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8 10:50: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古建筑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不再讲求千人一面,而是追求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简洁实用原则相结合的,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博大精深,是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性的重要源泉。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即是当今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文化复兴,建立民族自信的必要手段。
古建筑元素、东湖听涛风景区概述
古建筑元素即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造型意趣与技巧。若对其应用得当,可在现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达到古今融合,文脉呼应,现代实用性与民族文化性相结合的设计深度与设计效果。
1.古建筑元素的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是人文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古建筑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可分为古典建筑和仿古建筑两大类。古典建筑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一般造型丰富,结构复杂,雕梁画栋、角兽飞檐,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而仿古建筑指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历史建筑、古文物建筑,还原历史面貌的建筑总括。从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古典建筑或仿古建筑都是古建筑元素所研究的范畴。从狭义上来说,古建筑元素按元素的组群布局形式可分为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按元素的造型特点可分为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色彩等。本文所研究的古建筑元素,主要是从古建筑元素组群方法和建筑造型特点等两方面来分析古建筑融入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师因地制宜、依山就水将园林建筑通过空间群体构图,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轻巧灵活、天然野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建筑审美观念。
2.东湖听涛风景区中古建筑现状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我国最大的的城中湖。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白马五个片区组成。它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教育科普融合于一体,是武汉生态景观资源中难得的蕴含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隗宝。
在此笔者主要分析的是东湖风景区中的听涛景区。听涛景区以其较为悠久的园林特色景观,成为东湖风景区中最早开辟、人气最旺,民众认可度最高的景区。
武汉东湖听涛景区湖岸线约3290米,1950年始建,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其中所攘括的古建筑元素有古建筑旧居、观景长廊、楼、阁、桥、亭等,其中亦不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清代的九女墩、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旧居);也有民俗的特色仿古建筑,如纪念历史的屈原纪念馆,赏景品画的滨湖画廊,富有古韵的艺术中心,湖畔的秀丽长廊、远眺听风的长天楼,临湖观水的湖光阁、颇富民族风韵的行吟阁、曲桥亭廊围合的碧塘观鱼等。其中无论是仿古建筑或是原有建筑都蕴含着各自的动人故事,深深的体现了湖北的特色文化和悠远历史。
3.古建筑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本能的生存,而享受生态美感,将人文元素赋予灵魂情感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生活。古建筑亦是一种人文元素,如果当今的设计师们再不重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那么在现代文化的浪潮中,很快古建筑元素就会被淹没在繁杂的世俗追求中。在有些地方将钢筋水泥铺满了景观园林中自然温婉的土壤,树木石林乃至城市里点点新鲜的空气也会变得冷漠多余,景观设计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景观设计是对自然文化、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等文脉的发展与传承,只有把握好了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宣传城市特色文化和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古建筑元素的独立性和组合性,如运用亭台楼阁、桥梁回廊的空间转换,不仅给人提供休息玩耍的地方,也给景区增添了古韵古香的历史韵味,创设了园林意境,让人们可以最大化的理解景观的时间空间的结合。古建筑元素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更是记录历史史诗的纪念碑,在景区内注重古建筑文化的修复和创造,能让人们感受独特的民俗美感。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一:充分保护和利用
景区中的古建筑元素有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古典建筑,因此把古建筑元素融入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中的初衷,是保护古建筑原状不被破坏。古建筑不仅仅是代表了城市的一段历史,更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底蕴,在城市景区中对古建筑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将古建筑元素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
1.保护历史文物,成立艺术文化中心、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艺术文化中心有湖滨画廊、屈原纪念馆、亚洲棋院、湖北省博物馆等。滨湖画廊是一条沿着波光粼粼湖水岸边形成的艺术长廊,包含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在那里经常展示文人画家的绘画作品或是书法雕刻,游客们在欣赏东湖的碧波秀美的同时感受艺术家们富有诗意的艺术创作,是景区中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之一。屈原纪念馆是一所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仿古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建筑融合。馆前竖立着屈原的半身像,展馆内陈列了有关屈原和楚国文化的资料史册,通过纪念馆弘扬湖北的地域文化,让游客们全身心的体验地域特色。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群,以楚国建筑中轴对称、高台组群的建筑布局格式组成,具有浓厚的楚文化艺术氛围。对待有一定艺术文化的古建筑或古建筑群,设计师们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展厅观光的形式组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民俗特色的展览。让游客们全方位的了解体验古建筑文化的精髓,在自然景区游玩的同时获取文化上的升华。
2.利用休憩玩耍的亭台楼阁,增添景致
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景区进行合理的设计保留、利用富有中国园林气息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建筑元素的空间构成形式,不仅仅可以给游客提供了人性化休息玩耍的设施,更增添了现代园林的古典建筑元素的景致,让园区中古建筑元素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享受到人文元素所带来的生态、人文、社会价值意义。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沧浪亭、湖光阁、楚风园、先月亭、可竹轩、长天楼、多景台、听涛轩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线性的休息玩耍、如画风景的地方。古韵古香的亭台楼阁给湖光月色增添了一份古典的和谐与宁静。在沧浪亭享受林间的鸟语花香,在长天楼远眺远山,在岛上的先月亭,多景觅一份优雅,在听涛轩闭目感受湖水的沧海桑田,水云轩品茗“水云乡”,无不让人感受到武汉的地域文化,东湖景区古建筑元素的古雅别致。落羽桥,荷风桥等穿插在东湖之上的古典音符,完美的衔接了各个听涛景区的各个景点。走在湖畔上,漫步欣赏两岸的风光,这是石路古桥才有的意境。钢筋水泥是冰冷的,根本无法与湖水和谐共处。
通过笔者对听涛景区内不同功能形式的古建筑元素的分析和实地的探讨考察,生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协调融合的重要性和新时代的设计需求。同西湖等国内其他湖泊型风景区相比,东湖因其历史文化原因,名气有所欠缺,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所不足;而且风景区里的有些仿古建筑都是解放后所建,没有任何蓝本,属于应景之作。例如以上所分析的长天楼,屈原纪念馆等古建筑,随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韵味,但是都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因此缺乏了一些真正的文化涵养。文化美感是需要历史的底蕴的,是需要时间来衡量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设计师们进一步探讨和考量。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二: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其历史的延续性。现代的建筑元素需要合理设置,才能与生态环境相呼应。大力发展古建筑元素造型特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握好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宣传城市文化和历史韵律。古建筑元素从造型特点上,可分为:
1.建筑空间布局
通常都是一个主体核心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辅助建筑,中间用廊衔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群体。确保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凸显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休闲的楼阁亭台是在景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楼阁给人的印象四方开阔,多以六开间二至三层楼的格局为主,在树木远山处,适合远眺休憩。而亭台多建在环抱山水,景色清雅,视线开阔的地方。例如听涛景区的行吟阁,史建于1954年,位于东湖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与水相依,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道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句。建筑依山就水,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层层飞檐,灰墙翠瓦,与桥、水、陆连接成线性风景长廊,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2.建筑形态结构
听涛景区古建筑无论建筑规模大小,基本由台阶、屋身、屋顶组成,梁柱作为基本骨架和受力构件,多为钢筋混凝土柱式或框架仿木结构,远观类似古典建筑,但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元素与景区的融入可凸显地域文化,例如从建筑形态结构方面考虑,可以再建筑的门、窗、屋檐、柱、斗拱、瓦当等方面注入地方元素,以建筑形态和结构细节让游客体会到地方建筑元素特色。
3.建筑材质
建筑用材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木材、石材,主要为满足力学工程需求。古建筑元素的建筑材质选择可根据地方文化适当多样化,突出自然风景和文化内涵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选择地方性材料,竹、土砖、灰瓦等,让建筑融入自然。
4.建筑色彩
色彩传承了古园林建筑的常用颜色,灰色的墙面,朱红色的立柱,墨绿如木的楼顶,无不显示出园林中古建筑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通过对听涛景区古建筑元素的造型特点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从建筑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和色彩方面,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要挖掘地方文化,结合实际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古建筑的布局、结构、材质、色彩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古建筑元素,吸引游客、市民,在精神上对武汉的地域文化有身份认同感。
以地方文化的挖掘作为景区古建筑元素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基础,突出自然风景和地域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风景感化游客,让东湖生态景区成为武汉旅游的龙头产业和支撑点。通过对东湖听涛景区的系统分析,由此可以考虑到景区未来规划可以向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发展,开发新的旅游热点,坚持可持续发展,引起人们进一步对生态景区中人文化可持续的重视。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三充:
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
1.避免古建筑元素与景观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衔接不协调
景区的环境受到了城市工业的一定影响,不单单是东湖的水质乃至古建筑等人文元素都受到了工业化的破坏。由于长时间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得景区的人文元素有点单一简单化,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层面较为淡薄。例如异国风情园与其临近的蝴蝶花园,海洋公园等一系列景观建筑点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协调,因而景观文化情调不太统一。
2.古建筑元素要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体现景观意境
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缀和组织观赏的作用,因此古建筑元素的设计要根据景区的规划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使人工美和自然美相呼应,这也是景观设计最想达到的景观情境。景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可通过利用地形,山顶、山坡、水面、植物等的环境景观要素设置建筑群组。例如在听涛景区观景平台旁的“碧潭观鱼”建筑群,是一组以曲桥亭廊相连贯穿一片山水湖池的园林建筑,巧妙的在平面上利用亭榭呈品字布局,体现楚国喜邻水面筑亭的建筑特色。
将古建筑元素融入东湖听涛景区设计中,需要科学的规划,建立主题东湖文化区。区域主题的旅游的形象是人文元素滋生的源泉,要将古建筑等人文元素主体化,才可以更加和谐统一,促进东湖生态景观的完善。不得不承认听涛区中古建筑元素相互之间较为独立,景点的衔接性过于缺乏。将艺术中心,亭台楼阁,长廊隔断,集会场所相互融汇贯通,具备了基本的游览指导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学习欣赏东湖文化。
目前城市景观有些注重形式主义,过于关注功能性,人们在享受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的同时,人文元素和自然景观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一些设计师并没有把一个城市中的文化、科技、经济、自然元素等相关元素与景观设计做有效的结合,使得景观不再缺乏特色审美感。而透过以上就东湖风景区内古建筑元素的融合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建筑元素在当今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设计师需要不断深刻了解其中的价值与意义。将理论性的知识投身于真正的实践中,丰富景观的文化多元性,促使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和谐共处。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
项目来源:2012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1对生态设计文化的思考
1.1生态设计文化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设计理念项目,生态设计文化更加强调自然式设计,就是尽量通过能接近自然的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群落的设计、地形起伏等,从形式上表示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术界最早将生态设计文化理念应用到实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广场时,根据当地的地形、水系特点等,设置了一个长达3.4km,宽800m的广场。该广场在建成之后,为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并为纽约市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推动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1.2生态设计文化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生态设计文化过程中,需要尊重以下几点原则:
1.2.1尊重场地历史原则
尊重场地历史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尊重场地的历史,在不破坏场地原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设计。例如,在广东佛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造中,俞孔坚教授带领团队将其改造成为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园。在该公园设计中,尽量的保留了场地的原始生态元素与文化元素,包括厂房的烟筒、龙门吊等都经过改造成为了公园的特殊景点,并且对于原场地的部分驳岸形式不做任何处理基本保留,对某些地带的植物群落全部保留为公园景观所用。这种改造方法尽可能的尊重了原有景观,避免对场地做过多的修正。
1.2.2生态优先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使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人类活动而产生变化。这种设计原则更多的体现在湿地、滨水公园等场景中。例如,美国学者在设计查尔斯顿滨水公园时,留用沿河一侧的河漫滩,并尽量扩大其范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沼泽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生态设计文化在古镇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2.1合理布置水体景观
与现代城市相比,古镇的迷人之处就是古街所呈现的宜人尺度,在这个“尺度”中,水景观往往能配合古镇的街道、建筑共同构建一个优美的景观,“以水景带动街道”已经成为古镇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态设计文化下,所设计的水体景观应该充分考虑到古镇的及拿住特点,为了缓解游客局促、压抑的感觉,尽量布置一些相对活泼的水体,包括溪流、喷泉等。对于古镇的水源,考虑到历史小城镇的选址多为依山傍水之地,因此在选择水体源头时,应该借助这一自然优势,将自然中的活水引入到景区内,在古镇内建立一个“活”的水体景观,提高古镇环境质量。
2.2营造生态驳岸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古镇生态质量,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要避免选择浆砌石、混凝土等僵化的驳岸方式,虽然这种驳岸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洪水平,但是会明显降低景观的与类型。因此在驳岸处理中,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改进:①尽量减少对岸边环境与水体的影响,采用简化处理方法,避免过度处理;②采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材质作为护坡,并利用粗糙的石块表面,为生物创造栖息空间;③在岸边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其空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美化滨水环境,呈现景观的自然风貌。
2.3利用废弃材料创造历史景观
古镇作为历史小镇,其具有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并且体现了历史、时间的色彩。因此在设计中,要尽量还原古镇的历史文化,让“时间”的特色能体现在古镇装饰中。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采用一些青砖灰瓦,毛石材等装饰性弱的“旧”材料,可以体现景观的历史感,有助于历史印象的加强;在对城镇景观进行更新中,尽量使用残砖、枯井等景观装饰古镇景观,更好的展示古镇风采。
3结论
生态设计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人员而言,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尽量还原古镇景观,让古镇所具有的自然文化气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古镇景观的可观赏性,还能保证古镇环境,一举两得。
作者:张晓晗 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璐.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分析[J].建筑知识,2015(06):72~73.
关键词 古典园林设计;景观绿化;现代化园区建设
一、概况
我国近年房地产的经营理念不断的变化,地产的营销主题出现了很多变化如围绕环保、景观设计、智能等主题的地产不断出现,园区的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相比,现在的景观建设更强调的是共享性、自然环境设计、人造景观设计等,人们主要倾向安全安静、环境优美等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因此我们要崇尚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来结合现代化园区景观建设的设计特点,强调环境景观与古典园林特点的艺术性。21世纪后,居住区环境与景观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提倡古典的景观设计风格,被人们欣赏的同时还要物尽其用,创造古典、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风格,更是今后设计理念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我们现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关注建筑的户型和外形舒适外,更多的是关注周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居住区的建设越来越高。我们在设计中要融入中国园林传统风格与古典建筑特色将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设计出全新的设计意境的古典江南风景。
二、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与古典园林设计及发展趋势
1、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理念
居住区的绿化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提倡低碳环保和绿地建设。这样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气温、减少灰尘和噪音、降低居住区的风速、美化我们居住的空间。
居民区绿地特殊性:(1)居住区的绿地设计与公园的古典园林设计不同,居民区绿地更贴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绿地,在设计上更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居民区景观的设计要在人们的锻炼身体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谈天下棋上设计出符合符合古典园林风格的设计,看见涓涓的流水与荷塘的景色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居住的人们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区的绿化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区的建设上要设计出有花、有草、有树、有亭台楼阁、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风格设计,使人们喜爱自己生活居住的区域。
2、古典园林设计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古典园林设计概况
首先,我们要以自然山水为设计基本的原则,中国的园林设计特点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观设计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设计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设计风格,我们要在设计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结合,在园区建设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建造过程中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做到“虚实相间,以虚为主”的建筑群体,设计的重点是建筑物与院落之间是否紧密结合。其次,山石的设计是古典园林最有情趣的创造,山石不仅可以点缀景观空间,而且还可以起到遮挡事先与围合空间的作用。最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水是最基础要素之一,在设计总要以池塘作为设计的中心,沿着水池对四周的建筑进行设计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这样的布局建设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宽敞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将水面分割成相互连接的小块,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在池塘上设计出形式各异的自然水景。
(2)古典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的建筑设计作品,具有诗意的建筑设计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我们的情操。而近年随着我们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迅速升温,一股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设计趋势中,设计中采用大量中国古典庭院中花坛的设计,园林设计师不在追求欧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设计几千年中国古代传统居住文化建设。
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元素进行延伸和发展,在现代化居住区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一个国家的居住环境的建设与设计水平是提现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园区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区园林设计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设计任务。
从园林设计手法出发探讨出全新的设计思路是我们现代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设计专业,现代景观设计中出现的素材与传统园林设计素材进行有象征性意义的结合。在居住区园林设计植物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在占主导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设计者选择的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总我们将土地、砖、岩石、水、钢、木头、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与人工素材在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区的建设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主流。创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义的设计、追求优美的自然主义设计、追求清晰的结构古典设计等,给人一种新视觉的简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各种设计手法与设计元素在此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作为人类感知的自然媒介,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性、社会性、自然性,这样的景观设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三、居住区景观绿化环境与园林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进行合理的合计,景观设计规划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创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态要求等,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树荫、秋天要有果实、冬天要有绿色的景色,设计者要创造出清晰、自然、舒适的园区绿化环境。
1.1 游园型的设计原则
游园的设计原则是对于老人和儿童服务的,要依据居住者的年龄不同设计出布局紧凑互、不干扰的活动区域。儿童活动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铺地尽量采用海绵塑胶面砖铺地,园区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园区的人们进行跑步锻炼,通往亭台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铺砌。在园区园林建筑与设施方面设施要独具特色、小巧玲珑、位置摆放适当,要池塘和亭台位置设立共人们休息的坐椅、旁边设立花坛、园灯以及园区的宣传栏。
1.2 住宅型庭院设计原则
住宅区比较密集的园区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阴暗处比较多,所以要选择耐的荫树种。对于居住环境是否安静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植篱可以降低园区的噪音其宽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园区建设的空间尺度和树种的高低与园区住宅的层次相称,居室的窗外尽量种植一些乔木类的植物,避开地下管线进行栽种。
1.3居住区绿地中所需的树种选择
在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中资料表明要选择生长健壮方便管理的树种、选择冠大叶茂的落叶阔叶乔木。利用树木的特点在夏季可以为园区的人们大面积遮荫,在冬季不遮阳光、改变空气湿度、吸附灰尘、降低噪声,还要选择耐荫的植物。
四、结语
世界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本土地文化。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设计,现代化的园区的古代园林设计遵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对古今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以和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吸取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与现代之韵相结合,创造出更高层次、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再创中国园林设计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唐军,杜顺宝;拓展与流变――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发展的回顾与思索,新建筑,2001.
[2]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5-7.
[3]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11-12.
[4]高妍彦;艺术哲学对于景观设计发展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关键词:基桩 声波透射法 注浆
1 前言
目前,基桩桩身砼完整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及钻芯法等,声波透射法将换能器置于预埋在桩中的检测管内,通过换能器的上下移动,可实现全桩长各剖面连续检测,因此探测结果可靠性高,且不受桩长、桩径及成桩时空孔深度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对桩身砼完整性要求高却常常存在空孔的基桩桩身砼完整性的检测,如桥梁工程等。本文即是声波透射法检测桥梁桥墩大直径灌注桩桩身砼完整性的应用实例,不仅准确可靠地检出桩身缺陷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经钻芯验证,再利用钻芯孔作为通道,对缺陷进行补强加固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
2.1 检测方法
该跨海桥梁工程主桥采用单塔斜拉大跨结构,造型优美,其桥墩桩基采用16根大直径灌注桩,桩径Φ2.5m,桩长约38m,采用水下C35砼浇筑。每根桩沿桩周成900角布置4根检测管,检测以两管为一组进行两两对侧,共检测6剖面,综合每剖面测得的声学参数及PSD判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声学参数异常部位再进行斜测、交叉斜测、扇形扫测等,以推定缺陷的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2.2 检测结果
检测发现16号桩在两个深度区域存在不同分布范围的缺陷。
核查16号桩的施工资料,其砼设计方量约192m3,灌注过程虽较为正常,但灌注结束时发现砼灌注方量比设计方量少3m3左右。结合地勘资料,推定上述不同深度范围桩身存在因塌孔夹泥砂或离析的缺陷。
2.3 钻芯验证
为验证检测结果,并考虑日后可以利用钻芯孔作为对桩身缺陷进行高压注浆处理的通道,根据超声检测推定的缺陷范围选择4处部位进行钻芯检测验证,钻芯结果与检测结果完全吻合。
3 缺陷补强加固处理
3.1处理方法
采用高压水旋喷切割、气举排渣、高压注压浆法,即利用高压泵产生高压水喷射流,对缺陷段进行高压水旋喷切割清洗,再采用气举法将被切割剥落的泥砂排出,形成缺陷段内的“空体”,然后再高压注压浆,向“空体”内注压入高浓度水泥浆液,经填充凝固以达到补强的目的。
3.2处理流程
钻孔抽芯高压水旋喷及气举清理自检及监理检查孔口管埋设水泥浆液配置高压注压浆补压浆及稳压水泥浆凝固硬化孔口管拆除
3.3处理步骤
①、高压水旋喷及气举清理
利用钻孔取芯的孔位,进行高压水旋喷切割、气举清渣。高压清水经喷射器产生高压射流,清水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其压力加大,对各缺陷段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切割清洗;清渣时详细查看渣样情况,判断周边孔壁是否破坏以调整旋喷压力,保证清理效果。清渣初期从孔内排出较多水泥砂砾和碎石,之后水逐渐变清,因而判定切割清洗及排渣效果良好。每个缺陷部位均有两个钻芯孔,通过对各个孔位的切割清洗,使同缺陷部位的两孔相互连通,不仅验证了缺陷范围,而且对注浆非常有利。
②、埋设孔口管。
桩顶面孔口周围凿毛,各钻芯孔均埋入2根Φ32mm钢管,一根伸入孔口3m,另一根伸入缺陷部位, 并用水泥砂浆封堵牢固(孔口3m,注意管孔不能堵塞),要求其在承受强度达到3MPa时不泄漏,管顶需高出桩顶0.3m~0.5m,并装好阀门开关以作为稳压之用。
③、水泥浆液配置。
水泥净浆强度按40 MPa配制,水灰比为0.5~0.6,掺入适量膨胀剂、减水剂和缓凝剂,水泥浆的密度大于1.9g/cm3。此配方的水泥浆液膨胀效果好,与壁周紧密粘合,确保缺陷段压浆处理后浆液自身及与原桩身混凝土紧密结合。水泥浆充分搅拌均匀,并经过筛网过滤,以防堵孔。
④、高压注浆置换
各孔分别进行自下而上高压旋喷注浆,用水泥浆液置换出原缺陷段的清水和尚未被排出的碎屑。注浆时出浆孔开关全部打开,待出浆孔返出的水泥浆与注入的水泥浆相同(现场检测以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且不再排出碎屑等杂物时,即关闭出浆孔开关憋浆。
⑤、孔口补压浆(静压注浆)。
在压浆孔的外套管安装压浆嘴,从外套管与注浆管的间隙补压水泥浆,以不断填满因浆液可能沉缩而出现的空隙,通过补压浆,使缺陷部分的“空体”更加饱满密实,保持压力为2.0MPa,稳压30 min后压浆过程完毕,补强结束。压浆工作结束后,静压注浆在浆液终凝前需进行2~3次灌注。
4结语
①、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砼完整性,因其各剖面连续检测,可准确发现缺陷并推定其分布范围,为缺陷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②、利用钻芯验证孔,可对缺陷进行高压注浆处理,提供了一条大直径灌注桩桩身砼局部缺陷补强加固处理的经济便捷的途径。
③、高压旋喷注浆处理经验:钻孔过程必须不断校正钻机主轴垂直度,保证钻孔垂直度
补强处理后,工程竣工至今,桩基安然无恙,右图为该桥雄姿。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景观设计 周边环境 历史建筑保护
一、古徽居保护的前提
1.1 古徽居保护的目的及其限制因素
古徽居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体现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更在于其承载的当地的历史文化。因为前者可以通过测绘来记录重现,而后者具有历史性与地方性,不可复制。所以,古徽居保护的目的重点是保护和发展当地的历史文化。
一些古徽居的特点也是保护中的限制因素。环山抱水的徽州村落大多交通不便。而木结构的建筑需要人的使用才能避免由缺少通风和日晒引起的腐朽衰败。另外,不同村落保存的完整程度不同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1.2 古徽居保护的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对古徽居的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旅游开发:对交通便利的村落进行修复改善,将古徽居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并利用经营利润养护古徽居。
(2)修缮维护:对交通不便的村落进行恢复性修缮,使其满足居民现代生活方式。
(3)异地搬迁:是具有过渡性的保护方式,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必须谨慎对待。
二、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作用及价值标准
2.1 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作用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古建筑的周边环境是形成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重要有机的一部分。
通过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对保存完好的原生环境进行梳理、还原,还能对已被破坏的原生环境进行改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古徽居保护项目的品质。
2.2 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价值标准
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主要从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个方面综合评定。优秀的景观设计应该以项目的性质为前提,偏重一个或两个价值方向,在三价体系中取得平衡。
古徽居保护中的景观设计以保护和发展徽州历史文化为出发点,而注重“场所精神”正是所有景观美学理念所一致认同的;从结构特点与保护方式来看,古徽居保护不单需要人的使用,还要注意经济成本。因此,评价古徽居保护中的景观设计,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主要标准。
三、对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分析和探索
3.1 旅游开发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采取旅游开发方式的古徽居村落一般交通便利。根据村落保存现状,又可以分两种模式进行旅游开发。
(1) 并列分置
并列分置模式主要应用于保存完整的村落,就是将为旅游配套产生的新空间原有的村落空间分离开,通过新旧对话使两者产生联系,解决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间的矛盾。
从美学价值上看,新旧空间应该有一定距离并且有明显的不同,以体现对“场所精神”的尊重。从社会价值上看,村落中应适当增加可以满足旅游和居民生活需求的设施。并列分置模式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此不作赘述。
(2) 片段共生
目前对已破坏的古徽居进行保护时,仍停留在“修旧如旧”的层面。对于具有历史遗产价值的古徽居采取这种保护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古徽居理解历史。但对于普通民居,如果片面强调“修旧如旧”,只会进一步的破坏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使其成为一句与历史割裂的躯壳。
“修旧如旧”可以发展出“整新如旧”,即对新建的民居进行粉饰,以达到外表上与周边的古徽居协调的效果。这种仿古的新建筑会湮没古徽居的原真性,造成对古徽居历史价值的误读。
这两种观点都体现出一种静态的历史观,将古徽居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价值简单理解为表面形式,而看不到历史的发展,也看不到历史与当下的联系。
片段共生正是利用当下的技术手段,通过“蒙太奇式”的艺术拼贴手法,将历史遗存与新建部分穿插起来,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古徽居进行叙述、解构、重建和发展,使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产生互利共生的联系。片段共生的保护方式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一种对当下地方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3.2 修缮维护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对于交通不便的村落一般采取修缮维护的保护方式。从美学价值上看,对“场所精神”的挖掘与发展仍然是评价标准。从社会价值上看,由于修缮维护方式有投入高、难度大、社会影响小的特点,而且只需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所以更突出经济性。因此,修缮维护方式中的景观设计应该注意使用“乡土主义”的设计方式。
3.3 异地搬迁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异地搬迁是一个敏感而又无奈的话题,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古徽居与其周边环境割裂开来。同时,在拆卸和重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古徽居的岁月痕迹和历史信息造成损害。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异地搬迁实际上是以牺牲美学价值来满足社会价值。支持者一般持两个理由:被破坏的古民居没有完整保存价值;就地保护难度大。
但这两个理由都不充分。认为被破坏的古徽居没有保存价值,又是犯了静态历史观的错误。所谓的“破坏”就是建筑在历史空间中的消极发展,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变消极为积极,这样才是延续了徽州文化的生命。至于就地保护难度大的理由就更站不住脚了。作为异地搬迁最成功实例的潜口民宅,其建成前后共历经十余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难道这种“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异地搬迁比就地保护来得容易么?
结论
古徽居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景观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既被动的服务于古徽居保护,又主动的为古徽居保护指明方向。同时,应该以发展的历史观对待古建筑,不要只将古建筑当做博物馆中的标本。应该大胆地使用当下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给古徽居注入新的生命力,继续发扬徽州的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卫.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唐军. 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姜, 夏娃, 翟云. 对皖南古民居原真性保护的思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3(01)
[3] 宋言奇. 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 城市问题. 2003, 06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设计;和谐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景区设计中必定涉及到景观设计、建筑物布置、色彩搭配等一系列问题。旅游规划设计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应具有连续的时空动态性:这就要求所规划设计的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等不但具有空间体量感,而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晨昏各异、冬夏不同的各种景象,产生步移景异之效果。
一、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
1.合理性
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方面来看,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建筑结构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生理方面主要是指设计中要考虑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从整个景区而言,需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来确定不同性质建筑的分布。如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哪些地方兴致较高,希望参加一些休闲性的活动;哪些地方疲劳,可能需要休息;哪些地方需要进餐、住宿等。从单体建筑而言,大的建筑如宾馆,要考虑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会客厅、餐饮厅、住宿房间、会议室、员工通道等之间的位置关系、线路通道、及其布局等等。
2.和谐性
由于建筑物的出现,从而与周围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对景区斑、廊、基关系的处理来解决,使景区内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的能量交换如阳光、空气、水等不受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的出现,必然会增加此地停留的游客量,为此须对该建筑及周围环境的游客容量进行控制。这可以通过环境容量的测算来解决。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容量、社会环境容量、游客的心理容量、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等的测算,以此来决定建筑物的规模、体量等。建筑物的美学视觉方面的和谐,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涉及到建筑的性质、选址、体量、风格、色彩等,以及建筑自身的和谐,这要求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应相互协调。
3.艺术性
建筑设计的对象性主要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合理性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实际使用;和谐性则是为了满足生态的要求和游客的审美需求。但如果建筑设计仅仅停留在满足游客期望、使用和审美需要方面,建筑就会缺乏个性,永远停留在对建筑的仿制和复古上,建造不出优秀的建筑来。艺术性则是对建筑赋予生命,使之情感化、个性化,从而设计出有时代性、创造性的建筑来。
二、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旅游景观设计一般以地形为骨架,以建筑为硬件,以绿化为软件,以道路为血脉,以水景为灵性,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构成旅游区景观环境的要素,
地形是景区三度空间的轮廓,地形是旅游景观诸要素的基底和衬托,在旅游景观设计中,根据要设计的旅游项目,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构建具有吸引力、休闲功能、旅游卖点的景观。植物是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植被材料丰富多样,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旅游空间、直观表达旅游主题,还可以改善旅游区的气候环境,使游客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远足、休闲、放松、探奇等旅游活动。旅游区道路作为旅游区空间结构的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在景区设计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景区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旅游区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以建筑外在造型为主体背景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同的建筑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外部空间类型。景观建筑往往以其独特的立意、构思、造型,成为旅游景区的亮点。亲水是人的天性,水体以它柔美且广阔的特性、多变的姿态,成为旅游景区中的灵动之韵。为满足旅游者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各旅游区建设中都加大了水景、水体的应用。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水景是旅游景观设计中最富有魅力的要素,它使旅游环境有了灵性、动感,使环境与人类更加接近。现代旅游者更加关注旅游景区环境的舒适性、美感,景区环境细节之处彰显了景区的品质。主要包括雕塑、旅游区标识、垃圾容器、座椅、栏杆、扶手、照明设施、种植容器、挡土墙、坡道与台阶、围墙与栅栏及一些便民设施等。
三、旅游景区建筑建设中的新工艺及其保护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录,也是历史的深刻反映,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更要在历史中得到发展,就要留住历史的建筑,因此保护古建筑是至关重要的。保护措施如下
1.对所有有价值的特色环节全面保护:村子里居民所居住的宅院里,好多部位、细节都是艺术,都是当时建筑水平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每个部件的雕塑、石雕、砖雕、木雕都非常精美,但是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对这些句子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也没有科学专业的保护措施。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气、垃圾、污水等都很有可能对这些建筑造成破坏,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居民迁出,对建筑加以保护。五台山的居民搬迁可以提供借鉴作用。
2.对景区重点建筑的重点保护。既然在景区内,游客来来往往,长此以往,多多少少对建筑会有损坏,因此制定具体规范的保护措施、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的同时要再开发。在保护旧建筑的同时,开发现代的新型建筑也是必要的,新型建筑可以称为生态园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作为景区,主要目的是供游客游览、参观、学习、借鉴,因此有必要在展示故有古建筑显示古人高超建筑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要适当开发现代的有科技含量的特色新建筑、新景点。而这里的科技含量更多体现的是生态的、绿色的、人性化的,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建筑的新要求。在这里生态、绿色、人性化的建筑,讲的是尽可能多的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能量,将获得的能量运用到建筑中,从而使居住的人们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方便。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首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太阳能,例如,可以将建筑的屋面用太阳能的材料铺设,古建筑的屋面是琉璃瓦,则可将琉璃瓦用太阳能的材料做成,这样既不影响古建筑的风格造型和美观,又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使人更有舒适感,也给社会发展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为后代子孙做出贡献。其次,要做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尽量少用灯光和空调,这样既节能又环保,一切回归自然,时刻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感受拥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天人合一,这样才是人类健康舒适生活的真谛。这样在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对比之下,更能体现出古建筑的宏伟壮丽、技艺精湛,与新建筑的新技术、新功能、新理念,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的进一步满足,并进而体现出历史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总结:
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科技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发展,同样,新建筑也是在旧建筑的成就与借鉴中发展开来的,将从建筑文化的研究中提取出精华,凝练出新的建筑理念,运用于现代新建筑。古往今来,新旧交替又新旧并存,这也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逻辑的。因此,在保护的同时加以改造开发,展示着发展,预示着进步与繁荣。
参考文献:
[l]唐奕.建筑与旅游[J].建筑论坛,1999(11):38.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景观;园林设计;应用
1 色彩景观研究的意义
色彩是最易识别的视觉元素,在园林里的色彩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美感,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之中,并且会影响人们产生情绪反应,如果是良好的色彩组合,就能够更好地突出景观特色。色彩景观对于园林设计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得到妥善处理。经过人们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发生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色彩环境,可以帮助人们稳定情绪,而且能够激发人们情绪中的积极性,并且人们可以通过看到良好的色彩环境降低内心感受到的温度,这些都是良好色彩环境所带来的好处。
2 园林景观要素中色彩的应用
2.1 植物
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因为植物包含了最主要的绿色,五颜六色的花朵、树木、水果植物等构成园林设计中一幅色彩斑斓的色彩景观。园林之中的植物具有808种颜色,并能实现多元化配置,能够创建出不同心情的园林空间组合。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对色彩的搭配尽可能地熟悉,以达到充分利用植物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实现美化园林艺术的目的。
2.2 建筑
对于建筑而言,如果没有色彩,那么整个建筑也就失去了其活力,在建筑设计中色彩是最容易创建的建筑元素,是能够提供给人们情绪气氛的关键元素。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和传统色彩,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古希腊建筑纯大理石的色彩表现;埃及神庙黄色花岗岩石形成颜色表现等。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强烈的色彩表现能力,并且中国古建筑的图案比较丰富,色彩部分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色彩的运用能够达到彼此间的团结与和谐,而且色彩表现上也不失辉煌和活泼,能够表现出居住氛围的艺术风格,对于色彩的运用具有很高的造诣。
2.3 小品
对于园林而言,其中小品能够起到装饰和美化园林的效果,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而且也丰富了园林乐趣,为人们的休息和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公共基础,也使人们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设计经验。园林设计中的小品具有艺术性、现代性,而且能够实现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结合,还能够起到装饰园林环境、活跃风景、烘托气氛和深化情绪的作用。
3 影响园林色彩景观设计的因素
3.1 光的影响
一直以来,都是光与色并存,光中有色,色能反映光。从理论上讲,其实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应该是色彩。我们了解的光,一般是指通过电磁波所引起的视觉反应,也可以说是可见的光。在该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可以产生人体肉眼对于不同的颜色的感知和反映,也就产生了我们所知道的五颜六色。因此,不同的光源就具有不同的颜色。所以,在色彩景观设计中,光源的设计因素对于景观设计的整体色彩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3.2 材质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已悄然融入到景观设计行业中。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应用开辟了景观设计新的可能性,园林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继续引进新的施工材料,如各种混凝土、不锈钢、铝、镀锌金属、玻璃、有机玻璃、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张拉膜、防腐木等。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质感和色彩,另一方面,新材料的出现需要用合适的新形式进行设计和建设,从而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如声、光、电子、激光和其他应用程序,这也使传统材料开始出现新的表达方式。
3.3 地域文化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交叉的色彩空间和区域性的设计。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地理和政治背景对于色彩要求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国家的人对色彩的运用有着不同限制的喜好和禁忌。在欧洲,英国认为黑色象征着悲伤和悔恨;在亚洲,印度却认为黑色、白色和浅色代表消极和不良情绪,所以印度人是十分不喜欢这样的颜色。叙利亚,喜欢蓝色,但是黄色是死亡的象征;在美洲,巴西认为紫色表示悲伤;在非洲,贝宁认为红色和黑色都是不好的颜色;穆斯林人民都不会使用黄色。因此,想要正确的将色彩景观设计应用到各国园林设计中,就需要理解和认识各国人民对于不同颜色的爱好和忌讳,所以,园林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段渊古,王宗侠著.环境美术基础[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宏村;古建;测绘;风景园林;景观环境测绘
历来的古典美学家都把建筑列入艺术种类的首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它与绘画、雕塑一样,都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民族与时代风格,深刻的文化意蕴。微派建筑则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在西方传统建筑教育中,古建筑测绘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曾倡导“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古代大师学习”;巴黎美术学院中专设“罗马大奖”用于资助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到罗马测绘古迹遗址。我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和泰斗梁思成更是亲自实践,并在一期文章结尾处特别指出:“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记录是必须速成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作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成社会保护……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的探讨其工程艺术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时至今日,这段话仍然有现实意义。此言仍然可成为建筑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历史使命,也是许多院校开设《古建测绘》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这门课程作为建筑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在认识体验建筑、培养基本绘图技能等方面的作用颇大,故而受到教师与学生普遍的重视。
2010年,我校对安徽宏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写生,其中也包括古建筑测绘。在测绘之前,我们各个小分组进行走访和现场摸底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的统计再筛选整理。同学们四处走访,现场实地测绘。后期,各个小分队又采用CAD、SketchUp等软件进行图纸绘制、三维建模等将测绘成果立于纸面。
说到测绘的最终目的,虽然古建在当初建造时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但根据宏村古建的现状并结合同学整理出来的测绘成果,完全可以为之后的古建模型制作与复原古建原貌提供充分的根据,当然对宏村现有古建进行修缮和保护是没有问题的。古建筑的测绘与保护是连在一起的,只有测绘与保护同行方是对传统建筑的真正保护。当然,测绘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测绘物体本身的保护上,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测量,能有宏村古建筑群整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吗?当然不能。在现代社会,测绘是一种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有意义的规划整理活动,是一种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
测绘即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所以,看似陌生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到目测距离,判断方向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到国家建设,武器制导的重要科技手段,无一不与测绘联系紧密。在中国,测绘古已有之,从最早记载地理山川河流的甲骨文,到师从意大利传教士而最早传播西方测绘术的徐光启,再到完成了古代中国最大规模地图测绘的清朝康熙皇帝,测绘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再比如,如果没有测绘提供大地基准,卫星就无法发射,“神舟”上天、“嫦娥”奔月那更是妄想;两国边界有争端,你不懂边界勘测,神圣的国土就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别人占领;打仗的时候,指挥员不能没有地图,现代远程武器的制导更离不开相关数据支持;要找矿产得有地形图,航空重力测量还能为其提供相关依据――测绘在我们身边做了这么多事,你难道没有觉察到吗?
如前所述,测绘对现代生活影响重大,对我们的专业学习亦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景观专业的核心,而这创造性设计技能的训练基础,则是本专业的“临摹” 与“写生”―景观环境测绘。这一点对于小尺度的园林景观设计―如公园设计、广场设计等体现得更加充分。通过对建成环境第一现场的“临摹”、“写生”,对于理解景观环境的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意境等有难以替代的作用。风景园林通过“测”,进行现场勘探、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被认知等,并以“绘”制成图的过程来进行专业设计图纸的表达、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的训练等。与美术、书法专业不同,对于风景园林景观专业而言,测绘更强调工程性、尺度准确性,这也是本专业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目前我们景观园林专业的同学中有好多都过早的进行计算机绘图而忽视了手绘测绘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对的。因为手绘是表达设计初步思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园林测绘中采用测草――仪草――机绘顺序进行、缺一不可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说到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它源于建筑测绘,但又与其有所区别。首先是测绘对象重点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强调景观园林环境空间,而建筑测绘则是以建筑单体为重心;其次在图纸表达方面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着重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而建筑测绘则强调图纸的层次,平、立、剖面对应的逻辑性,构件与大样的精确性等;另外,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对于时间更具有敏感性,如树木群落、水位等的变化,均在景观环境测绘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表达,更进一步地讲,这种群落演化记录正是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的重要特征之一。
景观环境测绘的目标除了“整体空间的理解、景观元素的认识、测与绘技巧熟悉和提高”三个层面之外,还有培养我们对于景观园林环境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能力。测绘对象不全是精华,不少情况下也存在目前看来的设计缺陷,其实均有其时代背景。这也正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重要区别。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比如对于改善当前环境的建议等,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岭南传统建筑;人文景观;仿古建筑;珠三角;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12-11
修回日期:2013-01-07
引言
大佛寺扩建引发的西湖路骑楼保卫战成为广州文化建设上的重大事件[1],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建设城市人文景观的思考。
政府在城市人文景观建设上对传统建筑的保存做了很多工作,也愿意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实现,比如十年前,为配合城市交通建设,广州锦纶会馆整体平移百米,这在文物保护中比较罕见[2]。
在保留旧建筑的同时,政府还积极建设以岭南传统建筑为主要风格的民俗文化村、主题公园等。为大家所熟知的有亚运城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图1)、岭南印象园(图2)等。据笔者了解,正在规划和建设的还有不少,如清远江心岛景观改造工程、佛山岭南水乡商业旅游文化街区等[3]。此类工程有利于丰富珠三角地区人文景观,能为大家理解并得到多数赞同。但是否需要新建那么多的仿古建筑来体现人文文化,而人文景观是否只能靠此类建筑来表现呢?这一问题还值得探讨。
1城市景观建设的原则
《雅典》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珠三角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要满足城市经济功能的发挥,还要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和优美的城市环境,并体现珠三角特色[4]。
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我们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5]:
历史延续的原则――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够体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变化过程, 注意保存城市文化的珍品,即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
个性表现的原则――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即地方特色,特别要使城市景观设计能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不仅要与不同地带的城市有所区别, 而且能够突出与周围城市的差异。
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们对此也深刻认同,并把人文景观的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项目分类及建设的可行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形式和艺术形象一直为国人所推崇。建国以来,仿古建筑在很多地方出现,包括园林、寺庙、仿古街等。由于人们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偏爱,仿古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仿古建筑也经常出现在历史文化区,这类建筑因会混淆世人对历史真假的辨别而受到一些批判。
本文将这些项目按以下四类分别讨论:
第一类,文物保护单位扩建工程,如广州大佛寺扩建、余荫山房扩建工程。
第二类,以展示岭南文化为目的的新建项目,如亚运城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岭南印象园等。
第三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岭南园林主题公园,如顺德顺峰山公园[6](图3)、规划建设中的清远江心岛景观改造工程等。
第四类,民俗主题商业区,如规划建设中的佛山岭南水乡商业旅游文化街区等。
第一类项目遵循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与体量大、个性鲜明的现代建筑相比,岭南传统建筑的修建可以协调历史风貌,扩大人文景观的区域影响,提升和凸显城市人文气息。在未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建筑形象和保护原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此类项目的建设值得推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广州大佛寺的建设就有此嫌疑。
第二类项目应在特定的环境中建设,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在考虑好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前提下才鼓励建设。在亚运城建设岭南水乡,满足了这两条件,是个成功的例子。众所周知岭南传统园林是广东的一张名片,在世界人民云集广州的时候,亚运城的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成了亚运会期间一个亮丽的人文景观。
第三类项目政府应统筹规划,不能泛滥。岭南园林虽然经典,但常受设计师的能力限制和建设方的主观意识影响,很多新建的主题公园,求形似者不足,败神韵者无穷,不仅没有提升当地人文景观质量,反而破坏了岭南园林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此类公园无非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形式如何其实并非关键。城市建设者可以大胆地尝试现代形式或者现代形式与岭南园林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既节约建设成本,又体现了岭南人的创新精神,同样可以作为城市的人文景观。
广州天河北百佳超市旁边猎德河涌景观改造(图4)采用的是江南园林建筑而非当地的岭南园林建筑。首先要肯定园林建筑美化了河涌景观,给人一个愉悦的休憩场所,但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应考虑当地特色,而不应由建设方的主观意识而定。
第四类项目跟第三类项目类似,政府应统筹规划,不能泛滥。打造民俗商业区需要商业历史的积淀,对在商业老街的基础上扩建的做法我们应该持赞同态度;如果新建,光靠传统建筑形象并不能吸聚商业人气,应慎重。此类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所创新,正在建设中的佛山岭南新天地是个很好的例子(图5),既保留原历史建筑,又融入新的建筑元素,给商业老街注入新的活力。
3结论
总之,利用岭南传统建筑形式建设城市人文景观是个有效的方法,国内外很多城市都有此类案例,但是在建设前要考虑其可行性,不是所有项目都必须以这种方式出现,传统形式可以借鉴,也需创新,在这方面江浙地区有很多好例子。在杭州河坊老街的尽端和鼓楼交接处,有一栋雕塑性的建筑(图6),吸收了传统的一些形象元素和空间意境,采用现代建筑的形式,凸显浓厚的人文景观和城市建设的创新精神,能把这么一栋建筑放在历史街区中,对我们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素养是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何姗,陈文,邢晓雯.广州西湖路骑楼将要拆掉为寺庙扩建让路[OL].http:///wenhua/detail_2011_12/07/119467_0.shtml.
[2]谢光. 锦纶会馆平移工程的设计[J]. 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4):28-30.
[3]杨瑞山.岭南水乡商业旅游文化街区即将开工[OL].http:///fscw/201105/t20110529_88158.htm.
[4]谢长青.城市景观及其规划探讨[J] .城市问题,1989(5) :15-18.
1.1校园景观与规划的关系
第一,校园的景观,应当纳入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校园景观的各种因素,在规划布局和设计构思方面,充分吸收景观设计的美学艺术。第二,要提高景观设计的层次和对立性,合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尊重自然美学规律,借助自然形式和气候风景,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植入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第三,要在整体规划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切入景观设计,使二者保持一定的层次性。
1.2校园景观与建筑的关系
第一,从校园景观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景观的设计,都是依托相应的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和建筑物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可以说,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是景观设计与展示的载体,同时,景观的存在,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和艺术性。第二,景观不同于建筑物,其具有一定的移动性,景观与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对独立的。二者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也不相同,建筑物在设计方面,对于室内空间和外部整体结构的考虑较多,而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对美学艺术和人文精神方面的考虑较多,其功能也主要是提供观赏性,人们的视觉需求。
2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
从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功能层面来考虑,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师生提供富有人文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美学艺术景观,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目标原则。
2.1营造交往场所,强调可参与性
校园是一个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区,学生课余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体育活动、室外晨读、散步等等都处在特定的场所,根据这种情况,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增添一些室外景观,并且注意景观要有利于学生的聚会和交往,例如,外语角、音乐广场、晨读一角等,在这种景观环境下,学生可以学习、后动参与过程中,欣赏景观并充分利用景观。
2.2创造生态环境
景观的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好绿化工作和环境保护,尽量依托校园环境的有利条件,在一些较大景观的设计建设方面,要做好地质勘测工作,确保不对原有的校园环境产生较大破环。2.3随时间变化,景观呈现一种动态的四季特色景观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置不同物种,使校园不论冬夏都有活力的气氛,不会因为冬季的叶落呈现枯败景象,也不会因为夏季植物不够茂密导致遮荫功能不足。
3校园景观要素及其设计模式
3.1校园景观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植物、山石、水体等。植物在造景方面通常包括面状、线状和散点,面状主要指成片密集的树林,可用是几何形式形成较强的构图方式,往往用于校园非中心景观中。散点是指孤植和群植,一般选择优美、体形高大的树种。山石水体是历代造园的重要要素,它们形成的景观一种是参与性的。另一种是观赏性的,常常由人工堆积山石配以植物衬景,增加观赏情趣。
3.2校园景观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景观设计;建设工作
引言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构成,但是通常多数景观设计只是局限于解决功能等理性问题,但是忽略了城市景观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力。为了能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提高整体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成为目前研究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1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市区群众生活聚集的区域,而现代城市社会中趋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会从多个层面上去影响到当前城市公共景观形象艺术风格的形成。例如当前城市的建筑,当前城市的色彩、雕塑、服务设施等等,可以说城市公共景观形象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只是可以体现出现代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并且也能够去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今城市公共景观的形象成为了城市形式的载体,也能够成为现代城市价值的重要构成。一般人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是为了欣赏这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景观,也从而去了解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实现了拓展视野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依旧难于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例如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规划,一味地想要提高自己城市的名誉与品位,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自己的“面子工程”。
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景观艺术是给予群众一种感悟艺术的事业空间与没有限制交流的文化艺术场所,是不能够将公共性与艺术性混合在一起的,这两者需要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在给予其审美价值同时,需要去努力展现出自身具有的公共艺术内涵,使得两者能够在当前公共艺术领域中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2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说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不能忽略的是,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下文中简要论述:
2.1 城市景观失去原有特色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传统景观与文化遗产频繁遭受破坏的现象。部分城市为了扩大路面,砍伐了道路两旁的古树。一些传统民宅都被铲平,取代的是毫无生机的高层楼房。诸多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客观反映,对于城市历史发展、文化风俗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传统景观、风景名胜也是一个城市地区的特点体现形式,但是当前众多城市的公共景观因为盲目地建设而显得十分平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2.2 城市景观设计时忽略了软质景观的设计
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绿化设计过程中,会将设计的重点放到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中,通常会忽略了绿地、林荫这些相对软质的景观设计,让一些绿地草皮、花卉成为了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附属地位,因此需要我们后期设计中注意。
2.3 城市景观设计相对奢侈
我们说城市公共景观提高档次的基础就是功能的合理性,但目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者考究的用材。很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广场化”、 “园林宫廷化”、“ 绿地观赏化”等现象,一些人们片面地认为,必须要建设具有标志性的设计,才能够提高整座城市的气势与档次。
3 新时期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3.1 城市景观设计要与自身历史文化紧密结合
我们说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与城市自身文化历史紧密结合,一方面要突出城市具有的现代化特征,另一方面也要去充分展现出来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将城市原有的古建筑群体等文化景观渗透进去,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与城市古建筑群协调,这样就不显得突兀,也有种和谐美感。如果两者难以紧密结合,那么就可以选择分区设计的形式,可以将城市布局成为了古城区与新城区,就保证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和谐,也不会去打破原有的城市设计原则。
3.2 城市景观设计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们说每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与营养级。而秋天落败的枯叶就是春天生命生长的养分,如果一味地去清除了公园的落叶,那么就等于切断了自然环境中闭合的循环系统。我们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使其废物变成营养,例如借助返还枝叶 、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生态设计思路。
3.3 城市景观设计要加强生态绿地建设
我们说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绿化是难以忽略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地保留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征,在城市河岸边的一些带状的公园都要尽量去保留,构建起城市的绿色通过,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完整。另外,我们在城市景观绿色设计过程中,可以去推广屋顶的绿化设计,去对城市环境进行调节与改善。例如浙江杭州钱塘新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就始终去坚持生态、感性、生活等设计理念,去确保人与自然的共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对于现代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是不断提高的,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水平,让城市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而本文所探讨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今后城市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帮助作用,进而促进现代城市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鄂,韦天瑜,杨文会,许正龙,项金国,大唐.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J].雕塑,2006年04期.
[2]李平毅,丁艳,陈颖聪.四川自贡盐商宅邸王家大院建筑景观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
[3]朱军.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4.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景观设计;水墨山水;意境营造
苏州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市平江区拙政园的西侧,是06年正式开放的。现在分为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古建筑两部分。在现代几何模型博物馆建筑中反映了匀称的江南特色,现代的图书馆建筑,古建筑和景观三个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从景观方向看,苏州博物馆巧妙地运用水景,与相邻的忠王府和拙政园相联通,成为其延伸。新馆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主体建筑高度不得高于6米的方法,让博物馆融入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用白色墙壁的主基调,将建筑与传统的苏州古城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灰色的花岗岩取代了苏州古城到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和窗框,这种方式是对色彩的统一和城市纹理更好的追求。
步入苏州博物馆的主庭园中,感受现代形式的石景设计,设计师没有用苏州园林中常用的石头太湖石和黄石,而是在中央大厅北边的创意山水庭院,独创了花岗岩石片假山,令人感觉到耳目一新。它打破了两峰谷线的限制,看似崇山峻岭,侧面观为奔腾的骏马,有高有低、有厚有薄、有大有小、片块状及色彩的微差。设计师把石头分割成各种形态后,用沙砾、石片等材料错落高低地排放在白墙前,“用壁作纸,以石为绘”,营造出美丽的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具现代感的博物馆石景,材料废弃的古典园林的太湖石和黄石,用泰安花岗岩切片,在沙上,墙前摆设着,用水作为屏障,使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维护了石景的整体氛围和距离感,同时它给人的感觉有些老式的苏州园林的感觉,它的创意手法出于中国古代水墨山水意境,借拙政园的白墙为“纸”,前景为墨,古典与现代园林的结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墙上的一幅画,浮在水面的水墨山水画。
《园冶》上记载,园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狭窄的空间设计的“小中见大”,堆砌植物有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在苏州博物馆庭园中的种植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正门庭园中种植着两棵不对称松树――其中一棵是靠近大门的,设计时在效果图这棵树是很大的,作为入口景观之用,但是现场种的这颗树有点小。博物馆植物抛弃了传统的园林树木本身的形式追求,丰富和层次性的特点,而是集锦了单株观赏植物的精心设计和修剪,与经过刻意设计的博物馆建筑本身相融洽,具有与传统园林与众不同的现代感。但在树种选择上,经典的景观特征的延续还是多用古典园林的树种,如松树,竹子,雪松,桂花,杏仁,百合,紫藤等。我觉得设计师是将这几种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用植树来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意境。
水是园林的灵性,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是水。在博物馆中的有两处水景,一处是主庭园的大面积水景,另外一处是室内莲花池的水景。我想应该两处水景的池底都是钢筋混凝土,是硬质驳岸。博物馆的庭院的水系跟留园的很像,水面的分割处理参考了传统特征分割,将桥和亭子的划分,水面离桥面是非常低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同时也有创新,池塘岸边的处理,不是传统的延续园林池岸形式活泼多样的特点,在太湖石和黄石堆砌,而是采用现代简约的几何形式,不规则的长短线段,现代明快,简洁。桥梁设计手法是新的,但其有着苏州传统桥样式的影子,现代的处理池岸的手法,桥和池岸衔接参考了古典园林的形式,创新中流露着古意。大约一米的庭园的水深,水面面积虽然不大,但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开阔的,桥、亭、台、石、沙和建筑都安置在上面,也倒映在水中,和在一起水中的浮萍,锦鲤翻动的波澜,非常美丽,创造“天地无限”的景观意境。
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诗文,在苏州博物馆中,文华绮秀美无处不在。博物馆常常把诗歌中的景观意境在场景中选择相应的景物和布局形象的表现出来。或者运用楹联、景名等手段表现出来。虽然诗歌艺术不是像直接用于园林景观的绘画技术那么直白,但在布局,设计的依据,促进景观设计概念。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像作诗一般,有曲有折,呼应前后;最忌乱堆一气,最忌错综复杂、才能称为是好的构造。”园林文学领域的仔细揣摩和艺术表现,往往与景观美学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然后,通过文学与园艺的互相渗透,使人们对水墨山水景观的美学有了更丰富的意境了解。
苏州博物馆和水墨山水相互影响着、相互渗透着。表现了理想世界的人的欲望:“野桥寂寞,遥通竹坞人家;古寺萧条,掩映松林佛塔。”萧条而不颓废,安宁却非死灰,这才是世外桃源,才符合人们的生活理想。苏州博物馆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意境已经在下笔之前了,设计时已经被融入到的情趣。在苏州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强调水墨山水的意境之美。
苏博博物馆不仅是苏州的公共建筑的标志,景观的文化发展面向未来的桥梁,在大多数设计师盲目模仿西方的景观设计的时候,苏州博物馆中的水墨山水景观意境的设计为中国民族文化与现代化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起了带头作用。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一套自己的语言的发展是中国景观。他是自己的理想追
求完善的重要尝试,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景观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远.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2009:18-20.
[2]曾丽娟.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24.
[3]丁圆.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26.
[关键词] 符号学 园林设计 现代景观
序
符号学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在局限于语言方面,它的适用范围正在不断的向外延伸,近些年的人文学也对符号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中国古典园林项目对于人类人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不在局限于历史中,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一、建筑符号学理论
把人类通过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系统的符号设定,即为符号学。符号学不但将人类活动行为纳入其中,更把各类建筑问题也纳入其中,所以,对符号学进行探索也可以通过对符号学进行研究来分析。在所有的研究中最出名的理论即莫里斯理论,它对符号学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比如:语义学和语构学。
通过Chaoles Jenck的大力提倡,现今的后现代建筑更是融入到符号学的理论之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建筑当作一个相对的符号系统。该理论认为建筑方面的本质和符号学中的各种符号是相关的,都是对结构和技术方面进行设定。
语言法则几乎存在人文学和符号学的各个方面,其中在建筑语言学中就含有一部分语言法则。该法则即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如:经济方面、功能方面、结构方面以及美学方面等。设计的建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它是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建筑学的本质因素。比如英国著名的建筑理论专家勃罗德彭特认为,建筑在结构方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结构:第一,建筑是人类进行生存的地方;第二,建筑是对天气进行控制的地方;第三,建筑是积累人类文学底蕴的地方;第四,建筑是人类进行资源消费的地方。
二、符号学与中国古典园林
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我们可以发现,从建筑的构件,建筑上的装饰图案,到楼阁亭台等建筑单体,再到某一景区,都可以视为符号。用莫里斯的符号理论对园林中的符号进行分析,我认为,对于建筑单体层面的符号而言,语构学研究组成建筑单体的各构件的组织关系。语义学研究建筑符号的意义,即其能指与所指。语用学涉及某一建筑形式的起源,历史演变、用途对于某一景区所构成的符号而言,我们可以用语构学来分析景区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间组织,布局的手法、原则,并引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演化原则等概念对其进行深人分析。在语义层面,景区符号的能指涉及建筑等要素在形式、空间等方面的表现,包括选用的材料,呈现的色彩等,这实际是建筑单体符号能指的综合;景区符号的所指则为景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意境),使游人产生的心理感受等。语用学层面研究人们对景区的使用。
三、设计符号学从传统园林对于现代景观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建筑设计开始逐步向传统建筑和复古建筑靠拢,但是由于符号学的运用不足以及传统文化的沉淀过少,让现有的建筑显得更加徒有其表,设计的传统建筑和复古建筑却更像是古董建筑。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只是吸收了传统建筑和复古建筑的形,而并没有引进其中的文化底蕴,所以建筑看上去还是那样空洞,无法带给人们意境上的感受,也无法和现有城市进行协调,显得突兀。当然,也有一部分比较具有古典文化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但突出复古的文化底蕴,还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上海新天地就是通过将旧建筑进行改造而完成,该街道不但集合了文化和娱乐,更集合了商业和餐饮业,这种新旧结合的方式让建筑不但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让建筑现代化,让该街道不仅充满文化气氛,更加充满商业氛围。
还有比较出名的深圳万科“第五园”,该建筑不但通过符号学提取了我国传统建筑和复古建筑、传统园林建筑的精华,还引入大量的现代精神,虽然整体充满鲜明的文化底蕴,但是其中的各项功能还是体现出现代化的简洁和便利,因此,该建筑在景观设计方面非常成功。
参考文献
[1]韩炳越,符号学给风景园林设计的的启示探索[J].中国园林,2010(7):81-82.
关键词:景观;生态;公共厕所
Abstract: public toilets in modern civilization in addition to its basic use functions, but also in urban landscape and features such as local culture plays a role of it. As the world toilet summit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pened, the people to know the toilet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odern city and landscape green space design and public toilets in the public toilet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ical; Public toile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景观小品与公厕
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相对于景观规划而言,景观小品指是区域中的小环境设计。内容涉及到景观构成的全部,包括小环境中的功能建筑、环境设施、花草树木、地域文化等。可以说,景观小品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局部构成。而公厕位于城市环境中,属于城市公共设施,也是景观小品中的功能建筑,它在满足市民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也和环境中的其它事物组合成景观小品,成为展示区域信息的一个实体,从多个角度反映当地的人文面貌,即公厕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
2、厕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厕所的发展史,折射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标志着人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变革和进步。近年来由于世界厕所峰会 (WTO)等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公共厕所的问题已经从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人类的聚居、城市的产生和社会的进化,厕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备设施,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3、公厕的类型
城市公厕分类,可从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等级、空间特征、冲洗方式、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就按建筑形式分类而言,城市公厕可分为独立式、附建式、移动式三种类型。
独立式公厕由于与其它建筑无直接的关联,因此,常常可以结合其周边的建筑环境,和设置地点的文化环境,设计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小品,丰富公厕设置地点的建筑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与城市市容相和谐的一个建筑音符。独立式公厕在管理作业方面如抽吸化粪池粪便等,相对比较方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建设于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城市主要干道、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等地点。
附建式公厕是指公厕的建筑结构与其它主建筑物结构同属于一个整体,公厕建筑只是附属于主体建筑而建设的一部分。公厕可以与主体建筑分门出入,与主体建筑使用人员的出入互不相干,如公厕附属于居民住宅楼底层,公厕入口与居民楼入口相分离。也可以与主体建筑同一门进出,如公厕附建于商场、酒店建筑等,则可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组织人流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方便服务。
移动式公厕,是指公厕建筑可以重复且较为方便地整体移动到需要设置的地点,为公众提供如厕服务的设施。由于一些地点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又没有商场等建筑可以附建公厕,公众如厕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迫切需要占地面积较小、机动性较强的公厕为公众提供服务。一些大型的室外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正显增加趋势,这些活动短时间内人流大量集中,过后又恢复如常,也亟需能应付时段性需求的公厕设施。移动式公厕占地面积小,一般为5-10平方左右,机动性较强,可以重复使用,较少了因拆迁而造成浪费现象发生,非常适合受地形条件限制和时段需求场所使用。
4、公厕设计的特征
4.1.人性化空间设计
从男女生理特点出发,因男性和女性在使用厕所的时间上有所不同。所以在设计公厕时,首先要考虑是两者的空间大小,即蹲位的数量。以前外出游玩时,在景区、高速公路服务站、商场等地方经常可以看到男厕所空空,而女厕所却排起着“长龙”。经过长时间的考证,公厕的男女蹲位比例在1:1.5~2是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的使用习惯的。
考虑到老、弱、病、残、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使用要求。出现了“第三类”厕所,如无障碍专用厕所,里面设置有辅助残疾人使用马桶和洗手盆的扶手,挂钩等;母婴室,里面有设置给婴儿换尿布的操作台等。日本还发明了一种超智能厕所,里面装有电子秤和各种医疗检验设备,短短的几分钟内,可以对你进行一次体检,可为在人性设计上的另类之作了。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公厕人性化的设计,更体现在人们使用公厕时的感受。包括室外指示牌、地面材料、无障碍坡道、室内外墙面的颜色及触感、门把手、座便器或蹲位尺度、水龙头的样式、水温、室内照明、室内高度与装饰等,把对人性的关爱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4.2整体化景观设计
公厕属于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设施,设计中要考虑内外空间与环境景观样式的整体化。公厕在公共空间除了有使用功能外,还有造景的功能。从景观设计角度看,厕所位于某一小区域中,可以借助古典造园技术与传统文脉发生呼应,同样古典造园手法也已经被现代景观设计广泛吸纳,成为现代景观小品的重要构成手法,如石块的堆叠、梅、兰、竹、菊等植物的运用等,借助这些符号性元素,让厕所建筑小品成为局部景观的亮点,有统领小区域景色的功能,还可以借助主次对比来引导、暗示其功能作用。
例如深圳湾滨海公园,它东起滨海红树林生态公园,西至蛇口海上世界。长长的滨海栈道贯穿整个公园。深圳湾是具有海湾与河口的双重生态特征,咸淡水汇合,是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的混杂水域。这片水域还有大面积红树林和滩涂,构成了天然的湿地系统。在这个背景下,公园里景观建筑的设计就如同点缀其中宝石。而公厕又是景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从周边场地环境开始考虑,建筑的样式、材料、颜色,逐渐的确定下来。最后是和周边景观、植物的配合。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使之成为局部景观的亮点,统领周边景色。
我国古代遗留了大量古城、古建筑群,在发展旅游和解决当地居民生活问题时,需要完善古环境中的卫生设计。公厕建筑小品应该尊重当地建筑面原貌,以谦和的姿态把时代信息和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让厕所这一历史物体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小品性景观建筑。如北京、西安等地多次举办了古城里的公厕设计比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建筑小品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