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2 15:13: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创意花艺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英山缠花技艺源于明代,盛于清代,由农民制作,作为一种民俗礼仪、装饰艺术品用在人生的出生、结婚、祝寿、治丧四个重要的场合。古时吴楚交界,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英山缠花在制作工艺上汲取了绘画、雕塑、剌绣、剪纸、景泰蓝、编织等多种美术精华,被称为 “立体绣花”“线艺雕塑”和“立体工笔画”。制作方法是在实物或人造坯架上用多色丝线缠绕出动物、花卉、水果、文字等,通过图案的寓意及谐音的方式传达人们的祝福和美好愿望,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深刻的寓意。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民俗的消失,英山缠花濒临失传,我们面临的将不仅是保护和挽救这项传统文化,更面临着如何传承、合理利用开发的问题,要让传统手工艺“活”在现代生活当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一、英山缠花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首先,制约英山缠花艺术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产品知名度低、工期长、收效低,市场销售难以形成气候。据了解,虽然英山缠花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上知道并熟悉这种艺术品的人很少,就连英山当地也有大部分人不了解这种艺术,生活中更是鲜见。英山县文化馆1986年对“缠花”进行挖掘和整理,征集到了少量的原作和一些复制品。经过英山文化馆这几年的努力,英山缠花境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全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制作缓慢,因此难以批量生产,产量极为有限且价格昂贵,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消费者主要是部分民俗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能走入市场的几乎没有,经济收效微薄。
其次,传统习俗的发展导致英山缠花的应用范围缩小,传统的技艺传承形式和制作形式制约了英山缠花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喜庆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工业制品的冲击下,许多场合已不再有缠花的影子,只作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品而存在,应用范围逐渐缩小。英山缠花在制作形式上主要还是以具象的摆放饰品为主,造型形式缺乏创新,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日常装饰品很少。英山缠花的多样性工艺特点和丰富的题材形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拓展应用方面还有待挖掘。另外,缠花艺术技艺的传承方式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也是师徒传承的形式,当地只有一批老人掌握这门技艺。如今老艺人相继过世,由于学习周期长且收效微薄,年轻人愿意学的极少,英山缠花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省级传承人只有80多岁的张仕贞和徒弟陈广英两人,扩大生产难以实施。英山缠花的生产方式以主要家庭作坊为主,制作者集英山缠花的设计、制作、组合等诸多工作于一身,在工艺的制作上没有进行分工作业,技艺和制作速度很难得到提升。这两个方面是导致英山缠花艺术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二、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分析
针对英山缠花艺术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与保护对策作出如下分析:
(一) 进一步落实与推进英山缠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经费上为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使他们全身心致力于英山缠花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将缠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课在当地中小学开设,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担任教师,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继承人和消费者;定期举办展览鼓励青少年参与体验和交流;利用报纸、杂志及广告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提炼英山缠花的“优质基因”,如缠花的造型方法、艺术形态、制作技艺等与时俱进地进行生产性传承,保持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保证工具和材料的原真性,维持制作工序的原生态,延续图案的寓意性。在不影响生产效率和作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工具生产方式。此外,还可以引入适合缠花艺术的现代化机器生产工具,对材料的切割、缠绕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改进。
(二) 引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缠花艺术进行数字化录入,建立缠花艺术数字库
首先对已有的作品,采用多角度照片获取(三维模拟呈现)、三维彩色扫描(高保真立体式三维数据获取)两种方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留存。其次对于缠花艺术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工艺传人的传承现状等利用数字声像采集技术进行跟踪记录保存。还建立缠花艺术学习课堂,由面授转化为电子课堂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承人制作的过程录制下来做成视频课程供学员学习,定期集中面授及检查作品制作质量,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 依托高校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载体,加强英山缠花艺术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将缠花艺术研究项目引进校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建设,将英山缠花艺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益于学生对缠花艺术的了解,为培养继承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高校可以联合地方,培养一支缠花艺术教学、保护的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进行应用研发;聘请缠花艺术传承人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进行学术演讲或教学示范。如上海交通大学“裁云纸社”与卢湾区文化馆联手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守白在该校开设五堂课为一周期的海派剪纸艺术课,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英山缠花的创新发展之路
英山缠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的优势是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弊端是其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而且缺乏知名度,花样种类也极其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慢慢被新的风尚取代,作为礼仪装饰品的英山缠花要想取得长久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加强对英山缠花的花样、工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提炼这些民族元素风格的同时,将形式美法则合理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开发,使其内涵丰富、样式多变,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
(一) 拓宽缠花的应用范围
在缠花工艺发展上,一方面完全继承传统的工艺特点, 创作一批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缠花艺术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作为欣赏品;另一方面可以将英山缠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设计融合,创造性地进行商业性或产业性开发,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设计出新的艺术品和日常生活品,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需求量。把缠花做成家居壁挂或者立体画,制作成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发饰、挂件、首饰、装饰品等。与英山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将缠花艺术的文化意蕴与造型元素植入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和高级的馈赠礼品等,如潍坊通过对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围绕缠花艺术开发出特色商品
一方面,可以结合缠花艺术原本作为出生、结婚、祝寿、治丧礼仪装饰品的深刻寓意特征,开发出不同系列的产品。如将原来在小孩出生时用来做装饰的寓意着前途似锦、吉庆有余、有福有禄的小老虎头、小蝙蝠、小鱼、小花等,在形态上做卡通化或简化处理,色彩上加入流行色做成工艺品或有缠花艺术装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儿童用品。对原来在婚庆用品中的传统缠花做成礼盒分档次进行包装设计,作为婚庆礼品出售;另外将包含各种深刻寓意的婚庆缠花如“喜鹊咏梅”“凤戏牡丹”“恩哥戏菊”“鹭子戏莲”“蝴蝶闹金瓜”等,装饰到婚庆用品上,如做成新娘发饰、鞋子和衣服以及用于床上用品的装饰。对用于祝寿的缠花如“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双全”可以做成高档礼盒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满足现代人日常需求的缠花工艺品,如“缠花工艺腰带”“缠花手帕”“缠花胸针”“缠花壁挂”,甚至将传统形态的“缠花八卦”做成保平安的车内装饰品等,还可以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做成时尚的头饰及手机挂饰等。
(三)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的艺术虽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果一味坚守传统不与时俱进,它势必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对传统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当代的日常生活所用,才能实现其活态传承。
从上文中提到的英山缠花的制作过程来看,英山缠花的制作者也是设计者,艺人们的思维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很难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专业设计师与传统艺人合作,将传统艺术与时尚产品相结合,针对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具现代感的作品。如2012年中国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缠花创意设计作品《紫气东来》,该作品将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手法和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其中,并结合了窗花的镂空手法与构图形式,设计出既时尚又富有传统意味的物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题材上,可以对传统题材的形态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现代艺术形态设计缠花艺术新形式。首先可以对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简化处理,使之符合现代人追究的简洁大方的形式。如缠花创意设计作品《吉祥如意》将天圆地方、梅花和祥云等图案进行抽象的造型处理,设计出项圈和戒指,简约而耐人寻味。除了传统的题材外,还可以加入常见的植物形态如梅兰竹菊、玫瑰、百合等,动物形态如十二生肖、星座符号、卡通形象等,均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元素。
关键词:文化创意;辽宁高校;创新型人才;艺术
目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甚至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辽宁省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行文化强省的建设,在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积极扩大生源,采取相关措施加快高校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辽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对辽宁省的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辽宁高校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必要性
辽宁省近些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较之我国其他东部发达城市仍然处于劣势。辽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文化艺术消费水平却一般,因此辽宁省的文化创新型艺术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辽宁省的艺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其次,缺乏复合型的人才,表现在艺术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成正比,此强彼弱,既懂管理艺术又懂文化艺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再者,辽宁文化行业结构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合理,表现在南部临海地区发展较为密集。因此,辽宁高校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辽宁高校在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辽宁省的各大艺术院校长期以来按照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人才观念没有及时转变,部分院校教师对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对自己所要担任的责任和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型的知识能力学习力不足等都对创新人才的质量造成了影响。其次,在制度上也缺乏相对规范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使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安排相对不协调,学生的文化知识占据时间较多,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评价体系不完善
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作、设计、表演、比赛等展现学术水平。在现有的艺术评价机制来看,艺术创作并不被十分看好,相反却是以综合性大学的评价体系为参照标准的。如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专著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艺术生的作品设计并不作为评估指标,这就使艺术人才的创新性受到一定的遏制和发展。另外,在人才培养经费上,艺术创作也并没有被立项资助,难以享受到国家的成果奖项。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师资不足,艺术院校的教学规模相对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扩充师资,因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也不能满足创新型教学的实践要求,艺术院校在发展中不断有新的专业出现,但却只能从现有的教师中间进行调任,这就造成了教师难以胜任教学任务,专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艺术院校学科之间的师资不平衡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更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文化创意背景下辽宁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各大艺术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探索新的适合艺术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可以建立工作室制度,探索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模式等。教师要以文化创意为导向,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引领学生在讨论交流前沿的科学成果和研究课题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敏感性。学校也可以引进导师制度,通过导师的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导师和学校、工作室和学生相互结合,共同研究文化产业的相关问题,带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创意比赛、听取相关讲座、进行课外竞赛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2、改进评价体系
在对艺术院校的人才评价上,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要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包括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内的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管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时,也要加入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切实把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基本的考核标准。艺术院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参选,以在行业中的关注度、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意义等为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从社会会实践中创作出更加优秀和具有实践性的作品,对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艺术院校的评价标准与普通高校人才的培养标准虽然具有平等性,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对艺术院校的特色进行融入和提升,创造出科学的规范的艺术院校评价体系。
3、改善和创新教育环境
首先艺术院校应该扩大生源,有明显应用型优势的专业更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以使专业人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不断需求。为此,学校要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根本,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开发,把优秀的企业案例选编入教材,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专业适用要求,形成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服务。其次,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教师要带领学生加强实践性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将教学融入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实践中。同时,教师要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晋升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环境。最后,学校也要建立相关教学质量监控和相关评教制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辽宁高校在进行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对人才的培养相对速度缓慢,这就要求辽宁高校立足于文化创意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现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
作者:宋琪薇 张娜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以科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技术领先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提高了进入的壁垒和出口的竞争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实行商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多样化投资、注重科技投入,使美国创意产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面貌。
(二)以服务需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以服务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以服务为主线,将服务主体、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市场化、科技化,实现产业与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突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柔性。日本通过将市场与服务进行细分,挖掘需求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刺激性的政策,建立和完善配套服务,来指引、扶植和调控产业的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其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4个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不同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不同产业背景、发展思路与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发展则又体现了科技创新与服务需求的并驾齐驱。不管以何种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沉淀、整合、开发、创新与传播。对于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和时代特征。
二、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交互发展模式
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是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是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优势文化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的产业发展模式(见图1)。政府的激励与引导功能贯穿于文化创意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这种发展模式既吸收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又汲取了美、日等国家技能与服务的发展经验。实践证明,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江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标,而且突出了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特色与科技含量。其优势主要包括:首先,丰厚的文化基础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江苏是吴、楚汉、金陵、维扬、海洋等多元文化的聚积地,文化积淀深厚,丰富的文化与传统的工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需求导向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江苏省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市场体系,发达而完善的金融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第三,扎实的产业基础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撑,江苏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关联产业集聚发展的国际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基地,完善的产业布局和配套体系,为文化创意的产品化、规模化,以及快速反应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基础;第四,政府推动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江苏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确立江苏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长远规划,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对创意产业加大引导与扶持力度,优化资源组合,发展规模优势,提升区域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政策的落实大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的内涵解析
(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
江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文化又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发达和开放程度。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彼此相互交融,使新时代的人们在怀念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欣赏新兴文化。常州继恐龙园后,提取春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元素,以情景体验的形式,推出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互动演艺和体验游乐相结合的大型主题梦幻乐园;又以新兴的动漫需求为目标,将超前的数字娱乐和高科技术完美融合,建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动漫游戏体验博览园,与“迪斯尼”及“环球影城”形成三足鼎立态势。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给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二)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交互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内容、类型具有了多元化、网络化的特征,更加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创新与传播,3D影院、电子书、互动电视等,无不体现着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随着江苏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落实,中科院软件所、北大软件和微电子学院、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的相关企业纷纷入驻江苏,对推动江苏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在软件开发、工业设计、影视传媒、广告、动漫游戏等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革。无锡国家级创新产业园诞生了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音像制品金奖的《东方神娃》,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创下亚洲动画海外发行价格新纪录的《西游记》等一批优秀的新型影视产品,是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典型例证。
(三)产品开发与市场运作的交互
创意产品的孵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基础,孵化不仅要依靠政策,更需要市场的扶持。江苏省一方面设立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促进产业孵化,另一方面则大力引导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设备租赁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搭建交易平台,积极推动商业化运营方式。南京自2006年举办文化产业交易会起,现场交易金额突破2.5亿元,共推出218个招商项目,融资总额达588亿元,签约总额达65亿元,给文化创意产品、中介、投资方、制造商等构建了市场运作平台,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提供了合作机会和空间,实现了平台共建、资源互动、利益同享。
四、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成效
(一)投入与产出并行
江苏设立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基金,一个是20亿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另一个是每年2亿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的方式,加大对创意文化、新兴媒体、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出口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到2012年,江苏已经安排引导资金9.34亿元,累计支持738个项目,有力推动了江苏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792.68亿元,年增长超过30%,占全省GDP的3.69%。通过引导资金的扶持,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尤其是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数量与质量并重
提交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一直是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方向。2012年,江苏省已有15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国家级和2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动漫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2个国家级影视基地,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这些规模化产业发展基础成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年产值占全省文化创意总产值的80%以上,也是文化出口的重要力量。无锡市有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7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家,产值超过10亿的有5家,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在省内也名列前茅。
(三)开发与保护并举
在加大对文化开发和利用同时,江苏省还全面推进传统文化和知识产权的挖掘与保护,以提高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动力。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4.8万件,专利授权量19.9万件,增幅双双超朱佳俊,周薇:文化创意产业交互式发展模式研究过40%,是继2010年后一次大的飞越。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市,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积极推进保护名录、传承人保护机制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保持领先。建立专项保护资金,每年由市财政专项拨款300万元,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非遗保护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目前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共有6项,国家级、省级名录分别有24项、64项。
五、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趋势分析
(一)向传统制造业渗透,提升产品附加值
创意产业的低消耗、高赢利性他知识密集性,能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江苏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创意产业向制造业的渗透,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现代制造技术也能推动创意产业的规模化,提高创意产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推动创意衍生产品和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
(二)加强创意资源整合,发展创意产业链
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经营资源和资本,从而突破资源、资本的瓶颈,要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必须发展文化全产业链。文化创意全产业链是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文化产业各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研发与创新环节,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意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获得产业链的乘数效应与相关利益价值。
(三)积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出口
当代社会发展已进入高科技阶段,数字插画艺术设计往往追求国际化的时尚元素,导致本土设计语言缺失严重。从传统四神图形的艺术思想解析入手,以笔者设计的《四神》系列插画创作为例,着重分析数字插画创意设计构思的实践过程:确定主题,精心构思,推敲构图,确立风格,后期调整。
关键词:
四神;构思;数字插画
一、“四神”图形艺术思想解析
记载“四神”的文献很多,《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汉郑玄注:“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1](P29)《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2](P1291-1309)而到了汉朝以后,“四神”的基本思想确定,成员主要有青龙(苍龙)、白虎、朱雀(或赤鸟)、玄武四神,形成了一个与五行相关的思想体系,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发展。随着“四神”的形成,其四方的基本关系也慢慢建立起来,即东边青龙、西边白虎、南边朱雀、北边玄武。“四神”最终发展成为“四方之神”,即东方之角亢为青龙,南方之星张为朱雀,西方之参井为白虎,北方之斗牛为玄武。后经过百年的演化,“四神”融入了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正因为其包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此,“四神”被大量应用到其他方面,如地穴坟墓帛画、铜镜、印章、瓦当,等等。运用“四神”的瓦当被称为四神瓦当,其主要运用在当时大型宫殿建筑中,主要起到驱邪作用。此外,在坟墓墓室上刻画四神,表示保护墓主之意,具有以四神作为神仙使者,希望墓主人死后能成仙,早日飞升上天之意。这一点可以从汉代出土的诸多文物上看到。“四神”的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高尚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文化观念。
二、《四神》系列插画创意构思
(一)确定主题
笔者在创作《四神》系列插画前,通过深入研究与“四神”有关的文献资料,最终以《道门通教必用集》[3](P1923-1926)中卷七记载:“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南方朱崔,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为本次插画创作的主题。然后对主题文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把握相关理念,明确四神的各个特征,让人观之一目了然,易于识别,从而确定这次数字插画的表现主题。
(二)精心构思
主题确定后,开始精心构思。创作者要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来构思创意,以创造性的思维精心构思表现主题,使其传播的信息能更好地通过视觉符号传达给人们。笔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动态,并整合拍照素材,以求进一步创新和突破。然后,围绕文字主题,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创作方式,收集大量图片,解析网络视频,并设计多种实施方案,选择更有趣味性、独特性的角度进行外形塑造。最后,整合多种想法和收集的大量素材,逐步完成这次构思创意。
(三)推敲构图
构图是创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作者只有在创作中运用好构图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笔者对若干个构图方案反复推敲、修改、整理后,最终选定了一个较好的构图方案。如青龙构图,放在正中间,龙头朝右,以方向朝右象征从左边飞来的左青龙,展现青龙飞翔八极,周游四冥,符合主题文字要求,画面达到对称平衡效果。白虎构图,以右白虎之称放在右边,头朝左边与青龙这张呼应,画面以山林元素排列,展现白虎威摄禽兽,啸动山林,威震八方,突出主题,使画面整体达到均衡构图的视觉效果。朱雀构图,因朱雀有朱鸟、奇彩五色之称,在天空飞翔,因此,将其设置在画面中心,山云之上,展现出丹穴化生,碧雷流响,主题明确。玄武构图,因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的地上灵物,将其设置在画面左边,展现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主题鲜明。最后,笔者确定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画面布局后,通过多年的创作经验及常见的虚实、均衡、色彩对比等构图法则,采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方式进行构图,把主体排在下边,上方采用布白留白的方式,在留白处增添文字,以点缀画面的空间效果,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虚实对比,以稳定视觉效果。为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笔者还调整了画面,在均衡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均衡。
(四)确立风格
插画的风格较为多样,常见的有超写实风格、自由随意涂鸦风格、古典幽默风格、当代超现实主义风格、民族色彩风格、蒙太奇风格、水彩风格、浪漫风格、抽象风格、装饰画风格、动漫卡通风格、手绘风格及扁平化风格,等等。不同的插画风格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风格是每个插画家区别于其他插画家的展现方式。在《四神》系列插画作品中,笔者采用的是扁平化风格。扁平化风格是指去掉多余的画面装饰效果,并使设计元素更简洁优雅,在精神上饱满充实,条理清晰。通过扁平化来表现插画,能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比如,手机界面设计推广和网页设计推广等。特别是手机界面设计的推广,要求画面按钮、图标、色彩等都有干净、整齐、简洁,还要求其能直接将现代数字信息符号一一展示出来,从而减少画面障碍。
(五)后期调整
后期调整是创作者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调整,通过初期创造,中期预效,用自己的修养及技法能力把最后的画面进行统一调整。就一幅优秀的插画作品而言,画面中的构图、色彩、大小对比都应做到和谐统一。无论是画面的色彩、造型,还是画面的线条,都要符合主题要求,主次分明,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最后,创作者要调整或削弱画面中不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使主体部分更突出。为使画面更完美,笔者围绕《四神》系列插画整体色彩色调、大小比例等进行调整与修改。首先,对山林造型比例的大小进行调整,为防止插画画面过于饱满,将局部的山调小,使画面留出更多空间,以使画面保持均衡的视觉效果。其次,对整体系列的背景色彩进行调整,为使主体更突出,削弱背景的色彩饱和度,使整个系列画面给人色彩明快清爽舒适之感。经过上述细节调整,再加上文字运用,最终使整个系列的插画逐步实现协调统一。
三、结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图形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造型生动精美、内涵深邃丰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精神世界,为当代数字插画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对现代数字插画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四神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形艺术表达了不同的吉祥寓意。因此,研究四神图形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认真研究四神文化的历史文献,先从感知、理解、再现等浅显层面入手,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归纳学习,确定创作主题;然后利用掌握的现代数字技术理念和技法,深入分析《四神》整个系列插画的创意构思过程;最后,寻求一种带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并与时代要求吻合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插画,丰富插画思想内涵,展示和发展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理念。
作者:陈岳松 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玄.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7.
关键词:FCFS;满意度;优先权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69
0 引言
排队就医往往是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类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相比较,好的医院和好的医生日前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性资源。基于此类现象,患者到门诊就诊、到收费处划价取药、等待住院等,往往都需要通过排队来享受该服务。因此如何通过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并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FCFS模式下,对某医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法,论证了合理性。
2 基于“优先权”的模型改进
根据上述分析,FCFS存在着缺陷。即并未考虑到不同病人的病理特征而导致了入院时间不合理。一方面使得部分已经入院的病人接受手术的等待时间过长,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其他病人无法入院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了病人等待入院问题的“队列”过长。
(1)模型改进。为了解决“队列”过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引入“优先权”来调整排队顺序。优先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病人在等待队列中的相对位置,会对病人的满意度和病床利用率产生影响,不同的优先权会导致完全不同入院安排结果。因此直接给出优先权配置方案:
(2)结果检验。在基于有限权改进的前提条件下,采用评价指
(下转第247页)(上接第299页)
标体系:,最后可以得出在入院时间截至8
月15日,203名病人在新的模型下入院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043远低于FCFS模式下的2.675。因此,在新的模型提高了资源的周转效率,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钱颂迪主编.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