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

中学生德育活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11:02: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德育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生德育活动

篇1

【关键词】德育活动 实效性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5-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多方面能力,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但到了中学,“问题”学生仍然不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但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更需要反思:学校所做的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说,每所学校都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活动,但很多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情绪激动,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实效性不强。例如:某校进行为灾区捐款活动,学校发出倡议后班级进行了落实,学生把零花钱交给了老师,活动任务就完成了。很多类似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使德育活动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就要抓住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案例】

在2012年11月份,我校的一名女生代某突然被查出心脏内有一根钢针,急需做手术。但该生家境贫穷,父母早年离异,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代某住院期间,父亲出海打鱼,遭遇风浪,离开人世。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我校积极行动,印发了宣传材料,由学生会主席在升旗仪式上做了捐款的宣传动员。捐款活动首先在教师中进行,随后各班进行,同学们积极捐款,有的同学捐了200元,并要求不公布姓名。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对捐款的数额进行了公布,并对同学们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表扬。

随后学校领导把捐款送到学生的舅舅手里,学生舅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学生,孩子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学,是孩子的荣幸,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返校后学校领导及时把学生舅舅的话进行了转达,并对同学们的行为再次做了肯定。在手术做完后的恢复期间,由学生会组织了给代某同学写祝福语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积极参与,把最真挚的祝福写在纸上,并画上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还有的亲自动手制作了手工作品粘在纸上,装订成册送给代某。与此同时,我校又利用升旗仪式,把代某同学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给同学们做了介绍,如:不计较吃穿,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成绩不断进步,获得一等奖学金等,掀起了向代某学习的热潮。随后,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去关爱他人。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反思与总结,同学们有感而发,所写反思深刻感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震动,心灵得到了洗礼。

这是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事件的起因很普通,但是学校抓住了教育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做法:

一、树立德育活动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使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不仅仅在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的“身教”越具体完善,学生效仿的可能性越大,其教育成效就越显著,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威信,发挥教师在育人上的表率作用。学生干部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案例中就充分运用了榜样的作用:一是教师,教师的捐款行为给学生起了带头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三是代某自身在校的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榜样,为其他同学的表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可以对照榜样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确立德育活动的主体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必能大大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话让学生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德育活动能否达到最大的教育功能,学生参与人数的多少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旁观者,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在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活动几乎人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三、注重德育活动的实践

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经常进行环保教育,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经常教育学生要互相关爱,却经常有打架现象发生……这说明,德育活动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没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因此,在德育活动中要减少或避免组织者的空洞的宣传吆喝,组织者喊破嗓子,作为学生只能感受一时,因为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就不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感受不到对自己的影响,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克服德育活动脱离实际的现象,就要抓住学生身边有利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行”的实践中来,在“行”中体验感受。

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只唱高调和掀,只表态和做承诺,而是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案例中的做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捐款,动手写下祝福,向代某同学学习,寻找好人好事等,这都是“行”的过程。在“行”中,体验助人的快乐,享受助人所带来的幸福;在“行”中,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在“行”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四、延伸德育活动的内容

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一个整体性工作,因此,要认真组织筹划,使活动内容不断延伸,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现在很多的德育活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样就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案例中,活动内容如下:①做好宣传,调动积极性;②积极捐款;③公布数额,进行表扬;④反馈被捐助人的信息;⑤写祝福语;⑥宣传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她学习;⑦召开主题班会,寻找好人好事;⑧个人反思总结。

在这一活动中,捐款只是活动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对捐款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不断强化,并围绕生病的同学的康复延伸了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关爱”和“感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剖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这样完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活动进展的持续关注与参与,使活动持续发生作用,让学生持续受到教育,从而避免了虎头蛇尾,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五、升华德育活动的思想

篇2

采用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中学生在生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影响,参与符合年龄特征的有益活动,在了解生活、亲历生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德行,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

一、生活养成――在活动中养成道德好习惯

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明知道这么做,但就是没有去做;明明知道怎么做,但就是没有去做;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还是这样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现行的德育教育没有把情感作为核心目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等于道德规范。中国有句古训: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正确引导并强化训练才能形成。养成道德好习惯,一要有环境,二要突出抓“早”和“小” 注重反复,强化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平时的晨会课、政治课以及班会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训练。例如:小品表演、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分组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道理;教室脏了,大家分工打扫,让学生知道集体的事情应该一起干……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角色体验――在体验活动中成长

我们在生活德育活动中,组织中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容化为健康的心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德育”体验教育活动突出了主体性,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活德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悟、去选择、去行动,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动。生活德育体验教育活动体现了飞跃性,强调实践思维的飞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帮助中学生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感――体验――情感”型教育活动正是中学生道德价值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如有一次上课,我刚走进教室门,只见同学们捂着鼻子,嘴巴里大声嚷嚷:“臭死了,臭死了。”原来,班中刘兰芳同学由于身体不适呕吐了,她难受地趴在桌子上,脚底下吐了一大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看到自己同学生病了,同学们无动于衷,还表现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我真有些生气。我连忙跑上去询问病情,得知并无大碍后,就对同学们说:“老师去倒杯开水来,请哪位同学帮她把呕吐物扫扫掉。”说完,我就走出了教室。可是当我回来时却没有一个人帮她,我愕然了。经过缜密思考,我决定抛开原来备好的课,在黑板上写下了《当我生病时……》,那节课,同学们谈了许多……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后来有好几位同学主动提出来愿意帮她。在那一星期的周记中,有许多同学都写到了这件事,文中感情真挚,认识深刻,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从这以后,我发现班上学生稍有不适,就会有学生向我汇报,表现出关切之情,这可喜的变化,着实让我惊喜不已。

三、主题实践――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黑板上学雷锋,教室里助人为乐,只能使德育变成说教和表演。德育活动注重把德育从书本世界、概念世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感到德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生活就是做人,做事就是做人。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系列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了了“教学班荣辱教育文化建设”活动、荣辱观实践活动、以热爱集体为荣的班级规范比赛活动,系统性地开展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中,系统性地开展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

四、文化引领――让德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隐形课程,对学生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成长发展、以及理想道德、个性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和谐校园、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以弘扬健康、高尚、积极向上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精品,设置了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校风、校训德育宣传画等,较好的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教育化的目的,使校园的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能“育人”。经常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校园里文化精品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坚持活动育人,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加强了四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开展“德育活动”。

五、家校互动――拓宽德育新领域

篇3

关键词:职校学生;德育教育;德育活动;心理健康

如果你有孩子,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功的人,但肯定都希望他会是个健全的人,对,是思想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只有人格健全,才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由此及彼,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不论其学习能力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都希望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有明媚的未来。

针对职校学生的情况我们做个简要的分析,首先他们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以前读书环境不理想,很多家庭因素也造成他们放弃高中大学这条学习路线。既然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就面临着完成学业后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这就更需要他们有一个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所以职业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一、德育教育,人人有责

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学校德育管理面向全体教职工开放,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每个教职工的任务,做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边的人,一层一层发展开来,营造一个和谐氛围的校园。打破传统模式,错误地认为德育教育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情。要提倡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观看经典影片,丰富学生情操

传统的说教教育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影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开展德育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每周安排电影展播,观看一系列有利于中学生心理成长的优秀影片。影片的选择要多样化,比如爱国爱党题材的《的四个昼夜》、《烈火中永生》、《》等,弘扬中华悠久历史的《大秦帝国》、《孔子》、《靳柯刺秦王》等,经典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小孩不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

三、诵读经典,道德浸润人生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同学的知识阅历,可以开设《经典诵读》的课程。并根据不同学年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课表、有活动。每周安排2课时作为朗读课,请班上每个同学轮流为同学们阅读经典的文章,既可以增长同学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同学的道德修养,让读书作为一个好的习惯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发扬。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查阅各种资料,并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在读书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书朗诵比赛、读书调查问卷、读书心得的比赛等活动。

四、关注心理健康,培育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职业学校把心理健康作为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能够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可以设立涂鸦壁,为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创建空间。我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活动室,配有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让心理学老师为同学们排解心理问题,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作为心理疏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排解问题,通过同龄人的沟通,也能作为一个心理参考和建议。

篇4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参与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认识的基本形式,学生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活动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倡教与学要实现互动,要加强师生交流和启发,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过程,释放个性。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给学生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二)教师要科学制定课堂教学活动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的只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热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参与作为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考虑因素之一,将“教数学”变成“学数学”。

二、营造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堂气氛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一是要体现民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想法;二是要体现自由,要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下,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给与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要体系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课程内容,作为一名“导演”,要让每一个“演员”都有自身的个性表演。

(二)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树立知识渊博和为人师表的形象,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增强自身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课堂气氛才会和谐,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反应,达到互动效果。

三、采用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

参与是发展认知和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学生自主参与中形成。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其中学生主体探究问题是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高中数学教师要多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多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要在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理解范围内,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参与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模式

高中数学本身比较乏味枯燥,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活动模式过于单一或者单调,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参与兴趣。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尽量保证课堂活动模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处于新奇状态。最常用的活动模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主体意识得到提升,有效地实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知识小组竞赛、数学情景模拟教学、我来当老师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数学现象,体验参与的乐趣。

四、科学设计有参与性的教学内容

(一)依据认知规律,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听、主动去做、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深入思考,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动脑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动脑的自觉性。数学概念的建立、解释以及应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创建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揭示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类比、归纳等方式参与进前人数学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等数学解题方法的训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参与思维。

(二)利用问题教学,唤醒学生的欲望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有问题才有参与。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料,设计一些思维性、说理性或者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挑战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要丰富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素材,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五、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养成教育

(一)挖掘数学课本的德育功能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读书无用论”以及阴暗面思想,这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高中数学教学一样也要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一些数学案例讲述了数学家的成才故事都能够起到德育作用。例如数列教学中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关于杨辉三角形和古代数学成就教育,这些都要有效地利用起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生动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篇5

(1)宣导。宣导即宣传辅导,关键是澄清辅导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活动的基础上,以宣传讲述为主,通过故事引入、问题辨析,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这部分学习内容可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以小报、板报、网站等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心理需要,澄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

(2)引导。引导即引出困境,关键是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引导”一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中是关键词,我认为引导恰恰是一开始引出问题所在,给学生自我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环境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认识自我》的活动课中,通过比较自己描述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差异,引出学生对自我探寻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去思考“自我”。这正是矛盾的开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关注的中心点。

(3)疏导。疏导即开导和通畅,关键是疏通学生的情绪和焦点问题。在学生的种种问题中间,找到焦点问题,结合活动课的主题开展疏导,是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在《自信心训练》的活动中,让同学相互在纸上写上对方的优缺点,有不少学生由于体验游戏容易出现情绪情感的问题,教师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势必需要及时处置学生的困扰,需要走到小组中参与他们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不少同学看到优点很高兴,但很多同学看到了缺点,感觉很纠结,教师必须在下一环节中及时疏导这样的情绪,让学生看到自信的自己。

(4)传导。传导即信息和情感的传递,关键是相关的信息和情感体验。传导需要载体,成长经验是最有效的载体,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信息的交换,在游戏中体验情感的变化,教师通过点拨,把自己的成长经验以“温馨贴士”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把正向的情感传导给学生。比如,在开展《记忆良方》的活动课中,如果仅仅提供记忆方法,学生倍感无聊枯燥。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比赛、谐音比赛等方式,请成功晋级的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传递正向的情感,学生印象深刻,就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5)指导。指导即指点和引导,关键是提供相关主流的导向和建议。不少老师会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小结中进行指导,指点迷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社会主流的价值参考,并适当给予建议。因而这一环节是提升,也是在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少心理教育老师反对提供指导,而恰恰因为部分同学缺乏有效的指导,他们的思路只到了困境,却失去了走出困境的“台阶”。教师的指导和辅导,正是教师的角色所在,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班级为单位的教育形式的重要标志。比如,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课堂的最后介绍理性情绪的创始人埃利斯博士,顺带介绍ABC的理性情绪和行为改变的策略,这对认知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理解,也找到了一个改变情绪的较好技术。

(6)辅导。辅导即协助和导向,关键是协助学生走出困境,引向行动。辅导贯穿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是一种教师角色,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教师在活动课上,保持了价值判断的中立,但教师在引导和点拨中往往有意无意带入了个人或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辅导正是对引导这一环节的重要补充,协助部分发现问题走入思考困境的学生走出问题中心。

篇6

课外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培育在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途径有两种,即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教育。而课堂教育主要倾向于知识传授和理论感知,尽管在新课标要求下,也关注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但课堂毕竟是很有限的。实验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素质主要来源于个体自己的生活体悟和个体道德经验的积累。因此,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从学校教育开始,就能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发展,以至于将来出到社会上,自觉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德能兼备的合格公民,学校教育就必须转变思维,重视课外教育,尤其要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社团组织、文艺体育、劳动卫生、社区公益、参观学习、模拟实践,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被动受体”变为“主角”,在主动承担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批判、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懂得精神价值的作用。

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大家都知道,老鹰抓小鸡游戏,小孩子都觉得好玩,甚至是乐此不疲。但是,要使这个游戏能够玩下去,玩的开心,玩的有意思,游戏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比如,小鸡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把前一个成员的衣服拽紧,而且要尽量躲闪不能让老鹰抓着;老鹰队中的成员必须奋力去抓,等等。如果两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不去遵守这些规则,那么这个游戏就毫无意义,也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尽管这些规则要做到很难很费力,但是,凡是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迫使自己努力地遵守这些规则,而且是心甘情愿。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活动过程的本身就是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培育。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温暖,自觉地萌发体现价值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课外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性的,而且往往都是带有竞技色彩的。在这些活动中,锣锣鼓鼓都得转,方方面面的角色都得有,这就等于给班级方方面面特长的学生无形中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发挥才干的机会。比如,一场运动会,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特长的同学可以当运动员,一些平时声音高老受老师责备的同学可以当拉拉队,文采好的同学可以写报道,艺术好的同学可以搞宣传,吃苦精神强的同学可以搞服务……一个班级,只要班主任引导好,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人人都能有事干,人人都有一种我为班级做贡献的荣誉感,人人都感到了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和温暖,人人都愿意做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在这样人人都争着表现自我的活动中,一般不会有故意捣乱的学生。这是课堂教育永远无法做到的。本人所在的学校,以前在“一切为了高考”口号下,学校从初二到高三都进行补课,周内每天安排七八节正课,四节辅导,周末也补,有些年级甚至取消了音、体、美等所谓的副科,两个班主任轮流跟班管理,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明显提升。2008年,本人担任政教主任以后,在认真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管理思路,提出了“德育为首,活动育人”的思路,严格按课标开齐文化课,开足音、体、美等艺术实践课,并且利用庆祝五一、五四和元旦之际,举办一些全校性的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政教处组织,班级承办,原则上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结果效果十分明显:学生打架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师生关系融合了,班级风气好转了,尤其是学生遵规守纪、注意个人形象的意识增强了。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风气也形成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文化课成绩也提高了。目前,三岔中学已经成为庆阳市颇有名气的重点中学了。

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内省,从而养成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几乎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娇惯,社会物质的满足,使得学生大多都存在着自私、蛮横和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性。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在组织或承担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计划不周、安排不到位、方法不正确或对方实力过强等因素造成的失误。这些失误的结果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学生在活动组织失败之后,对这些失误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反思和内省,在内省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开展了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这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锤炼学生勇于担当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求知欲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人才风流竞出,以其超群的才艺赢得雷鸣的掌声和阵阵喝彩,这种场面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参与的同学来说,既是一次牛刀小试表现自我的机会,也是一次实践和提升的过程;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不仅是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而且也是一个开阔眼界、启迪智慧的心灵共鸣。学生通过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信心,是发愤图强、默默拼搏的无声动力。2012年元旦,我们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灯谜晚会,一位平时喜欢猜谜的初二学生夺得了谜王桂冠,引起了全校轰动。活动结束以后,据不完全调查,一学期之内全校自己购买有关猜谜方面书籍的学生就有160多名,其中高中学生就多达121名。而紧接着的2013年元旦的灯谜晚会上,三个谜王王冠全部被摘。这就说明,在前一年灯谜活动的刺激下,学生确实在这方面进行了钻研。

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民主意识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活动组织有序地进行,对于组织者来说,必然要想出一些措施、制定出一些办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尽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这就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一些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制定方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的方案和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自觉地带头去遵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民主意识,而且也养成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总之,自我管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涉及的方面多,内容细,思想性、策略性强,需要精心策划。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尽快从升学率的阴影中走出来,多给孩子参与的空间,还学生独立的认知经历,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杨贤江.课外活动与实际生活.

篇7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实效性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活动以及对活动的反思来实现。以活动开展的活动化教学方式,被广大品德与生活课任课教师充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课堂真的活起来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一些刻意追求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这是对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实际意义上的偏离。

我们常会看到“课不惊人死不休”的现象,教师把活动“堆积”成教学过程,一堂课中设计了许多个教学活动,教学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活动链”,课堂往往热闹有余,实效不足。乍一看,学生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但细品,都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设计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活动过程忽视课堂生成,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实效。这种做法,既偏离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失去了活动化教学的意义。

例如,我们一位教师在执教《挑战一笔画》一课的过程中,做了这样的活动安排:教师展示形象、生动的一笔画――教师教学生如何画一笔画――学生一笔画展示――玩走迷宫游戏。本课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画一笔画,而是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和训练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的方法:说的时候要表达准确,听的时候要仔细认真,不明白的时候要主动询问。该教师从教学生画一笔画,到领学生玩走迷宫游戏,都没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没能让学生自主的通过活动体验并学习到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况良好,但实际上,整堂课成了绘画、游戏课,教学活动没有取得真正的教学实效,以实现引导学生学会交流的目的。

实施活动化教学策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就品德与生活课而言,是要多开展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引起交流、反思的活动,尽量避免一些目标不明、形式花俏的活动。那么,如何能突出我们“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呢?经过学习和探索,有如下思考:

一、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等。例如二年级的《我们班里故事多》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班集体的温暖等等,从而使孩子懂得感恩,增强孩子们的爱集体的感情。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单纯地让孩子罗列一些故事的话,孩子们的头脑中会存在空白,不知该如何说起,或许也可能达不到触动心灵的目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首先导入新课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几幅画面,配上了学生的声音,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孩子们一些日常生活的缩影,借此引发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同学们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像他们这样的故事呢?”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提示: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当你和小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班级获奖的时候……等等。这样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课堂上孩子们跃跃欲试地讲着自己的故事,甚至还有的孩子主动找到伙伴演一演。接下来我顺势而导在孩子们心灵被触动之时,我问孩子们你的心情如何?感受如何?你最想感谢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制作感谢卡,用一句简单的“谢谢你”,几句话的感谢之情,或者用画面来表达都可以,并配以《朋友》的曲子。在此情境的熏陶下孩子们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平时难以启齿或者想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了爱他人、爱老师、爱集体是多么幸福的事。

这样,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我们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使书本上的教学一下子鲜活了起来,达到了活动承载教学目标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深知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要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力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该班学生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活动内容要有生活性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中、活动中的直接感受、体验、探究、思考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中通过实际参与、探究而逐步实现的。如在《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通过猜谜语的活动导入了新课,之后又设计了“今天我们到动物王国去看一看”的活动,配合着动画效果的视频,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又问“动物们可爱吗?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怎样教朋友呢?和它们交朋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面对我一连串的问题,孩子们露出了比较疑惑的神情,当然我并没有急着让孩子们回答以上的问题,而是给孩子们讲了一则发生在我和我家小狗之间的小故事,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从而使问题水到渠成地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让孩子感受到了如何与动物相处才能和动物成为朋友。

可见,我们说设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与孩子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学习,实现学习、生活与发展的“三位一体”。切记教学活动的假、大、空,要知道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活动是苍白无力、徒劳无益的。当然活动的内容要源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源于课堂又要延伸课堂,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和现实社会,选取孩子关心、关注的内容,在活动中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并由此而生成的思想情感,才会将它们物化在自己的思想中,促使孩子的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篇8

一、研究对象

被试者是十名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中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一方面,由于进入高中时是第一次远离家人,对环境不熟悉,缺乏朋友,心理感到空虚,因而转向网络。另一个原因是初中升高中时家长管理较严格,基本没有独自上网的时间,到高中后因离家远必须住校有了相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缺乏自制力,因此,被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不能自拔。还有一个原因是网络游戏能容易就获得出色的游戏成绩,可以体会到自己在虚拟环境中强大,提高了自信心,不上网就感到焦虑、沮丧、情绪低落、易发脾气,不可抑制的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形成依赖不可收拾。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与学生的长时间交谈基本了解个人情况和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干预过程中进行频繁坦诚的接触、谈话,进一步了解其上网情况,为评价干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2、实验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他们分别参加了以篮球训练、歌唱能力培训、校园网络记者为主的文体活动。要求每次参加活动后都在第一时间与老师交流感受,畅谈收获,根据学生的不断进步教师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调整文体活动中的不同角色达到积极鼓励的作用,如:篮球比赛中由一般队员过渡为主力队员,合唱队中由普通演员尝试作领唱,通过记者身份交更多的朋友,将其的文章进行整理后发表在校园报刊中等等都帮助他们树立新的自信,体味到了生活的精彩一面,利用已获得的成就感引导到学习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如表所示。

从表中看出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了特长、结交了朋友、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和成就感、满足了自我实现和展示的需求,也因此使他们的生活重心由网络世界转移到了现实世界。干预结束后仍能够继续参加活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代替了消极的网瘾,基本不在感到压抑和痛苦,使干预的效果不但没有淡化反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干预结论

1、通过校园文体活动的干预使部分网络成瘾的学生的网瘾行为得到了纠正,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某些网络行为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篇9

【关键词】学生活动 中高职学生 德育 作用

一、各类学生活动的范畴和组织特点

中高职院校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除了专业技能的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具体地说,包括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性格等。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惯于说教,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广泛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逐渐形成施教者的共识。在中高职院校中,常见的活动类型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各类竞赛等。各类学生活动,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做”“互动”,他们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格的教育目的,这一目的主要通过道德情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体现。各类学生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突出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其活动组织特点包括:

1. 广泛的参与性

通常,在各类中高职院校,每学年初,学生处、团委都会开展各种表彰活动。一方面表彰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广播站、海报、板报、电视台宣传等手段面对大一、大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广泛的活动宣传。在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各类形式的活动。从这个方面说,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在参与方面,体现出广泛性和自愿性。

2. 兴趣所在,学生活动体现出创造性

由于中高职院校在学生活动方面坚持自愿性的原则,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跨班级自行结成小组,或由班级团支部组织学生组成大组,再在本班范围内分成小组进行活动的方式报名,报名时各个活动小组要确定活动内容、组长、活动名称、设计活动方案、联系活动地点等。在这个筹划、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为例,即使是“心理健康”同一个主题,各班、各系、各社团开展活动的形式就会各不相同。具体每个小组、班级、系部的活动内容不同,而每一种形式的活动都是学生创造性发挥自身才能的体现。

3. 教育性和思想载体性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各类学生活动将众多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集在一个团队之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活动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各类学生活动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各类学生活动汇聚众多学生,它所倡导的思想就更容易让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学生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学生活动的突出特点,使学生活动是在学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学生活动能够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引导工具加以使用,具有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的意义。各类学生活动既克服了活动时间的短期性、活动空间的局限性、活动内容的单一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不再是简单的搞活动,学生被动参加,而是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设计活动。各类学生活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内容,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二、各类学生活动对德育的作用和意义

各类学生活动是中高职院校课外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加强学生活动开展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学生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

1. 加大学生活动开展的力度,是服务学生素质教育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地位,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和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舞台,调动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各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大学生活动开展的力度,是改进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长期以来,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伴随着形势的发展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在新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思政教育环境。

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而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青年群体,受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在其社会化进程中,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这就势必要求有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问题,有一个转变教育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问题。

3. 加大学生活动的力度,是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中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和项目。

而各类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学生活动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而从事一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对美的认识,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三、开展各类学生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1. 调查研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座谈等形式,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活动。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德育作用。

2. 教师指导

为了保证学生活动能顺利完成,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并加强对各类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指导能够保证学生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以科学的方法运行,也有利于总结和提高。

3. 骨干作用

学生干部是各类学生活动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一个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表现。如果这支队伍能够发挥积极的示范、表率作用,就一定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其他同学。

4. 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至少要让学生明白活动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必要时,要有安全预案和安全责任负责人,并保持安全事件突发后各种救助渠道的畅通。

5. 切记走过场

篇10

一、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英语阅读的信心,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古训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学习者上进的动力源和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当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会促使他们自己愿意去看课文、高兴去读课文。反之,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他们就将阅读当成一种学习的负担,随着课文深度的增加,他们的这种负担也就越重。这种状况对小学生来讲毫无疑问是一种无形的打击。所以,教师应实事求是的灵活选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1.注意选择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感到英语的阅读是轻松的,我们应针对小学生活泼、喜动的身心规律搜集一些学生喜欢读的童话故事、幽默笑话或者篇幅较短的课文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减低学生的阅读难度,让他们逐步喜欢上英语阅读。

2.组织课本剧表演 译林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编排的课文大多是以故事的形式串编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来进行表演,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如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 5 Sings”中第一板块“Story time”的“巩固活动”环节,我先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再进行“情境再现”活动,安排学生三人一组,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语言拓展。如:

S1:Be careful, Tim! Don't run so fast.

S2:Ouch!

S1:Are you OK! Tim?

S2:Yes,I'm OK.

……

3.组织开展有效的朗读比赛 在教科书编排的课文中,有许多的角色语气表达、情感态度的显示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并让学生知晓,让他们在阅读时充满感彩,同时,组织开展有效的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提升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地授学生以“渔”,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

个人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通过尝试与实践总结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阅读的方法:

1.要求学生“泛读”,实现快速阅读 在要求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必须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用多种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来引出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再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找出、划出自己不懂的单词(词汇)、句子等,以便在教师讲解时留心听讲,消除之后阅读的“拦路虎”。

2.让学生学会带着疑问或问题进行阅读 疑问(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发动机”。只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或参与问题的回答,他们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深入的进行阅读。如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 2 What a day!”中“Cartoon time”板块时,我利用图片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去读。挂图出示后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读。如,What's the matter with Bobby? What are Sam and Bobby talking about? Where did Bobby and Tina fly the kite first? Where did Bobby and Tina fly the kite then? Where happened finally?……

3.让学生学会精细化阅读 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坚持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的“再回首”。学生再读时,我让他们放慢读的速度,细心、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此中,我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关键的词句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推敲。

4.全心朗读课文,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生经过泛读和精读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此刻教师必须对文章中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点拨、讲解,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内化。此后,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时空,让他们充分自由地朗读,促使他们通过朗读来提升自己的感悟。

篇11

1.攻击的现状

经过实践调查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中大都有过攻击的发生,并由此产生的了众多不良后果,给整个体育活动开展的秩序造成了影响、也给大学生造成了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更在学校乃至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很多学生为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而且近几年在攻击的产生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体育活动中的攻击受到了学校各个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对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攻击的惩治也从未间断;但对攻击相对系统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进一步的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是必然的,从而更加有力的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丰富我们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作为一名当代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对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攻击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体育活动中攻击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1.1学生攻击产生的方式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攻击性发生的主要方式有,语言上的攻击、单方面的攻击、双方面的攻击、群体性的攻击,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性别、年级都与体育活动中攻击的产生方式有直接联系,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性别中女生的攻击性方式主要是语言上的攻击性方式,男生的则更多的表现为双方面的暴力和群体性的暴力;而在不同的年级中随着年级的上升,语言上的攻击性和单方面的暴力逐渐降低,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双方面的暴力和群体性的暴力则随之上升。

1.2学生攻击易发生的运动项目及情景

调查回收的190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育活动中参与或是听闻的的 攻击多发生在无组织的课余篮球、足球活动中,篮球、足球活动活动中的 攻击的发生率最高,而在众多活动情景中无组织的课余活动最易发生攻击。

2.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攻击行为的成因

体育活动中攻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社会心理环境体育活动中攻击,除了受学生性别、年级、运动水平及自身体育道德的影响之外,还受当学校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活动场地、裁判、活动组织方式及学校对攻击处理方面的差异;同时学生的攻击还受大众传媒或舆论的诱导。

2.1自身原因

学生的性别、年级、运动水平及自身体育道德的影响,是攻击中学生自身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男生的攻击发生比例为,远远超过女生的攻击的比例为,高年级学生的攻击也高于底年级学生的攻击;运动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攻击的发,在较高水平与较高水平的比赛、较高水平与较底水平的比赛中更容易发生攻击;而体育道德则是由学生的自身修养及心理品质有关。

2.2学校环境等外界因素

由于裁判判罚的不公正而导致的体育活动中攻击的发生屡见不鲜;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中的攻击多发生在非组织性的课余活动,尤其是在无组织的课余篮球活动和足球活动攻击的发生率最高,而有组织的院级校级体育活动则少有攻击的发生。

2.3大众传媒或舆论诱导

研究观察来看,如运动员看到同伴或对手在比赛中,有攻击而不受判罚。那么其他队员越出规则范围,而采取攻击的倾向就会增加。如有些队靠不正确的技术动作或攻击取胜并获奖励,那么模仿那些动作行为的倾向就会得到强化。

根据保卫处和学生处的数据显示:体育活动中的攻击时有发生,而发生率和处分率(40%)存在较大的落差,其处分的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一些发生过攻击的学生心存侥幸不思悔改,而未发生攻击的学生也争相模仿,使得攻击屡禁不止,影响和谐体育的构建。

2.4运动项目本身特点

部分运动项目如橄榄球、冰球、足球、篮球和拳击等具有很强的身体对抗性, 运动员双方身体接触很多, 在比赛过程中的无意冲撞和故意冲撞缺乏有效的判断尺度, 因此比赛场面非常火爆。在这种比赛中, 当裁判出现偏袒、误判, 或者对方运动员动作过于粗野, 造成部分运动员情绪失去控制, 这种导火索更容易引起运动员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控, 导致运动员之间斗殴。针对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身体对抗及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为篮球、足球,据调查所得数据近十年来所处分的体育活动中的攻击,篮球项目中的占57.3%。足球项目占42.7%,因此减低攻击在篮球和足球运动中的攻击发生率,是减少攻击的重点。

3.防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攻击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竞赛规则,严格裁判执法

只有体育规则完善, 裁判员执法公平、公正, 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才能发挥体育的生物学功效和社会学功效。如果离开了完善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这一主要环境, 体育活动就难以开展、延续和获得良性发展。而学校作为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必须坚持打击体育活动中的野蛮行为, 以保证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对于易发的,而又疏于管理的无组织性的体育活动,予以重视与管理,有关部门加强巡视,以防范于未然,减少攻击的发生。对于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学生, 要根据情节进行处罚。

3.2体育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

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攻击, 大多数都是受挫以后做出的失控行为。相关部门应该教会学生, 采用不会造成对方身心伤害的正当手段, 而不是有伤人动机和结果的攻击。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加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使防治攻击深扎同学心间,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

3.3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 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体制的形成及各种文化交流、冲击的影响,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体育领域中,对运动员道德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比赛中, 发扬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精神, 提倡有形竞争(在既定条件下, 采用统一的竞争形式, 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去夺取某个预先设定的目标) , 更要提倡无形竞争(指没有人为规定条件的限制,没有固定的竞争形式, 没有预先设定的目标, 而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争相取胜)。而后一种形式更有利于减少人的攻击, 有利于体育参与者的心理健康。在体育竞赛中, 裁判员的偶然出错是可以理解的, 正像自己也可能会有技术和配合的失误一样是难免的。运动员在场上应该尊重裁判, 服从裁判的判罚。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 更应该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

3.4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成功与挫折是并存的。降低客观因素对主体影响的最好办法, 就是加强自控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比赛是体育活动参与者自控能力的较量。当比赛结束后, 应该正确对待比赛结果, 吸取经验教训、客观地评价比赛结果。

4.结语

篇12

一、合理拓展学习背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知识。

有效的教学方法,源自于学习内容的自身规律及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在创设情境里探究知识,在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丽。

教学片断一:数数比赛――认识十进制关系,感受1000这个数。

(课件出示:米老鼠的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学生:米老鼠。)聪明的米老鼠将和我们大家一起进入数学乐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享受数学的快乐。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学生:想!)看它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游戏――数数比赛!(课件出示:很多小棒的情景图。)

师:哇!这么多的小棒,谁能估一估这些小棒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500、600、800、1000)。

师:要知道这些小棒究竟有多少根,该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数的又快又准,要想数的又快又准,小组长必须合理分工。老师已经把这些小棒放在桌上盒子里。请小组长把它倒出来,数数比赛,现在开始!

学生分工合作开始数小棒,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数的小棒的数量是多少?

生:100根!

师:都是100根吗?

生:是。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呢?

生:先一根一根的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再一捆一捆的数,数到10捆,再捆成一大捆,所以10个10捆是100根。

师:说得好极了,既清楚又准确。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数小棒、捆小棒的过程)。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刚才我们在数小棒的时候先一根一根的数,认识了10个一是十(板书:10个1是10),再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10是100),10个一百是1000(板书:10个100是1000)。

师:刚才米老鼠给我们带来的小棒就是1000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000以内的数》(贴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一旦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就会充满信心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创设出学生喜爱的米老鼠数数的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猜测小棒有多少、动手操作数小棒等活动,复习了旧知。老师通过课件演示数小棒过程,学生对1000这个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也为下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片断二:结合实物,感知1000这个数有多少。

师:你们想不想数一数,你们那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想!)

教师开始收集学生捆的100根小棒并和学生一起数:一个百、二个百、三个百・・・・・・九个百,

师:九个百再加一个百是多少?

生:十个百。

师:十个百是多少呢?

生:一千。

师:请看,我们在数更多小棒的时候是一百一百的数,认识了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呢?

生: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伟大,我们数出了一千根小棒,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晰,咱们把1000根小棒捆起来。(教师捆好)这就是1000根小棒,咱们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用小手感受1000根小棒。

师:感觉怎样?

生:很多・・・・・・

教师出示:花生和稿纸。

师:看这是10粒花生(瓶装),这是100粒花生(瓶装),100粒花生要比10粒花生多!想一想1000粒花生有多少?教师适时拿出1000粒花生(瓶装)。

生:1000粒花生比100粒花生多,比10粒花生要多得多。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再看这是100张稿纸,用手比划一下有多厚。1000张稿纸有多厚,你能用手比划它的厚度吗?

学生纷纷比划。

师:这就是1000张稿纸,咱们来验证一下,看看那些同学比划的比较接近1000张稿纸的厚度!

师:你们的估测能力很强,比划出了1000张稿纸的厚度,知道1000粒花生、1000根小棒的多少,你能用计数器拨出1000吗?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拨出一千。

师:1000这么多,为什么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000呢?

生:因为这一颗珠子在千位上,表示1个千就是1000.

师:你真会思考!咱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数位――千位,以前咱们已经学习了个位、十位、百位(贴出)。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右起第四位千位(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真切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学具操作,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过程,了解了知识的由来。他们用手感知1000根小棒 ;比划一千张稿纸有多厚;对比十粒、一百粒和一千粒花生的多少,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一千有多少;又利用计数器拔出一千,引导学生从个位、十位、百位迁移到千位。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知,更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成功喜悦。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有趣的教学资源

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教学活动中学的真谛在于“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依据对《课标》的理解,创设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力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感知知识。

教学片断三:数数。

师:你们在数数中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可是米老鼠却在数数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生:愿意。

师:请看屏幕,计数器上拨出的珠子是多少?(师操作学生读出。)

生:188。

师:你能帮米老鼠从188数到204吗?(能)

教师在188基础上,在个位上拔上一个一个的珠子,学生一起一个一个的数出:188、189、190。

数到190时, 师问:现在计算器的个位上有几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个位上有10颗,应该退去个位上的10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个珠子。

师:你太厉害了,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子,应该退去,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因为10个一是十,所以189的后面是190,

引导学生继续数: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

数到200时, 师又问:看个位上又是十颗珠子了,怎么办?

生:退去个位上的十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太棒了,咱们就是退去个位上的十颗珠子,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现在十位也成了十颗珠子,怎么办?

生:退去十位上的十颗珠子,在百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你太聪明了,退去十位上的十颗珠子,在百位上再拨上一颗珠子,因为10个十是一百,所以199的后面是200。

教师继续拔上珠子,学生继续数:201、202、203、204。

师:同位之间小声的从188数到204。

学生开始数数。

出示创设的情景图。

师:米老鼠为了感谢你们,想带你们去看一看美丽的大海。要爬到最高处,才能看得更清晰,它已经爬到了九百九十一层,咱们一起边爬台阶边数数。

生: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

师:999的后面是多少?

生:1000。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利用创设的计算器直观演示拨珠,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下一个珠子的应该怎么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十进一,和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师适时加以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理解掌握;通过创设米老鼠领同学爬台阶数数看大海这样的情境――数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千以内大数读法的掌握。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探求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教学片断四:射箭比赛――数的读写、组成。

(课件出示:射箭靶子的情景图。)

师:现在,来看米老鼠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游戏――射箭比赛。要想玩好射箭比赛,我们先来认识射箭用的靶子,由外到内依次是1分、10分、100分、1000分,打中的圈地方不同得分就不同。

师:比赛规则:三位选手每次射5箭,分数最高者获胜。除了认识靶子,我们还要学会一项技能,那就是记分,用计数器记分,如果我打中一个十分怎么办?

生:在十位数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如果我又打中了一个十分,怎么办?

生:在十位数上再拨上一颗珠子。

师:如果我又打中了一个一分,怎么办?

生:在个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师:太好了,小朋友们都会记分,射箭比赛可以开始了,有请一号选手,我想先请一名小姑娘来参加比赛。选手射击,其余的记分。

师:谁能说说她的记分情况?

生:212分。

师:你真是一名了不起的记分员,为什么是212分?

生:因为她射中的是两个一百,一个十和两个一。

生:212是由两个百、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

师:那就把它记在你的记分卡上吧!请一位小朋友在黑板上记分。

学生记分212,老师在前面补写上:写作。

师:真好,仔细观察,左边的2表示什么?

生:两个百。

师:右边的2呢?

生:两个一。

师:这个数读作:二百一十二(板书)。

这位女孩得了212分,下面我请一名男子汉来和他比一比。选手射击,其余学生记分。

师:这位小朋友的得分是多少呢?请把它记下来。

学生记分,203分。

师:和他记得一样吗?(一样)203是由几个百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203是由两个百和三个一组成的。

师:大家来看,既然他一个十分都没有射中,这个0可以不写吗?

生:不可以。因为不写就成了23了。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个0要写起到一个占位的作用。你会读吗?

学生读后教师板书,读作:二百零三

师:真可惜,二号男选手没有赢得女生,老师知道男子汉们很不服气,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和她比一比。

选手射击,其余同学记分。

师:看他记得对吗?320分,这个0可以不写吗?

生:不可以,因为・・・・・・

师:你真棒,这个数读作:三百二十(板书)。在这里这个“0”不读。可爱的男子汉终于赢得了比赛,看你们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试试好吗?

教师射箭击中1000。

生:老师太厉害了。

学生读出后,教师板书:1000 一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有意识地将语义、修辞、语用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法教学中,从过去强调“对不对”上升到分析“好不好”的层面,并最终落脚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上。俄语语法教学中也应当在“转义用法”上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不再一味强调语法形式的对错问题,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赋予语言生命力,让语言的描述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

在语言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语法虽相对稳定,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俄语语法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语法变化的“潮流”,给传统相对固定死板的语法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令语法学习也能朝气蓬勃。

注释:

①《俄语语法学》李勤、孟庆和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②《俄语语义学》倪波、顾柏林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

③⑦⑧《俄语修辞学》吕凡、宋正昆、徐仲历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年6月第1版 2000年5月第4次印刷

④《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编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⑤⑨《俄语表义语法》张会森著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

⑥《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俄语语法》胡孟浩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2月第1版

⑩《现代俄语口语简单句》王福祥、吴汉樱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11121617《徐翁宇集》王铭玉主编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

篇13

一、用“猜谜”法开展竞猜活动

三年级作文处于入门阶段,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者必须精心设计,开展相应的愉快活动,使学生能够“一见钟情”。小语第五册习作2要求学生为自己画像。为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习作情境,我先画了个简笔画像,让学生猜,学生个个望着我哈哈大笑;接着我又用说谜语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外貌,让学生猜是谁,学生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老师!”然后我又让学生模仿我的方法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看谁画得快,描写得准。学生能猜出是谁,大家给予鼓掌;猜不着,大家给予帮助。这一宣布,学生的习作情绪更高了,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有的画的是同桌的像,有的描写的是好朋友,还有几个人刻画的竟是同一人。整个教室里热闹非凡:“出谜”的、“揭底”的是一对连一对,掌声也是一阵接一阵。大家的刻画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而且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最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分析习作要求,揭开老师这次搞活动的“谜底”——写作文《我的自画像》,学生都高兴地说:“噢,这个不费劲!”便迅速地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和彩笔,对着“镜头”,先自画像后习作自我介绍,个个都是一挥而就。

二、用“兜圈”法开展比赛活动

五年级学生的习作也往往会出现“咬笔头”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为使学生懂得“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在教学第九册习作2“按要求修改‘一次拔河比赛’作文”时,我并没有按教学参考用书建议先去进行拔河比赛,而是有意先让学生“兜圈”,在“兜圈”中悟出道理,然后再开展活动。我问学生,为何不能生动地叙述出精彩的场面。学生很快地意识到:一是平时不注意观察活动,二是没有留心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宣布第二天五年级几个班进行拔河比赛,看谁观察得细,感受得深。结果比赛后再修改作文时,学生的描述不仅能把比赛中的“两边运动员和拉拉队的表现”等修改具体,而且融入了“赛手”与“观众”比赛时的不同心理。

三、用“搁笔”法开展体验活动

第十一册习作3要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为让学生感受到“体验”的重要性,我先让学生听我有声有色地读书上的例文《鸭血粉丝汤》,我读完后许多学生嘴里还不停地咂动着。我笑着问:“怎么了,同学们还在吃鸭血粉丝汤吗?”学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要求:请仿照例文,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结果多数学生只能概括地介绍美味的名称、颜色、味道,对于美味的制作过程就哑口无言了。见此,我乘势启发道:“大家说不出没关系,我们可暂且将作文搁在这儿,给大家双休日一个学习制作和仔细品尝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的机会好不好?”大家一个个兴奋极了,连连说道:“好、好、好!”顺此我又提出了相关事宜及习作要求。等到第二周习作课时,学生一个个都已经写好。结果大家的评价多是:不仅制作过程具体,而且色、香、味、形俱全,还让大家一起“品尝”到了各种美味佳肴。

四、用“吊胃口”法开展采访活动

为写好第十一册习作6“调查采访家乡名人”,我决定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为激发学生的情趣,我先用谈话的方式来“吊胃口”,然后开展活动。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结束之际,我问学生:“你们羡慕‘鞋匠的儿子’这些名人吗?”“羡慕极了!”“其实我们家乡也有普通人家的儿子成了名人,你们想了解吗?”“想!”“这一周的休息日就让你们当一回记者采访他们怎么样?”“哇——真的?”学生的惊呼几乎是不约而同。“采访什么样的名人呢?采访又有什么要求?请打开课本,……”采访后,我又召开了“‘家乡名人’新闻会”。最后让他们根据的内容,整理成文。

篇14

【关键词】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游戏活动

心理语言学指出儿童学话并不单是重复或模仿,而是不断地通过接触语言材料或在实践中与人交流而实现的。把语言规则“内在化”形或隐含的规则,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这是大脑处理新语言材料的工作原理,对外语学习似乎也同样适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教学,也要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儿童在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中自然地学习语言。

活动可以分为几种,有课内活动,也有课外活动。其中课外活动还包括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最初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形式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同时它也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自主参与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比如有课外阅读、绘画创作等,而这里主要是指英语阅读活动。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学生将来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1)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其视野。

(2)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3)行之有效的参与成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

(4)课堂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

(5)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

(6)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阅读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阅读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资源的自觉性、选择性。

2.小组活动

这是各种普遍参与的持续性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比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话剧小组、英语配音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小学英语游戏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这种游戏活动能使枯燥、机械的英语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游戏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学会与人合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游戏活动应该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其心理综合素质。

3.群众性的活动

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其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需要的。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教育活动,如英语节。英语节是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发挥特长个性的一次机会,它由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组成,并整合其他学科内容。英语才艺大赛就是其中一项,英语才艺大赛融合了英语与音乐表演,给唱歌表演,跳舞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

二、实践活动活动的参与

课外英语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在学校中,我们也要提倡这种现学现用,只有理论联合实际才能算是真正地掌握知识。在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几种课外活动来锻炼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能力和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1.校园英语广播

在课间可播放英语歌曲和歌谣。英语歌曲和歌谣大部分来自PEP英语教材,欢快的英语歌曲和歌谣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学生们置身于浓郁的英语氛围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英语走廊

可以分为Do you know ,Let’s guess, Children’s

story等几个版块,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们可以运用课间、午休、活动课等空余时间去英语走廊阅读。

3.英语开架阅览室

学校可以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英语画报,如《英语辅导小学生版》,《英语周报小学版》等。学生们可以运用课间、午休、活动课等空余时间到阅览室里阅读。同学们每次阅读时要做好阅读登记表以防书籍有所损坏或丢失。

由于课时的限制,如果教师只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课外的大教堂,学生的语言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各种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及运用语言的场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了个性化思想,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自主选择参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