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记账基本规则范文

会计记账基本规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4: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记账基本规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记账基本规则

篇1

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会计核算所需的基本知识:一方面,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另一方面,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原则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进而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的涵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清晰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包括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涵义

账户的涵义;开设账户的必要性;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T”型账户的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的涵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涵义;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

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的发展过程。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各类账户的正常余额方向。

2.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的涵义;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涵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五)过账

过账的涵义;过账举例。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原理

试算平衡的涵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原理。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3.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试算平衡表的作用以及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的账务处理错误。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科目

(二)账户

(三)复式记账原理

(四)借贷记账法

四、考核要求

(一)会计科目

1.识记:会计科目的涵义。

2.领会:(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分类,工商企业主要会计科目表。

(二)账户

1.识记:账户的涵义。

2.领会:(1)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2)账户的基本内容;(3)“T”型账户的格式;(4)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复式记账原理

1.识记:(1)记账方法的涵义;(2)复式记账法的涵义。

2.领会:(1)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原理;(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四)借贷记账法

1.识记:(1)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和记账符号;(2)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表述;(3)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涵义;(4)会计分录的涵义;(5)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的涵义;(6)过账的涵义;(7)试算平衡的涵义;(8)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涵义。

2.领会:(1)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2)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的特点;(3)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结构的特点;(4)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5)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两个步骤;(6)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7)登记账簿的过程;(8)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篇2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二、熟悉借贷复式记账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最复杂、当今流行最广、国际通用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其原理包括了五项基本内容

(一)记账符号

以“借”“贷”为符合,用来标志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方向。一切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二)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科学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建立借贷记账法的客观依据。

(三)账户、账户的设置、分类、账户结构

1.账户,是对会计具体对象按经济内容进行归类并反映、控制它们的日常动态和静态的工具。设置和运用账户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内容的具体类别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控制,从而提供系统的动态、静态指标的专门方法。2.账户的设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账户的设置以平衡公式等号两端的具体类别为依据,因此应分别设置资产(包括费用成本)类账户和负责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成果)类账户。3.账户分类。这是深刻认识、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账户的最有效方法。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费用五类账户。4.账户结构及其登记的业务内容增(用+表示)减(用符号-表示)变化情况。账户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账户的名称、账户的借方(左方)和贷方(右方)。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借方、贷方的使用方法。(1)资产(含费用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结余额在借方。(2)权益(收入成果)类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结余额在贷方。(3)归纳起来来讲,账户的结构可以简记为: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借方;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四)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按照复式的要求和帐户的使用方法,对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登记所出现的必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是指导编制会计分录的规范,又是检查入帐正确与否的依据。

(五)平帐方法

按照借贷记账法要求记账的结果,在所设置、运用的账户中必然出现三组对等关系。1.Σ账户期初借方余额=Σ账户期初贷方余额。2.Σ账户借方发生额=Σ账户贷方发生额。3.Σ账户期末借方余额=Σ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备注:Σ求和符号,表示全部之意。以上这三组对等关系,是判断记账、算账正确与否的依据。上述检查,通常是借助于编制“对照表”来实现的。以上五个方面,既反映出借贷记账法的特征,也描绘出借贷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严密、完善的方法体系。

三、熟知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企业经济业务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准确、熟练地在账户体系中的有关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与考试中多为编制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应记金额。

(三)会计分录的种类与形式。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复合分录:包括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三种。

(四)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上借下贷,左右错开。先借后贷,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借贷符号下与账户名称文字间用冒号“:”隔开;贷方的账户名称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应对齐。

(五)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根据“账户核算内容”涉及哪些账户;确定涉及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确定涉及账户的记账方向;计算涉及账户的记账金额,有时需要借助“记账规则”。

(六)编制会计分录需要熟悉的技巧

篇3

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账户就好比在一个风景名胜区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建造的一座旅店内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而编了号的房间。而怎样才能使这些房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将发生经济业务如实地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这就是记账方法的意义所在。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尽管其具有手续比较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是复式记账法,它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虽然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讲记账手续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持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度,有利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进行试算平衡的检查。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和收付复式记账法等三种,而目前最通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复式记账法简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最初的“借”与“贷”是与商品经济中的借贷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与经济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相关的借贷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与“贷”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借”进来和“贷”出去的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就像人的名字只是识别各个人的一种符号而已。借贷记账的主要特点是:

以“借”与“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究竟是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则要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由于复式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登记增减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资产或费用的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初余额

资产或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增加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资产或费用的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末余额

上述账户中所表达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或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这一规则,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则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两个资产类账户一增一减5000元;

当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元并直接用于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增一减10000元;

当企业收到一笔捐赠资金20000元并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000元;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了银行的一笔长期借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长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0000元。

对上述经济业务加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下,经济业务的一般登记规律是“同类账户一增一减,两类账户一增一减”,且始终保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记账规则。尽管在遇到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出现“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但是其仍然不会打破这一基本规则。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会自动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为了便于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表述和日后的监督检查,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簿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记账。所谓会计分录是指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和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双重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一般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账户记账工作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的道理一样,不可能不发生差错。为了保证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上的正确性,有必要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其基本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因此,借贷的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一笔会计分录中,而且也反映在全部账户的关系上。其主要表现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篇4

关键词: 《基础会计》 课程体系 改革感想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财经、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专业的理解程度与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下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一、现行的课程安排及其弊端

现行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同小异,其章节安排一般如下:

第一章,总论。本章介绍了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任务等。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及其基本结构等。

第三章,复式记账。介绍复式记账的原理、方法、种类及优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等。

第四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结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系统说明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从资金筹集到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分配等。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介绍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等。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

第七章,登记账簿。介绍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结账和对账等。

第八章,财产清查。介绍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等。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介绍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财务状况报表,财务成果报表等。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介绍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的组织。介绍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法规制度,会计档案等。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对会计类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其课程体系仍然是首先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其次是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经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初学时懵懵懂懂,等到稍微有点概念了,学期也接近尾声,课程也临近结束了。尤其是那些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更不可能接触到实训课程,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使会做简单的分录,但也无法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联系起来,更谈不上阅读和分析报表了。甚至有学生怀疑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基本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改革《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对会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对《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些设想及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许多专业开设《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性环节,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会计业务的认知能力上。笔者认为,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安排会计职业概述、会计工作所需账证、会计业务流程、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模拟实训等六章内容。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会计职业概述。重点解决“会计是什么?是干什么的?”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这三大问题。具体可安排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的历史与未来以及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会计实务归纳会计理论,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会计术语,理解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很多。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设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开设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认识会计工作所需的传统账证。具体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第三章,复式记账。本章主要向学生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和方法。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着重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复式记账原理。本章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原理。本章讲述的重点同样不应放在理论的阐述上,重点是让学生先认识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类会计要素、记住借贷复式记账规则。为下面一章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四章,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目的在于借助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的总分类核算,本章可围绕五节内容,分别讲述资金筹集和设备购置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每一节可分四个层次:(1)学习本节所需的知识点,如:企业的筹资渠道、物资采购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项目等;(2)应设置的主要账户,介绍账户的核算内容、性质、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3)发生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模式,应尽可能地归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条线要清楚;(4)综合举例。

第五章,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要求学生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哪些类别,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些类别,每类都包括哪些账户,每个账户能提供什么性质的核算指标,怎么登记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运用账户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第七章,登记证账簿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常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会和的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第八章,财产清查,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阐述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财产清查的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质、货币资金和往来账项的清查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结反映的方法,即编制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编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本章研究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基础上,阐述各种凭证、各种账簿、各种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组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会计核算形式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础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簿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和优缺点,研究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使用范围。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做法能把握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程序。

篇5

摘要:会计的记账方法很多,基本思想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单式记账法而言。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货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中,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本文就借货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谈一谈看法,以求利于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借货记账法经济核算农业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

中国是东方国家的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文化,我国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人总账与地方政府省、府、县财政收人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盐商、票号等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账法”。

1.2西方复式记账法与借贷记贷记账法

(1)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2)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巧世纪一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川,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而生,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幻,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而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法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作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一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东方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复式记账的国家之一,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比如: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2.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科目所属账户的账?都区分“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已同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猎”、“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力口。

2.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已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人借方贷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所有账户的借贷发生额双方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二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授意”等账户。双重账户(共同性账户),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

现举例说明农业企业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1某种植玉米农业企业20XX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人资本金2万元,存人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万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增加了2万元。两类账户同时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0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00

(2)企业以银行存款1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着笔经济业务,使企业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减少1000()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减少1000元,两类账户同时减少。根据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000.00

&n贷:银行存款10,000.00

(3)企业以应付票据100()元,偿还应付账款。

这项经济业务,只涉及到负债账户。“使应付票据”增加,同时,使“应付账款”账户减少。根据记账规则,负债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1000.00

贷:应付票据1000.00

(4)企业开转账支票一张,以银行存款5000元买玉米种子。

借:玉米种子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然后,将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即应记人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为过账,内容略。

4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必须清楚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或称账户)的设置,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是有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国家财政部有规范性规定,一般有规范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商业企业会计科目表。而农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国家一般不作硬性规范性规定,只是参照工业会计科目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比较灵活的仿照执行。

篇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综合柜员制; 基本核算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建设银行为例,会计核算系统从最原始的手工记账,到单机版(1986年)、城市综合网络系统(1990年),到全国数据大集中(2005年),再到建立全行统一、完整的总账系统(2007)。总账系统建立后,各营业网点只负责对会计凭证要素的录入和复核工作,总行负责对整个银行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营业网点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输送到总行后,以集成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对下层层,杜绝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全行会计数据管理水平。又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年将财务集中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后,2007年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并且细化了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单位由原来的3 000多个增加到26 000多个,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统一了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核算流程,37家一级(直属)分行按照统一的凭证、统一的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度及风险控制水平。以工行广东省分行为例,改革前只可以对271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集中后可以直接对1 988个考核对象设置账务进行核算和考核,其他银行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科技的进步使现代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广泛实行综合柜员制度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电算化条件下,各家银行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即综合柜员制。所谓综合柜员制,就是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业务分工界限,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业务的一种劳动组合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前台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的处理,但是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下进行,超限额业务及特殊的业务还必须经后台授权,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实现的。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它已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和推广。

二、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

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等内容,在电算化条件下,它们已和《会计学原理》所论述的内容相差无几,为了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势在必行。

(一)取消单式记账法,表内、表外科目均使用复式记账法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表内科目使用复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则采用单式记账法,而其他企业一般只使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单式记账法一方面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发达,单式记账法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证券进行备查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类业务一般同时涉及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例如,期权业务,可能会引起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增加,如果仍然运用单式记账法反映,就无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披露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负债,这对银行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科目反映,(《企业会计准则》除已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央企中实行外,银监会又出台了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时间表)。其次,在电算化条件下,将表外科目纳入复式记账框架,不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便于电脑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国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工行和中行等)、中资海外分行对表外科目已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

(二)取消单式记账凭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主要使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是因为银行处理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是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账;二是便于正确编制科目日结单,编制科目日结单需要计算每个会计科目每天的发生额合计,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只需用一次,而复式记账凭证至少要重复二次,很容易造成重记或漏记。因此,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但在电算化条件下,打破了按科目、按账户分工处理会计事项的传统习惯,银行普遍采取了综合柜员制,任何一笔业务都可以由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点”已经丧失,如果继续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将不利于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电算化条件下,账簿登记、报表编制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在基层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凭证要素输入和“勾流水”。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对一笔业务既要审核借方凭证还要审核贷方凭证,相对于复式记账凭证来讲,单式记账凭证重复审查的内容多,联次多,时间长,这不但会增加“勾流水”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会计差错率的提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同时,现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笔业务要打印两张以上凭证,显然是没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已采用复式凭证。

(三)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会计凭证按照格式和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和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和外汇买卖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十大类。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因为记账凭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手工输入业务电脑打印的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客户提交的凭证。上述前三类记账凭证都是由电脑打印,并不许更改。也就是说,银行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具有通用格式和用途的基本凭证已不存在。由于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机制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格式出入较大,机制凭证一般是打印在几乎只标明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凭证格式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银行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就没有必要再分借方传票与贷方传票了。至于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的使用原理在工商企业也存在,例如,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也需要使用“代收款通知单”和“代付款通知单”。

(四)商业银行特有的账务组织已消亡

在手工操作下,业务发生时由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包括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四种格式),若为现金业务还要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表外业务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营业终了根椐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总分核对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只要按照系统提示的画面和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整个账务处理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柜员只是在上班、下班、中途交接班时打印柜员重要凭证日结表、柜员现金收付日结表,营业结束时打印交易流水和汇总传票(类似科目汇总表而非科目日结单)。不必再用现金收付日记簿,科目日结单,而且电脑程序也没有设定先出科目日结单;然后出总账;最后才出日计表这一综合核算系统的固定模式。至于其他账簿,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打印或集中由省分行打印。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打印的账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账表。由于是电脑计息,也没有使用乙种账和余额表,寄给客户的对账单也是普通的三栏式账页。也就是说银行特有的由两大系统组成的核算模式已不复存在,银行会计总分核算原理与会计原理所述相同。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完全可以取消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分户账(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现金收付日记簿、余额表、科目日结单等账表形式。

三、对《银行会计学》基本核算方法的整合

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但银行毕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济组织,该行业的业务特点、职能和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一章取消后,应对银行一些较独特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整合。

(一)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的内容

1.银行业会计科目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范的科目体系涵盖了工商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但银行业的经济业务及科目设置毕竟与工商企业存在着有较大差异,而会计原理只讲授工商企业一些常用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之前,对银行业会计科目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有必要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介绍银行业会计科目这一内容。

2.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而存款、贷款科目的属性与工商企业完全相反,如存款科目在工商企业为资产,而在银行则为负债,这对于刚学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的学生来说很不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性,也可以在总论中增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上述内容可以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作为银行会计的特点来介绍。

(二)在《会计学原理》有关章节中增加的内容

1.会计科目代号及账号

工商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已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在实务中,大都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代替科目的中文名称来处理经济业务,在金融企业,其凭证、账簿、内部报表上牵涉到的会计科目都是用代号及账号来体现的,没有记住科目代号及账号几乎是会计上的文盲,而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知道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以避免办理结算时账号填写错误,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的习惯,改变传统上只用会计科目中文名称处理会计业务的做法。科目代号的编制比较简单,而银行账号的编制则比较复杂,为了便于通存通兑,账号是由多位数字组成,如中国银行的会计账号结构为:系统标识(1位)+机构号(3位)+客户号(7位)+核算码(4位)+货币码(3位),其中前4位隐含在系统中,通常柜员及客户只需记住后14位。

2.会计账簿按格式分类中增加乙种账的格式

乙种账以前只在银行会计中出现,它是银行用来计算利息的。但计算利息,银行会计人员要知道,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必须知道,以避免万一银行算错利息而工商企业不知道的困境。当然电脑计息出错的概率相当低,但也不是没发生过。至于是否叫乙种账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可以进一步探讨。

3.会计电算化记账规则与错账的更正

在实际工作中已普遍使用电脑处理会计业务,由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差别较大,因此,《会计学原理》阐述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时,应增加电算化会计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的原理。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维护都是各自为政的,如何对各单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记账规则、错账冲正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萃.金融时报[N].2008,3:(21).

[2] 鲁可贵.建设银行会计管理情况介绍 [J].金融会计2007.11.

篇7

关键词:会计记账体系;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

一、前言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借贷记账法作为基本记账方法,它已成为了国际上通用的会计记账语言。而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第十一条也有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总的说来,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可以概括为这几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费用增加记录在借方,减少记录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增加记录在贷方,减少记录在借方”。这寥寥几句看似简单,却是囊括了会计记账的整个体系流程。但是,前人的研究文献并没有对其理论本质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长期以来也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在此,笔者在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深入分析来探讨“借贷记账法”的理论本质和经济原理。

二、会计恒等式

1.“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会计等式体系中,基本的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式1

会计恒等式反映的是一个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情况。等式的右边是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企业资金的来源;而等式的左边是企业的资产,是企业对从外部获取的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表现形式。类似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资金权益者向企业投入了多少资金,那么企业就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这是基本会计恒等式的经济含义。

而扩展的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式2-1

扩展的会计恒等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静结合。我们对式2-1进行变形,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式2-2

式2-2的右边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这三个要素均表示企业获得的资金的来源,其中包括投资者投入(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自身经营所得(收入)。而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代表的是企业对资金的使用和耗费,具体来说,费用就是企业已经消耗的资源,而资产则是留存在企业里可供未来消耗的资源。因此,在企业的各个会计要素中,资产和费用可以视为属于同一性质的要素,表示资源的使用状况;而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则属于另一性质的表示资金的来源。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1)通过负债、所有者投入、经营增收三种渠道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来源,从而使得可供企业消耗使用的资源(资产、费用)增加,这种情况就是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相等的金额,不影响等式的平衡;

(2)企业内部可供日后消耗的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转化为已消耗的资源,这种情况就是等式左边的要素资产减少,费用同等金额的增加,同样不影响等式的平衡;

(3)企业从外部获取了资金来源,直接在外部体系循环,不进入企业内部,这种情况会使等式右边的要素相互之间以同等的金额进行增减变动,比如债转股,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负债同时减少,这个结果也不影响等式的平衡。

由此可见,任何经济事项都会以同等的金额造成会计等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的增减变动,而最终会计等式的平衡是保持成立的。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规则之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会计要素在等号两边的方向

会计恒等式是针对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济等式。对于企业而言,资产才是企业自己拥有的资源,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只是企业记录下的投资者(包括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要求,它们的本质是属于外部投资者要求的权益。对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进行分析时首先接触到的是企业拥有的可供消耗的或已经消耗的资源,然后才去追踪这些资源背后的来源和路径。所以,对企业进行经济分析时的核心应该是企业具有权利要求的要素,即企业的资产;从数学角度而言,被分析要素(即因变量)通常是列示在等式的左边,分析项(即自变量)列示在等式的右边。

因此,资产作为企业真正拥有要求权的要素,应被视为是被分析项,而作为投资方的要求权,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应被视为分析项。所以在会计等式中,资产列示在等式的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等式的右边,这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它既符合会计等式背后的经济意义,也符合我们的数学分析惯用的思路。

三、资产、费用为借增贷减;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为借减贷增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依据是会计恒等式,经过上述分析,可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对于会计等式而言,资产和费用属于同一经济性质的要素,并根据经济意义和数学分析的惯例将其列示在会计等式的左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属于另一经济性质的要素,记录在会计等式的右边。

代表两类不同经济性质的会计要素位于等式的不同方向,因此代表它们增减的记账符号必然是相反的,即当企业发生经济业务事项时,必然有一类会计要素表示为“借减贷增”,而另一个性质的会计要素会相应表示为“借增贷减”。

我们的T型账户,其实可以视为是一个式子,中间的竖线为等号,借贷表示等号的左右两方,当我们把会计要素记录在T型账户的左右两边时,就是我们对该会计要素在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记录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结合会计等式和T型账户来分析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意义。

根据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如果企业借入资金500,所有者投入权益500,那么企业拥有的资源就是1000,这个可以表示为:

资产(100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00) 式3

如果企业继续借入资金100,那么企业的负债将会增加100,同时可供使用的资产相应增加100,这个可以用式子表示如下:

资产(1000+100)=负债(500+100)+所有者权益(500) 式4-1

即: 资产(1100)=负债(600)+所有者权益(500) 式4-2

从式子中可以看出,将负债记录在了等式的右边,最后的结果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而如果企业用自身的资产偿还200的债务,式3就会变成:

资产(1000-200)=负债(500-200)+所有者权益(500) 式5-1

即: 资产(800)=负债(300)+所有者权益(500) 式5-2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那么这个偿还债务的经济事项也可以用式子表示如下: 资产(1000-200)+负债(20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00) 式6-1

变形后即:资产(800)=负债(300)+所有者权益(500) 式6-2

企业在等式的左边增加负债200,减少资产200,这样的记录也可以表示与式5-1同样的经济事项。而式5-1与式6-1最终可变形为同一结果。由此可见,对于负债而言,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将其记录在等式的右边表示的是增加,而反之则表示为减少。由此可见,负债在T型账户中记录的规则是“左减右增”。

同理可推,资产与费用的记录规则是“左增右减”,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负债的记录规则是“左减右增”。

而由于在T型账户中,代表左方的记账符号为“借”,代表右方的记账符号为:“贷”,因此,资产和费用的记账规则是“借方表示金额的增加,贷方表示金额的减少”,而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记账规则是“借方表示金额的减少,贷方表示金额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理论依据如下:

1.会计恒等式的成立与资金的来龙去脉有密切关系,正是因为企业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涉及到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两个方面,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规则之一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根据我们企业分析的经济本质和惯用的数学分析语言,会计恒等式中资产和费用应该记录在等式的左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记录在等式的右方。

3.根据会计要素在会计恒等式中的记录方向和经济意义,资产、费用记录在T型账户的左边即借方时表示金额的增加,反正则表示金额的减少。这就是借贷记账法中的“资产、费用为‘借增贷减’,而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为‘借减贷增’”。

篇8

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最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从贷主处借入款项,并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贷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又经过了热那亚阶段和威尼斯阶段,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 ·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明细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负债类账户。如“应收账款”账户为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账户为负债类账户,如果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可将其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时“应收账款”账户则是一双重性质的账户。双重性账户的总账余额没有经济意义,即它既不表示资产数,又不表示负债数,反映资产和负债实有数额的资料,只能从双重性账户的各明细分类账户中分析获得。

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看了“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的人还看了:

1.借贷记账法有什么特点 基础会计之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借贷记账法有哪些口诀 会计借贷记账法口诀

3.会计中的借贷记账法

篇9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优点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

(4)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可以看出,借和贷两个符号规定了相反的含义:借对于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是表示资产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对于会计等式右边的账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的减少。贷正好相反。因此有了上述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至于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基础的重点和难点,理解透彻才能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看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的人还看了:

1.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要点

2.借贷记账法有哪些口诀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详细说明 

篇10

【关键词】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循环

一、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设置

1、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设置依据。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和

控制,并提供每一类别增减变动过程(动态)和结果(静态)指标的工具。

2、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的横向联系,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纵向联系,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子目(二级科目)、明细分类账科目(细目)。

3、设置会计账户原则。首先,有一个会计科目相应地就应设置一个账户,用以反映每一类别增减变动的情况。其次,由于会计科目分别有总账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不同层次,相应地会计账户也分别设置成总分类账户、二级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不同层次的账户提供同一类别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概括经济业务的内容);(3)增加额、减少额、余额记录;(4)经济业务的说明记录(包括经济业务的内容提要、发生日期及记录依据)。

二、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的方法。

(二)复式记账特点。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对于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不同项目的增减变化,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从而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从而能够连续、系统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便于对一定时期所作的全部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根据试算平衡的结果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三)账户的设置。在借贷记账法下,将账户分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利润等六大类,不同性质的账户使用方法不同。

(四)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是指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

规律性,它是根据不同性质账户的结构和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的方法总结而成的。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它是将借贷记账法应予记录的九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按各类账户的使用方法记录的结果。

(五)平账方法。

1. 概念:账方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包括发生额法和余额法。

2. 基本方法。发生额法:∑(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余额法:∑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全部账户贷方余额

六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集中、简明、完整地指出每笔业务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三、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初始阶段,是证明记录经济业务发生、保证经济业务合理性和合法性所使用的专门方法。

(二)会计凭证种类。会计凭证根据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依据记账凭证;会计记帐的依据。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填制要求:(1)填制日期和编号;(2)经济业务摘要和所附原始凭证张数;(3)记账标记;(4 )有关人员签章。收款凭证:反映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付款凭证:反映现金、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混合业务:既涉及货币资金又涉及转账业务的混合业务。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四)会计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账簿

(一)账簿的意义。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由专门格式的账页构成的,用来序时和分类登记有关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账簿的分类。1、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2、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1)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总账的格式:借贷余三栏式,总账的登记依据:记账凭证(包括收、付、转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等)和多栏式日记账。总账的登记方法: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2)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3)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的平行登记,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的关系平行登记。 3、对账是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账账核对。主要包括: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与业务账的核对。账实核对。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数量、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立存款户的银行账目、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各种应收和应付款项明细账与有关的债务和债权单位账的核对。4、结账是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当期应记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登记各种账簿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工作。结账工作的要求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全部登记入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结转有关账项;计算、登记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三)账簿登记的规则:账簿登记必须有真实依据;账簿记录必须清晰,防止涂改;账簿必须逐页循序连续登记;账簿记录必须逐页结转;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更正错误

(四)更正错账的方法有三种: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五、会计循环

会计上把一定会计期间内依次完成的会计工作的程序。

(一)会计循环的程序: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调整账户记录;结清账户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篇11

论文摘要:会计的记账方法很多,基本思想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单式记账法而言。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货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中,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本文就借货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谈一谈看法,以求利于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

中国是东方国家的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文化,我国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人总账与地方政府省、府、县财政收人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盐商、票号等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账法”。

1.2西方复式记账法与借贷记贷记账法

(1)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2)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巧世纪一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川,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而生,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幻,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而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法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作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一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东方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复式记账的国家之一,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比如: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2.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科目所属账户的账?都区分“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已同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猎”、“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力口。

2.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已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人借方贷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所有账户的借贷发生额双方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二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授意”等账户。双重账户(共同性账户),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

现举例说明农业企业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1某种植玉米农业企业20XX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人资本金2万元,存人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万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增加了2万元。两类账户同时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 000.00

贷:实收资本20, 000.00

(2)企业以银行存款1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着笔经济业务,使企业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减少1000()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减少1000元,两类账户同时减少。根据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 00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00

(3)企业以应付票据100()元,偿还应付账款。

这项经济业务,只涉及到负债账户。“使应付票据”增加,同时,使“应付账款”账户减少。根据记账规则,负债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1000.00

贷:应付票据1000.00

(4)企业开转账支票一张,以银行存款5000元买玉米种子。

借:玉米种子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然后,将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即应记人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为过账,内容略。

4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必须清楚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或称账户) 的设置,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是有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国家财政部有规范性规定,一般有规范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商业企业会计科目表。而农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国家一般不作硬性规范性规定,只是参照工业会计科目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比较灵活的仿照执行。

篇12

摘要:现行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暴露许多弊端。那么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感想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财经、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专业的理解程度与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下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一、现行的课程安排及其弊端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对会计类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例如有的教材中增加了对会计法、会计准则的介绍;有的教材增加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介绍;还有的教材增加了案例,改掉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结构,并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口语化等等。但从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其课程体系仍然是首先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其次是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经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初学时懵懵懂懂,等到稍微有点概念了,学期也接近尾声,课程也临近结束了。尤其是那些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更不可能接触到实训课程,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使会做简单的分录,但也无法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联系起来,更谈不上阅读和分析报表了。甚至有学生怀疑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基本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改革《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对会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对《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些设想及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许多专业开设《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性环节,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会计业务的认知能力上。笔者认为,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安排会计职业概述、会计工作所需账证、会计业务流程、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模拟实训等六章内容。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会计职业概述。重点解决“会计是什么?是干什么的?”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这三大问题。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会计术语,理解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很多。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设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开设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本章内容最好放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讲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的环境,还可以观摩往届学生完成的实训材料。授课方法可突破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法,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第三章,复式记账。本章主要向学生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和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本章讲述的重点同样不应放在理论的阐述上,重点是让学生先认识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类会计要素、记住借贷复式记账规则。为下面一章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四章,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本章可围绕五节内容,分别讲述资金筹集和设备购置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要求学生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哪些类别,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些类别,每类都包括哪些账户,每个账户能提供什么性质的核算指标,怎么登记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运用账户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第七章,登记证账簿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常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会和的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第八章,财产清查,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阐述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财产清查的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质、货币资金和往来账项的清查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结反映的方法,即编制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编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本章研究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基础上,阐述各种凭证、各种账簿、各种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组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会计核算形式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础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簿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和优缺点,研究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使用范围。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做法能把握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程序。

篇13

关键词: 《基础会计》 “引导” “口诀法” 理论 实训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专业性太强,加上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术语多,学生普遍反映接受难度大。笔者通过对本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问卷的调查,发现有84%的学生认为《基础会计》难。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走进《基础会计》课堂,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重“引导”,轻“灌输”

中职学生大多介于15~18周岁之间,职校的知识技能学习是从“学生”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从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每项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来实现的,因此,会计教学要立足于教会学生,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而不是一味“灌输”,必须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充当好“编导”,更要做好“导演”,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入戏,慢慢进入“演员”的角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知识”转变,即授之以渔。例如,讲解记账凭证这一节时,可以事先提问,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会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为什么会计核算还要求填制记账凭证?在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后,由老师讲解记账凭证这一个概念。讲述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课前准备的收、付、转专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初步认识其种类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例如:记账凭证中线条的颜色、格式的差异等),最后由老师讲解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各自的内容。

二、借助小窍门――“口诀法”

会计课程的学习本身比较单调,尤其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知识琐碎,记忆内容多又杂,加上中职学生有着恐乱怕错和急于求成的心理,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知识的学习必须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捷径”,但是会计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吸纳,促进学生的理解及对知识的内化,以便学生更加有兴趣去感知情境中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去教给学生“一杯水”,还要想方设法运用这“一杯水”。

这里介绍一种小窍门――“口诀法”,可以称其为“打油诗”。例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又如,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可以把这七种方法总结成以下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

重视理论,加强实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实际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倘若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便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理想。可以在会计实训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让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工作核算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特点。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会计实训室,让学生多看看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际演练,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训相脱节的不足,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四、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思维才能不断创新。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会计老师一定要了解现在会计实际工作内容的变化。财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如果不了解现在的会计工作,光凭自己的经验教学生,就无法适应目前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篇14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我们教学楼D楼,按老师要求,我们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围在一起做帐,这样有利于同学交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仔细阅读模拟材料,判断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根据各账户的属性分类,填入账页纸中。最后填写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账簿

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

二、登记账簿

首先登记账簿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

三、结账

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是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并据此记入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