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10:19: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

篇1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硬膜外 并发症 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ASA-Ⅱ级,年龄20~72岁,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病人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手术种类:剖宫产术2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前列腺摘除术15例,子宫全切术12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

方法:所有病人均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将镇痛泵排净空气,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PCA配方:吗啡6mg+0.75%布比卡因20ml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PCA泵药袋内,负荷剂量5ml,单次追加剂量2ml/次,背景剂量2ml/分,锁定时间为20分钟,镇痛维持时间为48小时左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

观察项目:①镇痛效果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即0分为无痛,<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10分为最痛[1]。②观察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③观察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连续观察48小时,然后分析总结。

预防及护理:①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术前严格禁食,术后做好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内禁饮食,6小时后可渐给少量饮水,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②皮肤瘙痒的预防与护理:皮肤瘙痒是PCEA病人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地塞米松5~10mg加入镇痛液中预防性用药可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③腹胀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加强腹部体征的监测,观察腹胀及排气情况,经常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肠鸣音,了解患者饮水、进食情况,活动量大小、有无影响肠蠕动恢复的其他因素存在。④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条件者要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护。术后每0.5小时测量血压1次,直至血压平稳,方可改为每2小时监测1次,间隔时间随病情好转而延长。

结果

80例病人除2例因硬膜外导管脱出外,其余78例病人大多数术后镇痛效果评分在5分以下,取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经观察发现有30例出现并发症,以恶心呕吐常见,其中恶心呕吐24例,皮肤瘙痒14例,腹胀10例,低血压1例,无呼吸抑制发生。因所有病人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所以无法对尿潴留进行统计。

讨论

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剂量小,镇痛时间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临床护理工作,用药个体化和有的放矢等优点[2],不仅能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还有利于调整病人的心态,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研究,使我们总结出了初步经验,针对施行PCEA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潜在因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积极的手术准备,改进镇痛药液配方,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作好健康宣教,可大大降低各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概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75.

篇2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两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比较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 原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34

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1,但是机械通气的最常见的并发症(Complication)是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2,为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效果,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71~86岁,平均786岁;机械通气时间8~125天,平均358天,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在进行机械通气前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各项顾虑,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严格按照注意事项配合治疗,在通过过程中,严密观察通气情况,及时清除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做好室内消毒,限制陪护人员,减少机械通气的院内感染机会。加强患者饮食护理,掌握一次进餐量及速度。进餐时间从20~30分钟延长至1小时,有胃食管反流时速度可延长至2小时,增加餐次,每餐由350~400ml减少至250~300ml,用鼻饲泵缓慢均匀注入胃内,进餐时及餐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鼻饲管的护理: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测量外露部分长度,2次/日,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结 果

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后发生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①机械通气后,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削减了呼吸道的清除防御功能,使吸入性肺炎感染机会增加2。②胃食管反流致吸入性肺炎:气管插管可抑制吞咽活动,易使反流胃内容物吸入肺内3;鼻饲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受阻,致胃管反流和误吸;抑酸药及常用药如茶碱、多巴胺、酚妥拉明、抗胆碱等,部分钙拮抗剂等,可使胃液PH改变易细菌繁殖、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和损害抗反流屏障,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增多4。③意识状态的改变:呼衰的患者,神志模糊状态,会厌反射受抑制,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致吸入性肺炎5。

加强护理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武淑萍,赵玉香,康杰.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6.

2 张绍敏,姜洁,张俊丽,等.运用循证思维探讨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吸痰策略.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3—94.

3 胡冬梅,杨宝燕,张艳.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73—741.

篇3

【关键词】新生儿; 机械通气;感染;护理对策

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但其并发症感染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患儿时,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还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原因

1.1机械通气的时间近年来强调口腔和胃肠道定殖的细

菌吸入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 [3]为其主要机制,属于内源性感染。正常口咽部分泌物中,每1 ml含有107~108个细菌,即使吸入0.01 ml都会有大量细菌进入肺部而导致肺部感染。于凤琴等[4]报道,新生儿机械通气持续24 h内、24~48 h、48~72 h、72~120 h、7 d以上,气道分泌物培养率依次为26.55%、55%、93 3%、100%。可见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机率越大。

1.2感染途径呼吸机管道、湿化罐、复苏器等消毒不严,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使用上述器械患儿痰培养与上述各部分的培养一致菌种达98%。有研究对上机24 h呼吸机管道和管内凝聚液的细菌定殖情况进行调查,近患儿端细菌污染率及浓度均高,机械通气后迅速定殖,2 h定殖率为63%,12 h为64%,24 h为80%,凝聚液形成速度平均30 ml/h,24 h后细菌浓度达2×105/ml,病菌通常与患儿痰分离出的一致,提示患儿口咽寄居的微生物是管道污染的原始来源,高污染率的凝聚液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

1.3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特点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弹性纤维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塌陷,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及纤毛运动差,不仅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可导致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母亲的特异性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免疫非常重要,极低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差,是由于过早娩出未能从母体获得足量的IgG,加上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能力不足,容易发生低IgG血症,从而容易发生感染。

1.4有创性操作经鼻或口插管,增加了将口咽的微生物直接接种于下呼吸道的危险性,气管插管会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减弱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分泌物的淤积和下漏,使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和肺部。放置胃管可以增加口咽部细菌定殖,导致口咽部分泌物停滞,增加了反流误吸的危险性。分析显示,放置胃管是医院内肺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5抗酸剂的应用及因素仰卧位易致反流及误吸,使胃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逆行感染。有研究发现,在机械通气24 h内,患儿仰卧位也是获得性VAP的一个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胃液pH值约为1.0,胃内保持无菌状态。疾病状态改变了机体内环境及胃液酸度,重症患儿尤其是呼吸衰竭患儿常使H2受体阻断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进一步降低胃液酸度,增加细菌定殖。研究表明,当胃液pH值>4.0时,60%以上患儿胃液内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殖。

1.6滥用抗生素虽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提高VAP患儿的存活率,但是仅凭经验对没有感染的患儿使用广谱的抗生素是具有潜在危害的。它会增加多重耐药微生物细菌的定殖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菌的多重耐药之间存在相关性,对ICU内患儿不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严重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2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维持于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2 h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2~3次/d。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2.2加强基础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口咽部寄生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应口腔护理3次/d,也可局部使用非吸收抗生素,如:2%多黏菌素E、2%两性霉素B,防止口咽部及消化道细菌寄生。保持头肩部抬高30°,应用胃动力药可很好地防止误吸致胃食管反流。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始终保持清洁和舒适。

2.3保持无菌操作、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戴手套,每个患儿床边放一瓶洗手的消毒液,气道吸引时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室内空气应用紫外线循环消毒机消毒,室内物品、桌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拖洗,环境一定保证符合卫生部要求的Ⅱ类环境标准,病区全封闭,谢绝家属入内探视。

2.4呼吸机治疗器械的管理气道湿化液和湿化器内的液体必须无菌,24 h更换1次呼吸机装置(气路管道),复苏气囊消毒好备用,一次性物品绝不重复使用。喉镜、吸痰器、婴儿暖箱等所有医疗器械均要彻底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登记。

2.5物理治疗和吸痰每2 h翻身1次,并给予胸背部叩拍或振动,体

质量

3小结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时,除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应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从而杜绝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笑青.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5,4(5)359-360.

2徐群力,耿艳丽.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83-85.

3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9.

篇4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66-02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区老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对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生命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死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

1.2 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度根本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越秀区居民的性别、寿命、死亡时间等特点,死因分类按ICD-10的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变量分组频数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

死因分析发现,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共死亡44 213人,死亡人数超过10%的死因由高至低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12 177例,占全死因的27.54%;男性7 561例,占62.1%;女性4 616例,占37.9%,男女性别比达1.64∶1,分年度计算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详见表1。

2.2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在各类致死呼吸系统疾病中,男女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5.5%)、肺炎(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COPD)(18.7%);女性则为肺炎(40.9%)、恶性肿瘤(26.9%)、COPD(13.0%);具体见表2。而且,从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对比来看,肺炎的死亡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PD死亡者比例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太大;而恶性肿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死亡病例则有下降的趋势,详见图1。

2.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分布

经统计,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死亡居民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平均年龄为(76.9±12.8)岁。从表3可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老年人(70岁以上)为主,从60岁开始,呼吸系统病死人数明显增加,80~89岁年龄段达最高峰(35.9%)。而在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超过10%的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死亡分析可见,恶性肿瘤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38.7%);而肺炎和COPD均在80~8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4.5%和46.7%);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因肺炎致死超过半数(52.6%)。

2.4 呼吸系统病死亡的气候变化

据统计可知,越秀区居民呼吸疾病死亡与气候有关,死亡人数以1月份最多(1 256例,占全年的10.3%),10月份最少(874例,占7.2%)。对具体病种而言,则各有不同:肺炎在1、2月份较高,10月最低;恶性肿瘤在1、5、9月份较高,3、7、12月较低;COPD在1、3、12月较高,10月最低。详见图2。

3 讨论

根据本次资料统计可知,广州市越秀区近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表明此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在今后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处于主要死因顺位中第三位,与上海市2010年[1]分析一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与广州市城区COPD的患病率和年龄特点相符[2],也与新疆26年的病例统计一致[3],但主要死亡病因则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肺结核已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区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重点是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在三级预防中可以对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和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所侧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防治重点是肺炎。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且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体征较少,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在1月份最多,不论是总数还是肺炎、恶性肿瘤或COPD,均以1月份死亡为最,估计与广州的气候特征有关。北京H区研究结果[5]显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广州市的情况不同,杨军等[6]利用广州市2003~2007年全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显示,低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20(1.001~1.037),而高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1、2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则通常是骤冷陆续发生的时候,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加重。此外,李宁等[7]统计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钟南山院士长年对COPD的研究也表明,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环境治理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陈仲庆,刘文斌. 上海市五角场镇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4(2):160-162.

[2]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5(5):314-316.

[3] 曹建江,朱武.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J].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4] 郭丽. 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2):258-259.

[5]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等.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7):569-572,659.

[6] 杨军,欧春泉,丁研,等. 广州市逐日死亡人数与气温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136-138.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等. 广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时间序列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3-867.

篇5

关键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全世界的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1]。儿童由于体质虚弱,导致其致病因素繁多,且无法逐一得到有效预防。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空气污染已被广泛公认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气候因素、大气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的微粒PM10以及细颗粒PM2.5等也已被公认为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且可被人体吸入而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儿童的作用尤为明显。

1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空气污染因素

1.1室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微粒物质增多和空气中其它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且以微粒悬浮物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室外空气中的微粒主要分为PM2.5和PM10,前者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滋m的极细微粒,后者则指直径小于10?滋m的颗粒状物质。就人体的肺部和呼吸道结构和生理特征而言,粒径超过10?滋m后很难被吸入到呼吸道并进入肺中,多数能够被鼻毛、鼻腔粘膜或呼吸道粘膜捕捉[3]。但是,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滋m大于2.5?滋m时 ,颗粒则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可诱发呼吸系统不适。但是随着人体粘膜的外排作用的不断加强,颗粒最终可随着人体的呼气、打喷嚏或者痰液排除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为有限。但是,当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2.5?滋m时,不仅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系统,而且可以在呼吸道内大量蓄积并逐渐进入人体肺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可在人体支气管或肺泡内发生致炎反应,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支气管炎甚至是尘肺病。儿童作为免疫功能较弱的特殊群体,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易于收到PM2.5或更小粒径微粒的影响。魏复盛等对PM2.5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吸入PM2.5可大大增加哮喘、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Desqueyroux等[4]对空气污染致病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的发病与PM10、PM2.5以及臭氧在空气中比例的增加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证实[5],NO2和臭氧是目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病患者住院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且一直处于恶化态势。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6],NO2和PM10的浓度是导致呼吸系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王海荣等[7]对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SO2、NO2、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导致儿童哮喘、肺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则为NO2和PM10,而导致儿童肺功能减弱的主要致病因素则为SO2,且女性儿童更易受到影响。关于SO2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的原因,Sam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当人体吸入大量SO2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呼气流量峰值(PEF)下降,使肺部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而逐渐导致肺部功能受限、肺部功能下降。

1.2室内空气污染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的装修质量,大量新型的装饰材料不断被广泛使用。甲醛、苯等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超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已被社会广泛肯定为室内主要的污染源。室内装饰材料所释放出的甲苯、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人类长期接触不仅会出现神经过敏症状或免疫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肿瘤等恶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巨大。研究证实,当甲醛的在室内的含量超过0.25ppm/m3时,即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最为明显[9]。儿童长期在室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玩耍,可因室内污染源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在新房装修时,应对房间及时通风、尽量购买释放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较少的装饰材料,以减少装饰材料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程度。朱悦等[10]对室内环境在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以及室内环境中的螨虫、微粒等均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对于降低儿童因室内环境而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煤炭燃烧后的一次、二次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源被广泛使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生存资料。虽然煤炭的燃烧可以为我们带来电、热等能源,但其所产生的粉尘或有害气体同样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SO2、烟尘等一污染物在空气中可与其它污染物发生反应,并逐渐形成二次污染物,比如SO2、NOX和CO等。二次污染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而进入人体,且不可经肝脏代谢而消除,NOX和CO可以逐渐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人体产生一些炎症性疾病或者全身不适症状。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煤炭燃烧后的二次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情况更为明显,主要由于北方冬季因天寒采暖需燃烧大量煤炭,其空气中煤炭燃烧所致的污染物的释放量较大,可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室内CO中毒的案例发生率逐渐升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赵宝新等[11]对冬季采暖燃煤所致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时空气中的PM10、SO2水平大幅增加,所处该环境的儿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降低趋势但呼气流量峰值(PEF)有所升高,即说明PM10、SO2可降低儿童的肺功能。此外,就季节而言,冬季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除与冬季气温交替频繁有关以外,与冬季燃煤导致的空气内污染物含量增加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2户外尘沙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12],沙尘天气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王振全等[13]指出,在一些沙尘天气高发的地区,尘肺病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无沙尘天气的地区。赵春霞等对沙尘暴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在沙尘天气发生的前一天,该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且主要集中于体制虚弱、免疫力低下爱的儿童。孟紫强等进行的关于沙尘天气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处于沙尘天气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地区,且沙尘天气能够与其它户外污染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儿童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而诱发相关的疾病[14]。

3展望与结论

从上文中可见,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均是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儿童作为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均较弱的特殊群体,对于一些致病诱因的抵御能力较弱,探明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很有必要。就上述的内容而言,空气污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① 室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所致的空气中PM2.5、PM10等微粒的含量大幅增加,儿童吸入体内后在免疫力低时可诱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②室内装饰材料或其它污染源所释放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并进行其肺部,诱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③煤炭燃烧、秸秆燃烧等导致大气中烟尘、SO2、C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儿童患病几率。④沙尘暴、尘沙天气或者高发区域空气中粉尘和尘沙的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样症状或者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改善大气环境和周边生活环境对于降低上述因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任重而道远。但从世界范围内的儿童以及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出发碳、节能、环保洁净的生活模式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2]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等.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220-224.

[3]胡伟,魏复盛.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361-363.

[4]Desqueyroux H,Pujet J C,Prosper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low-level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health of adul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asthma[J].Environ Res,2002,89(1):29-37.

[5]查日胜.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病症影响的纵向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21(18):445-446.

[6]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7]王海荣,翟秋敏,沈娟.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河南省A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54-57.

[8]Sam Pattenden,Temenuga Antova,Manfred Neuberger,et al.Parental smoking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health:independent effects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exposure[J].Tob Control,2006,15:294-301.

[9]潘小川.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学基金,2005,(4):205-208.

[10]朱悦,杨小南,李宇斌.沈阳市某地区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7):575-578.

[11]王少利,郭新彪,张金良.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健康杂志,2004,01:713-715.

[12]霍焱,董芹,雷正翠,等.常州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及对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4):501-503.

篇6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迎新,赵芳兴,王玮.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5(5):890.

篇7

[关键词] 呼吸;因素

一、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人们每天吸入含大量细菌的空气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颗粒、道路扬尘、花粉等组成的颗粒物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可引发许多疾病。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细颗粒物可引发心肺疾病降低肺功能。研究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肺的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受最小粒径颗粒物的大鼠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有病大鼠的肺损伤最严重。即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特别敏感。在国内开展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颗粒物具有负面健康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的扩大导致大气污染,近年来研究表明哮喘、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有资料证明,空气中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碳、煤尘、棉尘等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减损肺清除和自然防御功能,为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工业发达国家比工业落后国家的肺癌发病率高。尾气是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尾气中可吸入颗粒与气道黏液纤毛清除机制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颗粒与呼吸道症状加重、肺功能下降、肺癌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颗粒物被吸入后作为气道炎症反应的刺激诱导因素,引起细胞释放系列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8(IL-8)等启动气道局部炎症反应,并最终造成气道上皮受损。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环境,现代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室内装饰材料、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显示居室内新装饰的材料甲醛等超标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

二、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疾病,我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61.01%的成年男性和7.04%的女性吸烟。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到1000万人,其中我国占200万人。烟雾首先进入呼吸道,长期大量的吸烟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或损害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

长期的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卷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与促癌物质。通过吸烟,这些物质就可以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最后导致癌症。肺癌与焦油含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入体内的焦油含量又与吸烟的数量、每支卷烟吸入口的多少,以及吸进肺部的烟量有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三、气候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气候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尤其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作为调节吸入气和气体通道的上呼吸道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温度等改变而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是受凉或温度变幅较大,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制:冬季一般寒冷干燥,鼻黏膜容易发生皲裂,病毒易于入侵;鼻腔局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鼻腔内局部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时,鼻腔局部温度也降低从而适合病毒繁殖生长;这都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寒冷环境中实验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甚至可以看到气管的病理改变,如上皮增生和白细胞浸润。夏秋季节由于空气中花粉密度增高,哮喘的发病率增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繁,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该地区处于高原高寒地带,生活水平低下,气候及生产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四、社会人口老龄化与呼吸系统疾病

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使人类寿命延长。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表明,在2050年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将比现在增加2倍。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增长明显,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以上海为例预计2025年老人将达400万,占28%以上。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占多数,且COPD、肺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其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

随着年龄增加呼吸系统器官老年化,呼吸道器官发生形态学变化:包括细支气管及肺泡管扩张、胸壁弹性及呼吸肌功能下降;气管、支气管黏膜萎缩;纤毛变型和异常使纤毛运动失调。呼吸系统器官老年化,也加速了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进展。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该病不仅是老年人最易发生的原发病,也是老年人其它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继发病,甚至可成为许多老年人疾病致死性的并发症。老年人群中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高发,甚至几种病同发,或者其它系统疾病都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篇8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支原体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及最佳给药途径[J].北方牧业,2009(14)

篇9

关键词: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谱;研究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病。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儿童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全球针对肺炎已经研究出疫苗和抗生素,但是全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1年内的372 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资料,利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

1.2调查方法 首先将我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历,检出年龄在0~14岁的儿童。然后按照疾病分类及疾病名称以ICD编码为标准。

1.3统计分析 利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按第一出院诊断疾病进行统计)及 SPSS STATISTIC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 1 年期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总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患者,约为女性的 1.8 倍。

2.2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构成分析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以婴儿和幼儿居多,分别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住院人数的39.5%和 48.6%。

2.3我院儿内科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见表1)。

2.4我院儿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构成分析 肺炎所占比例排首位,其次是毛细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排到第3位,其下依次顺位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35 例,占所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 0.15%。

2.51 年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及顺位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例数逐年增多,呈现上升趋势。当中肺炎均排在首位,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趋势来看无显著变化。

2.6 1 年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季节分布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冬、春季多见。

2.7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地区分布情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城市比例多于农村。

3 讨论

根据以上情况得出,我院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排在第2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位。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内支气管哮喘是排名第5位。儿童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呼吸系统疾病侵袭。因此,研究儿童住院情况的特征和规律,可以为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在现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状况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作为参考。

4 结论

在观察研究中得出,我院近1年的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1-3]。

参考文献:

[1] 陈春明, 杨平. 二甲医院 3 年儿科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 7(4):131-132.

篇10

【关键词】

住院;疾病;医院;学龄儿童

为全面地了解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及变化情况,以利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降低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学龄期儿童健康水平,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开封市4家三级医院2001~2010年间学龄期8421份儿童住院病历,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儿童3950份、农村儿童4471份。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统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损伤和中毒(15.6%)次之。对呼吸系统疾病进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气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学龄期儿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意外损伤和中毒(8.8%)、消化系统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3%)、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8%)。

2.3 城市和农村学龄期儿童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城市学生住院疾病

作者单位:475001开封,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9%)、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5%);而农村学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9.1%)、呼吸系统疾病(8.4%)、消化系统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种类近10年发病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1-2010年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分析,发现在住院疾病构成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始终排在前3位,同时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趋势,应值得大家重视。

3 讨论

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改善学龄期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近10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首位。这与儿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主要关系,儿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为肺炎,同时喘息性疾病亦有明显增多,所以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进行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发病机理以及预后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儿科全体医师今后从事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第2位,其中胃肠炎和结肠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为学龄期儿童的个人卫生自理能力差,没有养成进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病从口入。随着小儿C13呼气试验和超细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发现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道溃疡疾病儿童数量渐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所以指导家长对小儿的喂养,改善环境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开封市学龄儿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车祸伤、跌伤、异物吸入、中毒等为主,这与目前机动车数量剧增、公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还还相对较差、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意外损伤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儿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学龄期儿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第二,发生伤害的常见原因为玩耍、骑车、运动、溺水及触电等,校园内外受伤机率明显高于家中,所以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发生,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预防措施,对降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不洁食物,这与女生喜食零食、卫生意识较差有关,针对这一点在儿童中开展食品卫生知识教育、使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亦很重要。

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农村学龄期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全民族儿童的健康水平,广大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儿科医学也从单纯诊治躯体疾病发展到关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儿童疾病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保健转变,进而涉及社会-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儿科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不同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不失时机地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高质量医学关注儿童,尽一切力量使儿童达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状态[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为儿童创造一个和平、宁静、清新、活泼的生长环境是我们全体儿科医生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 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4-1669.

篇11

关键词: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流行病学

急诊内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门急诊内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病情评估、分流、留观诊治、收住院等工作。其中,留观患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且很大一部分留观患者诊治工作难度较大,这部分患者主要包括疾病诊断不明的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无法收入专科的患者,或病重需住院但住院部暂无空床位的患者。这就要求内科急诊医师在掌握内科急救技术的同时,也要掌握内科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知识,提升有等同于专科的持续诊疗能力。但在信息快速更新和医学专科细分化的时代,内科某一专科的疾病诊疗知识就已经需要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何况是整个内科各个系统疾病医学知识。而且,我院急诊内科尚未分科,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我科急诊内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为来我院就诊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对本院过去接诊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各个系统疾病发病率、易发病季节、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学习和培训。现对我科近一年来的内科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的资料,以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就诊并具有完整病历记载的1178例急诊内科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急诊内科留观病人医生交班本”记录本上的疾病按系统分为9大类,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留观时间等资料,全部数据利用Excel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 急诊内科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泌尿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其他>造血系统及风湿疾病。结果见表1。

2.2 各系统疾病留观患者数量四季分布情况及数量比较,消化系统疾病共43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循环系统疾病共240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呼吸系统疾病共199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神经系统疾病共122例,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泌尿系统疾病共66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急性中毒共69例,冬季>夏、秋季>春季;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共26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其他疾病共20例,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就诊时期呈季节性变化,其余系统变化不明显。结果见表2。

2.3 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青(少)年患者(

2.4 统计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并按照患者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呼吸系统(1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3例,肺部感染37例,支气管哮喘19例,发热原因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例。循环系统(240例):冠心病106例,高血压73例,心律失常33例。消化系统(436例):胃肠炎178例,胆囊炎73例,腹痛原因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5例。泌尿系统(66例):泌尿系结石45例,泌尿系感染14例。内分泌和代谢系统(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低血糖症5例。神经系统(122例):头晕原因57例,脑血管意外36例。急性中毒(69例):酒精中毒39例,神经催眠药5例,毒蕈中毒5例。其他(20例):血钾异常7例。

3、 讨论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地区差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的不同,各家医院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而且急诊科疾病谱也与医院等级、诊疗水平和特色专科等有关[1]。且急诊留观患者每年呈升高趋势[2]。因此,有必要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急诊科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的研究。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可见,患者数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中毒,它们所包含的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为1066例,占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总数的90.49%。由此可见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在广泛学习内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这五个系统疾病的诊治。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疾病谱中还可见,在留观患者总数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并且某些系统的疾病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的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的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者可能与男性吸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有关。造血系统和风湿免疫系统未见留观患者,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发病率低,患者数量少,病情发展缓慢,患者白天已在专科门诊就诊,再则血液科疾病诊治专科性强,病房床位较充裕,患者可直接收入病房住院。

各系统内科急诊留观患者数量也呈一定的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较多(44.22%),循环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0%),消化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64.45%),泌尿系统疾病在春夏较多(77.27%),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在春季较多(34.62%),神经系统疾病在春秋较多(58.84%)。其余系统患者数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急诊内科留观患者总量上春、冬两季较多,分别占到总量的31.15%、26.57%。由此建议本院急诊内科可根据各系统疾病患病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特点,强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合理制定各季节疾病的治疗方案措施,完善治疗工作机制,防范重点。

从急诊内科留观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老年患者(≥60岁)数量最多(52.88%),其次是中年患者(45-59岁)(20.22%),数量最少的是44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26.9%)。原因可能与我院属于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认同中医药对老年病、慢性病有较好疗效有关。结合我院所在贵阳市2012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本市65岁以上的人口为38.70万人,占常住人口8.69%。提示我市老年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我院急诊内科医师应对老年病的诊治进行重点研究,并应特别注意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方面的研究。另外,有些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由于依从性差,出院后不能规范治疗而致反复急诊留观的老年患者,应与急诊科护士、内科专科病房联合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宣教,增强老年病人的有关健康知识,提升老年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从各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种可见各个系统疾病应该重点研究和诊治的病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循环系统疾病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的胃肠炎,胆囊炎,腹痛原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疾病的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神经系统疾病的头晕原因,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疾病的酒精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毒蕈中毒;另外应注意电解质异常里面的血钾异常。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涉及内科多个系统,病种复杂,发病率于季节、年龄、性别差异都有关联,必须分析其特点规律。应根据急诊内科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医务人员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合理安排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和应急能力,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是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的,在通常平静的状态下,一个成人每天会有一万升的气体被呼吸道呼吸道内。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3亿-7.5亿肺泡),在人进行呼吸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一些细小的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等,都会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通常情况下,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表现主要是咳嗽、咳血、呼吸困难以及胸痛。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哮喘病、肺心病、气管炎等等。

一、导致呼吸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1.吸烟

在吸烟的时候,烟雾进入到人体内部,首先适合呼吸道粘膜相接触,烟雾具有干热的特性,会刺激人体咳嗽,又会激发这些粘膜逐渐的干燥,并会导致慢性充血。人体系统受到这样的刺激之后,会促使呼吸道粘膜继续变得湿润,粘膜细胞会持续性的分泌出过量的粘液以保证湿润,而这些大量的粘液排除体外,就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痰液,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吸烟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患有咳嗽和痰多的现象。

除此之外,烟尘微粒在烟雾中的存在要比空气中的存在多的多,达五万多倍,在烟雾的微粒中,存在更多的有害无纸化,会导致纤毛中度,受到损伤,凝固分泌的粘液,使得纤毛和粘液丧失了抵抗作用,对于人体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这就使得很多的有害物质和细菌毫无顾忌的侵入到人体和肺部,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长期吸烟者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是肺气肿的疾病。

2.大气污染

有调查显示,当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1000ug/m3的时候,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频率就会提高。而其他的有害物质或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粉尘等,会对于支气管粘膜造成刺激,降低人体抵御机能的下降,让有害疾病更容易的侵害人体健康。事实证明,肺癌的发病率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更高,这也说明了致癌因素中大气污染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3.气候因素

在秋冬的时候,由于气候的问题,人体比较轻易受到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呼吸道发生感染。秋冬的时候,天气比较干冷,鼻腔内粘膜会容易产生破裂,使得细菌轻易的侵入呼吸系统,造成疾病。

4.身体抵抗力弱

一些身体对于疾病抵抗力比较差的人,这是由于他的自身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的防御系统,代表的是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所以免疫力比较弱的人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呼吸疾病的感染。小孩和老人相对来说免疫系统比较薄弱,所以更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和锻炼上重视,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

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

首先是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和高兴,事实证明,当人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免疫力就会得到提升,不会轻易的受到病毒的侵害;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忧虑的状态,自然的其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很容易会生病。

其次,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营养的补充要适当。身体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可以减少的,也不能一味的强调补充。适当的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和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在饮食的控制上有做到饮食规律,不能一顿饥一顿饱。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重开水的摄入,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气候比较干冷,空气中的粉尘较多,水的摄入能够保持鼻腔内粘膜的湿润,有效的抑制病毒的侵入。水的摄入还能够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除,保证身体环境的健康。

再次,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新鲜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去除或稀释房间内的粉尘和污染物。所以,房间内不要长时间的关闭门窗,适当的开窗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空气的注入;不要阻止阳光的照射,多晒被子,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有效的消灭细菌;在家中偶尔可以采取食醋熏蒸法,消灭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个人的卫生尤其需要注意,多洗手,尽量减少脏手触摸身体;在室外的时候尽量避免到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尤其是在比较疲惫的情况下,要站在空气畅通的地方。

此外,主动戒烟。吸烟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吸烟对于肺部的伤害尤其大,烟雾中的物质会对于肺癌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二手烟对于人体的伤害更是巨大。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主动的戒烟是笔畅有必要的。

当旁边有人吸烟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所吸入的烟雾颗粒和有毒物质并不比吸烟的人少,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所吐出的烟雾中,烟焦油的含量要比吸进去的含量多一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在国际对于吸烟致癌的调查中显示,致癌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是吸二手烟导致的。更多的实验调查显示,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戒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当碰到周围的人或者是自己有咳嗽或者发烧、呼吸困难等现象的时候,有可能是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可将其忽略,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就诊检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都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内科学 第7版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钟南山 陆再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13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8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该种疾病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有关统计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农村占16.4%[1]。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通过把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科自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当中选取108 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 例。治疗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4 例,年龄18-51 岁, 病程1-5 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龄21-56 岁,病程2-8 年。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消毒。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雾化吸入前的护理:雾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宣讲雾化吸入的优点,消除患者的误解,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此外,在雾化吸入前要全面检查雾化吸入所用的各种管道、仪器。

(3)雾化吸入中的护理:雾化吸入时间应以饭前或饭后1 小时为易,雾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坐位为主,在雾化吸入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4)雾化吸入后的护理: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并对痰液性质、颜色、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要叮嘱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5)其他的护理注意事项: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每个雾化器均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1.3 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无效:呼吸道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的各项指标都未改变。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 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治疗组中,显效39 例,有效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显效19 例,有效24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这种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对此,要加强防范和治疗措施,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将空气压缩后形成高速气流且以此为动力,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3]。

通过本文的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庆松.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06):1185-1186.

[2] 安亚珍, 周艳梅.2 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篇14

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年龄分布

住院患者进行疾病构成顺位分析,是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方法之一[1]。为了解该院住院患者病种的变化规律及年龄分布特点,为医院管理层制定疾病防治措施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某医院2009~2013年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年龄分布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医院信息科病案室2009~2013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年报表,按ICD-10标准分类,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将出院患者按年龄、姓别、系统疾病分类[2],归纳成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顺位表[2]。数据经审核和分类汇总,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本资料,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2结果

现对某院5年来出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汇总如下,见表1。

2.1疾病的构成 从表1可见2009年~2013年某院总出院人数为94088例,前10位疾病为85463例,占总住院人数的90.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885例,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713例,消化系统12938例,循环系统12588例,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5290例,肿瘤5012例,分别占总住院人数的21.1%、16.7%、13.8%、13.4%、5.6%、5.3%,这5种疾病共7142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75.9%,结果表明:该院疾病的构成主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2.2疾病顺位 从表1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5年来一直位居第1和2位,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在第3和第4位波动,消化系统疾病从2009年的第3位至2013年降至第4位;循环系统疾病在2009年位居第4位,后至2013年上升至第3位。不容忽视的是肿瘤,从2009年的第7位至2013年跃升为第5位。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于2013年跃为第10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从第10位退出。

2.3从患者年龄和性别来看,5年男女比例为0.77:1。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在出院患者前6位疾病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多集中在60岁的人群中;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主要集中在15~44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则多集中在>60岁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则分布在15~44岁、45~49岁、>60岁这3个年龄段;肿瘤则分布在45~49岁、>60岁这2个年龄段;损伤、中毒则集中在15~44岁人群。

3讨论

3.1呼吸系统疾病5年始终居首位,主要是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发病,这几种疾病共计11099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55.8%。其中小于5岁年龄段6290例,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56.7%;大于60岁年龄段2623例,占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86.3%,所以儿童和老年人是患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大气污染、吸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所以应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儿童和老年人加强防护,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2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5年一直居第2位,该院产科凭借过硬的医护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本地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来医院分娩的人数13154例,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的83.7%,可见主要是分娩的患者,应提高其他妇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3循环系统疾病从2009年和2010年的第4位至2013年上升到第3位,其中大于60岁年龄段7794例,占循环系统疾病的61.9%;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共计7514例,占循环系统疾病的59.7%;其中大于60岁年龄段6106例,占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的81.3%,脑血管病主要是脑出血和脑梗塞为主。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大量的高糖、高脂高盐饮食,运动量减少,工作压力加大,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明显上升,因此医院应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疗法,同时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病的宣传,合理饮食结构,适当运动,不定期的健康检查,以降低突发性心、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死亡,延长寿命。

3.4消化系统疾病有下降趋势(从第3位下降到第4位),其主要疾病是阑尾疾病、疝、胆石病和胆囊炎共计5359例,占消化系统疾病的41.4%,其中胆石病和胆囊炎3074例,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3.8%。消化系统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饮酒、暴饮暴食,不规律的饮食起居、缺少运动、食品农药超标等原因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3],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5损伤与中毒有下降趋势,由于国家对酒驾进行了严格管制,使酒后驾车造成车祸大量减少。但这类疾病多集中在15~44岁人群,占损伤、中毒的44.5%,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有关部门应做好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6肿瘤有上升的趋势,从第7位上升至5位,肿瘤5012例,其中恶性肿瘤占54.5%,大于60岁恶性肿瘤1628例,占恶性肿瘤的59.6%,其中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占21.8%,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占21.5%。由于食品添加济的滥用,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机动车辆的不断递增等造成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这些都是肿瘤发病的诱因[4,5]。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大保健知识的宣传,号召人们锻练身体,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7根据以上资料总结分析得出这10类疾病是该院最主要的疾病,特别是前6类疾病的诊治护理应成为该院工作的重点。为医院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开展相应新技术新项目、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更好地为所在地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我院10年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顺位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2):188-189.

[2]叶建华.某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6):479.

[3]刘群英.我院2007-2011年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