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梗针刺急救措施范文

心梗针刺急救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10:39: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心梗针刺急救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心梗针刺急救措施

篇1

1 疼痛。疼痛是心梗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心梗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主要表现为与心绞痛相类似的胸痛,但情况更为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可达数小时。此类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有恐惧感和胸闷等症状。

2 全身症状。心梗患者在出现胸痛的24~48小时后,可出现发热(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心肌梗死病灶的范围有关。此症状可持续一周左右。

3 胃肠道症状。心梗患者在疼痛剧烈时可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呃逆。这与患者的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的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的心肌灌注不足有关。

4 心律失常。约有75%~95%的心梗患者可在发病后的1~2天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5 低血压和休克。部分心梗患者在疼痛期间可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但心梗患者若在疼痛缓解后其收缩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且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症状,可视其出现了休克。

5 心力衰竭。约有32%~48%的心梗患者可在起病的最初几天或在疼痛、休克的好转阶段发生心力衰竭,而且多为左心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心梗患者还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患了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病症)。部分患者的这种疼痛可扩散至下颌、颈部或背部等部位(常被误认为是牙疼、骨关节痛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心梗患者可无疼痛的表现,但在发病的初始阶段可出现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因此,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牙痛、咽痛、颈肩痛、腰背痛,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大汗淋漓、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是患了急性心梗。

怎样对心梗患者进行现场急救

徐济民

心梗是一种起病迅速、致残和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未得到任何及时抢救的情况下,约有30%的心梗患者会在发病后的2小时内死亡。因此,掌握一些心梗的现场急救常识、及时对心梗患者进行施救对挽救心梗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该怎样对心梗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呢?

1、首先要让患者平卧(在室外应蹲下),不可随意搬动患者或扶其行走,以减少其心肌的耗氧量,延缓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的速度。同时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家属切不可啼哭、呼叫,以免刺激患者,使其病情加重。对有烦躁不安症状的患者可给其口服镇静剂。

2、要迅速解开患者的衣领(有呕吐的患者应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并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其呼吸道的畅通。如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紫绀或胸闷等症状,而其家中备有氧气袋的,应立即给其吸氧。

3、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有条件者可为其不断地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对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4、对发病时伴有剧烈心绞痛或胸痛的患者,可给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必要时可为其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异舒吉),以缓解其疼痛的症状。

5、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则说明其可能发生了休克。此时,应轻轻地将患者的头部放低,以增加其头部的血流量,并可针刺其人中、合谷或涌泉等穴位。有条件者可给其口服独参汤。

6、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吐大量泡沫状痰等症状,说明该患者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此时应让患者取半卧位。因为头低、足高会加重患者胸闷、气急的症状。

篇2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针;小儿;急救

静脉输液和静脉给药是危重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小儿静脉纤细,加之患儿配合意识差,特别是在儿科抢救急危重症患儿时,建立静脉通路比较困难。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儿科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颈外静脉行径表浅且位置恒定,易于穿刺[1]。颈外静脉留置针可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液、血液等。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可大大降低护士的操作难度,保证了快速用药和安全用药,为抢救患儿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抢救急危重症患儿时,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新生儿2例,5岁3例。

1.2 穿刺方法 由操作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材料均选用美国BD公司Y型留置针,型号24G,备3M无菌透明敷贴。①助手固定患儿肩部平卧于操作台上。患儿取平卧位,肩颈下垫一软枕厚约15~20 cm,头后仰大于45°,使颈部充分展开,头偏向右侧或血管明显的对侧大于45°,头下垫一薄枕5~10 cm。②常规消毒,穿刺者使用双点压迫法[2],左手食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即锁骨中点上方(锁骨上凹颈静脉流入处),使颈外静脉充盈怒张,拇指压迫穿刺点上方血管处,两点固定血管,穿刺点选择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上1/3处(或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选择暴露明显的部位)颈外静脉外缘进行穿刺,这样可以避开下颌角对穿刺的影响,减少置管后穿刺点渗漏。③穿刺时机选择患儿屏气颈静脉怒张或静脉充盈明显时进行,穿刺角度20~30°。遇到血管塌陷、肥胖、休克或血管暴露不明显的患儿,可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连接留置针,穿刺针进入皮下后,边回抽边进针穿刺血管[2],可大大提高成功率。④穿刺见回血后,再继续进针2 mm,退出针芯1 mm,使外套管完全进入血管内,并且针芯位于套管内1 mm处,手持外套管降低角度将针梗连同针芯完全送入血管内,观察液体输入通畅,退出针芯,无菌敷贴妥善固定。

1.3 结果 68例急危重症患儿急救治疗时,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一次穿刺成功57例,成功率83.8%;2次穿刺成功8例,占11.8%,失败3例,占4.4%。总成功率9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留置针穿刺点处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 每次输液前均应检查留置针的位置,确保无渗漏。每次输液完毕均应做封管处理,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

2.3 封管液可选用0.9%氯化钠5~10ml,每6~8 h重复一次;稀释的肝素溶液,根据年龄不同选择每毫升氯化钠含肝素10~100U,用量3~5ml/次。

2.4 更换或选择卧位时应选择穿刺侧对侧卧位,动作轻柔,避免压迫留置针引起患儿不舒适。

2.5 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建议不超过3 d,在其它部位建立静脉通路后,应尽早去除。

3 讨论

3.1 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和耳后静脉汇合形成,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行径表浅且位置恒定,不影响保暖,易于暴露,容易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3.2 采取平卧位肩颈下垫较高软枕、头后仰偏向一侧,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且可以使气道充分打开,有利于患儿的急救治疗。头偏向右侧,护士操作时方便右侧手臂随时固定患儿头部。

3.3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血管位置易变动,血管直径受情绪影响变化幅度也比较大,穿刺时留置针刺入皮下后应选择静脉怒张时穿刺血管,尽量减少留置针在皮下穿行的距离,保证留置针有足够长度的针梗在静脉内,减少留置针脱出血管外的机率。拔针时左手食指、中指并拢顺向按压两个针眼处,用力适当,切忌边按边揉。压迫颈静脉时,要避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以免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3.4 小儿成长发育快,基础代谢旺盛,颈部皮肤易潮湿,加之颈部短,活动度大等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建议仅限于急危重症患儿或其它静脉穿刺困难患儿急救时选用,建议留置时间不超过3 d,避免长时间应用,应尽快建立其它部位静脉通路进行常规治疗。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心血管;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1急性心绞痛内涵及发作原因

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样就导致管腔狭窄比管腔横切面积大75%以上;再就是成冠状动脉痉挛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较少出现;冠状动脉炎症、先天性畸形、风湿;肥厚性心肌病发生于非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无论其何种病因,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心肌需氧与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导致心肌一过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①产生疼痛的因素:体力活动以及感情激动会引发心绞痛,如愤怒、焦急等;饱食与寒冷也会引发心绞痛。绞痛常在体力活动以及感情激动情况下产生,但间或在相同的劳力,特别喜欢在早晨引起心绞痛,这是因为早晨冠状动脉张力较高,原因是出现痉挛所致。②产生疼痛的范围:胸骨之后和心前区,面积有一巴掌大小,延续横贯前胸。不容易划清界限,顺着上肢放射到肩部均疼痛,左肩疼痛得更加厉害,紧接着顺着左肩前面的内侧,通过前臂链接小指和无名指。间或放射到颈部、以致下颌部、咽部及牙齿均有疼痛。因此,上半身任何地方发现疼痛,产生胸闷、或出现心律不齐者,是心绞痛的前奏。③疼痛的性质:经常出现有压迫、感觉胸闷或紧缩感为之胸痛,不厉害,不象针刺得痛,可是非常痛苦,间或还出现窒息感,有时还面临濒死的恐怖感。此病刚发作时,患者常常将停止原来的活动,少言寡语,症状减轻后才恢复正常。其四疼痛持续的时间及其缓解状况:产生胸痛后,经常是逐步加重疼痛症状,疼痛症状的消失一般在3~5min时间内,缓解疼痛症状需要在终止引发这种症状的活动之后,一般在15min左右。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急性心绞痛治疗的患者有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45~98岁,平均62.5岁。将62例患者划分成两个组,每组31例。对试验组患者让他们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时候,随机实施心理综合护理与治疗。然而对对照组患者,只让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通过4个月治疗后,再对比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状况。

2.2实验实施方案 综合护理治疗观察疗效。

2.2.1心理护理治疗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大部分患者产生程度不同的恐惧和焦虑反应,在这种状况下医院方就要针对实际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宁、舒适、干净的治疗及护理条件,极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同时也要考虑尽量消除外界干扰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医护人员要帮助和鼓励患者做好心态的调整,坚定战胜疾病决心。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形成正常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取得心理护理成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患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基础上的。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行动、神情及态度去感染患者。言语:言语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一种有利方式。通过与患者的友善交流,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自己所患的疾病,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如对有恐惧和焦虑反应的患者进行开导、劝慰、解释,让患者产生愉乐感,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进行鼓励,给患者以精神力量。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就是一个人的情绪的表露,医护理人员的所表现出的行动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因此医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仔细、慎重,从行动上来慰藉患者的心理。神情:心理学定论是非语言流。医护理人员要学会调节自己情绪,保持乐观态度,借以感染患者,态度:与患者交往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均要高度讲究。

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交往,以此手段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评估,并且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研制出有利于对患者的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与家属协调沟通并取得密切联系,对患者家属作好思想工作,让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姿态对待治疗,在医护工作过程中,向患者过细说明和解释治疗期间出现的事故及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及时与家属联络,仔细观察患者情况,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心理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

2.2.2镇静止痛 心梗患者多发病是较突然的,并伴随着疼痛与压榨感觉,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疼痛的具体状况、疼痛所延续时间。要尽快为患者止痛,用杜冷丁或吗啡止痛。还要详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的状况,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采取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

2.2.3吸氧 对心肌梗死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吸氧,急性心梗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能够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同时也能缓解心绞痛,控制心律失常,缩小梗死的面积最好是选择早期足量的吸氧措施,所以迅速通畅及采取吸氧措施是无比重要的。根据病情来定吸氧速度和流量。采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可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

2.2.4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 24h液体总量不超过1500ml,滴速不超过30滴/min,为了减少心脏负荷过重过量不可过速输液,否则导致肺水肿、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2.2.5生活指导 当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后,第1w卧床休息,不要探视,保持镇定情绪,协助患者进食、洗、漱、大小便;第2w在床上进行肢体训练;第3~5w可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室内活动,减少外人探视,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在卧床过程中,要做好肢体的运动和皮肤的护理,预防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和压疮等并发症;大便保持通畅;食清淡食物、消化快、少产气、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不能吃的太饱,心绞痛发作时。告知患者会突然感到胸骨下出现持续的压榨性或窒息性剧痛,患者要终止所有,让心情平静,可站立休息,不可睡下,减少回心血量以此减轻心脏负担。必备一些急救药品在身上,可以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1片,嚼碎后含于舌下,一般2min后疼痛即可消失。如果没有效果,10min后可再在舌下含服1片,使药量加大。但需注意,不管心绞痛是否消除,或再次发作,都不能连续含服3片以上的硝酸甘油片。若疼痛剧烈或随身带有亚硝酸异戊酯,可将其捏碎,用鼻孔将其吸入,一般在吸入后10~20s能见成效。再尽快去就近的原因就诊。

2.2.6放松练习 所谓的放松练习就是一种心身放松的练习方法,包括肌肉放松和心理放松。要求患者静坐或平躺,保持从头到脚的肌肉放松状态,在练习期间要保持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锻炼25 min/次,1次/d。

3结果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对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ST-T有所好转、压低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倒置T波变浅的患者。试验组对高胆固醇、高血压和心电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

4结论

危害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危险因素大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相关因素有关,对于心理和生活方面等的护理干预治疗是现在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是心理紧张和情绪激动的因素所致,导致机体内的儿茶酚胺增加,加速心跳。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导致心肌缺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就会愈来愈严重。通过干预治疗,如实施心理治疗、进行生活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加上精心的护理,神经兴奋性得到改变,能够很好地调节内脏和血管的各项生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1,2]。通过以上综合干预护理治疗后发现,综合护理治疗显著优于一般护理治疗。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407-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致使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氧发生局部坏死[1]。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死亡率高,并严重损害身体的各器官,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老年男性增长较快。积极抢救治疗,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2]。也与精心护理分不开,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3]。本文就近年来AMI患者的相关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并综述如下。

1 饮食与排泄的护理 AMI急性期应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4]。高建坤[5]报道饱餐是猝死的重要原因,饱餐可引起胃冠脉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心功能不全,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极易促成猝死。AMI患者应少食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鱼籽等,提昌进食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6]。最好少食多餐,七八分饱;清清淡淡,忌食辛辣;忌暴饮暴食;饭前喝汤。同时AMI病人胃肠蠕动减弱,食糜通过回肠速度减慢,时间延长,水分再吸收增加,导致粪便变硬,排便减少而发生便秘[7]。可适当多饮水,苏若琼[8]报道应每日需清晨饮温水或蜂蜜水200mL-400mL,24h液体总入量保证在2000mL左右,以保证足够的水分,软化大便。若发病后第3天仍未排便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加强腹部按摩,避免用力排便,预防便秘,必要时行温开水低压灌肠[9]。免排便用力,防止腹内压急剧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猝死[10]。有的患者因在床上不适应,排便困难,如心律、心率、血压平稳,无并发症者可在床边坐椅子上排便。有尿潴留者,可采用腹部按摩、听流水声、针刺穴位等方法,若以上方法无效时,可遵医嘱给予导尿[11]。

2 休息与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监护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为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在给患者护理操作时应尽可能一次迅速完成。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翻身,排便,洗漱,服药,进食等,预防并发症[12]。如果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自行洗脸、进食、翻身、坐起排便、坐位休息等。第3-4周可开始下床在室内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13]。

3 舒适护理

3.1 舒适环境是重要的护理活动 洁净、通风、透气的病房,适宜的光线、温湿度,温度18℃-22℃、相对湿度40%-50%为宜,低声响,空气新鲜,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为患者提供入睡的场所。

3.2 舒适的护理 良好的使肌肉放松、心情宁静。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多数患者不适应,易出现不舒适感觉,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或半卧位,防止颈静脉受压,有利于呼吸。各关节置功能位,侧卧位腰部、胸前等垫枕头,使患者舒适。为减轻患者卧床疲劳,协助按摩四肢及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14]。

3.3 疼痛的舒适护理 快速解除疼痛是AMI患者的首要要求[15]。剧烈疼痛及对再发疼痛的恐惧导致患者焦虑,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16]。疼痛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应激反应,可使病情加重,为了减轻疼痛给病人带来的不舒适,入院后立即遵医嘱应用度冷丁或吗啡止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脉,使患者尽快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17]。保证有效的氧治疗,改善心肌缺氧。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表情和行为,并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如指导病人听轻松、愉悦的乐曲或想象美好的事物,提高痛阈值,对强烈克制疼痛的病人鼓励并嘱其,分散注意力[18]。

4 氧疗护理 AMI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梗死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吸氧越早越好,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绞痛[19]。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至3-4L/min,维持1-2d[20]。

5 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调节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静脉滴注极化液时,注意观察,防止静脉炎及低血糖发生。应用硝酸甘油时注意避光,控制滴速及血压的改变。使用抗凝疗法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6 病情观察及心电监护 尽早开始心电图和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的变化,并观察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出现心律失常时立即打印一份心电图报送负责医师,并协助医师做好相应的救治处理,观察用药治疗效果。并且定时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查。

7 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 护士要熟悉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有预见性地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备好除颤器及急救药。对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苏发英报道对于心率

8 心力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黄娟报道47例患者中,并发心力衰竭者占23%,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应注意观察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并应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处理:①立即抬高床头,使患者端坐卧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②备好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其他抢救药物;③做全套心电图;④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及半衰期观察用药后反应;⑤患者因舒张功能受限,四肢末梢循环障碍,所以要注意保暖;⑥做好生活护理,多与患者交流,需要家属及患者注意的问题应反复多次进行宣教。

9 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由于血管再通,常有再灌注心律失常,表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的可能。因此要加强监护并做好电转复的准备。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破损、黏膜、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的征象。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及时检测凝血功能,检测APTT。

10 介入治疗的护理 杨芳、包家明的研究认为,构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标准,可加速患者康复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如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并发症、辅助检查、术前准备、术后伤口的自我监测、活动及自我保健等。低血压是术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最快可在1min内发生。为了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可嘱患者适量饮食,避免常规禁食,一般术前禁食4h,术后鼓励多饮水,一般为6-8h内饮水1000-2000ml;拔管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备好急救物品,必要时给予局部镇痛;拔管时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按压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有无ST-T改变,同时注意多次心电图检查,并与术前对比是否有改变,根据医嘱24h内每小时采集血标本1次,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1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及角色的改变,加之病后的生活、工作以及住院费用等问题,往往精神紧张,烦躁不安。为使病人尽快适应病房环境,护士在对病人的服务过程中,了解熟悉病人,恰当地进行自我介绍,用爱心、热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让病人了解、信任护士,消除陌生和紧张的心理,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整个治疗期间,要随时调整关系,保持关注、真诚和尊重的态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以行动赢得病人的信任,病人会把内心的感受、心中的顾虑、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护士倾诉,护士应当给予正确科学的医学指导。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焦虑的病人,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根据病人的病情指导其听音乐、读报等以分散注意力。

12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开展。我国目前仍采取传统治疗,不论患者年龄、心功能如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嘱其绝对卧床休息1周。长期卧床会给机体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气体交换功能下降,排痰不畅易形成肺炎,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功能不全。早期活动可使血流加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有利于梗死恢复;早期活动可增加患者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减少心理危机,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13 健康教育 适当的对患者进行疾病方面的知识的交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教会患者如何自行控制休息和运动量,协助患者合理安排自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不要长时间进行娱乐活动。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引起疲劳,尤其是打斗片、惊险故事片,对人的精神刺激较大,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病情突变。大多数患者恢复期都是带药出院,心梗患者用药疗程一般为4-6个月,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作好用药指导,告诉患者坚持、按时、按剂量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或心率的方法、外出时要由家人陪同,并带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教会患者及家属简单急救的方法,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雷显.抗风险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3):3955-3956.

[2] 陈洪英.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89-190.

[3] 赵小梅.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A):135.

[4] 刘年娥.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35-36.

[5] 高建坤.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02.

[6] 郝佳新,刘志辉,那昕红.心肌梗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87-188.

[7]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81-1393.

[8] 苏若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756-2757.

[9] 李书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5):148-149.

[10] 张圣花,孟宪凤,郭金荣.老年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3):451-452.

[11] 陈翠萍,陈志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77-78.

[12] 臧淑英.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85-186.

[13] 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2):61.

[14] 甄仙梅,高巧俊.舒适护理减轻心肌梗死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95-217.

[15] 施航菊,黄敏.心内科介入性诊疗患者知识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46-47.

[16] 林懿,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3-44.

[17]黄敏.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32-33.

[18] 苏若琼.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1277-1278.

篇5

【关键词】基础病变;肺炎;心肌梗塞;基层诊疗

病例简介

患者,男,56岁,主诉“胸闷、心悸、伴乏力长达三年之久”。2006年3月18日在省医院以“冠心病”收入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此后生气、劳累时出现“胸闷、心悸、偶尔有胸前区针刺样疼痛感、活动后气短乏力”,口服“丹参片或休息”病情缓解,如此反复发病3年多。2009年11月2日因咳粘液血痰在一家乡镇卫生院诊为“下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药用“氨茶碱、生理盐水、曲松钠”。主诉:“每日用药后感觉胸部不适,心悸伴有乏力,口服丹参片休息”好转,第三天药完后胸闷心悸很难受,行走时累喘气,咳黄脓痰,口服“丹参片休息”无好转,当天晚九点后病情加重,伴心慌、大量出汗、无法平卧,无法入眠及进食。口服丹参片三次共九片,含服丹参滴丸三粒。到第二天早上六点病情进一步加重,感觉呼吸费力、心跳、全身颤抖不能行走,有濒死感,否认胸前区及左臂疼痛,两小时后到另一家门诊急诊。患者面色黧黑,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唇指端发钳,舌质发黑,苔厚,痰成黄脓色,四肢无浮肿。T:36.6℃,P:128次/分,BP:120/70mmhg,R:27次/分,右下肺闻固定性湿啰音,左肺呼吸音粗,啰音不固定,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尖突下偏右心博动增强,三尖辩区有第三心音。诊断:1、冠心病,2、肺炎,3、右心衰(代偿期)。治疗: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香丹20ml+5%葡萄糖50ml静滴、曲松钠分组静滴共6g,能量合剂续滴”,用药后患者主诉:胸闷、心悸、心跳减轻,身体不抖,面色发钳减轻。输液完嘱:安静休息,清淡饮食后患者走出门诊。第二日复诊:精神仍差,面色发钳较前日明显减轻;主诉:“胸闷、心悸轻、能忍、心不慌、不喘、胸部不痛,但整夜无眠端坐不能平卧”,查:心率90次/分,R:23次/分,其它同前,治疗和昨天相同,药完后四小时因与来访亲友谈话时激动哭泣病情又加重,且不断恶化,送至县医院,主诉:“心慌、心悸、心跳难忍”,查:面色黧黑呼吸困难,身体颤抖,大量出汗,四肢无浮肿,否认胸痛及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咳嗽初期痰中有血。T:36.6℃,P:129次/分,BP:96/65mmhg,R:28次/分。心电图检查:心电轴右偏210℃,心率124次/分,V2~V4导联S-T段抬高0.2~0.5mv,T波直立抬高。X线检查心界扩大右下肺云雾状影。诊断:1、右心下壁大面积梗塞,2、右肺肺炎,3、右心增大。治疗:吸氧、静滴“丹参滴液250ml、口服阿司匹林6片”,但病情进行性加重,进药不到一半患者心脏停止跳动死亡,抢救无效。

2分析

2.1诊断:冠心病并发肺炎正确无疑。冠心病在基层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死亡率高,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变细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的主要有害因素是缺氧。

2.2缺血缺氧原因分析:

2.2.1冠心病因长期的缺血缺氧,不断坏死的心肌被纤维化,纤维化后的心肌不仅扩张心脏变大,且心肌的收缩力下降,心贮量增多,使心脏负荷增大,心脏耗能耗氧增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

2.2.2肺炎:A:加重肺动脉高压。B:细菌毒素对心肌的毒害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贮量增多。AB两种因素导致心脏负荷增大,心肌耗能耗氧增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尤其是冠心病合并肺炎。

2.2.3氨茶碱能松驰冠脉,但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

2.2.4盐水不仅能增加血容量,而且钠离子能提高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使血管收缩力加强,从而增大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肌耗能耗氧量增多。

2.3诊治措施。

2.3.1患者忽视大意。患者在门诊就诊用药后出现胸闷心悸等缺血症状,认为本次发病和同前一样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3.2医生诊治不全。初诊医生没有详询细查,没有发现患者有基础病变(冠心病),诊断为单纯性的下呼吸道感染。

2.3.4条件有限。患者第三天输液完步行回家劳累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达1小时即可发生心梗塞,而患者在家自治不仅无效且拖延达12小时,心肌梗塞范围不断扩大,有可能导致大部心肌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伴炎细胞浸润。故患者在第二家门诊就诊时已心衰(右心衰)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不协调,表现呼吸困难,烦燥不安,难以忍受的胸闷心悸心跳身体颤抖,重度发绀而无胸痛,是以心衰为主要表现属少见病例,加上肺炎还不断咳黄脓痰。导致心肌缺血各种功能改变,虽然治疗两天病情得到改善,主诉:“喘气,心跳减轻,身体不抖,胸闷、心悸减轻能忍受”。但心梗急性期不能转送,门诊治疗用药不全,并且门诊是混合病房,避免不了加重心病的各种刺激因素,患者用药后虽然回家安静休养,但亲友们频频探访,患者多次哭泣使病情再次加重。心情激动儿茶酚氨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增大,心肌需血需氧猛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加大心肌梗塞面,所以送到县医院心电图诊断右心室下壁心肌大面积梗塞,县级医院无能力救治,最终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