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

中学生德育活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11:02: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生德育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生德育活动

篇1

【关键词】德育活动 实效性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5-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多方面能力,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但到了中学,“问题”学生仍然不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但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更需要反思:学校所做的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说,每所学校都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活动,但很多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情绪激动,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实效性不强。例如:某校进行为灾区捐款活动,学校发出倡议后班级进行了落实,学生把零花钱交给了老师,活动任务就完成了。很多类似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使德育活动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就要抓住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案例】

在2012年11月份,我校的一名女生代某突然被查出心脏内有一根钢针,急需做手术。但该生家境贫穷,父母早年离异,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代某住院期间,父亲出海打鱼,遭遇风浪,离开人世。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我校积极行动,印发了宣传材料,由学生会主席在升旗仪式上做了捐款的宣传动员。捐款活动首先在教师中进行,随后各班进行,同学们积极捐款,有的同学捐了200元,并要求不公布姓名。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对捐款的数额进行了公布,并对同学们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表扬。

随后学校领导把捐款送到学生的舅舅手里,学生舅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学生,孩子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学,是孩子的荣幸,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返校后学校领导及时把学生舅舅的话进行了转达,并对同学们的行为再次做了肯定。在手术做完后的恢复期间,由学生会组织了给代某同学写祝福语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积极参与,把最真挚的祝福写在纸上,并画上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还有的亲自动手制作了手工作品粘在纸上,装订成册送给代某。与此同时,我校又利用升旗仪式,把代某同学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给同学们做了介绍,如:不计较吃穿,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成绩不断进步,获得一等奖学金等,掀起了向代某学习的热潮。随后,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去关爱他人。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反思与总结,同学们有感而发,所写反思深刻感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震动,心灵得到了洗礼。

这是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事件的起因很普通,但是学校抓住了教育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做法:

一、树立德育活动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使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不仅仅在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的“身教”越具体完善,学生效仿的可能性越大,其教育成效就越显著,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威信,发挥教师在育人上的表率作用。学生干部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案例中就充分运用了榜样的作用:一是教师,教师的捐款行为给学生起了带头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三是代某自身在校的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榜样,为其他同学的表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可以对照榜样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确立德育活动的主体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必能大大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话让学生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德育活动能否达到最大的教育功能,学生参与人数的多少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旁观者,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在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活动几乎人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三、注重德育活动的实践

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经常进行环保教育,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经常教育学生要互相关爱,却经常有打架现象发生……这说明,德育活动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没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因此,在德育活动中要减少或避免组织者的空洞的宣传吆喝,组织者喊破嗓子,作为学生只能感受一时,因为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就不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感受不到对自己的影响,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克服德育活动脱离实际的现象,就要抓住学生身边有利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行”的实践中来,在“行”中体验感受。

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只唱高调和掀,只表态和做承诺,而是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案例中的做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捐款,动手写下祝福,向代某同学学习,寻找好人好事等,这都是“行”的过程。在“行”中,体验助人的快乐,享受助人所带来的幸福;在“行”中,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在“行”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四、延伸德育活动的内容

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一个整体性工作,因此,要认真组织筹划,使活动内容不断延伸,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现在很多的德育活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样就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案例中,活动内容如下:①做好宣传,调动积极性;②积极捐款;③公布数额,进行表扬;④反馈被捐助人的信息;⑤写祝福语;⑥宣传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她学习;⑦召开主题班会,寻找好人好事;⑧个人反思总结。

在这一活动中,捐款只是活动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对捐款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不断强化,并围绕生病的同学的康复延伸了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关爱”和“感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剖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这样完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活动进展的持续关注与参与,使活动持续发生作用,让学生持续受到教育,从而避免了虎头蛇尾,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五、升华德育活动的思想

篇2

采用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中学生在生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影响,参与符合年龄特征的有益活动,在了解生活、亲历生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德行,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

一、生活养成――在活动中养成道德好习惯

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明知道这么做,但就是没有去做;明明知道怎么做,但就是没有去做;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还是这样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现行的德育教育没有把情感作为核心目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等于道德规范。中国有句古训: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正确引导并强化训练才能形成。养成道德好习惯,一要有环境,二要突出抓“早”和“小” 注重反复,强化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平时的晨会课、政治课以及班会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训练。例如:小品表演、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分组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道理;教室脏了,大家分工打扫,让学生知道集体的事情应该一起干……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角色体验――在体验活动中成长

我们在生活德育活动中,组织中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容化为健康的心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德育”体验教育活动突出了主体性,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活德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悟、去选择、去行动,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动。生活德育体验教育活动体现了飞跃性,强调实践思维的飞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帮助中学生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感――体验――情感”型教育活动正是中学生道德价值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如有一次上课,我刚走进教室门,只见同学们捂着鼻子,嘴巴里大声嚷嚷:“臭死了,臭死了。”原来,班中刘兰芳同学由于身体不适呕吐了,她难受地趴在桌子上,脚底下吐了一大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看到自己同学生病了,同学们无动于衷,还表现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我真有些生气。我连忙跑上去询问病情,得知并无大碍后,就对同学们说:“老师去倒杯开水来,请哪位同学帮她把呕吐物扫扫掉。”说完,我就走出了教室。可是当我回来时却没有一个人帮她,我愕然了。经过缜密思考,我决定抛开原来备好的课,在黑板上写下了《当我生病时……》,那节课,同学们谈了许多……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后来有好几位同学主动提出来愿意帮她。在那一星期的周记中,有许多同学都写到了这件事,文中感情真挚,认识深刻,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从这以后,我发现班上学生稍有不适,就会有学生向我汇报,表现出关切之情,这可喜的变化,着实让我惊喜不已。

三、主题实践――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黑板上学雷锋,教室里助人为乐,只能使德育变成说教和表演。德育活动注重把德育从书本世界、概念世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感到德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生活就是做人,做事就是做人。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系列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了了“教学班荣辱教育文化建设”活动、荣辱观实践活动、以热爱集体为荣的班级规范比赛活动,系统性地开展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中,系统性地开展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

四、文化引领――让德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隐形课程,对学生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成长发展、以及理想道德、个性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和谐校园、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以弘扬健康、高尚、积极向上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精品,设置了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校风、校训德育宣传画等,较好的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教育化的目的,使校园的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能“育人”。经常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校园里文化精品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坚持活动育人,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加强了四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开展“德育活动”。

五、家校互动――拓宽德育新领域

篇3

关键词:职校学生;德育教育;德育活动;心理健康

如果你有孩子,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功的人,但肯定都希望他会是个健全的人,对,是思想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只有人格健全,才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由此及彼,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不论其学习能力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都希望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有明媚的未来。

针对职校学生的情况我们做个简要的分析,首先他们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以前读书环境不理想,很多家庭因素也造成他们放弃高中大学这条学习路线。既然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就面临着完成学业后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这就更需要他们有一个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所以职业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一、德育教育,人人有责

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学校德育管理面向全体教职工开放,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每个教职工的任务,做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边的人,一层一层发展开来,营造一个和谐氛围的校园。打破传统模式,错误地认为德育教育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情。要提倡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观看经典影片,丰富学生情操

传统的说教教育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影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开展德育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每周安排电影展播,观看一系列有利于中学生心理成长的优秀影片。影片的选择要多样化,比如爱国爱党题材的《的四个昼夜》、《烈火中永生》、《》等,弘扬中华悠久历史的《大秦帝国》、《孔子》、《靳柯刺秦王》等,经典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小孩不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

三、诵读经典,道德浸润人生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同学的知识阅历,可以开设《经典诵读》的课程。并根据不同学年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课表、有活动。每周安排2课时作为朗读课,请班上每个同学轮流为同学们阅读经典的文章,既可以增长同学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同学的道德修养,让读书作为一个好的习惯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发扬。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查阅各种资料,并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在读书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书朗诵比赛、读书调查问卷、读书心得的比赛等活动。

四、关注心理健康,培育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职业学校把心理健康作为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能够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可以设立涂鸦壁,为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创建空间。我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活动室,配有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让心理学老师为同学们排解心理问题,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作为心理疏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排解问题,通过同龄人的沟通,也能作为一个心理参考和建议。

篇4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参与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认识的基本形式,学生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活动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倡教与学要实现互动,要加强师生交流和启发,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过程,释放个性。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给学生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二)教师要科学制定课堂教学活动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的只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热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参与作为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考虑因素之一,将“教数学”变成“学数学”。

二、营造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堂气氛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一是要体现民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想法;二是要体现自由,要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下,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给与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要体系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课程内容,作为一名“导演”,要让每一个“演员”都有自身的个性表演。

(二)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树立知识渊博和为人师表的形象,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增强自身的亲和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课堂气氛才会和谐,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反应,达到互动效果。

三、采用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

参与是发展认知和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学生自主参与中形成。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其中学生主体探究问题是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高中数学教师要多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多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要在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理解范围内,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参与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模式

高中数学本身比较乏味枯燥,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活动模式过于单一或者单调,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参与兴趣。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尽量保证课堂活动模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处于新奇状态。最常用的活动模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主体意识得到提升,有效地实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知识小组竞赛、数学情景模拟教学、我来当老师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数学现象,体验参与的乐趣。

四、科学设计有参与性的教学内容

(一)依据认知规律,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听、主动去做、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深入思考,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动脑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动脑的自觉性。数学概念的建立、解释以及应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创建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揭示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类比、归纳等方式参与进前人数学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等数学解题方法的训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参与思维。

(二)利用问题教学,唤醒学生的欲望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有问题才有参与。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料,设计一些思维性、说理性或者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挑战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要丰富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素材,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五、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养成教育

(一)挖掘数学课本的德育功能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读书无用论”以及阴暗面思想,这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高中数学教学一样也要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一些数学案例讲述了数学家的成才故事都能够起到德育作用。例如数列教学中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关于杨辉三角形和古代数学成就教育,这些都要有效地利用起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生动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篇5

(1)宣导。宣导即宣传辅导,关键是澄清辅导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活动的基础上,以宣传讲述为主,通过故事引入、问题辨析,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这部分学习内容可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以小报、板报、网站等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心理需要,澄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

(2)引导。引导即引出困境,关键是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引导”一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中是关键词,我认为引导恰恰是一开始引出问题所在,给学生自我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环境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认识自我》的活动课中,通过比较自己描述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差异,引出学生对自我探寻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去思考“自我”。这正是矛盾的开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关注的中心点。

(3)疏导。疏导即开导和通畅,关键是疏通学生的情绪和焦点问题。在学生的种种问题中间,找到焦点问题,结合活动课的主题开展疏导,是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在《自信心训练》的活动中,让同学相互在纸上写上对方的优缺点,有不少学生由于体验游戏容易出现情绪情感的问题,教师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势必需要及时处置学生的困扰,需要走到小组中参与他们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不少同学看到优点很高兴,但很多同学看到了缺点,感觉很纠结,教师必须在下一环节中及时疏导这样的情绪,让学生看到自信的自己。

(4)传导。传导即信息和情感的传递,关键是相关的信息和情感体验。传导需要载体,成长经验是最有效的载体,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信息的交换,在游戏中体验情感的变化,教师通过点拨,把自己的成长经验以“温馨贴士”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把正向的情感传导给学生。比如,在开展《记忆良方》的活动课中,如果仅仅提供记忆方法,学生倍感无聊枯燥。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比赛、谐音比赛等方式,请成功晋级的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传递正向的情感,学生印象深刻,就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5)指导。指导即指点和引导,关键是提供相关主流的导向和建议。不少老师会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小结中进行指导,指点迷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社会主流的价值参考,并适当给予建议。因而这一环节是提升,也是在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少心理教育老师反对提供指导,而恰恰因为部分同学缺乏有效的指导,他们的思路只到了困境,却失去了走出困境的“台阶”。教师的指导和辅导,正是教师的角色所在,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班级为单位的教育形式的重要标志。比如,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课堂的最后介绍理性情绪的创始人埃利斯博士,顺带介绍ABC的理性情绪和行为改变的策略,这对认知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理解,也找到了一个改变情绪的较好技术。

(6)辅导。辅导即协助和导向,关键是协助学生走出困境,引向行动。辅导贯穿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是一种教师角色,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教师在活动课上,保持了价值判断的中立,但教师在引导和点拨中往往有意无意带入了个人或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辅导正是对引导这一环节的重要补充,协助部分发现问题走入思考困境的学生走出问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