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范文

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7 09:45: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篇1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市2021年新增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共11个,分别是暗流镇响水河村、暗流镇韩家坝村、麦格乡观游村、滨湖街道办事处青山村、新店镇新店村、流长乡凹河村、卫城镇南门村、巢凤街道办事处王二寨村、巢凤街道办事处干河坝村、青龙山街道办事处凉水井村、青龙山街道办事处石关村。截止10月底,已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行政村有11个。

(二)我市11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完成情况

1、暗流镇响水河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2020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1套15吨/日,覆盖40户或150人口、改厕资源化利用覆盖440户1424人。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2、暗流镇韩家坝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2020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分散式(管网+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覆盖36户。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3、麦格乡观游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2020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分散式(管网+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覆盖62户。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4、滨湖街道办事处青山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青山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一套10吨/d和分散式污水治理设施16套共计58吨/d,覆盖,355户1757人。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5、新店镇新店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为新店镇粪污综合利用项目,覆盖400户约2000人。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6、流长乡凹河村

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底、有项目覆盖(凹河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集中式,基本建成,该村改厕资源化利用全部完成,覆盖197户889人。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7、卫城镇南门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改厕资源化利用,覆盖1001户2038人。同时部门村民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卫城镇姚家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8、巢凤街道办事处王二寨村

该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12月31日、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物流新城污水处理厂,4个村民组535户2380人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9、巢凤街道办事处干河坝村

该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21年12月31日、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物流新城污水处理厂,2个村民组228户862人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10、青龙山街道办事处凉水井村

凉水井村有9个村民组,人口1579余户3307余人,全村基本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目前已经征拆4个村民组,正在实施银河世纪、奥特莱斯、广大英才路等项目,剩余五村民组属于项目红线范围,按照我市规划于2022年实施征拆工作。由于该村基本全部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且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又面临马上被征拆,为了节约资金,不再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11、青龙山街道办事处石关村

石关村有6个村民组,人口1500余户4500余人,全村基本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目前2个村民组的村民已回迁至清镇市广大城小区,剩余4个村民组属于广大城红线规划范围,正逐步征拆。由于该村基本全部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且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又面临马上被征拆,为了节约资金,不再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

11个行政村中涉及黑臭水体整治的有1个行政村,为卫城镇南门村,目前已基本整治完成。主要由卫城镇政府通过对公路边沟内黑臭水体疏通清淤及覆盖沟板等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整治。

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

篇2

对照审议意见狠抓落实 成效明显

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7.4%

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7.4%,比2009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11个设区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2.2%,比2009年提高7.5个百分点。

720个项目被否决

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底,全省共否决 72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2010年的考核结果显示,与2009年相比,全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6个百分点,劣Ⅴ类减少了1.3个百分点,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上升了7.4个百分点。

责令停产企业4955家

2010年,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9742件,办结9214件,其中责令停产停业企业4955家,罚没款3.88亿元。大力开展环境安全督察、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检查和沿江沿河化工企业污染隐患排查行动,2010年全省共检查企业6000多家。认真抓好环境突发性事件处置和纠纷调处,去年全省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4起,共受理环境53586件,分别比2009年下降32%和8.13%。

污水处理率接近八成

全省已有467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占建制镇总数的64.1%。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9座,处置能力达6721吨/日,新增垃圾处理能力700吨/日以上。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85%

到2010年底,全省已建立村级垃圾箱房70万个,配置垃圾清运车辆5万辆,户集、村收的村庄垃圾处理模式已覆盖每一个行政村,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厕所累计达6.8万座,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45%,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85%。

针对问题不足克难攻坚 再上台阶

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全力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企业的关停和搬迁。到2015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到2015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行政村全域覆盖。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到2012年80%的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

篇3

水污染 治理思路

中国污水治理的总体思路,概括而言就是:“每个城市(县镇)建立一个污水厂”。用管网将全城的污水收集到污水厂,集中处理之后,排入江河湖海。这就是“集中式”污水处理思路。一直以来,集中式的处理模式就被广泛的应用,各级政府已经将环保与“大型污水厂建设”划上了等号。 但是,中国这么多年来的环保治理“越治越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当属集中式处理这一总体思路了。

1.管网建设,中国城市不堪重负

从各种口径的数字测算,大概可以得出一个概念,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投资成本大概是污水厂的3-5倍,平均算4倍吧。如此一来,我们不难算出一个行业收益率:按照1000元/吨.天的污水厂投资成本,加上4000元配套管网投资,每天每吨的污水治理投资成本在5000元左右;作为这个投资的补偿,即使按照0.8元/吨的居民排污费征收,每吨每天污水治理毛利大约在0.2元,以此补偿5000元的投资成本,年回报率仅有1.46%,远远低于社会平均资金使用成本。换句话说,这个产业根本不具备市场化的基础。

政府硬要将这个没有市场化根基的产业推向市场,政府就不可避免地要背负起污水治理社会总投资成本的80%(管网钱),而仅仅将那20%拿出来市场化。这种严重失衡的投资结构,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国家财政造成重大的负担。毫无投资回报可言的管网投资,是国家财政权衡之后所不愿意负担的。于是,很多“九五”计划的污水处理厂拖到“十五”,“十五”拖到“十一五”……

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因为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而“无污可治”,成为“晒太阳工程”。污水从污水厂旁边流过,大量污染物依然直接进入河流湖海。

2.管网建设,中国农村无法实施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两倍多,农村的村落分散,地广人稀,生活污水和农副业产生的污水污染源分散难以大规模收集,经济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禽畜养殖污水往往不经任何处理直排周边水系或污染渗透底下水。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无法实施。

一项以保护全国环境为目的的国策,假如在全国占2/3以上人口的区域无法实施,那我们很难想象这项国策最终能够完成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中国就必须考虑农村问题。

3.综合国力支撑不了“集中式治污模式”

以下这组数据对比,能够使我们量化理解上述的第1,2问题。

对比项污染源能源价格(石油)污水治理投资

30-40年代的美国2亿人口20-30美元/桶4000亿美元

现在的中国13亿人口+世界工厂140美元/桶

在现行的“集中式治污模式”总体思路之下,大量的面子工程和在管网建设、污水厂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各种暗箱操作不断的产生,腐败、漏洞滋生使得一个产业无法自身完成市场的良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见不到成效,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个结果已经被这么多年环境治理历史结局所证明。环保产业因此被称为“一个尴尬的朝阳产业”。

既然管网建设我们投资不起,那么,不建管网又如何?这一下子可以节省下80%的投资成本。不建管网,将一个污水厂“化整为零”,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思路。起码,这个思路应当可以在农村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城镇,取代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思路。

化整为零(分散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污水治理)的必由之路!

4.一厂多点,节省管网:

--化整为零,突破中国污水治理资金瓶颈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几乎在同一水平上,必须配套大规模的管网来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式的治理,投资费用十分高昂。

正如上一节所论述,管网的建设成本占整个污水处理项目社会总负担的80%左右,而这一毫无效益可言的财政负担,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承受能力之下,就成为了完成污水治理目标的最大障碍。

突破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经济实力不足以投资建设管网的地区,将一个规划中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分成几个,分别建设在城市纳污水系周边,原有城市排污口相对密集的地方。这样,利用城镇原有纳污管网,就能够既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又大幅度节省新增管网建设投入。

一厂多点,可以理解为将一个厂分成几个分厂或者几个车间,各自独立完成污水处理任务。只不过这几个车间依据城镇原有排污口所在分布在不同位置。

理解小单元污水处理思路,也就同时解决了中国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村村自建污水厂。

当然,“集中式处理模式”主要考虑的是一个“规模效应”问题,也即是说,单位投资成本因为建设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因此,一厂多点要考虑的技术因素就是如何寻找可以突破“规模效应”的低成本技术。

5.因地制宜,丰俭不拘

--灵活应用多种生态技术,追求最优性价比(最高“削减系数”)

要做到“一厂多点”或者实现农村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单元,就必须应用“单位投资成本”和“单位运行成本”不受规模效应影响的技术。而这种技术体系,是存在的。这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其中涵盖了: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泛氧化塘(稳定塘)等等。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收稿日期:2010-06-14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好氧污泥颗粒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8C23083)

作者简介:刘金生(1961―),男,河北徐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39-04

1 引言

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对立、分离到开放、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历史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6月,浙江省在全省农村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农村生态环境是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细胞工程,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面临着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本课题组成员对浙江省内的11个地区、159个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走访、调研,经过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为浙江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 生活污水处理区域分布状况

2.1 从经济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在被调研的159个村庄中,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庄10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66.7%;处于半山区的村庄2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7%;处于盆地的村庄17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1%;处于海岛和山区的村庄各5个,各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3%。从村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占85%,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占15%,但对于山区及海岛地区而言,所调研的10个村庄均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村庄集聚分散在山区、半山区、盆地、海岛等地,因此,此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普遍存在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难以集中处理等现象。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城乡结合村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纳入到污水收集管网,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均通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图1为调研村庄具体地形分布图。

图1 调研村庄地形分布图

2.2 从人口居住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截止2006年底被调研村民人口情况统计分析,被调查村庄的人口分布见图2、图3。调研村庄的平均村民人数176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为湖州南浔区水口村4953人、最少的为三都镇渔业村185人),平均户数541户。从地区分布看,以宁波市的村庄规模最大(平均2220人、844户),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区的村庄规模相对较小。尽管受所处地区、村庄主导产业等因素的影响,被调研村庄的经济收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作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人均10322元的年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人均年收入7335元的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省级示范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比非示范村建设在资金及管理上更容易。

图2 被调查村庄平均常住人口(人)

图3 被调查村庄平均外来人口(人)

2.3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布

在本次调研的159个乡村中,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13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71.1%;在建和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有4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29.0%。在113个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的小康示范村中,共有82个(占72%)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 进行污水处理,29个(占26%)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而采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污水处理方式的村庄只有2个(占2%)。多数村庄采用的是“格栅-沉淀池-生化厌氧池-出水”的集中处理方式,部分村庄采用流程相对简单的“沉淀-过滤-排放”的分散式处理方式。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集中式处理方式并不适合所有村庄。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看,各村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为107t/d,实际污水处理量89t/d,能基本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常处理要求。其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79.4t/d,实际处理量平均为58.4t/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118t/d,实际处理量92t/d。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159个村庄中,能确定污水水质情况的有29个,处理后污水水质指标,除了BOD5之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表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村庄数量所占比例%

处理方式处理能力处理方式和技术适用地区

8272分散处理相对较差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及村集体经济较弱或地形条件较复杂

2926集中处理相对较好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等经济条件较好、村庄分布集中

22纳入城市管网出水最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边缘(不超过5km)

注:文中所指的集中式处理指的是10户以上居民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

2.4 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情况

调研显示,被调查村庄平均每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资金73.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村集体经济和财政支持两种方式。省财政投资约占5%,县市财政投资约占23%,乡镇财政投资约占3%,村集体经济投资约占64%,村民自筹约占7%。目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村庄自身,即村庄集体经济的实力,资金到位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建设资金构成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杭州、金华、衢州、温州、台州、绍兴、湖州地区等地村庄的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资金的出资比例都超过了50%,许多地区甚至超过了80%;而舟山、丽水、宁波、嘉兴等地区则主要以财政支出为主。从经济层面上看,分散处理方式的费用稍低,但优势不明显。人均收入较高,村庄集体经济实力较雄厚的村庄,在理论上可以采用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设施,甚至可兴建小型污水处理厂或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达到比分散处理更为理想的效果。但处理方式的选择,仍然受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 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与人口规模适应问题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于城镇发展,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

(1)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散、小、乱”问题比较突出。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一些地方的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2]。浙江省有超过4万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又有若干个自然村,有的行政村的自然村和居住点多达几十个,村庄布局分散,不仅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下降,还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影响了社区服务业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0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织掌握资金不足,村庄管理程度下降,村庄公共服务滞后于新村建设,其中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尤为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劣于城市。

3.2 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小康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71.1%)大大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6.06%),建设成效卓越。但是从全省农村看,仍有约2.4万个行政村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3.2 处理技术与环境要求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因此农村环境是否能得到真正改善是选用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标准。从多数村庄的污水处理效果只能满足二级排放标准可以推断,一些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只求设施有无、不求环境好坏的思想,致使处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处理设施选用与环境要求不协调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技术标准,以规范农村污水处理的方式与技术规范,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环境要求。

3.3 污水处理资金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少则上千,多则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调研显示:采用分散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500元/人,年维护费174元/人;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734元/人,年维护费263/人。村庄集体经济本身非常薄弱,让农民自行负担这些资金较为困难。因此能否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资金问题,不但涉及到设施能否建成,更涉及到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运行效果等问题。

3.4 管理人才与制度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有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已有的专门管理机构也远远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农民生活垃圾投入排放水体、畜禽养殖排泄物与生活污水混杂、农村工业污水偷排、污水处理不彻底、处理后污水回收利用率低、污水处理的相关档案管理凌乱等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建设,并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地方组织管理、建立协调反馈机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集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涉及到的部门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大,因此需要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地方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建设、农办、环保、农业、财政、卫生、科技等部门职责。建立协调反馈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目标,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4.2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促进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目前,浙江省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正在进行,但许多在编的村庄规划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规划深度不够等,致使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无法得到保证、排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合拍,建设中村庄道路被随意破坏等现象仍十分普遍。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与村庄布点规划等也常常有所脱节[3]。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根据不同村庄所处的区域条件,合理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布局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激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对策研究,加大新处理工艺的实验和开发力度。尽快出台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指导意见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提供一批投资少、能耗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维护管理方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供农民选择,确保农村环境的改善要求,促使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寻求社会资助渠道

(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导向。设置村庄污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专项资金,采取实物、资金、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资金扶持力度[4]。

(2)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倡导村企结对建设活动,营造新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良好氛围。

(3)多方配合扶持建立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为专业污染治理公司留出足够的市场化条件下的生存空间。

4.4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

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目前我省存在农村环保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政策,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机构。同时,要努力提高镇村干部的技术素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大学生下农村,并有计划地把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选送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 结语

浙江省现有行政村32449个,自然村115256个,农户10747066户,全省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5],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等特点。要全面把握浙江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应按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条件、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遵循“分步实施、分类对待、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则,对不同区域地形条件、污水水质和规模的村庄进行分类对待,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加大新的处理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继续通过小康示范村等各类“示范工程”的开展,解决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处理上的一些难点,为其它村庄带来示范效应。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宣传工作,带动周边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从点到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浙江省才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环境整治村,才能全面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 朱宏兰,高伟生.我国乡村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进展,1998(4):80~84.

[3] 陈海霞,高广德,高 婷.浙江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95~96.

[4] 罗 艳,王莉红,王卫军,等.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6(9):196~197.

Province in Zhejiang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Live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Pres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plan Research

Liu Jinsheng

(Zhejiang constucts an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311231,China)

Abstract: Live many problems in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 is province in Zhejiang always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 in of point.This text passes to investigate province city integral whole in Zhejiang to tur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village to pollute a problem on the spot, living a dirty water a processing facilities influence factor to carry on a data analysis in the constitution to the village foundation. Analyze the village lives the existent key problem in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 then putting forward the counterplan for correspond and suggestion, ising government for all levels of the decision provided certain theories to draw lessons from a basis.

篇5

Abstract: Linpan is greatly worth to be conserved. But the tradition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ode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oday, innovation is needed. Based on the Linpan of Chengdu,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ode was analyzed. Result indicated the water supply organization was not perspicuity an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as not completed. For drainage the current system had been dropped behind, and rebuilding guidance was not clear. Consider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and South Korea, the copying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clear water supply organization, improving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establishing scalar drainage facilities, optimizing the wastewater management was put forward.

关键词: 林盘;供排水;体制建设

Key words: Linpan;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system establishing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28-02

0 引言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特殊的农居结构单元,通常由农家院落及其周边的高大乔木、竹林,以及的耕地、水域组成[1]。川西林盘集生产、生活及景观于一体,经过历史的传承,体现出人居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3]。林盘地区原采用分散式的供排水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供水方式在水质安全方面的隐患、排水方式在环境恶化方面的风险已逐步凸显,均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亟待革新。

在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压力下,成都市已对辖区内林盘地区给排水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但由于林盘的特殊性,其改造工作的深入仍需要相关研究的支持。因此,本研究以成都林盘地区为对象,深入分析其在供排水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案例,针对性的提出了成都市林盘地区给排水改造的相关建议,以期对相关改造工作以及林盘地区的整体保护提供支持。

1 成都市林盘地区供排水现状

林盘地区本质上属于农村空间,其基础设施,尤其是给排水设施发展仍较为缓慢。给水方面,林盘地区水质保障与城市建成区之间差距明显。根据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2014年成都市乡镇集中供水水源达标率仅80%(城市100%),而农村地区由于近年来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其饮用水源达标率则更低。同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林盘地区饮用水及其原水水质监测则均尚未形成体系。从供应体制上看,整体上初步呈现出分散式与集中式供应相结合的模式,但分散与集中的具体布置仍不够明晰,且有待优化。

排水方面,近年来新建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均配建污水处理设施,但其运行管理状况较差。传统林盘地区则仍沿用开敞式化粪池处理的方式,卫生条件较差,日常居住中持续散发出恶臭等气味,使得林盘内居住品质大打折扣。遭遇暴雨时,其溢流污水对林盘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同时,在改造导向上,也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排水体制脉络,政策管制上亦以较为宏观的指标管控为主,缺少直接具体的指引。

2 先进乡村供排水经验借鉴

2.1 美国乡村分散式供水体系

美国城乡饮用水水平差距不明显,乡村饮用水水质保障及自动化水平均较高,其运行管理模式值得成都林盘地区借鉴。首先,其通过各级立法,如《清洁水法案》、《安全饮用水法案》等,以及联邦、州、地方三级严格的监管保障了原水的水质。在此基础上,并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式体系,标准措施完善,同时可商业化运作。具体来说,每户乡村居民通过在水泵与用水开关之间设置压力罐,起到类似于水塔的作用,再结合一系列配套设施,形成制式供水装置,以实现独立用户分散式供水的自动化。在水质方面,由服务商介入,可在新井钻探及老井使用过程中提供水质监测服务,如水质不合格,服务商则可进一步提供水质改善服务,由此形成水质保障服务体系。

2.2 美国乡村分散式排水体系

美国乡村地区居住密度较低,分散式排水系统大规模使用,并逐步演化革新,目前该模式已相对成熟,极具借鉴意义。美国现今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源于19世纪中叶的现场污水处理系统(OWTS),而最初的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则与成都林盘地区现状污水处理方式类似,主要由开放式化粪池收集处理,并由土地最终消纳。

经过不断演进改良后的,现今典型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乡村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至配水池,再经布水管进入滤料,最终进入土地完成消纳。其中,密闭式化粪池为最核心部分,新式化粪池多为玻璃钢材质,根据工艺不同其结构有单缸、双缸、三缸、罐型等,其内部可置放鼓风机等机械。在安装时,化粪池中便可接种发酵细菌,在化粪池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菌种。目前,美国分散式排水系统仍在不断发展改进,其关注的重点主要为与地区特性(如土壤)的契合以及资源化利用等[4]。

2.3 韩国分流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韩国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结构较为完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分流量等级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最具借鉴意义。

在经历了数次演进及立法保障之后,韩国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农村排水系统。针对不同农村社区的聚集程度,其对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可在2m3/d-500m3/d范围变化,由此形成了极具针对性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5]。根据规模及水质的不同,其污水处理工艺也存在差异,目前韩国农村应用较为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SBR、A/O法、部分深度处理工艺以及多样化的高效组合工艺等。在用户是否接入具体污水处理设施方面,韩国总结出如下公式,当其成立时,宜进行合并处理,否则应进行相应调整。

其中:L为连接所有单元的管道的总长;N为单元数;Cj为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Mj为分散式处理设施Y年内所需的管理运营费;Cy为集中式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My为集中式处理设施Y年内所需的管理运营费;Cp为管道的建设费用。

在管理体制方面,韩国农村实行政府直接管理以及委托管理两种方式。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自动化程度较高,而委托管理的设施自动化程度较低,通常规模也较小。

3 成都市林盘地区供排水改进策略

3.1 供水方面

①建立层次明晰的林盘地区供水体制。

供水设施应根据林盘区位体现出差异性,距场镇供水管网边界小于1000m的林盘聚居点宜与场镇共享共建供水设施,并共享水源。距离场镇较远的林盘则主要考虑其规模,规模较大的林盘聚居点(50户以上)宜推行集中供水或与周边林盘共建共享的方式,供水水源因林盘区位而异,并优先选择地表水。规模较小,且距离集中供水区域较远的林盘聚居点则宜推行分散式供水方式,同时应提升分散式供水的自动化水平。并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分散式供水设施的改造与维护。

②建立原水保障及水质监测常态化体系。

场镇、集中式给水供应的林盘聚居点,其供水水源均应划入相应等级的水源地保护区,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分散式供水区域,则应关注林盘聚居点附近水环境保持,并重点推进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现治理率不低于80%及30%。同时应加强水质监测,并结合农村饮用水改造等项目完善常态化水质监测体系。近期应实现水质监测覆盖率应达到100%,林盘居民饮用水达标率高于90%。

3.2 排水方面

①建立分区位分流级的排水设施体系。

与给水类似,距离场镇较近的林盘聚居点应与场镇共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其管网入户率应达到100%。此外,不同规模的林盘点则应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其处理规模宜在5m3/d-500m3/d,处理工艺及管理方式等也应当体现出差异性。聚集度特别低的林盘聚居点可采用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并配备改良式化粪池及相应的土地消纳设施,其收集处理率不应低于70%。此外,排水设施的配置还应重点考虑对畜禽废水及家庭式作坊废水的收集处理。

②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政府的作用应重点体现为对各方治污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具体上,应积极整合自身力量,改进监管体系,发挥排水企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各方优势,共同推进林盘地区排水设施改建及运营工作。对于场镇及大型林盘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其技术相对成熟,政府应完善管理体系,保障设施日常运营稳定。对于规模较小的设施(50m3/d以下)以及分散式处理设施,则应尽快开展研究试点工作,并积极引入优质技术力量,形成市场机制,以保证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及推广。

4 结论

成都市林盘地区在饮用水供应方面存在供应体制不明晰,水质监管欠缺的问题。排水方面,现状则仍以传统化粪池处理方式为主,在改造导向上也未有清晰脉络。国外先进给排水经验中,美国乡村饮用水供应制式体系、乡村分散式排水系统,以及韩国农村分流级排水体制值得成都林盘地区借鉴。

结合现状分析及经验借鉴,在供水方面,研究提出成都林盘地区应建立层次明晰的供水体制以及常态化的原水保障与水质监测体系;同时在排水方面,研究提出应建立分区位分流级的排水设施体系,以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石晓娜,胡丹,陈建.川西林盘人居环境优化对策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8):310-313.

[2]方志戎,李先逵. 川西林盘文化价值探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26-30.

[3]薛飞,朱战强. 川西林盘文化景观保护研究[J]. 中国园林,2013,11:25-29.

篇6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 

(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 

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湿地环境来发挥出清洁水体、减轻污染的作用,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它能和污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物理作用,进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而且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具有独特性的系统,其组成结构中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这些组成成分能利用吸附、过滤、吸收、分解等形式来净化污染水体,最终取得最佳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湿地系统和预处理系统两个部分,其在金属浓度、COD等的处理上能达到三级或二级处理水平。无数的处理实践已经证明,当水体污染程度一般时,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BOD?5的处理效率能达到85%左右的水平,对磷等成分的处理甚至能达到90%以上。 

(五)沼气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厌氧发酵的方式来对动物和人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它不仅能起到净化这些污染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其转化为可被再次利用的沼气,且发酵之后的沼渣等物质能被用作土地的肥料,将沼气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能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进而降低其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一)控制好污染源头 

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水、垃圾等随意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要治理好农村水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进一步规范农村牲畜的养殖,建立专门的牲畜粪便处理设施,以免大量的牲畜排泄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剧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第二,应构建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统,以免出现垃圾胡乱堆放的现象。第三,应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让污水能有效集中到污水处理场所,以免其随意排放到水中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二)选择最为适宜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户较为分散,且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必须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上考虑到当地的居住特征以及所需花费的成本,尽量采用资金投入较低、容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可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浓度偏高的楼房区域,可采取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以确保出水效果。在人口比较集中、污水浓度偏低的平房区域,可选用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模式或者厌氧处理模式,包括土地渗透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于污水较为分散、很难汇集到一起的区域,可修建小规模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采用庭院独立式的自然处理模式等。 

(三)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能改善农村周边环境,同时还能在降低水污染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所以,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采用复合肥料,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技术,避免高浓度化学药品的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 

结语 

總而言之,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散式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稳定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并大力提倡生态农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袁宝成.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及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36):166-167. 

篇7

一、农村给排水特点

(1)规模小且分散。我国的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2 X 10^4m^3 /d,多数为2 000 ~ 5 000 m^3 /d。而农村污水量比中小城镇还小很多,一般在 l 000 m^3 。/d 以下,其 中多数为 500 m^3 /d 以下。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不仅居住密度小而且有些户与户之间居住较分散、村与村间距也较远。

(2)区域差异大。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大,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现阶段在污水处理领域普遍采用生物处理法,而温度对微生物种群组成、微生物细胞 的增殖、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曝气池充氧效率以及水的粘度都有较大影响。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水量大,水温受气温影响小,而农村排水量小,导致气温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因此,随着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气候环境不同,农村污水处理所适用的工艺及设计参数也有很大不同。

(3)水量、水质变化大。每天的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较集中;特别是早、中、晚集中做饭时问污水量达到高峰,约是平时污水排放量的 2 ~3 倍;此外,农村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更没有经过合理 的规划,雨污混排,受雨季影响,水量变化系数较大。农村生活污水 的来源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涤用水,由于农村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渗漏严重,农村生活污水的 COD、BOD 普遍高于城镇生活污水。

(4)运行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工程是一个由不同功能单元组成的系统,运行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背景。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均严重缺乏。

(5)资金短缺。农村供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实践证明 ,工艺再简单、操作管理再简便 的污水处理站,也需要动力消耗,需要一定的运行管护经费和定期大修资金。

二、农村给排水的现状

1、农村给水系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发展不平衡,给水设施普及率较低,给水工程设施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城镇和村庄的用水都依赖地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致使水源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加之,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大部分村庄都自行、分散给水,水源保护困难。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水剧增,如何解决与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排水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而工业废水只有少量经轻度处理后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例如,在各项污染源中,来自农村的污染占了很大一部分,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只有部分镇区铺设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农村很多地区无力建设排水管网系统及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90%以上的生活污水只能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同时,村庄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使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生活污水源较为分散,难于收集处理。除了入畜粪便、厨房、清洁、洗漱等产生的废水以外,由于管理水平落后,生活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存在一些由于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产生的水污染。农村居民的用水量逐渐增加,产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而处理率仍然相对较低。据统计,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占我国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的77%,占总磷排放总量的66%。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以及病菌等成分,污染物浓度较高。

三、应对措施

(一)给水方面

(1)供水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①做好日常抢修物资准备。对常用抢修物资、配件、管材等,按常规使用状况加倍配备贮存,配置专用车辆、机械吊装设备;②突发供水系统爆管事件后,供水单位应在2h内向上一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当地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通过媒体向供水受影响区域用户通告,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③事故抢修工作应有条不紊,由应急指挥小组全面部署,保障制水区、出水厂管路及下一级输配水管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2)资金问题。建立良性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机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投资政策宜实行“地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农民适当承担、吸引社会资本”的原则。允许个人、私有企业等独资建设、经营供水工程。制定吸引外资的配套政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国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二)排水方面

(1)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周围水体情况、污水种类、污染情况等来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布置形式:直排式布置、分散式布置、集中式布置。直排式布置多用于雨水排放系统。分散式布置多用于场地起伏不平或需要按用地功能进行不同的排水处理;集中式布置多适用于布局紧凑,农村建设成连续性带状或环状布置时,通常将污水集中处理,这种布置便于发挥规模效益,占地少,节省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2)源分离技术。源分离技术是指将粪便(黑水)和洗涤(灰水)的收集、处理分开来进行,黑水采用厌氧沼气池或沼气化粪池处理,黑水集中了生活污水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另外,沼气对于农村的水污染(包括人畜粪便、农副产品和有机垃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分散处理控制污染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灰水和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物质循环,而且,省去了繁琐的生物处理和庞大的管网投资。

篇8

确定11项主要控制指标及限值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水质特征等,《标准》确定了pH值、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11项主要控制指标及限值。

《标准》提出,应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结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对分布在城镇周边、可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应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提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与技术,在污水收集时,要注意雨污分流,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利用。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农田灌溉的,应设置水量调蓄设施。

为便于对农村水污染控制进行分类指导,《标准》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条件,把农村划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类型。

排入国家、省确定的重点流域以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要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中的A标准。对于发达、较发达型农村,当出水排入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B标准,欠发达型农村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当出水排入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时,执行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农村卫生所污水须自行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纳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这个排放标准具有强制性

《标准》明确,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涤、洗浴和厨厕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水。

“与一些参照性标准不同,该标准属于地方法规,具有强制性,农村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污水处理设施都要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农村人数众多,短期内所有农村都达到这个标准很难,但是《标准》的实施,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法规,也会促使各地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为配合标准的顺利实施,省环保厅制定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提出了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组合模式,包括三格化粪池+好氧膜生物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等,以保证指标限值的实现。

据介绍,我省是农业大省,全省70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超过5000万人,农村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几乎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给流域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给农村面貌、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篇9

海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六横镇村(社)比普陀其他兄弟乡镇的村(社)规模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镇财政虽然支持力度挺大,但远远不能满足新渔农村建设的需求。村(社)的运转模式也与兄弟乡镇的各村不一样,六横镇在2003年合并了9个中心村,截至2007年底对9个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全部进行了分设。现已全部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开展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在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六横镇的具体情况,仍以村(社)为标准来安排,使得六横镇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2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海岛(渔)农民把水作为自然应该供给的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还较淡薄,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严重污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农村居民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有些部门也忽视了农村水环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水环境保护往往被边缘化。

3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滞后

与城市相比,海岛渔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海岛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海岛农村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海岛村镇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水处理专项整治规划。

4污水处理能力薄弱

海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管网服务范围有限,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顺地面漫流,流入就近明沟、河流和池塘,严重影响水体水质。海岛农村地势复杂,渔农居住相对分散,很难铺设污水管道,这对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发、引入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佳、运行费用省、适合分散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

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思路及对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六横岛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十大岛屿之一,将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和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6]。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上日程,六横岛的社会、经济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此同时,环境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工业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相对紧缺,受污染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思路

针对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受岛屿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及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制约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治理、注重经济实效,逐步完善海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海岛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借助“小岛迁、大岛建”建设的契机,采取以“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其他项目同时推进。通过水环境污染整治,切实保障海岛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全。

2治理和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的环保意识。扩大宣传,提高广大渔农民的卫生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渔农民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的实用技术,帮助渔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向中小学生灌输环保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海岛渔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2)开展海岛村庄污水整治

加强海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渔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保护渔农村水资源质量,全面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渔农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渔农村卫生改厕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立既可利用有机肥粪便又卫生且不污染水环境的生态卫生厕所。按渔农户尤其是无卫生厕所的渔农户和外来人口居住分布情况,每个村(经济合作社)至少建1个无害化公厕。要充分考虑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接口问题。建立健全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垃圾处理力度。

3)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尤其是人口多的村镇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自然条件的村镇也可修建一些人工湿地来配套污水处理。要因村制宜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村庄(经济合作社)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他村(经济合作社)则根据村内地势、布局状况和经济情况,因村制宜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兼氧过滤处理技术、微动力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以分户式、联户式、集中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对渔农村家庭小作坊企业多而散的情况,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督促,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水对河流的直接排放。

4)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执法监管,保护饮用水源和海岛水环境。制定一些地方性渔农村环境保护规范,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和涉及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情况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禁止一切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行为以及各种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把各类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环境监管工作,保证水环境质量稳定。

篇10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农村污水,处理

1 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

1.1 农村水资源污染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农业源基本上占到全国污染的50%以上。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1],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43个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卫生水。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7亿人口饮用水资源不合格,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

农村的污水乱排放不仅给自身环境造成破坏,对流经的河流也是很大的污染。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2],在选取的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2%和20.8%,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劣Ⅴ类的11个,占39.3%,Ⅴ类的5个,占17.9%,Ⅳ类的6个,占21.4%。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用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工业废水对TN、TP的贡献率仅占10%~16%。

大部分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郊区,周边大部分布着农村,整治这些农村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而继续拖延下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是长期、无法挽回的。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既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具有与城市污水不同的特点

(1)排放分散且面广。农村与城市相比,其占地面积大,人口不集中,分布密度小。有的十户八户就是一个村,即使是中心村,相对也比较分散。所以污水排放相当分散,排放面也较广。

(2)间歇排放、波动较大。农村居民没有固定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为不均匀排放,瞬时变化较大,日变化系数一般在3.0~5.0,同时农村生活污水还具有早、中、晚不同时段相对集中排放等特点。

(3)水质相对稳定。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比较稳定,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质,污水中还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1.3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的特殊要求

(1)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针对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达标处理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2)低耗高效、经济适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当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因此污水的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运行稳定高效的处理工艺。

(3)低二次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环境而带来的污染其污水处理设施容易带来空气污染、蚊虫增多等其他环境问题。另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严重,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污泥出路尚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更是一个大难题。应尽量选择低二次污染或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

(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水质不稳定,水量变化大,为避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污水排放量的变化而造成系统资源浪费或者瘫痪,应该选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污水处理技术设备。

(5)管理维护简单。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污水处理从业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应尽量选用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节省管理和维护的人力物力,以保证系统建成后正常发挥功能。

2 膜生物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针对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的特殊性,常规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不能直接套用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新工艺。膜的孔径只有0.1~0.4微米,具有高效的截流作用和分离作用,将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应器内,使废水中的污染物高效降解和高效分离,得到优质的出水。MBR技术彻底变革了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实现了同步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污水变成新水源成为现实,在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中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 MBR工艺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高效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应器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微滤膜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出水。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而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之一。

2.2 MBR工艺特点

(1)出水标准高,水质稳定

污水中的污染物经生化池中高浓度微生物种群的降解后,水在系统负压的作用下,经过中空纤维膜而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水。长期研究表明,由于膜的高效截留,MBR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基本为零;对游离菌体和一些难降解的大分子颗粒状物质具有截留作用,生物反应器内生物相丰富,如,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得以富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也能生长;膜出水不受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MBR的出水质量高,保证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出水,能使出水的浊度

(2)占地面积少,节省用地[3]

M BR内微生物浓度高,可达12000mg/L以上,容积负荷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因而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大大减小,只有传统工艺的50%; MBR工艺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与重力式沉淀池合二为一,流程简单,结构紧凑;此外,整个系统占地而积小,投资少,且不受场所限制,可做成地而式、半地下式或地下式。

(3)流程简短,模块化设计,智能化运行

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因此对生物反应器内的运行状况更容易进行合理控制。由于MBR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短,系统全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核心设备膜组件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从而使运行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4)二次污染少

MBR的污泥停留时间长,可达100天以上,污泥浓度高,MBR的污泥负荷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由于在低污泥负荷下运行,MBR的产泥量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通常,MBR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减少50%~80%[4]。极大地减轻了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

2.3 MBR工艺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集中式、半集中式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以相对集中的中小型村镇为使用对象,利用MBR系统可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回用。以北京市新农村治污工程为例[5],建设中的MBR工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水质净化效果显著。庄头峪村、长园村、北宅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就采用了该工艺,处理水景分别为160,120,100 m3 /L。出水中除N和P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基本可以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11 /307-2005)的一级A限值,出水稳定。

(2)分散式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与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往往地处郊区农村,远离城镇,市政排水设施缺乏,除所涉及村庄的生活污水外,由于作为旅游度假区/村,餐饮废水也是排水的重要部分。然而,这些区域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密度低,水量季节变化大,不宜新建大范围市政收集管网与集中处理系统。另外,这类区域往往处于或临近水源或重点水域保护区,环境敏感度高,地表水水质及其影响极受关注,因此对区域内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高,某些区域甚至要求污水零排放。因此,对于这些区域,可选择将一定范围内生活污水收集后,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一种应用于某水产养殖暨生态旅游区域的农村污水以及餐饮废水处理的基于MBR的示范工程表明[6],该系统适合于环境敏感区域污水处理,实现了有机物、总氮、总磷与油类的去除,并可做到出水回用,既减少或避免了污水及污泥的排放,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又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3 结语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之一,其特点能良好的满足农村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特殊要求,较传统活性污泥法,更适用于农村分散式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但是,现阶段膜生物反应器仍然面临着膜污染严重、膜更换费用较为昂贵、动力消耗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力的推动膜生物反应器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 胡占晶. 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分析. 水利科技与经济[J]. 2011, 17(7): 38-39.

[2]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年鉴[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

[3] 张鑫. M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J]. 2006, 21(9): 70-71.

[4] 张 文.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化工[J]. 2006, 33(163): 66-69.

篇11

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监察、监测、污防、生态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检查主要任务:重点查看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设立保护标牌、是否有排污口、是否建有影响饮水安全项目、是否编制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建立保护区和风险污染源名录,并对自来水厂各类设施的运行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对饮用水源的取水水质进行取样分析。

二、全面排查,务求实效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充分利用环统、饮用水水源地数据信息开展排查,摸清了我市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整改。

(一)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我市涉及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3个,分别为区的桂花饮用水源地、龙滩村水源地、安居白安河红岩子水源地。目前,3个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服务人口约84.8万人,年取水总量约4748.5万吨,均已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保护区标识标牌。

寸塘口水源地、赤城湖水源地属于水库型水源地,不在此次排查范围内。

(二)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情况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尚待规范的环境问题:县的龙滩村水源地取水口一、二级保护区内分别建有2处砂石码头,为县砂石码头、县螺湖砂石码头,建筑面积共计约4000平方米。其余2处饮用水水源地在保护区内未发现排污口、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旅游项目以及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三)周边面源污染防治情况

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我市3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源标准,能够满足我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但流入的各小流域水环境形势严峻,周边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大,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指标超标。近年来,我市对小流域面源污染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高度重视,开展了多项工作措施:一是成立市城区4条小河流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整治任务;二是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设立标识标志牌,明确保护区范围内应遵守的规定;三是制定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新、改、扩建影响饮用水源的建设项目;四是加快乡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在部分乡镇率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整改,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快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篇12

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多年来,市人大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市政府也一直坚持把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市共有484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市级和县级7个水源地日取水量约50万吨,占水源地总取水量的60%,水质达标率达99%以上,受益人口在153万人左右。在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科学制定规划,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20__年,

我市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了《扬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对全市53个水域进行了水环境功能界定区分。20__年,经省政府批准,明确了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68个,其中重点水功能区30个。按照国家、省水利部门的要求,我市对水功能区进行确界立碑,在长江、大运河、仪扬河等流域性、区域性河道的醒目位置共设置了35块标志牌。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从而为开展水行政执法、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__年,我市开始着手编制扬州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经过1年多的努力,目前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已编制完成,待专家评审通过后即批准实施。此外,市政府还先后制定了《扬州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办法》和《扬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组织编制了《扬州市水功能区划》、《扬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扬州市重点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意见》等水资源保护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取水口水质恶化的应急预案,有力地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2、加快治污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硬件水平。“十五”期间,市政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项目进度督查力度,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3万吨,其中市区建成日处理10万吨的汤汪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万吨的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江都、高邮、宝应、仪征四县(市)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相继投入使用,江都临江四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初步建成,年内可投入使用;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3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090吨,新建危险废物处置场所2座;组织实施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23项治污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14项。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九五”末期的14.4%提高到目前的71,全市列入地表水功能区划的64条河流、湖泊109个水质断面达标率已从“九五"末期的30%提高至目前的70%,其中列入国家监控的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__年的44.4%上升至20__年的83.3%,干流水质有所改善。

3、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去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专门成立由12个职能部门和7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重点、难点问题联席会办制度,制定了《扬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全市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以及污染源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对日供水500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认真排查,同时对存在环境问题的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逐一开展重点整治。一年来,全市共依法取缔了水源保护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垃圾场、围网养殖场和砂石码头8个,限期整治企业14家,其中10家已完成,4家正在整治过程中。

4、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市政府组织环保、建设、水利、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一是严格项目审批,从源头上强化污染控制。加大项目开发管理力度,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发新建项目,近几年全市共依法否决或劝阻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项目201个,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了环境污染。二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多方位监控。制定城市饮用水源管理办法,对万福闸和四水厂两个水源地划定三级保护区,设立标志牌,对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定期巡查监控;加大对保护区内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许可证和总量双线控制管理,实行重点工业污染源“一厂一档”制度,对化工重点水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整治,积极防治水环境污染;加大船舶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危险品船舶专项整治,加快船舶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整治保护区内码头、造船厂等违规建设项目。三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企业节水示范项目建设与水资源节约利用、保护工作,同时实施河道调水冲淤、城乡河道整治等工程,增加水样水质的送检频率和检测项目,调度河流生态流量,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的问题,重视发展高效农业、特 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下发了《“十五”期间控制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污染的意见》,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70项,全面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人工拦截生态系统、农药减量控毒等控制技术。近几年来,全市共建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294万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l6个,绿色食品100个,无公害食品214个。五是加强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建立了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对全市84个国家、省、市(县)级流域监控断面,46条主要河流湖泊,26个重点水功能区的33个监测断面等地区的水质进行定期、全方位监测,及时、全面地监控全市的水质状况。另外,市自来水公司每天还对市级2个水源地水质进行l8项水质项目检测,每月进行46项水源水质全分析,确保了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了提高水质监测的现代化水平,我市建成了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并计划在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四水厂取水口与仪征化学工业园之间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逐步完善监控网络,实现重点水源地不间断实时监控。

5、大力推进农村改水、区域供水,确保广大城乡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把农村改水纳入“农村八件实事”的重要内容,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完成全市农村改水任务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改水工作,按照由分散到集中、由以地下水水厂为主转变为以地面水水厂为主的原则,改造扩容地面水厂,控制新增地下水井,共撤并村级小水厂34个,逐步实施集中供水,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卫生问题。坚持将实施区域供水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20__年组织编制了《扬州市区域供水规划》,制定了全市区域供水的中长期规划目标,通过推进乡镇区域供水,发挥规模供水效益,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20__年,我市将西北10个乡镇区域供水工程作为国债项目立项建设,工程概算投资1.1亿元。今年年初,市政府把西北6个乡镇实现区域供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人大也专门就“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了1号议案,我们把落实人大1号议案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推进市区区域供水的难得机遇,专题召开了落实办理市人大1号议案暨市区区域供水工作会议,并结合全市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市城乡水源地保护、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为了切实解决市区区域供水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多次组织召开了市区各乡镇党政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寻求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工作的办法和措施。经过多方努力,到目前为止,市区已有9个乡镇实现并网供水,有近20万农村居民受益。

虽然我市在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目前全市特别是各县(市)的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主要是由建设、卫生、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的,由于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不够明确,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普遍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导致组织不力、推进不快。二是农村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证。根据对全市日供水量500吨以上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显示,与地表水水源地水质87.8%的达标率相比,地下水水源地的达标率较低,只有77.2%左右。而在我市159个日供水量500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取深层地下水的占了绝大部分,达__个,特别是各县(市)乡镇供水主要还是以地下水为主,全市农村居民饮用水不安全的在64万人左右,仍在饮用浅层水、沟塘渠池水的约1万人。此外,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还未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没有实施比较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三是农村水厂民营化的负面影响目益显现。目前,全市绝大多数农村水厂都是以私人承包经营为主,许多水厂在经营过程中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投入,水质监测、化验的设备和手段落后,运行管理也不够规范。分布在农村地区的400多个小水厂,80%靠采地下水,其中只有50多个小水厂有净水设备,300多个小水厂为直接采水供应,加上大多数小水厂是第一次改水时兴建的,管网已经开始老化,渗漏严重,水质难以保证。上述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二、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作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通过明确水源地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这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建立完善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将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考核的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近期,市政府将专门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就如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从体制机制上保障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继续加大区域供水工程的推进力度。实施区域供水是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将根据省建设厅编制的《宁镇扬泰通区域供水规划》和《扬州市区域供水规划》的要求,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继续加大农村改水、区域供水工作的力度,把这件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抓实抓好。对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水厂,坚决进行撤并、联网。同时按照“水到井封”的原则,逐步关闭自备水源和地下深井。今年市区将在9个乡镇实现并网供水的基础上,年底前再争取有5个乡镇,明年有7个乡镇实现并网供水,从而使市区所有乡镇全部实现并网供水。

3、严格现有水厂和水源保护区管理。在加大区域供水工作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实施区域供水条件还不成熟的镇、村,我们将通过理顺农村水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责权利对等的管理关系;狠抓水厂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指导水厂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水厂的监管,不断提高农村水厂的管理水平,对水质化验不合格的水厂,坚决依法予以整顿和关闭。突出饮用水源地的管理,严格控制水源地工业污染,严把项目审批关,严禁新上国家明令淘汰和禁办的项目和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影响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对集中式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及建筑物组织清理,依法取缔排污口,清除码头、垃圾堆放场、畜禽养殖场和网箱(围网)养殖。有条件的保护区逐步实施封闭管理。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超标排放的企业责令限期达标排放,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和搬迁,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4、加强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直接危害到饮用水的水质和安全,市政府将在组织编制《扬州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同时,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业,着力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报率和准确率,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科学进行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加快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推广,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从源头抓好农药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在控制化肥的施用上,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努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大力提倡应用生物有机肥,减轻化肥对土体 和水体的污染。

篇13

关键词: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饮用水源地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2304

1引言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因此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是保障全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点。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话会议,提出了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环保部下达《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十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4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对实施治理的村镇采取“以奖促治”政策,以激励和促进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自2010正式启动以来,全国已经有近半的省份进行了整治,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同样被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现就以编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讨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方法及存在问题,便于今后更好的稳步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给后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员以参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村庄为单位。实施内容是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及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就以上几方面,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分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

2研究区域概况

眉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秦岭主峰太白山处于境内,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地形地貌由南到北依次为秦岭深山区、黄土台塬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境内形成了东西沟塬相间、坡面南高北低的自然地貌,素有“七河九塬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县土地总面积863km2,辖8镇,12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5万人。

眉县多年平均地表水量为2.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8亿m3,水资源总量为3.54亿m3,全县平均径流深283.7mm,平均径流总量2.448亿m3,按多年平均值计算,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9.7m3,占全国人均值的37.64%,占全省人均值的64.3%,属于贫水区域。

3项目规划时限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整县推进,涉及全县8镇的12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规划为2012~2014年。为确保项目逐年,有计划的推进连片整治工作。规划2012年实施4个镇24个行政村,农户数12364户,145组,共计47846人。2013年实施7个镇48个行政村,农户数27507户,355组,共计106645人。2014年实施7个镇51个行政村,农户数28846户,382组,共计108925人。

4眉县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眉县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通过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容镇貌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环境处理处置设施运转费用高昂,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缺乏广泛的参与热情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致使眉县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1生活垃圾方面

根据计算,眉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7.6万t。调查显示,眉县还有3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是任意堆放的,即使是收集堆放的部分,60%以上也以简易填埋为主,距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还有较大差距。4.2生活污水方面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和灰水两部分。灰水主要为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黑水主要为冲厕排水。经计算可知: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240万t,其中BOD年排放量约为144t、COD约为288t。目前,眉县除了首善镇的葫芦峪村正开展农村生活废水(灰水)的人工湿地处理试点外,其余村庄均无相应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旧村改造中虽然建设了简易污水管网,但未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村中的集水坑渗入地下,或流到街道上,或直接排入村中的沟渠后进入水体。尤其是各镇周边各村的污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给眉县周边流域水体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及周围环境均带来严重影响。

4.3饮水水源地保护方面

8个示范镇区中除了汤峪镇的楼观塬村和营头镇的街道村部分村组的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外,其余示范镇的饮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深井水),井深均在100~200m之间。眉县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307处,其中采用地下水源共有257处、地表水源共有50处。目前已有92处划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实施了水源地保护措施,还有215处未划定保护区范围,尚未设置标志牌和界桩等警示标志及隔离保护措施。个别地表水水源地上游存在小尾矿库遗留矿渣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一些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内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杂物任意堆放,存在潜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问题。

4.4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

眉县涉及的养殖小区共计19个,其中养牛小区9个,养猪小区6个,养鸡小区4个。经计算,年排放污水量约2.5万t,CODCr、氨氮和总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241.5t、 37.3t和28.1t,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物产生量见表1。

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和污水任意堆放和排放,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示范工作内容及实施计划

5.1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方面,研究一种高效、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规程及规范\[1~7\],结合眉县的实际考察情况,考虑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然排放、回收利用、蒸发与下渗的损失较大,其排放量占总用水量按70%考虑,农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25L/d·人,镇区周边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35L/d·人。由于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渭河水体,其排放标准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研究过程中随即抽取首善镇第五村、段家庄村、横渠镇街北村、豆家堡村水样进行检测,检测水质结果见表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无动力和微动力的自然生态净化处理工艺,其中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水冲式厕所不太普及,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污水分散处理技术;镇区及周边农村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卫生条件好(水冲式厕所普及率高)、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集中处理技术。根据眉县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眉县适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处理法,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污水主干管、集中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等。污水净化处理设施以自然生态处理法为主,即人工湿地法和氧化塘法等。经计算分析,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共建设89处,其中集中式处理设施为14套,分散式处理设施为75套,污水主干管总长度57.68km。其工程量和总投资见表3。

5.2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生活垃圾应实现分类收集,并且分类收集应与处理方式相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宜采用有机垃圾(农业果蔬、厨余等)和剩余以无机垃圾为主的简单分类的方式收集。有机垃圾进入户用沼气池或堆肥利用,无机垃圾结合当地废弃物收购系统,对其中可回收利用垃圾(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等)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危险废弃物运至指定危废机构进行统一处理,其余不可利用无机垃圾填埋或进入周边镇垃圾处理系统。眉县垃圾处理模式见图2。

图2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根据计算研究,眉县农村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5kg计算,人口增长率为3.14‰,到2015年,预测全县日垃圾量为125.35t。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眉县每10户配置2个垃圾收集桶(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以红、绿二种颜色分别代表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每50户配置1辆保洁车(三轮手推车)和1名保洁员;1个行政村配置1辆机动三轮车、1个垃圾分类收集房、1个有机垃圾堆肥房和1个3~5亩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眉县大部分连片村属于经济较发达和欠发达的村庄,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在垃圾填埋处理的同时,建议建设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场。

眉县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由收集与清运项目、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等构成,项目总投资3352万元,其工程量和投资汇总见表4所示。

5.3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畜沼菜”、“畜沼果”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畜禽养殖治理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或厌氧反应器)(生化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根据对国内同类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类比调查,各种畜禽粪、尿及污水的产生系数详见表5和6,眉县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7。

根据现场调研,眉县全县畜禽养殖户234个,其中80%无处理设施,需要建设10m3沼气池188座。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分布20处,需要处理池容积为3600 m3,建造干粪堆池57个,设置固液分离机(脱水装置)57个。建设集中处理设施20处。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8。

5.4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根据眉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眉县农村饮用水需要开展8个镇110个村组215处的水源地保护工作。水源地保护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划定保护区范围,建立界桩、围栏和标志牌,并对周围植树绿化,进行源头保护。

地下水大口井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为30m(最小15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砖墙围井或铁丝网封闭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地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点向上游延伸50~100m,向下游延伸30~50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铁丝网封闭(泉水也可采取砖墙围泉)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同时对保护区实行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保证水源水质合格、水量稳定。定期进行水量水质监测,观察水环境变化,掌握水环境变化规律,确保供水安全、正常。

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建立围栏和标志牌\[8\]。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9。

表9农村水源地保护工程量及投资汇总

结语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包括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镇与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四大方面,总投资费用:8510.3万元。项目实施后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水源地常规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受益人口26.5万人,收益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5%。可以说从根本上提高了眉县农村环境面貌,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居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还应该不断提高,加强宣传,并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建议根据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环保协调、融合的政策及相关规定,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管巡察制度,保证农村环境的改善长期有效。对于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研究及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今后会不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合更高效的节能处理设施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JJ123-200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124-200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 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8]陕西省环保厅.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环境建设工程技术规范(试行)\[12\].西安:陕西省环保厅,2012.

收稿日期:20130129

篇14

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根据《*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市市区水环境整治规划》及《*市长潭水库水环境保护—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全面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努力改善饮用水源水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治理工作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效,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

工作目标:在20*、20*年已完成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上,按照《20*年度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方案》(黄政办发[20*]152号),结合长潭水库现状,2009年决定对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上游的4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达标治理,以此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以及达到经费节省、质量保证、工期缩短、实效提高的目标。

二、治理对象

2009年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3个行政村,其中富山乡5个行政村,上郑乡9个行政村,上垟乡5个行政村,宁溪镇8个行政村,屿头乡8个行政村,平田乡7个行政村,涉及农村户数约8658户,人口约26544人(具体治理行政村名单见附表)。

三、生活污水治理内容

(一)治理标准。污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COD为60mg/L,BOD为20mg/L,SS为20mg/L,NH3—N为15mg/L,TP为1mg/L),公共厕所除外;

(二)治理模式。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工程措施、分户治理措施和生态治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1、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村或自然村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其他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村民厕所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等生活污水应以管道方式收集治理。按要求规范建设化粪池,总容积≥1.5立方;管道施工须规范,难以敷设管道的区域可采用三面光沟渠收集,但沟渠应加盖并设立溢流装置。

2、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的村或自然村可采用分户治理办法。鼓励治理村组织农户自愿按要求规范建设化粪池(总容积≥1.5立方)和简易人工湿地(也可组织农户联合建设),对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进行科学治理,提高出水水质。

3、对居住分散不宜建集中式或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村或自然村,鼓励建设生态公共厕所。

(三)工程管理

集中式工程措施、分户治理措施的验收标准由区生态办牵头制定并实施。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由区生态办落实有资质单位设计,乡镇、街道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分户治理工程设施由区生态办落实有资质单位设计,乡镇组织村统一实施或农户自愿按要求建设。各治理行政村要落实专人负责,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区生态办、各乡镇和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区农办、区建设局、区卫生局等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和资金使用监督,做好土建闭水试验、竣工验收和运行检查,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有实效。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参照黄生态办[20*]1号文件执行。

4、奖补资金拨付。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经村自查申请、乡镇复核初验和区审查验收后由区财政局、区生态办按直接受益人口拨付到乡镇,转到村。以奖代补包括工程建设、化粪池改造费、工程管理、招标费、土地征用、青苗补偿、审计费、竣工验收监测费等费用,直接受益人口按20*年12月31日的常住户籍人口为准。具体如下:

(1)按要求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的村,工程建成验收合格并正常运行的按900元/人给予奖励;对于村中老房子居多,无法进行化粪池改造的村,按650元/人给予奖励;

(2)对采用分户治理方式的村,按要求组织农户规范建设化粪池和简易人工湿地,对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进行治理,验收合格后给予1500元/户奖励;

(3)对符合要求、经区生态办同意后建设生态公共厕所并验收合格的村,每村以奖代补其建设费用(不含征地及政策处理费用)的80%,最高理赔为5万元。

四、时间要求

原则上,各行政村治理工程综合验收在2009年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时间安排如下:

(一)2009年2月:宣传发动阶段;

(二)2009年3月:设计单位现场踏勘,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

(三)2009年5月:编制工程预算,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

(四)2009年6月至8月:完成工程施工建设;

(五)2009年9月:监测验收;

(六)2009年10月:全面实施综合验收。

五、职责分工

(一)区生态办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相关事宜,并与区农办共同负责监督工程建设和组织竣工验收;公共厕所设计由乡镇自行负责。

(二)区建设局负责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

(三)工程所在乡镇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实行招投标的,投标单位的资质须在市政三级以上)及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四)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到乡镇,具体比例为3:3:3:1,即开工后按照设计人数预拨奖励款30%,土建闭水试验竣工验收后预拨30%,监测合格综合验收后预拨30%,质量保证一年后支付剩余的10%,拨付资金前须由区生态办签字认可,设计和调试费用拨付到区生态办,由区生态办与工程设计单位结算。奖励资金拨付到区生态办,由区生态办审核后拨付到乡镇。

(五)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环境工程(废水)专项工程设计资质、市政(污水处理厂和雨污水管道)专业设计资质(联合设计),负责提供终端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线的施工图纸和竣工图纸,负责指导、监督工程建设并签署预验收意见,负责终端处理设施的调试,并通过竣工验收。

六、保障措施

20*年是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生态区规划建设要求的推进之年,为此全区各单位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真抓实干,有序推进,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将年度目标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行政村,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区生态办要正常性地组织督查,定期通报治理进度,同时,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月报和例会制度,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