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与设计的关系范文

文化与设计的关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09:4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 个性化 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50-01

一、现代设计要符合时代潮流

现代设计随着时展不断变化。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现代设计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溶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飞机、汽车的、电话等新发现的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反作用。那时,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直接促进了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产生。出现了许多如: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派、意大利的未来派……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斯堪的维亚的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美国的流线型设计……推波助澜,使现代设计运动朝着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瑞士的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更是以他的《走向新建筑》,把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了极至。

在商业文化的驱使下,美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所不为,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小到香烟包装,大到航天器内舱,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都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雷蒙•罗维算是美国第一代著名设计师,自他们之后,商业文化便与现代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形形的艺术与设计流派,无不打上商业文化的烙印。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事实上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中国画为例,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国画中确实蕴涵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人生观、哲学观,无论写实,还是写意都使得代代有英才,但这些作为艺术作品,好像有许多珍贵的文化思想只是深藏博物馆里一样,广大人民没有很好接触到这些艺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没有把国画艺术在商业方面很好的利用、这还是传统文化和商业方面的结合问题,学国画就是画国画这种思维不能作为我们现代学艺术人的思想了,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到怎么使得他发扬光大。这些实际状况令我们担忧,因为国人在现代设计中有一部份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淡化了传统文化。

相反,日本人却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一休的故事漫车及动画片)将日本漫画在我国漫画发展萌芽时期的这个空隙发展起来了,而且迅速的占领了我国漫画市场,使得我们的国产漫画一下子被遗忘在角落里,中国漫画市场也基本被日本漫画所占领,漫画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很大了,还没有算漫画的产业连,这些不仅是我们在艺术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经济的损失。日本原来的绘画艺术相对中国是落后的,能在空白的基础上发展到这种程度,他们的漫画表现手法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他们的漫画手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现代设计的很多方面,如建筑设计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工业产品效果图的表现,当然我们国画的技法更是值得我们做设计的人来潜心研究,使之被应用到现代设计的效果图表达中。有些作品又把传统文化的东西与现代设计的新生事物结合起来,我们不得不说日本在后来的漫画开发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反观我们的国画艺术,其潜力是相当具有开发价值的。事实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会创造出更好的效果。

三、自我设计倾向现代设计的未来趋势是提供和产生创造潜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应该汲取精华,然后溶入个性化和民族化。

第一,个性化。个性化的设计追求,一是体现在视觉效果的“个性”上。二是体现在“个性”化的需求上。

第二,民族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带来审美、语言沟通上的差异。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指出:“一个强大的文化几乎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驱动力。”的确,美国许多企业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于民族文化。所以独物的民族特色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源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许多我们值得吸引的精华。曾经有位日本友人很尖锐地评价说;中国没有设计。尽管说得有些片面,但这也是给众多设计师敲的一个警钟,设计师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必须有民族的特色。

设计文化的范畴越来越大,对于新的设计元素,我们要很好的把握。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既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甚至衍生出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更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好的传承,也使得设计者的设计思维更加活跃。这些来自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应用及影响,及对人们设计思维的影响,作为现代的设计者,如何的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这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的设计中也有不少很好的事例,他们把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的很好。这些事例需要我们设计者去用心思考,理解其中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关联,从而建立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观点,积累自己的经验。

篇2

地域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建筑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它的任务是如何以一种结构形式构筑起空间,为室内设计提供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在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造型和使用功能上与建筑的统一和谐,它是应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空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应用家具、色彩、材料等方法创作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场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天的经济,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和地域建筑紧密相联系的。通过室内设计方法的应用,创作出室内空间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美学观和地域建筑文化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少室内设计师采用照搬和模仿的方式对中国的建筑室内空间进行设计,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当时出现了“沿海抄国外,内地抄沿海”的怪现象。如果室内设计只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中国的室内设计就不能取得成功。这几年,很多成熟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要创作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地域建筑文化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首先是要满足空间的功能需求,其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后是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对情感的追求。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吸收民族特点、乡土人情、地方人文,充分尊重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追寻一种能够把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建筑、室内空间整合设计的一种发展方向。

室内设计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重庆地处复杂的山地,平原稀少,为了协调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大部分建筑依山而建,或者竖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因为重庆建筑的特殊性,在考虑空间的室内设计时,需要和建筑的特点和文化相结合,形成统一和谐的设计方案。下面以重庆度假酒店的室内设计为例,分别从符号的提炼和应用、材料的应用、色彩的应用、空间的应用来分析室内设计项目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一)符号的提炼和应用

该酒店位于重庆某风景区内,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最有特色的植物是野生的银杏。在该酒店的西餐厅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当地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习俗为中心,采用银杏为设计元素,经过变体设计去反映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图案应用在吊顶上,吊顶采用定制的壁纸进行粘贴,将银杏的图案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特殊的纹理,其次是在餐厅的主题背景墙和内部的几个承重柱的饰面上也采用了银杏元素的符号设计,让人们在餐厅就餐中感觉就像融入在银杏林中,能很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因为该地区的山、石和花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该酒店的中餐厅设计中,将主题设计考虑为融合山、石和花卉的自然场景,并搭配红绿色来达到模拟春天姹紫嫣红和春花浪漫的情景中。在包柱中采用石材铺贴的纹理效果达到模拟山的自然效果,由于中餐厅的净空间比较高,使模拟山的柱子显得比较有气势。另一方面是通过提炼石头和花卉的造型,采用抽象的方式体现在隔断中,并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让石头和花卉的艺术造型在隔断中连续不断地重复和渐变。然后是中餐厅中就餐桌下的地毯也是结合了花卉和绿色的设计,图案变化丰富,让人看到后可以自由想象。在酒店大堂的设计中,将树叶确定为设计元素之一。通过提炼和改进,首先是在吊顶上采用弧形的木格栅组合吊顶,用木格栅形成自然中树叶的基本形状。通过设计师对空间的分析,在不同区域的顶部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树叶吊顶造型。二是地面的石材铺贴根据平面构成的手法,将几种石材按照树叶的纹理进行铺贴,一方面是连续的铺贴让人觉得统一和整齐,另一方面是地面的铺贴和类似树叶的吊顶有了很好的呼应。在接待和办理入住手续的背景墙上,将另一种树叶的造型通过纵横的排列,形成了视觉冲击性很强的效果。在全日餐厅中采用引入阳光的概念,将墙面上的造型做成不规则的圆孔,并在吊顶上采用弯曲的造型,让在全日餐厅中用餐的人感到光从顶上和墙上投射出来的感觉。

(二)材料的应用

由于酒店地处风光秀丽的景区,在自然的环抱下,为充分体现民俗地域文化,酒店在材料的选用上十分考究。在酒店大堂中,灰木纹和白木纹是重点选用的两种石材,灰白搭配的石材让整个酒店体现出两种意境,一是亲近自然,二是展现高贵。大堂中供客人休息的沙发采用精选的布艺,柔和的布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得到放松。在会议室中,因为建筑的结构是坡屋顶形式,所以结合了东南亚的设计风格。因为木质给人独特的心理感受,用原生态的实木作为会议的桌面,让来这里开会的人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在会议室的主背景墙上采用了实木饰面板的造型,和会议桌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同时地面采用了柔和的地毯,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宴会厅是酒店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为了突出宴会酒店的豪华和大气,在材料上的选用上非常注重品质,同时也和地域建筑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吊顶采用的大型方形水晶吊灯,按照排列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当打开这些方形水晶吊灯,就餐的人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在宴会厅的立面墙上采用了人造石透光板,一方面是它的环保性比较好,有利于长期使用;另一方面是人造石透光板形成的氛围和宴会厅的需求是一致的。然后是整个宴会厅的地面采用了手工地毯,工艺精巧,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地毯的花纹中,同时让客人在就餐的时候踏在上面非常地舒适。

(三)色彩的应用

长期以来,色彩被公认为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它能使人感觉愉悦或不适,而色彩也要依靠光线来得以体现。在本次酒店的室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是与地域建筑文化相适应。比如在酒店的SPA空间中,选择以褐色为主色调,同时搭配蓝色和绿色的软装配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中性偏冷的褐灰色调。在SPA空间中,顶面、墙面和地面的材质色彩都以褐色为主,里面的家具以蓝色、绿色为主,同时搭配了绿色盆栽。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将变体后的杜鹃花元素融合到设计中,让人置身于SPA中的时候能够有轻松的感觉。在酒店的茶楼空间中,为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应,提倡以黄灰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质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氛围。在材料上以选择天然的石、木、陶器为主,并搭配少量的金属作为点缀。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茶也是受人们欢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通过黄色和灰色的搭配,能很好地将茶的文化体现出来,这和重庆的地域文化也密不可分。行政酒廊的色彩设计也独树一帜,从人的功能和精神需求上的考虑,提出了以红褐色为主色调,在整个行政酒廊的设计中,通过红色和褐色的搭配,营造一种浓烈醇厚、红酒的文化,同时也和自然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空间的大气非凡的空间气度。

(四)空间的应用

最能表达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莫过于室内的空间设计。空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在大堂的空间设计中,作为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室内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通过营造出高敞的空间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大气。在大堂中应用高大的落地玻璃和回廊的设计,突出空间的高大。在客房的空间设计中,为了让住在这里的客人能够很好地欣赏户外的环境,在阳台都设置了落地的玻璃门。通过阳台,让客人能有开阔的视野。在卧室里面采用环保材料,让客人有温暖亲切的空间感觉。按照建筑的结构,行政客房被安排在坡屋顶的空间里。通过开敞的屋顶空间设计,将夜晚的星光引入到室内空间中,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很好地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空间内的大部分家具和装饰材料采用了木质和布艺材料,让人觉得空间内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境。

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除了对基本的功能要达到要求以外,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关注情感的追求。在地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自然环境是人类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上面的酒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需要室内设计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现在的人更渴望在室内环境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与高科技之间的对立,找回人与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与生俱来就和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在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所以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多用木质、石材、织物等天然的材料,并将自然界中得植物、水体、山石引入到室内设计中,采用漏景、框景、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将外部景观引入到室内,让人在室内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使人在有限的空间总最大限度地与自然接近。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 ;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之间的关联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性且历史悠久的优良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当代室内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满足用户需求;其次,当代室内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设计师通过室内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当代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1.当代室内设计中哲学流派的体现

中国哲学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派,儒家和道家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同的哲学流派,会直接影响室内设计效果。道家追求的是亲近自然,在设计时,可以让外面的光线进入室内,照亮室内,同时,让用户可以看到户外的自然环境。佛家思想提倡通过个体的直接体验来达到精神愉悦的目的。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颜色表现氛围,突出佛家禅意,如家具设计中选用一些不太复杂的线条来表现其空间属性,用一些胡桃木、樟木来表现禅意。

2.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体现

在古代,人们喜欢用一些装饰性的东西来点缀环境,使空间看上去更加和谐,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一直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花瓶、窗花、字画、布艺以及具有一定含义的古典物品,不仅可提高居住环境的视觉美感,也能看出住户的生活态度,拥有传统元素的装饰品可以反映出住户的文化涵养。

3.当代室内设计中书法的体现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经典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且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艺术感和大众参与性。在古代,书法一直是有志之士所擅长的,他们通过书法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在当代室内设计中,书法作品也一直是设计师惯用的元素,如用书法作品制作的壁画或者屏风,给人一种复古却不失现代风格的感觉。

4.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家具的体现

家具设计是室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得到了更好的运用和体现。对于室内环境而言,家具的摆放效果会影响到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喜欢采用复古、纯朴的传统家具,使家具界面的颜色、图案与整个房间的门窗环境协调一致,从而体现出住户对居住环境的讲究,达到视觉美感。另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实 用性可以更大。木椅改造成简 易楼梯等设计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5.在当代室内设计传统图案的体现

中国传统图案文化既具有美的享受又具有收藏价值,传统图案通常出现在壁画、挂屏等地方。传统图案有老虎、龙纹,在一些高雅的地方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画。在当代室内设计当中,图案的装饰作用主要通过花瓶、家具、天花板等体现出来,巧妙地运用传统图案,能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美感。

三、结语

当代室内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性。当代室内设计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而转变,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方便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一方面可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室内环境作品,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 珍.试论当代室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艺术科技,2014(1).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 艺术文化 渗透 图案

建筑是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建筑艺术是人们创造建筑物的一种特殊样式。一切建筑物都体现社会和艺术的物质文化的统一性,也有审美的特质。在人类发展史上,从原始社会居住的半坡建筑直至目前的智能建筑公寓;从埃及金字塔到我国的万里长城;从远古时代的茅屋草房到目前的城市高楼大厦,都时刻体现着人类历史文明和发展进步。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建筑物的创新与改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一、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背景

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人类不仅创造出大量的建筑奇迹,而且这些建筑物之中还反映出人类生产和发展中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设计品位完整的展现。如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法国埃菲尔铁塔等都体现出人类的创造性和社会发展标志。也如同古希腊的神庙、中国古代宫殿、新时代的高楼大厦和优雅别墅,这些建筑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按照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建筑形式。究其本源,这些建筑物结构形式除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外,还受到艺术文化和设计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渗透可以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而这是密不可分的,其在建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将建筑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设计通过建筑进行传承和应用,使得其在体现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建筑设计与文化艺术的是渗透方式、过程和关系也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建筑文明发展的主要基础。

二、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内涵

1、简述设计的内涵

早在19世纪前,英国百科全书就对设计一词进行了的解释,在其对设计概念的解释中提出设计与图案可以相提并论,都具有着较重的装饰意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将设计归纳总结为某些课程的名称,对其设计的内涵构造还并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的应用逐步增加,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使得设计迅速占领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词汇之一。在这种情景之下,设计不仅要体现其艺术价值,同时还要对科学、经济和实用性价值进行严格的分析,在这构成了以艺术、科学和经济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形式,使得其体现了巨大的实用价值为基础,为各个产品的创新提供发展基础和依据。

2、艺术文化内涵

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三、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渗透的关系

艺术文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其主要价值体现在文化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之中,可以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之中,文化与物质紧密相关,其继承了传统结构设计模式的同时要以目前人们生活需求的物质文化紧密相连,在以文化物质水平为基础进行控制与完善。

1、早期关系分析

建筑设计是依仗文化现象,其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各种变化规律都反映着当前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水平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措施。譬如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各种物质生活要求较低,因此在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注重建筑物的居住性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实用为主要依据,很少去关注审美功能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设计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2、工业革命胜利之后

在工业革命胜利之后,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生产关系逐步改善,大规模的生产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促使人们在生活中对其环节要求不断更新和创新,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人们不断的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体制和方式,为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建筑物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基础依据。

3、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得到飞跃发展,以现代建筑工程体系为依据的建筑模式和方法得到迅速的发展流程,这就为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体系的更新改变提供了基础与平台,在设计中通过改变传统美学概念,以智能化技术要求和手段对目前建筑设计提供了良好基础依据。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又差,可能在巧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阐述表明,在如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最好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设计渗透工作必须明确两种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要进行取精去糟的处理,使得建筑设计与文化艺术能够融入到目前设计界之中。■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文化;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41-01

经济的大发展促使社会各方面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并采取了一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环境艺术设计以促进创造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为前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着明显的社会时代烙印和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以文化为基石,优秀的环境设计是以优秀的文化为依托,所以先进的文化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和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如此,文化对设计艺术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从环境艺术上来讲,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环境艺术在形式上,是指人们通过直觉方面上的体验而感知到外部形态、状态、尺寸、颜色、方位等比较直观的形态。环境艺术的形式十分重要的,文化对形式层面的影响显而易见,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维,就可以显现出来。它能够对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有着直接的反应。另一方面,文化对环境艺术的的形式上也有一些影响,因为文化可以对整体环境的情境、氛围、个性有着最显著的影响。这会对人们的情绪有着独特的刺激。所以我们说,文化对环艺的影响可以引起欣赏着的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引起欣赏着的一系列的心理状态的转变。比如,会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的思维体验。那么从这点来讲,环境艺术就更需要人们的文化渗入,只有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作品才能够真正的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成为使大家认可的艺术作品。

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某一时期内,人们所有的相同的思维定势。文化对环境艺术的意蕴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环境艺术的艺术意蕴又是指什么呢?环境艺术的艺术意蕴是指环境艺术作品形式层面的结构因素,是通过一定的艺术符号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内涵。它包括环境的形制、场景、属性等内容。那么他与形式上相比较,是需要人们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才能够进行的。那么文化对此方面的影响最为巨大。因为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关系,涉及到一部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求环境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进行认真的文化思考,将其进行一定的文化渗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兼备”。为何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要强调文化的作用呢?因为只有文化才能够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内心,而形式只能短暂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各种形式和特殊元素,运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 将文化真正的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来,就如我们所熟知的朗香教堂和流水别墅,他不仅从外观上给人们留下印象,而且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的享受。这种精神的享受就是指文化上的一种共鸣。以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为例,他以一种耳朵的造型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又将听觉器官和教堂的倾诉功能练习起来。给人们这种文化上的体验,具有一种意境美。

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蕴层面不仅仅从形态、结构和内涵三面体现。而且对人们的情感体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情感体验就是指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形式上的功能,还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国家的设计艺术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在环境艺术方面还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那么如何能够在世界上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就是我们目前应当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就讲究“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看来,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惬意的生活。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文化放在首要地位,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他给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提出了一种重大命题,就是如何能够将中国的环境艺术事业提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我们所熟知的北欧设计,擅长以人为本。既然北欧各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那么我国也应当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情,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情感因素纳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上。例如,阿尔瓦·阿图所做的一些设计,具有典型的情感因素,他将自己对北欧的热爱,以及北欧人民对自身环境的热爱,融入到了建筑、环境艺术上。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悠远流长,我们应当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环境进行“情”的设计,只有这种设计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环境艺术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篇6

关键词:建筑装饰 设计风格 建筑文化

一、建筑文化的内涵

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种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青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起越一个地区建筑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渊源所在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其发展、更新有两条途径,一是靠“内核”的裂变或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推动自生的更新变化,由于其动力来自于内核本质结构之中,因此其变化是主动的、有秩序的,它与自生文化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和谐的。例如另一种途径是靠“外缘”文化的影响。“外缘”文化的作用一开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动的、无秩序的,但通过长期对内核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内核”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条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实现实质性的升华。

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恰到好处地融汇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缘”,继而逐步向“内核”转化,更是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这种对异文化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将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生命力的新建筑。

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现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过钢筋混凝土来刻画表现木构架的造型形式,难以从本质上表现日本建筑特有的“轻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师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外缘”向“内核”的转化。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的。

二、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的探讨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

三、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篇7

1 设计美学的概述

1.1 设计美学的概念

当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间、物质等条件的富余自然生出对生活需求的要求,当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出现空缺急,由此产生对美的需求,学习研究创造美学的体系应运而生,即设计美学。设计是发现美,创造美,它将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历史、现代科技、现代审美等种种因素加以理解融合,创造新的艺术作品,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设计使人类更加完整和丰富。

1.2 设计美学的产生

人生存于世界,首先满足生理层面的需求,其次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类已经不再困顿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范围中,人类的思想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取得跨时代的进步,对事物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功能上面,自然生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从古至今追求的永恒主题,喜爱美的事物是人之天性,正基于此,设计美学应运而生。严格来说,设计美学究竟从何时产生,人类又是从何时对设计美学概念产生意识,我们并没能准确地对此查找追究,笔者认为,人类对美所有的追求远比想象中的根源要深,时间要早,也许在人类有意识之初,便对事物之美存在潜在的意识觉醒。

1.3 设计美学的种类

设计美学包含了很多种类,建筑设计美学、服装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视觉传达美学等,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甚至脑海中所能想到的一切事物,都与其相关,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将其转化成物态,供鉴赏交流。如建筑设计,在远古时期,始于人类的动物性,人类的祖先会寻找洞穴居住,这也是各类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为遮风挡雨、躲避猛兽天敌的袭击。人类发展至今,随着科技进步、思维开拓,人类对于居住地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服装设计中,远古时期的人类由赤身到以树叶蔽体,现代社会则产生了专门以研究服装之美的独立体系。环境设计美学在当今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体系,人类由有地可居到对生存环境的美学研究,整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类对于美的向往这一内在根源,它是推动着这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体系庞大。何为文化,笼统来讲,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发展至今,所经历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皆包含其中。何为传统,著名艺术家张授一先生对传统的解释,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传统就是我们对我国前人的历史、思想、文化、行为方式的传承。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国度,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再恰当不过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极为重要的至宝,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都包含其中,现代的人民应当从中学习,结合新的文化知识加以融合,增添生命力。经典的文化经得起时间漫漫长河的洗礼,不会因人类的向前发展而黯淡无光,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时至今日仍如璀璨星空般熠熠生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如同生命的火种,一代一代相继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多民族,中华文化也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如《中华民国解》中所称的:“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3 设计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纵观历史,每个时代的设计审美都与该时代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经典的艺术作品体现所处时代整体的文化、历史、思想和审美。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皆能从中探其根源。例如,在考古学中,判断未记载有朝代信息的出土文物,由于器物的造型及材质变化有着一定的历史规律和发展顺序,通过对统计材料的分析,找到合理的变化顺序,就可以推导出它们之间相对的年代关系。在母系社会,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以母性的生殖崇拜为背景,所以众人皆以女性的结实粗壮为美。而在古代唐朝,从皇宫贵族到民间百姓,皆以胖为美,究其缘由,也与其文化背景关系甚密,唐朝国运繁荣昌盛,文化文明开放,统治者与人民百姓充满自信,对于不同的事物兼并包容。每个时代的设计美学都与该时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由于设计美学本身具有文化的一些特征,也就承担着如文化一般的传承使命与时代印记,对设计的审美追求从未能离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综上所述,文化是设计美学的土壤,美学在文化中汲取精华,吸收养分,发展壮大。追求设计的美学是人类自身的行为,人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言行与思维毫无疑问带有这个时代文化的烙印。

篇8

传统设计一般是在新旧建筑间设变形缝,这种设计做法将新加卫生间与既有宿舍视为各自独立的个体,由于新扩建卫生间部分横向宽度很小,这就造成新加卫生间这一独立个体高宽比过大,对结构抗震不利;同时伸缩缝缝隙较大,这就要求在新旧外墙交界处及新建卫生间进宿舍门洞四周均需设铝合金变形缝,既不美观也增加造价。鉴于传统设变形缝的做法存在的上述弊端,且本工程扩建部分地基土均为塑性指数很小的砂土层,因此扩建部分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后,将新扩建卫生间与既有宿舍进行固结,不设变形缝。通过将新扩建卫生间与既有宿舍建筑结构固结,使得扩建卫生间与既有宿舍形成一个整体,建筑高宽比大大减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2加卫生间存在问题处理

2.1基础及结构处理

既有宿舍楼为80年代所建,经过近30年的使用后,可以认为没有什么沉降了,扩建部分由于刚建,存在较大的基础沉降。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沉降差。但是根据工程勘察地质报告,扩建部分的地基土为塑性指数很小的砂土层,可知沉降主要发生在土体承载初期,后期土体颗粒结构受力再平衡后沉降很小。因此在做如下处理后,可以认为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将非常之小。扩大基础设计宽度。本设计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根据基础的上部荷载计算出新建基础宽度B后,人为的乘以放大系数,作为现场实际取用的基础宽度。从而减小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地基的最终变形量。同时减小地基局部不均匀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让基础预沉降。新旧基础搭接部分,施工时先不填充密实,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即所有结构荷载已经加载后),先静置一段时间(两周左右),这段时间做好新建基础的沉降观测,待发现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值很小后,用素砼填充新旧基础衔接部。设计中上部结构预留好基础的沉降值。新旧基础衔接部分填充素砼后,继续做好既有房屋的沉降观测,待无异常现象后,进行上部结构固结和装修等后续工作。通过有效的沉降观测,能避免上部结构固结后新建卫生间沉降对既有结构的影响。

2.2易渗漏部位处理

加卫生间项目存在渗漏的地方主要位于新建卫生间与既有宿舍交界处以及新旧屋面交界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处理好这两个位置的渗漏问题。卫生间渗漏处理。首先在卫生间及阳台与既有宿舍交界处新砌120厚加气泡沫砼砌体,这样可以避免利用既有宿舍外墙做卫生间内墙时,淋浴用水会沿新浇筑卫生间楼板与用作卫生间内墙的既有宿舍外墙之间的交界处缝隙渗漏。其次在新建卫生间及阳台四周墙脚浇筑200mm高C25素砼,宽度同相应位置上部墙体。最后后再粘贴地面及墙面面砖前刷一层2.5mm厚K11水泥基防水涂料。楼板面衔接处理。由于新旧建筑物在结构施工完毕后相互之间为固结,新旧结构间没有伸缩缝,故楼面板衔接较为简单,楼地面粘贴面层直接延伸到阳台靠房间一侧梁上素砼拦水上见。阳台地面新做防水层时也延伸至既有宿舍通阳台处门槛。从而有效的防止卫生间楼板面衔接处的渗漏问题。新旧屋面交界处渗漏处理。要解决此处渗漏,主要是做好新旧屋面的搭接,本项目主要采取上下错层搭接的方式。降低最顶层新建部分的层高,即降低新建屋面标高,将扩建部分屋面板嵌入既有屋面挑檐底下,同时扩建部分屋面板在靠近既有宿舍外墙处新做上翻的檐口见,新建屋面找坡时坡向新建屋面的外侧檐口。

2.3既有公共卫生间处理

既有公共卫生间需改造成宿舍房间,故而需拆除蹲位、小便槽等原有卫生设施及相应的管道,同时需封堵拆除管道后留下的管道洞口,封堵管道洞口时,需先将洞口修成上大下小的形状,搁置钢筋网片后再浇筑与既有楼板同强度的砼进行封堵见(图7)。由于拆除卫生设施后地面坑洼不平,且公共卫生间地面低于既有宿舍室内地面标高,装修前需先用轻骨料细石砼找平至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地面装修(宿舍有经济条件铺设木地板的,则在门槛处铺设花岗岩门槛石,门槛石面层标高同宿舍室内设计标高,门槛以内室内地面采用木骨架调至设计标高后铺木地板,这样可以避免全使用轻骨料细石砼找平过多的增加楼板的荷载)。

2.4其它问题处理

上述问题,设计还对下述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或因改造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栏杆。原有栏杆为镂空花格栏杆,因日久风吹雨晒,花格已经暴筋破损,出于安全考虑,本次设计予以拆除,改砌120mm厚标砖墙填充既有花格空间并双面1:3水泥砂浆粉刷(事先已经计算保证既有悬挑梁能承受因砌墙新增的荷载),另外由于走廊地面凿毛并铺设找平层和玻化砖面层后,地面标高有所提高,可知原有砼花格栏杆高度也不满足悬空栏杆的安全高度要求,故改造后应在既有砼栏杆压顶上新做200mm高不锈钢钢管栏杆,以解决这一安全隐患见,同时也不影响整栋建筑的美观。既有垃圾道口。此宿舍建于80年代,因此按当时的设计思路在每层靠楼梯口休息平台的卫生间内设有垃圾道,现因防疫卫生要求的提高,垃圾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利用价值,而且占用了改成宿舍的原卫生间的室内空间。这次设计将其拆除,并将垃圾通道处楼面板洞口修补。施工时需凿除洞口周边的楼板及梁的部分砼,使其露出梁的一侧主筋及板上下两层钢筋,用直径6mm钢筋搭接于洞口两侧凿出的钢筋上并焊接,在洞口处形成双层的直径6mm间距150mm的钢筋网片,然后再安装底模并浇筑洞口处板砼,同时也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洞口边梁凿除的砼。

门窗。原门窗为木门窗,常年累月下来,部分已经出现了腐烂的现象,有的门窗还出现了白蚁蛀蚀的现象。此次设计拆除既有木门窗,南侧窗改为原有尺寸的铝合金窗;南侧原宽900mm高2700mm的门改为宽900mm高2100mm的成品防盗门;北侧窗洞口封堵,同时在图示位置新开一门洞通往新加卫生间的阳台处。成品防盗门顶剩余门洞口需用原墙厚度的标砖砌体进行封堵。成品防盗门顶及新开门洞洞顶均需布设现场预制钢筋砼梁;门顶预制梁厚度为100mm,新开门洞洞顶预制梁高200mm;新预制砼梁两端均需伸入门两侧墙体240mm;梁配置的钢筋根据各自梁顶所承受的砌体荷载计算(门顶梁只需承受500mm高砌体及门顶梁自重;新开门洞洞顶梁则需承受梁顶至本层圈梁底的砌体及梁自重)。同时对整栋楼进行白蚁防治,防止白蚁蛀蚀改建后公寓的木质结构。

内外墙。既有外墙面因常年风吹雨嗮,出现粉刷层空鼓,涂料发霉等现象,现通过搭设脚手架拆除空鼓外墙粉刷层,重新用1:3水泥砂浆粉刷,铲除外墙涂料,新做外墙涂料,涂料颜色与新建阳台及卫生间外墙按整体进行设计。使得房屋外观焕然一新。内墙则拆除空鼓内墙面粉刷层并用1∶3水泥砂浆修补后统一按室内设计要求重新装饰。屋面。既有屋面卷材防水层已经老化,屋面有出现渗漏现象。现铲除既有卷材防水层,清洗屋面,水泥砂浆找平后,与新建阳台及卫生间屋面一起新铺4mm厚APP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消防。原有宿舍没有作消防上的考虑,现在宿舍每层设置灭火器箱,箱内放置相应数量及型号的的干粉泡沫灭火器,以满足消防要求。安装工程。原房屋室内电线路杂乱,存在电线路老化的现象,存在火灾隐患,电视闭路线和网络线杂乱无章,跟蜘蛛网一样。现对室内强弱电和给排水重新进行设计并暗埋入墙内,使得墙面整齐光洁,很好的满足了新型公寓住宿的要求。

3结语

篇9

关键词:景观系统;文化;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112-02

1 景观运营工作目标

环境景观识别一般分为指示 性标识和象征性标识两大类,本次2011年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工作的对象共包括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10个城市街区及相应的训练场馆;依据深圳大运会赛事宣传需要,以大运会形象元素为基础,以各个场馆与城市街区为载体,组织开展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随着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便捷、新颖的景观系统塑造是体现国家及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指标。

本系统运营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以围绕“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为指导思想,通过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的广泛应用,渲染欢乐祥和的大运氛围,服务赛时的宣传需要,传播大运会的文化理念,展示青春时尚的大运形象,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中国崭新形象。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强化景观整体统筹、规划功能;完善大运形象景观布局,避免城市景观盲点,让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能够得以广泛应用。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加强技术和策略层面的指导和协调;统一思想,提升技能及专业素养,让大运景观能充分地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大运会的品牌高度。

通过景观运营管理,能够加强景观实现的监督和控制;保障大运景观实施的安全、高质准时,让大运景观在渲染欢乐祥和大运的同时,促进“和谐深圳、和谐大运”的建设。

2 景观系统设计规划

主体设计原则是指为了满足赛时运行的需要而在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重要城区赛前安装、赛后拆除的景观物品。这些景观物品通过大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口号、核心图形、官方图片等大运会形象元素的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

1) 主导设计理念:青春时尚、色彩绚丽、新奇特美、海洋文化。

2) 规划定位

①整体规划:全面梳理,科学统筹,功能分区,主题突出。

②区域整合:充分考量场馆、场馆及附近城市街区景观布置的一致性,将三者有机整合,打造区域形象景观的亮点。

③彰显特色:以总体规划为前提,兼顾场馆特色,形成既统一又丰富的艺术效果。

3 深圳大运会景观体系

1) 深圳大运会的元素体系及景观应用体系的艺术来源:以人,天空,大地,海洋为四大艺术来源,构成了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元素主体。①核心图形标准;②基础元素。

2) 深圳大运会景观应用体系:

通过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赛事相关用品、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城市形象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总体景观。

①景观载体:分为“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两类,其中包括竞赛场地(FOP)景观、道旗、围挡、标识装置、景观构筑物、背景板、体育器材、楼体装饰景观、临建设施、主题雕塑、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城市家具、互动投影、多媒体显示系统等。

②赛事相关用品:制服、火炬、奖牌、颁奖台、获奖证书、门票、注册卡、大运会地图系统、秩序册、赛事指南、专用交通车体、志愿者用品、礼宾用品、大运会纪念产品等。

3) 深圳大运会场馆景观体系:

通过深圳大运会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含体育器材、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等的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物品(景观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场馆总体景观。

①通用景观:景观旗、A型围档、安保围档、路障装饰、室内地贴、室外地贴、人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人检+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临建用房外立面装饰、玻璃贴、室内立面装饰、室内挂旗、场馆入口装饰、比赛场地入口装饰、观众席装饰带、混合区背景板、颁奖背景板、新闻厅背景板、计算机遮罩、桌子围档、轻型展架。

②特殊景观:室内立面装饰、即时贴、灯杆旗、体育器材装饰、特殊景观物品(含多媒体景观)、大型临建景观构筑物、建筑物覆盖装饰、草地图形等。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职能体系: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形象景观依据其职能可以分为三大景观体系:包括以标识系统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以形象元素为主体的场馆景观体系;大型景观装置、临建构筑物、多媒体显示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体系。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文化遗产

1) 设计独特:深圳大运会核心图形首次运用多色透明叠加的色彩系统,突破往届大运会以单色系为主的表现形式。

2) 模式创新:深圳大运会三大形象景观系统的提出,是对大运会形象景观原有模式的充实、完善和新的提升。

3) 文化城市:部分永久性的大运景观将为深圳城市形象增添文化光彩,成为永恒的大运历史记忆。

4) 实现跨越: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以深圳本土团队为主,向世界展示深圳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圳设计之都增添光彩。

5 结束语

目前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关注到在独立环境设计中如何保持和更新景观形象特征和营造“人性化”环境场所的设计实践。为了提升社会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景观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更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与进步;景观环境的更新是当前社会的必然势趋。“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观将承担在城市的扩张和其他独立环境更新建设中主导的地位。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景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后期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天刚.导向标识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园林景观;主题;文化

1 主题与文化的概念与意义

1.1 主题与文化的基本概念

主题最早是应用在音乐中,成为音乐固有的一种术语,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主题被广泛的应用在文学领域中,主题基本的理念和内涵是:主题可以看成是主体,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主题产生的解释,主题的含义就是公共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解释学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实现创造的最强大动力,所以,针对于我们所了解的主体,需要适当的时间和认知去感受,并且可以根据世界上对主题的解释,来明确实际上所认知的结果。文化是一个较为广发的用语,在任何的领域都能够运用到文化,文化的概念也非常的广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就是指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和财富;狭义文化就是指人类的行为习惯。所以,无论是从广义上讲还是狭义上讲,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灿烂文化和民族历史。

1.2 主题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设计成为让大众耳目一新的景观,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得到历史的肯定,体现出文化的内涵。通常情况下来说,园林景观主要的欣赏价值就在于景观,通过观察来得到欣赏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来反映园林景观的价值所在。

2 国内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日本园林:日本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国家,具有显著的群岛生活的特点,日本对于园林的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无论是那个角落都建造的非常精细,所以在建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大自然景观的浓郁风情。“栗林园”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园林之一,已经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栗园林”是日本最大的园林之一,并且凸显出了日本的独特魅力。美国园林: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由于没有任何宗教的约束,使其园林的建造体现出了一些自然、淳朴的文化气息,在美国的这种发展趋势下,形成了美式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情怀。法国园林:法国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国家,法国园林艺术也延用了这种烂漫的气息,彰显了法国古典文化的内涵,法国被称之为浪漫之都,进而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法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则属凡尔赛宫,可以透过凡尔赛宫的整体建设,看到法国的整体浪漫的气息和整体韵味。

2.2 国内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东方园林,我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由于我国的古代园林是随着历史而沉淀进化而成的,所以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历史。从秦汉到魏晋在到唐宋至明清,都体现出了不同运维的园林文化,并且始终在传承和延续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品质,主要采用的手法就是情景交融的方式,让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精神文化上的美,象征了品德高尚的情怀。

3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

关于现阶段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主体与文化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因地制宜设计理念

对此,要求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弘扬时代精神,而且还要体现地方特色。比如,现代城市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极易使人产生一种疲劳感,因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尤为强烈。千年历史的扬美古镇,是全亚洲最大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该景观的规划来源于刘三姐的故居。骆驼山、象鼻山、蝴蝶泉等景观规划,则是根据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进行合理加工,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设计

在主题与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主要景观与辅助景观相结合,促进整体与部分和谐发展。比如,园林景观通过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廊花架等科学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整体空间,这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其中,在园林假山的规划中,要充分地分清主次假山中的山石风格、纹理以及脉络等。山峰的高低起伏、山脚的迁回曲折等,都能够良好地体现假山的特色。享有“堆山叠石”之称的狮子林,则是园林景观中以堆山作为典型的案例。狮子林不仅具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走廊等人文景观,而且还有各种湖山奇石,素有“假山王国”之称。假山的合理规划,成为了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3.3 中西合壁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吸取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秀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金鸡湖,湖岸上的“圆融”雕塑成为了金鸡湖的一大特色,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志,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象征。城市广场以对称的形式与苏州市核心区域遥相呼应。水巷邻里则彰显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与自然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西方园林则更多侧重的是一种对称美,讲究规则均衡的布局思想。

4 结语

通过对全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在园林景观规划的进程中,对主题与文化的设计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借助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与理念,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海云.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探究[J]. 现代园艺. 2012(04)

篇11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城市广场;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在其设计中的艺术魅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涵义的景观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宣扬主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体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其景观是这个城市民族地域的文化象征。主题标志物作为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地域特色等,而民族地域的内容差异则是将灵感集中在本民族典型的文化内涵上,寻找一种活力的源泉,通过载体――富于结构美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这些本身无形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方风采的典范,充分宣扬本民族、本地域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重庆市涪陵某现代休闲广场,景观主体浮雕墙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世上独有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传统榨菜手工制作程序为内容,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可见,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景观审美倾向上,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情感依赖,也是对未来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一种精神主题的宣扬。

一个整体有意义的景观设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景观元素通过某种内在的秩序融为一体,利用直观的艺术形式风格来构筑,达到功能、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建筑,其形式、手法也可多样化,创造性地表现主题景观设计,生动地再现地域文化格局及民族色彩语汇,不仅景观的感知性好,还赋予了新形式的景观内容,更加鲜明地宣扬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主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涵

1 地域文化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的综合。地域文化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文化、生活活动及科技交流的主要场所,是不同城市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广场作为其中一类独特的场所,将各个城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的形式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从一种观念找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踪迹,体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民族地域气息。每一件景观作品,都是在追寻从随时光流逝中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的艺术结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重视景观要素的风格和形式美感,更应重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是颇具信息传达功能的,它既是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从精神上对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样,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大众所关心、熟悉、喜闻乐见,以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从这点上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如重庆某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蜀国古都的历史文化展开,其中以日(凸起向上金属圆雕,代表一种阳刚之气)月(凹下水池,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相辉映为主体,体现了刚柔相济、天地合一、阴阳相生的世俗传说,整个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象征某种寓意的神秘文化,体现了其地域作为理学发源地的特点。可见,根据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其历史文化合理地设计尺度空间,营造一种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是一种独特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发扬。总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延续了地域历史文脉,传承了民族文化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统地域文化指导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科学发展及主观认识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地球环境变迁,总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人类视觉感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沿袭与利用传统地域文化形式与风格,融合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创造科学的、各民族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吸取传统文化生态知识,突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借助自然设计一种传统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的心理“意境”之园,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如: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形”“神”“意”综合作用下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依赖传统地域文化,综合运用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心理,是探求景观艺术至高境界的方式之一。

1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

1.2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设计延续历史、合乎时代的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每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的问题。怎样在已有传统与时代变迁两者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

1.3 突出个性的原则

西方早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造成城市景观的枯燥与空洞和雷同现象。今天出于延续地域文化目的,对古代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依然不能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融汇。形式上注重对地域特色的提炼;材质上注重新材料、工艺和质感的表现;空间上注重对原有传统装饰元素本质特征的保留。

结语: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城市广场的理想景观。城市广场景观概念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使其构造方式、表现手段发生变化;发扬优良传统,借鉴现代设计观念,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为旨归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其富有新的活力;保护、开发和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城市广场景观。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学校射击队;课余训练;文化学习

学校射击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是我校打造特色校园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镇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射击队的学生既要学习、又要训练、还要外出比赛,那么如何处理射击队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采取了何种措施消除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担心,如何做到文化课学习与课余训练的双丰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

为我校打造射击特色校园品牌,学校专门设立了射击队领导组,并把课余训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定期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有时还针对射击队训练与文化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进行开会讨论、研究对策。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内容包括射击队的出勤,平时训练工作的落实,教练员的补助,教练员、获奖学生的奖励办法,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成绩居班中中上水平的奖励办法,这些措施的出台能极大地激发教练员、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选材是有效处理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前提

我校把选苗的工作看做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梯队分阶段地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是从四年级开始挑选苗子,从四年级开始加入射击队参加训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才能成梯队的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进行选苗工作的时候,我校的教练员亲自深入到各班,首先从班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组织一些活动,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这样选苗比较准确,入队后队伍也较稳定,运动水平也会提高得更快。小学的选材与专业队选材有所不同,这是由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小学选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挑选学习成绩跟得上,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为了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走下坡路,而且也能对他将来的学习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是挑选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运动员,主要是为体校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着眼于未来。小学业余训练时应科学系统,不能操之过急,防止体能的超前“消费”,使他们健康成长、真正成才,所以说选材问题事关重要。

三、处理好射击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射击训练和文化学习是息息相关的。领导小组和教练员不定期地了解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并深入学生课堂,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学生作业、单元测试成绩等。如果发现学生因训练而没有按时完成功课时,要及时做好其思想教育及辅导工作,确保训练不拖欠作业;如果发现他们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的,就配合班科任及时做好补课工作,不要让学生拖学习上的后腿,这样就能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改进。其次,在训练制度上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我们要充分利用每次课余训练时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训练,平时绝不任意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同时学校也要规定,学生外出比赛后要回校进行补课,由任课老师进行辅导。

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我校会充分考虑到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期初、期中、期未训练时间短些,强度小些,或者停止训练,因为期初,学生刚入学,学习任务繁重。期中、期未要考试,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

四、争取多方的支持,共同促进训练工作的进行

要搞好我校的射击训练工作还应该取得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支持、配合。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使他们缺少了吃苦的心理和能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担心训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科任教师也不是不愿意学生参加训练,而是怕训练、比赛影响文化学习的成绩。我们的训练与家长、科任老师的这种心理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时候作为教练就需要耐心地做好家长和科任老师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取得支持。于是,我们在选拔学生时首先注意“苗子”在班级的文化水平,尽量吸收学习成绩比较好、身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并立下“军令状”:学生参加运动队后,学习成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接着,又与科任老师制订“君子协议”:课堂学习由科任老师多关心、严格要求,保证课堂学习质量。教练员同时向家长保证:如果学生一旦成绩掉队立刻停止训练。实践证明:学生进行训练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相反有的学生由于训练而提高了文化成绩,从而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篇13

[关键词] 电影 场景 设计 艺术分析

1.电影场景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电影的场景设计最早起源于舞台喜剧的布景,戏剧出现的场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布景作情景烘托。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场景的设计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在电影追求真实性和情感诉求的同时,电影的场景布置可以把观众带入电影本身所表达的世界,这种真实性感受使观众更容易与角色内心产生共鸣。电影是一门空间艺术,讲究立体概念,通常利用空间描绘故事发展。

早期的电影场景设计是以梅里埃为先导,他模仿戏剧开始把电影场景设计提升到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上来。从电影诞生之际就有了电影场景布置这门空间艺术,受到戏剧舞台美术的影响,电影场景设计跟随于舞台美术的特色,经过不断发展,使得电影发展越来越多元化[1]。电影场景的设计是全片总体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影艺术家大卫·格里菲斯说过:“电影在未来将成为世界的新语言,凡观者都能理解。”如今电影作为一种以情感和叙事为主的艺术形式,需要一个和剧情匹配的空间环境,所有的人物情感,故事脉络都建立在这个空间环境之上。电影空间环境是为了迎合剧情而创造的,是现实生活的还原而又高于现实的一种特殊场景。无论什么电影,场景布置都需要涵盖电影的置景,灯光,道具,色彩等元素。电影中的空间场景即使与现实生活无差或差距较小,也能强化视觉感染力。电影场景设计经历了现实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场景设计风格的变迁,其意义也基本上反映了电影艺术本身在二十世纪以来的规律发展。

2.电影场景设计的艺术性

电影场景设计是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构成,内部空间主要指室内空间环境,外部空间只要指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风格呈现多元化艺术风格,由于创作者对剧本的阐述方式和表达方法不同,场景设计也在电影中不尽相同。

2.1电影场景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电影场景设计的真实性和镜头拍摄。电影中真实的场景,让观者能身临其境感受剧中人物所体验的生活和情感,一部电影之所以让观者感动,离不开场景的渲染,真实的场景让观者与电影产生共鸣,一些观者沉浸在人物的故事里,为剧中人物而喜而忧。电影的真实性要符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要有年代归宿感和空间真实感。电影场景设计师要尽力去设计符合故事发展背景,符合电影内涵和大众审美的典型场景。

在李安导演的最新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旅行》中,我们看到少年派因为灾祸而漂流在大海中的真实场景,电影中值得一提的是变幻莫测的大海和栩栩如生的生物。少年派漂流到海上,大海不是一成不变的,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平静的大海使观众看的胆战心惊;其次是电影中的奇幻生物,除了第二主角老虎理查德·帕克逼真的形象之外,还有海中那些布满青苔使人叫不出名字的鱼,留给观众的还有星光灿烂的夜空,景色旖旎的海岛等。这些场景都让观众身临其境,惊险的故事不得不为电影拍案叫绝。

2.2电影场景中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最早起源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但其对于影视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超现实主义是以“超越现实”、“超越理智”的幻觉、梦境为主要创作源泉。超现实主义电影设计风格往往强调无理性真实,不协调或不符合传统形象。这种电影挑战着人们的审美,对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场景布置,需要更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但这种“不切实际”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胡乱设计,它需要基于现实,让观者思绪游荡于现实和非现实之间。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场景设计具有不可束缚性,一般情况下,把两个毫无关联的空间物体放在同一个地方,才能表达空间所隐藏的内涵。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主角骑着摩托去了宋朝,在宋朝岳飞抗金的时出现一个现代社会标志的物品是一个思维上的飞跃,“宋朝”和“摩托”联系在一起,打破了观众的惯性思维,让观者随着剧本和导演一起在天马行空的空间里畅游。

超现实主义的影片《车逝》中,主人公在幻境中坐在一张床上,那床犹如一艘小船,在月光下飘荡,画面中的元素脱离正常存在的时空而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时与空的置换,以建构出超现实空间的意境。

2.3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的电影是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现代主义风格的电影场景需要有象征意义。现代主义的电影场景设计是一种对客观对象进行变形,抽象和夸张,打破传统的再现故事发生场景,而以一种视觉冲击力大,浓墨重彩,明暗对比强烈的手段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纯粹的精神世界[2]。现代主义的场景设计注重抽象化真实,立体而抽象的视觉效果驱使观众继续往下看而不觉得乏味。

保罗·安德森导演拍摄的电影《生化危机》讲诉了一个被病毒感染而变形扭曲的社会,主角艾力斯被安布雷拉公司无限克隆,和安布雷拉公司展开一系列斗争与反抗的故事。剧中的场景涉及宇宙,从未有人见过的病毒和克隆技术,如此大跨度的场景使得观众内心期待,使得生化系列电影风靡全球。

3.电影场景设计的重要性

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一个好的剧本需要有强大的场景设计做支撑。电影场景能对剧中人物情绪做一个烘托,突出电影主旨,表达人物情绪和增加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电影场景对电影的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情感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电影场景设计是电影的重要表现,一个良好的场景设计能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场景的创建运用空间组合的方式构成艺术形象,为电影提供表现空间,凸显电影的时空感。

结语

场景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具摆设,生活的仿制,自然环境的模拟,场景设计需要符合剧本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整部电影具有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岩东.论影视动画中的场景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45-46

[2]韩新顺.场景设计中的空间表现在动画影视中的重要性 [J].电影文学,2011(20):73.

篇14

(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就青岛市的楼宇经济来说,实现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全部楼宇基础设施情况、招商情况、经营状况等信息的把握,而且通过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清晰、准确、及时的反映出动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一方面全面掌握了区域经济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利支撑,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就青岛市市南区的经济信息化建设来看,在其找准切入口并建立了良好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在信息化数据系统实现了对市南区全部楼宇与企业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包含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对区域内人才的储备信息、就业信息、社区建设信息及安全生产信息等等。使信息化数据系统在信息范围上更加广泛,满足楼宇城区建设的要求。其次,建设对外公开信息平台。实现经济信息平台的公开化,满足人们的信息或者是信息访问等需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对外信息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而消费者则可以在此平台上了解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情况。第三,进行对电子商务多种形式的完善,在网上实现业务的审批、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这使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到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有力措施,是建设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所在。最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此来实现虽然在不同管理权限之下,但是街道办事处或机关部门依然可以共同参与到信息的维护中来。

二、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资金建设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除了在人力资源上有所保障,还要在资金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对资金予以合理的使用,尽量实现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还要做到对其后期维护方面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二)技术在系统化的信息化工程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技术管理都是其核心重点,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基础。因此,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不仅需要大量借助专业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人员力量,而且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为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三)安全由于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被应用在经济领域,因此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必须要做到经济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