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2 15:13: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意花艺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英山缠花技艺源于明代,盛于清代,由农民制作,作为一种民俗礼仪、装饰艺术品用在人生的出生、结婚、祝寿、治丧四个重要的场合。古时吴楚交界,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英山缠花在制作工艺上汲取了绘画、雕塑、剌绣、剪纸、景泰蓝、编织等多种美术精华,被称为 “立体绣花”“线艺雕塑”和“立体工笔画”。制作方法是在实物或人造坯架上用多色丝线缠绕出动物、花卉、水果、文字等,通过图案的寓意及谐音的方式传达人们的祝福和美好愿望,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深刻的寓意。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民俗的消失,英山缠花濒临失传,我们面临的将不仅是保护和挽救这项传统文化,更面临着如何传承、合理利用开发的问题,要让传统手工艺“活”在现代生活当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一、英山缠花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首先,制约英山缠花艺术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产品知名度低、工期长、收效低,市场销售难以形成气候。据了解,虽然英山缠花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上知道并熟悉这种艺术品的人很少,就连英山当地也有大部分人不了解这种艺术,生活中更是鲜见。英山县文化馆1986年对“缠花”进行挖掘和整理,征集到了少量的原作和一些复制品。经过英山文化馆这几年的努力,英山缠花境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全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制作缓慢,因此难以批量生产,产量极为有限且价格昂贵,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消费者主要是部分民俗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能走入市场的几乎没有,经济收效微薄。
其次,传统习俗的发展导致英山缠花的应用范围缩小,传统的技艺传承形式和制作形式制约了英山缠花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喜庆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工业制品的冲击下,许多场合已不再有缠花的影子,只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品而存在,应用范围逐渐缩小。英山缠花在制作形式上主要还是以具象的摆放饰品为主,造型形式缺乏创新,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日常装饰品很少。英山缠花的多样性工艺特点和丰富的题材形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拓展应用方面还有待挖掘。另外,缠花艺术技艺的传承方式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也是师徒传承的形式,当地只有一批老人掌握这门技艺。如今老艺人相继过世,由于学习周期长且收效微薄,年轻人愿意学的极少,英山缠花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省级传承人只有80多岁的张仕贞和徒弟陈广英两人,扩大生产难以实施。英山缠花的生产方式以主要家庭作坊为主,制作者集英山缠花的设计、制作、组合等诸多工作于一身,在工艺的制作上没有进行分工作业,技艺和制作速度很难得到提升。这两个方面是导致英山缠花艺术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二、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分析
针对英山缠花艺术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与保护对策作出如下分析:
(一) 进一步落实与推进英山缠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经费上为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使他们全身心致力于英山缠花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将缠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课在当地中小学开设,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担任教师,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继承人和消费者;定期举办展览鼓励青少年参与体验和交流;利用报纸、杂志及广告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提炼英山缠花的“优质基因”,如缠花的造型方法、艺术形态、制作技艺等与时俱进地进行生产性传承,保持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保证工具和材料的原真性,维持制作工序的原生态,延续图案的寓意性。在不影响生产效率和作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工具生产方式。此外,还可以引入适合缠花艺术的现代化机器生产工具,对材料的切割、缠绕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改进。
(二) 引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缠花艺术进行数字化录入,建立缠花艺术数字库
首先对已有的作品,采用多角度照片获取(三维模拟呈现)、三维彩色扫描(高保真立体式三维数据获取)两种方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留存。其次对于缠花艺术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工艺传人的传承现状等利用数字声像采集技术进行跟踪记录保存。还建立缠花艺术学习课堂,由面授转化为电子课堂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承人制作的过程录制下来做成视频课程供学员学习,定期集中面授及检查作品制作质量,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 依托高校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载体,加强英山缠花艺术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将缠花艺术研究项目引进校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建设,将英山缠花艺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益于学生对缠花艺术的了解,为培养继承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高校可以联合地方,培养一支缠花艺术教学、保护的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进行应用研发;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进行学术演讲或教学示范。如上海交通大学“裁云纸社”与卢湾区文化馆联手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守白在该校开设五堂课为一周期的海派剪纸艺术课,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英山缠花的创新发展之路
英山缠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的优势是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弊端是其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而且缺乏知名度,花样种类也极其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慢慢被新的风尚取代,作为礼仪装饰品的英山缠花要想取得长久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加强对英山缠花的花样、工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提炼这些民族元素风格的同时,将形式美法则合理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开发,使其内涵丰富、样式多变,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
(一) 拓宽缠花的应用范围
在缠花工艺发展上,一方面完全继承传统的工艺特点, 创作一批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缠花艺术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作为欣赏品;另一方面可以将英山缠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设计融合,创造性地进行商业性或产业性开发,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设计出新的艺术品和日常生活品,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需求量。把缠花做成家居壁挂或者立体画,制作成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发饰、挂件、首饰、装饰品等。与英山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将缠花艺术的文化意蕴与造型元素植入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和高级的馈赠礼品等,如潍坊通过对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围绕缠花艺术开发出特色商品
一方面,可以结合缠花艺术原本作为出生、结婚、祝寿、治丧礼仪装饰品的深刻寓意特征,开发出不同系列的产品。如将原来在小孩出生时用来做装饰的寓意着前途似锦、吉庆有余、有福有禄的小老虎头、小蝙蝠、小鱼、小花等,在形态上做卡通化或简化处理,色彩上加入流行色做成工艺品或有缠花艺术装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儿童用品。对原来在婚庆用品中的传统缠花做成礼盒分档次进行包装设计,作为婚庆礼品出售;另外将包含各种深刻寓意的婚庆缠花如“喜鹊咏梅”“凤戏牡丹”“恩哥戏菊”“鹭子戏莲”“蝴蝶闹金瓜”等,装饰到婚庆用品上,如做成新娘发饰、鞋子和衣服以及用于床上用品的装饰。对用于祝寿的缠花如“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双全”可以做成高档礼盒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满足现代人日常需求的缠花工艺品,如“缠花工艺腰带”“缠花手帕”“缠花胸针”“缠花壁挂”,甚至将传统形态的“缠花八卦”做成保平安的车内装饰品等,还可以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做成时尚的头饰及手机挂饰等。
(三)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的艺术虽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果一味坚守传统不与时俱进,它势必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对传统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当代的日常生活所用,才能实现其活态传承。
从上文中提到的英山缠花的制作过程来看,英山缠花的制作者也是设计者,艺人们的思维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很难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专业设计师与传统艺人合作,将传统艺术与时尚产品相结合,针对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具现代感的作品。如2012年中国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缠花创意设计作品《紫气东来》,该作品将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手法和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其中,并结合了窗花的镂空手法与构图形式,设计出既时尚又富有传统意味的物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题材上,可以对传统题材的形态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现代艺术形态设计缠花艺术新形式。首先可以对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简化处理,使之符合现代人追究的简洁大方的形式。如缠花创意设计作品《吉祥如意》将天圆地方、梅花和祥云等图案进行抽象的造型处理,设计出项圈和戒指,简约而耐人寻味。除了传统的题材外,还可以加入常见的植物形态如梅兰竹菊、玫瑰、百合等,动物形态如十二生肖、星座符号、卡通形象等,均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元素。
关键词:文化创意;辽宁高校;创新型人才;艺术
目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甚至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辽宁省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行文化强省的建设,在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积极扩大生源,采取相关措施加快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辽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对辽宁省的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辽宁高校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必要性
辽宁省近些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较之我国其他东部发达城市仍然处于劣势。辽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文化艺术消费水平却一般,因此辽宁省的文化创新型艺术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辽宁省的艺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其次,缺乏复合型的人才,表现在艺术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成正比,此强彼弱,既懂管理艺术又懂文化艺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再者,辽宁文化行业结构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合理,表现在南部临海地区发展较为密集。因此,辽宁高校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辽宁高校在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辽宁省的各大艺术院校长期以来按照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人才观念没有及时转变,部分院校教师对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对自己所要担任的责任和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型的知识能力学习力不足等都对创新人才的质量造成了影响。其次,在制度上也缺乏相对规范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使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安排相对不协调,学生的文化知识占据时间较多,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评价体系不完善
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作、设计、表演、比赛等展现学术水平。在现有的艺术评价机制来看,艺术创作并不被十分看好,相反却是以综合性大学的评价体系为参照标准的。如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专著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艺术生的作品设计并不作为评估指标,这就使艺术人才的创新性受到一定的遏制和发展。另外,在人才培养经费上,艺术创作也并没有被立项资助,难以享受到国家的成果奖项。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师资不足,艺术院校的教学规模相对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扩充师资,因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也不能满足创新型教学的实践要求,艺术院校在发展中不断有新的专业出现,但却只能从现有的教师中间进行调任,这就造成了教师难以胜任教学任务,专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艺术院校学科之间的师资不平衡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更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文化创意背景下辽宁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各大艺术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探索新的适合艺术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可以建立工作室制度,探索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模式等。教师要以文化创意为导向,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引领学生在讨论交流前沿的科学成果和研究课题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敏感性。学校也可以引进导师制度,通过导师的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导师和学校、工作室和学生相互结合,共同研究文化产业的相关问题,带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创意比赛、听取相关讲座、进行课外竞赛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2、改进评价体系
在对艺术院校的人才评价上,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要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包括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内的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管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时,也要加入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切实把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基本的考核标准。艺术院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参选,以在行业中的关注度、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意义等为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从社会会实践中创作出更加优秀和具有实践性的作品,对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艺术院校的评价标准与普通高校人才的培养标准虽然具有平等性,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对艺术院校的特色进行融入和提升,创造出科学的规范的艺术院校评价体系。
3、改善和创新教育环境
首先艺术院校应该扩大生源,有明显应用型优势的专业更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以使专业人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不断需求。为此,学校要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根本,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开发,把优秀的企业案例选编入教材,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专业适用要求,形成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服务。其次,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教师要带领学生加强实践性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将教学融入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实践中。同时,教师要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晋升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环境。最后,学校也要建立相关教学质量监控和相关评教制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辽宁高校在进行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对人才的培养相对速度缓慢,这就要求辽宁高校立足于文化创意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现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
作者:宋琪薇 张娜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 海报设计 概念界定 信息传达 审美思维
检 索:.cn
汉字是一种集听觉与视觉于一体的语言文字,因而又成为视觉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在对人为视觉图形图像态度中,具有得天独厚文化积淀并早已深入人心的汉字艺术,对它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一种内在的亲切感。”[1]汉字图形化设计就是利用汉字独特的艺术和情感魅力,传递信息的同时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一、汉字、图形、图形化与研究主体间的概念界定
汉字图形化首先是一种文字的图形化表现,将文字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表现的最大化;其次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创作,更重视文字“意义”的视觉化提炼与创意化表达,不能将其等同于古代象形文字;再次,从世界文字的起源看,一切文字都可以进行图形化表现,但与其他文字相比,汉字更具优势。
(一)汉字与汉字图形化――从“文字表达”到“视觉表现”
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以“音”达“意”。文字图形化实际上是将文字语言上的表达转换成视觉图形上的表现,增加其意义的传达力度,因而与语言“同质”,借助“形”来达“意”,具有“看”和“读”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汉字图形化设计中,我们能否准确获取文字承载的信息,不仅取决于文字内在“意”的传达,更取决于文字视觉上“形”的表现。
(二)图形与汉字图形化――从文字到文字的图形创意
“文字起源于图画,并且从图形符号中分离、演变出来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出于记载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需要,创造出了具有一定含义的图形符号,为了方便使用,这些图形符号逐渐简化,并约定俗成地走向定型,发展成为文字。”[2]这首先肯定了文字与图形的内在联系。
从甲骨文到印刷体,汉字的象形性一直持续到秦代的小篆,而后为了方便交流,才逐渐摆脱了自然形态的束缚,可以说,汉字的发展是从具象描绘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图1)。那么,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创意思路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对汉字“象形”属性的“回归”。但是,这种“回归”仅仅是一种唤醒,不是还原,不能将其与象形文字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是由于它是基于对汉字形态和结构的理解,结合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联系并体会汉字自身所携带的信息内容,用适当的方式将汉字加以组合,利用汉字造型的本身来表现其深刻的内涵。
(三)汉字图形化的可行性――汉字的表意分析
语言学上的表意文字,是指形意文字,如汉字系统。汉字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演变中,始终遵循着以形达意的原则。正是这种表意特质,使汉字与很多事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联系有时很明显,有时只是一种暗示,但一旦与图形创意结合起来便会产生碰撞的“火花”,进而使汉字图形化成为可能――设计就是善于发现并利用汉字“意”与“图”之间的巧妙联系来丰富其象征意义。
二、汉字图形化的基础和优势
汉字具有明显的图形化表现优势,主要体现为:第一,从文字本身来看,汉字与思维“形意”相连;第二,从图形的角度来看,汉字具有独特的方块字外形结构与可拆解的笔画构成。
(一)字、形、意三位一体
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曾将汉字描述为“激发沉睡于人类内心世界想象力的文字形态”,将拉丁字母描述为“尽可能以最快速度记录声音的方法”[3],这是汉字与拉丁字母最本质的区别。正是由于汉字的形与音间接而疏远、与意直接而紧密的关系,使其由字形的图象化到字意的意象化中产生一种“恰好”的契合感,构成“字、形、意”三位一体的典型特征。
1.象形寓意
象形寓意是汉字的基本特征。“会意”要求汉字造字时必须要有联想,即如何选取外物形象加工为一个具体形象的字形,去统领所要表达的字意和字音,做到客观事物的形与字的音意默然相契。“寓意”是运用形象表达意义,这里“形象”是“寓意”的基础。因此,“观物取象――观物是观察的方式,取象是视觉思维方式――成为远古中国人造纹造字普遍遵循的规定性。”[4]
2.谐音双关
汉字“假借”造字法中的形借与音借,即一音多字和一字多义现象形成独特的修辞效果,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其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双关。中国传统艺术中常常借此制造一语双关的效果,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三阳开泰”中的“阳”与“羊”等。
当象形寓意与谐音双关成为汉字图形化创意的一种趋势时,形式不仅有了丰富的内容,更因为内容与形式之间非直接的需要,经过联想解释的环节而变得复杂,使得汉字图形与意义之间具有了内在的关联性。
(二)方形块状结构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完整的构造图谱,不变的是轮廓和笔画,多变的是组合构成。
1.独特的方块外形
“‘平面方块型’应该是汉字具有区别特征的本质属性之一。”[5]中国人将自然万物的变化都蕴含在方圆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的理想人格模式――“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圆转不穷;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崇德广业;刚柔立本,变通趋时,方智圆神。”[6]这种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民族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汉字独特的方块外形的创造。
2.灵活的笔画构成
在汉字固定的方块空间中,以横、竖为主笔画,以点、撇、捺等为辅助笔画组成了丰富且充满变化的汉字字型。笔画作为汉字字形构成的基本元素,具有可分解、可替换的特点。汉字中的象形字多是独体,会意字多是合体,如“闩”是“门”后有“一”插枵封起来,又如“宿”是由“屋”、“人”、“席子”[7]组合而成。汉字所具有的这一“合”的整体性与“分”的可拆解性,构成其图形化创意表现的基础。
三、海报设计中的汉字图形化与信息传达
在海报中大量存在着以汉字图形化为表现形式的创意设计,其特征是以信息诉求为主要任务,借助文字的形与意,依据海报主题,选择最为概括、最为准确的汉字图形形式,快速且有效的传达信息。
(一)意义的传达
海报主题是信息传达的重点,汉字对意义的图形化表现主要通过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认知来完成,意义的传达包括直白性传达和概念性传达。
直白性传达是将汉字的意义即海报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主要利用受众的感知特性进行信息传达,强调图形信息的清晰和完备,能够避免受众对信息的误读和曲解,减少传达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如毕学锋的作品(图2)将“网”字的信息直接还原的同时,也借画面的空间感丰富了信息。概念性传达是将海报的意义从复杂而具体的感知向抽象而简约的认知的提升,使汉字表象的信息变得模糊,强调图形的指代和暗示功能,更多地依赖于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如潘沁的系列海报(图3)通过创造视觉上“感”来传达信息上的“觉”,引发受众对记忆中的某种经验的想象。
正是基于想象的力量,汉字图形化的表现形式才得以从现实中脱身而出,冲破既定现实与社会的客观限制,以其独特的风格体现主体的理想和意愿,满足主体的情感诉求。
(二)情感的表达
海报不是将信息简单地甚至粗暴地施加给受众,而是将信息以视觉的力量感染受众,强调技巧、知识、情感与素材融为一体,转化为富有活力的视觉语言,以情动人。那么,如何使汉字图形化海报带有感彩呢?我们认为,设计的重点在于“情”与“境”的营造。
从本质上说,汉字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图式,并且经过长久以来的信息流通,一些“文字符号”在视觉形式与信息内容之间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成为某种精神与信仰的载体,表达着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情感。以图4为例,海报通过文字间笔画、结构的共用将“辛亥百年开心盛势”之庆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自然之境和心灵之境的追逐是汉字图形化的情愫,它是主体独特的情感话语与物象相互渗透产生的意念形象,寄情于景、借物咏情,在情境的渲染中寄托表达主体情感。如笔者的作品《星辰》(图5)将青春、理想、爱情幻化为浩渺星辰,抒发对时光的珍惜。只有那些具有视觉美感图形才能促使受众愉快地接受信息,进而引感上的共鸣。
结语
海报中汉字图形化赋予视觉形式以独特的审美意向和情感体验,与其说是形式的力量,不如说是汉字的审美情感对形式的升华所致,也就是说,汉字图形化的美基于汉字的美。汉字的美首先表现在“象”上,在以汉字图形化为表现形式的海报设计中,其美感主要呈现为方中求变的整体结构与生命律动的线条。
在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支配下,单独的汉字在整体“和”的审美哲学中演绎着万物众生“不同”的风貌,这种独立成体的方块结构也正是海报中的汉字图形化的魅力所在。那些神采张扬的线条,展现的是汉字艺术的生命力,在汉字图形海报中,相互呼应的文字、相互牵连的笔画,如生命的血脉在流动,使得海报的主题意义在飞扬的文字间流转。
优秀的海报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及思考。当我们沉溺于西方现代设计精妙的形式表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汉字正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注释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228页,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党晟 著:《字体・符号・版面设计》,29页,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日)杉浦康平 著,杨晶、李建华 译:《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190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 辛艺华 著:《借形寓意与谐声双关――民间装饰字体的审美特征》,63页,《文史知识》,1998(3)。
[5] 李运富、张素凤 著:《汉字性质综论》,74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当代社会发展已进入高科技阶段,数字插画艺术设计往往追求国际化的时尚元素,导致本土设计语言缺失严重。从传统四神图形的艺术思想解析入手,以笔者设计的《四神》系列插画创作为例,着重分析数字插画创意设计构思的实践过程:确定主题,精心构思,推敲构图,确立风格,后期调整。
关键词:
四神;构思;数字插画
一、“四神”图形艺术思想解析
记载“四神”的文献很多,《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汉郑玄注:“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1](P29)《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2](P1291-1309)而到了汉朝以后,“四神”的基本思想确定,成员主要有青龙(苍龙)、白虎、朱雀(或赤鸟)、玄武四神,形成了一个与五行相关的思想体系,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发展。随着“四神”的形成,其四方的基本关系也慢慢建立起来,即东边青龙、西边白虎、南边朱雀、北边玄武。“四神”最终发展成为“四方之神”,即东方之角亢为青龙,南方之星张为朱雀,西方之参井为白虎,北方之斗牛为玄武。后经过百年的演化,“四神”融入了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正因为其包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此,“四神”被大量应用到其他方面,如地穴坟墓帛画、铜镜、印章、瓦当,等等。运用“四神”的瓦当被称为四神瓦当,其主要运用在当时大型宫殿建筑中,主要起到驱邪作用。此外,在坟墓墓室上刻画四神,表示保护墓主之意,具有以四神作为神仙使者,希望墓主人死后能成仙,早日飞升上天之意。这一点可以从汉代出土的诸多文物上看到。“四神”的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高尚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文化观念。
二、《四神》系列插画创意构思
(一)确定主题
笔者在创作《四神》系列插画前,通过深入研究与“四神”有关的文献资料,最终以《道门通教必用集》[3](P1923-1926)中卷七记载:“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南方朱崔,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为本次插画创作的主题。然后对主题文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把握相关理念,明确四神的各个特征,让人观之一目了然,易于识别,从而确定这次数字插画的表现主题。
(二)精心构思
主题确定后,开始精心构思。创作者要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来构思创意,以创造性的思维精心构思表现主题,使其传播的信息能更好地通过视觉符号传达给人们。笔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动态,并整合拍照素材,以求进一步创新和突破。然后,围绕文字主题,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创作方式,收集大量图片,解析网络视频,并设计多种实施方案,选择更有趣味性、独特性的角度进行外形塑造。最后,整合多种想法和收集的大量素材,逐步完成这次构思创意。
(三)推敲构图
构图是创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作者只有在创作中运用好构图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笔者对若干个构图方案反复推敲、修改、整理后,最终选定了一个较好的构图方案。如青龙构图,放在正中间,龙头朝右,以方向朝右象征从左边飞来的左青龙,展现青龙飞翔八极,周游四冥,符合主题文字要求,画面达到对称平衡效果。白虎构图,以右白虎之称放在右边,头朝左边与青龙这张呼应,画面以山林元素排列,展现白虎威摄禽兽,啸动山林,威震八方,突出主题,使画面整体达到均衡构图的视觉效果。朱雀构图,因朱雀有朱鸟、奇彩五色之称,在天空飞翔,因此,将其设置在画面中心,山云之上,展现出丹穴化生,碧雷流响,主题明确。玄武构图,因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的地上灵物,将其设置在画面左边,展现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主题鲜明。最后,笔者确定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画面布局后,通过多年的创作经验及常见的虚实、均衡、色彩对比等构图法则,采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方式进行构图,把主体排在下边,上方采用布白留白的方式,在留白处增添文字,以点缀画面的空间效果,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虚实对比,以稳定视觉效果。为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笔者还调整了画面,在均衡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均衡。
(四)确立风格
插画的风格较为多样,常见的有超写实风格、自由随意涂鸦风格、古典幽默风格、当代超现实主义风格、民族色彩风格、蒙太奇风格、水彩风格、浪漫风格、抽象风格、装饰画风格、动漫卡通风格、手绘风格及扁平化风格,等等。不同的插画风格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风格是每个插画家区别于其他插画家的展现方式。在《四神》系列插画作品中,笔者采用的是扁平化风格。扁平化风格是指去掉多余的画面装饰效果,并使设计元素更简洁优雅,在精神上饱满充实,条理清晰。通过扁平化来表现插画,能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比如,手机界面设计推广和网页设计推广等。特别是手机界面设计的推广,要求画面按钮、图标、色彩等都有干净、整齐、简洁,还要求其能直接将现代数字信息符号一一展示出来,从而减少画面障碍。
(五)后期调整
后期调整是创作者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调整,通过初期创造,中期预效,用自己的修养及技法能力把最后的画面进行统一调整。就一幅优秀的插画作品而言,画面中的构图、色彩、大小对比都应做到和谐统一。无论是画面的色彩、造型,还是画面的线条,都要符合主题要求,主次分明,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最后,创作者要调整或削弱画面中不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使主体部分更突出。为使画面更完美,笔者围绕《四神》系列插画整体色彩色调、大小比例等进行调整与修改。首先,对山林造型比例的大小进行调整,为防止插画画面过于饱满,将局部的山调小,使画面留出更多空间,以使画面保持均衡的视觉效果。其次,对整体系列的背景色彩进行调整,为使主体更突出,削弱背景的色彩饱和度,使整个系列画面给人色彩明快清爽舒适之感。经过上述细节调整,再加上文字运用,最终使整个系列的插画逐步实现协调统一。
三、结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图形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造型生动精美、内涵深邃丰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精神世界,为当代数字插画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对现代数字插画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四神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形艺术表达了不同的吉祥寓意。因此,研究四神图形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认真研究四神文化的历史文献,先从感知、理解、再现等浅显层面入手,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归纳学习,确定创作主题;然后利用掌握的现代数字技术理念和技法,深入分析《四神》整个系列插画的创意构思过程;最后,寻求一种带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并与时代要求吻合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插画,丰富插画思想内涵,展示和发展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理念。
作者:陈岳松 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玄.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7.
关键词:FCFS;满意度;优先权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69
0 引言
排队就医往往是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类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相比较,好的医院和好的医生日前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性资源。基于此类现象,患者到门诊就诊、到收费处划价取药、等待住院等,往往都需要通过排队来享受该服务。因此如何通过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并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FCFS模式下,对某医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法,论证了合理性。
2 基于“优先权”的模型改进
根据上述分析,FCFS存在着缺陷。即并未考虑到不同病人的病理特征而导致了入院时间不合理。一方面使得部分已经入院的病人接受手术的等待时间过长,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其他病人无法入院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了病人等待入院问题的“队列”过长。
(1)模型改进。为了解决“队列”过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引入“优先权”来调整排队顺序。优先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病人在等待队列中的相对位置,会对病人的满意度和病床利用率产生影响,不同的优先权会导致完全不同入院安排结果。因此直接给出优先权配置方案:
(2)结果检验。在基于有限权改进的前提条件下,采用评价指
(下转第247页)(上接第299页)
标体系:,最后可以得出在入院时间截至8
月15日,203名病人在新的模型下入院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043远低于FCFS模式下的2.675。因此,在新的模型提高了资源的周转效率,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钱颂迪主编.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祖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广博精深,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已形成了中医药各学科系统完整的中医科学体系,并以其人性化、绿色、自然的医疗特色为世界瞩目,曾掀起一次又一次中医研究的热潮。正如曾经说的那样:“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让中国融入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医是一门科学,必须迎接现代化的挑战,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加速发展。即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新成果、高发达科技手段如以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深层次的微观世界来研究中医学,继续揭示中医药学辩证诊断及治疗机理,实现中医现代化。
当今世界的高科技信息、使人类生产生活包围在多层面、多元化、综合渗透的复杂体系之中。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及新医学模式层出不穷。如: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基因组工程及纳米科技和克隆技术等都是高科技产物。而因此产生现代医学结合高科技的尖端医疗技术,同时也产生了如全科医学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和循证医学等新理念。相对而言,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中药理论正在并不断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充实和验证,使中医药面临挑战和压力。这是中医药与科技发展相互联系的时代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命健康期望安全、低毒、高效、绿色疗法、回归自然的要求,是自然辩证法原则的体现,符合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因此,传统中医药学必须将其优势特点与现代化科技结合并在其促进下,使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高效保障。这个结果的实现就是中医学现代化。这种趋势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新模式的要求。如:全科医学、循证医学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理念和模式,使人性、社会医学、科技有机统一起来,让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得到发扬光大。中医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医现代化需要医学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蕴涵着自然辩证法。
中医学正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由古至今各阶段发展起来的,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八卦运气学说等揭示并运用了朴素的自然辩证法。因而在中国、在世界上建立了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系统的理论体系,闪烁着中华民族睿智的光辉。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医学产生存在发展的源泉。马克思说:“哲学使人智慧”——它使中医学平衡了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哲学使人卓越”——哲学使中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医学是具有哲学属性的典型医学模式具有医学层次的哲学认识,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事实上,每种医学模式(包括中医学)应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准则:医学发展中形成的每种医学模式都不可能超越摆脱这个时代哲学对它的指导和规定作用。
中医学要发展、创新、建设新的医学模式——中医现代化,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化,仍然有必要依据哲学指导中医学发展创新。摒弃那些歧视中医学的偏见,或全盘否定中医学的错误,真正维护中医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继承弘扬中医特色,走用现代科技振兴中医之路。不能离开继承谈发展创新。作为中医学工作者,要自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哲学的自然辩证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只有用辩证、联系、发展和新事物螺旋式上升曲折前进的全面的观点,从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认识角度,领会中医现代化创新发展的本质,就不会停留于把西医理论简单移植到中医学上,进行西医病名与中医病名单纯的对号入座,或用西医的某些纯生物医学观点同化中医学的整体观,混淆西医的“病症”与中医的“辩证”。或简单的“中西医结合”,即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取代中医辩证诊病以把中医纳入西医轨道,用实验室手段孤立教条地验证解释某一中医学概念,得出中医理论“非客观存在”、“虚无臆想”、“直观经验”等,以此否定中医学,认为中医学不科学。例如:中医针灸学的经络,曾一度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否认其客观存在。因为他们一直只停留在解剖室的“死体”上去寻找,实际上经络存在于完整的活体上,具有规律的经络感传效应,(值得我们自豪是,这一结果已经被我国医学科研人员所揭示。)如今在这些国家正在逐步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中医现代化提倡“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以中医特色为主体,避免对中医体系的歪曲和削弱,创新出符合现代社会价值(人们高期望值)的中医学现代化模式。即中医学的传统科学体系需要应用现代科技研究补充和发展。在进行高科技微观的研究同时,不忘宏观整体辩证观。在科技的推动下如: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微观科学证据有力补充和充实中医诊疗中的一些感性认识、使传统的阴阳学说、八纲辩证、经络脏(藏)象等概念更趋科学的标准化。(如果从发展观讲,科学尤其是医学不仅要提高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更在将来的实践中辩证地进行补充和发展着)从而摆脱人为的感性因素,使中医在处方、用药、诊疗等方面加强准确、规范。能够把历经几千年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人体生理、病理、诊断、用药、预防调护等综合系统的辩证理论体系通过现代科技及哲学,提高科学的再认识中医学的能力,认真分析中医学理论阐述的关于人体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建立平衡统一于一体的医学模式的规律,与现代系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相比较研究。面对现代社会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复杂新病种出现了疑难杂症等生命科学的许多未知领域,中医学不仅要分析把握中西医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医学新模式对社会文化、公众生活关系的影响,更需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丰富中医科学实践,在世界普遍联系的整体医学观上开拓认识领域深层次和未知现象的新视野。
“印象・刘三姐”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
阳朔凭借着其奇山秀水,一直以来旅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夜间旅游产品的缺乏,过去基本上只能算是游客游览漓江的一个观光点,中外游客留宿较少,对地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印象・刘三姐”自公演以来,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现象,使阳朔全年都处于旅游旺季,给阳朔的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引发了阳朔的“印象经济”,极大的拉动了阳朔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营,给阳朔带来了1:5以上的拉动效益,主要体现在阳朔旅游发展、地方居民收入、地方就业及再就业等方面。
一、加速阳朔旅游的发展
第一,增加旅游人数。
“印象・刘三姐”是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品,曾先后荣获了“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等多个大奖,“印象・刘三姐”显然已经成为阳朔乃至桂林旅游的又一闪亮的名片,不断的吸引着中外游客。仅2007年,观看“印象・刘三姐”的游客首次突破了100万人次,创下了中国文艺演出观众最高年纪录,被誉为中国文艺演出史上的奇迹。随着该旅游产品的成功运转,阳朔旅游人数每年都以较大幅度的涨幅上升,旅游总人数从2002年的28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811.3万人次,2011年上半年阳朔接待旅游者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总的看来,阳朔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远远大于10%。另外,入境旅游者方面,也从2002年的29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20.8万人次,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图1)。
第二,提升旅游收入。
阳朔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好结合,极大的发展了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全县产业的升级。旅游收入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阳朔旅游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02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5亿元,2011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3.6%,从2002年至2010年,除了2003年“非典”的特殊时期,阳朔县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以大于30%的速度激增(图2)。
第三,产业带动作用。
“印象・刘三姐”极大的改变了旅游者在阳朔的旅游习惯,从过去的只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到现在的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增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同时带动了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如乡村旅游、居民旅游、农家乐等多元化的旅游形式,使阳朔正朝着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的方向大步迈进。据官方统计,自“印象・刘三姐”正式公演以来,游客在阳朔的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0.34天。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在阳朔留宿的旅游者为29万人次,占阳朔旅游者的10.3%,而到了2010年,留宿的旅游者人数达到了266万人次,占阳朔旅游者总数的32.79%,可见,阳朔旅游留宿者不管是在数量还是比例上都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
二、增加地方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以“印象・刘三姐”为龙头带动起来的演出旅游业成为了附近村镇的支柱产业,根据阳朔县2005年的统计资料,因为参加演出,渔民演员一个月固定工资500多元,另外,若需要排练或者加班还有加班费,如此,一年固定收入就超过了6000元,而且,因为演出是在晚上,不耽误渔民白天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达到工作演出两不误,在丰富渔民生活的同时增加了渔民的收入。
“印象・刘三姐”的持续演出,为阳朔地方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纯收入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增长,分别从2002年的11.17亿元、8448万元、1971.4元增长到2009年的42.91亿元3.3亿元、5361元,特别是在地方居民收入方面,据了解,阳朔至今已有近10万农民坐上了“生态休闲游直通车”。“印象刘三姐”极大的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每年上缴的地方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
三、促进地方就业及再就业
旅游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由于旅游具有不可贮存性的特点,旅游业所涉及的许多产品都必须向旅游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另外,旅游产业链极其广泛,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劳动者具有较大的吸收功能。“印象・刘三姐”是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需要较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旅游业成为阳朔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阳朔2004年至2006年每年新增就业都在1500人左右,2007年至2009年,每年新增就业均超过2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均在500人左右。
“印象・刘三姐”发展策略分析
一、以不断创新为原则,改进舞台创作
创意旅游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印象・刘三姐”在开发之初就是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成功的打破了传统的剧场表演形式,将浓郁的民族风情、美丽的传说融入实景表演中;另一方面,创新体现在产品自身的不断改版更新上。“印象・刘三姐”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继续坚持创新的思维,不断完善,使之越来越迈向成功,在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借助高新技术持续改进舞台的创作,如不断创新声、光、电、烟雾、水幕等技术,使之更好的体现艺术性,给游客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不断提高演出活动的质量;另外,在舞台创作方面要更加突出人文性及情节性,将粗糙变为细腻。
二、以服务质量为原则,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力资源。“印象・刘三姐”的强大的主创阵容,在质量上保证了该产品具有独特的创意设计和较高的水准;同时,“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也必须以高素质的演艺员工队伍作为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其得以正常运转。“印象・刘三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演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及与之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演员的具体情况定期的进行演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演艺水平;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建立人才流动、激励和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另外,地方政府及相关旅游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地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宣扬正确的服务观和旅游观,树立全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使之能友好的对待每一位旅游者,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
三、以市场需求为原则,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在市场需求的原则下,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及旅游地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成了产品开发者重要关注的指标,同时也是已开发产品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印象・刘三姐”在发展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的对旅游者及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借助旅游者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反馈,持续改进产品,不断促进产品自身发展;同时,在产品的性质及旅游市场的需求条件下,选择适合的产品营销途径及管理途径,持续扩大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四、以总体发展为原则,持续扩大品牌效应
“印象”系列自产生至今仅有八年的历史,相关专家指出:“印象”主要靠演出门票收入,盈利模式单一,产业链太短,品牌的效应还没有完全放大,没有形成丰富的产品。“印象・刘三姐”作为印象系列的第一部且最为成功的作品,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总体发展为原则,不断拓宽产业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开发、营销上,同时还体现在产业链的管理过程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同时,还要对产品演出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如对产品演出前和演出过程中销售相关产品的小摊小贩的规范管理。旅游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加强对旅游的监管力度,对扰乱旅游市场的不法摊贩加强打击力度,从而使旅游市场得到规范,使产业链朝着积极的方向扩展,持续扩大“印象”的品牌效应。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DOI:10.13555/j.cnki.c.m.e.2016.02.044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从2015年招生开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将全面调整为“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意见提出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切合实际的、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规律、满足社会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5+3”模式中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承担本科水平理论知识学习,而在后续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的培养中,我们应该同时承担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后续3年的培养是临床基地和临床导师所承担的任务,如何高质量完成这部分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对“5+3”培养模式的认识
“5+3”模式通过将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将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5+3”的“5”是指5年医学本科教育,其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管理,国家教育部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实施严格监管。“5+3”的“3”则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第一个方面,是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该培训使得5年制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在没有开展规范化培养之前,5年制大学学习完成后医学生进入各级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任务,他们临床技能的提升与工作的医疗机构的水平、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带教教师能力密切相关,同水平医学生因为不同工作单位医疗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得毕业后医疗工作能力差异化日渐明显,因此毕业后早期规范化教育及培训就特别重要。5+3模式的“3”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培训在国家严格评审合格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均是国家三等甲级医院,绝大多数是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进行,让学生能够获得同等的良好早期毕业后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培训使得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工作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同时培训能够让他们掌握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为后续自我学习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除完成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以外,“5+3”模式的“3”还包含着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即原来的硕士教育任务,通过研究生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初步科研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因此在3年的培养中,培训基地和导师应该同时承担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二者同等重要。通过培训,应该让他们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较熟练的临床医师。
2“5+3”模式的“3”需要完成的任务
“5+3”一体化临床教育模式所界定的“3”的任务包含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者在同一个3年中同时进行,它必然包含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培养任务。
2.1临床能力的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的目标,是通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后成为一名合格住院医师。它强调以下一些能力和技能的形成: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和能力。在这个阶段医学生刚参与实际临床工作,需要不断将原来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疾病相结合,利用所有相关基础知识,全面认识解释临床现象并根据相关原则选择治疗措施和方法,通过医学实践不断验证基础知识并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和积累的能力,是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一名医生的重要能力;②学习临床基本技能。在最初的医疗工作阶段,三基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医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也是其今后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前面讨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外,基础技能的培训是完成医疗工作的必备能力,医学生在国家严格考核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能够面对更全面的疾病病种,能够接触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经过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能;③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面对繁重的医疗任务和较高的社会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这方面的教育基地和导师应该特别重视,有意识的全面的人文培训和基地优秀教师的良好表率均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④有意识地强化一定方向的专科知识。在培养的末期应该根据个人兴趣和工作需求,有意识地强化某一个或一些方向的专科能力,比如大内科或大外科方向,为今后专科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便于今后更好的工作。
2.2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它强调以下一些能力的完成:①学习科研方法。在此阶段除了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以外,应同时完成研究生教育工作,应该系统地学习科研方法,比如:完成重点科研课程学习、掌握统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资料查阅及文献检索、学习必要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所有这些是完成科学研究的基础;②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早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更多的参与和学习不断提高科研思维能力;③科研标书写作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从发现问题,到寻找方法,到开展研究,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每一个环节中均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处理,最终需要将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法呈现出来,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标书写作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如何在培养中实现上述目标
3.1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实施培养计划,不因为研究生教育和规范化培训重叠而降低标准,做到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为每一个阶段培训做好计划,认真督查,严格考核。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培训基地应积极开展相关人文课程和讲座,培训基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3.2科研能力培养
“5+3”临床一体化培养模式相比于早期研究生教育,学生更多的时间承担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科研时间会更少,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导师更多的引导和合理安排。首先,学生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加强相关研究生课程学习,掌握好科研方法;其次,培训基地和导师应该改良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更早进入科学实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不同阶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标书的撰写,参与临床科研论文书写,深入参与临床/基础科研课题的设计和实践工作,实施阶段化目标化的管理模式,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总之“5+3”临床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将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其中“3”年后续培训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任务,此阶段将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合理地解决了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缩短了培训时间。通过医学生、研究生导师和培训基地的积极主动参与,共同努力,能够培养出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良好科研工作能力的优秀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2]亓来华,王成,杨光耀,等.“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医学[J].医学与社会,2014,26(12):91-93.
[3]闫慧锋,郑建中,覃凯,等.七年制临床实践教学经验对“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5(6):375-377.
[4]柳英兰.怎样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49-50.
[5]高兴亚,唐文,喻荣彬,等.“5+3”本硕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332-334.
【关键词】 中医医案; 数字化; 临床需求; 辅助临床决策
医案内在知识的发掘与利用,是从用户的知识需求角度出发,将来源于文献的原始信息转变为准确的、有指导意义的、反映全貌的知识,完成从数据到知识的重构。虽然其现状可能是粗糙的、不规范的、概念不清的、关系混杂的,但是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清洗与知识抽取,可以建立初步的中医药知识体系。知识网络是基于知识的关系,也是知识之间的关联。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增加临床医生与医案智能系统的交互,将有助于临床诊疗的联想、判断、推理、分析,从而产生出更高层次上的个性医案为患者服务[1]。
1 中医医案临床需求评价
为客观了解和评价中医医案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在全面分析现有医案研究文献基础上,本课题组从中医核心期刊近2年文章作者中筛选400名各不同地区、单位、职称等具有一定代表性中医医生,进行了医案临床需求问卷咨询调研。
1.1 调查人员简况 参照医案制定临床诊疗计划,笔者选择了在北京、山东、陕西、河南、湖南、香港等地发放“临床医案检索决策平台调查表”400份,收到有效答卷389份。被调查者涉及中医类三级医院,中医院校、省级以上中医科研机构;调查对象分别从事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神经科、皮肤科等中医各科室。其中(1)年龄结构:60岁以上5人,51~59岁18人,41~50岁26人,31~40岁102人,30岁以下170人,年龄未知者68人;(2)学习经历:专科2人,本科57人,双学士5人,硕士233人,博士87人,学历未知者5人;(3)职称分布:初级136人,中级108人,副高级62人,高级27人,职业未知者56人;(4)临床一线:30年以上16人,20~29年32人,10~19年58人,10年以下252人,未知者31人。
1.2 医案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9.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医案对中医诊疗实践有作用;97.9%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研读医案作为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方法;98.5%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案中记载的内容可信,特别是在遇到疑难杂症时;94.3%的被调查者在临床实践中会参考类似医案指导临床诊疗。问卷中笔者发现偏重古代医案的93人,偏重现代医案的51人,两者兼顾的238人。说明临床医师在参照医案时,更侧重古代医案,对古代医案的认可度较高,而现代医案则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和补充。此外,有198人在临床过程中有经常会遇到与某个医案文献完全或接近完全相似的病例。被调查者认为,前人留下的海量临床病例,是指导临床的宝贵资料。需求者可以从中挖掘出所需个案,帮助自己找到契合度更好的诊疗思路,提升业务能力。
1.3 数据现存问题 目前的医案存储于各大网络系统,92.8%的临床医生会选择到CNKI、维普、万方等网上数据库查找获取自己需要的医案数据;但也有7.2%的被调查者不会参照类似医案,认为经过加工整理出的医案可信度并不高,这可能与编辑者的知识水平有关,没有把原医案的精髓反映出来,或者医案的本身就存有瑕疵。这部分临床医生还是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临床经验的判断。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网络文献数据库中的医案文献内容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医案杂乱无章,同类内容分布分散。特别是符合时代倡导的中医经典古籍医案信息以及名老中医专家的典型范例展示的远远不够,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部分高年资医生还是愿意利用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文献(中医古籍、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等)及个人藏书等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医案。在实际工作中,约95.9%的临床医生非常渴望通过上述检索途径检索到与临床病例高相似度的医案文献。但在查找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对有现有的网络系统不满意,认为目前数据库检索方式不易检索到最想要的医案,应有更加便捷的检索窗口。
1.4 问卷调研提示 临床医生认为,医案库的建立应以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应尽可能多收集古代名医医案和经典文献医案,现代医案为辅,删除类似研究生论文的试验性医案。建立古今医案相参互较的检索系统,一定要包涵对疾病的诊疗思路及经验所得,成功的医案、失败的医案皆应选用,资料详尽,医理清晰。因古代医案往往信息量较少,可对其加以归类,设定一些标签。对古代经方、名医案的解释要完备,可扩展。有鲁兆麟《二续名医类案》做基础,古代医案最好全收,若能判定属西医某病的,最好能附上这种参考标识,以方便现代研究。此外临床医生认为,规范化的中医医案确定相似内涵核心的是证候,其他依次为症状、中西医疾病名称、治疗手段、治法等,这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由此提示,医案检索数据库可以根据上述条件建立系统多种检索方式,以方便临床医生使用。
2 智能检索网络系统构建
中医医案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因从文献的共性结构考虑创建,故其库已经包含有大量的有价值信息。但由于存在数据分散、还原性差、缺乏互通性等问题,其中蕴含的巨大知识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为此,针对问卷调研中临床医生对中医医案数据库智能检索系统需求与建议。笔者对医案相似性计算模型构建,规范中医医案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1 规范入径分类导航 数据库分类导航规范化,标准化是建立网络系统最基础的检索方法时必须要注意的。笔者针对中医个案数据库目前仅有加工入口,只能进行单个医案各个加工字段的纵向整体展示,而不能进行全部医案的信息横向综合展示情况出发,对现有数据库进行了内部数据的语义集成和综合展示。将中医个案数据库中相关高频关联查询结果作为输出界面展示,设计疾病、证候、症状、治则、方剂、中药、穴位7个查询入口,并以中西疾病名称为标准,建立数据分类导航,以方便对中医个案数据库中信息的查找、分析、比对。其方法是:(1)根据用户选择的入口(包括中医病名、西医病名、症状或体征等),以及针对该字段的搜索关键词列出匹配的医案。这一层的展现方式可以用表格的方式。(2)提供统计链接,用户可以通过该链接查看根据年龄、性别、西医、中医等特征进过统计分类后的统计信息,并可以通过相关的统计信息查看符合该统计分类特征的医案信息。(3)对一级检索结果的列表中每一个医案信息提供链接,通过该链接能够访问二级检索结果,该医案的概要信息(包括患者信息、诊断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情况)。(4)在二级检索结果的列表中提供详细信息展示链接,通过该链接能够访问三级检索结果,该医案的详细信息(包括医案来源、医生资历、患者信息、诊断情况、诊次、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5)在三级检索结果中提供原文图片链接,通过该链接能够访问四级检索结果、查看该医案相关的医案图片原文。
2.2 规范属性把握核心 在临床上待处理的患者往往是诊断、证候、症状、体征、舌脉、检查结果等全部或部分的信息综合体,而中医治疗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为特点,其核心就是对“证候”的把握,以辨证论治为主,同时考虑辨病论治。在中医医案数据规范化建设中,笔者首先考虑到,每个医案都有一系列的属性,如证候、疾病、症状等,每个属性的全部特征集构成一个空间,任何一个具体的医案的一个属性都应包含在这个属性对应的空间中,也就说它是这个空间中的一个向量,那么不同医案的同一属性的相似度就可以定义为空间向量的相似度,如向量夹角等。任何一个医案都可以看作是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一系列向量的序列。由于已经定义了同一属性内的相似度,那么医案之间的相似度可以转化为在不同属性上的相似度序列,即相似度向量。不同的属性考虑不同的权重,对于“证候、疾病、症状”等关键属性,需要增加其权重。因此医案相似度即某些相似度向量的加权求和。为了达到满意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指标,要考虑到中医词汇抽象化,概念使用时涵义交叉。如血虚和血瘀,两者都含有“血”,但意义截然不同;再如血虚肝旺和肝阳上亢,从文本上看,两个词汇仅共一词“肝”,并不相似,但意义上都含有肝阳上亢之意,是相近的;再如血瘀和血滞,两者词形不同,但词义基本上是相同。因此,在做具体词的相似计算时,还需辅助以概念词表,在概念词表中明确相同、相近、相异、相反等不同涵义,用语义上的相似度代替字面上的相似度,将原有的字面上的词汇空间映射至语义空间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更精确的相似度衡量结果。
2.3 规范程序便捷检索 计算简单模型是用来快速检索相似医案的,只考虑患者表现及医生诊断,不考虑治疗情况。只包含性别、年龄、疾病、证候、主症、舌脉、兼症7个字段,以病例相似度作为输出结果,非常适用于初级检索。模型相似度权重分配:性别=0.1,年龄=0.1,疾病=0.3,证候=0.2,主症=0.15,舌脉=0.1,兼症=0.05。(默认值,软件使用者可以自行调节参数)。如临床病例性别与医案的相同,则该医案的病例相似度加0.1,如不不同则加0。证候字段检索有两种方式:一是字符串完全匹配,如输入证候与医案证候完全匹配,则该医案病例相似度加0.2;如输入证候被医案证候包含,则该医案病例相似度加0.1;证候字段检索还可以“证素拆分程序”为后台支撑,检索时用该程序对输入证候及医案中证候进行拆分,设m为输入证候被拆分为证素的个数,设x为医案证候可以拆分为证素的总个数,设n为医案证候中被拆分证素后与输入证候证素重复的个数,则该医案病例相似度加2n×0.1/(m+x)。此外,主症字段检索以字符串匹配为核心算法(如临床术语可用则用之),设m为输入主症的个数,设n为医案症状或体征字段中包含主症的个数,如n=m,则该医案病例相似度加0.15;否则加0。舌脉字段检索以字符串匹配为核心算法,分为舌质、舌苔、脉象三方面,每个方面分别与医案医案症状或体征字段进行比对,如一致则医案病例相似度加0.1/3,如被包含则医案病例相似度加0.1/3/2,舌脉字段的病例相似度为三方面值的累加。兼症字段检索以字符串匹配为核心算法,设m为输入兼症的个数,设n为医案症状或体征字段中包含兼症的个数,则该医案的病例相似度加n×0.05/m。
2.4 规范功能强化结果 医案相似高级计算模型是在计算简单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临床已诊治病例处方与医案相似性的可靠性及疗效比较预判。此模型内含中药处方、综合功效分析、综合归经分析、综合药性分析、综合药味分析五方面。每一个方面各自比较作为结果展示,具体分析为:(1)设临床处方包含中药m个,医案中包含中药n个,x为临床处方与医案中药重复的个数,则中药处方相似度=2×x/(m+n)。(2)综合功效分析指对每个中药功效拆分为最小单位后,以标准计量为系数,将每个中药变成数个带系数的功效,将所有功效的系数求和,从而得出处方的综合功效分析。综合功效相似度就是计算临床处方综合功效与医案综合功效之间的距离。(这部分功能的实现需要对中药数据库中功效字段进行统一整理)。(3)综合归经分析指,以标准计量为系数,对每个中药所涉及到的归经进行求和。综合归经相似度就是计算临床处方综合归经与医案综合归经之间的距离。(4)综合药性分析指,以标准计量为系数,对每个中药所涉及到的四气进行求和。综合药性相似度就是计算临床处方综合药性与医案综合药性之间的距离。(5)综合药味分析指,以标准计量为系数,对每个中药所涉及到的五味进行求和。综合药味相似度就是计算临床处方综合药味与医案综合药味之间的距离。以上5个比较相似度结果的均值(暂定)作为两个处方的综合相似程度,以此来预测临床处方能够达到医案处方疗效的概率。
3 医案相似数据应用研究
(一)不可或缺的文字符号
招贴设计多数是以图形形态而实现的视觉语言表情、表意系统,即使是纯粹的图形招贴中也存在必要的文字形式,做信息补偿、完整之用,它是图形要素大有裨益的补充和发展式说明。文字是抽象的情与意———语言的视觉记录,招贴中文字要素的存在,使得一些抽象的、逻辑性信息被准确表达,并在受众的招贴审美过程中被相对完整的获知。按照在招贴设计中文字的功能属性来分类,文字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标题、正文、内文。具体说来,即为简短、有力、明确的表达创作主题的标题;与图形实现互补、相得益彰阐释设计意图的正文;交代相关时间、地点、企业、文化等信息的内文。它们对招贴设计实践来说,与图形要素一样,也是作为视觉元素而存在,设计者对文字的造型创意、选择乃至编排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创意理念的诉求和整体性效果的展现。
(二)“表”情、审美要素———色彩
色彩要素是影响视觉、引起注意的重要要素,对感知觉而言,感性感知行为更多的倾向于色彩要素的视觉接受,而形状次之,对招贴艺术而言,色彩的瞬时吸引效果就得以显现;色彩同时具有增强视觉效果、渲染氛围的功能价值,招贴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运用能够实现,设计作品在实际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上的显性差异;色彩还是极具表情特征、象征功能的招贴要素,色彩要素经由视觉心理的过程,能够实现各种情绪的触发。
(三)创意无限的图形要素
招贴的本质是绘画,同时它又是讲求瞬间传达的媒介,基于此,招贴设计要素中的图像要素便担当了引起注意、实现媒介传播效果的重任,因此,对于招贴设计实践来说,图像要素的处理便成为了关系到成败的关键匙。招贴设计中的图像要素类型,一般为主观、富有想象的插图和客观、纪实的摄影图片。在招贴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师依据创作主旨、创意表现等前期设计构想,首先应判定使用图像的类型。判定标准则为摄影作品和插图的各自特性:客观性描写或者主观性描写;偏重纪实或者倚重丰富联想。
二、图形符号对招贴设计存在的创意价值
由文字、色彩和图形作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招贴设计艺术,基于大要素的分工协作,形成了招贴表达的诸种属性,以及其功能、分类、特征、风格等等的形成。就招贴设计的创意价值而言,三大要素中文字与色彩的重要价值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是笔者认为图形要素的创意价值更重一筹。姑且不谈,文字、色彩要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一种图形的存在形式,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即可佐证这一论断。
(一)图形在招贴要素构成中占比极高
从招贴设计案例的分析中可见其构成要素中,占比最大的要素就是图像要素。诚然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展现而言,每一个要素都是表意、表情的重要部分,但客观的分析其各自占比成数,能更好的把握艺术实践中创意的着力方向,使得艺术实践实现“抓主要矛盾”辩证的事半功倍,从而使感性的艺术创作具有理性的光芒。具体到招贴的诸要素中,图形在构成占比和瞬时效果上甚于其他要素,首先吸引注意,实现对审美受众强烈吸引的是图形要素。在招贴作品边框形成的整体性图像中,图形表现的事物轮廓、事物面貌以及特征,相对完整的展现了艺术实践的整体构思。有了图形的轮廓,自然就找到了色彩的边界以及其分布方案、组合方式等色彩形式。由此可见,针对招贴画设计的具体实践要求便是:形象一般不宜细致周详,需概括或整体化,因此多采用装饰型或漫画型;色彩宜少不宜多,干净,视觉效果强烈;文字宜少不宜多,要求标题字少,说明文字更少。由此,笔者认为图形要素的创意价值更重一筹便是可靠、可信的。
(二)图形更好的实现了整体性艺术效果
追求自由、和谐的整体性是哲学的思揣命题,亦是美学的题中之义,从古希腊哲学、印度佛学、到中国诸子百家学说,都强调对于整体性的把握,这一思想适用于人类生活从自然到人文的方方面面,屡试不爽。艺术的要素构成从表层看,与人类社会的诸多学科存在差异,但从逻辑根本上来说是相似、相通的,强调整体、一致的哲学、美学思想具体表征可从古希腊的和谐观管窥一二。
1、物理层面杂多的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它从数学、声学的视角入手研究和谐存在之意,得出声音的质的判别决定于发音体数量的判别结论,推论出建筑、宇宙的构成皆是如此。这一哲学的态度恰恰印证了具体艺术创作中,表象上看似关联不大的要素,经由一定的创意理念、组合方式创制之后,却能实现相对一致的审美理念表达,即为审美追求之和谐。
2、社会伦理各个层面善的和谐。艺术实践过程的诸环节都渗透着社会规则所要求的社会化功能,并要求其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因此,艺术创作也需要遵循其善的伦理规则。善的和谐是一种全面的、体系化的和谐,表征于人类个体、群体活动或政治伦理中,借由哲学、生物学等具体学科阐释。如若按照柏拉图哲学体系来对照招贴设计各个要素,文字、色彩、图形必须各安其位,不能僭越,如此才能实现伦理的和善,规矩的秩序,一味的追求强调本不具备存在价值的要素发挥其价值,势必产生过分主观的情绪发挥,导致秩序的失位,产生表达的混乱甚至本末倒置。
3、艺术是生活的浓缩,势必被要求承载生活的逻辑。招贴艺术的诸要素共同完成了设计者的艺术理念传达,但又绝非平均用力的机械罗列,这种渗入艺术从业者无限主观能动的实践,被自然的要求既有丰富的审美韵味,又具有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深度,所以建构在适宜维度的和谐———均衡,这一完善美和衡量真正艺术的标准便显现其现实价值。招贴设计的诸要素要在各自占比的位次上实现和谐:诸要素在构成上实现适宜的和谐;组成要素间“道德关系”的和谐,均衡是诸要素与整体间关系的均衡,具体表现在比例、尺度、大小、数等关系的恰当和均衡。
综上,不论是从物理性、观念性的结构构成,还是在伦理性、艺术性的结构构成中,任意一个组成要素的存在都应该,甚至必须形成与处在结构中的其它要素的秩序的和谐状态。既是尺度、比例层面,亦是大小、位置等关系,而且各个构成要件必须在其所实现的整体中符合自身存在的目的性,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基于此才能实现秩序、合规、和谐,则理性统率的善和美德才能形成。招贴是艺术形式的存在,艺术即是模仿。它首先强调比例、尺度、关系、均衡等的形式美,招贴只有相似了人类世界现实的美的形式才真正能引起人的美感共鸣。在招贴艺术中,文字、色彩、图形诸要素都是构成引起共鸣,实现美的重要要素,但是,当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审慎观讨时,发现图形要素在其中的构成分量、发散创意、引起注意、实现和谐的诸多现实价值,使其成为招贴艺术美的最决定性的力量,特别是关于和谐这一美学观念的追索,进一步证明了“图形是招贴设计中居于决定性地位的构成元素”的判断的合理性、正确性。文字、色彩要素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基于合规、秩序的和谐规则,对二者的艺术创意必须遵从其在招贴设计中占比的客观事实。一味的强调它们的艺术创意,势必失掉艺术创新的重头戏———图形,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创意价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与招贴艺术设计相去甚远的设计心理惯性,是违背艺术创作原则的哗众取宠,亦是与美学等哲学理念相左的一意孤行。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存在价值是显见的,不论是从先哲们物理层面的研究,还是人类社会伦理层面的考察,亦或是深刻到合规的和谐理念方面,都无不传达着对招贴设计者,将创意的着力点放置于斯的理念。这种和谐观的要求不是默守陈规的传统,渗透出更多的对于创意的规范,只有在意识上实现了规范,才能实现更有创意的表现,因为,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受众社会中去,过分自我欲望的设计创意,势必流于自语状态,对招贴艺术的长足发展不利。招贴艺术设计过程既要看到文字、色彩要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充分的发挥其创意价值,同时,又要审慎的辨清创意力度,不能过分的僭越其在整体设计中的占比,只有这样才能使图形的创意空间被充分发挥,实现“宾主”归位,更和谐、一致的实现对艺术理念和创意诉求的完整表达。
作者:吕超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
[2]陈小清:《构成艺术大家谈》,载《画廊》,1997年6月号,总第63期。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里面,艺术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艺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以及艺术精神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掘学生艺术潜能,让他们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大学生要综合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对艺术的美学进行鉴赏,对创新的科学观念进一步进行理解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但是,要将对艺术理解和对科学理论的认识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就需要人类的具体感情作为支撑。可以说,就创造性来说,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产生相应共鸣的。艺术要和科学产生相应的联系就离不开创造性,它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粘结了艺术和科学,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共通性。可见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艺术精神的、拥有创造力的人才。高校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还能够在文化创意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软实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施。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新式学堂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它起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课堂上把手工和画图这两门课程作为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先开始成型的重要条件。然而进入1820年以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侵略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几乎举步不前,历史历经了多方面的变革,随后出现了一大批的具有先进意识的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挑战开始迎接高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很早的创意产业的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就像我国的经济一样是相当快的。
三、结语
1.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视角,在发展的理念上坚持生态优先,寻求一条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目前北京市各地沟域经济开发项目存在明显的趋同效应,主要集中在观光、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就沟域的长期发展来看,会使沟域内良好的资源得不到深度的挖掘,造成资源闲置的现象,逐渐削弱竞争力,造成沟域经济发展的缓滞。因此,最大程度发挥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定位,是现在沟域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
3.规划先行,产业聚集。发展沟域经济首先对每条沟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重点核心内容是各类标准的制定,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打造。并且依靠北京郊区先期所形成的沟域经济产业聚集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合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各区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品牌。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沟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影响力,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新发展格局。
4.文化融入,创意创新。沟域经济建设不但要完善硬件设施,还需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底蕴,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就目前沟域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山区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传统生产模式,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旅游商品转化率不高,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运用文化生产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十分必要。在沟域经济发展中融入文化创意,有助于增强吸引力,形成品牌特色,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二、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发展沟域经济,就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寻求沟域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笔者的分析整理,总结出主导产业文化创意提升模式、文化创意带动模式两种沟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
1.主导产业文化创意提升模式。主导产业文化创意提升模式是将传统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下依托的自然资源分别与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合,将沟域经济下主导产业依托的各种资源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开发,从而将发展模式创新,带动沟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将自然风光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造性的挖掘景点的创意项目,例如现在已有的位于房山区十渡景区内的仙龙岛露营地,将仙龙岛优美的山水环境与露营结合起来,游客可以进行烧烤、骑马、射箭等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娱乐体验;将民俗文化、遗迹游览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加入更多的创意参与环节,可以增加游览乐趣。还可以在旅游纪念产品的制造销售中加入个性化元素,吸引更多游客,扩大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遗迹的影响范围;将特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将农业产品加入创意元素,可以扩大农产品销量。
【关键词】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化
民间造型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现代经济新的增长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肯定,昔日认为乡气和落后的各项民间工艺也纷纷披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的华丽外衣,在种种民间工艺研究热潮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纷纷上马的现象当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经济利益所带来的驱动魔力。但现实情况是,这种急功近利、缺乏深入调研就直接商业化带来的不是产业良性的发展和经济繁荣,而是市场混乱、产品粗制滥造,还有一哄而上的抄袭现象。因次,在民间工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从国家政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产品开发等环节上进行可持续的构建就格外重要,现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
一、对现有知名民间造型艺术的保护性开发
毫无疑问,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旺盛的个性消费市场为民间工艺提供了发展的商机,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字号”也因其独特文化价值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将其进行现代产业化改造:直接进入旅游品市场或日常消费品市场。但事与愿违,它们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往往很快走向落寂,甚至是消亡的结局。其中有外部环境制约的问题,但更多是急功近利导致的。
笔者最近了解到,为了应对赝品市场的竞争,天津老字号“泥人张”的传人坦言不得不出售假货;还有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破产、杭州张小泉剪刀72道制作工序的失传……以上新闻向我们传递出越来越多的民间产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从其内部局限性来看,民间艺人一般只专注于制作,往往忽视市场营销和流通,因此在自发性的市场行为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让优秀的民间造型艺术面临市场崩溃、后继乏人的危险处境;、手工艺人还通常墨守成规,缺乏现代设计思维,只能实现传统造型向旅游纪念品的简单转换,产品缺少层次性和系列性也是造成民间文化创意产业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从外部环境来看,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利润的诱惑下,单靠道德伦理或文化自觉来杜绝粗制滥造的仿制品出现显然只是美好的愿望,而这也是导致市场混乱、维权困难及最终消失的原因之一。此外,这些行业通常被当做地方经济创收的途径,税收占到其年度总收入的36.3%,抽血过多,养护不足,导致很多以手工制作的企业和作坊再生能力不强。”
因此,要实现民间工艺现代创意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首先应该正确对待这些传统工艺资源,它们不仅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之一,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不尊重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而一味进行经济榨取,那么也谈不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了。
二、对蕴含深厚地域文化的民间造型艺术的深度开发
就地域文化的载体来说,除了当地认同度很高的“老字号”产品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民俗中各种造型、服饰、生活用品等各种物质,因为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物质都可能是因当地独特的文化形成。以云南鹤庆旅游纪念品猫福开发为例:民间艺人郜师傅将当地一名不闻的猫福脊兽设计为当地旅游纪念品,他通过挖掘它蕴含白族人民独有的信仰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现代产业化的转型。遗憾的是,像以上这种成功转型的案例在我国并不多见。原因在于大家只注重显性的知名“老字号”产品的研发,对同样具有深厚地域文化的隐性民俗、民艺造型缺少必要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民间造型艺术的深度开发,尽量拓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发展空间。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此类民间造型艺术通过当地民俗或民艺的方式传承,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将这种民俗、民艺与旅游地的旅游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忌采取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开发。
三、对民间造型艺术的延续性开发
民间工艺对我们来说是历史的、民俗的,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而历史、民俗与价值观又是流动变化的,因此民间工艺现代产业化应该符合当展的趋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的开发:
(1)、在应用范围上的延续性开发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部分民间工艺产品发展到当代已经丧失了它们原来的功利目的和使用价值,仅仅作为一件单纯的装饰品或纪念品进入销售市场。因此我们在开发时应该摆脱原有思维的局限通过拓展其应用范围进行延续性开发。如云南白族脊兽“猫福”就不拘泥于传统的应用,开发出了从手机吊坠、装饰摆件、储钱罐、等诸多衍生产品,大大的丰富了游客的选择空间,并为它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利用现代科技延续性开发
科技和艺术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先进的科技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新手段、新材料、新载体来拓展原有的表现形式,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日本传统的木刻招财猫就通过数码技术开发出动画短片、趣味游戏、塑胶玩具等方式来拓展表现空间,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3)、在形式上的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家居用品设计;创意性;自然和谐;文化产业
0 引言
室内家居用品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所使用的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亦或是集两种或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品,如室内灯具、相框、桌椅、餐具等,他们不仅仅只是一件物品,更多的是能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受众群会产生风格迥异的设计,比如70后人群大多偏向稳重低调,80、90后则火热青春是他们的象征,标新立异是他们的特点。室内家居用品设计可以说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手段。创意化家居用品是在传统家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变换,根据现下的社会形态和使用人群的发展趋势从而产生极具个性且造型新颖别致的实用型创意家居。它不仅实现传统家居形式上的革新,也是思想与理念的突破,更是一种涤故呈新。
1 国内外创意家居用品设计的对比分析
创意性家居用品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神秘与遥不可及,早在千年以前,创意家居用品就已经融入古人的日常生活。当然在那个时代,古人不会称之为创意家居,但创意却是实际存在的。比如宫廷中摆放陈列的陶瓷骨著、玉器杂项,形态各异,5000年历史积淀的奇珍瑰宝流传至今可不正是所谓的当代创意么!而今国内创意家居用品设计却陷入瓶颈阶段,鲜有品牌诞生,不断呈现出各个方面的问题,这源于我国行业企业数量多,但其规模小、生产质量低等弊端,致使其不可与国际创意家居品牌同类而语。
享誉国际的模块地毯设计生产公司lnterface在2014年新品Human Nature系类,该系列采用五种不同的质地,借鉴自然的元素,模仿湿润的草地、公园的石子小径和雨后的水泥马路,明黄与灰白的搭配既内敛低调又不失热情奔放。而Joseph Walsh设计工作室在英国查特斯沃思庄园举办的“Modern Makers”展览中展出“Canopy Bed”(带天篷的床),不同于传统的床,其利用流线型的木质结构挑起纱幔,好似乐符流动,温馨安和。这些具有创新性设计的反映出国外的设计师思想是多么的自由洒脱,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国内的创意家居用品设计大多呈现的形态为单体小件,如相框、器皿、收纳盒等。从造型上来看,主要以卡通、玩具等形式为载体,表现出生动形象的造型,多以诙谐幽默的外表被儿童和年轻人所喜爱;从价格上来看,创意家居用品的价位普遍较传统家居用品要高,因其制作流程特殊,多为手工制造,生产成本高但销量却不见涨,且适用人群主要在10-40岁之间,并非全民皆用,因而创意家居用品在市场上不能够普遍流行;从设计思想上来看,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必然会关系到美学设计的发展,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主要分为三点:一、坚而后论工拙,二、体舒神怡,三、宜简不宜繁。《礼记》中也曾记载:“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不难看出,古代的设计必须严格的遵循封建等级制度,从而间接性约束了设计师的思想和发挥。不可否认中国的儒道思想对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但对于需要拥有灵动跳跃思想的设计师来说却是略显敛手束脚了。
2 创意化艺术语言在室内家居用品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
家居用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方方面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2.1 提升个人生活品味
创意是思维的灵动、是心灵的捕捉、是对生活得总结与阐释,优秀的创意设计可以带领人们进入时尚、品质、个性的家居生活,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舒缓平日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添生活乐趣、放松身心。它们不仅是一个器皿或使用工具,更多的是一个人品味与才情的表现。
2.2 进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兴产业
创意家居与社会经济相辅相成,因生产成本高使其较传统家居用品而言价格也略高,从而带动家居用品产业链的发展,拉动经济。2011年,“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4年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的飞跃,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难看出中国政府也极力努力创新,摒弃陈旧。
2.3 优化设计师设计水平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底蕴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用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使用人群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更有助于深层次发掘设计师的潜力,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然而中国的精华瑰宝又何止以上三部分,武术太极、书法围棋、古琴乐器哪样不是百年乃至千年淬炼流传至今,身为设计师应该具备一双敏锐洞察的眼睛,将中国元素与家居用品有机结合,使中国创意品牌独树一帜推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
3 室内家居用品创意化艺术语言运用的发展前景
在信息化、物联化、智能化的大环境下,大众消费水准不断提高,直接诱使消费者对于生活情趣更高层次的追求,作为国内刚刚起步的创新文化产业,创意家居用品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大批造型独特的室内家居用品纷纷面世,想要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并非易事,必须在产品创新和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力求做到人性化,但目前国内创意家居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企业多规模小,还未融入经济产业链,与国外自成一派的优质品牌相比任处于鞭长莫及的状态,想要真正做出“中国创造”,做好“中国创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一旦创新文化产业链崛起,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创意化家具用品设计在中国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前景都非常广阔。
4 结论
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层次的不断提高,对于家居用品的概念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外观形态和简单美学标准上,更多的是追求形式性与实用性二者并存的优质用品设计。通过对室内家居用品创意化艺术语言研究的逐步分析,充分认识到创意化艺术语言于室内家居用品上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受众人群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室内家居用品设计的个性化与新颖化。当然,创意化用品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实现形式新颖而忽略考虑其家居用品本身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只有如此才不会舍本逐末,丢失设计以人为本的真正要义,并使其物尽其用,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形式与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