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范文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10:0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

篇1

关键词:高等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8-02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此,本文对中国湖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进行比较来研究,通过研究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大纲、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检索文献等,就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和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办学优点,对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灵魂,具有关键的作用,关系到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高等设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先充分训练学生的内在思维,再培养专业技能,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强调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素质涵养,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是“自觉、自学”,受到宽松和自由氛围的影响,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课程,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因此该校的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但往往忽略了重要的内在过程,学生的设计思维都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创新性,生产线式的教学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和国外设计教育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二、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三年。入学要求是完成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平均成绩合格达标后方可申请入读大学。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四年。入学要求是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和湖南省的美术专业联考或湖南师大在外省的专业招生考试。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重在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占总学分的80%;选修课选课余地大,学分比例高,占总学分的20%,且每一学期均开放,可以参考两校2013年的课表(表1和图1,见下页)。每学期实践课学分各12分,理论课和选修课各6分。实践课一般都在传达设计工作室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展开讨论以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得到了锻炼。总之,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占总学分的32%;选修课分为弹性素养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比例较低,分别是2%和6%。综上,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种类多,但选修课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四、讨论

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莫纳什大学1961年成立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国际化的大学,以高品质教学、学术研究和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湖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但是有以下三点不足:学校没有很重视学生自由学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且易产生排斥心理;课程的设置者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设计这门专业的创新性高要求相矛盾,就业率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繁杂散乱、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课。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偏向实用性,就业率高;课程设置量少、实用、针对性强;学生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大。但是,必修课设置不多,可能会导致学习氛围过度自由,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澳方的课程重视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观意识,激发创造性;中方的课程设置还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我们要在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新时期艺术设计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楠.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5).

[2]廖军.来自澳大利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2002,(6).

[3]尹传荣.高等设计教育的当下取向与未来意义[J].艺术与设计,2011,(8).

[4]潘鲁生.潘鲁生设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68-69.

[5]刘伟东.关于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2000,(2).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微课程;视觉语言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了现代教育教学领域的高度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的方向要求我们全民教育、优质教育,推广个性化的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课程教学也在这一大环境下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一、微课程的内涵与发展

最早“微课程”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先生所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属于“知识的脉冲”。与主流大规模的长期性的学科课程相比,“微课程”的优势是时间短、内容简练,微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点,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但是独立的。并且专注研究课程中某个知识点,这种深度和高度的研究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无法企及的。在国内,微课程的发展不如国外,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滞后。第一位在国内创建微课程的学者是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程是基于微小型的学习理论的指导,通过课程教学视频得以体现。在教学视频中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与实操技能以及疑难点解惑添加进去,共享现有的课程资源,达到一种高质量的结合。社会的高度发展自然也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背景,而微课程便是教育的一个重点方向。当下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教学的新模式在进行面对面碰撞,其中必然有相融与不相融,只有这样改革才有意义。教育的改革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而微课程便是这一矛盾下良好的产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创新。

二、视觉语言的应用思考

在艺术设计中,视觉语言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文字符号。艺术设计中,文字符号可以改变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艺术设计中的文字符号若对应符号分类,则应为指示符号。当然,如果仅从文字本身来说,符号便冲破了语言方面的空间限制,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艺术设计的作品中,设计师本人针对其特定的主题运用匹配的色彩主题完成作品的色彩架构。比如,食品类的设计多用暖色调颜色展示,而科技类的作品多用冷色调颜色展示,这种对色彩的不同需求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符号,便也是视觉符号的表现之一。其二是图形符号,它与文字一样也在艺术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图形也是传达设计师作品意图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在设计中将图形语言化,赋予其语言特征和功能,用视觉传达的方式解析图形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完成视觉传达。通俗来讲,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是符号化的,文字、色彩、图形这些符号密切相连,构成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高校中廉政文化作品的视觉表现与运用

各高校的廉政文化作品创作都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精神,以加强党员的廉政文化意识,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廉政文化主题的视觉作品主要以崇尚廉洁为主要基调,作品的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基本都是用微言大义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要通过视觉的设计语言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通过艺术的视觉语言去净化观看者的心灵,用通俗的设计语言去表现廉政文化的题材。

四、艺术设计微课程中视觉语言的应用思考

一个好的艺术设计作品一定是融创意性、艺术性、艺术性和视觉一致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其本身就有强烈的暗示性与联想性,会给人一种隐喻,视觉语言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艺术设计是借助人造物,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交流就要借助语言的表现,艺术设计中的语言就是借助视觉的语言。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前导入,其能够体现出较强的指导课前预习的效果,通过视觉语言可以使微课程内容的导入更加通俗易懂。在艺术设计微课程教学应用中突出个性化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效呈现,参考视觉语言的有关素材进行反复参照与训练,让我们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艺术设计视觉语言的微课程中。

篇3

关键词:字体,版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和行业实践中都有着广泛运用的重要基础技能。随着时展,各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渐加深,本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被合并为字体与版式设计、并逐步推广为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空间进行规划布局、测绘与施工等,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广告、宣传册、包装、书刊、用户界面等设计形式并无交集,且环境艺术设计之成果展示时所需的册页、海报等形式,却又是视觉传达设计层面之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综合运用。

一、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需求

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授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两门课程的综合与简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字体与版式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也需要选择其应用价值最强的部分来合理教授给学生,且本课程的讲授与实训,还需要紧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需要。以字体设计为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训中会学习很多种字形变化、造型的技法,还将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训练,如食品类字体设计与服饰类字体设计及工业机械类字体设计的风格、造型必定是大相径庭的,需花费较长时间分别训练;而在环艺专业的字体训练中,则仅以建筑类和房产营销类字体的设计表达需要为准绳,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学会适合本专业应用和表达需要的技能。版式和编排也是如此,所有案例和实训皆以建筑、园林、房屋、室内设计类的展示宣传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构图、造型、配置色彩的能力。

环艺专业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训的汇报展示时仍需能设计具有一定个性的标题字体,例如一个餐厅、茶座的室内装饰设计在进行方案整体展示时,可以使用电脑中的字体作为标题字体,但电脑中的字体风格未必与室内设计的风格相一致,这时就需要作者自行设计字体:假如室内装饰风格设定为小资情调,则标题文字不妨做出倾斜、错位处理并在字形笔画间连接卷发、心形等附加造型元素;而若室内风格为工业、钢铁机械之硬朗格局,则设计方案展示中的标题字体应有力度、粗犷。即便设计者不自行绘制标题文字造型而选用电脑中已有的字体,也必须懂得根据文字涵义、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来决定文字造型和色彩的基调,这是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掌握。环艺专业学生学习字体设计仍需学会文字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仅在实训内容上缩小范围;教授排设计时也需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电脑字体来表现编排界面中的不同文字,学会运用不同色彩和辅助图形来丰富版面的层次。这是教师在针对所有专业的字体、版式设计教学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仅在实训内容的行业范畴大小上有所区别而已。

二、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大专业之间本相互交融和渗透,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及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技能亦大有益处,能增强自身的行业、专业适应能力。环艺专业的强项,是对室内、庭院等空间进行规划布局,这其中需用到点线面原则,环艺专业以树木、家具、房屋为点,道路、走廊等为线,而字体和编排设计等平面设计项目中以段落文字、标题、图案、符号等为点线面,虽外观、尺寸有天壤之别,但所运筹规划的思路本相通。色彩的配置和规划就更不用说了,室内装饰的整体色彩布局与版面编排中所讲究的原则完全相同。而且,在学习标题文字造型时,对文字变形所做的拉伸、附加元素、合并局部等处理手法,与室内设计中运用空间造型的技法相通。可以说,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来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对个人的设计思维、运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对本专业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开设字体与版式设计等课程,能锻炼学生综合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展示、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解析,有论述不周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可,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年第15期.

篇4

关键词:Auto CAD;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实用价值

Auto 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最早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于1982年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沿用至今以来其通行版本不断出现,内容和使用范畴较最初有了很大改观,是为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技术界和产品设计界所广泛普及使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绘图软件;Auto CAD软件最重要的能力是精确制图,是机械电子类产品设计、建筑装饰、各种产品外观设计等工作实践中所必不可少的辅工具。包装行业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行业,近代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消费市场的极度扩张,各种产品剧增以至于产品包装和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持续至今;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当今信息化时代,以纸盒、容器等为主要产品和设计表现媒介的包装和包装设计行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需接触、学习和应用Auto CAD软件。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与包装工程专业的交集,在需要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语言应用于包装媒介上时,必然需要对纸盒、容器等包装产品的结构、造型等有一定了解,因此以精确表现产品外观形态为主旨的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自有其不可忽略的实用价值,笔者以自身实践和教授相关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将对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用价值进行浅要分析。

一、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由于高考指挥棒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多以文科类学生为主,又多为中学期间因文化课成绩不佳故而转学美术、以便增加高考竞争力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功底较弱,而且普遍缺乏耐心细致的求学态度和习惯,在学习生活中习惯于凭感觉、凭直觉。根据笔者长期教学的经验来看,这类学生在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类课程中尚可将就,但在学习需要进行精确输出实物样品的课程。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包装工程专业的交集;包装工程专业属于工学范畴,主要研究包装产品的材料、生产加工等技术性知识,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在研究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语言应用于包装产品媒介上时,就必须预先深入了解纸盒、容器等包装媒介的结构,故也需能运用包括Auto CAD在内的软件来精确绘制和表达纸盒、容器这类媒介的平面展开图和三视图,方可有的放矢、在指定的空间中合理安排视觉元素进行图文设计,这就好比服装行业只有在获取一定身高体形和年龄性别的人体数据后,据此设计制作的服饰方有意义。笔者认为,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针对理工类知识较为缺乏、做事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艺术设计类学生,逐步培养其能专注、细致地从事包装艺术设计工作的基础能力,同时逐步掌握Auto CAD这种入手不难的软件,在画图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化繁就简的推理能力。

二、Auto CAD软件是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辅助软件

Auto CAD软件容易入手却又博大精深,入手容易是只因为要学习几个常用工具和命令,即可以绘制许多产品或部件的图形,包装纸盒展开图和容器三视图通常造型并不十分复杂,只需短短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即可从无到有地绘制出像模像样的包装纸盒结构图和容器造型三图;而Auto CAD的博大精深在于要深入使用和驾驭之又必须具备足够的相关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方能知晓如何绘制、怎么绘制才有助于生产实践,在建筑、机械领域中应用Auto CAD尤为如此。作为视觉传达与包装工程的交集,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对包装材料、加工工艺的学习和了解是相对比较肤浅的,却更注重视觉效果和整体造型的表现,这就要更多依赖Illustrator、Photoshop等视觉效果表现软件,因此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中是一门起辅助作用的软件;但同时Auto CAD又是本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软件,必须通过Auto CAD软件的精确绘图表现,才能保证纸盒、容器等承载包装艺术设计效果的载体,能合乎包装行业的设计和制作标准。说Auto CAD软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其辅助作用的,其实并不矛盾,正是基于实用价值的判断。

三、结语

Auto CAD软件是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的、起辅助作用的软件,能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其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用价值不可低估。笔者以自己数次从事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基础撰写本文,或有论述不够深入之处,盼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期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江汉大学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学院四大专业之一。本专业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精通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广告传播、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目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致力于创新型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寻求着打破单一、静态、僵化的传统模式而探索着。在如今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10年来,一直在创新型思想、观念指导下寻求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全新标准和定位,近几年,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特征,再结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与特色,建立起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到课程模块化设置,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探索等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按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一专业制定了以培养具备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能在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公司、新闻出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具有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与信息传播问题相关,又与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时代的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当今人类文化、科技、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方面,我们不应从纯技术或纯艺术的角度出发,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播的问题,而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和深入地对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它包含人文艺术的特性,也具有自然社会科学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绘画、文学、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特征于一体。这一特征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往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应该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融合性,把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改变原有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与无序等现象。为了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学习与掌握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有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思维模块、综合设计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四大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训练。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目的是为确保其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有序开展,在造型和表现方法方面则建立起以素描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空间立体构成等表现技法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开设有软件应用、设计初步、设计基础、视觉表现、艺术表现等课程。考虑到设计与美术在专业目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上有根本不同,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则主要以围绕设计目的的要求进行训练。

设计思维模块主要包括设计理念与思维能力训练。设计的过程是设计理念和思维能力综合积累发挥作用的过程。此模块课程有设计思维、创意思维、中外美术欣赏、世界设计史、专业学科导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学等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设计创新,从而改变传统以形态导入设计的设计思维,变为发现和解决多种问题导入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设计创意与表现。提高专业设计创意需要更多的实际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思考方法和制造手段,把握时代脉搏和要求。该模块下所开设的课程有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市场调研与分析、展示设计等。

设计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与专业实践等。在第2至6学期每学期设置对应相关课程知识点,认知实习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创新平台。认知性实践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用三周的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训练,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来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随之在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工作室建设、深入企业实习、社会实际项目导入等均丰富和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合理地在大学四年学习阶段设置有目的实践教学,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设计行业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知,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性规划。

综上所述,课程模块建设强调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符合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特点。在教学改革计划实施中,由于学时的限定,在课程设置时要将传统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化、整合、重设以适应专业化教学。同时,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为3个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即平面设计方向、视觉形象设计方向、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3个方向的课程既有穿插与联系,又有各自区别与特色,这样的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多元化、全方位需求。

除了实施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开设有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欣赏等课程来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强化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深入掌握,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主修与选修相结合,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从课程设置上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创造条件。

三、科学与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创新

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规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纵观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均比较主观单一,过多强调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为主,平时以考勤为辅,强调动手能力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往往投其所好,一味迎合任课老师的作业评价观点,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甚至导致整个班级作品风格单一、千人一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要改变以前重设计结果而轻设计过程、重实际动手能力而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重教师个人风格喜好而轻客观设计规律等现象。在多门课程中可以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项技能。

基于上述几点,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以及对自身设计作品的解读,并将其纳入评分体系中来。在有些导入社会实际项目的专业课程中,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课程,采取模拟招标方式,学生到讲台当场讲解,并能对现场学生提问进行解答。案例分析、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中则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以注重学生从思维设计过程到作品最终效果呈现,再到作品介绍讲解环环相扣的考评方式,无疑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对学生作业考评不公正或存在偏差情况出现,我们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均成立教师评分小组(根据情况不少于三人),由专业教师集中对学生作业逐一点评、综合给分。所以,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稳固着根基。

四、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教学中,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把课前预习、理论讲授、案例讲解、校外考察、实践交流、学术讲座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和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总结与学习。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教学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在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与探索,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直至全面展开,逐步实现高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中国艺术,2013(4).

[2]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

篇6

视觉营销理论通常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其它文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而艺术设计学科对于这门理论则鲜有开设。视觉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早期常被运用于服饰行业终端卖场,而现在则越来越被其他行业所重视,并将其作为一种很重要促销手段运用在品牌的终端卖场。这种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陈列与展示并配合销售终端的品牌广告促销活动,在视觉上对目标销售群体形成吸引力,并实现互动与交流,以传达商品的相关信息和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视觉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视觉营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正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领域,下面我们将分析视觉营销与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的联系,以阐述这门理论的开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

二、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的识别管理学专家西蒙森和施密特在对品牌塑造与识别进行新的研究时侯,提出了对于企业如何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指导性理论。他们提出消费群体的某些知觉是直接的,而其他知觉则会受到认知支配,企业或品牌的感官体验式营销手段能够为商品品牌的识别与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了这种效果产生于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商品造型设计、品牌的传播和展示空间设计。这一理论科学地表述了视觉形象设计对于创造优势品牌所起到的作用。因而,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视觉营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西蒙森和施密特两位学者所研究的品牌形象塑造和视觉识别的新方法,对于研究视觉营销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视觉营销手段是在市场营销理论和消费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将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运用于终端促销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和卖场展示空间设计领域,以此对目标消费者形成视觉上的吸引力,在心理层面产生购买欲,进而达到商家销售商品的目的。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其理论上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则它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设计领域的几个重要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视觉营销的实现方式,是视觉营销手段的核心层面的内容。因此,营销学中的视觉营销理论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篇7

文章分析中国和美国视觉传达教学模式的区别,探索和学习美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从课堂教育、学术报告、各种大赛展览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美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美国;创新型;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

美国是世界经济与教育强国之一,一些美国艺术院校有着先进的专业设备和高层次的师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热爱艺术设计的人才。美国的教育特色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上,既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设计师,又培养更高层次的视觉艺术者和思想者。与美国相比,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还有进步的空间。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强调课堂教育为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开发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主动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笔者分析美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将良好的教学意识与方法引入专业教学,为培养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添砖加瓦。

一、合理的教学环境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氛围

合理的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便于交流的合理公共空间。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大楼大厅、走廊,处处有沙发、桌子供学生学习、讨论。公共空间的设计将教育、文化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在营造艺术氛围的同时,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让学生陶醉在愉悦的学习中。二是多种多样、分类清晰、功能齐全的教室和办公室。理论教室里都是弧形课桌,桌上都配有电源、网络;设计教室配有储存设计作品的柜子,教室侧面或背面有展区;绘画教室配有洗手台、纸巾,方便学生下课后整理画具;每位教师都有分割得很小的独立办公空间,方便学生随时交流。多功能的设计体现出美国教育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理念,身处其中的师生在每个细节中都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服务和关爱。

二、美国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1.轻松的课堂和严格的作业要求美国的设计课堂教学氛围非常自由、宽松,课堂上师生的教学互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学生随时可以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布置很多学生课后要阅读的材料,随课程进度将讲义要点、作业和解答在校内的网络平台上。在考核方面,通常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作业、测验、展览、学术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在考核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全力以赴以取得学分。整个课程倡导“先有研究,再有感受,才能做出最贴切设计”的设计过程。研究讨论课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它不注重教师的授课,而注重课上师生的互动,就某个话题发表的想法和进行的讨论,教师选择讨论的话题可来自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研讨会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型设计思维和观念而服务的。

2.学术报告的优势国内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和美国一致,首先教师提出课题,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完成作业。两者的差别在于交作业的方式。中国学生提交的作业由教师打分,一般很容易通过。美国有专门的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视觉作品、动画、实体模型,甚至之前的草图都集合起来呈现给观众,然后从设计的最初构想讲起,介绍思路和演进,展示并解说成品,最后教师提问,再给一些意见和建议才算完成。学术报告短则二十分钟,长则接近一个小时。学术报告的优势有三点:一是不仅对专业学习很有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创新型思想是很好的锻炼;二是考试成绩更加公平,一位学生作业的水准,所有学生都能看见;三是评定的教师除了任课教师,还有系里其他教师,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任课教师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和建议,还可以同其他教师建立一定的联系,上他们的课程时很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组织性。

3.各种大赛展览营造了创新型的学习氛围美国的设计教室墙壁上都有一个设计展区,每次完成作业后,学生都会把自己的作业贴在展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点评。教师点评多是鼓励,学生很快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借鉴别人的优点。学校平时有视觉设计互动论坛,每年邀请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专家举办讲座。学期结束时有作品年度展,参赛作品均来自学生的课程作业,由教师评审团队集中评审,评出金、银、铜等奖项。大四有毕业设计展,通常毕业班学生邀请其家人和朋友出席,安排有开幕酒会,像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庆典。这些校园内各种大赛展览活动营造了创新型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计宇.美国的艺术院校与艺术教育.美术研究,2005(4).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代艺术设计;民间工艺

一、专业建设目标

云南是旅游文化大省,云南工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服务云南区域经济为主,构建学院的整体办学目标,积极发挥学院的优势,为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民间工艺,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适应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企业与生产第一线,从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希望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成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通过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建成影响力强、示范性佳、特色鲜明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构建探索

1.构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教学课程

将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制作的民族艺术品、各民族民间工艺技术、符合教学需要的相关内容加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建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艺人与设计专业教师相结合的“1+N”指导设计教学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工艺制作为主进行教学,既传承传统工艺制作方法,又能使学生总结出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2.建设双师型队伍,吸纳民间手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吸纳云南地区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讲学,专业教师负责传授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工艺。与云南地区文化部门建立联系,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引进对口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企业“回炉”计划。至2016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拓展与企业设计公司的合作,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紧跟市场行业实情,建设设计师资团队。

3.共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实训平台,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内实践教学建设方面,学院已经建成旅游纪念品设计工作室、产品包装设计工作室、展厅,扎染、布艺、剪纸、陶艺、木雕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积极与云南省旅游企业展开合作,如,本地民族旅游经济产业中,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丽江玉龙雪山、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束河古镇、大理古城、黎明千龟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恐龙谷、黑龙潭公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和顺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建立了旅游产品设计实训基地。

4.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力争在学术研

究和教材编写上实现突破围绕人才培养计划开设特色课程,编写具有艺术设计特色的设计类教材,如《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旅游饰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概论》等教材。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力争申请或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至2项。加强教材建设和学术专著建设,编写一批有影响力的教材和专著,联合省内艺术类院校编写针对艺术设计学院旅游特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案例教材和实验实训教材。

5.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设计实践教学

以企业设计项目为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所有设计作业真题真做,工作室模拟真实设计公司场景,运用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案例,采取角色转换的方式构建设计实践教学。同时,企业设计项目分阶段教学,按项目进程进行对应课程考核,建立一条从教室、工作室、公司到市场的特色教学链。6.将实践教学融入日常学习、采风、创作、艺术实践等活动注重与旅游市场互动,通过采风、写生、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旅游市场,走访民间艺人,了解市场实际情况,掌握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参与实际项目制作。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设计项目工作,在实践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构建预期效果

通过三年的努力,引进民间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指导学生学习民间工艺,设计专业教师负责传授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工艺,使学生在掌握现代设计手法与技术的同时,进行民间工艺设计与再开发。建设一支由民间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设计专业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结语

篇9

只有开展多元化评价,才符合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要求。高职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概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移,实现转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习效果的评价,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评价方式相对落后,急需调整步伐、紧跟时代需求与发展。多元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的理念为基础,以人的综合职业素质为评价重点,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多维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坚持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标准多元、方式方法多元等。

高职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内容

1)设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多元评价要求应由过去单一的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进步,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多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教一评—学”三位—体,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最终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因此,设计类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就构成了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由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性特点,很多学校要求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会照搬理工类课程的量化考核,这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不但会磨灭他们对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探索,逐渐陷入技能第一的误区,更容易遮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成长。因此,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虽然是传统评价方法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在多元评价中,这一部分虽然重要却并不能作为评价的全部。

2)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是艺术设计者专业水平的体现,包括创意能力与制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1]。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是教学的关键,但是从目前专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拥有独特创意的能力才是艺术设计类课程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不能用简单的量化标准去衡量创意是否出色,而应该综合考虑行业意见、专家意见与观众反映。因此,在多元评价时应重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挥与培养。

3)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设计类的课程而言,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是学好该类课程的关键。只有观赏大量的优秀作品,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鉴赏能力,才能创造出赏心悦目、震撼心灵的艺术作品。因此,设计类课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大量的优秀作品,锻炼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眼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应把这些作为课程评价中一项独立的内容强调并运用,通过欣赏与相互评价交流,不断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4)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丰富的文化素养。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在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等。这既是学习设计类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长远考虑,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视觉艺术传达专业的发展。作为视觉艺术传达专业,必然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艺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因此,全面提高视觉艺术传达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应贯彻到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在教学评价时有所体现。

高职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的方法

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后再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因此,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评价之中。过程性评价是质性评价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而质性评价是设计类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它适应艺术教学的即兴变化、个性、跳跃等特点[2]。因此,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元评价中必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学生学习课程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设置评价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心观察、客观记录、进行合理的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对个体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正确引导人们形成良好自我评价能力的前提。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它可以为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及将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应具备的技能,对学习结果起着衡量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所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这应是视觉艺术传达专业设计类课程评价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引导,以加强评价的管理与监督,避免或减少学生自我评价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

3)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多元评价中另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学生作品展,让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还可以通过DV、相机摄录或拍摄学习制作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设计构思笔记等方式,从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饱览各种设计作品,在开阔眼界的同时,鉴赏能力也能有所提高,这时再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由于学生们评价的是自己同龄人的作品,便于彼此了解与沟通,各个作品中的不同之处,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也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互评不仅体现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也体现了创作者的设计能力,可以在评分时综合考虑[3]。

4)教师评价。对于教学而言,即使引入了多元评价,教师依旧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各种评价都是在教师的总体监控与指导下进行,例如作品的评价标准、内容与计分比例都由教师制定。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互评进行指导,了解学生互评的态度与鉴赏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鉴赏能力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其对学生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占多元评价各个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4]。在教师评价中可将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成绩变化等数据建立电子档案,以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有利于对学生作全面评价。另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总结,更全面客观地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p#分页标题#e#

5)网络评价。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应该能够得到业内人士与广大观众的认可。所以在评价作品时,如果能够加入更多的观众评价,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设计与制作水平,还能帮助课程教师发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而做到及时调整,将教学与市场需要贴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推行网上评教的方法,既有利于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与学生沟通,传达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意见;又可以尝试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5]。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网上评教只能作为一定的参考,尚需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方能得出综合的结论。

篇10

在探究创新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及相应教学方式和措施之前,有必要对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关键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的理解和阐述,以便更好的把握和探究二者之间的各种联系。 

(一)视觉传达设计 

在展开论述创新艺术理念的体现之前,首先需要清晰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视觉传达设计从字面含义可以总括为两点:首先是视觉,意即人们可以用视觉来收集和掌握信息;其次是传达,是将前者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发送、传播给大众,简而言之就是“为传达而搜集并设计信息”。 

(二)创新艺术理念 

这是一个近年来新兴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设计艺术作品的目的和价值就是为了满足来自各个途径的多种需求,需求的与众不同决定了创新艺术理念要不断创新。简而言之就是要将影视、色彩、文字等多种元素与时尚符号紧密结合起来,创作出来的作品既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又要展现时代的新颖性。 

二、创新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 

广义上来讲,大众化和个性化是矛盾的双面体,似乎二者不可兼得,其实不然,创新艺术理念就是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大众的的普遍认知程度,又要突出新颖,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一)“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 

艺术作品设计求新求变固然重要,毕竟创新才是视觉传达设计走向世界的灵魂给所在,但是,艺术作品也是要考虑普罗大众的审美能力和认知程度,过于求新求异、与众不同反而可能陷入怪诞,偏离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和而不同”的创新艺术设计理念:既要合理从重,又要突出新颖。 

(二)个性化、时代化设计理念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已经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传播者要先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在赋予自己的认知理念后设计出来,继而传播给普罗大众。因此突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格外重要,同时要跟进时代的步伐,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如重视环保的时候在作品中展示和谐,重视民族的时候在作品中体现特色,切实将作品赋予时代气息,满足社会需求。 

三、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上的创新艺术理念教学模式 

(一)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学子毕业后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之一,只有如此才能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能力。 

(二)提升创新艺术理念的教学模式 

社会分工的具体明确及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求新求变,已成为学子体现自我价值的载体和打开企业求职大门的敲门砖。因此, 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创新”的理念时刻融合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展示中,切实传达给学生,无论是平时的课业练习还是毕业作品,都要求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展示自己的个性,设计的作品生动鲜活,不断开拓新的设计领域。 

四、强化创新艺术理念教学的主要途径 

上文已经介绍了创新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此处不再赘述。显而易见,如何将创新艺术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重要一环。下文从整个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简要介绍几种优化创新教学理念的途径,以供参考。 

(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艺术理念最终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因此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拓展学生艺术鉴赏、史论等多方面的认知能力,夯实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学校应在课下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邀請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帮助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身创新艺术能力的机会。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成为优化创新艺术理念教学的重要一环。高校应该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担任教学工作又能肩负项目设计,将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以来,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丰富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升个人竞争力和学校就业率。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毫不夸张的说,视觉传达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得到极大发展,高校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视程度也是与日俱增,要求相关专业教师要不断改良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性教学理念。另外,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合作,进而达到人才联育、资源共享,让专业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互补互利,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不例外。社会的不断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设计者只有充分运用创新设计理念才能创作出时代需求的优秀作品。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将创新艺术理念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可.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美术大观,2014(03). 

[2]邢莉莉.浅谈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原则[J].设计,2014(09). 

[3]方小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12). 

篇1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篇12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结构;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 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 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 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y,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 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 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篇13

(一)招生盲目扩大,就业困难。由于高校的无目的扩招,导致了恶性的情况,很多毕业生都被移出了艺术的工作领域,没有办法找到与自己对口的工作。就算找到了对口的工作,很多人却因为待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而被迫转行。例如,广州XX广告公司所招聘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广告设计师,基本工资只有每有2800元,而现在一些流水线工厂上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水平至少与有3500左右,低水平的工资极大程度上打消了艺术专业毕业生投入艺术工作的热情。

(二)教师素质不足。最近几年,很多高校所关注的是提升教师的学历,造成许多教师将精力都集中在学历的提升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而且,部分高校分配制度上有着官本位的观念,也是造成很多优秀教师从教学岗位转成行政岗位的原因。再加上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同步,教师本身的知识落后,对新兴技术和手法无助,让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

(三)学生不具有实践能力。我们国家艺术设计教育从计算机成为了基本的工具之后,因其实验课程、设施手段的不足,学生实践能力大大下降,只简单对着计算机画图,忽视了艺术创作的启发过程。与国外相比,国外的学生更重视思维生成的过程。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对基础课程教学要有针对性。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专业,具有完整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色彩、字体设计、设计心理、设计理论等等。而这些基础课占的份量还不轻。只是,在教师讲授或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引导足够的重视,或是方法落后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多数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提不起兴趣。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中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一定要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方法。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有目性的对专业方向进行授课,方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中找准定位。例如,在对技巧的基础课程设计进行学习的时候,环境艺术专业所偏重的是空间感的训练,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则要偏向有机造物及平面意象的训练。第二,与审美结合。教师除了要用丰富的材料知识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和专业方向有机结合,选择一些吸收了传统审美的因素以及优秀的作品来供学生欣赏。并且帮助学生在艺术美术的历史过程中把握住行业发展的情况。实现专业课程、应用课程的结合。

(二)对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标志设计、书籍设计、插画等等。通常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会循规蹈矩的把各个课程的知识教给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而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厌烦。此时,教师应该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拓展视野,多与外界交流,关注设计教学的形势,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

(三)与生活有机结合。设计来自于生活,同时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也是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生活有机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范围当中的设计样式,从生活中去体会到设计的风格。在生活中,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因素到处都是。比如,在超市里,多留一个心眼去观察各种物品的包装设计,由色彩、文字等对其进行欣赏、分析,多积累设计的相关经验。

三、结束语

篇14

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内容构建和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视觉传达设计一般是基于平面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画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网页设计等。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主要沿用了西方“包豪斯”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以西方的理念和审美为基础。但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是设计发展的必然,在中国的视觉传达教育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仍未完全建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前我国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使得我们能够重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饱经风霜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政府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而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西式设计观念的打破迫切需要从教育本源和具有民族文化力量的艺术设计人才来做起。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得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视觉传达教学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创作营养,丰富设计意识、设计风格,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设计态度的塑造。为我国未来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真正走向国际,走在行业的前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促进我国民族设计特色的形成。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对教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理念的教学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纷繁的现代设计潮流中找到属于本土特色的设计方向,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崇敬。教师也应该充分学习和认识到只有吸纳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才能完整地建立起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起用本民族语言来建立现代设计风格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具体设计课程的学、创作等,就可以把对传统文化吸纳的学习逐渐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2.对课程内容设置的渗透

(1)首先在具体专业课程作业练习中结合传统文化命题,设置有关传统艺术或技艺研究、体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中,让学生做关于传统图案的由来、内涵、形式原理、科研论文等方面的调查,形成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在课堂发表,大家相互学习讨论,最后老师来做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美妙有趣的图形不仅是当代的存在,其实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尝试结合传统技法来完成现代设计的创意方案,在大胆的尝试中摸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结合的方法,也使得课程作业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

(2)视觉传达设计是要服务于社会事务的,与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密切结合,因此课程学习与实战的结合不可分割,带领学生参与有关传统文化命题的赛事或项目等社会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用实践来验证学习的同时,让师生们可以在学校之外的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师生们也能够由此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及时带入社会,服务社会,对中国本土设计风格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3)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课程学习中,应针对专业方向争取更频繁的文化考察活动,也可以请文化传承人、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开设相关任选课、讲座、展览等互动活动,为师生创造更多直观学习与交流传统文化的机会。

3.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渗透。

按照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将我们一直沿用的西方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与中式传统美学体系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对本民族设计的学习,以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比如在基础课程设置中,素描、色彩等课程是高考筛选美术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基础,大学就可以缩减这类课程的比重;像国学、书法、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校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偶尔做为公共选修课出现,甚至没有,学生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学到与本民族价值观统一的设计观念,自然也不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设计意识。因此务必将传统艺术技法与审美方面的基础课程纳入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创作出具有本土设计风貌的优秀设计作品,将中华文化风采借由视觉产达等媒介展现给全世界,影响世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影响民族的复兴。需要借助教育本源培养具有民族设计观念的优秀设计师;需要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