果被其他人抢先,另一方面是担心影响以后申请科研资金。因为绝大多数科研基金委员会都会考察申请人过去的科研成绩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尤其是科研文章发表不多的年轻教师,如何向基金委员会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以保证获得科研资金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上面曾提到,综合性高校的教学任务量比其他类型高校要大,意味着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科研是一次探索个人兴趣、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机会,繁重的教学任务将直接影响教师对科研的热忱和时间投入,他们很可能产生负面情绪而影响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又会影响到他们对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并高质高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耽误科研工作是加拿大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三、建议

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帮助教师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本文试着给出一些解决方法。

1.重新调整工作比例

加拿大目前的综合型高校中,高校教师必须达到规定的工作量,比如布鲁克大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上的时间为40%、40%、20%。④对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已经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科研是很多教师的兴趣和追求,教学又是他们基本的责任,那么是否能够考虑减少教师的行政服务工作。如果减少20%的行政工作要求,教师能够重新分配在科研和教学上的时间能够各投入50%的工作时间,比过去在科研和教学上的时间各增加10%,同时由于少了繁琐的行政工作,也能够让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上更加集中精力。

2.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Henderson和Buchanan 提到三种类型的科研,其中第二种就是教学相关的科研,也就是说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起来。与其将科研和教学工作完全分开,倒不如将科研、教学有效地结合来提高科研和教学的工作效率。教学能够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而科研能反过来让教师思考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互利互惠,还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到研究中来,让他们担任科研助手,分担数据收集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也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更能在此过程中加强师生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结论

加拿大综合型高校环境的特殊性给教师在平衡教学和科研时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教师有责任、有热情投身教学,保质地完成大量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兴趣、有渴望、也被鼓励参与科研工作。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两者都对教师的时间、精力提出了要求和期望,教师还需要在个人兴趣、学生要求和院系期许之间学会平衡。希望加拿大综合型高校能够适度减少教师的行政工作,鼓励提倡教师加强教学与科研两者的联系,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科研的兴趣,在科研中研究教学的问题,从而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利教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R].New York: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

②Fisher,R.Faculty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at Canadian Colleges [M].Ottawa,Ontario:Canadian Council on Learning,2008:8.

③Dalbey,M.A.What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and Do I Want to Work There?[R].San Diego:Association of Departments of English,1995:3.

④ Brock University.Article 24-Workload for Faculty Members[EB/OL].http://butler.brocku.ca/hr/workloadstandards/docs/BUFA_Agreement_2008-2011_%20Article%2024_TA%20July_10-08_.pdf.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Applied Research at Canadian Colleges and Institutes[Z].Ottawa,Ontario:Author,2006.

[2]Dalbey,M.A,What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and Do I Want to Work There? [M].San Diego:Association of Departments of English,1995.

[3]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R].New York: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

[4]Novak,J.M.Invit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Fulfilling Potential & Applying an Ethical Perspective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M].United Kingdom:Person Education,2002.

[5]Fisher,R.Faculty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at Canadian Colleges [M].Ottawa,Ontario:Canadian Council on Learning,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