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范文

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4: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篇1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面广、破坏力大、性质严重,全球实体经济由此而普遍受到袭扰,纷纷陷入衰退的泥沼。在危机由外而内扩张和影响下,对××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在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是对工业经济的冲击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并呈加剧趋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今年以来,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实施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增强了经济企稳回升动力,工业经济运行已经逐步走出低谷,企稳回暖,保持平稳运行。1—9月,全县工业总产值1035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全县水电、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重点产业中,化工产业受冲击严重,产值462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62%,其余产业产值平稳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全县经济发展“危”中有“机”。虽然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明显,但冷静地分析县域实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处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对于整个全县经济发展前景来讲,是“危”“机”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具有应对危机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外部宏观环境良好,如:国家加大投资、实施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政策向农村倾斜,沿海产业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为我县经济增长带来了重大机遇。二是从自身来看,县委、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坚定“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三篇文章”发展思路不动摇,极大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今年1—9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75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9%;完成财政总收入71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2.05%;完成农业总产值178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投资、消费拉动效应开始显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15万元本文来源:文秘站 ,比上年同期增28.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54%。

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总体上有利条件多,机遇大于挑战。我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信心满满、信心百倍。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呢?我们必须要坚定温总理说的:“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抓投入、优结构、促就业、保增长”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洞悉和挖掘危机本身的机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作好项目带动式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加强对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做好大瑞铁路和跃龙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富塘公路、漾梅线改造、朝阳公路、瓦鸡公路、金星桥(雪山河三大桥)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苍山西镇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县医院医技大楼等教育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瑞铁路××火车站、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雪山河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和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更大支持,用足用活政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论证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注重生态和环保,注重基础和后劲,注重规模与效益,注重社会与民生,注重大气和超前。拓宽项目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重点跟踪、重点协调、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实效,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28%以上。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

二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章。坚持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不动摇,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以“六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保持××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草产业。加大畜牧产业发展力度,全面推广“林草畜”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加大河谷坝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特色经济作物。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膏桐、芭蕉芋等生物质能源产业。抓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扩大内需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开展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全面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 程。积极引导农民搞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处理,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是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文章。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好“漾江工业走廓”建设,推动水电、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工业产业齐头并进。抓好在建工业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依托风力资源优势,论证建设一批风力发电站项目。发挥××水资源优势,推介发展饮用水产业。积极发展林下资源和产品加工业。抓住国内外企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引进新的企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夯实保增长的基础。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的理念,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来帮助企业应对危机。营造积极乐观的社会氛围,树立消费信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县处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作、重点企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坚决制止涉企“三乱”行为,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违行为;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苦练内功,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能保增长;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防止企业大幅裁员,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提高企业职工技能,帮助企业准确研判形势,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四是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加强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控,加大个私工商企业、建筑施工单位财税监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定期分析财税收入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督促落实,千方百计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专项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集中一切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篇2

一、抓产业、增后劲

一是打造特色化产业。坚持依托资源禀赋,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特色经济提质。我市是全省林业经济产值唯一超百亿元的县,特色经济、多种经营全面开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重点扶持食用菌和浆果产业发展。抓特色养殖增效。奶牛产业坚持大基地、大龙头、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标准化现代牧场建设。全市已发展奶牛2.5万头,鲜奶产量7.7万吨。新建和改扩建养殖场(小区)11个,并对现有配套设施不完善的12个奶牛小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做大山特产品产业。我市是重要的北药生产基地,药材年生产面积达到4.5万亩,药材生产和采集量达1.2万吨。以扩大种植面积为重点,推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筹建药材批发大市场,以销售带动种植。在多种经营发展上,推进山野菜、仁核果等山特产品采集加工基地建设,扩大红松果和大果榛子等坚果种植基地规模,加快山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在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中,我市将国家政策调整期作为我市的发展机遇期,努力做到先行一步,提前启动思路转变,率先研究政策调整,通过开拓创新,快速实现了项目建设各环节全面提升。今年新上项目32个,续建项目46个,协议引资额达到69.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69亿元。8月28日,举行了招商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企业达33家。计划总投资44.6亿元,企业达产达效后预计创税2.8亿元。抓谋划,促项目生成。按照我省产业总体发展方向,我市确定了适合我市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三大主导产业:依托我市良好生态环境、食品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抓联评,促项目提质。建立了项目质量联审联评制度,即招商单位,专业招商部门以及开发区先期把关,市政府召开各有关部门联席会议从产能是否过剩,环保是否符合要求,项目是否符合我市产业发展以及其他经济指标方面进行集中把关,有效过滤差项目,集中推进好项目。2015年有24个不适合进入开发区建设或不适合在我市建设的项目没有通过联评。抓保障,促项目落地。抓前期规划保障。先后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尚志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规划、寒地服饰创意产业园规划、尚志市对俄产业规划,为尚志产业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合理发展提供了保障。抓土地储备保障。调整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将开发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增加至30平方公里,并相应调整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对于一些违约项目用地或不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目前已经清收土地30多万平方米。抓基础设施保障。为有效缓解尚志经济开发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我市采取自身投入与bt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4年,投资1.95亿元,2015年投入资金1.57亿元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开发区的绿化、给排水、燃气、热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总面积27850平方米。抓服务,促项目达效。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将全市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全部纳入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大项目市政府集中会办、市级领导包保,开发区和行政审批中心全程领办和代办制度,率先完成了“四证合一”工作。建立主动上门服务制度,新开工项目每周走访一次,反馈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生产经营企业两周回访一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积极提供有效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迅猛。我市地处我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对俄贸易陆海联运的重要节点,是哈尔滨市确定的唯一对俄经贸合作示范市。近年来,建成了义乌・尚志小商品城、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打造了现代国际物流园区,成为哈东地区商贸物流重要集散中心。义乌・尚志小商品城连续承办五届“哈洽会”分会场,成功承办了第一届中俄博览会尚志分会场。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依托独特的森林、冰雪资源,以及国家一类革命老区的优势,坚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步推进的战略,深入挖掘抗联精神、文化的底蕴,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了“四季五色旅游”格局,即以赵一曼纪念园和烈士纪念馆、中国第一村为代表的抗联文化游,以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碑林书法艺术游,以亚布力滑雪场、帽儿山滑雪场、乌吉密滑雪场为代表的森林冰雪运动游,以帽儿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乡村农家休闲游和以普照寺、文昌阁、万佛山景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今年,完成了《尚志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和《一面坡俄罗斯风情小镇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完成了《一曼小镇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篇3

一、农耕文化朴实性思想的历史变迁

朴实性作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指它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都比较简单朴实,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的简单描述,并不具备现代社会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试验方法,是当时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共识。而一旦一种思想意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它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性。正因如此,这种朴实的农耕文化成了当时成都平原人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广泛运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尚处农业社会时期的成都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农耕文化的朴实性思想是成功建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思想保证。战国末期,秦国蜀守李冰及其儿子治理岷江水患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在于他们吸取了前人的治水经验;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在治水过程中巧妙地结合了当时成都平原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化朴实性的重要代表。它是成都平原人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巧妙地运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解释自然和社会未知领域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先进的,而相对于当前的科学理论而言它却是一种非常朴实的农耕文化。这种朴实的农耕文化是当时成都平原上的主要制度安排,它指导和规制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李冰父子将阴阳和五行巧妙的运用到对江水的治理中,按照学说中的“土胜水”、“水土相克”、北斗星“齐七政”和“杓星”“主西南(1)”等朴实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水理论,从而建筑起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将上游来势凶猛的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全国著名的“天府之国”。

第二.农耕文化的朴实性思想是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指导。宋王朝时期,成都平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就主要得益于朴实的农耕文化对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从需求理论的角度思考,需求的多寡以及需求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人们的需求心理偏好的影响,而需求偏好正是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需求方面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需求偏好决定了不同的需求。同样,对于教育的需求偏好就决定了教育发展的不同方向。宋王朝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士大夫虽好学,但多以静退相高,淡薄荣利,读书的目的为修身固道而已(2)”,这与成都平原流行的道教思想是统一的,也正是这种朴实的农耕文化形成的教育偏好使当时成都平原人对功利性质的科举并无明显的需求,“不事科举反而成为时尚(3)”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相反,在当时宋王朝的其他地方,“望子成龙”、“福荫子孙”、“光宗耀祖”等功利性的教育需求偏好就决定了其对科举考试的乐此不彼。但是,成都平原朴实的教育需求偏好并没有妨碍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当时,文人贤士大都乐于兴办书院,而他们兴办书院的主要目的不再局限于应付政府的科举考试,而是传授文理学说或修身养性。这样一来,教育的内容比以前就更加广泛和丰富,同时受教育的人群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致使在宋王朝时期成都平原的书院得到了最为迅速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成都的沧江书院、眉州的东馆书院以及涪州的北岩书院等。诸如苏轼、苏辙这样的著名学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二、农耕文化自私性思想的历史变迁

自私性是小农的典型特征,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小农出于自身需求的最大限度满足,从自私的角度保护和扩大自身的财产是人性的必然驱使。这种情况在秦汉时期的成都平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农耕文化的自私性为秦汉时期成都平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当时的环境分析,成都平原人的自私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私有观念上。

第一.农耕文化的自私性思想是促使土地私有制最早在成都平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秦国移民以前,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人都可以开垦到足够的土地,土地私有观念并不是非常的突出。但是,随着秦人的南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外来人口占据。第一生产资料的减少直接威胁着生存安全,于是,成都平原的原著居民就不得不考虑土地的安全性问题。由此,自利思想开始得到加强,土地私有观念在成都平原产生并确立了起来。一方面土地原始产权的确立,既保护了土地的私有性又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正如舒尔茨指出:“一旦有经济利益的刺激,小农便会为追求利润而创新(4)”;另一方面通过搭便车侵占他人土地的行为得到了遏制,促进了人们对荒芜田地的垦殖,使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进而出现了“溉田畴之渠以亿计,然莫足数也(5)”的恢宏场面,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土地私有制被上升到国家法律的地位,并在全国推广开来。从而,成都平原上一次重要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吻合取得了成功。发展至西汉,成都平原的土地私有制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土地买卖也日趋成熟,土地集中现象逐渐明显,大土地私有制初现端倪。

篇4

2009年岁末结束的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兵团事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对2010年正作进行部署时要求:必须按照中央对2010年经济工作“五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结合兵团实际,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的基本思路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坚持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不动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动摇,切实把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这“五个坚持”是做好今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和“十二五”规划启动的重要抓手。

已经过去的2009年是兵团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重大考验,兵团上下团结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职工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参与处置乌鲁木齐“7・5”事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尤为可喜的是,去年,兵团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5:32:33调整为33:34:33,二产比重30年来首次稳定超过一产。在去年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异常艰难,殊为不易。这不仅为今后一个时期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极大地鼓舞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奋斗。

会议明确了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逐步实现从数量增长型农业向效益增长型农业转变,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二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要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建设,以发展“六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优化发展建筑业和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形成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五是继续办好“十件实事”,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六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七是加强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在兵团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兵团各级一定要坚定发展的信心,紧紧抓住有利兵团发展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把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实工作,保持兵团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兵团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大发展。

篇5

关键词:土地利用;协调度;协调度模型;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05-04

引言

土地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最直接方式。我国人多地少,且土地资源质量分布不均。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就需要在协调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土地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学界对于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明晰土地利用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做出科学指导。

随着咸宁市城市规模的扩展,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以2004―2013年为研究时间段,以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因素,建立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协调度分析,提出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咸宁市统计年鉴》和《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2004―2013年咸宁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咸宁市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

协调度是度量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是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协调度低说明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无序;反之,则表示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协调度是反映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社会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更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社会协调程度或整体功能的大小,有学者还引入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协调发展度是度量和评价区域内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与发展程度的定量指标。

二、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从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土地利用结构指标包括人均土地占有量、耕地比例、林地比例、园地比例、其他农用地比例、居民点工矿用地比例、水利设施用地比例;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效益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居民消费水平、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农民纯收入。

(二)数据标准化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指数化处理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即当X为正效应时:

Sj为第j项指标原数据值,Smax为原数据指标最大值,Smin为原数据指标最小值。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有多种,如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这里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

(四)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函数构建

设{x1,x2,x3...xm}描述土地利用结构,{y1,y2,y3...ym}描述经济效益,{z1,z2,z3...zm}描述社会效益的指标。

那么,土地利用结构函数为:f(x)=Wix′i

式中,Wi为土地利用结构指标的权重;x′i为土地利用结构指标标准化值。

同理可知经济效益函数:g(y)=Wjy′j,社会效益函数 h(z)=Wzz′k。

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C为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λ为调节系数(λ≥2),本研究中选取λ=2。

(五)协调度等级评价标准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就是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胁迫,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一个演化周期内,整个系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拟定协调度的等级及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基于此,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D=C×T (3)

式中:T为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计算公式为:

T=α×f(x)+β×g(y)+χ×h(z)(α,β,χ为权重) (4)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咸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

根据《咸宁统计年鉴》和咸宁市土地变更资料,2013年咸宁全市土地总面积975 149.92公顷,其中农用地为830 954.14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22%;建设用地70 437.54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7.22%;其他用地190 543.3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7.56%。农用地中耕地和林地比例较大,耕地199 247.38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43%;林地543 860.45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5.77%。

近年来,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2013年,咸宁市生产总值为872.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7∶48.5∶32.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53亿元,增长28.9%。常住人口248.5万人,城镇化率4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581元,增长9.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480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协调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确定

(1)数据标准化,运用公式(1)将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指标里各个指标数据标准化,除了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为负效应外,其余皆为正效应。

(2)根据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 2所示)。

2.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

(1)结果

采用表2 的数据,根据公式(2)至(4)测算得出咸宁市2004―2013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分值、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社会效益评价分值和总协调度C 值,综合评价指数体系T、协调发展度D,确定每年度的协调度结果(如表3和下页图所示)。

(2)分析

第一,从总体状况来看,2004―2013年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D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这是由于咸宁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从而使得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逐步协调。2005―2006年从严重失调到濒临失调,这是由于2005年开始咸宁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效益提高;2007―2013年一直保持平稳上升,从濒临协调到良好协调。这说明随着咸宁市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处于越来越合理的阶段,加之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三者互动效应逐渐加强,使得协调程度越来越稳定。

第二,2004―2013年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分值呈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总体从2004年的0.4781增长到2013年的0.6251,其中2004―2008年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用地的结构和布局随之发生变化,咸宁市的人均耕地比例从2004年的0.21259%下降到2008年的0.1982%。园地从0.0306%下降到2008年的0.0303%;其他农用地比例从0.0692%下降到2008年0.0687%;居民点工矿用地比例则从2004年的0.0366%提高到2008年的0.0378%;林地比例从2004年的0.4276%提高到2008年的0.443%;说明这一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改变,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等农用地面积下降过快,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因而其评价分值从2004年的0.4781直接下降到了2008年的0.1714。2009―2013年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分值则一直平稳上升,说明随着咸宁市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各个指标逐渐达到相应的平衡,土地利用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第三,2004―2013 年咸宁市经济效益发展水平一直逐年稳步增长,其评价分值从 2004 年的0.0151增长到2013年的1.000,呈快速增长趋势,这是因为咸宁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其地均GDP从2004年的2.1 万元/ hm2提高到2013年的8.94万元/hm2;人均GDP从2004年的7 402元/hm2提高到 2013 年的29 408元/km2;地均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1 505元/ hm2提高到2013年的8 399元/hm2;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04 年的2 360元提高到2013年的10 812元,提高幅度非常大;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2004年的0.38万元/人提高到2013年的1.51万元/人。可以看出,地均GDP、人均GDP、地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指标都在逐年增长,经济结构发展逐步变得合理,因此从2004―2013年咸宁市经济效益评价分值一直持续增长。其中,2010年土地经济效益评价分值快速上涨,是由于借助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和鄂南经济强市建设重大战略的实施,使得整体水平大幅上升。

第四,2004―2013年咸宁市社会效益评价分值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其评价分值总体上从2004年的0.1282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0.8582。虽然其中也有小幅波动变化,但增长趋势明朗。2004―2010年,社会效益评价分值一直处于0~0.3的低值区,但2010―2013年社会效益评价分值持续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0.8582,这是由于自2011年以来,咸宁市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使得社会生态总体水平大幅上升,因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2004―2013 年,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D值从2004年的0.0474增长到2013年的0.8605,总体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咸宁市强化土地管理力度,实现工业进园的制度,大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外延式扩张为内涵式发展,控制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的速度,加上招商引资的效应,GDP增速较快,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逐渐趋于合理,土地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二)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控建议

篇6

今天,召集全市垂直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座谈,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了解各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措施和办法;二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大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更好地为各垂直管理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刚才,各垂直管理机构分别做了发言,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讲得都很好。下面,就垂直管理部门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地方发展,我谈3点意见。

一、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市各垂直管理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融入,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在依法行政、支持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几家通信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群众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科学、务实的统计测算,为我市工作争取了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气象部门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抗旱浇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气象预报为农民群众节约了投入、减少了成本。食品药品监管、供热、供电、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烟草等部门也都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各垂直管理机构积极沟通,共同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优化了建设环境,支持了经济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驻许各垂直管理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勤工作和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再接再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对有关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家避免区划分割,保证政令畅通、协同一体的重要手段。垂直管理机构工作上尽管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地方也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另一方面,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政策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十二五”发展各项目标,需要包括各垂直管理部门在内的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垂直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主动融入,积极服务,把对上级部门负责与对发展负责有机统一起来,一切围绕服务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造福,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提高服务能力。强化硬件能力建设,在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二要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奋发有为、能打硬仗的工作队伍。三要健全服务机制。靠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真正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要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强化社会责任,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7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

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篇8

召集全市垂直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座谈,今天。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解各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措施和办法;二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大家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三是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更好地为各垂直管理机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各垂直管理机构分别做了发言,刚才。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讲得都很好。下面,就垂直管理部门进一步发挥职能,服务地方发展,谈3点意见。

一、发挥职能作用。

全市各垂直管理部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主动融入,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工作,依法行政、支持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比方,几家通信公司业务的不时发展,对群众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科学、务实的统计测算,为我市工作争取了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气象部门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抗旱浇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气象预报为农民群众节约了投入、减少了本钱。食品药品监管、供热、供电、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烟草等部门也都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各垂直管理机构积极沟通,共同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优化了建设环境,支持了经济发展。此,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驻许各垂直管理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勤工作和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再接再厉。

正确处置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有关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国家防止区划分割,保证政令疏通、协同一体的重要手段。垂直管理机构工作上尽管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地方也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另一方面,垂直管理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政策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十二五”发展各项目标,需要包括各垂直管理部门在内的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垂直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主动融入,积极服务,把对上级部门负责与对发展负责有机统一起来,一切围绕服务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造福,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提高服务能力。强化硬件能力建设,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二要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时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奋发有为、能打硬仗的工作队伍。三要健全服务机制。靠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真正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要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强化社会责任,以优质的服务保证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9

关键词:稳中求进 稳是基础 进是目标 求是方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77-01

在发展经济中,中央提出要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稳中求进的指导原则,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充满着稳与进、进与求的辩证关系,这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科学决策。贯彻好这一指导性原则,将扎实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更加健康、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宏观调控的策略措施上来,从而自觉地服务于大局,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稳中求进,这是经济发展的决策、原则,也是方向、目标,更是路径、方略。只有把这一辩证关系认识到位,全面把握,正确操作,统筹运作,才能削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不协调因素,保障稳增长、稳市场、稳物价、稳金融,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的内部秩序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稳中求进,稳是基础。就“稳”而言,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大局的把握。在经济全球化水平越来越高,蝴蝶效应越来愈明显,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供给将长期偏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增多,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逼着我们要继续改革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内需不振,改革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凸显,任何不稳定都会带来大波动,求稳不发展就是不进则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较好解决问题,找到出路。在这里,要稳字当头、稳字第一。为什么?稳是基础、稳是保障、稳是前提、稳是条件。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之所以突出稳、强调稳、在于我们以往过于强调速度、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忽略结构、造成经济增长效益不高,发展的质与量不统一、甚至相背离,使经济发展容易大起大落。没有稳定和谐的环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能在曲折中徘徊、甚至倒退。纵观中国历史,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民国的黄金十年(1927—1937),都是在国家稳定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所以说,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倘若失去了稳,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稳重于一切。。稳,并不是不动,不变;稳,不等于让我们去慢,也不意味着慢,这与又好又快并不矛盾。稳,不是不讲进、搞原地踏步、消极等待。稳中求进,既要防止“求稳怕进”,也要反对“忽稳冒进”。单纯为稳而稳,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拖越大。反之,如果忽视稳、一味冒进,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有碍改革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要求我们出台政策要科学、立足实际要扎实,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风险挑战,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些,准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篇10

一、借势发力,抢抓机遇

国发2号文件,是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里程碑式一个重要文件;是我市迎来了大发展、大转型、大提速、的春天和黄金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毫不懈怠、倍加努力、穷追猛赶;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顽强拼搏精神,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换新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我认为做到“九个好”,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目标、一套好思路、一套好措施、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作风、一组好政策、一个好风气、一个好环境;“四个先一步”,思路领先一步、措施领先一步、出手领先一步、服务领先一步。

二、安全发展,助推经济

经济的发展、项目的建设,安全是前提和基本要求,一次安全事故会影响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会涉及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的健康成长等,我们深感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有很好的安全发展环境,安全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市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一些领域知之甚少;产业工人的急聚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产业——煤炭产业安全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煤矿零星事故多发,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百万吨死亡率仍然高于全省水平,安全生产政策标准越来越严,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安全工作的范围更宽、任务更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是工作往前赶、目标起点高、名次进前三。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前提、保障。在安全监管工作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工作为目标,提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要高、方法措施要对、工作作风要实、从严监管要狠、行政服务要好“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着力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水平、严格落实监管职责为核心,全面提高全市安监部门的履职能力,切实抓好全市安全监管工作,着力通过严格的监管,推动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安全工作关键在基层、重点在企业。我们将继续以强化和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依法监管、严格监管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三是全面完成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安全基础。今年,将继续保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态势,杜绝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控制较大事故,减少零星事故。确保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确保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奋斗目标。安全生产指标在全省排名进入前三,力争第一,个别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到“十二五”末期,反映安全生产水平的四项相对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水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全面达标,企业本质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有几点建议

篇11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我省经济冲击较大。对此,政法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找准应对金融危机的着力点,在服务我省经济“弯道超车”中有新作为。

一、提高政法机关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能力

深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迹象表明,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不可知。而**经济受冲击较早、影响较大。在金融危机考验面前,要顺势应对,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政法干警的形势政策教育,坚决克服思想滞后和行动慢拍的问题,增强其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注意学习应对金融危机知识。要像经济管理部门一样,抓紧学习经济社会管理和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的知识,找准政法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知识储备和工作准备。

建立联系群体、帮扶企业机制。要深入基层、深入发展一线、深入各种困难群体,切实了解困难情形、发展状况、金融风险情况。建立领导联系困难群体、机关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金融风险的意识,切实提高政法干警应对金融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把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作为政法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引导政法干警树立必胜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应对金融危机,首要的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要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增强发展、渡过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去应对新情况,破解金融风险新难题。

对政法干警特别是新进人员、新任政法领导干部加强教育培训。要利用各种培训和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加强金融风险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座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着力培养理论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推动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注重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

注意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现和选拔政法领导干部。对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重要岗位,要配备熟悉经济、金融工作的政法干警。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对应对金融危机中政法干警的考核,把考核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有作为、能够应对发展和稳定考验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予以重用。

三、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作用

切实肩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法机关能否切实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各类矛盾碰头叠加的严峻形势下,政法机关尤其要真正担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政法工作,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法机关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要强化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四、切实做好金融危机下的政法工作

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确保政府投资安全。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利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出发,进一步规范执法、文明办案,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案件。

着力维护司法公正。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和违法立案、刑讯逼供等问题的监督,切实防止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重点解决只保护大企业、服务大项目,对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权益重视、保护不够等不平等保护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重视做好息诉服判等工作,依法纠正裁判不公、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依法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促进司法廉洁。

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查处力度,促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犯罪活动,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依法处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及时执行已复查纠正的案件和刑事赔偿决定,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制度。

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司法素质,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力度,努力建设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政法队伍。

五、以应对金融危机考验作为促进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的重大契机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政法机关应对金融危机,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倒逼政法机关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推进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科学跨越。

篇12

在确定这些目标时,我们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欠发达、欠开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主题。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2007年全省经济增长10%左右,高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全国增长8%左右的目标,这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同时也是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相衔接的。

第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为基础。为此,在目标体系中,我们把固定资产投资、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这三大需求的指标,把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指标,按照“需要”和“可能”通盘作了考虑,还突出了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的降耗减排指标。基本着眼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平稳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降耗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要千方百计完成;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是导向性、预期性的,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我们不能单纯用生产总值衡量各级政府工作,更不能搞层层分解。

篇13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篇14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一个主线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调整结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本的政策取向就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其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极其不稳定不确定的复杂时期。这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一方面要在复杂的格局中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其中将面临诸多“两难”问题。

刚刚过去的一年,据初步估算,中国的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出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利润有望突破2000亿元,利润增幅有望达40%。但是,这一系列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是纺织行业背后的种种隐忧,人民币汇率波动、贸易保护、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让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们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