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7 09:4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参加体育运动的感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感受;快乐;能力;培养
Discussion on Sports pleasure
ZHU Liu-p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2,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thought, the important task of schoo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erception of beautiful things. Fostering the perception of sports students happy sports teaching.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ports bring happy people, students on the sports ability feel happy,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to develop lifelong sport habit.
【Key words】Sports teaching;Feel;Pleasure;Ability;Culture
0 前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打破了全国统一的体育课教学大纲,教育部只颁发要求更加宽松、灵活的教学指导纲要,对教材的内容、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为各地区和行业系统的学校体育课改革搭建了宽阔的平台,各地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第二,到了90年代初,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体育课上由运动技术教学的模式向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模式转变,使得学校体育课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由此又衍生出了第三方面的变化:由于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感受,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内容中出现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球类游戏类运动项目,并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中的投掷、跳跃、集体项目;体操、游泳等则渐渐淡出了体育的课堂。另外,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选项上课的形式、俱乐部的形式、放羊与重点指导的形式等等。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向现代教育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整体线路认识不清晰,使得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前不久国家公布了我国青少年身体机能测试数据,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得令人担忧,尽管这几年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没能阻止下滑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反思近些年的体育教育改革,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暂时性的兴趣,过分强调脱离体育运动基本特征的快乐,忽视了教师应该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体育观念;只注重学生随意性的娱乐体验,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引导去参与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忘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培育的责任和要求。正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参加运动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追求体育教学的娱乐化效果,就必然会弱化学校体育的教育、健身功能,导致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下降。在教书育人的大前提下,如何全面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健身与娱乐功能;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体育教育的本质,客观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与特点,梳理清楚体育教育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育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理解、分析,从认识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快乐入手,全面深刻地理解体育教育过程中快乐的特征与价值。为正确把握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1 体育的快乐
快乐是哲学、心理学的概念,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最多、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切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快乐。但是,何谓快乐呢?由于每个个体的生存状态、认知水平和社会的背景不同;就使得他们对快乐内涵的理解不一样;为自身所设立的快乐标准也大相径庭。比如,深夜看世界杯足球比赛,有人就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有人则不以为然。因此,我们在讨论体育的快乐之前,很有必要对快乐及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作出理论的界定。
1.1 快乐的定义
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的内心愉悦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心灵上就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这种心理的状态就是快乐。从这定义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快乐情绪产生的基本原因。按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观点,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生存的两个条件,它们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缺一不可。但是,由于人的生存状态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生活中所追求的需要和所获得的满足感就不一样;在感受外部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也就不同。比如:有人为获得一袋粮食而卑躬屈膝;有人则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而绝食抗争。有人因品尝了美食而欣喜;有人则为征服了高高的山峰而狂欢。按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培养和启发人们的心智、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多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同时,培养他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感受能力,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快乐的产生机制,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和启迪学生精神需求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1.2 体育运动快乐的特征
各种事物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正是由于它们的这些特色,人们在感受、感知这些事物时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体育运动也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当它带给人们的快乐时也会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一,体育运动是一项文化活动,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当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的愉悦的心理状态。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首先,当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就能获得运动时身体的曲线、节奏、形态以及身体运动的力量、速度、协调、平衡、灵活所带来的美的、愉悦的感受。也能获得齐心协力、精妙配合、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等人类优良品质所带来的美好而又快乐的体验;还能体会到拼搏后的胜利喜悦,以及身体的生理能量释放后轻松、平静的。其次,作为体育运动的观赏者,除了能够欣赏到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美妙景象之外,体育运动的真实性、新奇性、娱乐性都会给他们带来十分愉悦的心理感受。由此看来,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美感是体育运动快乐的特征之一 。
第二,尽管体育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进入到了较为忙碌、紧张的工作状态,因而,需要克服由于运动所造成的身体不适的生理反应,要克服一些非生理因素带来的各种困难。同时人们还需要用毅力、坚韧、勇敢、机智去应对、处理运动过程中各种突发的复杂局面,最终完成运动。正是由于人们全身心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运动的、安全感、被认同、被赞许荣誉感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等一列丰富的心理感受荡漾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之中,让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达到了最佳的状态。所以说,当今世界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享受的最佳项目之一。伴随着挑战和吃苦的快乐是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也是体育的快乐又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对体育运动快乐的感受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体育运动是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体育运动,不但是运动技能需要学习,该项运动规则和战术配合也需要学习和培养。这样才能使运动的参与者更好的利用规则和运动项目特点让自己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只有这样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才能享受到它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感受体育运动快乐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的精神享受层次也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的到逐步提升。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快乐是体育运动快乐的又一特征。
从以上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运动这一人类独特的精神文化活动,是我们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参与这一文化活动人类才能使自身健康、快乐的生存。学校的体育教育就是要运用体育运动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运动快乐的感受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高尚的体育运动,让他们自身的需要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以获得无穷的快乐。
2 感受快乐能力的培养
感受快乐的能力是学生具备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一个具备较强感受快乐能力的人,他一定会快乐、幸福地生活。学校教育所设定的德、智、体、美诸多课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快乐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爱好广泛、精神生活丰富的快乐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体育运动快乐的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否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其责任在教师。因为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事业心的同时,还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用现代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观为理论依据,把每次的教学活动都当成育人的过程,当成对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树造过程,使学生获的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让他们终身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让他们终身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说到底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更加文明的社会成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较深刻的快乐体验,运动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体育教育效果就会显现。我们知道,感受快乐的能力与人的认知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文明程度,帮助学生去认识体育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伦理和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体育观念也就能够建立,他们就能正确的看待和克服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圆满的完成每一次快乐的心理体验。
第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有积极的作用。教学的环境主要包括运动的场地、运动的器械设备以及教师为教学营造的课堂氛围。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应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场地器械的安全、器材设备的安全以及学生服装的安全,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或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学生不容易获得较好的快乐感受。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特点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非常有帮助。比如,体操类运动时的音乐效果;教学比赛时,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加油;运动技能练习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学习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让教学的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师注重引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符合一般的教学常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去感受运动快乐,体验运动的乐趣。通过清晰的技术讲解,激情的场景述说、仔细而具有逻辑的战术战例分析以及优美的动作示范,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所学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协助建立良好的运动感觉,引导他们体验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感受,掌握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控制方法。在学生参加运动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教授他们克服困难的技能方法。和他们一起分享运动后的喜悦心情。总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的感受快乐的能力。为养成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根本的问题在于体育教育缺失,在于学校体育课教学活动的质量低下。重新重视每一堂课的体育教学质量,重视整个学校的育人质量,让具有魅力的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他们才会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也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崔录,李玢.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黄济.教育哲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一、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关系
认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与完善,除在遗传基因上获得生物学的意义外,还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养料。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后天社会的物质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体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创造出的一切,都是文化的结晶”。不言而喻,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影响,而在精神上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如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时,她们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大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心声。这就反映了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体育的社会影响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内存的、协调一致的。在学校体育中,学生通过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活动,使其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通过参加球类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机智、勇敢、灵活、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而爱好长跑的学生,通过长跑锻炼,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自制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总之,学生经常参加各自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锻炼,有助于形成和发展与这种身体运动表现形式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个性的形成,虽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即“心理活动空间”。“心理活动空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折射。学校体育同样占有影响学生心理的空间。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将毫无保留、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如果我们能自觉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通过合理的运动形式和运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运动的心理倾向性等几个主要方面,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1.体育运动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个体上反复多次的感受某种身体刺激,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再现。这种心理活动是不同情景下的内在表现,是学生将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期的一个心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去的表现,如在体育活动中,一个经常组织进攻的核心队员,在社会实践中同样也能表现出富有组织才能的个性特征。但是,在心理过程中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两种不同刺激的迁移,并不是同等转换,而是经过学生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不断的筛选、提炼、加工后的结果。转换率的高低是和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的。如一个对学习其它课程认识不足的长跑运动员,在学习中就不一定能充分表现出长跑运动员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时,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社会的各种刺激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2.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对身体运动的支配
学生在运动中对身体运动的支配,是通过对他人身体运动表现的判断和对自身运动状态的体验所反映出来的自我支配。如在体育运动中,进攻一方(个人或集体)的表现就成了支配防守一方身体运动的反应机制。也就是说,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中介,以体验自身或反应结果为镜子,反映出自我运动的形象和支配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这种运动中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外部运动形式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和矫正作用。同时在心理活动中对个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自我完善作用。因为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客观反映不单纯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反映,而是对个人所在的集体及集体所在的社会范围的反映。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身体运动的客观反映,应具有社会的内涵和外延因素,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用积极的社会因素影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个性和为个性发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
3.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性倾向性
学校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道德、伦理、民族意识等多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关系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兴趣。如健美运动的开展,就是在社会意识的发展下,使人们认识到人体美的价值,激发了广大青少年追求人体美的欲望下得以普及。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范畴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要重视身体运动的重要性,而且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倾向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因素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深入地了解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意义,自觉地、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以利于身心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快乐体育;教学现状;意义;策略
体育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主要方法,而快乐体育是时展的产物,主要在于人类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可以愉悦心情,舒缓紧张情绪。
一、实施“快乐体育”的意义
“快乐体育”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快乐体育”可以激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内在的形式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快乐体育”可以包括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一种成就感,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常常愁眉不展,而“快乐体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运动的内涵,感受运动过程中的快乐与舒适。并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二、促进学生“快乐体育”的有效措施
1.改变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兴趣
目前,高中生的学习处于封闭式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业繁多,这样的局面阻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体操(侧手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示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动作的分解讲解,让学生掌握侧手翻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学生进行侧手翻接力,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体育运动的效率。另外,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善,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排球”相关运动技巧的练习时,就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排球的运用技巧,让学生被排球所吸引,集中注意力,然后再安排学生排队,进行排球基本操作的演示,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主动投入其中的练习,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排球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快乐体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于学生来讲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而高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多,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严格地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而体育教师在授课时不用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体育的快乐,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蹲踞式跳远”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安排几位学生出列,跟着教师一起做示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教师也需要加入其中,帮助学生规范动作,避免受伤。这样,就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不再惧怕教师,进而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实行“快乐体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语言,体育大部分都是户外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课堂话题,让学生感受体育课堂的轻松自在,减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压力,提高锻炼效率。
3.注意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体育教学比起其他科目而言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例如,教师在为学生示范“武术(长拳)”一节时,可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为学生演示,学生需要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跟紧练习,感受武术的魅力。之后,教师要对学生下达口令,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开始武术的相关练习,然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练习武术的快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像毽球、排球、篮球、长跑等,这样多方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化“快乐体育”的内涵。
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而“快乐体育”则希望学生在增强体魄的基础上愉悦自己的心情。高中体育教师为了坚持学生的“快乐体育”,需要在日常授课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促进“快乐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叶敏,陈绍团.高中体育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对策[J].中学时代,2014(4).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单一,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已成实事:抑郁、焦虑、厌学、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障碍、甚至自杀倾向等现象,在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阳光体育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体育运动,是玩耍和游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阳光体育把“苦累体育”变成了“玩乐体育”。在阳光体育锻炼中,学生放松了心情,宣泄了不良情绪,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使他们的心态更健康、更阳光。
1.阳光体育锻炼有利于走出情绪的低谷
中学生常时间处在一种快节奏,大强度,单调的学习氛围中,身体极易产生一种负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这种被紧急动员出来的负能量若得不到及时发泄,不仅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而且会危害身体健康。阳光体育丰富和深化了学校体育的内涵,是“快乐体育”、和“趣味体育”, 它不仅能使学生转移自己的忧虑和挫折情绪,使学生心境保持平静,还可以为学生郁积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的发泄口,将学生的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宣泄出去,从而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
2.阳光体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阳光体育运动有集体性和参与率高的特点,它更多的是以气氛感染人,为学生投入竞争创造氛围。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大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3.阳光体育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阳光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球类,可田径、可游戏、可选项、可专项、可开放。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有人力量好;有人善跳跃;有人睿智,球场指挥运筹帷幄;有人球性熟、运动场上叱咤风云……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最深刻。学生智能的强点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态也将更自信,更阳光。
4.阳光体育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
阳光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和休闲性特征,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时常会与他人发生接触,有着各种关系,如分工、协作、竞争等,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发展人们彼此的情感,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友情。
5.阳光体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阳光体育运动和情绪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效能,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心理效能会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阳光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比学校体育在外延上更宽泛一些的体育运动,它的教育性、学理性、学科性要求比学校体育更宽松得多,侧重于先让学生们动起来、练起来,把兴趣转移到体育中来。它的灵活性、休闲性、娱乐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在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悲观、嫉妒、暴怒等消极情绪方面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让学生在阳光下运动,让心灵在阳光下陶冶。我运动,我阳光。
参考文献
1、身体健康的必要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都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现在社会趋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觉得晚年生活不愉快,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如果中老年人能够适时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其身体素质相对与其他中老年人要要很多。比如,经常参加游泳运动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时其心肺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内承受来自水的压力,导致其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能够不断的得到锻炼,因此其患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又因为经常参加游泳运动的缘故,中老年人的御寒能力也会相对提高,相对于那些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来说,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应对自如,很好的抵御寒冷。又比如,长期进行长距离慢跑的中老年人,其安静时的心率比同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要低很多。
2、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普遍较为简单,形式也较为单一,那么在自己孩子上班时,能够愉悦身心的方式方法也就更加捉襟见肘了,这样长期以往,中老年人势必会感觉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而他们的心理也会慢慢的变得消极、焦躁不安等等。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能够让人类的身心得到最大愉悦效果的方式,亦能让中老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增强心理健康素质,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比如,现在在很多城市推广的广场舞,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清晨,在黄昏,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其乐融融的走进各个广场中,随着欢快的节奏扭动着身子,跳出中老年人的独特魅力。而这些中老年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更加乐观向上,总能在感觉不顺心的时候与其他伙伴一起跳跳舞,娱乐身心,忘记生活中的忧愁,自由自在的享受晚年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3、社会适应的必要性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需要人类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中老年人也不例外,而中老年人在经历过年轻时期的波澜起伏与艰苦岁月之后,生活基本趋于稳定,但他们的社会适应并不会向生活那样稳固,甚至还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刚刚下岗的中老年人,没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感到生活没了中心。而体育运动则会让他们转移重心,享受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比如,时下很流行的老年太极拳队,在中华武术的洗礼中让身心享受最安静的熏陶,也让自己能在繁华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感受太极拳带来的那种稳重,成熟,不拘一格的文化底蕴。经常参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强,能在各种顺境、逆境中静下心来慢慢的思考问题,做到真正的三思而后行,而太极拳的独特养身功能,能够起到良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关键词】海口市;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
1.前言
休闲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动力源。美国学者预计,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社会”,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体育的休闲化、娱乐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体育观念和运动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观念伴随大批原本不属于体育领域的活动如旅游、极限运动等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不仅可以促进人类的文化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充实人类的文化生活、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准,改善生活习惯,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毕业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断增多,使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明显或潜在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够调节人的情绪,降低应激反应、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需要休闲娱乐来体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和舒缓社会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而休闲体育以一种超脱的,非功利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广大学生回归自然、释放本能的渴望,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就海口市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参与目的、参与动机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就影响休闲体育在海口高校发展的相应进行进行分析,找高校出休闲体育发展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海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海口市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等8所高校752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海南省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近5年的休闲体育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设计了《海口市高校学生休闲体育参与基本情况调查》,对海口市8所高院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781份,有效752份,有效率96.3%。
2.2.3 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对各高校主管领导、部分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关于休闲体育的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
就休闲体育的认知对海口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对休闲体育了解程度较高,占47.3%,女生则了解较少,占27.9%。说明男生休闲体育认知度高与女生,但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对休闲体育认知度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熟悉休闲体育。因此建议通过各种手段对休闲体育功能和作用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进入21世纪,新一代大学生应懂得用休闲方式来消除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这样才能能更好传承阳光体育工程,享受休闲体育带给我们的快乐。
3.2 闲暇时间学生通常从事活动方式
对海口市高校学生余暇时间进行的活动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选择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看电视项目”中女生(34.5%)在闲暇时间选择看电视比例远高于男生(12.3%);“参加体育项目”男生为33.4%,女生为12.3%,男生体育活动热情远高于女生,因男生天动,女生则比较文静;“逛商场项目”女生为63.7%,男生为10.7%,此项男女比例相差很大,原因是女生更喜欢欣赏生活,选择漂亮的服饰和美味的佳肴,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品和品味生活,选择逛街的男生多为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和缺少的服饰;“参加社会交往项目”男生为25.5%,女生为3.2%,相差较大,这是因为男生喜欢与外界交往,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女生则偏重于和熟悉的同学或朋友聊天;“上网项目”男女生比例相当,说明男女生对社会的关注度相差不大,网络是社会的另一写真,可以看出学生课余闲暇时间能关注生活与社会接轨。选择“其他项目”的男女生比例相差的不显著。
3.3 对体育锻炼目的的动机
对海口市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技能、扩大交往、考试达标的需要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项目中男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3.6%、32、7%、5.2%、13.6%,女生所占比例分别是10.3%、8.9%、62.1%、35.9%,男女性别相差较大,在提高技能方面男生活动主要是体现竞技能力,展示男生的体育竞技热情和体育能力。男生喜欢展现自己让别人欣赏,而女生多数锻炼只是为了娱乐,把锻炼身体做为次要条件;扩大交往项目中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究其原因是男女生性别差异,女生天生偏于文静,保守,而男生喜欢开放,热衷追求喜欢和不同的人交往,由此方式来扩大自己的交际能力;考试达标项目男女比例相差明显,主要是女生平时不爱运动,竞技能力不高,身体素质不强,适应体育活动能力低,为了考试达标往往不惜在课余时间锻炼达到老师考核标准,男生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男生平时运动能力强,易达到考核要求;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项目女生的意识比男生要强,女生往往把体育运动作为综合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女生把体育运动能力强作为自己综合能力的体现,男女比例相差大是基于男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意识低于女生的主要原因。在其他项目中男女生差异性不显著,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男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可以更好的审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目的,从而根据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来制定宣传休闲体育作用。
3.4 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对海口市高校学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是由于个人爱好和兴趣所决定,调查者可以看出男女生选择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有很大差别,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很多,但就表中比例关系可以看出球类项目除去足球外男女比例相差不大,高校学生较喜欢球类项目,但从运动强度上来看,篮球、足球、游泳运动消耗的体力较大,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足球项目对抗强度大,这是女生不喜欢的主要原因。健美操项目中女生所占比例远高于男生,几乎所有男生在从事体育运动项目时都不会选择健美操,因为该项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节律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感要求较高,这是男生不选这个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女生多数喜欢锻炼自己的形体美,保持自己的完美身材,健美操正好符合他们的心里意向,所以多数女生喜欢健美操运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男女生相差都不大,但从事的体育项目还是比较丰富的。调查中还有其他项目选择人数较多,可以看出,我们还应该开展更多的休闲体育项目,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可以客观的反应学生运动意向,以此做参考可以适当的增加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传播休闲体育,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3.5 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后的感受
对海口市高校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后的感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休闲体育主要是休闲运动方式愉悦身心,主要起到放松作用,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身体运动,多数学生在参与完体育运动后感觉自己更健康,学习生活更有精力了,提高了自己的身体抵抗能力免疫力,也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在参与体育运动后感觉更健康的男生女生比例分别是23.2%和19.8%;精力更充沛的男女生分别占22.1%和26.5%;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同学感到体育运动后自己性格变得开朗,从事体育运动后的良好感觉可以促进大学生们积极参与休闲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3.6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海口市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因素较多,经分类后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观看体育赛事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和情趣,男女生生分别占32.2%和26.2%,相差不大,多数同学反映观看体育赛事可以提升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致。二是身边同学参加体育运动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这一项男女生差别较大,女生受身边同学影响严重,而男生则更多的是自身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没有同学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自己也会出去运动。三是身体健康问题是影响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女生身体一般都比较单薄,体质弱,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较低,而相对男生来说,天生好动的性格铸就他们良好的体质,也都非常喜欢体育运动,身体原因不是妨碍他们从事体育的原因。四是兴趣爱好是主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原因,调查得知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3.2%和23.2%,说明出兴趣是运动的动力源泉。另外还有其他多方面因素,但占比较小,要想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休闲体育运动中来,必须解决好影响学生参与的相关因素,这样才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好高校休闲体育活动。
3.7 学生每学期参与休闲体育的消费
对海口市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体育消费水平偏低,消费不均衡。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家庭承担,总体每学期每生消费水平在100-400元,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在10-100元之间,女生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男生;在200-400元之间的消费比重男生大于女生。因为女生体育消费大多选择服装,真正用于体育用品消费较少,男生则更多用在服饰、器材、场地、用品消费等。合理均衡的体育消费可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备体育产业。
3.8 学生课余时间选择休闲体育运动场所
对课余时间选择锻炼场所近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选择在学校运动场所比重最大,在校园内参与运动的人大多数为在校学生,外面的体育场馆对学生的收费没有明显的优惠也是原因之一。但也有部分的学生会选择校外较好的运动场地,通过与外界交流扩大交际范围。但总体来说,学生选择的运动场所主体是学校,学生是校园的主题,为了能让校园更丰富,学校也应该加强场馆的建设和场馆供给,多数学生反映校内的体育场馆不够用,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海口市高校学生对休闲体育认知度较低;闲暇时间从事休闲体育运动人数相对较少,且男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样,男女生参与锻炼动机有明显差异;体育消费能力较低,主要消费还停留在对体育用品实物上,学生消费的意识和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对体育运动场地要求较强烈。
4.2 建议
第一,加强休闲体育宣传,提高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价值观。第二,学校有关部门加大组织休闲体育讲座,加大的宣传力度。第三,加强完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第四,举办体育社团假日活动,丰富校园运动。第五,开发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氛围。第六,掌握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促进学生运动参与方案,发展休闲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吉家文,邓卫权.论休闲体育在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作用[J].前言,2010(04).
[2]李新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休闲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运动;兴趣影响因素
前言
体育作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极为重要,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的问题,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它既是教育理念在身体活动中的行为体现,又是人格心理在体育范畴的价值升华。因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成功的标志,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为了全面了解影响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找和探索相应的教育方法与对策,使体育健体育心,培养“成人”的作用在高中生身上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作者试图对高中生及其社会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认识及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全面分析影响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寻找和探索相应的教育方法与对策。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影响体育运动的因素
2.1.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其效果要经过日积月累,才会显示出来,带有稳定性、持久性和积累性。
在现代的社会中,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也正在不断的渗透于学校领域,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1.1学校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子系统,在教育和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和体育两个视角来审视体育运动的地位,从而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建立现代体育运动的观念。在学校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目标之一。
2.1.1.2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其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孩子以后能否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家庭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因为家庭环境是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方面着手,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真正的认识到体育的本质。
2.1.1.3 场地与设施因素。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为实现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出了可能,同时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调查分析发现,我们知道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比较低,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由于近年来,许多学校缺乏全盘计划,不顾实际的扩招,超出了自身的实际能力,造成了学校的场地和设施严重缺乏。另外,人多地少的现状,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慢慢的很多学生因为这些原因放弃了原本爱好的体育,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要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锻炼的环境。
2.1.2 学生自身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在西安的高中学体重偏胖的学生在逐渐的增加,而身体偏胖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学生嘲笑,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引起这部分学生内心产生抗拒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样一些体质差、体弱多病的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2.1.2.1 高中生的年龄、性别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学习的目的不断的明确,从而对参与体育运动产生了间接的兴趣。此外,他们在对待具体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上,逐渐形成了兴趣的分化性和选择性,在学习过程中,对那些较为复杂的,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开动脑筋的项目动作逐渐产生兴趣。男生多喜欢球类运动和武术,女生则喜欢技巧性的动作柔和、优美的项目,比如健美操和韵律操等。由此可见,高中生在体育兴趣的选择性上,既与运动项目特点有关,也与学生年龄、性别以及学生的认识能力等因素有关。
2.1.2.2 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体育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所以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放在首位。
2.1.2.3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与运动兴趣。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益处,也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体育运动兴趣很高。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占5%,建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1.3教师因素。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其作用和影响往往比一般的文化课教师更全面、更长远。包括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责任心和对价值功能的认识情况。
3.结论
3.1 对体育运动有大多数学校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有少部分还要提高重视的程度,说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学校有密切的关系。
3.2 父母的“关爱”使得他们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意识,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有直接的影响
3.3体育场地和设施很充足的比较少,不充足和缺乏的较多,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
3.4 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不充分,影响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5 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对体育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建议
4.1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让其明白体育在新时期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行动上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和投入。
4.2 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开发、培养适合该年龄段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健康、积极、主动、自发地进行体育运动。
4.3 对教师素质进行整合,加大对素质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全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4.4 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感召力,注重体育运动兴趣的早期培养和激发,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雪 平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纪浏 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教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曲宗湖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秦恺睿
我叫秦恺睿,今年八岁,特别喜欢运动。
我觉得跑步是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同学们都叫我“闪电”,是因为我跑步快如疾风,势如闪电。学校每次春季运动会或者冬季越野赛,我都能够进入前三强。每当我参加跑步比赛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给我加油。每当听到这些热心的啦啦队成员的喊声时,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我想,有同学们的这些鼓励,我应该更加努力的为班级争光。
1.1、足球教学中形成学生健康个性的优势体育课本就与其他的教育课程大不一样,其他的教学课程和环节往往将学生固定在讲桌上,让学生努力听课,体育课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场所,更加活跃的教学气氛。在足球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大家可以一起尽情的游戏和竞赛,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机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让自己的思维比平时更加兴奋,这样,学生的健康个性也就有了展示与发展的机会。
1.2、足球运动的心理学影响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社体的运动还会向感受器施加刺激,并使大脑产生主观意识感受,这也就是心里感受的产生。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得到这种感受,他的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而且通过足球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了解,足球教学活动也让同学更加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让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足球比赛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肯定,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自信心,让自己的健康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足球教学活动中健康个性的发展策略
2.1、正视每个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这一点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学生是喜动还是喜静,喜欢和集体一起还是喜欢独自思考和运动,是乐于冒险还是稳重守成等等特点都会一一表现出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思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理解他们的思想,在对学生有了足够的认识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有目的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2.2、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就会更加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有机会独立活动,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由被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变为自主进行体育活动。
2.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作为意识的核心内容,自我意识是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足球运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到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应在恰当的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意识的正面影响,降低负面影响,并用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影响因素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拥有内驱力,为健康个性的产生奠定基础。
3、健康个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3.1、良好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占有着重要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学内容丝毫没有兴趣,不认真做练习题,不去体会老师讲课的内容,无论教师讲的再用心也是徒然。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足,就无法调动身体的运动积极性,大脑也会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恍惚,这种状态不仅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还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大脑就会兴奋起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教学,教学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2、学生的个性影响教学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乐观开朗,爱说爱跳,反应能力强,喜欢运动,接受体育运动技能的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反应慢,善于思考但是运动能力差,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也不高。教师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学生不能安排同样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损伤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有所下降。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锻炼,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把握,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按照兴趣和体能进行分组接受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尊重,教师的安排和组织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完成学习计划。
4、结语
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校的教育受到学科中心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以学科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的影响,严重的束缚了学生思想,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违背了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以来,我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了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舞台和空间,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条件
2.1 阳关体育课是阳光体育开展的基石
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时候,体育课是一切学习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基本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讲到了,让学生有了乐趣的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对健康的根本追求,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运动,热爱健康,热爱生命,才能使学生更自觉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其它的活动之中。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抓好最基本的体育课,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真正的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的真正乐趣,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
2.2 兴趣是阳光体育全面开展的导火线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前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种快乐的情绪可以进行延续甚至是感染,使学生不管是在体育课堂上还是在课间或课外活动都能充分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2.3 阳光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传播者
阳光的教育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阳光教师是使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传播者。阳光教师能使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用爱心为学生构建阳光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 地成长。阳光教师会教育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看待世界,用顽强的 意志面对挫折,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活动,即使在学习很忙碌的时候仍要坚持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这些活动为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的人才打下的基础。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结合使阳光体育运动得到深化
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简单的个体主动参与和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社会的支持也起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他们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家并不富足,学生多,器材少,场地小的特点,要想使体育运动得到开展,就必须首先得到家长的支持。由于受我国长时间的旧教育体制以及升学压力的的影响,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好语数外,死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健康以及全面的发展。教师就有义务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使其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得到了家校的共同支持,就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社会的支持很重要。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导向可以使学生,家长,社会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个正确认识,也在提高学生锻炼的因素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我国2008年承办奥运会,使全名对体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效
【关键词】女生 体育运动 医务监督
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导体育运动参加者合理地进行锻炼,使体育运动获得最大的效果,对锻炼者在运动中负荷进行监测,目的在于科学指导锻炼。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问题也重视了起来。本着健身爱美的目标,有许多女学生积极的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学习。但是大部分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不注重科学锻炼,缺乏运动常识,忽略了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并根据自身的形态、生理特征等重视医务监督。
一、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加强自身对女生生理卫生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及生理、心理都与男子产生较大区别,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注意科学的健身,什么事都做到有备无患,方能事事顺心。
运动项目与方式的选择。由于女生自身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特点的关系,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应注意运动项目,运动方式的选择。
二、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注意的医务监督内容
在参加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人机体各器官在安静状态时,处于低水平,不能适应剧烈活动的要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克服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惰性,使植物神经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它的活动能力,以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加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逐步的减少运动量,或采取慢跑、行走、放松体操及呼吸运动等,使躯体及内脏比较协调地逐渐过度恢复到安静状态。
参加运动时,着装应适宜。着装须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身体的自由活动,运动后,及时换掉汗衣。衣服要求质地柔软,通气性能及吸水性能良好,鞋子大小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及良好的通气性能。
参加运动完毕后,不要急于喝冷饮及冷水浴。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血流量大,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宜进行喝冷饮及冷水浴,应减少心脏负担,避免神经系统调节失调,引起抽筋等问题。
运动后的皮肤清洁。皮肤在运动时,产生大量的汗液,而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很容易沾污皮肤,影响皮肤的调节及散热排泄功能。因此,锻炼后,应温水清洁皮肤,这样既易于消除疲劳,又可防止各种疾病的产生。
女生经期运动时应注意体育卫生要求,遵从医务监督。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期间参加体育运动,主要由个人的机体适应能力及运动量的大小,情绪及月经情况而定。月经期间,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稍差,致使运动能力有所降低。一部分人有时会出现腰痛,全身无力或头痛等现象。这些很有可能是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的,不一定是病态,若不严重,可以适量进行体育运动。女生在经期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或震动较大的活动。不宜参加游泳、长跑、跳跃及持续性较长或速度较快的体育运动。不宜参加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不宜参加竞赛。如果出现经期紊乱或自我感觉不良,内生殖器发育不全或有炎症,有明显的不适感,流血过多或过少,身体衰弱有病及月经期不稳定等情况,应遵医嘱,然后决定是否能够参加体育运动。
三、女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安排
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量。既要考虑到生理的长处,又要照顾到生理的薄弱方面,采用积极的锻炼手段和合理的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一般建议女生运动时应注意:非运动员普通女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多做一些平衡性,柔软性,节律性,动力性的动作活动,对于两臂支撑,悬垂等静力性的动作活动应少做。在参加力量性的体育运动时,应注意负荷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长跑运动的速度、距离、时间应适度。对腹腔、盆腔震动较大的体育运动不宜做。可以多做一些肩带肌,手背肌,腹部肌,盆底肌的运动练习。总之,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充分了解自身的变化特点,才能科学的对待运动中的问题,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体育运动内容,加强医务监督,从而达到真正的健身、美体的目的。
四、加强女生体育运动的自我医务监督
在注意上述内容的同时,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还应注意加强自我医务监督,即在体育运动中依据简易的医学检查方法和运动后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通过自我的医务监督,能使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及时了解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客观评价运动负荷的大小,早期发现运动中的问题,预防运动伤病。其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见表)。
(一)主观感觉
参加运动时的心情。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愿意进行体育活动,是机体的正常表现。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后,制定的自我监督表内,一定要根据运动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实填写。如渴望运动、愿意、厌烦等心理活动。运动中产生的不良感觉。如果运动中出现异常的疲劳,感到恶心甚至想吐,头晕及身体某部位感觉疼痛,即说明体力不好或者是患病,监督表中应写明运动中出现的具体症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给予防治。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应是入睡快,醒后精力充沛。自我监督表中应填写明睡眠情况。良好、一般、入睡迟、夜间易醒、失眠等。食欲。参加体育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大,所以运动后食欲好,想进食,食量大。如果相反,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恢复食欲,表明胃肠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下降,可能是与运动量的安排不适,或者是参加运动者本身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不良有关。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食欲、食量等情况。运动排汗量。运动时排汗量的多少与运动量大小,饮水量,空气湿度,温度,衣着厚薄及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在外界情况相同下,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排汗量多,随着运动的持续,排汗量可减少。机体在相同情况下,如果排汗量较过去明显增多,特别是夜间睡眠中出现大量的汗,说明身体不适或者是疲劳。也可能是内脏器官的患病征兆,应加以注意并进行检查。在自我监督表中应填明排汗量一般、较多、不好等。
(二)客观检查
脉搏。测量晨脉对了解身体机能有重要意义。如果参加运动时,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节律齐,表明运动者的身体机能良好。如果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则表明身体机能反应不良。可能与疲劳或自身身体有病有关,应深入检查,及时找到脉搏不规律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体重。一般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初期,由于出汗及脂肪的减少原因,体重稍有下降,随着运动的持续,体重基本稳定。每周可测1—2次,并且详细记录。肌力。良好的身体锻炼,会使握力、背力均有增加。如果肌力持续下降,应引起注意。
总之,女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根据女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项目,并实时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及时发现锻炼中身体可能出现的不适,有效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除此之外,平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医务监督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普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的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鸿恩等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倪亚东,张有平主.民族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6).
经常运动的孩子长得更高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高挑的身材总是被众人羡慕。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宝贝长得更高,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营养,其中最受追捧的是补钙。其实,运动更重要。
身高与身体骨骼的长度关系密切,而骨骼生长有赖于运动对骨骼形成的力量刺激。运动中的肌肉收缩和重力变化都是刺激信号,会让骨骼感受到生长的需要。这种信号越强,骨骼的反应就越大,所以,经常运动的孩子长得更高。
不过,别以为只有打篮球才能刺激骨骼生长,举重只会压缩骨骼变粗。其实,不论举重还是打篮球,都可以对骨骼形成刺激信号,都能促进骨骼的生长。
我们在生活中和电视里看到举重运动员的身高都不高,并不是因为他们从事举重这种运动造成的,主要和教练在挑选运动员时的偏好有关。
当然,人的身高取决于很多因素。遗传因素固然不可改变,但是,让孩子经常锻炼,可以让孩子身高生长的潜能发挥出来,进而长得更高。
喜欢运动的孩子朋友更多
相对来说,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朋友的交往,有更封闭的倾向。我们也看到,独生子女往往成熟得更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经不起挫折,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的甚至连找男女朋友都要父母出面。
参加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大多数课外补习班中,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仍旧是单独的各自学习,而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质让孩子们精神更松弛、性格更开放,接触同龄朋友时更容易拉近距离。
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个人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耐力训练使孩子感受坚持,比赛的失利使孩子体验挫折。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们缺少的,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多参加运动,磨练更坚韧的意志,培养更包容的性格,结交更多样的朋友。
运动和学习成绩相得益彰
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有一个矛盾:孩子喜欢玩,但家长怕耽误学习,总是使劲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家长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全面成长的一种耽误。
智力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需要时间记背的知识,同时也包含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构形预测等想象能力、调配协调等组织能力……所谓德智体综合素质更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所能概括的。而体育运动有助于精神神经系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想象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每天在运动场玩上一个小时,并不会耽误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大脑在一段高度紧张的书本学习以后,常常难得放松下来。而通过体力运动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更好地使大脑与书本学习有关的区域得到真正的休息。
家长们应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使他们的大脑功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样可以使他们大脑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促进他们书本学习成绩的提高。
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
学生时代的学习为一生的事业打基础,同样,也为一生的健康做铺垫。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从儿童时代一直到老年时代的坚持锻炼。人的事业一般要到中年才能有所成就,而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健康危害也开始在中年显现。当疾病的侵袭让人无法收获前半生努力奋斗的成果时,惋惜和后悔都将无济于事。
1.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于体育运动中经受挫折的体验。
许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放松了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青少年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而学校方面也因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而忽视对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培养。体育运动离开竞争将失去吸引力和前进的动力,这种竞争又包含着协作的竞争,没有协作就没有竞争;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要符合规范,竞争后要正确对待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感受。通过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是很好的教育途径,也正是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2]。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征服,由不会到会,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近及远都是不同程度的征服过程。不论是征服自我,还是征服对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胜利,这就是体育运动的挑战性。这个挑战性表现在你战胜了一个对手,会有更多个对手,你克服了一个高度,会出现更高的高度,你达到了一个目标,就会有更新的目标始终存在。在这种挑战与征服的无休止轮回中,每个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暂时性,而努力征服是永恒的,失败和胜利对于体育来说都只是过程和新的起点,这一次次失败除了能激励我们不断拼搏外,还促使我们对失败和胜利的辩证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理智、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如果我们经过失败和成功的多次体验,青少年或许不会因荣辱得失,为碰到学习困难而无所适从,更不会因为失意而厌世颓废。尤其在今天,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挫折和失望的经历很少,体育运动中的征服困难和感受失败的经历对于他们大有裨益。
2.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心理品质。
青少年所处的生理发育期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个人的社会化与自然生理、心理发展是同步的,实现个人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心发展和谐状况。所以,评价青少年个人社会化完善与否,能否全面衡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是重要标志。而青少年非智力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非智力因素从大的方面讲有动机、兴趣、情感、志向、性格等,从具体方面来讲又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良好情绪等。体育教学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完成学校教育所赋予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行的任务。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学生在遇到生理极点时,在老师的预先启发下,在同学的鼓励下,会调动体内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坚持性等品质。这些因素对于青少年社会化是至关重要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使人们顺利地调整生活习惯,顺应新的生活节奏,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均采用快速灵活的运动形式。体育健身运动能够提高人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可克服对快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厌烦、焦虑导心理障碍,稳定心理情绪,提高社会应力。在运动场上,竞赛强调规则的完整和准确。一旦认可,任何人就必须遵守,据此竞争和创造。规则的存在和完善,是构成竞赛的前提。机会均等的竞技促进了人的平等观念。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平等是平均主义,要求是终点上平等,体育竞赛让人体所理解的平等是机会均等,要求的是大家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平行,只承认最终的比赛成绩,才能有充满生机的运动场,才能永远给予人人机会,鼓励他们勇于上进。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整性。总之,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接受生理、心理双重负荷,体验运动的和成功的喜悦,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场所和途径。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
近日,甘肃、深圳等省、市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列为必考项目,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并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体育教学考核内容的调整体现了一种强制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善意。然而,长跑运动枯燥乏味,学生“闻”而生畏,用考试“逼跑”的形式实际上反映了学生跑的积极性不足,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耐力和时间观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归根结底是“懒”于跑。体育教学中有不少“懒”的学生、“懒”的教育者。“跳山羊”等项目太难,学生们不会跳、不敢跳、“懒”跳;场地不足,教学时间有限,设施陈旧、简陋,教者“懒”教;担心体育课增加孩子的负担,害怕孩子在运动中受到损伤,部分家长“懒”支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健康每况愈下:学生吃得好,运动少,超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学生视力不良率逐年上升;学生的耐力、力量等素质下降。
不久前,重庆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室外上了一堂课。学生手拿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寻找地图上所指示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这不是野外训练,而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定向运动”体育课。有孩子说:“大家围着校园不停地跑了10来分钟,一点也不觉得累,要是换作在操场上跑圈,早就不干了!”学生在“定向运动”体育课中“一点也不觉得累”,是因为体育运动融入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学生乐于接受,一改“懒”的常态,变得“勤”于运动。
做“懒”的教师、“懒”的学生很容易,但要培养出“勤”于运动的学生就要下一番功夫。推进体育运动,改善学生体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体育需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确保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有物质保障,教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响应当前教育部门发展校园足球的规划目标,落实学校体育教学重点,抓好足球进校园工作,将校园足球作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带动每一名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至少掌握一或两项体育技能。中小学是学生形成自身运动特长的关键期,学校要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掌握篮球、排球、游泳等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自觉形成体育运动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
其次,学校要保证投入必须的体育经费,确保学生能够使用必须的体育器材,特别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低值易损器材。学校还要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拓展学生体育活动项目的设置,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的学生安全防范,切实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场所,弥补学生有效锻炼时间的不足,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最后,要改变单一、陈旧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把传统游戏活动引进校园体育,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和课间活动项目。比如侗族、壮族的抢花炮、撞拐、跳皮筋等传统体育运动,集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于一体,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玩”的过程中伴随着身体的参与和精神的融入,促进其在与自我、同伴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满足,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实现体育运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