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范文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16:28: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

篇1

实践吗,就是自己出去从事于自己专业想干或是不相干的实习,不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到锻炼自己,让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取得宝贵的经验!

暑期的时候我在洗衣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洗衣业的知识。据有关专家预测,洗染业有5%至30%的利润空间。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洗衣网点的数量平均每5万人才有一台干洗机,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据此,洗衣业将是一个升值潜力度极大的行当。有业内人士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与衣物越来越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力、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乎,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洗衣业现状分析

洗衣业作为与服装服饰相配套的产业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国内的洗衣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为洗衣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衣着的演变可以看到:穿着观念从大众化趋于个性化;服装样式从款式单一转变为形式多样化;衣物面料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工艺的棉、毛、丝绸和化纤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织物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这些因素带来了对专业洗衣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洗衣业的快速发展。

洗衣业发展进程

洗衣业是一个古老而新生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国家出现后,洗衣业就一直以某种不引人注目的形式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干洗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只经历了xx年的变迁,而现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x年、国内洗衣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5-6年时间,但日趋成熟的消费环境以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服务的需要,赋予了洗衣业--这个古老行业新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人们对衣物清洗质量、速度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先进性和服务的专业水平将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洗衣业建议

开洗衣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是不能免的,当然还要申请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缴纳一定的环保排污费。

洗衣店可以设在人气比较旺的地段,如高级住宅小区、大学集中的文化区或大厂矿企业的职工生活区附近。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生活节奏较快的白领们,那些厂矿企业的众多单身者们,那些大学里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服务,为他们解决洗衣的麻烦。同时,与那些尚无专门洗衣房的中高档宾馆建立业务关系,帮助他们为住客提供衣物的即洗、即干服务。

对于较稳定的顾客可建立会员制。要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包括衣物的揽收和日用百货的送货上门,把商品目录及内容送到每一个家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顾客。

顾客是经营的主体,任何一家洗衣店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都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顾客管理。

1.认真分析顾客投诉的原因,抓住顾客的投诉重点,确定责任归属。提出解决方案,如可按照洗衣店既定的处理规定,并尽量让顾客同意提出的解决方案。

 

2.依据客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生活水平、消费态度建立详细的客户的档案。

3.顾客投诉的处理方法:首先保持心情平静,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并以自信的态度认知自身的角色,其次要做到有效倾听。

4.要及时表示歉意。

5.要理解顾客的心情并运用同情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想,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将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进军服务业的一匹黑马。但同时,我们更得抓紧相关的环境、质量等问题,做到真正的有质有量。

篇2

实践吗,就是自己出去从事于自己专业想干或是不相干的实习,不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到锻炼自己,让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取得宝贵的经验!

暑期的时候我在洗衣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洗衣业的知识。据有关专家预测,洗染业有5%至30%的利润空间。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洗衣网点的数量平均每5万人才有一台干洗机,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据此,洗衣业将是一个升值潜力度极大的行当。有业内人士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与衣物越来越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力、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乎,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洗衣业现状分析

洗衣业作为与服装服饰相配套的产业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国内的洗衣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为洗衣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衣着的演变可以看到:穿着观念从大众化趋于个性化;服装样式从款式单一转变为形式多样化;衣物面料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工艺的棉、毛、丝绸和化纤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织物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这些因素带来了对专业洗衣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洗衣业的快速发展。

洗衣业发展进程

洗衣业是一个古老而新生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国家出现后,洗衣业就一直以某种不引人注目的形式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干洗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只经历了xx年的变迁,而现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x年、国内洗衣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5-6年时间,但日趋成熟的消费环境以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服务的需要,赋予了洗衣业--这个古老行业新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人们对衣物清洗质量、速度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先进性和服务的专业水平将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洗衣业建议

开洗衣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是不能免的,当然还要申请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缴纳一定的环保排污费。

洗衣店可以设在人气比较旺的地段,如高级住宅小区、大学集中的文化区或大厂矿企业的职工生活区附近。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生活节奏较快的白领们,那些厂矿企业的众多单身者们,那些大学里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服务,为他们解决洗衣的麻烦。同时,与那些尚无专门洗衣房的中高档宾馆建立业务关系,帮助他们为住客提供衣物的即洗、即干服务。

对于较稳定的顾客可建立会员制。要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包括衣物的揽收和日用百货的送货上门,把商品目录及内容送到每一个家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顾客。

顾客是经营的主体,任何一家洗衣店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都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顾客管理。

1.认真分析顾客投诉的原因,抓住顾客的投诉重点,确定责任归属。提出解决方案,如可按照洗衣店既定的处理规定,并尽量让顾客同意提出的解决方案。

2.依据客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生活水平、消费态度建立详细的客户的档案。

3.顾客投诉的处理方法:首先保持心情平静,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并以自信的态度认知自身的角色,其次要做到有效倾听。

4.要及时表示歉意。

5.要理解顾客的心情并运用同情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想,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将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进军服务业的一匹黑马。但同时,我们更得抓紧相关的环境、质量等问题,做到真正的有质有量。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与时代密切相连的学科,它在时代进步的技术驱动力下成为一门新兴的、受人欢迎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全面提升其素养水平。

一、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剖析

在网络普及、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大量的信息工具和重要的信息来源成为人们发现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高中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通过对信息的获取、采集、评价、归纳等过程,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是树立学生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可以在网络信息技术中敏锐地感知自己需要的信息来源,并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探求,进而将这些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实践生活中,为学习提供指导。另外,高中生在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后,还要识别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的意义,明晰自己的责任,履行信息素养所涵盖的行为规范。

二、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

1.充分结合网络信息资源,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中生要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自主地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搜索、查询、下载、存储等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知识的把握,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主题资料、图片等资源,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如搜索互联网上有关“绿色知识”“绿色行动”等信息,就可以通过对应的关键字加以查找。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生不仅需要从网络资源中搜寻信息,同时,还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的信息技术知识“迁移”到实践中,通过探索、创新实践,增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刻体验,从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3.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素养

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信息学习方式,高中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注重对信息的吸收和选择,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敏锐度和观察能力,将信息意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信息意识。同时,还要普及与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信息道德的修养。

篇4

关键词: 微课 学习任务单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单,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任务单必须考虑高中生差异化,让更多高中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乐趣,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借助学习任务单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让高中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学习任务单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明确目标任务,精准分析学情,摸清教材特点,切实减轻高中生学习负担。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主要探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策略,希望对高中政治微课导学有所帮助。

一、实现目标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普及推动微课教学开展,将课堂教学形式由传统单一式向自主学习式转变,为高中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微课教学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很容易使高中生感到困惑,只有切实制定学习任务单,发挥学习支架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实现目标落到实处,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目标。如讲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时,教学重点是掌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我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计了科学化学习任务,首先播放歌曲《超越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教学法让高中生欣赏古迹、欣赏文物、欣赏绘画等,体会优秀文化影响力。为了让高中生反思是不是所有文化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我还在学习任务单中精心设计了拓展训练,以引导高中生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知识,谈谈自己对“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看法。

二、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等培训活动,让高中生对微课进一步了解,促进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拓展能力,将教学知识点转化为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将烦琐的问题简单化,让高中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各项内容,减少学习政治的畏难情绪。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这节课需要高中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等。在教学时我按照学习任务单要求组织高中生讨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要立足社会实践呢?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将高中生讨论的过程拍摄下来放入微课视频中,不仅完成探究性教学任务,还锻炼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生成长具有推动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思路优化,促进高中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注意不同难度内容要搭配不同练习题,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最优权重。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本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点提出不同问题,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高中生讨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讲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时,通过微课向高中生播放教学视频和课件,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自主参与教学,更热爱微课教学法和学习任务单。

四、配置个性化资源,印证自主学习成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策略,配置个性化教学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发挥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设计和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单,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任务单运用,体现新时期教育目标,让高中生印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因此我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听取学生意见,选择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并且当堂训练,以此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须3(文化生活)中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首先带领高中生复习反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改造方法及产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必然要求?然后在微课中展示自主训练题和拓展训练题,以促进全体高中生共同进步。学始于疑。接下来为高中生提供印证自主学习成效的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等。

综上所述,微课背景下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开发意义重大,需要得到高中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学习任务单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习任务单的真正作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习任务单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黄琦冰.基于微课导学案模式教学的“微”型翻转探析――以高中《经济生活》“加强宏观调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

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信息素养;培养;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两个词就是素质与素养,两者看似相近,实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素质,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成为人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的自然基础。而素养则不同,素养是指人从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素质和修养,简言之,它是一种先天特征与后天学习的综合能力,我们经常说的“先天有素质,后天有素养”即为此。

信息,如同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与物质一样,已经成为生活与生存的必备资源,而信息素养,也成为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尤其对高中生而言,信息素养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掌握了对思想观点加以论证的方法,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再停留于简单操作中,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与能力,使其具备了接受高层次文化教育的条件。因此,加大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的教育力度,注重对高中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锻炼,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之重要作用

1.加深学生第一印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也曾指出,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从多年教学经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与否,往往取决于对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其内容、形式与特点,都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形成专业的信息技术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起始课,为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一步。

2.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课程概念被限制在“计算机课”上,很多学校缺少材,一些指导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计算机的技术操作上,对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学科特点不做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思想,以为会打字、会上网聊天、会用Word文档排版就是掌握了信息技术。高中信息起始课恰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筛选、处理和交流能力,感受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上,这一方面是对初中课程的深化与延伸,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做了一个明显的区分,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走上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正轨。

3.明确学习目标的导向

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中,综合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概况、研究内容、范畴等等,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更是进行了清楚明确的阐述,这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向、提升对知识的系统化认识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使学生明白了自己将要学什么,应该如何去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之有效实施

1.转变学生观念,落实目标要求

在大多数高中生的思想中,还存有信息技术课就等于是计算机课这样的错误认识,“电脑课”这样的说法至今都可以从一些学生口中听到。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应从转变学生观念开始,要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到计算机课程仅仅是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中的一个训练层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检索、判断和处理的方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社会交流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精心设计任务,培养信息意识

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意识,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仅仅通过理论知识,学生不加以实践,那信息教学意义则无从体现;反之,学生盲目操作,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那学习效果也会差强人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起始课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安排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在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中,我首先通过问题来加强学生对“信息”一词的认识:什么是信息?这时有的学生回答:信息就是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内容。我及时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你回答得非常好。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了进一步深入的解释:信息一词不仅是现代的概念,在我国的古代也有所体现。如杜牧在他的诗中写道:塞外音书无信息,道旁车马起尘埃。那么,除此之外,在大家的记忆中,还有哪些古代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信息一词呢?这时学生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他们对于“信息”含义的理解也由此而更加透彻,同时对课程学习也具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活动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信息采集、加工、交流的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将信息有效利用于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中信息技术起始课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资源供我们挖掘,如利用信息技术起始课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起始课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起始课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等等,这些资源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提炼与渗透,以期为社会、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信息素养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当然,由于不少高中生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对职业分类缺乏相应了解,或者是连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里都不怎么清楚,也或者是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以后的职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弹性,或者是别的什么情况。总之,这些情况都需要学校、老师、家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尝试着建立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进入理想大学的理想专业做好准备,更为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高中生又应该建立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制定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这些环节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较为清晰(至少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目标的话,就会陷入盲目;而如果职业目标是清晰可行的,但却在行动中做不到,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实际的益处。所以,高中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保证目标的“量身制作”,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又要保证保证“切实可行”,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好。

而高中生想要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则就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以便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因为不管怎么说,读大学时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毕业后最初的职业选择都至为关键。高中生从选择文理科开始到填报高考志愿,又对其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向老师、家长求教,参考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但也不能对他们的想法唯命是从,自己消灭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在选择文理科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果已很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却又遭到家长的反对的话,最好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上面已经说过,还是会有更多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楚,其实,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学校想要成功开设这类课程,则需主要解决师资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可以聘请社会力量或者专家来担任职业指导老师,并有各年级、各班的班主任加以协助;也可以对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能力。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简要地说几种,以供参考:

(1)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从普通高中生的特点来看,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可以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开展,但必须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时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的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高中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索阶段的发展任务。

(2)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职业体验,锻炼自己在工作中交往和交流的需要。学校可以利用周围及外部的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参观和实习的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访谈、实习等活动方式,了解某些单位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机构见习,加强社会实践。

(3)职业指导咨询。职业指导的咨询方式可分为团体的职业咨询和个别的职业咨询两种。团体咨询可以起到信息的传播的作用,咨询人员必须搜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来协助学生作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并通过团体咨询的过程激励学生职业决策的动机,使高中生能够主动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个别咨询应帮助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给他们分析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考入大学所需的条件,帮助他们把握好机遇。

在职业生涯教育中,高中生自己做什么呢?当然是要学会主动,自我探索。只有自己主动愿意接受的,才能在学习时最有成效。

高中生虽然并没有直接进入职业领域,但也或多或少地通过书本、他人的谈论、网络等媒体拥有了一些职业意识。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价值观等,来更多地了解一些自己愿意去了解的职业,也可以自问一下“我最喜欢什么?”“什么职业最吸引我?”“目前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方面存在优点?哪些方面又存在缺点?”“哪些局限可以突破?哪些局限暂时不能突破?”“我希望通过职业获得什么?”……而能否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上述问题,正可以说明一个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水平,或许也是一个高中生价值观形成与否的标志之一。

另外,高中生还可以进行一些外部的探索。就是走出校园,走到外在的工作世界中去,去了解职业的特性与分类、所需能力、工作内容、就业渠道、工作发展前景、行业薪资待遇等。在这一点上,高中生当然要能主动收集信息,但如果能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就更好了。比如,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访问相关就业单位或机关;要求学生访问自己的亲友或邻居;进行角色扮演,了解不同工作角色的特性,以获得参与工作状态的体验。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素质教育; 科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刘晓芳,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教学

一、高中生思维方式存在的缺陷探究

(一)高中生的思维方式的倾向特点分析。

首先,高中生思维方式缺乏主体性。高中生长期在课堂中形成依赖的思维方式,独创性表现不明显,批判意识不强,依赖课本、老师给予的答案,缺乏主动思考,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满足于现成结论,对别人的意见容易相信,盲从。特别是现在混杂于网络文化之中,各种信息对高中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其次,高中生思维方式具有片面性。相当多的高中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思路狭窄,不能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高中生遇到问题缺乏理智,思想方法上较多片面性和表面性;思维方式单一,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程序。高中生思维虽初步形成辩证性,但仍比较片面,看问题大多流于事物的表面,不够全面。不少高中生容易被网络上的思想观念影响,思想偏激,不能辩证的分析问题,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

最后,高中生思维方式呈现无序性。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认识事物呈现颠三倒四的混乱现象,即思维方式的无序性。高中生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很多,知识积累不断增多,但是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存在无序的混乱状态。身处知识信息时代,高中生接触到的信息除了课堂上传授的之外,也有从网络等课外途径掌握的知识,但是高中生却不懂得有序地处理自身掌握到的知识,思维逻辑也不够清楚,容易混淆学到的各种知识。

(二)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存在原因分析

在高中教育阶段,紧抓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首先,学校不重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不需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认为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学校也仅是从最快出成绩的目的出发,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校园文化中都不注重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学校从升学率出发,只要求学生学需要考试的内容,对于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些隐性的知识只流于形式。实施新课改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常识》这门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到了相关方法,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不安排课时学习。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阵地的作用已经被忽视。校园文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学校对此也只是流于形式。

其次,教师欠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理念。大多数教师仍然是“重知识传授,重智育程度;大量讲授显性知识,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严重压抑学生积极性;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对教材的整体感知、整体联想及整体思维的意识”[3]。作为教书育人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素养,不开展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为此,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最后,高中生自身忽视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否得到很好的培养关键在于高中生自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变的,而方法和方法的应用则是灵活的、活跃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方法的学习比单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高中生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机会,不愿意花费任何的时间培养思维方式。在课堂之外,高中生也没有积极参与开发科学思维的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利用这些机会提升。

二、培养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应大力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学校应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高中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学校应安排学生学习思想政治选修课《科学思维常识》这门课程,让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此外,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求教师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提高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中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就十分重要。学校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充实现代教育思想。 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创设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氛围,让高中生充分的置身于其中,并得到锻炼。此外,还要注重学生校外社会实践,这是学生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的重要手段。

篇8

在数学练习课中,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布置的作业都是练习,开展题海战术,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才是有效的教育理念,这种思想应用在高中数学练习课作业的设计上就体现在作业设计的层级性和多元化上,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并且让作业产生应有的作用。学习属于下层的学生,对他们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的设置都要相对降低一些,可以设计些基础的知识作业,实现减负增效,让差生易学、乐学。对于中上层的学生,作业力求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作业,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并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突出体验,实现多元化

传统的常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纸质化的载体作业,是对课本知识的细化巩固和训练。其实,作业的设计不仅仅只有这些繁琐的乏味的文本,还包括那些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情境感悟,实现作业练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有效性的结合。作业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延续,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学的过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练习课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帮助高中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高中数学练习课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思维潜力。

三、立足实践,突出灵活性

很多老师在授课时只是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而作业布置当然离不开教师讲授的内容了,这就严重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学习的目的就是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任何的学习都不能违背这个理念。实践的范围很广,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参与社会观察是实践,动手操作是实践,通过观察学会表达是实践。在高中数学练习课作业的设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查一查,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实现生活化的教育意义重大。高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各方面的可塑性也非常高,通过实践,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他们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他们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在高中数学练习课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高中生数学练习课作业的设计回归社会实践活动,回归学生的生态发展。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死守课本,一定要学会创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不可让学生“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社会是个大课堂,在此课堂上,高中生数学练习课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会有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回归。在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中,可以设计探究型作业的布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新时代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好学生。

四、总结

篇9

1.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课余生活中去,开展轻松自由的讨论,并抓住各种时机将生命健康和生命教育知识传达给学生。比如学生有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有不喜欢运动等现象,都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分析其弊端,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理念。以细胞呼吸课程为例,由于剧烈运动会导致人体供氧不足,肌细胞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由此会给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因此应该规避剧烈运动,坚持运动有度的做法,才是有利于生命健康的。

2.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如黑板报、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将涉及到学生平时生活的生物学知识展示出来,使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生命健康教育氛围下,久而久之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意识。

二、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使它成为引导实践行动的依据,收获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这样良性循环的状态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生物知识的生活性特点,科学设计生物教学实践方案,制订明确的实践活动管理和评价体系,为开展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2.积极邀请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社会人士或者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参与到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比如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制造米酒,他们会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加入酒曲之前为什么要冷却?为什么要处于保温的状态?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酶活性方面的知识。

3.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到其中做得不理想的地方,并探析出现不理想的原因,进而使学生处于浓郁的实践氛围中,对于体现生物教学的实践价值是很有帮助的。

三、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每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去网络上寻找答案,但是网络上的答案也未必是我们所需要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误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这样的问题,并且积极利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去解释问题。于是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外拓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归纳和总结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凡是与生物学存在关联的,都可以将其作为开展课外知识拓展的重要素材。

2.对于网络上流行的说法进行辩证看待,带领学生去探析网络上的说法是否科学,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解释问题。

3.积极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的时间,定期给学生展示最近社会热点问题的生物学意义,使学生处于浓郁的生物学习氛围中。

4.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生物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5.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网络事物,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去探析互联网热点问题的真假,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意识。

四、构建课外拓展体系

倡导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和课外拓展的相互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健全的课外拓展体系,是保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长期有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高中学校应该积极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高度重视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物资层面上去支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外拓展工作的开展。

2.注重与区域企业,高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生物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使高中生物教学可以最大化地接触社会实践,接触自然。

3.结合新课改教材体系,梳理教材内容,将能够运用到课外拓展的内容整理出来,构建健全的课外拓展体系,保证其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相互吻合。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29

想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进行思考以及反思,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探究了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以及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已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再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高效的生物课堂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要把学生视为主体,结合实际,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点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与学生关系平等融洽,还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由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性极强,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对生物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构建了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比如应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照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由于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会觉得比较抽象,生涩难懂,为了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举例说明,在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刺激,对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了解。在学生观看完课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对于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十分有帮助。生活中生物知识应用得十分广泛,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学生如果对其产生了兴趣,不仅生物水平会有所提高,还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应用多媒体课件,将较为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再通过组内成员的研究探讨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扩展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物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通过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够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建立生物兴趣小组,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与锻炼。例如,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有制作动物标本、给花草树木标明种类与生活习性、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以及研究显微镜性能、结构与使用方式等。活动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通过竞赛的方式,营造一种竞争的气氛。例如可以通过设置生物实验的技能操作竞赛或者生物知识竞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学习生物会更加勤奋。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空间很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这件事情不能过于着急,也不可放任自流,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合理地应用教学资源

科学合理地应用教学资源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条件,教师可以在生物教材中应用以及挖掘一些有用的资源,使教学资源在不充足的情况下也能有效解决。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动手或者与学生一起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举例说明,在讲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教师需要讲解以及描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流程,在具体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在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内部产生反应的过程时,可以通过放大植物细胞的剖面模式来展示,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反应的场景以及过程,通过演示实体模型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比如让学生分析增多农作物产量的对策,分析它们是怎样通过加速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实现对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的掌握有关知识。

三、结语

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可以达成的。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究解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充分尊重和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课后巩固复习以及将生物知识系统化,以此来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清华.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策略[J].生命世界,2010(7).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或经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教育就以把人培养成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终极目标,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传递与习得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通过文化活动将社会成员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把人置于他的生活世界之中,面对生活世界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人才能找到存在的价值,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那么,作为高中生物课程又该如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实现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高中生物教学如何生活化呢?

1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最早提出生活与教育之间联系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他的教育生活理念对我国的教育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确立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新教材的编写以生活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为目的,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模式,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生活化教育就是为了改变过去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提出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的策略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材中设置很多生活化的知识,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让学生回归生活,进行生活教育、素质教育。教师要实现生活化,可采取如下策略。

3.1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

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是教学的起点。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新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联系、对比、整理、归类而建构的。所以,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而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的。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这种生成如果丧失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丧失了学生主动、

自我的建构,那么,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也就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中,学生首先接触的也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和他人发生着联系,经过接触、碰撞、理解、体验和反思,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

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十六七年的生活经验、心理体验及知识积累,这些就是他们学习的坚实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选择合适的生产、生活素材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让真实的生物现象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碰撞,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在生物现象与生物学原理的对接中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借助并利用好这一基础,新知识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学会把书本知识回归到生活,用于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膳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完成一份一日三餐健康的食谱;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制定肥胖者的饮食方案,提出饮食注意事项;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可设计糖尿病人的饮食调控与自我保健方案等等。又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后,要求学生通过尝试制作糖醋蒜、糖醋油甘果,分析“醋酸、蔗糖成分不是活细胞需要的物质,为什么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油甘果很快地腌成糖醋蒜、糖醋油甘果?”在假期里可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如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茶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身边有无生态入侵现象,等等。

学生通过这些生活问题,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生物学是鲜活的,学会了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课程成为连接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枢纽。

3.3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的人教版教材中每节内容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究”栏目,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多数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联系。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联系生活进行扩展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新陈代谢与酶》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大家都知道加酶洗衣粉去污力强,但使用加酶洗衣粉时能不能用开水冲泡?搓洗前常常要浸泡一段时间,浸泡时用开水、温水还是冷水好?为什么?大家在发高烧时常常会没有食欲,这是为什么?在教学《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让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种食物,但我们不会有“吃根猪尾巴,人就会长出一根猪尾巴”这样幼稚的担心,为什么?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为什么?目前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也有这样一句话:人若要胖,不吃肥肉也会胖。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从而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常识或对生活问题的疑惑等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2

(1)加强德育建设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角色、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也正在由单一性、稳定性向多元性、多变性转化,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没有牢固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时,很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价值观也冲击着学校,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甚至形成与我国倡导的主旋律相违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要求特色高中加强德育建设。

(2)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

德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时期的高中生德育教学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情,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载体,其主要表现为高中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祖先遗留下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只有具备了这种集体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保持高昂的斗志。

2.特色高中德育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高中教育教学中存在实用主义现象

特色高中要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特色高中当前的现实选择。由于教育主导思想的变化,特别是职业教育就是择业教育的渲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加上实践教学场所的拓展、分散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特色高中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它的特色所在,但由此而带来的实用主义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2)德育目标脱离现实

特色高中德育目标立足社会本位,强调德育的工具价值,忽略了德育的本体价值。将学生的修德与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相联系,过分强调个人为社会、为集体做出牺牲,忽略了修德与学生自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德育往往拘泥于较高层次的道德教育,强调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要求单方面压抑自己的需要,去成全别人,甚至认为只要是为别人做出了牺牲,不管这种牺牲是否有价值、是否必要、是否适度,统统都是高尚的道德行为。这种德育方式将每个人都假设为具有较高思想境界的完人,德育目标立意过高,存在“圣人化”的倾向,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以社会发展遮蔽了人的发展。

(3)教育方法缺乏新意

德育有着自身的教育规律。特色高中的德育工作必须顺应时展需要,由单一、静态、平面教育向多样、动态、立体教育转变,即由单向灌输转向双方平等交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传递知识转向塑造人格等方面的转变。但目前特色高中德育基本上采取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践中存在“两课”不生动、日常思想教育不深入、党团工作无特色、社会实践重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凸显出德育方式人性化的缺失。德育和艺术教育脱轨,德育环境的实践性不足,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3.加强特色高中德育与智育建设的路径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色高中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出发,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个性,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正视学生的价值与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在特色高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合理需求,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考虑社会的要求,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依据职业教育要求,遵循学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2)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渗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人人有责”的德育模式,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

(3)改进德育方法,实现德育手段多样化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的德育手段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特色高中必须调动一切资源,使德育丰富多彩。要在利用好课堂、广播、电视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等载体来丰富德育的内涵,确保德育的效果。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校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平台。

篇13

生涯规划是引导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进行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其宗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主要时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培养高中生初步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笔者自2010年进入衢州二中工作以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生涯规划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笔者一直在尝试着在心理课堂中渗透生涯辅导,并借助高中选修课的契机,与政治教研组合作开发了《高中生生涯规划》选修课程。以下是笔者对近几年实践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梳理与思考。

一、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背景

在传统的“总分匹配”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只求分数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并给个人的生涯发展带来诸多困扰。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高达40%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近65%的学生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和专业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个人的兴趣、能力、特点的综合分析,导致盲目填报。这表明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迷失于学习之中,而没有对自己的生涯做出过规划。

2014年,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炉,给予了考生“7选3”的选考自。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赋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自。新高考“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7选3,有35种选择方案,怎么选?这意味着他们要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

我校曾在高中新生中开展过“生涯规划”调查。对于“你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吗?”“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吗?”“对于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情况你了解吗?”等事关个人生涯选择的问题,学生们大多数答以“没有仔细考虑过”。此外,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也碰到许多生涯规划的个案,诸如对自我了解不深入、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职业价值观偏颇、规划的行动能力不足等。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人生规划迫在眉睫,其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7选3”及专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兼顾了学生升学和职业发展两种需要,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有更清晰的目标,从而逐步发展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

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跨入高中的学生进入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鉴别能力和自主意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更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在自我意识方面,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开始考虑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他们强烈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有较强的自尊心;其次是在价值观方面,高中生价值观的确立与其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相联系,他们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但是他们的价值观缺乏稳定性,容易发生改变;再次是在自治需求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自由。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我们的生涯辅导既能提供给他们相应的指引,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探索、学会规划、学会自我发展。

(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目标

生涯规划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形式来实施生涯辅导活动,以促进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具体包括自我发展目标、生涯探索目标和生涯管理目标三个部分。

自我发展目标旨在通过自我探索、他人评估以及科学的生涯测试量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兴趣、需要、价值观和态度,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探索个人可发展的领域,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引导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生涯探索目标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与高中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涯环境,培养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对多种类型职业的认识力和判断力,形成对生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如查阅图书馆资料、搜索互联网、访问等搜寻各种生涯资讯及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远大而脚踏实地的志向。

生涯管理目标旨在辅导学生学会管理当下的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设计和思考如何升学、就业和实现人生发展目标,作出科学的生涯决策。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针对三个具体目标,我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概述部分,让高中生了解生涯规划是什么,生涯规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涯规划与高中学习的关系等;并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理念与想法,启迪学生对于生涯规划的思考。第二章为自我认知与探索部分,强调认识自己,通过生涯测试、自我分析、他人评估等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这是生涯规划的起点。第三章为职业探索与生涯探微,介绍高中生通往梦想的路径中遇到的各个路标如选考科目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等,帮助高中生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体验职业。第四章为生涯能力拓展,包含生涯发展中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梦想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第五章为生涯决策,指导高中生为自己制定初步的生涯规划方案。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系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自2011年起,借助浙江省实施新课改的契机,我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在高一年级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每周一节,学生走班上课。课程分为“自我认知与探索”、“生涯环境探索”、“生涯能力拓展”和“生涯决策”四大模块,通过对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了解自我,并了解与高中息息相关的生涯信息以及社会职业等信息,从而对未来发展途径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选择,探索和思考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径。

2012 年7月,心理健康教研组三位教师和政治教研组四位教师利用暑假时间,拍摄完成了《高中生生涯规划》录像课。9月,该录像课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综合实践类”精品选修课程,并上传至“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供全省高中生在线学习。这说明该课程已具备了一定的成熟度。

目前,作为一项创新课程,生涯辅导课程开始逐步走向规范,我校各年级学生陆续接受了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该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明确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匹配的生涯发展方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的课程模式

生涯规划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过程,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以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分享。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创新课程,授课教师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都发挥各自所长,创新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多样。

1.课堂讲授。讲授细致丰富的知识性、常识性的内容,比如与高中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涯信息,包括选考、自主招生、高考志愿填报、出国留学、大学院校与专业等相关的升学资讯,并通过生涯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起学生共鸣。

2.体验分享。生涯规划课程不乏趣味性的生涯体验活动,包括“兴趣岛”职业测评活动、“生涯幻游”、“头脑风暴”、“理想漫游”、“气质类型测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以类似表演的方式,参与职业身份的角色互换。

课程教学片段:游戏中体验真实人生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之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坐在一片草坪上,靠在一棵大树上慢慢地睡着了……现在是2023年的3月14日,你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熟了很多,看看钟表上现在是几点钟,你准备出门上班;你现在在哪个城市;你从事什么职业;你上班的目的地在哪里;对这种生活状态还满意吗;你希望明天会怎么样……”

“十年之后,你在哪里上班,现在正在做什么?”这是生涯辅导教师在第一节生涯规划课上通过自我“生涯幻游”体验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他们对生涯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演讲讨论。通过开展各种演讲与研讨活动,集思广益,让学生沟通想法,促进学生对职业、角色和生涯的认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多样化的生涯实践活动

高中生长期生活在学校中,对职业生活缺乏真实的体验,容易导致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失真,职业理想失实,职业生涯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学校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生涯设计的动态性理解。

1.学校社团活动。将整个校园开放为职场体验平台,在校园内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和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如绿色小记者、校报编辑、广播站播音员、图书管理员等进行体验。

2.二中大讲堂。利用衢州二中丰富的校友资源,经常邀请国内、省内知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CEO等各个行业的校友为学生讲座。使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加深对相关职业及前沿资讯的了解。

3.课外实践活动。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包括职业理想体验、志愿者义工服务等。通过课外实践,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调查了解相关行业知识,直观、有效地了解部分职业,在体验式学习、创意式思考中逐步培养生涯规划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期望,并在开学初举行成果分享报告会,促成相互交流与分享。

(四)编写生涯规划校本教材

2013年,根据学生生涯规划的认知特点和生涯辅导实践,我校编写并出版了生涯规划课程教材《高中生生涯规划》,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效

(一)认知生涯发展方向,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学生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在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自我概念;很多学生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走出中学校园,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调查了解这些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也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访问机关单位、企业或拜访亲友,了解不同工作环境或工作角色的特性,进一步确立理想,寻求个人发展的最优道路。

我校学生孙逸彬说,在没上生涯规划课之前,他一直想当一名法医,但是经过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的测评,他发现自己更适合当牙科医生或者骨科医生。孙逸彬说,测评的结果还挺准的,课程的设置也很有意义,他在课后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更多学生则是通过提前思考未来职业选择,将眼下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涯理想挂钩,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以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升学和报答父母,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实现父母和教师的愿望,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点了解不够,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不清楚。也就是说,维持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一旦高考的外在压力去除了,也就随之失去了学习欲望,感到茫然无措,没有目标感。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不利。

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将升学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晰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科学填报志愿,少走弯路,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高中生涯辅导的展望与思考

(一)建立健全的生涯指导组织机构

生涯辅导不应拘泥于课程形式,也不应仅由生涯辅导教师独自承担。学校应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组织机制。

第一层次:学校生涯指导中心,由校级领导直接统筹规划学校的生涯指导工作,定期召开全校生涯指导工作会议,听取各层次工作汇报,及时诊断生涯辅导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层次:生涯辅导教研组、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生涯社团,生涯辅导教研组负责开发、设计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生涯个别咨询与辅导,生涯社团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生涯社团活动;

第三层次:各班班主任及专兼职生涯教师、生涯社团学生委员。各个层级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作推进生涯辅导方案的实施,顺利开展各项高中生涯辅导活动。

(二)丰富生涯辅导的载体,加强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认知与实践

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本质是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不断思考和明晰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所以生涯辅导工作应将学生真正作为主体,而不是简单灌输生涯规划知识的客体,因此,除了生涯规划课程之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生涯规划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世界、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合理的职业期望,为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层面应逐步拓宽学生的生涯模拟,丰富生涯规划教育的载体,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外、还可以组织职业倾向测试、介绍大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情景剧大赛、开展“职业见习日”等活动,让学生对职业和社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发展选择与未来规划。

(三)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性

目前我校的生涯辅导教师主要由心理和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师担任,而班主任对学生生涯辅导的介入并不多。事实上,班主任作为对学生生涯辅导的主力,需加强系统性的生涯技术培训,并真正成为班级学生生涯规划的导师。

生涯辅导不是几节课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高一的工作,应当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综合性工作,因而需要与成长导师紧密结合,对每个鲜活的个体给予细心帮助。班主任恰恰就是班级学生生涯发展的成长导师,应积极在班级开展生涯辅导活动,协助学校生涯指导部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此外,班主任应该学习、掌握相关的生涯辅导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把生涯辅导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班主任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可对已毕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做跟踪调查,并挑选出比较典型、具有借鉴意义的个案,以鲜活的案例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生涯规划的信息和指导。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生涯规划的档案袋,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帮助学生逐步从模糊到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四)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促进多方沟通与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个性、兴趣、特长的人。父母对社会职业有着直接的体会和感悟,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讨论和探索生涯选择的支持性的环境,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父母更多地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或专业)的发展关注明显不够。因此,高中生的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孩子的现状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相联系。主动与孩子分析自己从事或者自己了解的职业相关情况;引导孩子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查询相关信息;鼓励孩子通过有效的方式,自己亲自去实践、体验。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职业世界,进行自我探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孩子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上尽可能地减少盲目性,提高目的性,增强方向感。

篇14

一、新时期高中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通过对某校1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他们每月每人平均消费在100~200元之间,其中多数人的消费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消费的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零食与服装。零食消费是当前高中生消费的重要内容,每月每人零食平均消费在60元左右,超过150元的占总人数的26%。通常情况下,每节课后都会有学生去超市买零食,消费额在3~5元之间,很少学生能够超过10元。同时,服装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超过80%的学生消费是比较合理的,仅少部分同学日常开销比较大,但是也讲究质量和实用性。从这一方面来看,过度追求所谓名牌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是理性消费时期。第二,学习与交际。对于高中生来讲,学习消费包括书本、学习用品以及上补课的费等。其中,补课的费用由父母缴纳,我们主要购买辅导书。据统计,每个学期在参考书购买上的花费可达几百元,虽然其中不乏盲目性、不讲究实效,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但是处于转型期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资料已经成为我们继食品消费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对象,消费对象的转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高中生的消费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学习。在该种情况下,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以及发展资料消费,各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协调、科学合理。同时,这也代表当代中学生不仅满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消费,而且精神层面的消费,如报刊杂志、音像制品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的享受和学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的精神诉求欲望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从以上对新时期高中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结构来看,较之于以往,现代高中生的整体消费趋于理性,而且更加务实。然而,我们毕竟处于人生转折期,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因此,还应当看到其中的不足与缺陷,需要进一步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新时期引导高中学生正确消费的有效方法

针对以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引导当前的高中生进行正确消费,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的消费行为、习惯等,对我们的影响都非常的大,甚至这种影响是终生的。对于父母而言,应当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消费榜样。父母的观念、消费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传给我们,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映在我们的眼里、记在我们的心里。因此,父母应当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同时,父母还要对家庭开支进行合理规划,并以此来培养我们的理财观念。对于家长而言,应当注意对孩子理财观念的输导,采用不同方式引导我们的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我们的消费问题、并对其进行妥善解决,以此来培养我们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然而学校总是将成绩、升学率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反而忽视了我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消费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我建议学校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给我们传授一些正确消费的知识和技巧,培养我们的理念,不仅可以有效培养我们合理的消费能力,这对我们的走向社会非常有益处。第一,注重消费教育,强化思想引导。在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要组织老师进行培训,使老师转变思想观念,不仅重视文化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素质提高、正确理财消费教育。例如,利用周一开班会、思想政治课时间,向学生传授理财消费知识,尤其是消费观念、方式、计划以及权益和个人保护等,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赋予个人的权利,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个人的合法消费权利。第二,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及时传授理财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所以心理、身体压力都非常的大。然而,我们所学的一些文化课中,通常会涉及很多理财方面的消费知识,建议老师应当抓住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实用的消费理财知识。例如,政治课上涉及很多经济知识,建议老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加入一些理财知识和技巧,不仅可以使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又如高中数学课上,有关存款利率方面的知识,老师在讲解时,建议顺便介绍存款储蓄方面的知识,以此来鼓励我们节约,将日常正常生活剩下的零花钱存放到银行中,以此使消费行为更加的理性、有计划。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引导正确消费、储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勤俭节约意识的提高。

(3)优化消费环境。当前高中生消费行为及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所以为了预防高中生出现不良消费现象,相关机构和部门应为我们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外部消费环境。第一,提倡积极健康的消费方式。可以通过相关媒体,宣扬正确的消费理念,因为在当前经济社会下,有很多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消费者,消费选择会受到媒体的严重影响。当前媒体宣传主要是网络、电视等,应该通过这种宣传媒体,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精神,帮助尚未形成正确消费观的高中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第二,严格管理和控制不良文化信息的传播。政府部门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严厉打击和控制不良文化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及时查处和取缔那些和传播不良信息个人或单位,抑制资本主义消费方式,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告诫大家要远离不良生活消费方式。一定要宣传积极正面、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弘扬正确的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到何谓正确和有意义的消费方式,何谓不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所以社会舆论应该履行该有的责任,同时正确发挥媒体的正面积极的传播力量,教育和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的消费。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