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7 09:4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感受;快乐;能力;培养
Discussion on Sports pleasure
ZHU Liu-p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2,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thought, the important task of schoo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erception of beautiful things. Fostering the perception of sports students happy sports teaching.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ports bring happy people, students on the sports ability feel happy,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to develop lifelong sport habit.
【Key words】Sports teaching;Feel;Pleasure;Ability;Culture
0 前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打破了全国统一的体育课教学大纲,教育部只颁发要求更加宽松、灵活的教学指导纲要,对教材的内容、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为各地区和行业系统的学校体育课改革搭建了宽阔的平台,各地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第二,到了90年代初,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体育课上由运动技术教学的模式向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模式转变,使得学校体育课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由此又衍生出了第三方面的变化:由于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感受,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内容中出现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球类游戏类运动项目,并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中的投掷、跳跃、集体项目;体操、游泳等则渐渐淡出了体育的课堂。另外,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选项上课的形式、俱乐部的形式、放羊与重点指导的形式等等。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向现代教育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整体线路认识不清晰,使得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前不久国家公布了我国青少年身体机能测试数据,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得令人担忧,尽管这几年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没能阻止下滑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反思近些年的体育教育改革,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暂时性的兴趣,过分强调脱离体育运动基本特征的快乐,忽视了教师应该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体育观念;只注重学生随意性的娱乐体验,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引导去参与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忘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培育的责任和要求。正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参加运动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追求体育教学的娱乐化效果,就必然会弱化学校体育的教育、健身功能,导致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下降。在教书育人的大前提下,如何全面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健身与娱乐功能;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本质,客观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与特点,梳理清楚体育教育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育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理解、分析,从认识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快乐入手,全面深刻地理解体育教育过程中快乐的特征与价值。为正确把握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1 体育的快乐
快乐是哲学、心理学的概念,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最多、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切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快乐。但是,何谓快乐呢?由于每个个体的生存状态、认知水平和社会的背景不同;就使得他们对快乐内涵的理解不一样;为自身所设立的快乐标准也大相径庭。比如,深夜看世界杯足球比赛,有人就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有人则不以为然。因此,我们在讨论体育的快乐之前,很有必要对快乐及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作出理论的界定。
1.1 快乐的定义
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的内心愉悦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心灵上就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这种心理的状态就是快乐。从这定义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快乐情绪产生的基本原因。按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观点,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生存的两个条件,它们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缺一不可。但是,由于人的生存状态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生活中所追求的需要和所获得的满足感就不一样;在感受外部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也就不同。比如:有人为获得一袋粮食而卑躬屈膝;有人则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而绝食抗争。有人因品尝了美食而欣喜;有人则为征服了高高的山峰而狂欢。按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培养和启发人们的心智、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多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同时,培养他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感受能力,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快乐的产生机制,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和启迪学生精神需求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1.2 体育运动快乐的特征
各种事物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正是由于它们的这些特色,人们在感受、感知这些事物时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体育运动也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当它带给人们的快乐时也会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一,体育运动是一项文化活动,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当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的愉悦的心理状态。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首先,当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就能获得运动时身体的曲线、节奏、形态以及身体运动的力量、速度、协调、平衡、灵活所带来的美的、愉悦的感受。也能获得齐心协力、精妙配合、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等人类优良品质所带来的美好而又快乐的体验;还能体会到拼搏后的胜利喜悦,以及身体的生理能量释放后轻松、平静的。其次,作为体育运动的观赏者,除了能够欣赏到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美妙景象之外,体育运动的真实性、新奇性、娱乐性都会给他们带来十分愉悦的心理感受。由此看来,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美感是体育运动快乐的特征之一 。
第二,尽管体育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进入到了较为忙碌、紧张的工作状态,因而,需要克服由于运动所造成的身体不适的生理反应,要克服一些非生理因素带来的各种困难。同时人们还需要用毅力、坚韧、勇敢、机智去应对、处理运动过程中各种突发的复杂局面,最终完成运动。正是由于人们全身心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运动的、安全感、被认同、被赞许荣誉感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等一列丰富的心理感受荡漾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之中,让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达到了最佳的状态。所以说,当今世界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享受的最佳项目之一。伴随着挑战和吃苦的快乐是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也是体育的快乐又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对体育运动快乐的感受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体育运动是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体育运动,不但是运动技能需要学习,该项运动规则和战术配合也需要学习和培养。这样才能使运动的参与者更好的利用规则和运动项目特点让自己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只有这样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才能享受到它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感受体育运动快乐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的精神享受层次也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的到逐步提升。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快乐是体育运动快乐的又一特征。
从以上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运动这一人类独特的精神文化活动,是我们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参与这一文化活动人类才能使自身健康、快乐的生存。学校的体育教育就是要运用体育运动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运动快乐的感受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高尚的体育运动,让他们自身的需要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以获得无穷的快乐。
2 感受快乐能力的培养
感受快乐的能力是学生具备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一个具备较强感受快乐能力的人,他一定会快乐、幸福地生活。学校教育所设定的德、智、体、美诸多课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快乐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爱好广泛、精神生活丰富的快乐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体育运动快乐的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否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其责任在教师。因为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事业心的同时,还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用现代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观为理论依据,把每次的教学活动都当成育人的过程,当成对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树造过程,使学生获的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让他们终身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让他们终身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说到底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更加文明的社会成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较深刻的快乐体验,运动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体育教育效果就会显现。我们知道,感受快乐的能力与人的认知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文明程度,帮助学生去认识体育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伦理和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体育观念也就能够建立,他们就能正确的看待和克服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圆满的完成每一次快乐的心理体验。
第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有积极的作用。教学的环境主要包括运动的场地、运动的器械设备以及教师为教学营造的课堂氛围。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应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场地器械的安全、器材设备的安全以及学生服装的安全,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或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学生不容易获得较好的快乐感受。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特点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非常有帮助。比如,体操类运动时的音乐效果;教学比赛时,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加油;运动技能练习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学习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让教学的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师注重引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符合一般的教学常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去感受运动快乐,体验运动的乐趣。通过清晰的技术讲解,激情的场景述说、仔细而具有逻辑的战术战例分析以及优美的动作示范,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所学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协助建立良好的运动感觉,引导他们体验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感受,掌握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控制方法。在学生参加运动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教授他们克服困难的技能方法。和他们一起分享运动后的喜悦心情。总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的感受快乐的能力。为养成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根本的问题在于体育教育缺失,在于学校体育课教学活动的质量低下。重新重视每一堂课的体育教学质量,重视整个学校的育人质量,让具有魅力的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他们才会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也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崔录,李玢.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黄济.教育哲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一、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关系
认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与完善,除在遗传基因上获得生物学的意义外,还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养料。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后天社会的物质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体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创造出的一切,都是文化的结晶”。不言而喻,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影响,而在精神上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如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时,她们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大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心声。这就反映了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体育的社会影响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内存的、协调一致的。在学校体育中,学生通过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活动,使其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通过参加球类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机智、勇敢、灵活、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而爱好长跑的学生,通过长跑锻炼,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自制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总之,学生经常参加各自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锻炼,有助于形成和发展与这种身体运动表现形式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个性的形成,虽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即“心理活动空间”。“心理活动空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折射。学校体育同样占有影响学生心理的空间。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将毫无保留、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如果我们能自觉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通过合理的运动形式和运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运动的心理倾向性等几个主要方面,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1.体育运动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个体上反复多次的感受某种身体刺激,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再现。这种心理活动是不同情景下的内在表现,是学生将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期的一个心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去的表现,如在体育活动中,一个经常组织进攻的核心队员,在社会实践中同样也能表现出富有组织才能的个性特征。但是,在心理过程中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两种不同刺激的迁移,并不是同等转换,而是经过学生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不断的筛选、提炼、加工后的结果。转换率的高低是和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的。如一个对学习其它课程认识不足的长跑运动员,在学习中就不一定能充分表现出长跑运动员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时,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社会的各种刺激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2.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对身体运动的支配
学生在运动中对身体运动的支配,是通过对他人身体运动表现的判断和对自身运动状态的体验所反映出来的自我支配。如在体育运动中,进攻一方(个人或集体)的表现就成了支配防守一方身体运动的反应机制。也就是说,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中介,以体验自身或反应结果为镜子,反映出自我运动的形象和支配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这种运动中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外部运动形式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和矫正作用。同时在心理活动中对个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自我完善作用。因为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客观反映不单纯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反映,而是对个人所在的集体及集体所在的社会范围的反映。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身体运动的客观反映,应具有社会的内涵和外延因素,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用积极的社会因素影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个性和为个性发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
3.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性倾向性
学校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道德、伦理、民族意识等多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关系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兴趣。如健美运动的开展,就是在社会意识的发展下,使人们认识到人体美的价值,激发了广大青少年追求人体美的欲望下得以普及。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范畴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要重视身体运动的重要性,而且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倾向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因素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深入地了解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意义,自觉地、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以利于身心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快乐体育;教学现状;意义;策略
体育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主要方法,而快乐体育是时展的产物,主要在于人类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可以愉悦心情,舒缓紧张情绪。
一、实施“快乐体育”的意义
“快乐体育”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快乐体育”可以激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内在的形式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快乐体育”可以包括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一种成就感,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常常愁眉不展,而“快乐体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运动的内涵,感受运动过程中的快乐与舒适。并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二、促进学生“快乐体育”的有效措施
1.改变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兴趣
目前,高中生的学习处于封闭式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业繁多,这样的局面阻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体操(侧手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示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动作的分解讲解,让学生掌握侧手翻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学生进行侧手翻接力,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体育运动的效率。另外,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善,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排球”相关运动技巧的练习时,就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排球的运用技巧,让学生被排球所吸引,集中注意力,然后再安排学生排队,进行排球基本操作的演示,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主动投入其中的练习,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排球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快乐体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于学生来讲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而高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多,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严格地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而体育教师在授课时不用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体育的快乐,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蹲踞式跳远”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安排几位学生出列,跟着教师一起做示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教师也需要加入其中,帮助学生规范动作,避免受伤。这样,就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不再惧怕教师,进而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实行“快乐体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语言,体育大部分都是户外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课堂话题,让学生感受体育课堂的轻松自在,减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压力,提高锻炼效率。
3.注意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体育教学比起其他科目而言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示范“武术(长拳)”一节时,可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为学生演示,学生需要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跟紧练习,感受武术的魅力。之后,教师要对学生下达口令,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开始武术的相关练习,然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练习武术的快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像毽球、排球、篮球、长跑等,这样多方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化“快乐体育”的内涵。
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而“快乐体育”则希望学生在增强体魄的基础上愉悦自己的心情。高中体育教师为了坚持学生的“快乐体育”,需要在日常授课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促进“快乐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叶敏,陈绍团.高中体育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对策[J].中学时代,2014(4).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单一,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已成实事:抑郁、焦虑、厌学、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障碍、甚至自杀倾向等现象,在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阳光体育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体育运动,是玩耍和游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阳光体育把“苦累体育”变成了“玩乐体育”。在阳光体育锻炼中,学生放松了心情,宣泄了不良情绪,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使他们的心态更健康、更阳光。
1.阳光体育锻炼有利于走出情绪的低谷
中学生常时间处在一种快节奏,大强度,单调的学习氛围中,身体极易产生一种负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这种被紧急动员出来的负能量若得不到及时发泄,不仅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而且会危害身体健康。阳光体育丰富和深化了学校体育的内涵,是“快乐体育”、和“趣味体育”, 它不仅能使学生转移自己的忧虑和挫折情绪,使学生心境保持平静,还可以为学生郁积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的发泄口,将学生的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宣泄出去,从而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
2.阳光体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阳光体育运动有集体性和参与率高的特点,它更多的是以气氛感染人,为学生投入竞争创造氛围。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大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3.阳光体育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阳光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球类,可田径、可游戏、可选项、可专项、可开放。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有人力量好;有人善跳跃;有人睿智,球场指挥运筹帷幄;有人球性熟、运动场上叱咤风云……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最深刻。学生智能的强点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态也将更自信,更阳光。
4.阳光体育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
阳光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和休闲性特征,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时常会与他人发生接触,有着各种关系,如分工、协作、竞争等,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发展人们彼此的情感,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友情。
5.阳光体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阳光体育运动和情绪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效能,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心理效能会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阳光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比学校体育在外延上更宽泛一些的体育运动,它的教育性、学理性、学科性要求比学校体育更宽松得多,侧重于先让学生们动起来、练起来,把兴趣转移到体育中来。它的灵活性、休闲性、娱乐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在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悲观、嫉妒、暴怒等消极情绪方面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让学生在阳光下运动,让心灵在阳光下陶冶。我运动,我阳光。
参考文献
1、身体健康的必要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都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现在社会趋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觉得晚年生活不愉快,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果中老年人能够适时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其身体素质相对与其他中老年人要要很多。比如,经常参加游泳运动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时其心肺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内承受来自水的压力,导致其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能够不断的得到锻炼,因此其患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又因为经常参加游泳运动的缘故,中老年人的御寒能力也会相对提高,相对于那些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来说,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应对自如,很好的抵御寒冷。又比如,长期进行长距离慢跑的中老年人,其安静时的心率比同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要低很多。
2、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普遍较为简单,形式也较为单一,那么在自己孩子上班时,能够愉悦身心的方式方法也就更加捉襟见肘了,这样长期以往,中老年人势必会感觉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而他们的心理也会慢慢的变得消极、焦躁不安等等。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能够让人类的身心得到最大愉悦效果的方式,亦能让中老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增强心理健康素质,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比如,现在在很多城市推广的广场舞,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清晨,在黄昏,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其乐融融的走进各个广场中,随着欢快的节奏扭动着身子,跳出中老年人的独特魅力。而这些中老年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更加乐观向上,总能在感觉不顺心的时候与其他伙伴一起跳跳舞,娱乐身心,忘记生活中的忧愁,自由自在的享受晚年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3、社会适应的必要性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需要人类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中老年人也不例外,而中老年人在经历过年轻时期的波澜起伏与艰苦岁月之后,生活基本趋于稳定,但他们的社会适应并不会向生活那样稳固,甚至还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刚刚下岗的中老年人,没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感到生活没了中心。而体育运动则会让他们转移重心,享受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比如,时下很流行的老年太极拳队,在中华武术的洗礼中让身心享受最安静的熏陶,也让自己能在繁华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感受太极拳带来的那种稳重,成熟,不拘一格的文化底蕴。经常参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强,能在各种顺境、逆境中静下心来慢慢的思考问题,做到真正的三思而后行,而太极拳的独特养身功能,能够起到良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