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

小学学习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16:28: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学习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学习的方法

篇1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指导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各一个。要求每位学生回到家里装满沙子,然后分别算出质量,上课时让学生报出所装沙子的质量。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好奇,恨不得一下子就解开其中的奥秘,趣意横生之际便是传授知识之时。随后,教师当场演示实验,全班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的看演示,这样省时减力,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数学知识面广,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把数与某些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这样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学效果显著。

三、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进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抛开小学生心理特点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能是空谈。

一、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

导入教学的必要性常常被小学数学老师所忽视。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因素在上课的前阶段往往会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时候的激趣导入就能够起到很好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的作用并且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精心设计导入语并用几分钟时间导入就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有了成功的一半。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的导入教学都要注意导入与教学内容的相符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言如果能够适当设置悬念,在课堂教学临结束时再解开效果应该更好一些。在教学“时g=路程÷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来作为教学导入。关于跑得快的兔子为什么会比赛失败的悬念一直到课堂教学临近的时候才解开,到这时同学们也终于明白了决定比赛胜利(时间)的要素有两个的道理。在这堂课上,同学们至始至终都保持高度的兴趣,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证。

二、多种方式的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求胜欲望是很强烈的。这一点可以为我们老师好好利用的。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够巧用竞赛来调动学生不服输的劲头的话就可以做到活跃课堂气氛并最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临近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十分钟左右,我通常会安排一个当堂训练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会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几道题来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待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后,我会安排同桌同学间的互改并且打出分数,然后再来评比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好。通过这样的竞赛,我发现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同学的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组,然后根据竞赛结果对小组进行综合的评价排名,通过这样的小组综合评定,小组内的传帮带就被较好地组织起来了。

三、巧妙的创设情境有利于诱发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单纯的“为教而教”是很枯燥无味的。如果一味地强制灌输到头来只能是造成学生大面积的厌学,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了。要达成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要学会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如果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转换成生动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这样的话,富有趣味问题情境就地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数的分成”的时候,我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故事中宋国的那只猴子早上给四个桃子傍晚给三个桃子不高兴,反过来早上给三个桃子傍晚给四个桃子就高兴使原本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个故事,小朋友们就在嘲笑猴子愚蠢的同时也牢牢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

篇3

一、如何学好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数学,需要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等。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二、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5)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三、要上好每一节课

篇4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数学;小学生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学会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篇5

[关键词] 教师指引;教学;数学学习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创新人才。围绕着教育教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专家学者也总结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法,笔者针对小学中的数学科目,也提炼出了自己原创性数学教育教学管理法。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真正领会到用这种方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开展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法,笔者着重从四方面切入。

一、教师指引教学

大海航行靠舵手,数学教育靠教师,正所谓教师是学生的一盏明灯,在迷茫的道路上指引学生前行,没有好的教师,学生如迷途的羔羊,根本找不到肥沃的草原。好教师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师要经历三大难关的考验。

第一关:素质培养用心

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继而信其师。语言上,教师要尽可能和学生接近,让他们相信你,接受你,崇拜你;关爱上,知寒问暖方显育人本色。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知其心理,方可动其情,让学生愿上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课,有了这两方面,现在才开始了数学漫漫中的第一步:学生已跨入了数学的门槛。

第二关:数学理念更新

数学主要是一门数字学,如果只是简单的做和算,再聪明的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一般的学生更会觉得烦闷,差的学生还会开小差。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理念的更新,大诗人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务必从网上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根据现实情况设计教学题,如算鸡兔同笼的数学题,已知鸡有5只,笼子里有脚40只。那么兔有多少呢?引导学生兔子是4只脚,设一个未知量就出来了,教学理念更新的另外一个方法是教师走出去,听外面专家讲课。给合自身的教学,取长补短,才会更胜一筹。

教师还要适应教学理念更新的时代呼唤,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爆炸性时代,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多,灵活性更强。广大教师务必运用高效有趣的教法,如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更适合孩子好动、爱思的习惯。多媒体既省略了大量板书时间,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当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作一个优质课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吃透教材,对动画制作熟练掌握。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下载网上优质课件,如学课网、备课大师等网站。那样,更能节省时间,吸取他人之精华,为我所用。

第三关:经验升华

数学基础性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会做。稍微难一点的,只要细心,做出来也不大费力。然而,那些有难度的,或典型性的题目,有时,今天问别人,总算懂了,明天题目稍微改一下,又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总结经验,让学生从这方面入手,才不会思不对路。如作图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设辅助线;有的题目,会忘记分母不等于零的条件……总之,教师有了经验总结,教给学生,才可谈得上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过“三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摸索。换句话说,教到老,学到老,总结到老,才会在教坛上竖起高高的旗帜。

二、动态星级教学

人生下来,每个人的智商就是不一样。如果教数学时,全部是一、二、三…往前冲,那不知会有多少人掉队,最终到达彼岸的只是凤毛麟角,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失败的。在教学中,笔者遵循的原则是星级教学。把学生分为五类,针对不同类,侧重有所不同。笔者采用的方法是五字法:点、易、中、转、难。差生讲解知识点,稍差的多讲解容易的题目,依次类推,做作业也是这五字法,好的同学多做难题。有的教师会说,你这不是对学生有歧视?不,我这五字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们会一步步的往前移。从易逐渐到难,最终殊途同归。都能掌握章节的内容,犹如跑步,会跑的人让他跑得更好,不会跑的人,先练走再练慢跑,最终快跑,都到那个层次上去,这就达到了星级教学法的终极目的。否则,强行让不跑步的人跑,只会半途而废。

三、历练趣味教学

有人说,数学重在理解,不需要过多的记忆。记忆是文科的事。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实际上,对数学学习而言,记忆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趣味性教学的前提。如果你连起码的公式都记不清,怎谈得上做作业,怎谈得上学习下一章节。所以,每当数学课,笔者都会空出5到10分钟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有时典型例题也要烂熟于心,对一些经验性总结,更要根深蒂固于脑海中。只要你有了这些数学细胞,你才会愿意思考数学中的难题。这也有利于趣味性教学的开展。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全班每六人一组,分好、中、一般三类学生,采取讨论式教学。因为老师之前已讲过书本上的内容,剩下的题目笔者不会一一讲,让学生自己动脑学,采取班内走动的方式,问同学,有亲近感,会做的同学有成就感。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并且可以给予每个同学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举一个例子,一个同学性格很内向,他的思维不是很活跃,通过讨论,人活多了,性格开朗了,思维非常活跃,做题目更是得心应手,是讨论改变了他。至于大多数同学不会做的题目,怎样讨论下去呢?笔者的做法是让数学科代表和几个尖子生上讲台给同学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讨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教师能掌控住局面。

趣味型教学的另一方面“变魔术”,数学和现实中的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农村教师要针对同学所处的农村环境,结合农村实际,变换题目。比如:在做增加或减少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联系施肥加尿素多少的问题,也可以联系谷子的重量问题,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趣味性教学的第三方面是老师的语言,比如幽默诙谐的语言。数学表面上看,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科学。但老师如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发现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可说一句:我发现有的同学还没有到电视镜头前,直播都上不了电视台。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个同学也不好意思。当然,幽默并不是时时有,好像炒菜,在适当的时候来点味精。一方面调节气氛,一方面加强上课效果。激励性的语言,做数学题,有时会苦思闷想,需要长时间的思索,作为教师,要鼓励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尝试不同的思路下手、对于同学的点滴成绩,要给予肯定。这时同学们会觉得“润物细无声”,对学好数学会产生巨大的原动力。

会分析问题,会解决问题,继而培养成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人才。那么,对学生来讲,还要做到会总结,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

1.纠错笔记本

学生人人都要准备好一本纠错笔记本,做错的题目,用蓝红两种笔做在纠错笔记本上,蓝色的是本身做的,红的是纠错内容。以后,学生拿出笔记来复习,才更会记得牢,分得清。这也有利于今后避免犯同样的过错。

2.典型题集锦

数学习题多如牛毛,大多是一些简单易做的题,做完不必深钻细研。对于那些难题,特中之特题,就要专用一本笔记本记住它,还要用红笔勾勒出它的智力转弯处,下次遇到同样的题目才不会出错。

3.积师经验谈

篇6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篇7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以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 )=8,7=++++++;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个)。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篇8

关键词 方法;效果;意义

教育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享用一辈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要面对的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21世纪。要在未来的世纪中生存、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掌握现有的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等于让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学能力就会迅速提高。那么,在数学课中要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呢?下面浅谈几点,以求抛砖引玉。

一、专心致志法

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教育实践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其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注意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意志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利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画面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个西瓜回来。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这个西瓜的3/4,最少也要5/6.”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3/4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究竟是3/4大,还是5/6大呢?”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八戒这个忙,比较和3/4和5/6的大小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把教学推向。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让学生人人参与,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寻疑求悟法

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学习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这也是听课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个性、创新意识、完善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达到此目的,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挑战的习惯。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讲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并逐步形成习惯。这就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里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点魅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知道它们的区别。同时加深了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检查修改法

检查修改是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在检查修改中提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对作业的检查能诊断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融会贯通,能逐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通过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能发展智慧,开阔思路,提高创造能力;能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通过检验,能发现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做错的作业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抓住不放查处错误所在,弄清错误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求得正确解答。我们不仅要独立完成作业,还要养成认真检查作业。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通过作业的检查和修改,能使自己养成仔细、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这样就能在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对将来事业的成功也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独立作业法

要相信自己能独立完成作业,抄袭是自欺欺人。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做作业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解答问题的对与错、快与慢,反映了课内学习的好与坏,理解知识的深与浅。对于那些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的内容必须在作业前加于扫清。要真正达到做作业的最佳效果,只有独立作业。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现提出与同仁共勉。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殊不知,这样生硬的导入只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助力。如在教学“几和第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结果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时,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故事到此教师可提问:“大家说那个人说得对不对呢?”有些学生能很快想到答案,但有些学生却不大明白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学完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会明白了。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吸引,学习起来十分认真。

二、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实践表明,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很容易将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产生混淆。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学习[1]。

创设游戏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组织120秒的抢答游戏让学生抢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答对的题目数量最多即为获胜,同时该生获得一面小红旗。结果表明,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榜样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在古今中外的数学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废寝忘食。如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在浴缸中浸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插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一定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那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鼓励他们介绍自己学习知识的经验与方法,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敢于学习[2]。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广大教师在教学时能够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在课下陪父母去超市观察商品标价。又如,学习完“统计表”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所捐图书的数量、类别等信息,制作统计表。结果表明,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与探索,其一切行为往往希望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这一点,如对于有绘画才能的学生,时常让他(她)画一些课堂上要用的图画;而有动手制作才能的学生,通常让他(她)制作一些教学用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层次,时常根据某位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要求,因材施教。结果表明,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建立了自信,学起来劲头十足。

六、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组织与开展一些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然后要求学生试着将每个图形对折,并保证对折后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讲“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充分利用了剪和拼的方式,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使复杂的新知识变成了简单的旧知识,最终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在枯燥的数学知识面前,只有加入一定的数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邵开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19).

[2]欧应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

篇10

关键词:数学;学习;过程;分析

由于思考的路径不同或不同的内在规律,许多数学问题会有不同的解法,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探寻不同解法,从不同的视角切入,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能使我们的知识、技能、方法在最大的范围重组运用,有利于推理能力的提高。

一、三种基本学习观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这是以巴甫洛夫、斯金纳、桑代克等为代表的刺激 - 反应联结的学习观点。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客观主义一一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认知论的学习观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这种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布鲁纳和苏伯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 奧织,是通过原认知结构与新的认知对象发生联系而实现的。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结,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就获得了新的意义,这就是学习的实质。布鲁纳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学习,认为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组织安排好一个良好的教学结构。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主张通过语言形式理解知识的意义,接受系统的知识,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好教学结构,调动和准备好原有认知结构,并使两种结构能自然合理地发生关系。

皮亚杰把研究的着眼点由如何获得可靠知识转向了认识的发生过程。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建构才能获得的,并指出两种不同的建构方式:同化与顺应。同化即通过改造新知识使之能纳人原有知识结构,而顺应则是通过改造原有知识结构,使其能够适应新知识的学习。认知论的学习观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与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构建主义学习观是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异常革命,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思维对于外部事物或现象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一方面是通过同化对新知识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通过顺应对原有经验本身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而要靠理解和思考。学生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学习内容做出解释,使其对自己来说获得新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美国教育家杰夫·科尔文在《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一书中指出:非凡的成就不取决于天赋,一是坚持不懈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同于普通练习,普通练习是重复性和无意识的,而刻意练习需要打破习惯,需要更大的专注力,并在老师的指点下,使技能、方法、思想、境界迈向更高的层次。徜徉在广远而浩荡的数学发展历史长河中,追寻大师的足迹,聆听圣贤的声音。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锻炼思维的强脑体操;数学是人类最杰出的智力创造,是人类最独特的心灵创作;数学是纯美的艺术。数学家的造型与画家或诗人的造型一样,必须美,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地位的。置身于灿烂而丰厚的数学文化场景里,触摸数学文化的脉搏,感受数学文化的力量:辩证的知识联系,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具有普适性的思想,激动人心的故事;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感悟,思想的绽放,审美的引领。

三、学习迁移与小学数学教学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先前学习对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则称之为顺向正迁移;反过来,若是后面学习能巩固促进先前的学习,则称之为逆向正迁移。如果不是促进作用,而是消极作用,则相应地称为顺向负迁移和逆向负迁移。真正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获取新知识技能时,觉得只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前拓广一步,心理上便容易接受,迁移的效果就显著。

努力创设与实际相似的情境。进行适当的心理诱导,形成有利于迁移的定势,形成数学方法。构建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以学生讨论式、师生谈话式、学生独立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主体参与,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同时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其次,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设置的问题应由浅人深,每个层次跨度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积累自信心。教师只有积极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11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探究。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T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转变观念、要重视预习

预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是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单独对教师要讲的课的内容进行一下自学,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正式上课学习做知识准备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课前预习、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课后复习。很多教师都对后两点很重视,尤其是对学习知识(即课堂教学)尤其重视。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后复习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只有课前预习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容易被有忽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预习的具体作用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明显地展现出来。

1.预习能够清除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知识障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更有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如果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忘记了,那就说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系统链接断裂或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出现了断层,这样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的。而课前预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做课堂预习可以把以前忘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这不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会使学生易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水平。经过预习,学生课上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这是因为预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够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思考能力,学好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增。

3.预习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做一些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一些知识点或要点等记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查看。预习过的学生会知道哪些是有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哪些是需要重点记的,这样他们不但记得好,而且目的性强。没有预习的学生就会感到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没有重点地一味地记笔记,顾了记听不好,听了又记不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4.预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范围,如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表现,复习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预习是学生自己第一次单独接触新的知识,需要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分析甚至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课前预习,不仅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还能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这也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生从刚刚懂事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不仅年龄跨度大,而且生长发育也是相当快的,即使相邻的两个年级之间学生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学生的预习的培养与指导也要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一、二年级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包括一、二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能力,他们的预习就全凭教师的指导。在准备学习“对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在课下或家里数一数他们熟悉的东西,如家里有几盆花、有几个人、几张桌子、几个板凳等;在讲“认识钟表”时,可以提前让学生看看自己家的钟表是什么样的等。这样的预习很重要,因为虽然平时学生也许常看到,但教师说了以后他们会看得比较仔细,在头脑中的印象会比较深。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听教师的话,做起来也比较认真,但记忆力不强,教师说过的容易忘,所以教师要多提醒,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使他们逐步养习惯,为以后的真正自主预习打好基础。

(二)三、四年级学生

三、四年级的学生认字水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预习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但他们往往不知道预习的方法和要领,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通过问题、假设、分析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三)五、六年级学生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完全能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了。这时教师的指导还必须加强,因为这时不但学生要自己预习,还要进行学生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的共同预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所预习的内容也更加深入,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所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质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预习环节,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从小抓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小学会学习,为以后的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方法;终结性评价;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评价的开展与实施,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同时还要注意发现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对于学生学习发展中的要求进行了解,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全面以及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与学习评价。下文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多元化学习评价方式,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进行思考与探索。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中,多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也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发展变化的评价,教学评价中重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对于这种学习进步与变化情况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评价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要求不仅应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变化发展的评价思考。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中,就应注意将形成性的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日常学习与发展变化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变化与进步,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比如,在进行学生作业评价时,如果对于作业结果不是很满意,可以给予学生二次评价机会,通过学生对于错误的指导与纠正,进行第二次或者是第三次的修改与评价,并根据修改评价过程给予相应的鼓励性评价。或者是在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中,如果学生平时各项作业以及测试成绩大部分优秀,就可以将在学生期末评价中评为优秀等,以此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科学以及合理、全面评价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2.即时评价与期待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即时评价的方法模式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者给予评价对象的即时表扬或者是批评等。通常情况下,这种评价方法多应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行为所进行的一种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与学习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评价中多是以即时评价的方式为主,它具有较为突出的初步性和简单性特征。比如,在小学课堂中,像“你的想法非常独特”以及“你的解题方法真新颖”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即时评价话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营造和谐、活跃课堂范围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而期待性评价多用于学习出现困难或者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况下的评价,常见评价语言比如“你肯定能行”“再试试”“真不错,再……就更好了”等,都是期待性评价,它往往也具有对于学生积极向上情感激发与自主学习培养的作用效果。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以达到相应的教学与学习目的。

3.学生自评以及互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评以及互评、家长参评等评价方法与模式,都是比较常见的评价方法和模式。在现代教学开展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现如今教学评价中所倡导的一种多元化评价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提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利用同学之间比较直接、真实的情感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特殊的情感关系等,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参与到学生评价中。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有助于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科学与合理、全面评价的实施,以促进教学发展与进步。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合理性要求也更高,进行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结合教学阶段特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以促进教学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朝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如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小学版),2011(4).

篇14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6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唤起学习兴趣

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创设表演情景,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增加学习兴趣

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平时,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不顾时间,不怕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情地参与。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