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产业发展对策范文

产业发展对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50: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产业发展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产业发展对策

篇1

枫林镇地处永嘉县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大气、水源、土壤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标准。全镇有山场867hm2,其中坡度小于25°的低矮山地近600hm2。土质以壤土为主,土质疏松、肥沃。作为传统的脐橙种植区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种植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优势,枫林镇党委、政府把以脐橙为主的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有了初步规模,2008年全镇脐橙种植面积1218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20%,产量达5011t,枫林镇已成为永嘉县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

2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品种单一,供应期短

目前枫林脐橙主要品种是清家、华脐、白柳,其中华脐占主导地位。这些脐橙基本上是中熟品种,供应期2~3个月,上市时间集中,不利于产品效益的提高。

2.2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

枫林脐橙采后绝大多数是经过人工粗略地分级、挑选,采用普通纸箱或是薄膜、网袋等粗包装,基本上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深加工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2.3品牌“诸侯混战”,宣传力度不够

在品牌方面,各乡镇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牌子多而杂。枫林镇自2002年就提出了用5年的时间将脐橙统一到“枫林脐橙”品牌上来,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品牌多而乱,阻碍了枫林脐橙知名度的扩大。

2.4技术支持缺乏生力军

目前大部分农户的技术支持是依靠技术员、不系统的宣传资料和针对性不太强的培训,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2.5无公害高效栽培推广成效不大

邻县发达乡镇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进行脐橙生产,而目前枫林镇脐橙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几乎为零。苗木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乱调乱运苗木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甚至把带有检疫性病害(溃疡病、黄龙病)的苗木引入产区,严重制约了脐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6资金短缺,发展缓慢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农业小额贷款政策,但在脐橙种植初期,投资相对较大又没有收入,况且近几年化肥、农药价格迅速上扬,这无疑增加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因此,导致一些果农只栽不管、任其生长。

3脐橙产业发展对策

3.1优化品种结构

针对枫林脐橙品种单一、供应期短的特点,镇政府严格按照县里提出的“三带两极一目标”发展战略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农业富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对脐橙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品种,实现优势品种区域化。

3.2加强脐橙采后处理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集中科研力量,研究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脐橙气调贮藏技术,改进橙汁、酱等加工工艺,完善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和脐橙加工品标准体系。实现果实分级、包装、运输、贮存以及果品加工一体化,通过产后处理提高果品的商品性。

3.3抓品牌建设

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划,引导果农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强化脐橙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全力打造枫林无公害脐橙观光园。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枫林脐橙的知名度,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4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以“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为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发展、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集中县、镇内外财政力量,整治和加强果园基础设施,营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绿化屏障,增强抗御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区域自然环境保障体系。

3.5加强脐橙栽培、绿色脐橙技术研究

与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脐橙育种育苗、需水需肥规律等基础研究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枝量、疏花疏果、防晒措施、分期采收、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等栽培技术的研究。探索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脐橙质量标准,实现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化,对果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进行绿色A级、AA级脐橙生产关键技术和脐橙农药残留、有害元素含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结合当地实际,为绿色脐橙生产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体系。

篇2

一、青岛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服装业门类齐全,配套产品多,产业链较长,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体系,已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目前,青岛服装业主要从事出口订单加工,处于加工集聚的初级阶段。2005年青岛市规模以上服装业企业51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7.6%;完成工业增加值90.07亿元,增长26.03%;实现销售收入293.75亿元,增长22.49%;产销率97.65%,增长0.8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2.17亿元,增长9.52%;实现利润6.45亿元,增长5.91%;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34.92亿美元,增长11.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青岛服装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优势企业集团的支柱作用。优势企业集团加强结构调整、内部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与技术创新,在行业中发挥支柱作用,拉动整个服装业行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即发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增长31.9%;中泰集团5.36亿元,增长42.4%;喜盈门集团15.12亿元,增长31.3%;环球机械公司4.48亿元,增长35%;颐和针织公司3.66亿元,增长46.8%;联创公司2.90亿元,增长49.9%;大农服装公司3.04亿元,增长52%;红领集团3.13亿元,增长68.5%;雪达集团3.39亿元,增长38.2%;凤凰印染公司3.64亿元,增长23.1%;华金集团1.69亿元,增长23%。

第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优势。服装业企业通过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喜盈门集团引进青岛盈诚纺织品有限公司等6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盈诚纺织品公司具有年产床上用品200万套、服装500万套的生产能力;中达化纤有限公司扩建PA6POY民用纺丝线,年增加生产能力1,000吨;即发集团与日本东丽公司合资针织印染面料项目,开发新型高档针织外衣面料;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与香港东翔公司合资开发印染真蜡项目,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米。

第三,名牌产品优势。青岛服装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省名牌”12个、“青岛市名牌”17个。其中,即发集团、喜盈门集团的商标和产品分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青岛雪驰有限公司的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青岛海珊集团、青岛红领集团、青岛宏大纺机公司、青岛华金集团、青岛胶南东佳纺机公司、青岛千惠绣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名牌”,青岛纺联集团、青岛乐好服饰集团、青岛雪达集团、青岛一诺服饰集团、青岛好事中服饰集团等13家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评为“青岛市名牌”。

二、青岛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岛服装业不仅积累了很多优势,同时还出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表现在:服装业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缓慢,导致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不高。具体分析如下:

1、产业链不健全。青岛服装业结构水平不高,服装产业结构质量比较低,没有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区域间联动发展的横向产业链,面料、辅料设计生产环节依然比较薄弱,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市内面料供应商较市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是青岛服装业产业发展和提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服装企业一般都会采取订货会或者其他活动去争取客户,赢得订单,但是这些活动的周期不会太频繁,一般是半年或者一个季度一次,厂商在每次订货会上都会了解行情,来决定本年度的服装产量,但是却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例如,一些特殊原因,客商会减少需求量,那么这些剩余的服装都只能作库存积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打样以及其他前期工序都予以确认,但是在生产大货时,客人要求改变款式或者工厂在制作工艺上出错以及面料上有次点等,客人不能接受这批货;另外,就是客人撤单、错过了销售季节,等等。这些库存长期积压在公司的仓库里,一方面占了地方,另一方面公司的资金不能得到正常运转,给公司在财务、管理及决策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服装企业销售渠道少。作为服装企业,如何利用产品结构与品牌武器来准确地切入市场,并找到适当的渠道合作模式很关键。服装企业的销售渠道和方式有特许连锁加盟、批发市场、总、自营专柜、专卖店、直销等。作为创业初期的企业,突破口往往在渠道,但又因为以前没有渠道经验而中途失败。可以说,很多很优秀的产品设计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开发不出市场来。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可能不是最关键的,谁更有实力控制渠道,并把一定的款式送到消费者的面前展示,谁就是流行与主导,设计是服装行业里面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当有实力的品牌占据了传媒的主要舞台,制造更多的现场互动与时尚印象,最终形成某一方面的流行文化之后,就可以胜过设计要素价值。青岛一诺服饰集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两个关键的核心价值:消费者消费的趋势与渠道经验。服装企业要有自己的产品结构,要有除了折扣以外的销售促进形式,自己设计自己的渠道模式,资本要发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润和市场价值,这些都是与国际时尚经营模式有差异的地方。正如青岛一诺服饰集团,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肯定不会走一般的服装企业的老路,对产业颠覆的力量就是来自这样的本土智慧。

4、品牌含金量还不够。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不高,还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很多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不强,太注重眼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关于服装品牌,不能走品质诉求的老路,服装品牌必须与时尚品牌联系在一起。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时尚元素的结合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要上升为品牌的内涵层面,就是把单纯的表象融入品牌之中,体现品牌的个性就比较欠缺,当然这与青岛和我国的时尚市场缺乏历史积累有关系。近现代的时尚产业是从国外传播过来的,缺乏足够的消费文化的延承和积累,时尚产业的经营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喜盈门、海珊、乐好服饰、雪达集团、好事中这些品牌的质量都是经过国家质量检验的优秀品牌,但试问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呢。

三、促进青岛服装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彻底解决产业链断链问题,把选准定位当作突破的关键点。青岛要彻底解决产业链断链问题,其中选准定位应是青岛纺织服装突破的一个关键点。定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行业定位对于纺织服装企业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以对产业链的缺失进行调节。营造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形象,关键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具体说,一是大类产品发展定位。突出正装重时装,针织服装是拳头;正装抓西装,时装抓女装,针织服装外衣化。二是市场开拓定位。抓出口,建设世界工厂;抓内销,稳固区域市场,开拓全国细分市场;建设青岛服装产品整体销售竞争新形象。三是整体形象定位。学习先进城市,使青岛成为我国北方最有影响的服装名城。四是战略布局定位。以青岛服装工业园为核心,努力创造品牌;在全市建设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服装科研中心、服装品牌设计中心;推动其中几家服装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次,市场定位是完善产业链,是企业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青岛服装行业目前突出的弱点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大企业不够强、大企业内部相互间关联度低、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而小企业又不够精,大小企业都普遍缺少竞争的活力。大企业无疑是青岛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在缺失的关键产业链条上先行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劳动力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突破,在企业内部实现配套协作,也可以对中小企业起到带头和领导作用。

(二)解决库存问题,充分利用资金。首先,做好市场及消费者需求调研,对行业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策略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流程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证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及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其次,明确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部门根据营销部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明确其产品策略,进行产品线规划、产品结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工作;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确定配套的企业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策略、促销策略等。再次,企业还应该做好企业供应链的整体设计和规划,明确公司与上下游商业伙伴的订退货政策等,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和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对供应商、仓库、生产车间、配货中心、运输公司等的有效管理。最后,一旦发现公司有库存产品要做好销售准备,比如打折,而且并不是说所以的库存产品都是次品,要让购买者或者批发商清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社会公益。如,作为赠品送给客户,以备赢得更多更大的订单;赠给社会福利事业,以树立企业形象,为自己的公司创立无形资产,等等。

(三)扩大服装销售渠道,解决渠道问题。第一,进行科学的渠道规划设计。根据品牌定位来进行渠道定位。把广告与销售结合起来,集中产品、集中人力、集中终端,快速形成旺销势头。第二,加强渠道诊断。经过诊断,对渠道的问题会看的更清晰和准确,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做出处理。很多企业缺乏对终端的有效管理措施,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一些咨询策划公司进行定期诊断,可以有效防治、有效治疗。第三,加强渠道管理。对违反制度的经销商不能姑息纵容,坚决给予惩罚。比如,对产品进行条码管理或特殊处理,可以有助于防止窜货,对于产品的价格进行全国统一,约定最低折扣范围,对违反公司价格政策的坚决给予惩罚,可以让渠道价格体系变的规范。比如,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征收保证金或者加盟费,可以有效防止窜货和保障价格体系,有利于厂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市场管理方面的投入。

篇3

一、 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13亿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不仅穆斯林依赖清真食品,来自于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群对清真食品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开拓清真食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

__市现有人口135.68万,其中回族人口68.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5%,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主体,也是形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依托。20__年以来,市委、政府提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主要依托“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截止20__年底,我市清真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万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6%。20__年一季度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含营业收入)达到16.92亿元,占全年的19.6%,同比增长12.8%。其中清真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0.1%;清真牛羊肉销售达到13700吨,增长2100吨、同比增长18.1%。总之,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正处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共有140130家,从业人员238814人,规模以上企业28家(指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有3家,过亿元的有9家;以下中小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8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制品、清真餐饮、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回医回药、清真保健品、穆斯林用品等为主的“七大重点”产业雏形。

二是各类产业竞相发展。20__年全市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2300多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20家,拥有300个餐位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6家,从业人员16700多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清真肉及制品类企业、个体户有7.6万家,从业人员11万人,加工、销售清真肉制品6.2万吨,产值11.8亿元,清真乳制品企业16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主要生产固态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共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15.7亿元。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粮油类有5.6万家,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产值17亿元。清真副食品类有7417家,从业人员9661人,实现产值3.68亿元。清真调味品类有484家,实现产值1.23亿元。清真饮料类有686家,实现产值1.55亿元。回医回药及清真保健品有生产、加工企业21家。穆斯林用品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体经营户275家,从业人员2524人,实现产值1.33亿元。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8.3%。

三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的品牌产品有“夏进”乳品、“沙漠王子”、“涝河桥”清真牛羊肉、“老毛”、“国强”手抓、“老苗”月饼、“中桦雪”面粉、“原野蜂蜜”、“万绨旎”民族服饰等。其中,“夏进”牌牛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原野蜂蜜”等12个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市有17家企业(市场)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市场)。一批穆斯林用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富盛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伊斯兰风格的铁艺制品远销阿联酋、伊朗、沙特等穆斯林国家;宁夏雄鹰皮草集团生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二毛皮大衣、背心、褥子、围巾等,产品90%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红果”公司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3月,400吨“红果牌”全脂淡奶粉销往委内瑞拉,重启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宁夏奶粉惟一出口的国际市场大门。

四是项目带动后劲足。截止20__年第一季度清真项目占商务“两大任务”的比重在80%以上,17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18亿元。特别是涝河桥清真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2条吊宰线、1500平米牛羊肉交易大厅、5000吨冷藏项目,通达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4500吨牛肉吊宰分割线、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项目、兴达粮油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年产3.5万吨油脂油料项目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夏进”液态奶新技术扩改项目,入驻金积工业园区清真类项目达4家。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层,增加了后劲。其他改扩建的项目有10个,为清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清真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缺乏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二)清真产业面上有数量、点上没有规模,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三)龙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清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清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思路与对策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根

本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一)编制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的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下更显得重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准确定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尽快编制《__市20__-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纲要》。

(二)加快园区建设,扩大清真产业集中度。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远期规划20__亩,近期规划600亩,采取因企制宜,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吸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狠抓项目带动,增强清真产业发展动力。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抓好开发项目和引进项目的论证、制作和储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和服饰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__回族民俗博物馆、中国__文化艺术馆、中国__伊斯兰文化中心以及穆斯林用品专用市场、穆斯林风情园等项目优势,培育回族特色区、回族文化展示旅游区,带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动态调整、预警监测、跟踪服务和年度分析评估制度,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专业技术和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知名度较高、国际经营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重点发挥乳品、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抓好“夏进”乳品、“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通达4500吨牛肉冷鲜分割生产线项目、黄宝栋回医医院回药浓缩提取生产线项目、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伊光穆斯林家禽屠宰加工项目等以及兴达粮油、红山河、生利来等1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清真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五)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采取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建立清真餐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研发服务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项目支持,使更多的清真产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走出口创汇的路子。

(六)实施品牌战略,丰富清真产业发展内涵。四个“中国号”集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此要在产业层次上、科技支撑上、文化内涵上、市场营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提升“涝河桥”清真牛羊肉、“阿伊河”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夏进”乳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万绨旎”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宁夏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引导餐饮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清真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制品工业发展非常迅速,2012年我国奶牛存栏达到1440万头,比2008年增增长17%;奶类总产量达到3810万吨,比2008年增长0.8%;全国乳制品总产量2387.5万吨,比2008年增长32%;人均奶类消费量32.4公斤,比2008年增长13%。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首次突破300元,达到319元,比2008年增长23%。目前中国奶牛存栏占世界总量的8%,奶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4%,已位列世界第三大产奶国。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奶业养殖规模小,单产水平低。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是农户散养,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合同收购,形成了典型的公司+农户模式,这种小规模饲养方式不仅缺乏规模经济及抗风险能力,又因为与牛奶加工企业的松散联合,缺乏直观的市场导向和风险约束,严重制约了奶牛饲养规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在乳业生产上,我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有687.3万头奶牛,其中纯种荷斯坦奶牛仅约300万头。另外,我国农户饲养奶牛所需的专用饲草料种植基地极少,不能充分发挥奶牛产奶的遗传潜力。这是我国牛奶单产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荷斯坦牛的年平均产奶水平3400kg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单产都在6000kg以上,以色列、美国和日本都在8200kg以上。

(二)奶业管理粗放,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奶业管理形式较为粗放,市场秩序混乱。在消费市场好时,表现为奶源紧张,争夺奶源;在消费市场相对增长缓慢时,则竞争市场。由于国内市场乳品消费结构单一,乳品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进行压价销售,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另外,奶业发展中没有足够的人力技术来解决奶牛饲养中出现的防疫问题,并且兽医技术不过硬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奶业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链的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抑制奶业健康发展。我国奶业发展经过十多年的迅速扩张,虽然从生产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奶牛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但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配合不协调、发展比例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严重,致使奶业产业链运转不畅。

二、我国奶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产量与质量。由于目前小规模养殖方式获利较少,资金缺乏,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小规模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的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奶畜的遗传繁育、品种改良工作,加快奶畜的更新;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奶,积极引导和鼓励奶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奶农加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应加强对奶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完善我国奶业发展政策和法规,加快制定奶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奶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避免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在奶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的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应高度重视信息服务,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收集国内外奶业发展的动态和市场信息,为奶农和奶类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奶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生产业 问题 对策

加快生产业发展,既是实现河北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产业格局由“河北制造”向“河北服务”转变的必然选择。

生产业的内涵

生产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传递、管理等活动,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而是为生产与商务活动提供服务。它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生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成长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发达程度,已逐步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生产业的差距仍较为明显,存在许多问题。

总体供给水平偏低。服务经济国家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生产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70%。尽管近年来河北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呈上升发展态势,但生产业总体比重偏低,发展能级不高。2009年,生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36%,与北京、上海等生产业优势地区相比,存在差距。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工业化进程不能同步发展,难以满足河北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层次较低。尽管生产业中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改善了行业内部结构,但总体上看,河北省生产业仍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为主,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当前金融保险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与京津地区的优势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全省R&D占GDP的比重仅为0.78%,科研投入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的生产业,如信息、高技术、商务服务业等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市场开放性不足。河北省生产业中大部分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较慢。一些高技术、通信等福利型和垄断型行业,尚未进入市场,缺少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决定服务产品价格的机制,导致行业发展缺乏动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薄弱,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影响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生产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9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34758万美元,占全省的9.66%,其中生产业所占比重仅为3.19%,远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竞争能力不强。从目前情况看,河北省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竞争优势不突出;品牌知名度较弱,尚未形成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缺乏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行业管理体制亟需理顺。服务业门类繁多,每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门类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促进政策,才能更有利于不同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河北省对生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引导不够,生产业中的一些新兴行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和无人管理等现象,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行业发展水平低。

产业联动效应相对较弱。在生产业具备一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加强产业联动,使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这将成为今后生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从目前发展来看,河北省真正意义上的生产业规模仍然较小,而且总体仍处在前期投入引进阶段,缺乏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短期内较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优化整合的需要。

人力资源匮乏。生产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些新兴行业,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对创新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迫切。尽管河北省积极引进人才,一些院校也调整方向,加大培养力度,但短期内生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展空间受到抑制。河北地处华北中心、京津两市的,受京津等相邻经济区域经济覆盖的影响,其生产业对周围区域的辐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生产业聚集性和规模性的特点,河北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京津等相邻区域的竞争,其发展生产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生产业的发展。

发展路径与对策

加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产业的发展,根据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生产业实现区域性集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河北生产业。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生产业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引导民资、外资参与生产业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和支持各种分散的、弱小的、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进行重组。对生产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关键领域和新型行业要给予诸如小额贷款、财政贴息、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多渠道增加投入等政策扶持。

加快主辅分离,实现联动发展。长期以来,河北省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负担过重,影响其效率提高。要加快主辅分离,选择引导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企业率先分离服务业,从企业分离出来的服务项目要进入市场,分离出来的服务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制造业服务剥离一方面可使制造企业集中力量抓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剥离后也会形成专业化的生产企业群,提高生产业企业的水平和规模,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专业,构建生产业与工业互动发展的新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生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本是生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各类紧缺人才,重点引进通晓国际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加快生产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为生产企业培养合格的一线人才。同时,也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扩大合作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合作,重点搞好与京津生产业的对接,积极引进京津的优质生产要素、名牌企业,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强与周边省份分工协作,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交通运输体系的共同开发建设,发展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快科技、信息、物流、金融、商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促进国际生产企业进入河北,吸引跨国公司将采购、营销等分支机构落户河北,重点引进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商务服务项目。支持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走出去”,使生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