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6 10:57: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1:技术原理
NAEP(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估项目)强调了学生理解技术本质的重要性,因为,技术不仅仅是指如何操作电脑和网络,还必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电脑,操作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再进一步,我们还需要知道某一种技术从哪里来?它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它未来要如何发展?只有搞清楚了一种技术的来龙去脉,也许我们才算真正掌握它。
如果我们稍微再较较真,就会发现隐含在技术原理话语背后的东西──科学。不错,技术的背后是科学,如果要想揭示计算机的本质,那就非得进入科学殿堂探究一番不可。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知识恐怕大有裨益,这些知识或许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高不可攀,英国信息技术课改的方向就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2:工程设计
如果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工程设计的思想不应是陌生的,无论计算机的软件还是硬件都遵循着这一思想。但近年来,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工程设计的思想往往被淡化。随着STEM教育或者STEAM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工程设计的思想开始慢慢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其实,工程设计的思想一点也不神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孩子们而言,工程设计就意味着一个新玩具的诞生。无论是学生通过软件工具创作出一个作品,还是利用硬件设备设计出一个产品,都必有工程设计的思想贯穿其中。
工程设计思想的被重视,一个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背后的两样东西: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强调创新精神的今天,它们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3:问题解决
假如我们把纯粹的技术环境看作理想中的技术世界,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所在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现实世界。对于绝大多数处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来说,也许他们未来的人生目标并非当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因此,计算机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一个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有了这个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世界里,不能总是在类似编程、硬件的环境中进行,而脱离了现实世界。必须把现实世界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思考怎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
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科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质,它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制周期的限制,可以随时把最新科学思想和最新科技成果向公众传播,科普形式多样,途径灵活,因需施普,因材施教,有利于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英文名称:Acta Electron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732-2112
国内刊号:11-2087/TN
邮发代号:2-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 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original)科研成果。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设有:学术论文,科研通信,综述评论等栏目。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由于本刊覆盖的学科专业较广,出版时有意识地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集中:第1、4、7、10期主要是通信与信号处理;第2、5、8、11期主要是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相邻学科;第3、6、9、 12期主要是电子物理、真空电子学、微波与电磁场及相邻学科。
1.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针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战略高度的视角制定预期性部署,对各自为政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强化和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为实际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重奖。组建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的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把农科研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上。要重视农业科研领域,把农业科研作为农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制定远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不但是农业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措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取得进步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远着想,使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促成三个层次配置的最优化,给予我国农业由现行农业转向新兴农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1.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2结束语
英文名称: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昊华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924
国内刊号:62-1049/TB
邮发代号:54-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一、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第一,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奥妙及其规律;第二,提高了利用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第三,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第四,促进了精神文明的进步。从学科本身性质而言,体育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现象,或者说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教育等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无疑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直接作用和影响;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来说,体育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众所周知,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受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难以想象会有高度发展的体育运动水平。而科学技术来自于生产劳动,也指导和促进生产劳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为各国体育运动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身规律的认识活动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奥秘为人们所认识,从而使人们从过去朦胧的认识时代进入科学的认识阶段,逐步掌握了有关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成绩提高的客观规律,建立起基于严密分析和研究的体育科学体系,从而指导人们科学地、客观地进行体育活动实践。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已广泛地应用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育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它必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由以上简述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内容之一,必然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社会科学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作用
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体育的振兴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现代体育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缩影,综合国力的竞争正是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竞争的综合体现。因而,只有以经济实力作基础,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加强思想教育和作风、素质培养,体育的振兴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事实上,体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作指导,经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指导、决策等诸个环节,才能使体育成为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系统。
体育的振兴需要科学的决策。体育工作领导者制定的体育方针、政策规定着体育发展的方向、目标及进程。因此,体育的领导机制、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将影响到体育全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体育的振兴。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较强的领导工作能力、活跃开阔的思维方式。
(二)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些体育发达国家,无论是竞技体育水平还是群众体育水平都比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自然科学技术运用于体育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体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使体育振兴,必须走“科技兴体”的道路。
自然科学技术是体育振兴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体育高速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训练手段等都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特别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方面,包括科学选材、机能评定、技术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兴奋剂检查等方面,无不引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人们谁也不会否认在几年前认为9秒90的男子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而在今天出现新型跑鞋、塑胶跑道、电子计时及人的素质、训练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变成了现实。
在田径赛场上,“女飞人”琼斯身穿耐克公司为她特制的新式比赛服可以减轻空气阻力,并且能使肌肉发热,有利于出好成绩。阿迪达斯公司为中长跑运动员生产的长及膝盖的运动袜,能够促进肌肉的微循环,加速血液的流通,使肌肉的工作效率提高并保持热量。
二、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的广泛运用,
世界竞技水平提高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科学训练方法、先进的场地器材、科学仪器设备的运用、合理营养、心理训练、科学选才以及早期专门化训练等,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手段训练现代化和进行科学训练。
我们知道,运动成绩的提高当然取决于运动训练,那如何进行训练呢?进行什么样的训练呢?现代流行的一句话“体育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橱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目前许多最新的科学成就如电子计算机、光学和电子学、无线电遥控遥测空间技术、摄影录像等都逐渐渗透到体育领域里来,从而改变了体育的面目。我们说要提高竞赛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就必须做到体育的科学化、训练的现代化。也就是把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理论知识广泛地在运动训练中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目的。
(一)加强政策法规和科技成果宣传,促进农牧业生产变革
农业科技期刊是宣传党的农牧业方针政策,传播农牧业科技信息,沟通农牧业产供销渠道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政策导航、科技支撑和信息传递的职责。近10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何将党的惠农惠牧政策深入贯彻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农牧业生产沿着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轨道持续健康地发展,农业科技期刊起到了很重要的传播引导作用。例如《当代畜禽养殖业》杂志开辟的“政策导航”和“产业论坛”等专栏,针对党和政府最新的农牧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等进行深入解读,近期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牧业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研究讨论热点,科学引导农牧业产业化在规模扩展、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带动能力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促使农牧业生产健康有序地协调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变革,农牧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型的新阶段,农牧业发展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农牧民对政策解读、管理科学和经营指导等知识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积极捕捉农业发展的焦点,宣传推进自主创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将成为农业科技期刊的重要责任。通过及时准确传播和解读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减少实践操作或运作中的盲点问题,提高实施效率。同时对党的新农村政策的大力宣传,为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促进农牧业生产协调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期刊与科学进步是同步向前发展的,科技期刊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职责。农业科技期刊以探索农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促进农牧业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所刊登的文章大多是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实验的总结和贴近生产实践的最新成果报道,是特定环境、特定时期和特定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展示,也是探索本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农牧业科技推广的风向标,代表着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例如《当代畜禽养殖业》长期与一批业界知名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追踪行业最新科技动态,展示相关的科研成果,为新科技和新成果推广搭建了平台。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技期刊这一媒介来实现的,所以科技期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科技期刊在推动农牧业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还通过转化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经济效益的实现。在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新形势下,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牧业经济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明显。农牧业资源单位产出率低,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斤,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不到位,覆盖率低,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体制与机制,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而农业科技期刊在发挥传播作用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推广队伍素质的提高。广大科技人员以期刊为平台,发表研究成果,展示了自我,同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科技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农技推广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期刊凭借其独有的传播媒介功能,使刊登的科技知识商品化和情报信息商品化,才能使农业科学技术显示并发挥其社会价值,也只有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的价值才会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
农业科技期刊是展示农牧行业成效的窗口,是农牧业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完成以后,绝大多数是通过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平台被市场认识和接受,并加以推广与应用,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转变,最终推动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例如《现代农业》杂志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培育的饲用玉米新品种“内单”系列进行了系统的跟踪报道,对该品种的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农业》在一段时间内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培育的高粱新品种进行推广报道,使其销量大幅度上升,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生产实践中,农牧业人员经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缺乏匹配知识,给运用与推广造成困惑。农业科技期刊通过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功能及时有效地报道行业的科技新动态,为基层工作者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的良性转化。而科技成果经过一个时期的应用,再通过农业科技期刊反馈信息,科技人员获取最新资料后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此形成良性互动,提高生产力。例如,《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针对马铃薯产业日益壮大,生产技术问题突出等实际问题,开设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栏目,刊登了系列相关文章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了生产难点,深受基层读者青睐。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成就;主导;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必将是新世纪的主导生物应用技术,也必将会带动一系列相关的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现代生物技术符合大纲教学要求,对提高学生效率作用显著。
一、开展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商定专题和分组讨论成为如今教学默认的主要形式,而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也符合生物教学的目标,比如将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如何诞生、基因工程相应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如何应用以及蛋白质工程这一系列就能就作为一个讨论专题。这样来讲课,不仅这几项在内容上有所相连,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一般事物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学习的过程,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吸取经验,采用专题研究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当然在有些特定的专题讲座进行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善于动手动脑,并且主动进行探索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如何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判断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当老师对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时,在选好内容后,自己或者让学生自主找出一个适当的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前需要预习的课文和需要查阅的资料,必要时可以跟学生指出讨论话题的大体框架、应该如何进行讨论等,并准备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应材料;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并且向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在讨论结束后,还要由每组组长经组员讨论商议后作出总结。
二、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21世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外界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成果,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能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增设新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能够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翻阅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最新的学术期刊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如应用最广泛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一些文献期刊或者相关的搜索引擎等,以便于自己能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新兴课题、研究现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些市场上出售的教学光盘和教学软件,学生也可以适当采用。例如,在遗传基因工程相关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讨论内容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网址、专题主页等方面的提示,让学生能够自己或者成组去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这方面的素材,既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专题的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动手和思考能力。又如,老师可以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对某些现代生物技术操作过程进行参观,或者进入准许进入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室和生产车间,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一下现代生物技术是如何研究及应用的,或者带学生进入转基因农场进行实地调研,然后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可能的前提下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很多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更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困难,在没有实际模型的帮助下,学生很难具体的想象出相关分子结构的形态,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教师需要网络技术,从互联网上搜索资料为学生直观地展示相关分子结构的形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
三、运用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科技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对现代生物先进性的教授,即在讲授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要充分体现出现代生物的先进性。如讲述在光合作用的概念时,除了对光合作用的产物要详细讲解,更要注重能够与当时一些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成果相联系,不光要讲述课本基础知识,更要对相关的课题进行联系,这样就要运用到现代的科学技术了。当然,生物教学并不是仅限于本学科知识,更要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结合社会发展背景,紧密联系当下最受关注的实际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人口日益增长与其他问题之间的矛盾等,这才是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深入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学生应该在老师带领下多做实验,并培养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思索探究能力,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设立特定研究栏目,如设立专门的生物科学史研究专项。要善于运用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怀疑和思考的精神,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地膜覆盖的利弊以及是否应该去除地膜覆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一些著名生物学家获得科研成果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的时代,对高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要求。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面向世界化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发展好科学技术才能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进德.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王建业.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4个要点——关键点、着力点、支撑点、增长点[J].中学生物教学2007年06期
英文名称: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厦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38-0479
国内刊号:35-1070/N
邮发代号:3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2095-1973
国内刊号:10-1000/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英文名称: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619
国内刊号:11-3841/TP
邮发代号:82-3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英文名称:Acta Metrologica Sinica
主管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1158
国内刊号:11-1864/TB
邮发代号:2-79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在开展农业科研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除了在科研项目上力求创新实用,在科研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技术路线上均加大了创新性科学技术的投入,其产出效果明显好于以往传统农业科研的产出效果;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与兄弟院所的学术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创业新思路不断开阔,科研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实现了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又好又快地开展。虽然该院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科技力量已经初显成效,但是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还很长,发展不足之处还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开展以下方面。
1继续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加创新性科技的投入,广泛采用先进的科研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为此,为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园区规划中道路建设、喷滴灌设施的建设、农经学校现代化试验温室的建设以及对俄园区建设、综合试验室建设等。
2国内外10余家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展开了合作,每年不定期的组织科研人员下乡活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今后该院将继续与周边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大好局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合作,加强专业知识交流,共同创新技术,共享创新成果。继续开展农业知识推广下乡活动,普及农业最新科普知识,实地考察农民的农业行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果留在农民家”。
3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该院具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4个综合试验站,分别为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东北寒地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又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果树与蜜蜂工作分站,分别承担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蜜蜂、食用菌和苹果3个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果树工程中心、黑龙江省寒地果树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果树中试基地和黑龙江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的建设任务,因此,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去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将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同类科技领域服务、为农民服务。
4大力开展种业技术创新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育种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水稻品种牡丹江19、牡丹江26、牡丹江28,玉米品种牡单9、牡单10、牡单13,果树品种龙冠苹果、金香水梨、矮甜李、牡红杏、寒丰黑穗醋栗,晒烟品种龙烟三号、龙烟六号等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作物新品种、自主研制的各种农化产品在全省和全国适宜区域累计推广面积达3333.33万hm2以上,科研成果累计创社会效益200亿元以上,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该院的大豆研究科室于2007年成功培育出了牡丰7号并通过审定,2012年又成功审定了牡豆8号,于2011年成功建立了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提高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合作能力,加强与大学的合作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尽快出成果,更好地为当地大豆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今后该院将继续加强育种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吸取国内外种植资源,学习创新型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种子扩繁基地建设,尤其是海南扩繁基地建设,同时与大型种子企业建立合作,共享优良的育种平台,争取建立以该院的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5提高科研部门下属公司企业的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渐扩大农业企业规模,使大规模的机器应用于生产水稻生化技术研究所下设的嘉禾农化公司引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和专业化的现代试验工具,具有年产5万t壮秧肥和2万t农药的生产能力,同时具有产品质量和原材料的检测能力,该公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推广销售协作网,实现生产规模化、网络经营化、管理集约化的壮秧肥和农药的产销体系。该院的春苗种业公司、科馨优质米公司和土壤肥料研究所下设的牡丰专用肥公司均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最近几年大型科学技术的引用与实施使该院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发展迅速。今后将重点加强该院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充分武装和提高该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品研发方向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为实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总结
英文名称: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9014
国内刊号:31-1577/TN
邮发代号:4-3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