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毕业设计的设计意义范文

毕业设计的设计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4: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毕业设计的设计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毕业设计的设计意义

篇1

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12〜17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旅游专业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可综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长时间的独立研究与学习,掌握与应用本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快适应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定环节  应制定统一的学生答辩事项、答辩委员事项、评分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篇2

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南,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首先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基本训练。(2)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3)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科研实践训练。(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5)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2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分析近几届毕业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本专业方向的选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1)理论研究类:如《基于TRIZ的可拓产品创新设计》(2008届)。(2)机电系统设计类:如《基于触摸屏和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2010届)。(3)管理信息设计类:如《汽车配件采购管理系统开发》(2010届)。(4)计算机技术研究类:如《基于Web服务器安全防护的用户行为检测方法研究》(2010届)。分析本专业方向历年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具有以下特点:(1)选题的先进性:由于信息化方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向,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本方向的指导教师拟定的题目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基本紧跟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2)选题的唯一性。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较为全面的训练,强调训练每个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保证了一人一题。此外,本专业方向的选题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在选题时,采用了尽量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意愿的方式。(3)选题的创新性。题目的选择具有新意,教研室各位指导教师对每一个选题,都认真进行研究,通过对选题要求的分析,提出选题的方案。并力求做到了:选题有新意、内容有新意、观点有新意、方法有新意、手段有新意。

虽然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方面,各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严格遵照相关毕业设计的工作指南,但是在实际选题时,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方面,仍然以学生被动选题为主。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都是在教师出题时已经限定。这样的选题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缺乏了解,导致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学生进展缓慢,甚至失去兴趣,而是应付性完成。(2)选题随意性较大,选题范围比较广,部分选题缺乏生产实际性。(3)不同教师的所选题目工作量差异较大。某些教师的选题由于来自前沿的科研项目,在选题的时候涉及较多前沿性知识,而学生受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初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因此出现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而有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状况不太了解,要求完成的工作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得到毕业设计环节应得到的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4)学生选题比较盲目。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仅凭兴趣或对教师的认可进行选题;同时有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选择自己认为要求比较宽松的指导教师,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5)片面强调“一生一题”,不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改进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已基本确定未来的就业单位及可能岗位,因此在选题考虑前,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尽量选择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题目或由学生直接选用来自就业单位的实际课题。对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应安排科研性比较强的课题,做好进一步从事科研的准备。

(2)在保证课题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保证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满足教学要求。在选题控制上,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导师组制,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并说明每个设置方向侧重培养的能力。原则上企业信息化的选题应该来源于实际的信息化方面的科研项目,根据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可以从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应的小模块确定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具体可涉及到CAPP、CAD、CAM、ERP、PDM等企业信息化主要领域的技术问题。在具体选题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但在题目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就业倾向,有继续深造愿望的,考虑设计侧重研究型的题目,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可考虑侧重系统开发、应用。②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理念。③信息化系统实施也是企业信息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以前毕业设计选题中,这是一个空白。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考虑增加与信息化系统选型及实施相关的课题。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类题目尽量选择与制造业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

(3)在选题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指导教师先出题目,再提供学生选择的情况。而应该提前公布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名单和毕业设计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及历年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偏向,由学生选定老师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再行出题。指导教师出题时,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如基础较好的同学,安排一定的研究型、创新性题目,而基础薄弱同学,则选择以工程训练为主的课题。

(4)在选题时间上,建议由四年级上学期后期提早至三年级下学期,以方便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对于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允许学生提早进入。此外,也便于对于选题知识需求范围超出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题目,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新知识。对于开发类题目,针对项目组开发任务需要的技能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集中培训。

(5)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确定选题后,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负责联系,将从事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和/或软件公司进行1~2个月的毕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对实际需要人才的要求,以便自己更好地面向企业进行定位。在软件开发公司的实习期间,学生应该充分融入到具体产品开发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管理模式,培养软件产品质量观念,为将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如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储备知识积累。

(6)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生写作能力,便于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毕业设计指导的整个过程中,从开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完成相应的开发文档,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文档评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4结束语

篇3

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措施

更新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课程时间较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发挥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件高质量、高水准的毕业设计作品。指导教师需要组织新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去企业联系资源,寻求真实课题,为毕业设计搭建一个与社会、市场相连的桥梁,使毕业设计作品接近生活、服务社会,让学生在相对应的专业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用性强的毕业设计课题,以便在进入社会前可以有机会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得到公司的承认,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所要求的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高级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让毕业设计选题融合互动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些行业呈现了互动融合的局面。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包括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内涵、社会功能、市场特征等方面具有极好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使得学生之间毕业设计作品的互动完全是可能和可行的。某一专业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可能涉及其他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想要制作一条影视广告动画片作为毕业设计,需要应用到广告专业的文案策划、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场景和角色的服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希望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空间设计,则可以和动漫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空间漫游动画,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设计出一种新产品作为毕业设计,可以与广告专业和动漫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产品效果的动态展示;等等。这些大型的综合毕业设计的成果将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如,美的豆浆机在制作新品片的时候,就用到广告专业、产品专业、动漫专业的技术,片包含了广告文案策划、模型创建、影视动画效果展示、后期合成等内容,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形象地了解豆浆机的组成和使用原理。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作品的互动融合必将在毕业设计作品选题创新、协作交流、实现就业等方面产生深远的意义。

篇4

关键词: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李洁(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南昌航空大学教改立项课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105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2-02

一、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从对设计艺术专业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得到:

(一)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局限、与设计市场脱离。

(二)作品展示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体现。

(三)毕业设计由一位教师带数名学生,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忽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四)毕业设计答辩成员由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上,大多维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稍做调整的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设计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有改革的必要。

(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

在我们提出“大设计”概念的今天,对设计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止于专业的划分那样简单有序。大多设计项目都需要设计师同时具备建筑、环艺、平面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艺术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多为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由于单个老师精力与知识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造成学生作品依旧停留在虚拟设计层面,不能使毕业设计很好的承担从校园走向设计市场的转型任务。整合教学资源,由不同专业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多名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联合教学也逐渐引起各方重视:2007 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北京798厂区北侧地块城市及建筑改造利用设计”,将实际项目引进毕业设计环节,并“摇旗呐喊”—联合教学探新路,毕业设计共舞台。2008 年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七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再度联手:“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2009年同济大学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八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天津Davos夏季论坛永久会址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2010年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旧城更新—南京城南地区改造与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在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联合举办的“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联合指导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以图书出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综上,不难看出,联合毕业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多导师共同指导也有共同的呼声,但目前参与并积极响应的只有少量的“先锋学校”,全国艺术类高校,以及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都应迎头赶上,适用并不断跟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方式方法。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

首先,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局限于某一单独的设计门类。但在毕业设计中的跨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元文化重构的设计理念,不拘一格地采用新材料、新形式,突破以往的传统格局,由此产生生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其次,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为教师提供选题方案,学生自选命题相结合。因国内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同一专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几乎陌生状态,不免造成选题结果的片面性。选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会起到导向性、指引性、甚至思维上的拓展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慎之又慎。在选题环节,可以专门毕业设计成立选题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将相关学科、与设计艺术联系较为紧密且可能的学科汇集,并结合学生自选方案,提出一系列的选题方案,并由该小组组成专家论证选题的可行性,最后出台选题方案供学生挑选。

(三)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都是由同一高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由于原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毕业设计由本专业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有明显的不足,答辩会又是同一套人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学生丧失系统学习的可能。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应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邀请和本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交叉学科教师,设计单位设计师参加答辩。即可以通过答辩使毕业生得到更广沿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以进步。[2]

(四)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

作品展示是设计艺术学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有目的培养学生作品展示的能力。作为作品而言只是个体,个体放入环境中,如何处理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给予作品什么环境气氛,才能更好地展现,这都需要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也正是提出重视作品展示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设有毕业设计展览,展览多为优秀毕业设计的展示宣传,没有作为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来要求。对于设计类专业,作品展示是检验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来管理。

三、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的先进性

(一)促进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可以在设计之初正确引导,为学生扩展思路,做到一个良好的领航作用。古人云:三人师,必有我师焉。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同专业及相关专业同行的交流不失为高校教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可以为同城、同省甚至全国的高校之间,跨专业领域教师之间,学院教师与设计单位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促进校内各学院之间交流,校外学校与设计单位、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且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将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修养。并对设计艺术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启发。

(二)推动综合性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可以解决目前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形

式上的局限性,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艺术特色。可以改变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研究过少、过浅的现状。可以使教育者重视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展示作品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可以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答辩委会会成员单一性现状。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将跨学科教师、设计市场人员加入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团队,使毕业设计整个流程良性循环。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有效促进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促进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步伐的加快。并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结束语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改变现存模式的弊端,对校方而言,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兄弟院校、设计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对学生而言,学院教学与设计市场的距离拉近,推动学院教学的实战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业精神带到工作中,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3]

参考文献:

篇5

(一)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要在毕业设计中较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为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应从三方面入手:(1)学校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开展和从事校企合作项目。(2)教师勤于到企业考察和学习,不辞辛苦,和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探索和思考生产和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需。(3)着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在熟悉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更好的实验项目和设备,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注重毕业设计课题实践性和多样化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时,必须在遵循“真题真做”的原则下,鼓励实践性、多样化的选题模式,百花齐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其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各高校中,大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承担了一些相关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在毕业设计阶段真正参与到具体的工程实践设计中,促使学生主动地联系社会生产实践,深入工程现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熟悉工程实践设计开发的手段和方法。其二,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切合。由于到了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许多学生已找到工作单位,或有心仪的工作对象。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针对性强,学习积极性高,交流主动,设计过程更加考虑工程实践应用,对毕业后较快进入工作角色很有帮助[4]。其三,校企联合指导。采用校企联合共同指导的方式,用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入具体的工程实践课题,制定具体的毕业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力量,在毕业设计时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如:以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为主,以学校教师指导为辅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尽早地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产品开发流程、生产工艺等基本内容,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紧密对接,促进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的生产和设计研发。其四,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的结合。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业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创新竞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发现创新竞赛在形式、内容、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与毕业设计选题较为类似,因此很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都尝试从创新竞赛中遴选课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参加过竞赛的学生也非常愿意从事与竞赛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特别是参加实际项目,动手做出实际的系统或演示装置。

(三)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

1.提前进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过给学生上课时讲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务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考核的严肃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题时让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题目、企业课题或竞赛题目自由选题,教师再根据题目及学生的具体特点完成互选。选题结束后立即指导学生进入开题报告准备阶段,这样在学期末、寒假及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之前的一段时间,学生可以提前3个月左右进入毕业设计。在正式进入毕业设计时,学生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开题报告,资料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和软件等的学习,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2.深入工厂现场。在基于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阶段,一定要求和鼓励学生勤下工厂,深入现场,分析相关的设备原理、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制定详细、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严密的分析、计算,为最后的具体设计和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指引正确、合理的研究方向及思路,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经过毕业设计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专业技术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优良的专业素养。

篇6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需要艺术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选定的课题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设计要求。高校可以通过艺术生在毕业设计中的表现,了解艺术生的设计水平、制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国内艺术高校的教学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和艺术生都没有依照教学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内容,这就导致毕业设计无法实现其真正教学意义。因此,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环节、管理制度与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对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探讨,找出当前艺术高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使毕业设计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展示教师教学成果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展示艺术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毕业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艺术高校需要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的选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等,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由于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艺术生在这时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求职以及准备留学中,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难以投入更多精力。与此同时,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错误地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普通的教学任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消极的态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毕业设计缺乏丰富的课题

 

目前,在国内艺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毕业设计的课题较为单一,导致每年毕业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设计课题的限制,艺术生无法发挥创造力,久而久之对同类课题出现厌烦的心态,甚至有学生直接将上一届学生的设计内容引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对于追求艺术性及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课题缺乏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开展。

 

(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艺术生缺乏借鉴内容

 

目前,艺术高校对于艺术类图书的更新较为缓慢,现有的书籍无法给艺术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艺术高校缺乏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导致艺术生的创意无法实施,这也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水平。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难以管理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这造成了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又具有周期长、任务量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艺术生需要依次做好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每个环节,包括整理资料、分析课题、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如果缺乏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将会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给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课题。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研究探索型和应用设计型。研究探索型的设计课题通常是虚拟性的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及超前的思维能力。由于此类课题格式较为固定,学生通过模拟分析并给出结论就能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要求。因此,这类设计课题通常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全部课题中占60%。但有较多的艺术生在面对此类课题时,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探讨,一味地模仿国内相关设计风格,使设计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一定的内涵。相比之下,应用设计型的设计课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列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二)校企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校企共同对艺术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能够提高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让艺术生了解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确立毕业设计的研究思路,并依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艺术生进行指导,并及时指正相关的错误。

 

(三)将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列入企业的人才选拔体系

 

高校可以将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艺术生的设计课题,让艺术生参与到项目方案的设计中,这有助于提高艺术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对艺术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定时,可以将艺术指导教师与客户对作品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客户的评价都将有利于艺术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将毕业设计与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对艺术生的立体式培养。

 

(四)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

 

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创作过程,而是需要艺术生严格依照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创作。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四部分:设计的考察、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制作以及设计的展示。因此,高校需要从教师与管理部门两方面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一方面,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加强对艺术毕业生与艺术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监督,使毕业生能够有序地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教师应充分了解艺术生在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进展,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估,使艺术生能够交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五)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毕业设计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艺术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可以使艺术生从当地文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艺术生可以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合理地运用于毕业设计中,如艺术生可以到当地寻找有特色的户外建筑,并从中获取设计灵感,使毕业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案例

 

宁波某艺术高校将国内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包括雕刻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影视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种类。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可以自行联系相关企业。如选择雕刻设计的毕业生,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的雕刻企业,将雕刻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课题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习雕刻的理论知识与工艺;在教师与企业雕刻师傅的指导下,对雕刻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对艺术生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估,表现优异的艺术生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工作邀请。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实际产品相结合,可以使毕业设计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际意义。

 

结语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艺术高校与师生都没有对毕业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对当前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创新,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并将艺术生毕业设计的成绩列入企业的考核标准。同时,将毕业设计与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毕业设计规范化,将有助于发挥艺术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篇7

关键词:工程师;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相对其他教学环节而言,它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使之尽快适应社会需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搞好毕业设计,各学校由于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也有很大差异。我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6级毕业设计中,本着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模拟产品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并从中探讨和研究了工程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方法等问题,对开展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毕业设计教学方案的探索

我校是从2002年开始招收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作为专业课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如何开展毕业设计了。由于笔者和几位教师正在研究和设计一种称作支盘成形机的建筑地基施工机械,为此曾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在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联想到教学中的毕业设计,如果让大学毕业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能够开展类似产品设计的程度和能力,将会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一定会有突出的收获和效果。但是要完成这样的设计,从教学计划的时间上看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考虑吸引部分机械设计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模拟产品的设计。

这样的教改思路与教研组教师和系领导通报之后,立即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决定在06级学生中开展一次探索性的、非正规的教学改革:由学生自愿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这项模拟产品设计的教学活动。

由于各方面工作都组织得比较好,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并经教研组和系里研究决定,即以此业余教学活动为起步,延续到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进行一次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项目,设计题目确定为《ZPCXJ-×××/××××型支盘成形机结构及机加工工艺设计》。

二、设计课题的选择及设计任务的确定

1.设计课题选择的依据

(1)作者近年来一直进行此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设计工作,手头有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和设计经验,能够方便地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这是能够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外部条件。

(2)项目组主要成员在开展“支盘成形机”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当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此对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促进了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创新,这是能够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内部动力。

(3)这个课题的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其结构为一个涉及连杆机构、液压装置等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产品;其制造涉及车、铣、刨、镗、钻和磨削等各种冷加工技术,铸、锻、焊等各种热加工技术和各种复杂的热处理技术;其内容既包括机械设计,又包括加II艺设计。这不仅培养了机械工程师的整体能力和全面素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目标。

(4)这是一个新产品,一个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未定型产品。开展这样的设计,不仅局限在机械设计的理念上,而且更具有产品开发的意义,这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5)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学科,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因为学生必须在了解工程地质、地基基础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后,方可进行设计。这是实现现代教育思想,培养新世纪宽基础、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2.设计内容和要求

(1)关于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虽然只有一个,但原始数据每人一组,设计的结果在方案上可以是相同的,但其计算结果、图形结构形状和尺寸等是完全不同的,这样不仅保证学生的设计必须要由自己亲自完成,同时还将这个产品开发为一个系列化产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协作、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分析、研究并最终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当然,也有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或由指导教师确定,或者干脆就保留几种不同的方案,形成明显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关于设计任务

按照项目组的教学实施计划,本次设计要求每位同学完成如下任务:

①设计任务的内容。对“支盘成形”设备的总体设计和其两个主要部件――“工臂工作机构”和“推力液压缸”,从几何参数计算、结构原理设计、结构尺寸和强度等设计、装配图设计、全部60多个零件及精度设计、大部分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等进行全面设计。

②设计成果的形式。设计成果要求同学完成《支盘成形机设计计算说明书》、“设备工作系统示意图”、“总体设计外形图”、“各主要部件装配图”、“主要部件全部零件图”、“大部分零件加工工艺卡”、“个别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等。

三、设计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

1.知识准备和课题调研

首先是由同学自学《挤扩支盘桩及其成形设备――技术与应用》等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设计课题的服务对象、应用价值和国内外最新动态等。这是一个知识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学能力和资料检索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一个有目的、自觉的课题调研过程。

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地基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研和方案构思或方案设计。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学生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开展创新的良好切入点。

2.设备总体设计方案的确立

首先要考虑设备的作用是什么?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合理规划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设备工作机构的工况特点和动作要求等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设备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等。分析和研究之后,即可拟定出“支盘成形机”工作机构的工作原理图、设备配套装置及工作系统图和整个设备的机械传动系统及液压传动系统图。

这个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机械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还需要设备服务对象的基本知识。学生把在大脑中的形象思维转变成产品模型的初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设计方案,需要进行比较和优化,经过多次修改或迭代,最终确定合理方案。

3.设计原始数据及技术参数的确定

一些设计只有其原始数据还远远不够,必须经过进

一步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一些其他必要的技术参数,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这些参数的确定,常常要运用数学和力学等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精确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设计能够科学合理,这是对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思想意识、从事技术工作的负责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的考验和培养。

4.部件结构设计及计算

机身及推力液压缸连接装置的设计及校验计算,机身及工臂工作机构主要结构尺寸及其各连接结构件的设计和校验,零件图设计等。推力液压缸各缸体内、外径的设计计算,推力液压缸推、拉力的计算,推力液压缸的主要结构件尺寸及其各连接结构件设计和校验。最后完成机身及工臂工作机构和推力液压缸的装配图设计和全部零件图设计等。

设计计算的知识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传动与控制等专门知识。这是检阅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扎实与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基本功的强化训练,是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工程师的必然途径。

5.零件及其精度设计

零件精度设计是一项看似容易,实际复杂的工作。它是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有机联系的纽带,是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机械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和理想目的,零件能否加工制造,产品成本是否科学合理等一系列指标,都与零件的精度设计有关。计算和经验虽然在零件精度设计中非常重要,但通过产品的试验和试生产,发现缺陷与不足,进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是更重要的一环。

6.部分或全部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公差配合、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和CAM等一系列相关专业课。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机械加工中的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不管什么样的生产类型都要求有较为细致的组织分工及合理的机械加II艺规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必须具备快速并且合理的设计工艺路线和填写工艺卡片的能力。此外,对一些高精度零件,还进行了数控加工程序设计,培养和强化了学生数控编程的实际工作能力。

7.技术文件的编制

技术文件主要是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其相关附件等。这些文件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全面记录和总结,是体现设计者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的书面文件,是完成设计任务的重要标志,是设计者介绍设计成果、产品价值和使用说明等的重要手段。编制这些技术文件时,学生需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从而成为一个现代化办公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行家里手。

四、教改成果

1.知识应用比较宽阔。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细致的应用,而且还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机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这是培养多学科、跨专业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有益探讨和有效途径。

2.能力培养十分全面。这样的毕业设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跨专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的基本能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自学能力和资料检索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等。

3.学生素质得以提高。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也得以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世界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意识、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用于科学工程技术描述和论证的文学素养等。

4.教师能力有所强化。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有效强化,显然,这也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合格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

5.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教师在指导中方法得当、孜孜不倦,学生在设计中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兴趣盎然,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设计院工作模式;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职业建筑师的关键一步。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人才的素质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扩大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专业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补。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三个专业必要的交叉和联合教学,对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通过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专业团队,并以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多专业协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过渡。

一、建筑学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通常选择在学校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也是由校内老师指定,导师采用唯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选题不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学指导信息量不足,设计进度管理松散等。

1.设计选题

首先,传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专业过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其次过去的毕业设计选题常常是由单个老师确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个人的自较大,缺乏科学论证,这就容易出现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或者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的现象。

2.学生学习缺乏设计氛围,学习的主动性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都会面对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大五的学生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课程已经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去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参与生产实践。为了兼顾实习的工作,他们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图的前几周草草完成设计,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也就不尽如人意。

3.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方面,唯一的导师制容易造成知识架构不全面。

唯一的导师制,也是传统毕业设计中的一大弊端。每个老师会有自己的专业评价体系,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评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发现,建筑学的学生会缺少景观环境与城市意识,规划学生往往建筑单体意识比较差,而景观学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对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的关注。学生方案体现出知识架构的不全面。由一个老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出现相似方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设计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仅由校内老师担任,也造成学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论,设计仍以方案能力做为训练的重点,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毕业设计的进度管理松散

教学中常常强调设计的过程比设计的结果更重要,但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学生没有固定的设计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讨论和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把控较难,设计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传统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试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学院希望能通过此模式改变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是以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依托,以建筑、规划、园林三专业的学生为成员,以三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而完成的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的两大目标:一是要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二是强调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1.“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

首先,“三位一体”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综合性,要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设计选题不仅要涵盖建筑专业的知识领域,还要考虑到给规划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同学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其次针对以往出现的设计选题仅由单个指导老师决定,而造成设计题目过大或着过窄,缺少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要求必须由参与团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所有教师集中商议确定,汇总之后再报送学院审查。学院组织专家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确定为跨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2011年学院三位一体毕业设计的选题最终确定为商业综合体、校园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三大类型,与以往的以建筑单体项目为主的设计选题相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备专业的设计教室

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是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前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得有好的学习场所。学院为三位一体毕业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专业教室,要求学生定期在指定的专业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课、讨论、评图等毕业设计全过程。专配的教室为学生、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间,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学生自由搭配组合形成,每个小组由建筑、规划、园林专业各一名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的建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设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认识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学生间的思想常常发生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4.指导老师团队组织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校内的跨专业指导老师组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的校内指导老师要求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校内指导老师每组三名,由三个专业分别指派一名教师。除此之外学院还要聘请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设计院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5.三阶段的教学控制

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计前指导阶段,会邀请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次联合授课,让每位指导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调研与总图设计;第二阶段为设计中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方案成形阶段,强调方案的合理性,和专业的衔接性,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团队每周有一两次的设计辅导和讨论。在这一节点结束时会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团队,聆听学生组的方案汇报并提出方案优化意见;第三阶段为正图完成和期末公开答辩、公开展览阶段。在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中发现,公开答辩和公开展览会成为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己出海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介绍和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增加他们的设计动力和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从旁听中获得答辩的经验。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通过对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三、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教学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还无法在全院全面实行。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突破学院内的专业合作,利用学校建筑学科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毕业设计的专业涉及面,与学校的土木工程,环境与能源,电子与信息,管理等学院形成更完整的毕业设计团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广阔的眼界,为培养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全,孙伟民,龚延风,林小东,梅 凯,张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刘运林,方潜生,丁克伟. 设计院模式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3]王雨村,胡堂,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设计课程跨专业联合教学探索[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6-99

篇9

学生考虑问题深入,对学生都给予较好的评语。其余学生由教研组组成答辨小姐进行逐个答辨。毕业设计的成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水平。

这次毕业设计工作,给予我们不少启发,下面就今后毕业设计工作谈一些想法。

一、选择结合实际任务的不同类型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又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他们在学校里要着重进行的是作为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加强基本理论,重视基本技能训综,切实安排好实践环节,以及认真做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工作。

在各种教学安排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两个方面,而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是提髙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丨川练应当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由低到高地受到连续的训练和薰陶。但是毕业设计却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环节。它对保证学生质量起着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而必需予以髙度的重视和精心安排。

从历史沿革看,我系本专业毕业设计曾有几种做法:解放初期没有毕业设计,学生祗是在临毕业前阅读几篇文献,写份读书报告;学苏后开始设置毕业设计,做的是假拟题目,分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阶段进行“总装配”;58年后实行“真刀真枪”的毕业没计,学生在一个小组里结合实际设计任务经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61年后“真刀真枪'’和“真题假做”的结构设计题目件举,同时引入少呈科研題目,使学生学会科研方法。

我们认为把毕业设计作为“总装配”也好,作为“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也好,作为“学会科研方法”也好,它们都有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困难的一面,而且不能概括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的三阶段总装配,好处是学生能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工程问题。但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要忙于完成三阶段任务,精力分散,不易做到深入钻研,不能更好地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如“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的做法,好处是真刀真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次实战淚习。但生产和教学矛盾突出,例如设计资料常变动,各设计工种间技术矛盾很多,施工单位会提出种种实际问题要求推翻已做好的设计,因此学生会做大量重复性工作,有的不属于基本教学要求。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槪括起来应做到“两彳、进一步”一就是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训练能力;抓住“三个性”——就是要求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谓“进一步”,就是把毕业设计和其它教学环节联系起来考虑,有些训练可以在其它教学环节中基本完成,而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的则是进一步的提高。所谓“三个性”,就是在综合进行“总装配”的基础上,强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供选择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广泛的。它可以是设计题目,可以是研究设计任务,也可以是本专业在结构、力学、材料、施工方面的科研专题。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毕业设计题目要结合实际任务,它应该或者是一项实际生产任务或者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学生不仅在毕业设计中能经历一次设计的或小型科研的全过程,而且有为推动四化建设尽自己力量的责任感。有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极积性去研究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做一些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也就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更有目的地钻研和运用理论,锻炼基本技能,自觉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自始至终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二、抓好毕业设计前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是提高毕此设计水平的重要条件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是设计类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测重于结构设计和设计问题的研究。上述毕业设计安排能不能完成培养目标赋予的任务?会不会削弱结构设计方面的训练?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结构工程师,除了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外,必须有严S的学风,有熟练的运算、绘图和应用规范手册的技能,有一定的处理构造和施工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但要成为有作为的工程师,这些要求是不够的。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做出好的设计方案,会处理新的工程问题L.这祥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所有这些学风、技能和能力训练,显然不能只在一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是大学五年培养的结果。大学平时教学环节和毕业计,@;一t有整体。所以,适当地对平时教学和毕业设计进行分工,将一些更基本的丨川练放庄F时教学中,尤其在乍时实践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毕业设计丨则重对培养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是可取的。

例如,学生测量实习时,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2~3周内完成一个广区(或地区)的实际测图任务,学生测绘的地形地物图作为该厂的竣工图或在该地区进行基建的依据。

学生肩负了生产任务,就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读数,处理每一个数据,绘制每一根线条。这样就能在不长时间内锻炼严谨的学风,为今后培养更好的学风打下基础。

又如我们有意地在一些课程设计和大作业中安排工程技能的训练。譬如在“单层厂房结构设计”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个典型厂房进行构件选型、主体结构和构件计算、处理各种构造问题、画出结构布置图、节点大样图、构件模板配筋图、材料表等。

他们的计算和图纸大体应达到生产用结构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的水平。这样就使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基本完成过去毕业设计中对结构施工图训练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新方案和新专题。在“髙层建筑结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个较复杂的结构构件计算,了解一般结构工程的计算方法、步骤以及怎样进行数值校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就能摆脱一些数值运算钏练要求,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腾出精力去研究更为复杂的问题。

施工实习时,我们选择宝钢工地作为实习现场。那里有宏伟的建设场面,有先进的施工机械,有众多的技术课题,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为工地解决一、两个实际工程问题,写出专题报告,由工地技术人员负责审阅鉴定。例如有的学生为了统一异型钢模板类型,改进了某项设计,可节约数十吨钢材;有些学生对上海地区降水工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査分析,或者对宝钢工程中的基坑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他们都写出有价值的专题报告,受到好评。在77和78级两届实习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施工实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施工知识,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独立工作锻炼,在能力培养上有一个飞跃”。

我们体会学生经过测量实习、课程设计、施工实习等实践环节训练后,在学风、技能和能力上,每次都能迈上一个台阶。如果思想抓紧,措施得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他们的进步将是不小的。这些训练都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有些工程技术训练大体得到解决,有些能力培养有了良好开端。在这个前提下,无疑地应该而且可以对毕业设计提出更髙的要求。

三、不同类型毕北设计题目的做法和要求

根据上面的毕业设计要求和我们的具体条件,我们认为毕业设计净时间以16~17周为宜,毕业设计选题以三类为宜,即“设计类”、“设计研究类”和“其它形式研究类”。由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岗位都侧重于结构设计和研究工作,所以前两类题目应该多一些;又由于教学计划中对结构课程设计已有一定训练,所以单纯设计的题目也不宜太多,以免过多重复。至于三类题目的比例,要看每届毕业设计前的具体情况而定。

     1.设计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实际设计任务,或以实际任务为背景的题目。这类毕业设计大体可分收集资料、方案、计算、绘施工图、总结等个五阶段进行。

在第一、二阶段中,要考虑建筑、结构、施工三方面问题;在绘图阶段学生应参加各设计工种的技术讨论和汇总工作;在总结阶段有人可写专题,有人可做本工程设计的业务总结。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一般可由三种人组成:基本技能尚嫌不足的学生,对结构设计有特长的学生以及少数成绩优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

2. 设计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某项实际工程设计任务中的研究专题。

也可以是学生在参加某项工程的部分设计后,着重解决一、两个专题。做这种专题时,在设计方面要求学生达到技术设计阶段的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计算和绘图工作;在研究方面要求学生有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有自己独立的和创新的见解,有一些专题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人数应该比另两类题目多。这些学生对一般性的设计技能已有一定的训练,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因而在毕业设计中有可能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提高的训练。

我们认为这类题目可以多一些,原因有四:

①学生在结构设计上至少能做到技术设计阶段,在研究上有自己的专题,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不受生产任务在时间上和工作量上的限制,生产和教学的矛盾不大,又能为生产和技术改造直接服务;

③题目与教师的科研能结合。目前教师的科研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一类是工程技术专题。后一类更容易结合。教师指导这类题,花时间不多,收效却不小。

学生又能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数据,所以教师愿意带;

④与当前土建技术发展方向结合(例如髙层结构的某些专题,结构优化问题,抗震分析等),比较有生命力。

3. 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结构设计以外的专题研究,

   如结构实验研究、施工专题研究、结构力学专题研究、建筑材料专题研究等。有的可以实验研究为主,有的可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科生做专题研究,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和硕士研究生组成梯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的区别之一是研究生一人一题,而本科生一般都由几个人合作进行。他们在一起做实验,进行理论分析,互相启发和补充,但每人必须有自己的工作5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写出自己的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是少数。他们理论基础和技能训练都比较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a在平时表现出对结构实验、施工.力学.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兴趣和爱好。

篇10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 指导 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全面检验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生多,教师少,师生比不合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做到对学生足够了解和及时的辅导,导致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不高。再有,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考研等事情,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无法把心思投入到毕业设计上,从而导致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减少,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抄袭、工作量不足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还有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能力有限,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结合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指导经验,对如何提高工科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收效良好。

1 调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由于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面试、实习,或者重修清考等事宜,而不能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毕业设计(论文)上,使得做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大打折扣。经过我系教研室的实践,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做出适当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开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这样,学生既明确了课题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寒假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同时又在第八学期有一定的时间去找工作,保证了就业率。

一般来讲,第七学期开设的专业课到学期中后段就基本陆续结课,在学生闲暇之余,教师可以先集中做一些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讲座,包括毕业设计过程及要求,文献检索的方法,论文书写规范,课题方向介绍等,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各位教师在讲座中要明确介绍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及所带课题,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兴趣进行选择填报,教师根据准带人数由系主任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在第七学期的期中到期末阶段,学生要完成选题、调研、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撰写开题报告,然后由系部统一进行开题答辩工作。学生要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第八学期在前期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开始集中精力完成核心部分的设计与写作。

2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样化,提高学生兴趣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选题得当,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不新颖,缺乏综合性,深度广度不够;有的选题过于宏观,工作量较大,对学生难度较大;还有的选题是年年类似的“假”题目,参考图和资料积累齐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确定选题方向。(1)选题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讲座介绍课题范围,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业专长选择题目及导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选题尽量做到联系实际,依托兴趣,因材施教。有的老师带大赛,就从大赛中提取课题,学生真做实干,态度严谨,既做出成果参加了大赛,又完成了毕业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老师带项目,可从项目中截取一部分或简化形成课题,学生参与到老师的项目中,有着科研课题做支撑的毕业论文写作,更具创新意识和实际意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改变模式,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有的课题工作量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可以将一个大课题分给两个学生做,比如“8吨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将起重机的大车部分和小车部分分别给两个学生设计,在设计时要参考同一课题组的计算结果,既有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又锻炼了团队协作做科研的能力,为参加工作合作做项目打基础。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系部主任和教务处领导要不断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1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起主导作用,作为指导教师要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很多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或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辅导工作,以及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辅导有限,这些都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其次,为学生设计合理可行的课题,全过程、全方位的给学生制定进度安排,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要完成的内容。我系教研室要求学生填写周记,每周与导师至少见一次面做面对面的阶段汇报及答疑,教务处经常不定期的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3.2 加强对学生的督查和阶段性检查

毕业设计的程序性很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做好过程化管理,主要包括:前期布置任务和开题指导、中期检查和指导、后期总结和答辩。督促学生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通过的学生要严格遵循导师制定的进度安排,或提前完成,切不可拖延。认真记录周记,与导师见面及时沟通,解决遇到的难题。对于去实习单位做课题的学生,导师也不可松懈,可要求学生通过邮件的方式汇报进度,进行答疑解惑。中期时,以系为单位集中开展毕业设计检查,要求学生制作PPT做汇报,主要考察学生的进度是否正常,课题方向是否有误,对于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进展缓慢的学生要提出警告,作为后期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

3.3 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指导

由于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没有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格式上的问题,内容条理方面的,以及逻辑混乱的问题等。导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论文目录入手,帮助学生捋顺思路,调整逻辑关系。论文正文要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必须具备文献综述、方案确定、过程论述、结论和总结、参考文献等要素。制定论文模板,让学生严格按照模板格式要求整理论文,达到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规范水平。

工科毕业设计最终成果一般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或者是论文和代码光盘。学生通过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或编程代码,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提高、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3.4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控制,量化考核,确保质量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实施环节控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选题审查、中期检查和答辩评分三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制约的作用,要量化考核,严格管理。

第一环节:选题审查。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术专长和兴趣下,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选题。在第七学期的中后期,学生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并准备PPT进行开题答辩。答辩检查小组一般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名,其他3名, 共4名组成。在开题过程中,各小组按规定分别对题目的可行性、文献综述、工作量、设计思路等给出评分等级。同时,对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安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给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或避免学生走弯路。

第二环节:中期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在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完成情况、以及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严格组织答辩检查小组对学生中期的成果进行检查,要求学生制作PPT,准备答辩。在校外做课题的学生全部返校,对于不能参加答辩的学生作为最终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

第三环节:答辩评分。首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做一遍详细的审查,认真细致的审1到2遍图纸,指出要修改的地方。学生高度提炼制作PPT,并试讲自己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研究方法等,教师审阅并指导学生如何做报告。然后,针对学生修改后上交的最终版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自评和评阅教师间的互评,给学生写评阅意见及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最后,系部组织答辩小组进行分组答辩评分,每组选出优秀论文及较差论文。对于推选优秀论文的学生,还要参加院里的集中答辩,答辩通过者颁发优秀论文称号。对于较差论文,学生需修改后进行系里的二次答辩,视答辩效果决定是否给予通过。如果二次答辩没通过的学生,延期半年后进行再答辩。

总之,毕业设计是学校对学生四年来学习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更好的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增强宏观指导的同时,尽量细化微观管理,做好环节控制,量化管理,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高等理科教育[J].2006,(1):125-128.

[2]常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新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9(1):8-9.

[3]刘磊,富容国,常本康.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15-117.

篇11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结构计算;土建施工图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体现,是一次重要的结合实际的学习实践。由于学生对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应用所学基本理论缺乏经验,在毕业设计中使用规范规程的意识也不强,往往对规范规程中的要求理解不透,设计中常出现一些貌似细微却导致整个过程失败的错误。总结多次辅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

结构计算

(一)基础设计

学生设计的基础形式是条形基础,在确定基础底面宽度时,依据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新规范称之为特征值),即b≥N/(f-rh)。h对于内墙、外墙取值不一样,不少计算书中误认为是一样的。r应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3,而学生常误取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

(二)双向板截面有效高度的取值问题

矩形双向板上的荷载是沿着两个方向同时传到支座的,即两个方向都有弯矩产生。在配置跨中正弯矩钢筋时,沿短跨的主筋一般位于板受拉区最下部;而沿长跨的主筋位于短跨主筋之上,两者呈“+”字交叉。在结构计算时,沿短跨方向,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1等于板的高度减去短跨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即h01=h-c-d1/2(通常取h01=h-15mm),h 为板的高度,c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d1为短跨受力钢筋的直径。而长跨截面有效高度h02应等于短跨h01再减去长跨、短跨方向两种主筋各合力点的间距,即h02=h01- d1/2- d2/2(通常取h02=h-25mm),d2为长跨受力钢筋的直径。所以长、短跨的h01、h02不可能相等。而学生在计算时常误将长跨h02按照h01来取值计算,造成板长跨方向主筋配置过少,甚至出现构造配筋,使双向板处于不利工作状态或出现裂缝。

土建施工图

(一)平面图与立面图、剖面图的配合

建筑施工图关键是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之间图示内容一致,且相互补充。因为是初次绘制内容复杂的建筑施工图,学生没有全局观,造成平立剖面图的表达不一致。比如,平面图上有个侧窗,而立面图上却没有画出;立面图上有些凸凹的构造,在绘平面图时却忘记了画。在剖面上,不仅应完整表达各空间高度和楼梯间的剖面设计,也要正确反映柱子、主梁、次梁、楼板和墙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平面、立面、剖面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整地反映一幢建筑物的做法和特点。此外,各图所注的标高、尺寸、定位轴线等在每张图纸上都要认真核对无误,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务必落实做好。

(二)楼梯的平面图与剖面图

楼梯间首层休息平台板下如果有通向室外的门,应注意休息平台板下净高尺寸要能使人通过而不碰头,不能小于2000mm。楼梯顶层的栏杆位置学生也易出错。我们有这样一个经验:注意楼梯设计为双跑楼梯时,首层第一跑楼梯从哪儿上,顶层栏杆就应设计在哪一面,同时还要注意楼梯间窗口标高是否与立面图上窗口位置一致。

(三)结构施工图

基础图 (1)基础图反映的是地面以下结构的平面布置位置、尺寸和做法。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应画在同一张图纸上,而学生却常把基础详图画在楼层结构平面图上,造成读图的不便。(2)基础垫层尺寸不应作为设计尺寸,它只是结构构造要求,而有的学生所绘制的基础详图(条形基础)无论是埋深,还是基础底面宽度,都包括了混凝土垫层尺寸,使得基础底面宽度不够。(3)基础平面图上应标注基础墙的厚度、基槽的宽度及其定位尺寸,而学生所绘图上往往只标注定位轴线间尺寸。

标高结构施工图只是用来表示房屋内各种承重构件的位置、尺寸和做法,并不涉及它的帖面、抹灰等。有的学生概念不清,常在结构施工图中出现建筑标高,还有学生在结构施工图中根本就不注写标高,使得构件无法定位。针对这种情况,应提醒学生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注意定位轴线位置的准确性,核对轴线距离是否与建筑施工图相一致,保证构配件的正确位置及结构构造处理时尺度量值的准确性。

构件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构件详图主要是配筋图,最容易出差错的是钢筋的位置。在不同的剖切位置,构件剖面图中钢筋的位置是不相同的。例如,梁的支座断面图与跨中断面图中钢筋的位置由于钢筋弯起而发生了变化。此外,梁的配筋图通常是由立面图、断面图组成,只有对配筋简单的过梁、圈梁才只画单一断面图反映其配筋,而在有些学生所绘施工图中,对一些主梁也只画一个断面图。板的配筋图(如双向板)是一水平投影图,假设混凝土为透明体。为了表示钢筋的形状,钢筋侧倒画在水平投影图中。在图中,根据弯钩的方向判断钢筋在板中的位置(即底部钢筋或上部钢筋)。学生在绘制施工图时常将受力筋的弯钩方向画错。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与建筑平面图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要明确这两种平面图的剖视位置不同:建筑平面图是从窗台位置向下剖视的,而结构平面布置图(楼层)则是从结构面处向下剖视的。有的学生由于对剖视位置不明确,常出现预制构件没法搁或者放不下等现象,如空心楼板的空放、与构造柱“相遇”的问题。还有,板的块数应从何处开始计算,在图中板的范围线的起画位置从哪里开始等,学生常常出错,如图1所示错误。图2给出预制楼板的正确表示方法,图示房间进深5700mm,墙厚240mm,定位轴线位于墙中心,房间净进深为5460mm,在搁置预制楼板时,以净进深来算板的块数,为9块600mm宽的楼板。结构平面布置图的实质,是要表达自己的结构方案。采用什么结构方案,就采取与方案相一致的处理方法。每一构件的位置、尺寸、做法等在结构平面图中要与剖面详图一致,有的学生却连剖面详图都没有给出。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与结构平面布置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学生需要考虑结构平面布置问题。例如,毕业生所做设计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在平面上力求柱网简洁、规整,柱距或梁的跨度尺寸要尽量统一,还要注意梁的经济跨度问题(有特殊要求者除外)。学生在进行柱网布置时,往往不注意基本要求,随意布置柱网。

(二)图面质量问题

有学生绘图基本功不扎实,对每种线型的适用范围不了解,图面质量较差。如钢筋线应采用粗实线,构件轮廓线应采用细实线,而有的学生把构件轮廓线也画为粗实线,主次不分。还有一些符号的画法不按“国标”规定,而是自己随意去画,如详图索引符号、标高符号等。

对构件编号及钢筋编号概念不清,常出现漏号或一号多示的现象,应分清构件编号与钢筋编号的不同表示方法,采用两种表示方式,这样就能使构件编号与钢筋编号区分开,从而使图面清楚,表示完整。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在构件详图中未注明分布钢筋、构造柱未伸入到屋顶女儿墙等等。

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虽属细枝末节,但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并认真把关,使学生在综合训练过程中掌握在校所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篇12

坐在公交车上,我思绪连篇:我与同学们的相处时间已经不到两个月了。

那次春游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在炼钢厂里了,炙热的火扑鼻而来,感到火烧火燎的,出了满头大汗,头晕目眩。同学们都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使这次参观圆满结束。

去了迎泽公园,我与同学们一起玩“阿拉丁神毯”,那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尖叫声、车子下滑的疾驰声,让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虽然感到惊险,但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友谊……

“云伴风过天空蓝,念随离浓情不变。”同学们的喜怒哀乐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了自己的习惯,一起共度难关,彼此帮助着。下课后一起玩耍,一起聊天……是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离开,就等于放弃了习惯,相当于把一颗连在一起的心分开,感觉那么痛……

篇13

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环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环节教学与学生就业形成矛盾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实习、就业是毕业环节教学的核心内容,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然而迫于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大部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往往把最后一个学期乃至最后一个学年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外出找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形同过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企业所有的知识都会要再学习一遍,学校的功课已经不重要,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做,及格就行。不少学生与教师主观上认为毕业设计会耽误学生就业机会,就业应该要抢占先机,因此,应付性完成任务式毕业设计作品的情况比比皆是。诸多此类的原因造成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整体质量,专业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合格的毕业生流入用人市场造成用人单位的不满意,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二)毕业设计命题的选择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对学生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的命题选择往往要全面性考虑,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各个技能都要涉及到,教学要求等同于本科毕业设计,很多毕业设计训练缺乏社会检验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命题的大小范围与成果要求的特点,而忽视市场规律、忽视客户与受众需求的毕业设计往往就只能孤芳自赏。学生即将要面临的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未能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这一现状造成了企业、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学的不解和和质疑,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专业知识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就业。

二、毕业设计、实习、零距离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毕业设计、实习、零距离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习、毕业实习、就业而实施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以实现零距离就业为导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紧扣市场需求、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三项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毕业生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其具体的模式包括一下3个方面:

(一)将毕业设计的课堂设置在用人企业

学校充分发挥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的优势,在毕业设计实习的教学环节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项目情况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在企业进行实训、实习,表现合格的学生经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后,可建立用工关系。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过程中接受也可以企业其他的外界业务设计。确保毕业设计作品是在市场定向的要求下确立,然后在校内、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本着社会服务性与市场开拓性并重的原则深入加工,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即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真实市场需求,而“假题假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实习企业的认可、接纳,最终与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与岗前培训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实现毕业即就业。

(二)毕业设计成绩以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定

因毕业设计课题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所以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可以结合企业的考核模式来进行。客户对设计作品的满意度、实习企业对设计过程和设计作品质量的评价可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与企业两者相结合的毕业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的课堂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灵活互换,一方面适应了高职设计类专业的职业特色与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观念,对培养和促进了学生的市场意识。

(三)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管理

建立符合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平台管理组织、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改革教学进程等等措施确保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我们暂且定义为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管理。

其一,将第三个学年视为毕业环节时间,其中要淡化设计、实习的阶段性区别,实习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贯穿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题在第五学期学生实习过程中确定,毕业实习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转换成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作品的深入加工、展览工作主要在第六学期返校后答辩前完成;在整个毕业环节工作中,由学校制定学生设计与毕业实习工作的管理办法,规定学生每周必须与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联系、反馈,并留下工作记录,每月返校集中交流,以作品展示形式或者公开汇报的方式展示个人实习或毕业设计状况。

其二,以就业为导向,毕业设计与实习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融为一体。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价值核心,毕业设计、实习紧密联系就业岗位,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到实习到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的职业技能、品质以及社会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企业与学校教学、企业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小,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毕业谁的完成质量直接推动了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毕在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以实际项目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敬业的品质和责任心、责任感。在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回校汇报、交流与总结,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最终目标,就可以上升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至一点又恰恰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最需要的。

其三、企业师傅、校内导师“双师”责任制管理。在整个毕业环节工作中,由企业师傅、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校内专业指导教师重点完成对学生实习业务能力培养与毕业设计作品的指导工作,并与企业内的“师傅”紧密联系、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品质的提高。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配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做好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企业“师傅”结合学院毕业阶段教学的内容,带领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工作规范,结合项目进行的具体情况制定毕业设计课题、实习实训内容,并指导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校内导师、企业内设计师、甚至客户均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品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和更形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式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环节所采取的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的就是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指导。

三、结语

篇14

【关键词】毕业设计要求 规范 艺术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63-01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考验,是学生走入社会之前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应用,针对选择的课题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从而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要求

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要求,是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规范,以相对统一的格式进行要求,便于进行管理,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说,毕业设计的流程是教师对毕业课题进行申报,学生进行选题,之后教师下达相应的任务目标,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数据等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对作品进行打分,结合学生的毕业答辩,对学生的毕业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对于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完全左右了毕业设计的走向。

二 对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影响

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要求对于艺术类毕业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1.积极影响

第一,提高设计质量。对毕业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可以转变以往艺术院校在毕业设计中过于随意和散漫的现象,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规范化的设计要求可以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对于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沉着冷静地应对。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自身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并不擅长使用长篇的语言文字对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进行表达,而更多的是利用绘画等形式来展现自我价值。即使在形势的逼迫下勉强使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往往比较浅薄,缺乏相应的理论深度。而规范化的要求可以使学生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二,促进艺术设计传播。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要求可以促进艺术设计的传播,扭转社会大众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由于认识方面的不足加上接触较少,一直以来,公众对于艺术和设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将艺术与设计混为一谈。同时,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往往较为特立独行,难以被大众所理解,造成了艺术与公众的脱离。而设计领域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由于自身的认识不足,在提交设计作品后,客户往往会质疑设计的流程、成果、费用等,导致设计人员与客户难以沟通,双方都不满意。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要求可以使艺术设计作品按照一种相对统一的格式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认知,从而解决艺术设计的传播问题。

第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通常在活动中只需要重视结果,可以忽略过程,但是,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无法认清自身实际,难以掌握结果,这正是不重视程序和方法造成的。而艺术设计毕竟与绘画不同,需要面对客户和市场,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通过规范毕业设计的要求,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消极影响

第一,占用大量时间。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是从第七学期末开始进入设计阶段,但是对设计要求进行规范之后,在正式设计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选题、选导师、开题答辩等,仅这些准备工作就需要耗费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在设计开始后,同样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对于缺乏相应经验的学生来说,需要逐步进行探索,这使得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大大增加。

第二,缺乏个性化。统一的格式虽然便于进行理解,但是却使得毕业设计作品缺乏个性化的内容,与艺术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学生左右为难,进而导致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三,重形式、轻内容。毕业设计要求的规范,使得学生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格式进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使得大量的毕业设计一味重视形式而忽略对内容的组织,毕业设计变得有名无实,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结束语

虽然艺术类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产生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解决,要确保规范要求不会随意变动,明确毕业设计的格式,并提供相应的范本,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毕业设计时间,同时加强教师的辅助,提高艺术类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