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的艺术性研究范文

影视的艺术性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3 09:52: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影视的艺术性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影视的艺术性研究

篇1

摘 要: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技术应用反映着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水准,是影视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自然表现。然而,出色的影视作品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失去了艺术的积淀与彰显,技术的运用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拼凑与堆砌。本文结合所在学院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强调教师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视频制作的艺术性理念渗透进技能的实践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照影视技术,从而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艺术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51-02

《影视后期制作》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必开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系列知识与技能,涉及视频、音频、声画关系等多方面知识,包括影视后期编辑、特效制作、合成技术等综合技能,是影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步骤,制作水平的高下直接关系到视听效果的优劣。

当下,很多学生误以为影视后期制作只是视频、音频、图像、字幕的简单叠加,只要学会大量非线编与后期合成软件,掌握相关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频制作的技能,就可以制作出一部精美的视频。

事实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是基础和保障,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艺术的渗透和表达。作为教师,如果在课程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影视制作的“技术性”,而忽略了视听传播的“艺术性”,那么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就很难具有艺术感染力与亲和力。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影视后期制作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影视拍摄素材进行修改与处理,完成剪辑工作和字幕、特效、动画的添加。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要用到大量的影视制作技术。许多学生在学习制作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了绚丽的技能技巧,即可很轻松完成一部简单的影视节目的制作。

的确,在授课过程中,受到课时量的限制,教师要在很短的学时内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软件操作技能,就势必要加大实验的比重,对艺术理论与观念的渗透往往就显得相对不足。而影视作品从来都属于视听艺术的范畴,出色的影视作品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失去了艺术的观照与彰显,技术的运用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拼凑与堆砌。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技术永远是手段而非目的。回顾电影电视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技术的改进与革新,都将艺术的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随着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更是步入高科技运用领域,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了绚丽多彩的视听享受。但影视制作技术与运用永远是以实现影视艺术的高端品位为目标,优秀的影视作品强调艺术创造的主观感知与想象,反映了制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艺术魅力的彰显与表达才是影视制品的灵魂,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只一味注重技术,忽略了影视作品的审美属性,那么其作品也会大打折扣,很难称之为佳作。古人云“技近乎艺,道也”,技术是具体的,是客观复制,是对科技模板的反复利用,而艺术是抽象的,是主观创作,是传播者对信息的积淀表达。影视艺术是电子技术与视听艺术的结晶,只有将艺术观念与技术应用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才能使电子技术在影视艺术的殿堂里大放异彩。

在整个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关照,借助现代科技制作手法进行影视作品创作,进一步表现制作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举例来说,当我们要表达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画面的色调处理上,就可以适当调整色温与饱和度,使老人的面庞罩上一层古铜色,更加凸显老人的沧桑感。

又如,做访谈节目,如果画面上的人物是一位学者,添加身份说明字幕文件的时候,字幕的样式可以考虑做得古色古香,凸显人文气息,甚至加上一些跟他专业相关的元素做边框或动画。如果要添加背景音乐,不妨选择古典音乐,徐徐道来,娓娓动听。表现历史资料,将画面处理成黑白;表现陈年旧事,将画面处理成泛黄双色调等。这些后期制作手法都可以将视频的画面充满艺术性,令视听感观的冲击力急剧增强。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视频制作的艺术性理念渗透到技能的讲授过程中,以免学生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导致作品艺术感缺失,缺乏灵气和美感。要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认知:任何一件优秀的影视作品必定是精湛的后期制作技术和深刻的艺术内涵的结合体,单纯的视听轰炸只会加速观众的审美疲劳,反而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影视后期制作要通过艺术美折射出技术美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是灵魂,是先导,而技术是基础,是保证。影视作品艺术力的表现需要技术的支持,在技术的基础上反映出作品蕴含的思维与情感。同时,艺术的魅力又使得技术的理性与功能得到良好表达,通过艺术美折射出技术的精美与多样化。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在学生制作的视频作品中发现,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较强的技术性,追求视觉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听体验与炫目的视觉冲击,整个作品特效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例如在两段素材之间添加与主题毫无关系的转场,给视频添加无意义的滤镜,而这样操作的目的只在于将画面变得“好看”。熟不知,缺乏艺术内核的技术特效,犹如无根之浮萍,反而成为影视作品主题阐释和意义指向的破坏性因素。这类作品技术再精湛,也会因为与内容不和谐而显得呆板,缺乏灵气,很难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去品味。同时,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或精神向度被淹没在高强度、压迫式的视听奇观中,这样的观感很难得到观众认可。关于技术美,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经指出,“技术美要尽量服从、适应和利用物品本身的功能、结构来做形式上的审美处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雕饰、造作”[1]。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艺术表现,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然而,脱离了审美范畴和艺术纽带,单纯的技术只剩下无意义的躯壳。影视作品中的技术美反映着当下时代的一种审美形态和科技水准,是影视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自然表现。影视特效、动画的制作与添加要体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要考虑观众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近正在热播,几乎每一集的播出都好评如潮,在观众的反映中,技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影视制作的高清技术广泛应用等特点尤其值得肯定。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将火腿制作过程中霉菌发酵的缓慢变化通过快镜头表达,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观景象;再如在表现食材竹笋、蘑菇的生长周期时,将时间的飞速流逝和食材的悄然变幻灵动地表现出来,使画面看起来充满艺术性,更具观赏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要将影视特效简单、狭隘地理解为某种现成的技法添加,而应当将其看作是支撑影视作品创意实现的方法、途径、手段。“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2]。影视作品中的技术美要符合作品主题的表达,与影视作品的节奏、风格、意蕴相符合。让技术转换成艺术情感,让艺术美折射出技术美。要让影视作品效的添加变成“有意味的形式”,而不是技术的堆砌。

三、加强学生美学修养,注重影视制作课程艺术性教育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要从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这就势必要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注重影视制作课程艺术性教育。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一种视听艺术的记录与表达,构图、光影、色彩等视觉造型元素共同构成了影视影像的画面语言,背景音乐与画外音的添加则进一步彰显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讲授影视制作各项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进而提高影视审美素养。对于影视技术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然而,影视艺术修养与美学修养的提高,却不是通过演示就能立竿见影。我们可以复制与再现影视技术,却永远无法复制一个人的影视美学修养。“它不能教,没有固定的法则方式,纯靠艺术家个人捕捉从而去表现那既有理性内容、又不能用概念来认识和表达的东西,创造既是典型又是独创的富有人生意味的作品”[3]。美学修养的提高需要在艺术、文学、影视学甚至摄影、摄像、绘画等诸多领域长期浸润、耳熏目染,才能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形成独有的影视审美感受。随着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视听感观的满足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影视后期制作专业的学生,唯有抱着更沉潜的艺术态度和更深刻的艺术追求,从简单的技术制作跨入内容与形式一体化的艺术创作的高度,方可凭借技术的翅膀在艺术的殿堂里遨游。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欣赏精选作品,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技法,理解影视语言,培养艺术素养。通过案例,分解其创意设计、技术要点、表现形式等,引导学生在设计完成相应视频后期制作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注重美学修养的自我培养,进而通过作品散发艺术魅力。

四、结 语

“在数字时代的探索中,影视教育对于技术与艺术的新关系的认识往往对创新型、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4]”我们反对唯技术论的模式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关照技术,用技术的进步去塑造艺术,才不会与当下影视行业专业需求相背离。因此,不断探索与改进《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授课方法与理念,培养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艺术创新能力、符合当下影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影视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论集6[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篇2

关键词:艺术院校影视武打表演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12―03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人用以锻炼身体和防身自卫的一种实用的健身方法。与此同时,武术又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和美学特点,极具表演和观赏价值。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武术的文化娱乐功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武术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影视创作领域,中国功夫享誉全球,成就了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为代表的国际功夫明星,以唐季礼、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在舞台表演领域,华夏武术名扬四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表演者整齐划一、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表演让世界为之惊叹,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武术在专业设置归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之下,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民族传统体育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白专业设置以来,民族传统专业的招生数量大量增加,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的方向,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开设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教学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较少,同时实践课又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为主,其他项目或传统项目较少,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就业的面比较窄,严重影响了近年来的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在市场中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影视业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表演团体对武术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一个武术表演本科专业已在上海体育学院正式诞生。上海体育学院于2011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了表演专业武术表演方向,并于2012年2月进行了首届招生的专业考试,这意味着武术表演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资料调查,尚未发现有艺术院校开设影视武打表演专业方向,而艺术院校有着多年的表演专业,编导专业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强大的优势,以及和各大影视公司,表演团体紧密的关系,能更好的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的就业,同时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更好的为用人单位服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全国各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校课程开设方案,从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士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分析相关研究。

2.2 专家访谈法

本文对相关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表演专业、招生办等专家进行了访谈,对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市场发展的需要

中华武术通过与电影电视相结合开辟了一种新形式,更加生动的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拍摄的一系列电影如《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中国功夫热,李小龙的电影让西方人真正领略了中国功夫的魅力,特别是80年代初的《少林寺》再次掀起了全民甚至世界的武术学习风潮,在后期的《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的放映,加上成龙、李连杰、杨紫琼等国际功夫巨星的出现,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了武术。影视传媒为武术的传播、武术产业的发展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尤为重要。

而在影视武打的拍摄过程中面临着会打不会演或会演不会打的难题,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武术的毕业生加入到了影视武打的行业中,但因为没有专业的表演基础,大多从事替身或群众演员的工作。一部好的影视武打作品,往往决定于好的武术指导,其负责片中武打动作的设计、指导以及后期达到的影视效果、声音效果等,每个武打动作从演员的演练到观众看到的影视作品,往往要经过导演和武打编导影视化、戏剧化、艺术化、表演化的改装,从而将每个动作达到准确到位,优美合理。

3.2 武术文化传播的需要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影视武打将中国传统的武术、武戏、武舞、武乐、杂技以及古代文学等结合到一起,将武术技击性、修身养性的特点通过表演艺术展现出来,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让武术以不同时代可以接受的层次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光大。

因此,影视传煤不仅将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技巧通过声音、图像的形式进行了传播,同时将武术的信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克服了对受众知识水平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改变了以前通过家族式、师徒式的传播方式和靠声音、动作传播的手段,更加形象地将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文化进行了传播。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3.3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

武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公安系统、武术训练队、武术教学工作、保安公司等,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从事武术的表演工作,但据资料记载,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60―70%,所以在延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创新,将是影响武术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主要就业的是公安系统和武术教学,考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书也成了这些人必须要通过的毕业前的坎,但因为近几年公务员报名和招录比例的大幅减少,加上较好学校所需武术教师基本趋于稳定,使得武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专业办的好与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就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去调整已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或模式,势必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和市场背离,被市场淘汰。

影视武打从工资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动作演员、动作指导、动作导演、替身、特技等几种,这些从业人员目前均是一些有武术功底的人员在一些有经验的武术导演或指导的带领下,经过在剧组的实践,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另外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网络和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武术游戏也得到了快速的开发,游戏的武术指导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因目前没有专门的院校开设此类专业,所以开设此专业培养合格人才有很大的必要性。

3.4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我国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看出,现有武术专业方向基本是学习武术套路为主,再辅助散打、跆拳道等的学习,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固定,二大多数考上的学生也是从小练习这些项目的,所以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教学效果。近年来注重武术攻防技击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武术的小的攻防组合或者对练不但可以改进教学效果,同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不但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的以后教学的本领,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引发对影视武打的关注,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拓宽道路。

同时,随着武打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人们对影视需求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影视武打作品中的角色扮演和其自身的挑战性感兴趣,并且随着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等影视武打明星和指导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欲从事武术表演的行列,这些学生正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再加上年龄的特点,对于学习影视武打的要求越来越强。

3.5 专业结构设置发展的需要

高校培养的人才就是为了社会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和市场结合,培养出为市场所接受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

篇3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滩海工艺室天津30028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油气田的勘探也不断进步。相比较而言东部发展较快,所以当下相应的勘探位置转移到西部。众所周知西部的地质环境相对复杂,这就给开采和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了更好地响应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需要对管道运输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适应性,通过研究分析出集输管道混输工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推动混输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集输管道;混输工艺;防腐技术;适应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研究不断加深,过去主要研究长距离管道的混输技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油气混输技术不断发展,在以后的实践中将会运用不少新的机理,通过不断转换油气混输泵,采用新的物理机能,使得集输管道混输工艺适应性更强。集输管道混输这项工艺有利于推动了西部大开发,同时它也是作为将西部资源带到东部使用的好帮手。

1 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重要性

集输管道混输工艺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它可以在减少油、气分离设备的同时,也减少了一条运输管道的运用。所以它的重要性表现的十分突出。如果这项技术一旦得到很大的适应性,这也是对油气混输技术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这项技术不仅减少了勘探工程的资金支出,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集输管道达到长距离运输给各大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使得不可再生资源得到更好地合理运用,毕竟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应该通过改良技术使得环境状况得到更大的改善。

其实集输管道混输工艺包括稳态流动和顺态流动这两个模拟部分。由于我国目前关于混输工艺的技术与工艺还存在着欠缺的部分,所以说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面貌,需要在一些油气管道的工艺设计利用最新技术,加入网络设计环境和操作项目。首先需要利用网络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动态模拟,这样有利于增加维护和管理的经验。在实际操作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或许一开始进度比较缓慢,但是这也是为了集输管道的安全问题着想。试验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了经验通过进行不断地试验,观察有助于对工艺进行改进和分析,直接操作具有盲目性,不利于对工艺适应性的研究。

2 集输管道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属于化工产品,它由易燃易爆的化合物组成,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安全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为了运用集输管道混输这项工艺要注意在加热、加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在运用这项技术前,分析好可能出现的故障,比如油气设备的不协调、工艺的缺陷、管道的防腐性,以及机械振动带来的副作用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所以要运用集输管道的先进性防范这些危险的发生。

油气储运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天然气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作为重要的替代石油资源,我国将会在水合物理论上进行深刻研究,这也是为了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运用。这项新的工艺作为我国在石油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在二十一世纪以来不断加快发展,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近。相信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一定会追上其他国家,取得领先地位。

3 关于混输工艺的存储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东部地区,资源比较匮乏、人口密度大。众所周知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对混熟工艺的存储技术也得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工艺的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石油储蓄大国,每年石油进口量已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也标志着地下水封库成为石油储备库建设的一个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表现了混输工艺的存储技术需要进一步升级,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形势下,使得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运输工程在油气储运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油气混输技术是我国石油工业领域的一个新兴技术,这项技术多会运用到海洋、沙漠、环境比较恶劣的地下,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集输管道混输工艺有利于减少石油勘探的资金流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恶劣环境油气田开发的成本。集输管道混输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将管道铺设于地下或海底,由于没有建筑物的阻碍,使得集输管道具有很大的适应性。管道是通过特殊材质制作,便于铺设于地下和海底,运用防腐技术,更加保重了集输管道在运输油气时的安全。通过对集输管道混输工艺适应性的研究,使得油气生产系统更加完善。有利于对这项工艺产生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勘探设备将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4 混输工艺的适应性

集输管道混输工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比如防腐问题,对于油、气、水来说,这三种物质的密度不同,使得运输起来产生的流态不同,如果采用集输管道的运输,可能造成管道的腐蚀,所以对于管道的防腐技术的要求也相当严格。防腐问题可能造成管道的阻塞,这就还涉及了管道的清理问题,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特点就是长距离输送,一旦造成严重阻塞,将造成管道的停输和清管,这就对工程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延误。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类的问题,需要在前期设计工艺方面提高输送的效益。同时管道内的防腐措施也要做到严格有效,比如对管道进行电镀和涂料防腐,还要对水合物的要求提出严格标准,开发新型的水合物抑制剂有利于节约工程的成本和环保。如果油田和气田多采用集输管道混输工艺有利于这项工艺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家都知道对待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合理地去运用。改进原来的技术,有利于让能源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开支。这项重要的举措值得大家进行深刻的研究。

5 总结

为了响应国家出台的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政策,对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研究有利于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运用。本文主要从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重要性、集输管道的安全问题、混输工艺的存储技术、混输工艺的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从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有利于推动我国集输管道混输工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温贻辉,张莎莎,谭松娥,梁润娥.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管道穿越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油气储运,2012(10).

篇4

关键词:装饰艺术;现代性;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88-02

装饰艺术一般是指从属于某种客观对象,适应客观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手段”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我国传统装饰艺术有以下起源论断:图腾崇拜说,祥瑞征兆说,象征隐喻说,生殖繁衍说,神话故事说。装饰最初是先民对器物表面加以修饰以达到美化的一种自觉的追求。这里的装饰只是从属于装饰主体即器物本身。就装饰本身而言同时它还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装饰艺术不但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文化承载性和有审美的价值,而且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庞薰l先生在《装饰》1997 年第5 期的《谈装饰艺术》一文中,开篇即解释道:“什么叫装饰?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而加以文彩也。但这个概念已不适合于今天了。今天的装饰是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后加上的,更不是锦上添花,这一点要明确。”装饰更多的体现了设计师的潜意识需求和价值判断,它具有更多的艺术创作属性,但是装饰从属于设计。我国装饰艺术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规范有序,全面综合的局面。昭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脉络。在我国传统器物上,无论是色彩、材质还是纹样以及构成,无不显现出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倾向。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强大,国内可以说出现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说是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反对盲目跟随外国风潮,主张发扬自我传统。这一点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好似“无传统不成设计”一般。比较矫枉过正的代表就是某款红旗轿车的尾灯采用宫灯样式设计,其实这是违背了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我们须知,强调传统装饰并非生搬硬套,需得灵活应用。中国装饰艺术符号的资源极其丰富,像龙、风、鱼、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都是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符号,这些符号也被许多品牌作为形象代言人而采纳。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的装饰符号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的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

如中国传统图形符号“盘长”传达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在民间广泛应用。在民间它常结合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方胜”,表达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延伸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的寓意。联通近年来已将原来的蓝色标志改为红色,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诉求。这一点十分的独到,因为联通的业务主要开展在中国境内,更加应该以国内受众为主要宣传对象。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的标识是最早被外国人知晓并喜欢的标志之一,和中国银行的天圆地方铜钱标志一起成为最成功的中国CI形象。该标志以凤凰为主要设计元素,祈愿凤凰这一神圣的生灵及其美丽的传说,带给人们无限的吉祥与幸福。标识中的弧线,既象征着地平线,还代表数字“一”,演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而始,至于无限”的哲理思辨。凤凰飞跃地平线,寓意企业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中国航空作为连通中国和世界主要交通渠道在展示国人风貌和国家形象上可谓是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因此好的CI形象十分有利于展示中国形象。

相比较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笔者更喜欢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标志。以“京”字为原形加以变化而成,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中国结加以变形的“太极拳”,加上中国红的色彩符号籍以祝福北京申奥成功及2008年奥运会吉祥如意。这些设计语言轻松自如,委婉流畅,意境深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虽然从色彩到形式构成都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元素,但是在标志的表现力度上有所欠缺。中国特有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治印遒劲有力,断然不该绵软无力。可以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飘逸有之,遒劲不足,难以划到精品之中。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标志从内容主体――舞动太极拳的形象,到外在的现代化形式表现,无不显示出成熟的平面设计造型能力,堪称传统装饰艺术和现代平面构成的结合典范。

在现代装饰艺术中,装饰题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追求题材的意义转向纯粹追求题材本身的形式感。现代装饰艺术对于所选题材的形式感十分重视。早期装饰艺术对于动物形象的刻画,侧重于简化而生动的描绘。现代装饰艺术则会根据对动物的生活和活动规律的观察,表现出动物的特有属性及动作特点。在面对不同设计要求时注重多种动物形式的组合。对于花卉等植物的呈现则追求色彩的变化,注重其组合方式。现代艺术符号“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符号出现于装饰艺术中,如点、线、面常常让我们看到张力与速度的表现形式,看到现代社会的节奏和精神张力的表达。这种表现力来自内心动力的驱动,以交叉的线条构成无意识的心理场,在笔触上注重个性化的视觉力度表现和情感色彩的应用。像流体一样的形态,既有束缚感又不失流动自如的表现性,充满了心理的矛盾性。心理的意象表现的力度和视觉的张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作上采用抽象的形式,笔触随意自如,色彩跳跃,充满激情。从流动的结构中可以体验到空灵的美感,既能愉悦视觉又能感悟心灵。”

装饰艺术以其既抽象又可感知的图式符号,传达了本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不同特征的艺术形式及其精神内涵。今天我们在和别人交流中,我们的传统装饰艺术不能失去自我特征。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面,如何开发好,应用好这些传统装饰艺术形式是我们设计理论界,设计实践界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梅林、盛容.装饰艺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影视音乐;艺术形态;运用

引言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音乐本就是一种艺术形态,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感情的直接体现。音乐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不同音乐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同时也会利用音乐来描述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听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和共鸣,同时在演唱者演唱音乐的时候,通过音乐来实行多方向的沟通。影视音乐是一种音乐形态,与一般音乐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视音乐有其自身的表达特征。但是无论是何种音乐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艺术形态。

1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影视音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上:首先,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影视作品在播放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但是比较常见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融入影视音乐,对影视作品故事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影视作品内容的深化,以此来推动影视作品。在众多叫人印象深刻的恐怖电影中,《夺魂怨灵》的作曲家通过改编影视作品中的小夜曲,来编制出与主人公幼年时相似的旋律。这一情节其实就已经为整部影视作品的发展设定了较多的悬念,推动剧情发展至。其次,提高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利用与影视音乐相符的场景来烘托气氛,是影视作品经常采用的方式。采取这样的手段,可以提高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实际上,利用这种方式就是通过影视音乐将与影视作品时代相符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带入到作品中,从而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影视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有一个场景是母亲穿红色袄子,戴红色头巾在冰天雪地等待父亲归来,最后晕倒在雪地中。其中就通过配上小调式的音乐来衬托情感,以此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影视音乐与影视场景相互结合,充分展现出乡村少女纯洁的情感。

2影视音乐艺术形态

研究发现,一部影视作品中包含了不同形态的影视音乐。同时,不同种音乐形态在作品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总体来说,影视音乐艺术形态主要有这么几种:

首先,影视元素形态。影视音乐即使是音乐艺术形态的一种,但是其并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影视音乐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影响,促使其有自身的表达方式。综合来说,影视音乐更重视功能性。在影视作品创作的完成,影视与影视音乐需要共同协作。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较为重要的表达元素,与影视作品其他的元素相互合作,促使影视作品故事更生动,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生动,以此推动情节发展,延伸影视空间与时间,继而就可以构筑出完美的影视艺术作品。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众多的元素,其并不是简单地与影视音乐堆砌为一体,其目的就是要升华。影视音乐的特点就是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引用几个相同的音符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其次,内容特指形态。在重新组合动态音符后,就可以赋予影视音乐不同的情绪与情感。实际上,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通过具体的问题,观众能够感受到某些具体的信息,而将其转变成具体的音符就是“哆啦咪发嗦啦唏”。除去具体的音符,观众是很难体验到其他的信息内容。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就是可以利用抽象的音乐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影视音乐与文字艺术具有的共同性就是内容特质性。利用声、旋律等不同种的形式,影视音乐就可以为观众创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同时还可以打破传统的印象,促使影视作品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向观众阐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唯有如此,影视作品才能够被观众理解。可见,影视音乐的内容形态就是为影视作品而服务的。影视音乐编曲重视与影视作品内容的相互配合与沟通,从而实现音画合一的目的。无论影视作品采取何种形式,都需要注重音画合一。

再次,听觉完形态。影视音乐唯有在听觉上呈现出完整性,才能够体验到真实。听觉完整性强调的是音乐与作品的完整性。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影视音乐通畅需要采用某个或者某几个音乐片段来与之相互结合,从而体现出影视作品。影视音乐与一般的音乐在创作与演奏的时候存在明显的不用。影视作品在创作与表达的时候,需要根据影视作品的需要。因而,影视音乐具有在时间上具有片段性。受到情节的限制,音乐播放的时间长短由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可见,影视音乐独立于影视作品但又依附于影视作品。在编曲的时候,需要根据影视作品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做出调准,从而展现影视作品。

最后,旋律运动形态。旋律运动是影视音乐思想内涵的具体体现。通过将不同的音符按照相应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就能够形成不同的旋律,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7个基本音符与5个变化的音符共同组合成音乐音符。将不同的音符进行不同的重组,就能够展现出影视作品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影视音乐旋律在整体上表现得较为流畅。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观众看画面的同时,其实也在欣赏影视音乐。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就能够为观众留下思考与回味的印象。

3影视音乐艺术的合理运用

实际上,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种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并不仅仅只有主题曲与片尾曲。在播放影视作品的时候,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其中有很多地方会应用到音乐。影视作品中需要应用到音乐,主要有声画对位、声画对立以及声画同步。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包含具有情感特色的苏格兰风笛。通过风笛将观众带入到画面中,即会在观众的眼前展现出浩瀚的大海,同时在静谧的大海中略带感伤。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声画同步,保持影视音乐与影视情节相符,就是声画对位。在相同的场景中,将声音与画面同时呈现出来。而声画对立其实就是以隐藏模式来讲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篇6

关键词:摄影;表现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32-01

摄影艺术常被作为视觉的眼睛,是技术与艺术结合产生的造型艺术,同时也是人类思想以及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摄影者通过摄影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将作者自身的主观感觉以及情感因素通过影像表达出来。摄影艺术不像科学研究一样,由于摄影师作者情感蕴含的寄托,因此摄影艺术的领域总是不断创新的。因此,创新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摄影表达体系的创新改进,将主题充分的在影像上表达出来,已经成为摄影者创作的新追求,这对于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智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摄影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要素

(1)空间感的表现。摄影艺术中空间感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对影调以及线条层次的合理运用来实现,这也是将摄影作品的观赏性引入深层次空间的关键。在具体的调整上主要是通过影调明暗以及线条的交织关系,来充分的表达摄影作品的空间感。

(2)立体感的表现。立体感往往是摄影过程中最难展现的要点以及重点,对客观物体的三度空间进行展现也是摄影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对于摄影中立体感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侧光、逆光以及影调变化来实现。

(3)摄影作品质感的表现。摄影作品的质感主要是指摄影作品对题材结构感的展现,这也是摄影作品意境表现的重要内容,能够发挥提高摄影作品整体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4)作品动态美的展现。摄影作品的动态美就是指摄影者对于题材对象动感的表现,这也是提高作品感染力的途径,摄影作为一项造型艺术,对于摄影作品动感的展现应该凭借摄影者的造型语言以及摄影技巧艺术来表现。

(5)摄影作品韵律感的表现。韵律感以及节奏感也是摄影作品艺术形式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摄影作品韵律感以及节奏感不足,也就会存在艺术感染力与号召力的不足,只有充分的融入韵律感才能使摄影作品变得更为生动鲜活。

二、摄影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的措施分析

(1)重视摄影作者自身气质的培养。摄影作者自身的气质,直接影响了摄影作者作品创新的个性,摄影作者的文化气质也直接反映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气质。因此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创新,必须强化摄影者自身的文化气质培养。特别是在当前世界文化不断交融发展的今天,摄影者应当结合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既要积极的借鉴学习优秀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勇于批判容纳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借助于摄影者文化视野的不断拓宽以及知识理念的学习,创新摄影作者在摄影方面的思维以及激情,进而在摄影作品中更深层次的表达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创新摄影者对于文化以及摄影艺术的理解与认识,丰富摄影艺术表现形式。

(2)在摄影艺术的表现过程中重视对于细节的表达。在摄影者进行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除了必须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摄影技巧,合理的选择摄影造型语言之外,同时还应该对于自己的摄影作品有着明确的认识以及定位。对于摄影艺术而言,将摄影者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应该积极的探索发现表现形式,这就要通过对于细节的整理来实现。摄影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的表达以及处理,通过展现细节的独特之处,在摄影作品中充分的倾注摄影者的真情实感以及个人情绪,将生活中的真实面以及代表性完全的展现出来。

(3)对摄影题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由于摄影艺术是摄影者个人的视觉造型艺术行为,对摄影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的重点就是注重摄影者个性化的张扬,在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摄影理论以及摄影规则的限制,对摄影题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摄影作品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摄影内容以及摄影形式上的新颖,这也是使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特征的基本要求,通过题材深层次的探索发现以及标新立异的创作思维实现表现形式的创新。

(4)综合协调使用光线、影调以及色彩以及运动镜头。通过协调使用光线与影调,在摄影作品的画面上充分体现出空间以及时间氛围,刻意的展现以及隐蔽修饰,刻意增强摄影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度以及艺术感染力度。色彩主要是指摄影作品中画面的色彩、色反差、色饱和、对比度以及色温色调等内容,色彩也是摄影作品造型与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具有渲染气氛以及调整情绪的目的,因此创新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对色彩的运用进行创新,通过在画面中组织运用色彩来体现摄影者的真实情感。运动镜头主要是为了增强摄影作品的动感,通过运动镜头来展现摄影作品的速度以及节奏,这也是提高摄影作品视觉享受的重要表现手法,同时也是摄影作品思想以及意图表现的重要形式。

三、结语

对摄影艺术进行表现形式的创新,是新时代对于摄影工作者创作的新要求,摄影者实现摄影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要停留在摄影艺术形式以及摄影技巧的创新,同时应该转变摄影者的个人思维,深入的观察了解题材,捕捉题材的细节,以最新的形式表达真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增强摄影作品的整体艺术感染力。

篇7

[关键词] 系统性 适应性 大局观 集成观

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已经从单纯的物质要求,而提升为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要求。这表明人类从未停止对生活环境的追求,所涉及的环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提供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环境艺术设计从定义上讲离不开环境与设计两个词。环境简单的说,是一个涉及人类活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设计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主动创造。环境艺术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它具有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大致包含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公共空间、城市雕塑等方面。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更好的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其系统性与适应性加以利用,使设计整体的某一部分不至于脱节而影响其整体环境,使设计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更好的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创造环境已经成为势在必行。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性

人们为了成功达到某一目的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集合体,通常被我们称之为系统。而使整个集合体有严整的规则,便称其具有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性强调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系统的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地域文化、地域经济等自然地融入设计当中。这便需要我们用大局观和集成观去看待整个系统。

在全面追求自动化的今天,每一台精密的机器都有着多不胜数的部件,这多不胜数的部件却只由一套程序控制,这套程序综合了人们的所有需求,集成了每一个部件的功能,使机器最后能够在最好状态下正常运转。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如同这台精密的机器,包含科目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单一一个部分的完美无法使它正常运行,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只有把握好大局观,具有良好的集成观,才能正确的操纵这台表面看似简单,却功能繁多,内部构造复杂的机器。

1.1大局观

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是凡事能够长远考虑,能观察全局,并加以分析,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把握好整体的利益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专业,包含甚多,它包含的每一门学科就像组成一个木桶的一片木头,当整个木桶放在那里开始装水的时候,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片木头,而是最短的一片。这个道理说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不但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局部,同时,要有掌握整体效果的能力――大局观。

即使设计中的局部很突出,很完美,但是,它与整体形成一定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个设计便是失败的。把握大局观,从而找到每一部分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真正的使其设计成功。例如,过去东北民居结合当地寒冷气候运用原木建造房屋,侗族居住方式摆脱地面束缚,根据起伏的地势不同每根柱基标准不同。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这都体现了这些建筑在一个环境艺术设计的大局观下建造,更好的适应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1.2集成观

系统的集成普遍指的是将各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等,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以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系统的集成不是简单的将各种软件和硬件进行堆积,而是对系统的一种优化整合,一种价值的再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元性反映在它包含的专业科目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但最终都是以为满足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需求为目的。其中每一学科之间,每一方面之间都存在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故此,我们要全面的综合各方面的环境条件,以集成观来处理问题。在设计中不光要设计好每一点,每一个方面,更要联系好每一点、每一方面,使整个设计真正的融为一体。这种“集成设计”的观点最早被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提出,并体现在他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理念之中。

要更好的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大局观、集成观,便要求设计师不但简单了解各门学科知识,更要深入了解各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处理好之间的连接问题,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是已经不仅仅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基本功能需求而存在了,它更多扮演着一个带给人们希望的角色。人们希望从中找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答案,这也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当代应有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也深深的影响着这个社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适应性很值得我们讨论研究。

适应性的定义是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更多的是指其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适应能力,举例说就是让一个建筑或是一组建筑不仅仅是置于某一地段,更重要的是使其融于当地的环境,更多的表现在其自身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达成一种与社会与自然的高度适应,而非单纯是一个建筑一组建筑。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

2.1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众的参与是环境艺术设计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空间环境的改造,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群众参与下完成的,所改造的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空间,是大众对共同社会价值的认知,体现了大众的知识、情感和意识。对于现今我国情况,简单的环境空间划分是很难适应社会和谐发展,设计师不仅要了解相关专业,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关注社会的公平性问题,尽可能的解决在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资源私有化问题。林语堂说过:“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在要求和谐发展的今天,更是要秉承这句话,使设计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公众创造更多的共享空间的同时,保证公众的个人私密性,合理的划分和分配环境空间,让人们环抱于自然之中,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得到情感与文化的交流,使人们对居住环境做出认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2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对自然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非起初单纯的占有和征服,而是双方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追求一种绿色环境,与自然和谐存在。这也就注定环境艺术要向一个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不单是要在设计和成本上节约,更是要对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有人说过:“一个不断有巨额维护投入,并且不能给公共环境带来利益的设计是一个失败的设计。”所以,一个好的设计要有一个好的前期设计定位,使得后期完成之后能不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利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例如,现在经常被提及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但考虑到了建筑本身的节能与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同时,也考虑到了建筑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好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准确的表现了“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的可行性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们要综合地看待设计,既不能轻视设计,也不能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要正确处理环境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地适宜的设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5000年上下的历史,造就了不朽的文化,在历史的车轮下,也毁坏了许多,而到现在,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要求不断增强。故此,现代设计当中应该更多的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使得当代的设计不但不破坏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本身并不单指某一建筑、某一景观,它包含了周围的山水,周围的环境,这与我国古时推崇自然的观点密切相关。当这一建筑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露出它在当代所要表现的一种情怀,一种意境的时候,它才真正的体现了它的历史文化性。不幸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只保存了古建筑,而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并没有真正的得以保存。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在设计中应该在注重充分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继承古人在设计中的融于自然的观点,使设计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CODCr去除率;氨氮去除率

0 前言

随着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颗粒污泥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自身固定化的一种形式,颗粒污泥以它活性高、沉速快、可使反应器维持较高MLSS,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和较大水质波动带来的冲击负荷等特点,成为污水生物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1]。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居民小区生活污水等污染分布较为分散,且较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情况,通过培养颗粒污泥,并使得反应器内达到高负荷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泥层过滤作用,使出水水质稳定。

本课题通过探讨研究该泥层过滤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条件,验证其达到高负荷、高CODCr去除率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该反应器对氨氮的脱除效率,使出水水质能够稳定。通过研发新型高效颗粒污泥反应器,对絮状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并对反应器的除污能力进行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用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45mm×45mm×800mm,总容积为160L,有效容积为110L。反应器进水由进水泵提升打入,出水自流排入下水道,反应器于室温(20.0℃±2.0℃)条件下运行。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Fig1 The test unit of the reactor

1.2 接种污泥

本研究以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MLSS约为6500mg/L,接种量约为75L。采用逐步提高污泥负荷的方法培养颗粒污泥,60d后颗粒污泥成熟,此时污泥负荷达到0.7kg/(m3d),MLSS为8.5g/L,SVI为35mL/g。

1.3 进水组成

本研究的进水采用实验室自配的面粉(食品用面粉)废水,即在一定容积的自来水中加入一定量(按配比)的面粉作为有机基质和碳源,CODCr控制在650-3000mg/L的阶梯式范围内;并补充少量氯化铵作为氮源,NH4-N浓度控制在30-90mg/L的阶梯式范围内;磷源:磷酸二氢钾,磷浓度约为5mg/L;CaO约90mg/L,以及少量微量元素FeCl2、KI、MgSO4等。同时,通过添加适量的生石灰来调节pH在6.5-7.5。

试验研究表明,向该反应器内投加少量的土壤,可以增加反应器内的污泥密度,同时土壤中的Fe2+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核聚体,可加速污泥的颗粒化进程[2]。

1.4 试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进出水的CODCr指标,采用纳氏试剂722S分光光度计法[1]测定进出水NH4-N指标,MLSS与SS的测定采用重量法[1],SV、SVI采用标准测定方法[1]测定,溶解氧DO采用ProfiLine系列的Oxi197/Oxi197-S溶解氧仪即时测定,采用pH-3C精密型pH计检测反应器内的pH值和ORP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器启动及污泥培养驯化阶段

该阶段,反应器内pH值维持在6.5-7.5,温度控制在23℃左右,反应器内的容积负荷控制在0.3-0.5kgCODCr/(m3·d)范围内,进水CODCr浓度由300mg/L逐步提高到650mg/L,进液方式为连续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4h,连续运行15d。

反应器的上半部分为完全好氧反应区,ORP控制在23~33mV,下半部分为兼性缺氧反应区,ORP控制在-8~6mV,右侧沉淀区ORP控制在-155~-185mV,出水ORP在-285~-295mV范围内。保证了完全好氧反应区的溶解氧基本在2~5mg/L,兼性缺氧区的溶解氧在0~2mg/L,各部分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均能够满足“上部反应区0~50mV,下部反应区-10~10mV,沉淀区-150~-200mV,出水ORP-280~-300mV”的试验要求。

根据试验情况,该阶段反应到第12-15天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94%左右,且数据较为稳定。并且,从第14天开始,从反应器的外壁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颗粒污泥体在反应器内大量活跃。因此认为,此时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已经适应了反应器系统内的环境,表明污泥驯化成功。

根据试验研究,该阶段系统内的污泥浓度是随着容积负荷的不断提高而增大的。在保持进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反应系统内污泥浓度的不断增大,污泥的体积指数迅速降低,污泥的沉降性能就越来越好,这表明污泥培养驯化的比较成功。

2.2 CODCr的去除及脱氮效果的研究

2.2.1 CODCr去除效果研究

该阶段,反应器内pH值仍维持在6.5-8.0,温度仍控制在23℃左右,反应器内的容积负荷控制在0.65-5.0kgCODCr/(m3·d)范围内,进水CODCr浓度由650mg/L逐步提高到3000mg/L,进液方式仍为连续进水,水力停留时间调整为12-24h,该阶段连续运行60d。

篇9

关键词:异构性;数据库系统;时间同步;时间戳;触发器

中图分类号:TK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261-02

1异构数据库系统数据时间同步模型与算法的研究

异构数据库系统数据时间同步的精确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异构数据库系统数据时间同步采取的策略;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时钟系统的精确度;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运行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所运行的DBMS;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网络状况等。

现行的异构系统使用的数据同步策略主要有基于快照差分算法的数据同步策略与基于日志分析的数据同步策略。

基于快照差分算法的策略不但需要消耗同等数量级的存储空间和I/O开销,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排序、分析和比对,特别是对于大数据量的快照差分,数据同步的效率会急剧下降;基于日志的数据同步策略虽然效率会提高,但是对数据日志的分析一般难以实现。可见,必须找出另外方法,本文在触发器的基础上,将电子商务中的时间戳技术运用到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戳和触发器的数据同步策略。

在本策略中有两个难点需要解决,一个是数据源的类型多样,如何方便地自动地无需人工干预建立触发器。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下最大化地减少数据传输的冗余量,实现数据的快速同步,且减少对数据源的影压力。

针对第一个问题,因为异构数据源的类型不确定,可以采用函数的方法,实现触发器的自动建立。针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样性,数据库触发器的建立方法不同,可事先针对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分别建立不同的函数。当第一次集成的时候,自动加载相应的函数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去,并执行函数给每个要集成的表建立触发器。

针对第二个问题,在目前常用的数据同步策略中,传输对象都是以一条一条记录为最小单位的,也就是说,当数据源表中某一个字段发生变化时,会把该条记录的内容全部发送给目的端,这种处理方式导致数据的传输冗余量太大,严重的增加了网络的负载,影响了数据同步的效率。在这里,考虑将监视发送对象缩小到字段,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只把变化字段的内容发送给目标端,平衡网络的负载。同时为了减少对数据源的压力,设计了一个源操作表,它记录了对数据的所有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记录等信息。

源操作表位于源数据端,随时同源表的数据保持一致,在第一次抽取的时候会建立,每个要抽取的表都各自对应一个源操作表,其表名为要抽取的表名加后缀“_SNP”源操作表的结构如表1所示。

(1)当修改数据的记录时,触发器被触发,将操作的时间、类型和修改的值以及记录的标示写入源操作表当中;比如,当修改源表的某条记录的一个字段时,查找源操作表是否有关于该字段的修改记录(字段Data_primary和Name_column的值必须完全匹配),如果有则直接在该记录上修改(Type_oper字段值为U),并将修改的值填入Data_column字段即可,如果没有则在源操作表插入一条记录即可。

当源表中插入一条记录时,只需要在源操作表中将非空字段的信息写入即可(Type_oper字段值为I),那些空值的字段不需要填写其信息,也就是说,虽然源表有N个字段,但在插入一记录时只由M个字段插入了新值,源操作表中只增加了M个记录而不是N个记录。

当在源表中删除一条记录时,查找源操作表是否有关于该记录的信息(只要字段Data_primary匹配),如果信息表明该记录是新插入的(即该记录信息中有一个Type_oper为I的记录)把找到的所有记录删除即可,如果该记录不是新插入的(即不能找到该记录信息中有一个Type_oper为I的记录)则将信息写入源操作表(字段Typeoper值为D)。

(2)同步模块将根据源操作表的内容和修改时间字段的值,更新临时数据表中的内容(临时数据表相当于临时中间数据缓冲区),实现了临时表和源数据的同步,并返回从系统新时钟读取的更新的时间New_Updatetime(其值也就是字段Update_time的值);

(3)将源操作表当中字段Update_time的值小于New_Updatetime的所有记录删除。

解决了上述关键性问题之后,下面我们提出基于异构系统数据时间同步的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其中数据源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也是异构系统同步的数据源,比如:SQLServer、Oracle、DB2、access等;目标数据库是数据的目的地;中间数据区作为数据的中介,是数据集成的主要环节,用户所要进行的数据转换都是在此进行,其中主要有一个临时数据存储区1和临时数据存储区2,它们分别负责存储转换之前和之后的数据,因此是数据的临时缓存区。

其中用户控制模块负责和用户进行通信,接受用户命令,并将用户的配置和命令传递到其它模块;任务管理模块是数据集成的核心,负责任务的调度和其他模块的管理;预集成模块主要负责集成前的准备,包括建立各种触发器,建立源操作表或MDS源操作表等;同步模块依据不同的数据同步策略负责数据的同步;转换模块根据用户的配置和任务管理模块进行数据的转换;时间同步模块主要是用来从时间服务器或者新时钟获取高精度的时钟信息。

系统开始运行后,首先各个数据源与目标数据库均执行时间同步算法,构建统一的时间平台。然后由数据访问模块将数据从异构数据源中抽取出来,再经过预集成、数据同步、数据转换等完成数据的同步与转换,最后由加载模块将同步数据加载到目标数据库中。

2实验结果

实验平台中,我们选择了SQLServer和Oracle进行数据同步。在同步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更新的数据量对同步时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实验过程如下:对一张数据表更新30000条记录,该表具有20个字段,每个字段的大小相同均为20个字符,每次实验变化的是修改字段的数量。修改字段数量所占的比例即为修改的数据量所占总数据量的比例。

如图3所示,横坐标表示修改的字段所占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同步所用的时间。记录级同步策略采用传统的快照差分算法的同步策略,字段级的同步策略采用的时本文主要介绍的基于新时钟与时间辍和触发器的同步模型。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数据库中仅有极少记录需要同步时,本算法和传统算法均有着较好的时间同步精度。随着字段修改比例的增加,传统记录级的数据时间同步策略所需的时间抖动不明显,整个曲线呈平缓上升的趋势。而本文中提出的基于时间辍和触发器的同步策略所需的时间呈上升趋势,整个曲线的上升趋势即斜率要大于传统记录级得曲线。当修改比例在70%以下,基于时间辍和触发器的同步策略较记录级的同步策略是较优的,其原因在于将监视对象缩小为字段,减少了冗余量和网络传输量。但当修改比例超过70%,基于时间戳和触发器的同步策略较记录级的同步策略反而更差。主要原因是当更新的数据比例过多,虽然本算法将监视对象缩小为字段处理,但是这种缩小字段带来的时间和效率上的提升的不到体现,反而会因为在处理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处理中间环节导致整体算法效率上的降低;从而导致了按字段处理不如按记录处理的情况发生。

因此可以考虑将传统的数据时间同步算法与本算法结合起来,设置一个监视模块,当发现修改比例超过70%就调用传统算法进行数据的时间同步。

参考文献

[1]汪静,贺鹏.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18).

[2]周书民,汤彬.RDGSM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时间同步策略[J].计算机应用,2004.

篇10

关键字:审计意见类型;上市公司特质;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市场

一、 引言

审计意见是独立审计人对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告是否合法公允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所做的判断。在资本市场上,独立审计人即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已成为上市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审计意见本身传递出了重要的信息,影响报表使用人对报表信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围绕审计意见类型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找出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自身特质因素、审计者自身的特征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二、上市公司自身特质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从理论上和制度安排上,审计意见是对公司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的一个客观评价。其决定因素应该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影响公司财务报告数据的内在原因是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公司治理能力。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公司自身的因素是否与审计意见相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财务指标(公司绩效)、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市场特征以及盈余管理等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1. 财务指标。现有的文献主要将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研究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发现主要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类型有正相关性。朱小平、余谦(2003)发现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量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存在正相关关系。蔡春等(2005)发现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种是财务指标对审计类型有负相关相关性。朱小平、余谦(2003)证明了,资产规模、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现金流量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应收项目占总资产比例的变化量与非标意见呈负相关关系。蔡春等(2005)发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为正数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关系。在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情况下,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与该公司审计意见类型负相关关系。马惠媚和袁春力(2009)研究发现每股收益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有负相关性。第三种是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不显著。白宪生和高月娥(2009)研究发现净利润率与审计意见的类型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现有的研究成果已证明:如果公司财务状况良好,那么该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低;而与之相反,如果公司财务不稳定或者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状况下,那么该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高。

2.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等。公司治理机制直接影响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营运能力,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到报表数据,进而影响公司审计意见。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公司治理机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一是研究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设置与变更、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股权结构、股东性质、高管变动与高管薪酬等方面的因素。在诸多内部治理因素中学者们就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较多,王跃堂、赵子夜(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那么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小。张秀梅(2009)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呈正相关关系。于鹏(2007)将股权结构细分为“一股独大”和“多股同大”,实证结果证明审计意见与企业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一股独大”的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显著要低,而“多股同大”的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显著要高。王进朝(2010)研究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和CFO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市公司CFO变更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的关系。王怀明和项敏(2009)系统地研究了内部公司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是正相关关系。二是研究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公司外部治理因素主要包括: 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竞争市场、债务融资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因素(白重恩等,2005)。由于外部治理因素的统计数据,衡量标准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兆燕(2009)研究了法律惩戒力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发现随法律惩罚力度的加强,非标准审计意见增多,即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

3.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加大了审计风险,将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程度、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都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一是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章永奎和刘峰(2002) ,徐浩萍(2004),李春涛(2006)和刘继红(2009)研究结果都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二是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刘继红(2009)将研究样本按盈余管理的方向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向上盈余管理越多,则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而在非国有企业审计意见的作用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在向下盈余管理样本中,审计意见在帮助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中的作用依然较为显著,但公司所有权性质并没有导致审计意见在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中作用的差异。三是盈余管理方式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徐浩萍(2004)证明了主要依靠调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则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意见。

4.上市公司的市场特质。上市公司自身的市场特质(如上市地点的差异、上市时间的长短、公司的规模等因素)也会对审计意见类型产生影响。Ba和Chen(1998)以及章永奎、刘峰(2002)的研究都表明:上市公司上市所在地点可能会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并且证明了在沪市上市的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较小。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李春涛,宋敏和黄曼丽(2006),于鹏(2007)研究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要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理所当然是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决定者,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一些特征要素是否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的类型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事务所规模、组织形式、审计师的变更、上一期的审计意见等事务所自身的特征要素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做检验,并得出结论。

1.事务所规模。事务所的规模影响事务所的业务能力,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对审计产生影响。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国内外的学者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事务所规模与非标准审计呈正相关关系。国外学者DeAngelo(1981),Palmrose(1988),Beker et al.(1998),DeFond和Subarmanyam(1998)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那么出具审计意见的态度越谨慎,越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与国内学者李春涛、宋敏和黄曼丽(2006)的研究相一致;另一种观点认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不相关。如夏立军和杨海斌(2002),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以及李爽和吴溪(2003),李维安等(2004),王霞和徐晓东(2009)的研究结果却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意见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第三种观点是考虑公司的具体特征,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于鹏(2007)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公司的具体特征来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业绩差的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

2.事务所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国内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出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所和内资所之分。对于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是否影响审计意见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研究得出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出资方式两者都对审计意见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李春涛等(2006)的研究结果却表现出资方式对审计意见有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表明国际“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资所更可能给客户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3.事务所的变更。事务所的变更是公司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和优化。耿建新和杨鹤(2001)证明了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事务所后,改善了审计意见,并且标准无保留意见显著多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与李春涛等(200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李维安(2004)吴联生和谭力(2005)却证明2002年上市公司是否变更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影响上市公司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是否影响审计意见的问题上,目前学者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4.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对本期的审计意见有显著的影响。李维安,王新汉,王威(2004)检验得出上一期收到的审计意见与本期审计意见正相关关系。于鹏(2007)研究证明上市公司本期收到的审计意见与上一期收到的意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审计意见具有持续性。

四、外部环境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部分国内外的学者开始探寻外部环境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例如对法律制度、诉讼事件、政府关系等因素是否影响了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了研究。尚兆燕(2009)研究了法律惩戒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惩戒力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关系。冯延超和梁莱歆(2010)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诉讼仲裁、违规处分等法律事件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有影响,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郑军等(2010)发现政治关系、政府背景也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一个因素。研究发现特别对于前一期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通过政治关系能帮助公司对现任审计师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

五、总结与研究展望

(一)总结。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方面的特质要素,包括公司财务指标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二是事务所方面的特征要素,特别是事务所的规模、事务所的变更和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三是外部环境因素,如法律因素、制度因素等都对审计意见有影响。可以看出,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二)研究展望。1.研究对象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现有文献的实证研究中,因变量的选择大多将审计意见分为两大类,即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上述的研究结论。对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持续经营的保留意见在性质上与其他类型的保留意见有很大的区别。自变量(即影响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的选择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特质,对于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外部非财务因素的衡量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细分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在自变量的选择上做一些突破。2.研究样本的选择与控制上,考虑样本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的研究样本主要是深沪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一些特例。为了保证结论的适应性样本量较大,本研究没有按照上市公司的特征将样本进行详细分类,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预期会有更多结论。3.突破研究结论上的争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就公司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认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影响审计意见的核心因素。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因素特别是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是否会影响审计意见还存在不一致的结论,这些有争议的地方是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 Kida,T..An investigation into auditors’continuity and related qualification judgmen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Autumn,page:506-526.

[2] Mutehler,J.F..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auditors’going-concern opinion decis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of Researeh,1985,Autumn,page:668-682.

[3] DeAngelo,L.E..Audit SIZE and Audit quality.Auditing:A Journal of Praetiee & Theory,1981,Fall,page:32-51.

[4] Palmrose,Z.An Analysis of Auditor Litigation andAudit Service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8,Vol.63, page:55-73.

篇1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人才培养的特点

随着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带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与发展。2002年全国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与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相关的各类专业[1]。把握市场的需求特点,向社会输出适用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综合型人才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综合性艺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包含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施工技艺技法等各个学科。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正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度和技能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创造型人才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艺术的创造,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离开了创新型思维,任何设计都是不能出彩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环境设计也有更多新的要求。科技的进步、工艺的发展、审美的提高都要求着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不断的创新,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创造性的设计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解放学生创造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3.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所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设计师工作,它要求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设计材料和施工都要有全方面的了解;第二种是表现型的绘图师,这种要求要精通CAD、3D等两门以上计算机辅助软件,有较好的艺术功底和设计修养,能把设计师的思想准确的表现出来;第三种是施工管理人,这种要求对材料了解透,精通施工工艺,有较强的沟通和管理能力。这三种是我们社会上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类型的人才。因此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从以上三个方向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建设和完善。

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据调查统计,我国建筑装饰行业2008年完成工程产值一万多亿元,多年来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2]。市场的需求必然带动教育专业的建立,教育专业的建立必然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让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改善实践教学过程,让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更为明确合理;有利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出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能力型、应用型综合人才,让人才培养机制更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利于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的问题。

三、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方法

1.完善理论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学科,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景观设计名师,40多门课程分为三类:设计课、讲座与研讨课、独立研究课[3]。

重视环境艺术专业在课程结构上的设置,不但要注意每个学期课程之间的联系和难度由浅至深的递进,而且也十分注意每个单元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大一是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绘画、色彩、构成等基本知识;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制图、软件操作等,为专业课学习打下牢实的基础;大三、大四开设专业课,让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

实现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建立实训基地、成立工作室,把课程变成课题,作业变成项目,是实践教学的有效的办法。对外走市场化道路,利用工作室资源优势,联系企业,承揽业务;对内提供教学实践与科研,使专业教学能更有效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架起专业教学与行业技术密切发展的桥梁,为师生的课堂带来大量来源于生产实际的项目和课题,从而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3.强调创新型教学

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未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性思维,以养成学生锐利创新的习惯。要让学生尽快尽早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课堂讨论式教学,可根据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市场动向,甚至拍摄实例,在课堂内展开自由讨论,进行课堂教学,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模拟教学,帮助学生熟悉设计师的职业特点,熟悉从立项到完成的全过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针对所担任的职业、社交和个人行为情景的需要开展学习。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12

关键词: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治理环境

“利益输送(Tunneling)”是Johnson,LaPorta,Lopcz-de-Silanes和Shleifer(JLLS)在200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Tunneling”直译为“隧道行为”或者“利益输送”,原意指通过地下通道转移资产行为,在这里理解为企业的控制者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为,主要包括关联交易、担保和高额派现等行为。经过风风雨雨的二十多年,我国资本市场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而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科龙空调、中捷股份、九发股份都是近几年来大股东通过利益输送行为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典型例子。

我们认为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是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根本原因。根据 Berle和Means提出的委托理论,当股权集中度高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问题成为企业最为主要的委托问题,尤其在 “一股独大”的中国资本市场,这种冲突更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Grossman-Hart-Moor提出了产权理论,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委托的基础上引申出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控制权即投票权,现金流权即依据持股比例享有的剩余索取权。两权分离后,大股东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以各种各样合法或非法的管道将上市公司的资源输送给自己,从而弥补现金流权的不足,达到利益输送的目的。

2002年,LaPorta, Lopez_ De_Silanes, Shleifer和Vishny建立了一个控制权收益和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模型――LLSV模型。它认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利益输送成本、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相关。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利益输送程度越大;大股东利益输送成本越高,大股东利益输送越少;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能有效的抑制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本文在LLSV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以及樊纲、王小鲁编制的政府干预程度、市场法律环境指数实证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与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假设

1.股权集中度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我们选取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进行衡量。当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其有强烈的动机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行利益输送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但是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某一程度后,大股东将承担大部分的公司价值损失,并且在一定比例之上,公司价值损失将超过其控制权私人收益,因此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可能会越来越少。许多文献将第一大股东所有权比例的这种两面性分别称为“利益侵占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即一方面,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第一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当其持股比例提高到能够完全掌握公司控制权时,持股比例的提高则会削弱第一大股东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机。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

假设1:在较低的持股比例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利益输送程度正相关。

假设2:在较高的持股比例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2.股权制衡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

当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有利益输送动机时,由于中小股东的存在,大股东需要进行协调,拉拢中小股东等行为使得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Bloch和Hege (2001)的模型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各个大股东会为了获得其它股东的支持,承诺不会损害小股东的权益,即各个大股东之间的竞争抑制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3: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重与大股东股东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3.独立董事比例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的影响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这种强制性制度安排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独立董事比例大大提高。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制约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及其治理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指导意见》已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赋予独立董事对重大关联交易的认可权、提议权、发表独立意见权和知情权。所以我们认为独立董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4: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4.公司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影响

公司所有权性质是指公司是否为国有控股。简单的说,国有控股可以分为国有控股和国家法人控股。其中国有法人控股的主体是指有国有企业或者其它国有的以市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实体国家级的行业控股。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产权结构的政策指引下,改革著有成效,政府不再直接地控制和经营国有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同时在中央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的监督下,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其违法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5: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5.政府干预程度、市场法制化水平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的影响

这两个因素都是属于外部环境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当某地区的法制程度越高时,其法律法规就会更加完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相应就会减少。当某地区政府干预程度高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政府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机构,或者说企业的发展还必须与当地政府的利益联系起来。为了促进本地企业脱困或增加业绩,难免会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控制权通过股利分配、回购资产和资金侵占来进行利益操作。所以本文提出:

假设6:市场法制程度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假设7:政府干预程度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负相关。

二、实证模型

1.研究样本

本文以2006―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省略)、以及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5年版)。剔除发行交叉股、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及2006-2008年间未发生关联交易、高额派现或者担保的上市公司,得出符合条件的样本共有2306家。

2.实证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及实证假设分析,我们建立了如下多元回归模型(1):

TUN=α+β1×INDER+β2×LC+β3×UC+β4×STATED+β5×FC+β6×LAW+β7×GOV+β8×LEV+β9×SIAE+β10×∑21YEAR+ε

其中,α为截距,β为系数,ε为残值。 TUN是代表大股东利益输送指标,;INDER代表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LC第一大持股比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关联交易总额/净资产(ROD) 0 2.781 0.368 0.450

担保总额/净资产(GUA) 0 1.127 0.118 0.212

现金股利/净资产(RELA) 0 0.459 0.026 0.038

独立董事比例(INDER) 0.1333 0.600 0.350 0.064

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50%(LC) 5.180 50 35.262 12.340

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50%(UC) 0 33.830 1.852 4.800

是否为国有(STATED) 0 1 0.463 0.498

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FC) -8.149 8.159 5.205 1.745

法制环境指数(LAW) 1.490 13.070 6.468 3.000

政府干预指数(GOV) 0 10.630 8.987 1.527

资产(SIZE) 18.742 26.572 21.595 0.996

资产负债率(LEV) 0.009 0.9158 0.495 0.171

表1是对样本公司各变量特征情况的描述。其中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及其控制的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平均占到上市公司净资产的36.8%,担保总额占到净资产的11.8%,高额派现占到净资产的2.8%,因此在这几种方式中,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最为严重的,其与净资产的比值最大达到278.1%。另外独立董事比例最低为13.3%,小于要求的1/3,这说明还有一些公司并未按证监会要求去设置独立董事成员;UC均值到达33.83%,这说明我国股权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通过比较GOV和LAW的标准差,我们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的政府干预指数和法制环境指数差异是比较大的。

2.主成分分析

大股东利益输送TUN是模型的因变量。在对TUN的衡量中,江伟(2006)选择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李婉丽、贾钢(2006)选择了现金股利,最有代表的是李增泉等(2004)选择了资金占用。我们认为大股东利益输送表现包括上述指标,但是仅选取某一种指标显得不够全面,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方式有很多种。因此,在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因变量选取时,本文参照刘铁军(2007)的做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关联交易、现金股利和担保三者综合起来。我们选取因变量ROD、GUA、RELA,利用SPSS实证分析得到其因子得分T1、T2、T3和贡献率,见表2。

表2 主成分分析

变量 T1 T2 T3 贡献率(%)

ROD 0.79829 0.278739 -0.53389 46.61484

GUA 0.829967 0.041061 0.5563 32.98712

RELA -0.26895 0.954061 0.13204 20.39804

我们以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46.61%、32.98%和20.41%为权重,构造综合评价函数y=α1y1+α2y2+α3y3,这样可以得到新的综合因变量TUN。由于ROD占TUN比重将近50%,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1)的实证的结论,我们构造模型(2),其中各变量解释同上。

ROD=α+β1×INDER+β2×LC+β3×UC+β4×STATED+β5×FC+β6×LAW+β7×GOV+β8×LEV+β9×SIAE+β10×∑21YEAR+ε

3.回归分析

我们将数据整理好后代入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1)和模型(2)的实证结果如表3。

表3 回归分析

变量名称预期符号(1) (2)

T检验 Sig. T检验 Sig.

(Constant) 3.061 .002 .648 .517

INDER - 1.321 .187 -.078 .938

LC + 1.915 .056 2.986 .003

UC - 3.461 .001 2.835 .005

STATED - -1.834 .067 -.503 .615

FC - -3.786 .000 -3.572 .000

LAW - .590 .555 .437 .662

GOV - -6.520.000 -6.317 .000

SIZE ? -2.372 .018 .488 .626

LEV ? 15.071 .000 11.549 .000

YEAR1 ? 10.765 .000 12.753 .000

YEAR2 ? 13.332 .000 12.701 .000

F值 51.254 .000 40.729 .000

Adj. R2 .179 .159

其中,用于检验共线性的方差膨胀系数没有列出,但其值均小于2,这表明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存在。Sig在0.01、

0.05、0.1三个水平上显著。

通过对模型(1)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INDER、UC、LAW没有通过实证检验,LC、STATED、 FC、 GOV均通过实证检验。同时,模型(2)也基本支持这样的结论,这说明本文的实证结果是准确的。

四、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利益输送的可能性越大,而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政府的干预程度对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利益协同效应是不存在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作为外部治理因素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外部法律环境也没有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与大股东利益输送之间的关系,周中胜(2007)、李增泉(2004)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与大股东利益输送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国有大股东更具有利益输送的倾向。但本文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也就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较非国有企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而使得国有大股东行为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参考文献:

[1]雷光勇,刘慧龙.控股股东性质,利益输送与盈余管理幅度――来自中国A股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7,8:90-97

[2]周中胜.治理环境,政府干预与大股东利益输送.山西财经大学报,2007,4:62-70

[3]余明桂,夏新平.控股股东、问题与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南开管理评论,2004,7:33-38

[4]孟焰,高雨.大股东控制与利益输送方式选择.2008年会计学年会会计,2008年8月

[5]刘浩,李增泉.控制权收益实现方式与利益输送方向.2008年会计学年会会计,2008年8月

[6]陈晓,王琨. 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2005,4:77-86

[7]李增泉,孙铮. 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会计研究,2004,12:3-11

[8]樊纲,王小鲁. 中国市场化指数 各地区相对市场化进程2006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篇13

微型化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它的核心就是使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与传统实验相比较,它能较好的按新课程标准基本操作完成学生实验,便于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和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又节能、环保。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实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的[实验3-2]“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见图1)就可以用微型化装置进行优化。

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时存在以下问题:

(1)产生的氢气混有挥发的乙醇,点燃后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液滴不完全是氢气燃烧的产物,且烧杯中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与实验预期结果不相符。

(2)氢气的验纯不易操作,且反复的验纯,导致金属钠和乙醇的用量不好把握。

(3)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比较平缓,很难产生连续的氢气流,不易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经验,设计出了用微型化装置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1实验用品

仪器材料:10 ml的注射器(见图2)、尖嘴玻璃管(见图3)、橡胶管(见图3)、烧杯(100 ml)。

药品:金属钠、无水乙醇、澄清石灰水。

2探究步骤

(1)取下注射器的活塞,使针头朝下,将针管倾斜45°,把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加入到注射器针管中。

(2)如图4所示,在100 ml的烧杯中加入20 ml的无水乙醇,用针管从烧杯中吸入无水乙醇,往下推活塞,把针管内的空气排尽。

(3)当金属钠与无水乙醇接触,反应开始,产生的氢气把无水乙醇从注射器下端排入烧杯中。氢气就留在了针筒中。反应完毕后,针筒内留下了纯净的氢气。

(4)保持注射器针头一端向下,后立即用橡胶管连接注射器和尖嘴玻璃管。如图5所示,把注射器反转,使针头朝上,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玻璃瓶罩在火焰上,用手缓慢推动活塞。

(5)看到小玻璃瓶内壁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向小玻璃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探究特点

(1)仪器微型化、生活化、药品用量少,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且实验现象较明显。

(2)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氢气时,不用检验氢气的纯度,节约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能够排尽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避免了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4)用橡胶管连接尖嘴玻璃管,能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乙醇气体,保证烧杯中少量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与实验预期结果相符合。

4注意事项

(1)反应结束后,保持注射器针头一端向下,防止少量氢气逸出。

(2)尖嘴玻璃管不要接触到无水乙醇,防止点燃氢气时接触的无水乙醇会产生干扰。

篇14

[关键词] 舒心口服液;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81-02

Study of influences of Shuxin Oral Liquid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SHAO Jing, ZHANG Xiume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Shuxin Oral Liquid on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its curative effects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uxin Oral Liqui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opafenone group, with 65 patients for each group. The HRV changes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8 week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8 weeks, abnormalities of multiple HRV indicator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reduced and circadian rhythm of HRV recover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Shuxin Oral Liquid can reduce HRV abnormalities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Key words] Shuxin Oral Liqui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轻者可不作处理,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猝死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较多,但都有一定得副作用,甚至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选择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临床医师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经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舒心口服液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疗效满意、副作用少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室性心律失常西医诊断,见有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2~4A级之间的130例患者。其中,男73例,女57例;年龄44~65岁,平均(42±11)岁;合并冠心病86例,非冠心病4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曾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数、心脏超声异常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0版制订[1],室性早搏分级采用Lown Woff分级方法[1]。

1.3 排除标准

室性早搏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2]。排除年龄在20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以内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4B级以上者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合并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心功能Ⅳ级者;3级高血压或属高危以上者;服用与治疗心律失常有关的中药2周以内,西药5个半衰期以内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舒心口服液(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10 ml,tid,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片(每片50 mg,宁波制药厂生产) 100 mg,tid,口服,两组均用药8周,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原治疗基础病变的药物剂量不变或酌情减量。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安全性检测指标 用药前、后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常规胸片、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心率、血压及药物不良反应。如心率低于50次/min,QT间期≥0.5 ms 时应停药。

1.5.2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测定 采用美国产世纪3000型3通道分析系统及HRV分析软件采样,每例均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由有经验的心电图医师对记录的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自动检出24 h窦性心搏进行HRV时域指标分析。HRV指标分析按照199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心率变异性协作组规定的统一方法。包括:①总体标准差(SDNN):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②均值标准差(SDA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③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24 h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④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⑤差值>0.5 ms的百分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结果以百分数表示。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总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总积分减少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率变异性比较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恶心1例;对照组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例,血压下降2例,恶心2例,头晕3例。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HRV指逐次窦性心搏RR间期之间的差异[3-4]。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常用的定量指标。1978年Wolf等首先报道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HRV降低与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密切相关。Junker[5]发现HRV指数

笔者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舒心口服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舒心口服液由中药红参、柏子仁、酸枣仁、苦参、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甘松、甘草等组成。红参能补气、安神;柏子仁养心安神;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珍珠母育阴潜阳,镇心安神; 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心气,潜纳浮阳,治惊悸虚烦; 苦参清热燥湿除烦;甘松理气开胃醒脾;甘草和中益气解毒。诸药合用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定悸等功效。已经研究证实该药能降低胆固醇,减轻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使心脏收缩增强,心率减慢[6],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研究证实舒心口服液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很好地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aycp, Mc Comb JM, Campbell RWF. QT dispersion: anin dicator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erals [J]. Br Heart J,1990,63:342.

[2] 刘艳,郭映春,马奕,等.QTD 的方法学及其正常参考值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6-257.

[3] 吴逸南,葛志明,李方,等.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J].新医学,2006,37(1):30-32.

[4] 邓贵智,胡建新.心房颤动的机制及预防[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54-55,71.

[5] Junker A. Residual myocardial ischemia, 24-hour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ardiac 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 [J]. J Am Coil Cardial,199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