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态农业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国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注重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农业又是所有发展大国、发展中国家必须的产业之一,不能丢弃,只能在发展中更注重效益化,以及顺应发展中经济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倡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利用。所以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部分,而生态农业就具有以下的特点。
1.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传统农业模式的基础上,生态农业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方法把生态农业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方向发展。而在发展的同时又要注重个产业之间的联系,要调整产业的结构,不能单一的因为发展生态农业而与二、三产业之间脱离联系。虽然在发展中国家作为首要的经济发展的是轻工业,但是,现在的国家呈现这样一个状态,人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吃的东西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相应的吃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各业之间互相支持,这样的模式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生产能力。
1.2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而且气候、自然条件、地域等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行生态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笔者生活的地方属于是在南方地区,而南方某地就是在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猪-沼-果树”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因为不同地区主要的牲畜不同,所以在实行生态农业的方面的方法也就会有相应的不同,而这些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又不给自然资源带去相应的危害,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而这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各种生态模式,这样扬长避短的方式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又可以使各产业都适应社会需要以及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高效性
生态农业的开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资源的利用,以及资源的再循环都是较为有效的。再资源既没有浪费的情况下,又通过对生态结构的改善,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值。实行废弃物、粪便的利用,降级农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既减少了化肥、生长素、化学药品对农业生态的危害,又可以促进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积极性。
1.4持续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因为是建立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以牲畜的粪便作为果树的养料,果树枝叶又作为沼中的材料,这样循环利用资源,资源不会被浪费,而且又在有效的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只是发展生态农业也是建立环境保护,这在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又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使农业的发展朝着更有利的方向进行。
2、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生态农业在实质上就是通过协调有益的生态关系,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这一活动的农业,而这一切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农业本身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以及保护好农业生态关系。虽然现在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还是存在着问题,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生态农业这一块的推广与普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联系。
2.1发展中人们需求的增加
农村企业与生态农业之间有着相互依赖与促进的关系,因为在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可提高生态经济系统的相对价值。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建设一条能够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这就需要在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中再结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去发展生态农业,这样可以将加快农业的进程。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以及农业的发展效率,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发展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危害,比如在农业中,为了某项经济效益就会加大农业的生产,而生产的产量又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农业的种植中就会利用化肥、化学药品、催熟剂、生长素的滥用现象。某地因为在菜中大量的使用生长素,促使菜的个头超出以往的高度。而且,因为生长素的使用没有得到抑制,就使下一次的作物也呈现出相应的疯长状态,就因为利益的驱使使得人们不顾一切的去追求产量,而这样的方式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这样做也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或者导致以后农业不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农业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让资源之间相互循环利用,这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营养化、多样化并且安全可靠的生态产品,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人们生活中的必须需求。
2.2农业发展必要的趋势
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不仅要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要以保护环境、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的收入增加,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还是很显著,尽管现在很多政策都在围绕农民在实施,但是国家政府的救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现状,需要的就是在农业的实施上必要的实行生态农业,农民培训农业的技术知识,加大农民的就业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样实施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也是顺应了中国国情的发展,也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农业的重要性的体现。这一项必不可少。
3、结束语
生态农业经济是在农业再生产中生态和经济有效联系和相互结合。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先进行自然生产,然后在人们有目的的农业技术操作及各种农事活动中,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作用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在相关技术的指导下,有效的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自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循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耕地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恶化及农产品污染等堵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需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业经济,走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宜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这就需要们在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的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使用绿色肥料有效的改善土地的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利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但相较于城市而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落后,农业生产技术低下,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具相对落后。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足,从而对生态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在农产品转化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另外,当前农村技术人员缺失,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业经济在发展上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生态农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十分单一,而且部分地区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和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十分滞后,所占比重也可以忽略不计,存在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就导致当前留在农村从事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多以老弱病残为主,这些人劳动素质普遍偏低,而且自身文化水平十分有限,信息闭塞,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我国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再加之当前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从管理、销售、价格体系、资金及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路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积极促进传统粮食作物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转变,重视农
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和享受惠农政策,结合当地资源条件调整生产布局,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心有所偏颇。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与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特色产业带,增强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在种植中要因优取胜,积极开发优质化的产品。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优势产业、特色农业,紧紧围绕特色资源的开发,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第二,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对农业进行有效指导。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先进的科技优势相结合,以科技为支撑,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不仅仅能提高农民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循环利用资源,是将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污染物,防止资源浪费。也就是说,生态的整合效应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循环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而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政府积极建设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服务、质量监管、产品市场、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产品优质化的发展,拓宽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加大对农业的经济支持与技术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环境。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有效的控制农业环境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对农业环境保护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和治理乡镇企业污染及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有效的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为农业打造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的实现。
发展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业的重视程度,各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充分的结合自身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把握好当前的发展时机,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29-02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传统农业中只发挥了农业必要的因素,比如土地、天气、原材料等因素,而生态农业是将传统农业的相关因素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农业,并通过一定的经济学、生态学来提高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发展起来的农业,在生态农业中包含了农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而且,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的规律化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
一、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中包含了经济学原理、生态学、系统工程管理理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实践摸索中走出来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本质是在保护环境前提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发展既包含了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包含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且这种发展模式是两者均衡的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中不顾环境保护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的旧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情况下,同时也为后代人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人类、环境、农业、资源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了人类长远的需要。生态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的产业化,是集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主张的是无污染的发展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在农业中的使用,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农业种植以及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在保证产品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因此,生态农业工作者必须懂得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农业过程中的正确操作。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只重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这使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说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都是各国的基础经济支柱,不注重农业发展的国家最终都会受到发展的限制。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犯了忽视农业发展的严重错误,这要求必须重视农业的科学发展,制定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视其所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强调的是整体性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把生态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站,都会发展轻工业,但是在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必然会要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产业结构的发展来说,只有各个产业齐头并进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得长远的发展。
(二)生态农业是多样性的农业发展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全国都采用统一的发展模式,这并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而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针对各个地区的独特条件而进行的发展。比如我国的南方地区就和北方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南方就利于地方的特色发展“猪-沼池-果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的农业发展才能做到资源的最好利用,同时也能做到对资源的最好保护,使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不论是经济效益的发展状况,还是生态效益的发展状况,都应该统一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高效性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中一些农业的废弃物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而生态农业则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生态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既改变了传统模式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也是一种保障,这让生态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发展,是在人们对于农产品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发展,既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现状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已经实施计划生育,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却处于大量增长状态中,而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对于耕地面积处于逐年减少的状态中,我国没有出台一部政策法规进行控制。目前,我国森林破坏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乱砍乱伐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对于多样性生物的保护机制也不健全,很多物种数量处于急剧减少状态中,大约有30%左右的动植物受到很严重的威胁。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获取资源的发展是破坏式的发展模式,对以后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城市以及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生活废弃物,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些生活废弃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在农村,很多农民都将生活垃圾直接扔到田地里,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而且这些生活废弃物长时间的堆积容易产生一些病菌,是各种疾病的源头,给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威胁。
(三)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工农业生产的污染
城市工业所存在的“三废”现象,已逐渐向我国农村发展和蔓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三废”污染现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约有30%左右的农田受到大面积的污染,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由于一些固体废弃物品的大量堆放,导致很大面积农田不能使用。同时还有大面积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现象太过于严重,所以粮食每一年减产基本在150亿千克上,这就表明直接损失大约在190亿元左右。另外,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由于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乡镇企业所带来的污染却一年比一年严重。同时,因为农田和乡镇企业通常两方面是紧密相关的,农田已经被作为是消纳污染物的主要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农业生产也会带给农业环境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第一使用农药、化肥不合理,这些化学用品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特别是一些农药和化肥所引起的污染,不但影响着农业生产的产量,而且对人体和动物产生了很大危害。第二是一些废弃料对农业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污染。最近几年来,家庭畜禽类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为废弃物不能马上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四、农业经济中生态农业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升级
要推进农业大力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适用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同时优化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这样可以形成新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地区发展中,可围绕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废弃物加工等进行精心培育和规划,需要从各方面保障所推出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环保的产品,形成专业特色的发展形式,不但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建立起企业直销形式的销售模式,解决物流、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从多方面上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讲,制定出与时展潮流相符合的产业政策,可以吸收外来资本和民间资产,政府也会制定出一系列与发展相符的政策法规,农业生产可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迈入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对于农民来讲,发展农业生产实属是一件可以提高收入的好事,最近几年来,一些外来的资本家纷纷涌入到生态农业发展领域中,这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而且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也可以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另外,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管理机构。
(三)生态休闲旅游与农业景观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人们都希望能够真正亲近自然和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开展农村生态景观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诞生的,进一步开创了农业生产运作的新形势。这是一种新型模式体系下的旅游项目,运用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态成果、田园景观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广大游客来购物、体验、观赏、健身等等,从各方面上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来讲,既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发展,而且还需要保障其发展的稳定性。
(四)发展农业国际贸易
我国是传统农业的出口大国,大力加快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开展我国农业贸易格局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会受到质量、产量、出口等各方面困扰。在我国农产业生产过程中,会广泛运用化肥、农药、激素等等,这样就会使牲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影响到出口的数量和产量。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出绿色产品,也就是一些无污染、无公害、无毒害等化学物质,也就是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这样能够与我国一直倡导的环保理念相符合,进而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其内容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民技术、生态农业的基本知识,着重阐述生态农业旅游的基本理论,生态农业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分害食品的生产以及生态农业旅游与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废弃物利用、水土保持、土壤污染的防止与修得技术、农民的培养,产业化经营和效果评价等相关内容。另外,本书还针对丘陵地貌特征,提出生态农业旅游的“垂直景观生态规模”。本书对研究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可作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和旅游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国家的高度支持,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呈现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大部分的农业旅游产品相似,项目单一,缺乏创新性。其次是缺乏合理规划,开发者与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认识不到位,盲目开发,没有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生态农业经济也存在缺乏合理规划、规模小、市场信息发展不成熟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度。为改善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和推进其发展进度。
第一、开发者和政府应充分认识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内涵,宏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应该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深入调查、记录并研究现代旅游者消费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结合现代管理技术,优化其产业结构,扩大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市场,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发者和政府充分认识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内涵、规律,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宏观规划、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风土人情和农业特点等因素,研究及符合当地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又能满足旅游者消费要求的创新型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使该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最大利用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新颖的发展目标,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加大生态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建立专业的农业旅游经济管理机构。农村、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是建立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上,譬如:交通、投融机制以及建设治理能力等,而这些只能由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帮扶和支持下才能实现的建设目标。因此,加大生态农业的投资力度,在实现公共服务建设基础上,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和评价标准。作用在于设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原则、卫生标准、质量标准、从业资格以及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该产业能够形成一个科学、系统且全面的产业开发利用管理系统和标准。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1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相关概述
1.1生态农业的介绍
生态农业即结合生态学与经济学相关内容,通过现代化先进技术与管理,整合传统农业优势并加以重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通过有效的循环来构建有效的生态环境,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经济不断发展,动物、植物与其他生物存在紧密联系,要优化运用有效的科学方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果,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循环农业,有效挖掘生态经济的发展潜力。通过产业研究开发,而丰富有关植物、生物物种,通过减少资源浪费,扩展植被覆盖面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社会和谐安定。
1.2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平度市民村镇属于山东半岛的核心区域,同时又是山东半岛最大的城市,现阶段,由于平度市民村镇在农业物产方面资源丰富,平度市民村镇主要是以农业发展为主,每年平度市民村镇农业产出大约有上百万亩,属于平度市较大的农业大镇。与此同时,随着政府部门出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项目,该项目的出现更是优化了平度市民村镇农业向着生态方面发展,同时城镇经济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2018年平度市民村镇构制定了《农业生态补偿资金项目》,启动资金大约为1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经济规划与未来发展。
2发展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中国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环境遭到破坏,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目前由于药品滥用而导致环境受到威胁,还需要加以有效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发展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2.1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在于技术因素,主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整合农业资源,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展开农业生产运营。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讲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不断改进生产模式,优化生产经营效益,提高环境保护实效。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效益的强化,而保证生产实效性,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2.2开发农业资源
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节约资源并不断更新资源,通过资源增殖来保证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循环健康的发展模式,为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作贡献。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核心,在于农业资源的保障,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并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储备能量。
2.3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要稳定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从而兼顾劳动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通过资源合理配置来有效保护、利用并转化物质资源,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社会关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国民经济与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紧密相关,要不断开发农业资源,提高科技水平,创新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生产质量与资源利用率,营造绿色产业链。
2.4发展农村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环境不断变化,面对进口粮食等方面的冲击,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稳定农产品价格。还需要兼顾社会、环境、生态效益,结合市场的需求,拓展更广泛的农产品种类,并降低生产成本。这就需要发展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将生产效率提高,优化资源配置,循环利用废弃物。
3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用
3.1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
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整合整合发展优势,对市场经济加以调研,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构建生产、养殖、加工与商贸一体化,优化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产业链通过身产品加工来优化利用资源。关于畜牧、家禽、水产等冠冕的深加工,实现效益最大化,保证产品的环保无公害,从而发挥生态农业产品的收入增长效应,营建农产品特色品牌。
3.2投资融资体系构建
发展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能够拓展市场,推动平度市民村镇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平度市民村镇政府部门的政治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空间更加宽广。收入水平的提升,也为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民收入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大投入资金。当前,生态农业引进外来资本,实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有效拓展市场并营造融资途径。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通过金融政策支持来减少税收,或投入专项绿色项目基金,打造良好的农业生态融资环境。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时展必然,通过产业政策调整,而更广泛地吸纳外资,把握农业经济发展机遇。
3.3发展景观农业与休闲旅游
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消费需要日益凸显,生态景观能够满足人们接近大自然的需要,田园风光成为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要发展农村生态景观,则需要首先推动农业成产方式的转变,通过生态农业来吸引游客观光,创造工业化生产模式,优化农村环境,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保障生态发展成果。通过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拓展度假、购物等消费,保护农村地区环境,同时拓展资金产业链。将养殖、教育、观光、文化宣传、科技示范加以贯通,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旅游需要。同时完善绿色旅游通道,如可以通过农家乐的方式,来有效吸引游客观光。
3.4发展国际贸易
中国为农业大国,要实现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保证产品质量,针对反倾销问题而采取适当措施。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农药使用过量,畜牧水产等存在很多有毒物质,阻碍国际贸易发展。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则能够有效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平度市民村镇还需结合有关国外先进经验,融合中国特有国情,汲取纯粹并优化生态结构。平度市民村镇生态农业的发展,结合先进技术与管理来保证农业生产,因此对于发展国际贸易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现阶段,我国已从解决温饱的局面中走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篇章,随着社会不断前进,我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实现农产品多元化,是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但由于重视眼前效益,滥用副作用极大的化肥、农药产品,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造成了农产品质量逐渐下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的力度,从而达到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目的。
1生态农业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宗旨,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将现代工程和科技技术联系起来,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新型农业模式。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较,生态农业是取其精华之后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农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圈中,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是农业大国,提倡发展生态农业还是以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为基础,利用生物自然之间的关系原理,对自然资源施以农业生产外的保护,使已被污染的自然资源慢慢得以恢复,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良好共存[1]。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供应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脚步,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工业化发展势头迅猛,人口密集导致的农业发展用地急剧减少,都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良策,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使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的影响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地少人多的现状,自然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这成为遏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强自然资源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发展目前应尽快得到解决的问题。生态农业的出现,无异是为农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助推式的影响。
2.1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生态农业发展至今,已经有效改善了生产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从农业生产源头严控垃圾的产生,对生产中所用资源合理节约,对每次剩余资源最大限度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率,保留可持续发展后续力量,以促使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壮大、完善。
2.2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根据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制的发展方案,根据市场所需,明确自身产业中的不足和优势,调整生产结构,通过市场采集样本等方法调查研究,确定适合本区域的农业生产模式,迅速调整完善生产结构,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科学看待生态农业,完全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切忌急功近利。
2.3建构多方面投融资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时代的需要,与国家政策相吻合,便于民间资本与外来投资的吸收,对此政府上会出台相应的举措开辟绿色通道,以表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能够使民众也乐于对其加大的资金投入。最近多年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商的青睐,这样不仅扩宽了市场局面,而且进一步加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局面,这说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远大光明的前景。政府应借此联合金融部门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财政扶持、降低税率、开设绿色基金等,并鼓励生态企业的发展。
2.4加速农业的整体发展
生态农业是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及众多因素相互配合发展的结果,不仅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因区域制宜,形成了各个区域不同的有特色的农业活动。依托内部环境,根据生产发展的方向,调整发展方案,保证经济效益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生态环境尽最大能力保护。结合外部环境,相应国家政策,吸收外来资产融入内部资源,创造内外双丰收的局面。实施生态农业政策,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整体现代化发展。
3实现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
3.1推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程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加强农民对生态农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并掌握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症结。使得农民在日常生产中对资源有效利用,对环境加大保护力度。农业发展需要结合本地自身特点来制定路线,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高效利用资源,做到实际生产和自然环境携手共存稳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3.2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人才不足问题
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互助。大量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改善人才不足的局面。例如“生态洪湖”工程中,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引进这一举措,利用政策吸引并人才,全面发挥人才的作用,积极举办关于生态农业的研讨会,鼓励畅所欲言,结合民生、社会、农村、环境、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热烈讨论,为洪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聚力解决问题[2]。
3.3开创新型农业发展经济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在闲暇时光希望能与自然近距离接触,而国家推出的扶贫政策也推动了农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的支持,建设绿色旅游通道正好满足人民这一需要。从生态生产线扩展到生态旅游线,在控制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强了对现有的生态环境、成果、活动的利用,创建了“农业旅游”的经济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并积累名气,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农业经济,同时又增加了旅游经济,开辟绿色旅游的新浪潮。以“生态洪湖”为例,在农村放松游、文化游、景观游中注入了大量的生态农业亮点,以补充旅游和农业之间衔接不充分的空白,推动当地旅游和农业相互发展。
3.4联合当地企业加强绿色生态企业的发展
有领导作用的绿色企业,应与当地政府联手,关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挥带头作用,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停止对环境有影响的工程项目。政府在平台推广方面发挥其带动作用,如接待外宾、吸引外资等使用当地生产的绿色农产品,与当地企业一起打造经营生态农业品牌,重视每道工序的合格程度,严格把控产品品质,杜绝品牌形象破坏事件的发生。企业和政府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维护当地生态农业的形象,利用农业品牌的扩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生态农业经济结合地区品牌,带领地区生态农业走在健康前进的道路上。
3.5敦促农产品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就是加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品牌影响力,有利于我国品牌在国际上的持久性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追求量产大部分农业区域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导致我国畜牧业污染严重,有害物质超标存在,被限制出口、反倾销是我们当时面临的严重品牌形象问题,国际市场认为中国的农产品都是被污染的,产品质量是低下的。这些事实证明,证明加强生态农业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我们新型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以改变国际印象,提高生产效益,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3]。
4结语
一、生态农业的涵义
生态农业是按照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现代科技成果,总结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点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充分结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大田种植和渔、副、林、牧业,大农业和第二、三产业,协调环境和发展、利用资源和保护间的矛盾,在经济与生态上形成两个良性循环,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资源短缺是发展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建国以来,为了解决人口温饱,我国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经济发展以经营粗放型、资源消耗型为主,不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废弃物不断增加,同时过量使用化学药品,使害虫更加猖獗,严重污染了土壤、空气和水源,引致生态环境愈加恶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事实上,我国的生态农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范例。例如曾经水土流失严重、资源恶化的湖北省京山县就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有限资源基础的必然选择,未来的出路和正确方向。
三、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农业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产品,形成产、养、加、商、贸于一体的格局,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产业一体化链条的生态农业。在一些地区,可围绕粮食深加工、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苇草柳工艺编织、农业废弃物加工等进行精心培育,重点规划,推出有机、环保、无公害的名优特农产品,形成农业特色名牌,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构建农户到企业的直供直销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解决物流、营销、推广等产业的配套措施,推动农业产业经济全面、稳步发展。
(二)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符合时代潮流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容易吸纳民间资本及外来资本,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也会大力倾斜,农业经济可借势突围,迈入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更有意愿加大资金投入再生产。近年来外来资本纷纷涌入生态农业领域,这既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也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可谓是双赢之举,也有力地证明了生态农业的吸引力。
我国政府和金融部门应支持和强化生态农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如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产业保险、信贷支持、设立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等,同时,要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绿色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动生态景观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市民渴望亲近大自然,享受天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生态景观和休闲观光旅游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它基于生态农业生产,附加生态观光旅游,开创了农业生产运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成果、田园景观,吸引游客来度假、体验、购物、品尝、观赏、科学考察、习作、健身和环保教育等,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可喜途径。它集传统农业种养殖、农家乐、农业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传统文化活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为一体,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具有战略意义,但是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长期受到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反倾销的困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化肥、各种激素等使用广泛,容易使家畜、果蔬、粮食、水资源、水产品等含有毒化学品,出口受到限制或制约。实践证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而且会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即无公害、无污染、无有害化学物质的优质、安全营养食品,主动跟国际环保理念接轨,从而加强国内粮食的竞争力,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既改变了传统模式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也是一种保障,这让生态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发展,是在人们对于农产品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发展,既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2多样性农业发展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全国都采用统一的发展模式,这并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而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针对各个地区的独特条件而进行的发展。比如我国的南方地区就和北方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南方就利于地方的特色发展“猪-沼池-果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的农业发展才能做到资源的最好利用,同时也能做到对资源的最好保护,使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不论是经济效益的发展状况,还是生态效益的发展状况,都应该统一发展。
1.3高效性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中一些农业的废弃物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而生态农业则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农业经济中生态农业的影响分析
2.1发展农业国际贸易
我国是传统农业的出口大国,大力加快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开展我国农业贸易格局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会受到质量、产量、出口等各方面困扰。在我国农产业生产过程中,会广泛运用化肥、农药、激素等等,这样就会使牲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影响到出口的数量和产量。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出绿色产品,也就是一些无污染、无公害、无毒害等化学物质,也就是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这样能够与我国一直倡导的环保理念相符合,进而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2.2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升级
推进农业大力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适用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同时优化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这样可以形成新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地区发展中,可围绕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废弃物加工等进行精心培育和规划,需要从各方面保障所推出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环保的产品,形成专业特色的发展形式,不但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建立起企业直销形式的销售模式,解决物流、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从多方面上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3生态休闲旅游与农业景观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人们都希望能够真正亲近自然和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开展农村生态景观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诞生的,进一步开创了农业生产运作的新形势。这是一种新型模式体系下的旅游项目,运用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态成果、田园景观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广大游客来购物、体验、观赏、健身等等,从各方面上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来讲,既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发展,而且还需要保障其发展的稳定性。
2.4投融资体系的建立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讲,制定出与时展潮流相符合的产业政策,可以吸收外来资本和民间资产,政府也会制定出一系列与发展相符的政策法规,农业生产可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迈入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对于农民来讲,发展农业生产实属是一件可以提高收入的好事,最近几年来,一些外来的资本家纷纷涌入到生态农业发展领域中,这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而且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也可以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另外,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管理机构。
3.总结
1.1具有共存的开放性和隐性。对于我国的生态农业形式属于开放性的农业发展形式,而其中也存在隐性特点,从生态农业的方面进行分析,要想有效的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就应该从其理念角度着手,借助开放性的生产技术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发展方式,从而更好的满足生态农业发展需求。而在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当中,应该充分有效的运用国土资源,这样的运用形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征,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升社会承受力。1.2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生态总体效益的良好优化。通过对生态农业发展环节进行有效研究,其重点部分就是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与完善。农业主要就是在自然规律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借助一定的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和良好的土地资源等,来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益,对于这一土地效益的实现能够有效的带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其作用与优势是非常大的。而如果在实际中不去遵循相应的自然规律,那么其土地效益将无法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作用,并且农业中的相应生产技术等内容也无法发挥自身作用,最终会导致农业进入恶性循环当中,所以生态农业不行要尊重自然规律,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总体效益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优化。1.3合理的整合和协调农业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农业系统属于有机系统,其重视的部分为农业发展是否能够达到整体性和综合性,从而将这两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说生态农业发展中,主要利用自然资源,对社会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进行协调,在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整合,建立出完善的农业发展结构形式,从而更好的运用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发挥其优势与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整体质量。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2.1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在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想要真正有效额实现经济效益、农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和持续发展,就要从生态角度入手,掌握自然规律以及生态规律,在将农业发展与相应的规律有效的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生态农业发展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全面优化和整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利用农业资源,而对于这些就要以农业承载量为基础,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进而有效的确保生态农业能够在开放性和稳定性的条件下发展,工作部门要坚持以科学角度去开展相应工作,从而保证生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2.2重视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稳定进步。对于农村来说,想要实现生态农业良好发展,就应该重视于对环保产业的宣传和推动。农村环保产业,对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与农业之外的环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互补作用。对于当前我国相应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就要以建立环境友好型农村为出发点,从而更好的保障相应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不仅能够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改善,并且还能保障生态产品的良好建设,这对农业生态化道路的发展有效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水平也有着促进性作用。2.3重视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的良好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来说,对我国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可是在实践和发展当中,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避免相应问题对生态农业发展带来影响,就必须要正确的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有效的保障生态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从而避免出现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问题。例如,生态农业发展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当中的运用,而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相应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性,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生态农业稳定发展。在生态农业生产当中可以运用新能源来保障生态农业稳定发展,可以有效借助太阳能、生物能等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污染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结束语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从而保证生态农业形式的良好建设,有效的推进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重视对绿色生态产品的研究与生产,从而更好的提升生态农业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全面有效的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生态农业领域的稳定发展。
作者:邵丰产 单位:河南商水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管理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是以过去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基础,和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观念充分结合并且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教训和经验吸取而得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转移农业发展策略,还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升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配置,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增值效应和环保,使生态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得到加速,使良好的生态效益还有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不仅如此,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创造出质量更好并且数量更多的具有多样化品种的农产品,更好的满意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在生活生产方面对于农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优化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推动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针对无法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会进行严格的保护工作,而对可以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则更注重使用增值的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滥用、浪费以及掠夺式经营自然资源,更好的推动我国生态系统能良性循环下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应用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条件环境,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2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创建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前提是生态农业
要想创建好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前提基础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则是改进完善并且保护好生产环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农业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农产品的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等协调好,合理的调整好农业生产经理结构,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以及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还有使农产品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现今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上重点建设的就是无公害粮食生产,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应用自然资源的实现以及创建起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以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前提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态农业相关技术,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改进农产品的管理认证体系、农产品的改良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等,构建出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全方位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进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人们必须注重不能使用错误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例如使环境质量降低或者是破坏农业生产中的可再生资源,浪费损坏不可再生资源等。而是需要采取有效策论来更好的协调人们发展需要和环保、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之间的和关系,同时将农业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发展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出一种经济高效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在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基础上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生态农业上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3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村、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一些企业或市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这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而生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有效的防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高效使用自然资源为前提基础的对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变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不但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市场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发展需要,还能够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农业不断的生产出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再通过农村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充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区优势等,将各个不同地区的主导农村、农业发展经济的产业确定下来,进而形成了导向是市场经济,发展龙头是加工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思路解析
中图分类号: 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06-1
近年来,生态农业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发展思路值得人们去关注。
1 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耕地资源不足,资源利用率不足,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产品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这种生态农业经济的道路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生态保护的意识,解决那些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以及别的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状况;同时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热衷于化肥,造成土地资源的污染,而生态农业道路鼓励人们使用农家肥,这样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地质量,也可以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改善,让一些农产品不受污染。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技术水平不足
农业生产大多数是在有着广大土地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还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农民进行农业劳作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水准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农业的技术水平不足使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产品的转化、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相对困难,同时农村中的技术人员比较缺失,这对于农产品产量以及农产品的质量都没有保证,这就造成了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
2.2 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农业经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所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都造成了对农业的一种最原始的认识,农民自己对农业的认识是耕作、收获。没有意识到其生态性以及农业具有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作用,单单将农业认为是人为了吃饭而必须进行的一种劳作。而城市人一般对农村、农业都持一种鄙夷的态度,似乎提到“农”就显得特别的低下而没有身份和位置,尽管“三农”问题的提出,从上层建筑方面对农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依旧有些无法改变的偏见,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到城市打工,都争着想脱掉“农”的帽子,这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思路
3.1 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投入及资金投入
农村中技术水平的低下大多还是由于对于农业的技术投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带动农业的道路,使科技带动农业发展,让农业也跟科技联系起来,走一条科技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培育出一些高产高质农产品,同时还可以对一些农业技术进行发展,如进行一些生态食用菌的培育和一些无土农作物培育,进而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
应该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利用这些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可以根据农业的发展特点,使农业也走向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利用农业的特点可以带动农村中养殖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色农业的发展,种植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例如一些稀少的甜玉米,相对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对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引进,人才是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可以利用人才对生态农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改进,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些策略上的帮助。
3.2 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传统的人们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和轻视是依旧存在的,似乎农村永远跟愚昧联系在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往往会忽视,这样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就要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改变,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改变以前那种盲目垦荒、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而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稳定。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农业科技的人才到农村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就是改变农村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也进入市场,去进行市场的考验,在市场上进行产品的改进,进行技术的革新。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业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沈梅,唐嘉义.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2,(05).
[2] 叶吉儒.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05).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是一切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在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建设时,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合理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重到了较大的阻碍。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无法达到生态农业目标的要求。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且受制于地理位置及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农村仍以种植业为主,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产业结构存在着失衡的问题。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都走出农村,加入到城市务工的大潮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多以中老年人居多,这部分人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知识和技术接受较慢,无法有效的获取市场信息,在农业生产中仍然遵循传统的作业模式,没有增收的渠道,这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上较为落后,政府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生态农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在自然规律下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从而针对于技术、经济和自然等多方面因素来确保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农业的发展能更好的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2.为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业对环境和人所带来的影响,将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有效结合在一起,主要依托自然资源来确保农业的高效发展。生态农业是完全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其依托于现代农业技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有效的结合现代农业,从而开创出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持续、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3.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推动无公害和绿色的农产品,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且还能够确保农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而且在农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还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民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1.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步伐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加快推动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才能确保农业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对农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就需要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对农业生产布局进行调整,进一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各地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自身的资源和气候条件,利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更好地提高本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积极加快优质产品的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特色资源的开发,确保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3.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
第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第二,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对农业进行有效指导。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先进的科技优势相结合,以科技为支撑,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4.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污染物,防止资源浪费。也就是说,生态的整合效应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循环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而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农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可以更好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是以人工干预的方法来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资源方面的高效的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完善。现代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更好的成立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凭借人工干预的方法更好的保持小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化利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规模化以及产业经济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同时其最大的目的是现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出现了耕地的资源有很多的荒漠化以及贫瘠化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占用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型模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农民的收入和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型、环境的友好相处,这样更好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1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技术成功和传统的农业精华进行有效的结合。它可以充分的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共生,将间作套中就似乎恶化立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并且将空间进行多次多层的利用,降低系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必须要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使用原料,并且有效的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转化率和农业废弃的再生循环,有效的对资源的有效性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环节;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改进,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学、物理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技术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发展。
2.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对生态农业进行发展国家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自然资源条件的依赖性,一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的量直接决定了当地的农业的发展速度,即使在科技技术较高的过程中也很难以改变这一事实。近年来,随着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资源不断的对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我国人均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人均的土地面积却相对于较少,和世界的水平相比起来较少了很多。生态经济两者的不协调。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农业的自然资源相对于较少。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是需要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要不断的推动绿色发展和无公害产品的发展,并且不断的走出一条公害相对于较少、效益较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当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得我国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别的存在和扩大,一方面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度,同时对农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的影响,如果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旦出现矛盾那么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注重的是科学发展观,并且坚持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因为废弃物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现象,建设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农业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产品的清洁化和无公害化,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经济绿色的有机农业是建立在循环生态环境系统且保持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的,据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显示,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种植基地,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生长调节剂、农药以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任何基因工程的方法产生的生物,通过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经过第三方严格的认证的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绿色有机农业是其高水平的发展阶段。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降低目前你农业中的生产压力,还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低因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绿色有机农业是一项劳动性密集的产业,为农村的的劳动力长夜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副产品,更能满足现在的国际化市场需求,能够提高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用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建设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赖科学技术,而且生态农业是由一定的系统研究工程的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原理等方面的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使得技术之间有了一定的优化、组合,并且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就像对农业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使用,就像更好的开发清洁能源、农业废水分散治理及循环利用、绿色食品开发、废弃地生态恢复、生态复合肥料等,生态农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我们现代科技的推动。而且同时,加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生态农业人员的提高和发展,并且同时加强其文化素质。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能够更好的对其培养,形成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加强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的引导性作用在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农业循环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以点带面形式的利用,从而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循环模式的作用。以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出发点,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应该根据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有更好的意识。农业生产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来促进农业健康的发展,由此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际中的需要。
4结语
―、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基础
1. 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1)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指导、组织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和建设,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态农业绝不是回到传统农业或者回归自然,它使农业发展向生态合理的方向转化,是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
(2) 狭义的生态农业经济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增值和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原则,以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为前提,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优质、营养、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实现高经济环境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2、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决定于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环境的每一个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经济系统的运行。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短期内存在矛盾,但从长期来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农村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则可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非可持续发展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何时发展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发展农业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农业要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它也是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前提。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尤其严重
1、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能源和水资源短缺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仍以平均每年17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却以每年30km2的速度在递减。1997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hm2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4。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人均耕地在0.04hm2以下,低于联合国的人类最低生存需要0.053hm2的标准。
(2) 森林破坏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乱砍滥伐现象仍旧存在,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功能衰竭,有些物种数量在急剧减少,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
(3) 农村能源的短缺和水资源的不足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有5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不足,受旱农田达3亿亩。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全年缺少能源1/3。
2、生活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及城市的生活废弃物在大量增加,但限于资金、技术及其它原因,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相当多的村镇废弃物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入环境,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3、工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1) 城市工业“三废”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据统计,目前“三废”污染农田已达0. 1亿公顷,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以上,533.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因为环境污染,粮食每年减产100亿kg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
(2) 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70年代末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乡镇企业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另外,由于乡镇企业往往和农田镶嵌在一起,农田被迫做为消纳污染物的场地,各种“三废”直接外排,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3) 农业生产对农村环境也会带来污染。一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农药引起的亚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污染,已经对农田土壤、水体、农产品品质,进而对动物和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集约化畜禽业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近几年来,农村的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但其产生的废弃物,因多种原因不能及时还田,有的养殖场直接把废弃物堆放在外面,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污染了农村环境,影响了农民生活。
三、改进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 正确处理功利问题。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就是人类社会的需求,就其本质而言是功利问题,现时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无不都是人类急功近利的结果。但是,要想真正做到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并非易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生态建设上曾花费了不少精力,比如植树造林、治沙治水、兴修水利等等,但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正确的方针应该是从长远着眼,从眼前着手,寓生态效益于经济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奠定整体原则、和谐原则、高效原则,加强人工调控原则。
(2)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某些负面影响。如历来认为“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使得农村人口持续急剧膨胀,素质低下;饮食文化中又崇尚鲜活珍稀,这使得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趋之若鹜。野生动植物需求量增大,利润丰厚,又使得捕杀滥采野生动植物的现象愈演愈烈。还有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使得乱砍乱伐屡禁不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乱捕乱搜,“网箱养殖”等争相效仿,造成水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等等。这就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同时要加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教育;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将环保意识纳入素质教育中,切实树立环境保护百年大计的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执法及监督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目前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及地方法规。但就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出来的,其中的不少条文和规定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另外,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不少领域,我国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工作严格执法,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此外,面对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薄弱,人口素质不高等状况,要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做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其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加大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发挥生态县、村、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1) 各级政府应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让农民通过搞生态农业,不断增加收入,确保农民持久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2) 政府应以采取更有创意的方式鼓励私人对环境产业进行投资,其中之一就是将企业对环境治理的收益权,扩展到企业对其治理后的环境资源的再使用权方面,这将会大大有利于私人对环境产业的投资。
(3) 多方面筹集资金,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
(4) 充分发挥生态县、村、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确定的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10个地区和100多个县的生态农业建设。据统计,生态农业试点县粮食总产量较以前增长15%,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2%。此外,在生态保护,环境恢复,社会发展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使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得到协调发展。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一定的技术,可通过科技示范户,以一户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县,推动生态农业建设,使广大群众富裕起来。
4、采取严格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1) 搞好水土保持。采取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抓好荒山、荒坡、荒地、沙地的治理绿化,植树种草、封山封荒、育林育草,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排、蓄、拦、固”等沟道综合治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旱作农业和生态型农业。
(2) 实施天然林保护。要实施全国统一的保护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逐步恢复林地植被。
(3)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建立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农药施用和农作物的经济损失。
(4) 根据各生物类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合理组合,建立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如农作物的间作、套作和轮作模式,水体立体养殖模式。
(5) 重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一方面加强农田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农药、化肥的滥施乱用和农膜残留;另一方面注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强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促使其达到排放治理标准。重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采取措施逐步进行治理。
5、加大科研力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产品结构的绿化,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1) 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大力开发应用型农业生态科学技术。
(2) 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先进技术与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六站是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基本组织机构,直接服务于农民,应当选配技术骨干充当站的领导,增加水产、畜牧、植保、园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应做好经营服务,从方便群众出发,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综合绿色服务。
(3) 坚持产品结构的绿化。通过控制与改善生态环境,严格生产工艺,开发绿色食品,实现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无害化,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带动一系列生产无污染农副产品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