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范文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34: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篇1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许多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多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该门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认为其理论太抽象,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该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从课程设置来讲

 

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并且内容与数学结合。但是高校微观经济学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部分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发现,对于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到微观经济学一些结论的数学方法推导,运用微积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总是滞后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认为自己数学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所以不愿意去学习;对于大二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来说,学生不能把微积分知识和微观经济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例如讲到边际分析的时候,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边际分析,数学上讲就是导数,授课时往往仅仅给出求导的公式,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意义上的理解,学生总是不能把边际分析方法和导数结合在一起。在讲到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公式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把微积分中的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区别运用在该公式的理解。而且讲授微积分的老师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这些老师对于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把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1.2 从教师方面来讲

 

高校的微观经济学一学期的授课计划中,一般课时不多,不能把整本书讲完,要把整本书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让学生透彻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一些老师对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解释不到位,或者没有时间讲授到位,造成学生对这些原理理解不透;一些老师在讲授内容时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系统性把握不住,只就部分知识点大讲特讲,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系统性。

 

1.3 从学生方面来讲

 

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一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一看到课本上的图表,公式,计算就不愿意学习;第二,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就某个知识点看,没有把前后知识连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拘泥于某个知识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三,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预习、听课、复习”之中,应付考试,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记住就行。不会把书本上的理论用来解释现实中遇到的一些经济现象,而且这种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鉴于此,本文就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提高有帮助。

 

2 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针对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2.1 编写针对经管系专业实用的数学教材

 

微观经济学建立的脉络数学无处不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高校应针对经济管理学系专业的学生专门编写一本实用的数学书,这样的数学书中应该有大量的关于经济方面的习题,而且在授课时候最好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讲。这样学生把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联系,就很容易从数学知识过度到微观经济学。

 

2.2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在讲课时候注意,重点讲细,难点讲透,有取有舍。注意让学生掌握整个微观的结构框架。第二,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这些理论回归真实的经济世界中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自己去分析解释原因。第三,多采取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开展讨论式的教学,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案例式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第一,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只有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有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把一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否把这门课学好与他们的习惯有密切关系。听课习惯是否良好,直接导致学生的听课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强调学生每次上课不但要带课本,还要带上笔和练习本,以免在上课时因为寻找这些用具而影响听课效果。

 

3 结语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从课程设置,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二十一世纪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

篇3

对我来说,研究信息不对称仅仅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这个梦想就是根据梅纳德・凯恩斯《通论》(1936)的精神发展出一门行为宏观经济学。到那时,宏观经济学将不再是新古典综合的应景之作,后者忽视了《通论》强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如认知偏差、互惠互利、公正、从众心理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我的梦想是通过把假设建立在这些行为观察的基础上,为宏观经济理论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已经有一组人为这个梦想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让我们花点时间来回顾一段宏观经济思想史。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古典经济学家看到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种种弱点,也正是这些弱点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他们痛恨宏观经济学缺乏严密性。他们抨击宏观经济学,然后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后》一文,点燃了一场将宏观经济学付之一炬的熊熊大火。由他们发展出来的新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标准。与新古典综合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是以竞争性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加热情地坚持所有的决策――家庭的消费决策和劳动供给决策,厂商的产出、雇佣和定价决策,以及工人和厂商之间的工资谈判――都符合最大化行为。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放弃了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开始时新古典经济学家利用不完全信息来说明失业和经济波动,后来他们又用技术冲击来说明失业和经济波动。

这一新理论至少在一个方面取得了进展,这就是价格和工资决策现在有了明显的微观基础。但是,新古典模型的行为假设如此原始,以至于它至少很难解释6个宏观经济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新古典模型的关键假设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对这些有待解决的现象的彻底否定;在另一些情况,该模型提供的解释只不过是兜圈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很难解释的六个现象分别是:

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如果一个失业工人愿意在其工资低于市场出清的薪水或工资下工作,他就可以很容易地再找到一份工作;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2.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在新古典模型中,货币政策在改变产出和就业方面几乎是无效的。一旦人们完全预期到货币供给的变化,价格和工资就会同比例变动;实际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不变的,因而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3.当失业很高时,通货紧缩并没有加速:新古典模型提出了一条加速度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和一个惟一的自然失业率。如果失业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则通货膨胀会加速。如果失业高于自然失业率,则通货膨胀会连续下降。

4.普遍存在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多少储蓄多少以最大化跨时效用函数。其结果是,个人决定的储蓄应当是最优的。但是个人的储蓄行为通常令人失望,而且也没有保险计划,大多数人储蓄不足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强制储蓄”计划非常流行。

5.股票价格相对于其基本面的过度波动:新古典模型认为,股票价格反映了基本面,即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

篇4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深入浅出

微观经济学是总结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当市场经济面临某些经济问题时提供政策建议。大学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了解当前的经济理论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与西方的交易日益密切,就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的经济理论专著,其中——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商类核心课程之一。

一、提高大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方法

1.在教学中多用案例,解释要深入浅出

大学生最不能忍受的是上课的老师照本宣科或者纯讲理论,这样要么上课玩手机听不进去,要么睡觉更有甚者逃课。所以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加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带动学生兴趣。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讲需求的影响因素时,如果任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收入、偏好、预期等。而不是用实实在在的例子解释的话,学生听的是似懂非懂之外,也会觉得很空泛。

收入如何影响需求?假如你(指着下坐的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参与进来)非常喜欢西瓜,但是你一个月生活费400元,你一个月可能拿四分之一100元去买瓜;但是如果你的生活费一个月升到2000元,你即便是拿五分之一也有400元去买西瓜,西瓜的需求量一定会提高。这就是收入越高,需求量就会越高。

偏好如何影响需求?这要用你平时的所见所闻来讲解。曾经看过鲁豫有约采访一位明星,这位明星上衣是豹纹的、短裤是豹纹的、帽子是豹纹的、包包是豹纹的、就连鞋子也是豹纹的。她还说家里面的床单是豹纹的、地毯是豹纹的、窗帘是豹纹的,就连桌布也是豹纹的。她有豹纹癖,她说朋友和她逛街一看到豹纹的就赶紧拉她走否则她一定会买,这就是偏好已经在她的豹纹需求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理论有很多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时候切记简单草率的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就带过,要让学生提起兴趣就要在例子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2.任课教师要多读报纸、多浏览新闻,增广见闻

上面也有提到,老师要多举例子学生才能提起兴趣听,但是例子从哪来?怎样做到信手拈来,收放自如。这就要求老师要多读、多看、多听,使得自己的信息量足够大,更要与时俱进,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看看新闻。如果老师的视野都很窄在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做到举例分析呢?

此外,讲课的时候,老师要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些理论,不要故弄复杂,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自己还在那自我陶醉的讲。

3.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时候,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为了赶进度或者嫌麻烦都直接省略掉了。请切记,这一环一定不要省略。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明白这些理论的内容。

比如讲到机会成本,举例子给学生解释完定义之后,不妨问一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的经历中在进行决策是曾经产生过哪些机会成本?当时你自己是如何考虑的?现在有没有后悔?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开始动脑,还会加深对机会成本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一些视频或者图片

微观经济学一般都是三节连上,最少也是2节连上。就算老师讲的再妙趣生花但是这样滔滔不绝的讲三节课,可能学生也会产生疲劳。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了,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与举例子时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有兴趣上这门课了。但是视频要适度,讲到的时候就放几分钟,然后结合这个继续讲解。

这也有一个要求就是老师要课前花时间备课,大学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可能有的老师认为不怎么备课就讲理论两节课也就过去了,但是请记住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也会思考也看得出那个老师用心备课,哪个老师敷衍了事,从每学期的学生座谈会中就能看到。而且你稍稍花时间备课找资料支撑,受惠的就是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这种满足感真的是很美好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1.为大学生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基础课,不但宏观经济学要用到它,市场学、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等都需要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学好这门课,学生打下了深厚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2.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其中微观经济理论居功甚伟。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和运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得经济的发展得到保障。大学生学好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国珠.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与改革——基于微观经济学的问卷调查[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篇5

疫情前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况

疫情发生之前,本课程日常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并不多,绝大多数任课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线下多媒体教学。从硬件来看,因对网络和线上学习条件要求较高,高校受信息技术和软件等因素限制,本课程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式教学;从教育理念来看,《微观经济学》开课多年,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与实践应用,有些老师不愿放弃多年的PPT教学,教学资源信息化程度低。而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对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更新和重构。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效

疫情防控期间,笔者领导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采用了以社会慕课+直播+QQ群为主,以雨课堂、Blackboard平台、微课为辅的立体化网络授课方案。授课前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精心预设前期互动,通过课前布置自学慕课任务,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经济讨论题,用“经济小沙龙”的形式为直播课堂预热。授课中借鉴“知乎社区”模式和直播模式营造线下课堂氛围;授课后,及时搜集教学评价并反馈,为学习者设计趣味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本共布置了7次在线测试作业和3次小组作业,配合在线推送财经类文章;通过“学霸讲题”和“优秀作业展示”等补充环节辅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授课教师对于延伸到线下的互动任务,及时进行跟踪指导。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取得超出预期成效,一方面,学生到课率和课堂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互动环节发言积极,小组作业的形式也从以往的文字版或者PPT版扩充到了音频、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技术和团队条件已经锻炼成熟。通过在线培训、群内组织教学研讨及集体“云备课”等方式,教学团队已经掌握大部分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线上教学工具的使用、线上教学内容的创新、线上教学资料的共享、线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均已熟悉。

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后疫情时代微观的课程教学设计总体原则确定为:师生在一个共同空间进行线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再辅课外的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

通过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拓宽线上课堂。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LearningSociety)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的延伸拓展。根据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课外三个维度教学活动的要求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除了线上线下的教学,同时添加了鼓励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具体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推送资源与交流:通过《微观经济学》SPOC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设定每节课目标、设计题目、设计话题,并通过QQ和SPOC后台管理公告。课中激活课堂:课中学习慕课(30%)和面授(70%)融合翻转课堂,重点难点/系统梳理讲授,开展教学互动,通过课堂练习检测课前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解,组织思考和讨论,并选择性答疑。面授教师全程督学导学,引导学生习得知识,锻炼思辨能力。课后虚拟学习社区:课后利用SPOC平台进行测验,讨论题并反馈,完成在线扩展学习;包括课后分组项目活动与互评与教学问卷调查等。

多种教学工具交互使用实现多维度立体教学。构建基于“慕课SPOC+Blackboard平台+QQ群+原创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微观经济学》SPOC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全部课时的30%释放给学生自主学习。设定每节课目标、设计题目、设计话题,并通过QQ和SPOC后台管理公告;课中翻转课堂,开展教学互动进行讲解,组织思考和讨论;课后可结合Blackboard平台等进行课堂讨论和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工具引导学生习得知识,锻炼思辨能力,可有效避免完全背离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以上模式主要通过教学、考核、反馈三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双师教学”模式确保线上线下全程督學导学。利用教学团队分工优势,主讲教师一主要负责课堂面授,主讲老师二主要负责线下的学生互动、辅导性教学及拓展性讨论等,有利于实现线上线下导学功能最大化。主讲教师(第一课堂):负责实施翻转课堂和探究式教学,进行交互式的实体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发散思维+交流互动教学内容为主,并将讨论结果上传至慕课平台,进行二次交流,大课精讲。辅导教师(第二课堂):辅导计划的制定、组织学生课前学习、随班听课、组织学生答题、批改作业等;第二课堂和创新项目团队还分别建有各自的微信群、公众号和豆瓣小组,教学活动可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技术指导教师:为教师、助教和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学生管理与课程考核评价。考虑到《微观经济学》基本都是大班课堂,首选手机而非电脑参与课堂互动,实现全员参与,是一种更有效的交互手段。同时增加高质量学生作业,通过分组,布置至少3次有评价标准的主观作业,并实现同业互评。助理教师管理网络讨论区交流和虚拟学习社区构建,打造高效果的教学互动场。最后通过大数据的学生行为画像实现教学监控,利用线上学习数据(签到、打卡、听课时长等)动态跟踪学习者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展。

篇6

关键词:整合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郑慕强(1981-),男,广东揭阳人,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集群与企业创新。

“整合思维”(IntegrativeThinking)是人的头脑整合直觉、理性和想象的一个过程。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杰·马丁基于商业研究,认为领导制胜的关键在于整合思维能力,即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1]。简单来说,当一个商业问题存在多个对立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是通过分析选取其中最优的一个方案,但是整合思维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不同方案的情况,经过系统分析后最终通过综合多个方案的优势而提出另外一个全新的方案”。马丁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和思辨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2]。此后,马丁将“整合思维”运用于商科的实际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商科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模式对其他大学商学院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整合思维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的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教学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笔者依据以前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间的交流,总结该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体现不出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学生的能力评估方法不足,应试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探索性思维等。基于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改进。如采用案例教学法[3]、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4-5]、互动式教学法、实验法等来辅助教学[6]。学生在此过程中某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但并没有系统地将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植入课堂教学当中。

基于此,在汕头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基于整合思维教育模式和学院新制定的专业培养标准,我们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一、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整合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汕头大学商科专业培养标准下,《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目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知识单元目标,另一个是能力(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培养目标。

知识单元主要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具体知识,由7个方面组成:1.经济学:基础与模型;2.需求与供给分析;3.市场行为:外部性和弹性;4.国内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5.消费者与厂商;6.市场结构与市场策略;7.要素市场、信息经济与公共选择。

从汕头大学商科专业培养标准的能力标准中选取《微观经济学》课程对应实现的目标标准,包括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在5个二级能力的20个三级能力层次上建立培养目标和掌握程度,目标对应如表1所示。另外,将知识单元与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关系表,从表2中可见,知识单元具体实现了哪些能力目标。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该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目的是在巩固旧知识下学习新知识[7]。汕头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总学时为48。图1是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的安排,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表2知识单元与能力培养关系表,确定此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主要属于哪个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包括哪些单元,必须实现的能力培养目标有哪些,这里能力的培养需要到达什么程度等。根据设定,通过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实际经济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经济环境中,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收集资料、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2.开展前期准备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将课程内容重新分为四大部分:分析工具(1—5讲)、厂家-消费者(6—9讲)、市场结构(10—13讲)、生活经济学(14—16讲),选取了第9、13和16讲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选取了一个教学班级57位同学作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班,将57位同学随机分为8组,平均一组7—8人。每组邀请一名商科研究生或教师担任评委,上课前对评委进行了短暂培训,告知评委职责和评分标准。提前一次课将具体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

3.设计及实施教学环节

(1)设计问题情境

《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许多概念抽象且知识逻辑性极强,如何让学生们接受并充分理解经济理论,并习惯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经济现象非常重要。在教授的课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将讲授的知识点结合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问,引导学生去提问题、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经济社会运行与所学的知识是密切关联的,从而产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动力。同时,在第8、12、和15讲结束后都要求学生了解下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讨论的背景内容,让学生在下周课程开始前收集相关材料、做好复习前面知识点的准备。

(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进行分组讨论之前,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给每一组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各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提出新问题、问题的解答、知识总结等。表3举例说明三次以问题为导向教学中向某一个小组提出的一个具体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3)成果展示、总结提升

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各组选一位组员对问题解决过程、思路、结果、以及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8分钟陈述。评委和任课教师要对整个学习和讨论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并对涉及的知识及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梳理逻辑,并形成知识体系、搭建理论框架。这是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

二、课程教学的特色与效果

(一)教学特色

如果仅仅是传统模式的教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知识单元的掌握,比如,教师系统性的教授,结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搭配。但是,很难完成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在吸纳和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外,适当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具有以下的特色:(1)新方法。基于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是学生自我主导实践学习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初步培养学习的创造性和系统性。(3)新思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讨论和应用的过程,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复习、资料收集、逻辑归纳等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4)新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渐渐从权威者和服从者、发送方与被动接受方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同学”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协助、引导和鼓励的角色。

(二)教学效果评价

整合思维教育模型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探索,选取2013—2014秋季学期《微观经济学》实验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教改实践的效果,我们分为两部分进行,汕头大学全校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汕头大学全校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情况

参与评估的学生人数为57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综合得分为96.37,系里平均分为92.55,学校平均分为91.84,课程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学校平均和系平均。同时,评估系统上有24位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提了学习体会、意见和建议。其中,肯定意见部分主要是:(1)课程内容经过了精心的组织,既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又便于学生学习;(2)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引导我独立学习,激发我独立思考;(3)我从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超过我的预期,完成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不足之处:(1)集体讨论的时间希望能再增加;(2)如何解读新闻是很大挑战,很难做好。由此可见,该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2.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本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整合思维能力教学的评价。研究样本为2013-2014秋季学期修《微观经济学》实验班的57位同学,这些同学都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三次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训练。2013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课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总数57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率96.49%。

学生的总体评价:94.55%的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非常有趣、课堂气氛活跃;96.36%的学生认为课堂组织有效、该课程能在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92.73%的学生认为完成这门课程学习使自己受益匪浅。整合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89.0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自由批判能力;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中讨论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100%)、发散性思维能力(94.55%)、团队协作能力(98.18%)、领导才能(89.01%);学生认为逻辑归纳的训练使自己学习变得轻松有趣(98.18%)、现在我非常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92.73%)。

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反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占用了很多课余准备的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而且新闻解读和了解很难掌握。总之,基于整合思维教育模式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综合能力,在课堂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篇7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面积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微血管减术(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外科医生接受,成为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99.3%[1]。我院自2009年4月~2011年4月,对50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患者实施MVD。50例患者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35~73岁,平均54.4岁,病史6个月~12年不等,95%的患者均经过针灸、中药、注射肉毒素等非手术治疗,均疗效不佳而行MVD。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或16排CT后颅窝薄扫,确诊未发现肿瘤或明显占位。

1.2 结果:术后32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6例痉挛症状症状消失,4例缓解,2例无效;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术后1~2天止痛,5例3~6个月疼痛消失。50例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4%。住院7~12天,平均9.5天。随诊6~15月无复发病例。

1.3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侧卧头位下垂,使颈肩角>100度,有助于三叉神经根部的显露,并可减少气颅的发生。患者取乳突后乙状窦下直切口。显微镜下释放脑脊液,仔细分辨三叉神经,探查和寻找三叉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用显微器械沿神经小心地进行分离或移位责任血管,在责任血管与脑干和神经之间放置神经补片,用生物蛋白胶固定。确认无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等皮肤各层。

1.4 术中诊断及疗效评价:责任血管是指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临床疼痛症状的血管,常见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和岩静脉等,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联合压迫。疗效评定标准:(1)术后立即缓解,评定为疗效优。(2)术后延迟缓解:术后疼痛逐渐缓解,最终完全消失,评定为疗效良。(3)明显减轻:术后仍需服用小剂量的卡马西平才能控制疼痛。(4)疼痛改善不明显或无效。

1.5 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1.5.1 长期药物治疗止痛效果减弱或消失者,采用过酒精封闭周围支,撕脱或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复发者。

1.5.2 第I支痛或第I、II、III支痛者,或双侧性三叉神经痛,应用此种方法一期或分期手术者。

1.5.3 三叉神经痛伴有面肌抽搐者。

1.5.4 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病,年龄在70岁以下且愿意手术者;对于70岁以上,全身情况良好,亦应积极慎重地考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上病情迁延,经多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对微血管减压术缺少了解,故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因此入院后我们在详细了解病史时耐心听取患者诉说。热情回答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教工作。 转贴于

2.1.2 术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2)血压、血糖异常者术前调控好。(3)术前做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此类药物过敏者另备氨曲南或注射用美罗培南,以备术前30分钟静脉输入用。(4)皮肤准备:全头备皮,也可局部备皮,取患侧耳后向上、向后、向下各10CM左右。保护好患侧面颊,避免皮肤破损感染。(6)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入监护室24小时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渗出情况,严格控制血压,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及活动性出血等现象,有咳嗽、呕吐等现象时给予镇咳止吐治疗,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严格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情况。(2)心电监护:监测体温、脉搏、心率、血压、血氧。(3)护理:术后24小时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轴位翻身,放松头部,避免头部活动过多,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度~30度,利用脑部重力作用压迫止血,以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4)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患者有舌后缀现象,可用口咽通气道加以矫正,并给予低流量吸氧2~3L/h,一般1~3天。(5)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小时后,先试饮少量水,患者无误咽、恶心、呕吐时,再给予流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术后2~3天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为普食。

3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有4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5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3例症状无缓解、无死亡、随访一年无复发病例。并发症多发生在近期术后脑脊液漏2例,耳聋、听力下降6例,暂时性面瘫6例,脑脊液漏2例,经对症治疗和神经营养,扩血管和高压氧治疗及专业护理后均治愈。

4 讨论

4.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主要包括:①血管压迫学说;②中枢病因学说;③生化免疫学说④其他学说,如多发性硬化、机械压迫学说、牙源性感染等。[2]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是间歇性反复发作,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效果,通过服药、按摩、针灸等治疗得到短时间的缓解而未引起重视,以致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有报道显示,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极易引起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病人来到医院后对手术及手术预后等不了解又或病程太长期望值过高,期望手术解决一切问题等。所以术前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对病人要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我们体会做好了术前的心理护理,病人对整个疾病治疗过程和各种可能预后和相应并发症出现均能正确接受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3]。

参 考 文 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 851.

篇8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或痉挛或强直性发作。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因此又称面肌抽搐。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并影响视觉、讲话和睡眠。其病因多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区,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所致。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主要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肉痉挛100例,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30-80岁,平均43.8岁,病史最长为22年,最短约为1年,均有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均从眼胎开始发病,之后扩展到整个面部。

2 手术方法

全麻后侧卧位乳突后斜行5cm左右手术切口,常规进颅后原在显微镜下松解神经血管粘连,寻找责任血管,将绝缘减压材料Teflon棉插入责任血管和受压迫面神经根部之间。

3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40min—90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50ml,10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术中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愈率达98%。

4 手术配合

4.1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病情及有无相关系统疾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检查皮肤情况,讲授我院开展手术的情况,增强患者自信心;疏导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术前晚良好的睡眠,配合手术。

4.2药品准备 10%盐酸肾上腺素1/3支加入生理盐水200ml内(高血压者忌用盐酸肾上腺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以减少出血。术中地塞米松加婴粟碱盐水冲洗,备骨蜡、明胶海绵、止血纱布、 绝缘减压材料、耳脑胶。

4.3手术器械准备 常规开颅手术器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2mm显微吸引器、神经外科显微剪刀、枪状显微剥离子)及Teflo垫棉,并准备双极电凝、单极及吸引器。

4.4术中配合 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受压情况。在进入颅内后,将吸引器吸力和双极电凝功率调小;在分离面神经根部血管时,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并提醒术者和麻醉师。

4.5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应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手术过程和术者的操作习惯,将常规器械和特殊手术器械分开,与巡回护士清点数目,整齐摆放在手术车上。

4.5.1常规消毒铺单后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乳突牵开器牵开软组织;递单极和骨膜剥离子,逐层切开肌肉,暴露乳突后方枕骨骨质。

4.5.2暴露枕骨后 递骨钻在乳突根部钻骨孔,咬骨钳扩大到2.5-3.0cm直径骨窗,骨窗前方到乙壮窦前缘,上方到横窦下缘。遇到导静脉出血,用骨蜡封闭。

4.5.3切开硬膜后 用脑压板将小脑轻轻下压,逐步向下扩展显露桥小脑角蛛网膜,切开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上方蛛网膜,在小脑绒球下方暴露面神经根部,辨认压迫血管,用显微剥离子将血管从面神经根部分开。

4.5.4分开责任血管后 用适当大小的Teflon垫棉置于压迫血管和面神经根部之间,并将垫棉向脑干处推移,达到牢固固定的目的。

4.5.5血管压迫解除后 用复方氧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和婴粟碱冲洗术腔,清洗液需清亮后关颅。缝合硬膜后用胶原蛋白和生物胶封闭骨窗,外面用人工骨或钛板修复骨质缺损,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不放置引流。

篇9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71-01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严重时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粘膜充血、流泪、每次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常突然发作,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常发于下眼睑,之后范围逐渐扩大。波及到口角、面部、其他肌肉甚至颈阔肌。严重时终日抽搐甚至睡眠中也可发作。有些患者可因眼睑强制性收缩导致睑裂变小,口角持续歪斜向病侧。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我科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69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36-70岁,平均52岁。患侧位于右侧7例,左侧6例;病史2-23年,平均8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9例。面肌痉挛患者69例,男22例、女4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岁。患侧位于右侧31例,左侧38例;病史2-20年,平均7年。经MRI检查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涤纶棉垫。

2 结果 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92%)术后当日止痛,1例(7%)疼痛逐渐减轻。69例面肌痉挛患者中,64例(92.7%)术后痉挛消失,4例(5.8%)减轻,1例(1.4 %)痉挛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99%。住院天数10-14 天,平均12天。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手术要求无菌操作,备皮作为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留女病人的形象美观,采用局部备皮,即头部病变同侧的耳后枕部5厘米处,术后头发盖住切口,与正常人一样。男性可剃光头。

3.1.2 认真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以及诱发的原因,并做好记录。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肌电图和核磁血管造影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3.1.3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经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的效果。面对手术,病人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怕麻醉,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24 小时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敷料状况,防止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②护理。全麻未醒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改半卧位,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小时后,饮少量水,患者无吞咽、恶心、呕吐现象,再予流质饮食,逐渐半流质饮食,术后2-3 天进普食。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3例面肌痉挛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及时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2.2 并发症的护理

3.2.2.1 颅内低压征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易发生暂时性颅内低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眩晕、呕吐症状,经过对症处理3-5天症状消失。 3.2.2.2 面瘫、面部麻木 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4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3例面肌痉挛患者出现面瘫。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各1例患者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主要是显露血管神经牵拉小脑时面、听神经受到牵拉出现损伤,或者相应神经滋养血管受刺激致血管痉挛。术后可嘱病人皱眉、闭眼、龇牙,观察病人颜面是否对称,眼睑是否闭合不全,口角是否歪斜等症状,给予局部按摩、保暖、解痉,针灸,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保护眼角膜等方法处理,半年随访上述症状缓解。

3.2.2.3 脑脊液漏 本组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漏,可能为术后颅内压增高年老体弱切口愈合不良所致。经积极处理伤口并加强营养及抗炎治疗后痊愈。

篇10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内容繁多,教学时间紧凑经济学和管理类本科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便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有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萨缪尔森等著的《微观经济学》和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这三本教材分别有22章、19章和10章,每本教材的内容均十分繁多,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消费行为、生产行为、市场分析、外部性,有的还涵盖了简单的博弈论、一般均衡分析等。而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需要参加近一个月的军训,第一学期的学时被大大压缩,一般高校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学时只有36个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向学生教授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无论是给老师还是给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数理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采用了大量的数理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方法、图形和数理模型。经济数学、统计学等数学分析工具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微观经济学中也大量使用了这些方法,即使在初级微观经济学中也包括了边际分析、最优化方法等。这对于刚进入本科生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他们同步学习的高等数学中还未学习到极限、微积分等相关内容,很多知识无法用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释,对教师授课造成了一些困难。

 

.学生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只会学习初级微观经济收稿日期:2012—04一学,但是如果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需要掌握的则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观经济学虽然与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章节是类似的,但是各章节内容的深度和分析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如果对这类学生只教授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给这些专业的学生深造、继续研究生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针对以上微观经济学课程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生微观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大部分学校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开设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公共课,即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均采用同一本教材学习初级微观经济学。由于经济类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对管理类的学生就会有学习与考察脱节的问题。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应该在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将内容拓展到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初级内容和中级内容的衔接。

 

虽然中级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比较数理化、讲授内容也比较深入,但是可以以初级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本质内容、内在核心解释给学生,便于他们今后自学和考试。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概念也较零散,几大块理论之间的联系性也不算特别强。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讲授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用案例分析方法讲授市场的结构,分析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的特征,用参与式教学讲授初级博弈论的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课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原理用来分析国内和国际经济热点现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学时安排有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助教为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在课下更好的学习和消化。

 

.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微观经济学的大多数经典教材均是国外经济学家撰写,很多学校也采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利用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知道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原始表述,这种表述比翻译后的表述更加准确,也便于学生以后阅读国外文献,同时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二十多章的经济学内容,利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很有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了采用闭卷考试方法,还可以采用随堂测试、学生分组讨论、课程论文等方法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11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发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资源的利用,包括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和活动,比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才能使得单位资源所创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研究显示,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研究个体或企业的资源分配方式,并分析这种分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经济部分主要包括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主要包括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括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够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实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准确可靠、有理有据。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慢慢融入到微观经济学研究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遇到的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自创立发展到现在,理论已经非常丰富,其研究的内容也很复杂。如果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个体决策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都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程度也不可轻视,所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1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许多种定理和公式,还有许多种经济模型和经济原理等,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对多种经济问题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是在研究这些经济学定理公式时,都是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将定理公式运用于其中。如果条件不符却强行使用,则会使结论发生较大的偏差,变得不准确。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经济情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备的条件太过复杂,无法完全满足定理公式的预设条件。有时候有部分条件满足,可以使用设置变量的方法,对经济模型进行改良,重新检测数据,但是这样还是会对研究的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非常抽象,一般人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理论投入到实际情况当中,很少有人能娴熟地运用,所以难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2]。

2.2经济理论缺陷的完善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还没办法完美地解释某些实际的经济情况,这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理论的创新与完善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微观经济学中某些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缺陷未被发现,所以缺陷被完善的过程就是理论发展的过程,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的经济行为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人们无法确定某一经济行为是否会发生,也无法预知该经济行为发生以后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对于该经济行为的发生概率、事件影响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实际经济行为进行研究时,永远只能围绕当前的研究目标展开,而无法确定下一个研究目标,这就使得研究进展受到了限制。

3微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微观经济学出现新的学科分支

在当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需求。经济数据分析是一项很精确的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对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做出保证。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经济问题时,可能会由于假设条件的不满足,使得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所以,需要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细化,创立新的学科分支,使其精确度提高,适应更多类型的经济问题[3]。

3.2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更广泛

随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微观经济学已经不仅仅研究经济学问题,还能对其他领域的问题加以分析,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研究,根据家庭每个成员的日常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来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做出合理的决策等。

3.3微观经济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计算机技术与微观经济分析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得微观经济的结论更加准确,且具有科学性。计算机在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期间会产生更少的错误,分析结果比较准确。

4结语

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理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现代经济体系也是十分复杂,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运用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新挑战,微观经济学家要加强学术研究,增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喜峰.国内数量经济学研究前沿———兼述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福州)年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2):156~161.

[2]舒燕.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可实验性和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206~209.

篇12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教学方法 趣味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入手,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现代经济管理理念,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微观经济学课教学程存在的问题

1.1课程难度大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来解决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问题。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概念、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及分析方法,只靠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庞大的课程体系和分析方法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造成厌学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成本分析等章节中出现大量的图形及经济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程度参差不齐的同学们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多个章节中出现了导数的运用,数学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一知半解,会产生厌学情绪。

1.2案例脱轨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模型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单纯的理论讲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到大量丰富的信息,如果案例不能贴近时代特征,教师不重视案例的适用性、适用性,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与时俱进的典型案例,学生接收到生硬的老旧案例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课本的案例教学中大多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现象,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缺乏兴趣,也不容易接受。

1.3学生缺乏对经济的认识、意见分歧多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以对中国经济初步认识的眼光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难免会存在意识偏差,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而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百花齐放的社会科学,分歧争议贯穿历史的各个阶段,学生们的观察角度、侧重点、假设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合理安排课程,把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

2.1.1分专业选择授课难度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是不争的事实,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的授课有不同的偏重,如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可以更深入、让学生了解详细的推导过程,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表述得简单易懂,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1.2理清微观经济学内容体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居民、厂商和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供求均衡、厂商均衡与收入的分配等,要重视内容的联系和统一,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授课中强调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作用,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提出问题,自由讨论,把握经济问题,抓住热点话题,不能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侧重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逻辑。

2.2实施案例教学

2.2.1实时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案例的选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微观经济学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寻找身边的经济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消费者行为章节的时候可以选择当前热点话题“双十一”进行讲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解疑。

2.2.2运用翻转课堂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自信,肯定自我价值。

2.3探索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建议把日常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纳入考核范围,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有效,而不是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加大考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的占比,促使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2] 任云霞.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教学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

[3]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转而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篇13

 

一、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形成的一套逻辑体系。高校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要想实现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就要求经济学教师不仅要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框架,还要培养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具有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对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其他约束条件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原理和分析框架来选择或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而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的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内容繁多,集合了大量经济学学家的思想、观点与研究成果,而经济学的发展也历时几百年,如此繁杂的思想内容想在有限的一个学期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作为主讲教材,以这本教材为例,全书共涉及十一章,很多章节的讲解,至少需要十个以上学时才能完成,而近年来许多高校的经济学课程的总课时都被不同程度的压缩,这就更加加重了微观经济学如此繁多的内容却无法得到足够的授课时间保证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抽象。很多学生反映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感到困难和困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相互影响,因此学习这门课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而这门课的开课时间大都在大一下学期或者是大二的上学期,基本上是学生们首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课,因此由于学生的前期训练不足,所以往往是带有更多感性地分析问题,缺少理性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文科学生以及前期数学等学科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第二,微观经济学既然是解读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的学科,就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很多大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因此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的能力,学习经济学的感觉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所以,学生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阶段容易有学起来困难的感觉。

 

三、解决的对策

 

(一)扎实的前期课程准备。在微观经济学的前期课程设置上,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学、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统计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学习基础,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微观经济学必要的前期准备。在经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前期课程体系学习的不完整或者是部分课程还没有开课,这种情况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一种障碍,很多课程的学习应该在微观经济学开课之前予以完成。

 

比如,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图表,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看得懂图表,还能够正确、熟练地描述图表,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学生要会自己动手绘制图表,这种绘制图表的方法更多的是应用计算机软件去绘制,比如excel,明确了变量之间的关系,采集了正确的数据,会应用不同的软件建立数字型图表,比如最简单的曲线、散点图、饼形图、柱形图等。

 

另外,我们现阶段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和架构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的经济学体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想学好微观经济学就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除了教师课堂的讲授以外,教师应介绍有代表性的英文版微观经济学著作让学生们课后阅读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应对这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或者即使是中文授课,在一般的国内经济学经典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英文词汇,书后一般都有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表,这些都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

 

还有,学生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关键,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线性与非线性的斜率,最大值与最小值,拐点的问题等等,基本上每一章都离不开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内容,还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等等。如果涉及到中级或以上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话,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数学分析等知识也会用到。就是说,系统、完整的数学学习是学好微观经济学的保证,尤其是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门学科。

 

(二)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感觉,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关注和了解社会、经济时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以外学科的著作。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和各门学科都有联系的综合学科,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比如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均衡理论,就来自于物理学;而数学的推导是经济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学还涉及比如历史学、地理学、法律等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更好地理解经济学。

 

(三)案例与习题的运用。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应该注重案例的引用,因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案例的分析,正像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规律和定理基本上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一样,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知道每个知识点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案例的研究和讨论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学好微观经济学离不开做题,很多学生反映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在听课的过程中即使都听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做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没有解题思路或者觉得和理论部分衔接不上,而经过了习题训练以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则更加深入,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四)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资料、案例和复杂的图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多媒体可以生动地将微观经济学的模型图直接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可实现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比如蛛网模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蛛网模型的动态形成过程演示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如果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一些需要数学推导过程的定理和证明,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的理解未必深刻,如果通过教师板书的书写推导,每个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一些曲线图形和方程的讨论可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推导或求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以,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手段。

 

四、结论

 

本文认为学好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不仅需要学生扎实、完善的前期课程准备,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单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经济学的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如果教师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讲授,恰当地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

篇14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看,该门课程特点表现为:第一,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理论比较抽象。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规律属于社会科学,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理论介绍中包含各种假设条件,理论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经济学思想、经济数学及经济曲线三者的相互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

该课程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以量化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图表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便于说明理论的存在与发展。同时,数学知识运用频繁。许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应具备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备课、资料准备、授课、学生做习题、专题讨论、考试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做到每章节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楚,紧紧扣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1.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关心微观经济学的统一性,以便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微观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机会成本、边际、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十大规律: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及重点。

2.增加前沿教学内容的介绍

教学中充分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教师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把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引进到课堂,形成了一种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比如,结合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介绍经济学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科方法的学习,实施方案为删减一些不必要重复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研究拓展视野。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强调改变教学理念的创新,努力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课”向“综合性教学系统”转变,形成一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教学系统。突出表现在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为:从经济现象入手一提出问题一引出课程讲授内容一提问式教学一穿插课堂思考、身边的经济学故事一多种方式阐释经济学原理(散文式语言、图表、模型、案例等)一讨论、课堂实验一网络、媒体资料一经济学理论应用一复习小结一课后练习和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该过程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这样的系统教学,有利于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2.组织微观经济学实验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发掘自身对经济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来思考周围的世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没有修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有一些经济学基础的学生都十分有用。每一个实验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说明部分,对实验进行指导说明;实验讨论部分,提出与实验相关的经济理论;实验报告部分;课后作业。实验和讨论的交替使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经济理论和分析结果。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市场配置资源运行机制的规律总结,其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先讲解理论要点,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将案例融入到理论要点的讲解当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为授课教师平时就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联想力,为案例教学准备素材。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时,以电影票分为成人票和学生票,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价格的条件和利润等。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