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范文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3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语言文化探索,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

篇1

>> 体育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浅谈建设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提升软实力的主要策略 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 浅议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试析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互动研究 影视\网络“潮词”与文化软实力景深中的“丑文化力”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绿色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虚拟ADSL网络技术与体育院校网络建设\运管新模式探讨 当前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研究 青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新兴媒体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与探索 重视网络文化提升和谐安全网络软实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1-24/2007-11-19.

[2]黄雄英.新形式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EB/OL].http://.cn/html/2006/3561.htm,2006-10-17/2007-11-20.

[3]董冉功.融入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升商院大学生素质[EB/OL].http:///showarticle.asp?id=1090,2007-09-30/2007-11-20.

[4]胡建军.浅谈体育学校学生性格特征[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44-45.

篇2

关键词:网络语言 社会语言学 语言社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0-01

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来进行交际和娱乐。网络技术在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与社会的这种关系被语言学家称为“共变”。而网络的使用者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社区,因此,就出现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记录、加以了解和研究。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1 网络语言的性质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语言学家对网络词语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对网络词语的性质的看法也各有千秋。于根元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仲,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他还认为“网络里的一些词语属于社会方言,其中有一些或许又是一种社区词语”。郑远汉则认为网络语言不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不是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主要是网友们上网聊天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分别地看,其中有些可视为网民这个社会集团的“习惯语”。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中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她认为:“网络语言的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网络词语涉及网络技术、网络经济文化和网络交际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网络词语的性质不能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应对网络词语中的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把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 口语和书面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网络语言独特的话语方式。其特点如下所述。

2.1 随意性和创新性

与传统语言变异背道而驰,网络流行语的词汇构成具有随意性和创新性如谐音类词语变异,汉字谐音:油墨―― 幽默,大虾―― 大侠,英译词email―― 伊妹儿等。缩写谐音:表―― 不要,酱紫―― 这样子等。以功能分类分,有称呼类语言变异,如:美眉――美女,菜鸟―― 新手。动作类变异,如:切――口气词表不服气,雷―― 表出乎意料。别称类变异,如:网络暴民―― 网络文盲等。此外还有时效类,也就是所谓的年度流行语,如2012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伤不起等。

2.2 展现方式和特色

网络流行语词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很难联想到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它的产生以强大的网络文化做后盾,在理解它的同时要考虑它特殊的使用环境,即语境的因素,才能认识到它独特的社会功能。与传统语言相比,它具备自己特有的展现方式和特色。

第一,网络流行语具备新异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异两方面,对传统词汇进行新意改造,有时极尽扭曲;对新词的丰富探索,善于采用夸张手法。

第二,网络流行语体现时代性。大部分流行语紧贴当时的社会现实,反应大众心理,使人们可以婉转的表达内心看法。

第三,网络流行语具有即兴和不断更新的特征。它是人们在网络空间抒发对社会认知时即兴创造的,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3 网络语言产生及发展原因

一方面是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现实情况,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各种文化现象百家争鸣,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氛围;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都给人们创造网络流行语这种新颖的语言变体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另一方面,人们崇尚创新,追求个性的心理趋向使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文化语言。网络流行语也是文字,只是人们通过一种新的媒介实现了它的存在,不再借用于纸和笔的记录。人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时代,更加追求生活的高效性,有时人们在网上为了更快的传达某种信息,简单地按几个字母键,大概的意思就能表达出来,方便快捷,因此而受到大家的青睐,慢慢流传开来。

4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了网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对整个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已逐渐成为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的信息载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网络语言自身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提高速度而出现错别字,并存在着滥用谐音、数字符号,歪用词义的现象,同时受外语影响,或为了求快任意缩略词语,或为了追求表达效果而有意无意地违背了语法规则。

网络语言存在的这些问题,冲击和颠覆着现有的语言规范,在应用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后,难免会造成语言混乱。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中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极大。另外,网络语言已经侵入报纸、书籍等媒体,甚至已经出现在一些教科书和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作业中了。因此,我们应了解网络语言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语言对全社会的语言生活的深刻影响。

5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并使用网络语言,更多的新词和新的语言现象及特点还会不断出现。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发生变异的,它不是静止的。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一概接受或者一概否定。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语言整体和社会文化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篇3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于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当今的高校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语言系统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面临新挑战。

一、网络语言对普通话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1.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强

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追求“有用”和“简约”,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行为和责任相对分离,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创造力,从而导致他们对传统语言进行大胆的改造,以方便使用,创造出了随性而又简约的网络流行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外来的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也形成冲击,多元化的表达成为一种新趋势,作为传统的普通话语言教学,应该结合这种时代特点做出相应改变。

2.网络语言的传播媒介具有特殊性

相比于传统语言依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以口耳相传作为传播手段不同,网络语言的转播媒介具有特殊性。网络交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距离,来自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实现了实时交流,由于看不到对方表情、手势,因此丧失了传统交际中许多语用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传统语言交流所不具备的资源和新的表达手段。例如,通过创造非常规的叠音词、谐音词有效的弥补了语音优势的缺失,通过大量的缩略词、缩略句的使用弥补了输速度慢的不足,通过使用形象而幽默的表情包,有效地弥补了不能看到表情的缺憾。

3.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语言使用习惯

首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身思想独立,自由,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出生就是家庭的中心,社会环境的开放化,加上家庭教育的大量投入,90后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喜欢彰显个性,喜欢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获得关注,因此流行语言最先在这一群体中开始普及。对于传统的语言习惯他们并不盲目遵循,而是独立探索,创造属于自己这一群体的语言习惯。

其次,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普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使得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对于新事物,他们的态度比较开放,在精神上他们追求新鲜的、时尚的、多元的。通过网络,他们的表现欲、想象力与自我意识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与书写,于是精彩纷呈的网络语言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二、教学中针对网络语言的解决策略

第一,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

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划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这种观点忽视了语言作为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着很强大的自我恢复、自我发展的能力,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其发展也必然要遵循“语言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这一规律。如果网络语言不符合规律,其注定被淘汰,反之,如果某些网络语言被大多?等巳峡珊褪褂茫?也是语言的发展规律,不可逆转。网络语言不受传统书面语言的规范约束,给学生带来了创造性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增强了汉语的表现方式,作为普通话教师,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贴近90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尊重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优质的网络语言加以鼓励使用,尽量减少不规范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篇4

关键词:网络语言 日常交流 影响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网络语言已然成为各行各业快速交流的模式,其方便快捷易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可谓五花八门。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接受。现如今,网络语言不仅仅是拼音或者英文字母,越来越多的语体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口头相传的语句,如出现较早的“蜜糖体”“校内体”,还有近年的“甄体”“马伊体”等等。

一、网络语言的形成因素

(一)网络成为网络语言的摇篮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外部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发展环境的制约。网络语言就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聊天软件里经常出现的“恐龙、美眉、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QQ、人人等聊天工具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sóng,意为“竭尽”)等等。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效率的社会,追求网络交际的时效性。把符号作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之后的第四种语言运用到网络语言中,不仅给人们的思维环境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而且也确实解决了语言和言语的矛盾。

网络环境下,文字不仅用来解决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还要实现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效果,既要声情并茂地传达思想感情,也要有及时的聊天互动,还要体现主体差异。原有的文字表现力不足以担此重任,新的表达方式必然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语言的产生。

(二)社会文化发展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

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一方面,网络语言交际的创造源于社会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形成了当今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人群在网络中尽情表现着自己的个性,个性的表达自然要寻找一种或几种适宜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语言就是这些新的表达形式中的一种。另一方面,任何语言都要根植于所属文化的土壤。英文缩写不能完全适应汉语的语言环境,数字组合则语义模糊,中国网民的网络语言最终要落脚于汉字。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充分的可开拓空间,可以满足网民力图运用文字追求视听效果的动机。

(三)网络语言使用的主体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语言方式。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由网民在网络交流中形成的。18至24岁的年轻人在网民中所占比例最高。年轻人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快,富于创新精神,是网络语言形式最主要的“发明者”。

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诞生了。“网络语言学”这个概念是由我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西班牙知名学者珀施特圭罗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2005年,英国知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的影响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网络语言学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有待于不断完善。

二、网络语言对日常交流的影响

(一)丰富信息交流方式,增强信息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思想得以相互交流。网络用语虽然是一种书写语言,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书面用语或者口头用语,它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独特的表达风格,它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形象表达人类说话的动作、语气、音调、姿势等等,即时传递情感,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愉悦信息交流的双方,营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

(二)简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网络用语是一种被简约化了的语言,由于交流双方不是面对面交谈,而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息,这个特点决定了交际双方要尽快地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快速地做出反应。网络用语往往精小简短,许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表达,因而使得信息字符变少,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最少的语言符号来承载最大的信息量。

(三)交流主体易在虚拟交流中获得认同,使信息交流趋向个性化

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双向性使人们不再是以往受限制的受众角色,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者,信息交流开始转向交互式、去中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信息模式。由于网络交流双方可以互不认识、未曾谋面,所以交流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网民便刻意去追求表达的标新立异,从独具个性签名档就可以窥见一斑。由于不同的虚拟交流中会有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而使用者处于网络人际交流状态时,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便是被认同和渴望交流。

在未来社会,网络将给人的交流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网络交际或许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更为普遍的、重要的交际方式。因此,网络语言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会继续的得以发展升华。

参考文献:

[1]安志伟.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理论学刊,2010.

[2]飞鲸.网络语言的特殊性[J].东南传播,2006,(1):31~32.

[3]黄晓斌,余双双. 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J].理论与探索,

2007.

篇5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播音主持 语言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Network Language to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s' 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TAN Yinfeng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as a new mediu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fe and work study, alo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derived language teaching for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lso had an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network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he impact of network language on students' language integrated ability, and analyzed the methods of current students' integrating language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languag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新媒体语言环境下,网络用语产生为网络热词出现提供了基础和传播受众群体,受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在互联网上直接表现为对网络热词的追随和大量传播,“土豪”、“小伙伴”、“惊呆了”等这样的热词不断产生。新媒体时代,作为信息传播的一次飞跃,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壁垒,传统的受众开始向多样化的受众进行转变,信息传播的加剧,网络热词应运而生,同时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1 网络语言传播背景与特征

网络语言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而传播,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内容的信息量之大,是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同时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在新媒体面前其角色地位也不断转变,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者,如“小伙伴”、“土豪”等当前网络热词,就是由网友在一些热点事件前发表自己观点后形成的广泛的社会认知。媒介的大融合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阅读方式,记忆力已经慢慢地进行着转变。受众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深度传播开始趋向发散的、不深入的、浅显式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大众普及化,因此互联网的文化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它不仅产生了传播技术的变革,同时它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及传播特点也给媒介研究带来新的认识。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的产生的一种传播现象,网络语言近些年使用频率高,运用普遍。这种互联网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现象,因此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影响较大。当前,大多网络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直观描述,它的形成多是由一定的社会热点新闻构成,而网络语言则是体现了受众对这些新闻事实的立场。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碎片式呈现。网络语言刚好顺应互联网所采用的信息模式,通常,网络语言的字数较少,但却较易上口,能被广大受众所记住。同时新闻事件引发网络语言产生,新媒体语言环境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网络语言找准新闻事件的某一个关键点,来告诉受众新闻事件是什么,关键点在什么地方。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现实性,表述较隐晦,有一定的幽默性和讽刺性,网络语言属于受众自创,因此在传播途径上由普通大众主创,在网络上以及大众生活中普遍使用,并最终被传统媒体认同和使用,形成自下而上的传播。

2 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响

网络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作为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其形式灵活多样,传播速度快,使用广泛,如当前网络上的“小伙伴”“土豪体”“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等各种文体,还有经常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造句现象,这些都成为播音主持教学课堂中生动的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举例分析,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对他们所熟知的语言的认同,专业的课堂偶尔使用网络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关注,从而让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味。

由于网络语言存在语法改变、图形符号等不合乎语法规则的现象,因此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对语言规范性的学习,对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也带来影响。网络语言中内容的随意替代容易引起误解和语言混乱,为显示个性及为方便输入考虑,网络语言中有大量的错别字,容易给大众的理解带来困扰,因此大量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精华更有糟粕,在网络中,同样存在大量的语言暴力或污言秽语,这类粗俗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广泛使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对待网络语言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途径更为宽泛及迅捷,每个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制造者和者,网络语言的迅速传播,体现了受众对新闻事件及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及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理性看待网络语言的传播,学会取舍,不能盲目运用,合理地利用网络语言提升自身语言能力。

3 当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并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而应该是由多门专业课程共同构成的系列课程。网络时代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让学生自我探索、学习、提高,领悟语言技巧的运用。专业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师生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1 转变思想,建立教学新模式

运用网络语言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引起与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教师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可以引用网络语言“每个人都要积极‘跟帖’,不能只是‘打酱油’”,对学生的表扬以“给力”代之。教师对网络语言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但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敬佩,而且能给学生树立灵活运用语言的榜样。同时需要老师借助网络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播音主持工作对语言规范性要求很高,但是网络语言的符号随意替代、错别字、语法混乱等现象与此刚好相反。教师可以借助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规范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例如对“”字火热背后的分析,对各类造句的解读和跟踪,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语言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3.2 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

“听”首先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述,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听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韵味。同时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方式,要关注讲述对象讲话的主题。

培养“说”的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口头表达营造一种氛围,一是开展课堂内的说,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作为播音主持专业,不光是课堂上的简单的语言的表达训练,课下也应该组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说”的训练。

“写”是对一个人各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考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同种类的文体的写作,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教师除了普遍性地教学文体格式,注重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外,还应该结合专业重点强调,这样学生学习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升,对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

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出现,网络语言既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当前网络语言的流行趋势,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并加以规范,规避网络语言对语言传播的不利影响,合理利用网络语言为播音主持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晓苏.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流行的文化原因[J].学术探索,2012(5).

篇6

当前,随着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我国已逐渐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进行其他多种网络活动。但随着当前我国网络活动的增多,我国的网络语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生存,我国的汉语言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及构成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关键词:

网络文化背景;汉语言;变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文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汉语言的变化速度也随之增加,一种崭新的语言形式由此形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全盘的否定我们的网络语言,而是应该积极地研究网络语言,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相关概述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在互联网发展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图标、符号、英文字母及标点等多种组合,在网络媒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及提高聊天的效率对我国的汉语言采用了替换、简化的方式,并随之约定俗成。现阶段,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社交软件等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我们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网络语言的特征

当前,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汉语言在变异时具有符号化、数字化及字母化等显著的特征。符号化主要是指网民在计算机上输入文字时经常会发送一些符号语言,如:-C代表撇嘴的样子。数字化主要是指网民之间在进行交流沟通时为了提高效率来采用数字的谐音,如88时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和数字化的作用相同,字母也常常被用于网络聊天中,如+U代表着加油的意思。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

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的变异

词汇的变异是当前我国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最为明显的变异。词汇的变异主要包括了词形的变异和词义的变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词形发生变化主要包括词语的拼音化、词语谐音化、叠音词的大量使用及词缀化新词的大量运用等。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词语拼音化这一趋势,人们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聊天时为了提高聊天效率创造出了缩略词,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在聊天中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将文字具象化,加强了网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MM是妹妹的意思,BT则是变态的缩写。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词语逐渐的谐音化主要是因为在网民在输入法输入的时候由于错误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如神马等。此外,包括如3344、837等类似的数字词语谐音化。人们在网络聊天时应用叠音词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例如将吃饭说成饭饭、将东西说成东东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叠音词会给人们一种矫情弱智的感觉,所以使用的频率较低,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使用这种叠音词可以帮助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词缀化的新词在不断地发展繁荣,词缀化的新词或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人们在当前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个性化的追求及对新鲜事物的新鲜感。高素质、高品位、高富帅、月光族、手机组、追星族等都属于词缀化的新词。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义发生变异主要是指人们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会对词义进行一定的联想或是重新给老词赋予新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新鲜事物和创新的追求。例如神童被联想为“神经病儿童”、偶像被联想为“呕吐的对象”、楼主则是指第一个发帖子的人等等。

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的变异

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发生变异主要包括人们在聊天中简化省略用字、词性活用及缩略语等多方面。现阶段,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聊天时会忽视汉语言的语言根据自身需求对词语进行简化,即在进行网络聊天时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虽然这样方面了人们的聊天,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网民自身的文化程度及知识背景[1]。词性活用主要是指网民在聊天时将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副词用等。例如,网民在聊天时经常会说今天你谷歌了吗、我对你严重支持等等。新构词、新缩略等是网民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为了简化交流创造出的一些新词,如当代表下载,取英文单词down的谐音,瘟都死是Windows的谐音。

3、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用层面的变异

由于我们在互联网上大都是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自我保护意识会高于平常。例如当有人在网络上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这一隐私性较强的问题时我们一般会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回答,拒绝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同时,我们在利用互联网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也存在着运用词语夸大化的现象,如跪求答案等,这样不仅能够更形象的表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会增添别人的新鲜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经常使用这些词语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肤浅、浮躁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词语时要慎重。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进行网络交流的频率也更加的频繁,所以汉语言在这种环境下会形成一些新的固定用法,词义也更加的丰富和明确[2]。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语言的产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推动的,它是在绝大多数人在探索与磨合之后形成的一个统一性的结果,所以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充分的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为促进我国汉语言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发展网络语言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刻的保持着我国汉语言的纯洁性。

作者:彭倍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语言网络化;传统媒体;传播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发展与推进,在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语言网络化趋势的出现对各类新闻传播的内容与表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根据新闻传播规律,积极寻找新闻传播的措施,为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发展提供帮助。

一、语言网络化趋势对新闻传播正面影响分析

语言网络化趋势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1.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

目前,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新闻形式的关注度正在下降,更多的青年将注意力集中在网络媒体。所以,传统新闻媒体适当引进网络化语言,可以很好地提升年轻新闻受众对新闻本身的关注度。一能提高新闻的生活性。较之传统的新闻语言,网络化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年轻群体的流行性语言,在新闻传播中适当地引进网络化语言,可以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进而引起年轻新闻受众的关注。二能提高新闻的趣味性。例如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传统媒体的语言远不如网络中的自由议论对年轻人更具有吸引力。

2.拓宽了创新思维空间

在传统的新闻媒体发展中,如何做好新闻传播的创新工作,是媒体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网络化语言的应用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新闻热点话题的创新。在网络化语言环境中,部分网络流行语言就是伴随网络热点事件出现的,传统的新闻媒体应以网络语言为切入点,做好新闻热点话题的挖掘创新。如2014年的天猫、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成了当时最热门的网络热点话题,也成了新闻报道的重点话题。二是促进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目前传统新闻传播已经出现形式落后的问题,因此,利用网络语言创新传播形式,成为必要的方式之一。

二、语言网络化趋势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负面影响分析

语言网络化趋势除了对新闻传播有正面影响,也存在着部分的负面影响。

1.影响了传统媒体新闻的严肃性

新闻的严肃性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主要区别。严肃性是传统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因此,具有娱乐性与趣味性的网络化语言的引进,会严重影响新闻的严肃性:一是影响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二是影响传统媒体的形象。严肃性是传统媒体社会形象的主要体现,严肃性特点的破坏会使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

2.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网络文化中包含大量的自由文化因素,如炫富、拼爹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传统道德理念产生冲击。二是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对标准语言随意篡改的问题,如“灰机”“麻麻”一类的网络化语言的出现,对我国语言的规范化应用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语言网络化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影响的应对策略

为更积极地发挥网络化语言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正面影响,有效抵御其相关负面效应,媒体新闻工作者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新闻受众调研分析,合理配置使用网络语言

进一步规范传统媒体新闻领域网络化语言的运用,媒体工作者首先应加强新闻受众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网络语言的配置使用。(1)明确新闻受众人群范围,增强受众区分度。新闻工作者只有对其媒体新闻主要受众进行分析和调研,判断受众人群的年龄区间和主流喜好,才能够更合理地进行网络语言的配置与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化语言对新闻媒体的促进作用。(2)优化调研方式,规范调研内容,增进调研分析。在明确新闻媒体受众人群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应在媒体主要服务人群中进行深度调研,以进一步明确新闻网络语言的接受程度及使用尺度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财经类新闻应结合自身媒体特征和新闻内容,合理采取电话调研、网络调研、问卷调研等方式,就受众网络语言接受程度、网络语言负面影响预防、语言尺度设定等问题进行深度调研,以保障新闻受众调研分析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为新闻媒体中网络语言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

2.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做好新闻传播创新的实践工作

新闻媒体工作者应积极做好网络文化研究,结合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实践手法。对此,新闻工作者应:(1)与时俱进,大力提倡新闻传播创新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普及,正确引导,确保新闻媒体“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宗旨不被误导。(2)积极探索新闻网络语言的全新运用方式,结合网络语言独有的思维习惯和表意方式,更好发挥新闻媒体的自身优势。近些年来,随着网络论坛的兴起,财经类新闻编辑也可借此思路开辟“经济论坛”“财经人物论坛”“金融论坛”等新闻栏目,还可通过“相关链接”的方式对财经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更为透彻的介绍,这些正是网络语言促进传统媒体新闻发展的体现。(3)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整合。通过媒体公共微博、订阅号、网站新闻等方式,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网络环境,更好促进传统媒体新闻到现代网络化媒体新闻的转型发展,也能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化语言对传统媒体的促进作用。

3.开展新闻传播主题研究,确保严肃性与时尚性的良好结合

在当下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不仅应坚持其固有的严肃性和求真性特点,还应增强与网络环境的适配性,实现传统新闻媒体严肃性与时尚性的良好结合。(1)明确媒体新闻严肃性及时尚性不同语言风格的应用范围,针对不同的新闻内容及受众人群等采取不同的新闻语言风格、内容特点及情感导向。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政治导向较强烈或社会反响较大的新闻内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严肃、务实的语言风格;对于一些生活琐事、游戏娱乐或是大众调侃类新闻,适当掺杂一些时尚元素,则能更好地增强受众的欢迎程度。(2)在很多情况下,媒体新闻的严肃性与时尚性特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彼此间可以进行合理整合。在新闻中利用一些正面的网络化语言进行相关新闻的播报,有时会起到特殊的效果,例如人民网新闻《2009年逾105亿美元外资79家外资总部“落沪”》,通过网络化的新闻标题,让新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4.做好新闻内容审核,全面消除新闻负面效应影响

虽然网络化语言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媒体新闻的语言可读性和受众欢迎程度,但不可避免地,网络化语言的运用对于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也会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为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语言对新闻媒体的正面影响,削弱甚至消除其负面效应,新闻工作者应通过以下方式做好新闻内容的审核工作:(1)加强社会道德与公共意识方面内容的审核,对于一些负面化的网络语言,如“啃老”“炫富”等,有必要加强内容审核,确保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加强媒体新闻文化内容审查。网络语言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艺术性,有一部分网络语言可能会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习惯和情感倾向存在较大出入。在对此类网络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有必要加强文化内容审查,同时做好相应的说明与阐释工作,避免文化歧义的产生。

四、结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化语言的发展对媒体新闻的传播工作既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更好规范传统媒体新闻过程中网络化语言的运用,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化语言对传统媒体的促进作用,新闻工作者应从做好媒体受众调研分析、开展新闻传播创新实践工作、增强新闻语言风格整合以及增进新闻内容审核等方面着手,才能大力促进新时代下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增强新闻传播的范围及受众的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傅艳梅.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2(28).

篇8

关键词:网络语言;作文;语言运用;语文教学

一、网络语言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民”这个群体呈逐渐壮大发展的趋势。网民群体的年轻人挑战传统,崇尚创新,通过改造旧词、创造新词、运用数字表意、运用符号表情等方式对汉语和英语的词句进行改造,形成了一种应用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具有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的特征,如直接使用数字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幽默诙谐,大大增强了网络交流的趣味性。网络语言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趋于口语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因而受到众多青少年的追捧,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二、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传统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冲击。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更多人表达的是担心。一些人持有的观点是,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用语。而网络语言的核心特点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快速口语”,很多情况下既不注重语法,对遣词造句也缺乏精心考虑,一味地追求简便、快捷。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如果平时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随意省略、随意用错别字等,难免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并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

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有学者认为:“文体和字体的演进都是与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相联系,网络出现后形成了网络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与时俱进的。”可见,这类学者对网络语言及其运用是基本肯定的,对待网络语言宽容,顺其发展,实际上是维护了语言的多样性。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约定俗成的、在特定的群体内使用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进行封杀,其实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与策略

1.正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网民能够运用更加简单易懂的符号和数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它的诙谐性也无形中缓解了人们在网络之外的重大压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了解网络语言,在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会愿意接受教导。如果处理得当,网络语言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成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多关注时事,了解潮流,才能理解孩子的语言,搭起沟通的桥梁。

3.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是讲究语言和技巧的,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适当运用一些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突出作文的表达效果,我们不提倡中学生在作文中过度使用网络语言。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教会他们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

四、利用网络语言激发、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网络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搞笑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

2.重视作文写法的指导。写作就是努力写自己想写的话,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

3.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多阅读,多积累,作文就不再苦、不再难了。素材的记忆可以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将要识记的素材简单化,让学生在记忆时能够快速有效。也可以将一些关键词转化成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有趣、新奇的词语,以有效积累素材。

五、总结

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待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一种语言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衡量规范的标准,就是看交际到位的程度,而网络语言明显能够促进人们的交往。至于学生把它写进作文中也是未尝不可的,重要的是看他如何运用,用的度和效果如何。对此,教育者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便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利弊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上特有的语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在可能接触网络语言不久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普遍流行,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一是指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主机、硬盘、宽带、病毒等;二是指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虫等。狭义上来说,即是指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而我们在这所说的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冲击的网络语言仅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流传的。网络传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时尚新颖、简单幽默、经济简洁、直白易懂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而网络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有幽默、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而且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好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有利于增强初中教学中修辞的丰富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如谐音“大虾:指网络中的高手,大侠”,“斑主:指网络中的管理人员,版主”;还有叠加、比喻、仿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给初中生学习提供了材料,也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生动、新鲜的语料。而这些网络语言的流传使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了生动、活泼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创新的能力。

(二)网络语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生动鲜活,它不讲究文句的修饰,所构成的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的时尚、流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这往往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网络语言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创新性。网络语言因其简洁、形象、传神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交流时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想象空间,从而天马行空,不受束缚,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

(四)网络语言能加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又能在隐性的网络中实现交流的时候,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极尽自我所能。轻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而聊天时是否被关注取决于聊天者的语言是否诙谐幽默,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言教学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现代汉语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上都处在在不断提高的时期,规范的汉语言教学能让他们打下很好的现代汉语基础,并从学习语言中领略、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们在规范的汉语言尚未学好的时期就过早、过多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必会影响到其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和对母语的认同,会对语言审美的形成产生负面的作用。目前看来,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言教学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规范语言的学习。网络语言有谐音、字母加汉字等构词方式,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规范性等特点,而如果初中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把规范的语言忘记,把它作为规范语言使用。不少网络语言是把错字当对字来用的,比如“非常”写出“灰常”,“奋发图强”写出“粉发涂墙”,“的”变成了“滴”等。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错字,就像谎话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样,错字也会被当成对字来使用,非常不利于初中语言教学的规范化。

(二)网络语言不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感性直白、浅显易懂,而用规范语言来写的文章一般比较含蓄、凝重、典雅。对初中生来说后者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如果长期接触的是网络语言,他们会不自觉地远离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浅显的文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甚至会不自觉地扭曲经典,颠覆经典。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备受网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还没读或者是阅读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往往就会以为《西游记》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网络语言比较口语话,而且其中还用有很多字母来替代文字,使用时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等特点。这类语言往往缺乏逻辑性,结构松散,很难经得住推敲。受到这样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书面表达的文章中出现口语化、逻辑性差,甚至用字母代替汉字和错别字连篇等问题。有个初中学生甚至在作文中写道:“偶今天下楼买东东,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来邻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饭的一本IN时尚的主编。”类似这样的句子普遍出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情况令人堪忧。

(四)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语言审美品位。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废话,其中不乏下流、肮脏的垃圾语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规范化语言还没真正形成时期,好奇、模仿心强,理性思维辨别能力差,再加上网络的自由传播与迅速流行等原因,使得很多初中生把这些网络语言奉为圭臬。这些粗俗浅薄、低级下流的网络语言使得初中生的语言素养下降,败坏了他们的语言审美品位与能力。比如“我靠”,“TMD”,“WBD”等这样一些粗俗没有内涵的词语势必影响初中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热情和能力。而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而不能一味批判,禁止使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网络语言,融入到网络语言中去,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朝秀.网络语言利弊说.素质教育论坛,2007,(2S).

篇10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的成因

一、 引言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伴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应用而生,并成为了人们交往的一种新兴语言。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网络行业语”和“网民常用词语”两部分,狭义的仅指后一部分。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们在虚拟聊天室、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等网上交际场所使用的网络惯用语,这些语言因为使用者的广泛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二、 网络语言的特征

1.语音特征

(1) 拟声词的运用

由于网络语言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缺少表情用来达意,因此,为了弥补此缺憾,网络语言中充斥着大量的拟声词,如:“嘻嘻、嘿嘿”、“吼吼”等。运用这些拟声词网民们可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交流时如见其人。

(2)童语照搬和童语仿说

童语照搬是指故意将儿童的词汇搬到网络上。刚学话不久的儿童常把名词重叠,如把“糖”、“车”说成“糖糖”、“车车”等。网民们按照这种童语形式把日常称谓重叠,如“宝宝”、“哥哥”等。童语仿说是仿照儿童语汇的叠音构词特点,将一些成人词汇加以改造,使之带有童语的特点,如把“东西”说成“东东”,“等一下”说成“等一下下”等。

2.词汇特征

1)缩略词

缩略词主要包括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缩略。汉语拼音缩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常用词语,多是日常称呼语和地名,如MM(妹妹)、PLMM(漂亮美眉)等。还有一种是“环保骂人”型,如:TMD(他妈的)、BT(变态)等,这种比直接骂人显得委婉一些,所以也被人戏称为“环保骂人法”。英文缩略大部分为首字母缩略,一般用大写,如DIY—do it yourself。网民们还用这种形式来缩短常用单词的长度,进行输入简化,如BF、TKS、FT(晕倒)等。

2)新造词

新造词是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如:“(网络文学的作者)”,“拍砖或拍板儿砖(论坛上的争论,多半指批评意见)”,“灌水(随意写,内容空洞无物,或过长却言之无物)”,“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

3)符号叠加型

由于网民们无法表现真实表情,因此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表情意味的形象符号,如:“:)”表微笑,“^-^”表咪眼笑,“>_

3.语义特征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现代汉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网络词语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有非源生和源生两种。

1)非源生关系

这类旧词新义通常是网民受幽默、讽刺、标新立异的心理驱动,将现有的语言材料歪曲解释,从而增加了词语的新义。新义诙谐、幽默,或具讽刺意味,与旧义无关甚至完全相反。如:“贤惠”本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新指闲着什么也不会;“讨厌”本指惹人厌烦,新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2)源生关系

网络语言中,不少词的新义是在旧义基础上产生的,新义与旧义有密切的源生关系。例如:“恐龙”本指一种灭绝了的珍稀动物,但在网络上比喻长得丑或凶的女子。据说,龙是指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她是荆州地区有名的丑女,又因为诸葛亮叫孔明,所以大家就尊称黄月英为“孔龙”。后来,大家约定俗成管丑女叫“孔龙”。因“恐龙”与“孔龙”谐音,人们逐渐用“恐龙”代替了“孔龙”。

三、网络语言的成因

1.国际互联网的影响

中国人接触互联网之初,互联网上通用的英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出现了一些新词汇,如“cyber jock—网迷”、“cyber worm—网虫”等。一些网络缩略语在网络交流中开始流行,如ur代替your,r代替are等。在互联网这种没有国界的交流中,最先使用互联网的部分网民首先接受了这种新词汇;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及日益普及对汉语网络语的大量产生和运用起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2.外语的影响

对另一种语言词汇、语法的借鉴和吸收是一种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因此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融,这种交融也体现在语言方面,如前面所说的英语缩略词“o了(over了)”和英语谐音词“IC(I see)”等。

3.本族文化的影响

在网络社区里,汉语中一些词的原有感彩在网络社区里变了形,混合着前卫、玩世不恭和传统,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景观。但是不管怎么变,这些词还是蕴藏着一定的本族文化底蕴。如:“美眉”这样的词无论从美学还是从联想意来讲都深得传统文化意蕴,古人就曾用“峨眉”来借代美女。

4. 无“把关人”

网络语言不存在“把关人”的审查,这是网络走向另类的根本性大环境。网络是一个平民化舞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别人传播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网络管理者虽然有权删除一些帖子,甚至封杀账户,但他们的把关绝不能形成传播中的瓶颈效应。所以,网上的个人表达几乎是一种顺畅通道,网民可以快速对网上的信息做出反馈,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见解。因此,在失去“把关人”的网络中,个人文化极度张扬,语言文字离经叛道,奇词怪语天天造。

5. 网民个人因素的影响

1)追求快捷方便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民们为了交流迅速,特别是在聊天时能快速应答对方的话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词和数字谐音词,如“8858,我急需支援,3Q(帮帮我吧,我急需支援,thank you)。”另一方面,为了迅速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网民们往往把以最快、最简捷方式敲击出来的字作为首选,这样常常导致所需词语不正确谐音词的出现。例如:在输入“版主(ban zhu)”时,敲一下回车键,显示在屏幕上的却是“斑竹”。但是在交流中,双方都能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为了快捷,网民们就将错就错,这样“斑竹”等一些字词就约定俗成地被网民们认可运用起来了。

2)追求形象、生动

网民们在交流时发现,光凭一些单调的文字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因此他们创造了许多符号型词,并使之迅速繁衍,如“:-0”表惊讶。这种表达不仅提高了网络交流的速度,而且充满了人情味,大大增加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令网络交流魅力大增。

3)张扬个性,追求创新

网络给每个个性张扬的自我都搭建了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在这座后花园里,网民群落造异词,说怪话,用另类语言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引起别人的重视。例如,“电子函件”是国家明文统一规定的名称,但大家偏偏爱用个性化的“伊妹儿”。

4)戏谑和调侃心理

有的词语反映了现代人特有的一种戏谑、调侃、玩世心态,如:“耐看”指耐着性子看;“可爱”指可怜没人爱;“情圣”指情场剩下来的;“老样子”指老了的样子;“健谈”指贱到什么都谈等。

四、结语

网络语言有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使用范围,并以独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交际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有着强大生命力,并很可能逐渐从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渗透,其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从语言学还是社会学亦或是社会语言学来说,网络语言都有其研究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 Levinson.S.C.Pragmatic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 李康,张阳.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用[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 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4] 温珍琴.网络交际语言的特征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

篇11

【关键词】网络网络语言语文教师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语言;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些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词语,让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

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中国传媒大学从事应用语言研究的于根元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是这样定义的:“‘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得‘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一些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络中的汉字、数学、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在传统的语法上看来完全是病句,很多词语的意义也是在传统词典里无法得到解释。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爱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二、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一)张扬个性

青少年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他们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多交流,但现实利益的冲突,使得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到虚拟环境中去寻求友谊。他们是社会群体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于探索和追求、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也总是试图打破传统的规范,不断地寻求和尝试新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来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盲从心态

毋庸置疑,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俗文化流行的社会,也是众人狂欢的社会。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那些所谓的崇高与意义都容易被消解掉,感官的刺激似乎已成为网民的共同追求。因此,青少年网民群体自然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这平民狂欢的浪潮中,给平淡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

㈢、追求新奇

在语言的交流过程和在对传统媒体的阅读过程中,人们有一种追求新奇的心理预期。这种求新的心理预期使得中学生难以坚持使用固定完整的语言本义。同时,汉语本身就是一种一字多义,一词多义,适用语境非常宽泛的领会式语言,于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将汉字中的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是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词表新意或新词表旧意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新词汇。

二、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的态度

(一)正视网络语言

于根元先生曾说过:网络语言的实质不是黑话,对不同语体的语言有不同的规范要求的,交际值(交际到位的程度)是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惟一标准。求稳和求新是语言既能用来交际又交际得好的要求。如果一种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规范。在语言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的生命力体现在交际价值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对于网络语言进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手足无措,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毕竟网络语言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曾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二教会学生明确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都有其特殊的场合。青少年年龄的特殊性使得他们非常善于接受新事物,却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网络语言的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以及强烈的个性色彩,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上文虽然讲到,对待网络语言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但一定要注意摆准它的位置。作为书面语言,语言的规范性必不可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摆准网络语言的位置,分清其使用的场合,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场合使用规范的语言。这也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在规范传统语言的同时也应多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道德方面的引导。网络语言的使用同样要学会取舍,网语的使用应将互相尊重人格、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作为最基本的原则。这些都与语文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规范青少年的网语道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网络语言的流行、蔓延、渗透和推广与青少年群体息息相关。我们要用宽容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现实。应该说,积极的参与和适当的引导,是汉语言纯洁和规范的需要,更是汉语丰富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冲击波》《北京科技报・网络周刊》2001年7月6日

篇12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文教学 直面冲击

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旺盛的求知阶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特别高,他们习惯于挑战传统维护新鲜。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则能青少年群体的这一需求,对学生具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网络语言越来越挑战传统的语言文字书写、内涵及语法结构的规范要求,新生词汇层出不穷,令成年人应接不暇,而青少年则乐此不疲。网络语言究竟能否走进语文课堂,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时代语言变化的挑战,语文老师该如何正视网络语言呢?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什么是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出的权威标准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等里面习惯使用的特定词语和符号。”周洪波认为:“网络语言,是专指网民在网络交际活动中作为工具使用的,区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语言符号系统。它包括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文字、符号、字母以及杂糅组合而成的各种表意图形,表达的意思是在广泛的网络交流当中约定俗成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而并非是技术层面支持网络应用与运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诸如C/C++之类。”①郭庆花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②戚晓杰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③

网络语言是为应对网络交流的表达要求而产生的,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们在网络资源中以更快的速度、更有吸引力的表现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网民对文字的要求从精确性、完整性降低到对方能懂即可的程度。年轻一辈在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融入年轻个性——区别于上一辈成年人的用词习惯。于是互联网每天都会涌现出成百上千的网络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年轻人的选择使用后,开始大面积流传,获得较大范围的普遍认可,它的内涵相对固定和集中,有些则悄没声息地被替代和遗忘。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语言,是网民用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词汇和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由此我们总结,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要求,使用于网络条件的交流词汇和符号。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基本特点——人与人的沟通关系是通过两台有空间距离的PC凭借互联网的嫁接——网络语言的目标是使空间被实际隔离的双方能够立即明白对方的表达信息,如果发出和接收双方具有共同的理解基础,双方共同认可的语言可省略较多的铺陈前提,变得非常简约;因为言者与听者是存在实际的空间距离的,所以,网络语言无法借助日常语言使用中常伴随有的表情、手势等辅助系统,故而使用网络语言时,为了克服表情缺陷,大量的网络符号应运而生。因此,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的直观特征。

另外,时代潮流的快速更新让新生一代有充分的迫切的摆脱传统规定之束缚的需要。当新生一代迅速掌握网络工具(并且在此方面领先于老一代人),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天赋在网络语言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肆意的发挥。网络语言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语言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变体,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语言形式的一种创新。创新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相结合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它方便简约,形象生动,便于网上快速交流,也颇适应新生代的表达要求与习惯。从心理学层面上,网络语言的日新月异是年轻人求新求异气质的淋漓表现。尽管传统语言中有了一些明确的表达概念,但网络依然创造出更多的表达式,以显示年轻人对陈规传统的超越。在这场两代人争霸世界的网络战争中,毫无疑问“突破”是最活跃的口号,由此网络语言深刻地反映出“反规范性”的特征。

三、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语文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挑战

就像网络对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冲击无可避免一样,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系统的冲击同样不可避免。语文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互联网时出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网络语言系统的正面效益。“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数字化等特点,便于输入。随意性的表达方式、口语化的表述形式及图画性质的表现手段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网上也确实诞生了一些极具趣味性、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潜水”(特指论坛里那些只看不回帖的人)、“汗”((1)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2)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可做动词使用)等。此类语言变体的产生及其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网络表达的需要,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表达,为具有凝重的历史底蕴的汉语增加了的现代活力。“网络语言更多地有着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料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判鉴赏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更是取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速度,甚至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发展成大众语言。

其次,网络语言离开网络环境的超范围使用是需要合理引导的。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也必然存在着其发生、发展的依据。它并不是网民的随意创造,而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必然。有专家甚至预言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词汇将进入日常交际,甚至可能进入汉语的常用和基本词汇库⑤。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网络语言确实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而中学语文教学是讲求规范性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或者拒绝使用网络语言必然产生一定的冲突。作为教育对象的中小学生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喜欢新事物并受其影响,在他们学习传统语言,为语言打基础阶段,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加强语言规范性是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语文学习资源无所不在。”据此理解,互联网显然并不能被排除在语文的生活之外,互联网及网络语言长驱直入传统语文领域并施以重大影响在所难免,我们同时必须坚信,网络语言“入侵”的是语文教育的“内容”领域,而不是形式领域。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规范性要求语言教育的基础不能动摇。

如何做到规范网络语言?这可能是整体的社会学问题,超越中学语文课堂的空间要求。对于进入课堂领域的部分网络语言,作为语文工作者有义务进行相应的规范改革。一些网络语言具有创造性特点,本身并没有违反已有的语言规范,比如“潜水”、“水军”、“黑客”等只是网络时代为这些新创词汇注入的新内涵,还比如大量的成语在网络语境下注入了新的内涵,如网民们在形容遇到麻烦时自己应接不暇会说“各种手忙脚乱”、“各种语无伦次”。这些语言使用并没有超越原有语境,表达和接受不会产生歧义,相反更映衬语言的风趣。那么对这些使用频率较高、内涵鲜明的网络用语,有可能在未来短期进入现代汉语组成部分的网络词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争议、使用,在较多的“口头”表达使用之后,再允许少量地有限度地进入写作运用。语文课堂必须重点“规范”的是同音错别字,出于快速输入的需要,大量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网民,在输入语言是会产生较大量的同音错误,而在两台PC上的主人显然心领神会,不受错别字的影响,完全和继续着双方的交流。离开PC及互联网语境,人们使用语言是不以拼音输入为支撑的,同音别字在语言规范是“错误”的表达,我们觉得对明显违背语言规范的用法,应该坚决反对在语文表达上的使用。

网络已经成为21世纪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严格遵守语文的必要规范,加强语文基础教育,让21世纪的主人在网络时代和未来其他高科技产品时代,掌握语言技巧,同时也令传统的语言文字在E时代散发独特魅力。

注释:

①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②郭庆花.网络语言的文化评价及其建设.宜春学院学报,2010.6.

③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语文建设,2001.8.

④彭巧燕、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教育探索,2007.6.

⑤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1.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语文建设,2001,(8):14-151.

[2]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266.

[3]仲伟丽.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

[4]宁方民.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及规范.教学与管理,2005.5.

[5]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

[6]王先霈1.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湖北大学学报,2003,(5):31.

[7]李宇明.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育.语言文字应用,2002.1.

[8]薛薇薇.语文教育终极目标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9]聂桂兰刘洪.语文教育中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与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7.1.

篇13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因果分析;功能分析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对于个体而言,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产生强制性的影响。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要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看待。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事实时,我们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备的功能。——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

一、网络流行用语的产生及其基本类型

互联网正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交流的普及,中国网名的人数日益攀升,他们经常聚集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等里面聊天、发表文章和见解,久而久之,他们彼此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网虫”),圈内也出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比如“^-^”表示很开心的一张笑脸,“@%&¥%&”是骂人的话,这些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人不但在网络中频繁使用网络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用语也流行了起来。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的语言现象,它本身具有一定合理性和特点。笔者对一些网络用语作出如下分类:

1.语句型:以独立语句的形式出现,但是从字面上看却难以理解,往往贬义居多。比如我是来打酱油的;我当时在做俯卧撑;我亲戚是公务员;开门,放城管等等。这些网络用语都跟社会现象紧密相联,往往是一些社会焦点事件进过大众传媒曝光以后,网民总结的大意,其实际涵义必须找到对应的案例才能理解,但是这些用语的普及程度和速度早已掩盖的原始事件。

2.单词型:以人名、名词、动词来表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用正常的意思的谐音来表示该词或者该词的引申词。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近两年,网络上最流行的单词型网络用语有3个。首先是“囧”,凡是在可以说话的论坛,大概都可以见到这个字,念jiong。起初表示人们觉得自己先前的话语不恰当而表示尴尬,后来也引申到对别人话语不恰当的鄙视。第二个是“雷”,“被雷到”是指形容被吓到,用来形容极度震惊、无奈、恐怖和恶心。第三个是“山寨”:是指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的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单词型用语,“槑”读音是“梅”,由两个“呆”组成,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宅”是形容某人喜欢经常呆在家里而不喜欢外出活动,通常活用为“宅男宅女”,还引申为高校中文科类的男女博士等等。

3.字母型:完全由字母组成,可以分为汉语拼音缩写(或英文,不区分大小写)和象形两种。前一种如“QC”指代清纯,“XB”是小白的缩写,的意思,“FB”腐败的缩写,对于学生来讲通常指出去吃一顿好的,或者帮自己添置新的衣物,往往可以说自己刚刚FB了一把。“BXCM”是冰雪聪明的缩写,“FQ”是愤青的缩写,“BD”是笨蛋的缩写。用英文单词的缩写来代替原来但是的意思或者原来单词所引申的别的意思,如“Q”是“cute”的缩写,表示很可爱;“lol”表示大笑,是laughoutloud的缩写,“KFC”是killfuckingcustomers的缩写,“PK”是playerkill的缩写;“RUOK”是areyouok?的缩写,“omg”是oh,mygod的缩写等等。其次,用单纯的字母组合来表示某种形象。如Orz,这三个字母的组合酷似一个人跪倒在你面前,意思是“拜倒”,引申为“佩服”。

4.符号型:主要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涵义。比较常见的有“:)”来形容人很开心,图像和笑脸很相似。“:-D”表示非常高兴而张嘴大笑,而字母“T”和下划线“_”搭配而成的“T_T”就好像泪水从脸颊流下来的样子。这类流行用语不但在网络上普及,甚至在手机短信中也广泛使用。

5.数字型:用数字代替文字,已经成为网络上聊天的习惯。从最初的“88”、“886”到今天的每一个数字的开头都有许多种组合,或者谐音、象形等。例如“3166”:沙呦娜拉,日语,表示再见的意思,“54”是“无视”的谐音,即漠视一个人,对其表达最大的不屑,“01925”:你依旧爱我,“1920”:依旧爱你等等。

也有一些学者将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划分为符号图形类、缩略词类、旧词新意类、谐音类、引申类、新词类、数字代码类等7个类型。〔2〕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些类型都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即“表意型”和“简洁型”,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网络上沟通的功能型需要。表意型流行语是网民为了表达某种社会态度,但却不能直接的表示出来,因为收到论坛规则的限制。简洁型流行语,则是为了节省打字时间,并带有一定创新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下文将注重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用语产生的原因和功能。

二、网络流行用语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网络技术,不断推动。以输入法和聊天工具为例,各种拼音输入法(如谷歌、搜狗等)都运用了模糊拼音输入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你输入的拼音的准确程度降低了很多要求,至少对拼音掌握不到位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QQ等聊天工具出现更加深刻体现了模糊拼音输入法的便利,因为QQ作为一种聊天工具,它更多要求的是速度,关于在汉字输入要求准确性程度上是相当低的。只要能看得懂,聊天的人往往不在乎打字的正确与否。

其次,网上交流,自由无拘。网络虚拟空间中各色语言杂呈,主要源于现实社会环境的多元化。不同身份的网民上网后多以隐匿的身份加入一个聊天室或BBS,享受充分自由的话语权,因此,得以放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约束。

再次,沟通方便,达成共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得到信息交流,成为充分依赖网民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大家挖空心思对一些汉字、词语甚至非母语的英语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创造处简洁、省略的网络语言,以达到快速、简洁的目的。网络语言创造性的将词语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大量的使用来改变词语原来的约定俗称的意义,使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传统的语言模式,从而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因此,在外行人眼中所谓的怪字、错字、别字或者完全是病句的情况下,内行人却用的得心应手。

最后,年轻群体,创造性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的网民中,有31.5%为18岁~24岁的青年,16.6%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19.3%为25岁~30岁的青年。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网民有66.4%为青年人,而这些人当中又有一半的人(18岁~24岁)为在校大学生。在这些年轻群体中,大部分可能为中学生、大学生、技术科技人员,他们可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跃、好奇、接受能力很强,同时又充满了创新意识,在网络交流中自然会更容易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网民主体的特征也决定了网络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革新、叛逆、创新、趋于成熟。网络用语不但代表了高效,更有是能够体现处的求新求变、突破陈规的潮流感、时尚感。

三、网络流行用语的功能性影响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包含这两个方面。根据该社会现象影响的积极性来看,可以分为正面积极的影响,简称正功能;反面消极的影响,简称负功能。根据影响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即显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和潜在的,未预知的功能。对当前网络流行用语的功能来看,首先是显在的和正面的功能是提高了人们在网络上的沟通效率和表达了自己的意志,负面的功能则是增加了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如果将网络语言搬到现实生活中,则有可能导致人们之间无法沟通。

首先,大量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的种类,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与效果。语言使主体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网络用语是一种书写性的语言,它有其自身非常鲜明的特色,因此,我们不能将它归类为简单的书面语类,它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同时,网络交流主要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息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交际双方要尽快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尽快作出反应。许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简短表达,因而使得信息长度变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受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其次,网络语言的出现,疏远了汉字的规范而不受拘束,它使语言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语言作为社会上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该有一定的规范。缺乏明确规范的语言,难以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作为网络语言,学生是主力军,对于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善于模仿、接受能力强、区分好坏能力差的阶段,那么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网络用语表面上属于书面语言,但是它更能体现是一种口语化的存在,本身就缺乏一种严谨的语法,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杂烩型的语言,可以用等式网络语言=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3〕这些观点反映出了网络用语不够规范,这样就给不经常或者是极少使用互联网的人即虚拟社区中的新来者造成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信息交流的障碍。

第三,透过网络语言,能增强网民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网络上流传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短句,“时间就像,挤一挤还是有的。”“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4〕这些语句虽然是用比较调侃性的话语表现出来,但是它能给我们一点启发,让我们不再去做象牙塔里不谙世事的“小学究”,而是开始积极的去适应社会,调整自己。

参考文献:

[1][法]E.迪尔凯姆著.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商务印书馆,1998,3.

[2]黄晓斌,余双双.理论与探索[J].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2007,5.

[3]陈飞鲸.网络语言的特殊性[J].东南传播,2006.

篇14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研究生;言语共同体;语域理论;态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64-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4

1 . 引言

据2010年1月15日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84亿人,其中大学生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大约24.3%。数据表明,我国网民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体,这一人群占到我国网民的60.4%,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

网络语言(Netspeak),即互联网常用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平面媒体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最初主要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出于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交流方式,从一诞生便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然而,对于网络语言的概念人们有多种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虽然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不明确,对网络语言的性质认识不够充分,研究局限于其构成特点和交际效果,缺少对网络语言全面透彻的语言学研究和论证等等。

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采取试验的方式试图探索以下问题:

(1)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2)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3)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受试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有关?有何关系?

2 . 理论基础

2 . 1 网络语言的定义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是一个具有多重理解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Crstal, 2000)。网络语言也用于专指电子文本(Electronic discourse)及人机交际(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的语言(Crystal, 2000)。结合以往相关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前者指的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如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后者指的是为保障网络媒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创新而使用的技术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特指前者,即人们在网络上收集,和交换信息时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它和人们在传统媒体上使用的自然语言一样,是最通俗明朗和最方便直接的终端信息符号。本文采用的是网络语言的狭义定义。

2 . 2 言语社区理论简介

言语社区理论(Speech community)是社会语言学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产生源自人们对语言现象跟社会群体现象的联系的认识。早在1933年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提出了言语社会的概念,即凭借言语互相来往的一群人。但第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出言语社区理论的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约翰・甘柏兹(John Gumperz),他认为“凭借共用的语言符号进行常规性互动的人类集合体,并且与其他类似集合体在语言使用上迥然相异的”就是一个言语社区。他后来又补充道:“言语社区,即某种人类集合体,它通过一系列共同的言语符号进行日常而频繁的交往并以此为特色,并根据语言运用中那些有实义的分歧而区别于其他相似的集合体。大多数持久的集团,无论是小到面对面交往的伙伴,还是大到现代国家,或是同业协会,地段团伙,只要表现出值得研究的语言特色,都可以视为一个言语社区。”

甘柏兹提出了言语社区理论之后立即在语言学界引起了轰动,国内外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徐大明先生提出了“社区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认为言语社区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设施等五要素。杨晓黎认为确定一个言语社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元素:可以大体圈定的区域,相对稳定而适量的人群,由区域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使用的,与其他群体或整个社会语言有所区别的符号体系或曰语言变体。

2 . 3 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可追溯至伦敦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弗思(Firth),但他们都没有对语篇进行具体分析。语域最初是由Reid于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1978年,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其著作《作为社会特点的语言》(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中首次提出了语域理论这个概念。他认为语言是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他还把语域看作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Situation type)相联系的意义结构(张德禄,1987)。除此之外,韩礼德还认为语域理论由三个组成部分,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情,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语言的场景所涉及的话题,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指的是交际者及其基本情况,如社会性质、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等,体现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语式指的是语言交际的渠道,媒介和方式,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

3 . 试验步骤

3 . 1 研究问题

(1)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2)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3)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受试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有关?有何关系?

3 . 2 受试

试验随机选取了某大学一个本科生班级共50名学生,随机选取了某硕士研究生班级共50名学生。因此,受试者的分布情况是:100名学生中,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人数各占试验人数的50%。

3 . 3 试验设计与实施

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见附录),并统一发放给受试者。为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在开始答卷前,它们被告知一律采取匿名的方式答卷,而且问卷仅作学术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素质评估和商业用途。答卷时间为15分钟。

调查问卷由21个问题组成,问题设计可分为2个部分:

(1)第一部分调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问题2、3、4、13、14、15、16、17、18等是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受试者和研究生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差异,受试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关,有何关系。以解决本文第三个问题。

(2)调查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如询问受试者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第3和5题),通过什么媒介使用网络语言(第6题),跟谁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和受试者及其聊天对象对网络语言的认同程度(第10,11,12,13题),目的是通过调查受试者及其聊天对象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以弄清楚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解决本文第一个问题。

(3)调查受试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网络语言,如跟谁聊天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在谈论什么话题时使用网络语言(第8题),在什么场合使用网络语言(第9题)。目的是验证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以解决本文第二个问题。

4 .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卷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份,其中第一组受试者,即大学本科生班级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第二组受试者,即硕士研究生班级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受试者的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4 . 1 研究问题一

调查发现,网络语言往往具备言语社区的特征,使用网络语言交际可构成一个言语社区。综合甘柏兹等语言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言语社区呈现如下特征:一、存在某种人类集合体,即相对稳定而适量的人群;二、存在一个大体可圈定的以供这些人群生活和交流的区域;三、在此区域内必定存在一种或几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供此区域的人群共同并频繁使用,并且这种(些)语言或语言变体与其他区域所流通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相异。

首先,言语社区必定含有某种人类集合体,人类集合体是语言社区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存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这样一个人类集合体的话,那么其成员数量难以估计,就中国而言,网民已有3.84亿,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至少也有几千万之巨。本调查问卷的几个问题都涉及这个特征。如第5题:“你上网聊天的对象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超过80%的大学生受试者和多于86%的研究生受试者选择了第1和第2个选项;第7题:“你一般跟谁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83%的大学生受试者和90%的研究生受试者选择了第1个选项,表明网络语言必定有其特定、稳定而适量的使用者。

其次,言语社区必定含有特定的区域。正如徐大明先生所言,言语社区既是一种符合社会学定义的社区,又是一种具有语言特征的社区。如果我们可以把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交际这种现象定义为网络语言社区的话,它完全符合这个特征,而且带有更加明显的语言特性,同时这个社区还带有鲜明的网络特性,如其区域或媒介为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等。本调查问卷的第6个问题是这个特征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个区域内必定存在一种或几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供此区域的人群共同并频繁使用,并且这种(些)语言或语言变体与其他区域所流通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相异。网络语言本身就不同于传统语言,它之所以被认为是火星文,就是因为它广泛地在年青一代如80后、90后之间流通,它的构成和意义不同于传统语言,年长者和不频繁使用网络者很难理解和接受。如在传统语言中,可爱指的是某人或某物讨人喜欢之意,但在网络语言中,可爱是可怜没人爱之意。年长者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并不接触和使用,然而它被年青一代广泛而频繁地使用,以至于它和传统语言中的可爱在意义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本调查问卷的问题如第4、10、11、12题都符合此特征。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和研究生受试者了解、认同和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由此我们可以认定这种现象构成了网络语言社区。

4 . 2 研究问题二

研究还表明,在网络这个特殊领域里所使用的语言即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换言之,网络语言完全符合语域理论的特征。这个领域的词汇、语法甚至句子结构与其他语域存在较大差别。例如本问卷第8题的8k7和马叉虫在传统语言里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网络语言里,8k7指的是“不客气”之意,马叉虫指的是“骚”的意思。语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在本问卷调查中均有体现,受试者的反馈结果也符合语域理论特征。如第8题调查的是语场的问题,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第2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74%,研究生受试者占95%),即大部分受试者在谈论随意性话题时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询问的是语旨的问题,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第1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83%,研究生受试者占90%),表明受试者更加愿意和自己的同龄人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很可能是因为受试者与同龄人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吧,如它们的年龄差别不大,社会地位较趋同,都有经常使用网络聊天的特点等。第9题调查的是语式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受试者选择了第2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87%,研究生受试者占100%),即受试者更倾向于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网络语言。

综上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语言符合语域理论的特征,因而语域理论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4 . 3 研究问题三

4.3.1 对比两个实验组

我们把大学生受试者归为第一组,把研究生受试者归为第二组,其中给第一组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给第二组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我们的研究希望对比这两组受试者,了解他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

我们以第2题为例看哪一组受试者更喜欢网络语言。统计数据显示,第一组受试者选第1选项的比例占48%,选第2选项的比例有52%;第二组受试者选第1选项的比例占40%,选第2选项的有60%。对照表明,大学生受试者比研究生受试者更喜欢网络语言。

再以第12题为例:“您认同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吗?”,第一组有43%受试者选择第2选项;而第二组受试者中选2选项的人占57%。显然,研究生受试者比大学生受试者更认同网络语言。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和研究生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4.3.2 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关

我们以第2题为例看看卡方检验:

皮尔逊卡方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中的显著水平分别达到0.780和0.951,大大高于0.05,表明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喜不喜欢网络语言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也就是说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同样,我们再看看报告12题的卡方检验表:

卡方值为0.468,显著性水平为0.465,也远远大于0.05。这也表明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对网络语言的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18题的卡方检验结果为:

其卡方值为0.096,显著性水平为0.065,均大于0.05,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和检验,本调查显示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没有直接关系。

5 . 结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前人相关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调查了部分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研究表明,网络语言可以用言语社区理论和语域理论予以解释,受试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之间无直接关系。

本调查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由于条件所限,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试者人数较少,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本文中受试者对网络语言态度的调查,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所以结论中关于受试者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无直接关系的论断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Biber, Douglas(e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on Register[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 Baltimore: Edward Arnold &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

Ronald W.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卫岭.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4(2).

徐大明.约翰.甘柏兹的学术思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澳门),2004(1).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5).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4).

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研究”笔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附录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们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我们组织了此次调查,本问卷列出了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无对错之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谢谢你配合我们完成以下问卷。本卷仅作学术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素质评估和商业用途,请放心填写!(匿名答卷哦)衷心感谢你的支持和合作!

一、你的个人信息

你的性别:男 女

你目前的教育程度:大学生 研究生你的年龄:______

二、你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1. 你上网的频率是( )

(1)几乎每天都上网

(2)每周3次以上

(3)每周3次以下

2. 你喜欢网络语言吗?( )

(1)喜欢

(2)不喜欢

3. 你聊天的时候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 )

(1)经常使用

(2)有时使用

(3)从不使用

4. 以下这些网络语言,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JJ, PLMM, BT, TM4, MS, PS, PP, 3Q, 8k7, 9494, 1314, 恐龙,斑竹,打酱油,菜鸟,凤凰男,有才,很黄很暴力,顶,雷人,抓狂,汗,养眼,虾米,莫有,马叉虫,无语,牛B,猥琐,脑残。( )

(1)都知道

(2)大部分

(3)一半

(4)一半以下

5. 你上网聊天的对象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 )

(1)经常使用

(2)有时使用

(3)从不使用

6. 你在什么地方见到或听说过网络语言?

( )

(1)网络

(2)报纸杂志

(3)电视广播

7. 你一般跟谁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 )

(1)同龄人,如同学,朋友,网友等

(2)长辈,如父母,老师等

(3)其他

8. 你在谈论什么话题时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 )

(1)严肃性话题

(2)随意性话题

(3)二者兼而有之

9. 你会在什么场合使用网络语言?( )

(1)正式场合

(2)非正式场合

(3)任何场合

10. 当你使用网络语言时,你的聊天对象明白你的意思吗?( )

(1)完全明白

(2)明白大部分

(3)明白一点儿

(4)完全不明白

11. 当你的聊天对象说网络语言时,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

(1)完全明白

(2)明白大部分

(3)明白一半左右

(4)完全不明白

12. 你认同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吗?( )

(1)完全认同

(2)大部分认同

(3)少部分认同

(4)完全不认同

13. 你对网络语言有怎样的评价?( )

(1)很好,简明巧妙地表达心绪,是新时代文化的反映

(2)一般,平常可以用,但在正式场合要慎用

(3)不好,过于追求语言的粗鄙化和幼稚化,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

(4)其他

14. 你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1)会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

(2)增进朋友间的感情

(3)会使我们的母语退化,写作能力降低,品味庸俗(4)会使我们与长辈的代沟越来越深

15. 你认为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补充还是冲击?

( )

(1)补充

(2)冲击

(3)二者兼而有之

(4)其他

16. 你认为网络语言未来能取得跟书面语,口头语同样重要的地位吗?( )

(1)能,但需时日

(2)能,很快

(3)不能,会渐渐淡去

(4)不能,但会融入两者中

17. 你认为网络语言应该被限制使用吗?( )

(1)网上不可以被限制,其他无所谓

(2)不管在哪里都应该被限制

(3)政府,媒体等应该限制使用

18. 你认为需要规范网络语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